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四细菌的分离培养及培养性状的观察

实验四细菌的分离培养及培养性状的观察
实验四细菌的分离培养及培养性状的观察

实验四细菌的分离培养及培养性状的观察

在细菌学检验中,细菌的分离培养是重要的基本技术之一。从混杂微生物中获得单一菌株纯培养的方法称为分离;纯培养是指一株菌种或一个培养物中所有的细菌都是由一个细胞分裂、繁殖而产生的后代。分离培养的目的在于从被检材料中,或者从污

1

2

连续划线,使混杂的微生物细胞在平板表面分散,经培养得到分散的由单个微生物细胞繁殖而成的菌落,从而达到纯化目的。但划线分离的培养基必须事先倾倒好,需充分冷凝待平板稍干后才可使用;为便于划线,一般培养基不宜太薄,每皿约倾倒20ml培

养基,培养基应厚薄均匀,平板表面光滑。划线分离主要有连续划线法(图4-1)和分区划线法(图4-2)两种。划线法示意图见

图4-3。

(1)连续划线法

将菌

取出接

养后在划线平板上观察沿划线处长出的菌落形态,涂片镜检为纯

种后再接种斜面。

(2)分区划线法(四分区划线法)

取菌、接种、培养方法与“连续划线法”相似。分区划线法

划线分离时平板分4个区,故又称四分区划线法。其中第4区是单菌落的主要分布区,故其划线面积应最大。为防止第4区内划线与1、2、3区线条相接触,应使4区线条与1区线条相平行,这样区与区间线条夹角最好保持120度左右。先将接种环蘸取少量菌在平板上1区划3-5条平行线,取出接种环,左手关上皿盖,

2次平

.

至约

分摇匀后,自第一管取一接种环内容物至第二管,以同样方法自第二管移种至第三管。然后分别倾注一个已灭菌的平皿,凝固后倒转置于37℃温箱内培养24h。结果多数细菌在琼脂内生长成菌落,仅少数菌落出现在表面,通常第一个平板内的菌落数较多而

密集,第二、三个平板则逐渐减少,可见单个菌落。

3.芽胞需氧菌分离培养法

如果被检材料中可疑有带芽孢的细菌,可先将被检材料加少量生理盐水或肉汤,置于80℃水浴箱中维持15~20分钟,或85℃加热10分钟,再进行培养。材料中若有带芽孢的细菌仍可存活而

而对

放入灭菌乳钵或组织匀浆器内,加3~5倍量无菌生理盐水制成混悬液,吸取一定量混悬液注射(肌肉、腹腔、皮下或静脉)入易感实验动物,待实验动物死后,取其脏器,常可分离到纯的病原菌。例如,疑有猪丹毒杆菌存在的病料,可注射于鸽体,鸽死后,再

取其脾脏以分离猪丹毒杆菌,可得到纯培养。

6.琼脂斜面分离法

取琼脂斜面3管,用接种环蘸取欲检病料少许(如为脏器,先将表面烧烙后,用灭菌解剖刀切开,以灭菌接种环由切口插入、转动、钓取组织),混合于第1管的凝集水中,再作斜面划线;然

2管的

1~2

斜面或平板分离法可能无菌落长出,这时可以无菌操作剪取一小块病料直接投入肉汤,经37℃培养,在肉汤中长出细菌后,再用

琼脂斜面或琼脂平板分离。

二、厌氧性细菌分离培养法

细菌接种后,直接放在恒温箱内培养,可以使需氧菌与兼性厌氧菌生长繁殖;但对厌氧菌,则需将培养环

境或培养基中的氧气除去,或将氧化型物质还原,降低其氧化还原电势,才能生长繁殖。在有氧的环境下,培养基的氧化还原电势较高,不适于厌氧菌的生长。为使培养基降低电势,降低培养环境的氧分压是十分必要的。

现有的厌氧培养法很多,主要有生物学法、化学法和物理学法,可根据各实验室的具体情况而选用。

(一)生物学方法

培养基中含有植物组织(马铃薯、燕麦、发芽谷物等)或动物组织(新鲜动物组织小片,或加热的肌肉、心脑等),因组织的

氧菌如灵杆菌、大肠杆菌、枯草杆菌等。另一半接种厌氧菌,接种后将平皿倒扣在一块玻璃板上,并用石蜡密封,置37℃恒温箱中培养2~3d,即可观察到需氧菌和厌氧菌均先后生长。

(二)化学方法

利用还原能力强的化学物质,将环境或培养基内的氧气消耗,

或还原氧化型物质,降低氧化-还原电势。

1.焦性没食子酸法焦性没食子酸在碱性溶液内能大量地吸收氧而造成厌氧环境,有利于厌氧菌的生长繁殖。通常100cm 3空间用焦性没食子酸1g 及10%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10m1。具体方法

有下列几种:

取一℃恒温

(图

,立即

将试管口用橡皮塞塞紧,必要时周围用石蜡密封。37℃培养24~

48h 后观察。

(3)瑞氏厌氧培养法(图4-5)将已接种细菌的培养管的脱脂棉棉塞在火焰中灼烧灭菌后,塞入管中离培养基1~1.5cm 处,

置适量焦性没食子酸于其上,加入10%NaOH 溶液2ml ,迅速用橡皮塞将管口塞紧,以胶泥或石蜡严密封闭置温箱中培养。

(4)史氏厌氧培养法用图4-6所示的厌氧培养皿,在皿底一边置焦性没食子酸,另一边置NaOH 溶液,将已接种的平皿翻盖于皿上,并将接合处用胶泥或石蜡密封,然后摇动底部,使氢氧化

2.李伏夫()氏法此法是利用连二亚硫酸钠

(Sodiumhyerosulphite )和碳酸钠以吸收空气中的氧气,释放二

氧化碳造成厌氧环境。其反应式如下:

Na 2S 2O 4+Na 2CO 3+O 2→Na 2SO 4+Na 2SO 3+CO 2

取一有盖的玻璃罐,罐底垫一薄层棉花,将接种好的平皿重叠正放于罐内(如是液体培养基,则直立于罐内),最上端保留可容纳1~2个平皿的空间(视玻罐的体积而定),按玻罐的体积每1000cm 3

空间用连二亚硫酸钠及碳酸钠各30g ,在纸上混匀后,盛于上面的空平皿中,加水少许使混合物潮湿,但不可过湿,以免所

~48h

固体

培养

基倾

入皿

内。待

图4-8李伏夫氏厌氧培养法图4-9Brewer 氏培养

琼脂冷凝后,将厌氧菌接种于培养基的中央部分。盖上皿盖,使皿盖内缘与培养基外围部分相互紧密接触(图4-9)。此时皿盖与培养基中央部分留在空隙间的氧气被硫乙醇酸钠还原,美兰指示剂逐渐褪色,而外缘部分,因与大气相通,仍呈蓝色。将Brewer 氏培养皿于37℃恒温箱内24~48h后观察。

,驱

37℃培

养24~48h后观察。

4.高层琼脂柱法加热融化一管适合分离厌氧菌用的琼脂培养基,待冷至50℃左右,接入少许经适当稀释的待分离的培养物或含菌材料,充分摇震均匀。在琼脂凝固前,迅速以无菌滴管吸取

