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大作物育种指南题库

七大作物育种指南题库
七大作物育种指南题库

附件6

“七大农作物育种”试点专项

2016年度第一批项目申报指南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是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农作物优良品种是农业增产的核心要素,是种子产业发展的命脉。大力发展现代农作物育种技术,强化科技创新,创制重大新品种,对驱动我国农业生产方式转型发展、提升种业国际竞争力、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国发〔2011〕8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种业体制改革提高创新能力的意见》(国办发〔2013〕109号),依据《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和《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4〕64号),启动实施水稻、玉米、小麦、大

—1—

豆、棉花、油菜、蔬菜等七大农作物育种试点专项。

专项按照“加强基础研究、突破前沿技术、创制重大品种、引领现代种业”的总体思路,以七大农作物为对象,围绕种质创新、育种新技术、新品种选育、良种繁育等科技创新链条,重点突破基因挖掘、品种设计和种子质量控制等核心技术,获得具有育种利用价值和知识产权的重大新基因,创制优异新种质,形成高效育种技术体系,主要农作物新品种选育效率提高50%,培育重大新品种并推广应用,推动良种对增产的贡献率由43%提高到50%。

专项依据总体目标部署五大任务,即优异种质资源鉴定与利用、主要农作物基因组学研究、育种技术与材料创新、重大品种选育、良种繁育与种子加工。围绕种业科技创新链条系统设计并分解为主要农作物优异种质资源精准鉴定与创新利用、主要农作物优异种质资源形成与演化规律、重要性状形成的分子基础、功能基因组学研究与应用、主要农作物杂种优势利用技术及强优势—2—

杂交种创制、主要农作物分子设计育种、主要农作物染色体细胞工程、主要农作物诱变育种、水稻优质高产高效新品种培育、玉米抗逆高产环境友好新品种培育、小麦优质节水高产新品种培育、大豆优质高产广适新品种培育、油菜高产优质适于机械化新品种培育、棉花优质高产适于机械化新品种培育、蔬菜优质多抗适应性强新品种培育、主要农作物良种繁育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主要农作物种子加工与质量控制、主要农作物种子分子指纹检测技术研究与应用等40余个项目。

根据试点专项的统一部署,结合农作物育种创新链条的特点和育种规律,2016年度首批指南发布三个方向任务共15个项目,即优异种质资源鉴定与利用任务方向的“主要粮食作物种质资源精准鉴定与创新利用”和“主要经济作物种质资源精准鉴定与创新利用”等2个项目;主要农作物基因组学研究任务方向的“主要农作物优异种质资源形成与演化规律、主要农作物产量性状形成的分子基础、主要农作物品质性状形成的分子基础、主要农作

—3—

物抗病虫抗逆性状形成的分子基础、主要农作物养分高效利用性状形成的分子基础、主要农作物杂种优势形成与利用机理、水稻功能基因组研究与应用、小麦等作物功能基因组研究与应用”等8个项目;育种技术与材料创新任务方向的“主要农作物杂种优势利用技术与强优势杂交种创制、主要粮食作物分子设计育种、主要经济作物分子设计育种、主要农作物染色体细胞工程育种和主要农作物诱变育种”等5个项目。项目实施周期为2016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

1. 主要农作物优异种质资源鉴定与利用

1.1 主要粮食作物种质资源精准鉴定与创新利用

研究内容:研究水稻、小麦、玉米初筛特异种质和应用核心种质的表型和基因型特点,重点开展产量、品质、抗病虫、抗逆、养分高效、适于机械化等性状的多年多点表型精准鉴定,以及全基因组水平基因型鉴定,建立表型和基因型数据库;研究优异种质重要性状的遗传规律,建立种质资源高效创新技术体系,创制

—4—

携带地方品种和近缘种优异特性、具有育种利用价值的新种质,并提供育种利用;开展种质资源国际合作研究。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完成8000份水稻、小麦、玉米种质资源表型精准鉴定和基因型鉴定,筛选遗传背景清楚的优异种质800份;创制优异远缘杂交中间材料700份、有育种利用价值的地方品种纯系和导入系1500份,创新目标性状突出且综合性状较好的优异种质300份,其中50份创新种质得到育种利用。【预期性指标】建立规模化种质资源精准鉴定技术体系,研制种质资源精准鉴定技术规范3套;引进交流种质资源;申请或获得植物新品种保护权及发明专利50项以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5篇以上。

支持年限:2016-2020

拟支持项目数:1项

1.2 主要经济作物种质资源精准鉴定与创新利用

研究内容:研究大豆、油菜、棉花和蔬菜初筛特异种质和应

—5—

用核心种质的表型和基因型特点,重点开展产量、品质、抗病虫、抗逆等育种性状的多年多点表型精准鉴定,以及全基因组水平基因型鉴定;建立表型和基因型数据库;研究优异种质重要性状的遗传规律,创制携带野生近缘种和地方品种优异特性并具有育种利用价值的新种质,并提供利用;开展种质资源国际合作研究。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完成7000份大豆、油菜、棉花和蔬菜种质资源重要性状表型精准鉴定和基因型鉴定,筛选遗传背景清楚的优异种质600份;创制经分子鉴定确证的优异远缘育种杂交中间材料500份,获得有育种利用价值的地方品种纯系和导入系1200份,创新目标性状突出且综合性状较好的优异种质500份,其中100份创新种质得到育种利用。【预期性指标】建立规模化种质资源精准鉴定技术体系,研制种质资源精准鉴定技术规范6套以上;引进交流种质资源;申请或获得植物新品种保护权及发明专利50项以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5篇以上。

支持年限:2016-2020

—6—

拟支持项目数:1项

2. 主要农作物基因组学研究

2.1 主要农作物优异种质资源形成与演化规律

研究内容:开展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棉花、油菜和蔬菜等主要农作物种质资源变异和演化研究,分析野生近缘种和栽培种的基因组多样性;研究种质资源从野生近缘种、地方品种到现代品种演变过程中的选择信号,鉴定驯化与改良过程中受选择的基因组区段、单倍型和基因及其功能;研究重要性状关键基因组区段、单倍型和基因的演化规律,挖掘有利等位基因,明确其遗传效应;解析主要农作物骨干亲本、主栽品种与优异种质资源的遗传组成与典型性状的关系,阐明其形成的生物学基础。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阐明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棉花、油菜和蔬菜等主要农作物种质资源30个以上重要性状形成和演化规律,确定80个以上有育种利用价值的关键基因组区段,发掘优异单倍型和等位基因200个以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50

—7—

篇以上。【预期性指标】建立预测和筛选未来骨干亲本和主栽品种的技术体系,申请或获得发明专利40项以上。

支持年限:2016-2020

拟支持项目数:1项

2.2 主要农作物产量性状形成的分子基础

研究内容:应用遗传学、组学与分子生物学方法,克隆源-库-流、株型、衰老、营养器官、产量构成因素、光能有效利用等性状的基因及调控元件,解析其功能及调控网络,阐明产量性状形成的分子基础;发掘有育种利用价值的产量性状优异等位基因,并应用于育种。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阐明主要农作物产量性状形成的分子机理和遗传调控网络;克隆具有育种利用价值的产量性状基因40个以上,其中单个基因在当前主栽品种的背景下提高产量5%以上的基因5个;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40篇以上。【预期性指标】申请或获得发明专利50项以上;获得有育种利用价值的产量—8—

性状优异等位基因40个以上,并应用于育种;创制高产新材料10份以上。

支持年限:2016-2020

拟支持项目数:1项

2.3 主要农作物品质性状形成的分子基础

研究内容:应用遗传学、组学与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方法,克隆主要农作物外观品质、营养品质、加工品质和健康功能品质等性状的基因及调控元件,明确其对品质性状的遗传贡献,解析其功能及调控网络,阐明品质性状形成的分子基础;发掘有育种利用价值的品质性状优异等位基因,并应用于育种。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阐明主要农作物品质性状形成的分子机理和遗传调控网络;克隆调控外观品质、营养品质、加工品质和健康功能品质等性状且具有重要育种利用价值的基因40个以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40篇以上。【预期性指标】申请或获得发明专利40项以上;获得有育种利用价值的品质性状优异等

