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锡矿地理分布

中国锡矿地理分布
中国锡矿地理分布

中国锡矿地理分布

中国锡矿分布于15个省、区,其中云南保有储量128.00万t,占全国总保有储量的31.4%;广西保有储量134.04万t,占保有储量的32.9%;广东保有储量40.82万t,占总保有储量的10.0%;湖南保有储量36.25万t,占总保有储量的8.9%;内蒙古保有储量32.87万t,占总保有储量的8.1%;江西保有储量26.04万t,占总保有储量6.4%。以上6个省、区保有储量就占了全国总保有储量的97.7%。

图3.13.1、表3.13.6列出了我国主要锡矿床的分布及开发利用情况。

图3.13.1 中国锡矿床分布图

表3.13.6中国锡矿床—览表

中国重要的地理界线

xx重要的地理界线 1、我国人口分布的地理界线 大体以黑龙江的黑河市和云南省腾冲市划一条直线为界,该线东南部人口多,该线西北部人口少。 2.地势阶梯界线 (1)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界线:西起昆仑山脉,经祁连山脉向东南到横断山脉东缘。(2)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界线:由东北向西南依次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3.地形区界线 (1)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界线:大兴安岭 (2)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界线:太行山脉。 (3)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界线:巫山。 (4)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界线:横断山脉。 (5)xx和xx界线:xx (6)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界线:昆仑山脉。 (7)xx和汉水谷地界线:xx。 (8)河西走廊和柴达木盆地界线:祁连山脉。 (9)xx和汉水谷地界线:xx脉 (10)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界线:古长城。 (L1)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华北平原界线:淮河 4.气候界线

(1)L月0℃等温线(也是亚热带与暖温带及高原气候区分界线):大体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一淮河一线。 (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界线):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一淮河一线。 (3)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界线):从大兴安岭西坡经过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脉东部。 (4)2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界线):大致通过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到冈底斯山一线。 5.河流界线 (1)外流区和内流区的界线:北段大体沿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比较接近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分水岭:巴颜喀拉山脉一秦岭。(3)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南岭 (4)xx与xx的分水岭:xx。 (5)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诸河流域的分水岭:武夷山。 6.三大自然区界线 (1)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青藏高寒区与东部季风区的界线:3000米等高线。

中考地理复习必背知识点系列专项训练:中国的人口和民族(带答案)

2020届中考地理复习必背知识点专项训练 ——中国的人口和民族 一、必背知识点 1、我国的人口: (1)2010年达到13.7亿,占世界人口1/5以上; (2)人口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3)人口政策是: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4)分布特点:以黑河--腾冲为界,东多西少。 2、我国的民族: (1)构成:共有56个民族,汉族占92%,55个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主要分布在广西。 (2)民族分布特点: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汉族分布最广,以东部和中部为集中,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 (3)民族风情: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汉族的赛龙舟。 二、专项训练 1.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 A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B人口基数小,人口增长快C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慢 D人口基数小,人口增长慢 2.人口数量的增长必须与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为此,我国政府实行的一项基本国策是() A.实行计划生育 B.保护环境

C.改革开放 D.节约、保护耕地 3.有关我国人口增长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基数庞大,出现负增长最好 B.人口增长越慢越好,最好停止增长 C .地大物博,人口增长再快也无妨 D.人口增长必须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4.我国人口地理界线是( ) A.以黑龙江省的黑河市与云南省的腾冲县的连线为界 B.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 C.以长江为界 D.以黑龙江省的漠河至海南的海口一线为界 5.关于我国人口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西南多、东北少 B.东北多、西南少 C.东南多、西北少 D.西北多、东南少 6.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密度大的原因是() A.平原多,气候湿润 B.沙漠多,气候湿润 C.山地多,气候干旱 D.沙漠多,气候干旱 7.下列叙述中,因我国人口数量过多产生的负面影响是() A.人口老龄化严重B.劳动力短缺 C.交通拥挤.住房紧张D.国防兵源不足 8.20世纪70年代后,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2014年版全国火力发电厂分布与规划图册

