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挖掘机负流量控制系统的节能分析与实现

液压挖掘机负流量控制系统的节能分析与实现
液压挖掘机负流量控制系统的节能分析与实现

第29卷第2期 2006年2月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JO U RN AL O F H EFEI U N IV ERSIT Y OF T ECH N OL O GY

Vol.29No.2 Feb.2006

收稿日期:2005-03-21;修改日期:2005-06-21

作者简介:王 爽(1957-),男,河南南阳人,合肥工业大学硕士生;

李志远(1949-),男,山东枣庄人,合肥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液压挖掘机负流量控制系统的节能分析与实现

王 爽1, 李志远1, 余新

2

(1.合肥工业大学机械与汽车学院,安徽合肥 230009; 2.合肥通用机械研究所,安徽合肥 230031)

摘 要:文章对挖掘机中的液压系统的节能效果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基于六通型多路阀的电液比例负流量控制系统的控制模型,提出了该系统节能控制的设计原则,并对此模型进行了计算机仿真计算;在自行研制的试验样机上进行的试验表明,该控制系统具有显著的节能和调速性能。关键词:挖掘机;节能技术;负流量控制;样机试验

中图分类号:T D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060(2006)02-0213-04

Energysaving analysis and realization of the inverted flux

control system of hydraulic excavators

WANG Shuang 1

, LI Zh-i yuan 1

, YU Xin -yang

2

(1.School of M achin ery an d Automobile En gineering,Hefei U nivers ity of T echn ology,H efei 230009,Chin a; 2.H efei General M achin -

ery Research Institute,H efei 230013,China)

Abstract:T he ener gysaving technique o f the hydraulic sy stem in ex cavators is an important issue in the industr y o f hy draulic ex cavators.In this paper,the energ ysav ing effect of the Inv erted Flux Contro l

System based o n m ultipath valv es w ith six -w ay is investig ated.The corresponding contr ol m odel is built,and after computer sim ulation,the desig n principle of this energ ysaving contr ol sy stem is ad -v anced.T he test result on the ho memade test -bed indicates that the control system has ex cellent capa -bility o f speed regulatio n and energ ysaving.

Key words:ex cavator;energ ysaving technique;inver ted flux control;test -bed testing

0 引 言

液压挖掘机的液压系统中存在的各种形式的功率损失,都会不同程度地降低挖掘机液压系统的使用效率。挖掘机工作时,在不计沿程阻力的条件下,液压系统的最高效率可达95%以上。但由于挖掘机负载变化较大,操作状况千差万别,因此液压系统的效率变化也非常大。液压挖掘机采用节能技术不仅能有效地降低燃油消耗率,还能减少液压系统功率损失,提高发动机功率的利用率,使动力系统与负载所需功率更好地匹配,从而降低发动机和液压元件的工作强度,减少系统发

热,提高设备正常使用的可靠性。因此,国内外挖掘机行业对挖掘机节能技术都十分重视。为避免功率损失,国内外提出了多种方案。常用的措施是在回转油路上加装蓄能器、二次调节传动技术等,但由于这些系统过高的成本而使其应用受到限制。

目前常用的节能技术有压力切断、正流量控制和负流量控制等。其中压力切断功能是消除系统过载时的溢流损失,但这种功能要求平衡阀的设定压力较低,会使压力切断在回转过程中失去

作用。正流量控制是利用操纵手柄的先导压力对泵排量直接控制,靠六通多路阀控制液压缸的速度和方向。此系统能有效地消除操纵手柄处于中位时系统产生的空流损失。但由于六通多路阀的中位回油损失是必然存在的,位于调速区内的阀心难以形成克服负载的系统压力,直到阀心基本越过调速区后液压油才开始进入工作油缸,因此该系统会造成油缸速度突然加快。负流量控制的本质是一种恒流量控制系统,它有利于液压系统功率损失的减少,在系统节能方面极具潜力。所以,从节能角度出发,深入研究并改进负流量控制系统,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工程意义

[1~3]

1 负流量控制

负流量控制系统是为消除采用六通阀产生的节流损失而设计的控制系统,其基本原理如图1

所示。

图1 负流量控制原理

在六通阀的中位回油路上设置流量检测装

置,利用检测信号对液压泵排量进行控制,使通过中位回油箱的流量始终保持在一个很小的恒定值,从而可以大大减小甚至基本消除中位回油功率损失。

只要O 口还未完全关闭,在负流量控制机构作用下,通过中位的流量被控制在给定值。随着工作阀口的进一步打开,在系统流量分流的作用下,液压泵需要增加排量才能满足中位流量的恒定。随着阀心的继续移动,O 口继续关闭,液压泵

排量逐步增加,所增加的流量都流入了工作液压

缸,使液压缸速度逐渐增加。当O 口完全关闭后,中位回油量为零,负流量控制功能不起作用,系统流量全部进入工作油缸。因此,负流量控制的本质是一种恒流量控制系统。

在传统的负流量控制挖掘机上,负流量控制功能通常用负流量控制泵实现。如图2所示,将流量检测节流口前的压力直接连到图2中的负流量先导控制口X 1,在负流量控制阀的作用下实现泵排量随先导压力的增加而减小。X 1口为先导压力油入口,来自于六通阀的中位回油流量检测装置。其不足之处在于多路阀调速范围有限,受负载影响较大。

一旦阀心越过调速区,负流量控制功能就失去作用而功率限制功能开始动作,使切换过程中系统流量变化较大

[4]

1.负流量控制阀

2.功率限制阀

3.压力切断阀

图2 负流量控制泵原理

2 电液比例负流量控制模型和计算

根据负流量控制分析,只要能控制液压泵排量,就能实现负流量控制。实际上,传统的负流量控制泵也是一种排量可控的比例泵,只是其排量随先导压力的增加而减小[5]

。因此,负流量控制也可以用排量随先导压力的增加而增加的正流量控制泵实现,其控制算法也不再局限于用机-液控制结构实现,而可以用机-电-液控制结构实现,而且性能更好,如图3所示。

由于采用了电子控制技术,节流口前的压力控制不仅可以用PID 制策略实现,也可以用其他控制策略实现,从而使系统具有更好的调速性。

214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29卷

此时阀心位于微调区,多路阀的A 口、O 口都处在打开的状态,使泵输出的流量经过P 口后分成两部分,一部分通过A 口进入液压缸,另一部分通过O 口和流量检测节流口回油箱。在这一过程中,因为控制通过O 口的流量为定值,只需要调整阀心位置改变A 口和O 口的通流面积比,从而使增加的泵输出流量都通过A 口流入液压缸,

实现液压缸的速度调节。

图3 电液比例负流量控制

在采用PID 控制策略时,可得负流量控制的表达式为

e(t)=p O COM -p O (t)q(t)=K P e(t)+K I Q t

0e(t)d t +K D

d e(t)d t (1)

