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学问答题总结复习过程

病理生理学问答题总结复习过程
病理生理学问答题总结复习过程

病理生理学问答题总

病理生理学问答题总结

1.试比较低渗性脱水与高渗性脱水的异同。

2.为什么低渗性脱水比高渗性脱水更易发生休克? 3,在低渗性脱水的早、晚期尿量有何变化?阐述其发生机制。

4.为什么低渗性脱水的失水体征比高渗性脱水明显? 5.试述水中毒对机体的影响。

6.ADH分泌异常综合征为什么能引起等容性低钠血症? 7.试述高渗性脱水发生局部脑出血的机制。

8.在高渗性脱水早、晚期尿钠有何变化?阐述其机制。9.试述扎紧动物一侧后肢2小时后局部的变化及其机制。

10.简述体内外液体交换失平衡引起水肿的机制。11.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对骨骼肌影响有何异同?其机制如何?

12.在高钾血症和低钾血症时,心肌兴奋性的变化有何异同?阐述其机制。

13.试述高钾血症和低钾血症心肌自律性的变化有何异同?阐述其机制。

14.试述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心电图的改变极其机制。15.简述碳酸氢盐缓冲系统在维持酸碱平衡中的作用。16.肾脏是如何调节酸碱平衡的?

17.动脉血pH值正常的代表意义有哪些?

18.哪些情况下易于发生AG增大型代谢性酸中毒?为什么?

19.简述代谢性酸中毒时机体的代偿调节及血气变化特点。

20.代谢性酸中毒时心肌收缩力为何降低? 21.简述急性呼吸性酸中毒时机体的代偿调节机制。22.酸中毒和碱中毒对血钾的影响有何不同?为什么? 23.剧烈呕吐易引起何种酸碱失衡?为什么?

24.代谢性碱中毒与低钾血症互为因果,试述其机制。25.血氯、血钾与酸碱失衡的类型有何联系?为什么? 26.代谢性酸中毒与代谢性碱中毒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有何不同?简述其机制?

27.心衰发生时,心脏本身的代偿形式是什么?28.试比较心功能不全时,心率加快和心肌肥大两种代偿反应形式的意义及优缺点。

29.试述持久的神经一体液代偿反应引发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

30.试述心衰时血容量增加的发生机制。

31.试述心力衰竭时诱导心肌细胞凋亡的有关因素。32.简述心肌肥大转向衰竭的一般机制。

33.简述心室舒张功能异常的主要发生机制。

34.心力衰竭的临床主要表现有哪些?

35.试述急性肾功能不全少尿期机体代谢的变化。36.简述急性肾功能不全出现少尿的原因。

37.简述急性肾功能不全多尿期多尿发生的机制。38.简述慢性肾功能不全时出现多尿的机制。

39.急性肾功能不全时最严重的并发症是什么?主要发生机制是什么?

40.简述慢性肾功能不全时出现高血压的机理。41.试述急性肾功能不全时肾小管细胞ATP产生减少的原因及后果。

42.简述肾性骨营养不良的发生机制。

1.低渗性脱水与高渗性脱水的异同:

低渗性脱水高渗性脱水

发病原因体液丢失而单纯补水

失Na+多于失水水摄人不足或丢失过多失水多于失Na+

发病机制细胞外液低渗、细胞外液明显减少细胞外液高渗、细胞内外液均减少血清Na+浓度<130 mmol/L >150 mmol/L

血浆渗透压<280mmol/L >310 mmol/L

主要表现早期多尿,晚期少尿脱水征明显,易发生

休克,脑细胞水肿口渴明显,尿量明显减少,脑细胞脱水,严重时出现局部脑出血

尿钠浓度肾性失钠,尿Na+>20 mmol/L

肾外原因,尿Na+<10 mmol/L

早期增高,晚期减少

2.低渗性脱水时,体液丢失使细胞外液减少且低渗,水向细胞内转移;血浆渗透压降低,无口渴感,不能主动饮水而补充体液,ECF渗透压降低,ADH分泌减少,肾小管重吸收水减少,早期病人尿量增多。上述原因均可使ECF进一步减少,低血容量进一步加重,故低渗性脱水易发生休克。在高渗性脱水时,体液丢失虽使细胞外液减少,但ECF呈高渗,水由细胞内转向细胞外;ECF高渗,引起口渴,机体能主动饮水而补充体液;ECF渗透压增高,ADH分泌增多,肾小管重吸收水增加。上述原因均可使ECF得到补充,故高渗性脱水血容量减少不如低渗性脱水明显,发生休克者较少见。3.在低渗性脱水的早期尿量增多,晚期尿量减少。其机制:在低渗性脱水的早期,由于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抑制渗透压感受器,使ADH分泌减少,肾小管重吸收水减少,因此早期病人尿量增多;在低渗性脱水晚期或严重脱水时,由于血容量明显减少,ADH释放增多,肾小管对水重吸收增加,因此出现少尿。

4.所谓失水体征主要是指由于组织间液明显减少,而出现的皮肤弹性降低,眼窝和婴儿囟门凹陷。在低渗性脱水时,体液丢失使细胞外液减少且呈低渗,水向细胞内转移;ECF渗透压降低,ADH分泌减少,肾小管重吸收水减少,早期尿量增多;以上原因使细胞外液进一步减少,组织间液明显减少;加之血浆容量减少,血液浓缩,血浆胶渗压升高,组织间液进入血管,使组织间液更加减少,出现明显脱水体征。在高渗性脱水时,细胞内的水转向细胞外;ECF高渗,使ADH分泌增多,肾小管重吸收水增加。上述原因均可使ECF得到补充,故高渗性脱水组织问液减少不如低渗性脱水明显,失水体征较低渗性脱水轻。

5.水中毒对机体的影响主要有:①细胞外液增加,且呈低渗状态,组织水肿,血容量增多,严重时可发生心力衰竭。

②细胞水肿。③脑细胞肿胀和脑组织水肿使颅内压增高,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意识障碍等,严重者发生脑疝而导致呼吸心跳停止。④水潴留使血液稀释,使血浆蛋白、红细胞压积降低。⑤ECF低渗,抑制ADH释放,肾小管重吸收水减少,早期尿量增加,尿比重降低。

6.ADH增多使水潴留,体液容量扩张,血钠浓度降低。但当容量增加到一定限度时,通过利钠作用,使容量被限制在一定范围。由于ECF渗透压降低,水向细胞内转移,所潴留的水2/3分布在细胞内,1/3分布细胞外液,而仅1/12分布在血管内,故血容量变化不明显,称之为等容性低钠血症。

7.高渗性脱水时,细胞外液高渗使脑细胞脱水,脑体积因脱水而显著缩小时,颅骨与脑皮质之间的血管张力增大,因而可导致静脉破裂而出现局部脑内出血。

8.在高渗性脱水早期,由于血容量减少不明显,醛固酮分泌不增多,故尿中仍有钠的排出,尿钠浓度还可因水重吸收增多(高渗性脱水时,细胞外液高渗,使ADH分泌增多,肾小管重吸收水增多)而增高。在高渗性脱晚期,血容量明显减少,醛固酮分泌增多,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增多,而使尿钠减少。

9.扎紧动物一侧后肢2小时后,后肢会发生水肿。其机制:①后肢静脉回流受阻,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增高,使平均实际滤过压增大,组织液生成增多。②局部静脉淤血,组织缺氧,微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从毛细血管和微静脉壁滤出,血浆胶渗压降低和组织间液胶渗压升高,促使溶质及水分滤出。③淋巴回流受阻,使含蛋白的水肿液在组织间隙中积聚,形成水肿。

10.体内外液体交换失平衡,将会导致钠水潴留,发生水肿。其机制主要是由于某些因素导致肾球—管失衡所致。①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如不伴有肾小管重吸收减少,就会引起钠、水潴留。见于广泛的肾小球病

变和有效循环血量减少等。②近曲小管重吸收钠水增多:当有效循环血量减少时,近曲小管对钠水重吸收增加。见于心房肽分泌减少、肾小球滤过分数(FF)增加。③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钠水增多:当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肾血流量减少,RAAS激活,使醛固酮分泌增多。当有效循环血量减少时,通过容量感受器使ADH分泌增加,以及醛固酮增多造成的钠重吸收增加,血浆渗透压增高,使ADH分泌增加。当醛固酮和ADH增多使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钠水增多,导致钠水滞留。

