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场地调查方案

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场地调查方案
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场地调查方案

XXX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XXXX有限公司初步采样调查方案

目录

1前言 (4)

2地块基本情况调查内容 (5)

2.1地块信息收集 (5)

2.3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9)

2.4企业产品 (9)

2.5原辅材料 (10)

2.6生产工艺及产排污情况 (10)

2.7风险筛查结果 (11)

3点位布设情况 (12)

3.1疑似污染区域的识别分析 (12)

3.2布点区域的筛选依据 (12)

3.3布点位置和数量的确定依据 (12)

3.4点位现场核实确认和调整情况 (12)

4测试项目设置情况 (12)

4.1热媒排气筒 (12)

4.2污水装置 (13)

4.3仓储区 (13)

4.4主装置区 (13)

4.5固废存放区 (14)

4.6循环水塔 (14)

5分析测试工作安排 (15)

5.1分析方法的选择与确认 (15)

5.2 实验室认可范围 (18)

6样品采集工作安排 (19)

6.1土孔钻探方法 (19)

6.2地下水采样 (19)

6.3采样方法的选择 (20)

6.4采样设备的选择 (20)

6.5样品数量 (20)

6.6现场质控工作安排 (20)

7样品保存和流转工作安排 (20)

7.1包括但不限于样品保存和运输条件、样品流转安排、是否满足测试时限要求等; (20)

8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工作安排 (20)

9安全防护和应急处置计划 (20)

附录1 (21)

1前言

XXX办公室地址位于XXXXX号,于2004年03月31日在海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成立,注册资本为35,000万人民币,在公司发展壮大的15年里,主要经营技术引进及开发;项目投资;瓶级、纤维级聚脂切片、新型材料、化学纤维的生产与销售;纺织品及化工产品的包装材料的生产与销售;化工产品(危险品除外)、纺织品、化纤产品、化工机械设备、通用设备及配件、仪器仪表、建筑材料、五金工具的销售、自有房地产经营活动。

为保障人体健康,防止场地开发利用过程中带来的环境问题,2016 年中国环保部发布《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十条”),要求各地政府根据其要求,对各工业场地及周边农田等关注区域有计划的展开较为详细的摸底调查,以期明确土壤所受污染程度及范围,为进一步制定相应风险管控措施及开展修复行动提供依据和工作基础。

由此,根据相关国家政策,为判断和消除场地中残留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危害,现对一汽海马有限公司场地进行污染调查工作,以期摸清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及污染地块分布,初步掌握污染地块环境风险,开展重点行业企业用地污染防治和风险管控提供依据。

2地块基本情况调查内容

2.1地块信息收集

2.1.1主要工作;

需收集以下信息,以满足风险筛查与分级、初步采样调查、日常管理需求, 需收集的地块信息主要包括企业基本信息、污染源信息、迁移途径信息、敏感受体信息、地块已有的环境调查与监测信息(具体见表1)。

表1 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信息分类表

重点行业企业地块信息收集具体细分为如下五个子表格(具体见表2)。

表2,重点行业企业地块信息调查表目录

2.1.2组织实施

企业有责任配合信息收集工作,提供相关资料,并对资料真实性负责;有责任为现场勘查提供安全进场条件,配合现场勘查工作并为其提供便利

2.1.3 工作准备

和土地使用权人分别签署承诺书(附录1),盖章、扫描后上传至详查数据库。

2.1.4技术准备

根据《省级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实施方案编制指南》、小组工作任务、本技术规定,制定工作计划。

根据工作计划,提出需配合的工作和需准备的文件资料清单。确认企业地块位置、现场工作时间与安排,确认访谈人员。

准备现场工作所需要的设备和物品。准备手持智能终端系统,进行试用和调试,通过手持智能终端系统调取调查表,了解地块信息调查的基本内容。准备器具类、文具类、防护用品等物品。器具类包括GPS、数码相机、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仪(XRF)、光离子化检测仪(PID)、火焰离子化检测仪(FID)等快速测试仪器等;文具类包括现场记录表、铅笔、资料夹等;防护用品包括工作服、工作鞋、安全帽、常用药品、口罩等。

2.1.5资料收集

对照如下资料清单(表3)收集地块内及周边区域环境与污染信息。若地块上曾发生过企业变更、行业变更、生产工艺或产品变更,需收集相关历史资料,如各时期平面布置图、产品及原辅材料清单等。

表3 资料收集清单、应用及来源

2.1.6收集方式

通过信息检索、部门走访、电话咨询、现场走访等方式进行资料收集。

2.1.7初步整理分析

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对照表3分析、提取各种资料的有用信息,并将资料中重要信息内容利用手持智能终端系统拍照后上传,以备后期抽查、审核。对信息终端中已提供的企业信息,根据所收集的资料进行校核、修改。

需通过手持智能终端系统上传的重要信息内容包括企业地块平面布置图、生产工艺流程图、地下管道管线图等重要图件资料,产品、原辅材料、化学品或其他有毒有害物质清单,储罐等储存设施清单,废气、废水中主要污染物排放清单,固废或危废产生或转移清单等资料。

2.1.8现场踏勘

a现场踏勘目的

一是对收集到的资料核实其准确性,如生产车间、储存设施或区域、固废贮存或处置场的分布等;二是获取通过文件资料无法得到的信息,如现场污染痕迹、区域防护措施等。

b现场踏勘内容

主要针对地块内及周边区域的环境、敏感受体、构筑物及设施、现状及使用历史等进行现场勘查,观察、记录地块污染痕迹。

现场踏勘的重点区域包括地块内可疑污染源、污染痕迹、涉及有毒有害物质使用、处理、处置的场所或储存容器、建构筑物、污雨水管道管线、排水沟渠、以及地块周边相邻区域。逐一对上述重点踏勘目标进行察看。

c现场踏勘方法

现场通过观察、异常气味辨识等方法辨别现场环境状况及疑似污染痕迹,可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仪(XRF)、光离子化检测仪(PID)等野外便携式筛查仪器进行现场快速测量,辅助识别和判断污染状况。