式中 e(t))))控制误差

p O COM )))设定压力

p O (t))))节流口前检测压力q(t))))泵排量控制值K P )))PID 控制中的比例系数K I )))PID 控制中的积分系数K D )))PID 控制中的微分系数

如果令(1)式中的K I 、K D 为零,即变为通常所描述的负流量控制策略。

对负流量控制进行设计时,首先需要确定流量检测节流口上的工作压力和流量值(p 0、Q 0),并以此设计节流口。节流口上难免要产生一定的功率损失,但这一损失较小。只要工作点(p 0,Q

0)确定,就可以根据节流口的压力-流量方程初

步计算出所需要的节流口直径d ,即

d =1000

4

8Q 20Q @10

-6

3600C 2

d P 2p 0

(2)

式中 d )))节流孔直径,mm

Q 0)))通过节流孔的工作流量,L /min C d )))节流孔流量系数,通常取0.61Q )))液压油密度,kg/m

3

p 0)))节流孔前工作压力,MPa

按照以上公式进行模拟计算,设p 0为3M Pa ,Q 0为液压泵最大流量的5%。如果发动机额定转速为2200r/min ,泵最大排量为28mL ,(2)式中参数选取如下:Q =780kg /m 3,C d =0.61,p 0=3M Pa ,Q 0=3L/min 。

由此可以计算出圆整后节流孔的直径d =1.2mm 。若假设控制节流口前工作压力p 0仍为3M Pa ,可以根据(2)式对流过节流口的流量及其功率损耗进行验算,即工作点流量为

Q 0=C d P d

2

4

2Q

p 0=3.629L/min (3)

节流口功率损耗为

W =p 0Q 0=0.182kW (4)

由计算可知,节流口上所产生的功率损耗很

小,在实际控制中还有加大节流口工作压力的余地。由于在任何情况下,旁路回油通路上产生的功率损失都被控制在很小的值,因此系统效率大幅度提高,节能效果显著。

3 试验验证

PID 控制试验是在自行研制的液压挖掘机上进行的,试验测试系统如图4所示。

图4 负流量控制试验的测试系统框图

试验中在多路阀的旁路回油路上加装了流量检测节流孔,在该处安装压力传感器用来测量回路的压力变化。在液压泵的转动轴输入端安装转速计,转速计的输出电压反映了泵的转速变化。压力信号和转速信号分别经标定和模数转换后,

215

第2期王 爽,等:液压挖掘机负流量控制系统的节能分析与实现

送计算机记录存储

[6]

。试验结果如图5所示,当控制挖掘机斗杆动作时,节流口在设定的不同开启状况下,节流口处

的压力泵和排量随时间的变化。图中泵的实际工作转速n m

反映了泵排量的变化。

(

a)

(b )

1.压力

2.实测转速

3.理论转速

图5 3种状况下泵排量和节流口处的压力及转速随时间变化

图5显示出PID 具有明显的恒压控制作用,

当挖掘机手柄缓慢压下(挖掘机斗杆缩进)时,多路阀A 口打开(见图3),在O 口关闭之前p O 基本不变,但为保持旁路节流口处实际压力不变,泵排量必须缓慢上升,增加的流量全部进入工作油缸,这显示了系统的调速特性。当O 口完全关闭后,可以看出节流口处压力明显减到最低点,同时泵排量迅速达到最大,手柄压下(斗杆缩进)时情

况正好相反[7,8]

由试验可以看出,节流口在不同开启状况下,在节流口前设定不同的工作压力,对系统的节能性和调速性都有一定的影响。同时根据(2)式和(3)式,可以从图5估算出多路阀A 在O 口关闭之前、在O 口过渡位置和在O 口完全关闭后的3

种状况下,其功率损失分别为26W 、400W 和1.7kW 。

4 结 论

分析表明,基于六通型多路阀的电液比例负流量控制系统在挖掘机斗杆任何工作情况下,旁路回油通路上产生的功率损失都很小,因此系统的效率大幅度提高,节能效果显著,同时系统还具有良好的调速性能。

在自行研制的液压挖掘机上进行的试验表明,在节流口设定的不同开启状况下,在节流口前设定不同的工作压力,对系统的节能性能和调速性能都有一定的有利影响,这也验证了分析结果。

[参 考 文 献]

[1] Krn s H P,Janss on A,Palmb erg J O.Th e design of pres -

s ure compensators for load sen sing hydrau lic system [A ].C on tr ol '96,UKACC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S eptem -ber,1996[C].1996.1456-1461.

[2] 王 晨,应富强.液压挖掘机的智能化节能控制策略[J].浙

江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28(2):108-111.[3] 陆森林,和卫星.单斗液压挖掘机发动机微机节能控制系统

[J ].江苏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23(4):21-24.

[4] 青柳幸雄.电控低油耗液压挖掘机的开发[J].国外工程机

械,1985,(9):22-23.

[5] 王庆丰.电液比例方向阀稳态流量控制特性的试验及分析

[J ].液压与气动,1994,(4):17-19.

[6] 黄长艺,卢文祥.机械工程测量与试验技术[M ].北京:机械

工业出版社,2000.248-264.

[7] 唐经世,高国安.工程机械(上册)[M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

社,1996.154-175.

[8] 唐经世,高国安.工程机械(下册)[M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

社,1996.13-46.

(责任编辑 吕 杰)

216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29卷

火力发电厂协调控制系统的分析

大型火电厂锅炉-汽轮机组协调控制系统的分析 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所杨景祺 目前我国火电站领域的技术具有快速的发展,单元机组的容量已从300MW 发展到600MW,外高桥电厂单元机组容量已达到900MW。DCS系统在火电站的成功应用,大大提高了电站控制领域的自动化投入水平。本文主要对大型火电机组的两种主要炉型—汽包炉和直流炉机组的协调控制系统的设计机理进行概要性的说明。 1.协调控制系统的功能和主要含义 协调控制系统是我国在80年代引进的火电站控制理念,主要设计思想是将锅炉和汽机作为一个整体,完成对机组负荷、锅炉主汽压力的控制,达到锅炉风、水、煤的协调动作。对于协调控制系统而言包含三层含义:机组与电网需求的协调、锅炉汽轮机协调以及锅炉风、水、煤子系统的协调。 1.1.机组与电网需求的协调 机组与电网需求的协调主要是机组最快的响应电网负荷的要求,包括了电网AGC控制和电网一次调频控制两个方面。目前华东电网已实现了电网调度对电厂机组的负荷调度和一次调频控制。 1.2.锅炉汽轮机的协调 锅炉汽轮机的协调被认为是机组的协调,主要是协调控制锅炉与汽轮机,提高机组对电网负荷调度的响应性和机组运行的稳定性。从协调控制系统而言,对汽包锅炉和直流锅炉都具有相同的控制概念,但由于两种炉型在汽水循环上有很大的差别,导致控制系统具有很大的差别。 1.3.锅炉协调 锅炉协调主要考虑锅炉风、水、煤之间的协调。 2.汽包锅炉机组的协调控制系统 汽轮机、锅炉协调控制系统概念的引出,主要在于汽轮机和锅炉对于机组的负荷与压力具有完全不同的控制特性,汽轮机以控制调门开度实现对压力、负荷的调节,具有很快的调节特性,而锅炉利用燃料的燃烧产生的热量使给水流量变为蒸汽,其控制燃料的过程取决于磨煤机、给煤机、风机

