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02 多铁性材料大会 - 中国材料研究学会

D02 多铁性材料大会 - 中国材料研究学会
D02 多铁性材料大会 - 中国材料研究学会

中国复合材料工业协会第六届理事会常务理事

中国复合材料工业协会第六届理事会常务理事 序 姓名单位职务号 1李新华中材科技集团公司董事长 2薛忠民北京玻钢院复合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 3郭玉明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所长 4张定金中国复合材料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5吕琴中国复合材料工业协会秘书长 6孙巍北京汽车玻璃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7曹正华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主任 8张思成北京科拉斯化工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 9罗慧敏上海玻璃钢研究院院长 10杨桂生上海杰事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11龙友焜上海元龙玻璃钢有限公司董事长 12刘坐镇华东理工大学华昌聚合物有限公司总经理 13胡显奇横店集团上海俄金玄武岩纤维有限公司总经理 14林定多天和树脂有限公司总经理 15洪钊城长兴合成树脂(常熟)有限公司总经理 16王吉群天津滨海天联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17李杰天津市金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18唐志尧重庆国际复合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 19凌静重庆益鑫复合材料制品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20赵连明昊华中意玻璃钢有限公司总经理 21郜东河河北可耐特玻璃钢有限公司董事长 22刘世根中国枣强玻璃钢城管理委员会主任 23宋建国恒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24郑振营河北省枣强玻璃钢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25傅秀君秦皇岛耀华玻璃钢股份公司总经理 26杜善义哈尔滨工业大学院士 27陈辉哈尔滨玻璃钢研究院院长 28张兵哈尔滨斯达玻璃钢有限公司经理 29解桂福常州天马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30朱建勋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院长31任桂芳中复连众玻璃钢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32顾清波江苏九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33马大华南京费隆复合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34唐航初金陵帝斯曼树脂有限公司经理35毛坚伟常州华日新材有限公司总经理36马越群江苏富菱化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37张文俊江苏亚邦涂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38张志贤江阴市前进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39吴锋中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副总经理40赵敏海无锡新宏泰电器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41宋晓良宜兴市化学成套设备厂厂长42艾迁安徽金城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43苏芳志山东金光玻璃钢集团公司董事长44陈亮威海光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45张志法泰山玻璃纤维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46马建国威海环球玻璃钢有限公司总经理47管印贵山东格瑞德集团有限公司总裁48王庆华山东双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49张毓强巨石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50王伯华浙江东方豪博管业有限公司总经理51金深洋浙江联丰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52吴志刚浙江嘉善三方塑胶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53张宵华宁波华缘玻璃钢电器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 54 陈元国营第五七二七厂(江西长江化工有限责任公 司) 总工程师 55张剑湖南远大铃木住房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56王继辉武汉理工大学(复合材料系)教授57李卓球武汉理工大学理学院院长58任太平河南永威集团公司董事长59王满昌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725研究所主任60郭晓时广州市纤力玻璃钢有限公司董事长61陈敏深圳市华达玻璃钢通信制品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多铁性磁电材料应用于存储技术的研究现状

