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行财税政策

中国现行财税政策
中国现行财税政策

入世后促进我国产业发展的财税对策研究

财政部经济建设司胡静林孙光奇翟旭陈昶学

产业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加入WTO以后,我国产业发展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为抓住机遇,促进我国产业健康发展,做大“蛋糕”,根据部领导的有关指示,经建司组织有关行业协会进行了“入世后产业财税政策”的课题研究,该课题对14个重要产业国际竞争力进行了分析,在对利用财税政策支持产业发展进行国内外比较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国家财税政策更有效支持产业发展的建议。现将研究成果内容摘要整理如下:

一、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现状

产业竞争力主要体现是综合生产效率、研发与创新能力、资本规模、劳动者等。通过对机械、钢铁、煤炭、电力、石油化工、汽车、轻工、化学、有色金属、建材、纺织、物流、商业14个主要产业竞争力进行分析,我国产业竞争力优势和劣势均比较明显。

优势:

----母国经济持续高增长,且市场规模大。13亿多人口的国家进入经济化大国和工业化社会,多年来经济高速增长,中国产业身处母国市场,得天独厚。钢铁、机械、家电、建材等多数产业市场规模均居世界前列,企业发展潜力巨大。

----低劳动成本。我国有7到8亿劳动力,80%受到基本教育,与日本比较,我们的劳动力成本只是其1/20。

----融资优势。只要有好的机会,中国产业资本总是有的,无论银行,还是股市。这与拉美国家不同。目前,我国吸引国外直接投资存量高达3951.9亿美元。

----社会制度上的优势。体现在协作与联合性上,在此制度条件下,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已成世界性大集团。

----开放优势。很多一流的跨国公司到中国投资,中国已成为世界制造工厂,这给中国企业提供了非常多的商业机会。

劣势:

----人均经济占有量低,劳动生产率不高。我国人均GDP只是美国的12.3%,巴西的58.3%,综合生产率则分别是上述二国的44.8%和60%。

----能源消耗量大且增长过快。我国能源利用率仅为32%,比国外先进水平低10多个百分点,每万元GDP的能耗比发达国家高4倍多,原油、煤炭的有效供应问题日渐突出,可能会影响企业持续发展。

----产业集中度偏低。我们的A股市场有1200家上市公司,总的市值还不如微软或GE一家公司,从销售额讲,沃尔玛一家相当于我国全社会零售总额。

----制度与管理劣势突出。制度主要是国有企业产权不明晰。管理人员缺乏,制约企业核心竞争的提高。

----科技水平低,关键技术受制于人。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设备投资的2/3靠进口,光纤制造装备的绝大部分、集成电路芯片制造设备的80%被进口产品占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出口占工业制成品出口的比例为14.1%,而美国为44%、韩国为39%。

二、现行产业财税政策

1、鼓励企业科技创新。(1)税收优惠。我国对国有和集体企业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

的各项费用不设限制性比例,并可计入费用,但对增长比例超过10%的部分,只能按50%抵扣应纳税所得额。对高新技术企业按15%征收企业所得税;对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实行增值税零税率政策;对软件产业增值税超过3%部份实行即征即退的税收政策。此外还制订了一系列加快折旧、促进技术转让等方面的税收优惠政策。(2)财政直接资助。如设立“产业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等,资助企业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

2、鼓励投资。从1999年7月1日起,凡以自有资金或银行贷款用于国家鼓励的、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技术改造项目的国产设备投资,实行以不超过40%的比例抵免企业所得税;2000年暂停征收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2001年起,分三年下调国有金融保险企业营业税税率,每年降低一个百分点;1999年通过开征利息税,既促进了社会货币转到消费领域,又使财政可以用更多的资金增加社会保障方面的支出。

3、鼓励产品出口。一是采取出口退税等优惠政策。我国出口退税始于1985年,1994年税制改革后,出口退税大幅提高,出口退税成为影响我国出口的最重要一种补贴制度。我国出口商品综合退税率达15%。二是通过设立中央对外贸易发展基金、国际市场开拓资金等,在全国范围内用于调节和促进对外贸易发展。

4、设立专项资金,支持重点产业项目。目前我国在很多产业都设立专项基金。如建材产业“散装水泥专项基金”和“墙体材料专项基金”,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基金”和“移动通信专项资金”等。这些产业性专项资金为产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5、推行政府采购制度,支持优势企业发展。我国自1996年开展政府采购试点工作以来,政府采购制度框架已初步形成,《政府采购法》于2003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政府采购支持了联想、瑞星、长城、同方、实达、博通等国内著名IT企业,在保护国内企业、支持优势企业发展、促进公平竞争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6、积极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我国已经建立了以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为主

要内容的社保制度。实施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程。2002年,全国财政用于社会保障支出达2860.9亿元,占财政支出的13.41%。1998年至2002年,全国已有1800多万人实现了不同形式的再就业。社保体系建设,对产业健康发展影响较大。

