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损伤后认知障碍及神经生长因子的脑保护作用

脑损伤后认知障碍及神经生长因子的脑保护作用
脑损伤后认知障碍及神经生长因子的脑保护作用

中华神经创伤外科电子杂志2015年6月第1卷第3期Chin J Neurotrauma Surg (Electronic Edition),June 2015,Vol.1,No.3·129·

脑损伤后认知障碍及神经生长因子的

脑保护作用

付小兵

付小兵,中国工程院院士,解放军总医院基础医学研究所所长、全军创伤修复重点实验室主任、全军烧伤研究所副所长兼基础部主任,创伤外科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南开大学教授,清华大学等国内6所大学客座教授。担任国际创伤愈合联盟(WWHU)执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委和咨询委员、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审专家、军队后勤专用项目评委、国家新药评委,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主任委员以及《国际创伤修复与再生杂志》、《国际创伤杂志》(IWJ)、《中国科学》(C 辑)以及《中华创伤杂志》、《国际下肢损伤杂志》、《第三军医大学学报》等国内外18家杂志主编、副主编或编委。长期从事创伤修复与组织再生研究工作,主要领域涉及生长

因子生物学、干细胞生物学以及皮肤和内脏损伤后的组织修复等。获国家973、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25项资助。主编《再生医学-原理与实践》、《现代创伤修复学》等专著7部,在Lancet 和其它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318篇。获国家和军队二等以上成果21项,其中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首届全国百名优秀中青年医学科技之星”、“求是”杰出青年奖、工程院“光华青年奖”、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总后十大杰出青年”、“科技金星”等称号。

脑损伤后认知障碍是常见的神经功能损害后遗症,严重地影响病人的工作和生活,对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的影响和危害。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 ,NGF)是临床上常用的神经保护剂,对认知功能损害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本文就相关研究进展进行评述。

一、脑损伤与认知障碍

从广义上讲,脑的损伤主要包括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 ,TBI)和卒中。TBI 是由于颅脑的机械性创伤所致,在发达国家约2%的人终生饱受TBI 所致神经功能残疾的影响,其中有1/4的患者因此而丧失工作能力[1]。TBI 既可能直接导致伤者死亡,也可引起伤者运动功能缺陷、学习及记忆力减退、认知障碍等神经损害后遗症[2]。

脑卒中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两大类,其中缺血性卒中约占80%,出血性(脑内自发性出血和蛛网膜

下腔出血)约占20%。无论是缺血性或出血性卒中,都将造成局部脑组织发生一系列复杂的病理生理改变,引起神经组织的损伤及继发性病理损害的级联反应[2-3]。脑卒中所导致的死亡占全部死亡人群的9%,已成为致死的第三位疾病。脑卒中所致的长期昏迷、偏瘫、认知障碍等已成为致残的第一位疾病。

1.TBI 与认知障碍:有研究证实TBI 与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有密切相关性,包括老年性痴呆(Alzheimer disease ,AD)、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脊髓侧索硬化等,其中创伤与AD 之间的联系最为密切[2]。研究发现,除了中、重度TBI 可引起认知障碍外,轻微TBI 也可伴随着年龄增长而最终影响认知功能。同时还有研究发现,在消除年龄和教育水平方面的差异后,十年之前有过轻微TBI 的人群,其在记忆方面的能力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有TBI 病史的患者双侧的海马区组织也明显小于健康对照组。TBI 导致的认知功能障碍与脑细

胞损害、神经递质异常、炎症反应、自由基氧化损伤等密切相关。当TBI 伤及脑实质可直接影响患者的认知功能,如额叶区和海马区受损可导致较为严重

·述评·

DOI:10.3877/cma.j.issn.2095-9141.2015.03.001作者单位:100853北京,解放军总医院基础医学研究所通信作者:付小兵,Email :

fuxiaobing@https://www.360docs.net/doc/817363555.html,

129

脑卒中后的认知功能障碍说课讲解

脑卒中后的认知功能障碍 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高晶郭玉璞 一、概述: 脑卒中因为其高发病率和致残率以及其可预防性受到了极大的关注。一方面的兴趣在于积极的预防,另一方面的兴趣在于积极的治疗。功能的恢复、认知的恢复、情绪的恢复以及生活质量共同成为评价治疗效果,影响病人生活回归和社会回归的重要指标。人们已经越来越多的重视认知功能对病人转归的影响,研究渐多。这是可喜的变化。 对于脑高级神经功能暨认知功能的认识早在19世纪就开始了,当时的代表理论是功能定位学说:代表性的例子是Broca的语言定位报告。二十世纪的重要学说是功能系统学说,代表性的例子是鲁利亚的“基本功能联合区的学说”:调解觉醒状态的联合区——脑干的网状系统为主;接受加工和保存信息的联合区——颞顶枕以及其联合区;产生意图、制定规划程序、控制调节执行的联合区——前额叶为主。二十一世纪随着研究手段的提高,人们对认知功能在脑内的结构分布有了新的认识,同时验证了鲁利亚的思想之一:高级心理活动的脑皮质定位并不是固定不变的。结合日益增多的影像以及功能影像的手段,在脑卒中的认知功能评价中得到了更多的有关认知功能与脑结构关系的新认识。比如过去一直认为执行功能密切相关于额叶的功能,脑卒中后的研究显示执行功能相关于一个广泛联系的网络,涉及顶叶,扣带回,运动前区,枕叶以及颞叶,皮层下结构(基底节和丘脑)以及幕下机构如小脑和桥脑。另一个重要的认知功能,视空间与结构功能,也是通过卒中后的大量研究证实了认知功能相关脑结构的系统性以及非固定性。比如,40%的幕下脑卒中病人有时空间以及结构功能的障碍,一系列的研究显示视空间的功能有双侧半球的额、顶、颞、枕叶以及基底节,丘脑,小脑共同参与。不仅幕下病变可以引起视空间与结构功能的障碍,而且左右半球的病变都影响视空间功能的改变。 二、认知功能及认知功能障碍