基于AT89C52单片机的流量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报告(仿真和实物实现)

《过程控制仪表》课程设计报告 设计题目 指导老师 设计者 专业班级 设计日期

目录 第一章流量控制系统(实验部分) (1) 2.1 控制系统工艺流程 (1) 2.2 控制系统的控制要求 (5) 2.3 系统的实验调试 (7) 第二章流量控制系统工艺流程及控制要求 (9) 2.1 控制系统工艺流程 (9) 2.2 设计内容及要求 (10) 第三章总体设计方案 (11) 3.1 设计思想 (12) 3.2 总体设计流程图 (13) 第四章硬件设计 (14) 4.1 硬件设计概要 (14) 4.2 硬件选型 (15) 4.3 硬件电路设计系统原理图及其说明 (16) 第五章软件设计 (17) 5.1 软件设计流程图及其说明 (17) 5.2 源程序及其说明 (18) 第六章系统调试及使用说明 (20) 第七章收获、体会 (21) 参考文献 (22)

设计电磁流量计为流量传感器,单片机为核心流量控制系统。本系统采用C51系列的89S52单片机为核心,通过设置89S52单片机的定时器产生脉宽可调的PWM波【2】,对阀门电机的输入电压进行调制,实现阀门开度的变化,进而实现了对液体流量的控制。单片机通过电磁流量计采集实际流量信号,根据该信号对其内部采用数字PID算法对PWM变量的值进行修改,从而达到对流量的闭环精确控 1、设计电磁流量计为流量传感器,单片机为核心流量控制系统。系统主要由水泵、水泵电机、流量传感器、电动阀门、阀门电机、单片机控制系统等组成。 2、写出流量控制过程,绘制控制系统组成框图 3、利用单片机对流量进行控制 (1)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单片机采用89S52;设计键盘及显示电路,电机控制电路(可控硅,光电耦合器)。 (2)编制流量控制程序

过程控制系统习题答案

什么是过程控制系统?其基本分类方法有哪几种? 过程控制系统通常是指连续生产过程的自动控制,是自动化技术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基本分类方法有:按照设定值的形式不同【定值,随动,程序】;按照系统的结构特点【反馈,前馈,前馈-反馈复合】。 热电偶测量的基本定律是什么?常用的冷端补偿方式有哪些 均质材料定律:由一种均匀介质或半导体介质组成的闭合回路中,不论截面和长度如何以及沿长度方向上的温度分布如何,都不能产生热电动势,因此热电偶必须采用两种不同的导体或半导体组成,其截面和长度大小不影响电动势大小,但须材质均匀; 中间导体定律:在热电偶回路接入中间导体后,只要中间导体两端温度相同,则对热电偶的热电动势没有影响; 中间温度定律:一支热电偶在两接点温度为t 、t0 时的热电势,等于两支同温度特性热电偶在接点温度为t 、ta和ta、t0时的热电势之代数和。只要给出冷端为0℃时的热电势关系,便可求出冷端任意温度时的热电势,即 由于冷端温度受周围环境温度的影响,难以自行保持为某一定值,因此,为减小测量误差,需对热电偶冷端采取补偿措施,使其温度恒定。冷端温度补偿方法有冷端恒温法、冷端补偿器法、冷端温度校正法和补偿导线法。 为什么热电阻常用三线制接法?试画出其接线原理图并加以说明。 电阻测温信号通过电桥转换成电压时,热电阻的接线如用两线接法,接线电阻随温度变化会给电 桥输出带来较大误差,必须用三线接法,以抵消接线电阻随温度变化对电桥的影响。 对于DDZ-Ⅲ型热电偶温度变送器,试回答: 变送器具有哪些主要功能? 变送器的任务就是将各种不同的检测信号转换成标准信号输出。 什么是变送器零点、零点迁移调整和量程调整? 热电偶温度变送器的输入电路主要是在热电偶回路中串接一个电桥电路。电桥的功能是实现热电偶的冷端补偿和测量零点的调整。

泵流量控制方法(经典)

离心泵流量控制方法探讨 前言 离心泵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泵产品,广泛使用在石油天然气、石化、化工、钢铁、电力、食品饮料、制药及水处理行业。如何经济有效的控制泵输出流量曾经引发过大讨论,曾一度流行全部使用变频调速来控制输出流量,取消所有控制阀控制流量的型式,单从目前来看市场上有4种广泛使用的方法:出口阀开度调节、旁路阀调节、调整叶轮直径、调速控制。现在我们来逐一分析讨论各种方法的特点。 离心泵流量常用控制方法 方法一:出口阀开度调节 这种方法中泵与出口管路调节阀串联,它的实际效果如同采用了新的泵系统,泵的最大输出压头没有改变,但是流量曲线有所衰减。 方法二:旁路阀调节 这种方法中阀门和泵并联,它的实际效果如同采用了新的泵系统,泵的最大输出压头发生改变,同时流量曲线特性也发生变化,流量曲线更接近线形。 方法三:调整叶轮直径 这种方法不使用任何外部组件,流量特性曲线随直径变化而变化。 方法四:调速控制 叶轮转速变化直接改变泵的流量曲线,曲线的特性不发生变化,转速降低时,曲线变的扁平,压头和最大流量均减小。 泵系统的整体效率 出口阀调节与旁路调节方法均增加了管路压力损失,泵系统效率都大幅减小。叶轮直径调整对整个泵系统效率影响较小,调速控制方法基本不影响系统效率,只要转速不低于正常转速的50%。 能耗水平 假定通过上述四种办法将泵的输出流量从60m3/h调整到50m3/h,输出为60m3/h时的功率消耗为100%(此时压头为70m),那么几种控制流量的办法对泵消耗的功率影响如何? (1)出口阀开度调节,能量消耗为94%,流量较低时消耗功率较大。 (2)旁路调节,旁路阀将泵的压头减小到55M,这只能通过增加泵的流量来实现,结果能耗增加了10%。 (3)调整叶轮直径,缩小叶轮直径后泵的输出流量和压力均降低,能耗缩减到67%。 (4)调速控制,转速降低,泵的流量和压头均减小,能耗缩减到65%。 总结 下表中总结出了各种流量调节方法,每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应根据实际情况选用。 流量调节方法连续调节泵的流量特性曲线变化泵系统的效率变化流量减小20%时,泵的功率消耗出口阀开度调节可以最大流量减小,总压头不变,流量特性略微变化明显降低94% 旁路阀调节可以总压头减小,曲线特性发生变化明显降低110% 调整叶轮直径不可以最大流量和压头均减小,流量特性不变轻微降低67% 调速控制可以最大流量和压头均减小,流量特性不变轻微降低65%