—9—

位基因40个以上,并应用于育种;创制优质新材料10份以上。

支持年限:2016-2020

拟支持项目数:1项

2.4 主要农作物抗病虫抗逆性状形成的分子基础

研究内容:克隆抗病(如水稻稻瘟病、黑条矮缩病、稻曲病等,小麦赤霉病、白粉病、锈病、纹枯病等,玉米灰斑病、茎腐病、粗缩病等,大豆胞囊线虫病等,油菜菌核病等)、抗虫(如水稻螟虫和飞虱、小麦蚜虫、玉米螟和粘虫、大豆食心虫等),抗逆(旱、涝、极端温度、盐、重金属等),水分高效利用等关键基因/QTL,鉴定其功能;揭示作物感知、传递、应答和适应病、虫和逆境胁迫的分子遗传机制及调控网络;发掘有育种利用价值的抗性优异等位基因,提出利用途径。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阐明主要农作物抗病、抗虫、抗逆性状形成的分子机理和遗传调控网络;克隆具有育种利用价值的抗病、抗虫和抗逆基因40个以上,揭示抗病、抗虫和抗逆境胁—10—

迫调控网络3个;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35篇以上。【预期性指标】申请或获得发明专利40项以上;获得有育种利用价值的抗性优异等位基因40个以上,并应用于育种;创制抗病、抗虫和抗逆新材料10份以上。

支持年限:2016-2020

拟支持项目数:1项

2.5 主要农作物养分高效利用性状形成的分子基础

研究内容:克隆氮、磷、钾等养分高效利用的关键调控基因,解析养分高效利用的分子机制和遗传调控网络;研究氮、磷、钾等主要营养元素及重金属吸收积累及与光合作用和逆境因子的相互作用关系,阐明其作用机理;克隆提高农作物生物固氮效率的关键基因,明确其调控分子机制;克隆养分高效利用相关器官发育的关键调控基因,阐明器官发育与养分高效利用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发掘有育种利用价值的养分高效利用性状优异等位基因,提出利用途径。

—11—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阐明主要农作物氮、磷、钾等养分高效利用形成的分子机理和遗传调控网络;克隆具有育种利用价值的养分高效利用基因30个以上,揭示调控网络3个以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30篇以上。【预期性指标】申请或获得发明专利30项以上;获得有育种利用价值的养分高效利用性状优异等位基因30个以上,并应用于育种;创制养分高效利用新材料10份以上。

支持年限:2016-2020

拟支持项目数:1项

2.6 主要农作物杂种优势形成与利用机理

研究内容:研究主要农作物杂种优势利用的种质基础,发掘并创建杂种优势群及其利用模式;揭示杂种不育和种(亚种)间杂种优势的分子遗传机理,创新品种、亚种、远缘种间杂种优势利用技术;开展基因组、转录组、表观组等水平的杂种优势机理研究,研发杂种优势预测与利用方法,建立杂种优势分子育种体—12—

系;创制新型雄性不育系及恢复系,以及组配强优势杂交种的突破性新材料。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阐明主要农作物杂种优势形成的分子机理,研制主要农作物杂种优势利用新技术新方法10项;创制新型不育系80份和恢复系100份;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20篇以上。【预期性指标】创建和优化主要农作物的杂种优势类群;申请或获得发明专利20项以上。

支持年限:2016-2020

拟支持项目数:1项

2.7 水稻功能基因组研究与应用

研究内容:创新水稻功能基因组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针对水稻生产上重要的生物学问题,解析产量、品质、抗逆、抗病虫、养分高效利用等复杂性状的遗传基础,深入开展基于水稻全基因组变异的重要农艺性状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开展表观组、蛋白组、代谢组、转录组等研究,初步探索水稻3D、4D基因组,阐明复

—13—

杂性状形成的分子机制和调控网络;创制优异遗传育种材料;开展国际合作研究。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解析重要性状形成的分子网络30项;获得具有育种利用价值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基因70个以上;创制优异新种质1000份,其中100份应用于新品种培育;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50篇以上。【预期性指标】建立高通量的功能基因组研究技术体系和基因资源平台;建立规模化基因鉴定利用与基因组育种技术平台;申请或获得发明专利80项以上。

支持年限:2016-2020

拟支持项目数:1项

2.8 小麦等作物功能基因组研究与应用

研究内容:建立小麦、玉米、大豆、棉花、油菜和蔬菜等主要农作物重要农艺性状分析的功能基因组研究平台;开展重要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研究,发掘具有重要利用价值的功能基因和调控元件,明确其功能及其作用的分子机制;开展重要性状的—14—

转录组、表观组、蛋白组与代谢组研究,解析产量及品质形成、逆境胁迫应答、资源高效利用等重要生物学过程的调控网络;开展全基因组优异基因的高效组合,创制优异遗传育种材料;开展国际合作研究。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阐明产量、品质、抗病虫、抗逆、资源高效利用、生长发育等重要性状形成的调控网络30项;克隆具有重要生物学和经济价值的基因40个以上;创制优异新种质1000份,其中100份应用于新品种培育;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50篇以上。【预期性指标】建立高通量的功能基因组研究技术体系和基因资源平台;建立规模化基因鉴定利用与基因组育种技术平台;申请或获得发明专利50项以上。

支持年限:2016-2020

拟支持项目数:1项

3. 育种技术与材料创新

3.1 主要农作物杂种优势利用技术与强优势杂交种创制

—15—

研究内容:创新水稻、玉米、油菜、棉花、大豆、小麦、蔬菜等主要农作物杂种优势利用核心种质,发掘并创建杂种优势群及其利用模式;研究种、亚种、近缘种、生态远缘种、亚基因组间杂种优势利用新技术,强优势杂交种亲本快速选育技术,杂交种组配模式和杂种优势预测与利用技术,建立和完善杂种优势利用技术体系;创制强优势突破性新材料,以及新型雄性不育系及恢复系,选育和示范应用主要农作物强优势杂交种。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创建和优化主要农作物的杂种优势类群;研制主要农作物杂种优势利用新技术、新方法70项以上;创制优良亲本300份以上,其中新型不育系80份以上和恢复系100份以上;培育强优势农作物杂交新品种150个,比区试对照品种增产8%以上,示范推广面积3000万亩以上。【预期性指标】申请或获得植物新品种保护权150项、发明专利40项以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30篇以上。

分作物考核指标如下:

—16—

作物名

约束性指标预期性指标

水稻创建水稻杂种优势类群;研制水稻杂种优势利

用新技术、新方法10项;创制优良亲本50

份,其中新型不育系15份和恢复系20份以上;

培育水稻强优势杂交种30个以上,比对照品

种增产8%以上;示范推广面积900万亩以上。

申请或获得植物新品种保

护权25项;申请或获得发

明专利8项;发表高水平论

文6篇以上。

玉米创建玉米杂种优势新类群;研制玉米杂种优势

利用新技术、新方法10项;创制优良亲本50

份,其中“三高”自交系15份以上;培育玉米

强优势杂交种30个以上,比对照品种增产8%

以上;示范推广面积900万亩以上。

申请或获得植物新品种保

护权25项;申请或获得发

明专利8项;发表高水平论

文6篇以上。

油菜创建油菜杂种优势类群;研制油菜杂种优势利

用新技术、新方法10项;创制优良亲本50

份,其中新型不育系15份和恢复系20份以上;

培育油菜强优势杂交种25个以上,比对照品

种增产8%以上;示范推广面积500万亩以上。

申请或获得植物新品种保

护权25项;申请或获得发

明专利8项;发表高水平论

文6篇以上。

棉花创建棉花杂种优势类群;研制棉花杂种优势利

用新技术、新方法10项;创制优良亲本50

份,其中新型不育系15份和恢复系20份以上;

培育棉花强优势杂交种25个以上,比对照品

种增产10%以上;示范推广面积400万亩以

上。

申请或获得植物新品种保

护权25项;申请或获得发

明专利6项;发表高水平论

文6篇以上。

—17—

大豆创建大豆杂种优势类群;研制大豆杂种优势利

用新技术、新方法10项;创制优良亲本50

份,其中新型不育系10份和恢复系15份以上;

培育大豆强优势杂交种15个以上,比对照品

种增产12%以上;示范推广面积50万亩以上。

申请或获得植物新品种保

护权20项;申请或获得发

明专利6项;发表高水平论

文5篇以上。

小麦创建小麦杂种优势类群;研制小麦杂种优势利

用新技术、新方法10项;创制优良亲本50

份,其中新型不育系15份和恢复系20份以上;