《2014年版全国火力发电厂分布与规划图册》机组数据统计 提示:仅统计单机容量100MW及以上等级机组 一、投产机组统计 截至2013年底,全国共有投产在运核电机组数量17台,总装机容量1474.6万千瓦。截至2013年底,全国共有投产在运煤电机组数量2023台,总装机容量73724万千瓦。其中,大于等于100MW且小于300MW的机组数量626台、容量10063万千瓦;大于等于300MW 且小于600MW的机组数量868台、容量27757.1万千瓦,大于等于600MW且小于1000MW 的机组数量466台、容量29100万千瓦,大于等于1000MW的机组数量63台、容量6353.9万千瓦。 截至2013年底,全国共有燃气发电机组148台套,总装机容量4369.24万千瓦。其中,大于等于100MW且小于300MW的机组数量76台套、容量1370.1万千瓦;大于等于300MW 的机组数量72台套、容量2999.14万千瓦。 二、在建机组统计 截至2013年底,全国共有在建核电机组数量29台,总装机容量3178万千瓦。截至2013年底,全国共有在建煤电机组数量205台,总装机容量10133万千瓦。其中,大于等于100MW 且小于300MW的机组数量13台、容量189万千瓦;大于等于300MW且小于600MW的机组数量113台、容量3822万千瓦,大于等于600MW且小于1000MW的机组数量51台、容量3302万千瓦,大于等于1000MW的机组数量28台、容量2820万千瓦。 截至2013年底,全国共有在建燃气发电机组91台套,总装机容量3090万千瓦。其中,大于等于100MW且小于300MW的机组数量30台套、容量518万千瓦;大于等于300MW的机组数量61台套、容量2572万千瓦。 三、拟建机组统计 截至2013年底,全国共有拟建核电机组数量252台,总装机容量25480万千瓦。其中,已获得“路条”且暂未“核准”的机组数量20台、容量2000万千瓦。 截至2013年底,全国共有拟建煤电机组数量1827台,总装机容量110472.5万千瓦。其中,大于等于100MW且小于300MW的机组数量50台、容量817.5万千瓦;大于等于300MW 且小于600MW的机组数量676台、容量22468万千瓦,大于等于600MW且小于1000MW 的机组数量632台、容量40027万千瓦,大于等于1000MW的机组数量469台、容量47160万千瓦。 在1827台拟建煤电机组中,已获得“路条”且暂未“核准”的机组数量255台、容量14037万千瓦。其中,大于等于100MW且小于300MW的机组数量9台、容量154万千瓦;大于等于300MW且小于600MW的机组数量122台、容量4161万千瓦,大于等于600MW且小于1000MW的机组数量78台、容量5052万千瓦,大于等于1000MW的机组数量46台、容量4670万千瓦。 截至2013年底,全国共有拟建燃气发电机组数量179台套,总装机容量6642.4万千瓦。其中,大于等于100MW且小于300MW的机组数量32台套、容量523万千瓦;大于等于300MW 的机组数量147台套、容量6119.4万千瓦。 在179台套燃气发电机组中,已获得“路条”且暂未“核准”的机组数量56台、容量2094.4万千瓦。其中,大于等于100MW且小于300MW的机组数量10台套、容量138万千瓦;大于等于300MW的机组数量46台套、容量1956.4万千瓦

【考点】中国自然地理所有《地理分界线》总结

【考点】中国自然地理所有《地理分界线》总结 一、我国人口分布的地理界线 以黑龙江的黑河市和云南省腾冲县划一条直线为界,该线东南部人口多,该线西北部人口少。 随着进城务工人员的增多和西北部的人口逐渐减少,两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和人口密度逐渐拉开距离,随着国家近几年实行“西部大开发”政策,使西部地区人口逐年增加。 在沿海地区人口密度一般比内陆更稠密些,尤其是三角洲、河口等如:海河、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人口密度会更大,这些地方商业比较发达,人流量大,气候适宜。 西部高原地区人口稀疏,大体有塔克拉玛干沙漠中部、昆仑山脉、青藏高原北部,这些地方有的是常年干旱,有些是终年积雪,环境相对比较恶劣。 二、地势阶梯界线 1.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界线:西起昆仑山脉,阿尔金山脉,经祁连山脉向东南到横断山脉东缘。 2.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界线:由东北向西南依次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三、地形区界线 1.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界线:大兴安岭。 2.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界线:太行山脉。 3.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界线:巫山。 4.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界线、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界线:横断山脉。 5.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界线:天山山脉。

6.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界线:昆仑山脉。 7.黄土高原和汉水谷地界线:秦岭。 8.河西走廊和柴达木盆地界线:祁连山脉。 9.四川盆地和汉水谷地界线:大巴山脉、米仓山脉。 10.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界线:古长城。 11.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华北平原界线:淮河。 12.云贵高原与东南丘陵界线:雪峰山 四、气候界线 1.1月0℃等温线(也是亚热带与暖温带及高原气候区分界线):大体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一淮河一线。 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界线):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一淮河一线。 3.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界线):从大兴安岭西坡经过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脉东部。 4.2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界线):大致通过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到冈底斯山一线。 5.湿润区与干旱区的分界线,即年平均降水量400毫米的分界线。从大兴安岭西麓-燕山-大青山-六盘山-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念青唐古拉山连线。此分界线以东降水丰富,为湿润区;此分界线以西,除天山、祁连山、阿尔泰山等山地降水量稍多外,其它地区都比较干旱。 6.季风气候区与非季风气候区的分界线:从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巴颜喀拉山脉-冈底斯山脉。此分界线以东为季风区,在季风区中,冬季近地面受高压系统控制,盛行偏北风,气候干冷,夏季受低压系统控制,盛行偏南风,气候湿润。此分界线以西为非季风区,气候干旱。

动物地理学知识点总结

动物地理学 绪论: 一、全球陆地动物可分为八个动物群? (1)热带森林动物地理群 (2)热带草原地带动物群 (3)亚热带森林地带动物群 (4)亚热带和温带荒漠地带动物群 (5)温带森林地带动物群 (6)温带草原地带动物群 (7)寒温带针叶林地带动物群 (8)寒带苔原地带动物群 二、动物地理学的基本任务? 阐明地球上动物分布的基本规律,为保护与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恢复与定向改变动物群提供科学依据。 (1)研究各自然带及景观中动物群的组成与结构特征; (2)动物群与地理环境间的关系和相互影响; (3)动物群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与作用; (4)野生动物资源的分布及其评价; (5)人类活动对野生动物的影响; (6)濒危动物种的保护; (7)动物种和类群的分布范围与分布图的编制; (8)动物种的分布型、动物区系分析及分类; (9)动物种和类群分布的自然历史; (10)地理环境变迁与动物区系分化以及动物地理区划等。 三、动物地理学的研究方向? (1)区系历史方向 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动物分布区和动物区系及其区域分异 从历史的观点比较、探索动物的同源性,研究动物种和类群的分布特征与规律,进行动物区系的划分; (2)生态地理方向 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动物生态地理群, 从生态学观点比较、探索动物的同功性, 研究动物分布的内在因素与外界条件的相互关系及地理变化,进行动物生态地理群的区分(3)景观动物地理学 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地球上景观带、景观区和景观中的动物群。 研究不同景观带、景观区和景观中动物群的种类组成和数量状况 阐明优势种、常见种和稀有种的动物种; 研究他们彼此间以及与地理环境其他要素之间的联系和相互关系;

