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教研活动总结:

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小组合作学习”由于指导不到位,课堂组织的散乱,设置问题研究价值的缺少,学生参与面不广等,致使小组探究常“浮在表层”或偏离正题,造成小组合作活动流于形式,看似“合作”得热热闹闹,实则徒有“合作”之表而无“学习”内容。眼下,几乎所有的课堂,特别是公开课中,都会看到“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但仔细分析,则能发现诸多问题,学习效果也大打折扣。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

表现一:有的看似全员参与,课堂气氛活跃,实际上学生之间相互作用的效果并不理想,有的甚至是好学生的天下,学困生“袖手旁观”,没有真正达到“合作”和“共同提高”的目的。教师的话音刚落,小组就积极展开讨论。但是仔细观察就发现有的小组都是优等生,讨论积极,气氛热烈;而有的小组由于基础较弱,无法展开讨论,有的甚至乘机乱说话;此外,有的小组成员学习能力两级分化严重,能力强的学生经常会喊:“老师,我们不想和XX一组!”,“老师,他不会说!”

表现二:有的教师没有真正理解“合作学习”的内涵,简单地将其作为一种教学点缀,学生还没有真正进入学习状态就草草收场,无法达致学习效果。但就在学生积极参与,意犹未尽之时,教师一声“停”,学生只好匆匆中断了合作,进入下一轮的小组汇报。而实际上,大部分学生还没有完成讨论。

表现三:有的教师对学生小组合作的成果只进行程式化的评价,而忽视如何进一步提高学生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指导。发言的同学只好平静地坐下,脸上并没有任何成功的喜悦感。

表现四:有的教师课堂组织松散,导致课堂秩序混乱,有效教学时间大大缩短。实例:在一次紧凑的小组交流之后,开始了小组汇报环节。台上的小组成员争先恐后,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刚开始台下的同学都听得非常认真。不一会问题出现了,开始有人窃窃私语,交头接耳,说些与课堂无关的话题;有的是很认真地倾听,但在听到汇

报的同学出现错误时,便急不可耐打断,表达自己的观点,课堂场面混乱。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以上这些情景,集中体现了目前小学英语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突出问题——有效性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

1.没有合理分组,小组长培训不到位,合作学习缺乏基础保证。

教师通常只简单地组织前后两桌或同桌之间的学生组成讨论小组,看似方便、省时,但往往容易忽略一个问题:学生的整体能力和个体差异。很明显,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参与的机会相对要多,而一些习惯于当听众,被动接受别人的观点的学生则很少发表自己的意见,造成“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参与不积极的学生主要是学习困难生,由于基础差,他们虽有积极参与活动的愿望,但往往力不从心,不能自如地表达观点,或因为自卑而羞于表达。这样的情况如果持续若干次,势必会使这部分学生丧失自信心,在交流中愈发无话可说,或人云亦云,致使整个讨论活动收效甚微,失去小组合作的意义。因此,教师应该认真考虑怎样合理安排合作小组,搭配各小组成员。

2.合作学习时间不充分,合作学习像是走过场

合作学习如果没有一定的时间保证,势必成为一种走过场活动。某些环节的活动设计别具匠心,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口语能力,发挥学生表演特长,拓宽学生思维空间。但由于教师未能给予他们充足的时间,学生的合作往往中途被打断,使活动失去了应有的效果,更让合作失去其真正意义和作用。要真正实现小组有效合作,确保学生从合作学习中有所获、有所得,必须给予充分的时间保证。

3.没有完善的评价机制,合作学习意义大打折扣

教师未形成对“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有效评价体系,或不注重评价,或评价过于简单化、公式化,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成就感。突出表现为两方面问题:一是偏重于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忽略了对学生所在小组集体的评价;二是偏重于对“小组合作学习”结果的评价,忽略了对学习过程与方法的评价。教师很少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参与程度以及创新意识、实践能力进行评价,特别是很少关注那些平时性格内向、少言寡语的学生。这种不公正、不全面的评

在课堂教学中引进竞争机制,让学生之间产生竞争,学习小组之间产生竞争,增强集体荣誉感,使每个学生都认识到他代表的不仅仅只是个人形象,更代表一个集体的形象,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巧妙的设计合作竞争情境,根据学生的不同答案、不同意见、不同见解,顺势将全班学生随机分成两组、三组或更多研讨合作小组,每组根据自己的答案或见解,各自寻找依据、理由,再通过班级交流或辩论,达成共识,从而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想象,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

2.明确要求和任务,做好示范

“小组合作学习”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了全面参与的舞台,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一起来了解任务,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有必要的讨论。这需要教师在小组合作前提出细化的教学要求和明确的教学任务。在学生的小组合作过程当中,教师应给予恰当的引导以及启发式帮助。对于下达任务时可能产生学生无法领悟的情形,教师应当做一个示范,让学生明白该活动环节的运作,从而提高合作效率。所谓“充分、合理”就是要求教师的示范既明确到位、具体形象,又不会限制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 重视预习和课后的”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只有课堂中的合作,课后合作也很常见。这要求教师提前布置任务,将预习的内容及要求告诉学生,设置一些前置性作业,让小组成员根据要求跟读光盘,预习,完成前置性练习,并将未能理解的问题及知识点记录下来,带回学校一起讨论、解答。

小组内应设小组长一名,组长一般是学习成绩较好,接受能力强,乐于助人,且有一定合作创新意识,口头表达、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在活动中发挥组织和示范带头作用。经过一段时间后小组内进行轮换。建组做到相对平衡、自愿与调整结合、保持动态(可以是组内角色转换、位置轮换、组间位置轮换、个别学生调整等)。其中小组长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督促组员过关。这样教师就充分利用了“小先生”资源对学生进行统一管理,查漏补缺。

4.给予充分学习讨论的时间

要真正实现有效的小组合作,确实使学生从合作学习中有所获、有所得,必须给予学生充分独立思考的时间,尤其是涉及到语言现象、

语音规律的,更需要让学生进行独立观察、思考,否则合作只是一个空架子。教师应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讨论、操练和表演,而不是当学生们的合作刚刚开始,思维刚刚活跃,表演、合作、讨论活动就戛然而止。作为教师,不必担心由于过多讨论而影响教学进度。事实上,学生在小组讨论中锻炼的空间更大,发言的积极性更高,能让学生实在地多获得一点知识,这点“浪费”时间是值得的。

