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人教版)

初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人教版)
初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人教版)

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一、阅读(60分)

(一)名句积累与运用(15分)

1. ,西北望,射天狼。

2.,。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4.身不得,。心却比,!

5.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6.《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热情赞颂孙权年少有为,成就一番盖世功业。

,。

7.李清照在《渔家傲》既是诗人晚年孤寂凄凉的生活的写照,又是源自《离骚》,在天帝面前倾诉自己生不逢时,年华老去,空负才情,一无所用的处境。

,。

8.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情系故土,思乡愁绪永远是游子们无法解开的心结,心境

归于渺然的忧思,不能自已,正如崔颢的《黄鹤楼》写下的诗句:

,。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间隔一作:隔绝)。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

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9.本文选自《》,名潜,是(朝代)诗人。(1分)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①便要.还家()②便扶.向路()

③欣然规.往()④无问津.者()

11.请用自己的话说说渔人进人桃花源后,桃源人有哪些行为,从这些行为中能看出桃花源中人们具有怎样的特点?(2分)

12.渔人进入桃源豁然开朗,一派祥和的景象。请你谈谈渔人从哪些方面感受到世外桃源的美好?(2分)

13.盛世少有隐者。面对当时社会,作者不苟且,不同流,难释怀的心境下,隐居山林并描绘出亦真亦幻的“桃花源”。请你说说作者创作此文的目的是什么?(3分)

(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5分)

承宫樵薪苦学

承宫①,琅邪②姑幕人。少孤,年八岁,为人牧猪。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授诸生数百人。宫过其庐下,见诸生讲诵,好之,因忘其猪而听经。猪主怪其不还,求索。见而欲笞之。门下生③共禁,乃止。因留宫门下。樵薪④执苦,数十年间,遂通其经。

【注释】①承宫:东汉人。②琅邪:古郡名,在今山东境内。③门下生:指学舍里的学生。④樵薪:砍柴。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分)

(1)少孤.,年八岁 ( ) (2)见而欲笞.之 ( )

15.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承宫能“遂通其经”的原因是什么?(2分)

16.结合自己的实际谈一谈承宫的求学故事带给你怎样的启示?(2分)

(三)现代文阅读(25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粽子里的乡愁

琦君

异乡客地,愈是没有年节的气氛,愈是怀念旧时代的年节情景。

端午是个大节,也是母亲大忙特忙、大显身手的好时光。想起她灵活的双手,裹着四角玲珑的粽子,就好像马上闻到那股子粽香了。

母亲包的粽子,种类很多。莲子红枣粽只包少许几个,是专为供佛的素粽。荤的豆沙粽、猪肉粽、火腿粽,可以供祖先,供过以后称之为“子孙粽”,吃了会保佑后代儿孙绵延。包的最多的是红豆粽、白米粽、灰汤粽。一家人享受以外,还要布施乞丐。母亲总是为乞丐大量地准备一批,美其名曰“富贵粽”。

我最最喜欢吃的是灰汤粽。那是用早稻草烧成灰,铺在白布上,拿开水一冲,滴下的热汤呈灰褐色,内含大量的碱。把包好的白米粽浸泡灰汤中一段时间(大约一夜晚吧),提出来煮熟,就是浅咖啡色带碱味的灰汤粽。那股特别的清香,是其他粽子所不及的。我一口气可以吃两个,因为灰汤粽不但不碍胃,反而有帮助消化之功。过节时若吃得过饱,母亲就用灰汤粽焙成灰,叫我用开水送服,胃就舒服了。完全是自然食物的自然治疗法。母亲常说我是从灰汤粽里长大的。几十年以来,一想起灰汤粽的香味,就神往童年与故乡的快乐时光。但在今天到哪里去找早稻草烧出灰来冲灰汤呢?

端午节那天,乞丐一早就来讨粽子。真是个门庭若市。我帮着长工阿荣提着富贵粽,一个个地分,忙得不亦乐乎。乞丐常高声地喊:“太太,高升点(意味多给点)。明里去了暗里来,积福积德保佑你大富大贵啊!”母亲总是从厨房里出来,连声说:“大家有福,大家有福。”

乞丐去后,我问母亲:“他们讨饭吃,有什么福呢?”母亲正色道:“不要这样讲。谁能保证一生一世享福呢?谁又能保证下一世有福还是没福。福是要靠自己修的。时时刻刻要存好心,要惜福最要紧。他们做

乞丐的,并不是一个个都好吃懒做的,有的一时做错了事,败了家业。有的是上一代没积福,害了他们。你看那些孩子,跟着爹娘日晒夜露地讨饭,他们做错了什么,有什么罪过呢?”