培育小麦强优势杂交种15个以上,比对照品

种增产15%以上;示范推广面积150万亩以

上。

申请或获得植物新品种保

护权20项;申请或获得发

明专利6项;发表高水平论

文5篇以上。

蔬菜研制主要蔬菜作物杂种优势利用新技术和新

方法8项,创制优良亲本材料50份,其中优

良不育系10份,优良自交亲和系及雌性系20

份;培育优势蔬菜杂交新品种30个,比对照

品种增产8%以上,示范推广100万亩以上。

申请或获得植物新品种权

30项;申请或获得发明专

利5项;发表高水平论文5

篇以上。

支持年限:2016-2020

拟支持项目数:7项

有关说明:申请单位应按水稻、玉米、油菜、棉花、大豆、小麦、蔬菜等分作物申报。

3.2 主要粮食作物分子设计育种

—18—

研究内容:开发新型功能分子标记,精细定位高产、优质、抗病虫、耐逆、养分高效利用等重要性状基因/主效QTL,获得经济实用的分子标记;整合重要性状的表型和基因组等数据库,研制分子设计育种软件,构建粮食作物分子设计信息系统;研究复杂性状主效基因选择、全基因组选择等技术,建立高效品种分子设计育种技术体系;通过基因聚合,创造有重大育种利用价值的新材料,创制并示范高产优质多抗新品种;开展国际合作研究。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建立水稻、玉米、小麦等主要粮食作物品种分子设计信息系统和高效育种技术体系;定位和标记重要性状基因120个以上,获得育种利用的分子标记220个以上;研制多性状分子聚合技术8项以上;创制育种新材料150份以上,优异亲本40个以上,选育新品种40个以上,比对照品种增产5%以上,抗当地三种以上主要病虫害;新品种示范推广1500万亩以上;申请或获得发明专利50项以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80篇以上。【预期性指标】开发新型功能标记1200个;建立重要性状

—19—

的表型、基因组数据库5个以上,并实现信息共享;申请或获得植物新品种保护权30项以上。

支持年限:2016-2020

拟支持项目数:1项

3.3 主要经济作物分子设计育种

研究内容:定位和标记高产、优质、抗病虫、抗逆、养分高效利用等重要性状基因/主效QTL,获得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构建低成本、高通量、高效率的SNP前景选择技术及背景选择技术、全基因组选择技术,完善经济作物分子设计育种技术体系;整合重要性状的表型、基因组等数据库,构建经济作物分子设计育种信息系统;聚合优异基因创制育种新材料,培育并示范优质、高产、多抗、广适新品种;开展国际合作研究。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建立大豆、棉花、油菜、蔬菜等主要经济作物品种分子设计信息系统和高效育种技术体系;定位和标记重要性状基因80个以上,获得育种利用的分子标记180—20—

作物育种学模拟题及答案

《作物育种学》模拟题(五) )20分小题,每小题2分,共一、名词解释(共101.品种 2.种质资源 3.诱变育种 4.特殊配合力 5.杂交育种 6.杂种优势 7.生理小种 8.白交系品种 9.二环系 10.垂直抗性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纬度相近地区之间的引种 ( ) A)较易成功 B)较难成功 C)不可能成功 D)肯定成功 2、小麦杂交育种配制三交种时,作为第二次杂交的亲本是( ) A)任何一个亲本 B)综合性状最好的亲本 C)具有特殊优良性状的个体 D)表现一般的亲本 3、在[(AXB)XC]XD的杂交方式中,C的遗传成分在其中占 ( ) A)1/2 B)1/4 C)1/8 D)1/16 4、与91—1—2—5—4—3亲缘关系最近的系统是 ( ) A) 91—2—3—5—4—3 B) 91—1—2—5—3—3 C) 91—1—3—5—4—3 D) 91—1—2—5—4—5 5、测交所用的共同亲本称为 ( ) A)测验种 B)测交种 C)杂交种 D)单交种 6、在防变育种中,经过诱变处理的种子或营养器官所长成的植株或直接处理的植株称为 ( ) (A)诱变一代(M1) (B) 诱变二代(M2 (C) 诱变三代(M3 ) (D) 诱变四代(M4) 、组合育种利用的遗传学原理是7. A)基因重组与基因积累(B)基因积累与基因互作 C)基因重组与基因互作(D) 基因积累与基因连锁 8、染色体组成为AAAABB的生物体 A)同源六倍休 B)异源六倍休 C)同源异源六倍体 D)节段异源六倍体 9、隐性核不育一般无法通过测交找到 A)不育系 B)保持系 C)恢复系 D)广亲和系 10、现代生物技术比传统育种技术的优越性主要在于能更好地( )

(完整版)作物育种学总论复习题及答案

作物育种学总论复习题及答案 1、作物育种学、品种的概念 作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及繁殖作物优良品种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 品种:是人类在一定的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根据人类的需要所选育的某种作物的一定群体;这种群体具有相对稳定的遗传特性,在生物学、形态学及经济性状上的相对一致性,与同一作物的其他群体在特征、特性上有所区别;这种群体在相应地区和耕作条件下种植,在产量、抗性、品质等方面都能符合生产发展的需要。 2、简述作物育种学的特点和任务 作物育种学的特点:作物育种学是作物人工进化的科学,是一门以遗传学、进化论为主要基础的综合性应用科学,它涉及植物学、植物生理学、植物生态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生物统计与实验设计、生物技术、农产品加工学等领域的知识与研究方法。作物育种学与作物栽培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作物育种学的任务:(1)研究作物遗传性状的基本规律;(2)搜索、创造和研究育种资源,培育优良新品种;(3)繁育良种,生产优良品种的种子。 3、简述作物品种的概念和作用 4、基本概念:自然进化、人工进化 自然进化:由自然变异和自然选择演变发展的进化过程。 人工进化:是指由于人类发展生产的需要,人工创造变异并进行人工选择的进化,其中也包括有意识的利用自然变异和自然选择的作用。 5、生物进化的三大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三大要素:变异、遗传和选择 相互关系:遗传变异是进化的内因和基础,选择决定进化的基本方向。 第一章作物的繁殖方式及品种类型 1、说明作物繁殖方式的种类和各类作物群体遗传特点及代表作物 作物遗传方式的种类:一类是有性繁殖,凡是由雌配子(卵子)和雄配子(精子)相互结合,经过受精过程,最后形成种子繁衍后代的,称为有性繁殖。第二种是无性繁殖,凡不经过两性细胞受精过程的方式繁殖后代的统称为无性繁殖。 有性繁殖主植物主要有自花授粉作物、异花授粉作物、常异花授粉作物: (1)自花授粉是指同一朵花的花粉传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代表作物有水稻、大麦、小麦、大豆、豌豆、花生、烟草、绿豆、亚麻等。自花授粉作物的天然异交率一般低于1%,不超过4%。 (2)异花授粉是指雌蕊柱头接受异株或异花花粉,代表作物有玉米、黑麦、向日葵、白菜型油菜、甘蔗、甜菜、大麻、三叶草等。异花授粉的天然异交率至少在50%以上。 (3)常异花授粉是指一种作物同时依靠自花授粉和异花授粉两种方式繁殖后代的,代表作物是棉花、甘蓝型油菜、芥菜型油菜、高粱、蚕豆等,常异花授粉的天然异交率在5%-50%之间。 2、论述作物品种的类型和各类作物的育种特点 作物品种的类型: (1)自交系品种:又称纯系品种,是对突变或杂合基因型经过连续多代的自交加选择而得到的同质结合群体。

作物育种学总论期末试卷及答案

作物育种学总论期末试 卷及答案 TPM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TPMK5AB- TPMK08- TPMK2C- TPMK18】

华南农业大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201*-201*学年第二学期考试科目:植物育种学 考试类型:(闭卷)考试考试时间:120 分钟 学号姓名年级专业 10级农生、农信、农贸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30空,每空0.5分,共15分) 1、自然异交率≤4%是典型的自花授粉作物,自然异交率在50%~100%之间的是典 型的作物,自然异交率介于两者之间的是作物。 2、现代化农业对作物品种的要求是、、、适应机械化。 3、下列作物的品种间杂交第一代是否分离?(在空白处注明是或否)小 麦;甘薯;玉米。 4、根据瓦维洛夫的学说,作物起源中心有两个主要特征,即基因的多样性和显性 基因的频率较高,所以又可名为基因中心和中心。 5、杂交育种中,单交组合代分离最大,复交组合代分离最大。 6、〔(甲×乙)×甲〕×甲的杂交式中,甲为亲本,乙为亲 本。 7、诱变育种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方面,育成大量和提供大 量。