管径-流速-流量对照表

管径/流速/流量对照表

已知流量、管材,如何求管径? 分两种情形: 1、水源水压末定,根据合理流速V(或经济流速)确定管径d: d=√[4q/(πV)] (根据计算数值,靠近选取标准管径) 2、已知管道长度及两端压差,确定管径 流量q不但与管内径d有关,还与单位长度管道的压力降落(压力坡度)i有关, i=(P1-P2)/L.具体关系式可以推导如下: 管道的压力坡度可用舍维列夫公式计算 i=0.0107V^2/d^1.3——(1) 管道的流量 q=(πd^2/4)V ——(2) 上二式消去流速V得: q = 7.59d^2.65√i (i 以kPa/m为单位)管径:d=0.4654q^0.3774/i^0.1887 (d 以m为单位) 这就是已知管道的流量、压力坡度求管径的公式。 例:某管道长100m,管道起端压力P1=96kPa,末端压力P2=20kPa,要求管道过1.31 L/s的流量,试确定管径

压力坡度 i=(P1-P2)/L=(96-20)/100=0.76kPa/m 流量 q=1.31 L/s=0.00131 m^3/s 管径d=0.4654q^0.3774/i^0.1887 =0.4654*0.00131^0.3774/0.76^0.1887= 0.0400m =400mm 还可用海森威廉公式:i=105C^(-1.85)q ^1.85/d^4.87 ( i 单位为 kPa/m )钢管、铸铁管:C=100,i=0.02095q ^1.85/d^4.87 ,q =8.08d^2.63 i ^0.54 铜管、不锈钢管:C=130,i=0.01289q ^1.85/d^4.87 ,q =10.51d^2.63 i ^0.54 塑料管:C=140,i=0.01124q ^1.85/d^4.87 ,q =11.31d^2.63 i ^0.54 C=150,i=0.009895q ^1.85/d^4.87 ,q =12.12d^2.63 i ^0.54

基于组态软件的流量比值过程控制系统设计

《过程控制工程》 课程设计报告书 课题名称基于组态软件的流量比值过程控制系统设计姓名 学号 专业 指导教师 机电与控制工程学院 年月日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过程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许多生产过程中,要求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料流量成一定的比例关系混合进行反应,对物料比例的要求甚为严格,如果不能满足要求,或是比例失和调,将会导致产品的质量达不到要求,以致造成损失,严重时会导致事故的发生.研究比值控制系统很有必要,提高比值控制系统的精度及水平具有深远的意义。 根据系统的工艺要求及实际需要,提出了流量比值控制的设计方案,因为组态王开发监控系统软件具有适应性强、开放性好、易于扩展、经济、开发周期短等优点,本设计着重说明了组态王在设计开发流量比值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单闭环比值控制系统是在开环比值控制系统上增加对副物料的闭环控制回路,用以实现主、副物料的比值保持不变该控制系统能保证主、副物料的流量比值不变,同时,系统结构简单,因此在工业生产过程自动化中应用较广。此文主要讲的是强碱氢氧化钠的单闭环流量控制法。实际运行结果表明,系统不仅能按比值关系进行控制,而且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该设计可以用于化工厂,制药等场所。

关键字:单闭环比值控制系统设计主副物料工业生产过程 任务书 1. 根据双容液位单回路过程控制系统的具体对象和控制要求,独立设计控制方案,正确选用过程仪表。 2. 根据双容液位单回路过程控制系统A/D、D/A和开关I/O的需要,正确选用过程模块。 3. 根据与计算机串行通讯的需要,正确选用RS485/RS232转换与通讯模块。 4. 运用组态软件,正确设计双容液位单回路过程控制系统的组态图、组态画面和组态控制程序。 5. 提交包括上述内容的课程设计报告。

变频水泵节能原理及分析

前言 离心式水泵在我国当前的工农业生产和人民日常生活中起到很大的作用,水泵使用三相异步电动机进行拖动,其流量和压力等控制对象大多采用管道阀门截流的调节方式。这种人为增加管阻的调节方式虽然满足了生产生活所需的对流量的控制,但是浪费了大量的电能,不是一种经济的运行方式。在电力能源越发短缺的今天,找寻并普及一种既经济又方便的水泵运行方式,对节能工作有着重大的意义。 1、离心式水泵工作特性 1.1 离心式水泵工作原理 离心式水泵是一种利用水的离心运动的抽水机械。由泵壳、叶轮、泵轴、泵架等组成。起动前应先往泵里灌满水,起动后旋转的叶轮带动泵里的水高速旋转,水作离心运动,向外甩出并被压入出水管。水被甩出后,叶轮附近的压强减小,在转轴附近就形成一个低压区。这里的压强比大气压低得多,外面的水就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冲开底阀从进水管进入泵内。冲进来的水在随叶轮高速旋转中又被甩出,并压入出水管。叶轮在动力机带动下不断高速旋转,水就源源不断地从低处被抽到高处。 1.2 泵类负载特性分析 为适应用户用水量的变化,调节出水流量,现通常采用两种方法来完成流量的连续调节。一种是利用控制阀或节流阀进行节流,以改变出水流量;另一种是泵的调速控制,调节泵的转速来改变出水流量。图1为水泵调速时的全扬程特性(H—Q)曲线。 图1 水泵调速时的H-Q曲线

在上图中,曲线n0表示,管路中阀门开度不变时,水泵在额定转速下的扬程—流量曲线。R1表示水泵转速不变时,全扬程与流量之间的关系曲线,又称管阻特性曲线。H0为供水量Q接近0时,所需的扬程等于实际扬程,其物理意义是:如果全扬程小于实际扬程,系统将不能供水。 由上图可知,水泵的扬程特性曲线和管网的管阻特性曲线有交叉点,这个点就是水泵工作时既满足扬程特性又满足管阻特性,供水系统工作于平衡状态,系统稳定运行。 在使用管道阀门控制时,当流量要求从QA减小到QB,就必须减小阀门开度。这时供水管道的阻力变大,管阻特性曲线从R1移到R2,扬程则从HA上升到HB,运行工况点从A点移到B点。 在使用水泵调速控制时,当流量要求从QA减小到QB,由于阀门开口度不变,管道的阻力曲线R不变,此时水泵的特性取决于其转速。如果把速度从n0降到n1,运行工况点则从A点移到C点,扬程从HA下降到HC。 根据离心泵特性曲线公式: 其中:P——为泵使用的工况点轴功率(KW); Q——为使用工况点的水压或流量(m2/s); H——为使用工况点的扬程(m); ρ——为输出介质的密度(kg/m3); η——为使用工况点的泵的效率(%)。 由公式1,可得出在使用阀门调节时,水泵运行在B点的轴功率,和用转速调节时,水泵运行在C点的轴功率分别为:

协调控制系统(CCS)调试方案

ITEM NO.: BALCO-COMM-IP008 Complied by: 编写: Checked by: 初审: Revised by: 审核: Approved by: 批准:

目录 Contents 1.编制目的 Compile Purpose 2.调试范围 Scope of commissioning 3.调试前必须具备的条件 Conditions of commissioning 4.调试步骤 Process of commissioning 5.注意事项 Precautions

1.编制目的Compile Purpose 为了指导和规范系统及设备的调试工作,检验系统的性能,发现并消除可 能存在的缺陷,检查热工联锁、保护和信号装置,确保其动作可靠。使系统及设 备能够安全正常投入运行,制定本方案。 This commissioning procedure is compiled to guide and standardize the practice of testing and adjusting to facilitate proofing of system performance, finding and repairing of possible defects, thus ensuring that the equipment and system can be brought into operation safely and smoothly. 2.调试范围Scope of commissioning 2.1协调控制系统是大型火力发电机组的主要控制系统,它将锅炉和汽轮发电机 作为一个整体考虑来进行控制,协调锅炉控制系统与汽轮机控制系统的工作,以 消除锅炉和汽轮机在动态特性方面的差异,使机组既能够适应电网负荷变化的需 要,又能够保证机组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机炉协调控制系统直接作用的控制对 象是锅炉主控制系统和汽轮机主控制系统,然后再由这两个主控系统分别控制各 自的子控制系统如锅炉燃烧控制子系统、锅炉给水控制子系统和汽轮机电液调节 子控制系统等。 As a major control system of large thermal power generating unit, coordinated control system (CCS) treats the boiler and turbine-generator as a whole, harmonizes the effect of boiler and turbine control systems, and compensates the difference in boiler and turbine-generator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thereby meeting changing demand of the Grid and also ensuring safe and economic operation of the unit. The CCS exerts influence directly upon the main control system of boiler and that of turbine, then these two systems exert influence respectively on their own subsystems such as boiler combustion control, boiler feed water, turbine digital electro-hydraulic control (DEH). 2.2 印度BALCO扩建4 x300 MW燃煤电站工程协调系统有如下几种控制方式:BALCO EXPANSION PROJECT 4×300 MW THERMAL POWER PLANT CCS has following control modes: 手动方式 Manual mode 机跟随控制方式(TF) Turbine follow control mode 炉跟随控制方式(BF) Boiler follow control mode 机炉协调控制方式 Coordinated boiler-turbine control mode

最新基于单片机的流量控制系统设计—教学提纲

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基于单片机的流量控制系统设计 系:机电工程系 专业: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 班级: 13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3班姓名:黄启熙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 2016年4月17日

摘要 流量是自动化生产过程中重要的过程参数之一。以下采用AT89C51单片机,对流量控制系统的硬件和软件系统进行了设计。传感器采集流量信息,由变换器变换为模拟电信号,并通过AD转换器转化成离散信号,传给单片机。控制系统的软件处理信息输出离散的控制信号,实现对流量的控制。 关键词:单片机叶片式霍尔传感器流量控制

目录 题目:基于单片机的流量控制系统设计 (1) 摘要 (2) 关键词:单片机叶片式霍尔传感器流量控制 (2) 目录 (3) 前言 (4) 第一章绪论 (5) 1.1 研究目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5) 1.3 流量计概述 (5) 第二章工作原理及系统硬件设计 (6) 2.1 系统工作原理 (6) 2.2 硬件构成 (6) 2.3流量计的介绍 (7) 2.4流量计的选择 (8) 第三章软件设计 (9) 3.1 软件设计思路 (9) 3.2 主程序设计 (9) 3.3 流量控制子程序 (10) 第四章中断服务子程序 (12) 4.1 设定值输入程序 (12) 4.2 A/D中断子程序 (12) 4.3 定时器中断子程序 (15) 4.4 数码管显示子程序 (17) 4.5 步进电机控制程序 (19) 总结 (21) 参考文献 (23)

前言 工业生产中过程控制是流量测量与仪表应用的一大领域,流量与温度、压力 和物位一起统称为过程控制中的四大参数,人们通过这些参数对生产过程进行监视与控制。对流体流量进行正确测量和调节是保证生产过程安全经济运行、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物质消耗、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科学管理的基础。 流量的检测和控制在化工、能源电力、冶金、石油等领域应用广泛。【1】在天然气工业蓬勃发展的现在,天然气的计量引起了的特别关注,因为在天然 气的采集、处理、储存、运输和分配过程中,需要数以百万计的流量计,其 中有些流量计涉及到的结算金额数字巨大,对测量和控制准确度和可靠性要求特别高。此外,在环境保护领域,流量测量仪表也扮演着重要角色。人们 为了控制大气污染,必须对污染大气的烟气以及其他温室气体排放量进行监测;废液和污水的排放,使地表水源和地下水源受到污染,人们必须对废液 和污水进行处理,对排放量进行控制。于是数以百万计的烟气排放点和污水 排放口都成了流量测量对象。同时在科学试验领域,需要大量的流量控制系 统进行仿真与试验。流量计在现代农业、水利建设、生物工程、管道输送、 航天航空、军事领域等也都有广泛的应用。

协调控制系统

单元机组的特点和任务 (1)单元制机组是一个相互关联的多变量控制对象,锅炉和汽轮发电机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2)锅炉和汽轮发电机的动态特性存在较大的差异. (3)具有参加电网一次调频的能力. 协调控制系统作用 保证机组出力适应电网的负荷变化要求、维持机组稳定运行.具体地说就是对外保证单元机组有较快的功率响应和有一定的调频能力,对内保证主蒸汽压力偏差在允许范围内. 协调控制系统任务 是协调地控制锅炉燃料量、送风量、给水量等,以及汽机调节阀门开度,使机组既能适应电网负荷指令的要求,又能保持单元机组在额定参数下安全、经济地运行. 定压运行方式 是指无论机组负荷怎样变动,始终维持主蒸汽压力以及主蒸汽温度为额定值,通过改变汽轮机调节气门的开度,改变机组的输出功率。 滑压运行方式 则是始终保持汽轮机调节气门全开,在维持主蒸汽温度恒定的同时,通过改变主蒸汽压力改变机组的输出功率。 联合运行方式特性曲线 1 调峰:用电量多时多发电,用电量少时少发电。 a采用纯液压控制系统时(有自平衡能力)b采用功频电液控制系统时(无自平衡能力) μT不变μB不变PT机主控指令不变PB炉主控制指令不变 输入量-μT汽轮机调节阀开度(外扰)、μB锅炉燃料量调节机构开度,锅炉燃烧率(内扰)输出量-PE单元机组的输出电功率、PT汽轮机前主蒸汽压力

