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写作教程(绝句,律诗)一

唐诗写作教程(绝句,律诗)一
唐诗写作教程(绝句,律诗)一

唐诗写作教程(绝句,律诗为主)

前言: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诗是中国文学中的一朵奇葩,也是汉字最具魅力的表现形式。从小到大,我们耳濡目染;大街小巷,妇孺皆知。自有唐一代,更以诗文取仕,只要识字,必会作诗!唐诗空前发展,如日中天,并在古体诗的基础上形成近体诗。以致后来历朝历代的文人政客,哪怕虽无建树,亦能有诗文流传后世。唐诗魅力所在,不言而喻。读了那么多年诗,我想我们应该学会写诗。继承前人的风采。我愿和大家分享下唐诗是怎样写成的!这是本人的自学心得,想学写唐诗的人可以参考下(本人亦自学,不足之处请见谅)

外号:唐诗

大名:近体诗

别名:格律诗

唐诗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只要明白近体诗的做法,古体诗自然就会明白!近体诗是唐人在古体诗的基础上创建的一种格律诗(主讲绝句和律诗),何为格律?格:体格,律:规律。所以近体诗在平仄,押韵,对粘,对仗,字数,禁忌等都有严格要求。

物质形态:

按字数:五言,七言

按叫法:绝句(四句),律诗(八句)

经过排列组合: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

做法讲解(五言为基,扩为七言,绝句为根本)

举五言绝句为例: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平仄:即平,上(读赏)、去、入,其中平声为平;上、去、入为仄。平声又分为上平声和下平声,分别是现在普通话的一声和二声;上声即普通话的三声(大部分);去声为普通话的四声(大部分),入声为部分普通话的一、二声和四声

(比较容易混),所以当你感觉很多诗没押韵的时候,请查《平水韵》!!!提示:古时普通话并没有如今那么普及!

一般一句诗句可分双音步(即双音节)“平平”,“仄仄”和一个单音节“平”或“仄”组成,平或仄叫音,由音组成步,由步组成句。

按诗句的开头为双音节(必须,但以偶数字为主),单双音节相间的原则,五言绝句诗的首句有四种形式:(也是诗句本身的组合形式)

仄仄-平平-仄例:白日依山尽

仄仄-仄-平平例:北斗七星高

平平-仄仄-平例:花明绮陌春

平平-平-仄仄例:鸣筝金粟柱

这四种是在理想状态下,但我们可以发现很多诗句并非完全一致!

注:诗的格律虽然严谨,但非一成不变。我们可以发现许多诗并非按部就班,在诗中一三五七字的平仄允许灵活变动(首句韵脚除外),而二四六为音节的重点,平仄不可变。但要注意有些禁忌,如“孤平”“孤仄”“三平尾”等后讲。

以上四种为五言诗的开头第一句形式,诗的首句至关重要!

所谓“仄起”“平起”就是指首句第二个字是“仄”声或“平”声。而首句最后一个字决定了整首诗的体格:如果是仄声,首句就不入韵;如果是平声,首句就必须入韵。(首句入韵后,这个平声字便成为整首诗的韵脚,而整首诗的押韵就必须严格按照这个平声字在《平水韵》中所属的韵部中的同韵部的字来押韵)。哪里需要押韵?首句韵脚和偶数句最后一个字!

如果首句末字是仄声字呢(如仄仄-平平-仄或平平-平-仄仄)?那么韵脚就推移到第二句的末字。(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流”字就成为韵脚,后面的偶数句就选跟着它所属的韵部中的字押韵。所以《登鹳雀楼》中押韵的字便是“流”和“楼”)。小样,想不押韵?跑不了你的!!!

在近体诗中:五言不入韵(首句最后一个字仄声),是正格(正体);

五言入韵(首句最后一个字平声),是变格(另体)。

七言入韵(首句最后一个字平声),是正格(正体);

七言不入韵(首句最后一个字仄声),是变格(另体)。

注意:“仄起”“平起”;入韵,不入韵;正格,变格一定,以及押韵的地方必须毫无悬念的要记清,乱了自己撞墙!

举例:

仄起正格:白日依山尽《登鹳雀楼》平起正格:鸣筝金粟柱《听筝》

月落乌啼霜满天《枫桥夜泊》葡萄美酒夜光杯《凉州词》

仄起变格:北斗七星高《哥舒歌》平起变格:北风吹白云《汾上惊秋》

回乐峰前沙似雪《夜上受降城闻笛》岐王宅里寻常见《江南逢李龟年》

总之看一首诗“仄起”“平起”只需看首句第二个字;看是什么体格就看首句最后一字!

