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僵菌发酵工艺的研究进展_梁昌聪

绿僵菌发酵工艺的研究进展_梁昌聪
绿僵菌发酵工艺的研究进展_梁昌聪

生物防治-04昆虫病原真菌

第五章昆虫病原真菌及其应用 近代利用病原微生物防治害虫的趋向是细菌和病毒的研究快于真菌,直至近十多年来才发现到因真菌引起害虫种群的抑制作用而引起重视。早在公元前5世纪,我国就有利用虫生真菌的白僵蚕入药的记载。冬虫夏草、僵蚕作为药物的记载都是虫生真菌的结果。 能侵染昆虫并使昆虫死亡的真菌的种类很多,目前已知约有530余种真菌,分属于藻状菌纲、子囊菌纲、担子菌纲和半知菌纲,有可能作为微生物杀虫剂的真菌主要是藻状菌和半知菌。最常用于微生物防治的虫生真菌有白僵菌、绿僵菌、拟青菌、多毛菌、虫霉等。其中绿僵菌和白僵菌多。 第一节昆虫病原真菌的利用(白僵菌) 本节内容包括白僵菌(半知菌)的生活史与侵染循环、培养与培养物、大规模生产和制剂种类及其稳定性与应用。通常所说的白僵菌,指的是白僵菌属的真菌。生活史中有分生孢子。 一、白僵菌概述 白僵菌属半知菌纲丛梗孢目,丛梗孢科,白僵菌属。被白僵菌侵染的昆虫可从外形加以识别,多数情况下,虫体上长出白色菌丝体并变硬,在表面长出孢子层,普遍称为白僵病或硬化病 1.形态:白僵菌菌丝体具隔膜、分枝,表面色泽白色至不同程度的乳色,或略带橙黄或红色,偶有绿色。分生孢子梗单生或分枝,最后形成产孢细胞,产孢细胞多为球形,有时呈瓶状的圆柱形,弯曲或正直,孢子生于产孢细胞的呈线形的顶端,产孢细胞生于小枝梗上。白僵菌在虫体上蔓延为白色菌丝,至后期呈淡黄色,有的很快形成粉层状孢子,有的继续保持絮状。 2.种类:分生孢子和分生孢子梗的形态是区别种的主要特征,特别是孢子的大小和形状。经研究,白僵菌属可作为独立种的只有2个种,即白僵菌和卵孢白僵菌。这两个种的区别是:白僵菌的分生孢子约有50%为球形,而卵孢白僵菌的分生孢子约有98%为卵形。之前曾有19个种被描述,后经研究将其归并。 白僵菌的寄主范围很广,有200多种昆虫和螨类,包括鳞翅目、鞘翅目、半翅目、同翅目、双翅目、膜翅目、直翅目等,白僵菌常常侵染的是幼虫。 二、白僵菌的感染途径及杀虫机理 1.感染途径及侵染过程:白僵菌在虫体上及在培养基上均以无性繁殖完成世代交替。绝大多数真菌是通过体壁侵染寄主的,但有证据表明,白僵菌也可通过口被寄主摄入后,经肠壁感染寄主,经此途径感染的均为咀嚼式口器昆虫,如家蚕、蚱蜢等。也有人认为白僵菌从气门等处进入虫体。对于同翅目、半翅目等刺吸式口器的昆虫,真菌感染的唯一途径是体壁。

