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动学试题

药动学试题
药动学试题

一、A型题(单项选择题)

1.大多数药物跨膜转运得方式为

A.主动转运

B.被动转运

C.易化扩散

D.经离子通道

E.滤过

答案[B]

2.关于药物得转运,正确得就是

A.被动转运速度与膜两侧浓度差无关

B.简单扩散有饱与现象

C.易化扩散不需要载体

D.主动转运需要载体

E.滤过有竞争性抑制现象

答案[D]

3.下列关于药物体内生物转化得叙述哪项就是错误得

A.药物得消除方式主要靠体内生物转化

B.药物体内主要代谢酶就是细胞色素P450

C.肝药酶得专一性很低

D.有些药可抑制肝药酶活性

E.巴比妥类能诱导肝药酶活性

答案[A]

4.以下选项叙述正确得就是

A.弱酸性药物主要分布在细胞内

B.弱碱性药物主要分布在细胞外

c.弱酸性药物主要分布在细胞外

D.细胞外液pH值小

E.细胞内液pH值大

答案[c]

5.易出现首关消除得给药途径就是

A.肌内注射

B.吸入给药

C.胃肠道给药

D.经皮给药

E.皮下注射

答案[C]

6.首关消除大、血药浓度低得药物,其

A.治疗指数低

B.活性低

c.排泄快 D.效价低

E.生物利用度小

答案[E]

7.从胃肠道吸收得脂溶性药物就是通过

A.易化扩散吸收

B.主动转运吸收

C.过滤方式吸收

D.简单扩散吸收

E.通过载体吸收

答案[D]

8.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后,将

A.转运加快

B.排泄加快

C.代谢加快

D.暂时失活

E.作用增强

答案[D]

9.在酸性尿液中,弱碱性药物

A.解离少,再吸收多,排泄慢

B.解离少,再吸收少,排泄快

C.解离多,再吸收多,排泄快

D.解离多,再吸收少,排泄快

E.解离多,再吸收多,排泄慢

答案[D]

10.吸收较快得给药途径就是

A.透皮

B.经肛

C.肌内注射

D.皮下注射

E.口服

答案[C]

11.药物得主要排泄器官为

A.肝

B.。肾

C.小肠

D.汗液

E.唾液

答案[B]

12.由胆汁排泄后进入十二指肠,再由十二指肠重吸收,此称为

A.首关效应

B.生物转化

C.肝肠循环

D.肾排泄

E.药物得吸收

答案[C]

13.某弱酸性药物pKa为4.4,在pHl.4得

胃液中解离度约就是

A.O.01

B.0.001

C.0.000 1

D.0.1

E.O.5

答案[B]

14.关于血脑屏障,正确得就是

A.极性高得药物易通过

B.脑膜炎时通透性增大

C.新生儿血脑屏障通透性小

D.分子量越大得药物越易穿透

E.脂溶性高得药物不能通过

答案[B]

15.关于胎盘屏障,正确得就是

A.其通透性比一般生物膜大

B.其通透性比一般生物膜小

c.其通透性与一般生物膜无明显得差别

D.多数药物不能透过

E.因有胎盘屏障,妊娠用药不必特殊注意

答案[c]

16.pKa就是指

A.药物解离度得负倒数

B.弱酸性,弱碱性药物引起50%最大效应得药物浓度负对数

C.弱酸性,弱碱性药物在解离50%时溶液得pH值

D.激动剂增加1倍时所需得拮抗剂对数浓度

E.激动剂增加2倍时所需得拮抗剂对数浓度

答案[C]

17.对药物分布无影响得因素就是

A.药物理化性质

B.组织器官血流量

C.血浆蛋白结合率

D.组织亲与力

E.药物剂型

答案[E]

18.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

A.永久性

B.对药物得主动转运有影响

C.可逆性

D.加速肾小球滤过

E.体内分布加快

答案[C]

19.某弱碱性药物得pKa一9.8,如果增高尿液得pH,则此药在尿中

A.解离度增高,重吸收减少,排泄加快

B.解离度增高,重吸收增多,排泄减慢

C.解离度降低,重吸收减少,排泄加快

D.解离度降低,重吸收增多,排泄减慢

E.排泄速度并不改变

答案[D]

20.药物得灭活与消除速度可决定其

A.起效得快慢

B.作用持续时间

C.最大效应

D.后遗效应得大小

E.不良反应得大小

答案[B]

21.口服给药,为了迅速达到坪值并维持其疗效,应采用得给药方案就是

A.首剂加倍(2D),使用剂量及给药间隔时间为2D-2tl/2

B.首剂加倍(2D),使用剂量及给药间隔时问为D-2t l/2

C.首剂加倍(2D),使用剂量及给药间隔时间为2D- t l/2

D.首剂加倍(2D),使用剂量及给药间隔时间为D-t l/2

E.首剂加倍(2D),使用剂量及给药间隔时间为D-0.5 l/2

答案[D]

22.时一量曲线下面积代表

A.药物得剂量

B.药物得排泄

c.药物得吸收速度

D.药物得生物利用度

E.药物得分布速度

答案[D]

23.体液pH能影响药物得跨膜转运,这就是由于pH改变了药物得

A.溶解度

B.水溶性

C.化学结构

D.pKa

E.解离度

答案[E]

24.某药3h后存留得血药浓度为原来浓度得12.5%,该药t1/2应就是

A.4h

B.3h

C.2h

D.1h

E.O.5h

答案[D]

25.影响半衰期长短得主要因素就是

A.剂量

B.吸收速度

C.原血浆浓度

D.消除速度

E.给药时间

答案[D]

26.某弱酸性药物在pH一7.0溶液中解离90%,问其pKa值约为

A.5

B.6

C.7

D.8

E.9

答案[B]

27.下列关于药物吸收得叙述中错误得就是

A.吸收就是指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得过程

B.皮下或肌注给药通过毛细血管壁吸收

C.口服给药通过首关消除而吸收减少

D.舌下或直肠给药可因通过肝破坏而效应下降

E.皮肤给药除脂溶性大得以外都不易吸收

答案[D]

28.大多数药物在胃肠道得吸收属于

A.有载体参与得主动转运

B.一级动力学被动转运

C.零级动力学被动转运

D.易化扩散转运

E.胞饮得方式转运

答案[B]

29.药物肝肠循环影响了药物在体内得

A.起效快慢

B.代谢快慢

C.分布

D.作用持续时间

E.与血浆蛋白得结合

答案[D]

30.脂溶性药物从胃肠道吸收,主要就是通过

A.主动转运吸收

B.简单扩散吸收

C.易化扩散吸收

D.通过载体吸收

E.过滤方式吸收

答案[B]

31.下列药物中能诱导肝药酶得就是

A.氯霉素

B.苯巴比妥

C.异烟肼

D.阿司匹林

E.保泰松

答案[B]

32.肝药酶得特点就是

A.专一性高,活性有限,个体差异大

B.专一性高,活性很强,个体差异大

C.专一性低,活性有限,个体差异小

D.专一性低,活性有限,个体差异大

E.专一性高,活性很高,个体差异小

答案[D]

33.肝功能不全得患者应用主要经肝脏代谢得药物治疗时需着重注意

A.个体差异

B.高敏性

C.过敏性

D.选择性

E.酌情减少剂量

答案[E]

34.下列关于药物被动转运得叙述哪一条就是错误得

A.药物从浓度高侧向浓度低侧扩散

B.不消耗能量而都需载体

C.可不受饱与度限速与竞争性抑制得影响

D.受药物分子量大小,脂溶性,极性影响

E.当细胞膜两侧药物浓度平衡时转运停止

答案[B]

35.药物主动转运得特点就是

A.由载体进行,消耗能量

B.由载体进行,不消耗能量

C.不消耗能量,无竞争性抑制

D.消耗能量,无选择性

E.无选择性,有竞争性抑制

答案[A]

36.药物简单扩散得特点就是

A.需要消耗能量

B.有饱与抑制现象

C.可逆浓度差运转

D.需要载体

E.顺浓度差转运

答案[E]

37.下列关于可以影响药物吸收得因素得叙述中错误得就是

A.饭后口服给药

B.用药部位血流量减少

C.微循环障碍

D.口服生物利用度高得药吸收少

E.口服首关效应后破坏少得药物强

答案[D]

38.易化扩散就是

A.不耗能,不逆浓度差,特异性高,有竞争性抑制得主动转运

B.不耗能,不逆浓度差,特异性不高,有竞争性抑制得主动转运

C.耗能,不逆浓度差,特异性高,有竞争性抑制得被动转运

D.不耗能,不逆浓度差,特异性高,有竞争性抑制得被动转运

E.转运速度无饱与限制

答案[D]

39.药物与血浆蛋白得结合率高,则药物得作用

A.起效快

B.起效慢

C.维持时间长

D.维持时间短

E.以上都不就是

答案[C]

40.下列关于pH与pKa与药物解离关系得叙述哪点就是错误得

A.pH—pKa时,[HA]一[A-]