协调控制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主控系统、子系统、负荷被控对象 单元机组负荷控制系统 1.负荷指令处理回路(LDC)的作用 对外部要求的负荷指令或目标负荷指令(电网调度分配指令ADS、运行人员手动指令,一次调频所要贡献的负荷指令)进行选择,并根据机组主辅机运行的情况加以处理,使之转变为机、炉设备负荷能力,安全运行所能接受的实际负荷指令P0。 2.机炉主控制器的作用 根据锅炉和汽轮机的运行条件和要求,选择合适的负荷控制方式,按照实际负荷指令P0与实发功率信号PE的偏差和主汽压力的偏差△p以及其它信号进行控制运算,分别产生锅炉主控制指令PB和汽轮机主控指令PT 。 外部指令:ADS ADC 内部指令:RB RD RU 大题 1.机组的负荷指令如何选择? A:电网中心调度所的负荷分配指令ADS、B:运行人员手动设定负荷指令、 C:电网频率自动调整指令。 2.机组的最大最小负荷限制如何实现? ∑2:LDC达最大∑3:LDC达最小 机组的最大负荷根据机组的实际情况来定,最小负荷通常为锅炉稳定燃烧的最小值 3.速度限制器的作用: 限制负荷变化速率 4.负荷返回(RB)负荷迫升(RU)负荷迫降(RD)负荷增闭锁(BI)负荷减闭锁(BD) 5.叙述一下负荷形成原因 (1)ADS方式下,切换开关T4动作,输出为A 当A>LDC OUT时,“LDC增”为ON,T6动作,接通K,输出K×C,机组实际负荷指令LDC OUT增长,直到A=LDC OUT为止。 当A

基于单片机的河道自动化闸门流量控制系统

河道自动化闸门流量控制系统 摘要 电子系统、通信系统和信息技术的现代发展帮助了运河自动化系统的设计。渠道灌溉大量使用了灌溉用水。以微控制器为基础的系统是非常灵活的,而这个系统可以比PLC更轻松地连接到不同的模块。系统采用基于智能微控制器的远程终端(RTU),可以通信不同的传感器、通信调制解调器、存储器、模数转换器和不同的模块。 在本文中,我们提出了一个基于单片机的流量控制系统的设计闸门在运河自动化。流量控制系统由子系统组成:RTU、太阳能发电系统、液位测量系统、流量测量系统、闸门执行系统、通信系统。本文着重研究分流流量控制活动、分支和直接管出口。远程终端单元监控上游水位,下游水位,下游流量,电力状态,闸门开度,闸门的健康和安全。所有系统组件设计用于太阳能和电池备份。传统的操作系统有些缺点和不准确。本文建议的系统有助于提高灌溉作业效率,电力使用,测量的准确性,水的分布和反应的不平衡,并控制在闸门位置的流量连续。该系统也有助于减少水的浪费和劳动依赖。 关键词河道自动化;渠流控制系统;渠门控制系统 一、引言 渠道灌溉被广泛用于灌溉水源。因此,灌溉渠水管理是全面灌溉发展的关键因素。传统的方法是使用水的用户(农民)以旋转的形式提供水的需求。传统的系统有着许多弱点,包括预测和实际流量。而一旦有错误可能会引入流量测量和水库的水含量,这也没有考虑到人类和自然干预的不平衡,在传统的系统中。由于这一点,用户在最后忍受缺水的问题。为了提供有效的输送和避免不平衡,渠道自动化在灌溉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很多研究人员在研究流量控制的时候。Mahesh Nandania已经解决了闸门运行中出现的一些实际问题。系统控制运河闸门运用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和VFD(变频驱动)系统和监控与数据采集与监控(SCADA)系统。mandavia在印度提到操作系统,送水的做法,需要的操作管理系统,现代化的管自动化系统现状。马加德等人,提到该系统是在尼罗河的大运河在艾伦布拉德利使用PLC。它包括远程监控和控制在所有地点从中央控制[ 3 ]。而Bautista 等人,提到了盐河项目的运河自动化系统是基于需求和服务。在这个系统中的主要策略是保持水位接近目标水平。大部分的门可以手动操作,但其中一些是自动化的。有效地处理前馈和反馈控制逻辑组合。丁等人,采用PID(比例积分微分)控制器与模糊控制相结合的渠道自动化。自动管手术通过Deshmukh等人的编程实现了,利用了使用高诺斯PLC。Manuel Rijo 已经开发了两个地方的PI(比例积分)自动控制模式,即上游和下游利用PLC 。Donia提出了计算机辅助控制系统新的排水可以成功地监测和控制流。 从文献可以看出该研究没有集中在一些重要的方面:(1)基于单片机的RTU(远程终端单元)系统可以使用便宜的新界面,开发也比PLC更灵活,(2)万一发生破坏,会影响系统的安全性,(3)对系统的不确定性的反应,(3)闸门的操作,如自动/手动和远程/本地详细模式,(4)在电源效率不可用的情况下,有效的使用备用电池电源管理技术, (5)每个RTU时间同步在浇口位置来帮助监控和数据采集系统(SCADA)的及时分析系统,(6)适用于区域的地形和明智的可用的通信技术(7)适用于渠道结构的流量测量技术。本文提出了基于微控制器的远程流量控制系统的太阳能电池供电的12V直流电池备份。系统监视和控制水位流量,还监测电源状态,上游水平,下游水平和系统状态。在任何不确定的情况下会启动推送通信。所需的流量指令由远程SCADA自动或由操作员使用SACDA。它还显示,存储和通信所有必需的参数,如闸门水平,流量和闸门门打开和报警。第二节介绍了传统的系统和缺点。第三节介绍了建议的运河自动化系统。门流控制设计和RTU的智

过程控制―上水箱液位与进水流量串级控制系统.

目录 1 过程控制系统简介 (2) 1.1 系统组成 (2) 1.2 电源控制台 (3) 1.3 总线控制柜 (3) 2 实验原理 (4) 2.1 单容水箱设备工作原理 (4) 2.2 双容水箱设备工作原理 (7) 2.3 系统工作原理 (9) 2.4 控制系统流程图 (9) 3实验结果分析 (11) 3.1 实验过程 (11) 3.2实验分析 (12) 3.2.1单容水箱实验结果分析 . (12) 3.2.2双容水箱实验结果分析 . (14) 3.2.3单容双容水箱比较 . (16) 3.3实验结论 (17) 总结 . (18) 参考文献 (19)

