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物体显色机理

颜 色 科 学

你好我是

颜色意义

一种属性,离开物体没意义

什么是红色?

物体显色原理

光谱特性

有选择地吸收、透射和反射

物体吸收

物体的吸收特性当入射光照射在物体上,

某一光波的频率与物体的本

征频率相匹配时,物体就吸

收这一波长光的辐射能,使

电子的能级跃迁到高能级的轨道上,发生吸收,其余发射出去。

非选择性吸收

R

B

M

品红

R

G

B

灰、黑、白

B

R G

白光

选择性吸收

物体分类

自发光物体

物体分类

透射体

入射光

透射光

菲林胶片

光透射密度

光透射密度

τ

λ

τφ

φ

τ

i

c

l

a

D lg

1

lg=

=

?

?

=

Φi

l

c

Φτ

菲林胶片:

Dmax

> 3.5以上;

Dmin<0.5

物体分类M B R G

白光

G

反射体

反射密度

ΦiΦρ

光谱反射率()()()λφ

λ

φ

λ

ρ

ρi

=

光谱反射密度

()

()

()

()λ

φ

λ

φ

λ

ρ

λρ

ρ

i

D lg

1

lg=

=

反射密度

反射密度对于反射密度,国标要求:

Y=0.9-1.1

M=1.2-1.3

C=1.4-1.5

BK=1.6-1.7

Y0.9-1.1;

M1.2-1.3;

C:1.4-1.5,

BK:1.6-1.7,

意义

回顾

原理

物体显色原理

物体

拓展

拓展

1. 分析影响印刷品密度的因素;

2. 量化控制印刷品密度的方法;

谢谢

茚三酮 显色剂

茚三酮 中文名称:苯并戊三酮,茚三酮 英文名称:Ninhydrin 分子量:160.13 CAS RN:485-47-2 熔点:251℃ 密度: 0.86 性状:本试剂近似为白色结晶,或浅黄色结晶粉末,微溶于乙醚及三氯甲烷,100℃以上变为红色。 特性反应:跟酶类或者多肽在加热状况下发生显紫色反应。 作用 茚三酮是一个有机化合物,被广泛用于检测氨、一级和二级胺,尤其是氨基酸。氨基酸与茚三酮水合物在弱酸条件下共加热时,氨基酸被氧化脱氨、脱羧,而茚三酮水合物被还原,其还原物可与氨基酸加热分解产生的氨结合,再与另一分子茚三酮缩合成为蓝紫色化合物,称为罗曼紫(Ruhemann's purple)。此化合物最大吸收峰在570nm波长处。由于此吸收峰的大小与氨基酸释放的氨量成正比,因此可作为氨基酸的定量分析方法法医学上这个反应被用于鉴定指纹。 茚三酮反应(Kaiser鉴定)也可用来在固相接肽时检验脱保护基是否已经完成,鉴定和比色法分离氨基酸以及鉴定铵离子(呈紫色)。 茚三酮与氨基酸反应生成蓝紫色化合物,但pro,羟-pro反应时呈黄色。 茚三酮用于脯氨酸含量的测定 当用磺基水杨酸提取植物样品时,脯氨酸便游离于磺基水杨酸的溶液中,然后用酸性茚三酮加热处理后,溶液即成红色,再用甲苯处理,则色素全部转移至甲苯中,色素的深浅即表示脯氨酸的含量的高低。在520nm 的波长下比色,从标准曲线(用脯氨酸标准溶液制得)上查出(或用回归方程计算)脯氨酸的含量。 ①茚三酮

检出物:氨基酸、胺与氨基糖类。 溶液:本品O.2g溶于乙醇l00ml中。 方法:喷后于110oC加热。 结果:呈红紫色斑点。 茚三酮对一级二级的胺显色肯定没问题的,三级胺有些可以,酰胺应该也没问题的,配制:1.5g 茚三酮 + 100mL of 正丁醇+ 3.0mL 醋酸;显色的时候板子浸湿,用纸擦一下多余液滴,再用电热枪(电吹风太弱了)吹出斑点,显色因为氨基酸的不同而显示不同的紫色黄色等等,你想检测伯胺的话,肯定没有问题的! 配制方法:1.5g 茚三酮+ 100mL of 正丁醇+ 3.0mL 醋酸 茚三酮不是太好溶解,需要多搅拌才行。 加醋酸只是给显色提供一个微酸性的环境。 配置好的茚三酮显色剂装在棕色瓶中避光保存,是可以多次使用的。

颜色的原理

颜色的原理 调色和润色随着经济繁荣,科技提高,人们对美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发型造型除了以点线、面、形、轮廓。人们对发型的单一色彩有了更高的要求,发展到现在流行的挑色、润色使设计造型更加完美的体现出来,展示出特有的个性魅力和形象特征。 挑色指在原有发色的基础上,在发型中挑染出发片,以点、线、面或其它几何造型,使整个发型体现出韵律感和跳跃感。一般所选色彩为邻近色,如:朱红与橘黄则有少量的红,以红为主,而橘黄则有少量的黄,以红为主,而橘黄则有少量的红,以黄为主,总之在色轮上60度范围之内的颜色都属于邻近色,所以两种方法1、反沙宣学校应挑的发色漂浅后染同一目标色,整个造型会出现发色反差; 2、用不同色度的邻近色,调入不同色度的双氧乳和时间差,来 改变发色;3、用反差较大的邻近色直接匀后用锡纸包好(如色度高基色一定要漂浅,和目标色相差2一3度为宜)。 同类色指比邻近色更加接近,主要指在同一色相中不同的颜色变化,例如:红颜色中有紫红、深红、玫瑰红,蓝颜色中有深蓝、浅蓝等,在挑染这些发色时,关发基色的色度,不超过目标色的2一3度,在汉有目档色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双氧的浓度,时间差和以料的浓度来改变色差。 对比色(互补色)颜色之间的互补(对比)关系,是指某一间色与另一原色之间互相补充三原色成分,如绿色是由黄加蓝原色调配出来的,红色就是绿色的补色或对比色,紫色是由红加蓝的原色调配出来的;黄则是紫色的对比色,蓝则是橙色的对比色。这些色差的调染,具有极强烈、醒目、鲜明,在运用补色时,要注意运用的得当,否则就会产生强烈的对比,产生不协调。怎样避免不协调呢?1、改变对比色差的大小,如:万绿丛中一点红,形在强烈对比较大面积和谐色调,绿中局部红调具有宝石般活力,缩小三原色的单色发量。 2、改变颜色的明度、降低纯度,减弱强烈对比; 3、色彩一定要协调,保持对比色的平衡十分重要,因为对比色的挑色大多以三原色为主,所以要求发色必须和目标色相差2度,而蓝色属艺术色,是我们头发本身不存在的色彩,头发几乎漂到乳白色才能达到目标色。 润色指头发从发根到发梢同一色调不同的色度变化,在造型中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 1、发色由发根至发梢利用不同浓度的双氧乳或时间差[]渐漂浅,使同一目标色产生过渡色; 2、在同一色度的基础上也可以[逐渐减少目标色的纯度,改变头发色调的渐变效果。 在设计造型过程中,利用头发的色调,冷暧、明暗 的轻重、层次的高低

