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特殊教育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流程

1特殊教育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流程
1特殊教育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流程

教学活动流程

教学活动的基本流程是: 决定教学模式

安排功课表

拟订教学总计划

#

设计教学活动

实施教学活动

修正教学

再评量

壹、决定教学模式

一、学科教学模式 二、单元主题模式 三、个人中心模式 四、生态模式 五、散漫模式

贰、设计一日功课表

(一)确定一日功课表项目

一日功课表一般应包含以下项目: 1、时段

一日功课表,应有一日时段的准确分布,以便教师学生的活动有时间的依循和形成时间概念。

2、活动

功课表应有每一时段对应的活动项目,如:起床,早餐等等,让师生明白,这一时段内,我们所应做的工作是什么,便于形成工作的顺序性。

3、活动内容 ) 功课表最好设计活动内容,使教学双方对活动项目下的具体内容有更明确的了解。

4、指导

功课表中活动内容介绍后如能加上指导栏,对特殊儿童教育具提示作用,可以使教师更明确这一时段的活动内容具哪些教育功能,教师大致可从哪些方面入手将这一时段的活动组织开展得更好。

5、人员分配

功课表上如能添一栏,对应各时段、各种活动的人员安排,将使各段各项工作更落到

教学准备 教学实施 &

实处。

(二)拟出功课表并形成文字(举例)

1、重庆师大儿童实验校一日功课表,此式为结构化功课表,用于学前、学龄前、中期

3、个别学生功课表。

学生:×××,安置:居家,到宅服务。

上午:

>

7:30~8:00 坐车到幼儿园

9:10~9:40针灸治疗

9:50~11:30幼儿园

11:30~12:00返家

12:00~13:30休闲、午餐

13:30~15:00睡觉

15:30~16:00到宅服务

16:00~17:00休闲

]

17:00~18:00晚餐

18:00~18:30休闲

18:40~19:00家长训练

19:00~20:00准备就寝

(三)功课表呈现

功课表呈现依学生的具体情况,有全文字的,有图或照片配文字的,还可制成册或台历式可翻阅等等。可上墙,可放入书包,可置于桌上。

叁、拟定学期教学总计划(一)概说

|

1、学期教育教学总计划的意义。

2、学期教育教学计划的依据。

3、学期教育总计划的基本原则。

(1)全面。

(2)共同执行。

(3)有弹性。

4、学期教学计划的分类。

学期教育教学计划以对象人数分,可分为个别化教育计划(专门讲述)和教学总计划(团体计划),本处着重介绍的是这类计划。 :

学期教育教学计划还可按一日活动项目、内容分为:晨间活动计划、学科活动计划、单元活动计划、生活训练计划、个别补救活动,音乐、美术、游戏、体育活动计划。

学期计划依适应行为培养来分:生活自理训练计划、社会适应计划、职业适应计划。 依时段分还可分为月计划、周计划、一日活动计划、课堂教学计划。 依其他标准分还可以有:常规训练计划、行为矫正计划。 (二)拟订学期教育教学计划 1、教育教学计划的拟订步骤。

(1)确定教学计划的类别,分类标准由各校班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 (2)进行本期个别化教育计划评量,拟订下期个别化教育计划。 @

(3)作好本期各类教育教学评量

(4)在每位学生的新个别化教育计划各短程目标下,考虑最适合的教学形式。 (5)从每位学生个别化教育计划中分别找出较为共同的,需情景教学的目标放在一起;需学科教学的放在一起;需单元教学的放在一起;需生活自理训练的放在一起。

(6)征求家长意见,结合教师集体对班级、每位学生情况的了解和把握,按找出的各类教学形式下的较共同的目标制定分类计划。

2、教育教学计划拟订的参与人与时间。

(1)教育教学计划参与拟订人员应含全体教师及相关人员或在计划拟订时或拟订后征求家长意见。

(2)新教学计划必须在新学期前、旧学期末拟订出来。 (3)教学计划每位教师及相关人员均应人手一份。 —

3、教育教学计划拟订举例。 重庆师大儿童实验学校

2001年2—7月学期结束,各种评量、总结之后,拟订2001年9月—2002年1月教学计划。

(1)找共同目标:根据全体学生每位的个别化教育计划归纳较为共同的目标: ·感知领域: 分辨味道

触觉、味觉、嗅觉训练(分辨)

[

触觉、听觉、视觉记忆训练

·粗大动作领域: 垫上运动 滚球、拍球 大动作模仿 跑跳

·精细动作领域:

(

情景、团体等活动(如:用餐、盥洗、音乐、体能等)。 晨间活动、体能、游戏。

衣夹夹紧、剪刀使用 纸放入资料夹 别衣服别针 ·沟通领域:

静坐等待(要求静坐五分钟、有 兴趣活动等待五分钟)

自我控制

辨认常见视觉字(教室、有关自 己名字、同学名字、社区中常见 视觉字。)

社区中、生活中常见符号(交通路标、 医院、急救等)

正确表达求助愿望(找准用什么

.

语言、在何处、用何种方法求助) ·认知领域: 因果关系 修正自己 物品分类 顺序排列

·社会技能领域:

清扫

整理物品 钱币概念

认识部分钱币面值

安全(用电、玩耍) 对人有礼貌

表达自己的需要

(2)拟单元计划

·第一、拟单元总计划。因为该校选择的是统合的以单元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所以了解各类较共同目标,及学生IEP 评量,及日常教学状况后,先应拟单元总计划。

·第二,拟单元月周计划。

下面以“我爱警察叔叔”大单元主题为例,看单元主题分析后引出的单元周计划:

美术、手工、日常生活中、情景中。

情景、学科、单元 情景、学科、单元

情景、生活自理、单元

爱警察叔叔

标记特征工作助人

从以上两个单元大主题形成月周计划;再根据主题分析,拟出月、周计划。

以下是重师大儿童实验校中班2001年11月“我爱警察叔叔”单元活动月周计划。

(3)拟订学科教学计划。

学科教学总计划

执行日期:2001年9月~2002年1月

4、拟订生活自理与常规训练计划。

生活自理和常规训练,有的班级设专门显课程,多数机构(班级)将其贯穿于日常生活各种场景当中,作为潜在课程出现,但时有遗漏或忽略这方面的教育。因此,生活自理与常规训练计划的拟订很有必要,使每时段的生活既有一般规约,又有重点教育。

常规训练总计划执行日期:2001年9月—2002年1月

生活自理训练总计划执行时间:2001年9月—2002年1月

5、拟订音乐、体育、美劳、游戏、晚间活动等计划。

凡是本机构或本班有几种教学形式就应有相应的计划,均分为总计划和月周计划。各

校(班)应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按功课表呈示的活动统整各计划。

肆、设计教学活动

教学设计经过:确定主题→生成主题目标→分析主题→了解学生特点和现状→配合学生个别化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序列和教学事件→设计教学评价→教材编选→设计教学资源→编写教案,共十一个步骤,故本章将对这十一个步骤逐一介绍。

一、确定活动主题

(一)主题所指

主题是对教学结果和主要内容的陈述,可以是行为目标、学习目标、作业目标,也可以是一个时段的活动题目,主题是进行活动的主要方向(可以是目标、内容,也可以是主要问题目标)。

(二)主题来源

1、依据课程标准而定。

2、依教科书呈现的标题。

:

3、依据学生个别化教育计划和班级计划而生成的主题。

4、学生的经验与兴趣。

5、主题应该有联系,事物、人物联系是设定主题的又一来源,主题与主题之间应该有过渡,有相关,要能够自圆其说,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因果及相互的关系。

6、现实生活和学习中生成的人与事。

(三)对主题的要求

·精确化。

·尽量能可观察、可操作。

·含相关目标。

?