脑损伤 (1)

脑损伤 脑损伤是由暴力作用于头部所造成的一种严重创伤,死亡率在4%—7%之间,重度脑损伤的死亡率更高达50%—60%。脑损伤可分为闭合性损伤和开放性损伤两大类,前者指脑组织与外界不相交通的损伤,通常属于闭合性脑损伤;后者指脑组织与外界相交通的损伤,有头皮颅骨开裂,并有脑脊液和(或)脑组织外溢时,属于开放性脑损作 脑损伤,暴力作用于头部引起的脑组织损伤。有脑震荡、脑挫伤、脑干损伤及颅内出血等。头部受击时的状态对于损伤的程度与后果关系密切. 分类 闭合性脑损伤 闭合性脑损伤按损伤程度与损伤部位不同,可分为脑震荡、脑挫裂伤和脑干损伤。 脑震荡指头部外伤后短暂的脑功能障碍,伤后昏迷短暂,一般于数分钟或30分钟内恢复清醒,伤后数日内可有轻度头痛、恶心、呕吐,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 脑挫裂伤是暴力造成脑组织形态上的破损,患者昏迷时间较长;根据脑组织破损的部位不同,可产生不同的神经系统症状与体征,如四肢瘫痪、口眼歪斜和失语等;伴发颅底骨折时,易出现相应部位的颅神经损伤,如嗅神经、动眼神经和面、听神经损伤等;存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时有头痛和脑膜刺激征;损伤引起脑水肿、导致急性颅内压增高时患者头痛加剧,昏迷加深,甚至出现生命使体征改变,严重者也可引发脑疝形成。 脑干损伤又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前者由外力直接引起,伤后立即出现症状,后者是由于脑疝时发生移位的脑组织压迫脑干所致,脑干损伤患者表现为伤后持续昏迷、强直、瞳孔大小多变、双眼同向凝视或眼球分离、多数脑神经麻痹和双侧锥体束征等。 开放性脑损伤 开放性脑损伤的临床表现与闭合性脑损伤类同,但有以下特点:原发意识障碍较轻;伤道出血,有脑组织和脑脊液外溢;颅内压增高症状较轻,脑局灶症状较重,颅内可有异物存留,易发生颅内感染;远期癫痫发生率较高。 诊断:头颅CT更能简便、快速和正确地判断伤情 处理方法 颅内血肿患者处理

认知障碍的康复教学内容

认知障碍的康复 认知是理解和认识的技能,是判断和做出决定的能力,是一种全面的认识。 认知是人们运用和处理所获得的讯息进行思考和行动,知觉是通过躯体感觉和大脑反应过程对周围环境的认识。 大脑损害(如脑外伤或中风)后常出现认知障碍。认知功能受损可能是评估和治疗中最困难的问题之一。此外,对于病人和家属要接受和应付这一事实也是非常困难的。许多治疗师在进行评估和治疗时,试图同时了解认知和知觉受损情况。工作人员与病人和家属配合,通过以下的评估可以得到认知受损的情况。认知障碍的主要方面包括: 1.注意力 2.记忆力 3.定向力 4. 创造力 5.计划和组织能力 6.解决问题能力 7. 大脑的灵活性和抽象思维 8.洞察力和冲动性 【评估】 认知功能不仅将知觉和感觉连结起来,而且认知障碍的不同类型也是互相连结的。某一方面的认知问题可以引起另一方面或多个方面的认知问题。 例如,一个病人如果有注意力和记忆方面的问题,就会出现解决问题的障碍。特殊认知障碍的识别和评价不是容易的,就像缺陷在孤立的情况下通常是看不见的。治疗师应重点放在评估功能活动上,可是,通过观察和行为识别特殊认知障碍是困难的。下面讨论的每种认知缺陷,包括一些简单的检查有助于问题的识别。其他较特殊的检查由心理学者进行,但是,这些检查是非特异性的,不能真正反应病人的功能执行情况。 【治疗-注意力】 注意力是将精力集中于某特殊刺激的能力,没有精力分散。 注意力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它可帮助人决定内外刺激利感觉在某一特殊时间是恰当的。它是一种包括警觉、选择和努力的功能。警觉是一个人对周围环境反应的一种状态,选择使我们决定刺激对应于我们做的事,努力起将注意力维持一段时间的能力。 在注意力方面,我们用二种方式处理讯息: (1)自动过程:在潜意识水平。 (2)被控制过程:在我们考虑新讯息时用。 一位中风病人需要有意识注意(被控制过程)去完成最简单的任务。 两种障碍与这些过程有关: (1)集中的注意力障碍:当自动反应由受控制反应代替时发生,如一个中风病人在全神贯注如何行走时,他的注意力就集中在一件事上,他警觉的总体水平就下降。 (2)分开的注意力障碍:当受控制过程的功能不适合于病人处理所有完成某项任务必需的讯息时发生。当同时存在几种改变时,病人处于过度负荷状态。 1 评估 通过临床观察和活动分析是进行评估的最佳办法。各种不同的心理检查和评分需由心理学者完成。治疗师应观察病人在不同的地方和每天不同的时间所进行的功能活动,包括影响注意力的

