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自控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自控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自控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自控能力的培养

摘要:小学生的自控能力培养问题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主要论述了自控能力的概念以及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自控能力的对策,以期为德育教育提供借鉴。

关键词:小学生;自控能力;培养对策

一、前言

著名学者迈克尔?鲁特曾对2700名学生进行跟踪调查,发现10岁左右的小学生正处于成为不良少年的高风险阶段,很可能养成一些不良品质,如任性、自私、自控力差等。由此一来,培养小学生的自控能力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

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对学校预防事故的发生、构建和谐校园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当前,部分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常因一点小事管不住自己而违纪,不能按时完成学业,甚至违法。怎样看待和处理学生自控能力差的问题,是学生德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一大课题。本文重点研究了培养小学生自控能力的对策,意在抛砖引玉。

二、自控能力的概念

自控能力是指一个人应用理智和毅力支配与控制自己的思想行为的能力。凡是有自控能力的人,能及时采取各种措施,克服心理障碍和外来的各种干扰,控制自我,力求使自己的言行举止符合社会行为规范。

自控能力也叫自制力,从自我教育角度理解,又称为自治自理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决定一个人能否成才的关键心理品质。因此,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培养小学生自控能力的对策

1.帮助学生确立崇高的理想和坚强的意志

事实证明,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能发展得越快。人不能没有理想,理想是奋斗的目标,是人们前进的方向和动力。然而,理想也有正确与错误、进步与落后、崇高与卑微之分,只有符合社会历史发展规律,为祖国、人民和全人类的彻底解放而奋斗的理想才是伟大、崇高的理想。理想和志气密不可分,要使理想变为现实,就必须具备坚定不移、百折不回的意志。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促使小学生形成崇高的理想,如笔者通过《祖国,我终于回来了》《小抄写员》等课文的教学,使学生受到感染,立志树立远大理想。

2.帮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提高自控能力

小学生思想单纯,认识片面,经验不足,往往是非难分,时而自以为是,目空一切,时而自以为非,悲观失望,常常陷入自信或自卑、前进或后退、坚定或软弱等摇摆不定的状态之中。为此,必须提高学生自我评价、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同时,学生往往对别人的评价比较深刻且严格,而对自己的评价较为笼统和模糊。所以,笔者经常引导学生以英雄人物为榜样,以同学的优缺点为镜子,全面评价自己的行为和心理品质。只有从正确评价自己开始,才能进行自我调节,达到自我控制。笔者经常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言行,从起床、上课到完成作业的情况,从对待同学、教师到对待父母、兄妹和邻居的言行态度,进行全面严格的自我检查评价,学会运用正确的社会行为准则约束自己的言行,克服和纠正不良的行为习惯,成为自知、自爱、自尊、自信、自谦、自强不息的合格人才。

3.指导学生养成自我监督的习惯,用理智控制自己的情感

笔者在日常工作中发现,很多小学生监督自己言行的能力较差,遇事不冷静,感情易冲动,行为任性。对此,教师不能对学生只停留在简单的批评指责上,

必须因势利导,教育学生冷静分析自己的言行,用理智控制自己的情感。同时,引导学生运用自我提醒的办法进行自我监督。如笔者让爱做小动作的学生在文具盒上贴了一张

“别动”的字条,起到提醒的作用。此外,笔者还鼓励学生用自我转移的方法控制自己,如教育喜欢打架的学生想动手打人时,赶忙转身,或面壁而言,或与其他学生交谈,都能使自己的注意力转移,避免不良行为的发生。

4.提高学生自我调节的水平,加强自我控制能力

小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主要表现在能够通过分析、思考和预测效果,有意?R地调节自己的言论和行为,协调自己的情感和意志。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抗挫折力,对学生实施挫折教育,引导学生对复杂的事物进行全面分析,对挫折情境作好预见性的思想准备,估计挫折将会带来什么后果。一旦挫折出现,会冷静分析受挫的原因且采取恰当的行为,并逐步学会在激怒或苦闷的情况下进行自我调节,在误解和非原则冲突面前能够克己和忍耐,适当地迁就和让步,不轻易生气,即使对方不对,也能耐心对待,事后解决。

四、结束语

总之,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是不可忽视的问题。这种能力的培养可为他们的将来打下坚实的心理、行为基础,使他们有毅力和耐心去学习、工作和待人处事,成为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顾琼.皖北地区留守儿童学习自控力的调查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2(6).

[2]陆祥格.让学生在自我管理中孕育自控力――探微基于小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班级管理策略[J].华夏教师,2017(4).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