氨基酸含量测定和标准曲线制作(茚三酮法)

茚三酮比色法测定游离氨基酸含量 原理: 茚三酮与氨基酸的反应分两步进行,首先是氨基酸被氧化,产生二氧化碳?氨和醛,而水合茚三酮被还原成还原性茚三酮;第二步是所生成的还原性茚三酮与另一个水合茚三酮分子和氨缩合生成成为蓝紫色化合物,该化合物颜色的深浅与氨基酸的含量成正比? 磷酸缓冲液(pH.8.04): 称磷酸二氢钾4.5350 g,定容500 ml。 称NAH2PO4·12H2O11.9380 g分别溶解定容500 ml。 取磷酸二氢钾10 ml与磷酸氢二钠190ml混合即为pH8.04的缓冲液 2%茚三酮溶液:称取水合茚三酮 2 g,加水溶解后定容至 100 mL。储成于棕色瓶中,避光保存。 0.25%抗坏血酸溶液:称取抗坏血酸 0.1 g,加水溶解后定容至 100 mL,现配现用,或者密封,冻存于-20 o C。 茚三酮反应液:取50 ml 2% 茚三酮,加入5 ml 0.25%的Vc,使用蒸馏水稀释到100 ml,密封储存在棕色瓶中。 亮氨酸标准液:称取 100 mg 亮氨酸(纯度不低于 99%)溶于 100 mL 水中,作为母液,此时亮氨酸的浓度为1 mg/mL。 茚三酮标准曲线制作 溶液中氨基酸的浓度如果低于20 μg/ml,茚三酮显色反应将不能发生,故先配制不同浓度的 氨基酸标准液,取十支试管,标号为1,2,3……10,按照下表配制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0.4 0.5 0.6 0.7 0.8 0.9 1 1.1 1.2 1.3 1.4 1.5 1000 μg/ml 亮氨酸

超纯水 ml 9.6 9.5 9.4 9.3 9.2 9.1 9 8.9 8.8 8.7 8.6 8.5 亮氨酸 终浓度μg/ml 40 50 60 70 80 90 100 110 120 130 140 150 使用螺旋盖(内垫)试管分别取上述浓度的氨基酸标准液1ml,空白对照使用1ml 超纯水替代氨基酸标准液,然后向各个试管中加入0.5 ml 的茚三酮反应液和0.5 ml 的磷酸缓冲液,盖好盖子悬紧,置于沸水浴中煮沸15 min,分别加入3 ml 的超纯水,斡旋混匀,测定吸光度,绘制标准曲线 取一支中等程度显色的试管进行紫外和可见波段的全波长扫描,结果如下图所示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0.0 0.10.20.30.40.5 0.60.7吸光度 波长(nm ) 403 nm 565 nm 选择565 nm 作为其最大吸收波长,测定各管的吸光度,弃去吸光度大于1的值 茚三酮终浓度(μg/mL) 565 nm 的吸光度 20 0.037 25 0.114 30 0.226 35 0.347 40 0.412 45 0.538 50 0.621

常见染料品种的染色机理

常见染料品种的染色机理 摘要:本文通过查阅资料、归纳总结,收集了几种常见的染料品种的性能,及其它们的染色机理.为染料化学的初学者提供了几种常见染料品种的染色机理. 关键字:酸性染料、中性染料、直接染料、活性染料、分散染料、染色机理 染料是一类有色的有机化合物,能使纺织品染成各种颜色.染料必须是能溶解或分散于水中,或者能用化学方法使之溶解,对纤维具有染着力,并具有使用要求的坚牢度.各种类别的染料,使丝织物染色或印花的原理各不相同,下面就介绍几种常见的染料品种及其染色机理. 1、酸性染料 酸性染料都能溶解于水,因为这类染料最初需要在酸性染浴中进行染色,所以叫酸性染料。酸性染料能染毛、丝、锦纶等纤维,色泽鲜艳,色谱齐全。色牢度较好。在使用过程中,按染色性能和用酸的强弱,分为强酸性染料和弱酸性染料。用于蚕丝织物染色的主要是弱酸性染料。 1.1、强酸性染料的染色机理 强酸性染料染色时,染液的PH值必定小于蛋白质纤维的等电点①,此时染料和纤维是借助离子键而结合的。因为当染液的PH值小于蛋白质纤维的等电点时,蛋白质纤维带弱的正电荷,为了维持电中性,必须相当数量的阴离子。随氢离子进入纤维内部若加入醋酸调节染液的PH值,那么首先进入纤维内部的应该是较染料阴离子小得多 ①等电点:对于二性离子而言,如果改变二性离子溶液的PH值,二性离子在电场中既不向阴极移动,也不向阳极移动,及总电荷等于零(及不带电荷)。那么此状态称为等电状态,此时的PH值即为二性离子的等电点。

的醋酸根离子,但由于醋酸根离子对纤维没有亲和力,所以最后吸附在蛋白质纤维上的还是染料阴离子,整个过程反应可以用如下表达式表示: HAc→H++Ac- +H N—R—COO-②+H+→+H3N—R—COOH 3 +H N—R—COOH+ Ac-→Ac-?+H3N—R—COOH 3 Ac-?+H3N—R—COOH+DSO3-③→DSO3-?+H3N—R—COOH+Ac- 1.2、弱酸性染料的染色机理 弱酸性染料和强酸性燃料的染色条件不同。弱酸性染料由于分子结构较强酸性染料复杂,染料分子量大,所以就提高了染料分子和纤维之间的范德华引力,也相应的增加了染料与纤维之间的氢键数目,所以不必借助大量的离子键来完成燃料的上染。染液的PH值大都控制在4.5—7之间(蚕丝纤维的等电点以上),虽然在弱酸或中性条件下,也有一部分染料是通过离子键与纤维结合的,但是由于染液的PH值在丝素的等电点附近,或超过丝素等电点,故染浴中没有足够的氢离子足以使纤维带正电荷,这时纤维呈中性或者是使纤维带负电荷,在它们与染液的结合过程中,范德华力和氢键起到了重要作用。 2、中性染料 中性染料又称为2 :1金属络合染料,外观都是粉末,均可溶于水,染料分子量大,上色后金属与纤维素分子结合,各项坚牢度都较好,日晒与气候牢度更为良好。 ②+H3N—R—COO-表示蛋白质纤维分子。 ③DSO3-表示染料色素阴离子。