现场踏勘过程中发现的污染痕迹、地面裂缝区域、发生过泄漏的区域及其他怀疑存在污染的区域等,需利用GPS记录位置,拍照,使用手持智能终端系统上传照片。

根据现场踏勘情况,利用手持智能终端系统在遥感图像上勾画出地块边界,并将生产车间、储罐、产品及原辅材料储存区、固废贮存或处置场等地块内重要区域和周边学校、医院、居民区、幼儿园、集中式饮用水源地、饮用水井、食用农产品产地、水产养殖区、自然保护区等敏感区域标出。

d人员访谈

a访谈目的

访谈目的主要为解决资料收集和现场踏勘中获知信息的疑问,并进行信息收集补充。

b 访谈内容

访谈重点内容包括地块使用历史和规划、地块可疑污染源、污染物泄漏或环境污染事故、地块周边环境及敏感受体状况。专业小组参照人员访谈记录表格(附录3)的内容进行访谈,并通过手持智能终端系统上传访谈记录。

c访谈方式

专业小组通过当面、电话咨询、书面调查等方式进行。

d访谈对象

访谈对象包括:

(1)地块过去和现在的熟悉生产和环境管理的人员及一线员工;

(2)地方政府管理机构工作人员;

(3)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工作人员;

(4)熟悉地块的第三方,如地块相邻区域的工作人员和居民等。

2.1.9 信息整理与填报

a信息整理

对通过资料收集、现场踏勘和人员访谈收集到的信息与文件资料进行整理、汇总与分析。

分析企业产品、原辅材料、储存物质是否有危险化学品,产生的固体废物是否有危险废物;根据上述物质分析地块内的特征污染物;通过跑冒滴漏、污染痕迹等异常现象分析疑似土壤污染区,计算面积;分析地块周边敏感受体数量、离地块疑似土壤污染区的距离等;若已有调查数据,根据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或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分析是否存在土壤或地下水污染。

b调查表填报要求

对信息整理分析后,使用手持智能终端系统完成调查表填写,并将相关资料上传。对调查表进行自审核后,通过手持智能终端上报给地方环保部门。

《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信息调查表》填报的总体要求如下:

(1)每个企业地块均应填写一套表格,对于存在多个厂区的企业,每个厂区作为一个单独的地块填报一套表格;处于工业园区或集聚区的企业,每个企业地块分别填报一套表格;对于处于地块外的固废堆场或尾矿库等,需作为单独地块填报表格,其中污染源信息调查表仅需填写固废贮存区相关信息。

(2)对于近5年内曾开展过土壤或地下水环境监测或调查评估的地块,若监测报告或调查评估报告经过当地环保部门评审或备案的,可利用已有数据开展风险分级,不需填写污染源信息调查表。

(3)应完整填写调查表中各项指标项目,填报项目数量不得低于总数的80%;且标有星号(*)的指标必须填写,不得漏填;每个表格需至少有一位填表人和一位审核人。

(4)应根据相关证件、记录、文件资料、现场勘查实际情况如实填写调查表,并按照填表说明进行规范化填写;对于有多个来源的信息需多方核实甄别,使用时效性最好、来源最可靠的信息,并标明数据来源。

(5)应使用手持智能终端系统进行调查表填写;对于在产企业地块,需由企业和填表的专业机构分别打印声明页,签字、加盖公章、扫描后上传;对于关闭搬迁企业地块,需由专业机构打印声明页,签字、加盖公章、扫描后上传。

2.3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收集项目所在地的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2.4企业产品

瓶级、纤维级聚脂切片、新型材料、化学纤维;纺织品及化工产品的包装材料;化工产品、纺织品、化纤产品、化工机械设备、通用设备及配件、仪器仪表、建筑材料、五金工具。

2.5原辅材料

2.6生产工艺及产排污情况

生产工艺流程图

污染物汇总表

2.7风险筛查结果

3点位布设情况

3.1疑似污染区域的识别分析

热媒排气筒、污水装置排放口、原辅料仓库、热媒站、主装置区、固废存放点、循环水塔,污泥填埋区。

3.2布点区域的筛选依据

3.2.1热媒排气筒筛选依据为布点技术规定附录2(生产车间及其辅助设施所在区域)

3.2.2污水装置排放口筛选为依据布点技术规定附录2(生产车间及其辅助设施所在区域)3.2.3原辅料仓库筛选依据为布点技术规定附录23.热媒站筛选依据为附录2。

3.2.4主装置区筛选依据为布点技术规定附录2(生产车间及其辅助设施所在区域)

3.2.5固废存放区筛选依据为布点技术规定附录2(固体废物堆放或填埋区域)

3.2.6污泥填埋区筛选依据为布点技术规定附录2(固体废物堆放或填埋区域)

3.2.7循环水塔筛选依据为布点技术规定附录2(生产车间及其辅助设施所在区域)

3.3布点位置和数量的确定依据

3.4点位现场核实确认和调整情况

4测试项目设置情况

4.1热媒排气筒

4.2污水装置

4.3仓储区

4.4主装置区

4.5固废存放区

4.6循环水塔

5分析测试工作安排

5.1分析方法的选择与确认

5.1.1

表7-3 土壤检测内容及分析方法单位:mg/kg

表7-4 地下水检测内容及分析方法

5.2 实验室能力

6样品采集工作安排

图1 样品采集、保存和流转工作程序图

6.1土孔钻探方法

6.2地下水采样

采样井建井与洗井、钻探深度和采样深度的确定

6.3采样方法的选择

6.4采样设备的选择

6.5样品数量

6.6现场质控工作安排

7样品保存和流转工作安排

7.1包括但不限于样品保存和运输条件、样品流转安排、是否满足测试时限要求等;8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工作安排

8.1包括但不限于现场采样环节、样品保存环节、流转环节等方面的质控内容;

9安全防护和应急处置计划

9.1包括但不限于现场防护措施、现场应急措施等。

某某污染场地修复技术设计方案

XXX污染场地环境修复技术方案

编制单位:XXX公司二〇一六年十月

项目名称:XXX污染场地环境修复技术方案 委托单位:XXX公司 编制单位:XXX公司 项目负责人: 参与人员: 姓名专业职称职务本项目拟承担工作

目录 第一章总论 (1) 1.1 项目背景 (1) 1.2 编制依据 (2) 1.2.1 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 (2) 1.2.2 技术导则及规范 (3) 1.2.3 相关技术资料 (3) 1.3 编制目的 (3) 1.4 编制原则 (4) 1.5 编制内容 (4) 1.6 编制范围 (5) 1.7 技术路线 (6) 第二章场地自然概况 (8) 2.1 场地地理位置 (8) 2.2 自然环境概况 (9) 2.2.1 区域自然环境概况 (9) 2.2.2 场地自然环境状况 (10) 2.3 场地所在区域社会环境概况 (20) 2.4 场地所在区域的敏感目标 (21) 2.5 场地使用历史和场地现状 (22) 2.5.1 场地历史使用情况 (22) 2.5.2 场地现状 (23)

