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拓展性实验》的开发与实施

《高中化学拓展性实验》的开发与实施
《高中化学拓展性实验》的开发与实施

《高中化学拓展性实验》的开发与实施

一、课程提出

新课程改革以来,各地都相继推广校本选修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校本课程即以学校为本位,由学校自己确定的课程,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对应。校本选修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师开展教学研究,走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2012年,配合学校的大环境,笔者开发与实施了《高中化学拓展性实验》这一课程。拓展性实验是以课本知识为依据,但又高于课本,属于必须教学目标之外的实验,主要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升学生的化学素养。

之所以选择这一课程,主要基于校本选修课程的学科性、实践性和地方性考虑。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极具可操作性,所以选择实验为课题开发既能体现学科特色,又能发展学生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二、课程实施

1.课程纲要

校本选修课程的开发首先应有严格的课程纲要,避免课程内容编写的随意性和课程教学的乏兴趣化。校本课程《高中化学拓展性实验》的选修对象是高二理科化学基础较好的学生,而苏教版高中化学在高二刚好学习了《实验化学》选修模块,学生已有较好的实验基础。对于化学基础较好的理科生,已有独立设计实验的能力,故

项目课程的理论与开发研究

项目课程的理论与开发研究 ——徐国庆博士 华东师范大学职成所副教授 gqxu@https://www.360docs.net/doc/811691778.html,

一、从教学论到课程论 (一)何为课程 课程是教育的精致化需要,严肃性是课程的基本属性。 ● 西方:课程即跑道。 两个要素:方向与过程,引伸为课程即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及组织。 ● 中国:功课(内容)及其进程(组织) 课程在组织知识的同时,也在组织人与人的关系。 不同的课程模式,会形成不同的师生关系, 以及不同的教师与教师的关系。 (二)课程论兴起的原因 1、课程是制度化教育的产物,是教学过程规范化、系统化的需要。 2、近代课程理论发展的结果。 杜威的经验课程论。 对学科课程理论的突破使人们意识到,仅仅对课程内容做些删减,或对编排顺序做些调整是不够的,还不能充分体现人们对教育的新设想。改革还必须触及一个上位问题,即按照何种逻辑来设置课程。 (三)课程的类型 古德兰德把课程划分为: 正式课程:指由国家或学校设置的在学校课程计划中所列出的课程; 领悟的课程:指教师按照自己的理解正努力去实施的课程; 观察的课程:指我们所能观察到的在课堂中实际实施的课程; 体验的课程:指学生实际在领悟并作出反映的课程。 (四)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课程是方案,教学是实施。 老师应当教“课程”,而不是教“教材”。 教育行政部门应当管“课程”,而不是仅仅是管“教材” 二、我们要到哪里去 花一个学期去搞基础,还不是浪费时间交白卷?都不去想想,开一个高等数学,对专业帮助什么都没有,也不去想,我们学什么专业的,学生怨气有多大,课程安排不合理,还精品! ——一位交白卷的考生

三、我们面临什么问题 打破学科体系,建立基于工作体系的课程体系,是当前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取向,这是由职业教育的性质所决定的。 现有课程的本质问题是什么?是学科课程?学科课程是现象问题还是本质问题? 学科课程仅仅是现象问题。关键在于其思想根源,即在“实践是理论的延伸和应用”这个观念下形成的“准备说”,把实践仅仅看作为理论线性演绎的结果,是理论的附属品。未能突出工作实践在课程体系中的逻辑主线地位。这就是职业教育课程的“学问化”。 为什么不必先为实践储备足够的知识? 是由职业教育学生的学习特点决定的。 一种书生是天生成的才具,能对于书本子上的学问有趣味。其余大多数的人,只知道五官接触的、能够实做的事体才有趣味,书本子上的趣味是没有的——杜威 只有当一个人已有的知识无法解决他所面临的问题时,真正的学习才会发生——建构主义 知识的职业性: (1)职业活动需要的知识 (2)职业活动过程中的知识形态 知识的“储备观”与“过程观”应用知识要按照应用的方式来学习因此本次课程改革的重心并非要否定知识,否定理论(当然需要根据新的原则对理论做出取舍),而是要突出实践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关键不是实践课时的多与少),用工作任务来引领理论,使理论从属于实践。要突出工作实践(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仅仅对理论知识的深浅进行调整是不够的,而是必须对原有课程进行结构性改革。 四、项目课程的基本框架 指按照工作任务的相关性进行课程设置,并以工作任务为中心选择和组织内容的课程。它不同于以学科边界进行课程设置,并按知识本身的逻辑体系选择和组织内容的学科课程。 (一)项目课程的核心理念 1、联系论 ● 职业能力即知识与工作任务的联系

