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会计与纳税筹划》课程标准

《税务会计与纳税筹划》课程标准
《税务会计与纳税筹划》课程标准

《税务会计与纳税筹划》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纳税筹划课程代码:15A1N020

课程类别:技术技能课程群课程性质:必修

课程学分: 3.0 课程学时:48

适用专业:会计学开课学期:第七学期

一、学习领域定位

1. 地位与性质

《税务会计纳税筹划》是会计学专业的一门职业核心课程。纳税筹划是纳税人依据现行税法,在遵守税法的前提下,对经营、投资、筹资等活动进行旨在减轻税负的谋划和对策。在纳税人的各项成本费用支出中,税务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其数额多少直接影响纳税人的实际经济效益,因而科学地分析和总结税务筹划理论、方式方法、手段和技巧对纳税人是十分必要的。本课程以增强就业为主要方向,是在行业专家对财会类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开设的,并且以企业所纳税种为主线,根据高等院校财会类学生的认知特点来展示教学内容。在工作任务引领下以案例分析、分组讨论等形式展开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以及对理论知识的深化,培养具有掌握税务筹划的分析方法和相关技巧,并能对企业的实际业务做出合理的税务筹划方案能力的人才。

2.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描述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税暂行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熟悉税务优惠政策并正确进行税务登记与纳税申报;领购和填开发票;企业根据自身经营的规模、方式等特点,进行增值税纳税人身份和购货对象的选择;娱乐业分类经营决策;变转让无形资产为对外投资决策;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项目的筹划;财务部门全年一次性奖金的发放安排等。

3. 与前修与后续课程的关系

该课程在本专业前修课程为《税法》、《会计基础》、《中级财务会计》等。本着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的原则,注意引入行业标准,按照税种分模块组织教学,并将实际案例引入课堂,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接近社会企业、满足企业需求。本课程定位明确,是基于工作过程培养会计专业技能的一门主干课程,同时也为后续学习《财务成本管理》、《高级财务会计》等专业技能提升的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习领域学习目标

1. 总体目标

学生通过结合之前学习过的税务实务的基本内容,对税务的统筹、分配有进一步的了解,结合大量的案例分析及税务的相关法律,使学生体验税务工作、培养职业意识,提高职业素质,形成工作能力,成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会计专业人才。通过进一步的学习,检验学生对所学的会计专业理论和税务计算方法的掌握及运用情况,激发学生对学习本门课程的兴趣,促进学习,提高学生对会计核算方法的应用能力,使其所掌握的税务基本理论在会计实践中得到巩固和完善。能熟练掌握税务筹划的分析方法和相关技巧,并能对企业的实际业务做出合理的税务筹划方案。

2. 具体目标

培养适应经济社会转型需要的、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因此本课程的目标必须立足于这个基本点,结合本课程的基本内容以及课程的基本特点,制定如下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各税种应纳税种及计算方法;了解各税种享受的税收优惠类型及利用税收优惠进行税收筹划的方法;掌握税收筹划的原理和基本方法,能针对不同的税种提出具体的筹划建议。

(2)职业能力目标:具备税务筹划岗位所应有的税法、税收相关法律的知识储备;具备应用税务筹划方法、技巧进行纳税筹划的专业方法能力;会分析企业经营环境和业务流程,提供税务筹划解决方案,规避公司税务风险;能解答公司内部有关税务方面的日常咨询。

(3)职业素质养成目标:熟悉《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税收法律法规;能在遵守税法、会计法及税收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利用相关法律法规的政策引导性与规避性进行税务筹划,加强会计专业的学生在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方面的教育。

三、学习领域整体设计

表1 学习情境设计一览表

《税务会计纳税筹划》作为会计学专业学习领域的核心课,在课程的设计上以增强就业能力为导向,在工作任务引领下以案例分析、分组讨论等形式展开教学,使学生真切体会到税务筹划对于企业的重要性。要求学生做学结合、边学边做,以培养学生进行企业税务筹划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企业税务问题的能力,适应该岗位实际运用需要。整个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以工学结合为平台,以项目课程建设为根本,以任务为驱动,以典型项目为载体,紧紧依靠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的成果,严格按照工作体系设计课程并选择教学内容。在总体设计的思路下,本课程学习领域由7个学习情境组成(表1)。

四、学习情境教学设计

表2 学习情境教学设计一览表

五、具体项目载体设计

1. 学习情境一税务会计与纳税筹划概述

项目一纳税筹划的基本认识

教学目标:懂纳税筹划的概念和特点,会区分纳税筹划的相关概念,能合理防范纳税筹划的风险

工作任务1:纳税筹划的概念、特点及相关概念

项目活动1:纳税筹划的概念和特点

项目活动2:纳税筹划的几个相关概念

相关知识:纳税筹划的概念、特点、偷税、漏税、欠税、逃税、骗税等相关概念

强化训练:给定一个案例,判断与纳税筹划相关的概念

工作任务2:纳税筹划的基本原则及风险防范

项目活动1:学习纳税筹划的基本原则

项目活动2:认识纳税筹划的风险

项目活动3:设计防范纳税筹划风险的方案

相关知识:纳税筹划的基本原则、风险和防范

强化训练:某新成立的生产企业未达到一般纳税人条件,但通过种种方法把自己的小规模纳税人身份转变为一般纳税人,但由于该企业外购原料少,能抵扣的进项税额不多,导致

企业的增值税税负高达11.6%。此时,该企业才意识到转变身份带来了沉重的税负,为了减轻税收负担,企业采取了销售收入不入账等手段,偷桃税款,最后受到税务机关的处罚,请问:该企业如何决策才能减轻税负?

项目二纳税筹划的方法

教学目标:懂纳税筹划的基本原理,能理解纳税筹划的基本技术,能了解纳税筹划的基本程序。

工作任务1:认识纳税筹划的基本原理

项目活动1:节税筹划

项目活动2:避税筹划

项目活动3:税负转嫁筹划

项目活动4:实现涉税零风险

相关知识:节税筹划、避税筹划、税负转嫁筹划

工作任务2:纳税筹划的基本技术

项目活动1:利用税收优惠政策技术

项目活动2: 分劈技术

项目活动3:延期纳税技术

项目活动4:会计政策选择技术

项目活动5:税负转嫁技术

相关知识:税收优惠、分劈技术、、延期纳税技术、税负转嫁技术

强化训练:某公司年底结账前核算的会计利润和应纳税所得额均为304 000元,由于该应纳税所得额超过了小微企业的条件,不能享受小微企业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政策,轻微该公司设计纳税筹划方案。

学习情境二增值税会计与纳税筹划

项目一认识增值税

教学目标:懂增值税纳税人的基本规定,能区分哪些项目征收增值税,会计算增值税工作任务1:增值税纳税人

项目活动1:小规模纳税人

项目活动2:一般纳税人

相关知识:小规模纳税人和一般纳税人的概念

工作任务2:增值税的征税范围

项目活动1:增值税征税范围的一般规定

项目活动2:视同销售货物行为的征税规定

项目活动3:混合销售及兼营行为的征税规定

相关知识:视同销售货物、混合销售、兼营行为

工作任务3:增值税税收优惠政策

项目活动1:免征增值税项目

项目活动2:简易计税办法

项目活动3:增值税的计算

工作任务4:增值纳税纳税期限

项目活动1:增值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项目活动2:增值税纳税期限

强化训练:中远公司是以1个月为纳税期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11年8月,采用直接收款方式销售了一批货物,该批货物已交给购货方。当月该公司已参照同类商品市价暂估销售收入入账16.5万元,但因购货方未付款而尚未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作为该公司的财务人员,你认为该笔销售收入9月15日前应申报缴纳增值税吗?