在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应以监督者和参与者的身份穿梭在各小组之间,检查各小组的记录情况,打破个别学生垄断小组发言,充分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1)引导小组中的“强者”学会倾听他人的观点,帮助他人,学会与同学合作完成任务。(2)帮助小组中的“不积极者”树立自信心,增强责任感,消除自卑和害羞心理,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3)特别关注小组中的“弱者”,倾听他们的心声、挖掘他们的潜力、肯定他们的成绩,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并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指点。

5.培养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规范小组合作语言环境

“小组合作学习”是应以和谐、平等、文明为原则,充分尊重小组成员的个人想法和意见,杜绝“小权威”现象的产生。接到任务,小组成员之间应互相讨论,每个成员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后,意见不统一、理解不一致时,就需要通过讨论、争辩解决问题。小组长负责组织,提出问题后轮流表达自己的想法,防止一哄而上。当有人正在表达时,其他成员应当认真倾听,如有不同意见可在该同学表达完后进行补充。上台汇报要按照顺序进行。

合作学习效率的高低取决于学生是否会合作,每个学生都是一个活生生的社会人,都需要得到他人的尊重。因此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学会礼貌,这样才不会在别人发言时随便抢话,打断别人;学会自信与不歧视他人,这样小组所有成员才会协同作战,共同发展;学会倾听,这样才能够明辨别人的观点的对与错,以便自己吸纳或改进;学会沟通,真诚谦虚的沟通合作才会愉快。对合作讨论中出现的闹哄哄场面,老师要及时给予指正。并适当灌输西方文化。如:他们的文明讲话和礼貌交流,他们不会大声讲话影响其他人,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等。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和谐互动,博采众长,共同发展。

6.开展多维评价

“评价是一盏灯,能点亮学生学习前进的方向。”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这不仅仅是评价体系的变革,更重要的是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与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教师要采取正面激励性的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小组活动。一般可采取以下几种方式进行评价。

第一,组内互评。合理评价是小组合作成功与否的保障。其中组内成员的互评是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的重要一环,评价的侧重点由评小组成员的合作态度,再到合作质量,最后到创新,循序渐进。如:月考完后的班会课上,笔者让各小组对本组成员进行总结和评价,有的小组说到一个小组总的学习气氛,好的是能够互相帮助,互相监督,不好的是爱说小话,行为涣散。也说到某个小组成员的优缺点,在评价中有成学生低下了头,有的学生得到了莫大的鼓励。这样的设计,培养了他们对人、对事物客观公正、善于对待他人进步的精神。同伴的坦诚评价犹如润滑剂一般,能使学生在与同伴的磨合中不断反省自己,提高自己,发展自己。

第二,组间互评。“小组合作学习”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成小组之间的竞争,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奖励或认可的依据,形成了“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使得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转向大家合作达标。我在注重组内互评的同时,更注重组间互评,让学生对合作小组集体做出合理的评价,从中反映学生集体或个人的素质情况。通过这种评价,可以使学生增强集体责任感、集体荣誉感,并进一步提高其分析能力。

第三,教师评价。1.对学生个人表现进行评价。教师应用赏识的眼光和心态去寻找学生点滴的闪光点,用赏识的语言进行激励,使他们的心灵在教师的赏识中得以舒展,让他们变得越来越优秀,越来越自信。实践表明,及时有效地呈现激励性评价,能有效引起师生情感的共鸣。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对个人的评价包括个人参与的态度和表现的能力等。2、对合作效果进行评价。主要是评价在小组学习中,学生能否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的兴趣有没有比以前有所提高,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能否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如:为达到小组合作的效果,笔者会根据小组活动效果每周评选2-4个优秀小组,对获奖组员进行奖励。一开始从外因上给他们营造

了小组合作的气氛,让各小组实现了分工合作,互相配合,更增强了各小组的凝聚力。另一方面更是极大的鼓舞了各组的拼劲。

总之,随着“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上的逐步应用,教师要十分注重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发现其缺陷和不足,更好地发挥小组合作在英语教学中的功能和作用。要树立“不是为了合作而学习,而是为了学习而合作”的理念,加强研究和反思,努力探索,不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让“小组合作学习”真正成为有意于教与学的教学策略,在保证学生学到知识的同时更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意识,为学生以后的学习以及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浅谈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浅谈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个体的发展和合作精神的培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培养发展学生创新精神为重点,让学生在“自学试探”、“合作互动”的情境中探索目标、创新学习,从而获得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造思维的发展,同时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教师也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新课堂模式的导航者”,保证课堂使用学习的顺利进行。 合作学习是建立在学生个体合作需要基础上的,在学生个体解决某个数学问题遇到障碍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有价值。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呈现问题后,不留给学生足够思考时间,就开始小组合作。这时,学生(特别是学困生)还没来得及思考问题情境,很容易造成组内优生一言堂,使讨论流于形式,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假如老师先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明确要解决的问题,思考我准备怎么办,再组织合作学习。这样,才能使人人参与小组合作,提高小组合作的效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在小组成员间形成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使小组成员间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之间的共同进步。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倡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同时,特别要注重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提高小组合作的有效性的几点做法,略谈几点个人的认识。 一、组建好的学习小组是前提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要组织好小组合作交流,

最重要的一环是组建好的学习小组。如何组建好的学习小组呢?我以为:可将班上的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分成几个学习小组,每组4--6人为宜,再给每个小组成员分好工:一名组长,负责组织讨论与合作;一名副组长,负责组内的纪律协助组长组织好讨论与合作;一名操作员,负责具体的操作;一名记录员,负责整理本组讨论或合作的成果;一名汇报员,负责将小组合作的情况在全班作出汇报。每个学生都各尽其责,每次合作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充实而有效的。教师每次组织小组合作时,也轻松了,不用担心谁在小组里无事可做或“唯我独行”了。各小组成员的分工不是一直不变的,在一定周期后,调换小组成员的角色,这次担任小组长的下次去担任汇报员,这次担任操作员的下次去搞记录,让每个学生对小组中的几个角色都了解,都能胜任,并明白这些工作都是缺一不可的。 二、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是基础 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要重视让不善言谈的学生打开话匣子。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给那些平时不善言谈的学生留有独立思考、大胆发言的时间与空间。如:在提出问题后,先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之后再参与讨论。这样既养成了独立思考的习惯,又能保证每位学生都有表达自己看法的机会。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条件。教师要通过各种活动、方法让学生明白:我是社会千万个人中的一员,必须依赖与他人的交往和合作;与他人交往是一件愉快的事,每一个人都是我的学习合作者。 2.培养学生学会倾听的习惯。

