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六年级语文下册9.1用奇谋孔明借箭(节选)教案1长春版

《用奇谋孔明借箭》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用奇谋孔明借箭》这篇课文,谁能回忆一下,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

什么事?

师:恩,你说的非常好。那么我们知道这篇课文的主人公是孔明,如果用文中的一个词来概

括他,你会用哪个词呢?

生:神机妙算。(板书:神机妙算)

师:同学们找的非常准确,那么“神机妙算”是什么意思?

生:“神机妙算”是指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有预见性,善于根据客观形势决定策

略。(出示幻灯片)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把你认为最能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画出来,再用

心体会,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何处?

(一)通天文

研读:“亮于三日前已算定今日有大雾,因此敢任三日之限。”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

对面都看不清。

师:结合“为将而不通天文,不识地利,不知奇门,不晓阴阳,不看阵图,不明兵势,是庸

才也。”

生:说明诸葛亮通天文的智慧。(板书:通天文)

(二)知人心

1、孔明笑曰:“吾料曹操于重雾中必不敢出。吾等只顾酌酒取乐,待雾散便回。”

曹传令曰:“重雾迷江,彼军忽至,必有埋伏,切不可轻动。可拨水军弓弩手乱箭射之。”生:诸葛亮深知曹操生性多疑,不敢在重雾迷江之时贸然出兵,而曹操果然只让弓弩手射箭,真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板书:知人心)

2、师:这篇课文中,写孔明“曰”的地方有四处,但只有这个地方写到了“孔明笑曰”,

请同学们说一说,诸葛亮他在笑谁?

生:⑴、联系鲁肃的吃惊,指出他在笑鲁肃的忠厚老实、不知底细,这是宽厚的笑、幽默的

笑;

⑵、联系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指出他在笑曹操的生性多疑、轻易中计,这是讽刺的笑、

轻蔑的笑;

⑶、联系“吾等只顾酌酒取乐,待雾散便回”,指出他在笑周瑜的自不量力、阴谋落空,这

是潇洒的笑、胜利的笑。

(三)晓地理

1、师:刚才,我们通过抓住前后句子之间的联系,真正体会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同学们,用联系的方法来研究问题,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读书能力。请大家用这种方法,再次仔细研究课文内容,看看你还能从哪些句子的联系中读懂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生:⑴:“孔明教把船吊回,头东尾西,逼近水寨受箭,一面擂鼓呐喊。”⑵:“比及曹军寨内报知曹操时,这里船轻水急,已放回二十余里,追之不及。”

2、师:从这两句话的联系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⑴、诸葛亮不但事先预测好了气象,而且他也预测好了这个地理位置。(板书:晓地理)

⑵、船头只有先朝西、后朝东,才能顺风顺水地回来。可见诸葛亮考虑问题非常周到。

⑶、靠近曹军水寨时是空船,所以逆风逆水关系不大。借完箭回来的时候,船上装满了箭,

所以顺风顺水,行驶得快,曹军肯定追不上。

3、师:通过对文本的分析,我们体会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下面老师给同学们播放一段《草

船借箭》的视频,让同学们在视觉上能更深刻地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师:分析了课文,也观看了视频,连老师都对孔明的聪明才智佩服有加。难怪周瑜慨然叹曰:“孔明神机妙算,吾不如也!”(第一遍读)

师: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而且还知人心,周瑜自愧不如,难怪周瑜慨然叹曰:“孔

明神机妙算,吾不如也!”(第二遍读)

师:周瑜本想以此事来设计陷害诸葛亮,但他没有想到诸葛亮将计就计,向曹军“借”得十万余支箭,诸葛亮才智超凡,周瑜自知计划失败,感到十分惋惜,同时他又对诸葛亮聪明才智敬佩有加,所以周瑜慨然叹曰:“孔明神机妙算,吾不如也!”(第三遍读)

4、师:那么请同学们结合课文想一想,你觉得周瑜和诸葛亮相比,周瑜都有哪些地方不如

诸葛亮呢?

生:周瑜心胸太狭隘,诸葛亮心胸比较宽阔。

周瑜其实也挺聪明,就是没把聪明用在正道上,老想害人。诸葛亮用在正道上,做大事。

周瑜没有诸葛亮想得周到。

师:是啊,无论是周瑜的气度、才智、还是智慧都不如诸葛亮,难怪鲁肃亲身经历了草船借箭的整个过程后,对诸葛亮佩服得五体投地,所以他说:“先生真神人也!”

5、下面老师给同学们做出一个测试题,把屏幕中的成语和三国中的人物对号入座。(出示

幻灯片)

诸葛亮:神机妙算足智多谋

曹操:生性多疑

周瑜:心胸狭窄

鲁肃:忠厚老实

刘备:三顾茅庐

三、总结

师:用奇谋草船借箭后,周瑜和诸葛亮是否就相安无事了呢?他们之后还发生了什么事情

呢?

生:三气周瑜等。

师:其实,我们学的《用奇谋孔明借箭(节选)》,只涉及了《三国演义》中极少的一部分内容。作为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三国演义》内涵丰富,同学们课下应该多读一读这本

名著。

四:板书

用奇谋孔明借箭

神机妙算

通天文晓地理知人心

用奇谋孔明借箭

《用奇谋孔明借箭》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对照注释和使用工具书等方法理解课文中文言文词语的意思。 2、联系课文内容,把握诸葛亮、周瑜、鲁肃等课文人物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能和小组同学合作学习,提出疑问,共同想办法解决问题。 2、在了解课文故事背景的基础上,了解“草船借箭”这个故事的来龙去脉,理清文章的线索,练习复述这个故事。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品读故事,能对故事中的人物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2、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拓宽阅读视野。 教学重点: 借助课文注释和查阅资料读懂课文内容,感受古典名著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 把握文章的故事情节,体会故事中人物的不同性格。在读书交流活动中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教学准备: 《三国演义》的视频资料。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名著引入。 1、师:诸葛亮是我国历史上家喻户晓的人物,你一定知道关于他的许多故事。说一说你知道哪些故事。(学生应该会说出“空城计”、“三顾茅庐”、“草船借箭”等故事。)2、这些故事都出自我国哪个名著呢?(《三国演义》)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用奇谋孔明借箭》就是节选自我国最早的长篇章回体历史小说《三国演义》。 3、板书课题。 二、咬文嚼字,初读课文。 1、借助注释,读懂课文。 师:在预习过程中同学们一定感觉到了,这篇课文和我们原来学习过的课文有很大的不同。这种文体叫做文言文,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古文。学习文言文可以了解我国五千年的历史,可以知道许多精彩的故事。文言文语言简练典雅,抑扬顿挫,读起来琅琅上口。希望同学们能在学习上有收获。 2、学生分小组学习。 学生对照注释自读课文,借助字典等工具书,理解课文的文言文词句。 3、集体交流。 三、再读课文,理清线索。 1、提问: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事情的起因是什么?经过是怎样的?结果如何?)