脑损伤病人康复指导计划

脑损伤病人康复指导计划 全网发布:2011-06-23 19:37 发表者:韩峰(访问人次:813) 我国现阶段的医疗资源匮乏,临床医护人员往往因急症病人的抢救治疗已忙得身心疲惫,实在再难以顾及这些各种原因所致的脑损伤病人的手术后康复指导工作。本人抛砖引玉,搜集、编写此文,以期对病人及家属有所帮助。 急、慢性颅脑病变所致的功能障碍主要为运动障碍、语言障碍、情感障碍。其中运动障碍最常见,表现为病变对侧肢体的中枢性偏瘫。 (外伤、出血、炎症、肿瘤切除术后)脑损伤后的功能恢复,在损伤后的前3个月(特别是最初2~3周),病情变化最快,6个月时基本达到最大恢复,2年后一般不会再有明显变化。病因解除后早期的功能锻练,特别是发病后6周以内的功能锻炼是否得当,直接影响患者的远期效果和生活质量。一、一般注意事项: 1.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2~3周),不宜长途运送及过多搬动,翻身时应保护头部,动作轻柔得体,以免加重颅内出血。 2.意识不清、躁动或合并有精神症状者,应加护栏并适当约束,防止跌伤。 3. 抬高床头15~30度,有利于脑循环静脉回流、颅内压下降、减轻脑水肿。4.昏迷病人头偏向一侧卧位、取下活动性假牙,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误吸。5.意识清楚的病人,生命体征平稳(多在伤后2~3天)后开始在床上、床边、下床做主动肢体功能锻炼,时间从5~10分钟/次开始,渐至30~45分钟/次,若自感无明显不适,每日至少2~3次,避免过度用力憋气。 二、饮食指导: 指导病人进行必要的食疗,可以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改善脑循环。

1. 急性期:推荐病人胃肠营养摄入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2300~2800卡/日)、低脂食物。高蛋白食物以肉类(瘦肉、禽肉等)为佳,多食新鲜豆制品。为保持病人大便通畅,可多食新鲜绿色蔬菜、红薯、雪梨、香蕉、蜂蜜等果品及粗纤维食物。忌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忌烟酒,避免食用肥肉、猪肉、蛋黄、鱼类、动物内脏等高脂类食物。 合并有糖尿病的病人注意限制碳水化合物、甜食果品摄入!高龄或合并有心脏功能不良的病人应限制钠盐摄入(不大于3g/日),防止心脏功能恶化、钠水潴留加重脑水肿。 食物温度适宜(36~40度),过热可能烫伤口腔黏膜,过冷易致腹泻、呃逆,影响消化吸收。对于尚能进食者,喂饮食物时不宜过急,遇呕吐或嗳气时应暂停,防止食物呛入气管内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持续24小时昏迷不能进食、确定无合并应激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者,尽早开始鼻饲流质饮食,4~5次/日,200~300 ml/次,如牛奶、豆浆、藕粉、蒸蛋或混合匀浆等,流质应煮沸消毒、冷却后再喂。 2. 恢复期病人给予清淡、低盐、低脂、适量蛋白质、高维生素、高纤维食物,多食蔬菜及水果,避免辛辣食物,戒烟酒,保持大便通畅。体胖者应适当减轻体重,减少热量摄入,忌食纯糖。 三、功能锻炼和运动指导: 脑出血后的半身不遂、语言不利等后遗症,要通过功能锻炼及适当的运动,改善机体的循环和代谢,以促进病体的康复。要做到有计划、定时、定量加强瘫痪肢体的主、被动活动。 病人病情稳定即可开始协助其功能锻炼,按卧位—坐位—站位—步行循序渐进,同时配合按摩、针灸等。肢体按摩应从远端关节开始,先行被动运动。

缺血性脑卒中与认知功能障碍

·专题· 缺血性脑卒中与认知功能障碍 张卫1,恽晓平1,2 [摘要]本文从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以及影像学指导下病灶与认知障碍之间的相关分析等方面进行综述。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认知功能障碍;认知康复;综述 Ischemic Stroke and Cognitive Impairment(review)ZHANG Wei,YUN Xiao-ping.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School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the 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 Evaluation,Beijing Charity Hospital,China Rehabilitation Research Center,Beijing100068,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reviewed the epidemiology,pathogenesis of post-ischemic-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 and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between the lesion and cognitive impairment under imaging guidance. Key words:ischemic stroke;cognitive impairment;cognitive rehabilitation;review [中图分类号]R74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771(2011)06-0540-03 [本文著录格式]张卫,恽晓平.缺血性脑卒中与认知功能障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1,17(6):540—542. 随着康复医学在我国的深入发展,脑卒中后康复的理念被神经内科医生认同并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无论是科研还是临床,关注点一直比较集中在促进偏瘫躯体运动功能的恢复和改善语言障碍能力等方面。而脑卒中后出现的认知功能障碍,诸如注意障碍、记忆障碍、执行功能障碍以及各种知觉障碍等则长期未受到重视,一些仅仅影响认知功能的脑卒中患者甚至根本得不到任何治疗。实际上,这种治疗观念上的偏颇极大地影响脑卒中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 研究显示,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常常干扰患者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和适应,出现生活和社会适应性障碍,还可造成焦虑、抑郁、激惹等情感障碍,影响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提高。认知损害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甚至远远超过躯体功能障碍的影响[1-2]。此外,由此而致的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资源消耗增加,不仅加重患者家属的经济、生活及心理负担,也加重社会负担。 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病率较高。Hachinski等(2007)研究显示,高达64%的脑卒中患者存在某种程度的认知障碍,约1/3会明确发展为痴呆[3]。脑卒中患者发生认知障碍的风险至少是未患脑卒中患者的6~9倍,尤以脑卒中后12个月内发生认知障碍的风险更高,而且可能持续数年之久[4]。由于缺血性脑卒中占所有类型脑卒中的比例较高,西方发达国家高达85%[5],我国为60%~80%[6],因此对于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多以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Jaillard及同事研究发现,缺血性脑卒中后2周非痴呆的患者中,高达91.5%至少存在一个认知领域的障碍,而有73.4%存在多个认知领域的障碍[7]。因此,及早发现并有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的认知功能障碍对脑卒中康复十分重要。 1认知与认知功能的结构基础 1.1认知功能及认知功能障碍认知功能指人类在觉醒状态下始终存在的各种有意识的精神活动,是大脑执行高级活动的功能。包括从简单对自己和环境的确定、感知、理解、判断到完成复杂的数学计算等[8]。它既是知识的获得、组织和应用过程,也是一个体现机能和行为的智力过程,更是人们适应周围环境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认知功能由多个认知域组成,包括记忆、注意、计算、时空间定向、结构能力、执行能力(计划、起始、顺序、运行、反馈、抽象、决策和判断等)、语言理解和表达及应用等方面[9]。如果其中某一个认知域发生障碍,就称为该认知域的障碍,如记忆障碍、计算障碍、定向障碍等;如为多个认知域发生障碍,则称为认知功能障碍[10]。 1.2脑结构与认知功能研究显示,大脑额叶、颞叶、丘脑、基底核及顶叶与认知关系密切。其中额叶,特别是前额叶区与认知功能关系最为密切,参与注意、记忆、执行、推理和抽象思维等高级认知活动[11-13]。基底核与前额叶在解剖位置上很接近,且参与前额叶相关的皮质-纹状体-苍白球-黑质-丘脑-皮质环路系统,因而基底节与额叶共同执行决策、注意选择、行为变换和语言记忆等活动[14]。顶叶参与物体的空间位置识别和加工[15],并与额叶共同参与空间记忆、注意、计算、推理判断[16]。颞叶参与记忆、执行和语言(复述及流畅性)认知活动[17]。丘脑参与注意、语言、记忆等认知活动[18-19]。 尹义臣等的研究表明,大脑皮质和皮质下结构(皮质下白质、边缘系统、间脑神经核团、脑干核团及小脑等)共同组成神经网络或环路,参与认知活动。复杂的认知活动不是由某一脑区或神经结构单独完成,而是多个脑功能区和神经结构共同参与;不同的脑功能区或神经结构承担认知活动中不同环节的信息处理,不同的认知活动需要不同的脑功能区参与;而各种认知活动也不能截然分开,某一脑区或神经结构可能与多种认知活动有关[20]。 大脑皮层及皮质下结构有着不同来源的血液供应,其主要来自颈内动脉系统中的脉络膜前动脉、大脑前动脉及大脑中动脉3支动脉和椎-基底动脉系统中的大脑后动脉。某一皮层或皮质下结构也不完全由同一支动脉供血,例如基底核区就由大脑前、中、后动脉的中央分支及脉络膜前动脉发出相应分支提供血液;而某一支动脉也可能供应多个大脑皮层或皮质下结构,例如大脑中动脉就供应大脑半球背外侧面的额叶、颞叶、顶叶 作者单位:1.首都医科大学康复医学院,北京市100068;2.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康复评定科,北京市100068。作者简介:张卫(1975-),男,河北邯郸市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康复评定和认知康复。通讯作者:恽晓平。

