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

心理健康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
心理健康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

心理健康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

[摘要] 本研究主要采用情境法,考察了60名57~80个月的幼儿对常见的心理健康相关

概念的认知。研究发现,幼儿主要依据事物的具体实例、可直接感知的外部特征掌握概念,

并表现出了一定的年龄差异,但没有表现出性别差异。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应当加强教育的

质量与频率,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与年龄特征,并与家长合作,共同促进幼儿健康认知水平

与心理健康素质的提高。

一、问题提出

近年来,在少年儿童中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使教育工作者和关心教育的人们感到不安。一些专家调查发现,所有问题的出现,无一例外地与少年儿童心理方面的原因有关。因此,分析造成少年儿童心理障碍的原因和寻求有效的对策,已成为教育工作者迫在眉睫的问题。

健康心理和人格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主题,也是儿童教育的主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解释:健康不仅是一个人没有疾病或虚弱现象,而是指一个人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可见健康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

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而孤立片面的看待孩子的成长教育,只能是镜月水花。试想一个心理灰暗的孩子,即使他智商再高,你能保证他日后定能成材吗?不能。而对一个自尊、自立、

自信、自强、有正义感、责任心的孩子,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

沧海。

二、研究方法

在幼儿园选择两个不同年龄段的班级:中班A,大班B。中班(57个月~68个月)和大班(69个月~80个月)两个年龄段中各抽取幼儿30名,其中男女各半,共抽取幼儿60名。

由研究人员根据做游戏情境的方式----老鹰抓小鸡,通过游戏了解幼儿对心理健康相关概念

认识的基本情况。

情境提纲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让幼儿通过游戏对相关概念下定义,第二部分是了解幼儿对概念原因的解释。由此汇总了“高兴”、“难过”、“害怕”、“ 勇敢”“健康”五个常见概念。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 幼儿对心理健康相关概念的认知

1.幼儿对“高兴”概念的认知。

60名幼儿中,进行原因描述高兴(如老鹰抓住小鸡等)有8个;通过老师的引导:涉及高兴的

的有8人,描述

的有50人;描述重要属性(如“高兴就是开心”)

直观特征(如“高兴就是喜悦”)

的有2人。

实际功用(如“高兴的人是健康的”“高兴对身体好”)

2.幼儿对“难过”概念的认知。

60名幼儿中,进行原因描述(小鸡队伍中的冲突、小鸡与母鸡的分离,导致自己被老鹰所抓)

的有2人,涉及直观特

的有30人;通过老师的引导:进行结果描述(如“总是生气会变老”)

心情不好”“很难过”)的有28人。

征(如“气嘟嘟的”“

3.幼儿对“害怕”概念的认知。

60名幼儿中,进行原因描述(害怕被老鹰抓住)的有30人;通过老师的引导:涉及直观特征(如包括害怕某些人或物,如真实的动物、虚幻的东西、陌生人或坏人、笼统事物等;害怕某些

周围环境事物,如独自一人、恐怖片、受到某些伤害、一些自然现象、危险情境、陌生情境、噩梦;害怕多种事物或情境等)的有30人;描述重要属性(如“害怕就是很胆小”)35人。4.幼儿对“勇敢”概念的认知。

60名幼儿中,进行原因描述(母鸡保护小鸡)的有30人,进行结果描述的有13人;通过老师

的有2人;描述重要属引导:涉及直观特征(如“看到坏蛋就打电话给警察,让警察抓坏人”)

的有36人。

性(“不怕危险”“很坚强”“有胆量”)

5、幼儿对“健康”概念的认知。

通过“老鹰抓小鸡”这个游戏,60名幼儿中,进行措施描述(没有被老鹰抓住的小鸡是健康

小鸡,要成健康就需要进行体育锻炼、饮食营养,日常行为要健康等)的有20人;通过老

、涉及健康的直观特征(如“健师的引导:进行结果描述(如“不健康老是会生病”“健康不会死”)

的有30人;描述健康之重要属性(包括生理与心理健康不会咳嗽”“不用到医院去打针吊水”)

的有10人。

康,如“健康能够提高抵抗力”)

(二)对幼儿健康认知情况的比较分析

从上述结果与分析可以看出,幼儿对不同心理健康概念的认知以“原因描述”和“具体举例”

害怕”4个概念下定义时采用“原因描述”形式的人为主要形式,如在对“健康”“高兴”“难过”“ 

数高100%,可见儿童早期对情绪的理解往往与具体事件相关联,幼儿比较清楚自己高兴、

难过或害怕的原因。此外,对“高兴”“难过”这2个概念,幼儿倾向于通过动作、表情和形象

的语言描述其直观特征。可见,儿童早期对情绪的一般外部表现已经相当熟悉。幼儿对“勇敢”概念的认识主要采取“具体举例”的方式。

四、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对成长的重要性

幼儿园是幼儿生活的重要场所,学校环境和教育将直接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

幼儿的心理健康是儿童人格完善的必要条件,是儿童的精神与发展的内在基础。有了健康的心理,儿童就可能有充分的发展。长期处于孤单、寂寞、失望境地的儿童,不但不能健康成

长,而且还会造成心理变态、人格不健全、人性扭曲等不良现象,严重的还会导致犯罪行为的产生。加强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维护和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已经成为我国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十分必要的紧迫的任务。

教师在某种程度上应能取代父母,对幼儿表现出兴趣和关心,和幼儿的关系应是朋友关系,

使学校的生活更具吸引力。鱼戏莲叶间,莲叶何田田。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做为老师,我们不能做蜻蜓,蜻蜓只会识香赏花,我们要做蜜蜂,因为小荷现在需要的是传花授粉。这一关过好了,才有日后的莲蓬实子,泥底藕香。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它是人生长、发育、的温床,又是塑造情感、意志、性格、品德

的场所。家庭的地位、家庭的气质、家长的教育思想、教养方式直接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著名教育家蔡元培说过:“幼年受于家庭的教训,虽微薄

细致,往往终身而不忘。”

家长是儿童教育中不容忽视的后备力量,任何活动的展开如能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儿童健康心理的养成也不例外。幼儿对心理健康概念的认知和原因