好了。重点来了,下面我开始分析写作技巧了···

三个火枪手——对,粘,错:(写诗的根本)

对:就是平仄相反,在诗句中一三五允许灵活变动,但二四六必须平仄相反。

绝句有四句,两句为一联,联内用“对”(律诗亦同)

知道第一句的形式,就能自己“对”出第二句。

粘:就是上联的下句和下联的上句第一个双音步的平仄必须相同!(重点在偶数字上)

例:黄河入海流(上联的下句)。欲穷千里目(下联的上句),其中第一个双音步为“黄河”、“欲穷”,但重音在“河”与“穷”字(偶数字),而“河”与“穷”字都是平声字,这就叫粘!

错:则是对,粘的补充。

注意:联内用对,联间用粘,首句入韵必相错。(纲领性句字,必须理解)多想想,没错的!

三者用法与关系

对的形式有两种:

只对不错2种: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

既对又错2种:(即首句最后一个字平声字,首句入韵,五言为变格,七言为正格)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粘的情况是相粘必相错!比较简单。

粘的上句是上一联的下句,只有2种情况:(最后一字为平声字)

1平平-仄仄-平

2仄仄-仄-平平

由于第一个双步音必须平仄相同(重音在第二个字,第二个字平仄必须相同,否则叫失粘)所以用粘后:(最后一字为仄声字)

1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用粘后)

2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用粘后)

注意:为防止前后两句相同,第一个双步音相同后(用粘)接下来的两个音步平仄相调(音节不变(既用错)例如: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自己分析下)

总结即对又错和相粘相错的情况,我们可以发现:

上句末字如果入韵(既平声字)下句不管是对还是粘,必须相错!

所以绝句的格式无非就是对——粘——对!懂了就很简单了!

讲完规律我举一首绝句的开头,然后通过对-粘-对写出整首诗的平仄形式。

仄仄-平平-仄(首句)

平平-仄仄-平(一二句只对)

平平-平-仄仄(二三句相粘记住:相粘必相错)

仄仄-仄-平平(三四句又对)

与其相对应的诗:

《登鹳雀楼》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首句)

黄河入海流。(一二句只对)

欲穷千里目,(二三句相粘记住:相粘必相错)

更上一层楼。(三四句又对)

再举一例(左边平仄形式,右边相对应的诗)《微雨早燕》

仄仄-仄-平平(首句)轻烟细雨霏,(首句)

平平-仄仄-平(一二句既对又错)不见久相违。(一二句既对又错)

平平-平-仄仄(三四句相粘又相错)谁与知春早,(三四句相粘又相错)

仄仄-仄-平平(三四句只对)无痕飞燕归。(三四句只对)

还有另外两种形式我就不说了,这两种懂了,另外两种···你懂的!

好了,转个话题,顺便讲下古绝,好作区分

古绝是古体诗的一种,和近体诗的绝句(律绝)有一定区别,在唐诗中有很多是古体诗。

在一首绝句中,我们可以通过古绝的特征(也是古体诗的特征)来区分:

1. 古绝(古体诗)可以押平韵,也可以押仄韵。(近体诗只能押平韵)

2. 允许失对失粘。(主要在偶数字上,近体诗不许)

3. 诗句的后三字(即三字脚)允许平平平,仄仄仄,(近体诗不许叫三平尾,三仄尾,犯禁忌)

注:4.古体诗(绝句外)的句数没有定数,多句的话中间没有强求用对偶。

举例说下:

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注:此诗押平韵,但为古绝(属古体诗)。“疑是地上霜”句为“平仄仄仄平”不是律句(前面讲的四种形式)。上句“光”是平生字,下句应相错,失粘。不愧是诗仙,果然走浪漫主义路线。一般人看不出来啊·····

春晓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注:很明显,先不管平仄,此诗押仄声韵,属古绝(古体诗)老孟实在多了,大家都看出来了,哈哈···

好了,回头讲七言绝句:五言为基,扩为七言!(应网友有些看不懂的要求,再做稍微修改!20120308)

七言绝句大全及七言律诗资料

从军行七首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北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 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送柴侍御 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长信秋词五首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高殿秋砧响夜阑,霜深犹忆御衣寒。银灯青琐裁缝歇,还向金城明主看。 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暂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真成薄命久寻思,梦见君王觉后疑。火照西宫知夜饮,分明复道奉恩时。长信宫中秋月明,昭阳殿下捣衣声。白露堂中细草迹,红罗帐里不胜情。 七言绝句 出塞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城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长信秋词王昌龄 奉帚平明金殿开,暂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长信秋词王昌龄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从军行王昌龄 烽火城西百戌楼,黄昏独坐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从军行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芙蓉楼送辛浙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闺怨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春宫怨王昌龄 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输高。平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 青楼曲王昌龄 白马金殿从武皇,旌旗十万宿长杨。楼头少妇鸣筝坐,遥见飞尘入建章。 西宫春怨王昌龄 西宫夜静百花香,欲卷珠帘恨春长。斜倚云和深见月,朦胧树色隐昭阳。