项目二增值税纳税人的纳税筹划

教学目标:能选择一般纳税人与小规模纳税人,能选择增值税纳税人与营业税纳税人工作任务1:一般纳税人与小规模纳税人选择的筹划

项目活动1:认识税收法律依据

项目活动2:销售额增值率判断法

项目活动3:抵扣率判断法

相关知识:销售额增值率判断法、抵扣率判断法

工作任务2:增值税纳税人与营业税纳税人选择的筹划

项目活动1:认识税收法律依据

项目活动2:混合销售行为的纳税筹划

项目活动2:兼营行为的纳税筹划

相关知识:混合销售行为、兼营行为

强化训练:百盛空调销售公司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主要从事中央空调销售安装业务。2011年6月,对外销售空调含税收入为1000万元,其中安装费为200万元,空调销售额为800万元,当期进项税额为100万元,请计算该公司当期应纳增值税额,并未其提出纳税筹

划建议。

项目二增值税计税依据的纳税筹划

教学目标:能对销项税额进行纳税筹划,能对进项税额进行纳税筹划

工作任务1:销项税额的纳税筹划

项目活动1:认识税收法律依据

项目活动2:商品销售方式的纳税筹划

项目活动3:销售结算方式的纳税筹划

项目活动4:销售价格的纳税筹划

相关知识:折扣、还本销售、委托代销

工作任务2:进项税额的纳税筹划

项目活动1:认识税收法律依据

项目活动1:供货商选择的纳税筹划

项目活动2:运费的筹划

相关知识:《增值税暂行条例》第8、9、10、11条

项目三增值税优惠政策的纳税筹划

教学目标:懂国家制定的增值税税收优惠政策,能御用增值税优惠政策进行纳税筹划工作任务:增值税优惠政策的纳税筹划

项目活动1:认识税收法律依据

项目活动2:农产品税收优惠

项目活动3:资源综合利用税收优惠

项目活动4:高新技术产业税收优惠

相关知识:《增值税暂行条例》第15条,《关于资源综合利用及其他产品增值税政策的通知》、《关于软件产品增值税政策的通知》

项目四出口退(免)增值税的纳税筹划

教学目标:懂国家制定的出口退(免)增值税的规定,能运用出口退(免)增值税的规定进行纳税筹划

工作任务:出口退(免)增值税的规定

项目活动1:认识税收法律依据

项目活动2:出口退(免)增值税的适用范围

项目活动3:出口货物的退税率

项目活动4:出口货物应退税额的计算

相关知识:《增值税暂行条例》中对出口退(免)增值税的相关规定

强化训练:某中外合资企业A采购国内原材料生产工业品全部用于出口,3月自营出口产品价格为1053万元,本月可抵扣进项税额为100万元,增值税税率为17%,产品出口退税率为13%,无上期留底税额,请给出纳税筹划方案。

学习情境三消费税会计与纳税筹划

项目一认识消费税

教学目标:懂消费税纳税人的基本规定,能区分哪些项目征收消费税,会计算消费税工作任务1:消费税纳税人及消费税征税范围

项目活动1:消费税纳税义务人

项目活动2:消费税的征税范围

项目活动3:消费税税目税率

相关知识:《消费税暂行条例》的有关规定

工作任务2:消费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项目活动1:认识价计征、从量计征、从价从量复合计征

项目活动2:自产自用应税消费品应纳税额的计算

项目活动3: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应纳税额的计算

项目活动4:进口应税消费品应纳税额的计算

项目活动5:零售金银首饰应纳税额的计算

项目活动6:已纳消费税扣除的计算

相关知识:《消费税暂行条例》的有关规定

项目二消费税纳税人的纳税筹划

教学目标:能利用企业间并购进行纳税筹划,能利用企业分立进行纳税筹划

工作任务1:利用企业减并购进行纳税筹划

项目活动:了解税收法律依据

相关知识:《消费税暂行条例》的有关规定

工作任务2:利用企业分立进行纳税筹划

项目活动:了解税收法律依据

相关知识:《消费税暂行条例》的有关规定

强化训练:玉林酒厂将生产的白酒销往全国各地的批发商,同时,每年本地第一些小批

发商、酒店、消费者也直接到工厂购买白酒,每年销售约8 000箱,每箱10瓶,每瓶500克。为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该厂在市区设立了非独立核算的门市部,酒厂按同类批发价600元/箱与门市部结算,门市部按680元/箱对外销售。白酒的消费税税率为20%,每500克定额税率为0.5元,请问有何办法节约消费税税款。

项目三消费税计税依据的纳税筹划

教学目标:能对自产自用应税消费品进行纳税筹划,能选择合理的加工方式进行纳税筹划,能对外购已税消费品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进行纳税筹划,能对包装物与包装方式进行纳税筹划

工作任务1:资产自用应税消费品的纳税筹划

项目活动:了解税收法律依据

相关知识:《消费税暂行条例》的有关规定

工作任务2:选择合理的加工方式的纳税筹划

项目活动:了解税收法律依据

相关知识:《消费税暂行条例》的有关规定

工作任务3:外购已税消费品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的纳税筹划

项目活动:了解税收法律依据

相关知识:《消费税暂行条例》的有关规定

工作任务4:包装物与包装方式的纳税筹划

项目活动:了解税收法律依据

相关知识:《消费税暂行条例》的有关规定

强化训练:大道摩托车厂是一家摩托车生产企业,某月将自产的A牌100辆摩托车赠送给摩托车拉力赛赛车手使用,假设该厂当月生产的A牌摩托车的销售价格为5 000元/量,使用消费税税率为10%,按照上述业务资料,要求:

(1)计算该项业务应纳消费税额

(2)思考如何筹划可以节约消费税额

项目四消费税税率的纳税筹划

教学目标:能对不同等级的同类应税消费品进行纳税筹划,能对兼营不同税率应税消费品进行纳税筹划

工作任务1:不同等级的同类应税消费品的纳税筹划

项目活动:了解税收法律依据

相关知识:《消费税暂行条例》的有关规定

工作任务2:兼营不同税率应税消费品进行纳税筹划

项目活动:了解税收法律依据

相关知识:《消费税暂行条例》的有关规定

强化训练:明湖啤酒厂生产销售某品牌啤酒,出厂价格3000元/吨,请为该厂进行消费税的纳税筹划。

学习情境四企业所得税会计与纳税筹划

项目一认识企业所得税

教学目标:懂企业所得税纳税义务人的基本规定,会计算企业所得税

工作任务1:企业所得税纳税人

项目活动:认识营业税纳税义务人

相关知识:《企业所得税法》、《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

工作任务2: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项目活动1:计税依据

项目活动2:收入总额的确认

项目活动3:不征税收入和免税收入

项目活动4:扣除项目的范围及标准

项目活动5:不得扣除的项目及亏损弥补

项目活动6:税收优惠

相关知识:《企业所得税法》、《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

强化训练:某公司2010年每月实现利润10万元,每月都有超过税法扣除标准的业务招待费20 000元。预计其2010年度的利润不会高于2009年度,假设2009年度该公司的应纳税所得额为240万元。请问该公司应选择何种方式预缴企业所得税?