上述已接种的琼脂培养基,注入准备好的玻璃管内(长约15cm ,一端塞小胶塞或小木塞,另一端塞棉花塞,高压灭菌备用),装至4/5左右之处,塞好棉花塞,放在大试管或玻璃筒内,置37℃恒温箱中培养。长出菌落后,拔去胶塞和棉花塞,以无菌玻棒将琼脂柱推出于无菌平皿中,再用灭菌接种环钓取独立菌落作厌氧纯

)

5~10 1.接种环移植法两试管斜面移植时,左手斜持菌种管和新鲜空白琼脂斜

面各一管,使管口互相并齐,稍上斜,

管底握于手中,松动两管棉塞,以便接

种时容易拔出(图4-11)。右手食指和拇

图4-11斜面接种

时试管的拿法

指执接种环,烧灼接种环,以右手小指扭开一管的棉塞,无名指扭开第二管的棉塞。棉塞头向掌心内,将试管口通过酒精灯火焰灭菌,待冷却后将接种环插入菌种管中,钓取细菌少许取出接种环立即接种在新鲜空白琼脂斜面上,不要碰及管壁,直达斜面底部。从斜面底部开始划曲线或直线,向上至斜面顶端为止,管口

37℃温

可以

其操

的是用接种针挑取菌落,垂直刺入培养基中。要从培养基表面的中部一直刺入管底,然后按原方向退出即可。

六、细菌培养性状的检查

(一)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的生长表现

1.琼脂平皿上的生长表现细菌于固体培养基表面生长繁殖,形成单个肉眼可见的细菌集落群体,称为菌落。各种细菌的菌落,按其特征的不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鉴别某种细菌。如葡萄球菌在琼脂平皿上,由于产生色素的不同,形成各种颜色的圆形而突起的菌落;炭疽杆菌形成扁平干燥,边缘不整齐的火焰状菌落,

4-13,

1.4.圆形、

(1)大小菌落的大小,规定用毫米(mm)表示,一般不足lmm者为露滴状菌落;1~2mm者为小菌落;2~4mm者为中等大菌落;4~6mm或更大者称为大菌落或巨大菌落。

(2)形状菌落的外形有圆形、不规则形、根足形、葡萄叶形。

(3)边缘菌落边缘有整齐、锯齿状、网状、树叶状、虫蚀状、

放射状等。

(4)表面性状观察其是否平滑、粗糙、皱襞状、旋涡状、荷

包蛋状,甚至有子菌落等。

(5)隆起度表面有隆起、轻度隆起、中央隆起,也有陷凹或

堤状者。

取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和其他细菌分别以接种针穿刺接种于明胶柱,置22℃温箱中培养后观察其液化与否和液化的情况,不同细菌对明胶柱的液化作用各不相同,其形式如图4-17所示。

(三)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的生长表现(如图4-18所示)将马腺疫链球菌、绿脓杆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炭疽杆菌等分别接种于肉汤中,培养后观察其生长情况,主要观察其混浊度、沉淀物、菌膜、菌环和颜色等。

1.混浊度细菌接种在液体培养基中经适当培养后其表现性状

,

真菌的生物学特性

木霉菌属于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粘孢菌类,是一类普遍存在的真菌。绿色木霉是木霉菌中具有重要经济意义的一种,目前在工业、农业和环境科学等方面有着广泛的用途。绿色木霉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常腐生于木材、种子及植物残体上。绿色木霉能产生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的酶系,如:纤维素酶、几丁质酶、木聚糖酶等。绿色木霉是所产纤维素酶活性最高的菌株之一,所产生的纤维素酶的降解作用,目前日益受到重视,国内外对这方面的研究也很多。同时,绿色木霉又是一种资源丰富的拮抗微生物,在植物病理生物防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的作用机制有以下几种:产生抗生素;重寄生作用,这是木霉菌作为拮抗菌最重要的机制;溶菌作用;竞争作用。 纤维单胞菌属拉丁学名[Cellulomonas (Bergey et al.,1923),Clark,1952] 在幼龄培养物中细胞为细长的不规则杆菌,0.5~0.6μm×2.0~5.0μm,直到稍弯,有的呈V字状排列,偶见分支但无丝状体。老培养物的杆通常变短,有少数球状细胞出现。革兰氏阳性,但易褪色。常以一根或少数鞭毛运动。不生孢,不抗酸。兼性厌氧,有的菌株在厌氧条件下可生长但很差。在蛋白胨-酵母膏琼脂上的菌落通常凸起,淡黄色。化能异养菌,可呼吸代谢也可发酵代谢。从葡萄糖和其他碳水化合物在好氧和厌氧条件下都产酸。接触酶阳性。能分解纤维素。还原硝酸盐到亚硝酸盐。最适生长温度30℃。广泛分布于土壤和腐败的蔬菜。 康宁木霉菌丝有隔膜,蔓延生长,广铺于固体培养基上,菌外观为浅绿,黄绿或绿色,反面无色,分生孢子.梗为菌丝的短侧枝,其上对生或互生分枝,分枝上又可继续分枝,形成2级,3级分枝,分枝末端即为瓶状梗.分生孢子由小梗相继生出面,靠黏液把它们聚成球形或近球形的孢子头,分生孢子卵形成椭圆形,壁光滑.单个孢子近无色,形成堆状为绿色,与此相似的还有绿色木霉! 此菌有很强的纤维素霉及纤维,二糖淀粉酶等,它能利于农副产品,如麦杆,木材,木屑等纤维素原料,使之转变为糖质原料 佛州侧耳子实体覆瓦状丛生。菌盖直径3~12cm,低温时白色,高温时带青蓝色转黄色至白色,初半球形,边缘完整,后平展成扇形或浅漏斗形,边缘不齐或有深刻。菌肉稍薄,白色。菌褶浅黄白色,干时变淡黄色,稍密集至稍稀疏,延生,常在菌柄上形成脉络状。菌柄侧生(有孢菌株),或偏心生至中央生(无孢菌株),细长,内实,白色,长3~7cm,粗1~2cm,基部有时有白色绒毛。孢子印白色;孢子近柱形,6~9μm×2.5~3μm。 黑曲霉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丛梗孢科,曲霉属真菌中的一个常见种。 分生孢子梗自基质中伸出,直径15~20pm,长约1~3mm,壁厚而光滑。顶部形成球形顶囊,其上全面覆盖一层梗基和一层小梗,小梗上长有成串褐黑色的球状分生孢子。孢子直径2.5~4.0μm。分生孢子头球状,直径700~800μm,褐黑色。菌落蔓延迅速,初为白色,后变成鲜黄色直至黑色厚绒状。背面无色或中央略带黄褐色。有时在新分离的菌株中能找到白色、圆形、直径约1mm的菌核。分生孢子头褐黑色放射状,分生孢子梗长短不一。顶囊球形,双层小梗。分生孢子褐色球形。 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粮食、植物性产品和土壤中。是重要的发酵工业菌种,可生产淀粉酶、酸性蛋白酶、纤维素酶、果胶酶、葡萄糖氧化酶、柠檬酸、葡糖酸和没食子酸等。有的菌株还可将羟基孕甾酮转化为雄烯。生长适温37℃,最低相对湿度为88%,能引致水分较高的粮食霉变和其他工业器材霉变。 侧孢霉是一种嗜热丝状真菌,具有分解纤维素的特性.固体PDA培养条件下进行形态观察表明,所采用的嗜热侧孢霉菌株,菌丝丛枝状、有隔,分生孢子浅褐色,顶生或侧生.利用ITS序列