中国地理分界线

地理界线是将地域单位加以区分的线或带,地理界线一般位于地理要素或地理综合特征变化梯度最大的带段。按属性可分为:①自然地理界线。如土壤界线、植被界线、自然区划界线等。②社会经济地理界线。如行政区界线、经济区界线等。由于地表地域分异现象多为渐变的,故大多数地理界线具有模糊性,常表现为具有一定宽度的界带,仅少数是清晰的,如行政区界、流域界线、断层构造线等。

一、我国人口分布的地理界线(胡焕庸线):大体以的市和省腾冲市划一条直线为界,该线东南部人口多,该线西北部人口少。2005年1月6日零时二分我国第13亿个小公民诞生。 二、地势阶梯界线 1、第一级阶梯和第 二级阶梯的界线:西起昆仑山脉,经祁连山脉向东南到横断山脉东缘 2、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界线:由东北向西南依次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三、地形区界 1、高原和东北平原界线:大兴安岭 2、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界线:太行山脉 3、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界线:巫山 4、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界线:横断山脉 5、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界线:天山山脉 6、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界线:昆仑山脉 7、黄土高原和汉水谷地界线:岭 8、河西走廊和柴达木盆地界线:祁连山脉 9、盆地和汉水谷地界线:大巴山脉10、高原和黄土高原界线:古长城 11、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华北平原界线:淮河12、云贵高原与东南丘陵界线:雪峰山

四、气候界线 1、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乌鞘岭—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一线

2、.热量与温度带界线: (1)1月0℃等温线(也是亚热带与暖温带及高原气候区分界线):大体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岭—淮河一线 (2)热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北回归线 (3)暖温带与中温带的分界线:鸭绿江口—长城(境稍偏南)—祁连山—天山一线 (4)青藏高寒气候区与暖温带、亚热带的分界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一

高二中国人口地理说课稿

高二中国人口地理说课稿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高二中国的人口地理说课稿 中国的人口地理说课稿教学目的 1.通过讲授我国人口的数量、分布、增长等内容,让学生了解我国人口的基本情况;了解我国由于人口基数大,增长快而带来的一系列人口问题,并且理解计划生育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的重要意义。 2.培养学生使用“人口分布图”专用地图的能力,并培养学生一定的计算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介绍有关华侨、华人的知识,使学生理解我国的华侨政策,通过了解华侨的爱国行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讲述我国人口特点、人口问题、人口政策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口观教育。

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我国人口在世界上的地位及其分布的特点;我国的人口问题及对策。 难点是进行关于“人口的发展要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资源,环境的承载量相适应”的人口观教育。 教学方法主要应用谈话法和讲授法。 教具挂图“中国人口分布图”,投影片“人口迁移图”讲授提纲 第一节中国的人口 「第一课时] 一、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人口总数为亿 占世界总人口的22% 二、人口分布不均 l.我国的人口密度:131人/平方千米。 2.我国人口的分布 界限:黑河—腾冲一线 东部人口密度大,尤其是沿海平原,西部人口密度小。

原因:自然、社会经济、开发时间长短等原因。 三、我国人口的迁移 四、华人与华侨 1.概念 我国对华侨的政策 [第二课时] 五、我国人口增长过快及带来的问题 1.我国人口突出特点 ①人口基数大 ②增长速度快 2.人口增长快的原因 ①解放以来医疗卫生条件有所改善 ②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③出生率高,死亡率降低 3.人口问题: 人口与经济资源环境的关系 问题 ①人民生活水平低 ②交通、住房、教育等社会问题 ③对环境破坏程度大

全国火电厂分布

中国火力发电厂分布北京市 中国华能集团公司 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中电国华北京热电分 天津市中国华能集团 华能杨柳青电 上海市 上海石洞口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华能上海石洞口第二发电厂 上海工程分公司闵行检修公 重庆市 华能珞璜电厂 重庆永荣矿业有限公司发电厂 华能重庆燃机电厂 福建省 华能福州分公司 甘肃省 平凉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广东省 汕头市发电厂 华能广东分公司 华能油头电厂 汕头华能南澳风力发电有限公司 汕尾市新城发电厂 河北省 华能上安电厂 邯峰电厂 河南省 华能河南沁北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孟州市电厂 武陟县热电厂 黑龙江省 中国华能集团公司黑龙江分公司 华能新华发电厂 鹤岗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湖北省 武汉华中华能发电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国电集团公司荆门热电厂 华能江山发电公司 湖南省 华能岳阳电厂 吉林省