2.6 场地未来规划 (24) 2.7 场地地下水利用规划 (25) 2.8 场地环评报告及其批复情况 (25) 第三章前期调查总结 (27) 3.1 土壤情况介绍 (27) 3.1.1 土壤采样情况介绍 (27) 3.1.2 土壤污染特征 (27) 3.1.3 场地土壤风险状况 (28) 3.1.4 关注污染物及修复目标 (28) 3.1.5 场地土壤修复范围 (29) 3.1.6 场地土壤修复工程量 (33) 3.2 地下水情况介绍 (33) 3.2.1 地下水采样情况介绍 (33) 3.2.2 地下水污染特征 (34) 3.2.3 场地地下水风险状况 (34) 3.2.4 关注污染物及修复目标值 (35) 3.2.5 场地地下水修复范围 (36) 3.2.6 场地地下水修复工程量 (37) 第四章筛选与评估场地修复技术 (38) 4.1 修复相关技术条件分析 (39) 4.1.1场地用地规划 (39) 4.1.2场地开发建设计划 (39)

河北某化肥厂场地环境调查工作方案

河北省某化肥厂原厂场地环境现状调查工作方案

2016年11月

目录 第一章总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项目背景....................................... 错误!未定义书签。 调查目的和任务................................. 错误!未定义书签。 工作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法律法规.................................... 错误!未定义书签。 导则规范.................................... 错误!未定义书签。 相关文件及技术资料.......................... 错误!未定义书签。 技术路线及工作程序............................. 错误!未定义书签。 调查范围及时段.................................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主要工作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 场地潜在污染识别............................. 错误!未定义书签。 采样与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章场地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地理位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自然环境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地形地貌.................................... 错误!未定义书签。 气候特征.................................... 错误!未定义书签。 水资源...................................... 错误!未定义书签。 土壤........................................ 错误!未定义书签。 河流........................................ 错误!未定义书签。

场地环境调查技术方案

场地环境调查技术方案-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1调查的目的和任务 识别可能存在的污染源和污染物,初步排查场地是否存在污染的可能性。 2调查技术依据 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国务院关于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 《关于切实做好企业搬迁过程中环境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环办[2004]47号)。 标准、规范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6-2004);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2008); 《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 《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 《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 《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 《污染场地术语》(HJ682-2014); 《工业企业场地环境调查评估与修复工作指南(试行)》; 《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信息采集技术规定(试行)》(环保部) 《在产企业地块风险筛查与风险分级技术规定(试行)》(环保部) 《关闭搬迁企业地块风险筛查与风险分级技术规定(试行)》(环保部) 《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疑似污染地块布点技术规定(试行)》(环保部) 《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样品采集保存和流转技术规定(试行)》(中国环境保护部) 3调查基本原则 针对性原则:针对企业厂内生产工艺、车间布局、排污管线分布以及污染物特性,进行污染物浓度和空间分布调查,为场地的环境管理提供依据。 规范性原则:采用程序化和系统化的方式规范场地环境调查过程,保证调

场地环境质量调查工作指南

场地环境质量调查工作指南 武汉中地时代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二〇一四年六月

目录 摘要 (1) 1.1 目的 (1) 1.2 场地调查及内容 (1) 1.3 场地调查设计方案编制 (3) 1.4 场地环境质量调查报告编制 (5)

摘要 明确场地环境质量调查阶段及不同阶段的调查步骤及内容,包括确定污染目标、分布特点及污染程度,为场地风险评价和修复设计提供依据,为场地环境质量调查提供调查技术及手段,并依据报告模板编写场地环境质量调查报告。1.1 目的 了解场地土壤及地下水环境质量状况,确定污染目标、分布特点及污染程度,为场地风险评价和修复设计提供依据。 1.2 场地调查及内容 (1)第一阶段场地环境调查 以资料收集、现场踏勘和人员访谈为主的污染识别阶段。若第一阶段调查确认场地内及周围区域,当前和历史上均无化工厂、农药厂、加油站、化学品储罐等可能的污染源,则场地调查活动可以结束。 本阶段主要通过资料收集与分析、现场踏勘、人员访谈等方式开展调查,原则上不进行现场采样分析。 (2)第二阶段场地环境调查 若第一阶段场地调查表明场地内或周围区域存在可能的污染源,则需进行第二阶段场地调查,确定污染种类、程度和范围。第二阶段场地调查是以采样与分析为主的污染证实阶段。若第二阶段场地调查的结果表明,场地的环境状况能够接受,则场地调查活动可以结束。 本阶段主要调查场地内外的污染源、污染物的迁移和转换等因素判断场地污染物在土壤和地下水中的可能分布。调查通常可以分为初步调查和详细调查两步分别进行,初步调查在第一阶段场地调查的基础上布设采样点,进行采样分析,按照GB 15618和《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技术规范》判断土壤污染是否超标;按照GB/T14848,采用单因子指数评价法判断地下水污染是否超标。如超标,则须进行详细调查。详细调查是在初步调查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密采样和分析,确定污染物的浓度水平、空间分布、迁移状况等详细情况。初步调查和详细调查不一定在一次采样分析中完成,可根据实际情况分批次实施,逐渐减少调查的不确定性。(3)第三阶段场地环境调查

污染场地修复方案设计

污染场地修复方案设计 导语:地下水污染场地的规划工作显得极为重要,主要是因为地下水污染严重会对我国地下水资源造成严重威胁。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污染场地修复方案设计,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 在国家政府及相关部门对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的情况下,在地下水污染场地防治工作方面制定了许多措施,同时也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措施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实施能够有效促进我国水污染防治工作的完善。比如,我国在《环境保护法》的基础上,颁布了《海洋环境保护法》及《水污染防治法》等。又比如,对于地下水的水质标准与饮用水的水质标准,我国均作出了明文规定。与此同时,对于生活污染排放及工业废水也做出了相应的标准。除此之外,对于工业废水及城市污水,在排放方面有了更高的收费准则。上述措施的实施,都是为了我国地下水污染能够得到有效防治,进一步为我国生态环境的优化奠定良机。 防治职责不明确 防止职责不明确问题表现在很多方面,比如基于跨省界的水区域,由于没有相应的法规制定作为保证,导致职责不明。与此同时,由于地下水污染涉及到多个行业及多个单位,从而导致各个部门出现交叉管理的现象,如此一来便大大减