硅酸盐学报 硅 酸 盐 学 报 · 1792 · 2011年 多铁性磁电材料应用于存储技术的研究现状 施 科,何泓材,王 宁 (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院,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 610054) 摘 要:多铁性磁电材料同时具有铁电性、铁磁性和磁电效应等多种性能,它为新功能存储器件的设计提供了可能性。主要综述了多铁性磁电单相和复合材料在存储技术领域的应用研究,包括基于多铁性磁电材料设计的“电写磁读”多铁性磁电存储器、多态存储器以及基于多铁性磁电材料设计双稳态储存器件的新原理和新思路;介绍了多铁性磁电材料在存储读头技术方面的应用;并将基于多铁性磁电材料的存储器与其他几种存储器作了简单比较;最后就多铁性磁电材料的存储技术发展面临的挑战进行了总结和归纳。 关键词:多铁性磁电材料;存储器;读头;铁电性;铁磁性 中图分类号:TB34;TP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0454–5648(2011)11–1792–08 网络出版时间:2011–10–25 10:49:06 DOI :CNKI:11-2310/TQ.20111025.1049.014 网络出版地址:https://www.360docs.net/doc/812674065.html,/kcms/detail/11.2310.TQ.20111025.1049.014.html Recent Progress in Application of Multiferroic Magnetoelectric Materials on Storage Technology SHI Ke ,HE Hongcai ,WANG Ning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Electronic Thin Films and Integrated Devices, School of Microelectronics and Solid-State Electronics,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Chengdu 610054, China ) Abstract: Since multiferroic magnetoelectric (ME) material has ferroelectric, ferromagnetic and magnetoelectric properties, it is pos-sible to use this material for the design of storage device. Recent development on the application of single-phase or composite ME material on storage technology was reviewed. The areas were magnetoelectric random access memories (MERAM) with electric writing and magnetic read, magnetoelectric multiple-state storages, other new storages with novel working principles and ME read heads. In addition, the storage devices based on ME materials were compared with other different storage devices, and the challenges with the storage technology were summarized. Key words: multiferroic magnetoelectric material; storage device; read head; ferroelectricity; ferromagnetism 在器件微型化、功能需求多样化的现代生活和生产中,多功能智能材料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多 铁性磁电材料[1–4]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这种材料不仅兼具铁电性和铁磁性,而且还具有铁电性/铁磁性之间的耦合性能,如通过外加电场能够改变材料的磁极化[5]或磁阻[6],施加磁场产生电极化的磁电效应[7],磁场下介电常数发生变化的磁介电效应[8]等,可大大开拓材料应用范围。不仅在传统的传感器[9]、存储器[10–11]、微波器件[12–13]等器件领域可以得到应用,还可以利用其同时具备铁电、铁磁、磁电等多 种性质于一体,进一步增加微电子器件设计的自由度,设计出对电、磁、力都响应的集成器件。如今,多铁性磁电材料已成为智能材料与器件方向的研究热点,正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14–17]。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要求存储技术提供速度更快,容量更大,功耗更低,体积更小,寿命更长,可靠性更高的存储器[18]。传统的半导体工艺技术已经逐渐逼近物理极限,难以大幅度提高存储器的性能。要想有突破性的进展,就必须另辟蹊径,寻找新材料或新的原理和方法。多铁性磁电材料同 收稿日期:2011–05–10。 修改稿收到日期:2011–06–28。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002020);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 项资金(ZYGX2009J033)资助项目。 第一作者:施 科(1987—),男,硕士研究生。 通信作者:何泓材(1980—),男,博士,副教授。 Received date: 2011–05–10. Approved date: 2011–06–28. First author: SHI Ke (1987–), male, graduate student for master degree. E-mail: she.ki@https://www.360docs.net/doc/812674065.html, Correspondent author: HE Hongcai (1980–), male, Ph.D., associate pro-fessor. E-mail: hehc@https://www.360docs.net/doc/812674065.html, 第39卷第11期 2011年11月 硅 酸 盐 学 报 JOURNAL OF THE CHINESE CERAMIC SOCIETY Vol. 39,No. 11 November ,2011

多铁性物理-东南大学

多铁性:物理、材料及器件专题 编者按作为凝聚态物理与材料物理的前沿分支之一,多铁性研究脱胎于磁电耦合的研究.固体中磁电耦合的概念最初由居里先生提出,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磁电耦合领域的研究曾经在冷战时期短暂热闹过一阵,但随后是漫长的冷寂期.日内瓦大学的老先生Hans Schmid在磁电耦合领域坐了半辈子冷板凳,在1994年提出了多铁体(multiferroics)这个概念.九年之后,该领域研究才真正引起广泛关注.2003年以BiFeO3薄膜的大铁电极化和TbMnO3单晶的磁控电这两大突破作为里程碑,该领域快速蹿红,吸引了大量研究者的瞩目.在接下来的几年中,研究者在该领域迅速取得了若干重要突破性成果.2007年底美国《科学》杂志遴选了七个下一年度重点关注领域(Areas to Watch),多铁体荣幸入选,并且这是凝聚态物理/材料物理方向唯一入围者. 但出乎意料,2008年铁基超导的异军突起与拓扑绝缘体的系列突破迅速抢占了凝聚态物理/材料物理大舞台的主角位置,掩盖了多铁体的光彩.因此最近十年来多铁领域的研究变得相对平淡.但即使在这样的平淡岁月中,仍然有一群研究者一直在这个领域坚持耕耘,默默地将该领域一步步向前推进.实际上,这个领域在过去十年的发展并不孤独,而是逐渐和物理的各分支(包括理论物理、凝聚态物理、材料物理、光物理、器件物理等)交叉融合.因此当前的多铁领域研究已经涵盖了从基础物理理论,到具体材料体系,再到器件应用等多个方面. 受《物理学报》责任编缉古丽亚的委托,我邀请了国内若干活跃在该领域前沿的中青年专家撰稿,合成这样一期以短篇综述为主的专辑,较为全面和深入地介绍该领域已取得的部分成果以及最新进展.从研究内容上,可大致分为两类:一是,探索多铁性材料和揭示其物理规律;二是,探索多铁性异质结、器件和应用.第一类研究的综述包括(以下排名按投稿先后): 1)Ruddlesden-Popper结构杂化铁电体(浙江大学刘小强、陈湘明等);2)低维铁电材料(南京理工大学阚二军等);3)激发态电荷输运有机多铁体(南京理工大学袁国亮等);4)异常双钙钛矿多铁氧化物(中山大学李满荣等);5)四倍体钙钛矿多铁氧化物(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龙有文等);6)非常规铁电钙钛矿氧化物(上海大学任伟等);7)铋层状多铁氧化物单晶薄膜(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翟晓芳、陆亚林等).第二类研究的综述包括:1)多铁性磁电异质结及器件(清华大学赵永刚等;西安交通大学胡忠强、刘明等;南京理工大学汪尧进等);2)压电单晶磁电复合薄膜(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郑仁奎等);3)铁电光伏效应(苏州大学蔡田怡、雎胜);4)钙钛矿薄膜的多铁性与氧空位调控(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杨浩等);5)微纳尺度电场驱动磁翻转(华南师范大学高兴森等).除了短篇综述外,还有三篇研究论文,在此就不细述.希望这个专题能够为国内多铁性及相关领域研究的学术交流做一些贡献. (客座编辑东南大学物理学院董帅)

