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数学课堂生生互动的有效性

如何实现数学课堂生生互动的有效性
如何实现数学课堂生生互动的有效性

如何实现数学课堂生生互动的有效性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如何实现数学课堂“生生互动”的有效性

曲靖市麒麟区麒麟小学张艳飞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过去的课堂只有老师和学生之间的纵向交流,总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处于绝对的权威地位,没有学生之间的横向交流。而现在的课堂不只是师生互动,更有生生互动,老师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参与到孩子的学习活动中去,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实践证明,生生互动远远优于师生互动,客观有效的生生互动能够加大学生之间信息交流的密度和强度,培养学生课堂信息交流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在交流合作解释时学生们争论不休,大家各抒己见,使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那么,如何才能使数学课堂里的“生生互动”客观有效呢,现结合教学实际,谈以下观点和做法:

一、创设情景,激发互动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就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只有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出创造性,进而激发学生互动的欲望。兴趣的激发,很重要的一个途径就是创设情景。作为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和生活实际,挖掘素材,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以此来激发学生的互动兴趣。

1、创设有趣的情景,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所谓创设有趣的情景,就是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情景,如讲故事、猜谜语、听音乐、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2、创设质疑的情景,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思考,才能有所发现,进而有所创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创设质疑的情景,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大胆发问。

[案例1]在教学《三角形边的关系》时,课前老师给每人发了两根小棒

师:(面带疑惑)你们知道发两根小棒干什么?

生:(齐)因为课题是三角形边的关系。

生:我以为会发3根小棒,可发了两根,我就不知道干什么了?

生:可能是摆三角形用的。

师:的确是让大家摆三角形用的。

生:2根怎么摆呢?

师:现在让大家做一件事情,现有2根小棒,一根长5厘米,另一根长3厘米,再配一根多长的小棒就可以围成三角形,有几种配法?在纸上画出需要的长度的线段,然后用两根小棒上去试一试,围一围。

从原来直接给学生小棒围三角形,到现在让学生自己在原来的两根小棒的基础上创造出第三根小棒,促使学生自己去思考需要一根怎样的小棒,从而把三角形边的关系的教学变成学生主动探讨的过程,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主动发展,真正让学生从原来的盲目操作变成现在的有目的活动。

3、创设争论的情景,营造互动氛围

每个学生都是个不相同的个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读者心中的《红楼梦》。我们教师不应用"唯我独尊"的威严压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而应创造一个能让学生百家争鸣,各抒己见的宽松的学习环境,在争论之中,寻找自我价值的体验,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的内驱动力,培养开拓创新精神。

在教学中,我注意抓住契机,适时点燃争论的"导火索",尽量给学生一些表现自己的机会,尽好引导者的职责。如教学除数是两位数除法时,简算1200÷500一题,先让学生自己在本上试着做一做。由于刚学完商不变的性质,在计算方法上不存在问题,所以学生们兴趣十足、信心百倍地做了起来。之后我组织同学交流结果“商2余2”“不对!应该商2余200”班里一阵骚乱,而且同意第一种答案的学生居多。这时,我让学生开展讨论,双方各自阐述自己的观点,可以向对方提问。于是,双方同学马上就展开了唇枪舌战,一开始学生都有各自的道理,但渐渐的,同意第一种答案的同学就意识到自己错了,并且对那些反驳他们的同学表示心悦诚服。在这个过程中,完全是学生们自己在讨论、交流。事实证明,学生之间的互动更有利于知识的掌握和内化,因为,他们是在主动学习,有自我价值的体现在等着他们。

二、巧妙运用语言,搭建互动平台

好的教学语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培育学生良好的情感。一堂好课,不在于教师“表演”得怎样,重要的要看学生的反应是否热烈,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得到落实,而这一切,很大程度上受教师语言的影响。教师的提问是否艺术,评价是否得当、到位而有效,决定着学生互动的深度和广度。巧妙的提问和智慧的评价能够为学生搭建一个互动的平台,让学生愿意互动,乐于互动。