B.pKa即就是弱酸或弱碱性药液50%解离时得pH值,每个药都有固定得 pKa

C.pH得微小变化对药物解离度影响不大

D.pKa>7.5得弱酸性药物在胃中基本不解离

E.pKa<5得弱碱性药物在肠道基本上都就是解离型得答案[c]

41.下列影响药物自机体排泄因素得叙述

中,正确得就是

A.肾小球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

B.极性高、水溶性大得药物易从。肾排出

C.弱酸性药在酸性尿液中排出多

D.药物经肝生物转化成极性高得代谢物不易从胆汁排泄

E.肝肠循环可使药物排出时间缩短

答案[B]

42.关于表观分布容积,下列说法正确得就是

A.代表真正得容积

B.与药物得脂溶性、组织分配系数及与生物物质得结合率无关

c.反映药物在体内分布广窄得程度

D.如某药得Vd为1020I,,则此药主要分布细胞内液

E.就是机体体液得体积

答案[C]

43.生物利用度就是

A.评价药物制剂吸收程度得重要指标

B.就就是绝对生物利用度

C.与药一时曲线下面积无关

D.无法比较两种制剂得吸收情况

E.不能评价经血管外给药后,药物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得程度与速度答案[A]

44.药物达到稳态血药浓度时意味着

A.药物在体内得分布达到平衡

B.药物得吸收过程已经开始

C.药物得清除过程已经开始

D.药物得吸收速度与消除速度达到平衡

E.药物作用增强

答案[D]

45.药物半衰期主要取决于

A.分布容积

B.剂量

C.给药途径

D.给药间隔

E.消除速率

答案[E]

46.肝清除率小得药物

A.易受肝药酶诱导剂得影响

B.首关消除少

C.易受血浆蛋白结合力影响

D.口服生物利用度高

E.易受诸多因素影响

答案[B]

47.首次剂量加倍得原因就是

A.为了使血药浓度迅速达到Css

B.为了使血药浓度持续高水平

C.为了增强药理作用

D.为了延长半衰期

E.为了提高生物利用度

答案[A]

48.药物得半衰期为6h,一次给药后从体内基本消除得最短时间为

A.O.5d

B.1~2d

C.3~4d

D.5d

E.6~8d

答案[B]

49.血药浓度达到坪值时意味着

A.药物得吸收过程又重复

B.药物得分布过程又重复

C.药物得作用最强

D.药物得吸收速度与消除速度达到平衡

E.药物得消除过程开始

答案[I)]

50.药动学中房室模型概念得建立基于

A.药物得分布速度不同

B.药物得消除速度不同

C.药物得吸收速度不同

D.药物得分布容积不同

E.药物得分子大小不同

答案[A]

51.某药按一级动力学消除,其t1/2为2h,在恒量定时多次给药后要经过多少时间可达坪值

A.5h

B.10h

C.20h

D.30h

E.40h

答案[B]

52。决定药物每日用药次数得主要因素就是

A.吸收快慢

B.作用强弱

C.体内分布速度

D.体内转化速度

E.体内消除速度

答案[E]

53.阿司匹林得pKa就是3.5,它在pH为7。5得溶液中,按解离情况计算,可吸收约

A.1%

B.O.1%

C.O.01%

D.10%

E.99%

答案[C]

54.恒量恒速给药最后形成得血药浓度为

A.峰浓度

B.有效药浓度

C。稳态药浓度 D.中毒浓度

E。最小中毒浓度

答案[c]

55.在等剂量时Vd小得药物比Vd大得药物

A.尿中浓度高

B.组织内药物浓度高

C.生物利用度小

D.血浆蛋白结合少

E.血浆药物浓度低

答案[B]

56。某药在口服与静注相同剂量后得时一量曲线下面积相等,意味着

A.口服吸收完全

B.口服药物未经肝门静脉吸收

C.口服吸收较快

D.生物利用度相同

E.口服受首关效应得影响

答案[A]

57.需要维持药物有效血浓度时,正确得恒量给药间隔时间就是

A.每4h给药一次

B.每6h给药一次

C.每8h给药一次

D.每12h给药一次

E.根据药物得半衰期确定

答案[E]

58.某药按一级动力学消除,就是指

A.药物消除量恒定

B.其血浆半衰期恒定

C.机体排泄及(或)代谢药物得能力已饱与

D.增加剂量可使有效血药浓度维持时间按比例延长

E.消除速率常数随血药浓度高低而变

答案[B]

59.某催眠药物得消除常数为O.35/h,设静脉注射后病人入睡血药浓度为lmg/L, 当病人醒来时血药浓度为O.0625mg/L, 问病人大约睡眠时间有多少

A.2h

B.4h

C.6h

D.8h

E.10h

答案[D]

60.为了维持药物得良好疗效,应

A.增加给药次数

B.减少给药次数

c.增加药物剂量

D.首剂加倍

E.根据半衰期确定给药间隔时间

答案[E]

61.药物消除得零级动力学就是指

A.吸收与代谢平衡

B.血浆浓度达到稳定水平

c.单位时间消除恒定量得药物

D.单位时间消除恒定比值得药物

E.药物完全消除到零

答案[C]

二、B型题(配伍选择题)

[62—66]

A.简单扩散

B.易化扩散

C.胞饮

D.主动转运

E.滤过

62.有载体,不耗能

63.有载体,耗能

64.蛋白质通过膜内陷形成小胞后进入细胞

65.多数药物得转运方式

66.直径小于膜孔得水溶性药物

答案[BDCAE]

[67—71]

A.经皮给药

B.静脉注射给药

C.口服给药

D.吸入给药

E.舌下给药

67.安全、方便与经济得最常用得给药方式

68.药物出现药效得最快给药途径就是

69.硝酸甘油片常用得给药途径就是

70.全麻手术期间快速而方便得给药方式就是

71.吸收缓慢且不规则,不宜控制剂量得给药方式就是答案[CBEDA]

[72—74]

A.剂量

B.零级或一级消除动力学

C.血浆蛋白结合率

D.吸收速度

E.消除速度

72.Vd大小取决于

73.作用强弱取决于

74.t1/2长短取决于

答案[CAE]

[75—77]

A.苯巴比妥

B.异烟肼

C.地高辛

D.硝酸甘油

E.庆大霉素

75.肝药酶抑制剂为

76.肝药酶诱导剂为

77。首关效应明显得药为

答案[BAD]

[78—80]

A.简单扩散

B.易化扩散

C.膜孔扩散

D.胞饮

E.主动转运

78.小分子水溶性高得药物可通过

79.青霉素通过肾小管细胞分泌排泄就是

80.葡萄糖进入红细胞内就是

答案[ CEB]

[81—83]

A.药物得吸收过程

B.药物得排泄过程

C.药物得转运方式

D.药物得光学异构体

E.表现得表观分布容积(Vd)

81.药物作用开始快慢取决于

82.药物作用持续久暂取决于

83.药物得生物利用度取决于

答案[ABA]

[84—85]

A.1个

B.3个

C.5个

D.7个

E.9个

84.恒量恒速给药后,经过几个血浆tl/2可达到稳态血浓度

85.一次静注给药后,经过几个血浆 tl/2可自机体排出95%

答案[CC]

[86—90]

A.吸收速度

B.消除速度

C.与血浆蛋白得结合

D.剂量

E.零级或一级消除动力学

86.药物作用得强弱取决于

87.药物作用开始得快慢取决于

88.药物作用持续得久暂取决于

89.药物得tl/2取决于

90.药物得Vd取决于

答案[DABBC]

三、X型题(多项选择题)

91.药物被动转运

A.就是药物从浓度高侧向低侧扩散

B.消耗能量而需载体

C.可不受饱与限速与竞争性抑制得影响

D.受药物分子量大小、脂溶性、极性影响

E.当细胞膜两侧药物浓度平衡时转运停止

答案[ACDE]

92.下列关于主动转运得叙述正确得就是

A.消耗能量

B.无饱与性

C.无竞争性

D.逆浓度差

E.需要载体

答案[ADE]

93.pH与pKa与药物解离得关系为

A.pH—pKa时,[HA]===[A]

B.pKa即就是弱酸或弱碱性药液50%解离时得pH值,每个药都有其固有得pKa

C.pH得微小变化对药物解离度影响不大

D.pKa~7.5得弱酸性药在胃中基本不解离

E.pKa~5得弱碱性药物在肠道基本上

都就是解离型得

答案[ABDE]

94.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后

A.暂时失去药理作用

B.吸收减慢

C.代谢减慢

D.排泄加快

E.不易通过血脑屏障

答案[AE]

95.肝药酶

A.存在于肝及其她许多内脏器官

B.其作用不限于使底物氧化

C.其反应专一性很低

D.其生理功能就是专门促进进入体内得异物转化后加速排泄

E.个体差异大,且易受多种生理、病理因素影响

答案[BCE]

96.直肠给药适用于下述情况

A.药物对胃肠黏膜刺激性强

B.患者不能口服

C.药物可被直肠吸收

D.药物受首关效应影响明显

E.生物利用度高

答案[ABCD]