草船借箭》(教案)

草船借箭 一、素质教育目标 ㈠知识教学点 1、学会本课的五个生字。掌握“商议、都督、委托、水寨、轻易、支援、甘受惩罚、大雾满天、饮酒取乐、神机妙算”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知识、有计谋、有肚量、有胆略,更重要的是有创新精神。 ㈡能力训练点 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㈢德育渗透点 1、感悟祖国灿烂文化的民族底蕴,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创新意识。 2、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克服嫉妒心理。 ㈣美育渗透点 体会古典故事的民族文化美。 二、学法引导 ㈠教师教法 谈话法,演示法,导读法。 ㈡学生学法 自学讨论法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㈠重点 了解草船借箭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和一步步的发展过程。 ㈡难点 从“草船借箭”这件具体事情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和他的创新精神。 ㈢解决办法 通过小组讨论,教师相机点拨,结合朗读课文理解问题。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及实物投影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㈠教师活动设计 1、从问题入手,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交代时代背景,便于学生的理解。 2、启发学生交流自学成果,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问题。 3、有重点的讨论学生提出的问题,相机点拨学生理文章的前因后果。 ㈡学生活动设计 1、自己查找资料,自学课文,并提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并带着问题读书,在读中思考、领会、划词划句,使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弄懂弄通课文的内容。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不能解决的全班讨论解决。 七、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㈠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一篇根据《三国演义》的有关章节改写的故事。(出示课题后齐读) 2、简介背景:东汉末年,即1700多年前,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曹操打败了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诸葛亮奉刘备之命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也就是在赤壁之战之前发生的。 3、从《草船借箭》这个课题中,我们可以知道什么 你还想知道什么 如:怎样借为什么能借到 4、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1~2)讲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用十天造十万支箭的任务来为难诸葛亮,诸葛亮接受了这个任务,并保证三天造好。 第二段(3~5)讲周瑜不给造箭材料,进一步陷害诸葛亮。诸葛亮不要造箭材料,巧妙地做好借箭准备。 第三段(6~9)讲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

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4《用奇谋孔明借箭》主题阅读 诸葛亮三气周瑜 北京版

诸葛亮三气周瑜 三气周瑜说的是三国演义小说中“第五十一回曹仁大战东吴兵孔明一气周公瑾”、“第五十五回玄德智激孙夫人孔明二气周公瑾”,和“第五十六回曹操大宴铜雀台孔明三气周公瑾”的故事。 第五十一回,周瑜和诸葛亮约定,如果周瑜夺取南郡失败,刘再去取,周瑜第一次夺取失利受伤,然后又将计就计,打败了曹兵,但是诸葛亮却乘机夺取了南郡等地,既没有违约,又夺取了地盘。 第五十五回,诸葛亮让刘备安然的回到了荆州,并且让周瑜中了埋伏,还让士兵讥讽周瑜“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 第五十六回,诸葛亮识破了周瑜的假途灭虢之计策,使得周瑜被围,周瑜气急又加之旧伤复发,不治身亡。 第五十七回----三气周瑜 这时曹操正在邺郡庆贺铜雀台落成。在铜雀台上大宴文武百官,并将一件西川锦袍挂在树上,下设箭靶,射中箭靶者便可得到战袍,武将们个个争先,想展现自己的武艺。 武将射毕,曹操又让文官吟诗作赋,记录铜雀台落成之事。曹操正在兴头上,也赋诗吟唱。 忽报东吴使节华歆前来。曹操看罢表章,与谋士定计使孙、刘相吞并。便上表奏周瑜为南郡太守,程普为江夏太守,华歆为大理寺少卿。 周瑜就职南郡太守后,便想报仇,遂上书孙权。要鲁肃讨还荆州,鲁肃无奈,只好前往荆州。 鲁肃来到荆州,刘备依孔明之计放声大哭,孔明从旁说还了荆州,便无处安身。触动刘备心中伤处,而大哭不止,孔明于是要鲁肃转告孙权,暂缓讨回荆州。 鲁肃将实情告诉了周瑜,周瑜说:“你又中了诸葛亮的计了。”便要鲁肃再去见刘备,说东吴将取西川给刘备,但刘备要把荆州交还东吴。并解释说:“我不过以此为名,要刘备无所防备罢了。我军以攻取西川为名借道荆州,便可乘势杀了刘备,夺取荆州。”

长春版六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案

1. 师讲《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2. 司马光却从相反的角度思考问题,想办法让水离开人,于是想岀砸缸 放水的办法。可见逆向思维的方法在生活中是 很有用的。 二、新授 1. 学生自读“新的发现” 2. 读完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3. 在学习和生活中有没有这方面的体验?指名说一说。 三、 解答一道数学难题。采用逆向思维的方法。 四、 从你不喜欢的人身上找优点,看看有没有意外发现? 四、自读直通车后,你学懂了什么?指名回答。 师板书:要敢于想象 要岀奇制胜 敢于提岀问题 全面分析思考 五、 资料卡:逆向思维的创造力。 六、 总结。 遇到问题如果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时,不妨进行一下逆向思维,这样往 往会进入柳暗花明又 一村的新境地。 板书:逆向思维益处多 要敢于想象 要岀奇制胜 敢于提岀问题 全面分析思考 教学反思 重、难点 一、故事导入 了解什么是逆向思维。 运用逆向思维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具准备 纸笔 设计意图: 故事导入 引岀了逆向思 维的思维方式, 然后再解题过 程中学习运用 逆向思维。 总结提醒学生 善于动脑筋,运 用逆向思维思 考问题。。