唐诗三百首-五言律诗:次北固山下

唐诗三百首-五言律诗:次北固山下 次北固山下 唐代: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译文 旅途在青山外,在碧绿的江水前行舟。 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 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 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时才能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 注释 次:旅途中暂时停宿,这里是停泊的意思。 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北,三面临长江。 客路:旅途。 潮平两岸阔:潮水涨满时,两岸之间水面宽阔。 风正:顺风。 悬:挂。 海日:海上的旭日。

残夜:夜将尽之时。 江春:江南的春天。 归雁:北归的大雁。大雁每年秋天飞往南方,春天飞往北方。古代有用大雁传递书信的传说。 青山:指北固山。 乡书:家信。 王湾 王湾作为开元初年的北方诗人,往来于吴楚间,被江南清丽山水所倾倒,并受到当时吴中诗人清秀诗风的影响,写下了一些歌咏江南山水的作品,《次北固山下》就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篇。尤其其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得到当时的宰相张说的极度赞赏,并亲自书写悬挂于宰相政事堂上,让文人学士作为学习的典范。由此,这两句诗中表现的那种壮阔高朗的境象便对盛唐诗坛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直到唐末诗人郑谷还说“何如海日生残夜,一句能令万古传”,表达出极度钦羡之情。 赏析 从海日东升,春意萌动,放舟于绿水之上,联想起“雁足传书”的故事,表达了淡淡的乡思愁绪。全诗和谐而优美。此诗载于《全

唐诗》卷一百一十五。下面是中华诗词学会、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副会长霍松林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这首《次北固山下》唐人殷璠选入《河岳英灵集》时题为《江南意》,但有不少异文:“南国多新意,东行伺早天。潮平两岸失,风正数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从来观气象,惟向此中偏。” 王湾是洛阳人,生中,“尝往来吴楚间”。“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以北,三面临江。上引《江南意》中首二句为“南国多新意,东行伺早天。”其“东行”,当是经镇江到江南一带去。诗人一路行来,当舟次北固山下的时候,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触发了心中的情思,吟成了这一千古名篇。 诗以对偶句发端,既工丽,又跳脱。“客路”,指作者要去的路。“青山”点题中“北固山”。作者乘舟,正朝着展现在眼前的“绿水”前进,驶向“青山”,驶向“青山”之外遥远的“客路”。这一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与末联的“乡书”、“归雁”,遥相照应。 次联的“潮平两岸阔”,“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这一句,写得恢弘阔大,下一句“风正一帆悬”,便愈见精采。

七言古诗大全及七言绝句

七言古诗大全赠汪伦——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杜牧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甫蜀相三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一陆游《游山西村》(宋)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罗隐蜂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杜甫《客至》(唐)二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 崔颢黄鹤楼四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小池——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河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浪淘沙——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六春思皇甫冉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 家住层城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 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 九长征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唐诗300首之五言律诗讲课教案

唐诗300首之五言律 诗

唐诗300首之五言律诗(80首)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唐代: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送梓州李使君 唐代:王维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汉江临眺 唐代: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终南别业 唐代: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终南山 唐代:王维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酬张少府 唐代:王维 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过香积寺 唐代: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唐代: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馀一作余)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山居秋暝 唐代: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归嵩山作 唐代:王维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次北固山下 唐代: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唐代:司空曙 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 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 孤灯寒照雨,深竹暗浮烟。 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

唐诗中的经典五言律诗

唐诗中的经典五言律诗1、《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2、《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登岳阳楼》 唐·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4、《旅夜书怀》 唐·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着,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5、《月夜》 唐·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1、《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2、《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3、《草》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4、《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5、《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2、《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

经典七言绝句古诗大全

经典七言绝句古诗大全 【篇一】经典七言绝句古诗 望洞庭 朝代:唐朝|作者: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古诗简介 《望洞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望洞庭》 载于《全唐诗》卷三百六十五。此诗通过对洞庭湖高旷清超的描写, 充分表现出诗人的奇思异采。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赏析/鉴赏 诗中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微波不兴,平静秀美,分外怡人。诗人飞驰想像,以清新的笔调,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湖水宁静、祥和的朦胧美,勾画出一幅美丽的洞庭山水图。表现了诗人对大 自然的热爱,也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诗从一个“望”字着眼,“水月交融”、“湖平如镜”,是近望 所见;“洞庭山水”、“犹如青螺”,是遥望所得。虽都是写望中景象,差异却显而易见。近景美妙、别致;远景迷潆、奇丽。潭面如镜,湖水如盘,君山如螺。银盘与青螺相映,明月与湖光互衬,更觉情景 相容、相得益彰。诗人笔下的君山犹如镶嵌在明镜洞庭湖上一颗精美 绝伦的翡翠,令人美不胜收。其用词也极精到。