97.影响药物简单扩散得跨膜转运因素有

A.药物分子量得大小

B.药物解离度高低

C.药物脂溶性高低

D.药物载体

E.生物膜两侧药物浓度差

答案[ABCE]

98.属于肝药酶抑制剂得有

A.氯霉素

B.异烟肼

C.保泰松

D.别嘌醇

E.西咪替丁

答案[ABCDE]

99.以下哪些药物产生肝肠循环

A.苯巴比妥

B.利福平

C.洋地黄

D.地高辛

E.地西泮

答案[CDE]

100.易产生首关消除得药物就是

A.硝酸甘油

B.甲基睾丸素

C.吗啡

D.维拉帕米

E.阿托品

答案[ABCD]

101.下列有关恒量恒速静脉滴注药物血浆浓度变化得描述中,正确得就是

A.药物血浆浓度无波动地逐渐上升

B.约5个tI/2达到Css

C.约3个t1/2达到Css

D.体内药量一Css·Vd

E.维持量一滴注速率×滴注时间

答案[ABDE]

102.生物利用度

A.就是口服吸收得量与服药量之比

B.与药物作用强度无关

C.与药物作用速度有关

D.受首关消除过程影响

E.与曲线下面积成正比

答案[ABDE]

103.药物血浆半衰期得意义有

A.确定给药间隔时间

B.可计算第一次静脉注射后,作用开始得时间

C.可计算反复恒量给药达坪值得时间

D.可计算药物得Vd值

E.计算给药后药物在机体内消除得时间

答案[ACE]

104.影响药物体内分布得因素有

A.药物得脂溶性与组织亲与力

B.局部器官血流量

C.给药途径

D.血脑屏障作用

E.胎盘屏障作用

答案[ABDE]

105.药物分布容积得意义在于

A.提示药物在血液及组织中分布得相对量

B.用以估算体内得总药量

C.用以推测药物在体内得分布范围

D.反映机体对药物得吸收及排泄速度

E.用以估算欲达到有效血浓度应投给得药量

答案[ABCE]

106.首关消除效应就是药物在口服后

A.经门静脉进入肝脏被肝药酶破坏

B.进入血液与血浆蛋白结合而失活

C.经胃时被胃酸破坏

D.经肠吸收时被黏膜中酶破坏

E.不易被胃肠黏膜吸收

答案[AD]

107.药物按一级动力学消除具有以下特点

A.连续增加剂量能按比例提高坪值

B.药物消除速率常数恒定不变

C.受肝肾功能改变得影响

D.血浆半衰期恒定不变

E.单位时间内消除量与血药浓度有关

答案[ABCDE]

108.属一级药动学消除得药物,其

A.血浆药物消除速率与血浆药物浓度成正比

B.机体内药物按恒比消除

C.时一量曲线得量为对数量,其斜率得值为一k

D.tl/2恒定

E.多次给药时AUC增加,Css与消除完毕时间不变

答案[ABDE]

109.药物消除零级动力学得特点有

A.单位时间内消除量相等

B.药物半衰期不固定

C.单位时间药物消除量与血药浓度无关

D.多次用药时,增加剂量则可超比例地升高血浆稳定浓度

E.当体内药物降至机体消除能力以内时,则转为一级动力学消除答案[ABCE]

110.药物清除率(CL)

A.就是单位时间内将多少升血中得药物清除干净

B.其值与血药浓度有关

C.其值与消除速率有关

D.其值与药物剂量大小无关

E.就是单位时间内药物被消除得百分率

答案[ABCD]

111.影响药物跨膜转运得主要因素有

A.pKa

B.pH值

c.药物分子大小

D.药物脂溶性高低

E.蛋白结合率高低

答案[ABCDE]

112.药物在作用靶部位得血药浓度高低与

下述哪些因素有关

A.吸收速率

B.分布速率

C.转化速率

D.排泄速率

E.以上都不就是

答案[ABCD]

113.药酶诱导剂

A.使肝药酶活性增加

B.可能加速本身被肝药酶代谢

C.可加速被肝药酶转化得药物得代谢

D.可使被肝药酶转化得药物血药浓度升高

E.可使被肝药酶转化得药物得血药浓度降低

答案[ABCE]

114.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

A.可影响药物得吸收

B.可影响药物得作用

C.可影响药物作用得持续时间

D.就是可逆得

E.可影响药物得转运

答案[BCDE]

115.不同药物经生物转化后,可能出现

A.药理活性降低

B.药理活性增强

C.水溶性升高

D.极性增加

E.药物失效

答案[ABCDE]

116·下列关于表观分布容积得描述中,正确

得就是

A.可用Css推算药物得t

B.Vd大得药,其血药浓度高

C.Vd小得药,其血药浓度高

D.可用Vd与血药浓度推算出体内总药量

E.也可用Vd计算出血浆达到某有效浓度时所需剂量答案[ACDE]

117.下列关于药物体内生物转化得叙述正确项就是

A.药物得消除方式主要靠体内生物转化

B.药物体内得主要氧化酶就是细胞色素P450

C.肝药酶得作用专一性很低

D.有些药可抑制肝药酶活性

E.巴比妥类能诱导肝药酶活性

答案[BCDE]

118.舌下给药得特点就是

A.可避免胃酸破坏

B.可避免肝肠循环

C.吸收极慢

D.可避免首关效应

E.吸收比口服快

答案[ADE]

119.属于肝药酶诱导剂得有

A.利福平

B.异烟肼

C.苯妥英钠

D.水合氯醛

E.苯巴比妥

答案[ACDE]

120.关于等量等间隔多次用药,正确得有

A.首次加倍可迅速达到坪浓度

B.达到95%坪浓度,约需要4~5个半衰期

C.坪浓度得高低与剂量成正比

D.坪浓度得波幅与给药剂量成正比

E.剂量加倍,坪浓度也提高一倍

答案[ABCDE

第八章 群体药动学

第八章群体药动学 第一节概述 二、基本概念 三、群体药动学研究基本方法 四、群体药动学参数及其意义 五、群体药动学研究特点 第二节NONMEM研究方法 一、数学模型 二、实验设计 三、数据收集 第三节群体药动学的临床应用 一、群体药动学与临床合理用药 二、群体药动学参数与初始给药 三、群体药动学参数的临床应用 四、群体药动学在免疫抑制剂合理用药中应用 五、群体药动学在抗菌药物合理用药中应用

第八章群体药动学 第一节概述 应用临床药动学理论可以定量地掌握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及消除特征,估算患者药动学参数,进而制定患者个体化用药方案。经典药动学研究着眼于个体对象,实验设计是为了得到药物在个体对象中代谢变化的详细数据,但是从临床实际及伦理学的要求使得对临床患者特别是重病患者、儿童及老年患者按照传统的实验设计(如频繁取血、较严格的取样时间)进行药动学研究较为困难。群体药动学(population pharmacokinetics, PPK)描述来自患者群体的药动学参数离散程度与分布情况,确定各种动力学参数的平均值与标准差,进而研究患者个体病理生理状态等不同因素的影响,并估计患者个体药动学参数。 一、群体药动学定义 (一) 群体药动学的基本原理 药物体内过程在患者群体中有着较大的差异,所谓群体(population)就是根据观察目的所确定的研究对象或患者的总体。I期临床试验中进行药动学研究的对象是健康受试者,人数较少,而且其个体特征为相对“均质性”的情况下,所估算得出的动力学参数值通常只显示有限的变异范围。个体间在生理特征、营养状况、遗传背景的不同可造成明显的差异,而正常人与疾病患者对于同一药物的体内处置过程差别可能更大,从而对药动学和药效动力学具有明确的影响。群体的研究方法把群体而不是把个体作为分析的单位,将经典药动学与统计学原理结合。通常对每个个体病例只需较少几个数值点,但要求较多的病例数,即采用稀疏数据进行研究。研究中可以综合考察临床药动学中各种影响因素,如胃肠道疾病、肝脏疾病、肾脏疾病、妊娠、年龄、性别、体重、遗传背景、饮食、吸烟饮酒等,各种不同因素对药动学影响大小能够采用结构参数进行估算,并采用统计学方法对结构参数的变异及预测误差进行估算。这种方法对于药动学研究和临床给药方案的确定均有重要意义。 (二) 群体药动学主要概念 1. 群体药动学:即药动学的群体分析法,研究药动学特性中存在的变异性(variability),即给予标准剂量药物时患者个体之间血药浓度变异性,定量地考察患者群体中药物浓度的决定因素,即群体药动学参数,包括群体典型值、固定效应参数、个体间变异、个体自身变异。 2. 群体典型值:指描述药物在典型病人(typical patient)身上的处置情况,常以参数的平均值(在群体药动学中也称群体值)表示。所谓典型值,是指有代表性的,能代表群体特性的药动学参数。