模板土壤微生物的分离培养技术实验报告.doc

重庆大学研究生专业实验教学 实验报告书 实验课程名称: 实验指导教师: 学院: 专业及类别: 学号: 姓名: 实验日期: 成绩: 重庆大学研究生院制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分离与纯化微生物的基本原理及方法; 2、了解倒平板配制土豆培养基的方法与平板划线分离的基本操作技术;; 3、学习平板菌落计数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掌握其基本技能; 4、初步观察来自土壤中的几类微生物的菌落形态特征,并能判断菌的类型。 二、实验原理 1、培养基的种类 培养基是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积累代谢产物的营养基质,用以培养、分离、鉴别、保存各种微生物或积累代谢产物。一般的培养基应包含适合微生物生长的6大营养素即水分、碳源、氮源、能源、无机盐和生长因子。培养基的种类很多,根据培养成分的不同可分为天然培养基、合成培养基与半合成培养基;根据物理状态的不同又可分为液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微生物的分离、纯化、记数等方面的研究常常使用的就是固体培养基。本实验就是使用的固体培养基。 已配制好的培养基必须立即灭菌,如来不及灭菌,应暂存冰箱,以防止其中微生物生长繁殖而消耗养分和改变培养基酸碱度所带来不利影响。 培养基的原材料来源十分广泛,本实验采用的原材料为土豆。 2、接种方法与无菌接种 将微生物的培养物或含有微生物的样品移植到培养基上的操作技术称之为接种。接种是微生物实验及科学研究中的一项最基本的操作技术。接种的关键是要严格的进行无菌操作。微生物的接种方法很多,划线接种、三点接种、穿刺接种、混浇接种与涂布接种是几种常用的接种方法。 划线接种是最常用的接种方法,即在固体培养基表面作来回直线形的移动,就可以达到接种的目的。常用的接种工具为接种环、针等。在斜面接种和平板划线中就常用此法。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教案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认识和理解遗传因子的分离和配子的随机结合与性状之间的关系。(理解水平)。能力:正确运用实验材料用具;对数据进行收集、记录、统计、概括和推理;分析减少实验误差的方法;培养合作交流和创新思维能力。(独立操作水平)。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养成尊重事实、勇于实践、力求完美的科学精神和态度。(经历水平)。 二、重点难点 知识目标的达成是正确操作实验、分析数据的前提和基础。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对实验数据提出疑问;通过分析操作过程和统计数据来解释实验结果;通过提出优化方案来解决误差问题;在整个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将能力目标作为本课的重点,将情感目标作为本课的难点。 三、教学方法及手段 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这要求生物教学需要从注重学生科学知识的传授转向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提倡以探究、理解、体验、分享与合作等为主要特征的新型学习方式。 按部就班的实验,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挥。本实验既是模拟实验又是定量分析实验,属于部分探究活动,改变了以往传授式的学习。探究的问题由教师提出,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作出假设,并通过集体讨论获得模拟方法。学生主要完成数据的收集、记录、统计、概括和推理,解释实验结果,并对实验作出反思与改进。 本实验采用学生极其熟悉的两种实验材料——乒乓球和豆子,特别容易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数据的比较和概括,从数据中发现问题。 本节课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小组内部分工合作,相互协调,进行实验操作、数据统计和结果分析,这样有利于极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思维潜能,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合作意识。小组之间引入竞争,组间的交流讨论能迸发出思维的火花,这样既能发挥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能激发学生的成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四、教学过程

各种细菌的生物学特性

金黄色葡萄球菌 形态与染色:G+,球形葡萄串状排列,无特殊结构。无鞭毛无芽胞,一般不形成荚膜。 菌落特点:呈圆形,表面光滑、凸起、湿润、边缘整齐、有光泽、不透明的白色或金黄色菌落,周围有β溶血环 培养基:营养要求不高,琼脂平板、血平板均可。 生化反应:β溶血(+),触酶试验(+),能分解葡萄糖、麦芽糖、蔗糖,产酸不产气,分解甘露醇(致病菌)。 a群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 形态染色:G+,球菌链状排列,可有荚膜,无芽胞,无鞭毛,有菌毛。 菌落特点:在血平板上可形成灰白色、圆形、凸起、有乳光的细小菌落,菌落周围出现透明溶血环。 培养基:营养要求较高,加有血液、血清等成分的培养基。 生化反应:β溶血(+),触酶(-),分解葡萄糖,产酸不产气,不分解菊糖,不被胆汁溶解肺炎链球菌 形态与染色:G+,矛头状尖向外双球菌,有荚膜 ,无鞭毛,无芽胞。 菌落特点: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小圆形、隆起、表面光滑、湿润的菌落,菌落周围有草绿色溶血环。随着培养时间延长,细菌产生的自溶酶裂解细菌,使血平板上的菌落中央凹陷,边缘隆起成“脐状” 培养基:营养要求较高,加有血液、血清等成分的培养基。 生化反应:分解葡萄糖、麦芽糖、乳糖、蔗糖等,产酸不产气。对菊糖发酵,大多数新分离株为阳性。肺炎链球菌自溶酶可被胆汁或胆盐激活,使细菌加速溶解,故常用胆汁溶菌试验与甲型链球菌区别。 淋病奈瑟菌 形态与染色:G-,双球菌 ,肾形,似一对咖啡豆,无芽胞,无鞭毛,有菌毛,新分离菌株有荚膜。 菌落特点:菌落凸起、圆形、灰白色或透明、表面光滑的细小菌落。 培养基:专性需氧,营养要求高,多用巧克力培养基 生化反应:氧化酶、触酶试验阳性,对糖类的生化活性最低,只能氧化分解葡萄糖,产酸不产气。 脑膜炎奈瑟菌 形态染色:G-菌,呈肾形或豆形,两菌相对呈双球状,无鞭毛,无芽胞,新分离的菌株有多糖荚膜和菌毛。 菌落特点:无色、圆形、凸起、光滑、透明、似露滴状的小菌落。 培养基:专性需氧,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上不能生长。需在巧克力色血琼脂培养基上。 生化反应:绝大多数菌株能分解葡萄糖和麦芽糖,产酸不产气(因淋病奈瑟菌不分解麦芽糖,借此可与淋球菌区别),不分解乳糖、甘露醇、半乳糖和果糖,触酶试验阳性,氧化酶试验阳性。能产生自容酶。 大肠杆菌(大肠埃希菌) 形态染色:G-菌,短杆状,有周身鞭毛和周身菌毛,无芽胞。 菌落特点:灰白色,圆形,湿润,有的可出现溶血环,中等大小S型菌落。 培养基:无特殊要求,琼脂平板、血平板均可。 生化反应:β溶血+,能发酵葡萄糖、乳糖等多种糖类,产酸并产气。吲哚试验阳性、甲基红反应阳性、VP试验阴性、枸橼酸盐(IMViC)试验阴性。