首句描写澄彻空明的湖水与素月青光交相辉映,俨如琼田玉鉴, 是一派空灵、缥缈、宁静、和谐的境界。表现出天水一色,玉字无尘 的融和画面。“和”字下得工炼,表现出了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融 和的画境。而且,似乎还把一种水国之夜的节奏——演漾的月光与湖 水吞吐的韵律,传达给读者了。 第二句描绘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宛如未经磨拭的铜镜。 “镜未磨”三字十分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安宁温柔 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因为只有“潭面无风”,波澜不惊,湖光和秋月才能两相协调。否则,湖面狂风怒号,浊浪排空,湖 光和秋月便无法辉映成趣,也就无有“两相和”可言了。 第三、四句诗人的视线从广阔的湖光月色的整体画面集中到君山 一点。在皓月银辉之下,洞庭山愈显青翠,洞庭水愈显清澈,山水浑 然一体,望去如同一只雕镂透剔的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诗人笔下秋月之中的洞庭山水变成了一件精美绝伦的 工艺美术珍品,给人以莫大的艺术享受。“白银盘里一青螺”,真是 匪夷所思的妙句。此句的擅胜之处,不止表现在设譬的精警上,还表 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寄托了诗人高卓清奇的情致。在诗人眼里,千里洞庭不过是妆楼奁镜、案上杯盘而已。举重若轻,自然凑泊,毫 无矜气作色之态,这是十分难得的。把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得这样亲切,把湖山的景物描写得这样高旷清超,这正是诗人性格、情操和美 学趣味的反映。没有荡思八极、纳须弥于芥子的气魄,没有振衣千仞、涅而不缁的襟抱,极富有浪漫色彩的奇思壮采。 【篇二】经典七言绝句古诗 送元二使安西 朝代:唐朝|作者: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唐诗300首之五言绝句

唐诗300首之五言绝句(共29首) 行宫 唐代:元稹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登鹳雀楼 唐代: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新嫁娘词 唐代:王建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相思 唐代: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杂诗三首·其二 唐代: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鹿柴 唐代: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竹里馆 唐代: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送别/ 山中送别/ 送友唐代: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问刘十九唐代: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哥舒歌 唐代:西鄙人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 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静夜思 唐代: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怨情 唐代:李白 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乐游原/ 登乐游原 唐代: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听筝 唐代:李端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渡汉江 唐代: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八阵图 唐代: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名成一作:名高)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宿建德江 唐代: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春晓 唐代: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怨/ 伊州歌 唐代: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江雪 唐代: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秋夜寄邱员外/ 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 唐代:韦应物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终南望余雪 唐代: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宫词·故国三千里 唐代:张祜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寻隐者不遇/ 孙革访羊尊师诗 唐代: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送崔九 唐代:裴迪 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 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送灵澈上人 唐代: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听弹琴 唐代:刘长卿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送方外上人/ 送上人 唐代:刘长卿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玉台体 唐代:权德舆 昨夜裙带解,今朝蟢子飞。 铅华不可弃,莫是藁砧归。

唐诗300首之七言绝句

. 唐诗300首之七言绝句(共48首) 芙蓉楼送辛渐 唐代: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闺怨 唐代: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春宫曲 唐代:王昌龄 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平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代: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凉州词二首·其一 唐代: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后宫词 唐代:白居易 泪湿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薰笼坐到明。 宫词/ 宫中词 唐代:朱庆馀 寂寂花时闭院门,美人相并立琼轩。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 闺意献张水部 唐代: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逢入京使唐代: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代: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早发白帝城/ 白帝下江陵唐代: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代: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贾生 唐代: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隋宫/ 隋堤 唐代:李商隐 乘兴南游不戒严,九重谁省谏书函。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 瑶池 唐代:李商隐 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 嫦娥 唐代: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夜雨寄北 唐代: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唐诗三百首-五言律诗:月夜