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评价

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评价 ——神经心理的评价,影像学的评价 北京协和医院高晶 脑卒中后的认知功能变化受到了广泛关注。大量的研究见诸各类杂志。对可贵的病人资源进行研究时注意系统的可靠的评价方法,会让我们的研究增值。 一、概述 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评价的基本内容包括:执行功能,语言,视空间,以及记忆。另外还要评价情绪以及病前状态。检查项目的确定分为初级快速筛查(五分钟),临床筛查(三十分钟)以及研究应用(六十分钟)三类。 测验的基本原则仍然是环境安静,病人没有抑制性的心理,意识清楚是最基本的前提。测查用的量表要有不同年龄不同文化背景的常模,那种将国外量表翻译过来使用的方法是不恰当的。应该注意的是每个相关功能的检查应该进行2-3个不同的检测。许多神经心理检查汇同时涉及多项认知功能,常常只是侧重点不同。 二、初步筛查: 一般5-10分钟完成。MMSE有我国的常模并已经广泛应用。但是它只是一个初级筛查测验,用这项测查作研究是不合适。而且MMSE对于文化背景不同,敏感性差别很大。如:高文化的假阴性多,地文化的假阳性多。另一个,目前应用较多,更敏感的测查是MoCa测验,此项检查涉及认知功能项目多,敏感性远远超出了MMSE。但是目前在中国只是处于无本地常模状态,其中的有些项目需要根据中国的文化背景替换,如命名中的犀牛,记忆测查中的教堂,天鹅绒在我国的使用频率远不如礼堂,宾馆,丝绸等。但是此项测查可能会替代MMSE成为主要的筛查测验。这些量表可以作为门诊医生的初步诊断是筛查选择。接龙测验

也可以作为一项筛查补充测验。如果要对病人同时进行MMSE和MoCa测验,那么应该注意时间间隔,间隔最好一天,至少要一小时以上。对于血管性的认知功能障碍因为其突出的执行功能障碍,Benton视保持也可以作为一项筛查的补充测验。 三、临床检查: 一般要30分钟完场,是要得到更多更确实的认知功能问题。基本的背景要有MMSE的分数,另外顾及执行功能、视空间、语言、学习记忆,精神情绪,以及病前状态等。基本的内容应包括词语流畅性,数字符号测验(韦氏智力测查的子项目),修订的霍普金斯词语学习测验(R-Hopkins Verbal Learning Test)。在我国可以选用中科院心理所许淑莲教授的临床记忆量表中的联想学习测验。另外,抑郁的客观评价可选用CES-D。另外要通过病人的身旁人调查病人的病前状态,可以选用16项情况问卷(16-item informant questionnaire for cognitive decline in the elderly)得到信息。接龙测验A和B可以作为补充测验。CAMCOG(Cambridge Examinationg for Mental Disorder of the Elderly)也是一个比较好的临床检查项目:10个子项目涉及了认知功能的定向,语言表达,语言理解,记忆(长时的,短时的),注意,计算,运用,概念推理,以及抽象知觉等。 四、研究检查:一般要60分钟,仔细地分项测查认知功能得到尽可能详细的资料,尽可能准确的评价血管病相关的认知功能。 (一)执行功能的检查:语义性词语流畅性和字母的流畅性是最常用的检查:如60秒内或30秒内叙述动物的名字;2组不相关的三个字的复述,所选单字的应用频率应该与英文字母CFL 和PRW 相同。另外用于执行功能检查的项目是韦氏智力测验中的数字符号测验。接龙测验A接龙测验B也是重要的选择。STROOP测验,画钟测验。向前或向后的数字广度。 (二)视空间检查:Rey osterreith comples figure copy 用36点计分法。线段方向判定测验(Judgment of line orientation) 以及面孔再认都是可用的检查。视觉忽视也是视空间检查中的重要现象的检查常用线段等分测验,自由画图:华中菊花房子等,临摹,以及行为注意测验中的划消测验(Bhavioural Inattention Test)。视觉记忆的测查可供