微生物实验报告

微生物实验报告 一环境中的微生物的检测和分离纯化 实验目的: 1 学习并掌握无菌操作技术原理和方法 2 学习用稀释涂布法分离微生物 3 认识微生物存在的普遍性,体会无菌操作的原理 实验材料: 1 土样溶液,无菌生理盐水 2 取液器(1000μL一支,100μL一支),培养箱,培养皿(12个),无菌有帽试管,三角瓶,无菌涂棒,接种环,1000μL无菌吸头若干,记号笔,酒精灯,火柴,试管架 实验步骤: A 培养基的制备(已提前制备好) B 周围环境中的微生物的检测,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平板上作如下实验 1 取三个平板,用100μL的取液器分别吸取100μL的河水、豆浆、豆奶,均匀加在三个培养基上,并用无菌玻璃涂棒涂布均匀(要多涂几次,时间约1-2分钟,使细菌均匀分布)。 2 再取三个平板,三个同学分别用手指(未洗过)在培养基上涂抹几秒钟,一个同学对应一个平板。 3 再取一个平板,其中一个同学将手用肥皂洗过后,再在培养基上涂抹。 4 再取一个平板,打开皿盖,一个同学对着培养基咳嗽,使口腔中的气流和飞沫落到培养基上。 5 再取一个平板,打开皿盖,在空气中放置10min左右,关上皿盖。 6 将上述9个平板放置在35℃的培养箱中培养24h。 C 土壤中分离微生物 1 采土样,制备土壤稀释液(已准备好) 2 取三个平板,每个培养基上用取液器添加100μL的土壤稀释液,并用无菌玻璃涂棒涂布均匀(要多涂几次,时间约1-2分钟,使细菌均匀分布)。 3 将平板依旧放在35℃的培养箱中培养24h。 D 菌落计数 培养24h后,取出培养平板,算出每个平板上的菌落数量。其中,土样中的微生物含量可用以下式子计算 土壤中的细菌含量(个/g土壤)=菌落平均数×10×稀释倍数 实验结果及数据: 实验结果如附图。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实验目标 通过实验认识和理解基因的分离和随机结合与生物性状之间的数量关系,为进一步学习基因分离定律 的实质打下一定的基础。 实验原理 由于进行有性杂交的亲本,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发生分离。受精时,雌雄配子又会随机结合成合子。因此杂合子杂交后发育的个体,一定会发生性状分离。本实验就是通过模拟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的过程,来探讨杂种后代性状的分离比。 活动程序 1、材料用具 小塑料桶2个,两种色彩的小球各20个。 2、方法步骤 ⑴分装、标记小球〈设定雌雄配子〉 取甲、乙两个小桶,每一个小桶内放有两种色彩的小球各10个,并在不同色彩的小球上分别标上字母D和d,如果甲桶中的小球代表的是雌配子,乙桶中小球代表的是雄配子。 ⑵混合小球 分别摇动甲乙小桶,使桶内小球充分混合。

⑶随机取球〈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分别从两个桶内随机抓取一个小球,这表示让雌配子与雄配子随机结合成合子,并记录下两个小球的字母组合。将抓取的小球放回原来的小桶内,重复做50—100次。 ⑷分析结果〈统计计算小球组合〉 统计不同的小球组合的数量并计算出组合DD、Dd和dd之间的数量之比,以及含有小球D的组合与d组合之间的数量比,并将计算结果记录下来。 3、实验结论 ⑴三种组合DD、Dd、dd的数量之比接近1:2:1。 ⑵含有D和dd组合的数量之比接近3:1。 4、课后讨论 ⑴如果在从两个小桶内重复抓取一次小球,在取出小球 前,你能估算出DD、Dd和dd组合的机会各是多少吗? ⑵通过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你对哪些问题有更深的 理解和认识? ⑶假如当时孟得尔只统计了10株豌豆的性状,那么他 还能正确地解释性状分离现象吗?

微生物实验报告模板

微生物实验报告模板 淀粉与微生物篇一:实验十分离产淀粉酶的微生物 第十次实验分离产淀粉酶微生物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专业:生物科学类 年级:20XX级 姓名: 学号:1007040085 20XX年XX月XX日 实验十分离产淀粉酶的微生物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常用微生物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配制方法。 2、学习各种无菌操作技术,并用此技术进行为微生物稀释分离、划线分离接种。 3、用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发分离微生物。 4、认识为微生物存在的普遍性,体会无菌操作的重要性。 5、掌握分离产淀粉酶微生物的试验方法和步骤,了解产淀粉酶的微生物种类及形态。 二、实验原理 土壤是微生物生活的大本营,是寻找和发现有重要应用潜力的微生物的主要菌源。不同土样中各类微生物数量不同,一般土壤中细菌数量最多,其次为放线菌和霉菌。一般

在较干燥,偏碱性、有机质丰富的土壤中放线苗数量较多;酵母菌在一般土壤中的数量较少,而在水果表皮、葡萄园、果园土中数量多些。本次实验从土壤中分离产淀粉酶的微生物,应该取那些富含产淀粉酶的微生物的土样。从复杂的微生物群体中获得只含有一种或某一类型微生物的过程称为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常用的方法有 1、简单单细胞挑取法 2、平板分离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此次实验采取的是平板分离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结合,该方法操作简单,普遍用于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其原理包括: 1)稀释后的细胞悬液图不在平板上可以分离得单个菌株 2)在适合于待分离微生物的生长条件(如营养、酸碱度、温度与氧等)下培养微生物,或加入某种抑制剂造成只利于待分离微生物的生长,而抑制其他微生物生长的环境,从而淘汰一些不需要的微生物。 3)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形成的单个菌落可以是由一个细胞繁殖而成的集合体。因此可通过挑取单菌落而获得纯培养。获得单菌落的方法可通过稀释涂布平板或平板划线等方法完成。 以淀粉作为惟一碳源的培养基培养未分离细菌,能产淀粉酶的细菌能生长,且菌落周围出现透明圈(淀粉不透明,被消化后变透明),则产淀粉酶微生物被分离出来。本实验