低了管理的有效性,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各方推卸责任的现象时常发生。这些因素均对水污染场地防治工作的开展极为不利。 水资源开发过度 在水资源开发过度的情况下,便导致地下水丧失平衡,进一步使流域环境所承载的压力大大增加,如此一来,便会使水污染现象加剧,甚至呈现进一步恶化的局面。显然,这方面的问题会大大增加地下水污染场地防治工作的难度。 水资源破坏现象严重 通过对长江及黄河等重点湖泊检测,发现很多工业废水排放及污水排放均存在严重违规情况。并且,有学者对多个城市的污水处理厂进行调查,发现超过50%的污水处理厂在排污方面存在不达标的情况。如此一来,在水资源遭遇严重破坏的基础上,地下水污染场地的防治工作便受到极大的阻碍。 资金投入不充裕 对于地下水污染场地的防治工作来说,涉及到诸多方面的内容,同时这项工作实施时间长、范围广,因此便需要充裕的资金作为保障。现状却表现为资金投入不足。这样,便无法引进先进的修复技术及科学有效的处理方法,从而使得

场地污染调查

场地污染源调查 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分析测试中心 卿工--189-3394-6343 一、污染场地调查流程

项目场地调查及风险评估方案技术流程图 样品保存/管理程序 暴露评估 风险识别 毒性评估 确定暴露场景和途径 选定模型和参数值 估算暴露剂量 致癌斜率因子和非致癌参考剂量查询 理化性质参数和污染物控制标准查询 污染物的致癌非致癌风险 致癌、非致癌风险计算值 估算修复值 不确定性分析 确定修复值 风险表征 场地环境调查及风险评估报告 场地环境调查 场地采样与分析 资料审阅 访 谈 场地勘查 原企业场地环境资料 场地使用历史背景资料 用于风险评估的参数资料 场地原建(构)筑物的调查 生产产品及原辅材料调查 地质、水文地质资料调查 其它勘查重点区域的调查 场地所有人 场地管理人 场地使用人 熟悉场地相关事务的人 建立场地概念模型 重点调查区域 一般调查区域 背景点(对照点)获取 风险评估所需实测参数获取 安全卫生预防守则 检测分析程序与检测委托机构 监测井设置及土 壤、地下水采样 完善 疑似污染物清单 污染物种类、浓度、深度和范围 提出管理建议 场地土地利用与规划资料 拟定污染鉴别方法 土壤、地下水调查及风险评估方案

2.1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4年) ?《江苏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2009年) ?《关于切实做好企业搬迁过程中环境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环办〔2004〕47号) ?《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 ?《废弃危险化学品污染环境防治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2005〕27号) ?《关于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意见》(环发〔2008〕48号) ?《关于加强工业企业关停、搬迁及原址场地再开发利用过程中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 ?《关于保障工业企业场地再开发利用环境安全的通知》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 2.2相关标准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T15618-1995)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T15618-2009)(修订)(征求意见稿第四

河北某化肥厂场地环境调查工作方案

省某化肥厂原厂场地环境现状调查工作方案 2016年11月

目录 第一章总论 (1) 1.1 项目背景 (1) 1.2 调查目的和任务 (2) 1.3 工作依据 (3) 1.3.1 法律法规 (3) 1.3.2 导则规 (3) 1.3.4 相关文件及技术资料 (4) 1.4 技术路线及工作程序 (4) 1.5 调查围及时段 (6) 1.6 主要工作容 (7) 1.6.1场地潜在污染识别 (7) 1.6.2采样与分析 (8) 第二章场地概况 (11) 2.1 地理位置 (11) 2.2 自然环境概况 (11) 2.2.1 地形地貌 (11) 2.2.2 气候特征 (11) 2.2.3 水资源 (12) 2.2.4 土壤 (12) 2.2.5 河流 (12) 第三章场地污染识别 (13)

3.1 污染识别目的 (13) 3.2 污染识别容 (15) 3.2.1 资料的收集与人员访谈 (15) 3.2.2 场地现场踏勘 (27) 3.3 场地污染识别结果 (29) 第四章初步调查工作方案 (32) 4.1 初步调查方案 (32) 4.1.1 取样点设置 (32) 4.1.2 土壤取样点设置 (32) 4.1.3地下水点位布设 (39) 4.1.4土工试验点位布设 (39) 4.2 调查方法 (39) 4.2.1 钻探方法 (39) 4.2.2 样品采集与保存 (40) 4.2.3 样品流转 (42) 4.2.4 质量控制/保证 (42) 4.2.5 现场安全防护 (43) 第五章实物工作量 (44) 5.1 报告编制 (44) 5.2 人员组成 (44) 第六章初步报价 (45)

污染场地调查

1、场地环境评价的内容、程序 场地环境评价包含三个不同但又逐级递进的阶段。场地环境评价是否需要从一个阶段进入到下一个阶段,主要取决于场地污染状况和以及相关方的要求。场地环境评价的三个阶段为: 第一阶段——场地环境的污染识别; 第二阶段——场地环境是否污染的确认--采样与分析; 第三阶段——场地环境污染风险评估与治理措施。 场地环境评价第一阶段的目的主要是识别场地环境污染的潜在可能。第一阶段场地环境评价主要通过会谈、场地访问,对过去和现在场地使用情况、特别是污染活动的有关信息进行收集与分析,来识别和判断场地环境污染的可能性。如果第一阶段评价结果显示该场地可能已受污染,那么在第二阶段评价中将在疑似污染的地块进行采样分析,以确认场地是否存在污染。一旦确定场地已经受到污染,则将在第三阶段全面、详细评价污染程度及污染范围,并提出治理目标和推荐治理方案,场地环境评价编制程序见图1。

针对污染场地、特别是工业污染企业搬迁的场地进行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的调查与评价,其主要目的为: (1)识别和确认某一场地的潜在环境污染; (2)根据现状或未来土地利用要求,进行场地风险评价; (3)确定场地修复的要求和推荐场地修复的有效方法; (4)为有关部门提供场地环境状况和未来场地利用方向的决策依据,避免有关遗留污染物造成环境污染和经济损失,保障人体的身体健康。 2、场地环境评价的第一阶段——污染识别 场地环境评价的第一阶段也就是污染识别阶段,主要任务是识别存在环境问题的潜在污染区域。工作内容包括:1、资料收集与文件审核;2、现场踏勘;3、相关人员访谈;4、场地环境污染初步分析;5、编写第一阶段场地环境评价报告 污染识别的程序见下图 资料收集与文件审核 收集与场地历史和场地环境污染相关的资料,包括:1、自然环境状况;2、场地基本信息;3、场地主要生产装置及附属设施分布情况;4、有毒有害化学品和石油产品情况;5、场地土地利用及变迁;6、资料清单。 文件审核 通过对工艺、原材料及储存和使用设施的相关的文件审核,分析场地可能涉及的危险物质,及这些危险物质实用、存储区域。 现场踏勘 1、场地污染痕迹的踏勘;2危险物质和石油产品的使用与存储的踏勘;3、建(构)筑 物调查;4、周边相邻区域的调查;5、场地应急清理;6、现场工作人员个人防护。与相关人员、单位的访谈 1、访问现状土地产权单位和使用单位的相关知情人员; 2、访问场地相邻地区居民和工作人员; 3、访问当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4、访问规划、土地等行政主管部门。