的解释很多都来源于家长,如问幼儿“为什么会害怕?”有幼儿回答说“爸爸生气了,要打我很害怕”。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孩子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为了使孩子对父母一直

有一个好印象,父母在孩子面前尽可能表现出优秀的行为,使孩子永远对父母充满信心,永远将父母看作是最为可靠和信赖的人;其次,当今是个信息化的世界,作为父母要紧跟时代的要求,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掌握科学育儿方法,配合学校做好对孩子的培养;另外,家长

也要有个健康的心理,有一个积极向上的生活理念,为孩子做出榜样,注重从小培养孩子承受挫折的心理和自信心,这必将使孩子收益无穷。

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环境影响人的一般表述。由于幼儿年纪小,可塑性大,他们

的心理发展很容易受到外环境的影响。家长应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耐心地进行随机教育。

教师应充分调动儿童周围环境中的有利因素,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的合力,共同提高幼儿的健康认知水平,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一、认识内外世界 学习心理学,可以加深人们对自身的了解。通过学习心理学,你可以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做出某些行为,这些行为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心理活动,以及自己现在的个性、脾气等特征又是如何形成的等等。例如,学习了遗忘规律,你就可以知道自己以往的背单词方法存在哪些不足;了解了感觉的适应性,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了。 同样,你也可以把自己学到的心理活动规律运用到人际交往中,通过他人的行为推断其 内在的心理活动,从而实现对外部世界的更准确的认知。例如,作为教师,如果你了解了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以及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条件,你就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收到良好的教 学效果了。 二、调整和控制行为 心理学除有助于对心理现象和行为做出描述性解释外,它还向我们指出了心理活动产生和发展变化的规律。人的心理特征具有相当的稳定性,但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因此,我们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对自身和他人的行为进行预测和调整,也可以通过改变内在外在的因素实现对行为的调控。也就是说,可以尽量消除不利因素,创设有利情境,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积极行为。例如,当我们发现自己存在一些不良的心理品质和习惯时,就可以运用心理活动规律, 找到诱发这些行为的内外因素,积极地创造条件改变这些因素的影响,实现自身行为的改造。再如,奖励和惩罚就是利用条件反射的原理,在培养儿童的良好习惯和改造儿童的不良行为 与习惯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三、直接应用在实际工作上 我们上面已经提到,心理学分为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两大部分,理论心理学的知识大部 分是以间接方式指导着我们的各项工作的,而应用研究的各个分支在实际工作中则可以直接起作用。教师可以利用教育心理学的规律来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或者利用心理测量学的知识设计更合理的考试试卷等;商场的工作人员利用消费和广告心理学的知识重新设计橱窗、陈设商品,以吸引更多的顾客,如现在街上流行的"打折风"就是一个应用实例;再如经理利用组织与管理心理学的知识激励员工、鼓舞士气,等等。这方面的应用很多,各位读者可以在自己的工作中有意地加以体会和利用。 迄今为止,大多数人都还没有把心理知识与自己的健康联系在一起。因为传统的健康观是不残废不生病即是健康。然而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的定义却是:"不仅仅是没有病和不虚弱,而且是身体上、精神上的完满状态,以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道德健康。"在这个定义中,健康的四个方面有三个都是心理的,心理对于健康的重要性被摆到了突出的位置。

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对幼儿的重要性

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对幼儿的重要性随着经济发展众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心理健康问题引起全社会重视、关注现代文明人的一个重要标志,具有文明意识的人都知道,对正常人来说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不仅关系到个人的生活质量,而且影响了对社会的贡献及具劳动效率,而如果一个人患有精神和心理疾患,则会成为社会的负担。从古到今,每个人都希望孩子能健康的成长,并着孩子,长大后在社会中是否有生存的能力,与此同时。还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说到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我不得不说说我认为的心理健康的意义了。 一幼儿心理健康的含义 在谈到幼儿心理健康这个定义的同时,我们不可回避的则是心理健康这个概念,究竟要怎样才算是心理健康呢?心理健康,一般指人的智力正常、情绪良好、个性健全、能适应环境,人际关系协调良好,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符合特征的标准心理状态。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客观的评价心理健康的人对自己的长处、短处、自己的个性特点,都会有一个观念的、正确的评价和认识。知道自己能干什么,合适干什么。对于办不到的事,也不会苛求自己,做到就事论事,顺其自然。 ②有自信自立的精神,有自我发展的心理动力心理健康的人,一般都有明确生活目标,有自我发展的驱动能力。因此,在困难和逆境面前,能自我整理和调控自己的情绪、谈定冷静的处理和对待各种复杂的问题,并不断前进。 ③能和他人友好相处,善于协调人际关系,心理健康的人,对人对事都能采取和谐相处、友善对待的方式来克制自己的态度。对人际交往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矛盾,能采取友好的宽容的公开的方式处理,容易与人合作和相处。 ④主动适应环境顺应社会的需要,心理健康的人,能够自觉地调整个人和环境的关系。不是环境适应自己,而是自己适应环境。在复杂的环境中,一方面保持着自己的价格、个性上的特点。另一方面,也要扬长避短,适应环境需要的应变能力。无论是在艰苦的逆境中,还是有顺利的环境中都能够很好的发展自己。