7、为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1)对关闭、破产企业给予支持。自1994年国务院下发有关国有企业破产的通知以来,财政对国有企业特别是资源枯竭矿山企业关闭破产费用给予补贴。(2)对国有企业主辅分离给予适当支持。(3)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以来,中央财政累计增发长期建设国债8000亿元,重点用于交通、城市基础设施、环境保护、城乡电网建设等,对产业发展提供基础性支持。(4)取消不合理收费。1997年起,分批取消不合理收费。1998—2000年,共取消不合法、不合理的收费和基金1353项,减轻企业和社会负担约700亿元。

三、国外政府产业财税政策比较

国外多数国家的政府对产业发展均制定了必要的财税支持政策。可归纳成以下方面:

一是制定有关法律和法规。日本1955年加入WTO后,相继制定了“特定机械工业振兴临时措施法”、“特定电子工业和特定机械工业振兴临时措施法”、“特定机械情报产业振兴临时措施法”。这三个“振兴法”,从1956年开始,到1985年结束,29年间约有65大类产品被列入扶持范围。韩国对钢铁、造船等产业实行倾斜政策,制定了一系列产业振兴法律。如1967年的“工业机械振兴法”、“造船业振兴法”,1969年的“电气工业振兴法”,1970年的“钢铁工业振兴法”。

二是设立政府专项资金。美国发展高技术产业具体措施是通过联邦政府、州政府拨款资助,成立各种科学技术基金会、研究基金会、风险投资基金会等,发挥各种融资渠道的作用。韩国为配合“工业机械振兴法”,政府设立机械工业资金和工业发展基金,用于支持共性技术以及民间企业无法完成的高技术研发。

三是减免税费。从各国的做法看,减免税费的优惠主要针对新兴企业、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开发与使用。具体做法是对新产品开发及消化引进技术所需设备和试验装置实行特别加速折旧,对研究开发和新技术的

产业化投资减免税收。美国对企业任何一年的研发支出超过前三年平均支出的部分实行20%的税收优惠。受政策优惠的促进,美国企业已经成为研发投入的主导力量,1999年,美国全国研发投入中企业投入占66.6%。

四是政府直接拨款支持。美国政府通过大量的政企合作专项计划,如先进技术计划,为企业研究开发活动提供财政资助和补贴。1987--1992年间,政府组织ATT、IBM、INTEL等大企业联合开发并大批量生产256M集成电路动态存储器所需0.35微米半导体加工技术,该项目5年共投资10亿美元,政府出资5亿美元。日本对产业研究开发的政府补贴始于1952年的“企业合理化改革法”。70年代,通产省设立了重要技术开发补贴,规定每项有助于创立新产业的技术研究开发项目,可获得相当于所需经费2/3的政府补贴,而且知识产权归企业所有。为在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方面超过美国,日本从1976--1979年,政府出面协调日立等五家公司组成研究组合体,共同研发,四年投入737亿日元,政府补助291亿日元,占40%,由于集中投入资金和人力,日本比美国早半年公布研制成64K集成电路,1981年就占领70%的世界市场。

五是利用政府采购带动高技术产业发展。最成功的是美国。美国的政府采购法中有关保护美国企业的最突出的规定就是“购买美国货法”,要求政府各部门最大程度上购买和使用在美国国内生产的产品。政府采购降低了产品早期进入市场的风险,加速了军事技术在民用市场的扩散,可谓一举两得。美国的半导体、集成电路、软件、计算机等早期发展,由于市场不成熟,政府采购起了关键作用,1955年,美国政府采购了40%的半导体产品,1960年,政府购买了100%的集成电路产品,直到1964年前联邦政府实际上是美国制造的集成电路的唯一用户。

以上5条,有两点值得强调,第一,在工业化初期,由于市场竞争不充分,政府投入往往是最主要的,政府通过制定赶超计划,实现追赶发达国家的战略,如日本在二战初期的赶超战略,韩国在60年代制定的追赶西方七国发展计划。第二,无论是公共财政,还是WTO规则,在与国家全局利益发生某些争议时,都是以国家利益为原则,如美国支持本国信息技术进步、日本支持本国产业振兴时均如此。

四、入世后,我国产业按WTO条款规定应享有的权利

----享受发展中国家权利。在涉及到补贴与反补贴措施、保障措施等问题时,享受协定规定的发展中国家待遇,包括在保障措施方面享受10年的使用期,在补贴方面享受发展中国家的微量允许标准,在采用国际标准文献,可以根据经济水平拥有一定的灵活性。

----获得市场开放和法规修改的过渡期。在放开贸易权上,享有3年过渡期,关税减让的实施最长可到2008年,产品(如汽车整车和部分关键件)的数量限制最迟可在2005年1月1日前逐步取消。

----提供允许的补贴。我国保留了对国内产业和地区进行与WTO有关规则相符的补贴权利。

----保留了对重要产品及服务实施国家定价和政府指导价的权利。

五、产业发展与财税政策关系分析

我国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各种经济成份并存且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中国家。从现实国情出发,根据公共财政理论和做大“蛋糕”的要求,政府运用财税政策支持产业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世界上不存在无建设性支出的财政,相反,各种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都是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代表,都要纳入社会公共需要的范畴,或由政府直接出资兴办,或由政府出大部分投资。