污染场地环境调查水文地质勘查技术

污染场地环境调查水文地质勘查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产力的需要,人们利用地下水的程度也逐渐变高,但矿业、工业、农业等各行业对环境及地下水的影响越来越大。随着环境问题逐渐恶化,如土壤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周边水资源也受到影响,如水资源受到污染后,其治理费用及其高昂,污染后对水资源的影响久远,对周边区域的生存环境危害极大。随着大家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环境的要求也随之提高,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土十条”、“水十条”等相关的法律法规,也从侧面反映出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一、污染场地环境调查概况 污染场地环境调查,其目的是通过专业地质人员进行的现场调查,对场地的污染源、污染类型、污染程度、污染范围及污染原因等进行分析评价,最终结合调查结果制定出相对应的预防、治理的措施。污染场地环境调查一般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污染识别阶段,就是调查人员通过收集、查阅与污染场地相关的文献论著、报告资料等,对目标区域进行走访调查,对污染场地的情况做到比较详实的了解,初步圈定污染场地范围,为后继场地环境调查做好准备,第二,采样分析阶段,由专业调查人员对初步圈定的可能受到污染的区域地下水、地表水、土壤及污染源等进行分别采样测试,综合确定污染场地的地质环境、污染程度情况,第三,风险评价阶段,就是对前面的调查、取样分析中得到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提出有效可行的污染防治方法,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二、水文地质勘查技术在污染场地环境调查中的应用 水文地质,是自然界中地下水的变化运动规律,水文地质在工程建设、矿山开采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水文地质勘查,是指对水文地质的勘查活动。在污染场地环境调查中,水文地质勘查是及其重要的环节。通过水文地质勘查,可以查明周边污染源对土壤、地下水造成的污染程度、影响范围、污染类型等,及时修复污染场地的环境,从而有效避免污染的持续恶化。 2.1 污染场地调查及水文地质勘查内容 在实际的场地环境调查过程中,首先需要对污染场地进行初步的调查工作,确定基础的调查数据,确定污染源的类型、污染范围、污染程度等,其次,水资源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地下水的勘查工作对勘查技术有着比较高的要求,要根据水资源的类型和分布,综合确定最终的勘查内容和技术要求,再次是在实际勘查工作完成后,需提交相应的勘查资料和成果报告,报告中应明确的提出对污染场地的有效的防治建议,为后续的污染场地治理提供依据。污染场地调查中水文地质勘查的主要内容有:一是污染场地的历史活动及变迁状况,污染场地的使用现状,污染源的范围、种类及污染的途径等,二是污染场地区域的水文地质情况,如地下水的分布情况、补径排条件、地下水位的动态变化情况、地下水的流向和流速等,三是对污染场地的土壤和污染分清情况、特征等进行调查,四是对污染场地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并应根据场地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提出有效可行的防治措施。 2.2 水文地质勘查技术要点 (1)水文地质监测点。 水文地质勘查程度的高低,与水文地质监测点的选定息息相关,为了保证水文地质勘查工作的顺利开展,合理的布置水文地质监测点,我们需要做好下面三个方面:一是已经明确污染场地的情况下,在同一范围内需将勘查点的数量保持在三个或三个以上,选择可靠的监测点分布方式,才能准确反映出场地的实际污染情况。二是合理的布置监测井,避免出现监测井无效等资源浪费的情况出现,为了对场地污染进行有效的监测,需在地下水上、下游设置相应数量的监测井,三是监测井的数量及深度,一般监测井的数量根据污染场地的实际情况来调整,监测井的深度应结合场地的地层情况,以揭穿主要含水层为宜。

场地环境调查报告

XXX地块场地环境初步调查报告 (评审稿) 广西诺世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二〇一八年七月

XXX地块场地环境初步调查报告项目编号:2017-041(HP)项 目负责: 编写: 审核: 审定: 总工程师: 总经理: XXX有限公司 2017年5月

目录 摘要 (i) 1前言 (1) 2概述 (2) 2.1调查目的和原则 (2) 2.1.1...................................................................................... 调查目的2 2.1.2...................................................................................... 调查原则2 2.2调查依据 (3) 2.2.1...................................................................................... 相关法律法规3 2.2.2...................................................................................... 相关技术规范和导则 3 2.2. 3...................................................................................... 评价标准和文件3 2.3............................................................................................... 工作内容及工作路线 4 2.3.1...................................................................................... 工作内容4

污染地块治理修复方案及修复效果评价技术审核要点

污染地块治理修复方案及修复效果评价技术审核要点

附件 污染地块治理修复方案及修复效果评估技术审核要点 (试行) 第一部分场地环境调查和健康风险评估技术审核要点 一、形式要求 1. 送审报告应加盖场地责任单位和场地调查单位的公章。 2. 应附具从业人员责任页,明确项目负责人及项目参与人员,从业单位应建立内部审核制度,明确报告的审核人,上述人员均需签字确认。 3. 报告需经过收集或制作的相关图件和图片包括: (1)地理位置图 (2)场地各历史时期的地形图 (3)平面布置图 (4)工艺流程图 (5)场地规划图 (6)采样布点图(初步调查、详细调查、多轮取样) (7)地下水流向图 2 2020年4月19日

(8)土壤钻孔柱状图 (9)地下水建井图 (10)污染范围图(详细调查) (11)超风险范围图(风险评估) (12)地质剖面图(详细调查) 4. 调查评估报告附件应包括: (1)人员访谈记录 (2)现场踏勘记录 (3)土壤现场采样照片 (4)地下水成井及采样照片 (5)建井洗井记录表 (6)采样工作量清单(应包括采样点位置、钻孔深度和坐标,各层采样点深度,检测指标,样品编号,按初步调查和详细调查分别列表) (7)现场土壤地下水采样记录及样品流转记录 (8)质量控制表 (9)检测报告(须加盖CMA、CNAS图章) (10)实验室资质证明材料 (11)场地土壤理化性质(风险评估) 3 2020年4月19日