·可评价。

·教与学双方通过主题,明确共同方向与结果。

·使学习者知道我在学什么。

(四)主题叙写

吸引学生的叙写方式“无限风光在险峰”。

便于作主题分析的叙写方式,如:“能登上顶峰”。

更具体的“能自己作规划准备,克服困难合作登上顶峰”,这种以动词+名词(词组)方式的主题叙写有利于对该主题的分析,为后面的教学活动设计提供可操作提示。

在实际运用中,通常将吸引学生的生动形象的主题呈现在教学活动计划或与学生沟通时,后一种方法则在作主题详细分析时用。

<

二、生成主题目标

主题目标又称作一般性目标,是该主题下形成的相应目标,例如:我会炒菜,主题下的“会炒简单的菜”,“我会与家人分享自己炒的菜”便是主题目标。

主题目标依据

·该主题自然形成的相关目标。

·依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别化教育计划而形成的目标。

三、分析主题

分析主题在确定主题、主题目标形成后,针对该主题所包括的知识、信息含量、相互关系、特点、规律等,联系主题目标的辨析,为教学活动设计提供顺序、内容、方法、环境等具体的依据,也称为教材分析。

以“培养整洁习惯”主题分析为例。 )

-

四、了解学生的特点和现状

(一)教学活动设计为什么要了解学生的特点与现状 教与学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借助教学媒体,传达并获得知识与能力的互动过程,教是为了学,教者必须了解学习者,只有了解了学习者,才能确定教学起点、教学内容,才有教法的选择、教学策略的运用、教材的编选、教学资源和环境的确定,学生的特点和现状是教学活动设计的主要依据。

(二)通过什么途径了解学生的特点与现状

1、教学活动设计主要了解学生在教室情景中、相关学习情景中的学习与行为。

2、对学生作教育诊断时,获得有关学生特点与现状的信息(拟订个别化教育计划)。

3、对学生学习需求的把握:如该生与目标水准的差距、与同班同学普遍水平的差距,现有的教学:如内容、方法、策略等是否能让其获得成功,学生解决具体学习问题时观察其

培养 知识技能 感知分辨 . 耳鼻舌身

因果 假设 递进

清扫

收拣保持

看指说

《 整洁身体

\

物品环境

, 场景

要 前 后

餐后餐间 餐前

清洁

工具

桌面 衣裤 洗手

清洁脸

"

不将胶水等

糊在身上

不吃掉在桌上、地上的

东西

特点、能力及错误情况,可通过作业、考试、回答问题、处理问题的表现与结果看,也可利用相关多元测评获得。

(三)运用多种学习理论了解学生的特点与现状

了解学生哪些方面的特点,提供怎样的教学设计。

1、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2、学生的认知历程和认知成分。

3、知识结构与题型辨识。

4、认知层次与学习策略。

5、学习策略,错误类型。

6、了解学生认知阶段。

7、把握学生学习阶段。

8、对学生学习习惯风格等特点的了解。

<

9、了解需协助程度。

10、对学生情意、动机、归因、信念系统的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影响学习的因素除认知因素外,情意动机、归因、信念系统的作用不容忽视。

五、配入学生个别化教学目标

(一)教学活动设计时,为什么要配入学生个别化教育计划中的目标

(二)如何在主题下配入学生个别化教育计划目标

将学生IEP的目标配入教学活动时(多指IEP中的短程目标),配入小组和团体活动中(个别活动将目标直接进入)。

(三)教学活动设计与个别化教学目标配入

1、学生的一个目标可以进入多种多个教学活动,而非只进入一个活动。

?

2、未列入学生IEP,而产生于现实生活和教育教学情景中的学生需求,应及时、灵活地进入教学活动设计,不可因计划限制而放弃发生在生活与教学实践的真实。

3、大量的个别化教育目标,生成于生活与教育教学现场,这应成为目标生成原则。

六、设计教学序列和教学事件

此步骤指完成前面各步之后,对教学序列即教学顺序,教的前、后次序安排,前、后是时间和空间概念,必然会引出与顺序安排相对应的教学事件,即教学内容、形成方法、策略、资源、环境、评量。在本章第三节将对此问题专门介绍。

七、选择教学法与教学策略

我国中小学常用教学法有:讲授、谈话、讨论、阅读指导、演示、参观、实验、实习作业、练习等。

在我国特殊教育中会运用普通教育的所有方法。结合实际的情景和学生实际,而常用情景教学、工作分析、直接教学、单元教学、角色扮演、游戏教学、探究教学、问题教学、精熟教学等。同时有协同教学、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有针对学生学习特点、学习态度的教学策略,还有从教学组织角度的单元教学策略等。

八、设计教学评价

#

(一)设计教学评价所指。

在教学设计流程及教学设计方案中,作为“设计教学评价”这一环节,主要包括:一是对学生学习活动过程与结果的评价;二是指实施教学设计方案后对该方案及执行情况的评价

(二)教学评价类型

诊断性、形成性、总结性三类。 (三)设计针对学生的教学评价 (三)设计对教学设计方案的评价 1、收集评价资料。

任何教学方案均会在试用中调整、修正。张祖忻等编著的《教学设计——基本原理与方法》指出,教学方案试用和资料收集六种活动: (

2、对评价资料的分析。

3、形成报告。

九、教材编选

-

教育过程中将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均称为教材。比如:教科书、教学指导书、教学参考书、练习册、教具、学具、教学辅助读物、音乐资料、教学媒体、课件等等这是教材的宽定义。教材的狭定义指教科书,这里取教材的狭定义。广义、狭义教材均可归属于教学资源,鉴于普教、特教对教材、教科书的重视,特作说明。

十、设计教学资源与环境

教学资源与环境是极为宽泛的概念,泛指与教学有关的人、事物,有支持协助之意,该问题列专章介绍,此处从略。

十一、编写教案

编写教案是教学活动设计在执行全部设计流程后,形成的反应教学过程的文案。

\

主 题:培养整洁习惯——我是爱干净的人 小组活动教案

学 生:曾、代、峰、兰

训练时间安排:2004年10月23日至 年 月 日(共30分钟)