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其行为举止往往影响着他身边的一大批学生。一个老师心理健康、情绪稳定,以一种亲切、信赖的目光,以热情而饱含激励的话语,给学生以勇气,就会使他们产生一种乐观的学习态度;以此感染带动学生的积极情感,则可使学生在一种心情平静、愉快而活泼、民主的课堂氛围中学习,学生会从老师的身上学会真诚待人、认真做事。相反,教师情绪失控,对学生的行为不满,火冒三丈,严加训斥,不仅会使课堂气氛骤然紧张,而且会令学生望而生畏,产生厌学情绪。心理健康的数学教师往往具有良好的心理修养和师德修养,有较强的心理调节能力,能不断完善自己的个性品质,能真诚地接纳学生、理解与尊重学生,为学生创设一个健康向上的学习环境,用其健康的心理、阳光的行动引导和感染学生,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 学生相互教育,促进心理健康 同学之间,因具有相似的心理水平、相通的语言,较为接近的兴趣爱好,情感容易交流,在交往中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相互教育的作用。平常教学中可以把一些热点问题拿出来让学生讨论,例如:“数学作业错题较多怎么办?”“怎样才能学好数学?”“你应该怎样做?”让学生在讨论中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达到自我教育、相互影响,从而获得一种最理想的心态,以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 为学生搭建成长与体验成功的平台与机遇 创设情境,引发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和交流的心理空间。这就要求教师将要学习的知识放回到生活的某个事件中,形成一个含有数学问题的原始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这个情境中对事件进行观察、分析、提出数学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构成学生已有知识与解决现实问题之间的“冲突”,激起学生探究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欲望,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吸引学生主动参与,从而接近学习难点,消除对学习内容的陌生感和畏惧感,让学生在不断解决矛盾的数学活动中逐渐地克服学习中的心理障碍,引导和帮助学生在数学学习上获得成功,不断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1. 要重视给学生提供适时援助,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因个体差异,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遇到听不懂、啃不动的情况时,就会产生心理认知障碍,如苦恼、急躁、对学习丧失信心、情绪低落等,进而会产生厌学情绪。此时教师要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出发,伸出关爱之手,给予及时恰当的引导和帮助,帮助学生化解所遇到的困难。提供援助时应注意方式方法,不要挫伤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对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出现的失误和波折,不要讽刺、挖苦,要给予充分的理解。 2. 五、用爱心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认为:“当教师的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重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儿童。”教师热爱学生,应表现为信任、尊重、关心、称赞和体贴学生,而不是训斥、厌弃、批评学生。尊重、理解、信任学生是消除教育盲点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不能盛气凌人,更不能利用教师的地位和权力污辱学生;理解学生要从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点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国家教委新颁布的德育大纲明确的提出:“德育即政治、思想、道德与心理健康教育。”明确的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谓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根据心理活动规律,采用各种方法与措施,以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及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因此,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对其健康成长具有相当重要的积极意义。 一、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社会需要 从心理健康角度来看,人们心理状态可以分为三种情况或状态:正常状态(常态)、不平衡状态(偏态)与不健康状态(变态),与这三种心理相应,其不适应行为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首先,正常状态的个体行为基本与其价值观体系、道德水平及人格特征相一致,因此带有必然性。其次,不平衡状态或危机状态的个体是在发生了“生活事件”后。处于挫折、焦虑、压抑、恐惧、担忧、矛盾、应激等状态中。在通常状态下,个体会通过自我调节来消除,如果单靠自我调节无效,就得借助于他人疏导,使之消除不平衡,恢复正常状态。然而,如果由于各种原因个体无法通过自我调节或他人疏导以回复正常状态时,则会出现第三种情况:不健康状态或病态(变态)。个体在心理不平衡情况下所做出的反社会行为或异常行为并不带有必然性,而是带有偶发性。例如我所教学生郭某,平时表现良好,虽然成绩不够理想,但对班级工作认真负责,担任班级男生舍长。可是临近升中考试时,因面临中考问题的困扰而无法自拔,为发泄心中郁闷,在一天的半夜竟然放声“高歌”,严重的影响了学校师生的正常休息,事后经我不断地说理引导教育,打开其择业心理症结,才认识到自己行为失当的错误。 学生心理的失衡原因颇多,更因其具有偶发性。所以对班级、学校、家庭、社会造成恶果的案例呈逐年增多趋势,如“马加爵事件” 、“紫金中学学生跳楼自杀事件”等等。因此,只有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及时疏导,使其陷于不平衡或不健康状态的个体回复到正常状态,才可以尽可能消除偏态或变态的不适应行为,以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事件与异常事件,这样既保障了青少年的健康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浅析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邹连娣 摘要:谚语“三岁看小,七岁看老”,可见3-6岁的幼儿时期是一个人性格品质形成的关键期,因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显得至关重要,它对幼儿学生的性格塑造和健康成长产生重要的影响。 关键字: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 幼儿园教育指导刚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首位!”健康含义不仅是身体的健全,还包括心理的健康和道德的健全。幼儿期正是一个人心理发展人格形成的关键期,个性和很多心理品质都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可塑性大,心理上极不成熟,自我调节控制水平低,极易受环境等不良因素的影响,因此在这一阶段加强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维护和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一、目前我国幼儿心理健康现状 由于目前我国所处的现状,每个家庭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在生活节奏的加速、养育方式的变化等影响因素下,面临家长所给与的过多压力,幼儿在生活和学习中承受着各方面越来越重的心理负担,幼儿问题较以前明显增多。传统的教育观念中,家庭教育中都只片面的注重智力的开发,忽视幼儿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大量研究调查显示,我国幼儿健康状况问题的存在和发生非常普遍和严重,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幼儿数量越来越多。这些儿童都普遍存在着嫉妒、任性、孤僻、焦虑、情绪反常、社交困难等心理问题。这些不健康的心理状态不仅妨碍着幼儿

身心健康发展及良好品德的形成,还给家庭、社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所以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 二、目前我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一)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重视程度不够、认识不到位。 很多幼儿园认识到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但在实际园内的心理教育等实施活动中只满足幼儿生理方面和基本物质的需求,忽视了幼儿心理健康的真正内在需求。并且实践过程局限,忽视幼儿实际接受能力,进行矫正采用的方法也只是行为治疗,未考虑对幼儿是否真正适用。 (二)缺乏完整系统的理论体系 由于我国幼儿心理教育理论研究起步晚,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时间来说年限短、理论研究少,这就导致培养出来的幼儿教育工作者其水平仅停留在一个较低层次水平上;幼儿心理健康的课程在幼儿园教育中分散、凌乱、没有集中性,在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大多只能借鉴其他相邻学科或与幼儿年龄差异较大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经验,整合力度不够。 (三)师资力量缺乏,家庭不同步 国家对幼儿教师培养的力度不够,师资力量良莠不齐。导致教师们对心理健康标准及效果的评价把握不准,在实际情况中面对幼儿的心理问题,往往束手无策,无法及时正确纠正。 从目前幼儿园的教育来看,幼儿园教育中未把心理教育放在重要位置,而主要是以“德、智、体、美”为内容的教育模式,设置的课程也基本停留于传授某些知识及养成某种行为习惯的教育层面,尽管实际上幼儿园的德、智、体、美等教育中都包含着心理教育的内容和意义,但却没有系统与独立的心理教育。