教学流程 一、 故事导入排解方法 师讲故事一、二。 请你分析一下李小刚得病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二、 表演短剧,看谁表演得最逼真,最生动。岀示(小黑板) 1 ?周小红心爱的小狗得病了,她很怕小狗死去,很悲伤,整天闷闷不 乐,妈妈劝 她开心点,可她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2.魏小名的钢笔找不到了,恰巧你有一支一模一样的,你心里非常害 怕,担心同学认为是你拿了小名的钢笔。 3?林小丽总担心自己考试考不好,会被同学嘲笑,被家长骂,结果整 天神经紧张,心事重重。 三、 如果你遇到上面三名同学的处境,你会怎样做 ? 1. -------------------------------------------------------------------- 如果我是周小红,我会 ----------------------------------------------------- 。 2. ---------------------------------------------------------------------- 如果我是魏小名,我会 ------------------------------------------------------ 。 3 ?如果我是林小丽,我会 ------------------------- 。 四、 你以前所担忧的是什么?.应该怎么做? 五、 如何排解自己心理的担忧.指名读“直通车”。然后找同学回答。 六、 资料卡:我最想生活在无忧无虑之中。 七、 总结。 只要感觉自己过分紧张或焦虑,有排除不了的心理上的不安,情绪 上有一种高度地、长久地折磨自己的紧张,就一定要想办法排解它,因为这 和紧张不仅对人无益,而且会影响身心健康。 设计意图: 说一说使 学生认识到外 界压力会给自 己的精神造成 伤害。读“直通 车”帮助生找到 排解方法。 总结告诉 学生从小要养 成豁达、开朗的 性格。 焦虑

孔明借箭课文翻译09720

孔明借箭课文翻译 再说鲁肃听了周瑜的话,就来到船上拜访诸葛亮,诸葛亮把他接到船上,面对面坐着。鲁肃说:“这些日子一直在处理军务,没有时间听你的教导。”诸葛亮说:“(没什么)就是我也没来得及向周瑜贺喜。”鲁肃问:“什么喜事?”诸葛亮说:“周瑜让你来文我知不知道(周瑜利用蒋干送了一封假的书信,让多疑的曹操把蔡瑁、张允杀了,让江南没有了可以训练水师的将军),就是这件喜事。”鲁肃大惊失色,问道:“你怎么知道的?”诸葛亮说:“这条离间计只能用来骗蒋干,曹操虽然一时之间被骗了,但是肯定马上就会醒悟过来,只不过是(面子上过不去)不肯说自己错了罢了。现在蔡瑁、张允两个人死了,江东水师也就不用担忧了。(这件事)怎么不值得贺喜!我听说曹操让毛芥,于禁(他们也是曹操的手下,不过是陆地上的将军,不会训练水师)当水军都督,到了这两个人的手里,他们训练出来的水军肯定送死。”鲁肃听了,无话可说,随便闲聊了几句,就向诸葛亮告辞回去。诸葛亮再三叮嘱:“希望你在周瑜的面前不要说我事先就知道这件事,怕他心里嫉妒,又要找我麻烦来害我。”鲁肃答应了。(鲁肃)回去之后,见到周瑜,就把刚才的事都告诉他(周瑜)了。周瑜大吃一惊,说道:“这个人绝对不能让他活着,我下定决心,一定要杀了他。”鲁肃劝说道:“如果杀了诸葛亮,会被曹操嘲笑。”周瑜说:“我自然会找借口杀了他,让他死了也没办法怨恨我。”鲁肃问道:“找什么借口杀了他?”周瑜说:“你不用问,明天就知道了。” 第二天,周瑜把属下都召集到大帐里面,叫人请诸葛亮来一起讨论军情。诸葛亮高兴地来了。坐下后,周瑜向诸葛亮问道:“过几天就要和曹军打仗了,在水上打仗,最好该用什么兵器?”诸葛亮说:“江面上,最先考虑用弓箭。”周瑜说:“你和我想的一样。但是现在军队里面最缺弓箭,能不能麻烦你监督,制造十万枝弓箭,用这些来作为打仗的工具。这是大家的事,希望你不要推脱。”诸葛亮说:“你拜托我的事,我当然要去做。能不能问一下,这十万枝弓箭什么时候要用?”周瑜问:“十天之内,你能不能完成?”诸葛亮说:“曹操的军队过几天就到了,如果再等十天,恐怕要耽误大事。”周

《用奇谋孔明借箭》教案(共3课时)

《用奇谋孔明借箭》教案(共3课时)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4个生字,认识8个生字。能在充分默读课文的基础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过程与方法:在朗读课文中,能粗浅地感受到这部名著的语言魅力。能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调动自己对于这部名著的积累,初步感受“孔明用奇谋借箭”的“奇”。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阅读中,了解孔明用奇谋借箭的经过,能感受到孔明通晓天文、熟读兵法、深谙兵机、足智多谋、神机妙算的特点。教学重难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在朗读的过程中,感受到语言的凝练、准确。3.在阅读过程中,了解孔明用奇谋借箭的经过,能感受到孔明通晓天文、熟读兵法、深谙兵机、足智多谋、神机妙算的特点,感受到题目中的“奇”。教学时数:三课时教学准备:原著《三国演义》、幻灯片教学方法:自读感悟,相机引导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题导入新课1.可以播放连续剧1.《三国演义》的精彩片段。引导学生交流对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的印象,可以从作者、主要人物、其中精彩的片段及其具体的情节来谈。 2.介绍并诵读与本文相关的章节和内容。二、初读课文1.读准字音。2.注意句子通顺、连贯。三、指读课文注意发现学生难于读顺的语句,引导学生通过理解语句的意思将句子读顺,或者利用老师、学生的范读引导读顺,其间对于难于理解的语句老师要进行适当的讲解(一些难读的语句,要给学生充分练习的时间)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指名朗读课文。2.引导思考本文的主要内容。二.根据老师的提示理清课文层次。引导学生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将课文划分为三段。三.感知课文1.猜一猜,孔明立下军令状之前可能会想到什么?2.引导学生读原文,从课文的具体内容中找相关的根据,感受到孔明通晓天文、熟读兵法、深谙兵机、足智多谋、神机妙算的特点。3.通过朗读促进感受。第三课时一、感受语言的魅力指导学生再读课文,和同学交流哪些语句的写法有特点,值得借鉴和学习。二.配题1.引导读过原著的同学向同学汇报自己印象深刻的描写别具特色的语句,吸引更多的同学读原著。2.在原著中,还有哪些章节或故事也能表现孔明的神机妙算,令你折服,读一读,讲给同学听,最好能应用上原文中的句段。三.感知课文。四、作业:拓展:我看《三国》等五、板书设计:六、课后小结:

长春版2020年六年级数学【下册】过关检测试卷 含答案

乡镇(街道)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密……….…………封…………………线…………………内……..………………不……………………. 准…………………答…. …………题… 绝密★启用前 长春版2020年六年级数学【下册】过关检测试卷 含答案 题 号 填空题 选择题 判断题 计算题 综合题 应用题 总分 得 分 考试须知: 1、考试时间:100分钟,本卷满分为10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学号。 3、请在试卷指定位置作答,在试卷密封线外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填空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计20分) 1、用3个棱长为3分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 )立方分米,表面积是( )平方分米。 2、一个正方体木块的棱长是2dm ,现在把它削成一个最大的圆柱。削成的圆柱侧面积是( )dm2,削成的圆柱的体积占原来正方体体积的( )%。 3、在比例尺1:30000000的地图上,量得A 地到B 地的距离是3.5厘米,则A 地到B 地的实际距离是( )。 4、2/5=( )%=( )÷40 =( )(填小数)。 5、等底等高的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之比是( )。 6、一个正方体的底面积是36平方厘米,这个正方体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 7、六一班今天出勤48人,有2人因病请假,六一班的出勤率是( )。 8、在一个长是7分米,宽是4分米的长方形纸板上剪下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面积是( )平方分米。 9、教室的顶灯需要换一个灯泡,灯泡距地面2.6米,张老师身高1.80米,他踩在一根高0.6米的凳子上,张老师( )换灯泡。(填“能”或“不能”) 10、一枝钢笔的单价是a 元,买6枝这样的钢笔需要( )元。 二、选择题(共10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 1、下面各组数中互为倒数的是( )。 2、下列图形中对称轴条数最少的是( )。 A.正方形 B.长方形 C.三角形 D.圆形 3、2009年第一季度与第二季度的天数相比是( )。 A 、第一季度多一天 B 、天数相等 C 、第二季度多1天 4、把10克糖放入100克水中,糖与糖水的比例是( )。 A 、1:10 B 、10:1 C 、1:11 5、一袋纯牛奶1.50元,购买纯牛奶的袋数和总钱数( )。 A 、成正比例 B 、成反比例 C 、不成比例 6、一支钢笔的原价10元,先提价20%,再打八折出售,现价是( )。 A.12 B.10 C.9.6 7、在浓度是10%的盐水中加入10克的盐和10克的水,盐水的浓度是( )。 A 、提高了 B 、降低了 C 、没有改变 8、下列各式中,是方程的是( )。 A 、5+x =7.5 B 、5+x>7.5 C 、5+x D 、5+2.5=7.5 9、如果一个数a 的倒数比a 小,a 一定有( )。 A 、a<1 B 、a=1 C 、a>1 D 、不确定 10、一个数除以20%,这个数(0除外)就会变成为原来的( )。 A.20倍 B.5倍 C.1.2倍 D.1/5倍 三、判断题(共10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 1、( )李师傅加工了102个零件,有两个不合格,合格率是100%。 2、( )一个自然数(0除外)与分数相除,积一定大于这个自然数。 3、( )一个正方形的边长增加5%,它的面积也增加5%。 4、( )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5、( )任何不小于1的数,它的倒数都小于1。 6、( )如果甲比乙多20%,则乙比甲一定少20%。 7、( )1的倒数是1,0的倒数是0。 8、( )甲数比乙数少25%,甲数和乙数的比是3:4. 9、( )两个三角形一定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10、( )当2χ=5у,у与χ成反比例。 四、计算题(共3小题,每题5分,共计15分) 1、脱式计算。能简便计算的要简便计算。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孔明借箭》教案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孔明借箭》教案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各种方法,把课文读通顺。 2、引导学生通过默读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弄清孔明借箭的前因后果,进一步感知作者叙述故事和刻画人物的方法。 3、引导学生联系全文内容,理解全文中心句,认识孔明、周瑜这两个人物的特点。 4、帮助学生认识“瑜、曰、吾、晌、嘱、擂”;会写“曹、瞒、吾、嘱、勿、诈、擂、呐”;理解“妒忌、军令状、迟延、调用、奇谋、神机妙算、欣然而立、军中无戏言”等词语。 5、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把对名著《三国演义》的认识加深、扩大。 教学重点、难点: 1.让学生读懂课文,在读的基础上,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胆有识,足智多谋。 2.能从课文所描写的人物性格中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作用。 教学准备: 1、师生共同阅读《三国演义》中有关孔明借箭的内容资料。 2、查阅搜集介绍诸葛亮及故事中人物的文章或相关资