1 过程控制系统简介 1.1 系统组成 本实验装置由被控对象和上位控制系统两部分组成。系统动力支路分两路:一路由三相(380V 交流)磁力驱动泵、电动调节阀、直流电磁阀、PA 电磁流量计及手动调节阀组成;另一路由变频器、三相磁力驱动泵(220V 变频)、涡轮流量计及手动调节阀组成。 1、被控对象 水箱:包括上水箱、中水箱、下水箱和储水箱。储水箱内部有两个椭圆形塑料过滤网罩,防止两套动力支路进水时有杂物进入泵中。 管道:整个系统管道采用敷塑不锈钢管组成,所有的水阀采用优质球阀,彻底避免了管道系统生锈的可能性。 2、检测装置 压力传感器、变送器:采用SIEMENS 带PROFIBUS-PA 通讯协议的压力传感器和工业用的扩散硅压力变送器,扩散硅压力变送器含不锈钢隔离膜片,同时采用信号隔离技术,对传感器温度漂移跟随补偿。 流量传感器、转换器:流量传感器分别用来对调节阀支路、变频支路及盘管出口支路的流量进行测量。本装置采用两套流量传感器、变送器分别对变频支路及盘管出口支路的流量进行测量,调节阀支路的流量检测采用SIEMENS 带PROFIBUS-PA 通讯接口的检测和变送一体的电磁式流量计。 3、执行机构 调节阀:采用SIEMENS 带PROFIBUS-PA 通讯协议的电动调节阀,用来进行控制回路流量的调节。它具有精度高、体积小、重量轻、推动力大、耗气量少、可靠性高、操作方便等优点。

流量控制系统设计

目录 第一章过程控制仪表课程设计的目的意义 (2) 1.1 设计目的 (2) 1.2 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 (2) 第二章流量控制系统(实验部分) (3) 2.1 控制系统工艺流程 (3) 2.2 控制系统的控制要求 (4) 2.3 系统的实验调试 (5) 第三章流量控制系统工艺流程及控制要求 (6) 3.1 控制系统工艺流程 (6) 3.2 设计内容及要求 (7) 第四章总体设计方案 (8) 4.1 设计思想 (8) 4.2 总体设计流程图 (8) 第五章硬件设计 (9) 5.1 硬件设计概要 (9) 5.2 硬件选型 (9) 5.3 硬件电路设计系统原理图及其说明 (13) 第六章软件设计 (14) 6.1 软件设计流程图及其说明 (14) 6.2 源程序及其说明 (16) 第七章系统调试及使用说明 (17) 第八章收获、体会 (20)

参考文献 (21)

第一章微控制器应用系统综合设计的目的意义 1.1 实验目白勺本次课程设计是为《过程控制仪表》课程而开设的综合实践教学环节,是对《现代检测技术》、《自动控制理论》、《过程控制仪表》、《计算机控制技术》等前期课堂学习内容的综合应用。本设计主要是通过对典型工业生产过程中常见的典型工艺参数的测量方法、信号处理技术和控制系统的设计,掌握测控对象参数检测方法、变送器的功能、测控通道技术、执行器和调节阀的功能、过程控制仪表的PID控制参数整定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对一个工业过程控制对象进行仪表设计与选型,促进学生对仪表及其理论与设计的进一步认识。 本次设计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对一个典型工业生产过程(如煤气脱硫工艺过程)进行分析,并对其中的液位参数设计其控制系统。设计中要求学生掌握变送器功能原理,能选择合理的变送器类型型号;掌握执行器、调节阀的功能原理,能选择合理的器件类型型号;掌握PID调节器的功能原理,完成液位控制系统的总体设计,并画出控制系统的原理图和系统主要程序框图。通过对过程控制系统的组态和调试,使学生对《过程控制仪表》课程的内容有一个全面的感性认识,掌握常用过程控制系统的基本应用,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效的巩固与提高理论教学效果。 1.2课程设计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程设计是为《过程控制仪表》课程而开设的综合实践教学环节,是对 《现代检测技术》、《自动控制理论》、《过程控制仪表》、《计算机控制技术》等前期课堂学习内容的综合应用,使学生加深对过去已修课程的理解,用本课程所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运用计算机控制技术,解决过程控制领域的实际问题,为学生今后从事过程控制领域的工作打下基础。因此本课程在教学计划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过程控制之液位流量串级控制系统

过程控制之液位流量串级控制系统 1.1控制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意义 单回路控制系统是过程控制中结构最简单的一种形式,它只用一个调节器,调节器也只有一个输入信号,从系统方框图看,只有一个闭环。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简单系统已经能够满足工艺生产的要求。但在复杂的控制系统中,则需在单回路的基础上,采取其它措施,组成复杂控制系统,而串级控制系统就是其中一种改善和提高控制品质的极为有效的控制系统。 液位和流量是工业生产过程中最常用的两个参数,对液位和流量进行控制的装置在工业生产中应用的十分普遍。液位的时间常数T 一般很大,因此有很大的容积迟延,如果用单回路控制系统来控制,可能无法达到较好的控制质量。而串级控制系统则可以起到十分明显的提高控制质量的效果,因此往往采用串级控制系统对液位进行控制。 1.2 系统结构设计 过程控制系统由四大部分组成,分别为控制器、调节器、被控对象、测量变送。本次为流量回路控制,即为闭环控制系统,结构组成如下图1.1所示。 图1.1液位单回路控制系统框图 当系统启动后,水泵开始抽水,通过管道分别将水送到上水箱和下水箱,由HB 返回信号,是否还需要放水到下水箱。其过程控制系统图如图1.2所示。 1.3控图 单容 所Qi 为口流加以控 扰。被调量为水箱中的水位H,它反映水的流入与流出量之间的平衡关系。现在分析水位在电磁阀开度扰动下的动态特性。显然,在任何时刻水位的变化均满足下述物料平衡方程: ()1i o dH Q Q dt F =-(1.1)

其中 i Q k μμ=(1.2) o Q = 1.3) F 为水箱的横截面积;k μ是决定于阀门特性的系数,可以假定它是常数;k 是与电磁阀开度有关的系数,在固定不变的开度下,k 可视为常数。 液位对象的传递函数: ()( )i H s Q s =2.1 控制规律的比较与选择 2.1.1 常见控制规律的类型及优缺点比较 PID 控制的各种常见的控制规律如下: 一、比例调节(P 调节) 在P 调节中,调节器的输出信号()u t 与偏差信号()e t 成比例,即 ()()C u t K e t =(2.1) 式中Kc 称为比例增益(视情况可设置为正或负),()u t 为调节器的输出,是对调节器起始值()0u 的增量,()0u 的大小可以通过调整调节器的工作点加以改变。 在过程控制中习惯用比例增益的倒数表示调节器输入与输出之间的比例关系: ()()1 u t e t δ=(2.2) 其中δ称为比例带。 比例调节的显著特点就是有差调节。 比例调节的余差随着比例带的加大而加大。从这一方面考虑,人们希望尽量减小比例带。然而,减小比例带就等于加大调节系统的开环增益,其后果是导致系统激烈振荡甚至不稳定。稳定性是任何闭环控制系统的首要要求,比例带的设置必须保证系统具有一定的稳定裕度。此时,如果余差过大,则需通过其它的途径解决。 δ很大意味着调节阀的动作幅度很小,因此被调量的变化比较平稳,甚至可以没有超调,但余差很大,调节时间也很长。减小δ就加大了调节阀的动作幅度,引起被调量来回波动,但系统仍可能是稳定的,余差相应减小。δ具有一个临界值,此时系统处于稳定边界的情况,进一步减小δ系统就不稳定了。 二、积分调节(I 调节)的特点 在I 调节中,调节器的输出信号的变化速度du (t)/d t 与偏差信号e 成正比,即: ()()I du t K e t dt =(2.3) 或 ()()0t I u t K e t dt =?(2.4) 式中K I 称为积分速度,可视情况取正值或负值。上式表明,调节器的输出与偏差信号的积分成正比。 I 调节的特点是无差调节,与P 调节的有差调节形成鲜明对比。式(2.3)表明,只有当被调量偏差e