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论文

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摘要: 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日益受到社会关注,作为人生基础教育的幼儿教育,我们更应该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 关键词:幼儿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 家长以前只重视幼儿身体健康和智力发展,逐渐向培养幼儿心理健康的需求发展。然而在心理教育过程中,真正重视幼儿心理健康的研究与实践的却少之又少,因此,加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探索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出路,是目前幼儿教育工作者需要关注并去探索的一个课题。下面就让我来浅谈一下关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一、从现代社会看幼儿心理健康的指标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对物质需求的满足到现在更加注重人的内在心理需求的转变,这也无形中对幼儿健康心理形成了细致化的指标。因此,注重培养幼儿的心理健康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环节。而现在人的健康指标不仅是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和社会行为适应方面的健康。因此作为幼教

工作者,已不仅仅是对幼儿日常生活的安排和护理、身体的保健与保育,以及生长指标的达标,而是保教工作既关注幼儿的情绪和需要,使他们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形成积极合理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促进幼儿身心发展。 而究竟什么才是幼儿心里健康的指标呢?幼儿心理健康表现我们大概可以从几个方面得知。 [1.情绪基本上是愉快、稳定的。不经常发怒,不无故摔打玩具与其他什物;生活起居正常,能按时入睡,睡眠安稳,少梦魇,无吮吸手指或咬物入睡的习惯;基本上能听从成人的合理嘱咐,不过分的挑食、拣穿,不经常无理取闹。2.求知欲较强。喜欢提问题并积极寻求解答;学习时或完成任何力所能及的任务时,注意力集中,记忆力正常;爱说话,语言表达能力同年龄相符,无口吃情况;生活中对力所能及的事,乐于自己做,不过分依赖别人的帮助,能比较认真地完成别人委托的事。3.能合群,爱与小同伴交往,对人有同情心和友好行为,不随便打人骂人,不妒忌同伴;在集体中能愉快地生活,在成人指导下,愿意为集体和所能及的好事。4.诚实而不说谎。很少说不符合现实的话;不私自拿别人的东西或损坏别要的东西;做错事不隐瞒,肯承认错误。5.有自尊心和一定的自信心。对称赞感到高兴,对批评、指责感到羞愧,希望做受人欢迎的事,不愿做遭人责骂的事;不过分的畏难、胆怯等。] ①

浅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浅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心理健康教育的定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 随着我们社会的飞速发展,时刻都有新事物的产生。但是在我们使用这些新事物的时候,往往也会引发很多的心理问题。特别是我们现在的小学生,他们是祖国未来的栋梁。虽然现在的物质条件比较好,当小孩子的生活却没有我们以前过得那么幸福。在小孩子的身边,有很多无形的压力,对他们或多或少的造成一定的影响。在造成影响的同时,并没有一个恰当的途径可以去了解他们的想法,长久下去,造成的心理影响就会越来越严重。 就拿我们的“应试教育”来说,虽然现在到处都大张旗鼓地提倡“素质教育”,但是只要还有高考这只“指挥棒”的指挥,学生就会在学校的提高升学率,家长的高期望下,被迫负担更重的学习担子。久而久之,学习繁忙,要与同学互相竞争,心理承受能力差一点的学生就特别容易出现问题。 何谓教育?教育,就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就算你再聪明,但你的心理素质不过关,动不动就钻牛角尖,那么培养出来的就是一个不定时的炸弹,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会爆炸。这是一种很可怕的事情。所以,身、心两方面都必须得到健康的发展。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很重要的。 有关部门进行的心理调查表明,小学生的厌学障碍和人际关系问题相当突出。很多学生都说,他们天天过着“单调”、“紧张”、“烦躁”、“抑郁”、“无聊”的学校生活。甚至多达近30%的小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比如说:任性、偏激、冷漠、孤独、自私、嫉妒、自卑等。近年来,中小学生由于病态心理而导致心理与行为上的失误,甚至犯罪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发展。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应成为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第一,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正常健康、全面发展的保证。青少年时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阶段,正是学生的“过渡时期”。在小学阶段的高年级,学生个体开始从儿童进入青少年,其身心变化开始发生重大的变化。性成熟的开始,身体的发展,让学生开始有了自己的思想。甚至在这个过程中,会有出现独立的需要。产生这

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提要]幼儿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幼儿时期心理状况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其一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关注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对当前幼儿健康成长和教育策略的转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幼儿教育过程中,人们往往只重视身体健康教育而忽略了心理健康的教育。心理健康已成为健康这一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应该看到,幼儿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是同等重要的问题。[关键词]幼儿心理健康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案例一:我班李浩哲事事要如他的意,稍有不如意就大哭大闹,父母、爷爷、奶奶没有办法,只好依着他。 案例二:在户外晚间游戏时,马心智不玩游戏,自己坐着,这时周浩用积木 搭了一座小桥,马心智过来一把将桥推倒,周浩哭了。 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其它年龄阶段相比,具有更大的可逆转性。因为 这一阶段出现的问题还比较轻微,教师若及早发现,及时给予帮助和矫治, 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当今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日 益加快,现代人每天所承受的社会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因而十分需要具有良 好心理素质,对处于关键期的幼儿来讲,培养良好心理素质,进行心理的自 我保护更是十分重要。 一、幼儿园必须将心理健康教育摆在首位 幼儿园是儿童成长的第二环境,是儿童最早加入的集体教育机构,心理 健康教育不是增加一日活动环节,也不是替代原有的教学活动,而是把教学 活动内在的、潜在的因素挖掘出来,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发展的需要,更 好地发挥心理健康教学活动的教育作用,在活动组织形式上采用融合模式, 打破班级界限,由小、中、大班各级组间、各班级间幼儿互相参与活动,从 单一的同龄伙伴交往发展到混龄伙伴交往,扩大了儿童交往场合和机会,提 高了他们的合群性和合作性。作为教师,更应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幼儿阶段,教师在这方面的作用显得十分重要。教师的作用发挥的好,可 以维护和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反之,则会影响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 具体的说,教师的作用应该包括以下几方面: 1、教师要以健康的人格影响幼儿