8、诱变育种的M 代应采取方法控制分蘖,只收获上的种 1 子。 9、远缘杂交主要有两方面的障碍:和。 10、同源多倍体无论植株、器官还是细胞的最大特征是。 11、遗传的雄性不育分为:和两种类型。 12、环境胁迫可分为:、和三大类。 13、作(植)物抗病性机制有:、、 和等。 14、根据雄性不育的花粉败育特征,可以将花粉败育分为:无花粉 型、、圆败和染败等四种类型。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作物育种的基本目的是培育符合()的新品种。 A.自然条件 B.生产条件 C.经济条件 D.人类需要 2、种质资源就是指作物的()。 A.所有品种 B.地方品种 C.新品种 D.一切基因资源 3、水稻品种南种北引时,以()易于成功。

作物育种学历年考题及答案

四川农业大学2003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382作物育种学 看到此处 一、名词解释(20分,每小题2分)0378考过名词解释 1.品种:是在一定的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根据人类的需要所选育的某种作物的群体,这种群体具有相对稳定的遗传特性,在生物学、形态学,经济性状上的相对一致性,与同一作物的其他群体在特征、特性上有所区别,在相应的地区和耕作条件下种植,在产量,品质,抗性等方面都能符合生产发展的需要,是人工进化和人工选择的结果,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 2.杂交种:利用不同基因型的品种或类型杂交,以创造变异,获得新类型,并通过培育和选择而育成的品种。 杂交种品种是在严格选择亲本和控制授粉的条件下,生产的各类杂交组合的F1植株群体,他们的基因型是高度杂合的,群体又具有不同程度的同质性,表现出很高的生产力。杂交种品种通常只种植F1,即利用杂种优势。杂交种不能稳定遗传,F2将发生基因型分离,杂合度降低,导致产量下降。 自交系品种又称纯系品种,是对突变或杂合基因型经过连续多代的自交加选择而得到的同质纯合群体,它实际上包含了自花授粉作物和常异花授粉作物的纯系品种和异花授粉作物的自交系品种。 3.测交种:用不育系作母本,用恢复系作父本进行杂交获得的品种。 测验自交系配合力所进行的杂交叫测交,测交所得的后代成为测交种。 用不育系作为母本,恢复系作为父本,测验自交系配合力进行的测交,所获得的后代称为测交种。 4.杂种:不同基因型的品种或类型杂交后获得的基因型混杂的未经选择的种群。 5.制种:按照良种繁殖技术规范进行大规模种子繁殖称为制种。 6.系统育种:根据育种目标,从现有品种的自然变异类型中,选出具有优良变异的个体,分别种植,每一个体形成一个系统,经连续比较鉴定,选优去劣而育成新品种的方法。 7.系谱法:自交种第一次分离世代开始选株,分别种植成株行,即系统,以后各世代均在优良系统中继续进行单株选择,直至选出性状优良一致的系统升级进行产量实验。在选择过程中,各世代予以系统编号,以便考察株系历史和亲缘关系,故称系谱法。

作物育种学(要点)

作物育种学:研究选育和繁育作物优良品种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是研究改良现有品种和创造新品种的学科,即改良植物的遗传性,使之更符合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从而可将之为人工进化的学科。 一般配合力:一个被测系与一个遗传基础复杂的群体品种杂交后的产量表现,或被测系与许多其他系杂交后F1的平均值。 特殊配合力:一个被测系与另一个特定的系杂交后的产量表现。 测交种:在测定配合力的工作中,用来与被测系杂交的品种、杂交种、自交系、不育系、恢复系等统称为测验种。这种杂交称侧交,所产生的种子叫测交种。 雄性不育系:具有雄性不育特性的品种或自交系。 雄性不育保持系:保持雄性不育系的不育特性的品种或自交系。 雄性不育恢复性:指某一品系与不育系杂交后可使子代恢复雄性可育特征的品种或自交系。 三系配套:用恢复系的种子在田间大面积播种所得的植株既可以通过传粉结实,又可以在各方面表现出较强的优势。在杂交育种中,雄性不育系、雄性不育保持系和雄性不育恢复性必须配套使用。称为三系配套。系谱法:在选择的过程中,个世代都予以编号以便查找株系的历史亲缘关系,故称为系谱法。 顶交种:一个品种和自交系杂交产生的杂交后代。 单交种:两个自交系间杂交所产生的杂交种。 三交种:一个单交种和自交系杂交产生的杂交种。 双交种:两个单交种杂交产生的杂交种。 综合种:10个以上自交系杂交,或几个单交种、双交种杂交后通过混合选育的杂交种。 回交育种的意义和特点:一、意义:1、当一个优良品种由于感染某种病害而失去其利用价值时,用回交育种能有效改良其性状。2、雄性不育特性的转育。3、给父本品种导入标准性状。4、回交在解决远缘杂交中存在的杂种不育和分离世代过长方面,已被证明是有效的。5、回交可以打破连锁,创造出综合双亲优良性状的后代。二、特点:1、育种过程中可以对目标性状进行有目的的选择,使育种工作有更大的准确性。2、目标明确,可以利用温室、异地或者异季培养以加速育种进程。3、回交育种所得到的新品种丰产性和优良性状与原有优良品种相似,能够迅速推广应用。4、只能改良少数的性状。5、被改良性状属于多基因控制,效果差。6、工作量大。 不同繁殖方式作物的遗传育种特点 一、自花授粉作物遗传特点1)基因型与表现型的相对一致性。2)遗传行为的相对稳定性。3)没有自交衰退现象。4)通过人工选择可迅速分离出许多纯系。育种特点:纯系内选择是无效的,纯系间选择是有效的。二、异花授粉作物遗传特点1)个体的异质性,个体的表现型和基因型的不一致性。2)遗传行为的不稳定性,为了获得稳定的春和后代强制自交。3)异花授粉作物自交衰退严重。育种特点1)简单的单株选择效果不好。2)良种繁育必须严格隔离。3)可利用杂种优势。三、常异花授粉作物遗传特点遗传基础基本是纯合状态,只是异质花程度没有异花授粉的显著。育种特点采用系统育种和杂交育种是有效的。四、无性繁殖作物遗传特点1)基因型的杂合性。2)无性繁殖后代,个体间基因型的一致性。育种特点1)可以采取选择(系统)育种的方法,选择优良的单株。2)杂种优势利用不需保持系。 三种选择育种的方法: 一、单株选择,适用于自花授粉和常异花授粉作物,是将当选的优良个体分别脱粒保存,翌年分别各种一区行,根据小区植株的表现鉴定上年当选个体的优劣。有一次和多次的,直至达到选择目的。其缺点是1、异花授粉作物为利用杂种优势而培育自交系要采用单株选择,但不适宜单株选择选育品种。2、同一优良品种内进行选择,因为单株间或系统间差异小,难以选到优良个体且花费人力物力。 二、混合选择,从品种混杂群体中,把成熟期、株高、茎叶性状和颜色一致的相似优良个体(单株)选出,混合脱粒脱铃,第二年与原品种比较,优异的就可作为新品种推广。这种方法工作简易,收效迅速,不需要较多劳动力。其缺点是不能了解各个个体后代性状的表现,有的个体具有不良的地产效能,会影响整个品种群体的优良程度,降低选择效果。 三、集团选择,当品种的群体复杂而表现若干类型,每一类型又有一定数量植株时,可把每一类型相同的个体选出,集中混合脱粒播种,翌年各类型进行产量比较,选出新品种。

作物育种学课后思考题题目及部分答案

绪论 1.作物品种的概念是什么?它在农业生产中有什么作用? 作物品种(Variety)概念:指某一栽培作物适应于一定的自然生态和生产经济条件,具有相对稳定的遗传性和相对一致的生物学特性和形态特征,并与同一作物的其它类似群体相区别的生态类型。(品种属性:生产资料属性;经济类型属性;地区性时间性。作物品种的类型:纯系品种、杂种品种、综合品种、无性系品种等。) 优良品种的作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改进产品品质;保持稳产性和产品品质;扩大作物种植面积。 2.作物育种学的任务和主要内容是什么?它与哪些学科关系密切?你打算如何学好作物育种学这门课程? 作物育种学(crop breeding)研究选育和繁育作物优良品种的原理与方法的科学。 主要任务:研究育种规律;培育新品种,实现品种良种化;繁育良种,实现种子标准化。 作物育种学的主要内容 ?育种目标的制订及实现目标的相应策略; ?种质资源的搜集、保存、研究、创新与利用; ?选择的理论与方法; ?人工创新变异的途径、方法及技术; ?杂种优势利用的途径与方法 ?目标性状的遗传、鉴定及选育方法 ?作物育种各阶段的田间试验技术; ?新品种的审定、推广及种子生产 3.常规育种技术的主要任务和特点是什么? 主要任务:提高产量、改进品质和增强抵抗不良环境的能力(抗病、虫、草害和抗旱、寒、碱等)。 特点: 综合多个优良基因; 同步改良作物的产量、品质、抗性水平; 盲目性大; 育种是科学艺术。4.现代作物育种发展动向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1.进一步加强种质资源研究 2.深入开展育种理论与方法的研究 3.加强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和育种单位间的协作 4.种子产业化 5.调查了解农作物优良品种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等方面的具体表现。 第1章作物繁殖方式与品种类型 名词解释:

作物育种学试题库汇总

《作物育种学总论》试题库 二级学院:农业科学学院 出题负责人:夏明盅吴昊尹福强华劲松 适用专业:农学 章名:01|绪论 题型:04|名词解释题(每小题2分) 难度:1|易 1.品种 答:人类在一定的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根据人类的需要所选育的某种作物的某种群体;这种群体具有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2.作物育种 答:作物的人工进化,适当的利用自然进化的人工进化。 3.植物学上的种子 答:指种子植物由胚胎发育而成的繁殖器官。 4.农业生产上的种子 答:指凡在农业生产上可以直接被利用作为播种材料的植物器官都统称为种子,有真正的种子,类似种子的果实,营养器官三种类型。5.DUS 答:农作物的品种的三个基本特性,既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简称DUS。

题型:02|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 难度:2|中 1.()和()是群体进化的主要动力。 A.遗传 B.变异 C.选择 D.重组 E.突变 答:CD 题型:03|填空题(每小题1分) 难度:1|易 1.生物的进化决定于三个基本因素、和。答:遗传变异选择 2.作物育种学的基本任务包括:研究育种规律、、繁育良种,实现种子标准化三个方面。 答:培育新品种,实现品种良种化 3.作物育种和良种繁育学研究的对象分别是和。答:作物品种种子。 4.作物育种学是研究及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 答:选育繁殖作物优良品种

题型:05|判断题,正确的划“√”,错误的划“×”。(每小题1分) 难度:1|易 1.品种的植物分类地位低于种。() 答:× 2.作物育种实际上就是作物的人工进化,是适当利用自然进化的人工进化。() 答:√ 题型:06|简答题(每小题5分) 难度:2|中 1.作物优良品种在发展作物生产中的作用有哪些? 答:提高单位面积产量(1分),改进产品品质(1分),保持稳产性和产品品质(1分),扩大作物种植面积(1分),有利于耕作制度的改良、复种指数的提高、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及劳动生产率的提高(1分)。 2.作物育种学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答:研究作物的性状及其遗传规律(2分);2搜集和创造种质资源(1分);研究良种繁育的方法和技术(1分);培育农作物的新品种(1分)。 3.作物育种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 答:育种目标的制定及实现目标的相应策略(1分);种质资源的搜

作物育种学总论试题农学专业

作物育种学总论试题(农学) 名词解释(20分) 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自交系品种杂交种品种双交顶交垂直抗病性水平抗病性系统系统群 二、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在括弧里划"V ,不正确的在弧里划“X"(12分) ①作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作物优良品种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 ②二倍体亚洲棉和比克氏棉杂交,杂种F1不育,经人工染色体加倍和胚挽救克服了杂 种不育性,据此判断这两个物种属于初级基因库()。 ③在A/B//C/B和A/B//C杂交方式中,亲本A、B、C在杂种后代中所占的遗传比例相同()。 ④与二倍体相比,同源多倍体具有器官巨型性的特征,因此以收获营养器官为目的的植 物,其倍性越高越好()。 ⑤品种混杂退化的实质是机械混杂()。 ⑥化学诱变剂甲基磺酸乙酯简称EMS ()。 三、简答题(38分) 1、什么是系统育种?简述系统育种的遗 传学原理(10分) 2、试述诱变育种的优缺点。C 0分) 3、利用系谱法进行品种选育时,F2所选单株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后代表现的好 坏,简述F2选择优良单株的依据。(8分) 4、试写出雄性不育三系繁殖与利用的程序。(10分) 四、应用题(15) 扬稻6号是一个优良的水稻品种,但不是WA型不育系的恢复系,基因型为N frr)。 WA型不育系珍汕97A的基因型为S (rr) , WA型恢复系明恢63的基因型为N (RR)。请通过回交转育法,将明恢63的恢复基因R导入扬稻6号,写出回交转育的过程。

五、论述题(15) 某小麦品种A抗大麦黄矮病,若将其抗性导入到感病品种B里,你认为可以通过哪些育 种途径和方法。 作物育种学总论试题答案一名词解释 一般配合力:一个被测自交系和其它自交系组配的一系列杂交组合的产量(或其它数量性状) 的平均表现。 特殊配合力:被测系与一特定的(自交系或基因型纯合的品种)杂交F1的产量(或其他经济性状)的表现。或某特定组合的某性状的实测值与据双亲一般配合力算得的理论值的离差。 自交系品种:经过多年、多代连续的人工强制自交和单株选择所形成的基因型纯合的、性状 整齐一致的自交后代。 杂交种品种:在严格选择亲本(自交系)和控制授粉的条件下生产的杂交组合的F1植株群体。双交:四个亲本两两杂交,其F1再进行杂交的方式叫双交。 顶交:选用遗传基础广泛的品种群体作为测验种测定自交系的配合力 垂直抗病性:又称小种特异性抗病性或专化性抗病性。指同一寄主品种对同一病菌的不同生 理小种具有特异反应或专化反应。 水平抗病性:寄主的某个品种对所有小种的反应一致,对病原菌的不同小种没有特异(专化) 反应 系统:F3 —个株行内各株都来自同一F2植株,从其血统上看,可称之为系统(或株系) 系统群:来自同一F3系统(即属于同一F2单株的后代)的F4诸系称之为系统群。 二 1.X2. X3. X4.X5. X6.V 三、简答题 1,系统育种:指以现有的作物品种群体内出现的自然变异类型为材料,根据育种的目标选择一定数量的优良个体,分别收获,脱粒,保存播种,每一个个体的后代形成一个系统,通过试验鉴定,选优汰劣,育成磨擦品种的方法。 1、纯系学说 (1 )自花授粉作物也有基因的混杂,可以进行选择;(2)如果是纯合的后代,由于基因是 纯合的,选择只是表型的选择。 2、品种自然变异现象和产生的原因 (1) 自然变异现象 (2 )自然变异 (3)新育成品种群体中的变异 2?优点:(1)?通过人工诱变可以提高突变率,扩大突变谱 (2) 诱变育种对改良单一性状比较有效 (3) 性状稳定快,育种年限短 (4) 诱变育种通过打断染色体可以打破不良基因与优良基因的连锁 缺点:(1)诱变的方向与性质难以掌握 (2) 一般情况下,在同一次处理中同时改良品种的几个T生状很难

作物育种学试题5_作物育种学

专业《作物育种学》课程试题5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 1.品种的主要类型包括自交系品种、、群体品种和。 2.选择育种的基本原理是作物品种的变异现象和学说。 3.作物授粉方式的分类是根据自然异交率高低而定的,一般自然异交率在4%以下的是典型的授粉作物;自然异交率在50%-100%的是典型的授粉作物;常异花授粉作物的自然异交率介于二者之间,一般为4%-50%。 4.引种的基本原理是指相似性原理,生态条件和相似性原理。 5.杂交育种按其指导思想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育种,另一种是育种。 6.在回交育种中用于多次回交的亲本称亲本,因为他是有利性状(目标性状)的接受者,又称为受体亲本;只有一次杂交时应用的亲本称为亲本,他是目标性状的提供者,故称供体亲本。 7.远缘杂种夭亡和不育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其遗传系统的破坏,包括核质互作不平衡; 不平衡; 不平衡和组织不协调。 8.按照雄性不育花粉败育发生的过程,雄性不育可分为 不育和不育两种类型 9.作物群体改良是通过鉴定选择、人工控制下的自由交配等一系列育种手段,改变基因、基因型频率,增加优良基因的重组,从而达到提高 和的频率。 10.普通小麦是倍体,有42条染色体;玉米是倍体,有20条染色体。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作物育种学的涵义是() A)研究遗传和变异的科学B) 一门人工进化的科学 C)研究选育和繁育优良品种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 D)一门综合性强的应用科学 2.选择育种中选择的基本方法有() A) 系谱法和混合法 B) 单株选择和混合选择 C) 一粒传和混合选择 D) 定向选择和分裂选择 3.稳定不分离的株系称为( ) A) 品种 B) 株行