微生物实验报告思考题参考答案

实验一、微生物得简单染色思考题 1油镜与普通物镜在使用方法上有何不同?应特别注意些什么? 答:油镜在使用时必须在载玻片与物镜之间滴加镜头油。油镜使用过程中要注意两点:(1)、使用后镜头得清洁:镜面只能用擦镜纸擦,不能用手指或粗布,以保证光洁度,用完油镜必须进行“三擦”(观察完毕,上悬镜筒,先用擦镜纸擦去镜头上得油,然后再用擦镜纸沾取少量二甲苯(或者乙醇乙醚溶液)擦去残留得油,最后用擦镜纸擦去残留得二甲苯,后将镜体全部复原)。 (2)、、观察标本时,必须依次用低、中、高倍镜,最后用油镜。当目视接目镜时,特别在使用油镜时,切不可使用粗调节器,以免压碎玻片或损伤镜面. 2、使用油镜时,为什么必须用镜头油? 答:在使用普通显微镜时,当光线由反光镜通过玻片与镜头之间得空气时,由于空气与玻片得密度不同,使光线受到曲折,发生散射,降低了视野得照明度。若中间得介质就是一层油(其折射率与玻片得相近),则几乎不发生折射,增加了视野得进光量,从而使物象更加清晰。3、镜检标本时,为什么先用低倍镜观察,而不就是直接用高倍镜或油镜观察? 答:低倍镜视野比较大,能瞧到得范围大,容易找到观察得目标,然后在用放大倍数高得高倍镜或油镜有目得得观察。 实验二、革兰氏染色 (1)为什么必须用培养24h以内得菌体进行革兰氏染色? 答:24h以内得菌体处于活跃生长期,菌体细胞壁具有典型特征,而处于老龄得革兰氏阳性细菌壁结构开始发生变化,染色时会被染成红色而造成假阴性 (2)要得到正确得革兰氏染色结果,必须注意哪些操作?哪一步就是关键步骤?为什么? 答:应注意如下几点: 其一,选用活跃生长期菌种染色,老龄得革兰氏阳性细菌会被染成红色而造成假阴性; 其二,涂片不宜过厚,以免脱色不完全造成假阳性; 其三,脱色就是革兰氏染色就是否成功得关键,脱色不够造成假阳性,脱色过度造成假阴性(3)当您对未知菌进行革兰氏染色时,怎样保证操作正确,结果可靠? 答:当要确证未知菌得革兰氏反应时,可用已知菌进行混合涂片,使二者染色条件保持一致,如果已知菌得结果与预期相符,则证明操作操作正确,结果可靠。 实验三、微生物得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1、在显微镜下直接测定微生物数量有什么优缺点? 答:1)优点:直观、快速、操作简单。 2)缺点: 不能区分死菌与活菌; 不适于对运动细菌得计数; 需要相对高得细菌浓度; 个体小得细菌在显微镜下难以观察; 实验四、微生物大小得测定 1、在不改变目镜与目镜测微尺,而改用不同放大倍数得物镜来测定同一细菌得大小时,其测定结果就是否相同?为什么? 答:相同;目镜测微尺就是一块圆形玻片,其中央刻有精确等分得刻度,有把5毫米刻成为50等分或把10毫米长度刻成100等分.测量时,将其放在接目镜中得隔板上来测量经显微镜放大后得细胞物象。由于在不改变目镜与目镜测微尺,而改用不同放大倍数得物镜来测定同一细菌得大小时,物象得放大倍数与每小格目镜测微尺所代表得长度在变化比例上就是同步得,

细菌的生物学特性

细菌就是一种具有细胞壁的单细胞微生物,在适宜条件下,能进行无性二分裂繁殖,其形态与结构相对稳定。掌握细菌形态结构特征,对鉴别细菌,研究致病性,诊断疾病与防治原则等都有 重要意义。 第一节细菌大小与形态 一细菌的大小 细菌体积微小,一般要用光学显微镜放大几百倍到一千倍左右才能观察到。通常以微米(μm)为测量其大小的单位。细菌种类不同,大小差异很大,同一种细菌在不同生长环境中,或在同一生长环境的不同生长繁殖阶段,其大小也有差别。 二细菌的形态 细菌的基本形态有球状、杆状及螺旋状,根据形态特征将细菌分为球菌、杆菌与螺形菌三大 类、 (一)球菌(coccus) 球菌单个菌细胞基本上呈球状。按细菌生长繁殖时的分裂平面及分裂后排列方式不同,可将球菌分为: 1、双球菌:细菌在一个平面分裂,分裂后两个菌细胞成双排列,如肺炎链球菌。 2、链球菌:细菌由一个平面分裂,分裂后菌细胞连在一起,呈链状,如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3葡萄球菌:细菌在多个不规则的平面上分裂,分裂后菌细胞聚集在一起似葡萄串状,如金黄色葡萄球菌。 4、四联球菌:细菌在两个相互垂直的平面上分裂,分裂后四个菌细胞联在一起。 5、八叠球菌:细菌在上下、前后与左右三个相互垂直的平面上分裂,分裂后八个菌细胞联在一起。 (二)杆菌(bacillus) 杆菌呈杆状,多数为直杆状,也有稍弯的。不同杆菌的大小、长短、粗细差异很大。大杆菌如 炭疽杆菌长3~10μm,中等的如大肠杆菌长2~3μm,小的如流感杆菌长0、7~1、5μm。菌体粗短呈卵园形的称为球杆菌;菌体末端膨大成棒状,称棒状杆菌;菌体常呈分枝生长趋势,称为分枝杆菌,大多数杆菌就是单个、分散排列的,但有少数杆菌分裂后菌细胞连在一起呈链状,称为链杆菌。 (三)螺形菌(spirillar bacterium) 螺形菌菌细胞呈弯曲或旋转状,可分为两类: 1、弧菌:菌细胞只有一个弯曲呈弧形或逗点状,如霍乱弧菌。 2、螺菌:菌细胞有多个弯曲,如鼠咬热螺菌。弯曲呈“S”或海鸥形者如空肠弯曲菌、幽门螺 杆菌等。 第二节细菌的结构与化学组成 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与核质四个部分组成。某些细菌除具有其基本结 构外,还有荚膜、鞕毛、菌毛、芽胞等特殊结构。 一、基本结构 (一)细胞壁(cell wall) 细胞壁位于细菌的最外层,就是一层质地坚韧而略有弹性的膜状结构,其化学组成比较复杂,并随不同细菌而异。用革兰染色法可将细菌分为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两大类。两类细菌细胞壁的共有组分为肽聚糖,但各自还有其特殊组成成分。 1、肽聚糖(peptidoglycan) 细菌细胞壁的基本结构就是肽聚糖,又称粘肽。它就是原核生物细 胞所特有的物质,不同种类的细菌,其组成与连接的方式亦有差别。革兰阳性菌的肽聚糖由聚 糖骨架、四肽侧链与五肽交联桥三部分组成(图11-3,a),革兰阴性菌的肽聚糖由聚糖骨架与四 肽侧链两部分组成(图11-3,b)。

最新《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教案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教案 一、教学内容的地位及作用 本模拟实验能让学生加深对遗传因子的分离和配子的随机结合与性状之间关系的理解,体验孟德尔提出的假说,能为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认识和理解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认识和理解遗传因子的分离和配子的随机结合与性状之间的关系。(理解水平)。能力:正确运用实验材料用具;对数据进行收集、记录、统计、概括和推理;分析减少实验误差的方法;培养合作交流和创新思维能力。(独立操作水平)。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养成尊重事实、勇于实践、力求完美的科学精神和态度。(经历水平)。 三、重点难点 知识目标的达成是正确操作实验、分析数据的前提和基础。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对实验数据提出疑问;通过分析操作过程和统计数据来解释实验结果;通过提出优化方案来解决误差问题;在整个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将能力目标作为本课的重点,将情感目标作为本课的难点。 四、学生状况分析 学生通过“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一课时的学习,对孟德尔杂交实验的过程和孟德尔提出的假说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并没有真正地理解,对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会与性状分离比之间关系还不太清楚。 学生有一定的实验操作、观察、对比、分析、推理等能力。但长期以来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学生习惯于按照书本或教师预先设定的步骤,盲目地进行机械操作,然后填写记录表格,往往对实验操作和结果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五、教学方法及手段 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这要求生物教学需要从注重学生科学知识的传授转向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提倡以探究、理解、体验、分享与合作等为主要特征的新型学习方式。 按部就班的实验,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挥。本实验既是模拟实验又是定量分析实验,属于部分探究活动,改变了以往传授式的学习。为缩短活动时间和降低难度要求,探究的问题由教师提出,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作出假设,并通过集体讨论获得模拟方法。学生主要完成数据的收集、记录、统计、概括和推理,解释实验结果,并对实验作出反思与改进。 本实验采用学生极其熟悉的两种实验材料——乒乓球和豆子,特别容易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数据的比较和概括,从数据中发现问题,驱动学生主动从各方面进行误差分析。当学生思维活跃的时候,鼓励学生提出改进方案,进一步拓展学生对模拟实验的理解。 本节课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小组内部分工合作,相互协调,进行实验操作、数据统计和结果分析,这样有利于极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思维潜能,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合作意识。小组之间引入竞争,组间的交流讨论能迸发出思维的火花,这样既能发挥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能激发学生的成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本节课既要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要提高学生的质疑、推理和创新思维能力。因此,一方面要注意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另一方面要强调教师及时、必要、有效的指导与评价。