安康地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规划纲要完整版

安康地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规划纲要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安康地区计划局(2000年7月) 在世纪之交,全国进入实施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大背景下,党中央总揽全局,审时夺势做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战略决策。这是安康加快发展面临的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根据国家和省上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基本指导思想,给合安康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市场需求预测、资源开发潜力和经济发展要求,特提出安康地区实施西部大开发规划纲要。 一、安康在西部大开发中的独特地位和市场条件 (一)优势条件和独特地位 安康地处我国西部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生物、矿产、水力、旅游等资源十分丰富。几十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年来的发展,特殊气候、地理、地貌造就的三大资源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开发,经受了市场的考验,形成了以自然资源开发为主导的区域特色经济模式。依据自然和历史形成的相对优势以及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重点,从陕西、西北和西部的全局看,我区立体性的气候,多样性的资源,在西部大开发中具有顺应市场需求的多元化优势条件,这些优势条件不仅是独特的,而且是不可替代的。 1、安康是西北少有的亚热带资源区,是西部多样性生物、矿产资源的密集区。全区汇集各类经济植物3000多种,树种2000多种,药源种类1300多种,动物430余种,是陕西及西北重要的林特产品和中药材基地,大宗的茧丝、生

漆、茶叶、烤烟、药材、木材在全省及西部市场占有一定份额,资源加工产品如丝绸、绞股蓝总甙、葛根素、薯蓣皂素药品、精制茶、魔芋和富硒食品在西部、全国及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全区已发现各类金属、非金属矿产65种,探明有工业开采价值的32种,其中汞、锑、铅、锌、黄金、重晶石、毒重石、瓦板岩、水泥灰岩储量居全国或全省前列。这些资源大多数是国家急需的战略性资源,也是市场前景看好的资源。目前开发利用程度低,极具开发潜力。 2、安康是陕西乃至西北独有的水资源密集区。全区年总水量252亿立方米,人均自产径流量3964立方米,是全省的2.6倍,全国的1.5倍。汉江水质好,流量大,为国家和陕西南水北调工程的主要水源地。汉江干流和九条支流水能蕴藏量469万千瓦,可开发量263万千瓦。规划的汉江梯级开发共7座电站,6座在安康境内。已建成安康、石泉两座,装机98.5万千瓦。在水资源短缺的大西北和极度缺水的陕西,宝贵的水资源优势,不仅是大开发的“瓶颈”性资源,也是建立水产业不可替代的资源,同时由于秦巴汉水形成的自然风光旅游资源更具开发潜力。水资源的开发是安康、陕西大开发的关键、潜力和希望所在。 3、安康是区域性的交通枢纽,东西南北大开发的区位承接地。铁路、公路、水运、航空,构成了安康便捷的立体交通。西康、阳安、襄渝三条电气化铁路交汇安康,贯穿区内7个县市,2000年完成阳安线扩能,襄渝铁路扩能即将开工,316、210两条国道横贯境内,区内“三横六纵”公路网络基本形成;汉江航运规划最大可通行500吨级船舶,安康港是西北最大的内河港口;扩建后的安康机场复通西安航线。随着西康铁路建成通车,阳安、襄渝铁路扩能,西安—安康—重庆高等级公路的建设和汉江航道开发整治,安康连接东西、沟

课程开发与实施情况总结

初中课程开发与实施情况总结 (一)、课程开发的意义: **初级中学是一处山区农村初中,生物百项活动及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连续四次获国家级奖,**同学曾代表学校参加全国在湖南长沙举办的《生态环境与人》为主题的生物百项活动论文答辩及颁奖大会。中央电视I台、潍坊电视台(社会传真栏目)曾对我校鼓励学生走进大自然,山野做课堂,开展各类创新实践活动的做法给予了报道。国家级报纸《教师报》也以《山里娃的“课外作业”》为题做了专门报道…… 让学生走进大自然,开展小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课程开发的主要意义所在。 课程开发的过程:本资源在2002年的研究中积累了大量资料,2007年进行了分类整理,2008年申报了潍坊市教育创新奖,并在潍坊推介,开发出了校本教材,2009年对活动资料进行系统整理,完善了活动展室。 (二)、基本构成要素:《走进家乡的植物乐园》共分为四本:校园植物调查、家乡果树研究、家乡中草药研究、科学养花小知识。 (三)、课程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感。 2、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课程实施: 本课程实施采取动态化管理、活动化作业、展示交流性评价。 1、活动为课程提供资源: 研究由来:2002年5月份我国预防“非典”进入了非常时期,所谓防“非典”的中草药以20多元一付卖给大部分村民。从这付中草药的成分看,主要有大青叶、板兰根。于是我们发动学生上山采集,伙房集体熬药,并把这一做法介绍给当地村民,节省了医药开支的费用,达到了预防的目的。自此我们才重视了当地中草药的应用价值,于是从这一年起,围绕邵庄镇范围内中草药主要有多少进行了调查。 调查时间:从2002年6月至2004年8月,期间我们曾先后六次亲自带领学生到邵庄镇的老山、黑山、大山、寨山、象山及当地田间地头进行一系列实 1

专业和课程标准开发与实施

项目八:市专业教学标准修订 申报栏目:一级大类----市级竞争性项目 二级类别----专业和课程标准开发与实施 一、申报学校: 2014年已启动的专业教学标准修订的承担学校。 二、2015年专业教学标准修订的主要任务: 1、编制专业教学标准文本,包括专业培养目标、职业范围、人才培养规格、职业能力标准、教学计划、实验实训条件等。 2、编制相关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技能方向课程的课程标准。 3、组织专家论证,并修订完善专业教学标准文本和课程标准文本。 2014年已启动的中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修订目录