材料科学科普:《中国材料工程大典》

材料科学科普:《中国材料工程大典》 导读:原文是师昌绪老师写的《材料科学与工程的提出与内涵》,读后获益良多。由于文章篇幅过长,总结了一个浓缩精华版。 《中国材料工程大典》简介: 它是关于材料制备和测试、材料成形与加工工程的大型工具书,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组织编写,中国科学院路甬祥院长担任编委会主任,师昌绪院士等做顾问,39位院士、1200余位专家教授共同执笔。《中国材料工程大典》共26卷,近7000万字,是我国当前规模最大、内容最全面的材料工程工具书。 主编: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材料研究学会、中国材料工程大典编委会 参编:中国金属学会、中国化工学会、中国硅酸盐学会、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中国复合材料学会 支持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文章如下:材料是人类用于制造物品、器件、构件、机器或其他产品的那些物质。材料是物质,但不是所有物质都可以称为材料,如食物和药物,一般都不算是材料。但是这个定义并不那么严格,如炸药、固体火箭推进剂,一般称之为“含能

材料”,因为它属于火炮或火箭的组成部分。 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20世纪70年代人们把信息、材料和能源誉为当代文明的三大支柱。80年代以高技术群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又把新材料、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并列为新技术革命的重要标志。 材料具有多样性。从物理化学属性来分,可分为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和不同类型材料组成的复合材料。从用途来分,又分为电子材料、航天航空材料、核材料、建筑材料、能源材料、生物材料等。更常见的两种分类方法则是结构材料与功能材料,传统材料(基础材料)与新型材料。 结构材料是以力学性能为基础,以制造受力构件所用材料,当然,结构材料对物理或化学性能也有一定要求,如光泽、热导率、抗辐照、抗腐蚀、抗氧化等。功能材料则主要是利用物质的独特物理、化学性质或生物功能等而形成的一类材料。一种材料往往既是结构材料又是功能材料,如铁、铜、铝等。传统材料是指那些已经成熟且在工业中已批量生产并大量应用的材料,如钢铁、水泥、塑料等。这类材料由于其量大、产值高、涉及面广泛,又是很多支柱产业的基础,所以又称为基础材料。新型材料是指那些正在发展,且具有优异性能和应用前景的一类材料。新型材料与传统材料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传统材料通过采用新技术,提高技术含量,

多铁性材料的自旋起源

多铁性材料的自旋起源 多铁材料由磁有序和铁电有序共同组成的,据信是在固体材料系统通过一个微小的能量消耗来完成磁与电的交叉控制的关键。例如巨磁电效应在凝聚态物理中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引起了大家强烈的兴趣,希望得到一个新兴自旋相关连电子的方程。 在这里我们以磁性材料中实现多铁性和自旋驱动铁的电性开始,以上已经通过精确地试验和理论被证实。根据假设的机制,很多多铁性材料被开发与探索,最新的研究实现了巨磁电效应的控制,我们纵观多铁材料的各种基本机制的观点和基本的磁电特性。 多铁材料科学的一个最新的方向是动力学磁电效应,换句话说就是固体中动力学和电和磁偶极子快速交叉控制。我们着重讨论多铁性畴壁的动力学有助于增大磁电响应,其可通过介电谱来显示。另外的相关问题是活跃的电偶极子的磁共振,叫做电磁振子。最后我们总结多铁材料从在固体中宽泛的新型电磁学何处可能对将来能量不耗散的电子的应用。 第一章多铁性材料 1.1什么是多铁性材料