单元活动(团体)教案0、完全不全

活动主题:认识秋天1、偶尔会,大部分需他人照顾

2、部分会。需部分照顾,偶尔需动作协助。

3、大部会。偶尔需照顾,只需语言提醒。

4、全会。达到需要能力,不需提示,独立完在。学生:曾、代、兰、峰、何、鸣、邱、婷、江、伟

训练时间安排06年10月23日至年月日(共30分钟)"

·

家庭(个别)教案与记录

主题:会画横线

学生姓名:朱年龄:7 性别:女评量等级:0、完全不会,需他人照顾,动作协助困难

1、偶尔会,大部分需他人照顾,直接动作协助

2、部分会,需部分照顾,偶尔需动作协助

3、大部分会,偶尔需照顾只需语言提醒

4、全会,达到需要能力,不需提示独立完成设计人京执行人影、朱记录符号:▲为重点●为难点

】$

>

——

`

——

——( <

教学流程图及其绘制说课讲解

教学流程图及其绘制 盐城市教师进修学校洪国娟 一、教学流程图的概念: 1、流程图。人类在社会生产实践中,为取得预期效果,事先必须做好计划,并采用图的形式将活动内容、进程、结构排列出来,使实践活动有所遵循,收到预期效果。流程图是线性的动态过程,从中可以看出全部进程的时间、内容。 2、教学流程图。“教学流程图”顾名思义是关于教学过程的流程图,它是教师实施教学活动的蓝图,是教学设计方案的组成部分和图示。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将教学双边活动的进程、内容、结构、层次用图形固定下来,依此开展教学活动。这种图称为教学过程结构流程图,也称教学活动流程图、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流程图要反映教学过程、活动内容、教学结构,是时间和空间的展示。 教学流程图对教学实践有指导意义。目前很多教学研究、评比活动要求附流程图。 二、教学流程图的特点: 和传统的教学设计(教案)相比,教学流程图具有以下特点: 1.直观地显示整个课堂活动中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比重; 2.简洁地呈现出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部分; 3.较好地反映出教师教学过程设计的逻辑性、层次性等。 教学过程流程图是浓缩了的教学过程,它层次清楚、简明扼要、一目了然。 三、教学(过程结构)流程图的作用。 (1)教学作用:与教案有相同作用,可以用于教学。因为,图所表示的是教学设计方案的内容,教学过程的每一环节都在流程图上展现。图中每一环节都具有必要的逻辑联系,能准确反映教学的内容、方法、媒体使用。 (2)科研作用。可以为教学研究、科学研究提供材料,也可以作为评价教学活动的依据。通过图上所展示的内容,可以看出教师设计的施教方案是否体现了教学改革的新理念; (3)美感作用。好的教学流程图可以给人以美感,规则的图形、或方或圆,图内准确的文字将教学环节、内容、策略、媒体应用等,表述得清楚明白,使人对教学活动一目了然。创作设计教学流程图,为教师的艺术潜质开辟了一片施展才华的天地,每节课、每个人都可以进行创作。

《画杨桃》教学设计及流程图

《画杨桃》教学设计及流程图 教材解读: 《画杨桃》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主要讲图画课上,对杨桃进行写生练习,“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像个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老师通过这件事,既启发我们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有不同结果,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同时又教育我们要尊重他人的多元理解,要设身处地地去看待事物。 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1、理解课文内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表现角色的不同性格。 3、学会本课生字词语,理解“叮嘱”、“教诲”、“半晌”等词语。 4、练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过程和方法 1、让学生亲身体验,自主阅读,合作学习。 2、体会出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应该实事求是,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事实,尊重他人的好习惯。 学习任务: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 2、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从课文内容体会做什么事都要实事求是的道理。 教学时间:两课时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习者情况分析: 小学三年级刚好是个过渡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学习的自觉、自律性差。而他们的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刚刚起步,有待增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知识的培养,还要贯穿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 1、采用直观的教学手段 我们这里的学生都没有见过杨桃,多媒体教学的运用,让学生亲眼看见杨桃,明白“我”画的杨桃为什么会是像五角星。这样教学,非常直观,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要劳逸结合

特殊教育教师教学技能竞赛方案

XX区第一届特殊教育教师教学技能竞赛 暨“XX区特殊教育研讨会”活动方案 为加强我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促进特殊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经残联领导班子研究同意,将在2011年12月,举办XX区第一届特殊教育教师教学技能竞赛暨“龙岗区特殊教育研讨会”,望各单位积极组织参与,认真做好这项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XX区第一届特殊教育教师教学技能竞赛 一、参赛对象 参赛对象为我区从事特殊儿童教育教学康复工作的教师。以自愿报名参加为原则,不设名额限制。 二、报名及比赛时间安排: 1、11月15日前,各机构请将参赛名单上交到XX区特殊教育学校。(报名表见附件1、附件2) 2、一人可报1-3个比赛项目。 3、11月30日,各机构请把课件制作、手工制作参赛作品上交到XX区特殊教育学校。

4、12月6日下午4:30—5:30,在XX区特殊教育学校集中进行教学设计比赛。 三、竞赛内容及要求 四、评委组成:各机构负责人、XX学校指导老师等,具体名单赛前公布。 五、奖项设置 本次课件制作、教学设计、手工制作比赛设单项奖,各设一等奖1名,奖金或奖品500元;二等奖2名,奖金或奖品各300元;三等奖3名,奖金或奖品各200元;

六、比赛项目具体细则、评分标准等另行制定(见附件3、附件4)。 XX区特殊教育研讨会 一、活动时间:12月9--11日。 二、活动地点:XX 三、参加人员:区康复中心和特教学校、区福利中心特教班、蓝天社、智康的康复教师、治疗师和管理人员等,约35人。 四、研讨会主要内容与安排: 1、12月9日,参观XX市康复中心。 2、12月10日 上午:论文交流 下午:专题报告--如何提高特教教师康复教育教学技能 3、12月11日 上午:送教上门工作和教学技能比赛总结与表彰 下午:返程 五、本次研讨会将对提交及宣读的论文进行评奖:设一等奖1名,奖金500元;二等奖2名,奖金各300元;三等奖3名,奖金各200元;其余优秀奖,奖金各100元。 12月6日提交研讨论文,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初审。 联系人:XX

课堂教学设计及流程图

课堂教学设计及流程图 17、《长城》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长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生字,理解新词,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的思想内涵; 3、利用课文内容、网络资源,使学生感受到长城的气魄雄伟。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自主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和高大坚固,激发学生探究中国“世界遗产”的兴趣; 2、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和网络的拓展阅读材料,感受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和古代人民的无穷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信息素养: 1、会利用网络搜索、筛选、处理和加工资源。 2、会使用论坛与同学进行交流讨论。 二、教材内容及重点、难点的分析 《长城》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17课。这篇课文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与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这是一篇学习观察和表达的好文章,也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的好教材。课文重难点段落是二、三自然段。通过学习课文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是难点,很多学生对长城的认识都是停留在感性的认识上,而长城的内涵则要深入发掘。在教学的过程中,以学校自主开发的学习网站为基础开展学习,提供丰富的资源,让学生自主学习,突破重难点。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及分组情况 1、学习者特征分析 (1)学生经过小学阶段三年的学习,已具备一定的识字、阅读和写作能力; (2)学生思维活跃,肯动脑筋,有一定的自学能力; (3)学生信息技术能力较强,能自觉运用网络搜索收集有用的资料帮助学习;