项目九:精品课程建设 申报栏目:一级大类----市级竞争性项目 二级类别----专业和课程标准开发与实施 一、已上线的精品课程 1、申报学校 上线运行两年以上的精品课程,开发学校根据需要,申报经费。 2、精品课程更新要求 (1)课程内容的更新,及时反映企业生产“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新知识”,确保课程内容的先进性和科学性。更新的主要材料包括教材、课程标准、授课计划等。 (2)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更新与充实,将本课程近两年来新的优质教学资源充实到精品课程中,更新的主要材料包括多媒体课件、教学应用软件、视频资料、动画资料、图片等。 (3)教学设计的更新,将本课程近两来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课堂教学改革成果反映到精品课程中,教学设计更新的主要材料包括教案、示范教学、典型教学案例等。

(4)其它材料的更新,包括教科研成果、教学成效、教学管理制度等。 二、拟参加2015年市级精品课程评审的校级精品课程 1、根据学校专业内涵建设需要,已完成的校级精品课程,拟在2015年下半年参加市级精品课程评审的课程。 2、申报要求: (1)符合现代教育教学规律、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课改理念。 (2)课程内容充实,体现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 (3)充分有效运用现代教学技术与手段,教学改革有创新有特色,教学效果好。 (4)课程材料齐全,教学资源丰富。 (5)申报材料能呈现课程特色,有示范和推广价值。 项目十:专业教材开发 申报栏目:一级大类----市级竞争性项目 二级类别----专业和课程标准开发与实施 一、专业教材开发范围 1、与“双证融通”专业改革相配套的双证融通课程的教材; 2、与“国际水平专业教学标准”相配套的专业教材。 二、教材开发的要求 1、根据深化市课程改革进程,积极推进有关专业教学标准实施和综合改革项目试点,依靠专业中心组和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力量,开

全面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全面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一、背景资料: 1.中国西部是指西南五省市(四川、云南、贵州、西藏、重庆)西北五省市(山西、甘肃、青海、新疆、宁夏)和内蒙古、广西以及湖南的湘西、湖北的恩施两个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组成,被称为“10+2+2”。面积为 68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71.4%;人口3.64亿,占全国的28.6%;国内生产总值18245亿元,占全国17.1%。西部地区与蒙古、俄罗斯等14个国家接壤,陆地边疆线长达1.8万余公里,约占全国陆地边境线的91%;与东南亚许多国家隔海相望,有海岸线1595公里,约占全国海岸线的1/10。 2.西部地区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很大。改革开放以来,面貌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由于历史、社会、自然条件等原因,经济相对落后。1988年邓小平针对中国发展不平衡的特点,提出了“两个大局”的战略构想:一是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较快地发展起来,从而带动内地的发展,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一个是沿海地区发展到一定时候,要拿出更多力量帮助内地发展,沿海地区也要顾全这个大局。1999年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做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三年来,经共同努力,西部大开发有了一个良好开局,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局面。投资和经济快速增长,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水利枢纽、交通干线建设等大工程全面启动,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力度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强,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科教和人才开发力度加大,改革开放步伐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不断推进。 3.实践证明,西部大开发有利于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有利于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有利于改善各族人民生活,实现共同富裕;有利于改善全国的生态环境;有利于建立全国统一市场;有利于扩大开放,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有利于增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和边疆稳定。 4、2002年10月11日国务院西部大开发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朱镕基总理在会上强调指出,西部大开发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放在首位,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把西部大开发扎扎实实推向前进。 5.江泽民主席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要打好基础,扎实推进,重点抓好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争取在十年内有突破性进展。要积极发展有特色的优势产业。发展科技教育,培养用好人才。国家加大支持力度。改善投资环境。西部要增强自我发展能力,走出一条加快发展的新路。 为促进地区协调发展,在提出西部大开发任务的同时,十六大对东部和中部也分别提出了新的要求。还对一些特殊地区,如东北地区、革命老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等加大支持力度。加强东、中、西部地区交流与合作,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二、考点 1、西部大开发,必须加强法制建设。 2、西部大开发的必要性。 3、西部大开发坚持怎样的发展战略 4、西部地区如何进行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 5、在西部开发的过程中,青年学生应如何做。 初二: 1、经济建设离不开法律,说明推进西部大开发,必须加强法制建设。 2、“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和“基本国情”知识,说明西部地区如何进行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

一体化课程开发规程

附件 一体化课程开发技术规程 (试行)

目录 1.一体化课程概念与开发原则 (1) 1.1 一体化课程概念 (1) 1.2 一体化课程开发原则 (1) 2.一体化课程内容结构与方案编写体例 (1) 2.1 一体化课程内容结构 (1) 2.2 一体化课程方案编写体例 (2) 3.一体化课程开发程序 (5) 3.1 职业与工作调研分析 (6) 3.2 典型工作任务提炼 (8) 3.3 一体化课程框架确立 (9) 3.4 一体化课程方案制定 (10) 3.5 一体化课程资源建设 (11) 附件 (12)