在固体中,电场(E )诱导出电极化强度(P )并且磁场(H )诱导出磁化强度(M )。E 与H 的运动关系可以由麦克斯韦方程描述,这使得P 和M 之间有了非常重要的联系,那就是P 与M 的耦合是通过晶格间的电子来传递的;换句话来说,电子的自旋、轨道和电荷的自由度在固体中是相关连的。P-M 耦合,若存在于材料中的话可促使磁电效应,其可定义为同时控制磁与电;转变M 通过用E 与之相反P 的改变通过用H 。一个世纪以前通过对Cr 2O 3的研究,固体中的磁电效应在理论[1]推测上和实验[2]上被证实。这个现象被通过用一个线性交差响应磁电系数α来描述。例如从对称分析的观点有u uv v P E α=和u vu u M E α=。与最 近新观测的多铁性材料相比以前观测磁电效应非常小,虽然如此,关于多铁性样品的自旋微观起源的基本的组成已经被涉及在首次发现的磁电材料中。例如一个存在相互作用的自旋与一个极化的化学晶格或存在相互作用的非共线的自旋在轨道耦合相互作用下耦合。自此,巨磁电效应开始被广泛研究。特别是在用E 高效的控制方面是一个需求函数在最小的能量耗散的二代电子自旋领域,因为能量损失产生H 或者用高电流来控制磁畴可以克服用电场的缺点[3-5]。 图1 多铁性材料中通过电磁场使P-M 交叉控制 多铁性材料这个术语被杜撰出代表材料是因为其有两个或更多铁性有序,如目前的铁电性与铁磁性。在一般的条件下,我们叫那些同时拥有铁电有序和磁有序的材料为多铁性材料。用更直接了当的方式来增强磁电耦合已经超出上述的线性响应所以要把目标集中在多铁性材料上。在多铁性材料中同时存在的P 与M 有非常弱的与之相关的H 与E 响应,如图1所示,经由场的诱导畴壁的运动引 起了滞后。当M 与P 共同耦合就会更强叫巨磁电效应。也就是H 控制P 同时E 控制M 成为可能。M-P 共同耦合不仅仅在准静态磁电耦合中非常重要,在动态磁电耦合中也是如此,它的时间尺度的范围能从千兆赫兹到紫外光的频率。所以

中国各大学对复合材料的研究介绍

中国各大学对复合材料的研究介绍 中国各大学对复合材料的研究介绍塑料知识10月15日讯,天津科技大学采用自制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接枝高密度聚乙烯(HDPE-g-GMA)作为增容剂来增容PA6/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共混物。HDPE-g-GMA对PA6/UHMWPE增容作用明显,使其冲击强度提高1倍,断裂伸长率提高3%。 MC尼龙/玻纤复合材料 东北大学将磨碎玻纤与浇铸(MC)尼龙制成MC尼龙/玻纤复合材料。当加入10%的玻纤后,制品收缩率降低,热变形温度提高20度、,将该材料制成制品后的拉伸强度提高26%,弯曲强度提高13%,压缩强度提高36%。 PA6/水镁石共混物 大连理工大学等将大分子界面改性剂加入到PA6/水镁石共混物中。共混物断裂伸长率提高12%以上,冲击强度提高1.5kJ/m2,当大分子界面改性剂的用量为8份,水镁石添加量为40%时,阻燃效果最佳,氧指数高达37%。 PA6/改性MMT纳米复合材料北京理工大学等以自行合成的NJ¢1型插层剂对MMT进行改性。加入12%改性MMT,PA6/改性MMT纳米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及弯曲弹性模量较PA6分别提高了14%、16.2%和38.1%。 超细滑石粉改性MC尼龙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将超细滑石粉加人MC尼龙中,以改性MC尼龙。超细滑石粉的加人使MC尼龙的收缩率、吸水率都有所改善,热变形温度提高24度,冲击强度较纯MC尼龙

提高11%。 MC尼龙/纳米氧化铝复合材料 河北工程学院等采用原位聚合技术制备了纳米氧化铝增强MC尼龙复合材料。当纳米氧化铝含量为4%时,MC尼龙/纳米氧化铝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冲击强度和弯曲强度均达到最大值,分别比纯MC尼龙提高19%、33%和11%。 PA11/MMT纳米复合材料 华北工学院采用熔体插层法制备PA11/MMT纳米复合材料。MMT含量为5%时,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达最大值.是纯PA11冲击强度的2.5倍。 新型增韧刑增韧PA6 辽宁大学等采用新型双官能化增韧剂SWR¢3C对PA6进行增韧。室温下SWR¢3C的质量分数为20%时,PA6的冲击强度达94.5KJ/m2,接近纯PA6的10倍,达到超韧PA的性能指标。 玻纤增强PA66 北京理工大学采用自制的新型膨胀型阻燃剂聚磷酸三聚氰胺(MPP)对玻纤增强PA66阻燃。当添加25%MPP时,阻燃材料的氧指数为38.o%,达到UL94v-O级。 高阻隔性可吹塑PA6复合材料 上诲交通大学将(聚烯烃热塑性弹性体/丙烯酸酯类)共聚物(MST)与pA6进行共混,制得高阻隔性可吹塑PA6复合材料。当MST含量为10%时,可得到综合性能优于PA6的可吹塑