浅谈儿童心理健康的发展

浅谈儿童心理健康的发展 理10(1)孙方园 【摘要】心理健康是人发展过程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对于儿童来说,心理健康对他们人生发展影响很大,一个人健全的心理要从小培养.弗洛伊德、埃里克森等精神分析学派十分强调早期经验对个体医生发展的重要性,童年期儿童的个性和社会 性发展是重要时期,主要表现为儿童的自我意识迅速发展,个性特征逐步形成,各 种社会性需要及行为迅速发展.童年期儿童个性和社会性的正常发展是儿童心理 健康的基础和保证.同时,儿童从心理的健康发展也能促进儿童健康个性的形成及社会交往的正常发展.因此,关注儿童心理健康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心理健康发展性预防人格素质 儿童的心理健康是儿童人格完善的必要条件,是儿童的精神与发展的内在基础.有了心理的健康,儿童就可能有充分的发展.反之,若是缺少了心理健康,那么儿童的发展就会受到限制,在其以后的发展就有可能出现人格障碍或心理疾患.因此, 加强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维护和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是我国儿童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十分必要的紧迫任务. 一、什么是心理健康 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在和他人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1)概念的套用和"最佳状态"的难以把握使得该定义含糊不清.许多学着不满这样的说法,尝试从其他方面来界定心理健康的基本含义.比如亚瑟·雷伯,他在他的心理学词典中指出:"心理健康,一般用来指明一个人的行为和情绪是在良好的调解和适应中起功能的,而不只是精神上没有疾病就行.(2)阿瑟·雷伯主要强调了行为和情绪的调解和适应性在心理健康上的重要功能. 郑日昌、陈永胜等也总结了心理健康的两种含义,一种是指没有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佛洛伊德派大多持这种观点.另一种是指心理状态稳定,具有抵御挫折、迎接挑战、适应环境的良好人格素质,诗人的潜能和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发展,更好地实现人的价值.人本主义学心理学家大多持这种观点.这是对心理健康的一种积极理解,也可简要的概括为"发展取向"的心理健康模式.

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在我国随着生活和工作节奏加快,竞争压力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和思维方式的变更,在工作,学习,生活,人际关系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遇到心理失衡现象。特别是像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都侧重于体制健康,而忽略了心理健康。因此,这就需要对现在的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教育。 首先要正确理解心理健康的含义: 心理健康是一种个人的主观体验,它不仅包括积极的情感,情绪,也包括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现代医学对心理健康提出的标志是其一,没有心理疾病;其二,是一种积极向上发展的心理状态。 我认为要提高大家的心理健康的水平,必须从学生时代就开始普及教育,因为这对于他们将来的成材至关重要。因此,我自己总结了一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方法。 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良好的人格品质:首先,应该正确地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我;其次,应该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对挫折有正确的认识,在挫折前不惊慌失措,采取理智的应付方法,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挫折承受能力的高低与个人思想境界,对挫折的主观判断,挫折体验有关。提高挫折承受能力应努力提高自身思想境界,树立科学人生观,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丰富人生经验。 养成科学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已为科学研究所证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指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科学用脑,坚持体育锻炼,少饮酒,不吸烟,讲究卫生等。现在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心理压力较大,为了长期保持学习的效率,必须科学的安排好每天的学习,锻炼,休息,使生活有规律。学会科学用脑就要勤用脑,合理用脑,适时用脑,避免用脑过度引起神经衰弱,使思维,记忆力减退。 加强自我心理调节,自我调节心理健康的核心内容包括调整认识结构,情绪状态,锻炼意志品质,改善适应能力等。社会情况在发生复杂深刻的变化,会对青少年造成很大的影响。例如:父母下岗,家庭生活发生变故,学习成绩不佳,交友失败等。这些心理问题日积月累就可能成为心理障碍而影响学习和生活。让学生正视现实,学会自我调节,保持同现实的良好接触,进行自我调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改造环境,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