1.一体化课程概念与开发原则 1.1 一体化课程概念 一体化课程是按照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技能人才培养规律,根据国家职业标准,以综合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通过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构建课程体系,并以具体工作任务为学习载体,按照工作过程和学习者自主学习要求设计和安排教学活动的课程。 一体化课程体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通合一,专业学习和工作实践学做合一,能力培养和工作岗位对接合一的特征。 1.2 一体化课程开发原则 1.2.1 科学性原则 课程开发要以就业为导向,遵循技能人才成长和职业发展规律,充分体现职业特征,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要。 1.2.2 梯次性原则 课程开发要符合国家职业标准等级要求,形成以中级工、高级工、预备技师为主的人才培养课程层级。 1.2.3 可操作性原则 课程开发要尊重技工院校办学现状和地域特征差异,各项要求力求具体、明确、清晰,目标可度量、可检验。 1.2.4 规范性原则 开发课程所用的术语、符号、体例等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技术规范和约定俗成的表述,内容、结构、格式、表达形式应符合本规程的要求。 2.一体化课程内容结构与方案编写体例 2.1 一体化课程内容结构 一体化课程由一体化课程方案和一体化课程资源两部分构成,其内容与结构见图1。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课题暨 武汉市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重点课题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 课题结题研究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999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首次提出“学校课程”的概念,在2001年6月7日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要求“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现状,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校本课程从此走入我们的视野,落实国家教育方针,推进校本课程建设成为学校管理者的责任。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是一项课程革新任务,是目前我国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具有以下五点意义: (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创国家级山水园林城市”是武汉市政府向全体市民提出的一项重要工作目标。我校与东湖风景区近邻。东湖风景区以其独特的地理自然环境、楚文化的特色和现代科技文明风韵,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为中小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研究天地。因此以东湖风景区为依托研究开发与实施我校特色校本课程,对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落实武汉市政府工作目标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实施素质教育,规范教学内容,严格课程管理,将德、智、体、美有机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是《义务教育法》对中小学办学行为和育人方向总的规范要求。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校校本课程以学校教师资源为中心,以学生需求为重点的兴趣校本课程初具雏形。整合学校与地域教育资源,规范开发与实施行为,形成具有特色的校本课程,摆在了我们面前。因此这一课题的研究,对规范办学行为,创建以东湖文化为载体的教育特色,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培养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是新时期的教育目标,本课题的开发与实施,基于学生个性特长发展的需求,对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具有广泛而深远的教育实践意义。

《3D打印技术》课程教学项目的开发与实施-文档资料

《3D打印技术》课程教学项目的开发与实施 一、引言3D打印技术作为一种快速成形技术,于最 近两年开始流行,广泛应用于产品设计的各个领域当中。但3D 打印目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国内针对学生的教材不完整,教育方案不够系统化,师资力量紧张,配套设备比较昂贵。为了跟上 时代发展的潮流,各中职学校克服困难,创造条件,纷纷开设 3D打印技术课程,普及3D打印技术。 湛江机电学校作为地方中职龙头学校,于2014年投入资金购买了基础型3D打印桌面机,选派教师到企业学习3D打印技术,解决了师资、设备等问题。2015年在模具制造技术、数控技术 应用、机电技术应用等专业开设《3D打印技术》选修课,我们 在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项目的开发以及教学过程的组织与 实施方面做了一些探索与实践,本文通过具体案例讲述了笔者在《3D打印技术》课程教学项目的开发、实施等方面所做的探索 与实践,并展示了教学成效。 二、教学项目的开发与研究 为了选择适合中职学生的课程教学内容,我们先对3D打印的原理及工作过程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1.3D打印的原理 传统的机械加工方法是“减材制造”,在其制造过程中材料逐渐减少;锻造、铸造、粉末冶金等热加工方法,可粗略地看作

是“等材制造”;3D打印则属于“增材制造”,通过一层层地 累加材料最终达到物体的成形。3D打印机就是可以“打印”出 真实3D物体的一种设备,功能上与激光成型技术一样,采用分 层加工、叠加成形,即通过逐层增加材料来生成3D实体。称之为“打印机”是参照了其技术原理,因为分层加工的过程与喷墨打印十分相似。 2.3D打印的工作流程 3D打印是利用设计产品的3D数据,采用分层、叠加成形的原理进行打印,其工艺流程一般分为三维建模、数据分割、3D 打印、后处理四步(如图1所示)。 (1)三维建模 三维建模是3D打印的基础,即在打印之前需在三维软件中 对产品进行建模,因此3D打印需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技术的参与。建模过程可使用AutoCAD、Mastercam、Pro/E、UG、Solidworks等主流软件完成,需注意的是在整个建模过程中产 品尺寸要准确无误,打印机是严格根据这些数据来控制产品最终 外形的。 (2)数据分割 数据分割是将建好的模型数据导出为.stl或者.obj(这两者是世界通用的中间交换格式),再将中间格式的.stl或者.obj 文件载入切片软件(当前通用的切片软件有cura,make bot,Xbulider,Repetier host等)中,进行切片操作,即生成打印