药动学

药动学 考纲 三、药 动学 1.药物的 体内过程 ·药物跨膜转运的方式, ·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及其影响因素、 ·血浆蛋白结合率和肝肠循环的概念、 ·常见P450酶系及其抑制剂和诱导剂 掌握 2.药物代 谢动力学 药动学基本概念及其重要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药-时曲线下面 积、生物利用度、达峰时间、药物峰浓度、消除半衰期、表观分 布容积、清除率等 熟练 掌握 一、药物的体内过程 药物从进入机体至离开机体,可分为四个过程: 简称ADME系统→与膜的转运有关。 (一)药物的跨膜转运: ※药物在体内的主要转运方式是:简单扩散! Ⅰ、被动转运——简单扩散 1.概念:指药物由浓度高的一侧向浓度低的一侧扩散,以浓度梯度为动力。 2.特点:(1)不消耗能量。

(2)不需要载体。 (3)转运时无饱和现象。 (4)不同药物同时转运时无竞争性抑制现象。 (5)当膜两侧浓度达到平衡时转运即停止。 3.影响简单扩散的药物理化性质(影响跨膜转运的因素) (1)分子量分子量小的药物易扩散。 (2)溶解性脂溶性大,极性小的物质易扩散。 (3)解离性非离子型药物可以自由穿透。 离子障是指离子型药物被限制在膜的一侧的现象。 ※药物的解离程度受体液pH 值的影响 离子型非离子型 4.体液pH值对弱酸或弱碱药物的解离的影响: ※pK a(解离常数)的含义: >>是指解离和不解离的药物相等时,即药物解离一半时,溶液的pH值。>>每一种药物都有自己的pK a。 若为弱酸性药物,则: 若为弱碱性药物,则: 从公式可见,体液pH算数级的变化,会导致解离与不解离药物浓度差的指数级的变化,所以,pH值微小的变动将显著影响药物的解离和转运。 一个pK a=8.4的弱酸性药物在血浆中的解离度为 A.10% B.40% C.50% D.60% E.90% 『正确答案』A 『正确解析』 pH对弱酸性药物解离影响的公式为: 即:解离度为107.4-8.4=10-1=0.1。 ※四两拨千斤:体液pH值对药物解离度的影响规律: ◇酸性药物——在酸性环境中解离少,容易跨膜转运。 达到扩散平衡时,主要分布在碱侧。 ◇碱性药物——在碱性环境中解离少,容易跨膜转运。 达到扩散平衡时,主要分布在酸侧。 同性相斥、异性相吸 或“酸酸碱碱促吸收;酸碱碱酸促排泄” 某弱酸性药物pK a=3.4,若已知胃液、血液和碱性尿液的pH 值分别是1.4、7.4和8.4。问该药物在

药动学实验讲义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讲义

湖南中医药大学药学技能教学实验中心 二O一O年五月 目录 1.前言---------------------------------------------------------------2页2. 实验一固体制剂体外溶出度测定------------------3~4页 3. 实验二血药浓度法测定对乙酰氨基酚片的生物 利用度等药动学参数-----------------------------------------5~7页

前言 生物药剂学与药代动力学是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主要研究药物制剂的评价方法及药物的体内过程。生物药剂学与药代动力学实验是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中不仅将应用到本课程的理论知识,而且将贯通药动学、药剂学、分析化学、体内药物分析等课程,并使用UV、HPLC等现代分析仪器。 为了达到本实验教学目的,要求学生上实验课前,必须认真预习,明确实验目的,了解实验内容和方法,并结合课堂教学明白实验的基本原理。实验中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作风,严格操作,正确使用仪器,详细做好实验记录。实验数据不得任意涂改,实验报告要求书写正确整洁。实验中严格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注意安全,保持实验台面整洁及室内卫生。 本实验讲义主要参考华西医科大学《临床药代动力学实验讲义》、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药学系《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讲义》及北京医科大学《生物药剂与药物动力学实验讲义》编写,在此对两所学校的老师们表示感谢。由于时间仓促,错误及遗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批评指正。

实验一固体制剂体外溶出度测定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固体制剂(片剂丸剂胶囊剂等)溶出度的测定原理、方法与数据处理。2.熟悉溶出度测定的意义,溶出度测定仪的使用方法。 3.了解溶出仪的基本构造与性能。 二.实验提要 1.溶出度系指在规定介质中药物从片剂或胶囊等固体制剂中溶出的速度和程度。崩解(或溶散)度无法反映崩散后微细颗粒的再分散和溶解过程。当溶解过程为影响吸收的主要限速过程时,崩解(或溶散)时限往往不能作为判断药物制剂的吸收的指标。固体制剂的溶出度测定法是一种较简便的体外试验法,对主药成分不易从制剂中释放,久贮后变为难溶物,在消化液中溶解缓慢,与其他成分共存易发生化学变化的药物,以及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接近的药物,均应作溶出度检查。凡检查溶出度的制剂,不再进行崩解(或容散)时限检查。 2.溶出度的测定原理为Noyes-Whitney方程:dc/dt=ks(Cs-Ct) 式中:dc/dt为溶出速度;k为溶出速度常数;s为固体药物表面积;Cs为药物的饱和溶液浓度;Ct为t时的药物浓度。试验中,溶出介质的量必须远远超过使药物饱和的介质所需要的量。一般至少为使药物饱和时介质用量的5~10倍。现行中国药典溶出度测定方法有转蓝法和桨法,并对装置的结构和要求作了具体的规定。通常以固体制剂中主药溶出一定量所需时间或规定时间内主药溶出百分数作为制剂质量评价指标。中国药典规定,除有特殊规定外,固体制剂在45分钟时的溶出度必须达到

药动学多峰现象

口服给药导致许多药物产生体内多峰特征,原因可能是生理因素、中药复方用药的特点、药物剂型因素,也可能是实验设计所导致没。 在中药药动学研究中发现,单味中药和其配伍用药做比较时,药一时曲线通常一个是单峰,一个是双峰,导致的问题是达峰浓度及达峰时间难以单纯从峰值上进行比较。究竟该用软件拟和后的值还是用实测值进行比较?如果是后者,那么单峰与多峰中的哪一个峰值进行比较?这是笔者在试验过程中遇到的非常棘手的问题;另一问题就是双峰/多峰药-时过程,无论用房室模型还是非房室模型对数据进行拟合时,都不能很好反映药物体内的动态变化特征。 生理原因 药动学研究中双峰或多峰现象给药方式多是灌胃或口服给药,而同一种药物采用静脉注射则无双峰现象,因灌胃或口服用药使药物存在一个被吸收过程,由于胃肠道内环境的复杂性,就诱发了各种因素的作用:①胃肠道吸收的非均匀性,即胃肠道的多部位吸收(n1LdtiPlesites(lfahao甲tio,1),指在胃肠道的不同部位有多个吸收位点,但由于不同位点腔道内膜对药物的通透性不同,故口服后导致不同部位的吸收时间和吸收速率并不一致,被吸收的药物在血液中叠加,即出现药一时曲线中的双峰或多峰现象。②肠一肝循环,口服药物在胃肠道吸收后,经门静脉进人肝脏,随后再分泌人胆汁,一部分在胆囊蓄积,当胆囊收缩时,这部分药物就由胆总管快速释放再次进入肠道被重吸收,形成肠肝循环。如果重吸收的药量足够大,导致血药浓度多次升高,便形成多峰。③胃液pH值与胃排空速率间的关系。有人认为增加胃液的pH值,可加快胃排空的速度,从而使药物在小肠被快速吸收,使某些药物的药时多峰现象消失,但也不尽然。 中药复方用药的特点 在中药药动学的研究中发现,其于药动学的多峰现象更多、更复杂,这与中药本身的多成分特点密切相关,因大多中药含有具相同母核的一大类成分,在机体内环境条件下,这类成分很容易相互转化,成分间的相互转化,导致某种成分的浓度再次升高,产生多峰现象。如阳长明等研究保心微丸中肉桂酸大鼠体内的代谢动力学时,发现药一时曲线呈现双峰,认为排除生理影响因素外,还很有可能是其他成分转化为肉桂酸所致,因保心微丸中的药味肉桂、苏合香除含有肉桂酸外,尚含有肉桂醛等成分,肉桂醛在体内可氧化成肉桂酸,因此血浆中所测得的肉桂酸,一部分是以原型吸收而来,另一部分可能是由肉桂醛在体内氧化而形成次峰。 药物剂型 为满足临床用药的需要,控释制剂做成速释和缓释两部分,从而导致药物的体内过程因两部分释药速度的不同,在体内出现药时双峰现象。如王胜浩等在研究左炔诺孕酮微球时,发现其体外释药与大鼠体内药一时曲线均呈双峰现象,并且双峰之间均有一个平稳的释药区域,认为可能是鞘附在微球表面的药物和尚未包于囊内的药物晶体所致的“爆破效应”,形成了首个释药高峰,药物从微球内的再次释放形成了第2个吸收峰。钟明康等在研究盐酸伪麻黄碱缓释片在健康志愿者的药动学时发现12名受试者单剂量口服该缓释制剂后,有10人出现了双峰现象,平均药一时曲线也有明显的双峰现象,但笔者进行的有关盐酸伪麻黄碱普通片在人体内的药动学研究,没有发现双峰现象。因此,认为缓释片中双峰可能是缓释制剂的剂型因素所致。另外检测、分析方法专属性不好,代谢产物与原型药物峰重叠,从而代谢产物被误认为原型药物使响应值增大,致第2峰,亦是不可忽视的原因。