11.在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时,均会出现明显的肌肉松弛无力,重者出现骨骼肌麻痹。但发病

机制不同。在低钾血症时,由于[K+]。减小,细胞内外的钾浓度差增大,钾外流增多,使E。负值增大,E m至E t的距离增大,骨骼肌的兴奋性降低,严重时发生超极化阻滞,出现肌麻痹。在高钾血症时,细胞内外的钾浓度差变小,钾外流减少,使E m负值减小,E m至E t的距离减小,骨骼肌的兴奋性升高,出现肌肉刺痛,感觉异常及肌无力;当严重的高钾血症时,当L负值明显减小时,快钠通道失活,肌细胞处于去极化阻滞而不能兴奋,出现肌麻痹。

12.在低钾血症和轻度的高钾血症时,心肌兴奋性均升高;但在严重的高钾血症时,心肌的兴奋性降低。其机制;在低钾血症时,[K+]:降低,膜对K+的通透性降低,K+随化学浓度差移向细胞外的力受膜的阻挡,达到电化学平衡时形成的电位差较小,即E m负值减小,E m至E t的距离减小,心肌的兴奋性升高。在高钾血症时,细胞内外的钾浓度差变小,钾外流减少,使E m负值减小,E m至E t的距离减小,心肌的兴奋性先升高;但在严重的高钾血症时,当E m负值明显减小时,快钠通道失活,兴奋性降低。

13.低钾血症心肌自律性升高,高钾血症心肌自律性降低。其机制:低钾血症时,膜对K+的通透性降低,钾外流减少,形成相对的Na+内向电流增大,自律细胞的4相自动去极化速度加快,自律性增高。高钾血症时,膜对K+的通透性增高,使4相的钾外向电流增大,延缓了4相的净内相电流的自动去极化效应,自律性降低。

14.低钾血症心电图变化:T波低平,U波增高,ST段下降,QRS波压低、增宽,心率增快和异位心律,其机制:低钾血症时,膜对K+的通透性降低,3相复极延缓则T波低平;低钾血症使Purkinje纤维的复极化过程大于心室肌复极化过

程,出现U波增高;平台期K+的外流减少,形成Ca2+内向电流相对增大,使ST段不能回到基线而下移;自律性增高引起心率增快和异位心律,传导性降低使心室肌去极化过程减慢,QRS波增宽。

高钾血症心电图变化:T波高尖,P波和QRS波振幅降低,间期增宽,S波增深,多种类型的心律失常。其机制:高钾血症时,膜对K'-的通透性升高,3相复极加速则T波高尖;高钾血症心肌的传导性明显降低,心房肌和心室肌的去极化过程减慢,出现P波和QRS波振幅降低,问期增宽.S波增深;由于自律性降低,可出现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由于传导性降低,出现各种传导阻滞;折返激动导致室颤。

15.碳酸氢盐缓冲系统是细胞外液最重要的缓冲系统,由HCO3-/H2CO3构成,它主要缓冲固定酸,但不能缓冲挥发酸。当体内固定酸增多时,缓冲系中的HCO3-可接受H+生成弱酸H2CO3,H2CO3再分解为CO2和H2O,CO2由肺呼出体外;当体内碱性物质增多时,H2CO3可将其中和生成弱碱,从而保证体液pH不发生明显变化。

16.肾脏以排酸保碱的形式维持HCO3-的浓度。其基本作用机制是:(1)近端小管:近端小管上皮细胞主要以H+—Na+交换的方式,将肾小球滤液中90%的HCO3-重吸收入血。(2)远端小管:远端小管上皮细胞通过H+—ATP酶泵将H+泌人小管液,使磷酸盐酸化,H+随酸性磷酸盐排出体外,同时以Cl-—HCO3-交换的形式将HCO3-不断吸收人血。(3)铵盐的排出:肾小管上皮细胞通过H+—Na+交换,一方面H+与上皮细胞分泌的NH3结合以铵盐形式排出体外,另一方面Na+与细胞内HCO3-重吸收入血。

17.(1)酸碱平衡正常;(2)完全代偿性酸碱平衡紊乱;(3)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