金龟子防治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第31卷第3期2003年5月 东 北 林 业 大 学 学 报 JOURNAL OF NORTHEAST FORESTR Y UN IV ERSIT Y Vol.31No.3 May2003金龟子防治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姚庆学 张 勇 丁 岩(黑龙江省森林保护研究所,哈尔滨,150040) (哈尔滨武警森林指挥学校) (黑龙江省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 摘 要 综述了国内外金龟子防治技术的研究历史与现状,详细阐述了应用化学药剂、病原真菌、病原线虫、乳状菌、性信息素等防治金龟子的研究进展,分析了金龟子防治研究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金龟子;防治;研究进展;发展趋势 分类号 Q969.48 R eview on th e A d v ance and P rosp ect o f S carabs C ontrol R esearch/Y ao Qingxue(F orest Protection Institute of H eilongjiang Province, H arbin150040,P.R.China);Zhang Y ong(H arbin F orest C ommand S ch ool of Armed P olice);D ing Y an(H eilongjiang F orest D isease and Pest Quarantine Station)//Journal of N ortheast F orestry Univers ity.-2003,31(3).-64~66 The paper reviews the research history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control methods against scarabs at home and abroad,and expounds utilizing pesticides,entomopathogenic fungi,entomopathogenic nematodes, pheromone to control scarabs at length.The prospect on its development in the future is also discussed. K ey w ords Scarabs;Control;Advance;Development prospect 金龟子是鞘翅目昆虫中庞大的类群之一,是国内外公认的难防治的土栖性害虫。全世界已记载有3万余种,北美大约有1200种[1],我国目前已记录约1800种[2]。这类害虫种类多、分布广、食性杂、生活隐蔽、适应性强、生活史长短不一,很难防治[3]。很多种类是农林业生产的大敌,常导致农作物、林木及果树等芽残叶破,甚至光枝秃杆,其幼虫是地下害虫中最大的类群,也是危害最重、造成损失最大的种类[4]。据调查统计,植物地下部分受害的86%是由蛴螬危害造成的。有的种类分布很广,遍及北方各地及南方多个省、自治区,有的只在局部地区造成危害。随着环境的改变,有些过去危害严重的种类,降为次要害虫。金龟子的生活习性复杂而多样,根据活动规律,可分为日出、夜出和日夜都活动3种类型。危害虫态也各异,有的以成虫危害,幼虫不危害;有的以幼虫危害,成虫不危害。 早在19世纪就已开始了此方面的防治研究,但进展缓慢。直到20世纪初,它的危害越来越重,才逐渐引起广泛的重视,研究不断深入,研究领域不断拓宽,先后进行了一些主要金龟子的种类调查及生活史、生物学习性的研究,并采用化学与生物方法进行防治技术的研究,取得了许多突破性的成绩[5]。回顾近一个世纪的研究历史,化学防治起着主导作用,生物防治虽然开展的也比较广泛,但在实际应用中效果不明显。 1 化学防治 国外在二、三十年代开始使用有机氯药剂进行金龟的防治,特别是在欧洲和美国研究的较多,后来发现此类药剂剧毒和高残留,在农作物中的残留直接危害人体的健康,从而引起广泛关注。随后进入替代药剂的研究和推广工作,在20世纪70年代就完成了有机氯化学药剂的替代研究,而进入有机磷的品种更新和改进剂型的防治研究。辛硫磷、甲拌磷、呋喃丹 第一作者简介:姚庆学,男,1954年2月生,黑龙江省森林保护研究所,高级工程师。 收稿日期:2002年9月24日。 责任编辑:李金荣。等药剂逐渐取代有机氯而在生产中广泛应用,效果也非常明显。但由于长期使用化学药剂而产生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如污染环境、杀伤天敌、诱使植物产生抗性等。因此,大力开发高效、低毒、低残留的药剂进行金龟子防治成为当务之急。新型产品不断推陈出新,在防治金龟子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我国在该方面的研究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20a的时间,在20世纪50年代才开始地下害虫的防治研究工作,当时以化学防治为主,主要应用有机氯药剂,如:六六六、滴滴涕等。由于长期的使用有机氯带来的污染、残留问题越来越突出。据资料介绍:施用药剂的花生土壤中含0.16μg/g的有机氯,在成熟的花生种子中有机氯的含量高达0.67μg/g,为土壤中有机氯含量的4倍。70年代开始进行剧毒和高残留药剂的取代研究和示范推广工作,由以有机氯为主的农药向有机磷氨基甲酸酯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过度,如辛硫磷、久效磷、溴氰菊酯、甲拌磷、呋喃丹等先后成为主要药剂,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并大面积推广应用[2]。 综观我国金龟子防治的研究历史,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 20世纪50年代开始此方面的研究,以六六六为代表药剂,大面积推广应用。1957年在农业部的主持下,防治地下害虫的面积达1000万hm2,当时以蝼蛄和金龟子为主。第二阶段也就是20世纪60~70年代,由单一的化学防治措施向综合防治方面发展,由有机氯为主的农药向有机磷等农药方向过渡,研究开发低毒药剂,由有机磷药剂逐渐取代有机氯药剂,先后明确了辛硫磷、地亚农、乙嘧硫磷、乙酰甲胺磷、久效磷、苯达磷、奎硫磷、甲基异柳磷、广灭磷、溴氰菊酯、杀灭菊酯、二氯苯醚菊酯、巴丹等药剂对金龟子幼虫的防治效果。1974年以辛硫磷和甲基异柳磷为代表,在华北、华南等地区的花生、大豆及甘蔗等金龟子危害非常严重的产区,被大面积推广[6]。第三阶段为80年代以后,先后吸收国外技术和产品,在农业、林业生产上研究和使用新型药剂,特别重视综合防治技术控制金龟子的危害。1984年甲基异柳磷被农业部列为取代六六六防治地下害虫的重点推广项目[7]。中国农科院甜菜研究所自1974~1984年对东北大黑鳃金龟子和黑绒金龟先后用了20余种药剂进行化学防治试验,防治效果较好的乳剂有50%辛硫磷乳油、40%乐果乳油、50%乙基1605乳油、40%甲

【CN109673342A】一种绿僵菌防治黄野螟的方法【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138199.7 (22)申请日 2019.02.25 (71)申请人 华南农业大学 地址 510642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五山华 南农业大学 (72)发明人 王偲 黄志嘉 唐丽萍 梁仕萍  靳正雅 孙朝辉 温秀军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知呱呱知识产权代理有 限公司 11577 代理人 冯建基 孙进华 (51)Int.Cl. A01G 13/00(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绿僵菌防治黄野螟的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绿僵菌防治黄野 螟的方法,该方法为绿僵菌在防治黄野螟幼虫化 蛹和/或羽化中的应用;本发明采用的绿僵菌能 够杀死黄野螟幼虫以及降低黄野螟的成虫羽化 率,能够对黄野螟起到有效的防治作用,而且该 应用杀虫效果显著、经济环保,不会对环境生态 以及土城乡产品质量造成影响。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附图2页CN 109673342 A 2019.04.26 C N 109673342 A