园艺作物育种学总论期末考试参考答案-----

园艺作物育种学总论期末考试答案 一、选择与填空(30分,每空1分) 1、根据种质资源的类型与性质,可以将种质资源分为地方品种、主栽品种、 原始类型、野生近缘种等。 2、常用的植物遗传转化方法有:农杆菌介导法、基因枪法、花粉管介导法。 3、选择的实质就是造成有差别的生殖率,从而能定向的改变群体的遗传组成。基因频率与 基因型频率是群体遗传组成的标志。 4、“先杂后纯”和“先纯后杂”分别是指组合育种、优势育种育种途径。 5、只改善某一品种的1~2个缺点,常采用回交或诱变育种途径。 6、亲本性状互补是杂交育种亲本选配的重要原则,它的含义是①不同性状互补,②同一性状不同单位性状互补。 7、回交育种对非轮回亲本的要求是输出性状特别优良,并是质量性状。 8、多倍体育种时常用的诱变剂是秋水仙素,它的作用原理是作用于正在有丝分裂的细胞,能抑制纺锤丝的形成, 而不抑制染色体的复制,从而使细胞的染色体加倍;多倍体的鉴定方法有形态鉴定、染色体计数、流式细胞仪鉴定等。 9、根据遗传,园艺作物雄性不育系可分为:核雄性不育系、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基因 工程雄性不育系等。 10、根据品质测定的方法,可将果树、蔬菜的品质分为感官品质和化学品质。其中化学品质又可分为营养品质、 卫生品质和药用品质。 11、对某一数量性状进行选择时,入选亲本的后代群体的平均值与最初原始群体平均值之差,称为 C 。 A、遗传力 B、选择差 C、遗传进度 D 、选择强度 12、母系选择法常用于 A 的选择。 A、异花授粉作物 B、常异花授粉 C、自花授粉作物 D无性繁殖园艺作物 13、在杂交育种中只对F1进行选择的园艺作物是 D 。 A、异花授粉作物 B、常异花授粉 C、自花授粉作物 D无性繁殖园艺作物 14、单子传代法最适用于 C 杂交后代的选择。 A、行株距大的自花授粉园艺作物 B、行株距小的自花授粉园艺作物 C、行株距大的异花授粉园艺作物 D、行株距小的异常花授粉园艺作物 二、名词解释:(2分×10=20分) 1、驯化引种:如果引入地区与原分布区自然条件差异较大,或引种植物适应范围较窄,只有改变其遗传性才能适应新环境或必需采用相应的农业措施,使其产生新的生理适应性的称作驯化引种。 2、母系选择法:与系谱法的区别主要是在入选株不进行隔离,对花粉来源不加控制,选择只是根据母本的性状进行,所以称为母系选择法,又称为无隔离系谱选择法。 3、播种品质:与种子播种成苗相关的性状,包括发芽率、发芽势、千粒重等指标。 4、异源多倍体:来源于不同亲本的基因组进行融合获得的多倍体称异源多倍体。 5、新品种保护:植物新品种,是指经过人工培育的或者对发现的的野生植物加以开发,具备新颖性、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并有适当命名的植物品种。。 6、特殊配合力:也称组合配合力,是指某两个亲本所配特定的杂交组合与所涉及的一系列杂交组合平均值相比,其生产力高低的指标。即指某种特定组合的实际观察值(如产量或其它性状值)与根据双亲的普通配合力所预测的期望值的离差。 7、自交不亲和系:系统内植株雌蕊正常,授予外来的花粉能正常结籽,但系统内花期自交不结籽或结籽率很低的系统。 8、临界剂量:受辐射处理后材料的存活率或生长量是对照40%的剂量。 9、体细胞杂交:也称原生质体融合,是在离体条件下将同一物种或不同物种的原生质体进行融合培养并获得杂种

(整理完)作物育种学通论网上作业题参考答案

作物育种学网上作业题答案 绪论 一、名词解释 作物品种:人类在一定的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根据人类的需要所选育的某种栽培植物群体,该群体具有相对稳定的遗传特性和生物学、形态学及经济性状上的相对一致性,而与同一栽培植物的其他群体在特征特性上有所区别;在相应地区和耕作条件下种植,在产量、品质、抗性等方面都符合生产发展需要。 作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和繁殖作物优良品种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 自然进化:是自然变异和自然选择的进化。 人工进化:是人工创造变异并进行人工选择的进化。 二、填空题 1. 遗传、变异、选择 2. ?作物育种? 3. 矮化育种、生物技术 三、简答 1.作物品种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改进产品品质、提高抗逆性,增强适应性和稳产性、有利于耕作制度改革,提高复种指数、扩大作物种植面积、有利于农业机械化管理及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四、论述 1. 遗传、变异和选择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及相互间的关系如何? 生物进化有三个基本因素即遗传、变异和选择,自然选择理论是其核心,而选择的基础是生物的变异和遗传,变异、遗传是进化的内因和基础,选择决定进化的发展方向。一切生物都能发生变异,在众多变异中有的变异能遗传,有的变异不能遗传,只有广泛存在的可遗传的变异才是选择的对象。 在生存斗争中,对生存有利的变异会得到保存,对生存有害的变异会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自然选择过程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连续的过程。由于生存斗争不断在进行,因而自然选择也不多地进行。 第一章育种目标 一、名词解释 1.育种目标:是指在一定的生态、生产条件下,对所育成品种应具备一系列优良性状的要求指标。 2. 产量结构性状:是指直接构成作物产量的性状,不同作物的产量结构性状不同。 3.高光效育种:是指提高单位叶面积的净光合速率的生理生理遗传改良或育种。 二、填空 1.育种目标 2.单位面积穗数、粒重 3. 1%~2% 三、简答 1. 制定作物育种目标遵循的原则? ①国民经济需要和生产发展前景 ②当地现有品种有待提高和改进的主要性状 ③育种目标的具体化和可行性 ④品种的合理搭配 2. 矮化品种的选育有什么优势? 矮化品种不仅抗倒伏能力强,而且可以加大密度,增进单位面积株数,提高收获指数和有效利用肥水,丰产潜力大。 3. 适应机械化作业作物应具备的性状? 株型紧凑、茎杆不倒、生长整齐、成熟一致、结实部位适中、不落荚、不落粒 四、论述 1.制订育种目标时应考虑哪些主要目标性状?

园艺作物育种学总论期末考试参考答案

园艺作物育种学总论期末考试参考答案 一、选择与填空(30分,每空1分) 1、根据种质资源的类型与性质,可以将种质资源分为地方品种、主栽品种、 原始类型、野生近缘种等。 2、常用的植物遗传转化方法有:农杆菌介导法、基因枪法、花粉管介导法。 3、选择的实质就是造成有差别的生殖率,从而能定向的改变群体的遗传组成。基因频率与 基因型频率是群体遗传组成的标志。 4、“先杂后纯”和“先纯后杂”分别是指组合育种、优势育种育种途径。 5、只改善某一品种的1~2个缺点,常采用回交或诱变育种途径。 6、亲本性状互补是杂交育种亲本选配的重要原则,它的含义是①不同性状互补,②同一性状不同单位 性状互补。 7、回交育种对非轮回亲本的要求是输出性状特别优良,并是质量性状。 8、多倍体育种时常用的诱变剂是秋水仙素,它的作用原理是作用于正在有丝分裂的细胞,能抑制纺 锤丝的形成,而不抑制染色体的复制,从而使细胞的染色体加倍;多倍体的鉴定方法有形态鉴定、染色体计数、流式细胞仪鉴定等。 9、根据遗传,园艺作物雄性不育系可分为:核雄性不育系、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细胞质雄性不育 系、基因工程雄性不育系等。 10、根据品质测定的方法,可将果树、蔬菜的品质分为感官品质和化学品质。其中化学品质又可分为 营养品质、卫生品质和药用品质。 11、对某一数量性状进行选择时,入选亲本的后代群体的平均值与最初原始群体平均值之差,称为 C 。 A、遗传力 B、选择差 C、遗传进度 D 、选择强度 12、母系选择法常用于 A 的选择。 A、异花授粉作物 B、常异花授粉 C、自花授粉作物 D无性繁殖园艺作物 进行选择的园艺作物是 D 。 13、在杂交育种中只对F 1 A、异花授粉作物 B、常异花授粉 C、自花授粉作物 D无性繁殖园艺作物 14、单子传代法最适用于 C 杂交后代的选择。 A、行株距大的自花授粉园艺作物 B、行株距小的自花授粉园艺作物 C、行株距大的异花授粉园艺作物 D、行株距小的异常花授粉园艺作物 二、名词解释:(2分×10=20分) 1、驯化引种:如果引入地区与原分布区自然条件差异较大,或引种植物适应范围较窄,只有改变其遗