中国先进复合材料现状分析

中国先进复合材料现状分析 国内复合材料装备水平不断提升,陆续建成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 的生产线。复合材料用主要原材料已基本配套,玻璃纤维与树脂的品质不少 已经达到国际水准,价格具有竞争力。以下对中国复合材料的现状分析。 复合材料主要用于制造航空器的外饰和内饰部件,包括座椅、肋板、 内部装饰、舷窗、引擎罩盖、机翼、机身和导流罩等,目前在航空航天领域 运用最多的复合材料为碳纤维复合材料。复合材料行业产品种类多、工艺差 异大、生产季节性强及产品销售半径短的特点,尤其适合民营企业发展。当 前国内复合材料企业绝大多数企业为私人控股企业。在纳入国家统计范围的422 家规模以上企业中,私人控股企业达到371 家,约占规模以上企业总数的87.9%;港澳台及外商控股企业32 家,约占规模以上企业总数的7.6%;国有及集体控股企业19 家,约占规模以上企业总数的4.5%。民营企业已经成为中国复合材料行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中国复合材料的现状分析 当前我国先进复合材料的发展现状 我国从20 世纪70 年代开始进行复合材料研究工作,经过40 年的发展,我国的先进复合材料科技水平不断提升,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随 着科学技术的持续更新,树脂与玻璃纤维的使用技术也在持续发展,部分生 产厂家为适应产品需求不断提升自身的生产能力,让部分复合材料的价格成 本被业内同行接受。但由于玻璃纤维的符合强度还不能媲美金属。因而碳纤维、硼纤维等也开始逐步应用和普及,完善高分子复合材料家族,并逐步成 为部分产业必备的材料。世界范围内复合材料年均产量已经达到550 万吨,其中年均产值是1300 亿美元。若将这些复合材料应用到军事领域内,其产生

多铁性材料BiFeO3的制备及其掺杂改性的研究(可编辑)

多铁性材料BiFeO3的制备及其掺杂改性的研究(可编辑)多铁性材料BiFeO3的制备及其掺杂改性的研究 单位代码: 10293密级: 硕士学位论文论文题目 : 多铁性材料 BiFeO 的制备及其掺杂 改性研究 3 1010030913 学号王希望姓名李兴鳌导师光学 学科专业光电子功能材料、性质和器件 研究方向理学硕士 申请学位类别 2013.02.26 论文提交日期I multiferroic properties of co-substituted BiFeO 3 nanoparticlesThesis Submitted to Nan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for the Degree ofMaster of Master of Science By Xiwang Wang Supervisor: Prof. Xing’ao LiFebruary 2013II南京邮电大学学位论文 原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 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南京邮电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

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本人学位论文及涉及相关资料若有不实,愿意承担一切相关的法律责任。 研究生签名: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南京邮电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授权南京邮电大学可以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文 档;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 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本学位论文。本文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 论文的内容相一致。论文的公布(包括刊登)授权南京邮电大学研究生院办理。 涉密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研究生签名:____________ 导师签名: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III 摘要 BiFeO 是一种非常有应用前景的钙钛矿型多铁性功能材料,由于本身存在很多缺陷限制 3 了现实中的应用,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材料本身的多铁性能太弱, 距离应用的要求差距还很 大。如何提高 BiFeO 材料的多铁性能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期望通过掺杂方法以期 3 得到高性能的 BiFeO 材料。 3

中国复合材料行业市场分析与发展趋势研究报告-灵核网

中国行业研究门户[灵动核心产业研究院] 2015-2020年中国复合材料产业发展现状与 投资分析报告 报告编号:A00030515

行业研究是进行资源整合的前提和基础,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以下通常行业市场研究思路及方法。 》行业市场研究 》》目标市场研究 国际市场上,客户需求截然不同,当面临着不同需求和欲望的客户群体,目标市场细分能有效的选择并进入目标市场。从中选择自己的目标客户群,并明确定位。因此,企业必须重视市场细分和目标市场的选择。

》》》市场监测研究 市场运行监测是市场管理、宏观调控、资源配置的基础性工作。而市场监测工作的最重要环节之一是市场监测数据的转化和分析。如何统计和分析好市场监测数据对于企业的发展和指导流通业至关重要。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使决策者在阅读完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该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趋势,确保了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灵核网(https://www.360docs.net/doc/812674065.html,)基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对产品的长期监测及定位,了解行业本身所处的发展阶段,判断行业投资价值,揭示行业投资风险,全面系统地研究该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从而更好地预测并引导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为投资者提供依据。