项目二企业所得税纳税人的纳税筹划

教学目标:能在企业成立时选择合适的组织形式,能在企业扩张时选择合适的组织形式

工作任务1:企业成立时组织形式的纳税筹划

项目活动:了解税收法律依据

相关知识:《企业所得税法》、《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

工作任务2:企业扩张时组织形式的纳税筹划

项目活动:了解税收法律依据

相关知识:《企业所得税法》、《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

强化训练:王某等人欲投资开设一家小型企业,企业预计每年可获利80万元,企业在设立时有两个方案可供选择:方案1:有4位合伙人,均是自然人,每人出资60万元,设立合伙企业。方案2:设立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40万元。在暂不考虑投资者每月工资的情况下,请问以何种方式组建公司可获得最大税收利益?

项目三收入的纳税筹划

教学目标:能对免税收入进行纳税筹划,能采用合理的方式降低收入总额进行纳税筹划

工作任务1:免税收入的纳税筹划

项目活动:了解税收法律依据

相关知识:《企业所得税法》、《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

工作任务2:降低收入总额的纳税筹划

项目活动:了解税收法律依据

相关知识:《企业所得税法》、《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

强化训练:某企业预计2010年应纳税所得额为100万元,所得税税率为25%,企业有自有闲置资金1 000万元,针对上述情况提出纳税筹划可行方案。

项目三税前扣除项目的纳税筹划

教学目标:能对固定资产进行纳税筹划,能对存货计价方式进行纳税筹划,能对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及业务招待费进行纳税筹划、能对借款利息进行纳税筹划,能对研发费用进行纳税筹划。

工作任务1:固定资产的纳税筹划

项目活动1:了解税收法律依据

项目活动2:固定资产的折旧方式

相关知识:《企业所得税法》、《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企业会计准则》的有关规定工作任务2:存货计价方式的纳税筹划

项目活动1:了解税收法律依据

项目活动2:存货的计价方式

相关知识:《企业所得税法》、《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企业会计准则》的有关规定

工作任务3: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及业务招待费的纳税筹划

项目活动:了解税收法律依据

相关知识:《企业所得税法》、《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企业会计准则》的有关规定工作任务4:借款利息的纳税筹划

项目活动:了解税收法律依据

相关知识:《企业所得税法》、《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企业会计准则》的有关规定工作任务5:借款利息的纳税筹划

项目活动:了解税收法律依据

相关知识:《企业所得税法》、《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企业会计准则》的有关规定强化训练:某企业2010年度实现产品销售收入为6 000万元,甲企业当年账面列支广告费为1 000万元,业务宣传费为100万元,业务招待费为60万元,税前会计利润总额为200万元(假定无其他纳税调整事项)。请为甲企业进行所得税的纳税筹划。

学习情境五个人所得税会计与纳税筹划

项目一认识个人所得税

教学目标:懂个人所得税纳税义务人的基本规定,会计算个人所得税

工作任务1:个人所得税纳税人

项目活动:认识个人所得税征税对象

相关知识:《个人所得税法》的有关规定

工作任务2:个人所得税的计算

项目活动1:认识个人所得税的税率

项目活动2: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相关知识:《个人所得税法》的有关规定

强化训练:2012年春节长假过后第一个工作日,某公司的员工们对上一年度的年终奖犯了糊涂。年前大家欢欢喜喜拿了年终奖各自回家,年后上班才谈论起各自实际拿到的年终奖。平时每月工资都一样是4 000元,一位同事业绩较好,老板发了55 000元的年终奖,税后44 555元。另一位同事业绩略平,发了52 000元的年终奖,税后却有46 905元。如果你是财务人员,如何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

项目二个人所得税纳税人的纳税筹划

教学目标:能对个人所得税纳税人进行纳税筹划

工作任务1:个人所得税纳税人的纳税筹划

相关知识:《个人所得税法》、《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

强化训练:某投资者计划设立一家企业,在个人独资企业未扣除投资者费用,一人公司未扣除投资者工资的情况下,预计2012年度利润为22.4万元,从减轻税负的角度看,请问应设立一人公司还是个人独资企业?

项目三个人所得税纳税人的纳税筹划

教学目标:能对工资、薪金所得进行纳税筹划、能对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进行纳税筹划、能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承租经营所得进行纳税筹划、能对劳务报酬所得进行纳税筹划、能对稿酬所得进行纳税筹划。

工作任务1:工资、薪金所得的纳税筹划

项目活动:了解税收法律依据

相关知识:《个人所得税法》、《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

工作任务2: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的纳税筹划

项目活动:了解税收法律依据

相关知识:《个人所得税法》、《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

工作任务3:企事业单位的承包、承租经营的纳税筹划

项目活动:了解税收法律依据

相关知识:《个人所得税法》、《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

工作任务4:劳务报酬所得的纳税筹划

项目活动:了解税收法律依据

相关知识:《个人所得税法》、《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

工作任务6:劳务报酬所得的纳税筹划

项目活动:了解税收法律依据

相关知识:《个人所得税法》、《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

工作任务7:稿酬所得的纳税筹划

项目活动:了解税收法律依据

相关知识:《个人所得税法》、《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

项目四利用税收优惠政策的纳税筹划

教学目标:懂个人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能利用税收优惠政策进行纳税筹划

工作任务:个人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的纳税筹划

相关知识:《个人所得税法》、《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

强化训练:洪先生2012年3月份取得工资、薪金所得12 600元,特许权使用费所得10 000元,稿酬所得4 000元。洪先生准备向希望工程捐赠6 000元,请问如何捐赠可以节税?

学习情境六企其他税种会计与纳税筹划

教学目标:能了解关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等小税种的税额计算;熟悉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车船税、车辆购置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的纳税筹划;掌握关税、印花税、房产税、契税和土地增值税的纳税筹划

工作任务1:关税的纳税筹划

项目活动1:认识关税

项目活动2:完税价格的纳税筹划

项目活动3:原产地的纳税筹划

相关知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的有关规定

强化训练:某轿车生产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12年3月进口原材料一批,支付价款200万元,包装材料费10万元,到达我国海关以前的运输装卸费4万元,保险费15万元,从海关运往企业所在地支付运输费8万元。该企业进口原材料的关税税率为10%,该企业应该如何进行纳税筹划?