【实验报告】微生物学实验报告格式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格式 专业学号 姓名 实验一、???培养基的配制和高压蒸汽灭菌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材料(实际用到哪些试剂、材料、玻璃器皿等都要写出,包括数量) 四、实验步骤(按照实际步骤填写,切忌抄袭) 五、注意事项(自己总结实验过程中的注意点) 六、思考题 1、简述培养基的配制原则? 2.为什么湿热灭菌比干热灭菌法更有效? 3.高压蒸汽灭菌时,为什么要先将灭菌锅锅内的冷空气完全排尽? 实验二自生固氮菌的分离纯化 (这是个综合实验,请大家回顾三周来的所有操作步骤,将其整理成连贯完整的一份报告,注意每次实验的衔接,不要把其他的实验项目写进来,但也不要漏写该实验的相关步骤。)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材料(整个综合实验有涉及到的材料都要列出) 四、实验步骤(详叙每周所做的相关步骤) 五、注意事项(自己总结实验过程中的注意点) 六、思考题 1、划线分离时,为什么每次都要将接种环上多余的菌体烧掉?划线为何不能重叠? 2、如何从自然界中分离自己所需要的纯培养? 实验三平板培养测数法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材料(实际操作有涉及到的材料都要列出) 四、实验步骤(详叙相关步骤) 五、实验结果 六、注意事项(自己总结实验过程中的注意点) 七、思考题 1、平板菌落计数法中,为什么溶化后的培养基再冷却至45℃左右才能倒平板?

2、本次实验是否成功?如果失败,试分析原因。 实验四简单染色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材料(包括菌种、染料、玻璃器皿) 四、实验步骤 五、实验结果(黏贴染色结果图片并描述所观察到的细菌的显微形态) 六、思考题 1、简单染色要获得成功,有哪些问题需要注意,为什么? 实验五革兰氏染色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材料(包括菌种、染料、玻璃器皿) 四、实验步骤 五、实验结果(黏贴染色结果图片并判断自己分离到的菌种是G还是G+-?) 六、思考题 1、革兰氏染色要获得成功,有哪些问题需要注意,为什么?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课前复习】 在学习新课程前回顾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一对相对性状试验中出现的性状分离现象及对分离现象的解释等知识,这样既有利于掌握新知识,又便于将新知识纳入知识系统中。 温故——会做了,学习新课才能有保障 1.遗传的基本规律是研究什么在传种接代中的传递规律 A.基因B.染色体C.性状D.相对性状 答案:A 2.在下列各组生物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番茄的红果和圆果B.水稻的早熟和晚熟C.绵羊的长毛和细毛D.棉花的短绒和粗绒 答案:B 3.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的杂交试验如下图所示,图中a、b、c分别表示植物体,①、②、③表示过程。 请回答:(1)哪些个体是在自然状态下获得的?____________。 (2)实验中肯定要进行去雄处理的是____________,去雄的时间和去雄后应采取的措施分别是____________。(3)能看出显性性状为高茎的实验过程是(用图中序号表示)____________。 (4)孟德尔做了其他6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子二代性状分离比总是接近于____________,这说明,此实验具有____________性。 解析:(1)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植物,在自然状态下都是纯种,而此实验的亲本为纯种,故可在自然状态下获得;(2)纯种高茎豌豆作母本,要及时去雄以避免自然状态下自花受粉,又因为豌豆是闭花受粉的植物,因此应选在花蕾期,去掉未成熟的全部雄蕊,然后套上纸袋以免其他花粉的干扰。(3)因为子一代所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的性状为显性性状,故过程→可看出高茎为显性性状,又因为高茎自交,后代既有高茎又有矮茎,说明矮茎为隐性性状,高茎则为显性性状。故过程②→③也可看出高茎为显性性状。 答案:(1)a、b(2)a花蕾期、套纸袋(3)①→②;②→③(4)3∶1普遍 知新——先看书,再来做一做 1.实验原理 由于进行有性杂交的亲本,在形成配子时,____________在减数分裂会彼此分离,形成两种比例相等的配子。受精时,比例相等的两种雌配子与比例相等的两种雄配子____________结合形成合子,机会均等。随机结合的结果是后代的基因型有三种,其比为____________,表现型有两种,其比为____________。因此,杂合子杂交后代发育成的个体,就一定会发生性状分离。通过模拟_________随机结合的过程,来探讨杂交后代的_________。 2.实验步骤 (1)混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随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重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学土壤微生物分离实验报告

从土壤中分离纯化培养微生物并作初步观察鉴定 【摘要】利用分离纯化微生物的基本操作技术对土壤中的微生物进行分离与纯化,根据细菌在选择培养基的存活情况,确定该菌种的固氮解磷解钾属性。 【关键词】细菌芽孢杆菌培养基、选择培养基的配制高压蒸汽灭菌 前言: 在自然条件下,微生物常常在各种生态系统中群居杂聚。群落是不同种类微物的混和体。为了生产和科研的需要,人们往往需要从自然界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具有特殊功能的纯种微生物;或重新分离被其他微生物污染或因自发突变而丧失原有优良性状的菌株;或通过诱变及遗传改造后选出优良性状的突变株及重组株。这种获得单一菌株纯培养的方法称为微生物的分离纯化技术。 分离纯化技术主要由采集样品、富集培养、纯种分离和性能测定等几个基本环节组成。 实验目的: 1、学习从土壤中分离、纯化微生物的原理与方法。 2、学习、掌握微生物的鉴定方法。 3、对提取的土样进行微生物选择培养、分离、纯化,根据菌落的存活状况来判断未知 菌的属性。 实验原理: 菌种来源:选择无机磷农药含量较高的土壤,有机磷农药化工厂 旁边的土壤和排污口区的污水. 培养基的选取:五组选择培养基,分别以辛硫磷、甲胺磷、敌敌畏、草甘膦及五种有机磷农药混合为微生物生长的唯一氮源磷源。 分离纯化微生物:稀释倒平板法、涂布平板法、稀释摇管法、平板划线分离法。 此次实验采取的是平板分离法,该方法操作简便,普遍用于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其基本原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选择适合于待分离微生物的生长条件或加入某种抑制剂造成只利于待分离微生物生长,而抑制其它微生物生长的环境,从而淘汰大部