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材料,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在宏观(微观)上组成具有新性能的材料。各种材料在性能上互相取长补短,产生协同效应,使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优于原组成材料而满足各种不同的要求。复合材料的基体材料分为金属和非金属两大类。金属基体常用的有铝、镁、铜、钛及其合金。非金属基体主要有合成树脂、橡胶、陶瓷、石墨、碳等。增强材料主要有玻璃纤维、碳纤维、硼纤维、芳纶纤维、碳化硅纤维、石棉纤维、晶须、金属丝和硬质细粒等。 灵动核心对复合材料整个行业有着多年的市场监测及调研,灵动核心实时掌握复合材料行业市场发展规律及最新动态,大量收集复合材料行业市场及企业发展的最新信息,准确及时的整合出复合材料行业目前发展的现状。结合多年复合材料行业的发展规律,中心专家及研究团队综合大量的信息依据,整合出《2015-2020年中国复合材料产业发展现状与投资分析报告》,对复合材料行业未来发展的趋势及投资的前景作出明确的分析及预测。 正文目录 第一章复合材料产业基本概述 第一节复合材料的概念及分类 一、复合材料的概念 二、复合材料的分类 三、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分类 四、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分类 第二节复合材料的性能及应用 一、复合材料的性能 二、复合材料的主要应用领域 三、复合材料的发展和应用 四、复合材料发展的意义 第二章 2014-2015年世界复合材料行业运行状况分析 第一节 2014-2015年世界复合材料行业整体概况 一、世界复合材料市场发展现状 二、世界复合材料市场发展预测 三、国际复合材料发展呈两大趋势 第二节 2014-2015年亚洲复合材料产业分析 一、亚洲复合材料市场快速增长 二、亚洲复合材料产业格局分析 三、亚洲复合材料市场潜力分析 第三节 2015-2020年世界复合材料市场预测分析 第三章 2014-2015年世界复合材料产业主要国家及地区运行动态分析

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 一、专业简介 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是济南大学的特色专业,山东省品牌专业,具有余年的办学历史。年开始招收本科学生,年获得工学硕士学位授予权,年获得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和材料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年获批博士后流动站年入选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山东复合材料学会依托专业。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已毕业本科生近二千人,目前每年招生人。本专业具备优良的理论和实践教学条件,目前拥有山东建筑材料制备与测试技术重点实验室、山东省无机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先进建筑材料工程研究中心等多个省部级实验室,实验室总面积达多平方米,配置各种先进的教学和科研仪器设备。专业建有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个,个国家级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生产实习实训、毕业(论文)设计、就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现有专任教师人,其中教授人,副教授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形成了一支学术水平高,年龄结构合理,以中青年教师为骨干力量的教学科研队伍。近三年,本专业教师先后承担“”项目、“”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以及多项省部级科技项目;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累计承担横向项目余项。 近年来,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均在以上,培养的毕业生遍布全国复合材料各大中型企业与相关领域科研院所,为中国复合材料工业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现已发展成为中国复合材料行业中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特色专业。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与科学素养,扎实的材料类专业基础,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工程能力,良好的创新能力和国际化视野的高素质、高层次、全面发展的科学研究与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既能从事复合材料与工程领域的生产、研究与开发工作,也能从事相关领域的教学、管理和经营等工作。 三、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习关于复合材料的制备、加工成型、结构与性能调控、应用、性能检测及材料生产设备等方面的基础科学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工作技能。专业培养的毕业生须达到如下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要求: (1)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知识以及相关的工程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合材料生产中出 现的一般技术、工艺、质量等工程问题。 (2)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材料科学的基本原理和专业知识用于复合材料的制备、合成、加 工成型、结构表征与性能测试,并能通过资料分析等研究复合材料与工程中的复杂问题,得 出有效结论。 (3)能够针对材料应用的特定需求和复杂工程问题设计解决方案,开展相关设计(原材料、工艺 流程等)和计算,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 以及环境等因素。 (4)掌握复合材料材料制备、加工、测试与分析的操作技能,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 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能够针对复合材料应用的复杂工程需求,开发或选择适当的文献检索、资料查询方式和材料 设计、制备、检测、分析工具,使用有效的方法进行理论和模拟分析并能够理解其适用范围。 (6)能够基于复合材料与工程的相关知识进行合理分析和评价本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的 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能够理解和评价满足材料应用特定需求的材料设计和制备工艺等复杂工程问题对环境、社会 1 / 10