权 利 要 求 书1/1页CN 109673342 A 1.一种绿僵菌在防治黄野螟幼虫化蛹和/或羽化中的应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绿僵菌为金龟子绿僵菌。 3.一种防治黄野螟幼虫化蛹和/或羽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黄野螟化蛹期,在种植土沉香的地表土壤中均匀添加绿僵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绿僵菌为金龟子绿僵菌。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绿僵菌在地表土壤中的添加含量为1×107个/g以上。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绿僵菌在地表土壤中的添加含量为5×107个/g以上。 7.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地表土壤厚度为3cm以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地表土壤厚度为3cm。 9.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绿僵菌的添加方式为通过将绿僵菌溶解于蒸馏水,再将绿僵菌溶液均匀喷洒于地表土壤表面,然后将地表土壤进行旋耕混匀。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绿僵菌溶液中绿僵菌浓度为(0.2-5)×109个/ml。 2

白僵菌及其应用

白僵菌及其应用 张芷若植保检疫2班 201330650225 摘要:白僵菌(Beauveria)是一类寄主范围广、致病性与适应性很强的昆虫病原真菌,已广泛应用于农林害虫的生物防治,应用前景很好。对6个白僵菌属种的形态特征予以概述,并简要介绍它的致病性。 关键词: 研究进程生物学性状优点致病性应用前景 正文: 一?白僵菌的研究进程 白僵菌属Beauveria Vuill.是全球分布的最常见的土壤虫生真菌Rehner & Buckley 2003,包含有球孢白僵菌 B.bassiana (Bals.-Criv.) Vuill.和布氏白僵菌 B.brongniartii (Sacc.) Petch 等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种类?前者是研制真菌杀虫剂最多的虫生真菌?据最新的较翔实的统计(Faria & Wraight2007),除我国外,世界上先后有 171 种真菌杀虫剂产品问世,其中以球孢白僵菌和金龟子绿僵菌产品最多,皆达 58 种之多,各占产品种类总数的33.9%?而根据我国农业部农药检定所统计(ICAMA2008),2008年我国有11种真菌杀虫剂登记,其中6 种是球孢白僵菌产品?自 MacLeod(1954)将 8个近似种组合进 B.bassiana,4个近似种组合进 B. tenella (Sacc.)Siemaszko ( 1972 年被 de Hoog 组合进B.brongniartii)以来,尽管有人一直怀疑这种广义分种的界限(St. Leger et al. 1992;Shin et al. 1995;Jaronski & Goettel 1997),但直到本世纪开始以后才得到愈来多的分子证据,证明这两个广义种是由形态相似?具有地方性区域谱系的一些隐含种组成的复合种(species complex) (Rehner & Buckley2005; Rehner et al. 2011) ?然而,在 MacLeod (1954)之后的半个多世纪里,除本世纪以来的一些分类学和系统学研究外,他研究采用的都是广义球孢白僵菌和广义布氏白僵菌的概念?自上世纪80年代分子生物学方法引进菌物研究以来,尤其是 90 年代初Kosir et al.(1991)对球孢白僵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以及Rakotonirainy et al.(1991)对 rRNA 进行测序以来,这种最常见和最重要的虫生真菌的研究进入了分子时代,各领域的研究进展都令人瞩目?[1] 二?白僵菌的生物学性状 白僵菌属半知菌亚门( Deteromycotina)?丝孢纲( Hyphomycetes)?丝孢目( Hyphomyce-tales)?丛梗孢科( Moniliaceac)?白僵菌属( Beau-veria) ,是一种虫生真菌, 寄主范围极广,已记载的包括 15目?149 科的700余种昆虫及蜱螨

金龟子绿僵菌选择性培养基的筛选

金龟子绿僵菌选择性培养基的筛选 作者:程子路, 詹儒林, 许天委, 宋妍, 郭立佳, 张世清, 黄俊生 作者单位:程子路,许天委,宋妍,郭立佳,张世清,黄俊生(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海南儋州,571737), 詹儒林(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海南儋州 ,571737;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广东湛江,524091) 刊名: 江苏农业科学 英文刊名: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 年,卷(期):2007(5) 被引用次数:2次 参考文献(13条) 1.李增智.程双龙.鲁绪祥绿僵菌、黄僵菌对松毛虫的室内杀虫及固体生产试验初报[期刊论文]-安徽农学院学报1985(02) 2.宋漳.景云.蔡和谦应用绿僵菌防治马尾松毛虫初探 1997(02) 3.江英成绿僵菌和白僵菌侵染马尾松毛虫试验比较[期刊论文]-浙江林学院学报 2000(04) 4.Weiner J E B M.Kennedy C Growth and variability in crowded and uncrowded populations of dwarf marigold(tagetes patula) 1990 5.张思玉桫椤群落内主要乔木种群的种间联接性[期刊论文]-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01(04) 6.张思玉.郑世群永定桫椤群落的结构特征[期刊论文]-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2001(03) 7.尚进.李旭光.石胜友重庆涪陵磨盘沟桫椤种群结构与分布?格局研究[期刊论文]-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03) 8.张跃西.钟章成亚热带次生常绿阔叶林乔木优势种邻体干扰竞争模型的研究 1997 9.张跃西.钟章成亚热带次生常绿阔叶林优势种间的竞争效应与竞争反应[期刊论文]-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03(04) 10.史红霞.胡明龙球孢白僵菌选择性培养基的筛选和检测应用[期刊论文]-浙江林学院学报 2002(02) 11.王滨.樊美珍球孢白僵菌选择性培养基的筛选[期刊论文]-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00(01) 12.Veen K H.Ferron P A selective medium for the isolation of Beauveria tenella and of Metarhizium anisopliae 1966 13.樊美珍.李增智绿僵菌在土壤中的延续及控制桃小食心虫的潜力 1996(01) 引证文献(2条) 1.孔琼.袁盛勇.郭亚力.张宏瑞.田学军.李河球孢白僵菌MZ041016菌株及其与化学农药混配对禾谷缢管蚜的毒力测定[期刊论文]-江苏农业科学 2008(4) 2.程辉彩.敦冬梅.张丽萍.张根伟.董超.崔冠慧高毒力杀蝗绿僵菌的紫外线诱变选育[期刊论文]-江苏农业科学2008(3) 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80511766.html,/Periodical_jsnykx200705025.aspx