分不需要的微生物。(二)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形成的单个菌落可以是由一个细胞繁殖而成的集合体,因此可通过挑取单菌落而获得一种纯培养。获得单菌落的方法可通过稀释涂布平板法或平板划线法等技术来完成。 微生物的观察可以用显微镜观察其细胞形态,也可以用肉眼观察其菌落形态。前者是微生物的显微镜观察技术,后者是微生物的肉眼观察技术。 1. 实验器材、试剂与实验方法: 1.1器材: 试管、三角瓶、烧杯、量筒、玻璃棒、天平、牛角匙、pH试纸、棉花、牛皮纸、记号笔、线绳、纱布、培养皿、自动立式压力蒸汽灭菌器、烘箱、玻璃珠、移液枪、枪头、称量纸、药匙、试管架、接种环、酒精灯、超净工作台, 粉碎机,接种环,移液枪配枪头。 1.2试剂: 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可溶性淀粉、葡萄糖、1mol/L NaOH、1mol/LHCl、NaCl、95%乙醇、75%酒精,草甘膦,甲甘磷,敌敌畏,辛硫磷。 1.3土样、样品: 取自二十三冶草莓园的土壤,建设北路的大棚蔬菜菜地土壤,化工厂污水口。 1.4 实验方法 1.4.1配制培养基: (一)配制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200ml(用2个100ml三角瓶和2支试管分装)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是一种应用最广泛和最普遍的细菌基础培养基。 配方如下:牛肉膏 0.6g 蛋白胨 2g NaCl 1g 琼脂 3~4g 水 200ml pH 7.4-7.6 1、称药品按实际用量计算后,按配方称取各种药品放入大烧杯中。牛肉膏和蛋白 胨可分别放在小烧杯或表面皿中称量,用热水溶解后倒入大烧杯。蛋白胨极易吸潮,故称量时要迅速。 2、加热溶解在烧杯中加入少于所需的水量,然后放在石棉网上,小火加热,并用 玻璃棒搅拌,待药品完全溶解后再补充水分至所需量。若配制固体培养基,则将称好的琼脂放入已溶解的药品中,再加热融化,在此过程中,需不断搅拌,以防琼脂糊底或溢出,最后补充所失水分。 3、调pH 用pH试纸或酸碱度计检测培养基的pH值,若pH偏酸,可滴加1mol/L NaoH, 边加边搅拌,并随时检测,直至达到所需pH范围。若偏碱,则用1mol/l HCL进行调节。 pH调节通常放在加琼脂之前。注意pH值不要调过头,以免回调而影响培养基内各离子的

第四章细菌和真菌知识点

第一节细菌与真菌得分布 1菌落就是指由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得肉眼可见得集合体 2细菌菌落特征:比较小,表面或光滑粘稠或粗糙干燥;真菌菌落:比细菌菌落大,霉菌形成得菌落常呈绒毛状、絮状、蜘蛛网状,有时还呈现红、褐、绿、黑、黄等不同颜色。从菌落得形态、大小与颜色,可以大致区分细菌与真菌,以及它们不同得种类 3培养细菌、真菌得一般方法: 配制培养基——高温灭菌——冷却——接种——恒温培养 将少量细菌或真菌转移到培养基上得过程叫接种 4细菌真菌得生存需要一定得条件:水分、适宜得温度、有机物。有得还要求某些特定得条件如:乳酸菌需要无氧条件 第二节细菌 1细菌得发现:十七世纪,荷兰人列文虎克用自制得显微镜观察到了细菌。微生物学之父:法国巴斯德设计了一个实验,证明了肉汤腐败就是来自空气中得细菌 2细菌得形态结构:十分微小,外部形态大致分为:球形、杆形、螺旋形。按形状细菌分为球菌、杆菌、螺旋菌。细菌都就是单细胞得,虽然形态不同,但基本结构就是相同得: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没成形得细胞核(原核生物),有得细胞壁外有荚膜,有得有鞭毛

3细菌得生活:异养。大多数细菌只能利用现成得有机物生活,并把有机物分解为简单无机物,它们就是生态系统中得分解者 4细菌得生殖:分裂生殖 有得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形成芽孢(细菌得休眠体),对不良环境有较强得抵抗能力 第三节真菌 1.真菌得种类:有单细胞得酵母菌,也有多细胞得如霉菌, 有大型得蘑菇,也有小得 2.结构: 酵母菌:细胞核、细胞壁、细胞质、细胞膜、液泡等 青霉:菌体由许多菌丝构成,每个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组成青霉得菌丝有两种:直立菌丝、营养菌丝 真菌与动植物都有真正得细胞核,都属于真核生物 蘑菇得菌体也就是由菌丝构成,地下部分就是营养菌丝,地上部分叫子实体,由菌柄与菌盖组成 A曲霉B青霉1(营养菌丝)3就是孢子。青霉孢子扫Array 帚状,曲霉孢子排列呈放射状 3真菌得生活:异养 4真菌得生殖:孢子生殖 第四节细菌真菌在自然界中得作用

大学土壤微生物分离实验报告

从土壤中分离纯培养微生物并作初步观察鉴定 实验报告 生物科学与技术系 09食品(2)班 姓名:xxx 学号:xxx

从土壤中分离纯培养微生物并作初步观察鉴定 【摘要】利用分离纯化微生物的基本操作技术对土壤中的微生物进行分离与纯化,根据菌落形态观察及一系列的生理生化试验的结果,对照种属特征初步鉴定分离纯化的微生物所属的类群。 【关键词】细菌放线菌霉菌划线分离培养基的配制高压蒸汽灭菌 前言: 在自然条件下,微生物常常在各种生态系统中群居杂聚。群落是不同种类微物的混和体。为了生产和科研的需要,人们往往需要从自然界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 具有特殊功能的纯种微生物;或重新分离被其他微生物污染或因自发突变而丧失原 有优良性状的菌株;或通过诱变及遗传改造后选出优良性状的突变株及重组株。这种获得单一菌株纯培养的方法称为微生物的分离纯化技术。纯培养是指一株菌种或一个培养物中所有的细胞或孢子都是由一个细胞分裂、繁殖而产生的后代。 分离纯化技术主要由采集样品、富集培养、纯种分离和性能测定等几个基本环节组成。 实验目的: 1、学习从土壤中分离、纯化微生物的原理与方法。 2、学习、掌握微生物的鉴定方法。 3、对提取的土样进行微生物分离、纯化培养,根据菌落的形态特征判断未知菌的类别。实验原理: 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获得只含有某一种或某一株微生物的过程称为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通过如下几种方法可以分离纯化微生物:稀释倒平板法(pour plate method)、涂布平板法(spread plate method)、稀释摇管法(dilution shake culture method)、平板划线分离法(stesak plate method)。 此次实验采取的是平板分离法,该方法操作简便,普遍用于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其基本原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选择适合于待分离微生物的生长条件或加入某种抑制剂造成只利于待分离微生物生长,而抑制其它微生物生长的环境,从而淘汰大部分不需要的微生物。(二)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形成的单个菌落可以是由一个细