唐诗三百首-五言律诗:月夜 月夜 唐代: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译文 今夜鄜州月亮,一定同样清圆,遥想闺中妻子,只能独自观赏。 可怜幼小的儿女,怎懂思念的心酸? 蒙蒙雾气,或许沾湿了妻子的鬓发;冷冷月光,该是映寒了妻子的玉臂。 何时才能团圆相见,倚靠薄帷共赏明月。那时一定月色依旧,就让月光默默照干我们的泪痕。 注释 鄜(fū)州:今陕西省富县。当时杜甫的家属在鄜州的羌村,杜甫在长安。 闺中:内室。看,读平声kān。 怜:想。 未解:尚不懂得。 香雾云鬟(huán)湿,清辉玉臂寒:写想象中妻独自久立,望月怀人

的形象。香雾:雾本来没有香气,因为香气从涂有膏沐的云鬟中散发出来,所以说“香雾”。望月已久,雾深露重,故云鬟沾湿,玉臂生寒。云鬟:古代妇女的环形发饰。 清辉:阮籍诗《咏怀》其十四:“明月耀清晖。” 虚幌:透明的窗帷。幌,帷幔。 双照:与上面的"独看"对应,表示对未来团聚的期望。泪痕:隋宫诗《叹疆场》“泪痕犹尚在。”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赏析 这首诗借看月而抒离情,但抒发的不是一般情况下的夫妇离别之情。字里行间,表现出时代的特征,离乱之痛和内心之忧熔于一炉,

唐诗三百首-终南山·太乙近天都-五言律诗

唐诗三百首-终南山·太乙近天都-五言律诗 作者:王维朝代:唐代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终南山》译文及注释译文 巍巍的太乙山临近长安城,山连着山一直蜿蜒到海边。 白云缭绕回望中合成一片,青霭迷茫进入山中都不见。 中央主峰把终南东西隔开,各山间山谷迥异阴晴多变。 想在山中找个人家去投宿,隔水询问那樵夫可否方便?注释 1.终南山,在长安南五十里,秦岭主峰之一。古人又称秦岭山脉为终南山。秦岭绵延八百余里,是渭水和汉水的分水岭。 2.太乙:又名太一,秦岭之一峰。唐人每称终南山一名太一,如《元和郡县志》:"终南山在县(京兆万年县)南五十里。按经传所说,终南山一名太一,亦名中南"。 3.天都:天帝所居,这里指帝都长安。 4.青霭:山中的岚气。霭:云气。 5.海隅:海边。终南山并不到海,此为夸张之词。 6 分野:古天文学名词。古人以天上的二十八个星宿的位置来区分中国境内的地域,被称为分野。地上的每一个区域都对应星空的某一处分野。 7.壑:山谷。“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这两句是说终南山连绵延伸,占地极广,中峰两侧的分野都变了,众山谷的天气也阴晴变化,各自不同。

8.人处:有人烟处。《终南山》赏析艺术创作,贵在以个别显示一般,以不全求全,刘勰所谓“以少总多”,古代画论家所谓“意余于象”,都是这个意思.。作为人兼画家的王维,很懂得此中奥秘,因而能用只 有四十个字的一首五言律诗,为偌大一座终南山传神写照。首联“太 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先用夸张手法勾画了终南山的总轮廓。这 个总轮廓,只能得之于遥眺,而不能得之于逼视。所以,这个联显然 是写远景。“太乙”是终南山的别称。终南虽高,去天甚遥,说它 “近天都”,当然是艺术夸张。但这是写远景,从平地遥望终南,其 顶峰的确与天连接,因而说它“近天都”,正是以夸张写真实。“连 山接海隅”也是这样。终南山西起甘肃天水,东止河南陕县,远远未 到海隅。说它“接海隅”,固然不合事实,说它“与他山连接持续, 直到海隅”,又何尝符合事实?不过这是写远景,从长安遥望终南,西 边望不到头,东边望不到尾。用“连山接海隅”写终南远景,虽夸张 而愈见真实。次联写近景,“白云回望合”一句,“回望”既与下句“入看”对偶,则其意为“回头望”,王维写的是入终南山而“回望”,望的是刚走过的路。诗人身在终南山中,朝前看,白云弥漫, 看不见路,也看不见其他景物,仿佛再走几步,就能够浮游于白云的 海洋;不过继续前进,白云却继续分向两边,可望而不可即;回头看, 分向两边的白云又合拢来,汇成茫茫云海。这种奇妙的境界,凡有游 山经验的人都并不陌生,而除了王维,又有谁能够只用五个字就表现 得如此真切呢?“青霭入看无”一句,与上句“白云回望合”是“互文”,它们交错为用,相互补充。诗人走出茫茫云海,前面又是蒙蒙 青霭,仿佛继续前进,就能够摸着那青霭了;不过走了进去,却不但摸 不着,而且看不见;回过头去,那青霭又合拢来,蒙蒙漫漫,可望而不 可即。这个联诗,写烟云变灭,移步换形,极富含孕。即如终南山中 千岩万壑,苍松古柏,怪石清泉,奇花异草,值得观赏的景物还多, 一切都笼罩于茫茫“白云”、蒙蒙“青霭”之中,看不见,看不真切。唯其如此,才更令人神往,更急于进一步“入看”。另一方面,已经 看见的美景仍然使人留恋,不能不“回望”,“回望”而“白云”、“青霭”俱“合”,则刚才表现于眉睫之前的景物或笼以青纱,或裹 以冰绡,由清晰而朦胧,由朦胧而隐没,更令人回味无穷。这个切,