(12)暴露参数的取值及来源(风险评估) 二、技术要求 1. 初步调查监测方案,应明确监测范围、监测介质、监测项目以及监测点位布设等。 (1)监测范围 监测范围一般为前期环境调查初步确定的场地边界范围,如果前期场地环境调查认为场地内的污染物存在扩散到场地边界外的情况,监测范围还可扩展到场地周边的疑似受污染区域。 (2)监测介质 监测介质主要为场地土壤和地下水,根据场地具体情况还可能包括场地地表水和场地残余废弃物。 (3)监测项目 工业场地可选择的监测目标污染物有:重金属、挥发性有机物(VOCs)、半挥发性有机物(SVOCs)、总石油烃(TPH)、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氰化物、氟化物、农药等。实际环境调查过程中应根据场地具体情况进行分析确定监测因子,且场地历史如果涉及到多个不同工业行业类型,潜在特征污染物监测因子要叠加。 (4)土壤监测点位布设 一般采用专业判断布点法,以前期资料收集、现场踏勘等获取的 4 2020年4月19日

场地污染调查方案

场地污染调查方案 篇一:焦化厂场地环境调查与风险评估工作流程 焦化厂场地环境调查工作流程 1. 技术路线 通过对焦化厂特定的行业进行资料收集、现场踏勘、人员访谈等污染识别,现场布点、采样分析,确定焦化场地土壤是否受到污染,污染程度及范围,是否需要进行风险评估等,工作顺序为场地环境调查与风险评估。 场地环境调查 根据《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与《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场地环境调查可分为三个阶段,其中第一、二阶段为定性评估阶段,第三阶段为定量评估阶段。 第一阶段场地环境调查是以资料收集、现场踏勘和人员访谈为主的污染识别阶段,原则上不进行现场采样分析。若第一阶段调查确认场地内及周围区域当前和历史上均无可能的污染源,则认为场地的环境状况可以接受,调查活动可以结束。 第二阶段场地环境是否污染确认阶段是以采样分析为主的污染证实阶段,若第一阶段场地环境调查表明场地内或周围区域存在可能的污染源,或者由于资料缺失等原因造成无法排除场地内外存在污染源时,作为潜在污染场地进行第二阶段场地环境调查,确定污染物种类、污染程度

和空间分布。该阶段通常可以分为初步采样分析和详细采样分析,每一步均包括制定工作计划、现场采样、数据评估和结果分析等步骤。根据初步采样分析结果,如污染物浓度均未超过国家和地方等相关标准及背景点浓度,并且经过不确定分析确认不需要进一步调查后,第二阶段场地环境调查工作可以结束;否则认为可能存在环境风险,需要进行详细调查,在初步采样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采样和分析,确认场地污染程度和范围。 若场地需要进行风险评估或土壤修复时,则需要进行第三阶段场地环境调查。本阶段以补充采样和测试为主,获得满足风险评估所需要的参数,提出详细的污染程度评估及污染范围界定,并提出治理目标与推荐治理方案。本阶段调查工作可以单独进行,也可以在第二阶段调查过程中同时展开。 第一 阶段 场地 环境 调查 第二 阶段 场地

XX区南大地区05-04地块污染场地修复技术方案【模板】

XX区南大地区05-04地块污染场地修复技术方案 XX区南大地区05-04地块(以下简称“场地”)位于XX市XX区,东至规划瑞丰南路及05-05地块,西至规划大场路,南至规划大祁路及05-05地块,北至05-03地块,面积约为72882 m2。场地原为工业用地,未来规划为三类住宅组团用地,根据《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属于第一类用地类型。 上海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受上海宝山南大地区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委托,于2018年4月至12月,完成了场地环境初步调查和详细调查工作,调查结果表明:场地中的土壤和地下水存在多种污染物的超标。2019年1月,按照我国和XX市相关技术导则和规范,上海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针对该地块编制场地健康风险评估报告,部分点位的重金属砷和锑的暴露风险超过可接受水平,需编制修复方案,开展污染土壤修复工程。 所以,受上海宝山南大地区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委托,上海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基于前期场地环境调查和风险评估的结果,对现场的污染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采集污染土壤样品,在实验室内开展污染修复治理可行性研究,并编制了本修复技术方案。 本场地土壤修复工程方量为1140.6m3,经过修复技术的筛选、评估和实验室可行性研究,形成如下修复技术路线:采用土方开挖和异位洗脱修复技术,修复土检测合格后回填至基坑。 基于上述确定的修复技术,对应的土壤修复目标值见下表格。 土壤修复目标值 编号污染物清理目标值(mg/kg) 修复目标值表层下层 1砷20无总量修复目标值 20 mg/kg 2锑20无总量修复目标值 20 mg/kg 整个修复工期预计70日历天,具体包括施工准备工作、现场清表和修复区域建设、污染土壤修复、验收监测等。 通过成本效益分析,本项目修复费用总计为232.5万元。土壤修复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注意安全文明施工,做好二次污染的防治工作。 建设单位应委托有资质的环境监理单位和效果单位。其中,环境监理单位对该场地土壤修复实施全过程开展监理工作,重点关注修复实施过程与修复技术方案要求的相符性,以

场地环境调查方案模板

(项目名称) 场地环境调查实施方案 (根据实际踏勘结果及工作照片进行更换) xxx公司 2019年4月

模板使用说明: 1、本模板基于详细调查进行编制,涉及了典型调查工作中土壤、地下水、地表水、底泥、废渣等环境污染介质的调查工作,如遇特殊场地,需根据场地特点进行调整。 2、模板中内容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修改,红色标注部分为该部分编写的原则及方法,可作为编制时参考。 3、本模板标题、正文、表格、表题、图题样式均已设置完成,非特殊情况不建议修改,在样式中直接选择即可使用,粘贴其他文件中的文字有可能导致样式发生变化,建议文字与图表分开粘贴,文字建议在粘贴选项中选择只保留文本,避免格式不统一。 其中,正文部分格式为: 字体:宋体+Times New Roman 字号:小四 行距: 1.5 倍行距,段落间距 段后: 0.3 行 首行缩进: 2 字符 4.本模板为保证每个小章节都有代表性内容以及针对不同项目具有普适性,因此揉合了多个项目的内容,内容上可能缺少内在联系。但总体编制逻辑可以参考。

