良好行为习惯养成

养成良好习惯,收获优秀人生

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讲话精神的体现,是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的具体内容。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高效课堂的进一步实施,新旧观念的冲突,独生子女的增多,教育出现了令人担忧和值得深思的问题。所谓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就是就是从行为训练入手,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个体素质,最终使初中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一种教育模式。

有人说:"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主要在学校中养成。"大家都知道,好习惯使人终生受益,初中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也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对初中生成长具有重大的意义:首先,初中生身心发展的特殊性需要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其次,初中生的品德发展离不开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第三,培养良好行为习惯是对初中生实现素质教育的最基本的内容;最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是国际交流及开放型人才培养的迫切需要。因此,开展养成教育,加强对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训练,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是新时期初中生必修课。为此,我一直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班主任工作的重点来抓。具体做法如下:

1、严格执行规范约束

根据《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和有关教育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以及校纪校规规范约束学生的日常行为。如升国旗、出操、课间要求、课外活动以及集合的具体要求。要求学生发扬求真务实、勤奋好学、谨慎思辨、健体强身的精神,为祖国、为人民、为社会奉献自己。学校、班级为学生学习、生活、礼仪等方面提供明确具体的行为准则。对学生实施规范约束,首先要明理,要对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灌输教育,例如我校每周一的升国旗,要求学生必须穿校服,带校牌,站排整齐,行注目礼等。眼操、间操都要认真出席、认真完成,让学生有良好的自我规范性。这是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其次要有激情,要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创设情景,宣传规范,使学生从内心自觉接受。再次要促行,要发挥规范的督促、制约作用,就是要经常开展检查、评比活动,我会定期在班级中举办守则、规范的知识竞赛等,通过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设置“星级评比”,及时发现学生中带倾向性的问题,对学生中产生的不良行为对照要求,及时矫治,使规范落到实处。

2、定期进行强化训练

强化训练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或特定的某个阶段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反复严格的训练和实践。包括礼仪、生活、学习等日常行为规范。强化训练宜多渠道进行,利用开学初的一段时间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磨炼学生的有效途径。训练前,教师要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明确目标;如坐、立、站、行走和读写姿势的具体要求,从而使训练有目的、有依据。,教师要加强实践指导,从小事抓起,严格要求。

教师要巩固训练成果,注重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断检查和矫治,防止反复。我还会在学校的大型主题活动和主题班会中,提出一些引人注目的问题,如每学期初的开学典礼,我都会规范、训练学生从小事抓起,严格要求自己,让学生积极思考,使他们从中学到东西,受到教育和启发,进而使自己的行为得到规范。

3、在学校、班级中树立榜样示范

榜样示范是以典型模范人物的事迹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等方面的教育,这种方式既实际又生动形象,适合中学生接受教育的心理特征。树立典型,以典型引路,弘扬文明风尚,抑制不良行为,是开展养成教育行之有效的方法。树立典型,特别是本校、本班上的榜样,使榜样与同学们的思想和生活联系得更直接更紧密些,这样便于大家学习和对照。首先,各位教师无疑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楷模,教师的道德品质,人格力量,工作态度甚至言行举止无不对学生的成长起着深刻的影响,教师的形象是学生的一面镜子,让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应该做到,教师只有为人师表,教育才有力量,才有说服力。所以我也严格要求自己。其次,在学生群体中树立典型,每学期初,我都会在班级中评选出优秀学生和优秀班级干部。把优秀学生作为典范在全校宣传,这样的典型生动、具体、实在。更富有激励性和教育性。如学校每学期也会表彰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助人为乐积极分子,清洁卫生先进个人等等都有力地促进了学生日常行为的养成。再次,借助社会上的榜样作用,激励和教育青少年学生。运用这些榜样,结合养成教育,让学生找出差距,明确奋斗目标。在树立学习榜样时班主任要加强指导,注意学习

其精神,把学习榜样与学习本校本班的先进事迹,先进人物结合起来,对照自己找差距,添措施,使学生的行为习惯逐步得到规范。

4、注重实践,在课堂上展开养成教育

在课堂上我组织学生举行"争做合格中学生"为主题的演讲比赛。通过演讲比赛,激励更多的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知道要从一点一滴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一个细微动作做起。每学期演讲都会改变许多的学生。然后,要求我们的教师要勤下班,用心观察,从学生的一点细微动作,如衣着打扮、语言、对待人的言行等生活表现来捕捉他们的内心变化,从而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慢慢从小处去改变自己的行为举止。如果发现了学生什么不好的苗头,就要及时制止,及时教育。让他们懂得"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动之于情,晓之于理",从内心帮助学生,丢弃不良行为,再塑好习惯。五年级学生面临升级考试,有时就会有我们意想不到的事情出现,所以要持之以恒,要通过反复抓,抓反复,真正实现学生错误认识向正确认识的转化,再由正确认识向正确行为、良好习惯的转化。

5、家校配合,促进养成教育

"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教师。"家庭是学生接受教育最早、时间最长的场所,所以家校合作关系的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参加家长会,督促家长从自身做起,配合学校共同抓好对孩子的教育,形成家校合力、形成合力的局面。

总而言之,我们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同时,还要多注意方法,加强规范实施的针对性、科学性和艺术性。使学生的思想境界和道德

情操得到升华,调动他们更加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从而激发他们树立远大理想,为将来报效祖国,服务社会,努力拼搏,奋发向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