母亲的话,在我的心头重重地敲了一下。因而每回看到乞丐们背在背上的婴儿,小脑袋晃来晃去,在太阳里晒着,雨里淋着,心里就有说不出的难过。当我把粽子递给小乞丐时,他们伸出黑漆漆的双手接过去,嘴里说着:“谢谢你啊!”眼睛睁得大大的,看我一身的新衣服。他们有许多都和我差不多年纪,差不多高矮。我就会想,他们为什么当乞丐,我为什么住这样的大房子,有好东西吃,有书读?想想妈妈说的,谁能保证一生一世享福,心里就害怕起来。

有一回,一个小女孩悄声对我说:“再给我一个粽子吧。我阿婆有病走不动,我带回去给她吃。”我连忙给她一个大大的灰汤粽。她又说:“灰汤粽是咬食的(帮助消化),我们没有什么肉吃呀!”我听了很难过,就去厨房里拿一个肉粽给她,她没有等我,已经走得很远了。我追上去把粽子给她。我说:“你有阿婆,我没有阿婆了。”她看了我半晌说:“我也没有阿婆,是我后娘叫我这样说的。”我吃惊地问:“你后娘?”她说:“是啊!她经常打我,用手指甲掐我,你看我手上脚上都有紫印。”

听了她的话,我眼泪马上流出来了,我再也不嫌她脏,拉着她的手说:“你不要讨饭了,我求妈妈收留你,你帮我们做事,我们一同玩,我教你认字。”她静静地看着我,摇摇头说:“我没有这个福分。”

她甩开我的手,很快地跑了。

我回来呆呆地想了好久,告诉母亲。母亲也是呆呆地想了好久,叹口气说:“我也不知道要怎样做才周全,世上苦命的人太多了。”

日月飞逝,那个讨粽子的小女孩,她一脸悲苦的深情,她一双吃惊的眼睛,和她坚决地快跑而逝的背影,时常浮现在我的心头,她小小年纪,是真的认命,还是更喜欢过乞讨的流浪生活。如果她仍在人世间的话,也已是年逾七旬的老妪了。人世茫茫,她究竟活得怎样,活在哪里呢?每年的端午节来临时,我很少吃粽子,更无从吃到清香的灰汤粽。母亲细致的手艺,和琐琐屑屑的事,都只能在不尽的怀念中追寻了。

17.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2分)

①气氛.()②享.受()③浸.泡()④半晌.()

18.唐代诗人王维曾经说过:”每逢佳节倍思亲”,作者则在文章的开头说“异乡客地,愈是没有年节的气氛,愈是怀念旧时代的年节情景”,请你说说这个开头有什么作用?(3分)

19.作者说“端午是个大节,也是母亲大忙特忙、大显身手的好时光”,那么母亲包的粽子都有那些用场呢?(4分)

20.请你写出说说加点的成语在我们学习的哪篇课文里出现过,并把原句完整写出来,同时解释此成语在文中的意思。(4分)

我帮着长工阿荣提着富贵粽,一个个地分,忙得不亦乐乎

....。

21.“端午节那天,乞丐一早就来讨粽子。真是个门庭若市。”一边是乞丐讨棕,一边是母亲乐于布施,从文章的相关内容上看,母亲布施粽子给乞丐并不仅仅是出于同情,还出于什么原因?说说你的理解。(4分)

22.作者在文中记叙了一个小女孩“骗”粽子的事,从作者简洁的记叙中,可以看出那个小女孩和“我”各是怎样的孩子?(4分)

23.作者以粽子为线索,追念自己的童年往事,而着墨最多的是自己的母亲,通读全文,你觉得作者的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4分)

四)名著阅读(5分)

鲁提辖早拔步在当街上。众邻舍并十来个火家,那个敢向前来劝;两边过路的人都立住了脚;和那店小二也惊得呆了。郑屠右手拿刀,左手便来要揪鲁达;被这鲁提辖就势按住左手,赶将入去,望小腹上只一脚,腾地倒在当街上。

鲁达再入一步,踏住胸脯,提着醋钵儿大小拳头,看着这郑屠道:“洒家始投老种经略相公,做到关西五路廉访使,也不枉了叫做‘郑关西’!你是个卖肉的操刀屠户,狗一般的人,也叫做‘郑关西’!你

如何强骗了金翠莲?”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

郑屠挣不起来,那把尖刀也丢在一边,口里只叫:“打得好!”鲁达骂道:“直娘贼!惫敢应口!”提起拳头来就眼眶际眉梢只一拳,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的∶红的,黑的,紫的,都绽将出来。两边看的人惧怕鲁提辖,谁敢向前来劝?郑屠当不过,讨饶。

鲁达喝道:“咄!你是个破落户!若只和俺硬到底,洒家便饶你了!你如今对俺讨饶,酒家偏不饶你!”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全堂水陆的道场∶磐儿,钹儿,铙儿,一齐响。