目录 1.项目概述 (4) 1.1项目背景 (4) 1.2编制依据 (5) 1.2.1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 (5) 1.2.2技术导则及规范 (6) 1.2.3其他相关文件 (7) 1.3编制原则 (8) 1.4工作目的 (8) 1.5工作内容 (8) 1.6工作范围 (9) 1.7技术路线 (10) 2.场地概况 (12) 2.1场地位置 (12) 2.2区域地形与地貌 (13) 2.3区域气候条件 (13) 2.4区域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 (14) 2.4.1地质条件 (14) 2.4.2水文地质条件 (19) 2.5周边地表水 (28) 2.6场地历史及现状 (28) 2.6.1场地历史 (28) 2.6.2场地现状 (30) 2.7场地周边情况及环境敏感点 (31)

污染地块综合治理修复方案计划及其修复效果评估技术审核要点上海

附件 污染地块治理修复方案及修复效果评估技术审核要点 (试行) 第一部分场地环境调查和健康风险评估技术审核要点 一、形式要求 1. 送审报告应加盖场地责任单位和场地调查单位的公章。 2. 应附具从业人员责任页,明确项目负责人及项目参与人员,从业单位应建立内部审核制度,明确报告的审核人,上述人员均需签字确认。 3. 报告需通过收集或制作的相关图件和图片包括: (1)地理位置图 (2)场地各历史时期的地形图 (3)平面布置图 (4)工艺流程图 (5)场地规划图 (6)采样布点图(初步调查、详细调查、多轮取样) (7)地下水流向图 (8)土壤钻孔柱状图 (9)地下水建井图 (10)污染范围图(详细调查)

(11)超风险范围图(风险评估) (12)地质剖面图(详细调查) 4. 调查评估报告附件应包括: (1)人员访谈记录 (2)现场踏勘记录 (3)土壤现场采样照片 (4)地下水成井及采样照片 (5)建井洗井记录表 (6)采样工作量清单(应包括采样点位置、钻孔深度和坐标,各层采样点深度,检测指标,样品编号,按初步调查和详细调查分别列表) (7)现场土壤地下水采样记录及样品流转记录 (8)质量控制表 (9)检测报告(须加盖CMA、CNAS图章) (10)实验室资质证明材料 (11)场地土壤理化性质(风险评估) (12)暴露参数的取值及来源(风险评估) 二、技术要求 1. 初步调查监测方案,应明确监测范围、监测介质、监测项目以及监测点位布设等。 (1)监测范围 监测范围通常为前期环境调查初步确定的场地边界范围,如

果前期场地环境调查认为场地内的污染物存在扩散到场地边界外的情况,监测范围还可扩展到场地周边的疑似受污染区域。 (2)监测介质 监测介质主要为场地土壤和地下水,根据场地具体情况还可能包括场地地表水和场地残余废弃物。 (3)监测项目 工业场地可选择的监测目标污染物有:重金属、挥发性有机物(VOCs)、半挥发性有机物(SVOCs)、总石油烃(TPH)、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氰化物、氟化物、农药等。实际环境调查过程中应根据场地具体情况进行分析确定监测因子,且场地历史如果涉及到多个不同工业行业类型,潜在特征污染物监测因子要叠加。 (4)土壤监测点位布设 通常采用专业判断布点法,以前期资料收集、现场踏勘等获取的场地信息为基础,判断识别场地内可能存在土壤或地下水污染的区域(RECs点),将其作为场地关注污染物识别的监测地块,在疑似污染的区域分别设置监测点位。当无法在疑似污染区域,特别是罐槽、污染设施等底部采样时,可作适当偏移。在非疑似污染区域,可采用系统随机布点法,适量布设采样点,以防止污染识别过程中的遗漏。 整个场地监测点位数量最少要求不少于1600 m2布设1个监测点位。对于面积小于4800 m2的,场地内应至少布设3个监测

广州市工业企业场地环境调查、修复、效果评估文件技术要点

前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和《广州市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方案》,防治广州市工业企业场地再开发利用过程中的环境污染,改善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质量,特制定本技术要点。 本技术要点,是对工业企业场地环境调查和风险评估报告、污染场地环境修复项目实施方案、污染场地环境修复项目环境监理方案、污染场地环境修复项目效果评估报告等开展技术审查的工作指引。 相关工作内容还应按国家和地方对建设用地环境管理要求开展。 本技术要点由广州市环境保护局组织编制及负责解释,并适时修订公布。 本技术要点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 本技术要点起草单位:广州市环境技术中心、广州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第1章工业企业场地环境调查和风险评估报告技术要点 对从业单位的要求:从业单位在本市开展疑似污染地块、污染地块相关从业活动前需到我局登记,且近年无环境保护、质量监督、认证认可等部门不良信息记录。 对监测单位的要求:监测单位应在本地设有获CMA资质的实验室,水质和土壤类能力范围涵盖应包括且不限于重金属(Pb、As、Cd、Cr、Hg、Ni等)、总石油烃(地下水中为石油类)、半挥发性有机物(SVOC)、挥发性有机物(VOC)、pH值等,其检测能力应达到场地需检测因子的75%以上。[s1] 一、场地的环境调查和风险评估报告技术要点 场地的环境调查和风险评估报告包括在场地初步调查、详细调查和风险评估阶段形成的各类报告。 场地环境调查和风险评估工作,应在原有工业企业所在场地完全停产,且可能造成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的储罐(槽)拆除后进行。 技术要点包括但不限于: (一)形式要求 1.送审报告应加盖场地责任单位和场地调查单位的公章。 2.应附具从业人员责任页,明确项目负责人,各分项工作承担者,从业单位应建立内部审核制度,明确报告的审核、审定人员,上述人员均需亲笔签字确认。 (二)报告需通过收集或制作的相关图件和图片包括:

上海市场地环境调查技术规范

上海市场地环境调查技术规范 1

上海市场地环境调查技术规范 (试行) 上海市环境保护局 2

目次 1 适用范围 2 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基本原则 5 工作程序 6 场地环境初步调查 7 场地环境详细调查 8 报告编制 附录A 场地环境调查相关表格 附录B 场地环境调查报告参考格式 附录C 常见场地类型及特征污染物 3

1 适用范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近期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安排>(国办发〔〕7号)、<关于保障工业企业场地再开发利用环境安全的通知>(环发[ ]140号)、<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管理暂行办法>和<上海市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管理暂行办法>,为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加强上海市污染场地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规范场地环境调查,制定本技术规范。本技术规范是上海市场地环境监管系列技术规范之一,包括: 上海市场地环境调查技术规范 上海市场地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上海市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规范 上海市污染场地修复方案编制规范 本技术规范规定了上海市场地内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调查的原则、内容、程序和技术要求,适用于场地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调查,为场地环境管理、环境监测、风险评估、修复技术方案等提供基础数据和信息。 本技术规范不适用于含有放射性污染的场地环境调查。 4