2020中国卒中后认知障碍防治研究专家共识

2020中国卒中后认知障碍防治研究专家共识 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2010年,全球卒中患病率为502.3/10万,年发病率为257.96/10万,病死率为88.41/10万,而我国卒中患病率为1114.8/10万,年发病率为246.8/10万,病死率为114.8/10万,且卒中已成为我国首位致死性疾病。卒中等脑血管病常导致认知损害,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成为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第二大痴呆原因。 PSCI特指卒中后发生的认知功能下降,是VCI的一个重要亚型,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存时间。同AD等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引起的痴呆相比,PSCI有其自身特点,如斑片状认知缺损、病程波动性等,其中可预防和可治疗性是PSCI的一个重要特点。2015世界卒中日宣言明确提出“卒中后痴呆是卒中医疗不可或缺的一部分”,2016年的国际卒中大会(International Stroke Conference)也倡导将卒中和痴呆整合的干预策略。 在过去30年间,国内外学者通过对VCI的临床研究,制定了一系列相关诊疗指南,如我国学者编写的《中国痴呆与认知障碍诊治指南》、《中国痴呆诊疗指南》、《中国血管性认知障碍诊疗指导规范》、《卒中后认

知障碍管理专家共识》(2017、2019)等。当前对我国PSCI的研究有诸多问题需要进行探讨。本次中国卒中学会圆桌会议召集从事卒中和认知障碍的同行,对我国PSCI的流行病学、发生机制、诊断标准、生物标志物、预防和治疗等方面的未来探索重点进行商讨,推动实现PSCI可防可治的目标。 1我国卒中后认知障碍的流行病学现状和挑战 我国脑血管病和痴呆的疾病负担沉重,患病率均呈上升趋势,65岁以上老年人群中,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的患病率为1.50%,是仅次于AD的第二大常见痴呆类型。而65岁以上老年人轻度认知障碍总体患病率为20.8%,其中脑血管病和血管危险因素所致的轻度认知障碍占所有轻度认知障碍的42.0%。目前我国尚无关于PSCI发病率的全国性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2013年国内PSCI流行病学特征系统评价表明,卒中后3个月内PSCI和卒中后痴呆(post-stroke dementia,PSD)的发病率分别为56.6%和23.2%。2015年,一项我国北京和上海社区人群的研究报道,依据MoCA量表、MMSE量表和Hachinski缺血指数量表(Hachinski ischemic score,HIS)等对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评估,结果显示,PSCI的总体患病率高达80.97%,其中PSCI非痴呆(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 no dementia,PSCIND)患者占48.91%,PSD患者占32.05%。国际上PSCI研究报道的发病率差异较大,为19.3%-96%。伴随人类寿命的延长及卒中后生存

脑损伤后认知障碍及神经生长因子的脑保护作用

中华神经创伤外科电子杂志2015年6月第1卷第3期Chin J Neurotrauma Surg (Electronic Edition),June 2015,Vol.1,No.3·129· 脑损伤后认知障碍及神经生长因子的 脑保护作用 付小兵 付小兵,中国工程院院士,解放军总医院基础医学研究所所长、全军创伤修复重点实验室主任、全军烧伤研究所副所长兼基础部主任,创伤外科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南开大学教授,清华大学等国内6所大学客座教授。担任国际创伤愈合联盟(WWHU)执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委和咨询委员、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审专家、军队后勤专用项目评委、国家新药评委,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主任委员以及《国际创伤修复与再生杂志》、《国际创伤杂志》(IWJ)、《中国科学》(C 辑)以及《中华创伤杂志》、《国际下肢损伤杂志》、《第三军医大学学报》等国内外18家杂志主编、副主编或编委。长期从事创伤修复与组织再生研究工作,主要领域涉及生长 因子生物学、干细胞生物学以及皮肤和内脏损伤后的组织修复等。获国家973、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25项资助。主编《再生医学-原理与实践》、《现代创伤修复学》等专著7部,在Lancet 和其它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318篇。获国家和军队二等以上成果21项,其中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首届全国百名优秀中青年医学科技之星”、“求是”杰出青年奖、工程院“光华青年奖”、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总后十大杰出青年”、“科技金星”等称号。 脑损伤后认知障碍是常见的神经功能损害后遗症,严重地影响病人的工作和生活,对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的影响和危害。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 ,NGF)是临床上常用的神经保护剂,对认知功能损害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本文就相关研究进展进行评述。 一、脑损伤与认知障碍 从广义上讲,脑的损伤主要包括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 ,TBI)和卒中。TBI 是由于颅脑的机械性创伤所致,在发达国家约2%的人终生饱受TBI 所致神经功能残疾的影响,其中有1/4的患者因此而丧失工作能力[1]。TBI 既可能直接导致伤者死亡,也可引起伤者运动功能缺陷、学习及记忆力减退、认知障碍等神经损害后遗症[2]。 脑卒中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两大类,其中缺血性卒中约占80%,出血性(脑内自发性出血和蛛网膜 下腔出血)约占20%。无论是缺血性或出血性卒中,都将造成局部脑组织发生一系列复杂的病理生理改变,引起神经组织的损伤及继发性病理损害的级联反应[2-3]。脑卒中所导致的死亡占全部死亡人群的9%,已成为致死的第三位疾病。脑卒中所致的长期昏迷、偏瘫、认知障碍等已成为致残的第一位疾病。 1.TBI 与认知障碍:有研究证实TBI 与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有密切相关性,包括老年性痴呆(Alzheimer disease ,AD)、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脊髓侧索硬化等,其中创伤与AD 之间的联系最为密切[2]。研究发现,除了中、重度TBI 可引起认知障碍外,轻微TBI 也可伴随着年龄增长而最终影响认知功能。同时还有研究发现,在消除年龄和教育水平方面的差异后,十年之前有过轻微TBI 的人群,其在记忆方面的能力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有TBI 病史的患者双侧的海马区组织也明显小于健康对照组。TBI 导致的认知功能障碍与脑细 胞损害、神经递质异常、炎症反应、自由基氧化损伤等密切相关。当TBI 伤及脑实质可直接影响患者的认知功能,如额叶区和海马区受损可导致较为严重 ·述评· DOI:10.3877/cma.j.issn.2095-9141.2015.03.001作者单位:100853北京,解放军总医院基础医学研究所通信作者:付小兵,Email : fuxiaobing@https://www.360docs.net/doc/817363555.html, 129