长山热电厂 江苏省 华能南京电厂 华能太仓发电厂 苏州市华能热电厂 华能南通发电有限公司 华能淮阴发电厂 辽宁省 华能大连电厂 华能丹东分公司 华能营口电厂 内蒙古自治区 蒙电华能热电股份有限公司 内蒙古蒙电华能热电股份有限公司(原内蒙古丰镇发电厂) 伊敏煤电公司 山东省 华能国际山东分公司 华能白杨河发电厂 华能辛店电厂 华能德州发电厂 济宁发电厂 华能威海发电厂 华能日照发电厂 山西省 山西华能榆社电力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省 中国华能集团公司四川分公司 成都热电厂 四川华能涪江水电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华能康定水电有限责任公司 华能明台电厂 东西关水电股份公司 四川华能宝兴河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四川省华能太平驿水电有限责任公司云南省 云南华能澜沧江水电有限公司 大理华能水电有限责任公司 小湾电站建设公司 漫湾发电厂 浙江省 临安恒康热电有限责任公司 华能长兴电厂 中国大唐集团

我国重要地理分界线(有图)

我国重要地理分界线 1.我国人口分布的地理界线 大体以黑龙江的黑河市和云南省腾冲市划一条直线为界,该线东南部人口多,该线西北部人口少。 2.地势阶梯界线 (1)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界线:西起昆仑山脉,经祁连山脉向东南到横断山脉东缘。(2)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界线:由东北向西南依次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3.地形区界线 (1)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界线:大兴安岭。 (2)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界线:太行山脉。 (3)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界线:巫山。 (4)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界线:横断山脉。 (5)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界线:天山山脉。 (6)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界线:昆仑山脉。 (7)黄土高原和汉水谷地界线:秦岭。 (8)河西走廊和柴达木盆地界线:祁连山脉。 (9)四川盆地和汉水谷地界线:大巴山脉。 (10)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界线:古长城。 (l1)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华北平原界线:淮河。 4.气候界线 (1)l月0℃等温线(也是亚热带与暖温带及高原气候区分界线):大体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一淮河一线。 (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界线):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一淮河一线。 (3)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界线):从大兴安岭西坡经过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脉东部。 (4)2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界线):大致通过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到冈底斯山一线。 5.河流界线 (1)外流区和内流区的界线:北段大体沿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比较接近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分水岭:巴颜喀拉山脉一秦岭。 (3)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南岭。 (4)澜沧江与怒江的分水岭:怒山。 (5)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诸河流域的 分水岭:武夷山。 6.三大自然区界线 (1)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的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青藏高寒区与东部季风区的界 线:3000米等高线。 (3)青藏高寒区的北部与西北干旱半 干旱区的界线:大体从昆仑山向东经 过阿尔金山、祁连山一线。 7.自然地区界线

全国电厂及分布情况及容量

全国电厂及分布情况 以下为五大发电公司及所属电厂,基本列举了全国的发电厂家。各地热电企业、自备电厂、地方所属电厂不在其中。 五大发电公司: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中国电力投资集团 一、华能集团所属电厂: 1)华能丹东电厂:辽宁省丹东东港市,1期2×350MW亚临界燃煤发电机组(美 国进口),1998年投产;2期2×600MW的发电机组,2010年11月投产。 2)华能大连电厂:大连湾海边,1期火力发电机组,1988年建成投产;2期 拟建设2×350MW超临界抽汽凝汽供热机组或2×50MW背压机组,2015年 前建成。3期2×600MW热电联产机组扩建项目。 3)华能上安电厂:河北省会石家庄市,1期工程2×350MW发电机组(美国GE 公司、加拿大B&W公司、意大利ANSALDO公司组成)。2期2×300MW发 电机组。3期2×60万超临界机组。 4)华能德州电厂:山东省德州市,1989年8月1日开工兴建。1、2期4× 300MW国产燃煤汽轮发电机组;3期2×660MW进口燃煤机组。现总装机容 量2670MW。 5)华能威海电厂:山东威海市经济技术开发区,1期2×125MW机组(07年 关停);2期2×300MW机组。 6)华能济宁电厂:山东省济宁市西郊,2×50MW、1×115MW、1×110MW、 2×135MW万千瓦均已开停,2×300MW燃煤供热发电机组。。 7)华能日照电厂:日照市东部奎山嘴,1期2×350MW机组;2×680MW国 产超临界燃煤机组;规划预留三期2×1000MW机组的扩建条件。

8)华能太仓电厂:江苏省太仓市,1期2×30万千瓦机组(2000年);2期2 ×60万千瓦机组(2006年)。 9)华能淮阴电厂:江苏省淮阴市,1期2×220MW国产燃煤机组(1994年); 二期2×330MW国产燃煤机组(2005年);三期2×330MW国产燃煤机组(2006年)。 10)华能南京电厂:江苏南京市大厂区,2×300MW超临界机组(苏联)(1994 年)。 11)华能南通电厂:江苏省南通市西郊天生港镇,1期2×350MW亚临界燃煤发 电机组(1990年);2期2×350MW亚临界燃煤发电机组(1999年);3期规划为2×1000MW国产超超临界燃煤机组。 12)华能上海石洞口第一电厂:上海市宝山区盛石路270号,4×300MV发电 机组(1988、1989、1990年)。 13)华能上海石洞口第二电厂:上海市宝山区盛石路350号,1期2×600MW 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1992年);规划总装机容量为4×600MW。 14)华能长兴电厂:浙江省长兴县雉城镇, 2×300MW发电机组,现总装机容 量为260MW。现谋求2*600MW机组“上大压小”工程。 15)华能福州电厂:福建省长乐市筹东村,1期2×350MW燃煤发电机组(日本 三菱)(1988);2期2×350燃煤发电机组(1999年)。三期工程拟建设2×660MW 超超临界等级燃煤火力发电机组。 16)华能汕头燃煤电厂:广东省汕头市达濠区澳头,1期2×30万千瓦亚临界 燃煤汽轮发电机(1996年);2期1×600MW发电机组(2005年)。 17)华能汕头燃机电厂:广东汕头市金园区,1期103MW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电 厂(法国)(中国第一台);2期1×600MW超临界燃煤机组(2004年)。18)华能玉环电厂:浙江省玉环县大麦屿开发区,1期2×1000MW燃煤机组