料。 3、船模型及相关的演示材料。 教学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各种方法,把课文读通顺。 2、学习生字新词。 3、初读课文,了解文章结构。 4、介绍文章的背景、人物。 教学过程: —、揭题激趣。 1.启发入题,了解出处。 《孔明借箭》这篇课文节选自《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计黄盖受刑”的前半部分,有所删改。是—篇历史题材的课文。学习本文时,首先要弄清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还要弄清故事中写了哪几个历史人物,人物之间的关系怎么样。 2.简介背景,了解人物。 (1)东汉末年,正值孙刘联合抗曹之时,诸葛亮奉刘备之命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孔明借箭》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一历史阶段,也就是我们以前学过的《赤壁之战》之前。 (2)了解曹操、周瑜、诸葛亮、鲁肃各是怎样的人,之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4《用奇谋孔明借箭》课后练习北京版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4《用奇谋孔明借箭》课后练习北京 版 一、选择题。(共20题) 1.“nàhǎn”的汉字是()。 A、呐喊 B、内喊 C、呐减 2.下列选项中,哪个字是多音字?() A、费 B、余 C、擂 3.“寨”字共有()笔笔画。 A、13 B、14 C、15 4.“甚”字共有()笔笔画。 A、9 B、10 C、11 5.“雾”字属于()结构。 A、上下 B、左右 C、半包围 6.“庸”字属于()结构。 A、上下 B、左右 C、半包围 7.“孔明教把船头西尾东”,这句话中的“教”字的意思是()。 A、教书 B、教授 C、使,让 8.“渺茫”的意思是()。 A、烟波辽阔的样子 B、在文中指希望很小 C、形容浩大 9.“诡谲”的意思是()。 A、诡计 B、城府 C、奇特,怪诞

10、本文选自()。 A、《西游记》 B、《水浒传》 C、《三国演义》 11.本文所选名著的作者是()。 A、曹雪芹 B、施耐庵 C、罗贯中 12.本文所选名著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人?() A、元末明初 B、宋代 C、清朝 13.根据文章内容,本文可以划分为几部分?() A、1 B、2 C、3 14.孔明为什么要借箭?() A、公瑾规定10内造完 B、造箭所需材料不够 C、两者都有 15.孔明向谁借箭?() A、周瑜 B、曹操 C、张飞 16.孔明为什么断定敌方只敢用箭远攻?() A、接到密探通知 B、天起大雾 C、孔明是间谍 17.孔明神机妙算表现在()。 A、知道天将起大雾 B、知道敌方只敢远攻 C、两者都有 18.孔明成功借箭的条件是()。 A、敌方用箭远攻 B、船上束有草人 C、两者都有 19.本文表现出了孔明的什么品质?() A、神机妙算 B、谨慎 C、胆小 20.孔明共借箭多少枝?()

长春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26.薛谭学讴(教案)【新版】

《薛谭学讴》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中每句话的大概意思。 3. 感受这则寓言告诫人们的道理,读书、学习浅尝辄止的人,不可能有大成就。学识技艺,是永远没有穷尽的。 教学重点: 借助书下注释,查找的相关资料,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理解文中每句话的大意。 教学难点: 部分句子的理解以及通过品词析句感受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论语四则》,了解了做学问的道理,今天我们再来学一个跟学习有关的故事,(请大家打开书翻到84页)这个故事选自《列子》。谁能简单介绍一下《列子》? (相传为战国时期的郑国人列御寇所著,其中保存了许多先秦时代优秀的寓言故事和民间故事。) 2.齐读课题。

3.能说说题目的意思吗?(就是薛谭学习歌唱。)“讴”就是歌唱。 4.再齐读课题。理解了意思,再来读课题。 二、读通课文。 1.练读。学古文,读通是第一步,课前预习了吗?课文读得怎么样了?自己先练习着读一读!生自由读课文。 2.指名读。谁愿意先来读一读? 预设:(读得好)读得很好,尤其是有几个比较难读的字,你都读准了,很了不起! 预设:(读得不好)读得不错,但是有几个字比较难读,要把字音读准。 我们一起来认读这几个字,跟我写:板书饯衢遏(写、谁会读,齐读) 把这几个字送回古文的句子中,读一读。同桌互相听听他读得准不准 3.范读。古文的朗读,除了要读准确外,还要读出韵味,怎样才能读出韵味 呢?(注意停顿才能读出韵味。还要根据它的意思断句)这样,老师也想给你们读读,可以吗?(你也可以在文中用斜线做一个停顿提示?)好吗?(师范读) 4.练读。老师相信您能比我读得更好,能做到吗?自己练习读一读。

《隆中对》复习资料(逐字句翻译+课文理解拓展)

《隆中对》复习资料 一、文学常识 1、本文节选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作者是陈寿字承祚,晋朝安汉人,史学家,所 著《三国志》共65卷,记载三国时期魏、蜀、吴的历史。 二、基础知识 1、通假字 (1)欲信大义于天下信通“伸”,伸张。 (2)自董卓已来已通“以”,以。 2、词类活用 (1)箪食壶浆箪:名词做动词,用箪盛着 壶:名词做动词,用壶装着 3、古今异义 (1)遂用猖獗古义:失败今义:凶猛而放肆 (2)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古义:可以把今义:表可能,能够(3)北据汉、沔,利尽南海古义:南方近海地方今义:中国南海 (4)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古义:用来今义:连词,表因果关系4、一词多义 (1)谓谓为信然(说) 谓先主曰(对……说) (2)用遂用猖獗(因此) 此用武之国(运用,使用) 贤能为之用(出力,效劳) (3)信谓为信然(可信,确实) 欲信大义于天下(通“伸”,伸张) 信义著于四海(诚信,信义) (4)国此用武之国(地方) 国险而民附(地势) 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国家) 去国怀乡(国都) (5)诚此诚不可与争锋(实在,确实) 诚如是(果真) (5)已然志犹未已(停止) 自董卓已来(通“以”,以) 已历三世(已经) (6)以以弱为强者(把)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用来) 以向宛、洛(而)