政治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小组讨论的有效性

政治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小组讨论的有效性 盘县一中政治组瞿春晖应试教育下,“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使人们的思想受到严重的束缚,个人的全面发展受到抑制,知识得不到创新和发展,不仅教师教得辛苦,而且学生学得痛苦。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掀起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在如何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的过程中,许许多多的一线教师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进行了许多努力的尝试。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也在努力尝试着,希望通过小组讨论的研究应用,达到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学习,提高课堂有效性的目的,那么政治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小组讨论的有效性,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首先,教师必须转变教育理念,为师生“课堂心理零距离”奠定基础。 理论是革命的先导,人们的行为受思想支配。教师要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和高效性,必须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 政治课是一门与时俱进的学科,要体现时代性,不断创新,适应新课改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政治教师必须转变教育理念,由应试教育的理念向素质教育的理念转变,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如在小组讨论中,教师要把课堂让给学生,针对讨论的问题,让学生积极讨论、主动地发言,教师要扮演好组织者、引导者、

参与者、评价者的角色。这样既有利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构建和谐民主的课堂,使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关系平等,老师成为学生的好朋友、好伙伴。从而为师生“课堂心理零距离”奠定基础。 其次,教师要精心设计小组讨论的问题,使学生产生“想学习、要学习”的强烈愿望。 采用小组讨论的教学方法要达到全员参与,要有效和高效,教师必须设计小组讨论的问题。把预设和生成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例如,思想政治必修3第八课第一框第二目文化生活的“喜”与“忧”,教师先预设探究讨论的问题——文化生活中有哪些“喜”与“忧”,根据学生探究的结果汇报,进一步生成重点探究的问题——如何解决文化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讨论的欲望,然后将学生分成三个大组,扮演国家、生产者与经营者、消费者的角色,探究解决文化生活中存在的问题的措施。从而使学生产生“想学习、要学习”的强烈愿望。 最后,教师要巧妙调整小组讨论过程,使学生投入“讨论情景”。 第一:选择小组讨论的最佳时机。 把握小组讨论的时机,要结合学生和教师的实际水平和教学内容的特点,不能滥用、要慎重选择、要在讲到教学的重难点时,在学生自主学习之后,在采用归纳法揭示概念时,在解答开放性的问题时,进行小组讨论,才能激发学生讨论的激情,活跃课堂。 第二:实行动态分组,明确成员角色。

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小组讨论的有效性

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小组讨论的有效性 摘要:合作学习是“活动单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形式,而小组讨论又是合作学习的核心,它能使师生、生生之间有更多的交往、互动的机会,是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学生主体地位、促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语文教学小组讨论有效性 探讨小组讨论的有效性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小组讨论的效果呢?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虑: 一、建立有序的合作常规是有效开展小组讨论的保障 1、合理分工,明确职责 在小组中,人人都是学习的主体,在一个阶段每人都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职责,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要培养组员的责任感和合作精神,所以讨论时分工一定要明确。根据不同活动需要设立不同角色后,教师还要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学生的特长、个性差异等进行合理分工(也可由小组成员民主协商,自行分工),向学生提出本次活动的内容和要求,让他们知道要做什么,怎么做,明确各自责任,明白“分工不等于分家”,要求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保证活动顺利实施。每个小组应设立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及其他成员等。小组长应选有较强组织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学生担任。其主要职责是对组员分工,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活动。小组长人选不要固定,要引进竞争机制,使不同层面的学生得到锻炼,同时也能促进竞争向上。记录员的职责是将本组经讨论达到共识的内容和组员发言要点记录下来。汇报员的职责是将本组讨论的情况归纳总结后在全班交流汇报。如果讨论小组人数多还可配备协调员,监督员、资料员甚至是专提反对意见的“反对人”等。每人担任不同角色,一定时间后角色互换,使每个成员都能从不同角色位置上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实现小组角色之间的相互依赖、合作和公平竞争,增进互动的有效性。 2、培养良好的讨论习惯 学会合作是时代对人的基本要求。课堂上小组讨论的形式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表现自我和欣赏他人的机会,有利于学会人际交往,优势互补,促使个体的社会化。 (1)独立思考的习惯 小组讨论要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没有经个体精思而匆忙展开的讨论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表达的见解既不成熟,也不具备深度,更谈不上个性和创见。

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小组讨论有效性的策略-2019年文档

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小组讨论有效性的策略 新课程改革催生高效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则是高效课堂最有力的助推器,而小组讨论又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核心,决定着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然而,纵观当前小学语文实施导学案教学的课堂现状,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却常常不尽人意。究其实质,在小组讨论这一环节烙下病根,小组讨论"流于形式,缺乏实效"。那么,如何切实提高小组讨论的有效性呢?经过不断的探索,潜心的反思,在艰难的教学实践中我逐渐摸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1.科学分组,合理分工是前提 为了促使学生有效进行小组讨论学习,首先应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水平、性格特征等等。通过认真分析,把学生分成高、中、低三个不同的层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以6人一组为例,分别编为A1A2B1B2C1C2。组内成员分工明确,让每一位学生都明确自己在小组内所要承担的任务。职责明,动机纯,则热情高,凝聚力强。 每次小组讨论的基本顺序是:C层同学发言质疑,B层同学补充解疑,A层同学进一步总结。依此类推,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在交流中学到知识,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刚开始可逐步安排,有序地开展讨论,建立讨论规则。在学生形成良好的讨论学习习惯的基础上,小组内各种角色可实行定期轮换制,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2.尊重学生,xx是基础 小组合作学习经常会忽略学生的独立思考,在小组合作中需不需要独立思考?当然需要,且是必须的。要达到小组讨论的有效性,小组成员独立思考是必不可少的,比如独立完成预习案、小组讨论中说出自己独特的见解、不受小组长"一言堂"影响等,只有课前、课中独立思考了,学生才能兴致勃勃地向小组其他成员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才能迅速从别人的发言中获取与讨论问题相关的信息,并与自己原有的认识进行比较,或吸收,或摒弃,建构新的想法。 3.策略指导,小组培训是关键