高二生物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实验十一“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一、实验原理 由于进行有性杂交的亲本,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发生分离;受精时,雌雄配子又会随机结合成合子。因此,杂合子杂交后发育成的个体,一定会发生性状分离。 本实验就是通过模拟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来探讨杂种后代性状的分离比。 通过模拟小实验,可说明孟德尔假设推论出的杂种后代几种基因组合及数量比是否正确。 二、目的要求 通过模拟实验认识和理解“基因的分离和随机结合”与“生物性状”之间的数量关系,为进一步学习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打下一定的基础。 三、材料用具 小塑料桶2个,2种色彩的小球各20个。 四、方法步骤 观察: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两个小塑料桶放在讲桌上,向甲桶里分别放入两种颜色(分别标有D和d)的小球各10个(代表雌配子)。向乙桶里分别放入另两种颜色(分别标有D和d)的小球各10个(代表雄配子)。分别摇动甲、乙小桶,使桶内小球充分混合。 请一位学生上讲台来抽取:第一次从甲桶中取出D,从乙桶中取出d,给合为Dd,请同学们记录。第二次抓取组合为dd,第三次组合为Dd,第四次……第10次为Dd。 提问:随机抓取10次,请同学们统计结果,是否山现三种基因组合,且性状分离比是否为1:2:1?(答:不是。) 提问:如果连续抓取100次或更多欢,情况又会怎样呢?(答:会越来越接近孟德尔的 1.分别摇动甲、乙小桶,使桶内小球充分混合。 2.分别从两个桶内随机抓取一个小球,这表示让 雌配子与雄配子随机结合成合子。每次抓取后,记录 下这两个小球的字母组合。 3.将抓取的小球放回原来的小桶,按上述方法重 复做50~100次(重复的次数越多,结果越准确)。 4.统计小球组合分别为DD、Dd和dd的数量,并 将统计结果填写在《实验报告册》上。 5.计算小球组合DD、Dd和dd之间的数量比,以 及含有小球D 的组合与dd组合之间的数量比,并将计算结果填写在《实验报告册》上。 五、结论 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合理的结论,将结论填写在《实验报告册》上。 讨论 1.如果再从两个小桶内重复抓取一次小球,在取出小球前,你能估算出DD、Dd和dd 组合的机会各是多少吗? 2.通过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你对哪些问题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 3.假如当时孟德尔只统计了10株豌豆的性状,那么,他还能正确地解释性状分离现象么?

大肠杆菌微生物培养实验报告及评价标准

实验1 微生物的分离、培养及计数 实验原理 纯化分离:人为提供适宜的菌落生长的条件(包括营养、温度、Ph 等)。用平板划线法,通过接种环在琼脂固体培养基表面连续划线的操作,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在数次划线后培养,可以分离到由一个细胞繁殖而来的肉眼可见的子细胞菌落。 筛选:转基因大肠杆菌有抗氨苄青霉素基因,所以在含有氨苄青霉素的LB 培养基中可以正常繁殖长成菌落。而普通的大肠杆菌没有抗氨苄青霉素基因,咋含有氨苄青霉素的LB 培养基中不能繁殖。由此可进行大肠杆菌的筛选。 梯度稀释并计数:通过浓度梯度稀释把液体培养基培养的大肠杆菌稀释到一定浓度,用稀释涂布平板法,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进行培养。在稀释度足够高的菌液里,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将被分散成单个细胞,从而能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的菌落。由此可计数计算大肠杆菌的数量。 实验目的 1. 通过制备LB 固体培养基,对平板进行划线等,学会使用固体LB 平板。 2. 通过用液体培养基,学会对微生物进行扩大培养。 3. 通过稀释,学会用计数器对微生物进行计数。 实验材料和药品 待分离的大肠杆菌菌液、高压蒸汽灭菌锅、LB 固体培养基、LB 液体培养基、接种环、玻璃涂布器、培养皿、恒温培养箱、摇床、酒精灯、无菌水、移液枪、EP 管 实验步骤(用简单的流程图表示)

实验数据的记录与分析(如照片、表格等) 稀释倍数104105 大肠杆菌单个菌落个数837799111812 平均数86.313.7 浓度 1.726×1070.274×107 实验结果与讨论 结果:稀释了105计算出来的结果约为1.726×107ml/cm^3 稀释了104计算出来的结果约为0.274×107ml/cm^3 全组数据计算出来结果为2.233×107ml/cm^3 讨论: 在稀释倍数为104的试验中大肠杆菌菌落较少,原因可能是在稀释过程操作中,震荡不够,而且由于不小心洒了半管104稀释液,所以取液接种的时候底层的大肠杆菌数量偏少了。也有可能是靠近酒精灯附近使得温度升高杀死了一部分细菌或者降低了活性。 从实验图片中可以看出,涂布过程中由于操作失误导致固体培养基上不平滑,有多处破损,细菌在破损处的生长大多是不规则的连续紧挨在一起的,所以不便于菌落的计数,也会影响最终实验数据。 课后提问 使用稀释涂布平板计数法,计算出来的细菌数量与实际相比是偏大还是偏小呢?误差有多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细菌和真菌》知识点

第四章 细菌和真菌 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1.菌落:由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注意:菌落中的所有细菌或者真菌为同种细菌或真菌)。 2.菌落的大小、形状、颜色 3.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方法 配制培养基→高温灭菌、冷却→接种→培养 4.细菌和真菌生活必需的条件:水、营养物质、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 5.细菌和真菌是生物圈中广泛分布的生物。不同环境中细菌和真菌的数量不同;在有机物含量丰富的环境中,细菌、真菌的数量较多。 第二节 细菌 1.细菌的发现 列文·虎克——细菌的发现者,制作了能放大200~300倍的显微镜发现了细菌 2.细菌来源 巴斯德以鹅颈试验通过肉汤腐败现象证明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原来已经 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巴斯德还发现了乳酸菌(细菌)、酵母菌(真菌),提出了巴氏消毒法,被称为“微生物学之父” 3.细菌的形态 细菌十分微小,必须在高倍镜或电镜下才能观察到。 细菌都是单细胞的,有些细菌相互连接成团或长链,但每个细菌也是独立生活的。 4.细菌的结构

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的区别:细菌只有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型的细胞核和叶绿体。 没有细胞核,只有DNA集中区域的生物叫做原核生物。 5.细菌的营养 大多数细菌体内没有叶绿体,必须分解现成的有机物获得所需的营养和能量。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一部分细菌生活在活的生物体内,获取有机物,属于消费者。 少数细菌如光合细菌能进行光合作用,属于生产者。 6.细菌的生殖 细菌靠分裂进行生殖,20~30分钟分裂一次。 细菌的适应方式:环境条件不适宜时,细菌个体形成休眠体——芽孢(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 细菌个体小、扩散迅速、快速繁殖和形成芽孢的特性,使它们几乎无处不在。 第三节真菌 1.真菌的种类 2.真菌的结构 (1)酵母菌的结构:酵母菌条件适宜时进行出芽生殖。 (2)霉菌的结构:青霉菌孢子青绿色、呈扫帚状 (3)蘑菇的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