、蛋白质的显色反应

实验二蛋白质的显色反应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构成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位及主要连接形式。 2、了解蛋白质和某些氨基酸的呈色反应原理。 3、学习几种常用的鉴定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方法。 二、呈色反应 1、双缩脲反应 (1)原理: 尿素加热至180o C左右,生成双缩脲并放出一分子氨。双缩脲在碱性条件下能与Cu2+结合生成紫红色化合物,此反应称为双缩脲反应。蛋白质分子中有肽键,其结构与双缩脲相似,也能发生此反应(二肽和氨基酸都不能发生双缩脲反应)。可用于蛋白质的定性或定量测定。 反应式如下: 双缩脲反应不仅为含有两个以上肽键的物质所有,含有一个肽键和一个 -CS-NH 2, -CH 2 -NH 2 , -CHR-NH 2 , -CH 2 -NH 2 -CH-NH 2 -CH 2 -OH或-CHOHCH 2 NH 2 等基团的物 质以及乙二酰二胺等物质也有此反应。NH 3也干扰此反应,因为NH 3 与Cu2+可生成 暗蓝色的络离子Cu(NH 3) 4 2+。因此,一切蛋白质或二肽以上的多肽都有双缩脲反 应,但有双缩脲反应的物质不一定都是蛋白质或多肽。 (2)试剂 ①尿素,②10%氢氧化钠溶液,③1%硫酸铜溶液,④2%卵清蛋白溶液(改为蛋清溶液:水= 1:9) (3)操作

取少量尿素结晶,放在干燥试管中。用微火加热使尿素熔化。熔化的尿素开始硬化时,停止加热,尿素放出氨,形成双缩脲。冷后,加10%氢氧化钠溶液约1mL,振荡混匀,再加1%硫酸铜溶液1滴,再振荡。观察出现的粉红颜色。要避免添加过量硫酸铜,否则,生成的蓝色氢氧化铜能掩盖粉红色。(由于杂质以及氨气的干扰,导致颜色不都是紫红色) 向另一试管加2%卵清蛋白溶液(改为蛋清溶液:水= 1:9)约1mL和10%氢氧化钠溶液约2mL,摇匀,再加1%硫酸铜溶液2滴,随加随摇。观察紫玫瑰色的出现。 2、茚三酮反应 (1) 原理 蛋白质、多肽和各种氨基酸以及所有 -氨基酸均能发生该反应,除无α-氨基的脯氨酸和羟脯氨酸呈黄色反应外,其它均生成蓝紫色化合物,最终生成蓝色化合物。氨、β-丙氨酸和许多一级氨化合物都有此反应。尿素、马尿酸、二酮吡嗪和肽键上的亚氨基不呈现此反应。因此,虽然蛋白质或氨基酸均有茚三酮反应,但能与茚三酮反应呈阳性反应的不一定都是蛋白质或氨基酸。该反应分为两步, 第一步是氨基酸被氧化脱氨形成酮酸,酮酸脱羧成醛,放出CO 2、NH 3 ,水合茚三 酮被还原成还原型茚三酮;第二步是所形成的还原型茚三酮同另一个水合茚三酮分子和氨缩合生成有蓝色物质。 反应机理如下: 该反应非常灵敏,1:150万浓度的氨基酸水溶液即能给出反应,是一种常用的氨基酸定量测定方法。但在定性、定量测定中,一方面要严防干扰物存在,另 蓝紫色

氨基酸检测试剂盒(茚三酮比色法)

氨基酸(AA)检测试剂盒(茚三酮比色法) 简介: 氨基酸(Amino acid ,AA)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也是蛋白质的分解产物。动物肝脏、肾脏是氨基酸代谢的主要器官,氨基酸(AA)检测试剂盒(茚三酮比色法)(Amino Acid Assay kit)检测原理是在弱酸条件下,氨基酸与茚三酮共热情况下,能定量的产生蓝紫色的二酮茚胺(又称Ruhemans 紫),其吸收峰在波长570nm 处,在一定范围内颜色深浅(即吸光度)与氨基酸浓度成正比。该试剂盒主要用于检测血清、尿液、植物组织、食品、药品等中的总游离氨基酸含量。该试剂盒仅用于科研领域,不宜用于临床诊断或其他用途。 组成: 操作步骤(仅供参考): 1、 准备样品: ①植物样品:取新鲜植物组织,清洗干净,擦干,切碎,迅速称取,按植物组织:AA Lysis buffer=的比例加入AA Lysis buffer 匀浆或研磨,用去离子水稀释至,混匀,用滤纸过滤,滤液即为氨基酸粗提液,4℃保存备用。 ②血浆、血清和尿液样品:血浆、血清按照常规方法制备后可以直接用于本试剂盒的测定,-20℃冻存,用于氨基酸的检测。 ③细胞或组织样品:取恰当细胞或组织裂解液,如有必要用AA Lysis buffer 进行适当匀浆,离心5min ,留取上清即为氨基酸粗提液,4℃保存备用,用于氨基酸的检测。 ④高活性样品:如果样品中含有较高浓度的氨基酸,可以使用AA Lysis buffer 进行恰当的稀释。 2、 配制茚三酮工作液: 取适量的茚三酮显色液、AAAssaybuffer ,按茚三酮显色液: AAAssaybuffer=的比例混合,即为茚三酮工作液。4℃避光密闭保存,2周有效。 3、 配制维生素C 工作液: 取出1支维生素C ,准确溶解于10ml 去离子水,混匀。4℃预 冷备用。-20℃保存1周有效。注意:该试剂盒提供的维生素C 及其配制的工作液为过 编号 名称 TC2153 100T Storage 试剂(A): 氨基酸标准(50μg/ml) 1ml 4℃ 试剂(B): AALysisbuffer 250ml RT 试剂(C): 茚三酮显色液 120ml RT 避光 试剂(D):AAAssaybuffer 10.5ml RT 试剂(E): 维生素C 2支 RT 使用说明书 1份

蛋白质的显色反应

蛋白质的显色反应

实验二蛋白质的显色反应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构成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位及主要连接形式。 2、了解蛋白质和某些氨基酸的呈色反应原理。 3、学习几种常用的鉴定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方法。 二、呈色反应 1、双缩脲反应 (1)原理: 尿素加热至180o C左右,生成双缩脲并放出一分子氨。双缩脲在碱性条件下能与Cu2+结合生成紫红色化合物,此反应称为双缩脲反应。蛋白质分子中有肽键,其结构与双缩脲相似,也能发生此反应(二肽和氨基酸都不能发生双缩脲反应)。可用于蛋白质的定性或定量测定。 反应式如下:

取少量尿素结晶,放在干燥试管中。用微火加热使尿素熔化。熔化的尿素开始硬化时,停止加热,尿素放出氨,形成双缩脲。冷后,加10%氢氧化钠溶液约1mL ,振荡混匀,再加1%硫酸铜溶液1滴,再振荡。观察出现的粉红颜色。要避免添加过量硫酸铜,否则,生成的蓝色氢氧化铜能掩盖粉红色。(由于杂质以及氨气的干扰,导致颜色不都是紫红色) 向另一试管加2%卵清蛋白溶液(改为蛋清溶液:水= 1:9)约1mL 和10%氢氧化钠溶液约2mL ,摇匀,再加1%硫酸铜溶液2滴,随加随摇。观察紫玫瑰色的出现。 2、茚三酮反应 (1) 原理 蛋白质、多肽和各种氨基酸以及所有 -氨基酸均能发生该反应 ,除无α-氨基的脯氨酸和羟脯氨酸呈黄色反应外,其它均生成蓝紫色化合物,最终生成蓝色化合物。氨、β-丙氨酸和许多一级氨化合物都有此反应。尿素、马尿酸、二酮吡嗪和肽键上的亚氨基不呈现此反应。因此,虽然蛋白质或氨基酸均有茚三酮反应,但能与茚三酮反应呈阳性反应的不一定都是蛋白质或氨基酸。该反应分为两步,C C C OH OH +H 2N C H COOH R O O

常用显色试剂大全

常用显色试剂大全 显色试剂 显色剂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检查一般有机化合物的通用显色剂;另一类是根据化合物分类或特殊官能团设计的专属性显色剂。显色剂种类繁多,本章只能列举一些常用的显色剂。 l.通用显色剂 ①硫酸常用的有四种溶液:硫酸-水(1:1)溶液;硫酸-甲醇或乙醇(1:1)溶液;1.5mol /L硫酸溶液与0.5-1.5mol/L硫酸铵溶液,喷后110oC烤15min,不同有机化合物显不同颜色。 ②0.5%碘的氯仿溶液对很多化合物显黄棕色。 ③中性0.05%高锰酸钾溶液易还原性化合物在淡红背景上显黄色。 ④碱性高锰酸钾试剂还原性化合物在淡红色背景上显黄色。 溶液I:1%高锰酸钾溶液;溶液Ⅱ:5%碳酸钠溶液;溶液I和溶液Ⅱ等量混合应用。 ⑤酸性高锰酸钾试剂喷1.6%高锰酸钾浓硫酸溶液(溶解时注意防止爆炸),喷后薄层于180oC加热15~20min。 ⑥酸性重铬酸钾试剂喷5%重铬酸钾浓硫酸溶液,必要时150oC烤薄层。 ⑦5%磷钼酸乙醇溶液喷后120oC烘烤,还原性化合物显蓝色,再用氨气薰,则背景变为无色。 ⑧铁氰化钾-三氯化铁试剂还原性物质显蓝色,再喷2mol/L盐酸溶液,则蓝色加深。溶液I:1%铁氰化钾溶液;溶液Ⅱ:2%三氯化铁溶液;临用前将溶液I和溶液Ⅱ等量混合。 2.专属性显色剂 由于化合物种类繁多,因此专属性显色剂也是很多的,现将在各类化合物中最常用的显色剂列举如下: (1)烃类 ①硝酸银/过氧化氢 检出物:卤代烃类。 溶液:硝酸银O.1g溶于水lml,加2-苯氧基乙醇lOOml,用丙酮稀释至200ml,再加30%过氧化氢1滴。 方法:喷后置未过滤的紫外光下照射; 结果:斑点呈暗黑色。 ②荧光素/溴 检出物:不饱和烃。 溶液:I.荧光素0.1g溶于乙醇lOOml;Ⅱ.5%溴的四氯化碳溶液。 方法:先喷(I),然后置含溴蒸气容器内,荧光素转变为四溴荧光素(曙红),荧光消失,不饱和烃斑点由于溴的加成,阻止生成曙红而保留荧光,多数不饱和烃在粉红色背景上呈黄色。

各种显色剂及配制方法和显色原理

各种显色剂及配制方法 1、碘: 广谱显色剂:不饱和或者芳香族化合物 配制方法 :在100ml 广口瓶中,放入一张滤纸,少许碘粒。或者在瓶中,加入10g 碘粒,30g 硅胶 例如反应: Bu +CCl 3COCl Zn(Cu) 2、紫外灯: 含共厄基团的化合物,芳香化合物 HCO 3H +OH OCHO H SO O 3. 稀硫酸 糖类 4、氯化铁: 苯酚类化合物 配制方法 :1% FeCl3 + 50% 乙醇水溶液. 苯酚会和氯化铁发生显色反应,原理如下用Ar-OH 表示苯酚,反应如下: 6Ar-OH + FeCl3 → [Fe(OAr)6]3- + 6H+ + 3Cl- 其中,[Fe(OAr)6]3-为紫色. OH F Br 2OH F Br CS 2 O F Br Me SO 5、桑色素(羟基黄酮) : 广谱, 有荧光活性 配制方法 :0.1% 桑色素+甲醇 6、茚三酮 :一般显蓝色或紫色(脯氨酸、羟基脯氨酸生成黄色) 与半胱氨酸紫红色然后无色。 氨基酸 配制方法 :1.5g 茚三酮 + 100mL of 正丁醇+ 3.0mL 醋酸

Q :如何判断化合物B 的存在? NH 2O OH (Boc)2O O OH A B 7、二硝基苯肼(DNP) : 醛和酮 配制方法:12g 二硝基苯肼+ 60mL 浓硫酸 + 80mL 水 + 200mL 乙醇 NO 2 NHNH 2 NO 2 R 2 R 1 O NO 2 NHN 2R 12 8、香草醛(香兰素): 广谱(甾体类)