绿僵菌防治农林害虫研究进展

第28卷第5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9月 Vol. 28 No.5 Journal of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Sep. 2006 ────────── 基金项目:唐山市重点实验室课题(04360701B-4) 收稿日期:2006-01-13 作者简介:李春香(1968-)女,河北乐亭人,唐山师范学院生命科学系副教授,理学硕士。 - 4 - 绿僵菌防治农林害虫研究进展 李春香1,安彦杰1,2,张淑红1 (1.唐山师范学院 生命科学系,河北 唐山 063000;2.华中师范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 摘 要:综述了绿僵菌对农林害虫防治进展,并初步讨论影响其防效的因素。 关键词:绿僵菌;农林害虫;生物防治 中图分类号:S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15(2006)05-0004-03 绿僵菌是一种应用广泛的虫生真菌,用它制成的生物制剂可防治200多种害虫,且效果良好。此项技术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是国际上生物技术开发的热点,受到世界科技领域的高度重视[1-3]。 1 绿僵菌防治农林害虫的应用概况 绿僵菌属[Metarhizium (Metsch)Sorokin]是虫生真菌的主要类群之一,是最早用于生物防治的昆虫病原真菌,其寄主范围广,Veen 曾记载过8目42科204种寄主[4],杀虫效果明显。利用绿僵菌来防治农林害虫的研究与实践已逾百年,自1879年俄国生物学家梅契尼科夫首次在奥国塞金龟(Anisopliuaustriacu )分离出绿僵菌(Metarhiziumamisopliae )后,1882年德国开始用于防治白蚁,上世纪80年代巴西成功生产出绿僵菌产品用于防治甘蔗上的沫蝉,澳大利亚则用绿僵菌防治牧草害虫取得较大进展,在非洲用黄绿绿僵菌防治蝗虫的试验初步成功,对绿僵菌的研究进入了一个高潮[5]。 我国从80年代开始,先后用绿僵菌防治白蚁,农作物地下金龟子曾取得显著的防治效果。在林业上,用于防治天牛和茶毛虫[6],其校正死亡率亦达70.0%以上[7]。 绿僵菌致病力强、效果好、不污染环境,对人、畜、作物无毒害。是当今世界上研究和应用最多的虫生真菌之一,利用其进行生物防治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8]。 2 对14类重要农林害虫的防治作用 2.1 金龟子 长期以来,利用化学药剂进行金龟子防治,造成残毒和环境污染等问题。绿僵菌是一种防治土栖害虫如东北大黑鳃金龟的重要微生物防治剂,如将绿僵菌与倍硫磷混用,则不但可明显提高防治效果,还可加速绿僵菌感染致死幼虫的进程,有明显的增效作用[9]。陈祝安等[10]发现绿僵菌对暗黑金龟幼龄蛴螬致病力非常强。黄基荣等[11]证实,绿僵菌对金龟子幼虫防治效果与虫种及施菌方法均有关系。 2.2 蝗虫 绿僵菌作为生物杀虫剂,既能迅速控制高密度蝗虫种群,又可实现长期控制蝗虫种群密度在经济受害水平以下。Bateman [12]报道,田间运用绿僵菌防治蝗虫灭效可达90%以上,Price [13]等用绿僵菌防治褐蝗(Locutanapardalina ),每公顷2×1012个绿僵菌孢子,3w 后田间笼罩效果达98%。 新疆、内蒙等地应用绿僵菌油剂超低量喷雾防治蝗虫的试验结果表明,绿僵菌油剂对主要蝗虫亚洲小车蝗的防效较好。 2.3 马尾松毛虫 1985年,李增智等用绿僵菌对马尾松毛虫进行感染试验,证明它对马尾松毛虫具有毒力。宋漳等报道,与白僵菌相比,绿僵菌具有较强的耐高温和耐旱特性;且绿僵菌防治第1代马尾松毛虫的效果显著优于白僵菌。 2.4 小菜蛾 在台湾省,绿僵菌被应用于田间防治小菜蛾已取得初步进展。马骏等证实绿僵菌对小菜蛾具有较强的致死作用,赵俊生等试验结果表明绿僵菌对小菜蛾的杀虫率为74.48%。王音等研究小菜蛾感染绿僵菌后的病征及组织病理变化,并证实体壁是绿僵菌侵入小菜蛾的主要途径,消化道是绿僵菌入侵的次要途径。 2.5 蜚蠊 德国小蠊对外界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危害大。张刚应等研究证明以绿僵菌制剂制成的灭蟑螂盒灭蠊效果明显,且至少3个月使小蠊的生活力减退率维持在80%以上。钟伟等以美洲大蠊为材料,采用非致病性的金龟子绿僵菌菌株为供试菌,较系统研究了人工接种绿僵菌后蜚蠊细胞的免疫反应。发现金龟子绿僵菌的分生孢子不能在美洲大蠊体内繁殖,但较高浓度的孢子仍能导致蜚蠊较高的死亡率。 2.6 鞭角华扁叶蜂 肖育贵等[7]林间试验表明,生物制剂可以继续感染未死