七言绝句唐诗20首赏析

七言绝句唐诗20首赏析 篇一 1.《枫桥夜泊》 唐朝·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2.《滁州西涧》 唐朝·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3.《芙蓉楼送辛渐》 唐朝·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4.《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朝·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5.《清明》 唐朝·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篇二 1.《望庐山瀑布》 唐朝·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泊秦淮》 唐朝·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3.《凉州词》 唐朝·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4.《望天门山》 唐朝·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5.《赠汪伦》 唐朝·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篇三 1.《回乡偶书二首》 唐朝·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2.《送元二使安西》 唐朝·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朝·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4.《江南春》 唐朝·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5.《乌衣巷》 唐朝·刘禹锡

唐诗七言绝句

篇一:唐诗三百首七言绝句 唐诗三百首之.卷十、七言绝句 ============================= 《回乡偶书》 作者: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催。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注解】: 1、鬓毛摧:两鬓的头发已经斑白。 【韵译】: 少年时离乡,到老了才回家来;口音没改变,双鬓却已经斑白。 儿童们看见了,没有认识我的;他们笑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 【评析】: 这是一首久客异乡,返回故里的感怀诗。全诗抒发了山河依旧,人事不同,人生易老,世事沧桑的感慨。一、二句,诗人臵于熟悉而又陌生的故乡环境中,心情难于平静。首句写数十年久客他乡的事实,次句写自己的?老大?之态,暗寓乡情无限。三、四句虽写自己,却从儿童方面的感觉着笔,极富生活情趣。诗的感情自然、逼真,内容虽平淡,人情味却浓足。语言朴实无华,毫不雕琢,细品诗境,别有一番天地。全诗在有问无答中作结,哀婉备至,动人心弦,千百年来为人传诵,老少皆知。 ============================= 《桃花溪》 作者: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矾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注解】: 1、飞桥:高桥。 2、石矶:河流中露出的石堆。 3、洞:指《桃花源记》中武陵渔人找到的洞口。 【韵译】: 隐隐看见一座长桥,被野烟隔断;在石屿的西畔,借问打渔的小船。 桃花随着流水,终日地漂流不尽;桃花源洞口,在清溪的哪段哪边? 【评析】: 这是借陶潜《桃花源记》的意境而写的写景诗。诗由远外落笔,写山谷深幽,迷离恍惚,隔烟朦胧,其境若仙。然后镜头移近,写桃花流水,渔舟轻泛,问讯渔人,寻找桃源。诗的构思婉曲,意境若画,有景有情,趣味深远。蘅塘退士批注:?四句抵得一篇《桃花源记》。?这话不无道理。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作者: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注解】: 1、登高:阴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民间有登高避邪的习俗。 2、茱萸:一种植物,传说重阳节扎茱萸袋,登高饮菊花酒,可避灾。 【韵译】:

唐诗中的七言绝句摘抄

唐诗中的七言绝句摘抄1、《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2、《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乌衣巷》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4、《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5、《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3、《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4、《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5、《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1、《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3、《闺怨》 唐·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4、《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5、《江南逢李龟年》 唐·杜甫