认知障碍

认知障碍 精神异常精神类疾病,认知缺陷或异常。认知是指人脑接受外界信息,经过加工处理,转换成内在的心理活动,从而获取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它包括记忆、语言、视空间、执行、计算和理解判断等方面。认知障碍是指上述几项认知功能中的一项或多项受损,当上述认知域有2项或以上受累,并影响个体的日常或社会能力时,可诊断为痴呆。 简介 认知是机体认识和获取知识的智能加工过程,涉及学习、记忆、语言、思维、精神、情感等一系列随意、心理和社会行为。认知障碍(cognitive disorder)指与上述学习记忆以及思维判断有关的大脑高级智能加工过程出现异常,从而引起严重学习、记忆障碍(1earning and memory impairment),同时伴有失语(aphasia)或失用(apraxia)或失认(agnosia)或失行(disturbance in executive functioning)等改变的病理过程。认知的基础是大脑皮层的正常功能,任何引起大脑皮层功能和结构异常的因素均可导致认知障碍。由于大脑的功能复杂,且认知障碍的不同类型互相关联,即某一方面的认知问题可以引起另一方面或多个方面的认知异常(例如,一个病人若有注意力和记忆方面的缺陷,就会出现解决问题的障碍)。因此,认知障碍是脑疾病诊断和治疗中最困难的问题之一。 主要分类 主要包括 (1)感知障碍,如感觉过敏、感觉迟钝、内感不适、感觉变质、感觉剥夺、病理性错觉、幻觉、感知综合障碍; (2)记忆障碍,如记忆过强、记忆缺损、记忆错误; (3)思维障碍,如抽象概括过程障碍、联想过程障碍、思维逻辑障碍、妄想等。 上述各种认知障碍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除器质性疾病原因外,大多精神疾患所致。如神经衰弱、癔症、疑症、更年期综合症、抑郁症、强迫症、老年性痴呆、精神分裂症、反应性精神病、偏执型精神病、躁狂症、躁郁症等等。 具体分类

脑外伤患者认知障碍的特点及康复疗效分析

脑外伤患者认知障碍的特点及康复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脑外伤患者认知障碍特点及康复治疗效果。方法2012年1月~2013年12月选取85例脑外伤康复期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常规性治疗,并配合高压氧及康复疗法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认知评定测验量表(LOT-CA)对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程度进行评分。结果85例脑外伤患者中左侧半球思维障碍及定向障碍评分显著高于右侧半球,患者主要表现为弥漫性脑损伤及双侧大脑半球认知障碍,经LOTCA测验各项目可知,85例患者经康复治疗后LOTCA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其中双侧脑损伤或左侧半球受损的患者经康复治疗后LOCTA评分显著高于右侧半球损伤患者。结论脑损伤部位不同,患者表现的认知障碍特点也不尽相同,传统的综合康复治疗能有效改善脑外伤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脑外伤患者生存质量。 标签:脑外伤;认知功能障碍;康复治疗 脑外伤存活患者均会遗留不同程度的永久性残疾,且残疾程度与脑外伤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外伤程度越重的患者其日后残疾程度也越重[1]。患者病情稳定后对其行康复训练可提高患者肢体灵活性,改善患者认知障碍,激活残存脑细胞的潜力,从而改善患者脑部功能,提高患者运动能力,改善患者生存质量[2]。本研究将通过应用认知评定成套测验(LOTCA)对不同部位损伤脑外伤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评定,并探讨不同部位脑外伤后患者认知功能特点及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外伤患者预后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2年1月~2013年12月选取85例脑外伤康复期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为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患者有明确的神经功能障碍及外伤史,均为右利手,患者均在知情同意下参与研究。其中男性48例,女性37例,年龄16~75岁,平均年龄(35.63±3.45)岁,病情为1~24个月,平均病情为(1 2.63±2.82)个月。经MRI或CT诊断为左侧额叶损伤28例,左侧额颞叶损伤18例,右侧额叶损伤19例,右侧额颞叶大面积损伤10例,弥漫性轴索损伤或双侧大脑半球损伤10例。 1.2方法所有患者除了护脑、降压、抗炎、止血、维持内环境及血流动力学稳定外,均给予40g奥美拉唑静脉滴注治疗以防应激性溃疡的发生。伤后24h 内持续泵入胃肠营养液,开始量为600mL,视个体不同情况以300mL~400mL/d 递增直至全量。患者头3d采用选用美国诺华公司生产的维沃肠内营养液,3d后选用Nutricia公司生产的能全力肠内营养液。患者病情稳定后可针对其认知功能及运动功能障碍给予其语言治疗、运动康复治疗、针灸、物理治疗、运动疗法、水疗等一系列康复治疗措施。 1.3评价指标85例患者均在治疗前及治疗60d后采用LOTCA评定量表对其认知功能包括知觉、定向、视觉运动以及思维动作等4方面进行评定。

作业治疗试题(认知与知觉障碍康复)