作物育种学

作物育种学总论复习资料 绪论 1、作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及繁殖作物优良品种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 2、作物品种:是人类在一定的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根据人类的需要所选育的某种作物的一定群体;这种群体具有相对稳定性的遗传特性,在生物学、形态学及经济学性状上的相对一致性,与同一作物的其他群体在特征,特性上有所区别;这种群体在相应的地区和耕作条件下种植,在产量、抗性、品质等方面都有符合生产发展的需要。 3、简述作物育种学的特点和任务:答:(1)特点:作物育种学是作物人工进化的科学,是一门以遗传学、进化论为主要基础的综合性应用科学,它涉及植物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生物统计与实验设计、生物技术、农产品加工学等领域的只是与研究方法。作物育种学与作物栽培学有着紧密的联系。(2)任务:A、研究作物遗传性状的基本规律;B、搜集创造和研究育种资源,培育优良新品种; C、繁育良种,生产优良品种的种子。 3、自然进化:由自然变异和自然选择突变发展的进化过程。 4、人工进化:是指由于人类发展生产的需要,人工创造变异并能进行人工选择的进化,之中包括有意的利用自然变异及自然选择的作用。 5、生物进化的三大要素及相互关系:变异、遗传和选择遗传和变异是进化的内因和基础,选择决定进化的发展方向。 6、品种:是指某种一栽培作物适应于一定的自然生态和生产经济条件具有相对的稳定的遗传性和充分一直的生物学特性与形态学特征,并以此与同一作物的其他类似群体相区别的生态类型。 第一章作物的繁育方式及品种类型 1、说明作物繁殖方式的种类和各类作物群体遗传特点及代表作物:(1)作物繁殖的方式有: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2)有性繁殖植物主要有自花授粉作物、异花授粉作物和常异花授粉作物: A、自花授粉是指痛一朵花的花粉传到同一花朵的雌蕊柱头上,代表的作物有水稻、大麦、小麦、大豆、豌豆、花生、烟草、绿豆亚麻等,自花授粉作物的自然异交率一般低于1%,不超过4%。 B、异花授粉是雌蕊柱头接受异株或异花花粉授粉的,代表作物有玉米、黑麦、向日葵、白菜型油菜、甘蔗、甜菜、大麻、三叶草的呢过,异花授粉的自然异交率至少在50%以上。 C、常异花授粉是指一种作物同时依靠自花授粉和异花授粉两种

(完整版)作物育种学总论整理

作物育种学总论整理 绪论 1.作物品种的概念:是人类在一定的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根据人类的需要所选育的某种作物的一定群体。具有三性(DUS):特异性(Distinctness) 、一致性(Uniformity)、稳定性(Stability)。 2.作物品种类型:纯系品种、杂种品种、综合品种、无性系品种。 3.优良品种:指在一定地区和耕作条件下能符合生产发展要求,并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品种。生产上所谓的良种,包括具有优良品种品质和优良播种品质的双重含义。 第一章作物的繁殖方式与品种类型 1.不同作物的授粉方式: 自花授粉作物(<4%): 水稻、小麦、大麦、大豆等 异花授粉作物(>50%): 玉米、黑麦、甘薯、白菜型油菜 常异花授粉作物(5-50%): 棉花、甘蓝型油菜、高粱、蚕豆等 2.自交不亲和性:具有完全化并可形成正常雌雄配子,但却上自花授粉结实能力的一种自交不育性。 3.雄性不育性:植物的雌蕊正常而花粉败育,不产生有功能的雄配子的特性。 4.无性系:由营养体繁殖的后代。 5.无融合生殖:植物的雌雄性细胞不经过正常受精和两性配子的融合过程而直接形成种子以繁衍后代的方式,包括无孢子生殖、二倍体孢子生殖、不定胚生殖、孤雌生殖、孤雄生殖。 6.自交的遗传效应 ①保持纯合基因型 ②使杂合后代基因型趋于纯合、并发生性状分离Xmn=(1-1/2n)m ③自交引起杂合基因型的后代生活力衰退 7.异交的遗传效应 ①异交形成杂合基因型(杂交) ②异交增强后代的生活力 8.自交系品种(纯系品种):突变或杂合基因型连续自交和选择育成的基因型同质纯合群体。 9.杂交种品种:在严格选择亲本(自交系)和控制授粉的条件下生产的杂交组合的F1植株群体。 10.群体品种:遗传基础复杂、群体内植株基因型有一定程度的杂合或异质性的一群植株群体。 11.无性系品种:由一个或几个近似的无性系经过营养器官的繁殖而成的一个群体。

作物育种学总论试题农学专业

作物育种学总论试题(农学) 一名词解释(20分) 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自交系品种杂交种品种双交顶交垂直抗病性水平抗病性系统系统群 二、下列说法就是否正确,正确的在括弧里划“√”,不正确的在弧里划“×”(12分) ①作物育种学就是研究选育作物优良品种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 )。 ②二倍体亚洲棉与比克氏棉杂交,杂种F1不育,经人工染色体加倍与胚挽救克服了杂种 不育性,据此判断这两个物种属于初级基因库( )。 ③在A/B//C/B 与A/B//C杂交方式中,亲本A、B、C在杂种后代中所占的遗传比例相同 ( )。 ④与二倍体相比,同源多倍体具有器官巨型性的特征,因此以收获营养器官为目的的植 物,其倍性越高越好( )。 ⑤品种混杂退化的实质就是机械混杂( )。 ⑥化学诱变剂甲基磺酸乙酯简称EMS ( )。 三、简答题(38分) 1、什么就是系统育种?简述系统育种的遗传学原理(10分) 2、试述诱变育种的优缺点。(10分) 3、利用系谱法进行品种选育时,F2所选单株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后代表现的好 坏,简述F2选择优良单株的依据。(8分) 4、试写出雄性不育三系繁殖与利用的程序。(10分) 四、应用题(15) 扬稻6号就是一个优良的水稻品种,但不就是WA型不育系的恢复系,基因型为N(rr)。WA型不育系珍汕97A的基因型为S(rr),W A型恢复系明恢63的基因型为N(RR)。请通过回交转育法,将明恢63的恢复基因R导入扬稻6号,写出回交转育的过程。 五、论述题(15) 某小麦品种A抗大麦黄矮病,若将其抗性导入到感病品种B里,您认为可以通过哪些育种途径与方法。 作物育种学总论试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一般配合力:一个被测自交系与其它自交系组配的一系列杂交组合的产量(或其它数量性状)的平均表现。

作物育种学各论玉米试题库答案版

作物育种学各论 玉米育种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 1、玉米自交系:单株玉米经过多代连续自交和选择,最后育成的基因型相对纯合、性状整齐一致的自交后代群体。 2、一环系:从异质杂合的群体品种或综合品种中选育出的自交系。 3、二环系:从自交系间杂交种后代中选育出的自交系。 4、顶交种:选用一个品种和一个自交系或单交种杂交而成。 5、三交种:选用一个自交系与一个单交种杂交而成。 6、双交种:先选用四个自交系分别配成两个单交种,再用两个单交种杂交而成双交种。 7、S型雄性不育系:育性不稳定、配子体不育、恢复基因Rf3表现显性、抗玉米小斑病 8、T型雄性不育系:育性稳定、孢子体不育、恢复基因Rf1和Rf2 表现显性互补、高感玉米小斑病 9、C型雄性不育系:育性稳定、孢子体不育、恢复基因Rf4和Rf5 表现重叠作用、抗玉米小斑病 10、孢子体雄性不育系:指不育系的花粉的育性受孢子体的基因型所控制,而与花粉本身所含基因无关。 11、配子体雄性不育系:指不育系的花粉育性直接受雄配子体本身的基因所决定。 12、测验种:在测定配合力时,用来与被测系杂交的品种、杂交种、自交系、不育系、恢复系等称为测验种。 13、测交种:测交所产生的杂种。 14、轮回选择:轮回选择是反复鉴定、选择、重组的过程,每完成一次鉴定、选择、重组过程便称为一个周期或一个轮回。 15、糯玉米:又称粘玉米,其胚乳淀粉几乎全由支链淀粉组成。