特教教学工作计划

奎勒河中心校特殊教育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相关文件精神,立足学校教育发展的实际,围绕学校学年工作要点,深入开展教育科学研究,树立“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基”的教育思想,不断更新教学观念,优化教学管理,改进教学行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 1、严格执行特殊教育国家课程计划,以人为本,巩固弱智教育,加强康复教育,积极探讨培智教育的新路子,打造高效课堂,努力培养残疾儿童适应生活、回归主流社会的自信心和必备的基本技能。 2、加强校本培训工作,努力实现由“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和“专家型”教师的转变,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和教师专业化的成长,从而把学校建成教师成就事业,学生人人进步,师生共同成长的乐园。 三、工作思路 1、继续重视发挥教导处对继续教育及学科教学各环节具体工作的指导、监督、检查、评价的作用,不断创新教学管理方式,引领弱智部、培智部、康复部这三驾“马车”齐头并进,在前行中跨越。 2、加强校本培训,培训中做到理论学习与基本功训练有机结合,做到远程教育与校际交流相结合,做到发现问题与教学反思相结合,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3、实施青年教师培养工程,努力构建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长效机制,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积极创造让青年教师学习成长的机会,精心打造名师,借名师创名校。 4、积营造“迎初考、夺佳绩”的浓重氛围,不断强化质量意识,认真做好单元考、期中考、期末考工作及教学质量分析,探索新课改大背景下的学习评价和教学评价的改革之路。 四、工作要点 1、加强常规管理,规范教学行为。 (1)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按课程计划开设课程。对教师各学科的教学计划、备课、学生作业的数量质量及教师批改情况及教学进度等情况进行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纳入教师目标管理,并进行检查通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流程图教学设计教学教材

《化学流程图习题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沈巷中学于志敏 一、教材分析 考试手册对学生优秀水平标准提出,能综合运用适当的化学概念和原理解决目标、结构清晰的化学问题,能解释化学知识在实践中的一些应用,能有依据的解释给定化学实验过程,能有依据的陈述情境陌生的探究性任务的解决思路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案。学生需要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对获取的信息加以分析、归纳、重组,并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初中化学流程图题是化学综合实验试题的一种常见的表现形式,对学生综合能力有一定的要求。考查的知识点主要围绕着物质的检验、推断、转化、分离和提纯等,涉及到大部分综合知识,是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表达能力的一种主要方式。 本课题围绕着常见的流程图(主要是化学工艺流程图)进行的专题复习课,选取了矿石冶炼、工业废水中金属的回收、海水的开发利用等符合初中化学知识体系的题目背景,容纳了金属、酸碱盐的知识、化学基本实验操作等多个知识块。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各化学知识点的复习,注重加强各知识块间的联系,以达到化学学科内各知识点之间的融会贯通。 二、学情分析 本课题放置在5月中旬,模拟考试之后,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复习,对基础知识点有了一定的把握,更需要综合的训练以便能熟练的将杂糅在一起的基础知识梳理、分析、归纳、总结。单一的知识点的复习已不能满足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需要实在的、有现实意义的、有些难度的课题的学习。化学知识与科技、社会生活紧密关联,学生需要对习题的背景有一定的实际的接触,近而才不会被复杂的生产背景吓到。这类题目的综合性强,要求考生既要熟知工业生产的基本原理,又要对流程图中所给出的信息进行提取、筛选,对考生的学科能力要求较高。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以化学实际问题为背景的流程图题的分析、归纳,认识流程图组成特点, 了解解题思路,理解物质的检验、推断、转化、分离和提纯等知识的综合应 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习题分析过程中,学会提取有效信息,学会分析流程图题方法,熟练应 用基础知识综合分析化学问题,提高科学素养,体会学科知识的实用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对化学题型的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体会“绿色化学” 思想的重要性,养成关注与化学有关的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的习惯。 四、重点与难点 重点:流程图题的解题思路的形成; 理解物质的检验、推断、转化、分离和提纯方法在工业生产中的实际应用。 难点:流程各步所得的产品分析及分离方法的选择。 五、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方案后附教学流程图

教学设计方案后附教学流程图

教学设计方案(后附教学流程图) 标题:美的追寻 设计者: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新城小学黎妙英 一、教学内容: 《三峡之秋》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四组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描写的是中秋这一天从早晨到夜晚三峡景色的变化,本文作者方纪按时间顺序,对同一景物的变化进行精心描绘,使人不禁陶醉于祖国的山水美景中。学习本文,既让学生受到三峡美景的熏陶,培养审美情趣,又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文章的表示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学生分析: 由于所任教的学生大多是南方农村的孩子,平时到外地旅游的机会较少,知识面相对较窄。本文内容对于她们来说,是既陌生又好奇。但随着近几年学校、家庭中电脑的普及,很多学生已具有上网查阅学习资料的能力,对于上网查阅资料的兴趣很浓,因而,只要作适当引导,学生经过上网查阅,对三峡的景色、风土人情也会有所了解,这对于课文内容理解也会有很大的帮助。可是,如何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让学生走进文本,发现美、感受美,在不断追寻美的过程中激发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激发她们爱生活,创造美的热情这是教学本文时的难点。 三、设计思想: 1、把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究

和发现的操作平台。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把学习课文设计成旅游的形式,鼓励学生选择喜爱的句段学习,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感受,鼓励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展示学习收获。 2、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以文本为依托,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阅读。 3、拓宽学习语文的渠道,注重课内与课外的紧密结合,注重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读懂课文,品味重点词句,领略三峡秋天景物从早晨到夜晚的不同特点; (2)学习作者按时间的顺序,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3)能有感情地朗读,经过感情朗读,感受语言美。 2、过程与方法: (1)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爱好自主地选择学习、探究的内容,选择展示的方式,提高学习的技能和表现自我,交流表示的能力。 (2)经过小组协作学习,使学生形成合作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让学生走进文本,发现美、感受美,在不断追寻美的过程

特殊教育教学工作计划3篇

特殊教育教学工作计划3篇 特殊教育教学工作计划一:特教学校教学工作计划 指导思想: 以精细化管理为抓手,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教育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引,以《一比一访三走进》等活动为载体,走内涵发展之路,进一步强化办学理念,完善特殊教育学校标准化学校建设。探索适合我校校情的“医教结合”之路,强化个别化、生活化教育,为残疾孩子受到平等教育、将来走上社会做个自食其力的合格公民做出不懈的努力。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1、为深入贯彻学校办学理念,进一步加强教师教学思想的引导,把学生自理能力的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文明礼貌的培养、责任意识的培养、生存能力的培养等综合素质的达成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和对任课教师的基本要求,要求各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具体落实。 2、加强教师校本培训。切实增强校本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借助平时的各类专业技能培训,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创造条件。在校本培训中,实行“全员培训与分层次培训”相结合,积极开展切实有效的“校本教研”活动,提