工作任务2:资源税的纳税筹划

项目活动1:认识资源税

项目活动2:分开核算的纳税筹划

项目活动3:折算比的纳税筹划

相关知识:《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暂行条例》的有关规定

强化训练:兴达矿业公司2012年3月开采了铜矿原矿30 000吨,其中二等矿15 000吨,三等矿10 000吨,其余的为四等矿。三个不同等级的铜矿资源税税率分别为6.5元/吨、6元/吨、5.5元/吨。该公司如何核算能够获得税收利益。

工作任务3:房产税的纳税筹划

项目活动1:认识房产税

项目活动2:计税依据的纳税筹划

项目活动3:利用选址的纳税筹划

项目活动4:利用税收优惠的纳税筹划

相关知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房产税暂行条例》的有关规定

强化训练:远华公司要新建厂房,可选择的地点有两处,分别位于市郊和农村,占地70 000平方米,厂房造价共计5 000万元。假设企业当期销售货物需要交纳增值税500万元,当地的房产税减除比例为20%,城镇土地使用税为10元/平方米,请问该公司要如何选择?

工作任务4:土地增值税的纳税筹划

项目活动1:认识土地增值税

项目活动2:分散收入的纳税筹划

项目活动3:费用扣除的纳税筹划

项目活动4:利用税收优惠的纳税筹划

相关知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的有关规定

强化训练:远大房地产开发企业2011年商品房销售额为1.5亿元,其中普通住宅的销售额为1亿元,豪华住宅的销售额为0.5亿元。税法规定的可扣除项目金额为1.1亿元,其中普通住宅的可扣除项目金额为0.8亿元,豪华住宅的可扣除项目金额为0.3亿元。企业将如何进行纳税筹划?

工作任务5:城镇土地使用税的纳税筹划

项目活动1:认识城镇土地使用税

项目活动2:利用选址的纳税筹划

项目活动3:税收优惠的纳税筹划

相关知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土地使用税暂行条例》的有关规定

强化训练:玉华集团总占地面积为18 000平方米,其中厂房占地9 000平方米,其中90%自用,10%对外出租,职工医院,幼儿园,超市各一个,占地面积分别为1 200平方米,800平方米、2000平方米;企业内部的绿化带占地5 000平方米。当地城镇土地使用税税率为5元/平方米。请问:企业应该如何进行纳税筹划?

工作任务6:印花税的纳税筹划

项目活动1:认识印花税

项目活动2:巧妙签订合同的纳税筹划

相关知识:《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的有关规定

强化训练:甲酒厂受托为乙酒厂加工一批白酒,加工所需的材料由甲提供,整个业务总

最新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

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 一.英语课程分级目标结构 7-9年级分别完成三,四,五级目标 二.目标总体描述级别 目标内容 三级 对英语学习表现出积极性和初步的自信心。能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语段和简短的故事。能和教师或同学就熟悉的话题(如学校,家庭生活)交换信息。能读懂小故事及其他文体的简单的书面材料。能参照范例或借助图片写出简单的句子。能参与简单的角色扮演等活动。能尝试使用适当的学习方法,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能意识到语言交际中存在文化差异。 四级 明确自己的学习需要和目标,对英语学习表现出较强的自信心。能在所社曰常交际情景中听懂对话和小故事。能就熟悉的生活话题交流信息和简单的意见。能读懂短片故事。能写便条和简单的书信。能尝试使用不同的教育资源,从口头和书面材料中提取信息,扩展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并描述结果。能在学习中互相帮助,克服困难。能合理计划和安排学习任务,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学习和曰常交际中能注意到中外文化差异。 三.语言技能分级描述 级别 技能 目标描述 三级 听 1.能识别不同句式的语调,如陈述句,疑问句和指令等。 2.能根据语调变化,判断句子意义的变化。 3.能辨认歌谣中的韵律。 4.能识别语段中句子间的联系。 5.能听懂学习活动中连续的指令和问题,并做出适当反应。 6.能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语段。 7.能借助提示听懂教师讲述的故事。 说 1.能在课堂活动中用简短的英语进行交际。 2.能就熟悉的话题进行简单的交流。 3.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简单的游戏和角色扮演活动。 4.能利用所给提示(图片,幻灯片,实物,文字等)简单描述一件事情。5.能提供有关个人情况和个人经历的信息。 6.能讲述简单的小故事。 7.能背诵一定数量的英语小诗或歌谣,能唱一些英语歌曲。 8.能在上述口语活动中语音,语调基本正确。 读 1.能正确地朗读课文 2.能理解简短的书面指令,并根据要求进行学习活动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新版)测试题及答案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新版)测试题答案学校:姓名:分数: 试卷提供: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王兰庄学校王利江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62分) 1、小学科学课程要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他们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2、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价值,每个学生都要学好科学。 3、科学探究是人们探索和了解自然、获得科学知识的重要方法。 4、小学科学课程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涵盖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学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四个方面的目标。 5、2017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四大领域中共有18个主要概念,这些概念又被分解为75个学习内容。 6、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并为他们继续学习、成为合格公民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7、从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反思评价这8个要素描述科学探究的学段目标。 8、小学科学课程内容包含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四个领域。 9、物质科学就是研究物质及其运动变化的基础自然科学。 10、学情诊断有多种方法,如测试、访谈、让学生画思维导图、观察等。 11、STEM是一种以项目学习、问题解决的课程组织方式。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过程,而非结果,不能作为目标,因此2017新版课标对此做了适当调整。(√) 2、探究式学习是唯一的科学学习方式。(×) 3、由科学教师兼职实验室管理员工作的,不应当折算相应的课时量。 (×) 4、技术的核心是发现。(×) 5、金星、木星、天王星、冥王星等都属于八大行星。(×) 三、选择题。(每题2,共10分) 1、教师要讲究为学生的科学活动提供帮助的艺术,这样的形式有(ABC )。 A、变告诉为启发 B、变单向传输为师生互动 C、变学生被动为学生主动 D、变集体教学为小组活动 2、下面属于科学学习的有效方式有(ABCDF)。 A、戏剧表演 B、科学游戏 C、模型制作 D、现场考察 E、综合实践 F、科学辩论会 3、(B)是科学课程的宗旨。 A、考高分 B、培养科学素养 C、提高科学操作水平 D、传授科学知识 4、工程的核心是(C )。 A、发现 B、发明 C、建造 D、发展 5、生命科学领域包含有(A )个主要概念。

2018年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

2017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 自课改实施以来,小学科学课程在实践探索中不断向前发展,这对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育部为保障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在基础教育领域的顺利进行并以此来推动小学科学教育的深入发展,重新修订并完善了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要求2017年秋季开始施行。课程标准作为教学的指导性文件,规定着学科的课程性质、目标、内容以及实施建议。为帮助小学科学教师正确解读与把握2017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促进小学科学教育的更好发展,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对2017版《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进行分析。 一、课程性质与课程设计思路 首先,标准重新定位了小学科学课程的性质,具体表现为小学科学课程的基础性、实践性、综合性。标准认为,早期的科学教育对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学生通过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培养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利用科学知识和科学技能去理解身边的科学现象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为日后的科学知识学习、日常生活乃至终身发展打好坚实基础,此其基础性特点。将探究活动作为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通过重视学生动手动脑亲身经历等实践活动,强化学生各方面的学习能力,塑造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是小学科学课程实践性的具体表现。强调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和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这四个领域知识之间的相互渗