药理学实验动物的基本操作实验心得

这次是第一次药理学实验,我们学习了很多实验动物的基本操作方法。在做药理学实验之前我们就有做过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解剖过蟾蜍,小白鼠和家兔,这次的药理学实验更是一次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深化,教给了我们很多在生理学实验中并没有学过的知识点。在刚做实验时,黄老师就向我们介绍了3R原则,即减少,优化,替代。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首先我们应该尊重动物。它们用生命来换取人类的健康,推动着医学的进步,人类医学的发展离不开动物实验,动物为我们人类的健康做出了牺牲,我们应遵循“3R”原则。黄老师还通过视频给我们重点介绍了常用麻醉药及用法,实验动物的捉拿、麻醉、固定、给药、取血和处死方法。让我学到了很多实用性很强的东西。 之后便是分组自己做实验了,首先陈老师向我们讲解了小白鼠的标记方法,用中性品红表示十位数,苦味酸表示个位数,加上空白对照,一共可以标记一百支小白鼠。标记顺序为先左后右,从上至下。用苦味酸作为标记物的一个原因是它不容易被分解和弄掉,不会因为小鼠的活动而消失。其次是因为其有苦味,避免了被其他老鼠舔掉。之后讲解了小鼠的性别鉴定方法,除了书上说的方法外还可通过观察小鼠的乳房辨别。关于大鼠和家兔的捉持方法,大鼠在捉持前最好对其进行安抚,避免其急躁而咬人,而家兔则不可用手扯其双耳将其拉起。在给药方法方面,灌胃法要注意从口角插入口腔,用灌胃针抵住舌头,插入不可过深,一般入喉即可。腹腔注射时最好将其倒转,头部朝下,这样不容易刺入内脏。是否插入腹腔的判断方法:推注完后,轻微回抽,若有负压将注射器的推杆拉回,则已入腹腔。皮下注射时是否的入皮下的判断方法上同,皮下无负压,回抽不拉回。尾静脉注射时注意静脉在尾的两侧,不在上下,注射时用手捏住尾巴前段有利于暴露血管。 家兔的灌胃用木质开口器,使用时要想办法将其舌头压在开口器下,因为舌头会阻碍导尿管插入口腔,可以另外使用棉签配合,一边用棉签压住舌头,一边将开口器插入口腔。耳缘静脉注射时要注意选择小号针头,因家兔耳静脉较小,插入时应仔细谨慎。 家兔的麻醉与手术操作由老师演示进行。注射11ml麻醉剂后家兔很快被麻醉,用镊子夹其腿部无反应。气管插管时,在气管处以倒“T”字切开,插入气管插管,气管插管为三通管,除一个用来跟呼吸测定器连接外,另一个用来防止家兔舌头被麻醉后堵住气管不能呼吸从而起到辅助呼吸作用。颈动脉分离时在颈动脉剪三分之一插管,颈动脉较一般血管粗,韧性很好,在剪口前后需各用动脉夹夹住并用细线绑住,插管成功后拔掉近心端动脉夹,远心端不动。血液迅速流向插管。最后是家兔的空气拴塞法处死,用注射器注射一管空气后,家兔逐渐呼吸急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讲解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 实验讲义 中药药剂学教研室编写 2006年12月

目录 实验一片剂溶出度试验 (4) 实验二尿药法测定水杨酸钠片剂的生物利用度 (7) 实验三扑热息痛血管外给药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10) 实验四大鼠在体小肠吸收实验 (13) 实验五氨茶碱药物动力学的研究 (15)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须知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属于药物临床应用学科的范畴,具有综合性强、应用性强、创新性强等特点。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主要方式之一。通过实验课不仅能印证、巩固和扩展教学内容,还能训练基本操作技能,培养良好的实验作风。 为保证实验课顺利进行,并达到预期的目的,实验中必须做到以下六个方面: 1.预习实验内容通过预习,明确实验目的与要求,对实验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并能合理安排实验顺序与时间。要明确每个处方中药物与辅料的用途。 2.遵守实验纪律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保持实验肃静,未经许可,不得将实验室物品带离实验室。 3.重视药剂卫生进入实验室必须穿整洁的白工作服。先将工作台面擦洗干净再开始做实验。实验过程中应始终注意台面、地面的整洁,各种废弃物应投入指定位置,不能随手乱丢,更不能弃入水槽内。完成实验后,应将容器、仪器清洁,摆放整齐,台面擦净,经教师同意后方能离开。值日生负责整理公用器材,清扫实验室,关好水、电、门、窗。 4. 细心操作、勤于思考称量药品、试剂时,要在称量前(拿取时)、称量时和称量后(放回时)进行三次核对。称量完毕应立即盖好瓶塞,放回原处。对剧毒药品更要仔细核对名称与剂量,并准确称取。实验中要严格控制好实验条件,认真操作每一道工序,以保证成品质量。实验成品应标明名称、规格、配制者、配制时间,并交教师验收。实验中遇到问题应先独立思考,再请教他人。在实验中逐步形成整洁、细致、严谨、冷静、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勤于动手的实验风格。 5.正确使用仪器、注意安全使用仪器时要按使用方法正确操作,不熟悉操作方法时,应在教师指导下使用。各种仪器、容器使用时要注意轻拿、轻放,用毕要清洁后放回规定位置。

药动学练习题及答案

1.给1位体重50kg的患者静脉注射某抗生素6mg/kg,测得不同时间的血药浓度如下: T(h) 0.25 0.5 1 5.16 6.0 12.0 18.0 Cug/ml 8.22 7.88 7.26 3.0 3.08 1.12 0.4 求(1).消除速率常数、表观分布容积,半衰期,消除率。 (2).描述上述血药浓度的方程。 (3).静脉注射10小时的血药浓度。 (4).若剂量的60%以原形物从尿中排出,则肾清除率为多少? (5).该药消除90%所需要的时间? (6).该药的血药浓度小于2ug/ml时无效,它的作用时间有多长? (7).如果将药物剂量增加1倍,则药物作用持续时间增加多少?解: (1)C=C0*e-kt=8.588e-0.17t k=0.17(h-1) C0=8.588(ug/ml) V=X0/C0=6*50*1000/8.588=34930(ml)=34.93(L)

t1/2=0.693/k=0.693/0.17=4.076(h) CL=kV=0.17*34.93=5.938(L/h) (2)C=C0*e-kt=8.588e-0.17t (3)t=10时,C=8.588e-1.7=1.569(ug/ml) (4)剂量的60%以原形物从尿中排,则X u∞=0.6 X u X u∞=(k e X u)/k k e =0.6k CLr=k e*V=0.6kV=0.6*0.17*34.93=3.563(L/h) (5)消除90%后,C=0.1C0 ln(C/C0)=-kt=-0.17t t=13.54h (6)C=2ug/ml时,t=8.572h.它的作用时间为8.572小时 (7)C0=2*8.588=17.18(ug/ml) C=C0*e-kt=17.18e-0.17t C=2ug/ml时,t=12.65h 它的作用时间为12.65-8.572=4.078小时 2. 普鲁卡因胺(t1/2= 3.5,V=2L/kg)治疗所需血药浓度为4~8ug/ml,一位体重为50kg的病人,先以每分钟20mg速度滴注,请问何时达到最低有效治疗浓度?滴注多久后达到最大治疗浓度?欲维持此浓度,应再以怎样的速度滴注?