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业务能力。加强骨干教师的培养,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进程。发挥名师和骨干教师的作用,每学期每人进行示范引领课,并和新教师结成帮教对子。 校本培训的项目有:钢笔字(每周一次展示)、粉笔字(两周展示一次)、以业务学习和通识学习为载体进行业务理论培训、在集体备课过程中进行业务能力(手语、课件等)的培训。并结合教学设计比赛和教学叙事比赛,展示教师集体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成果。 二、加大课程改革力度 1.精细教学常规管理 坚持学校以教学为中心、教学以课堂为中心、课堂以效益为中心。以“有效教学”的研究为抓手,努力增强“三个意识”:一是进一步增强课程管理意识,确保开全、开足、教好国家规定课程;二是进一步增强过程管理意识,按照科学、高效、规范的要求,关注每一个细节;三是进一步增强制度管理意识,完善考评机制,使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程序框图与算法的基本逻辑结构教案

..程序框图与算法的基本逻辑结构-教案

————————————————————————————————作者:————————————————————————————————日期:

1.1.2程序框图算法的基本逻辑结构 ——————顺序结构、条件结构 教学目标: 掌握程序框图的概念; 会用通用的图形符号表示算法, 掌握算法的三个基本逻辑结构. 掌握画程序框图的基本规则,能正确画出程序框图. 通过模仿、操作、探索,经历通过设计程序框图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灵活、正确地画程序框图.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程序框图的基本概念、基本图形符号和3种基本逻辑结构. 难点:教学综合运用框图知识正确地画出程序框图 教学基本流程:复习回顾引出探求算法表达方法的必要性――程序框图―――算法的三种逻辑结构―――顺序结构―――条件结构――课堂小结 教学情景设计 一、新课引入 从1.1.1的学习中,我们了解了算法的概念和特征,即知道了“什么是算法”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算法的表达问题,即解决“怎样表达算法”问题。我们已知道用自然语言可以表示算法,但太烦琐,我们有必要探求直观、准确表示方法。(S通过预习解决下面四个问题) 1.算法的含义是什么? 2.算法的5个特征. 3.算法有几种基本的结构? 4.如下图所示的几个图形在流程图中,分别代表什么框? 5、任意给定一个正实数,设计一个算法求以这个数为棱长的正方体的体积。 二、问题设计: 1. 教学程序框图的认识: ①讨论:如何形象直观的表示算法?→图形方法. 教师给出一个流程图(上面5题),学生说说理解的算法步骤. ②定义程序框图:程序框图又称流程图,是一种用规定的图形、指向线及文字说明来准确、直观地表示算法的图形. ③基本的程序框和它们各自表示的功能: 程序框名称功能 终端框 表示一个算法的起始和结束 (起止框)

教学设计及流程图

长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生字,理解新词,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的思想内涵; 3、利用课文内容、网络资源,使学生感受到长城的气魄雄伟。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自主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和高大坚固,激发学生探究中国“世界遗产”的兴趣; 2、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和网络的拓展阅读材料,感受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和古代人民的无穷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信息素养: 1、会利用网络搜索、筛选、处理和加工资源。 2、会使用论坛与同学进行交流讨论。 二、教材内容及重点、难点的分析 《长城》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17 课。这篇课文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与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这是一篇学习观察和表达的好文章,也是培养

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的好教材。课文重难点段落是二、三自然段。通过学习课文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是难点,很多学生对长城的认识都是停留在感性的认识上,而长城的内涵则要深入发掘。在教学的过程中,以学校自主开发的学习网站为基础开展学习,提供丰富的资源,让学生自主学习,突破重难点。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及分组情况 1、学习者特征分析 (1)学生经过小学阶段三年的学习,已具备一定的识字、阅读和写作能力; (2)学生思维活跃,肯动脑筋,有一定的自学能力; (3)学生信息技术能力较强,能自觉运用网络搜索收集有用的资料帮助学习; (4)学生有较强的合作意识,愿意和同学进行交流。 2、学习者分组情况 分组的原则:网络环境下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习惯和学习兴趣为分组依据。 学生根据自己能力、习惯和兴趣选择“稳健组” 、“提高组”和“拓展组”。 四、学习策略及教法设计: 本课将分层教学和网络环境下的协作知识建构结合起来,让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入不同的组别进行学习,达到相应的学习目标,教师更多的时候是引导和点拨,扮演的是指导者的角色。同时,在

教学设计方案(后附教学流程图).docx

《三峡之秋》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内容: 《三峡之秋》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四组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描写的 是中秋这一天从早晨到夜晚三峡景色的变化,本文作者方纪按时间顺序,对同一景物的变化进行精心描绘,使人不禁陶醉于祖国的山水美景中。学习本文,既让学生受到三峡美景的熏陶,培养审美情趣,又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学生分析: 由于所任教的学生大多是南方农村的孩子,平时到外地旅游的机会较少,知 识面相对较窄。本文内容对于他们来说,是既陌生又好奇。但随着近几年学校、 家庭中电脑的普及,很多学生已具有上网查阅学习资料的能力,对于上网查阅资料的兴趣很浓,因而,只要作适当引导,学生通过上网查阅,对三峡的景色、风 土人情也会有所了解,这对于课文内容理解也会有很大的帮助。可是,如何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让学生走进文本,发现美、感受美,在不断追寻美的过程中激 发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激发他们爱生活,创造美的热情这是教学本文时的难点。 三、设计思想: 1、把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究和发现的操作 平台。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把学习课文设计成旅游的形式,鼓励学生选择喜爱的句段学习,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感受,鼓励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展示学习收获。 2、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以文本为依托,引导学生进 行个性化的阅读。 3、拓宽学习语文的渠道,注重课内与课外的紧密结合,注重信息技术与语 文学科的整合,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读懂课文,品味重点词句,领略三峡秋天景物从早晨到夜晚的不同特点;(2)学习作者按时间的顺序,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3)能有感情地朗读,通过感情朗读,感受语言美。 2、过程与方法: (1)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爱好自主地选择学习、探究的内容, 选择展示的方式,提高学习的技能和表现自我,交流表达的能力。 (2)通过小组协作学习,使学生形成合作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让学生走进文本,发现美、感受美,在不断追寻美的过程中激发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激发他们爱生活,创造美的热情。 (2)让学生在探究、发现的过程中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3)让学生在搜集学习资料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信息素养,提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五、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体会一天中三峡秋天景物的特点。 六、教学难点: 使信息技术与文本更好地整合,帮助学生发现美,感受美,激发他们爱生活,创 造美的热情。 七、教学过程 教学教学活动时教学活动设计意图内容环节间(约)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导1、谈话 2 分钟同学们,请看看,入新导出课老师今天跟以往有什课,激题么不同吗 兴趣是最好的老 师。大多的学生都 爱玩,爱旅游,把1、学生汇报