园林常用杀虫剂介绍杀虫剂种类和使用规范注意事项

园林常用杀虫剂介绍 一、杀虫剂概论 1、杀虫剂的种类 按作用方式: 胃毒剂只对咀嚼式口器害虫起作用,如敌杀死,敌百虫 触杀剂接触后渗入虫体或腐蚀蜡质层或堵塞气门使之中毒死亡,如辛硫磷 内吸剂植物吸收,害虫吸食汁液进入虫体毒杀死亡,如乐果 熏蒸剂利用有毒气体液体或固体挥发产生的蒸汽进入虫体使之中毒死亡,如溴甲烷 驱避剂使昆虫忌避远离药剂所在处 拒食剂害虫接触后出现厌食拒食,如印楝素 不育剂破坏生殖功能,失去繁殖能力,如喜树碱 按毒理作用: 神经毒剂干扰破坏昆虫神经生理生化过程导致中毒死亡,如氨基甲酸脂类杀虫剂 呼吸毒剂作用于昆虫气门气管影响气体运输使其窒息死亡,或抑制呼吸酶中毒死亡,如鱼藤酮 消化毒剂作用于消化系统,破坏肠或影响消化酶使其致死,如苏云金杆菌 特异性杀虫剂可引起害虫生理上的反常反映,如驱避剂,拒食剂等按来源和化学成分:

无机杀虫剂矿物性杀虫剂,药效一般较低,如氟硅酸钠 化学合成杀虫剂主要由碳氢元素构成的一类杀虫剂,如有机磷类 生物源杀虫剂生物本身或代谢产生的具有杀虫活性的物质,分植物源、微生物源、外激素、昆虫生长调节类杀虫剂等,如生物 碱、白僵菌、阿维菌素等 按化学成分和化学结构: 有机氯类杀虫剂含有氯元素的有机杀虫剂,如六六六等,已禁止使用 有机磷类杀虫剂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类杀虫剂,杀虫广谱,如辛硫磷氨基甲酸脂类杀虫剂多数品种速效性好,持效期短,对天敌安全。 如灭多威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高效广谱毒性低,残留低,多数只有触杀和胃毒作用,易产生抗药性如溴氰菊酯 沙蚕毒素类杀虫剂属于神经毒剂,如杀虫单 杂环类杀虫剂高效广谱作用机制独特,如吡虫啉、噻虫嗪等 其它杀虫剂几丁质合成抑制剂等 2、杀虫剂的剂型 乳油:由农药原药、溶剂和乳化剂按比例经过溶化、混合制成的透明单相油状液混合物。加水稀释后可自行乳化,变成不透明的乳 状液,具有防效高,用途广等特点。 粉剂:由农药原药和填料按一定比例经机械粉碎而制成的粉状物。可直接使用,我国粉剂粉粒细度要求95%能通过200号筛目,水

绿僵菌特点及使用方法

绿僵菌是一种昆虫专性寄生菌,对鳞翅目、直翅目、鞘翅目、同翅目等200多种害虫有寄生性,可用于防治农、林和卫生等多种害虫。 绿僵菌是生物农药,不会产生类似化学农药的副作用,对目标害虫作用专一,不杀伤自然界中的害虫天敌,对人畜无害,同时还具有不污染环境、害虫不会产生抗药性等优点。其真菌形态接近青霉素,菌落绒毛状或棉絮状,最初白色,产生孢子时呈绿色。制剂为孢子浓缩经吸附剂吸收后制成,其外观颜色因吸附剂种类不同而异,含水率小于5%,分生孢子萌发率90%以上。 绿僵菌已成为我国绿色食品生产中一种有广阔前途的微生物制剂。 绿僵菌有金龟绿僵菌和黄绿绿僵菌等变种,生产上主要用金龟绿僵菌来防治害虫。一般情况下只要害虫10%左右的个体感染病后,便可控制整个群体。 与白僵菌相比,绿僵菌的分生孢子具有较好的耐高温和耐旱性,在高温和低湿条件下,绿僵菌作用效果优于白僵菌。绿僵菌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8℃,在25~32℃有较好的杀虫效果。在温度高于40℃和低于7-8℃时,分生孢子不萌发。绿僵菌对湿度要求严格,生长发育要求空气相对湿度93%以上,98%-100%为最适。其油剂在空气相对湿度达35%时,即可感染蝗虫死亡。 绿僵菌寄主范围广,主要用于防治飞蝗、地下害虫、蛀干害虫、桃小食心虫、小菜蛾、菜青虫、蚜虫等。 (1)蝗虫:对飞蝗、土蝗、稻蝗、竹蝗等多种蝗虫有效。尤其对滩涂、非耕地的飞蝗,亩用100亿孢子/克可湿性粉剂20~30克,对水喷雾,或亩用100亿孢子/毫升油悬浮剂250~500毫升,或60亿孢子/毫升油悬浮剂200~250毫升,用植物油稀释2~4倍,进行超低容量喷雾。飞机喷雾时有效喷幅可达150米。 也可将相同用量的菌剂喷洒在2~2.5千克饵剂上,拌匀后田间撒施。一般于蝗蝻3龄盛期施药,由于该药速效性差,着药后3~7天蝗蝻表现出食欲减退,取食困难,行动迟缓等中毒症状,7~10天集中大量死亡。由于速效性差,不宜在蝗虫大发生的年份或地区使用。 (2)蛴螬:防治蛴螬包括东北大黑鳃金龟子、暗黑金龟子、铜绿金龟子等的多种幼虫,可在花生、大豆等中耕时,采用菌土或菌肥方式