一体化课程开发六个环节

课程开发第一环节: 产业、行业、企业发展情况前期调研,确定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以及撰写企业调研报告。 1、实践专家工作岗位及工作任务分析,选聘若干实践专家,作为长期支持该专业建设的企业专家。 在实际操作中,可采用《实践专家工作职责调查表》作为工具表进行记录。 实践专家工作职责调查表

通常情况下,通过分析实践专家的工作经历、从事岗位、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及职业能力要求,结合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可以判断该实践专家是否符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所需要的实践专家的要求。 2、召开实践专家访谈会,根据实践专家职业能力发展阶段提取有一定职业进阶的典型工作任务,以此作为该专业课程建设的来源。 召开实践专家访谈会是一体化课程开发的关键环节,会前、会中、会后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1)会前工作 (2)会中工作 实践专家职业发展阶段分析表 实践专家姓名:

从实践专家填写的《实践专家职业发展阶段分析表》中,提取代表性工作任务,列入《代表性工作任务提取表》中,并按职业能力进阶要求进行排列。 代表性工作任务提取表 专业名称:

当所有实践专家的代表性工作任务提取完毕后,课程开发主持人引导实践专家,根据职业能力发展阶段(从初学者到专家)将代表性工作任务的同类项合并,整理、筛选、汇总代表性工作任务,形成《代表性工作任务汇总表》。 代表性工作任务汇总表 课程开发第二环节: 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要分清中级技工、高级技工、预备技师、技师、高级技师等不同等级人才的目标要求,中级技工的培养目标达

到规范操作,熟悉工作流程,查阅信息资料,完成简单工作任务的要求。高级技工的培养目标达到参与工作现场管理,编制工艺流程,整理信息资料,实现有效沟通,独立完成工作任务的要求。预备技师的培养目标达到独立熟练完成工作任务,制订工作计划,收集整理信息资料,具备一定的班组管理、技术革新和设计能力的要求。例如:机械设备维修专业中级技工人才培养目标 机械设备维修专业高级技工人才培养目标 课程开发第三环节: 在课程开发主持人的引导下,实践专家和专业教师进一步研讨确定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从代表性工作任务中,共同筛选、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并按职业发展阶段排序,形成《典型工作任务提取表》。一般情况下,一个专业提取的典型工作任务10-20个。

“创意手工”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方案及实施步骤

“创意手工”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方案及实施步骤 一、研究缘由 我国80年代以来,在推进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幼儿园也越来越重视对幼儿实施创新教育。然而,由于受传统教育影响,教师和家长普遍比较重视其他学科方面的创新,而对手工制作缺乏应有的重视和认识,更谈不上创新。首先,教师目标定位不够准确,过分强调技能技巧方面的目标。其次,教材的选择单一,多为剪纸、折纸、泥工,缺少系统性、整体性。再次,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指导方式程序化,限制了幼儿的创造力和整体素质的提高。《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可见,在幼儿素质教育中,手工活动作为幼儿教育特别是幼儿审美教育的内容之一,它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而在国外,自上世纪70年代随着人本主义课程的发展,手工教育就着眼于人的智慧、情感、社会、身体、审美精神的全面发展,强调人的潜能发展,强调自我实现发展。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更是将人格塑造的奠基时间拓展到学前期,因此,更注重儿童早期艺术潜能的挖掘。综上所述,我们确立了“幼儿园‘创意手工’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这一研究课题,旨在通过研究来探索幼儿园创意手工课程的目标、内容、形式、方法和评价,建立具有园本特色的创意手工课程体系,为开展创意手工活动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一种操作范式。从而提高幼儿的手工制作的基本技能,熟练运用掌握的手工技能和工具材料,想象、创作出新颖、独特有创意的优秀的幼儿美术作品。提高幼儿对周边环境的审美评价能力,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养成细致耐心、持之以恒、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 本课题研究试图解决的一些主要问题: 1.教学观念上的问题: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教师目标定位不够准确,过分强调技能技巧方面的目标,以接受式为教育的基本范式,导致教学内容过于僵化,幼儿兴趣不高。 2.教学选材的问题:教材的选择单一,多为剪纸、折纸、泥工,且很多活动内容都是教学者随机选择,缺少系统性、整体性。 3.教育途径、内容、方法上的问题: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指导方式程序化,过分强调幼儿重复教师的方法去做,方法封闭,导致幼儿模仿再现的多,以接受式为基本范式,被动接受的单一的教育信息传递方式,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操作不够。