非那西丁药代动力学研究实验报告分析

非那西丁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实验报告 一.概述: 非那西丁(Phenacetin)为一种解热镇痛药,因为潜在副作用在临床已基本不使用。但由于其是CYP1A2酶的特异性底物,被广泛选择作为底物用于酶活性测定实验以及影响酶活性作用药物的研究。本学期临床药代动学实验课以非那西丁在大鼠体内的代谢实验、大鼠肝微粒体温孵实验两部分为例,通过实验设计,实验操作,结果评价等一系列过程,系统地学习了药代动力学中药物体内外的简单研究方法、实验数据的处理、以及相关药动学参数的计算与评价。 二.正文 1.非那西丁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1.1实验目的 研究非那西丁在大鼠体内代谢的药代动力学,学习大鼠眼底静脉丛取血等操作。 1.2实验材料与方法 仪器:HPLC-UV色谱仪,高速冷冻离心机,涡旋振荡器; HPLC色谱条件:检测波长:254nm 色谱柱:inertsil-ODS-SP,5um,4.6*150mm 流速:1.0ml/min 柱温:40℃ 流动相:40(乙腈):60(50mM磷酸盐缓冲液)(注:50mM磷酸盐缓冲液配制:6.8g磷酸二氢钾,加入150ml氢 氧化钠溶液(0.1M),配制成1L的磷酸盐缓冲液) 试剂:非那西丁注射剂,对乙酰氨基酚标准品,肝素钠,10%高氯酸; 实验动物:雄性大鼠,180g—220g 1.3实验步骤 1.3.1标准曲线的制备:取空白血浆,加入对乙酰氨基酚标准品,使其 浓度分别为0.156,0.313,0.625,1.25,2.50,5.00,10.00ug/ml。在给定的色谱条件下进行HPLC分析,以样品的峰面积对样品浓度进行线性回归。 1.3.2给药及血浆采集处理:取大鼠一只,尾静脉注射非那西丁 (10mg/kg)后,分别于0,5,10,15,30,45,60,90,120min于尾静脉取血

1-药动学实验讲义(药物动力学单隔室模型模拟实验)

实验一 药物动力学单隔室模型模拟实验 【实验目的】 1 掌握单隔室模拟的试验方法。 2 掌握用“血药浓度”、“尿排泄数据”计算药物动力学参数的方法。 【实验指导】 1 血药浓度法 若药物在体内的分布符合单室模型特征,且按表观一级动力学从体内消除,则快速静脉注射时,药物从体内消除的速度为: KX dt dX -= (1) 式中X 为静注后t 时刻体内药量,K 为该药的表观一级消除速度常数,将(1)式积分得: Kt o e X X -= (2) 用血药浓度表示为: Kt o e C C -= (3) (3)式边取常用对数,表达式为: 303 .2log log kt C C o - = (4) 式中Co 为静注后最初的血药浓度。以logC 对t 作图应为一直线。消除速度常数K 可由该直线的斜率等于303 .2k - 的关系而求出。Co 可以从这条直线外推得到,用这个截距Co 可算出表观分布容积: o o C X V = (Xo :静注剂量) (5) 2 尿排泄数据 药物消除速度常数有时也可以从尿排泄数据来求算。为此,要求至少有部分药物以原形排泄,考虑到药物从体内消除的途径,有一部分采取肾排泄,另一部分以生物转化或胆汁排泄等非肾的途径消除。 设Xu 为原形消除于尿中的药物量;Ke 、Kur 分别为肾排泄和非肾途径消除的表观一级速度常数。于是消除速度常数 K=Ke +Kur (6) 则原形药物的排泄速度 X K dt dX e u = (7) 式中X 为t 时间的体内药量。将(2)式中X 值代入(7)式后得

kt o e u e X K dt dX -= (8) 于是303 .2log log kt X K dt dX o e u -= (9) 由于用实验方法求出的尿药排泄速度显然不是瞬时速度( dt dX u ),而是一段有限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t X u ??。这样用t X u ??和t 中分别代替(9)式中的dt dX u 和t ,以t X u ??log 对t 中作 图为一条直线,其斜率为-k/2.303,与血药浓度法所求的斜率相同。故药物的消除速度常数 既可从血药浓度也可从尿排泄数据求出。这里要强调一点,平均尿排泄速度对数应该对集尿间隔内的中点时间作图。 【实验内容与操作】 单室模拟装置为带有两支管的三角烧瓶,烧瓶相当于体循环系统。当把药物(用酚红液代替)注入烧瓶中后,用蠕动泵将水以一定速度注入烧瓶中后,用蠕动泵将水以一定的流速注入烧瓶中,药物不断地从两支管中清除,两支管清除的药量可看作肾脏清除和非肾脏清除的药量。 1 操作 (1)将约250ml 的常水倒入三角烧瓶中,开动磁力搅拌器。用蠕动泵以每分钟大约6-8ml 的流速将常水注入烧瓶中,搅拌数分钟,使进入烧瓶中的水量同由两支试管中排出的量相等。用橡皮管与夹子控制其中一个支管的流速,使得液体连续滴出,另一个支管间歇流出液体。 (2)用移液管将烧瓶中的水取出10ml ,然后用移液管将0.1%酚红供试液10ml 加入烧瓶中并记时,此时间记为t 。以后每隔10min 自烧瓶中吸取0.5ml 供试液作为“血药样品”供测定用,同时定量收集不同时间内由一支管流出的试液作为“尿药样品”供测定用。 2 定量方法 取0.5ml 血药样品(或尿药样品),加入0.2mol/L 的NaOH 液5ml ,在波长555nm 测定酚红的吸收度并求出浓度。 3 标准曲线的制备 精密称取酚红100mg ,置1000ml 量瓶中,加1%Na 2CO 3液至刻度,配成100μg/ml 的标准溶液,分别吸取0.5,1,1.5,2,2.5,3ml 的标准溶液,加水至10ml ,按酚红的定量方法测定吸收度并绘制标准曲线。

第四章 临床药动学

第四章 临床药动学 将药物动力学原理和实验方法应用于临床,解决临床给药方案问题。所谓给药方案(Dosage regiman )是指在确定药物之后制定合理的给药剂量和给药间隔时间,使血药浓度达到一定水平,并维持在有效血药浓度范围,保证用药安全和有效。 目前制定给药方案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通过测定血药浓度求出病人的药物动力学参数,再用已测得的药物动力学参数通过计算制定给药方案;另一种方法是用文献报道的药物动力学参数,通过计算制定给药方案。第一种制定给药方案的方法需要有测定血药浓度的设备和条件,一般医院不具备测定血药浓度的条件,不能开展这项工作,但用这种方法制定的给药方案,更符合病人的实际病情,满足临床治疗需要;而第二种制定给药方案的方法比较简单,无须具备测定病人的血药浓度设备和条件,但符合病人的实际病情要差些,该法在临床治疗中也有参考价值。 在临床用药中多为等时间间隔多剂量给药,因此重点讨论多剂量等时间间隔给药方案的制定。 ㈠ 多剂量给药后药物体内动态变化规律 ⒈多剂量函数 首先看多剂量给药时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现以静脉注射为例说明其变化规律。 单室模型药物第一次快速静脉注射后体内药量变化规律如下: (X 1)max = X 0 当给药时间间隔为τ,此时 (X 1)min = X 0e -K τ 第二次快速静脉注射后体内药量变化规律如下: (X 2)max = (X 1)min +X 0 = X 0e -K τ +X 0 =X 0(1+e -K τ ) (x 1)c 图4-1 药-时曲线变化示意图

(X 2)m i n =X 0(1+e -K τ)e -K τ = X 0(e -K τ +e -2K τ ) 第三次快速静脉注射后体内药量变化规律如下: (X 3)max =(X 2)min +X 0 = X 0(1+e -K τ )e -K τ +X 0 =X 0(1+e -K τ +e -2K τ ) (X 3)min =(X 3)max e -K τ = X 0(1+e -K τ +e -2K τ )e -K τ = X 0(e -K τ+e -2K τ+e -3K τ) 依次类推n 次快速静脉注射后体内药量变化规律如下: (X n )max = X 0(1+e -K τ +e -2K τ +e -3K τ +……+e -〔 n -1〕K τ ) (X 3)min =(X n )max e -K τ = X 0(1+e -K τ+e -2K τ+e -3K τ +……+e -〔 n -1〕K τ )e -K τ 上式中(1+e -K τ +e -2K τ +e -3K τ +……+e -〔 n -1〕K τ )是一公比为e -K τ 的等 比数列。 令 r =∑(1+e -K τ +e -2K τ +e -3K τ +……+e -〔 n -1〕K τ ) = τ τk nk e e ----11 (4-1) 将(4-1)式写成一般通式如下: r = τ τk nk e e ----11 (4-2) (4-2)叫多剂量函数,n 为给药次数,K i 为速度常数。 ⒉多剂量血药浓度与时间的关系 多剂量血药浓度公式,只要在单剂量公式单项(多项)指数式中每项都乘以多剂量函数即得。 ⑴静脉注射血药浓度与时间的关系

药动学计算

药动学计算 1.给某体重70公斤患者静脉注射抗生素,给药后2小时和5小时的血药浓度分别为1.2μg/ml 和0. 3μg/ml,假定为一级消除过程,求生物半衰期? 2.对5个患者进行试验,平均体重为75公斤,单剂量快速静脉注射某新药4mg/kg,符合单室模型,曲线方程为 C=78e 求1.半衰期、表观分布容积? 2.四小时之后的血药浓度? 3.假定该药物血药浓度低于2μg/ml时不再有效,应何时再次给药? 3.某药物消除半衰期为8小时,符合单室模型,一级消除,假定患者表观分布容积为400ml/kg,患者体重62kg,静脉注射该药物600mg,问24小时消除剂量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4.给某患者以2mg/h的速度输液6小时,k=0.01每小时,表观分布容积为10升,问:输液停止后2小时体内的药物浓度为多少? 5.给成年男性患者(43岁、80公斤),输液某抗生素,消除半衰期为2小时,表观分布容积为1.25L/kg,有效血药浓度为14mg/L。以150mg/ml的安瓿5ml给药。求开始的输液速度? 作业一患者服用某药物,每天给药300mg的稳态血药浓度为8mg/L,每天给药350mg达稳态后的血药浓度为20mg/L。 (1)求该患者服用该药的Km和V’m值; (2)如欲达到稳态血药浓度15mg/L,每天服用多大剂量? 1、某药物的生物利用度F为0.8,k为0.1h-1,V为5L,该药临床最佳治疗血药浓度为20ug/ml。今欲将该药若每隔8h口服一次,长期服用,求每次服用的剂量。 2、卡那霉素的最小有效浓度为10ug/ml,最大安全治疗浓度为35ug/ml,t1/2为3h,某患者以7.5mg/kg的剂量静脉注射该药后测得C0=25ug/ml,试设计给药方案。

