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做好高职高专类医学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浅谈如何做好高职高专类医学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浅谈如何做好高职高专类医学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浅谈如何做好高职高专类医学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发表时间:2012-08-29T16:22:56.107Z 来源:《时代报告》2012年第6期作者:徐钿鄢云

[导读] 探索新形势下如何进行就业指导工作,提高高职高专医学类毕业生就业率是学校今后工作的重中之重。

徐钿鄢云(江西医学院上饶分院,江西上饶 334000)

中图分类号:G71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33-2738(2012)06-0030-01

摘要:结合我国当前医疗政策改革与发展,学校应做好引导、服务等工作;帮助学生了解当前就业政策、市场、克服就业困难及心理障碍等问题。围绕以服务为中心、以市场为纽带的理念,切实做好高职高专类医学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是重中之重。

关键词:高职高专;医学类;学生就业

随着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了社会的焦点话题,特别是高职高专类的学生,就业竞争和本科生相比有很大的差别。在2011年3月我院举办的“双选会”上,邀请了260多家单位,有180家单位出席参加了此次“双选会”,提供了3000多个就业岗位。当年毕业生为两千多人不到三千人(其中高职高专类1020多人),其中有来自深圳、福建、浙江、江西等各省的市区、县、乡镇的医疗卫生单位及与医相关的企业。但结果却不是很尽人意。难道是单位的待遇真的那么不尽人意么?据了解并非如此,现今的乡镇卫生院较以前相比已经有很大的改善,政府加大了对乡镇医院的大力扶持,其环境和待遇已经有所提高。有的非公有制单位的待遇还是不错的,特别是像浙江这样经济较发达的地区,虽然是些非公有制单位,但是由于人民生活随平的提高,其医疗服务水平也相对有所提高的,很多医院的环境也是不错的,尽管如此却还是难被学生所看好。

通过研究与分析高职高专医学类大学生就业的特点与途径,找出提高高职高专医学类学生就业率的对策,不仅能引导学生们转变就业观念,还能提高学生们的就业率。

一、高职医学类毕业生就业现状与分析

1.国家出台政策扶助高职高专医学类毕业生较少

近年来,为了缓解全国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政府和高校毕业生都相继响起了“到基层去”的声音,“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利国利民的良策,都号召当代年轻有为的大学生们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相关的优惠政策对大学生就业很有利。在这些扶助政策中,多数是面向本科类师范专业的毕业生,面向高职高专院校的不多,面向医学类毕业生的更少,目前只有“三支一扶”及“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中能将高职高专医学类医学类毕业生纳入计划中,但名额有限。

2.高职类医学教育与其他职业教育的区别

职业教育是培养技术性人才,绝大多数的职业教育学院都是校企联合办学,培养后的人才可以直接进企业实习然后安排就业,连贯的培养模式保证了许多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但医学类教育不同,它不能和企业联合办学,因为绝大多数毕业生的去向是医院和相关医疗机构,但这样的单位往往是高职高专医学类医学类毕业生不能直接就业的,因为专科起点的医学生在毕业一年后才有资格考助理医师证,有了助理医生证后才能从事相关的医学工作,没有职业证是不能行医的,正规的医院不会接收毕业生,只会留少部分毕业生在医院见习,这加大了高职高专医学类医学类毕业生的就业难度。

3.学生就业目标不明确

乡镇一级的卫生单位及非公有制单位其实都是高职类医学毕业生的主要去处,每年到校招聘的单位不在少数,但应聘的学生寥寥无几,多数人认为乡镇卫生院地理偏远、条件落后和工资待遇不如自己的期望价值高,大家都报以观望和等待的态度,出现供需两难的现状。

4.农村家长“跃龙门”思想严重

高职院校学生中绝大多数是来自乡镇一级的生源,家长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这一群90后的学生们可以说是家里文化层次最高的,在家也是家长的掌上明珠,从小没有吃过苦。对于他们来说,想通过上大学这条捷径来跳出农门,改变原有父辈人的生活状态,不想再回到原来的穷乡僻壤,虽然非公有制单位和基层就业是他们的最佳选择,但还是有很多人和他们的父母既不愿意他们回到基层,也不愿子女到非公有制单位。

二、提高高职高专医学类毕业生就业率的对策

探索新形势下如何进行就业指导工作,提高高职高专医学类毕业生就业率是学校今后工作的重中之重。

1.学生要确立就业导向的学习观:良好的学习观是更好更快地适应社会生存能力的基石。在很大程度上,高职高专医学类学生在未来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将取决于在校期间个人学习上的竞争。能否获得竞争优势,关键看其能否在校期间比别人学得更快、更好、更有效,知识、能力和素质水平的提高是否更适应社会就业的需求。因此,学校应帮助学生转变传统的学习意识和观念,积极树立新就业导向的学习观。

2.学校需加大基层就业和创业典型人物事迹的宣传:学校除了在就业指导课中加强引导学习外,还需要“请进来,走出去”,请一些基层就业和创业成功人士到校进行讲座,向学生们宣讲他们的基层就业和创业经历,谈谈他们年轻时的择业、就业观念,谈谈他们的成功经验;同时带领学生走出去,下基层了解社会需要,调查基层的就业需要,从需求上找出路,为以后学生的就业做好铺垫。

3.转变学生“实习等同就业”观念:很多学生从实习分配开始,就一心想去级别高、条件好的医院,乡镇卫生院不想去,总认为能去好的医院实习,学的知识肯定多,以后能留下来的机会也大,能先分配到那里实习也算是占了先机,为以后的就业先找好门路。其实这样的想法是不现实的,现在很多单位都是“逢进必考”,都要参加一定的专业考试和面试,仅凭短时间的实习是不能解决就业的根本问题的,且在很多实习医院,对于高职医学类的学生来说,留下来的可能微乎其微。

4.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院校只有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职业观,并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才能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勇敢地迎接挑战。

(1)调整就业期望值,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毕业生择业时期望谋求到理想职业是可以理解的。但要使期望变为现实,就必须认清形势,正确把握就业期望值。鼓励学生“先就业再择业”很多学生都抱有就业“一步到位”的思想,总想一毕业就能找好医院上班,那样的想法是不正确的。

鼓励学生参加“专升本”等升学考试,一来可以提高学生自身的学历,二来可以缓解就业压力。毕竟高职医学类学生的文化起点低,对其他本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