家园共育对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

家园共育对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每个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各方面的因素,孩子的心理健康往往是作为家长或是教师的我们会忽视的一个问题。幼儿的心理健康是幼儿人格完善的必要条件,是幼儿精神发展的内在基础,有了心理的健康,幼儿才可能有充分的发展。如何才能真正进入孩子们的内心世界,让孩子生理、心理都得到健康发展呢?我认为这需要家庭和幼儿园的共同配合,形成孩子良好发展的双保险。 一、共同营造良好环境,使幼儿保持健康、积极的情绪。 幼儿从不同的家庭进入幼儿园,面对新的生活环境,在心理上会面对一些困惑。对于大多数独生子女来说,在家庭中凡事以他们为中心,而在集体中他们却必须考虑别的同伴的喜好和意见,独生子女的普遍,使越来越多的幼儿缺少与外界接触的机会,导致他们在人际关系中无所适从,正如我国心理学家丁瓒教授所说:“人类的心理教育最主要的就是对人际交往的适应,所以,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是由于人际关系而来的。”良好的环境少不了幼儿园、家庭和社区共同组成,形成合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幼儿园是生态环境中学前教育系统的支柱,对学龄前儿童的教育起着导向作用。家庭是幼儿依赖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组织,家庭环境的教育功能会影响儿童的健康发展。切实办好家园合作,帮助家长了解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因此要想幼儿心理健康,除了教师努力外,家长也同样需要努力。如我班的小青小朋友是个特殊的孩子,在园时孩子不喜欢跟老师或是同伴进行交流,是个不愿意说话和笑的孩子,对身边的人都产生着敌意。可是孩子在家却是另一种表现:喜欢笑、喜欢跑和其他正常的孩子没有任何的区别。这是什么原因呢?于是我们长期与家长取得联系,和家长共同交流孩子所出现问题的根源在哪?经过长期的合作,我们知道孩子从小跟有些耳聋的爷爷在一起不是经常跟大人进行交流,也许有这方面的原因。所以创造良好的幼儿园环境和家庭环境对幼儿的正常发展起着相当大的作用,同时家园合作也是很必要的一个教育手段。 二、共同创造爱的氛围,满足幼儿正当的心理需要。 爱是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实践证明,一个充分受到成人正确而有理智的爱的孩子,总是充满自信、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反之,被成人厌弃的幼儿则常常自暴自弃,形成自卑、逆反的心理。比如,平时有些孩子活动时喜欢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一、需要加深对学生心理的了解 青少年是发展的个体,其心理特点具有发展性,多变性,可塑性。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都要经历大脑发育、语言发育、心理发育等关键期。要想做好学生教育工作,教师首先要了解他,了解他,才能帮助他。 学生成长的很快,转眼就长高,长大了,如果教师不了解学生,或教育方法不对,师生双方都会感到痛苦,而且还会白白浪费许多精力与时间。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需要教师陪伴,需要指导,需要有人倾听学生的心声。我们经常看到学生兴冲冲想跟教师谈一些事情,但教师都总是忙着做其它的事,叫学生等会儿再说,或者学生诉说一件委屈的事,没想到教师一听就发火、责骂,根本不去了解真正的缘由,久而久之,师生之间的沟通就会发生问题。每当学生跟做教师的你说话时,你尽可能要放下手头上的工作,全神贯注地听学生说话,让学生觉得教师很在意听他说话,学生感到受到尊重和鼓励,也很愿意说出自己心理的感受。 如教师经常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师生之间就很容易造成隔阂和对立甚至难以消除的敌对状态。教师要肯花时间、有耐性,做个有修养的听众,“用心”倾听学生的心声,用心走进学生的世界,积极发现学生的优点,然后对学生的优点进行发自内心的赞扬。鼓励学生,尝试着不去随意批评学生,只要教师耐心地这样去做,了解关怀接纳学生,学生就会很乐意和教师在一起,如此,拥有一个心理健康的学生并非梦想,学生也能顺利迈进向成功之路。 二、留心学生的心理求助信号 尽管为人教师者已经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但由于受生物,社会、心理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一少部分青少年会出现心理障碍,因此,教师应了解有关儿童心理障碍的知识,及时识别心理问题。青少年出现心理问题会在情绪、行为及生理方面会出现异常变化,这些外在表现,可以看作儿童心理求助信号。这些表现主要在三个方面,一是情绪表现:恐惧、焦虑,不愿上学,容易生气,敌意、想轻生(活着没有意思,度日如年的感觉,兴趣减少或多变、情绪低落)等,二是行为方面表现:离群独处,不与同年龄朋友一起玩,沉默少语、少动,精神不集中,过份活跃,暴力倾向,逃学、偷东西强迫行为。三是生理方面表现:头部、腹部、疼痛、恶心、呕吐、厌食或贪食,早醒,入睡困难,耳鸣、尿频甚至全身不适而但躯体检查及实验室检查又没有躯体疾病。家长和老师要尽可能多地了解儿童心理特点及有关心理疾病的知识并对自己学生的智力水平、兴趣爱好等有更全面的了解,而不能盲目攀比、模仿,而要根据自己学生的气质类型及特长兴趣,因材施教。 三、给学生更多的爱 人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特别是得到生活中重要人物的爱护与肯定,这通常包括父母、师长等。个人在人格成长中得到关爱与肯定越多,则其人格冲突便越少,自信心则越强。假如一个人从小严重缺乏母爱,也没有来自其他亲近的人与母爱同等的温暖和关怀,这个人就会产生“被爱的渴求”,同时,“爱”的营养缺乏,他就不能或很难学会积极的社会交往。因此,教师要从小了解学生的内心需要,要倾听学生说话,如果教师只顾自己的感情需要,而不顾及学生的心理需要,学生感到很孤独。仔细倾听学生的诉说并回答学生的问题以便加深师生关系,加强学生的信赖和安全感,注意学生讲话的内容,并表达教师的理解和同情,不要对学生的感情或意见武断地表示否定的态度。同时,要公正的评价学生,有一些教师喜欢这样说:“你

论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论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读《牛郎织女》有感 东汉《古诗十九首》中,有一首《迢迢牵牛星》,具体以诗文的形式,描述了牛郎、织女之间相思的愁苦,艺术性地展示了二人爱情遭受折磨时的痛苦悲伤。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凄婉的爱情故事催落过多少泪雨滂沱,怕是谁也数不尽,道不清。牛郎织女的泪眼闪动了两千多年,未曾流下过一滴晶莹。只知道,那潮润润的爱情,早已浸透了多少干涸的心田。 可是,这个动人的爱情故事,真的像它所传诵的那么简单吗? 让我们循着人物的出场顺序来审视这段故事的经过。 首先是牛郎遇到老牛。牛郎的嫂子马氏为人狠毒,经常虐待他,逼他干很多活。一年秋天,嫂子逼他去放牛,给他九头牛,却让他有了十头牛时才能回家,这就为故事的发生交代了背景:母系社会。试想,若是封建的父系社会,女人的地位低下,开口都是错误,马氏既不是皇后又不是贵妃,又岂敢虐待自己的叔叔牛郎?牛郎又不曾像武大郎发现潘金莲和西门庆不明不白一样撞破过马氏的奸情,马氏为何要如此虐待一个无辜的人?与同样拥有庞大权力的王母娘娘相同,马氏是一个在过高权力下滋生出来的为所欲为的心理变态。虽然她的残忍促成了牛郎织女的相识,但我们能说隋炀帝建大运河只是为了兴修水利,为千百年后的南水北调工程早做打算吗?他们这些凡人是不会有如此远到与自己十八代玄孙都几乎没有任何关系的远见的。这就交代了当时女性掌管生杀大权的背景。