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计划方案

学校课程开发及实施方案 一、开发及实施背景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设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学校课程是国家课程标准中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开发有利于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有利于实现学生的主动、生动、全面发展,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给学校的特色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我校根据实际,把学校课程做为国家课程的一种校本化开发,以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习惯和实践能力,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尽可能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与特长,让每个学生学有所长(chang),学有所长(zhang)。 二、指导思想 从我校办学理念、培养目标和办学特色出发,本着有效利用现有教育资源,依靠本校教师和专家、家长共同开发的原则,开发具有博文特色的学校课程,以体现个体差异、全面育人的开发宗旨,为学生提供品德形成与人格发展、潜能开发与认知发展、身体与心理发展、艺术审美、综合实践等方面的学习经历,促进学生主动、和谐发展。 三、开发原则 1.立足本地,因地制宜 黄岛是一方古老而又美丽的土地,它不仅有灵秀的山水,丰饶的物产,还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沧海桑田、历史变迁,许多名胜古迹令人瞩目、许多名产令人神往、许多风流人物流传史册。因此,我们立足本地,让孩子们从关注身边的名胜、名人、名产开始,通过系列调查活动,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名胜、名人和名产,珍爱名人、关注名胜、保护和发展名产;关注家庭、社区、民族和人类的

新课改下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实践研究

新课改下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实践研究 新课改下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实践研究——以《青春与法律同行》为例 文/ 李能 摘要:随着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的实施,广大教师投入到开发目标明确、理念先进、特色鲜明的校本课程的过程中。如何开发符合新课程理念、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校本课程,如何编写合理科学的课程纲要、体系完整严密的教材,如何开展满足普通高中学生的选择性学习需求的课程实践,这都是广大教师最关心、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就开发和实施浙江省第四批普通高中选修课络课程、宁波市精品课程《青春与法律同行》的做法和感悟做了简单的介绍。 关键词:校本课程;开发;实施 全省新课改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着,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级管理。校本课程是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加以选择、改编、整合、拓展、开发和开设的符合学生成长规律的课程。

校本课程的开发将成为中小学教师当前与今后的一项重要工作。在这样的背景和形势下,校本课程《青春与法律同行》孕育而生。本文就课程开发和实施过程中的一些感悟和启示作一简单的介绍。 一、寻找合适的主题,贯彻课程开发原则 电视上的《法制在线》《今日说法》《举案说法》等法制节目,用简单的案例分析,给我们深入浅出地讲解法律条文,起到普法的作用,效果很好。受此启发,我开设了校本课程——《青春与法律同行》。 1. 把握导向性与协调性、时代性与先进性的原则,编好课程纲要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普通高中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意见(试行)》要求校本课程开发必须与国家课程协调一致,防止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成为国家规定的学科课程的随意加深与拓展。 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生活中的法律常识》选修课,涉及的都是民法的知识。我就考虑,在开设校本课程时,能不能把学生关心的、贴近学生生活的法律知识加以归类介绍。为防止校本课程的教育内容与国家课程必修、选修模块简单重复,我认真阅读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中的法律知识,明确了高中生已有的法律知识储备,又把相关法律知识

田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计划

田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课程的教学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立足于根据学生掌握程度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分层,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改变了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把发展学生的主题意识和实践能力作为素质教育落实到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的实处。并着眼于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田径知识和技能,使其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为终身体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意义与目标 l、课程开发的意义 A.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就是要使每个人的个性得到充分而自由健康的发展,从而使每个人都具有高度的自主性、独立和创造性。校本课程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不同需求,给学生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具体体现在课程的设置及课程内容的选择和设计上的多样性、课程内容的可选择性和丰富性。 B、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国家课程开发模式下,教师处于权力结构的最底层,教师按照规定的时间和进度,完成规定的教学内容。这无疑扼杀了教师的创造潜能。校本课程的开发赋予了教师的课程决策权。教师就是课程编制者、实

施者、评价者 C、学校特色的形成 一个学校有没有特色,首先要看他有没有自己的教育哲学思想。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确立就是在保证基本的教育质量的前提下,给学校一个空间,让学校根据自己的客观现实确定自己的办学哲学。确立学校独特的发展方向。特色化课程的建构是实现办学特色的重要载体。 2、课程目标: A、突破以运动技术教学为主的旧体系,建立以增强体质、提高体育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为主线的课程目标体系。使学生以篮球运动为基础在身体形态、生理机能、身体素质和身体活动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增强学生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B、通过围绕篮球项目的各种体育途径,向学生进行系统的篮球运动、健康保健基础知识教育,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培养兴趣,发扬优势,优缺共存,协调发展,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学会以篮球作为自身健身的主要项目,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C.寓德育和美育于篮球教育活动中,培养学生热爱集体、团结合作、开拓创新、艰苦奋斗等良好体育作风,同时培养学生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陶冶学生美的情操,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让每位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 三、课程开发的内容