中国中国地理界线及人口分布特征-黑腾线

中国中国地理界线及人口分布特征 人口特征:以黑河——腾冲为界,东边密集,西边稀疏 若从黑龙江黑河至云南腾冲划一直线(以下简称黑腾线),该线东西两块面积大致相等(西部为西藏、新疆、青海、宁夏全境、滇西北、川西、甘肃和内蒙大部、陕北大部、山西和黑龙江的一部)。 但是,大约90%以上的人口和工业生产能力集中在该线以东地区,而一半以上的资源(如林地、草原、荒地、水能、煤炭、石油、天然气、铜、稀土、镍、钾等),则分布在该线以西地区。 400毫米降水多数在东南部地区,受季风影响的东南部地区,水、土、光、热诸条件配合较为协调,为我国最重要的农区和林区,也是我国畜牧业所占比重大的地区,产肉量占全国的90%以上。 西北部地区干旱少水,土地资源差,资源配合不协调,资源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低,耕地、林地少,但全国大部分天然草场分布在这里。 从承载的人口看,全国人口的95%集中在东南半壁,每平方公里约有225人,而西北半壁则仅为12人。 东西的经济差异,关键还是东部土地平坦肥沃,多丘陵,平原,耕地比重大,气候条件好,适合人生存,所以人口多往东迁移,形成了现在的局面。

中国地理界线小结 1.我国人口分布的地理界线:大体以黑龙江的黑河市和云南省腾冲市划一条直线为界,该线东南部人口多,该线西北部人口少。 2.地势阶梯界线:昆祁横、大太巫雪峰。 3.地形区界线 (1)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界线:大兴安岭。 (2)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界线:太行山脉。 (3)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界线:巫山。 (4)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界线:横断山脉。 (5)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界线:天山山脉。 (6)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界线:昆仑山脉。 (7)黄土高原和汉水谷地界线:秦岭。 (8)河西走廊和柴达木盆地界线:祁连山脉。 (9)四川盆地和汉水谷地界线:大巴山脉。 (10)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界线:古长城。 (l1)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华北平原界线:淮河。 (12)云贵高原与东南丘陵界线:雪峰山 4.气候界线 (1)l月0℃等温线(也是亚热带与暖温带及高原气候区分界线):大体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一淮河一线。 (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界线):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一淮河一线。 (3)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界线):从大兴安岭西坡经过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脉东部。 (4)2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界线):大致通过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到冈底斯山一线。 (5)湿润区与干旱区的分界线,即年平均降水量400毫米的分界线。从大兴安岭西麓-燕山-大青山-六盘山-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念青唐古拉山连线。此分界线以东降水丰富,为湿润区;此分界线以西,除天山、祁连山、阿尔泰山等山地降水量稍多外,其它地区都比较干旱。 (6)季风气候区与非季风气候区的分界线:从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连线。 .河流界线 (1)外流区和内流区的界线:北段大体沿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比较接近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分水岭:巴颜喀拉山脉一秦岭。 (3)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南岭。(4)澜沧江与怒江的分水岭:怒山。 (5)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诸河流域的分水岭:武夷山。 6.三大自然区界线 (1)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青藏高寒区与东部季风区的界线:3000米等高线。 (3)青藏高寒区的北部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

历史人口地理

1.1 【单选题】关于中国人口的来源,机械增长是指()。 ?A、本地人口出生、死亡的结果 ?B、外地人口迁入和本地人口死亡的结果 ?C、外地人口死亡和本地人口迁出的结果 ?D、外地人口迁入和本地人口迁出的结果 我的答案:D 【多选题】历史上,()曾迁入古代中国的中原地区或今天中国范围。 回鹘 ?B、高丽 ?C、契丹 ?D、昭武九姓 我的答案:ABCD 【判断题】关于中国人口来源的基本观点,“外来说”一派认为今天的世界人口来源于南美洲。 () 我的答案:× 【判断题】根据记载,公元前2世纪左右,乌孙、月支等南迁。() 我的答案:× 1.2 1 【单选题】中国历代实际人口与户籍人口对比情况是()。 A、实际人口大于户籍人口 B、户籍人口大于实际人口 C、实际人口和户籍人口相当 D、实际人口长期是户籍人口的两倍 我的答案:A 得分:33.3分 2 【多选题】在中国历史时期,调查户口主要是为了()。 A、兵役 B、徭役 C、征收赋税 D、划分土地 我的答案:ABC 得分:33.3分 3 【判断题】中国历史上真正符合现代意义上的人口普查最早出现在清朝末年。()