1、提问语言要巧妙

传统的教学中,当教师在课堂上不断发问“为什么”时,学生通常被问的一头雾水,不知怎样答才合老师的胃口。而在我们互动的课堂里,老师充分相信学生,“为什么”常常被换之为“你是怎样想的?”“能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听吗?”“为什么?”这样的提问使学生处于教师的对立面,以学生回答是否正确为主要依据,指向的是结果,学生可能会因回答有错而遮掩一些真实的想法。“怎么想的?”则将教师摆在了倾听学生想法的位置,更关注学生的真实想法,关注的是学生的思维过程。此外,“有谁听明白了复述一遍?”“有谁明白他的问话了?”“你觉得哪一种最简便,别人看起来最清楚?”这些语言都能巧妙地将学生推向课堂的前台,智慧地把教师自己隐藏在课堂的背后。

2、评价语言要充满智慧

现在的课堂用得最多的评价语言就是“你真棒”、“真了不起”、“真聪明”……这种空洞的评价没有从根本上触及学生的心灵,很难激发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意识。在“生生互动”的课堂上,教师的评价语言必须具有简洁性、容错性和启发性。

第一、教师的评价语言必须简洁、精练。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语言忌重复忌拖沓,简洁、精练的语言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热情,从而精神振奋。学生能回答的教师决不代替,一个学生有好的答案,而其他同学一时又没听明白时,建议用“请你大声说一遍”以引起大家的注意,重要的概念,新的发现,需要重复时,建议用“请你再说一遍”、“再请一个同学说一遍”的句式。这样,学生在老师的热情邀请下,必然会信心十足的交流自己的发现和想法。

第二、教师的评价语言必须具有容错性。善良出智慧,容忍学生出错,让课堂成为学生心理安全的港湾,这样学生思维的翅膀才能自由翱翔,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才能顺利进行。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某旅馆有25间双人间,45间三人间,这个旅馆一共可以住多少人?”当全班学生练习时,教师在学生中巡视发现多数学生都能很快列出正确算式2×25+3×45,而

有一个学生却列成(25+45)×2,教师当时不置可否,只是把这两个算式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判断。对于第一个算式学生都赞同,而对于第二个算式多数学生都一致反对,出错的同学不好意思。于是老师请这位同学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这样想?”从出错的学生回答中居然发现了闪光点,他是把70间房间全看成了双人间,教师马上抓住了这个闪光点,启发这个学生继续说下去,结果,他不但发现了自己的错误,而且还列出了正确的算式(25+45)×2+45,这时大家不禁为他鼓起掌来。

第三、教师的评价语言必须具有启发性。启发、引导性评价语言是由教师的主导地位决定的,如果教师的语言不能引导学生思维,那么这样的语言必定是干巴的,这样的课必然是无味的。《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中,分数的基本性质初步概括出来后,老师提问:把这句话再读一读,你有没有新的发现?或者有没有新的问题提出来?学生经过讨论,提出三个问题:“相同的数”可以是0吗?;真分数、假分数是不是都可以?“相同的数”可以是小数吗?通过学生合作、讨论、交流、发现,解决了分数基本性质中相同的数不包括0的难点。难点的突破不是教师告诉的,是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探究发现的。

三、适时指导,把握互动方向

“生生互动”的课堂并不是教师的完全放手,它要求教师少一些不厌其烦的讲解,多一些沉默,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有思考的余地;少一些铺垫预设,多一些精讲启发,把学会学习的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有交流的机会;少一些演示操作,多一些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所需要的资源,使学生把每节课的知识都当作一项科学研究。教师要做的是认真观察、仔细聆听,在学生出错时引导学生发现错误并寻找错误原因,在学生困惑时及时点拨,让学生产生顿悟,在学生的互动偏离主题时巧妙的把学生的思维引入主题。这样,学生之间的互动就不会象无缰绳的野马,没有目的和方向,也不至于因某个问题而停滞不前。

综上所述,要实现数学课堂“生生互动”的有效性,必须让学生乐于互动,敢于互动,善于互动。而教师在此过程中应该是一个启发者、参与者和引导者。只有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平等的课堂氛围,学生才能毫无保留地交流自己的想法,才能有条不紊地操作实践,只有这样,“生生互动”的课堂才能充满生命和活力。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