云南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云南省政府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 若干意见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的投资环境不断得到改善,对外对内开放取得了显著成效,有力地推动了云南经济社会的发展。但目前的情况与新形势的要求,特别是与西部大开发的要求还很不适应。为了进一步改善、优化投资环境,提高我省的对外对内开放水平,吸引更多的国内外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参与云南的开发和建设,实现我省在西部大开发中确定的三大战略目标,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的指导思想 (一)进一步改善我省投资环境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为动力,全党动员,全社会参与;依照国家法律法规,从我省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低层次的实际出发,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三个有利于”的标准,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步伐,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改善政务管理,为外来投资者提供更加优惠的政策和条件,提供更加优良的服务,推出更加有吸引力的项目,使云南省成为中国西部投资环境最好的省份之一。 二、最大限度地放宽对外来投资的各种限制 (二)外来投资企业在云南省投资的领域和行业除国家明令禁止的范围外不受限制。允许外来投资企业(指在云南省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港澳台侨投资企业和省外来滇投资企业。下同) 对云南珍稀生物资源进行培育性开发;充分用好国土资源部授权云南省的试点政策,鼓励外来投资企业对矿产资源进行勘探、开采和加工;鼓励利用国内外资金、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鼓励外来投资企业投资服务贸易领域,包括进出口贸易、商业零售、信息、金融、保险、旅游、运输、律师、会计以及文化、教育、体育、医疗等领域,其中,属于国家允许在沿海地区进行利用外资试点的,云南省可参照进行试点。 (三)外来投资者在云南省投资设立企业的条件、经营地域和持股比例不受限制。放宽外来投资者(指省外和境外的企业和个人,下同)进入种植业、水利、基础设施、制药、矿业、商业零售、旅游等领域设立企业的条件;外来投资者持股比例的上限,由合资各方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商定;外来投资者以专利和高新技术进行投资,其所占股份比例可适当放宽;外来投资企业在云南省内跨地域依法开展经

陕西安康地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方案规划纲要

在世纪之交,全国进入实施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大背景下,党中央总揽全局,审时夺势做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战略决策。这是安康加快发展面临的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根据国家和省上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基本指导思想,给合安康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市场需求预测、资源开发潜力和经济发展要求,特提出安康地区实施西部大开发规划纲要。 一、安康在西部大开发中的独特地位和市场条件 (一)优势条件和独特地位。安康地处我国西部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生物、矿产、水力、旅游等资源十分丰富。几十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年来的发展,特殊气候、地理、地貌造就的三大资源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开发,经受了市场的考验,形成了以自然资源开发为主导的区域特色经济模式。依据自然和历史形成的相对优势以及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重点,从陕西、西北和西部的全局看。我区立体性的气候,多样性的资源,在西部大开发中具有顺应市场需求的多元化优势条件,这些优势条件不仅是独特的,而且是不可替代的。 1、安康是西北少有的亚热带资源区,是陕西的江南,是西部多样性生物、矿产资源的密集区。全区汇集各类经济植物3000多种,树种2000多种,药源种类1300多种,动物430余种,是陕西及西北重要的林特产品和中药材基地,大宗的茧丝、生漆、茶叶、烤烟、药材、木材在全省及西部市场占有一定份额,资源加工产品如丝绸、绞股蓝总甙、葛根素、薯蓣皂素药品、精制茶、魔芋和富硒食品在西部、全国及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全区已发现各类金属、非金属矿产65种,探明有工业开采价值的32种,其中汞、锑、铅、锌、黄金、重晶石、毒重石、瓦板岩、水泥灰岩储量居全国或全省前列。这些资源大多数是国家急需的战略性资源,也是市场前景看好的资源。目前开发利用程度低,极具开发潜力。 2、安康是陕西乃至西北独有的水资源密集区。全区年总水量252亿立方米,人均自产径流量3964立方米,是全省的2.6倍,全国的1.5倍。汉江水质好,流量大,为国家和陕西南水北调工程的主要水源地。汉江干流和九条支流水能蕴藏量469万千瓦,可开发量263万千瓦。规划的汉江梯级开发共7座电站,6座在安康境内。已建成安康、石泉两座,装机98.5万千瓦。在水资源短缺的大西北和极度缺水的陕西,宝贵的水资源优势,不仅是大开发的“瓶颈”性资源,也是建立水产业不可替代的资源,同时由于秦巴汉水形成的自然风光旅游资源更具开发潜力。水资源的开发是安康、陕西大开发的关键、潜力和希望所在。 3、安康是区域性的交通枢纽,东西南北大开发的区位承接地。铁路、公路、水运、航空,构成了安康便捷的立体交通。西康、阳安、襄渝三条电气化铁路交汇安康,贯穿区内7个县市,2000年完成阳安线扩能,襄渝铁路扩能即将开工,316、210两条国道横贯境内,区内“三横六纵”公路网络基本形成;汉江航运最大可通行500吨级船舶,安康港是西北最大的内河港口;扩建后的安康机场复通西安航线。随着西康铁路建成通车,阳安、襄渝铁路扩能,西康、西渝高等级公路的建设和汉江航道开发整治,安康连接东西、沟通南北的交通枢纽地位将更加突出。安康地处中西部结合部,位于西北、西南和关中、成渝、江汉三大经济区的交汇地段,又处陇海、黄河、长江三大经济带的融接区间,是秦巴腹地贫困带经济