牛郎被赶出家门后,偶然遇到了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老者的出现很是蹊跷,荒山野岭,若老者是隐居在此的隐士,就算不被猛兽吃掉,以他老人家的贵庚,怕是也要饿死,怎么会碰巧气色红润、步履轻盈地饭后散步,又碰巧踩到牛郎抹过的眼泪擦过的鼻涕呢?只有一种可能:这老头不是人,至少也是个山神土地之类的小仙。而且老者神通广大,居然把天上的金牛星介绍给了牛郎,让牛郎这个原本看似一文不名的凡人穷小子从此有了神仙做靠山,凡事都能逢凶化吉。这一切的偶然,后面会加以分析。 我们忠实憨厚又足智多谋的老牛终于登场了,而且一开始就出手不凡。只是有一点我始终不明白:为何一个无欲无求的灰牛大仙会带着一个涉世未深的懵懂青年去用偷看仙女们洗澡这种猥琐至极的方式来认识织女小姐。诚然,当时没有星巴克,没有半岛咖啡,没有肯德基和必胜客,但也不至于比仙剑奇侠传一里李逍遥第一次见赵灵儿的方式更猥琐吧?人家仙剑奇侠好歹只看了一个,你俩一看就是一群,究竟是何居心尚不得知。可是,你看人家许仙和白娘子的相遇方式多么具有温馨的诗情画意:烟雨蒙蒙,一伞成就千古美谈;再看咱牛郎,水汽蒙蒙,一眼成就两界姻缘。虽说太猥琐了点,但这种好事咱咋就碰不到呢?唉,扯远了。 再回来。在王母娘娘的天兵天将带走织女后,老牛忽然就Game Over了。老牛是谁?是天上的金牛星!只因替被贬的同是牛字辈的牵牛星说了几句公道话,也被贬下了天庭。它怎么会突然死去呢?这是又一大偶然之处,稍后会有定论。 至于织女小姐,也像牛郎先生一样,是被人玩弄于鼓掌之间的棋子。就像一盘象棋,所有的子都杀光殆尽了,只剩下两个将军,牛郎这边还有两个士,隔

浅谈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浅谈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单位:明光市紫阳中学姓名:孙仲辉 国内多种调查提醒我们: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对随机抽取的3万名中中学生心理状况的科学检测发现,32%的学生有心理异常表现;又据某种心理测检组检测,只有43%的中小学生自认为朝气蓬勃的,27%的学生认为有心理问题。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首先是学习方面的问题,现在的学生中常有缺乏自信、厌学和学习困难的现象;其次是普遍存在不良性格和行为问题,比较突出的性格问题表现为依赖他人、固执任性,行为问题表现为讥笑别人、说谎、注意力不集中;再次是心理承受能力差,责任心不强,面对难题缺乏刻苦钻研精神,受不了委屈、挫折。此外,在情绪、人际交往方面也有明显的问题,有情绪问题的约占10%,人际交往方面突出的问题是自我中心,不遵守集体规则。 近年来,中学生由于病态心理而导致心理与行为上的失误,导致违法犯罪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发展,甚至危害了家庭、危害了社会。由此可见,相当一部分中学生心理健康确实存在问题,这是不容回避、不争的事实。而造成中学生这些心理问题,与学校、家庭、社会三者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分不开。 (一)学校教育心理水平不高 从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层面上来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迟,并且处于推动发展阶段。许多学校的心理健康课程与心理咨询活动,往往流于形式,或者作为点缀,心理健康教育过程缺乏科学性和专业性,社会与学校师生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还远没有到位,绝大多数人对此感到神秘和陌生。心理测量工具还有待科学化。个别辅导的方法如咨询还停留在一般的谈话,缺乏一定的咨询技巧,专业化水平不高。特别是专业人员缺乏,也是当前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一个较大的障碍。 另一方面,我国中学学校教育工作还存在一定的弊端。许多教师虽然基本上能够看到学生存在的问题,然而,大部分教师都将之视为品德或思想问题,用德育的方法来处理。如,把孤僻看作脱离集体,把焦虑看成患得患失,把性格内向看作不暴露思想,用简单说教和行政方法加以解决,因此教育效果非常差,甚至

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家庭结构的变化,更多的人们逐渐意识到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性,并得到各有关方面的关注,大家普遍认为,现在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急需改善,儿童青少年心理保健,对家庭、学校、社会及儿童青少年本身都有着重大的意义。在由上海市卫生中心、上海心理咨询中心和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组织的一项对上海市的24000名4~16岁的儿童进行一项调查中发现,我国儿童心理问题的发生率为10.2~14.5%。其中第一位是多动症占7%左右,第二位的是情绪障碍3%左右,占第三位的是社会交往问题1%左右。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儿保科的张劲松、沈理笑、许积德等综合医院心理门诊中的儿童病例分析,说明症状类型主要有:情绪问题、学习问题、行为问题,其中情绪障碍占34.25%;适应性问题占2.8%;多动性占11.65%;品行问题占3.9%;睡眠问题占1.7%;学习困难占8.8%;内趋力不足占13.3% 。上海市科学育儿基地对2055名9-15周岁的困境儿童所做心理健康调查时,发现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的儿童有223名,占到10%左右。 一、儿童心理问题的特点: 儿童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大都存在发展性的特点,即不同年龄段的儿童有不同的主要心理问题。通过调查显示: 1、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上海市心理咨询中心和上海市第二医科大学通过对全国22个城市26个单位的24000名4-16岁儿童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后,指出4-5岁(学前期)主要为社会交往问题;6-11岁(小学时期)主要为注意缺损障碍;12-16岁(少年时期)主要为情绪障碍。 2、上海市科学育儿基地在困境儿童的心理咨询过程中,统计出:0-18岁的儿童主要存在六类问题,比例从高到底依次是:行为问题(47.77%)、情绪问题(27.23%)、学习困难(23.21%)、多动(22.325)、科学育儿知识咨询(17.41%)、适应不良(6.25%),并且发现:11岁(尤其6岁)以下(含11岁)主要是"科学育儿知识咨询"、12岁以上(含12岁)主要以"行为问题"为主。 二、儿童青少年的研究课题 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综合性的课题,首先要从个体自身、社会、家庭、教育机构寻找问题产生的原因,同时必须坚持"社会-心理-生物"的综合模式,在社会大系统中形成医疗、心理、教育、福利等一体化的综合服务网络,以早期干预、及时干预、系统干预、发展性干预等为原则,在干预策略上提倡直接干预与间接干预并重: (一)直接干预:对儿童直接实施咨询在咨询中了解儿童的心理发展问题,积极实施干预策略(如认知行为疗法、行为矫正与塑造),另外还有通过教育、指导、训练,使其心理问题得以解决,从而促进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帮助儿童摆脱心理困扰。对特殊儿童,则更注意特殊儿童的特殊需要,从儿童需要出发来解决儿童的心理问题。另外还要积极联系社会工作者,对儿童给以社会性的关注和支持。 (二)间接干预:主要是进行儿童生存、发展环境的创设和优化,通过客观因素(尤其家庭环境)的完善来促进儿童的心理健康。具体措施有: 1.社区建设:在社区建立心理辅导站,积极开展心理健康的辅导工作,为社区儿童建立心理档案,通过家庭随访、专家咨询等,及时为家庭及儿童提供心理健康知识、技术支持。同时,利用社区力量进行儿童心理健康观念的宣传和普及,使心理健康成为社区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2.校园建设:积极做好学校心理健康工作,包括配备心理辅导老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及心理咨询,进行心理健康科研等等,尽可能使学生在良好身心状态中获得发展。学校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目录 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及开展办法 (1) 摘要 (1) 关键词 (2) 一、进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2) (一)、促进幼儿身体健康 (2) (二)、促进幼儿智育发展及未来的潜力 (2) (三)、促进幼儿性格的形成 (2) (四)、提高孩子的个人素质 (3) 二、如何进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3) (一)、制定周详的计划 (3) (二)、树立正确的科学教养观念 (3) (三)、设计多样化的健康教育形式与途径 (4) (四)、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和环境 (4) (五)、将心理健康与人格教育渗透于幼儿生活当中 (5) (六)、组织开展多种健康教育活动 (5) (七)、注意幼儿的个体差异,进行个别辅导 (6) 参考文献 (6)