如何让小组讨论提高课堂效率

如何让小组讨论提高课堂效率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小组讨论逐渐应用到各学科的教学活动中。但由于应用时间较短,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仍存在很多问题,最终导致教学的无效性或低效性。所以,如何让小组讨论真正地发挥作用,实现课堂效率的提高是当下最受关注的内容。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以及对小组讨论实践的应用,进行提高课堂效率的小组讨论进行以下阐述。 关键词:初中数学;小组讨论;课堂效率 小组讨论是将若干名学生划分为一组,基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细致化的讲解,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实现对教学内容的掌握,达到高效的课堂教?W活动。相比传统教学活动,小组讨论侧重于学生的参与活动,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学重点侧重于学生的学,教师的引导。那么,如何开展有效的小组讨论,实现课堂效率的提高呢? 一、合理分工,明确职责 小组讨论的基础是学生之间的相互帮助,通过思维的碰撞产生智慧的火花。因此,在进行小组讨论之前,教师需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合理进行分组,让每

个小组都具备明确的职责分工。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通过学生对各自承担的角色的明确,实现小组讨论有序有效地进行。 苏科版数学教材中“走进图形的世界”是学生之后几何知识学习的基础,同时本章的内容相对简单。在进行“三视图”的学习过程中,笔者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学习。每个组织系统都具有相应的职责承担者,因此,在分组的过程中,笔者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课堂活跃度、思维能力等综合考察,每5人为一个小组并在组内承担着“智慧者”“记录者”“发言者”“活跃者”“参与者”这五种职责。在进行三视图内容的小组讨论过程中,笔者发现,“智慧者”对三视图知识的引导与进行具有直接作用;“记录者”能够将小组的讨论成果落实到书面,简单记录;“发言者”积极参与到小组谈论中,提出与三视图相关的内容;“活跃者”能够根据组内其他成员对知识的积极讨论,参与到对三视图的研究中;“参与者”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不会踊跃发言,但受到小组学习氛围的影响,会对三视图内容进行思考研究。 笔者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工、职责明确,实现学生对三视图知识的有效学习。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根据学生之

小组合作中如何提高课堂讨论的有效性

小组合作中如何提高课堂讨论的有效性 课堂讨论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的重要措施,是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也是促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就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进行了一些简要的阐述。 标签:小组合作;提高;课堂讨论;有效性 一、教师要设计好恰当的讨论问题 可以进行课堂讨论的内容大致有两类:一是知识障碍点,包括每课的重点、难点等。这些内容往往是学生理解教材内容、把握知识内涵的主要障碍。二是思维的障碍点,学生思维发生障碍一般是由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知识难度的不适应造成的,也可能是因为思维定式受某种旧知识或某些传统的影响所致。这两个障碍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主要“拦路虎”,将其作为讨论内容,能够保证课堂讨论的质量及效率。 讨论内容既要针对教学目标,又要突出讨论特点,应具有启发性、思考性、探索性和开放性,能够使学生的思维和讨论活动不断处于最佳状态。 (1)主题紧扣。课堂讨论問题的设计应紧扣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提出具体明确的研究任务,使讨论有方向,有价值,切忌讨论问题太大、太空、太简单。 (2)难易适当。问题太难,讨论很长时间也得不出结论,学生会望而生畏、无从下手,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相反,问题太易,多数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就能得到快速解决,那就没有小组合作学习必要;也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课堂讨论的问题应注意难易适中,采取“跳一跳摘得到”的原则,这既有助于唤起学生讨论的欲望,也有助于鼓励学生奇思妙想。 (3)选择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能引起学生的高度兴趣,并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在这种欲望的驱动下,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合作欲望。是教学重难点时的时机把握。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探索知识、发现问题的能力。还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历史思维方法的渗透。 (4)设计的问题要开放。开放性的问题解法多种多样,结果不唯一,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这样的问题学生往往考虑得不够全面,个人独立思考会有一定困难,急需要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在合作交流中,彼此观点不断碰撞,有争议的问题会变得明确,对知识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创新思维能力。 二、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论文)

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丰乐寄宿制小学汤瑜 摘要:合作学习是“高效课堂”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但在具体的教学中,笔者发现小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仍然存在流于形式、忽视实效的现象。正确认识,明确职责和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才能真正通过合作学习达到高效课堂之目的。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课堂教学 当前,教育上比较流行的一个词莫过于“高效课堂”。“高效课堂”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便是小组合作。一节课,有没有小组合作已经成为课堂是否高效的主要衡量标准。尤其是搞公开课,如果没有小组合作,那肯定不是一节成功的课。然而笔者通过听课发现,这些所谓的小组合作学习,大部分流于形式,对学生学习并没有起到多大的有效作用。要想真正通过合作学习达到高效的目的,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点考虑: 一、正确认识,该合则合,不该合则不合 合作是为了解决个人不能解决或不易解决的问题。一个问题,如果比较简单,多数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就能得到快速解决,那就没有小组合作学习的必要;相反,如果是问题太难,小组讨论很长时间也得

不出结论,这样的问题也就没有必要开展合作学习。选择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并且通过合作能够使学生解决,在这种情况下就应该组成学习小组,否则就没有组合的必要。 二、明确职责,充分调动小组每个成的积极性 现在课堂上的大部分小组合作看似全员参与,实际上是学习优秀生的合作,优秀生讨论热烈,学困生袖手旁观,没有真正起到合作的目的。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小组人员分配不合理。小组成员的合理构成,是能有效合作的保证。分组应坚持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这样为小组内部互相帮助提供了可能,又为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合作小组成员由六或八名学生构成为宜,组内成员要依据学生学力的水平、兴趣的深广度、思维的敏捷度、语言的表达能力等而定,并进行角色分工,如组长、记录员、检查员等,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而且轮流担任,实现小组角色互赖,这样有利于人尽其才、各尽所能、同伴互助、优势互补、共同提高。 三、明确要求,提高效率 前面说了,一个问题,如果比较简单,多数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就能解决,那就没有小组合作学习的必要;相反,如果问题太难,讨论很长时间也得不出结论,这样的问题也就没有必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而对于开放性的问题,则应该组成学习小组,因为这样的问题学生往往考虑的不够全面,个人独立思考会有一定困难,急需要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合作学习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让别人了解自己的平台。在合作交流中,彼此观点不断碰撞,有争议的问题会变得