第六章认知与知觉障碍康复 一、学习目标与考纲精要 (一)学习目标1.掌握认知障碍、知觉障碍的概念。 2. 熟悉常见认知障碍的类型及治疗原则。 3. 熟悉常见知觉障碍的类型及治疗原则。4.熟悉认知康复理论。 5.熟悉认知障碍的各种临床表现。(二)考纲精要1.认知的内涵。 2.认知障碍的定义。3.认知障碍的类型及治疗原则。4.认知障碍基本的评价方法和治疗手段。 5. 知觉障碍的概念。 6. 常见知觉障碍的类型。 7. 针对知觉障碍的作业治疗活动分类及训练原则。 8. 对知觉障碍者实施作业治疗的常用方式。 9. 失认症的概念及临床常见类型。 10. 视觉失认的常见类型及其作业治疗。 11. 触觉失认的作业治疗。 12. 单侧忽略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表现。 13. 单侧忽略与偏盲的鉴别。 14. 单侧忽略的作业治疗。 15. 失用症的概念及其临床常见类型。 16. 各型失用症的临床特点及其作业治疗。 17. 躯体构图障碍的概念及其临床常见类型。 18. 常见躯体构图障碍的作业治疗。 19. 格斯特曼综合征(Gerstmann's syndrome )。 20. 视觉辨别功能障碍的概念及其临床常见类型。 21. 常见视觉辨别功能障碍的作业治疗。

二、自测训练题 (一)名词解释 I. 认知 2 ?认知障碍 3. 注意力 4. 记忆力 5. 神经可塑性理论 6. 自然恢复理论 7. 划消测验 8. 环境适应 9. 助记术 10. 远程康复 II. 知觉障碍 12. 失用症 13. 单侧忽略 14. 失认症 15. 视觉辨别功能障碍 (二)选择题 【A1型题】 1.下列现象属于选择性注意的是B A、观察某人时,注意其特殊的面部特征,言谈举止的细节 B、在客厅里别人看电视,你却在看报纸或做作业 C、在公路上开车 D正在做某项工作时,电话铃响了,你会暂停工作去接电话,然后再恢复工作。 E、驾车时,边开车边与旁边的乘客说话 2. 关于注意力的描述不正确的是D A、单侧忽略症属于一种注意力障碍

脑损伤患者出现烦躁是较为常见的病症

颅脑损伤后烦躁患者护理 脑损伤患者出现烦躁是较为常见的病症,尤其是有额叶损伤的患者,是病情转归的提前信号。患者由深昏迷而逐渐出现烦躁,往往是意识障碍变浅至清醒过程中的征兆,提示病情向好的方向发展。相反,患者由清醒或浅度意识障碍而出现烦躁,往往是病情加重、向坏的方向发展的征兆。但并不是不可以转换的,如昏迷→烦躁,能得到及时、正确的处理,烦躁得到控制以至清醒而顺利康复,否则烦躁长时间发作,可加重颅内损伤,加重机体消耗,颅内压增高甚至昏迷,造成不可逆的颅脑损伤。颅脑挫伤可造成脑功能障碍及颅内压增高,烦躁不仅可使血压升高,加剧颅内压增高,而且可诱发致脑疝形成,进一步加重脑功能障碍,颅脑损伤病人大剂量使用脱水剂和激素可引起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出现低钠低钾及酸中毒,造成内环境紊乱,引起烦躁。激素可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作用,用药后可能会出现兴奋、激动、失眠、狂躁等征象。使用脱水剂后未及时导尿,发生尿失禁(完全性)、尿潴留或留置导尿管的刺激不适(表现为牵拉尿管),亦为常见的烦躁原因。如有合并伤时采取被动体位引起的不适,以及脱水出现口渴现象,亦也出现烦躁,病情恢复过程中的烦躁较病情加重时出现的烦躁较轻。 3 护理对策 3.1 密切注意神志、瞳孔、血压、脉搏、呼吸的变化,分清导致患者烦躁的主要原因特别是颅内压及血压升高引起的烦躁要及时报告医生进行病因治疗,神志清醒时出现烦躁尤其要引起注意,防止病情恶化。 3.2 做好各种管道、导线的管理对颅内引流管要保持通畅,避免因折叠、压迫、堵塞造成的引流不畅,造成颅内压升高所引起的烦躁。昏迷患者的胃管在每次注入食物和水之前,要检查是否在胃内,避免患者因恶心、呕吐使胃管盘在咽喉部,留置导尿管保持通畅,长期留置导尿管病人必须每日行膀胱冲洗2次。 3.3 加强安全护理,防止坠床等意外发生对烦躁患者除了必须的病因治疗外,还可给必要的镇静,对症处理,降低耗氧量,有利于脑功能恢复给患者创造良好的环境,避免一切不良刺激,限制活动,防止意外的自伤和外伤。 3.4 及时导尿长期使用脱水剂的尿量较多,无尿时要注意膀胱的充盈情况,出现尿潴留及张力性尿失禁时,要及时导尿。 3.5 对患者家属的心理护理颅脑损伤患者病情一般较重,患者家属往往也会出现忧虑、紧张、绝望的心理,因此我们在工作中开展医患交流,对患者的家属做好解释,安慰作用,以优质的护理工作争取患者理解、信任,使其积极配合临床治疗。防止或减轻烦躁发生,有