配制方法 :15g 香草醛 + 250mL 乙醇 +2.5mL 浓硫酸 HO O H O 香草醛 9、高锰酸钾: 含还原性基团化合物,比如羟基,氨基,醛 配制方法 :1.5g KMnO4 + 10g K2CO3 + 1.25mL 10% NaOH + 200mL 水. 使用期 3个月 10、溴甲酚绿: 羧酸,pKa<=5.0 配制方法 :在100ml 乙醇中,加入 0.04g 溴甲酚绿,缓慢滴加0.1M 的NaOH 水 溶液,刚好出现蓝色即至。 溴甲酚绿 溴甲酚绿是非水滴定中常用的酸碱指示剂(溶于无水乙醇中配制),在pH=3.8时呈黄色,pH=5.4时呈蓝绿色,pH=4.5时开始有颜色的明显变化 11、钼酸铈: 广谱 配制方法 :235 mL 水 + 12 g 钼酸氨 + 0.5 g 钼酸铈氨 + 15 mL 浓硫酸 12、茴香醛(对甲氧基苯甲醛)1: 广谱 配制方法 :135 乙醇 + 5 mL 浓硫酸 + 1.5 mL of 冰醋酸 + 3.7 mL 茴香醛,剧烈搅拌,使混合均匀. 13、茴香醛(对甲氧基苯甲醛)2: 萜烯,桉树脑(cineoles), withanolides, 出油柑碱(acronycine) 配制方法 :茴香醛:HClO4:丙酮:水 (1:10:20:80) 14、磷钼酸(PMA): 广谱 配制方法 :10 g of 磷钼酸+100 mL 乙醇

宝石致色机理

铬的致色机理 铬在宝玉石中致色是十分引人注目的,特别是红宝石、祖母绿和变石,这三种名贵宝玉石的颜色均是由微量元素铬所致。 在这三种宝玉石中,铬以类质同象的形式代替了铝原子。铬原子有6个未配对的电子,其中3个为价电子。它在红宝石、祖母绿和变石的原子结构中与其它原子形成化学键,其余3个电子能自由的改变能级,从而导致宝玉石的颜色。 ⑴红宝石 红宝石的矿物名称为刚玉,其化学成分是Al2O3。纯净的刚玉是无色透明的,当有微量的Cr2O3加入时,刚玉才会呈红色。这是由于Cr3+以类质同象置换部分Al3+。d轨道发生能量分裂形成不同的能级。 ⑵祖母绿 祖母绿的矿物名称为绿柱石,分子式为Be3Al2Si6O18。其原子结构与刚玉相似,Cr3+类质同象代替Al3+后在周围六个氧离子组成的八面体的作用下d轨道发生分裂,形成不同的能级,与刚玉不同的是多了Be2+和Si4+两个离子,从而使周围配位电场强度减弱,其能级相对刚玉降低。它相当于红光波段,即红光被吸收,而透过的残余色为漂亮的祖母绿色。 ⑶变石 变石被称为“白昼里的祖母绿,黑夜里的红宝石”,矿物名称为金绿宝石,化学分子式为BeAl2O4,当Cr3+类质同象代替Al3+后,与红宝石和祖母绿一样,在d轨道分裂后形成不同的能级,而与红宝石和祖母绿不同的是受Be的影响电子激发能量,高于祖母绿的,低于红宝石的,即介于绿光和红光波段之间,二者达到临界平衡态。宝玉石的颜色主要取决于光源中单色光的百分含量,在钨丝灯光或烛光下,与红光相当的能量多,故宝石显红色。在日光或日光灯下,较低的能量占优势,故宝石显绿色。 三.色心致色 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无意中长期处于阳光暴晒的玻璃瓶会逐渐变成悦目的淡紫色,当若在炉中对它加热,颜色即可消失。如果再把瓶放置高能辐射源下,如钴60、r射线中辐射,几分钟内会呈现更深的紫色,这种紫色是来自于色心。在宝玉石中,紫晶、萤石等均是色心呈色所致。 在优化处理工艺中,一些天然和人工宝玉石也都可以由辐射产生色心,如辐射改色的蓝、黄、红、绿钻石、蓝托帕石等,其中一些颜色较稳定,只有在加热时才消失;一些颜色不稳定,在常温下也会褪色。这种致色的色心与宝玉石的晶体结构密切相关,可用核磁共振等方法进行研究。 宝玉石中常见的两类色心是“电子色心”和“空穴色心”。 ⑴电子色心

各种显色剂及其配制方法

各种显色剂及其配制方法 来源:有机化学网作者:synthesis 碘: 不饱和或者芳香族化合物 配制方法 在100ml广口瓶中,放入一张滤纸,少许碘粒。 或者在瓶中,加入10g碘粒,30g硅胶 紫外灯 含共厄基团的化合物,芳香化合物 硫酸铈: 生物碱 配制方法 10%硫酸铈(IV)+15%硫酸的水溶液 氯化铁 苯酚类化合物 配制方法 1% FeCl3 + 50% 乙醇水溶液. 桑色素(羟基黄酮) 广谱, 有荧光活性 配制方法 0.1% 桑色素+甲醇 茚三酮 氨基酸 配制方法 1.5g 茚三酮+ 100mL of 正丁醇+ 3.0mL 醋酸 二硝基苯肼(DNP) 醛和酮 配制方法 12g二硝基苯肼+ 60mL 浓硫酸+ 80mL 水+ 200mL 乙醇 香草醛(香兰素) 广谱 配制方法 15g 香草醛+ 250mL 乙醇+2.5mL 浓硫酸 高锰酸钾 含还原性基团化合物,比如羟基,氨基,醛 配制方法 1.5g KMnO4 + 10g K2CO3 + 1.25mL 10% NaOH + 200mL 水. 使用期3个月 溴甲酚绿 羧酸,pKa<=5.0 配制方法 在100ml乙醇中,加入0.04g溴甲酚绿,缓慢滴加0.1M 的NaOH水溶液,刚好出现蓝色即至。 钼酸铈 广谱 配制方法 235 mL 水+ 12 g 钼酸氨+ 0.5 g 钼酸铈氨+ 15 mL 浓硫酸 茴香醛(对甲氧基苯甲醛)1 广谱 配制方法 135 乙醇+ 5 mL 浓硫酸+ 1.5 mL of 冰醋酸+ 3.7 mL 茴香醛,剧烈搅拌,使混合均匀. 茴香醛(对甲氧基苯甲醛)2 萜烯,桉树脑(cineoles), withanolides, 出油柑碱(acronycine) 配制方法 茴香醛:HClO4:丙酮:水(1:10:20:80) 磷钼酸(PMA) 广谱 配制方法 10 g of 磷钼酸+100 mL 乙醇 茚三酮适合含氮的(仲、伯)氮化合物。碘能使大多数化合物显色,尤其是含氮化合物(有些酰胺是不灵敏的)。浓硫酸或者乙醇-硫酸靠炭化发黑显色,电炉加热也是此原理。 高锰酸钾和磷钼酸铵是无机物溶液显色剂。以上是通用