(7)因因屏人曰(于是,就此) 因之以成帝业(依靠,凭借) 三、特殊句式 时人莫之许也宾语前置(时人莫许之) 欲信大义于天下状语后置(欲于天下信大义) 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判断句 此用武之国判断句 贤能为之用被动句 四、重点字及语句翻译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亲自田地喜欢唱 诸葛亮亲自耕种田地,喜爱吟唱<梁父吟>. 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常常“莫许之”。许:承认、同意。之,指“自比于管仲、乐毅”这件事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与管仲,乐以相比,当时的人没有谁承认这一点. 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只说是确实这样 只有博陵崔州平,颖川的徐庶徐元直跟他交情很好,说是确实这样。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 驻扎器重 当时刘备驻军在新野。徐庶拜见刘备,刘备很器重他, 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 对……说,告诉是否 徐庶对刘备说:“诸葛孔明,是卧龙啊,将军可愿意见他吗?” 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省略句接近、趋向招致、引来屈尊拜访 刘备说:“您和他一起来吧。”徐庶说:“这个人只能到他那里去拜访,不能委屈他,召他上门来,您应当屈身去拜访他。”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因此就拜访总共才 于是刘备就去拜访诸葛亮,共去了三次,才见到。 因屏人日:“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于是命人退避崩溃、衰败盗用皇帝的政令蒙受风尘,专指皇帝遭难出奔刘备于是叫旁边的人避开,说:“汉朝的天下崩溃,奸臣窃取了政权,皇上逃难出奔。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大,而智术短浅,遂用猖獗,至于今日。 估计通“伸”,伸张就因此失败 我没有估量自己的德行,衡量自己的力量,想要在天下伸张大义,但是自己的智谋浅短、办法很少,终于因此失败,造成今天这个局面。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止说产生 但是我的志向还没有罢休,您说该采取怎样的计策呢?”

24用奇谋孔明借箭

24 用奇谋孔明借箭 -、给加红的字注音 丞相()饮酒()都督()惩罚() 水寨()呐喊()调()度 二、课文中出现了很多带“然”的词,请用线把他们和后面的解释准确地连起来,并选择带“然”的词填入下面各句中。 1.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误了大事。” 2.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 3.鲁肃答应了。他不知道诸葛亮借了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不提借船的事。 4.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 三、写同结构词。 1.动静(一对反义词):()()()() 2.呐喊(一对近义词):()()()() 3.顺风顺水(ABAC):()()()() 4.探听探听(ABAB):()()()() 四、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境空。 1.《草船借箭》选自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作者是()。 2.草船借箭故事的起因是:();经过是:();结果是:()。

3.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4.“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课文中和这句话相照应的句子是:()。把这句话改成第三人称转述()。 五、阅读答题。 三顾茅庐 刘备两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地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但都没有见着。 冬去春来,刘备决定第三次到隆中去,可是他的结拜兄弟关羽和张飞都不同意。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张飞答应不再无礼,兄弟三人才一起上路。 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 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就上前轻轻敲门。出来开门的童子告诉刘备,诸葛先生正在草堂午睡。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

诫子书

诸葛亮为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诫子书》是他临终前写给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非常深切,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以下是yjbys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一篇《诫子书》优秀教案,希望对各位教师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应届毕业生考试网! 教学目的 1.背诵课文,积累诫、夫、修身、澹泊、励、遂等词语。 2.理解文章大意,并进行现代审视。 3.了解阅读文言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难点 1.背诵课文,积累诫、夫、修身、澹泊、励、遂等词语。 2.理解文章大意,并进行现代审视。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情景激趣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诸葛亮为匡扶蜀汉政权,呕心沥血,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受到历代的赞扬。其在《三国演义》中被塑造成忠臣楷模,智慧化身。成都、宝鸡、汉中、南阳等地有武侯祠,杜甫作《蜀相》赞诸葛亮。 诸葛亮在民间与官方的影响都甚大,后世流传着大量与他相关的歇后语、俗语、成语等,如诸葛亮草船借箭——有借无还,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三顾茅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七擒孟获、既生瑜,何生亮等。

本文写于蜀汉建兴十二年(元234年),当年诸葛亮出兵武功,其间写信给诸葛谨,称“诸葛瞻如今已经八岁,十分聪明可爱,只是怕他过早成熟,将来成不了大器”。又在临终前作《诫子书》与诸葛瞻。文章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不仅让他的子孙从中获益颇多,后来诸葛瞻战死绵竹,为国尽忠,就是明证,也给其他人提供了修身立志的借鉴,其中的名句“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本文,看看我们能够从中受到怎样的启示? 二、探究生趣 第一步,泛读课文,理解文意。 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结合注释,梳理文意,将课下重要注释简化后移到课文相关位置处。用序号标出情节结构。在阅读过程中积累下列词语:诫:警告,劝人警惕。 夫(fú):段首或句首发语词,引出下文的议论,无实在的意义。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指操守、品德、品行。 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 养德:培养品德。 澹(dàn)泊:也写做“淡泊”,清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清心寡欲。明志: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 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远:实现远大目标。 成:达成,成就。 慢:懈怠,懒惰。 励:振奋。 治性:“治”通“冶”,陶冶性情。 与:跟随。

《用奇谋孔明借箭》教学反思 教学教案设计(S版五年级下册)

《用奇谋孔明借箭》教学反思教学教案设计(S版五 年级下册) 《孔明借箭》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课文写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教学时我深刻领会教材,落实“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新理念。但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往往落实的不尽如人意,现总结得失如下: 一、充分把握文章留白处,感知人物形象 1、我以复习旧知为突破口,让学生弄明白了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小说的三要素不外乎:情节、人物、场景。我把重点放在了人物上。先从结尾周瑜的感叹入手,抓住“神机妙算”一词,在学生并不完全理解词义的情况下,不急于查字典,而是直接让学生在全文中去找诸葛亮神机妙算体现在课文的哪些地方,为什么你觉得他这么做很好。学生踊跃发言,基本能够把这些句子找到,还说出了自己的理由,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这样并没有完,本文人物既然是重点,那么,怎样才能够在不偏离中心轴的前提下挖出人物形象诸葛亮呢,我把诸葛亮知人心放在重要的位置,让学生通过读,通过交流知道诸葛亮怎样识人心的,我把课文的2、3、7、8自然段作为重点,以读代讲,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 2 本课我教学的重点之一放到了人物对话,体会人物内心,感知