唐诗三百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五言律诗

唐诗三百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五言律诗 作者:王勃朝代:唐代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创作背景《送杜少府之 任蜀州》是他在长安的时候写的。“少府”,是唐朝对县尉的通称。 这位姓杜的少府将到四川去上任,王勃在长安相送,临别时赠送给他 这首送别。《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赏析二首联“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首句写送别之地长安被辽阔的三秦地 区所“辅”,突出了雄浑阔大的气势。第二句点出友人“之任”的处所——风烟迷蒙的蜀地。人巧用一个“望”字,将秦蜀二地联系起来,好似诗人站在三秦护卫下的长安,遥望千里之外的蜀地,这就暗喻了 惜别的情意。“望”字不但拓宽了诗的意境,使读者的视野一下子铺开,而且在心理上拉近了两地的距离,使人感觉到既然“五津”可望,那就不必为离别而忧伤。这个开笔创造出雄浑壮阔的气象,使人有一 种天空寥廓、意境高远的感受,为全诗锁定了豪壮的感情基调。颔(hàn)联“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诗人劝慰友人:我和你都是远 离故土、宦游他乡的人,离别乃常事,何必悲伤呢?此次友人孤身前 往蜀地,远走天涯,举目无亲,更觉惆怅,作者在这里用两人处境相同、感情一致来宽慰朋友,藉以减轻他的悲凉和孤独之感。惜别之中 显现诗人胸襟的阔大。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把前面 淡淡的伤离情绪一笔荡开。诗人设想别后:只要我们声息相通,即使 远隔天涯,也犹如近在咫尺。这与一般的送别诗情调不同,含义极为 深刻,既表现了诗人乐观宽广的胸襟和对友人的真挚情谊,也道出了 诚挚的友谊能够超越时空界限的哲理,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因 而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尾联“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慰勉友人不要像青年男女一样,为离别泪湿衣巾,而要心胸豁达,坦 然面对。足见情深意长,同时,全诗气氛变悲凉为豪放。这首诗四

唐诗首之七言绝句

唐诗300首之七言绝句(共48首) 芙蓉楼送辛渐 :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闺怨 :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春宫曲 : 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平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凉州词二首·其一 :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后宫词 : 泪湿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薰笼坐到明。宫词 / 宫中词 : 寂寂花时闭院门,美人相并立琼轩。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闺意献张水部 :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逢入京使 :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早发白帝城 / 白帝下江陵 :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夜上受降城闻笛 :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贾生 :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隋宫 / 隋堤 : 乘兴南游不戒严,九重谁省谏书函。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瑶池 : 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嫦娥 :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夜雨寄北 :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寄令狐郎中 : 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秋雨病相如。为有 : 为有云屏无限娇,凤城寒尽怕春宵。无端嫁得金龟婿,辜负香衾事早朝。江南逢李龟年 :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赠别(一) :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赠别(二) :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金谷园 :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寄扬州韩绰判官 :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唐诗三百首-五言律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诗三百首-五言律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代: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译文 巍巍长安,雄踞三秦之地;渺渺四川,却在迢迢远方。 你我命运何等相仿,奔波仕途,远离家乡。 只要有知心朋友,四海之内不觉遥远。即便在天涯海角,感觉就像近邻一样。 岔道分手,实在不用儿女情长,泪洒衣裳。 注释 少府:官名。之:到、往。蜀州:今四川崇州。 城阙(què)辅三秦:城阙,即城楼,指唐代京师长安城。辅,护卫。三秦,指长安城附近的关中之地,即今陕西省潼关以西一带。秦朝末年,项羽破秦,把关中分为三区,分别封给三个秦国的降将,所以称三秦。这句是倒装句,意思是京师长安三秦作保护。五津:指岷江的五个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这里泛指蜀川。辅三秦:一作“俯西秦”。

风烟望五津:“风烟”两字名词用作状语,表示行为的处所。全句意为江边因远望而显得迷茫如啼眼,是说在风烟迷茫之中,遥望蜀州。君:对人的尊称,相当于“您”。 同:一作“俱”。宦(huàn)游:出外做官。 海内:四海之内,即全国各地。古代人认为我国疆土四周环海,所以称天下为四海之内。 天涯:天边,这里比喻极远的地方。比邻:并邻,近邻。 无为:无须、不必。歧(qí)路:岔路。古人送行常在大路分岔处告别。 沾巾:泪水沾湿衣服和腰带。意思是挥泪告别。 王勃 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诗人。汉族,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不幸渡海溺水,惊悸而死。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堪称一时之最,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

唐诗三百首 归嵩山作 五言律诗

唐诗三百首归嵩山作五言律诗 作者:王维朝代:唐代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归嵩山作》译文及注释译文 清澈的川水环绕一片草木,驾车马徐徐而去从容悠闲。 流水好像对我充满了情意,傍晚的鸟儿随我一同回还。 荒凉的城池靠着古老渡口,落日的余晖洒满金色秋山。 在遥远又高峻的嵩山脚下,闭上门谢绝世俗度过晚年。 注释 ⑴嵩山:五岳之一,称中岳,地处河南省登封市西北面。 ⑵清川:清清的流水,当指伊水及其支流。清:一作“晴”。川:河川。带:围绕,映带。薄:草木丛生之地,草木交错曰薄。 ⑶去:行走。闲闲:从容自得的样子。 ⑷暮禽:傍晚的鸟儿。禽:一作“云”。相与:相互作伴。 ⑸荒城:按嵩山附近如登封等县,屡有兴废,荒城当为废县。临:当着。古渡:指古时的渡口遗址。 ⑹迢递:遥远的样子。递:形容遥远。嵩高:嵩山别称嵩高山。 ⑺且:将要。闭关:佛家闭门静修。这里有闭户不与人来往之意。闭:一作“掩”。 《归嵩山作》评析