六价铬的显色原理

六价铬的显色原理 样品中的六价铬离子将显色剂中的二苯碳酰二肼氧化成苯肼羧基偶氮苯,而其本身被还原成三价铬;苯肼羧基偶氮苯与三价铬形成紫红色的化合物与六价铬的量成正比,生成的紫红色化合物,在波长540nm处有最大吸收量。 其反应方程式为: 镀铬的镀层中六价格是ND吗? 不是! 因为镀铬的原理是在电极的作用下把溶液中的金属离子还原成金属态,附在你的基体上,即使是用的Cr6+的电镀液,在电场的作用下到你的基体上已经发生了电子转移,变成0价了,基体上附着的其实是金属铬,这才是电镀铬。 至于业内常说的六价格电镀,其实是个误区,所谓的六价格电镀的电镀件,其实是在镀锌后为了是镀层及基体不被腐蚀,而用Cr6+的溶液钝化而成,就是镀彩锌,这种里面的六价格才是不合格的。 六价铬检测为何需要提供厚度或面积? 主要是因为RoHS指令规范的对象是电器电子设备之均质材料 电镀层本身就是属于均质材料 因此要换算成ppm就必须要有镀层重量 1 ppm = (1 mg 六价铬重/1 kg 镀层重) 因此, 不管测试六价铬是以溶出或将镀层溶解后利用比色法测试 都应该要知道镀层重量才可以换算出以 mg/kg 之ppm 镀层之重量 = ( 镀层之面积 x 厚度 ) x 镀层之密度

很多检测实验室的测试结果是以测试样的重量来计算六价铬的浓度 六价铬浓度 (ppm) = 测出之六价铬重(mg)/测试样重量(kg) 并非以六价铬浓度 (ppm) = 测出之六价铬重(mg)/镀层重量(kg) 来计算, 因此会有稀释效应. 举例说明, 假设镀层重量是占整个测试样重量的百分之ㄧ 以测试样重量算出六价铬的浓度为 11 ppm, 若以镀层重量来计算时实际上已超过1000ppm 至于方法侦测极限 2 ppm 可不可能出问题呢? 如果萃出的六价铬是 1.1 ppm (假设萃取后溶液体积为100 ml, 溶液密度为 1) 若镀层重量 0.1 g 因为 1.1 ppm < 2 ppm 所以测试结果为 ND 实际上六价铬浓度 = 0.11 mg 六价铬/ 0.1g 镀层重 = 1100 ppm

花色形成及其机理

植物花色表现的机理以及环境的影响 Niub604 摘要介绍了花卉的色素类型,综述了植物花色的表现的原因以及花瓣彩斑的原因。植物花色主要表现为单色、变色和杂色,花色素主要包括类黄酮、类胡萝卜素和生物碱。花色素的存在及其变化是植物花色表现的化学机制,传粉者、真菌侵染、机械损伤、园艺措施、光、温度、水分、矿质营养和糖等是影响花色的外部因素。花瓣彩斑主要由基因突变或病毒入侵而形成。 关键词植物花色类型,表现的原因,花瓣彩斑,环境因子 正文: 一花卉的色素类型: 花卉的色素是由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类、类黄酮类及花色甙组成。叶绿素形成绿色,类黄酮类、类胡萝卜素形成黄色或红色,花色甙形成红色、紫色、黑紫色。 二植物花色表现的内在原因: 1 花色表现的化学机制:花色素的存在及其变化 1)花瓣中特定色素对花色的效应: 植物花色素主要是类黄酮、类胡萝卜素和生物碱. 类黄酮是植物的次生代谢产物,分为黄酮、黄酮醇、黄烷酮和花色苷等。花色苷即花色素苷,控制花的粉红、红、蓝、紫和红紫等,由花色素和糖组成。花色素可分为天竺葵素(即花葵素)、飞燕草素(即花翠素和翠雀素)和矢车菊素(即花青素)3种,它们通常在不同花中单独存在;天竺葵色素表现砖红色,矢车菊色素和芍药色素表现紫红色,飞燕草色素、牵牛色素和锦葵色素表现蓝紫色黄酮和黄酮醇为黄色或无色;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即胡萝卜醇),含共轭双键构成生色团,表现黄、橙、红和紫.生物碱是含负氧化态氮原子的环状有机物,是氨基酸的次生代谢产物生物碱色素包括甜菜碱、罂粟碱和小檗碱等。 2)色素分子存在状态对花色的效应色素分子在液泡或质体中的具体存在状态源于色素分子自身的几何学和化学特征。花色苷类色素常均一性地溶解于液泡溶液(即细胞液)中,但是,花色苷在液泡中稳定存在的关键是要避开水的攻击并消除“水合- 去水合平衡”, 2 花色表现的生理学机制:细胞液pH值,花发育阶段和植物激素 花瓣细胞液pH 直接与花色相关。尽管花瓣细胞液pH 多在2.5~7.5,但红色花的细胞液比蓝色花的酸性更强;红色花衰老时液泡pH增加且花色变蓝。月季花色偏蓝或偏紫的品种,花瓣表皮细胞pH值偏高;裂叶牵牛紫色花瓣带蓝色斑块,紫色区和蓝色区色素成分相同,但蓝色区pH比紫色区的高0.7。花瓣细胞液pH 直接影响花色素的颜色表现。花色苷呈色具pH 依赖性:pH<2时显红或黄; pH<3时显红或蓝; pH>6时显多种色;pH3~6时形成的无色甲醇假碱可再转化为无色顺式查尔酮和反式查尔;在特定pH 溶液中,花色苷的几种型式达成平衡且表现特定颜色;一般,花色苷在低pH 下为红色且稳定,在弱酸性的液泡pH下更趋蓝色且常不稳定;pH也影响花色苷的共色作用而影响花色。黄酮和黄酮醇酸性越强黄色越浅,碱性越强黄色越深。但是,类胡萝卜素的颜色不随pH 而变化。花瓣细胞液pH由基因决定。矮牵牛中控制液泡pH 的基因有7 个。裂叶牵牛编码液泡Na+/H+ 交换器的基因INNHX1 在开花前约12 小时大量表达并提高液泡pH 会使花着蓝

天然药物化学显色反应总结

醌类化 同颜色 反应鉴 别特点 及意义 香豆素 显色反 应的鉴 别特点 和意义 判断香豆素的C-6位是否有取代基的存在,可先水解,使其内酯环打开生成一个新的酚羟基,然后再用Gibbs或Emerson反应加以鉴别,如为阳性反应表示C-6位无取代。 木脂素没有特征性的理化检识方法,常用的检识方法主要是针对木脂素结构中的功能基如酚羟基、亚甲二氧基及内酯结构等而进行的检识。

1.三氯化铁反应——检查酚羟基 2.Labat反应(没食子酸、浓硫酸)——检查亚甲二氧基(阳性呈蓝绿色)3.Ecgrine反应(变色酸、浓硫酸)——检查亚甲二氧基(阳性呈蓝紫色)表6-3 黄酮类化合物的还原显色反应