EI收录国内期刊

EI收录国内期刊 EI收录国内期刊(2005)在线访问EI中国网站提供的期刊列表EI核心版(《Ei Compendex》)收录的中国期刊 ISSN期刊刊名 0567-7718Acta Mechanica Sinica/Lixue Xuebao 1006-7191Acta Metallurgica Sinica (English Letters) 0253-4827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 (English Edition) 1004-5341China Welding (English Edition) 1004-9541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1022-4653Chinese Journal of Electronics 1000-9345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English Edition) 1671-7694Chinese Optics Letters 1006-6748High Technology Letters 1004-0579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English Edition) 1005-9784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English Edition) 1553-9105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Information Systems 1000-1484Journal of Dong Hua University (English Edition) 1005-9113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ew Series) 1001-6058Journal of Hydrodynamics 1548-7741Journal of Information and Computational Science 1005-0302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002-0721Journal of Rare Earths 1003-7985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 (English Edition) 1004-4132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1003-2169Journal of Thermal Science 1005-8850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Mineral Metallurgy Materials (Eng Ed) 1009-3095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Science 1001-0521Rare Metals 1006-9291Science in China, Series B: Chemistry 1003-6326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1006-4982Transactions of Tianjin University 1007-0214Tsinghu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0253-4177半导体学报 1001-1455爆炸与冲击 1001-5965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1001-053X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1001-0645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1000-1522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1007-5321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我国复合材料行业发展概况

我国复合材料行业发展概况 (一)行业现状 1、全球复合材料行业发展分析 复合材料作为一种新材料诞生于二十世纪30 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玻璃钢首先被用于军工产品,并先后在美国、英国、德国、法国、前苏联及日本等国家发展起来。到二十世纪60 年代以后,由于玻璃钢的优异特性,其逐步被应用于民用领域,截止到80 年代初期,玻璃钢品种已经达到35000种以上。此外,从70年代后期,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高硅氧纤维、碳纤维、芳纶纤维等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先后得到开发和应用。 此后,全球复合材料工业经历了长期的向上发展,复合材料制品先后进入建筑、化工、航空航天、汽车、风电等重要市场。尤其是进入21 世纪以来,全球复合材料市场快速增长。 2、2012-2015 年全球复合材料市场规模 据JEC 测算,2015 全球复合材料行业总产值约为780亿美元,2016年达到820 亿美元,预计到2021将达到1,030 亿美元。与此同时,2015 年全球复合材料总产量1,040 万吨,2016 达到1,080 万吨,预计到2021 年将达到1,290 万吨,年均增长4%左右。 近年来受全球经济危机及世界各国经济发展进程不同的影响,全球复合材料市场结构正在逐步发生变化,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复合材料市场相对饱和,增速较为缓慢,而亚太地区长期以来人均复合材料消费水平相对较低,市场潜力巨大,因此近年来保持稳定增长。据中国复合材料工业协会测算,截至到2016年,全球复合材料市场价值总规模约为810亿美元,产量规模约为1,139 万吨,具体市场规模变化情况如下:

3、2016 年全球复合材料市场规模区域分布 根据2016 年3 月法国JEC 集团公布的最新评估报告,2016 全球复合材料市场价值规模约为820 亿美元,其中:亚洲地区产值占比43%(中国大陆地 区产值占比25%);北美地区产值占比30%;欧洲地区产值占比21%;非洲和中 东地区产值占比4%;南美地区产值占比2%。 北美地区虽然在产量上与欧洲基本持平,但由于其应用市场主要为航空航天、交通运输等领域,产品附加值相对较高,市场规模也大于欧洲地区。而亚洲地区虽然复合材料总产量已达全球总产量的50%,但市场份额却只占全球复合材料市场份额的43%。相对欧美地区而言,亚洲复合材料产值不高,应用领域相对低端,未来发展需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提升复合材料产品质量和档次水平。 4、我国复合材料行业发展概况 我国复合材料行业诞生于1958 年,前期发展以北京玻璃钢研究设计院、哈尔滨玻璃钢研究院、上海玻璃钢研究院等一批国家科研院所为主。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复合材料产业链上下游不断健全,行业迅速发展壮大,尤其是民营复合材料生产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快速成长。当前复合材料产业特征如下: 产业链整体发展完善。截至到2016 年,我国大陆地区玻璃纤维纱年产量达到362 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50%以上。在三大玻纤生产企业的带领下,玻璃纤维行业技术实力及产品质量不断提升,玻纤品种已经由普通中碱和无碱纱为主,转变为以无氟无硼高性能玻纤纱为主,并能根据市场和客户需求实现差异化生产和供应。除此之外,国内碳纤维、芳纶纤维生产技术和产量规模正在不断提升,酚醛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环氧树脂及乙烯基树脂等基体树脂的质量以及工艺