特殊教育-培智班《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认识平面图形(综合实践课) 教者:笑嘻嘻特校陈星 任教班级:启智四班(一年级) 教学内容:巩固复习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 课型综合实践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操作活动中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能根据他们的特征从具体的情景中识别这些图形,感受这四种平面图形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实物辨别、操作、游戏等活动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到数学课堂是有趣的,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激发学生参与数学课堂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难点:四种平面图形的区分及特征辨别。 重、难点突破方式: 1、通过看、找、认、画、拼等手段,增强感性认识。 2、通过创设现实情景,使学生在实践操作活动中体验学习。借助多媒体课件的动画演示,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对这些图形的认识。 3、课前稳定情绪,多利用奖励措施吸引学生注意力,尽量将课件演示内容活动情境化(用操作活动来帮助理解课件内容)。 教学方法:课件演示法、情境创设法、游戏法、代币法(奖励刺激)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立体图形实物若干、图形纸制品若干、学具(数数棒)、奖励用品若干。 教学过程: 一、印一印(导入活动)

活动一:变魔术 在讲桌上一字排开四种物体共4个,用纸盒围在讲桌上,用盖印章的方法,在纸上用物体变出平面图形,展示给学生。 师:谁知道怎么变出来的谁想来印 一名学生上来变魔术,出示印好的图形,下面学生猜由什么物体印的,初步巩固三角形,正方形,圆形,长方形(也可分组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动手的过程) 师:老师想知道,同学们还记得这些图形的名字吗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吧! (设计意图:此活动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设计了一个由立体图形变出平面图形的魔术,导入新课,意在激发学生兴趣和参与热情。) 二、说一说 (识记四种图形) 活动二:记记画画 教师出示纸制图形、实物,结合课件演示,让学生通过感观回顾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的名称既特征,识记图形特征的同时带学生一起说话练习,并带学生书空,画一画每个图形。 三、辨一辨(区分四种图形) 活动三:折、剪,图形互变 教师演示课件,结合纸制图形,让学生来辨认图形,同时也变化形式,轮流让学生辩认,加强学生辨别四种图形的能力。 (变化形式:用课件演示,将正方形对角剪开和水平线剪开后,让学生辨认剪开后的图形,同时也可实物操作让学生辨认。) 四、找一找(熟悉四种图形) 活动四:找朋友 准备:教师边讲边用课件演示,并且先示范一次,让学生清楚活动操作程序后开始。 1、分发给学生图形纸片,让学生找到黑板上相对应的图形并粘贴上去。轮流让学生找朋友。 2、事先在墙上张贴好几种图形,并空缺一些,空出的部分让学生从盒子里的各个图形中挑出相对应的补到墙上! (设计目的:此活动在培养学生观察和动手能力的同时,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面图形的特征,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1-2教案 4.1流程图

4.1 流程图 课前预习学案 1) 课前预习 ① 预习目标:通过模仿、操作、探索,掌握流程图的用法。体会流程图在表示数学 问题解决过程以及事物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优越性。 ② 预习内容:1、“算法初步”一章中程序框图的常用图形符号及功能; 2、想一想去医院就诊的过程,写出程序框图; 3、阅读课本76-82页并思考对应的思考题; ③ 提出疑惑: 疑惑点 疑惑内容 课内探究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具体实例,进一步认识程序框图。 2、 通过具体实例,了解工序流程图。 3、能绘制简单实际问题的流程图,体会流程图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学习重难点:能绘制简单实际问题的流程图。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士兵过河问题: 一队士兵来到一条有鳄鱼的深河的右岸, 只有一条小船 可供使用,这条小船一次只能承载两个儿童或一个士兵. 这队士兵怎样渡到右岸呢? 你能用语言表述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吗? 2、图中所示的是一个算法的流程图,已知31 a ,输出的结果为7,则2a 的值是 A .9 B .10 C .11 D .12 二、探究以下问题 1、 流程图有哪些特征? 2、 流程图的作用是什么?与程序框图有什么关系? 3、 使用流程图有哪些优越性? 4、 某“儿童之家”开展亲子活动,计划活动按以下步骤进行: 首先,儿童与家长按事先约定的时间来到“儿童之家”。 开始

然后,一部分工作人员接待儿童,做活动前的准备;同时, 另一部分工作人员接待家长,交流儿童本周的表现。第三步, 按照亲子活动方案进行活动。第四部,启导员填写服务跟踪表。 你能为“儿童之家”的这项活动设计一个活动流程图吗? 三、精讲点拨、有效训练 见教案 反思总结 1、这一节介绍了流程图在哪些发面的的应用? 2、你会用流程图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了吗 当堂检测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流程图只有1 个起点和1 个终点 B .程序框图只有1 个起点和1 个终点 C .工序图只有1 个起点和1 个终点 D .以上都不对 2.下列关于逻辑结构与流程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一个流程图一定会有顺序结构 B .一个流程图一定含有条件结构 C .一个流程图一定含有循环结构 D.以上说法都不对 3.给出以下一个算法的程序框图,该程序框图的功能是( ) A .求出a 、b 、c三数中的最大数 B .求出a、b 、c三数中的最小数 C .将a 、b 、c 按从小到大排列 D .将a 、b 、c按从大到小排列 4. 某同学一天上午的活动经历有:上课、早锻炼、用早餐、起床、洗漱、午餐、上学.用流程图表示他这天上午活动的经历的过程. 1.B 2.C 3. B

最新小学“尚善”特色教育活动方案精编版

2020年小学“尚善”特色教育活动方案精 编版

小学“尚善”特色教育活动方案 一、特色教育主题:“尚善”教育。 二、特色教育理念:行上善之教,育万世英才。 三、特色教育思想:传统儒家教育思想、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中小学德育教育纲要。 四、特色教育目标:学会做人,做善良之人。 五、特色教育物化实施: (一)校园景观石特色文化打造:学校在校园设置文化石,并根据学校特色教育内容,在文化石上雕刻“尚善”教育宣传标语,内容如下: 1、积善成德(荀子)。 2、善诱—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孔子)。 3、善行—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4、善学—善学者不耻下问(李胜)。 (二)校园环境特色文化打造:在学校外操场围墙、教学楼楼道及走廊、后操场围墙、班级玻璃文化、学校橱窗文化等设置“尚善”教育的相关内容: 1、设计“尚善”教育校徽。 图案的组成:由和平鸽加内外两个圆,两圆之间的上方写有“武