3-OH、5-OH 的 存在。若有3-OH和(或)5-OH,加二氯氧锆显黄色。若只有5-OH,加枸橼酸后黄色减褪,若有3-OH,则加枸橼酸后黄色不变,因此可用于区分黄酮和黄酮醇。用于鉴别3-OH的存在。 二酚羟基或兼有3-羟基、4-酮基或5- 羟基、4-酮基结构的化合物 反应生成沉淀。而碱式醋酸铅的沉淀能力要大得多,一般酚类化合物均可与其发生沉淀反应。 ①二氢黄酮易在碱液中开环,转变成相应的异构体查耳酮,显橙色至黄色。 ②黄酮醇类在碱液中先呈黄色,通入空气后变为棕色。 ③分子结构中有邻二酚羟基或3,4’-二羟基取代时,在碱液中不稳定,易被氧化,产生 沉淀。 1)、甾体母核的显色反应

图9-3 强心苷的显色反应 2)、C-17位不饱和内酯环的颜色反应 甲型 强心苷的特征 反应,因为五元不饱和内酯环上的双键位移产生C-22活性亚甲基乙型强心苷为六元不饱和内酯环,故不能反应。 3)、α-去氧糖反应 作用于五元不饱和内酯环

茚三酮显色法测定氨基酸含量

茚三酮显色法测定氨基酸含量 一、目的 学习茚三酮显色法测定氨基酸含量的方法 二、原理 茚三酮溶液与氨基酸共热,生成氨。氨与茚三酮和还原性茚三酮反应,生成紫色化合物。 该化合物颜色的深浅与氨基酸的含量成正比,可通过测定570nm 处的光密度,测定氨基酸的含量。 三、试剂与材料 (1)标准氨基酸溶液:配制成0.3mmol/L 溶液。 (2)pH5.4,2mol/L 醋酸缓冲液:量取86mL 2mol/L 醋酸钠溶液,加入14mL 2mol/L 乙酸混合而成。用pH 检查校正。 (3)茚三酮显色液:称取85mg 茚三酮和15mg 还原茚三酮,用10mL 乙二醇甲醚溶解。茚三酮若变为微红色,则需按下法重结晶:称取5g 茚三酮溶于15~25mL 热蒸馏水中,加入0.25g 活性炭,轻轻搅拌。加热30min 后趁热过滤,滤液放入冰箱过夜。次日析出黄白色结晶,抽滤,用1mL 冷水洗涤结晶,置干燥器干燥后,装入棕色玻璃瓶保存。 还原型茚三酮按下法制备:称取5g 茚三酮,用125mL 沸蒸馏水溶解,得黄色溶液。 将5g 维生素C 用250mL 温蒸馏水溶解,一边搅拌一边将维生素C 溶液滴加到茚三酮溶液中,不断出现沉淀。滴定后继续搅拌15min,然后在冰箱内冷却到4℃,过滤、沉淀用冷水洗涤3 次,置五氧化二磷真空干燥器中干燥保存,备用。乙二醇甲醚若放置太久,需用下法除去过氧化物:在500mL 乙二醇甲醚中加入5g 硫酸亚铁,振荡1~2h,过滤除去硫酸亚铁,再经蒸馏,收集沸点为121~125℃的馏分,为无色透明的乙二醇甲醚。 (4)60%乙醇。 (5)样品液:每毫升含0.5~50μg 氨基酸。 (6)分光光度计。 (7)水浴锅。 四、操作步骤 1.标准曲线的制作 分别取0.3mmol/L 的标准氨基酸溶液0,0.2,0.4,0.6,0.8,1.0mL 于试管中,用水补足至1mL。各加入1mL pH5.4,2mol/L 醋酸缓冲液;再加入1mL 茚三酮显色液,充分混匀后,盖住试管口,在100℃水浴中加热15min,用自来水冷却。放置5min 后,加入3mL60%乙醇稀释,充分摇匀,用分光光度计测定OD570nm。(脯氨酸和羟脯氨酸与茚三酮反应呈黄色,应测定OD440nm)。 以OD570nm 为纵坐标,氨基酸含量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2.氨基酸样品的测定 取样品液1mL,加入pH5.4,2mol/L 醋酸缓冲液1mL 和茚三酮显色液1mL,混匀后于100℃沸水浴中加热15min,自来水冷却。放置5min 后,加3mL 60%乙醇稀释,摇匀后测定OD570nm(生成的颜色在60min 内稳定)。

蝴蝶翅膀显色的机理

蝴蝶翅膀的显色机理 应物31 王聪 2130903014 摘要:蝴蝶的翅膀具备极其丰富的体色,这些颜色的来源大致可 以分为两大类。一类主要依靠昆虫身体表面的化学色素显色,这 样形成的色彩被称为色素色或化学色。蝴蝶还有很多透光鳞片, 而且鳞片还具备沟、脊和瓦片状等纷繁复杂的微小构造,光线在 这些结构之间发生复杂的折射、衍射和反射,最终会由于干涉效 应呈现彩虹般的梦幻色彩。这些颜色是光线在物理结构上变出的魔 术,被称为结构色或物理色,这是昆虫体色的另一类来源,也是本 文所讲的重点。 关键词:蝴蝶、颜色、微观结构、干涉反射。 依靠昆虫身体表面的化学色素显色,这样形成的色彩被称为色素色或化学色。不过,很多昆虫并不仅仅依赖化学色素装扮自己,蝴蝶就是如此。作为鳞翅目昆虫,蝴蝶的两对翅膀上生有表皮细胞演化而来的无数鳞片,排列整齐地覆盖在半透明的基膜上。不同种类的蝴蝶鳞片中含有不同的化学色素,从而具备了不同的原色。当自然光照到化学色素上时,色素分子吸收,反射特定波段的光,从而产生人们看到的色彩。我们看到的大多数具有色彩的物体表面都是如此。 此外,蝴蝶还有很多透光鳞片,而且鳞片还具备沟、脊和瓦片状等纷繁复杂的微小构造,光线在这些结构之间发生复杂的折射、衍射和反射,最终会由于干涉效应呈现彩虹般的梦幻色彩。这些颜色是光线在物理结构上变出的魔术,被称为结构色或物理色,这是昆虫体色的另一类来源。下文以蓝色大闪蝶为例,说明其微观结构如何产生蓝色反射。 左图为蓝色大闪蝶,大家可能认为蓝色大闪蝶的翅膀上应该铺满了亮蓝色的鳞片。其实,它的鳞片是透明、暗淡的棕色,而之所以看起来这么亮这么蓝,全是鳞片结构色的功劳。 右图是蓝色大闪蝶鳞片的微观结构图。a)鳞片的放大图。b)从正面看一片鳞片发现它表面有很多条状物。c)再把它夹起来看它的横切面看出这些条状物上窄下宽。d)再放大,我们可以看到这是一种左右长有多层几丁质肋片的脊脉。【图片来自 E.RebeccaCoath.,2007和HowStuffWorks】 我们都知道,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到另一种介质,会同时发生光的反射和折射。如果一束自然光(白光)进入一个厚度为d的薄膜,会在薄膜的上表面发生一次反射,同时折射进入