这首写作者辞官归隐途中所见的景色和心情。嵩山,古称“中岳”, 在今河南登封县北。“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首联描写归隐出 发时的情景,扣题目中的“归”字。清澈的河川环绕着一片长长的草 木丛生的草泽地,离归的车马缓缓前进,显得那样从容不迫。这里所 写望中景色和车马动态,都反映出诗人归山出发时一种安详闲适的心境。中间四句进一步描摹归隐路途中的景色。第三句“流水如有意” 承“清川”,第四句“暮禽相与还”承“长薄”,这两句又由“车马 去闲闲”直接发展而来。这里移情及物,把“流水”和“暮禽”都拟 人化了,仿佛它们也富有人的感情:河川的清水在汩汩流淌,傍晚的 鸟儿飞回林木茂盛的长薄中去栖息,它们好像在和诗人结伴而归。两 句表面上是写“水”和“鸟”有情,其实还是写作者自己有情:一是 体现诗人归山开始时悠然自得的心情,二是寓有作者的寄托。“流水”句比喻一去不返的意思,表示自己归隐的坚决态度;“暮禽”句包含 “鸟倦飞而知还”之意,流露出自己退隐的原因是对现实政治的失望 厌倦。所以此联也不是泛泛的写景,而是景中有情,言外有意的。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这个联使用的还是寓情于景的手法。 两句十个字,写了四种景物:荒城、古渡、落日、秋山,构成了一幅 具有季节、时间、地点特征而又色彩鲜明的图画:荒凉的城池临靠着 古老的渡口,落日的余晖洒满了萧飒的秋山。这是傍晚野外的秋景图,是诗人在归隐途中所看到的充满黯淡凄凉色彩的景物,对此加以渲染,正反映了诗人感情上的波折变化,衬托出作者越接近归隐地就越发感 到凄清的心境。“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迢递”是形容山高 远的样子,对山势作了简练而又形象的描写。“嵩高”,即嵩山。前 句交待归隐的地点,点出题目中的“嵩山”二字。“归来”,写明归 山过程的终结,点出题目中的“归”字。“闭关”,不但指关门的动作,而且含有闭门谢客的意思。后句写归隐后的心情,表示要与世隔绝,不再过问社会人事,最终点明辞官归隐的宗旨,这时感情又趋向 冲淡平和。整首诗写得很有层次。随着诗人的笔端,既可领略归山途 中的景色移换,也可隐约触摸到作者感情的细微变化:由安详从容, 到凄清悲苦,再到恬静澹泊。说明作者对辞官归隐既有闲适自得,积 极向往的一面,也有愤激不平,无可奈何而求之的一面。诗人随意写

经典的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最新)

【篇一】经典的五言绝句1、《弹琴》 唐·刘长卿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2、《草》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3、《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州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4、《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5、《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6、《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7、《送上人》 唐·刘长卿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8、《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9、《终南望余雪》 唐·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10、《八阵图》 唐·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11、《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篇二】经典的七言绝句 1.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渭城曲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3.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4.凉州词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5.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6.长信秋词·奉帚平明金殿开 王昌龄 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暂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7.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8.清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9.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0.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1.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七言古诗大全及七言绝句

赠汪伦——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清明——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三蜀相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绝句——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一陆游《游山西村》(宋)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蜂——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二杜甫《客至》(唐)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 四黄鹤楼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小池——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河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浪淘沙——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六春思皇甫冉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

家住层城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 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 九长征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十答丁元珍(宋·欧阳修) 春风疑不到长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啼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十一渝州寄放王道矩苏轼 曾闻五月到渝州,水拍长亭砌下流。惟有梦魂长缭绕,共论唐史更绸缪。舟经故国岁时改,霜落寒江波浪收。归梦不成冬夜永,厌闻船上报更筹。十三初加朝散大夫又转上柱国白居易 紫微今日烟霄地,赤岭前年泥土身。 得水鱼还动鳞鬣,乘轩鹤亦长精神。 且惭身忝官阶贵,未敢家嫌活计贫。 柱国勋成私自问,有何功德及生人。 七宫词薛逢 十二楼中尽晓妆,望仙楼上望君王。 锁衔金兽连环冷,水滴铜龙昼漏长。 云髻罢梳还对镜,罗衣欲换更添香。 遥窥正殿帘开处,袍袴宫人扫御床。 八锦瑟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