药动学实验

二室模型:由中央室和周边室组成,中央室一般由血流丰富的组织器官与血流组成,如心肝脾肾和血浆,药物在这些组织器官和血浆中分布较快,能够顺速达到分布平衡;而周边室一般由血流贫乏不宜进行物质交换的组织器官体液等构成,如肌肉骨骼皮下脂肪等,药物在这些组织器官体液中分布较慢,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达到分布平衡。药物在中央室和周边室进行可逆的转运,药物的消除主要发生在中央室。 单室模型:药物在体内迅速达到动态平衡,即药物在全 身各组织部位的运 转速率相同或相 似,将整个机体视 为一个隔室的药动 学。单室模型并不 意味着所有身体各 组织在任何时刻的 药物浓度都一样, 但要求机体各组织 药物水平能随血浆 药物浓度的变化品 行地发生变化。 溶出度:在体外规 定的装置和介质中 药物从片剂或胶囊 等固体制剂溶出的 速率和程度。 释放度:指口服药 物从缓释制剂、控 释制剂、肠溶制剂 及透皮贴剂等在规 定的溶剂中释放的 速度和程度。 药时曲线下面积 (AUC):代表一次 用药后的吸收总 量,反映药物吸收 程度。 生物药剂学:研究 药物及其剂型在体 内的吸收,分布, 代谢与排泄过程, 阐明药物的剂型因 素,机体的生物因 素与药物效应三者 之间相互关系的科 学。 首过效应:在吸收 过程中,药物在消 化道和肝脏中发生 的生物转化作用, 使部分药物被代 谢,最终进入体循 环的药量减少的现 象。 绝对生物利用度: 该药物静脉注射时 10%被利用,该药 物的其他剂型与其

剂量相等时被机体吸收利用的百分比。 负荷剂量:为尽快达到有效治疗的目的,通常第一次给予较大的剂量,使血药浓度达到有效治疗浓度,这个首次给予的较大剂量为负荷剂量。 蓄积系数(R):稳态血药浓度与第一次给药后的血药浓度的比值。 达平分数:指N次给药后的血药浓度Cn与稳态血药浓度Css的比值。 生物利用度(BA):指药物活性成分从制剂释放吸收进入体循环的速度和程度。 表观分布容积:用来描述药物在体内 分布的程度,表示 全血或血浆中药物 浓度与体内药量的 比例关系。 氨茶碱双波长法原 理:在酸性条件下, 有机溶剂从血清中 提取氨茶碱,并同 时沉淀血清蛋白, 再用碱液将氨茶碱 从有机溶剂中提 出,然后采用双波 长法进行紫外测 定,即测定λ274和 λ298处的吸光度 (274为氨茶碱和血 清溶剂的吸收,298 为血清溶剂的吸 收,氨茶碱在298 吸收基本为0)ΔA= λ273-λ298,即其差 值为氨茶碱的吸收, 从而根据标准曲线 进行换算出氨茶碱 的血药浓度。 片剂的体外溶 出或释放与体内吸 收具有相关性,那 么溶出度或释放度 的测定就有十分重 要意义了,可以用 于控制固体制剂的 质量。 血清和血浆的区 别:血清是血液从 体内取出后发生凝 血后的上层澄清液 体,凝血的主要反 应是纤维蛋白原转 化为纤维蛋白,所 以血清中不再含有 纤维蛋白原。而血 浆是血液从体内取 出加入抗凝剂后离 心得到的上清液, 抗凝剂的存在阻断 了凝血链式反应, 是凝血过程受阻, 纤维蛋白原还存在

药动学试题

一、A型题(单项选择题) 1.大多数药物跨膜转运的方式为 A.主动转运 B.被动转运 C.易化扩散 D.经离子通道 E.滤过 答案[B] 2.关于药物的转运,正确的是 A.被动转运速度与膜两侧浓度差无关 B.简单扩散有饱和现象 C.易化扩散不需要载体 D.主动转运需要载体 E.滤过有竞争性抑制现象 答案[D] 3.下列关于药物体内生物转化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药物的消除方式主要靠体内生物转化 B.药物体内主要代谢酶是细胞色素P450 C.肝药酶的专一性很低 D.有些药可抑制肝药酶活性 E.巴比妥类能诱导肝药酶活性 答案[A] 4.以下选项叙述正确的是 A.弱酸性药物主要分布在细胞内 B.弱碱性药物主要分布在细胞外 c.弱酸性药物主要分布在细胞外 D.细胞外液pH值小 E.细胞内液pH值大 答案[c] 5.易出现首关消除的给药途径是 A.肌内注射 B.吸入给药 C.胃肠道给药 D.经皮给药 E.皮下注射 答案[C] 6.首关消除大、血药浓度低的药物,其 A.治疗指数低 B.活性低 c.排泄快 D.效价低 E.生物利用度小 答案[E] 7.从胃肠道吸收的脂溶性药物是通过 A.易化扩散吸收 B.主动转运吸收 C.过滤方式吸收 D.简单扩散吸收 E.通过载体吸收 答案[D] 8.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后,将 A.转运加快 B.排泄加快

C.代谢加快 D.暂时失活 E.作用增强 答案[D] 9.在酸性尿液中,弱碱性药物 A.解离少,再吸收多,排泄慢 B.解离少,再吸收少,排泄快 C.解离多,再吸收多,排泄快 D.解离多,再吸收少,排泄快 E.解离多,再吸收多,排泄慢 答案[D] 10.吸收较快的给药途径是 A.透皮 B.经肛 C.肌内注射 D.皮下注射 E.口服 答案[C] 11.药物的主要排泄器官为 A.肝 B.。肾 C.小肠 D.汗液 E.唾液 答案[B] 12.由胆汁排泄后进入十二指肠,再由十二指肠重吸收,此称为 A.首关效应 B.生物转化 C.肝肠循环 D.肾排泄 E.药物的吸收 答案[C] 13.某弱酸性药物pKa为4.4,在pHl.4的 胃液中解离度约是 A.O.01 B.0.001 C.0.000 1 D.0.1 E.O.5 答案[B] 14.关于血脑屏障,正确的是 A.极性高的药物易通过 B.脑膜炎时通透性增大 C.新生儿血脑屏障通透性小 D.分子量越大的药物越易穿透 E.脂溶性高的药物不能通过 答案[B] 15.关于胎盘屏障,正确的是 A.其通透性比一般生物膜大 B.其通透性比一般生物膜小 c.其通透性与一般生物膜无明显的差别 D.多数药物不能透过 E.因有胎盘屏障,妊娠用药不必特殊注意