我的答案:√ 1.3 1 【单选题】公元初,中国人口的数量大约是()。 A、2千多万 B、4千多万 C、6千多万 D、8千多万 我的答案:B 得分:0.0分 2 【多选题】中国古时人口数量变化的特点,总体而言是增长缓慢,也就是()。 A、高出生率 B、低死亡率 C、低增长率 D、高死亡率 我的答案:ACD 得分:33.3分 3 【判断题】中国古时人口数量变化的特点之一是比较平稳,没有大起大落出现。() 我的答案:√ 1.4 1 【单选题】秦国与赵国之间爆发的大规模战役(),秦国战胜赵国,并且坑杀赵国40万降兵而告终。 A、邯郸之战 B、长平之战 C、伊阙之战 D、破赵之战 我的答案:B 得分:50.0分 2 【多选题】建安七子中,因瘟疫而亡的是()。 A、孔融 B、陈琳 C、徐干 D、刘祯 我的答案:BCD 1.5 1 【单选题】湖广填四川的人口迁移发生在()。 A、元朝 B、明朝 C、清朝

分析中国人口的地域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分析中国人口的地域分布及影响因素 一、中国人口的地域分布 人口的地域分布是人口发展过程在地理空间中的变现形式。任何人口过程和人口现象及其影响因素,不仅都属于一定的历史范畴,发生和发展有其时间上的阶段性,而且又都离不开特定的地理空间,其演变过程和组合类型均有其鲜明的地域差异。中国历史悠久,人口总量庞大,其人口分布受其自然条件和多种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具有一系列鲜明的特点。中国人口的分布特点是:(1)各地区人口分布极不均衡。东南半壁地势平缓,气候温暖,人口高度密集;西北半壁地势高峻,气候干冷,人口较为稀疏。胡焕庸先生在20世纪50年代曾提出:以黑河—腾冲线为中国人口的地理分界线。经过近50年的发展, 这种人口地域分布的差异仍然存在,中国人口仍然集中在东南半壁,西北则相对较少。在东南一侧,以江河沿岸冲积平原和沿海平原人口最为密集,如珠江三角洲,长江下游,杭州湾沿岸平原,黄淮海平原,和四川盆地。在西北半壁,人口主要集中在河谷地带和绿洲,大面积上人口均极度稀少,如藏北高原,塔克拉玛干沙漠,帕米尔高原,阿拉善高原,呼伦贝尔高原以及青藏高原等。 (2)人口分布明显地趋向于沿海,越往内地,人口越稀少。2000年,距海岸200公里范围内的平均人口密度为474人/平方公里,200-500公里范围内为238人/平方公里,下降了整整一半,500-1000公里范围内为164人/平方公里,下降近2/3,1000公里以上的仅有23人/平方公里。 (3)人口主要分布于较为地坪的地区,人口密度与地面海拔高程呈密切的负相关。中国人口则主要集中在第三级阶梯上,我国一、二、三级梯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分别为:0.76%、28.36%、70.81%,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为:33人,7514人,31414人。由东向西,人口密度呈断层式下降,人口分布明显地趋向于第三级阶梯。 二、影响因素:中国人口的地域分布主要受自然环境条件、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历 史、社会政治因素的影响。 (1)中国人口的地域分布受自然环境条件的明显制约。影响人口分布的自然因素很多,有地形、气候、水体、土壤、地质和矿产资源等,它们彼此之间多是相互联系和制约的。总的来看,受西高东低地形和东南季风气候的综合作用,使中国的自然环境条件及其地域结构模式主要表现为东西差异,这使中国人口的地域分布也同样主要表现为东西差异。东部地带,自然环境条件优越,气候湿润,土地宜耕,因而单位面积对人口的抚养能力大,人口分布密度高;而中、西部特别是西部地带则相反。人口地域分布黑河至腾冲线一说,就几乎与干旱区、青藏区等气候分界线相对应。 (2)中国人口的地域分布也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应该说,经济发展水平也要受制于自然环境条件,因此自然环境条件东优西劣的地域结构,决定了经济发展水平的东西差异,进而也影响人口的地域分布表现出相同的差异模式:东部地带,经济比较发达,人口密度比较高;由东向西,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趋向落后,人口密度也相应依次降低。 (3)最后,中国人口的地域分布也受历史、社会和政治因素的影响。一般说来,人们长期在一个地区居住,会养成对当地环境的一种适应性,它在一定程度上可说是根深蒂固的,饮食、服装、语言、建筑、风俗、心理乃至生理机能等等的特点莫不与此有关。

瑷珲腾冲人口地理分界线

xx人口地理分界线: 瑗珲—xx线 1935年,在中国的自然地图上,出现了一条人口地理的分界线: 瑗珲—xx线。 这条线是当时著名的人口地理学家胡焕庸教授在创制中国人口分布图和人口密度图的同时考定的。它是一条在地图上看得见,但在当地考察时却找不到的线,但实际上是中国历史与地理发展的分水岭。 首先,它是一条人口地理的分界线。由东北至西南,从黑龙江瑗珲(今黑河)到云南腾冲作一直线,就是我国的人口地理分界线。以此线为界,约有94%的人口居住在约占全国土地面积42.9%的东南部地区,约6%的人口居住在约占全国土地面积57.1%的西北部地区。 其次,它是一条自然地理的分界线。它基本上和我国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重合,两边地理、气候迥异,所以它不仅是我国人口民族地理分界线,也是我国的自然地理分界线。 再次,它是历史地理分界线。从历史上看,这条线是中原王朝直接影响力和中央控制疆域的边界线,是汉民族和其他民族之间战争与和平的生命线,还是中国历史地理分界线。从这条线的周边,可以清晰寻找中国的疆域、今天我们称之为中华文明的影响是如何从中原地带,一点点拓展到西部与北部的踪迹。 这条线穿越的省会及xx有: (1)xx段 xx--xx--xx (2)xx段 河北张家口--山西大同--朔州--忻州——太原——临汾(洪洞县)