16、普通甜玉米:以su1为基础。在乳熟期,纯合su的还原糖和蔗糖含量增加,尤其是水溶性多糖(water soluble polysaccharide)增多,使支链淀粉变为水溶多糖。 17、超甜玉米:以sh2和以bt1,bt2为基础,sh2突变体子粒的含糖量是普通玉米的10倍,其作用是在胚乳发育过程中阻止蔗糖向合成淀粉底物的转化,故使胚乳中蔗糖含量增加,淀粉减小。能较长期地保持高糖分水平。 18、杂种优势群:是指遗传基础广泛、遗传变异丰富、具有较多有利基因、较高一般配合力、种性优良的育种群体。是在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作用下经过反复重组种质互渗而形成的活基因库,从中可不断分离出高配合力的优良自交系。 19、杂交种:指基因型不同的两个植株个体通过雌雄配子融合所产生的后代,作物育种上的杂交种是指基于杂种优势培育原理生产的高产优质作物品种。 20、马齿型玉米:植株高大,耐肥水,产量高,成熟较迟。果穗呈筒形,子粒长大扁平,子粒的两侧为角质淀粉,中央和顶部为粉质淀粉,成熟时顶部粉质淀粉失水干燥较快,子粒顶端凹陷呈马齿状而得名。凹陷的程度取决于淀粉含量。食味品质不如硬粒型。 21、硬粒型玉米:又称燧石型,适应性强,耐瘠、早熟。果穗多呈锥型,子粒顶部呈圆形,由于胚乳外周是角质淀粉。故子粒外表透明,外皮具光泽,且坚硬,多为黄色。食味品质优良,产量较低。 22、甜玉米:是由于一个或几个基因的存在而不同于其他玉米的一种类型。甜玉米是菜用玉米的一个类型。 23、一般配合力:是指某一亲本自交系在一系列的杂交组合中,对杂种后代的某一性状所产生的平均影响。 24、特殊配合力:是指亲本自交系在特定的杂交组合中对杂种后代某一性状平均值产生偏离的情况. 25、雄性不育系:雌雄同株植物中,雄蕊发育不正常,不能产生有功能的花粉,但它的雌蕊发育正常,能接受正常花粉而受精结实,并能将雄性不育性遗传给后代的植物品系。26、雄性不育恢复系:雄性不育恢复系是指与雄性不育系杂交后,可使子代恢复雄性可育

作物育种学模拟题及答案(一)

作物育种学模拟题(一) 一、解释(共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1.品种更换:就是用新选育出的优良品种,替换生产上表现不良的另一品种。 2 .引种:所谓引种就是从外地或外国引入优良品种或有价值的品种资源,经过试验成功后直接应用于生产,或作为选育新品种的原始材料。 3.诱变育种:是指用物理或化学因素诱发染色体畸变、基因突变、细胞质突变等改良品种。 4.一般配合力:指一个被测自交系和其他自交系组配的一系列杂交组合的产量 ( 或其他数量性状 ) 的平均表现 5.自交不亲和性:同一植株上机能正常的雌、雄两性器官和配子 , 不能进行正常交配的特性 , 称为自交不亲和性。。 6.倍体育种:用杂种F1或F2花药培育出单倍培体植株,再经染色体加倍而选育作物新品种的方法 7水平抗病性:寄主品种对各小种的抗病性反应性大体上接近同一水平 二、填空每空0.5分) 1、作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及繁殖作物优良品种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 2、现代化农业对育种目标总的要求是:高产、稳产早熟优质;适应机械化作业。 3、性状鉴定的方法有:直接鉴定间接鉴定;按鉴定条件可分为自然鉴定诱发鉴定。 4、选择的基本方法有单株选择混合选择。 5、杂交育种的程序是:原始材料圃亲本圃杂种圃株系选择圃(选种圃)鉴定圃和品比试验圃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 6、作物的繁殖方式分为有性繁殖无性繁殖两种。有性繁殖作物根据其花器构造和授粉方式的不同又可分为自花受粉作物异花受粉作物常异花受粉作物。 7、利用杂种优势的途径有:人工去雄化学杀雄自交不亲和性利用标志性状利用雄性不育性的利用。 8、单倍体育种的优点是:加速育种材料的纯合提高选择效果缩短青种年限。 9、“四化一共”的内容是:品种布局区域化,种子生产专业化,加工机械化,质量标准化,以县为单位有计划地供应良种”。 10、作物的逆境包括温度胁迫水分胁迫矿物质胁迫。 三、选择(单选或多选,每小题2分) 1、单倍体育种时宜选择 C 进行离体培养。 A.母本花药 B. 父本花药 C.杂种F1或F2花药 D.都可以 2、远缘杂交的困难是 A B C。 A.杂交不孕 B.杂种不育 C.疯狂分离 D.都不是 3、玉米南种北引表现 B 。 A.早熟 B.晚熟 C.生育期无变化 4、在下列杂交方式中属于三交的是②。 ①. A/B ②. A/B//C ③. A/B//C/B ④.A/B//C/D 5、现有甲(早熟、)、乙(抗病)、丙(丰产、感病、晚熟)三个亲本品种,进行杂交育种时,合理的双交方式是C。 A.(甲×乙)×(甲×丙) B. (甲×乙)×(乙×丙) C. (甲×丙)×(乙×丙) 四、判断(正确请在括号内打“√”,错打“×”每小题1分) 1、用自由授粉品种和自交系组配的杂交种称顶交种。() 2、化学杀雄的原理是由于雌蕊比雄蕊有较强的抗药性。() 3、测定自交系配合力所进行的杂交称为测交,测交所得后代称为测验种。() 4、从自交系间杂交种中选育的自交系称为二环系。() 5、回交育种时用作重复杂交的亲本品种叫轮回亲本。() 6、把来自F3同一株系的F4代株系称之为系群。()

作物育种学总论复习资料2(1)

在适宜条件下,穗粒多,和可能增产;若是引夏、秋播品种,则生育期变晚,甚至抽穗结实,所以应引进早熟品种好。 (2)低温长日照作物南种北引时,若引的是春性、弱冬性品种,则可能发生冻害,不结实;若引冬性、强冬性品种,则会因温度降低,日照变长,因此变现为早熟,所以应引进晚熟品种好。 B: (1)高温短日照作物北种南引时,生育期变短,植株变矮,抽穗早,穗粒小,粒重降低,经济性状不好,应引晚熟品种好。 (2)低温长日照作物北种南引时,生育期延迟,若是半冬性品种,即使通过春化,也会延迟拔节,甚至不能抽穗,应引进春性、弱冬性品种较好。 4.. 什么是选择育种?选择育种所利用的变异来源有哪几种? 根据育种目标,从现有品种群体中直接利用自然变异,选择出优良的变异单株,进行性状鉴定,选择并通过一系列试验,培育作物新品种的育种途径。 (1)自然变异引起基因重组;(2)自然变异;(3)新育成品种群体中的变异。 5 水稻品种A综合性状优良但不抗白叶枯病,请你设计一个回交育种方案(图示),把品种B中的显性抗白叶枯单基因(R)导入A,要求育成的品种非轮回亲本遗传成分少于2%,共需要几个季节(开花前能鉴别白叶枯病抗性)? 6 6. 简述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的概念并填写下表(10分) 表5×7格子方试验35个F1的平均产量以及一般配合力和特殊 配合力

A: B: C: D: E: 7. 什么是单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有哪些优缺点? 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如花药离体培养等)诱导产生单倍体植株,再通过某种手段使染色体组加倍(如用秋水仙素处理),从而使植物恢复正常染色体数。 优点 1、缩短育种年限 2、克服远缘杂交的不亲和性 3、提高诱变育种的效率 4、合成育种新材料 8. 种质资源工作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举例说明种质资源对育种的重要性。 主要包括搜集、保存、研究、创新和利用几个方面 重要性:(1)是育种工作的物质基础;(2)是突破性育种的关键;(3)是不断发展新作物的主要来源;(4)为避免品种的遗传基础的贫乏,必须利用更多的基因资源,维持和提高作物品种的生产力;(5)是有关生物学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材料 8. 简述基因对基因学说 针对寄主植物的每一个抗病基因,病原菌迟早会出现一个相对应的毒性基因,毒性基因只能克服其相应的抗性基因,而产生毒性(致病)效益。在寄主----寄生物体系中,任何一方的每个基因都只有在另一方相应基因的作用下,才能被鉴定出来。 9. 简述利用显性雄性不育基因进行小麦轮回育种的方法。 10. 简述品种混杂退化的原因及防止方法? 品种混杂退化的原因:(1)机械混杂;(2)自然杂交;(3自然变异;(4)微效基因分离重组;(5)自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