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初探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初探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初探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初探

[关键词]高职;校园文化;建设

一、校园文化的内涵

(一)校园文化的含义

“校园文化”泛指在学校教育基础上产生的文化现象,是指由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以校园空间为背景,围绕教学活动和校园生活而创制并共享的精神物质文化整合系统,是学校校园物质形态、精神文化和行为方式的总和。校园文化以师生为主体,以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等为主要内容,在学校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以校园精神、文明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

(二)校园文化的特征

校园文化的特征表现在很多方面,综合来看,主要在以下几点:

1.艺术性。文化内涵必须以一定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校园文化以各种物化的具体形象,如建筑、音乐、语言文字等,来展现校园文化的内容。一般,这种表现形式要有观赏价值,从表象通过人的联想能触景生情,体会其内涵的思想和意义。

2.渗透性。一方面,既有的校园文化在每时每处,传递着文化、情感和思想,改变着每个人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模式。另一方面,学校内的每一位教职员工和学生,又用自己的言行和思想在发展着校园文化的建设,新的主导思想、新的制度、新的观念等,对校园文化的发展都起着新的推进作用。

3.系统性。任何一种文化都不是孤立的,文化是一个体系存在。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时,一定要注意整体的系统性,每一项建设都是为主体思想服务的,单独看,有其各自的特点和目的,整体看,又都同属于一个整体范畴。系统的、有序的表达,才能使感受者得到深刻印象,起到文化的影响作用。

4.积淀性。文化建设最忌讳的是突击行为,简单的标语、条幅、

活动、打扫卫生、建雕塑等行为,不是文化建设。文化的形成是要通过一定的时间,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反复的实践,有意识的总结和提炼而逐渐形成的,具有稳定的风格特征,在校内有着广泛的认同的价值观、准则规范、精神追求和办学理念。

5.传承性。校园文化一旦形成以后,是不会消失的。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学校内部的不断发展变化,人员的更替,新思想的冲击等,都会使校园文化不断的发展创新,但永远不会截断。校园文化本身就是通过长期的积淀而来,在继承中发展是必然的,所以,校园文化的建设要走在时代的前列,保持先进性,充满生命力。

6.独有性。每一所学校的发展历史都是不同的,具体完成学校发展建设的人也是不同的,学校的背景条件、资源都不一样,这使得每个学校逐渐形成的文化氛围是独有的,与众不同的。区别于其他学校,尤其是与同类院校有别,才能体现出自身的价值,使师生都有一种归属感,并在此环境中更好地完成自己的职责。

(三)校园文化的发展历史

解放之后的近十年间,高校的校园文化是伴随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形势进行改造和发展的,借鉴了苏联的先进经验,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特色;随后,在1966年文化大革命之前的几年里,以复归“传统”为主旋律,把培养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精神作为校园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期间,一切外来的和传统的校园文化被废除,否定了之前17年的校园精神文化;改革开放至今,从文化解冻逐步繁荣开始,经过适应改革开放、理性探索和市场化、网络化,受主流文化的影响,渐趋理性,形成了多元化的校园文化现象。

(四)校园文化的功能

良好的校园文化可以起到很多积极的作用,例如:激励、示范、导向、约束、凝聚、教育、愉悦等。一个学校的校园文化可以起到引领师生共同进取,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营造和谐氛围等作用,校园文化体现的是一所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是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反映。

二、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历史积淀不足

高职院校基本上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发展起开的,一些院校是近几年从中职升格而来,建校时间不长,没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还不能形成自身独有的文化特征。

(二)重技术轻文化

高职今年来的发展可谓突飞猛进,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学校的规模、设备、师资等,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部分院校没有把文化建设没有放在重要的位置,在思想上没有足够的重视。

(三)缺少机制

一些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没有一个有效的和长效的机制做保障。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缺少宏观管理和指导;文化建设的表与里、主与次、内与外、师与生等关系没有处理好;文化主体限于学生,忽视了教师、管理人员和后勤人员;文化建设局限于几个部门,没有发挥其他部门和组织的作用。