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及开展办法摘要 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心理健康问题显得越来越重要,幼儿时期是人成长的重要阶段之一,其心理健康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重视不足,活动开展无成效又是常常为诟病,幼儿心理健康问题就出现了。通过科学合理的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加大对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视,从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关键词 幼儿心理健康重要性开展办法 一、进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促进幼儿身体健康 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之间是密切关联,相互影响的。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础, 心理健康又是身体健康的必要条件。 “心舒则体壮, ”心, “”与“身”有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马克思说过: “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付良药更能解除生理的疲惫和痛苦。”这说明心理健康影响人的身体健康。 (二)、促进幼儿智育发展及未来的潜力 当孩子感到心理压力时,表现情绪紧张,烦燥不安,心情抑郁,感受力降低,思维迟钝, 注意力不集中等,从而影响其智力的发展。实践证明,心理健康的孩子学习轻松、愉快, 能从学习中获得满足感并增进体脑发展,保持与现实环境的接触,排除不必要的忧虑,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获得优异的学习成绩。心理健康也影响着一个人事业能否成功,有 才华而事业未能成功的人不少,究其原因主要是心理因素影响其才能的发挥,比如没有 和谐的人际关系,缺乏毅力等。 (三)、促进幼儿性格的形成 罗杰斯强调自我概念及其与现实的协调,认为:理想的自我概念是个体所希望的 自我形象。人格很重要的方面是自我与现实之间的和谐,以及自我和理想的自我之间 的和谐。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为孩子塑造理想的自我形象,从而培养培养他们 的人格。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 重要性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高一学生刚刚由初中升上高中,正处于半独立半依赖、半成熟半幼稚的成长时期,有其特殊的心理矛盾,有成人难以理解的困惑与苦恼。他们的许多心理冲突,或被自我掩盖,或被成人忽视,以至于不少学生感到孤立无助,只好都隐藏在心灵深处,备受煎熬,甚至诱发各种心理障碍乃至心理疾病。 严峻的现实提醒着我们:不能只关心学生文化知识的掌握而忽视他们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按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尽可能充分发展并提高学生的心理潜能,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和谐发展。在此我认为,对于高一新生,首先需要进行适应性教育,其次应学习一些心理知识,促使他们对自己的认识,提高自我教育能力,并且对将来的学习生活都有好处。 高一新生刚刚从初中升上高中,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等各方面都存在不适感。而这些不适感可以总结为三大类:生活上不适应、定位上不适应、学习上不适应和人际关系的不适应。 1、生活上不适应。 比较多的高一新生都是第一次离开家进行相对比较独立的生活。他们从小学到初中从来没有在学校住过宿,除了学习外,所有的生活上的事情全部都有家里人操办。而且在家里都拥有自己的房间。可以说他们是过着一种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因此生活上的自理能力非常差。然而,来到清中后,生活上的事情一切需要自理,如需要自己到饭堂打饭,需要自己洗衣服,需要按照学校要求整理自己的床铺,需要负责宿舍和课室的

清洁等等。这些对于很多学生来说都是非常新鲜、陌生的事情。不少的学生在周记里说来到这里,需要自己洗衣服,吃饭还要自己去打,居然还要排队,很不习惯。不少同学说自己不会洗衣服。因此有部分同学开始害怕,有的甚至要转学,要求回家附近的学校读书,要回家过舒适的生活。我就每年都会遇见这样的学生。 2.心理定位上的不适应。 高中聚集了不同地区、不同水平的学生。每个学生在原来的学校都是佼佼者,老师们重点培养对象,其他同学学习的榜样,家长的骄傲。可以说头上闪烁着无数的光环。但来到清中后,一切变了样:每个人都是那么的优秀,或者比自己优秀的人多的是,不再是班上或年级上的第一,不再是老师们重点培养对象,也不再是其他同学的学习榜样,头上光环不再,一下子从高高的地方掉了下来,心理上很难适应。不少学生在周记里写道:我在这里是如此的渺小,老师也许甚至不认识我,根本不知道我的名字。这里这么多高手,我是如此的差,从来没有这样失败过……所以作为教师,应该对他们进行定位教育,教育他们给自己重新定位,悦纳自己,努力发现自己的长处,努力向比自己优秀的人学习,让自己更优秀。另外老师要多点找学生谈话,让学生知道,他(她)是受到老师的关注的,老师并没有忽略他(她),并努力帮助他们找到自身的优点,找回对自己的信心。 3.学习上的不适应。 从小学到初中,绝大部分的学生的学习都是由老师安排好的,需要做什么练习,不需要做什么练习,那个话是需要记住,那个单词需要画出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