常见杀虫剂的类别和特点.docx

现在市场上各种杀虫剂种类繁杂,氯虫苯甲酰胺、阿维菌素、甲维盐、吡虫啉、啶虫脒、毒死蜱、敌敌畏、高效氯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噻虫嗪、异丙威、螺虫乙酯、虱螨脲、丁醚脲、苦参碱、藜芦碱等等,有的我自己都是第一次听说。但根据其化学结构特点,可以划分成几大类,每一类中的药剂都有相似的特点,这样更便于记忆和理解、使用这些杀虫剂。 常见杀虫剂的分类及其作用方式、靶标位点、中毒表现等 类别及其发展简史代表作用方式作用位点(靶标) 1、熏蒸:药剂从害 有机磷类:1932 年科虫体壁上的气门进 学家发现了有机磷化入; 合物的生物活性, 1942、触杀:通过体壁、 1 年英国人和德国人在口器、体壁(节间乙酰胆碱酯酶:吸附昆虫体内神经合成有机磷神经毒剂敌敌畏、毒死蜱、膜)、足(跗节)、元释放的乙酰胆碱酯酶,使传导昆时发现部分化合物对丙溴磷、三唑磷、触角和翅;虫神经冲动的乙酰胆碱无法水解,昆虫的毒性, 1944 年辛硫磷、氧乐果、 3、胃毒:咀嚼式口在突触处大量积累,从而干扰神经德国人 Schrader 合成杀扑磷等器取食植物组织时冲动的正常传导,诱发神经毒素,了第一个内吸性有机进入到昆虫肠胃中;导致昆虫死亡。 磷杀虫剂 OMPA和 TE4、内吸:药剂被植 PP,1944 年合成了代物吸收后,害虫取食 号 E605 的对硫磷。植物汁液时进入虫 体内; 氨基甲酸酯类: 1925灭多威、异丙威、 1、触杀; 和有机磷类相似 年科学家发现毒扁豆仲丁威、涕灭威、 2、胃毒; 茚虫威则是钠离子通道抑制剂 中的毒素,毒扁豆碱,克百威、丁硫克3、内吸; 中毒 备注 表现 1、人畜中毒,应先行催吐, 立即静脉注射或口服阿托品, 再送医救治; 兴奋、 2、药效和温度成正相关; 抽搐 3、不同种类间毒性、作用 方式相差较大; 4、敏感作物较多; 5、大多为广谱杀虫剂。 1、人畜中毒后送医前救 治同上方法,和有机磷类相似; 2、药效对温度反应不敏感;

绿僵菌种类

国外: 承认3个种: 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 黄绿绿僵菌M. flavoviride 白色绿僵菌M. ablum。 金龟子绿僵菌和黄绿绿僵菌均下分为两个变种。 国内: 平沙绿僵菌M. pingshaensis、贵州绿僵菌M. guizhouensis、 柱孢绿僵菌M.cylindrosporae、翠绿绿僵菌M. iadini、戴氏绿僵菌M. taii和绿色野村菌N. viridula。 9个分类单元的形态特点 ?(1) 白色绿僵菌M.ablum:专性侵染叶蝉, 分生孢子拟卵形或椭圆形,菌落产孢前形 成由菌丝段(虫菌体)而不是由菌丝体组成 的膨大团块,孢子灰棕色。 ?(2)金龟子绿僵菌小孢变种M.anisopliae var. anisopliae: 绿色孢子一般是柱状,长为5- 7μm,形成孢子柱,在15-32℃范围外生 长不良。 j ?(3)金龟子绿僵菌大孢变种M. anisopliae var. majus:具长度超过10μm的大孢子,迅速生 长的菌落产生黑绿色的孢子,经常在赤道 国家的金龟子上发现此菌。 ?(4)金龟子绿僵菌蝗变种M. anisopliae var.acridum:包含所有分离自蝗虫,能内生 产孢和在37℃温度生长良好。但不同菌株 孢子大小不同。该类多数菌株产生小拟卵 形的孢子,同时其它菌株却产生大的柱状 孢子。