浅谈如何提高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浅谈如何提高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安义县第二小学袁俊 内容摘要:时代的发展要求学生形成新的学习方式。《基础教育章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正是顺应时代的要求,被广大教师乐于采用的一种全新而有效的学习方式。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小组合作的有效性呢? 一、建立合理的合作小组集体 二、合理安排合作内容 三、建立激励性的评价机制 四、做好小组合作中的老师角色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我们会有很多问题都有待我们更进一步的去研究、去改进,使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作为一名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者,我愿与同仁们一起用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与新课改一起成长 关键词:小组合作有效性评价机制 时代的发展要求学生形成新的学习方式。《基础教育章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正是顺应时代的要求,被广大教师乐于采用的一种全新而有效的学习方式。但是,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多数讨论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往往是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前排学生唰地回头,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多人小组里,每个人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几分钟后,老师一喊“停”,学生立即安静下来,站起来

发言的学生一张口就是“我怎么怎么看。”“我觉得应该如何如何。”学生关注的仍然是“我怎么样”,而不是“我们小组怎么样。”也有教师提出,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本来是不矛盾的,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很困难。学习好的学生不会等其他学生发言,而是首先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这样一来,那些学困生只是相当于走了个形式。结果,好的更好,差的更差,老师该怎么办? 这的确是困扰教师的一个难题。我认为要想解决这个难题首先要澄清“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概念的实质。小组学习是一种“促进学生在小组中彼此互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以小组总体表现为奖励依据”的教学。小组学习的实质是在学生间建立起积极的相互依存关系,每一个组员不仅自己要主动学习,还有责任帮助其他同学学习,以全组每一个同学都学好为目标。那么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小组合作的有效性呢? 一、建立合理的合作小组集体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要让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体验成功,探索与发现的乐趣。合作学习中的每个组均为一个小集体。小组成员的构成合理,是能有效合作的保证。分组应坚持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这样为小组内部互相帮助提供了可能,又为各小组间的 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合作小组成员一般由4——6名学生构成为宜。组内成员要搭配,依据学生学力的水平、兴趣的深广度、思维的敏捷度、语言的表达能力等而定,并进行角色分工,如组长、记录员、检查员等,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而且轮流担任,实现小组角色互赖,防止出现“搭便车”的状况,有利于人尽其才、各尽所能、同伴互助、优势互补、共同提高。合作学习就是通过这样一个个小集体发挥作用,完成探究任务。在小组学习中,他们一起朗读、背诵、预习、复习、互相提问、会话、复述课文、讲故事、研究并讨论疑难问题,还相互评改作业、举行小测验或自我测试等等。 二、合理安排合作内容 合作学习虽然是一种好的学习方式,也并非所有的内容都可以

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小组讨论有效性的策略-2019年文档

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小组讨论有用性的策略 新课程改革催生高效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则是高效课堂最有力的助推器,而小组讨论又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核心,决定着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然而,纵观当前小学语文实施导学案教学的课堂现状,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却常常不尽人意。究其实质,在小组讨论这一环节烙下病根,小组讨论“流于形式,缺乏实效“。那么,如何切实提高小组讨论的有用性呢?经过不断的探索,潜心的反思,在艰辛的教学实践中我逐渐摸索出了一些行之有用的方法: 1.科学分组,合理分工是前提 为了促使学生有用进行小组讨论学习,首先应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水平、性格特征等等。通过认真分析,把学生分成高、中、低三个例外的层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以6人一组为例,分别编为A1A2B1B2C1C2。组内成员分工明确,让每一位学生都明确自己在小组内所要承担的任务。职责明,动机纯,则热情高,凝聚力强。 每次小组讨论的基本顺序是:C层同学发言质疑,B层同学补充解疑,A层同学进一步总结。依此类推,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在交流中学到知识,体验到胜利的欢乐。刚开始可逐步安排,有序地开展讨论,建立讨论规则。在学生形成优良的讨论学习习惯的基础上,小组内各种角色可实行定期轮换制,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2.尊崇学生,xx是基础 小组合作学习经常会忽略学生的独立思考,在小组合作中需不需要独立思考?当然需要,且是必须的。要达到小组讨论的有用性,小组成员独立思考是必不可少的,比如独立完成预习案、小组讨论中说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不受小组长“一言堂“影响等,只有课前、课中独立思考了,学生才能兴致勃勃地向小组其他成员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才能迅速从别人的发言中获取与讨论问题相关的信息,并与自己原有的认识进行比较,或吸收,或摒弃,建构新的想法。 3.策略指导,小组培训是关键