新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

新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 为了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落实上级教育局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加快构建具有大钟特色,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现代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加快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步伐,为每个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和发展机会,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加快课程改革的步伐,我校按照上级教育课程改革的步骤和实施办法,特制定我校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如下: 一、实验目标 (一)总体目标 创造性地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验证国家基础教育新课程标准和实验教材在我镇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为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完善提供实践依据,探索课程实验的规律和方法,深入研究和有效解决课程实验中的实际问题,使素质教育的思想真正体现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为构建具有大钟特色的现代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奠定基础,推动教育教学现代化进程。 (二)具体目标 1、验证国家基础教育新课程标准的科学性,检验根据新课程标准编写的实验教材在大钟地区的适用性,为教材的多样性和教材资源开发提供建设性意见,为国家新课程标准和实验教材的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提供依据和建议。 2、构建适应大钟地区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新课程体系,在完善国家课程的同时,总结地方和学校课程开发和管理的经验,为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整体推进提供经验。 3、总结在课程改革实践中提高干部教师整体素质的经验,加强对教育行政人员和教师的培训,改进培训内容和形式,切实提高校本培训的实效性,建设一支具有先进教育理念和现代课程意识的干部教师队伍,形成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新的教师培训体制。 4、探索符合课程改革精神的“小班化教育”教学策略和模式,改变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大钟学习的现状,建立平等互动。共同发展的新型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努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5、建立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教学评价体系,改变教学评价过于注重甄别与选拔功能的倾向,充分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作用。 6、建立与新课程实施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实现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的有机结合,形成以学校为基地的课程改革与教学研究机制。 7、创设全社会(或社区)共同关心支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良好环境,形成家长和社区公民理解、支持并主动参与教育改革,积极为课程改革提供条件的和谐环境。 二、实验的主要内容 1、一年级对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进行验证性实验。对新课程的课程标准及实验教材进行系统、完整的研究。实施并验证课程设置方案,验证并修订各科课程标准,为国家正式颁发各学科课程标准及相关文件做

安康地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规划纲要

安康地区计划局 (2000年7月) 在世纪之交,全国进入实施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大背景下,党中央总揽全局,审时夺势做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战略决策。这是安康加快发展面临的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根据国家和省上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基本指导思想,给合安康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市场需求预测、资源开发潜力和经济发展要求,特提出安康地区实施西部大开发规划纲要。 一、安康在西部大开发中的独特地位和市场条件 (一)优势条件和独特地位 安康地处我国西部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生物、矿产、水力、旅游等资源十分丰富。几十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年来的发展,特殊气候、地理、地貌造就的三大资源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开发,经受了市场的考验,形成了以自然资源开发为主导的区域特色经济模式。依据自然和历史形成的相对优势以及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重点,从陕西、西北和西部的全局看,我区立体性的气候,多样性的资源,在西部大开发中具有顺应市场需求的多元化优势条件,这些优势条件不仅是独特的,而且是不可替代的。 1、安康是西北少有的亚热带资源区,是西部多样性生物、矿产资源的密集区。全区汇集各类经济植物3000多种,树种2000多种,药源种类1300多种,动物430余种,是陕西及西北重要的林特产品和中药材基地,大宗的茧丝、生漆、

茶叶、烤烟、药材、木材在全省及西部市场占有一定份额,资源加工产品如丝绸、绞股蓝总甙、葛根素、薯蓣皂素药品、精制茶、魔芋和富硒食品在西部、全国及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全区已发现各类金属、非金属矿产65种,探明有工业开采价值的32种,其中汞、锑、铅、锌、黄金、重晶石、毒重石、瓦板岩、水泥灰岩储量居全国或全省前列。这些资源大多数是国家急需的战略性资源,也是市场前景看好的资源。目前开发利用程度低,极具开发潜力。 2、安康是陕西乃至西北独有的水资源密集区。全区年总水量252亿立方米,人均自产径流量3964立方米,是全省的2.6倍,全国的1.5倍。汉江水质好,流量大,为国家和陕西南水北调工程的主要水源地。汉江干流和九条支流水能蕴藏量469万千瓦,可开发量263万千瓦。规划的汉江梯级开发共7座电站,6座在安康境内。已建成安康、石泉两座,装机98.5万千瓦。在水资源短缺的大西北和极度缺水的陕西,宝贵的水资源优势,不仅是大开发的“瓶颈”性资源,也是建立水产业不可替代的资源,同时由于秦巴汉水形成的自然风光旅游资源更具开发潜力。水资源的开发是安康、陕西大开发的关键、潜力和希望所在。 3、安康是区域性的交通枢纽,东西南北大开发的区位承接地。铁路、公路、水运、航空,构成了安康便捷的立体交通。西康、阳安、襄渝三条电气化铁路交汇安康,贯穿区内7个县市,2000年完成阳安线扩能,襄渝铁路扩能即将开工,316、210两条国道横贯境内,区内“三横六纵”公路网络基本形成;汉江航运规划最大可通行500吨级船舶,安康港是西北最大的内河港口;扩建后的安康机场复通西安航线。随着西康铁路建成通车,阳安、襄渝铁路扩能,西安—安康—重庆高等级公路的建设和汉江航道开发整治,安康连接东西、沟通南北的交通枢纽地位将更加突出。安康地处中西部结合部,位于西北、西南和关中、成渝、江汉三大经济区的交汇地段,又处陇海、黄河、长江三大经济带的融接区间,是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