(3)xx段 河南三门峡市——陕西西安——商洛——汉中 (4)xx段 绵阳(江油、北川)--成都——雅安——西昌——攀枝花 (5)云南段昆明——大理(巍山)--腾冲 后来在1984年,我国将这条线修订沿长至瑞丽。这条线在人口地理学和历史地理学中如此重要。后来人们就以它的考订者的名字命名为“胡焕庸线”。 72年之后,这条看不见的线仍然主宰着中国东、西部的人口地理分布,与72年前相比,西部有些地区的人口增加了,但东多西少的格局基本上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

我国重要地理分界线

我国重要地理分界线 一、气候分界线 1、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2、800 mm年等降水量线(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1月份0℃等温线、亚热带与暖温带及青藏高原区的分界线):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秦岭——淮河一线。 3、400 mm年等降水量线(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分界线):大兴安岭西侧——张家口——兰州——拉萨——喜马拉雅山东部一线。 4、200 mm年等降水量线(半干旱区与干旱区分界线):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 二、三大自然区分界线 1、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东部季风区:400mm年等降水量线。 2、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青藏高寒区: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 3、东部季风区与青藏高寒区:3000m等高线。 三、三级阶梯分界线

1、一、二级阶梯: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 2、二、三级阶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四、水文分界线 1、内流区域与外流区域分界线:北段为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一线,南段接近200mm年等降水量线。 2、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分水岭:南岭。 3、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分水岭:巴颜喀拉山——秦岭。 4、太平洋水系与印度洋水系(怒江与澜沧江)分水岭:怒山。 五、地形区分界线 1、巫山:湖北与重庆的分界线,四川盆地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分界线。 2、太行山:山西与河北的分界线,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的分界线。 3、大兴安岭:内蒙古高原与东北平原的分界线,地势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4、武夷山:江西与福建的分界线。

5、天山:塔里木盆地与准噶尔盆地的分界线。 6、昆仑山:新疆与西藏的分界线,塔里木盆地与青藏高原的分界线,地势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7、秦岭:黄土高原与汉水谷地的分界线。 8、南岭:两广与湘赣的分界线。 9、祁连山:甘肃与西藏的分界线,河西走廊与柴达木盆地的分界线。 10、横断山: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分界线,地势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11、阴山: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内流区域与外流区域分界线。 六、四大海域分界线 1、渤海与黄海的分界线:辽东半岛老铁山角——山东半岛蓬莱角。 2、黄海与东海的分界线:长江口北岸启东角——韩国济州岛西南角。 3、东海与南海的分界线:广东南澳岛——台湾南端鹅銮鼻。 七、人口分界线:黑龙江黑河——云南腾冲一线。

中国地理

中国地理教程 1、地理景观格局:包括三大自然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青藏高寒区)和三大经济区(东部沿海经济带,中部带,西部带) 2、地理景观特征:(1)、地形多样,山地高原占主体,成网格状分布。(2)、景观复杂性。(3)、现代景观与遗存景观叠置交织。(4)、人类活动广泛深刻,复杂多样。 3、地理过程特征(1)、气候季节变化明显。(2)、季风降水不稳定。(3)、地壳物质不稳定,构造运动活跃。(4)、地表起伏显著。(5)、易侵蚀的地表物质分布广泛。 4、中国的地貌特征及地理意义: (1)、地势较高,高差显著,地表起伏大,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2)、西高东低的地势趋向,使得水循环成反时针方向,加强了东部季风的大陆性,控制着大河走向,便于东西航运。(3)、地形阶梯的变化,使得中国水力资源丰富,便于水能阶梯开发。(4)、地势高低起伏较大的区域影响各不相同,三大自然区差异加大;形成了典型的垂直带谱,呈现出多样化。 5、领海:是领海基线以外宽度为12n mile的海域。 6、专属经济区:为领海基线以外的海域,宽度不超出200n mile. 8、土地利用:人类根据土地的特点,按一定的经济和社会目的采取一系列的生物和技术手段对土地进行的长期性和周期性的经营活动。它是一个把土地的自然生态系统变为人工生态系统的过程。 9、土地利用的驱动力: (1)、西部开发,扶贫与生态建设的共同驱动,即生存性经济福利—生态安全驱动。(2)、东部城市化,工业化与耕地保护的共同驱动,即最优经济福利—粮食安全驱动。 10、土地覆盖:是指自然营造物和人工建筑物所覆盖的地标诸要素的综合体。 11、土地覆盖类型的宏观变化特征:从东南向西北呈现为森林、农地与森林、草地与灌丛、半灌木与沙漠覆盖的递变。 12、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是指示大尺度植被覆盖和植被生产力的良好指标,广泛应用于大尺度植被活动状况的研究。 13、中国水热格局的特点 (1)、东寒冷夏暖热(2)、气温年较差大,四季分明。(3)、年平均气温较同纬度地区偏低。(4)、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减少。(5)、降水季节分配不均。(6)、降水变率大。 14、几条重要等值线的分界意义: 800mm 旱地和水田小麦和水稻湿润与半湿润亚热带与温带 400mm 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区森林、草原植被农耕区与游牧区东南和西北 200mm干旱与半干旱沙漠与草原 15、中国河流的径流地带:丰水带多水带过渡带少水带缺水带 16、中国耕地的分布地域: 主要集中分布在大兴安岭—张家口—榆林—兰州—藏东南边缘一线以东以南地区 17、中国人口总量特征:(1)、基数大(2)、人口波动上升(3)、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出