鲁达看时,只见郑屠挺在地上,口里只有出的气,没了入的气,个动掸不得。鲁提辖假意道:“你这厮诈死,洒家再打!”只见面皮渐渐的变了。

鲁达寻思道:“俺只指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及早撒开。”拔步便走,回头指着郑屠尸道:“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一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街坊邻舍并郑屠的火家,谁敢向前来拦他。

24.以上选段出自中国古典名著《》,其作者是元末明初的。(1分)

25.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个故事情节。鲁提辖勇猛过人,文中哪句话从侧面烘托了他的勇猛形象?(2分)

26.鲁达这一人物形象妇孺皆知,众口交赞。除了勇猛过人外,选文还能体现出他什么样的性格特征?结合选文中的一处内容加以简要分析。(2分)

二、综合实践与作文(60分)

27.(一)综合实践(10分)

南京某学校一位语文老师布置学生写日记,主题是“秋天的树叶”,规定在日记中写出“十个成语,十个动词,一句名言,一句歇后语,一处歌词”。此举引来网友纷纷吐槽。有人说:“堆满成语、名言的作文就像在一件朴素的衣服上打满补丁,看起来不伦不类,穿起来也不舒服。”也有人说:“语文学习重在培养对母语的兴趣,说自己的话,写自己的事,并从中体会到乐趣才是对的,太过追求辞藻,本身就是本末倒置。”

对此同样处在学习写作阶段的你一定感触更深。你理想的写作状态是怎样的?请写一段话,与你的语文老交流。(不少于100字)

(二)作文(50分)

28. 以下文题,任选其一

作文(1)题目:朋友,我欠你一句“抱歉”

作文(2)阅读下面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朋友递给我一根火柴说:“你能让它在你手里烧完吗?”

“嗤——”,我把火柴擦着了,火苗从火柴头开始沿着火柴杆慢慢地向前,我的手指不断后退,最后终于走投无路,火苗烧痛了我的手指,我一哆嗦,未烧完的火柴杆掉在了地上。

朋友笑一下,“看,应该这样。”他右手拿着已烧到一半的火柴,左手捉住了那已经烧得焦黑,在隐隐中有些猩红余火的火柴头,整根火柴就这样全部烧完了!

结论是:如果总是停留在舒适的一端,人的潜力便难以发挥。

作文要求:

选择你擅长的文体,结合你熟悉的生活,抒发最真挚的情感。

②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

③不少于600字。

期末答案

名句积累与运用

1-5略6.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7.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8.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9《陶渊明集》东晋,10 同“邀”,邀请;扶,沿,顺着;计划;渡口

11.桃源人讲述进入桃源经过,纷纷邀请渔人到家中做客摆酒杀鸡,表明他们热情好客淳朴。2分

12. 围绕“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们生活,社会风尚”或“美丽富饶,和平安定,自由快乐,尊老爱幼,民风淳朴,热情好客”(2分)

13.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对黑暗现实的否定与批判,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广大劳动人民的意愿。(3分)

(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5分)

14.(1)幼年丧父 (2)用鞭子打(各0.5分)

15.①从“好之,因忘其猪而听经”可见其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求知欲强;

②从“樵薪执苦,数十年间”可见其有顽强的毅力,勤学苦读”(2分)

16.围绕“珍惜现在优越的条件,刻苦读书”等来答即可。(2分)

(三)现代文阅读(25分)

17.fēn xiǎng jìn shǎng

18.总领全文,引起作者对往事的回忆,为感情的抒发奠定基调。3分

19.亲包的粽子,有供佛的,有供祖先的,还有供一家人享用和布施乞丐的。4分

20.不亦乐乎:出自《论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我”和阿荣分粽子特别地忙。(4分)

21.母送粽子给乞丐,除了出于同情乞丐,取名“富贵棕”还有祝福的意思,更重要的是因为这样做是为了积善修福,让自己、让自己的孩子懂得珍惜自己的幸福。(4分)

22.小女孩是一个善良而有自尊的人,从她“悄声”“没有等我”可以看出她并不是成心要骗我拿粽子,而向我说明真相,更可以看出她本来是个诚实的孩子,撒谎是被迫的。拒绝“我”的收留的建议,则看出小女孩内心的自尊。“我”更是一个单纯善良,富有同情心的小孩。(4分)

23.母亲是一位勤劳、善良、心灵手巧的人,她同情乞丐,同情世上苦命的人,懂得教导自己的孩子珍惜幸福,做一个有爱心的人。(4分)

(四)名著阅读(5分)

26.水浒传;施耐庵。(1分,各0.5分)

27.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众邻舍并十来个火家,那个敢向前来劝;两边过路的人都立住了脚;和那店小二也惊得呆了”;或“两边看的人惧怕鲁提辖,谁敢向前来劝?”;或“街坊邻舍并郑屠的火家,谁敢向前来拦他”。(2分)

28.正义十足;粗中有细;武艺高强;出师有名,十分智慧等,结合原文1分,特点1分。(2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