2 引用文件 本技术规范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稿)适用于本文本。本技术规范发布后,如国家或上海发布新的场地环境调查技术规范,则以新规范和标准为准。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T 14848 地下水质量标准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5085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HJ/T 164 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HJ/T 166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5

大型污染场地修复案例

大型污染场地修复案例 “NICOLE” 2003年提出了“大型污染场地”的概念,但并没有给出清晰的定义。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李发生总工程师在“2013污染场地治理修复国际论坛”上指出其定义应该包含的三方面内容:第一,只是相对面积比较大,没有给出准确的多大才叫大型污染场地;第二,有独立外源,而不是跟其他关联性的;第三,它具有复杂的社会、经济和环境影响和挑战。目前常见的大型污染场地主要有化工企业的搬迁场地、钢铁行业企业的搬迁场地、有色冶金行业企业搬迁场地、炼焦制气场地、有毒有害工业堆放场地和简易垃圾填埋场地和电子制造及机械制造企业。他们都面临场地规模大,污染物种类一般比较多,污染物空间变异大,分布状况复杂等问题,修复困难自然和小规模污染场地天差地别。本文将介绍一些国内外大型污染场地修复的成功案例。1、上海世博会规划区域上海世博会规划区域内原工业用地约占75%,该段黄浦江滨江区域分布着的主要企业有江南造船厂、宝钢集团浦钢公司(原上钢三厂)、南市发电厂、南市水厂、上海溶剂厂、上海助剂厂、求新造船厂、港口机械厂、上海工业锅炉厂和正和染厂等数十家。这些企业大部分历史悠久,经历了从单一的规模扩张到实践可持续发展的过程,场地土壤污染状况复杂,主要是重金属污染。采用的修复技术

主要有挖掘-后续处理和固化稳定化。共完成了5400平方米范围内、深度为1~4米的7个污染地块的土壤稳定化工程。稳定化的土壤外运作为筑路材料,符合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清洁土回填至场地。这一工程是我国第一个大规模污染土壤稳定化修复工程,对后续此类技术的实施具有很好的示范和借鉴意义。 2、首钢二通园区首钢二通机械厂位于首钢北京工业园区的东南部,北区为冷加工区,南区为原热加工区。在首钢搬迁改造整体的规划目标中,二通机械厂被设计改造为以包含会展演出、艺术创作、设计服务、特色办公等内容的文化创意产业为核心的,集居住、商业、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园区。其分目标包括生态修复、产业开发、居住开发、公共服务建设。其中,生态修复目标是对污染场地进行生态修复、创造整体良好的生态环境。在首钢二通机械厂改造景观规划设计中,对土壤修复治理的部分值得其他拟搬迁的城市钢厂借鉴。通过对二通机械厂产生的废弃物等进行研究,推测出可能污染物,定性分析厂区内一级污染为焦化厂,二级污染为炼钢厂、炼铁厂,三级污染为热处理,四级污染为铸造、锻造、铆焊,五级污染为机装、生产辅助区,并确定了钢铁清理区、焦化区、炼铸钢区和炼铸铁区4个污染比较严重的区域。 其中,轻度污染区的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等污染物,采取清

场地环境调查技术方案

1调查的目的和任务 识别可能存在的污染源和污染物,初步排查场地是否存在污染的可能性。 2调查技术依据 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国务院关于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 《关于切实做好企业搬迁过程中环境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环办[2004]47号)。标准、规范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6-2004);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2008); 《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 《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 《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 《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 《污染场地术语》(HJ682-2014); 《工业企业场地环境调查评估与修复工作指南(试行)》; 《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信息采集技术规定(试行)》(环保部) 《在产企业地块风险筛查与风险分级技术规定(试行)》(环保部) 《关闭搬迁企业地块风险筛查与风险分级技术规定(试行)》(环保部) 《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疑似污染地块布点技术规定(试行)》(环保部) 《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样品采集保存和流转技术规定(试行)》(中国环境保 护部) 3调查基本原则 针对性原则:针对企业厂内生产工艺、车间布局、排污管线分布以及污染物特性,进行污染物浓度和空间分布调查,为场地的环境管理提供依据。 规范性原则:采用程序化和系统化的方式规范场地环境调查过程,保证调查过程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可操作性原则:综合考虑调查方法、时间和经费等因素,结合当前科技发展和专业技术水平,使调查过程切实可行。 4调查工作程序 按照《工业企业场地环境调查评估与修复工作指南(试行)》、《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等规范文件的相关要求,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调查评估一般程序包括初步调查、详细调查、风险评估三个阶段。由于土壤污染的复杂性和隐蔽性,一次性调查不能满足本阶段调查要求的,则需要继续补充调查直至满足要求。 初步调查:包括资料收集、现场踏勘、人员访谈、信息整理及分析、初步采样布点方案制定、现场采样、样品检测、数据分析与评估、调查报告编制等。初步调查表明,土壤中污染物含量未超过国家或地方有关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筛选值)的,则对人体健康的风险可以忽略(即低于可接受水平),无需开展后续详细调查和风险评估;超过国家或地方有关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筛选值)的,则对人体健康可能存在风险(即可能超过可接受水平),应当开展进一步的详细调查和风险评估。初步调查无法确定是否超过国家或地方有关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筛选值)的,则应当补充调查,收集信息,进一步进行判别。 详细调查:包括详细调查采样布点方案制定、水文地质调查、现场采样、样品检测、数据分析与评估、调查报告编制等。详细调查应当进一步确定土壤污染物的空间分布状况及其范围,以及对土壤、地表水、地下水、空气污染的影响情况,分析污染物在该地块的迁移与归宿等,为风险评估、风险管控或者治理与修复等提供支撑。详细调查不能满足上述要求的,或需要进一步精细测算治理与修复范围时,则应当补充调查,收集更多信息。 风险评估:主要工作程序包括危害识别、暴露评估、毒性评估、风险表征、风险控制值计算等。通过风险评估判断土壤及地下水污染造成的人体健康风险是否超过可接受水平,并计算土壤及地下水污染风险控制值。 5实施方案 根据场地环境调查报告和风险评估的结果,确定场地污染源的治理技术路线,明确土壤和地下水的修复方案,参照相关国家规范编制实施方案和施工图设计,对场地进行修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