薄层层析及纸层析常用显色剂配制及显色方法

薄层层析及纸层析常用显色剂配制及显色方法 通用试剂 (1) 重络酸钾-硫酸:检查一般有机物. 喷洒剂:5克重络酸钾溶于100毫升40%硫酸中. 薄层检查:喷洒后加热到150℃至班点出现 (2) 荧光素-溴:检查不饱和化合物 喷洒剂:0.1克荧光素溶于100毫升乙醇中 溴试剂:5%的溴的四氯化碳溶液 喷洒后处理:喷洒荧光素溶液后,放置存有溴溶液的缸内,可于紫外线分析灯下检查荧光,荧光素与溴化和成曙红(Eosin)(无萤光),而不饱和化合物则成溴加成物,保留了原有荧光;若点样较多,则呈黄色斑点,底板呈红色. (3) 碘:检查一般有机物. 方法:a 层析谱放密闭缸内或瓷盘内,缸内预先放有碘结晶少许,大部分有机 化合物呈棕色斑点。 B 层析谱放碘蒸气中5分钟(或喷5%碘的氯仿溶液)取出置空气中待过量的碘 蒸气全部挥发后,喷1%淀粉的水溶液,斑点转成蓝色。 (4)硫酸:通用 喷洒剂:5%的浓硫酸乙醇溶液,或15%浓硫酸正丁醇溶液,或浓硫酸-醋酸(1: 1) 喷洒后处理:空气中干燥15分钟,再热至110℃直至出现颜色或荧光。 (5)硝酸银-氢氧化铵(Tollen-Zaffaroni)试剂:检查还原性物质。 溶液I : 0.1%N硝酸银; 溶液II: 5N氢氧化铵 喷洒剂: I和II以1:5混合(临用前混合) 喷洒后处理: 105℃加热5~10分钟,至深黑色斑点出现. (6)磷钼酸或磷钨酸,硅钨酸:检查还原性物质,类脂体,生物碱,甾体 喷洒剂: 5~10%磷钼酸或磷钨酸或硅钨酸乙醇溶液 喷洒后处理: 120℃加热至斑点出现. 沉淀试剂: 1克硅钨酸溶于20毫升水中,加10%盐酸至强碱性. 生物碱 (7)硫酸??=硫酸:检查生物碱及含碘化合物 喷洒剂: 0.1克硫酸?混悬于4毫升水中,加入1克三氯醋酸,加热至沸,逐滴加入 浓硫酸至澄清. 喷洒后处理: 110℃加热数分钟至斑点出现. (8)碘化铋钾(Dragendorff)试剂:检查生物碱及其他含氟化合物. 溶液I: 0.85克次硝酸铋溶于10毫升冰醋酸40毫升水中 溶剂II: 8克碘化钾溶于20毫升水中. 制备液I+II,等体积混合.可用于棕色瓶中保存较长时间,一般制备液可作沉淀试剂 用. 喷洒液: 制备液1毫升与2毫升醋酸,10毫升水混合即得 (9).碘化汞钾(Mayer)试剂: 检查生物碱. 制备液: 13.55克氯化汞和49.8克碘化钾各溶于20毫升水中,等体积混合并用水 稀释至1000毫升.

Western Blot原理、显色分类及操作步骤

Western Blot原理、显色分类及操作步骤(2008-08-14 23:07:59) 标签:western blot显色教育 一、原理 与Southern或Northern杂交方法类似,但Western Blot采用的是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被检测物是蛋白质,“探针”是抗体,“显色”用标记的二抗。经过PAGE分离的蛋白质样品,转移到固相载体(例如硝酸纤维素薄膜)上,固相载体以非共价键形式吸附蛋白质,且能保持电泳分离的多肽类型及其生物学活性不变。以固相载体上的蛋白质或多肽作为抗原,与对应的抗体起免疫反应,再与酶或同位素标记的第二抗体起反应,经过底物显色或放射自显影以检测电泳分离的特异性目的基因表达的蛋白成分。该技术也广泛应用于检测蛋白水平的表达。既可以定性,又可以半定量的Western是初步鉴定蛋白质最方便也是最通用的方法。 western显色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i. 放射自显影 ii. 底物化学发光ECL iii. 底物荧光ECF iv. 底物DAB呈色 现常用的有底物化学发光ECL和底物DAB呈色,体同水平和实验条件的是用第一种方法,目前发表文章通常是用底物化学发光ECL。只要买现成的试剂盒就行,操作也比较简单,原理如下(二抗用HRP标记):反应底物为过氧化物+鲁米诺,如遇到HRP,即发光,可使胶片曝光,就可洗出条带。 二、操作步骤: (一) 配胶 1、注意一定要将玻璃板洗净,最后用ddH2O冲洗,将与胶接触的一面向下倾斜置于干净的纸巾晾干。 分离胶及浓缩胶均可事先配好(除AP及TEMED外),过滤后作为储存液避光存放于4℃,可至少存放1个月,临用前取出室温平衡(否则凝胶过程产生的热量会使低温时溶解于储存液中的气体析出而导致气泡,有条件者可真空抽吸3分钟),加入10%AP(0.7~0.8:100, 分离胶浓度越高AP浓度越低,15%的分离胶可用到0.5:100)及TEMED(分离胶用0.4:1000, 15%的可用到0.3:1000,浓缩胶用0.8:1000)即可,如室温较低可升高10%AP及TEMED浓度到《分子克隆》建议浓度。 2、封胶: 灌入2/3的分离胶后应立即封胶,胶浓度<10%时可用0.1%的SDS封,浓度>10%时用水饱和的异丁醇或异戊醇,也可以用0.1%的SDS。封胶后切记,勿动。待胶凝后将封胶液倒掉,如用醇封胶需用大量清水及ddH2O冲洗干净,然后加少量0.1%的SDS,目的是通过降低张力清除残留水滴。片刻后倒掉SDS,将玻璃板倒立放置片刻控净。 3、灌好浓缩胶后1h拔除梳子,注意在拔除梳子时宜边加水边拔,以免有气泡进入梳孔使梳孔变形。拨出梳子后用ddH2O冲洗胶孔两遍以去除残胶,随后用0.1%的SDS封胶。若上样孔有变形,可用适当粗细的针头拨正;若变形严重,可在去除残胶后用较薄的梳子再次插入梳孔后加水拔出。30min后即可上样,长时间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