透和相互联系,注重理解自然与解决问题的结合,以此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强调将科学课程与语文、数学等课程进行相互渗透,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显著体现出小学科学课程性质中的综合性特点。 其次,基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规律,并秉承埃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理论,标准在课程设计思路上将小学六年学习时间划分为1、2年级,3、4年级,5、6年级三个学段。既符合教育者按阶段进行教育的理论,又坚持了教育的阶段性与连续性相统一原则。具体可表现为标准以四大领域的18个主要概念构成了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并将其细化为75个学习内容分布在三个学段。此次科学课程学段的重新划分,不仅有利于将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这个全新的课程目标内容融入小学科学课程体系之中,更有利于阶段知识依照小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整合与细化,进而实现从基础教育开始循序渐进的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这一课程宗旨。除此之外,将小学科学课程起始年级设定在一年级,并按照小学一、二年级每周不少于1课时进行课程安排,也是为了使社会和学校充分认识到小学科学教育的重要性。科学教育作为增强国民科学素养的基础性教育,是国家立德树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小学生入学开始对其进行科学教育,依据其“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认知发展特点进行科学教学,不仅有益于从小激发和保护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同时也对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和实践创新能力的提高产生深远影响。

《 建筑设计基础Ⅰ》教学大纲

黑龙江东方学院 《建筑设计基础(1)》教学大纲 建筑工程学部建筑装饰设计教研室 课程编号: 03122011 适用专业建筑学专业(建筑装饰设计方向) 学分:6 总学时 112 (理论学时 40 ;实践(实验)学时: 72 ) 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课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就是为建筑学专业开设得重要专业基础课,在建筑学设计系列教学中占有特殊地位,就是建筑设计入门得关键。 本课程得教学宗旨与目标就是通过系统得理论知识学习结合课程作业过程训 练,培养学生对建筑形式语言得认知、运用、表达能力与初步得建筑设计构思能力,为学习后续得建筑设计课程打基础。 二、本课程得目得任务 建筑设计基础课就是建筑学专业得一门专业基础课。本课程就是建筑设计得启蒙 教育,就是培养与训练学生得建筑设计思维方法,即“悟性——理性——创造性”过程得重要环节,更就是建筑设计得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教育得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得目得任务就是: 1.建立正确得建筑观; 2.对建筑设计体系得初步认识,对设计过程得感性认识与一般了解,对名建筑得欣赏与评价; 3.掌握建筑设计得基本知识与基础理论:即建筑功能、空间、环境得概念,平立剖面得含义以及规范表达,形式美得法则等; 4.建筑表现技能得表现:建筑制图、渲染技法、模型制作、徒手表现、建筑速写等。 三、本课程与其她课程得关系 建筑设计基础课就是建筑学专业得主导课程——建筑装饰设计系列课程得先修课程。本课程所讲授得内容与所进行得各方面基本功训练直接为今后得建筑

装饰设计课提供预备知识与技能。 四、本课程得基本要求 1.建筑表达部分: ·学习水彩渲染技法; ·学习模型制作方法,及通过模型推敲方案、表达设计意图得能力。 2.建筑形态构成部分: ·培养对建筑形体得认知与组合加工能力; ·培养对建筑空间得认知能力,学习设计、创造建筑空间得方法。包括认识不同空间类型(动、静、开敞、封闭、流动、引导……)与学习空间限定得手法(设立、下沉、升起、围合、覆盖……); ·加强对各种建筑形式要素(形状、色彩、尺度、质地、方向、位置)得直觉及相关性认识,培养用形式要素表达设计意图得能力; ·学习建筑形式得加工方法( 附加、重复、穿插、切削、旋转、、、、)。 3.建筑美学部分: 学习美学原理,培养审美感觉与构图能力,将审美感觉与构图能力训练贯彻于一切作业得环节中,使学生初步掌握变化与统一得方法。 4.建筑设计入门部分: 初步了解建筑设计得程序与方法。 五、课程内容 1、理论教学内容: 第一部分建筑初识 (4学时) 了解重点:初步接触建筑概念,介绍与本课程相关得基本内容及工程字规范书写。 难点:学习这门课程得目得与达到何种标准。字体结构与笔画特点。 第二部分徒手线条练习 (4学时) 掌握重点:徒手线条得组织、排列、衔接、构图等表达。 难点:线条得流畅、间距得疏密、衔接得方法、黑白灰得对比关系等。 第三部分工具线条练习 (6学时) 掌握重点:学习用墨线综合表现得方法,训练构图能力,加强审美感觉。 难点:墨线线条衔接得当,图面精良。 第四部分建筑绘图练习 (10学时) 掌握

文化生活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

文化生活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

文化生活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

普通高中政治课程标准(实验) 第一部分前言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带来深刻影响;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使我国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这对高中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此,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着眼于当代社会发展和高中学生成长的需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 依据中央关于学校德育工作的有关文件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及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制订本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高中思想政治课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观点教育,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高中思想政治课与初中思想品德课和高校 政治理论课相互衔接,与时事政策教育相互补充,与高中相关科目的教学和其他德育工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 本课程要讲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密联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与时俱进地充实和调整教学内容,体现当今世界和我国发展的时代特征,显示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强大力量。 (二)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 本课程要重视高中学生在心理、智力、体能等方面的发展潜力,针对其思想活动的多变性、可塑性等特点,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和各种生活关切的同时,恰当地采取释疑解惑、循循善诱的方式,帮助他们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 (三)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 本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在开设必修课程的同时,提供具有拓展性和应用性的选修课程,以满足学生发展的不同需要。 (四)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 本课程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五)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 本课程要改变过分注重知识性和单一的纸笔测验的评价方式,立足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建立能够激励学生不断进步的评价机制。既要考评学生掌握和运用相关知识的水平和能力,更要

人教版初中英语课程标准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前言 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活动的全球化使外语,特别是英语,日益成为我国对外开放和与各国交往的重要工具。学习和掌握一门外语是对21世纪公民的基本要求之一。 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应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通过英语课程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教育,使学生了解并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更好地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发展学生积极主动思维的能力,扩展他们的文化科学知识,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经历,提高他们的思想品德修养,使他们能够适应我国社会、经济、科技发展和国际交往的需要。英语课程应面向全体学生,力求为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创造条件,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为指导全国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的英语教学,特制定本大纲。本大纲是课程实施、教学评价和教材编写的主要依据。