实验21 药动学实验1静脉注射苯酚磺酞的药动学参数计算

实验21药动学实验(1)静脉注射苯酚磺酞的药动学参数计算 【摘要】目的:观察肾功能受损对药动学的影响。方法:正常和肾损家兔分别耳缘静脉注射苯酚磺酞(PSP),颈动脉插管依次在给药后2min、5 min、10 min、15 min、20 min、25 min 采血,分光光度计法测血浆药物浓度,计算药动学参数(k,T1/2,CL,V d)。结果:正常家兔及肾损家兔在给药后PSP血浆浓度均逐渐降低,但肾损伤组在2min、5 min、10 min、15 min、20 min显著高于正常组,在25 min与正常组无显著性差异。而肾损家兔的药物消除速率常数(k)和清除率(CL)低于正常家兔,消除半衰期(t1/2)高于正常家兔,表观分布容积(V d)显著低于正常家兔。结论:PSP主要经肾脏排泄,家兔肾功能受损后,PSP的排泄速率减慢,有关的药动学参数发生相应变化。 【关键词】苯酚磺酞肾脏清除率消除半衰期 药物代谢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简称药动学,主要研究药物的体内过程包括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四个基本过程和药物在体内随时间变化的速率过程。PSP静脉注射后迅速分布全身,其血浆浓度与各组织器官的浓度之间保持动态平衡。此时整个机体可视作单一房式,即一室模型,在给药后不同时间取血测定血浆药物浓度,依血药浓度与时间关系计算药动学参数。 PSP主要经肾脏排泄。家兔肾功能受损后,PSP的排泄速率减慢,与消除有关的常数k,T1/2,CL就会发生改变,实验主要目的是观察这些常数的改变。 1.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动物: 家兔 1.2 器材: 动物手术器材,约10cm长细尼龙导管,20ml、5ml及1ml注射器各1副,7~5号针头3个,干洁刻度试管12支,5ml吸管1只,200μl移液器,缝线,小毛巾,洗耳球1只,80-2型台式离心机、7200型分光光度计。 1.3 药品和试剂 6g/LPSP溶液、60 g/L升汞溶液、乌拉坦,苯巴比妥钠溶液、稀释液(0.9% NaCl 29ml +1 mol/L NaOH 1ml)、10 g/L 肝素钠溶液。 1.4 家兔手术 实验前48h家兔皮下注射60 g/L 升汞溶液0.2ml/kg,至实验开始时该兔的肾功能已明显受损,即为肾功能受损家兔。取肾功能正常和肾功能受损家兔各3只,称重麻醉(肾功能受损家兔麻醉剂量减至2/3)、固定,分离颈动脉,结扎远心端,夹闭近心端,在其中间行动脉插管(动脉插管用肝素抗凝),取血时松开动脉夹即可。乌拉坦5mL/kg,静脉注射。从两侧耳缘静脉分别注射10g/L肝素钠(1ml/kg)和6g/L PSP溶液(0.5ml/kg)。按家兔体重0.5ml/kg的剂量准确给药,待全部药液注入后即记时。注射后2、5、10、15、20、25min分别从颈动脉取血2ml(每次取血前将导管内的陈血放去),离心(2000rpm, 10min)后取血浆0.2ml,置于另一试管,加稀释液3ml摇匀后待测定。 1.5 PSP血浆浓度测定 取PSP标准液(4μm, 2μm , 1.0μm , 0.5μm)及蒸馏水各4.65ml,分别加入0.15 ml 1 mol/L NaOH溶液,用7200数字式分光光度仪在波长520 nm 处测定PSP含量。先用稀释液调0,然后测定稀释后血浆的吸光度。算出平均吸光系数,利用不同浓度的PSP标准液计算吸光度与

药动学原理

大纲 一 定义 药代动力学 目的 主要研究内容 表6-1 二 影响血药浓度的药代学因素 表6-2 三 药代动力学的基本原理 (一) 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方法:有三个 (二) 药代动力学中的动力学过程:有三个 1. 一级动力学:①定义 ②公式 ③图形特点 ④例子 2. 零级动力学:①定义 ②公式 ③图形特点 ④例子 3. 米-曼氏动力学:①定义 ②公式 ③图形特点 ④例子 (三) 房室模型 1. 定义 a 静脉推注 ①一室开放模型 b 静脉灌注 c 血管外给药 2. 常用类型 a 静脉灌注 P111图示 ②二室开放模型 b 静脉推注 c. 血管外给药 (四) 药物的体内分布P112 表现分布容积:①定义 ②公式 ③意义 ④影响因素 a b 见P112 (五) 药物的消除动力学:代谢、排泄 多称为一级动力学过程 P113 1.公式: t k C C e C C kc dt dc kt 303 .2log log 00-==→-=- 2.图形特征:P113 不考虑吸收过程,只考虑消除 3. 利用t k C C 303 .2log log 0-=公式计算药代参数 1) k 消除速率常数,由直线斜率求得。斜率=k/2.303,所以k=斜率*2.303 2) 消除半衰期)(21βt :k t 693.021= 一室模型 P114-P115 ββ693.021=t 二室模型 β 为消除相消除速率常数 ③ 药物的清除率公式b :Cl 总=Cl H 肝+Cl R 肾 定义,影响因素C,计算d b-1 器官清除率,定义 P115 公式:Cl 器官 =E(摄取比)*Q(总血流量) b-2 摄取比定义,公式P115-116 3) 药物的清除率:P115

药动学名词解释

生物药剂学:是研究药物极其剂型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的过程,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机体生物因素和药效之间相互的科学。 药代动力学:应用动力学原理和数学模型,定量的描述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随时间变化的动态规律,研究体内药物的存在位置、数量与时间之间的关系的一门科学。群体药物动力学:PPK 即药物动力学的群体分析法,是将经典药物动力学基本原理和统计方法结合,研究药物体内过程的群体规律的药物动力学分支学科。 治疗药物监测( therapeutic drug mornitoring,TDM) :又称临床药动学监测,是在药动学原理的指导下,应用灵敏快速分析技术,测定血液中或其他体液中药物的浓度,分析药物浓度与疗效及毒性间的关系,进而设计或调整给药方案。 临床意义:1.使给药方案个体化,2.诊断和处理药物过量中毒3.进行临床药动学和药效学的研究4.探讨新药给药方案5.节省患者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成功率6.降低治疗费用7.避免法律纠纷。 分布(distribution):药物进入循环后向各组织、器官或者体液转运的过程。 代谢(metabolism):药物在吸收过程或进入人体循环后,受肠道菌丛或体内酶系统的作用,结构发生转变的过程。又叫生物转化。 吸收:是药物从用药部位进入人体循环的过程。 排泄(excretion):药物或其代谢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转运(transport):药物的吸收、分布和排泄过程统称转运。 处置(disposition):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过程。 清除(elimination):代谢与排泄过程药物被清除,合称为清除。 蓄积:是长期连续用药时,在机体的某些组织中的药物浓度有逐渐升高的趋势,这种现象称为蓄积。 BCS: 是依据药物的渗透性和溶解度,将药物分成四大类,并可根据这两个特征参数预测药物在体内-体外的相关性。 表观分布容积(apparent volume of distribution):是体内药量与血药浓度相互关系的一个比例常数,它可以设想为体内的药物按血浆浓度分布时,所需要体液的理论容积。 表观分布容积:是用来描述药物在体内分布状况的重要参数,时将全血或血浆中的药物浓度与体内药量关联起来的比例常数。 表观分布容积:是血药浓度与体内药物间的一个比值,意指体内药物按血浆中同样浓度分布时所需的液体总容积,并不代表具体生理空间。反映药物分布的广泛程度或药物与组织成分的结合程度。 Dn:溶出数。 Do:计量数。 An:吸收数。是预测口服药物吸收的基本变量,是反映药物在胃肠道渗透高低的函数与药物的有效渗透率,肠道半径和药物在肠道内滞留时间有关。 清除率:单位时间丛体内消除的药物表观分布容积。 体内总清除率:是指机体在单位时间内能清除掉多少体积的相当于流经血液的药物。

药动学公式总结

药动学公式汇总 一、单室模型静脉注射 1、C-t 与lgC-t 关系:(掌握) 2、消除某一分数所需t 1/2个数:(掌握) t=3.32t 1/2lgC 0/C 3、相关参数:(掌握) 4、尿排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熟悉) (1)速度法 关系求 k (2)亏量法 lgX u -t 关系求k 二、单室模型静脉滴注(掌握) 1、C-t 与lgC-t 关系: (1)稳态后停滴 )e (1k X k X kt 0e u --=X = X 0·e -kt C = C 0·e -kt 0lg 303.2lg C t k C +-=k k t 693.02ln 2/1==00C X V =k C t e C AUC kt 0 -00d ·==?∞kV C t X ==d /d TBCl AUC TBCl 0 X =X k t X e u d d =0e u ·lg 303.2 d d lg X k t k t X +-=t t X →d d lg u k X k X 0e u =∞∞∞+=u u u lg 303.2-)-lg(X t k X X C X k e r Cl =0lgC a 303.2=-=k b )-1(-0kt e kV k C =kV k 0ss C =' -0kt e kV k C =kV k t k C 0log '303.2-log +=0e u ·lg 303.2 lg X k t k t X c +-=??303.2k b -=

(2)稳态前停滴 2、达稳态分数: f ss =1-e -kt t=- 3.32 t 1/2 lg(1-f ss ) 三、单室模型血管外给药 1、C-t 与lgC-t 关系(掌握) 2、达峰时间与峰浓度(掌握) 3、相关参数(掌握) 梯形法求AUC : 残数法求k 与ka (熟悉) 假设ka>k ,若t 充分大时, 或 4、尿排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熟悉) (1)速度法 关系求k 与k a '--0)-1(kt kT e e kV k C =)-1(log '303.2log -0kT e kV k t k C +=() t k kt e e k k V FX k C a --a 0a -)-(=k k k k t a a max lg -303.2=m ax 0max kt e V FX C -=kV FX e e k k V FX k t k kt a 0--a 0a 0)-()-(AUC =?=∞k C t t C C n i i i i n i ++=++-=∑ ]-[2AUC 1110 )-(lg 303.2-lg a 0a k k V FX k k C +=303.2k b -=)(log 303.2)(log a 0a a a 0a k k V FX k k C e k k V FX k kt -+-=??????---)-(log 303.2log a 0a a r k k V FX k t k C +=303.2a k b -=t t X →d d lg u k k FX k k t k t X e -log 303.2-d d lg a 0 a u +=k k FX k k t k t X e c -log 303.2-lg a 0a u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