层状类钙钛矿多铁性材料研究进展

第45卷第12期2017年12月 硅酸盐学报Vol. 45,No. 12 December,2017 JOURNAL OF THE CHINESE CERAMIC SOCIETY https://www.360docs.net/doc/812674065.html, DOI:10.14062/j.issn.0454-5648.2017.12.01 层状类钙钛矿多铁性材料研究进展 张大龙,陈志伟,黄伟川,李晓光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系,合肥 230026) 摘要:多铁性材料的自旋、电荷、轨道、晶格等多重有序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且对磁场、电场、光场、应变和温度等多种外界环境敏感,从而表现出一些新奇的物理现象,使其在存储器、传感器、微波等领域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随着对单相多铁材料研究的深入,人们已从简单钙钛矿结构的多铁性研究转向复杂的层状类钙钛矿体系,其丰富而复杂的结构给人们提供了更广泛的设计和调控空间。介绍并分析了如Double-Perovskite(DP)、Ruddlesden-Popper(RP)、Aurivillius(AU)以及A n B n O3n+2系列等层状类钙钛矿多铁性特征的研究进展。人们已发现Bi2FeCrO6等DP体系、(1–x)(Ca y Sr1–y)1.15Tb1.85Fe2O7–x Ca3Ti2O7等RP体系、Bi4NdTi3Fe1–x Co x O15–Bi3NdTi2Fe1–x Co x O12–δ等AU体系以及La6(Ti0.67Fe0.33)6O20层状材料等,均具有室温或近室温多铁性。最后提出了当前面临的问题和对未来的展望。 关键词:多铁性;Double-Perovskite;Ruddlesden-Popper;Aurivillius 中图分类号:TQ174.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0454–5648(2017)12–1707–14 网络出版时间:2017–11–01 14:32:30 网络出版地址:https://www.360docs.net/doc/812674065.html,/kcms/detail/11.2310.TQ.20171101.1432.001.html Development of Multiferroic Layered-Perovskite-like Oxides ZHANG Dalong, CHEN Zhiwei, HUANG Weichuan, LI Xiaoguang (Department of Physics,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Hefei 230026, China) Abstract: Single phase multiferroic materials with the coexistence of spin, charge, orbit, and lattice orderings have some physical phenomena, which are sensitive to several external stimulations like magnetic field, electric field, optical field, strain and temperature. These materials can be thus used in the field of storage, sensors, microwave, etc. For room-temperature multiferroics, people pay attention to more complex systems, such as layered-perovskite-like systems, which may provide broader space for designing and controlling new multifunctional materials and devices. This review represented recent development on the multiferroic properties of Double-Perovskite (DP), Ruddlesden-Popper(RP), Aurivillius(AU) and A n B n O3n+2 series compounds, respectively. All these layered systems, such as DP phases Bi2FeCrO6, RP phases (1–x)(Ca y Sr1–y)1.15Tb1.85Fe2O7–x Ca3Ti2O7, AU phases Bi4NdTi3Fe1–x Co x O15–Bi3NdTi2Fe1–x Co x O12–δ and La6(Ti0.67Fe0.33)6O20, show the coexistence of ferroelectricity and ferromagnetism above or near room temperature. Finally, we put forward the current issues we are facing and the outlooks of the future. Keywords: multiferroic properties; Double-Perovskite; Ruddlesden-Popper; Aurivillius 多铁性材料是指兼具铁电、铁磁、铁弹或者铁涡等初级铁序中的2种及以上的材料体系,有丰富的物理性质和巨大的应用潜力,引起国际上的广泛关注。驱动多铁性研究的动力有2方面:从基础研究的角度,多铁材料集成了自旋、电荷、轨道、晶格等多重有序结构,对磁场、电场、光场、应力和温度等多种外界环境响应明显,这种复杂的、交叉的研究对象正是固体物理发展到凝聚态物理的产物之一[1–2];从应用的角度,多铁材料能实现多重物理量之间的交叉调控,将为现代电子学在后摩尔时代的发展提供材料基础[3–5]。 单相多铁性材料主要分为第I类和第II类多铁 收稿日期:2017–06–19。修订日期:2017–07–07。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332007、21521001、51622209);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A0300103、2015CB921201)资助。 第一作者:张大龙(1988—),男,博士。 通信作者:李晓光(1961—),男,博士,教授。Received date:2017–06–19. Revised date: 2017–07–07. First author: ZHANG Dalong (1988–), male, Ph.D. E-mail: zdl37@https://www.360docs.net/doc/812674065.html, Correspondent author: LI Xiaoguang (1961–), male, Ph.D., Professor. E–mail: lixg@https://www.360docs.net/doc/812674065.htm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