一、教学目的 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的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建立初步的语感,获得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为真实交际打下基础;开发智力,培养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创造能力;了解文化差异,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世界意识;使学生初步形成健全的人格,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 义务教育结束时,学生应能从口头和书面材料中获取所需信息,能就熟悉的话题用英语与老师和同学进行简单的口笔头交流,能对事物进行简单的描述并作出自己的判断。学生应对课内外英语活动具有积极的态度,能克服在英语学习中产生的畏惧心理和困难,能根据自己的情况,合理安排和计划自己的学习,在学习中发挥自主意识和创新精神。学生应具有一定的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对异国文化采取尊重和包容的态度。 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的规定,初中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9义务教育.doc

九年义务教育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范文范例指导参考 目录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性质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三、课程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科学知识目标 二、科学探究目标 三、科学态度目标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第三部分课程内容 一、物质科学领域 二、生命科学领域 三、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 四、技术与工程领域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二、评价建议 三、教材编写建议 word资料整理分享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附录教学案例 案例1 认识空气 案例2 水沸腾现象的观察 案例3 西瓜虫有“耳朵”吗 案例4 观察月相 案例5 暗盒里有什么 案例6 水火箭

范文范例指导参考 第一部分前言 当今世界,科学发现与技术创新不断涌现,为人类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认识并合理利用自然提供了可能。科学技术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促进了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变革。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每一位公民的科学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科学素养是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及其对社会与个人的影响,知道基本的科学方法,认识科学本质,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运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对于公民改善生活质量,增强参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小学科学课程要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他们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一、课程性质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基础性课程。早期的科学教育对一个人的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初步了解与小学生认知水平相适应的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培养提问的习惯,初步学习观察、调查、比较、分类、分析资料、得出结论等方法,能够利用科学方法和科学知识初步理解身边 word资料整理分享

(完整)《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新版)测试题答案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新版)测试题及答案学校:姓名:分数: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62分) 1、小学科学课程要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他们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2、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价值,每个学生都要学好科学。 3、科学探究是人们探索和了解自然、获得科学知识的重要方法。 4、小学科学课程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涵盖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学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四个方面的目标。 5、2017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四大领域中共有18个主要概念,这些概念又被分解为75个学习内容。 6、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并为他们继续学习、成为合格公民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7、从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反思评价这8个要素描述科学探究的学段目标。 8、小学科学课程内容包含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 技术与工程四个领域。 9、物质科学就是研究物质及其运动变化的基础自然科学。 10、学情诊断有多种方法,如测试、访谈、让学生画思维导图、

观察等。 11、STEM是一种以项目学习、问题解决的课程组织方式。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过程,而非结果,不能作为目标,因此2017新版课标对此做了适当调整。(√) 2、探究式学习是唯一的科学学习方式。(×) 3、由科学教师兼职实验室管理员工作的,不应当折算相应的课时量。 (×)4、技术的核心是发现。(×) 5、金星、木星、天王星、冥王星等都属于八大行星。(×) 三、选择题。(每题2,共10分) 1、教师要讲究为学生的科学活动提供帮助的艺术,这样的形式有(ABC )。 A、变告诉为启发 B、变单向传输为师生互动 C、变学生被动为学生主动 D、变集体教学为小组活动 2、下面属于科学学习的有效方式有(ABCDF)。 A、戏剧表演 B、科学游戏 C、模型制作 D、现场考察 E、综合实践 F、科学辩论会 3、(B)是科学课程的宗旨。

《建筑设计基础》课程参考书目

《建筑设计基础》课程参考书目 专著类: 1、《世界现代设计史》中国青年出版社(王受之著) 2、《建筑:形式空间秩序》天津大学出版社 3、《设计与分析》天津大学出版社 4、《建筑形式的逻辑概念》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5、《比例——科学?哲学?建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6、《现代建筑理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7、《建筑学的理论和历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8、《中国建筑史》(梁思成,百花文艺出版社) 注:有志于学习中国传统建筑的同学可以选读。 9、《外国建筑史》(陈志华,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0、《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罗小未,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1、《世界室内设计史》((美)派尔,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2、《拙匠随笔》(梁思成,百花文艺出版社) 13、《走向新建筑》((法)勒·柯布西耶,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注: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的代表作,有助于理解现代建筑设计的由来。 14、《建筑十书》(维特鲁威,高履泰译,知识产权出版社) 注:已知最早的建筑设计理论著作,提出建筑学的基本内涵和基本理论,建立了建筑学的基本体系,提出了著名的“坚固、美观、实用”的建筑三原则。 15、《安藤忠雄论建筑》((日)安藤忠雄,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6、《安藤忠雄连战连败》((日)安藤忠雄,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注:真实记录日本现代建筑大师安藤忠雄作为一个设计师的设计历程,是建筑师的成功学。 17、《建筑师的20岁》(东京大学工学部建筑学科安藤忠雄研究室编,王静、王建国、费移山译,清华大学出版社) 注:真实记录日本现代建筑大师安藤忠雄作为一个设计师的设计历程,是建筑师的成功学。 18、《负建筑》((日)隈研吾,山东人民出版社) 注:很有意思的一本书,空间设计的哲学思辨。 19、《普利茨克建筑大师思想精粹》(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初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

2016年修改版初中英语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就工具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发展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技能,形成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能力,为今后继续学习英语和用英语学习其他相关科学文化知识奠定基础。就人文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发展跨文化意识,促进创新思维,形成良好品格和正确价值观,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二、基本理念 (一)注重素质教育,充分体现语言学习对学生发展的价值 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首要目的是为学生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打基础,为他们继续学习英语和未来职业选择创造有利条件。同时,英语课程有利于学生体验中外文化差异,丰富思维方式,增进国际理解,提高人文素养。英语教育应做到人文性与工具性并重,使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既能够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又能够学会如何学习,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合作意识,学习如何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基本关系,形成创新意识,发展科学精神,从而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二)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考虑语言学习者的个体差异性 义务教育是全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应面向全体学生。课程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等方面都应考虑全体学生的发展需求,课程应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构建知识、发展技能、拓展视野、活跃思维、展现个性的过程。英语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是个性化的活动,学习者由于年龄、性格、认知方式、生活环境等方面的差异而具有不同的学习需求和学习特点。只有最大限度地满足个体需求才有可能获得最大化的整体教学效益。因此,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的基础上,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做到灵活多样,力求使每个学生都有所收益。 (三)整体设计目标,体现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和持续性 英语学习具有明显的渐进性和持续性等特点。语言学习持续时间长,而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The following text is amended on 12 November 2020.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20世纪以来,科学与技术进入了有史以来发展最快的历史时期。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科学与技术主要是通过促进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变革来推动社会发展。(科学使人们永无休止地求索和认识世界,对世界作出解释和预言;技术则使世界在人的手中得到重新安排,人们生活的世界日益人工化。)科学与技术的日新月异,正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社会已经越来越依靠科学与技术。 每一位生活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时代的人,必须具有科学素质。当今时代,人们从小就明显地感受到了科学技术所带来的种种影响,因此,科学素质的培养必须从小抓起。小学科学课程承担了培养小学生科学素质的责任。通过小学科学这门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小学生保持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发展学习科学的潜力,为他们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课程性质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在小学课程设置中与其他主要学科一样,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科学素质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质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科学素质一般包括: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运用基本的科学知识和技能认识自己和周围世界的能力,具备进行科学探究所必需的科学思维和方法,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等。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综合课程,能够最有效地综合自然科学各个领域(如物质科学、生物科学、地球与环境科学)和技术领域中最基础的知识和技能。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具有活动性质的课程,能够最大限度地将科学探究活动过程呈现在课程内容中。 小学科学课程与并行开设的小学语文、小学数学、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等课程,构成小学生完整的知识结构,同时又为7—9年级的科学课程,以及分科的物理、化学、生物、地理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基本理念 全面提高每一位学生的科学素质是科学课程的核心理念。 1.人人都能学的科学 科学课程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义务教育阶段的科学课程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科学教育。无论学生存在着怎样的地区、民族、经济条件、文化背景的差异和性别、天资等方面的个体差异,科学课程均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机会和科学潜能发展的基础。 2.学习“四位一体”的科学 科学课程不仅要使学生获得重要的基本的科学概念并认识科学概念之间的联系,还要使学生获得科学探究的技能和方法,以及合作交往、语言表达的能力,更