颅脑损伤后认知功能障碍特点与损伤部位相关性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817363555.html, 颅脑损伤后认知功能障碍特点与损伤部位相关性研究 作者:金卫星路遥陈进祝斐黄新 来源:《中国现代医生》2016年第23期 [摘要]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特点与损伤部位的关系。方法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将106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无认知功能障碍组(n=42)与认知功能障碍组(n=64),比较两组MoCA各认知域评分,并分析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不同损伤部位与MoCA各认知域评分的关系。结果认知功能障碍组除命名与定向力评分与无认知功能障碍组无明显差异外,其余如视空间与执行、语言、注意力、抽象能力、计算力及延迟记忆等评分均低于无认知功能障碍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颅脑损伤;认知功能障碍;特点;损伤部位 [中图分类号] R739.4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6)23-0071-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researc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haracteristic of cognitive dysfunction after craniocerebral trauma and the trauma position. Methods 106 cases with Craniocerebral trauma were divided into non-cognitive dysfunction group(n=42) and cognitive dysfunction group(n=64)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e MoCA,the MoCA's cognitive domain scores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fferent trauma positions and MoCA's cognitive domain scores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 scores of visual-spatial and executive function,language,attention,abstract,calculation and delayed memory of the cognitive dysfunction group were less than those of the non-cognitive dysfunction group except naming and directional force,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Craniocerebral trauma; Cognitive dysfunction; Characteristic; Trauma position 创伤性颅脑损伤后多会伴发认知功能障碍,且不少数认知功能障碍持续时间比较长久,据了解,这种几率在轻度颅脑损伤患者中大约为15%,而在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中则会增高到65%[1]。认知功能障碍的危害不可小觑,会降低脑功能康复,甚至加重机体的功能障碍,目前已成为颅脑损伤患者致残的重要原因,而且还被证实为颅脑损伤患者转为痴呆的强预测因子[2]。既往已有学者对不同部位颅脑损伤后的认知功能进行了研究,对认知功能障碍的康复具 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为了加深对颅脑损伤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特点与损伤部位的关系的认识,本文特对106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

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 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是血管性认知损害(VCI)的最主要部分,其患病率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AD),主要表现为执行功能受损显著,可影响多个领域的认知功能,还包括语言、记忆、注意、计算、学习、运用、理解判断、忽视、视空间、定向力、感知觉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使其对社会的适应困难,最终无法从事社会工作,甚至需要生活照顾,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认知损害的社会负担日益突出,急需积极防治以减轻社会负担。对于痴呆的治疗目前尚无特效的药物及治疗办法,因此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早期识别及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危险因素的积极调控尤其重要,早期干预是预防痴呆的研究重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与种族、遗传因素,高血压、糖尿病、脂代谢紊乱、冠状动脉疾病、房颤、卒中病史、发热与炎症、生活方式(吸烟、饮酒、饮食结构、教育、体力活动)等。各种危险因素的调控因人而异,强调个体化的原则,有的危险因素可以干预,有的无法干预。文章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各种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标签:脑卒中;认知功能障碍;危险因素 脑卒中包括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目前导致人类死亡的三大主要疾病之一,并且存活者中50%~70%的患者遗留严重残疾,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而且他们不仅可引起躯体、行为以及情感障碍,还能导致认知损害[1],包括语言、记忆、注意、执行功能、计算、学习、运用、理解判断、忽视、视空间、定向力、感知觉等各个领域。从轻度记忆障碍至严重痴呆是卒中后认知损害不同阶段的表现[2]。有资料统计,卒中发病后6个月内有44%~74%的患者合并不同程度的认知损害,其中约50%在5年内发展为痴呆[3]。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最终无法从事社会工作,甚至需要生活照顾,更加重了社会和家庭的负担,其发病率高,预后差,治疗效果不佳,较躯体残疾容易忽视,而危害极大,需要临床工作和社会家庭给予高度重视,积极防治,避免不良后果发生。因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治疗效果有限,所以预防更为重要,尤其危险因素的预防及治疗,可以有效避免或减少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因此,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危险因素的研究尤为重要。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与种族、遗传因素,高血压、糖尿病、冠状动脉疾病、房颤、卒中病史、脂代谢紊乱、发热与炎症、生活方式(吸烟、饮酒、饮食结构、教育、体力活动)等。现就这些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1危险因素 1.1 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 1.1.1年龄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与高龄密切相关,55~65岁以上的人群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明显增加,有研究显示年龄每升高5.3年血管性痴呆的患病率增高1倍[4],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与年龄有很大的相关性。在高龄患者中,卒中后急性期更常出现特异性认知功能缺损。有些研究证实,类似的发病部位及病灶大小,在不同的发病年龄中引起认知功能障碍的患病率不同,高龄的患者有

脑卒中后的认知功能障碍

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高晶郭玉璞 一、概述: 脑卒中因为其高发病率和致残率以及其可预防性受到了极大的关注。一方面的兴趣在于积极的预防,另一方面的兴趣在于积极的治疗。功能的恢复、认知的恢复、情绪的恢复以及生活质量共同成为评价治疗效果,影响病人生活回归和社会回归的重要指标。人们已经越来越多的重视认知功能对病人转归的影响,研究渐多。这是可喜的变化。 对于脑高级神经功能暨认知功能的认识早在19世纪就开始了,当时的代表理论是功能定位学说:代表性的例子是Broca的语言定位报告。二十世纪的重要学说是功能系统学说,代表性的例子是鲁利亚的“基本功能联合区的学说”:调解觉醒状态的联合区——脑干的网状系统为主;接受加工和保存信息的联合区——颞顶枕以及其联合区;产生意图、制定规划程序、控制调节执行的联合区——前额叶为主。二十一世纪随着研究手段的提高,人们对认知功能在脑内的结构分布有了新的认识,同时验证了鲁利亚的思想之一:高级心理活动的脑皮质定位并不是固定不变的。结合日益增多的影像以及功能影像的手段,在脑卒中的认知功能评价中得到了更多的有关认知功能与脑结构关系的新认识。比如过去一直认为执行功能密切相关于额叶的功能,脑卒中后的研究显示执行功能相关于一个广泛联系的网络,涉及顶叶,扣带回,运动前区,枕叶以及颞叶,皮层下结构(基底节和丘脑)以及幕下机构如小脑和桥脑。另一个重要的认知功能,视空间与结构功能,也是通过卒中后的大量研究证实了认知功能相关脑结构的系统性以及非固定性。比如,40%的幕下脑卒中病人有时空间以及结构功能的障碍,一系列的研究显示视空间的功能有双侧半球的额、顶、颞、枕叶以及基底节,丘脑,小脑共同参与。不仅幕下病变可以引起视空间与结构功能的障碍,而且左右半球的病变都影响视空间功能的改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