谈数学课堂小组讨论的有效性之我见

谈数学课堂小组讨论的有效性之我见 小学数学课堂小组讨论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数学问题而进行探讨,获取知识技能、进行情感交流、促进思维发展等采用的方法。课堂小组讨论,是学生合作学习的一种主要形式。随着素质教育的步步深入,小组讨论这种教学方法越来越被人们所采用。然而,在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小组讨论中,却存在着不少令人担忧的现象。课堂小组讨论的主要问题表现在:(1)课堂讨论的参与率低。每次小组讨论时,只有一部分学生参与,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处于观众的位置。 (2)学生讨论不充分、不深入。“形式主义”,“走过场”是课堂讨论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 (3)小组讨论的组织效率低。小组讨论时,学生往往是针对某个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把自己的理解说出来之后就没事了,缺少组内合作能力,在交流中不懂得听取他人的意见,也不会对别人的意见进行补充,更不会把组内所有人的意见集中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答案,而是坚持自己的观点。还有一点是,小组讨论中回答问题的多,而能够主动提出问题的却很少。 (4)教师分组指导不到位。特别是分组讨论时,教师一般只是在各组中巡视,注重小组讨论的气氛较多,而对学生在小组讨论时是否有理解难度,是否有新的问题发现等却关注不够。另外,因为教师注重学生反馈交流时的几个优生的发言情况,而对部分学困生,过问不够,关注不够。 针对上述的问题,为了提高小学数学课堂小组讨论的参与率,提高小组讨论的有效性,发挥小学数学课堂小组讨论的功能,使课堂小组讨论成为优化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途径。我觉得可从这样开展小学数学课堂小组讨论。 一、营造良好的讨论氛围。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小组讨论,必须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无拘无束地展开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小组讨论的有效开展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小组讨论的有效开展小学数学课堂小组讨论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数学问题而进行探讨,获取知识技能、进行情感交流、促进思维发展等采用的方法。课堂小组讨论,是学生合作学习的一种主要形式。随着素质教育的步步深入,小组讨论这种教学方法越来越被人们所采用。然而,在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小组讨论中,却存在着不少令人担忧的现象。课堂小组讨论的主要问题表现在: (1)课堂讨论的参与率低。每次小组讨论时,只有一部分学生参与,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处于观众的位置。 (2)学生讨论不充分、不深入。“形式主义”,“走过场”是课堂讨论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 (3)小组讨论的组织效率低。小组讨论时,学生往往是针对某个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把自己的理解说出来之后就没事了,缺少组内合作能力,在交流中不懂得听取他人的意见,也不会对别人的意见进行补充,更不会把组内所有人的意见集中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答案,而是坚持自己的观点。还有一点是,小组讨论中回答问题的多,而能够主动提出问题的却很少。 (4)教师分组指导不到位。特别是分组讨论时,教师一般只是在各组中巡视,注重小组讨论的气氛较多,而对学生在小组讨论时是否有理解难度,是否有新的问题发现等却关注不够。另外,因为教师注重学生反馈交流时的几个优生的发言情况,而对部分学困生,过问不够,关注不够。 针对上述的问题,为了提高小学数学课堂小组讨论的参与率,提高小组讨论的有效性,发挥小学数学课堂小组讨论的功能,使课堂小组讨论成为优化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途径。我觉得可从这样开展小学数学课堂小组讨论。 一、营造良好的讨论氛围。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小组讨论,必须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无拘无束地展开讨论,必须转变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建立起平等、和谐、民主、友好的师生关系,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所以教师对学生勇于回答问题的行为必须加以肯定,至于对与错,那是第二位的,课堂是允许学生争论的地方。 例如,有位老师教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0没有倒数”这一知识点,教师通过假设0有倒数,并让学生找0的倒数,下面是部分学生的讨论的过程: 师:如果0有倒数,那么0的倒是什么呢?先请你们各自说说理由,如果你对别人的想法有意见,请在他说完后进行反驳。 生1:0乘0得0,所以0的倒数是0; 生2:因为0×0=0,所以0与0不能互为倒数; 生3:0乘任何数都得0,所以0的倒数是任何数; 生4:课本上告诉我们“0除外”,所以0没有倒数; 生5:“0除外”就是告诉我们,0不能像其他数一样只有一个倒数,应该是无数个,所以“0除外”; 生6:不对,课本上在倒数的意义中,为什么加“零除外“呢?“0除外”就是0没有倒数。

如何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小组讨论

如何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小组讨论? 在新课堂里,经常听到老师说:你们分组讨论讨论。可不到5分钟,老师就让学生集中(担心这节课的内容完不成),更多的情况是老师不反馈小组讨论的情况,而按预设的教学程序往下走。可以说,在几乎所有的课堂上,都可以看到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这说明,教师已经在有意识地把这种形式引入课堂。但是,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多数讨论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并无讨论的本质,体现不出讨论的价值。小组讨论的时候,老师应该不是在等待,不是在观望,更不是干自己的其它事情,而是深入到小组当中,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进程等等,从而灵活地调整下一个教学环节。 合作学习是指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亲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是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新课程提出:合作学习“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的效率,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能使学生“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作为新课程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中已被广泛应用。如何有效的组织小组讨论呢?谈谈我的做法。 一、对小组成员进行合理化分工 小组讨论中学生经常存在着只顾自己发言,不关注其他学生讨论的现象。一些学生不参与议讨论而在“闲聊”,始终未进入讨论状态。 针对这种现象我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交流能力等因素,实行小组角色分工。如一个讨论小组选出小组长、记录员、报告员等,小组长是一个小组的“领头雁”,必须具有多方面的素质,学习要优秀,责任心要强,并能管住自己,而且乐于助人,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有一定的组织能力。我们要对小组长进行“岗前培训”,使其清楚小组长的职责,带领小组进入角色,开展合作,增强小组竞争力。组长负责小组的合作交流组织、检查监督、表扬批评等,让学生管理学生,把权利下放,有助于学生间的交流,有利于小组合作交流的顺利开展。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每个成员发言的要点,老师进行检查;报告员负责将小组讨论成果向全班同学汇报……这样让小组每个成员都有事可做。我还经常对小组成员进行角色转换,这次讨论的报告员有可能就是下次讨论的记录员,这样,他们有机会尝试不同的角色,全面锻炼能力。

浅谈如何在小学教学中有效地进行小组讨论

目录 内容摘要 (1) 一、要建立有效的合作常规 (2) (一)灵活分组,明确分工 (2) (二)提供有利讨论的场所 (3) 二、培养良好的讨论习惯 (3) (一)要巧设疑点,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的兴趣 (3) (二)要巧妙指点,及时解决学生的困惑 (3) (三)要学会认真倾听和文明发言 (3) (四)要有团结协作的精神 (4) 1、培养小组集体,形成共同奋斗目标 (4) 2、课堂评议突出合作意识的评价,促进团队精神的形成 (4) 3、发挥团队的力量 (4) 三、要合适的评价和鼓励 (4) (一)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5) (二)注意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5) 参考文献 (6)

浅谈如何在小学教学中有效地 进行小组讨论 陆秋逢 07秋小教 内容摘要 小组讨论是合作学习的核心,它能使师生、生生之间有更多的交往、互动的机会,是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也是当前教学改革需要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我觉得要在小学教学中有效的进行小组讨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一、要建立有序的合作常规。二、要培养良好的讨论。三、要合适的评价和鼓励。 关键词:小组讨论合作常规讨论习惯评价鼓励