最新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资料

最新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订稿) 第一部分前言 20世纪以来,科学与技术进入了有史以来发展最快的历史时期。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科学与技术主要是通过促进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变革来推动社会发展。(科学使人们永无休止地求索和认识世界,对世界作出解释和预言;技术则使世界在人的手中得到重新安排,人们生活的世界日益人工化。)科学与技术的日新月异,正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社会已经越来越依靠科学与技术。 每一位生活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时代的人,必须具有科学素质。当今时代,人们从小就明显地感受到了科学技术所带来的种种影响,因此,科学素质的培养必须从小抓起。小学科学课程承担了培养小学生科学素质的责任。通过小学科学这门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小学生保持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发展学习科学的潜力,为他们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打下良好的基础。 《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改稿)》(以下简称《标准》)是小学科学课程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标准》所规定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是每一个小学生在该阶段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标准》是小学科学教材编写的依据、教学的依据,以及教学评估的依据。 一、课程性质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在小学课程设置中与其他主要学科一样,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科学素质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质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科学素质一般包括: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运用基本的科学知识和技能认识自己和周围世界的能力,具备进行科学探究所必需的科学思维和方法,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等。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综合课程,能够最有效地综合自然科学各个领域(如物质科学、生物科学、地球与环境科学)和技术领域中最基础的知识和技能。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具有活动性质的课程,能够最大限度地将科学探究活动过程呈现在课程内容中。 小学科学课程与并行开设的小学语文、小学数学、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等课程,构成小学生完整的知识结构,同时又为7—9年级的科学课程,以及分科的物理、化学、生物、地理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基本理念 全面提高每一位学生的科学素质是科学课程的核心理念。 1.人人都能学的科学 科学课程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义务教育阶段的科学课程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科学教育。无论学生存在着怎样的地区、民族、经济条件、文化背景的差异和性别、天资等方面的个体差异,科学课程均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机会和科学潜能发展的基础。 2.学习“四位一体”的科学 科学课程不仅要使学生获得重要的基本的科学概念并认识科学概念之间的联系,还要使学生获得科学探究的技能和方法,以及合作交往、语言表达的能力,更要使学生获得善于思考、勇于开拓、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是科学的四个层面,应全面体现在课程内容中。 3.以生活中的科学为逻辑起点 科学课程要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生活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科学的重要性,了解科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科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要创造学习科学良好的条件和环境,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科学的魅力和乐趣;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 4.以科学探究为最为重要的学习方式 科学探究是科学研究过程的本质特征,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在小学科学课堂中,教师是儿童学习科学的支持者和引导者。引导儿童主动探究,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这将有利于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和激发儿童学习科学的主动性。科学探究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学生的学习方式可以是多样的。教学中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与策略,让学生将探究式的学习与其他方式的学习充分结合起来,以获得最佳的学习结果。 5.科学课程具有开放性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第一部分前言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新的科学发现、技术突破及重大创新不断涌现。科学技术在当代社会和经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学技术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为人类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认识并合理利用自然提供了可能,推动了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繁荣,促进了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变革。科学技术正深刻改变着社会,而社会的发展又对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断提出新的要求。科学不仅作为一种推动社会进步的驱动力,也代表着一种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态度,一种当代公民必备的素质。科学素质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民需要具备的基本科学素质一般是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提高公民的科学素质,对于增强公民参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对于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科学教育承担着培养公民科学素质的重任。早期科学教育对每个人科学素质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科学对人们认识世界起着关键的作用。儿童自小就会形成对周围世界的看法,而这些看法经常是不符合科学原理的。因此,及早对他们进行科学教育,有利于帮助他们建立一些基本的科学概念,发展科学思维和语言能力,培养科学态度。小学科学课程承担着培养小学生科学素质的责任,并应为他们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必须在义务教育阶段小学1~6 年级设置科学课程。《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1~6 年级)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是小学科学课程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标准》所规定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是每一位小学生在该阶段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标准》是小学科学教材编写的依据、教学

(完整word版)初中英语课程标准归纳

初中英语课程标准 1.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 2.课程六大基本理念 ●注重素质教育,体现语言学习对学生发展的价值 ●面向全体学生,关注语言学习者的不同特点和个体差异 ●整体设计目标,充分考虑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和持续性 ●强调学习过程,重视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和运用性 ●优化评价方式,着重评价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丰富课程资源,拓展英语学习的渠道 3.这一课程体系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能力为目标,根据语言学 习者的规律和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发展需求,从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五个方面设计课程总目标和分级目标。 4.设置分级课程目标借鉴了国际上通用的分级方式,力求体现不同年龄 段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认知特点,是英语课程具有整体性、灵活性和开放性。 5.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 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方面真题发展的基础之上。 6.语言技能是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听、说、读、写 以及这些技能的综合运用。听和读是理解的技能,说和写是表达的技能。 7.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应该学习和掌握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包括语音、 词汇、语法,以及用于表达话题和功能的语言形式等。

8.情感态度指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 和学习效果等相关因素,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 9.学习策略指学生为了有效地学习和使用英语而采取的各种行动和步骤 以及指导这些行动和步骤的信念。英语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资源策略等。 10.文化意识:语言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文化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 貌,风土人情,传统文化,生活方式,行为规范,文化艺术和价值观念等。在英语学习中,接触和了解外国文化有益于英语学习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有益于接受属于全人类先进文化的熏陶,有益于培养国际意识。 11.教学八大建议 ●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个学生的英语学习奠定基础 ●注重语言实践,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加强学习策略指导,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学习能力 ●结合教学需求,创作性地使用教材 ●合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组织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拓展学习的学习渠道 ●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努力适应课程要求 12.《课标》对教师提高专业水平的要求: ●更新学科的专业知识,提高语言素养 ●不断累积学科的教学知识,提高教学实践能力 ●看展教学反思,促进专业可持续发展 13.评价的九大建议 ●充分发挥评价的积极导向作用 ●关注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