(四)文化建设形式化

校园文化建设不是简单的规章制度,不等于学生的思想教育,更不仅仅是环境的美化、竖立几个雕塑、挂几条标语、开几场晚会就能解决的。流于形式是当今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要通过各种形式和手段,提高和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

(五)没有鲜明的职业特色

高职院校适于高等学校,但同时又是职业教育,教育模式与文化建设都有自己独特的职业特色。校园文化的建设也不能脱离职业特色,校企文化的交叉点也应有所体现,学生在校园内应能体会到职业氛围。

三、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已刻不容缓,职业教育要上台阶,学校的发展要建内涵,高职校园文化必将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院校应当将校园文化建设放到重要的位置,并将与学校工作相关的全部人和物,都纳入到校园文化建设范畴之中,长期地开展此项工作。

(一)物质文化建设

物质是载体,物质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的基础和支撑。完善的校园设施是进行教学和文化活动的场所,能给人以美好的视觉享受和身心愉悦。人的心理会受外围环境的影响,从外界获得的视觉、听觉信号,将转化为心理感受,从而影响人的主观情感。

一个优美、整洁、舒适的学院环境,能让人产生愉快的感觉;整齐规范的学习场所,窗明几净、照明舒适等等这些细节,都能让人产生跟随环境的欲望;勤修整的草坪、擦拭干净的长椅、清洁的地面,都能是人自觉的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优美的歌曲,积极向上的旋律,能使学生产生应有的朝气和积极的心态。

校园环境的可以根据自身特点进行设计建设,给出自己的特色符号,但基础就是校园必须像校园,也就是说要具备校园的基础功能,营造的是学习的氛围,而不能过于华丽、浮躁、夸张,即不能偏离人才培养这一主题。

(二)精神文化建设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是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被全体师生认可的,有别于其他院校的精神意识,是一个学校的本质文化精神。精神文化建设切忌急功近利、生搬硬套、拔苗助长,这要从学校的日常工作中逐步积累发展形成。校园精神文化建设表现在校风、教风、学风、班风建设上,并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校园精神文化体系。

1.校风建设

校风是一个学校给人的整体精神风貌。好的校风,身在其中,能够感受到校风对人的深刻“强制性”的感染力;被激发出积极的情感,催人奋进;有很强的集体感和整体协调性,有被保护的感觉。良好的、积极的校风,可以起到对不良心理和行为排斥的作用。校风符号化的外在表现形式可以归纳总结为校训、校歌、校徽等具体形式。学校各部门之间关系、上下级关系、同事关系、师生关系要形成团结、协调的氛围,学校的整体力量才能更强大。

2.教风建设

教风是在校风之下,符合校风整体主导思想,由教师具体表现出来的工作精神风貌。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自发和强制形成的工作特点、作风和风格,体现了教师知识水平、道德修养、工作技能等综合素质。教风的建设要从具体的教学细节着手,如教师的仪表、教态;还要强化教师的教学专业知识技能水平;教师要有严谨的学术思想,求实、勤奋;教师教学方法技术也要纯熟,教学设备仪器的使用规范熟练;另外,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服务水平也属于教风建设。总之,干部职工的工作作风、服务水平,教师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态度,都是好的学风形成的前提。

3.学风和班风建设

学风是一个学习集体,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治学态度和习惯,对学习质量、素质培养、人格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学风和班风往往是统一的,积极向上、团结合作、互助友爱的班风,伴随的是良好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学风班风的形成,是在校风、教风的影响之下,由教师引导,由学生自己在学习生活之中逐步形成的。

(三)制度文化建设

科学完善的规章制度,严谨的落实和执行,是学校各项工作正常有效进行的保证,同时,也是校园文化的内在机制体现。学校的规章制度有很多是长期建设形成之后基本不变的,如一些仪式、行为规范、奖惩制度、定期的校园活动等,这些制度对师生的行为、价值取向、精神状态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规则的约束,同时也是对权利的保障,师生的规则学习生活有章可循,利于集体文化性的形成和发展。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