胜县万善镇小学”的汉字、下方写有“WUSHENGXIAN WANSHANZHEN XIAOXUE”的拼音所组成的图案。 图案的含义:图案的颜色有蓝色和金色。蓝色象征知识的海洋和自由的天空,代表学生秉承课改的航船在知识的海洋上自由、个性、特长地发展;金色象征万善小学办学的成果与收获。一只由“万善”二字的第一个拼音字母巧妙构成的和平鸽展翅飞翔,象征万善小学师生热情豪迈、追逐梦想、放飞希望。圆象征全校上下精诚团结、齐心协力;内圆象征学生、外圆象征老师。象征学生在老师的精心呵护下,团结互助、放飞希望。 2、编写“尚善”教育校歌——《放飞希望》。 3、编写“善行”文明礼仪三字歌和交通安全三字歌。 4、编写“尚善”教育经典诵读和朗诵词等,将大课间与“尚善”教育融为一体。 5、举办“尚善”教育校刊,征集“尚善”教育稿件,宣传“尚善”教育活动。 6、编写“尚善”教育相关的校本教材,进行“尚善”教育相关课题研究。 7、设置“尚善”教育五大板块的活动图片: (1)、领导在管理上:知人善任。 (2)、教师在教学上:循循善诱。 (3)、学生在课堂上:善学善思。

“”特色教育活动方案

鱼塘中心小学2015年春季“4+2”特色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扎实推进我校“4+2”特色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构建特色校园文化,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特色教育活动为载体,全面推进以“科技之春”、“运动之夏”、“感恩之秋”、“艺术之冬”为主题的“4+2”特色教育活动,着力培养学生科技、体育、人文、艺术方面的素质,让每个学生具有两项以上的特长,促进我校学生全面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优秀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工作目标 实施“4+2”特色教育活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特长爱好;增强艺术教育体验,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开展科普教育,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发展体育运动,增强学生体质;丰富校园文化,加强人文教育,促进我校学生全面发展。 三、活动安排 本学期,我校的品牌活动—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贯穿于整个学期,很好的锻炼了学生的体质,激发了学生对体育艺术的喜爱,促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为了全面贯彻落实上级领导部门的相关文件精神,促使学校“4+2”特色主题活动开展得丰富多彩。我校结合实际,决定围绕下列活动内容,创造性的开展更多的特色教育活动。 三月:1、开展“学雷锋、树新风”主题教育活动; 2、开展“建设幸福美好新铜仁”为主题植树活动; 四月:1、开展“缅怀革命先烈,永远跟党走”活动; 2、开展“祖国好,家乡美”主题系列活动之“中华经典优秀童谣” 诵读传唱活动; 五月:1、开展“三生、四爱、五心、五好”主题教育活动;

2、开展“传统民间体育,趣味体育”活动; 六月:1、开展“圆中国梦,六一起航”为主题,庆祝“六一”儿童节活动; 2、开展“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评选活动。 四、具体措施 (一)加强领导,成立组织机构,明确专人负责,积极组织、扎实有效地开展活动。 (二)做好宣传工作,营造良好氛围。学校要通过校园广播、宣传栏、班队会等形式大力宣传特色教育活动内容,并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向社会广为宣传,特色教育活动深入扎实开展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和全员参与活动的环境。 (三)开展好形式多样的学校特色教育活动。学校要把特色教育活动列入教育教学整体计划,开展以班级为单位的艺术类兴趣小组活动,每个学生至少要参加一项艺术活动。要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参与的能动性、积极性,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四)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活动质量。通过多渠道、多形式挖掘艺术教育资源,努力让每一个小学生享受均等的特色教育机会和资源,提高我校特色教育的整体水平。 鱼小大队部 2015年3月1日

教学设计方案(后附教学流程图)

教学设计方案(后附教学流程图) 标题:美的追寻 设计者: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新城小学黎妙英 一、教学内容: 《三峡之秋》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四组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描写的是中秋这一天从早晨到夜晚三峡景色的变化,本文作者方纪按时间顺序,对同一景物的变化进行精心描绘,使人不禁陶醉于祖国的山水美景中。学习本文,既让学生受到三峡美景的熏陶,培养审美情趣,又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学生分析: 由于所任教的学生大多是南方农村的孩子,平时到外地旅游的机会较少,知识面相对较窄。本文内容对于他们来说,是既陌生又好奇。但随着近几年学校、家庭中电脑的普及,很多学生已具有上网查阅学习资料的能力,对于上网查阅资料的兴趣很浓,因而,只要作适当引导,学生通过上网查阅,对三峡的景色、风土人情也会有所了解,这对于课文内容理解也会有很大的帮助。可是,如何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让学生走进文本,发现美、感受美,在不断追寻美的过程中激发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激发他们爱生活,创造美的热情这是教学本文时的难点。 三、设计思想: 1、把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究和发现的操作平台。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把学习课文设计成旅游的形式,鼓励学生选择喜爱的句段学习,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感受,鼓励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展示学习收获。 2、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以文本为依托,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阅读。 3、拓宽学习语文的渠道,注重课内与课外的紧密结合,注重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读懂课文,品味重点词句,领略三峡秋天景物从早晨到夜晚的不同特点;(2)学习作者按时间的顺序,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3)能有感情地朗读,通过感情朗读,感受语言美。 2、过程与方法: (1)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爱好自主地选择学习、探究的内容,选择展示的方式,提高学习的技能和表现自我,交流表达的能力。 (2)通过小组协作学习,使学生形成合作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让学生走进文本,发现美、感受美,在不断追寻美的过程中激发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激发他们爱生活,创造美的热情。 (2)让学生在探究、发现的过程中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3)让学生在搜集学习资料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信息素养,提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高中数学 1、1、2、1程序框图及顺序结构教案(已修改)

1、1、 2、1程序框图及顺序结构 讲义编写者:数学教师孟凡洲 一、【学习目标】 1、掌握程序框的画法和功能. 2、了解什么是程序框图,掌握学习程序框图的意义. 3、掌握顺序结构的应用,并能解决与顺序结构有关的程序图的画法. 【教学效果】:教学目标的给出,有利于学生对课堂整体的把握. 二、【自学内容和要求及自学过程】 1、阅读教材第6—7页内容,回答问题(程序框图) <1>什么是程序框图? <2>请说出程序框、流程线的符号与功能. 结论:<1>程序框图又称流程图,是一种用程序框、流程线及文字说明来表示算法的图形.在程序框图中,一个或几个程序框的组合表示算法中的一个步骤;带有方向箭头的流程线将程序框连接起来,表示算法步骤的执 行顺序.<2>①椭圆形框:表示程序的开始和结束,称为终端框(起止框),表示开始时只有一个出口,表示结束时只有一个入口.②平行四边形框:表示一个算法的输入和输出信息,又称为输入和 输出框,它有一个入口和出口.③矩形框:表示计算、赋值等 处理操作,又称为处理框(执行框),它有一个入口和出口.④菱形框: 是用来判断给出的条件是否成立,根据判断结果来决定程序的流向,称为判断框,它有一个入口和两个出口.⑤流程线:表示程序的流向.⑥圆圈:连接点.表示相关两框的连接处,圆圈内的数字相同 的含义表示相连接在一起. (具体见教材第6页). 【教学效果】:要让学生能真正的理解并熟记程序框、流程线的符号与功能. 2、阅读教材第7—8页内容,回答问题(顺序结构) 材料:算法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分别称为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和循环结构,尽管算法千差万别,但都是由这三种基本逻辑结构构成的.如图: <3>上图哪一个是顺序结构、条件结构、逻辑结构?