最新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最新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20世纪以来,科学与技术进入了有史以来发展最快的历史时期。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科学与技术主要是通过促进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变革来推动社会发展。(科学使人们永无休止地求索和认识世界,对世界作出解释和预言;技术则使世界在人的手中得到重新安排,人们生活的世界日益人工化。)科学与技术的日新月异,正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社会已经越来越依靠科学与技术。 每一位生活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时代的人,必须具有科学素质。当今时代,人们从小就明显地感受到了科学技术所带来的种种影响,因此,科学素质的培养必须从小抓起。小学科学课程承担了培养小学生科学素质的责任。通过小学科学这门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小学生保持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发展学习科学的潜力,为他们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打下良好的基础。 《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改稿)》(以下简称《标准》)是小学科学课程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标准》所规定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是每一个小学生在该阶段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标准》是小学科学教材编写的依据、教学的依据,以及教学评估的依据。 一、课程性质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在小学课程设置中与其他主要学科一样,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科学素质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质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科学素质一般包括: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运用基本的科学知识和技能认识自己和周围世界的能力,具备进行科学探究所必需的科学思维和方法,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等。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综合课程,能够最有效地综合自然科学各个领域(如物质科学、生物科学、地球与环境科学)和技术领域中最基础的知识和技能。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具有活动性质的课程,能够最大限度地将科学探究活动过程呈现在课程内容中。 小学科学课程与并行开设的小学语文、小学数学、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等课程,构成小学生完整的知识结构,同时又为7—9年级的科学课程,以及分科的物理、化学、生物、地理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基本理念 全面提高每一位学生的科学素质是科学课程的核心理念。 1.人人都能学的科学

初中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词汇表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五级词汇表: 本词汇表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五级词汇表。共列出1500词,要求学习和掌握基本词义和用法。为体现在具体语境中学习和使用单词的理念,不标注单词的词性和中文释义。动词人称与时态变化、名词复数特殊变化、美式英语等,采用括号形式标注,如be (am, is, are),child (pl. children),colour (AmE color)。 A a (an) ability able about above abroad absent accept according to achieve across act action active activity actor actress add address advantage advice advise afford afraid Africa African after afternoon again against age ago agree agreement air airport alive all allow almost alone along aloud already also although always America American among ancient and angry animal another answer ant any anybody anyone anything anyway anywhere appear apple April area arm army

around arrive art article artist as Asia Asian ask asleep at attend attention August aunt Australia Australian autumn avoid awake away awful B baby back background bad bag ball balloon bamboo banana bank baseball basic basket basketball bathroom be (am, are, is) beach bean beat beautiful because become bed bedroom beef before begin behind believe bell below beside best better between big bike (=bicycle) bill bird birth birthday biscuit bit black blackboard blind block blood blouse blow board boat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科学课程标准 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学生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保和发展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了解与认知水平相适应的科学知识。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发展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用科学语言与他人交流和沟通的能力。形成尊重事实、乐于探究、与他人合作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的关系,具有创新意识、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具体目标内容 1.了解物质的基本性质和基本运动形式,认识物体的运动、力的作用、能量、能量的不同 形式及其相互转换。 2.了解生物体的主要特征,知道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和生命周期,认识人体和健康,以及生 物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3.了解太阳系和一些星座,认识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的运动,认识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知道地球是人类应当珍惜的家园。 4.了解技术是人类能力的延伸,技术是改变世界的力量,技术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文 明进程。 学段目标与内容 1-2年级: Grade1-2: 一.物质科学领域(Science of substance) 1.物体具有一定的特性,材料具有一定的性能 1.1物体具有质量、体积等特征 ●通过观察,描述物体的轻重、薄厚、颜色、表面粗糙程度、形状等特征 ●根据物体的外部特征对物体进行简单分类 1.2材料具有一定的性能 ●辨别生活中常见的材料 2.水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单一物质 2.1 水在自然状态下有三种存在状态 ●观察并描述水的颜色、状态、气味等特征 2.2 有些物质在水里能够溶解,而有些物质在水里很难溶解 ●知道有些物质能够溶解在一定量的水里,如食盐和白糖等(有些物质很 难溶解在水里,如沙和食用油等 3.空气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混合物质 3.1 空气具有质量并占有一定的空间,形状随容器而变,没有固定的体积 ●观察并描述空气的颜色、状态、气味等特征 4.物体的运动可以用位置,快慢和方向来描述 4.1 可以用某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该物体在某个时 刻的位置 ●使用前后左右、东南西北、远近等描述物体所处位置和方向 5.力作用于物体,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5.1 有的力直接施加在物体上,有的力可以通过看不见的物质施加在物体上 ●知道推力和拉力是常见的力 ●知道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 6.磁铁有磁性,可对某些物体产生作用 6.1 磁铁能对某些物体产生作用

新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小学科学(1?6年级)课程标准》 (征求意见稿)2016.2.14 第一部分前言 1. 科学素养是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及其对社会与个人的影响,知道基本的科学方法,认识科学本质,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运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2. 课程性质: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基础性课程;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活动性和实践性课程;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与其他学科有密切联系的综合性课程。 3. 课程基本理念: 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式学习;保护学生的好奇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4. 课程设计思路: 总目标-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具体分解成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学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四个方面。 小学科学课程内容有四大领域: 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四大领域18 个主要概念, 分解成75 个学习内容。每个领域的主要概念分别为:6 、6、3、3 个。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分别从“科学知识” “科学探究” “科学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四个方面阐述具体目标。每个方面的目标分为总目标和学段目标。 第三部分课程内容 (一)物质科学领域物质科学就是研究物质及其运动和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主要概念 1. 物体具有一定的特征, 材料具有一定的性能。 2. 水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单一物质。 3. 空气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混合物质。 4. 物体的运动可以用位置、快慢和方向来描述。 5. 力作用于物体会改变物体的运动。 6. 声、光、热、电、磁都具有能量, 是能量的一种形式。

(二)生命科学领域生命世界包含人、动物和植物等多种生物类群, 生物的生存需要一定的条件,在此基础上, 生物个体能够生长、发育和繁殖后代, 从而使这些生物类群得以延续。初步形成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体、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观点, 形成热爱自然,保护生物的情感。主要概念 7. 地球上生活着不同种类的植物和动物。 8. 植物能适应环境,可制造和获取养分来维持自身的生存。 9. 动物能适应环境,通过获取植物和其他动物的养分来维持生存。 10. 人体由多个系统组成,分工配合,共同维持人体生存。 11. 植物和动物都能繁衍后代,使他们得以世代相传。 12. 动植物之间、动植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 (三)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地球与宇宙科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球与宇宙中的有关现象、事物和规律, 具有时间和空间的复杂性。初步了解与地球相关的宇宙环境,科学的认识和解释地球的运动及其引发的一些自然现象,了解地球自身结构的基本特征,了解地球物质的价值和保护他们的重要性,形成人类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意识。 主要概念 13. 在太阳系中,地球、月球和其他星球按照一定的规律运动。 14. 地球具有大气、水、生物、土壤、岩石等圈层。 15. 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家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