最新402动物地理分布汇总

402动物地理分布

第二章:动物的地理分布 第一节:生物圈(biosphere) 生物圈又称生态圈,是地球上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由大气圈(atmosphere)、水圈(hydrosphere)、土壤岩石圈(lithosphere)及生活在其中的生物共同组成,范围大致处于自海面下10km、地表下300m以及地 表上的大气层(垂直高度约 15km)之间。 生物圈内已有记载的生物约 250万种,这些生物类群通过食 物链紧密联系,并与其相适应的 环境组成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一、水圈: 包括地球表面约71.8%的水域,也是构成大气圈及土壤岩石圈的一部分。水是生命起源和存在的基本前提,水生生物体内的水分占70%~80%以上,水母和有些软体动物甚至可以高达80%~95%,陆栖动物体内的水分也占50%以上。它不仅是原生质的最主要成分,也是作为生命代谢活动的氢和有机体体内氧的来源之一。水还是生物体内新陈代谢的一种介质,因而没有水就不可能有生命。 地表的水不断蒸发成水蒸气,在高空大气层中遇冷凝结成雨水而复降至地面,构成往复不息的循环。据测算,每年从海洋表层蒸发的水量约有1m的深度;在陆地则主要通过植物叶面的蒸腾作用将水释回到大气层。生物有机体不断地从环境中摄入水分,在完成代谢作用的生命活动之后又把水排出,这样,也构成一种循环。 水本身的物理特性同样对于有机体的存活和分布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地球表面的水体巨大、导热较慢,因而贮存着大量的热

能,水的辐射热能为陆栖动物提供有利的生存条件。水在4℃时具有最大的密度而使冰块漂浮于水面,从而保证了水栖生物得以安全地度过越冬期。海洋中暖水和冷水垂直对流所导致的海流,对于气候条件以及水生生物的分布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二、气圈: 气圈内的大气中,氧约占21%,氮占78%,二氧化碳占 0.03%,此外还含有数量不等的水蒸气和少量惰性气体。氧的存在及溶解于水的性质,是一切动物呼吸和生存的先决条件。氮是构成生物有机体的重要元素之一,是机体蛋白质的主要成分。植物通过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硝酸盐等含氮分子,经过复杂的合成过程制成蛋白质,动物则依赖吃其他生物而取得氮。生物有机体死后分解再将氮释出。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成分和主要原料,它还构成对大气层外紫外线辐射和臭氧的屏蔽,此外,它还能与水合成弱的碳酸,对维持水环境的中性方面起着化学缓冲作用。 三、土壤岩圈: 地球是有地壳(crust)、地幔(mantle)和地核(core)三部分构成。地壳为地球表面的一个薄层,由表层的土壤和地底层的坚硬的沉积岩和玄武岩所构成的厚层,厚度约为5km~100km,占地球总体积的0.5%。地壳的表层与生命有关。 生物体所有的矿物质代谢,都是在地壳之间进行的。生物体内的矿物质含量极微,但这些微量元素却是有机体必不可少的,而且是直接或间接取自地壳的。有机体死后分解,又将这些物质还给自然环境。 地壳是生物体栖息的地点,它的形态特点以及地壳运动必然对气候以及有机体的存活产生巨大影响,地壳的升高和卷曲引起山脉形成和地形改变,山脉常构成气候和动物分布的屏障。降雨能把陆地

中国地理分界线

中国地理分界线 地势第—级和第二级阶梯分界线 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一线 地势第二级和第三级阶梯分界线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 亚热带和暖温带分界线 大致秦岭-淮河一线,(相当于一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 湿润和半湿润地区分界线 大致秦岭—淮河一线(相当于年降水量800毫米等降水量线) 半湿润地区和半干旱地区分界线 大致从大兴安岭西坡-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喜马拉雅山东部一线(相当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线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 外流区域和内流区域分界线 北段大致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大致接近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东部地区南方和北方分界线 秦岭——淮河—线 耕地以水田为主和旱地为主分界线

秦岭——淮河一线 冬小麦和春小麦种植地区分界线 大致长城—线 中国地理界线 1.我国人口分布的地理界线: 大体以黑龙江的黑河市和云南省腾冲市划一条直线为界,该线东南部人口多,该线西北部人口少。 2.地势阶梯界线 (1)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界线:西起昆仑山脉,经祁连山脉向东南到横断山脉东缘。 (2)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界线:由东北向西南依次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3.地形区界线 (1)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界线:大兴安岭。 (2)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界线:太行山脉。 (3)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界线:巫山。 (4)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界线、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界线:横断山脉。 (5)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界线:天山山脉。 (6)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界线:昆仑山脉。 (7)黄土高原和汉水谷地界线:秦岭。 (8)河西走廊和柴达木盆地界线:祁连山脉。 (9)四川盆地和汉水谷地界线:大巴山脉。 (10)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界线:古长城。 (l1)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华北平原界线:淮河。 (12)云贵高原与东南丘陵界线:雪峰山 4.气候界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