人物形象: 由于这篇课文有一个明显的特点──以对话形式组段。在教学中我提出:“分角色朗读课文,或表演有关情节,给周瑜和诸葛亮两人加上他们说话时的动作、语气、神情。并想想为什么这样加?他们在说话时想些什么?”我希望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研读与合作探究交流,体会周瑜的妒才阴险与诸葛亮的机智、胸有成竹。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的时候,议论纷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此时,课堂的气氛比较活跃。 3、发散思维,勇于探索 教学中选择有思维含量的“发散点”是有效进行发散思维训练的关键。 1、情境采访,深化认识: 如,教师作为《三国周刊》的记者采访“孔明”:“孔明先生,您在借箭中的表现我佩服不已,请问您在向周瑜立下军令状时,怎会有如此把握?”学生会自然地对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加以总结,并加入自己个性化的理解。 2、作业设计,拓展延伸: 在课的结束部分,我在引导学生总结了本课无论是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周瑜的妒才阴险,还是鲁肃的仁厚守信,曹操的谨慎多疑,我们都是从文章对人物的语言描写中体会到这一写作方法后,总结出:这也是《三国演义》刻画人物一个很重要的方法。讲完时,我布置学生课余时间再读《三国演义》,把课堂延伸到了课外,让学生在文学

草船借箭设计片段

草船借箭设计片段

草船借箭设计片段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三、精读“借箭原因”,体会人物内心 1、通过刚才的阅读,我们知道周瑜妒忌诸葛亮,要陷害他。周瑜怎样把造箭的任务交给诸葛亮,诸葛亮又是怎样接下任务的同桌分角色读,分别说说两人的话里包含的意思。 引导:他们的对话很有意思。你认真研究一下他们的对话,能否体会到对话里包含着的意思,能否体会到人物说话时的内心想法。 2、分角色逐句朗读,说说每句话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这样说 “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明知故问。 “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借公事要挟表面客气,暗藏杀机。 “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步步紧逼。 “用箭最好” “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从容镇定,胸有成竹。

“只要三天” “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 3、练习感情朗读。 2、学习第一段: ⑴师:初读了课文,大家看出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想设计陷害他。第二自然段是一段精彩的对白。我读提示语,一、二组读周瑜的话,三、四组读诸葛亮的话。想一想:从对话中可以看出周瑜和诸葛亮分别是个什么样的人 (师生读书。) ⑵师:这一段对话的提示语太单调,怎么总是“周瑜问,周瑜说”呢我们学过的提示语中,常常有恰当地描写说话人的动作、神态等

的语句,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人物的个性特点。只是本文是由古文翻译过来的,古人写文章用提示语一般很简洁,“某人曰”就好了。那好,我们接下去就来通过人物对话的朗读和揣摩,给文中提示语加一个确切的表示人物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的词语,再读读这句话,更深地体会人物的个性特征. (学生默读、思考。) ⑶讨论交流,在学生给课文加上提示之后,教师要追问为什么这么加并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⑷小结: 这一段的语言交锋,句句紧扣,可画出两个人鲜明的性格特点。周瑜表面客气,内心暗藏杀机,表现了他心胸狭窄,凶狠狡诈。诸葛亮明知周瑜不怀好意,却以大局为重,从容镇定,胸有成竹。 ②小黑板出示:“诸葛亮在跟周瑜立军令状之前,到底都想了些什么”

长春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用奇谋孔明借箭(节选)》

长春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用奇谋孔明借箭(节选)》 【导语】课件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经过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任务分析,教学活动结构及界面设计等环节,巧设课件,激发兴趣,可以给语文学习动力;情注文本,感受语文体温,则可以让语文学习成为生活需要。下面是小编整理分享的长春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用奇谋孔明借箭(节选)》,欢迎阅读与借鉴。【篇一】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孔明的“神机妙算”,并通过语言文字去体会人物的 特点。 2.通过对本文的学习,激发学生对祖国古典文学的热爱之情。 3.学会本课4个生字,认识8个生字。 4.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语言特点。 教学重点 1.了解草船借箭这件事的前因后果和发展过程。 2.从草船借箭这件具体事情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教学难点 把握文章的故事情节,体会故事中人物的不同性格。在读书交流活动中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教学准备 1.指导学生充分预习,扫清字词障碍,为理解课文打好基础。 2.教师可事先引导学生读一读《三国演义》,还可以看一看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有关的片断,了解小说的主要内容、中心人物及主要的情节。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播放乐曲,创设情境;谈《三国》,聚焦诸葛亮。 1.今天我们的课前一支歌,请大家欣赏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歌,会唱的都跟着大声唱一唱。(点击课件,播放歌曲,师生欣赏并跟唱。) 2.请学生自由谈读《三国演义》的心得。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三国演义》中一段非常精彩的故事情节,(指板书)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读通课文,给“智慧”排个序 1.有人说《三国演义》是一部谋略之书,《用奇谋孔明借箭》这个故事是谋略里的谋略;也有人说《三国演义》是一部智慧之书,那么《用奇谋孔明借箭》就是智慧里面的智慧。对于这样一个充满了谋略、充满了智慧的故事,我相信同学们一定非常感兴趣。请同学们打开书本,听老师范读课文,自己在下面小声跟老师读。 2.因为课文节选自古典小说《三国演义》原著,是文言的,不好读,不好懂,请同学们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这篇课文,碰到读不通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遇到读不懂的借助注下注释弄懂,也可以请教同学、老师。 3.课文读通了、读懂了,谁能说说课文中出现了哪几个人物?(诸葛亮、周瑜、曹操、鲁肃)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从谋略和智慧的角度,给故事中的这四个人物排排队。 4.交流体会。估计会出现几种情况:

孔明借箭教学反思

孔明借箭教学反思 篇一:用奇谋孔明借箭教学反思 反思一:用奇谋孔明借箭教学反思 《孔明借箭》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课文写了周 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 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教学时我深刻领会教材,落实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新理 念。但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往往落实的不尽如人意,现总结得失如下: 一、充分把握文章留白处,感知人物形象 1、我以复习旧知为突破口,让学生弄明白了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小说的三要素不外乎:情节、 人物、场景。我把重点放在了人物上。先从结尾周瑜的感叹入手,抓住神机妙算一词,在学生并不完全理 解词义的情况下,不急于查字典,而是直接让学生在全文中去找诸葛亮神机妙算体现在课文的哪些地方, 为什么你觉得他这么做很好。学生踊跃发言,基本能够把这些句子找到,还说出了自己的理由,课堂气氛 非常活跃。这样并没有完,本文人物既然是重点,那么,怎样才能够在不偏离中心轴的前提下挖出人物形 象诸葛亮呢,我把诸葛亮知人心放在重要的位置,让学生通过读,通过交流知道诸葛亮怎样识人心的,我 把课文的 2、3、7、8 自然段作为重点,以读代讲,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 2、本课我教学的重点之一放到了人物对话,体会人物内心,感知人物形象: 由于这篇课文有一个明显的特点──以对话形式组段。在教学中我提出:分角色朗读课文,或表演有关 情节,给周瑜和诸葛亮两人加上他们说话时的动作、语气、神情。并想想为什么这样加?他们在说话时想 些什么?我希望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研读与合作探究交流,体会周瑜的妒才阴险与诸葛亮的机智、胸有成 竹。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的时候,议论纷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此时,课堂的气氛比较活跃。 3、发散思维,勇于探索 教学中选择有思维含量的发散点是有效进行发散思维训练的关键。 1、情境采访,深化认识: 如,教师作为《三国周刊》的记者采访孔明:孔明先生,您在借箭中的表现我佩服不已,请问您在向 周瑜立下军令状时,怎会有如此把握?学生会自然地对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加以总结,并加入自己个性 化的理解。 2、作业设计,拓展延伸: 在课的结束部分,我在引导学生总结了本课无论是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周瑜的妒才阴险,还是鲁肃的 仁厚守信,曹操的谨慎多疑,我们都是从文章对人物的语言描写中体会到这一写作方法后,总结出:这也 是《三国演义》刻画人物一个很重要的方法。讲完时,我布置学生课余时间再读《三国演义》 ,把课堂延伸 到了课外,让学生在文学名著中去学习和积累,拓展语文学习的广阔天地。 二、整体来说这节课还算顺利,我却从这节课中看到了许多不足。例如:虽然说在我的引导下,学生 认识了周瑜的阴险狡诈、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但这并没有达到我的要求,我感到学生只是再让我牵着走, 缺少自己的看法,对文本只是盲目的服从,没有质疑能力。课堂看起来比较活跃,可是缺少思想的孩子会 让课堂显得没有灵魂,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培养学生善思考,会思考是摆在我面前的一大课题。

长春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1-1 井冈翠竹: 匪徒盗匪土匪硝石硝酸硝烟腥气腥臭锁定锁链暗锁五谷杂粮委员委派委屈派遣派送气派委派撼动摇撼震撼撼天动地殷切殷勤殷实坚韧示威漫长幽谷呼啸亭亭玉立魂飞魄散鬼哭狼嚎意气风发坚贞不屈漫山遍野一望无际悬岩绝壁郁郁苍苍重重叠叠成年累月血雨腥风 1-2 延安,我把你追寻: 琳琅满目琅琅的读书声窑洞土窑瓦窑茅房茅草茅庐豫剧犹豫不决春光明媚茁壮春笋奥秘脊梁明媚顶天立地犹豫满目琳琅追寻辉煌 1-3 七律·到韶山: 韶山牺牲咒语念咒赌咒霸道霸气恶霸吸烟 2-1 妙语批试卷: 阎罗阎王锡箔锡纸军阀阀门水阀亥时辛亥革命督察督促督军维持维护维权廉洁廉政廉耻表率谬论舞文弄墨不学无术妙趣横生啼笑皆非无言以对用人唯贤妙趣横生哭笑不得无言以对胸无点墨啼笑皆非 2-2 词语的变迁: 船舶怜恤抚恤时髦萝卜宠爱受宠若惊杜甫台甫惊魂甫定劫持劫匪劫难媒体媒人媒婆攀登攀比攀谈丰富多彩历尽沧桑摇身一变浩劫变迁脱口而出侧耳恭听海鸥3-1 天鹅: 百花争妍瀚海浩瀚遨游芯片笔芯机芯汊港河汊暗淡暗黑黯然型号血型典型翘辫子翘尾巴舵手掌舵沼泽沼气池沼俘虏战俘被俘囚车囚犯囚歌赋予俊秀陶醉召唤婉转弥留不同凡俗雍容自在百看不厌俊秀的身段圆润的形貌优美的线条皎洁的白色娇媚的动作和谐的声音传神的动作浩瀚的烟波有翅的船队 3-2 蜘蛛: 睫毛防御御寒御驾钳工钳子陷阱束缚作茧自缚俘虏躯体身躯为国捐躯妨碍妨害何妨碍事障碍阻碍侵夺侵犯侵害伪证伪装伪钞谋反谋害谋虑损坏损伤损失柔韧拼搏计谋毅然尽心竭力尽善尽美小心翼翼擒住 3-3 大孔雀蛾的晚会: 蚕茧破蚕成蝶偌大蝙蝠擎起擎天柱众擎易举新颖脱颖而出例如例题例外况且情况状况窜改窜逃流窜佣人雇佣蹿升惯例稀罕目瞪口呆飞窜女佣蝙蝠窜上跳下4-1 落花生: 榨菜榨取压榨价钱价格物价榴莲石榴爱慕思慕仰慕嫩绿开辟居然体面4-2 风筝: 蟹黄海蟹蜈蚣伶仃孤苦伶仃瑟缩造诣苦心孤诣虐待虐杀暴虐憔悴嫌弃嫌犯避险缠绵缠绕纠缠柄持话柄笑柄点缀诀别荡漾恍然大悟惊惶嫌恶惩罚宽恕肃杀4-3 因小失大: 堕落堕马敛钱收敛敛财溺爱溺水诱导诱饵诱惑青睐明眸善睐美轮美奂琢磨雕琢精雕细琢债权债务借债告诫置备争命夺利良辰美景造得其反富丽堂皇因小失大羞辱脑际引诱沉溺债台高筑颇有益处 5-1 龟虽寿: 老骥伏枥按图索骥呜呼哀哉快哉妙哉海龟乌龟盈亏盈利充盈怡然怡悦心旷神怡宏图大志老当益壮壮志凌云斗志昂扬励精图治不拔之志蹈厉之志鸿鹄之志豪情壮志胸怀大志5-2 十六字令三首: 建锷波澜壮阔力挽狂澜推波助澜酣畅酣睡残暴残骸残留坠落坠地坠马信赖依赖抵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