浅谈如何在小学教学中有效地进行小组讨论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在明确成员责任基础上进行的互助性的共同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又是“活动单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形式,而小组讨论又是合作学习的核心,它能使师生、生生之间有更多的交往、互动的机会,是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学生主体地位、促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的有效途径。小组讨论质量的高低直接反映和决定合作学习效果的优劣。实践证明,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是好与人交往,好表现自己,在学习中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参与互动,就顺应了他们的心理特征,为他们提供了一种思维摩擦和碰撞的环境。因此,探讨小组讨论的有效性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小组讨论的效果呢?我觉得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考虑: 一、要建立有序的合作常规 小组讨论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同时也给教师控制课堂秩序带来了困难,易使课堂教学产生看似热闹实则混乱的局面。这就需要建立一套活而有序的合作常规,并通过训练使之形成习惯。具体来说,可从以下方面来操作: (一)灵活分组,明确分工 首先,在课前或课上,根据学习内容,综合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特长、性别等因素,按照“互补互助、协调和谐”的原则,把学生编成小组。如可以把学生分为合作讨论小组(一般由四个人组成,其中一个为优等生,两个为中等生,一个为后进生),或由学生自由组合,(即由学生自由组合讨论小组)等。在小组中,人人都是学习的主体,在一个阶段每人都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职责,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要培养组员的责任感和合作精神,所以讨论时分工一定要明确。根据不同活动需要设立不同角色后,教师还要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学生的特长、个性差异等进行合理分工(也可由小组成员民主协商,自行分工),向学生提出本次活动的内容和要求,让他们知道要做什么,怎么做,明确各自责任,明白“分工不等于分家”,要求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保证活动顺利实施。每个小组应设立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及其他成员等。小组长应选有较强组织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学生担任。其主要职责是对组员分工,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活动。小组长人选不要固定,要引进竞争机制,使不同层面的学生得到锻炼,同时也能促进竞争向上。记录员的职责是将本组经讨论达到共识的内容和组员发言要点记录下来。汇报员的职责是将本组讨论的情况归纳总结后在全班交流汇报。如果讨论小组人数多还可配备协调员,监督员、资料员甚至是专提反对意见的“反对人”等。每人担任不同角色,一定时间后角色互换,使每个成员都能从不同角色位置上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实现小组角色之间的相互依赖、合作和公平竞争,增进互动的有效性。 (二)提供有利讨论的场所 相对来说,单人单桌单列的课桌椅排列,用革命的眼光看,从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出发,这样的“活动场所”未免过于“戒备森严”,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合作学习。我对学生课桌椅的重组煞费苦心,我认为由“秧田式”变为“品字形”或“圆桌式”,这样可以拓宽了信息的多路传递和反馈途径,促进了师生与生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二、培养良好的讨论习惯 学会合作是时代对人的基本要求。课堂上小组讨论的形式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表现自我和欣赏他人的机会,有利于学会人际交往,优势互补,促使个体的社会化。但如果没有良好的讨

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策略

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策略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所谓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是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在《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课程实施建议中,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概念。因而,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倡导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独立获取新知的机会,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体验尝试成功、探索与发现的快乐。怎样才能更有效地开展好小组合作学习是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面临的新课题。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几点策略。 一、帮助学生建立合适的学习小组 科学分组,合理分工是小组合作学习顺利开展,发挥小组学习功能的前提。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认知基础、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按照“异质同组,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通常4—6人一组为宜,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给每个小组成员明确分工,使其担任一个具体的角色。在进行合理分工的同时,要选好组长,组长是一个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是老师的小助手,选好组长直接关系到学习活动的效率和成败,我们可以采取个人自荐,组内表决的方法选组长,并对小组长宣布职责及相关要求。小组长的主要职责是对本组成员进行分工,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活动。另外还有如:记录员、汇报员等,最终建立一套“活而有序”的合作常规。教师应根据不同活动的需要设立不同的角色,并要求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有效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经过一段时间的合作学习后,再角色互换,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体验、锻炼和提高,这样分工合作也有利于学生建立责任心,增强合作意识,在合理搭配的合作小组中,小组成员相互帮助,坦诚相待,民主平等,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对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和心理品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如,我曾听一位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课,他把各小组的成员编上1号、2号、3号、4号的序号,用学生在组中的序号,来区分其在组中的学业水平。比如,在组内成绩好的都编为1号,成绩中等的编为2号和3号,成绩差的编为4号。在进行小组汇报、发言之前,教师就向全班声明:请每一组的某号代表本组发言,请大家齐心协力帮助他,为

学习方法(4)——小组讨论学习法

学习方法(4)——小组讨论学习法 “小组讨论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 也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所谓小组讨论学习,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一定组织形式围绕问题各抒己见,互相启发,取长补短,从而深入理解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学习是以小组为形式的讨论学习,它主要有两种分组形式。笫一种是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圉绕一个中心议题进行讨论。分组时指定小组的主持人和记录人负责记录学生的发言要点,并向全般介绍本组的各种观点。第二种形式,围绕中心议题将全班学生按不同观点分成若干小组进行讨论,每一位学生都要为完善本组的观点提供尽可能多的论据,并选出代表在全班宣讲本组讨论的主要结果。 小组讨论学习法的优点: 有别与个体的学习和思考,小组讨论学习法是一种集体动态学习法,这种学习法具有个体学习所不具备的许多积极作用。 (1)容易引发学习的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相互讨论往往印发了学习兴趣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能够增强记忆,激烈的讨论,通过刺激大脑皮层,从而引起人的亢奋,使所讨论的内容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烙印。 (3)集体动态的讨论学习方式,能够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圉,使学习者互相影响, 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这种好的学习风气能够促使一个学校或班级的整体水平的提高。(4)能深化学习思维,个体的静态学习即独立思考得出的结论往往模糊、肤浅, 集体的动态学习方式即小组讨论学习方式,所得出的结论往往深刻、有条理,并切能够使所讨论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在开展小组讨论学习中,我们应当要注意的儿个问题:

1、创设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创设一种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圉,在轻松、愉快、平等和谐的气氛,在轻松、愉快、平等和谐的气氛中印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地让学生山被动变为主动学习。这里首先需要做到的就是必须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使学生敢于大胆地说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同时乂谦逊的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生生之间能够实现真正的交流与合作,做到热情倾听、积极参与、高度注意、谦逊、专注、赞赏、信任以及自主性。 2、激发学生的讨论动机 教师要激发学生的讨论动机:精心设置悄境,使学生明确学习LI标,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讨论,并使学生的讨论具有批判性,即以一种开放的心态来反复斟酌有价值的观点,使这些观点经受怀疑、针眨以及反驳等一系列过程。它的特点之一就是参与者愿意以一种开放的心态进行讨论。教师所提供的学习内容要是单独的学生依靠个人的力量无法完成,使学生曲“要我讨论”变成“我要讨论”,真正地投入到讨论中。例如教师可以采用录象欣赏、实物演示、设疑等方法来激发学生讨论学习的兴趣。 3、教师要对小组讨论做到时时监控,保证讨论的有效性 山于小组讨论是人与人之间进行交往的复杂过程,会出现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问题,因此教师要深入到小组当中,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进程,协调小组成员Z间的关系,处理突发事件,从而使小组讨论能够顺利地进行,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小组讨论学习法是一种集体动态学习法,它可以发挥集体的优势,以弥补个体静态学习中的不足。当然提倡讨论学习法,并不完全排斥独立学习和独立思维, 相反,

如何组织有效的小组讨论

如何组织有效的小组讨论 1/为何要进行小组讨论式教学? 充分相信学生。相信学生可以自我教育和相互教育。这种相信就能够培养出他们这样的能力。充分相信自己。相信自己可以在看似无序的小组讨论式教学中,对各种突发情况将慢慢摸索出各种教学机智来应对。这种相信就能够培养出我把控课堂,组织学生,促进自学的能力。有些教师认为小组讨论是作秀,是不纯粹的教学,认为还不如踏踏实实地教师讲得清楚。还有的教师认为小组讨论对学生成绩的提高没有任何帮助。 当然,也有相反的见解。有的教师认为,社会都是在不断摸索中进步(我们的教和学生的学何尝不也是在摸索中进步。我们不断摸索,追求更好的挖掘学生潜力的教学。学生不断摸索,在学习中寻找方法规律,总结掌握知识的方法技巧并应用,慢慢形成有效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我们的眼光要向前看。 小组讨论只是一种方式。无论任何一种方式,只要有用,就可以拿来用。当讨论成为一种课堂常态时,效果还是挺好的。任何功夫练到家,都可以成为高手。而成绩,成绩的获得真的不难,只要舍得把学生党驴使用,朝五晚十,中午一小练,保证出成绩。 有的老师说,题在高三也经常小组讨论,但主要是练习或作业后,公布答案,学生订正,然后讨论,最后才将不懂的问题汇总提问。这样教师减压,学生喜欢,而且效率高,针对性强,也挺好的。 小组讨论与学案结合,作用明显。学案中预习作业提前布置,学生讨论时言之有物。 一/对小组成员进行合理化分工 四人一组最好座位;方阵式 善于组织:组长;善于记录:记录员;善于表达:中心发言人。定期轮换主发言人,如有遗漏,中心发言人可做补充。 二/小组讨论前给每个学生充足的独立思考时间。才有表达和交流的需要。(也可以按讨论题目写出发言提纲) 较难的问题才谈论,否则不讨论。 三/教给方法 在讨论中如何学会发言,学会倾听(能够再复述出来),学会质疑,学会组织。 讨论前,教师必要地讲解; 如何展示;点评要求;人际交流方法;小组合作技能; 参考书目: 1/协作学习及其协作学习模式 赵建华,李克东(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2/教学行为策略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年1月时绮等译 3/新课程与学习方式变革 肖川 4/循证教学:一种有效的教学法 美杰夫佩蒂 5/以学生为中心的翻转教学11法 开普希

语文教学实施小组讨论的意义-模板

语文教学实施小组讨论的意义 在“活动单教学”实施中,有些教师由于缺乏对小组讨论精神实质的正确把握和冷静、理智的思考,表面化、形式化地理解其意义,使一些小组讨论存在“注重形式,忽视实质,缺乏实效”的现象。有的所提的问题虽值得交流讨论,但学生还未进入讨论状态或还未充分发表意见,教师就宣布讨论结束;有的组内分工不明确,一开始讨论,学生要么不知从何说起,要么一哄而起,要么组内优生一言堂,其他学生惟命是从……这些都使得小组讨论成为一种“摆设”,导致了课堂教学的低效甚至无效。难以发挥其重要作用。因此,探讨小组讨论的有效性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小组讨论的效果呢?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虑: 一、建立有序的合作常规是有效开展小组讨论的重要保障 小组讨论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同时也给教师控制课堂秩序带来了困难,易使课堂教学产生看似热闹实则混乱的局面。这就需要建立一套活而有序的合作常规,并通过训练使之形成习惯。具体来说,可从两方面来操作: 1、合理分工,明确职责 在小组中,人人都是学习的主体,在一个阶段每人都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职责,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要培养组员的责任感和合作精神,所以讨论时分工一定要明确。根据不同活动需要设立不同角色后,教师还要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学生的特长、个性差异等进行合理分工(也可由小组成员民主协商,自行分工),向学生提出本次活动的内容和要求,让他们知道要做什么,怎么做,明确各自责任,明白“分工不等于分家”,要求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保证活动顺利实施。每个小组应设立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及其他成员等。小组长应选有较强组织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学生担任。其主要职责是对组员分工,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活动。小组长人选不要固定,要引进竞争机制,使不同层面的学生得到锻炼,同时也能促进竞争向上。记录员的职责是将本组经讨论达到共识的内容和组员发言要点记录下来。汇报员的职责是将本组讨论的情况归纳总结后在全班交流汇报。如果讨论小组人数多还可配备协调员,监督员、资料员甚至是专提反对意见的“反对人”等。每人担任不同角色,一定时间后角色互换,使每个成员都能从不同角色位置上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实现小组角色之间的相互依赖、合作和公平竞争,增进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