?(5) 金龟子绿僵菌柱孢变种(M. a.var. lepidiotum),这一类 群仅含少数已知菌株,所有菌株具柱状孢子,7.3-10.6×3- 4.1μm,培养中产生过量的绿色孢子层,且均分离自澳大 利亚昆士兰的金龟子幼虫。 ?(6) 黄绿绿僵菌小孢变种(M.f.minus), 含2个菌株,分别分离 自菲律宾和所罗门岛的叶蝉,其中ARSEF2037为该变种的 模式菌株。该变种的地理分布和寄主范围可能很窄。 ?(7) 黄绿绿僵菌大孢变种(M. f. flavoviride),该类群包含黄 绿绿僵菌的模式菌株(ARSEF2025)和被Rombach描述的黄 绿绿僵菌大孢变种的模式菌株。其特点是孢子大,多少 有些膨大,培养中形成绿色的分生孢子垫,所有菌株均 分离自土栖甲虫或土壤且在低温下生长良好。 ?(3) 黄绿绿僵菌新西兰变种(M. f. novazealandicum), 此类菌 株包含许多来自新西兰,澳大利亚的菌株。其特点是孢 子短柱状,具细腰,在10℃以下生长良好,所有菌株均 分离自土壤昆虫或土壤。 ?(9) 黄绿绿僵菌瘿绵蚜变种(M. f. pemphogum),含2个菌株, 均分离自英国的根蚜,菌落的颜色为亮绿色。虽柱状绿 色孢子和金龟子绿僵菌小孢变种相似,但低温性和聚类 结果表明黄绿绿僵菌是其正确的种名。 ?多基因位点分类方法: ?translation elongation factor 1-alpha(5’EF-1a), ?5’延伸因子; ?RNA polymerase II largest subunit (RPB1), ?RNA 聚合酶大亚基1; ?RNA polymerase second largest subunit (RPB2), RNA 聚合酶大亚基2 ?b-tubulin (Tub),微管蛋白基因 ?nuclear ribosomal intergenic spacer region ?(IGS,核糖体内间隔区); ?ITS I-5.8S rRNA -ITS II;545bp (Joseph F. Bischoff Mycologia, 101(4), 512–530. 2009)

白僵菌与绿僵菌介绍

白僵菌与绿僵菌介绍 白僵菌与绿僵菌介绍白僵菌 白僵菌是一种半知菌类的虫生真菌,具有营养器官--菌丝和繁殖器官--分生孢子,菌丝有横隔有分枝。白僵菌的分布范围很广,从海拔几米至2000多米的高山均发现过白僵菌的存在,白僵菌可以侵入6个目15科200多种昆虫、螨类的虫体内大量繁殖,同时不断产生白僵素(大环脂类毒素)和草酸钙结晶,这些物质可引起昆虫中毒,使体液发现机能发生变化,打乱新陈代谢以致死亡。 白僵菌分类: 常见白僵菌共有三种:球孢白僵菌、小球孢白僵菌、卵孢白僵菌。球孢、小球孢、卵孢三种白僵病菌,其不同发育阶段,虽具有共同的形态特征,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其区别是:球孢和小球孢白僵菌,分生孢子虽都为球形或卵形(约各50%),均生于对称成直角的茸状产孢细胞顶端,分生孢子梗呈直角分支聚成集团。所不同的是前者孢子大,一般2.5—3.0微米,菌落呈平绒状,在明胶培养基本逐渐从白色变到乳白色,而在马铃薯琼脂培养培养的底部无色或淡黄色。后者孢子较小,一般为2-2.5微米,菌落白色至乳白色初为疏茸状或棉絮状,后期形成乳粉状的孢子层,不使马铃薯琼脂培养基斜面变色,但在清淅明交培养基上呈粉红色,颜色

很不显著,而且10天后便消失。卵孢白僵菌不同于前两种的主要特征,是其分生孢子大多是亚园形或椭圆形,而且分生孢子开差较大,一般为2.0-6.0×1.5-4微米,生于产孢细胞顶端新延伸的“乙”形丝形器上,菌落表面高低不同,白色,初为茸毛状或棉絮状,后期形成粉状,在明胶培养基的底部呈深红色至桑色,某些菌丝命名马铃薯培养基呈不同程度浅紫色至红色。 目前在农业部登记的白僵菌有两种: 一、白僵菌(beauveria)名称又为虫生真菌球孢白僵菌。是生物源杀虫剂。原药外观为乳白色粉末,制剂外观为乳黄色粉状物。 二、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为植物源杀虫剂。本产品主要通过触杀作用,可以穿透昆虫体壁,在昆虫体内增殖,进而致死目标害虫。外观为土灰色条状。 所谓白僵虫就是白僵菌的分生孢子落在昆虫体上,在高温条件下,即可发芽直接侵入昆虫体内,以昆虫体内的血细胞及其他组织细胞作为营养,大量增殖,以后菌丝穿出体表,产生白粉状分生孢子,从而使害虫呈白色僵死状,称为白僵虫。 白僵菌需要有适宜的温湿度(24~28℃,相对湿度90%左右,土壤含水量5%以上)才能使害虫致病。害虫感染白僵菌死亡的速度缓慢,经4~6天后才死亡。白僵菌与低剂量化学

