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觉防御

-------知觉防御
是指人们保护自己的一种思想方法倾向。这种倾向使人比较容易注意观察能满足需要的那些事物,而对那些与满足需要无关的事物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中文名 知觉防御
类别 思想方法倾向
特点 容易注意观察能满足需要的事物
个例 广告的知觉防御
------目录
1主要表现
2发展历程
3实际应用
1主要表现
=

个体表现出对恐惧或感到威胁的刺激倾向于回避、阻滞或反应缓慢。
2发展历程


信息最初是通过人的感知觉来接收的。广告作为一种信息,如何使它更好的地接收是广告主与制作者最需注意的问题。
如路旁竖立的广告牌上,字体应设计为多大才为合适呢?字太小了。则不能被坐在汽车上的人所看清,广告的信息便无法有效地传达。所以路牌广告的字及图形应设计得简而大

,让人能更为容易地接收上面的信息。
刺激对于感受来说,有一个可觉水平,即阈限水平。超过这水平的刺激称为阈上刺激,人可能知觉到;低于这水平的刺激称为阈下刺激,人知觉不到,但在不知不觉中仍有反应,这种情形称为阈下知觉。
本世纪50年代,某些广告主曾经尝试给消费者展视一些不能察觉到的信息(阈下刺激),并从中考察这些信息是否可以影响人们去购买该产品。他们把阈下广告置于电影中。在电影放映期间,可乐和爆米花的广告极快速地闪现在屏幕上,以致观众都没有察觉出它们来。据报道,在六个星期内,爆米花的销量提高了58%,可乐的销量18%。80年代,这种暗示性广告有了新发展。在美国电影「外星人」中,一种"李斯"牌巧克力暗示广告插入其中,使其销量激增了70%之多。 近年来,这种暗示广告迅速发展起来,美国已有30 多家暗示广告公司应运而生。
中国影视片中的道具及场景业都成为广告主注意的地方。但是,当这种暗示广告使用过多时反而会被人们意识到,甚至产生反感,如《京城记事》
3实际应用


麦克詹尼斯(McGinnies,E)的试验证明了知觉的防御机制。他对中性词(跳舞,儿童,火炉等),猥亵词(强奸,妓女,淫妇等)进行了辨认阈限的考察。结果表明猥亵词的反应时明显高于中性词。
一次研究还表明,被试在一刹那间感知到的是那些自认为有价值的对象,而对恐惧性的对象则睹多半视而不见。(恐惧广告)
知觉防御机制告诫我们,在广告实践中采取否定的感染力方式说服大众时,应持谨慎的态度。如有关交通安全的公益性广告,展示事故惨状,反而会引起某些人(特别是妇女,儿童)产生拒绝。所以在一些有关交通安全的广告中,把事故虚化会起到很好的作用。这是因为防止了知觉

防御现象的发生。
在推销业务中,美国一著名推销训练专家汤姆~诺曼发现:有一些日常字词有利于推销,有一些则相反。
有利于推销的字词:对方的名字,事实证明,健康,容易,保证,金钱,安全,省钱,新,爱,发现,对的,结果,舒适,自豪,利益,值得,快乐,信赖,价值,好玩,至关重要等。
不利于推销的字词:交易,成本,付款,合约,签名,试用,担心,损失,赔本,伤害,购买,死亡,坏的,出售,卖出了,价格,决定,困难,辛苦,义务,应负责任的,错失,责任,失败等。
在广告文案中,也应注意各种词的运用,哪些可用,哪些不可用。
词条标签:
社会学科 , 心理学 , 科技 , 计算机术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