中央空调水泵节能方案

中央空调水泵节能方案 作者admin来源浏览249发布时间08/06/25 中央空调水泵节能方案 1、中央空调运行控制方法分析 中央空调系统设计首先是根据室外气象参数和室内空调设计参数计算冷负荷,按分区结构特点,根据产品样本选择相应的设备,组合成一个系统。但空调系统绝大部分时间是在不满负荷的情况下工作。在不满负荷工作的控制方式不合理,系统能效比会大大降低。现在空调系统在运行调节方式上,风水系统主要是阀门(手动、自动阀门调节),主机利用卸荷方式,而这些方式是牺牲了阻力能耗来适应末端负荷要求,造成运行成本居高不下。 若采用变频控制,能量的传递和运输环节控制为变水量(VWV )和变风量(VAV),使传递和运输耦合并达到最佳温差置换,其动力仅为其它控制系统的30-60% ,而且节能是双效的,因为对制冷主机的需求能耗同时下降。主机采用变频节能控制,保持设计工况下的制冷剂运动的物理量(如温差、压力等)变化,节能较其它调荷方式明显,如约克(YORK )的YT型离心式冷水机组,配置变频机组在部分负荷下能效比可降至冷吨,可见变频控制方式在 空调系统中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过去在中央空调系统中应用变频技术为什么推广难呢?可能是价格的原因吧?在变频技术、计算机自动化控制技术非常成熟的今天,用此技术与暖通空调专业技术相结合,它并不是一门高价的技术,在小功率空调中其经济性都可承受,在中央空调系统中更不应该成问题:(1)中央空调运行时间更长,节能问题更突出;(2)变频控制在整个系统中所占的造价比例不高;(3)变频控制器的容量越大, 每千瓦功率单价越低。 中央空调系统采用变频器是可行的,其投资回收一般在6 ~ 12个月以变频控制器使用寿命10年计, 其净收益在10倍投资额以上。 2、中央空调调速节能原理制冷机通过压缩机将制冷剂压缩成液态后送蒸发器中与冷冻水进行热交换,将

基于PLC 的流量控制系统

辽宁工业大学 电气控制与PLC技术课程设计(论文)题目:基于PLC的流量控制系统设计 院(系):电气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自动化112 学号: 110302032

学生姓名:王毅 指导教师:(签字) 起止时间:2014.6.30~2014.7.11 本科生课程设计(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任务及评语 自动化:电气工程学院教研室:

I 本科生课程设计(论文) 摘要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自控系统的应用正在不断深入,同时代替传统控制检测技术日益更新。自动控制技术可谓无所不能。 本文提出一种对液体流量进行实时精确控制的设计方案。该方案以PLC控制为基础,由上位机、PL C、电动调节阀组成。它不仅适用于流量控制,在改变动作设备后同样适用于对温度、液位、速度、高度等模拟量的控制。 论文采用文字叙述与图表相结合的方式,逐步做出解释,从而得出具体结论。更清晰的展示了设计的全过程与每个细节之间的处理方式。 关键词:PLC;自动控制;流量控制 II 本科生课程设计(论文)

目录 第1章绪论 (1) 第2章课程设计的方案 (2) 2.1概述 (2) 2.2系统组成总体结构 (2) 2.2.1 控制方案比较和确定 (2) 2.2.2 流量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原理图 (3) 2.2.3 水流量系统控制流程 (4) 第3章硬件设计 (5) 3.1PLCS7-200介绍 (5) 3.2主机CPU224 (6) 3.3变频器的选择 (8) 3.4水泵电机的选择 (9) 3.5流量变送器的选择 (10) 第4章软件设计 (11) 4.1PLC程序设计 (11) 4.2系统流程图 (11) 4.3程序 (13) 第5章课程设计总结 (16) 参考文献 (17) III 本科生课程设计(论文) 第1章绪论 PLC 是一种专门为在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的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装置。它 采用可以编制程序的存储器,用来在其内部存储执行逻辑运算、顺序运算、计时、计数和算术运算等操作的指令,并能通过数字式或模拟式的输入和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PLC 及其有关的外围设备都应该按易于与工业控制系

对照表之水泵管径流速流量

流量与管径、压力、流速的一般关系 一般工程上计算时,水管路,压力常见为0.1--0.6MPa,水在水管中流速在1--3米/秒,常取1.5米/秒。 流量=管截面积X流速=0.002827X管内径的平方X流速 (立方米/小时)。 其中,管内径单位:mm ,流速单位:米/秒,饱和蒸汽的公式与水相同,只是流速一般取20--40米/秒。 水头损失计算Chezy 公式 Q——断面水流量(m3/s) C——Chezy糙率系数(m1/2/s) A——断面面积(m2) R——水力半径(m) S——水力坡度(m/m) Darcy-Weisbach公式 h f——沿程水头损失(mm3/s)

f ——Darcy-Weisbach水头损失系数(无量纲) l——管道长度(m) d——管道内径(mm) v ——管道流速(m/s) g ——重力加速度(m/s2) 水力计算是输配水管道设计的核心,其实质就是在保证用户水量、水压安全的条件下,通过水力计算优化设计方案,选择合适的管材和确经济管径。输配水管道水力计算包含沿程水头损失和局部水头损失,而局部水头损失一般仅为沿程水头损失的5~10%,因此本文主要研究、探讨管道沿程水头损失的计算方法。 1.1 管道常用沿程水头损失计算公式及适用条件 管道沿程水头损失是水流摩阻做功消耗的能量,不同的水流流态,遵循不同的规律,计算方法也不一样。输配水管道水流流态都处在紊流区,紊流区水流的阻力是水的粘滞力及水流速度与压强脉动的结果。紊流又根据阻力特征划分为水力光滑区、过渡区、粗糙区。管道沿程水头损失计算公式都有适用范围和条件,一般都以水流阻力特征区划分。 水流阻力特征区的判别方法,工程设计宜采用数值做为判别式,目前国内管道经常采用的沿程水头损失水力计算公式及相应的摩阻力系数,按照水流阻力特征区划分如表1。 沿程水头损失水力计算公式和摩阻系数表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