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 tetraspanin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 tetraspanin基 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贺闽1,夏玉先1* 1重庆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基因工程研究中心,重庆(400044) 摘要:Tetraspanin蛋白是一类跨膜四次的膜蛋白,本文测序分析金龟子绿僵菌侵染蝗虫表皮阶段的cDNA文库,获得了金龟子绿僵菌的tetraspanin cDNA序列,以cDNA为探针从金龟子绿僵菌的DNA文库中克隆到了tetraspanin基因,并对tetraspanin蛋白进行了结构与进化分析, Soutern-blot分析表明tetraspanin基因在金龟子绿僵菌基因组中以单拷贝形式存在。 关键词:金龟子绿僵菌;tetraspanin;cDNA;DNA;进化分析。 中图分类号: 1. 引言 昆虫病原真菌是昆虫主要的自然致死因子,真菌生防剂具有触杀性、流行性、对环境安全和不易产生抗药性等特点,因此利用虫生真菌防治害虫越来越受到重视。金龟子绿僵菌作为一种重要的昆虫病原真菌,国内外对其致病机理进行了大量研究,鉴定出了一些重要毒力基因,涉及真菌粘附并穿透宿主体壁、利用宿主营养、合成毒素以及逃避宿主免疫反应等[1,2,3,4,5,6]。附着胞是虫生真菌入侵寄主过程中形成的重要侵染结构,能够分泌体壁降解酶和提供机械压力帮助侵染钉穿透昆虫体壁,附着胞的产生对于建立病原真菌与寄主关系是至关重要的。因此,阐明附着胞形成分化的分子机制,能够为开发安全高效的真菌杀虫剂、挖掘昆虫病原真菌应用潜力提供科学依据。 Tetraspanin广泛表达于真核生物,是一类含204-344个氨基酸的细胞表面糖蛋白。哺乳动物中已发现的tetraspanin家族蛋白有32个,果蝇中有37个,秀丽隐杆线虫中有20个,真菌中有4个。在这众多的家族成员中,来自不同物种的tetraspanin很少存在同源性,但这些家族成员蛋白二级结构具有一定保守性,都由四个疏水跨膜区、胞外区的小环(EC1)和大环(EC2),以及两个短的胞内末端组成[7]。研究发现tetraspanin在不同类型的细胞中发挥着各不相同的作用,例如调节细胞粘附、迁移、融合、增殖、信号转导等[8]。目前,植物病原真菌稻瘟病菌(Magnaporthe grisea)、灰霉菌(Botrytis cinerea)和菜豆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lindemuthianum)的tetraspanin基因已被克隆[9,10,11],敲除该基因后的病原真菌突变体能够在宿主体表正常萌发,但失去了穿透体壁的能力,证明tetraspanin基因在植物病原真菌侵染宿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课题得到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8564)的资助。 *通讯作者, email: yuxianxia@https://www.360docs.net/doc/80511766.html,

金龟子绿僵菌附着胞分化及其与环腺苷酸cAMP的关联性研究_英文_

M ycosystema 菌 物 学 报 15 September 2009, 28(5): 712-717 jwxt@https://www.360docs.net/doc/80511766.html, ISSN1672-6472 CN11-5180Q ?2009 Institute of Microbiology, CAS, all rights reserved. Appressorial differentiation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cAMP in the insect pathogenic fungus Metarhizium anisopliae DUAN Zhi-Bing1 GAO Qiang1 LU Ding-Ding1 SHI Shao-Hua1BUTT Tariq M.2WANG Cheng-Shu1* 1Institute of Plant Physiology and Ecology, Shanghai Institutes for Biological Science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Shanghai 200032, China 2School of Biological Sciences, University of Wales Swansea, Swansea SA2 8PP, UK Abstract: Host recognition and appressorium differentiation are the pivotal steps for insect pathogenic fungi to initiate infection process. In this study, appressorial differentiation was studied by comparing a mutant, which has been identified with the loss of genetic materials, with the wild-type strain of the insect pathogenic fungus Metarhizium anisopliae. The observations showed that both the mutant and wild-type strain could not only produce appressoria on the tips of newly germinated spores, but also form multiple infection structures from the terminals of branching mycelia on insect cuticle. In contrast to the wild-type, the frequency of appressorial formation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and in addition, no clear mucilaginous sheath was produced by the mutant appressoria. 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cuticle degrading enzyme subtilisin is not involved in appressorial differentiation, or indispensable in cuticle digestion. A significantly low frequency of appressorial differentiation by the mutant was coincided with its lower intracellular cAMP level in comparison to the wild-type. Addition of exogenous cAMP could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frequency of appressorial differentiation by the mutant, indicating that cAMP signaling pathway is potentially involved in regulation of appressorial differentiation in M. anisopliae. Key words: insect pathogenic fungus, cuticle penetration, mucilaginous sheath, subtilisin 金龟子绿僵菌附着胞分化及其与环腺苷酸cAMP的关联性研究 段志兵1 高强1 吕丁丁1 石少华1 BUTT Tariq M.2 王成树1* 1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 上海 200032 2School of Biological Sciences, University of Wales Swansea, Swansea SA2 8PP, UK 摘要:寄主识别与附着胞分化是虫生真菌启动侵染过程的首要步骤。本文利用先前获得的金龟子绿僵菌基因缺失突变株与 其野生型一起进行附着胞分化研究。接种后不同时间下的观察表明,绿僵菌突变株或野生型的附着胞既可以在萌发不久的芽 管顶端形成,也可以在伸长菌丝分支的顶端形成。与野生型不同的是,突变株附着胞的分化频率显著下降,附着胞周围也缺 Supported by The Knowledge Innovation Program of CAS (No. KSCX2-YW-G-037) and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mission of Shanghai Municipality (No. 07PJ14101) *Corresponding author. E-mail: cswang@https://www.360docs.net/doc/80511766.html, Received: 11-12-2008, accepted: 06-02-20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