必修三-算法与程序框图(优秀教案!)

算法与程序框图 教学目标:明确算法的含义,熟悉算法的三种基本结构。 教学重点:算法的基本知识与算法对应的程序框图的设计. 教学难点:与算法对应的程序框图的设计及算法程序的编写. 教学过程: 1.算法的定义:广义的算法是指完成某项工作的方法和步骤,现代意义的算法是指可以用计算机来解决的某一类问题的程序和步骤,这些程序或步骤必须是明确和有效的,而且能够在有限步之内完成. 2.流程图的概念:流程图是用一些规定的图形、指向线及简单的文字说明来表示算法几程序结构的一种图形程序.它直观、清晰,便于检查和修改.其中,图框表示各种操作的类型,图框中的文字和符号表示操作的内容,带箭头的流程线(指向线)表示操作的先后次序. 构成流程图的图形符号及其作用 程序框名称功能 起止框表示一个算法的起始和结束,是任何算法程序框图不可缺少的。 输入、输出框表示一个算法输入和输出的信息,可用在算法中任何需要输入、输出的位置。 处理框赋值、计算。算法中处理数据需要的算式、公式等,它们分别写在不同的用以处理数据的处理框内。 判断框判断某一条件是否成立,成立时在出口处标明“是”或“Y”;不成立时在出口处标明则标明“否”或“N”。 流程线算法进行的前进方向以及先后顺序循环框用来表达算法中重复操作以及运算连结点连接另一页或另一部分的框图注释框帮助编者或阅读者理解框图

p=(2+3+4)/2输出s 3.规范流程图的表示: ①使用标准的框图符号; ②框图一般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方向画,流程线要规范; ③除判断框外,大多数框图符号只有一个进入点和一个退出点. ④在图形符号内描述的语言要非常简练、清楚. 4、算法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 课本中例题的讲解得出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循环结构 (1)顺序结构:顺序结构描述的是是最简单的算法结构,语句与语句之间,框与框之间是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的。 例1: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2、3、4,利用海伦公式设计一个算法,求出它的面积,并画出算法的程序框图。 算法分析:这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只需先算出p 的值,再将它代入公式,最后输出结果,只用顺序结构就能够表达出算法。 解:程序框图: 2 点评:顺序结构是由若干个依次执行的步骤组成的,是任何一个算法都离不开的基本结构。 (2)条件结构:根据条件选择执行不同指令的控制结构。 例2:任意给定3个正实数,设计一个算法,判断分别以这3个数为三边边长的三角形是否存在,画出这个算法的程序框图。 算法分析:判断分别以这3个数为三边边长的三角形是否存在,只需要验收这3个数当中任意两个数的和是否大于第3个数,这就需要用到条件结构。 程序框图: 开始 s=√p(p-2)(p-3)(p-4) 结束 开始

流程图(循环结构)教学设计范文

流程图(循环结构)(第1课时) 教学目标 掌握流程图的概念与含义,了解(流程图)循环结构,学会流程图循环结构的简单运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节课重点是理解循环结构的意义与作用,难点是循环结构中条件的设定. 学情分析 1.在前期教学中,学生已经学习了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算法流程图的顺序结构、选择结构等内容。 2.在顺序结构、选择结构的教学中,教师已经使用了RAPTOR作为算法建构以及算法实验的工具。有条件的学生已经学习并初步了解了RAPTOR的软件环境与使用方法。 技术工具的使用 Raptor算法原型工具.(the Rapid Algorithmic Prototyping Tool for Ordered Reasoning--用于有序推理的快速算法原型工具)作为教学用辅助信息技术工具,RAPTOR允许学生用连接基本流程图符号来创建算法,然后可以在其环境下直接调试和运行算法,包括单步执行或连续执行的模式。 教学过程 零、问题情境 1.【问题】请构造算法解决计算问题:1+3+5+7+9=? 【回顾】教材P5例1:给出求1+2+3+4+5的一个算法. 算法1:按照逐一相加的方法. 算法2:利用. 2.【情境】 在校运会的万米比赛中,你每跑1圈,会想是否跑完了全程,如果没有跑完全程,那么又会想,离终点还有多远? 这一过程用算法语言表述如下: S1 起跑 S2 跑一圈; S3 如果未跑到10000m,那么转S2,否则转S4; S4 结束 如何用流程图表示这个算法? 【演示】

【问题】如何将其数学化? 【演示】 揭示课题:循环结构 【分析】我们发现需要反复使用加法.能否用循环结构完成这一操作? 【教师】利用白板与学生一起手工绘制流程图主体部分,并讨论循环控制条件的选择。

4.1流程图(优秀经典公开课比赛教案及联系解答)

4.1 流程图 教学目的: 1.能绘制简单实际问题的流程图,体会流程图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并能通过框图理解某件事情的处理过程. 2.在使用流程图过程中,发展学生条理性思考与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识流程图. 教学难点: 数学建模. 教学过程: 例1 按照下面的流程图操作,将得到怎样的数集? 9+(5+2)=9+7=16, 16+7+2)=16+9=25, 25+(9+2)=25+11=36 , 36+(11+2)=36+13=49, 49+(13+2)=49+15=64, 64+(15+2)=64+17=81, 81+(17+2)=81+19=100. 这样,可以得到数集{1,4,9,16,25,36,49,64,81,100}. 我们知道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就是数学建模的过程,数学建模的过程可以

用下图所示的流程图来表示: 以”哥尼斯堡七桥问题”为例来体会数学建模的过程. (1)实际情景: 在18世纪的东普鲁士,有一个叫哥尼斯堡的城市.城中有一条河,河中有两个小岛,河上架有七座桥,把小岛和两岸都连结起来. (2) 提出问题: 人们常常从桥上走过,于是产生了一个有趣的想法:能不能一次走遍七座桥,而在每座桥上只经过一次呢? 尽管人人绞尽脑汁,谁也找不出一条这样的路线来. (3) 建立数学模型: 1736年,这事传到了瑞士大数学家欧拉的耳里,他立刻对这个问题产生了兴趣,动手研究起来.作为一个数学家,他的研究方法和一般人不同,他没有到桥上去走走,而是将具体问题转化为一个数学模型. 欧拉用点代表两岸和小岛,用线代表桥,于是上面的问题就转化为能否一笔画出图中的网络图形,即”一笔画”问题,所谓”一笔画”,通俗的说,就是笔不离开纸面,能不重复的画出网络图形中的每一条线. (4)得到数学结果: 在”一笔画”问题中,如果一个点不是起点和终点,那么有一条走向它的线,就必须有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