18.发病原因主要有三类:(1)非氯性含酸药物摄人过多:这些药物可使血中有机酸阴离子浓度增多,AG增大,HCO3-因中和有机酸而消耗,引起AG增大型代谢性酸中毒。(2)固定酸产生过多: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缺氧引起的乳酸酸中毒等,此时酮体和乳酸增多,造成血中有机酸阴离子浓度增加,AG增大,血浆中HCO3-因中和这些酸性物质而大量消耗,引起AG增大型代谢性酸中毒。(3)固定酸排泄障碍:见于严重肾功能衰竭。此时由于肾小球滤过率显著降低,固定酸排出障碍,特别是血中磷酸根、硫酸根及其他固定酸根潴留,使血中未测定阴离子增多,AG增大,血浆HCO3-因肾小管重吸收减少和消耗增多而降低,引起AG增大型代谢性酸中毒。

19.(1)血液的缓冲作用:细胞外液H+增加后,血浆缓冲系统立即进行缓冲,HCO3-及其他缓冲碱不断消耗,因此,血气变化特点是:AB、SB、BB均降低,BE负值增大,pH降低。(2)细胞内、外的离子交换作用:代谢性酸中毒时,约50%的H+通过离子交换的形式进入细胞内被细胞内缓冲系统缓冲,K+从细胞内逸出,导致高钾血症。(3)肺的代偿作用:由于血液[H+]增加,刺激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引起呼吸加深加快,CO2排出增多,其代偿意义使[H2CO3](或PaCO2)继发性降低,呼吸加深加快是代谢性酸中毒的主要临床表现。(4)肾的代偿作用:表现为肾小管上皮细胞碳酸酐酶和谷氨酰胺酶活性增强,肾小管上皮细胞泌H+、泌NH3增多,重吸收HCO3-增多,但肾脏本身疾患引起的代谢性酸中毒,肾脏的纠酸作用几乎不能发挥。

20.H+可影响心肌兴奋一收缩偶联而降低心肌收缩力。(1) H+可竞争性抑制Ca2+与肌钙蛋白结合亚单位的结合,影响兴奋一收缩偶联;(2) H+可减少细胞外Ca2+内流;(3) H+影响心肌细胞肌浆网释放Ca2+。

21.急性呼吸性酸中毒时,由于肺难以发挥代偿作用,而肾又来不及代偿,此时细胞内、外离子交换和细胞内缓冲是主要的代偿措施。(1) CO2急剧潴留,在血浆中与H2O结合生成H2CO3,再解离出H+和HCO3-,HCO3-留在血浆中使[HCO3-]略有升高,而H+则进入细胞内,由细胞内缓冲系统缓冲,并与细胞内K+交换而使血[K+]升高;(2) CO2弥散入红细胞内生成

H2CO3,解离出的H+被血红蛋白缓冲系统缓冲,HCO3-与血浆中Cl-交换,使血浆[HCO3-]略有增加,而血Cl-降低。

22.酸中毒常引起高血K+,碱中毒时常引起低血钾,这是由于:(1)细胞内、外离子交换作用:酸中毒时,由于细胞外液[H+]升高使细胞外H+内移,而细胞内K+外移,使血[K+]升高;而碱中毒时则相反,血[K+]降低;(2)肾排K+作用:酸中毒时,肾小管上皮细胞H+一Na+交换增多,排H+增多,而K+—Na+交换减少,排K+减少,使血[K+]升高;碱中毒时则相反,肾小管上皮细胞H+—Na+交换减少,排H+减少,而K+—Na+交换增多,肾排K+增多而使血[K+]降低。

23.易引起代谢性碱中毒。这是因为剧烈呕吐可引起:(1)丢H+:呕吐使H+大量丢失,肠液中HCO3-得不到足够的H+中和而吸收入血增多。(2)丢K+:呕吐使K+大量丢失,使血[K+]降低,此时细胞内K+外移、细胞外H+内移,使细胞外液[H+]降低,同时肾小管上皮细胞泌K+减少、泌H+增加、重吸收HCO3-增多,引起低钾性碱中毒。(3)丢Cl-:呕吐使胃液中Cl-大量丢失,使血[Cl-]降低,造成肾远曲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HCO3-增加,引起缺氯性碱中毒。(4)细胞外液量减少:引起继发性醛固酮增多。醛固酮促进肾远曲小管上皮细胞泌H+、泌K+,促进HCO3-的重吸收。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