----公共财政对产业特别是对国有经济的投资,从根本上说,也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途径之一,需要调整的是逐步使国有经济从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无关或可以交由市场解决的竞争性领域退出,保证旨在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或与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密切相关的国有经济的资金供给。

----社会公共需求并无固定模式,不同的社会、同一社会的不同发展阶段都会有所不同。站在中国现实国情背景的立场上,在目前,我国企业竞争力普遍低下,这些企业的改革与发展事关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稳定,因此,对产业特别是企业技术进步的支持也便属于必不可少的社会公共需求内容而必须加以满足。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在支撑、推进和扶植产业技术创新方面起着不可替代作用。政府所做的主要是两件事:一是通过各种财税政策,鼓励企业不断地搞技术创新,加快技术进步步伐,应该说在市场经

济比较发达的国家,这是政府最主要手段;二是通过政府的支出政策,直接参与产业技术创新。政府投入正是体现公共财政的精神,是对个别企业技术创新产生“市场失灵”的纠正,客观上促进产业技术水平的整体提高。当然,政府支持产业技术创新应当有所限制,不应支持企业提高个别产品技术或提高个别企业竞争能力,而是要从国家和产业角度考虑支持技术研发,提供公共技术产品。

六、支持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建议

总体上说,产业财税政策的指导思想就是要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突破产业发展瓶颈、建立技术创新体系、形成经济自主增长的内在机制。

1、促进战略性重组和结构优化

综合利用财政贴息、税收优惠(加速折旧、延期纳税等)等方法,通过债转股、置换股本、上市、兼并、重组、联合等形式,培育一批有较强竞争实力的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的企业集团。对于那些关系国计民生、涉及国家经济安全且对产业结构调整有重大影响、为国家重点建设服务的重大技术装备领域中主业突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国有及国有控股大型骨干企业,增加资本金注入,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提倡行业性兼并。对于产品质量低劣、资源消耗过多、污染环境严重的企业以及产品无市场、扭亏无望的企业,进行彻底清理,停止其财政补贴、贴息或银行贷款等扶持的政策。必要时用法律、行政手段,淘汰落后的生产力。

2、建立风险投资基金

产业发展的领跑者是高技术企业。高技术与高风险是并存的。从美国等成功经验分析,政府对高技术企业的有效支持方式之一是风险投资机制。我国的风险投资虽有发展,但存在无法可依、资本规模小、退出机制不键全等重大问题,作用远未发挥。

建议:(1)从法律和政策角度完善有关风险投资的法律法规,如《风险投资基金法》。(2)培育多元风险投资主体,用少量的政府资金启动大量的非政府资金投入高科技领域,犹如移动通信专项那样。(3)

在财政上对风险投资基金给予必要的资助,通过政策性银行设立“种子资金”、孵化基金和担保基金,向高科技企业提供低息贷款。(4)建立退出机制。

3、加快推进增值税的转型与改革

我国目前实行的是生产型增值税,明显不利于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的发展。为了进一步促进技术进步和加快与国际接轨,我国有必要推进增值税的转型改革,实行消费型增值税。鉴于消费型增值税将使税基缩小,在短期内可能会导致增值税收入锐减,建议:率先对电子信息、机械等科技企业试行消费型增值税;允许抵扣外购的专利权和非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和技术设备的固定资产进项税金,对企业的研究开发费、技术转让费,可以按产品实际摊销数额,从产品销售收入中据实扣除,不计增值税;对技术含量高的产业如软件、芯片等的增值税在确定比例下即征即退,以促进企业加大研究开发投入。

4、在逐步降低关税总体水平的同时,合理调整结构

关税减让是WTO成员的基本义务,也是我国必须兑现的承诺。2002年我国关税水平由2001年的15.3%降低到12%,降幅为21.5%,其中机械产品由13.8%降低到9.6%,降幅为30.4%;信息技术产品的关税由10.8%下降到3.13%,其中有45.8%的产品关税下降为零。目前在纺织、机械、电子等行业,产成品与原料、整机与零部件的关税倒挂,减弱了国内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建议:结合国民经济的结构调整和产业政策,不断合理地调整和设计关税税率结构,实现关税税率由上游产品向下游产品的合理“关税税率升级”机制。进口原材料的关税税率应低一些,进口制成品的关税税率应高一些;大宗进口商品的关税税率应高一些,少量进口商品的关税税率应低一些。此外,应参照国际惯例,认真研究从量税、季节税、临时关税等复合税制度,逐步扩大适用商品范围。目前受关税水平下降冲击相对较大的主要是附加值较高的成套技术装备和高新技术产品。

5、调整和完善出口税收政策

目前我国出口退税率分为17%、15%、13%和5%四档,平均约为15%,对机电产品出口基本上是实

行百分之百的退税,即实行零税率增值税。由于我国采用生产型增值税,产品生产中消耗使用的固定资产进项税额不得抵扣,实际的退税额低于已征的税额,出口产品价格中含有部分应退的增值税款,这不利于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

建议:(1)尽快恢复实行增值税条例规定的出口产品零税率制度,即允许对出口产品在产销全过程中所缴纳的增值税都给予退税。(2)加快退税进度。目前,出口退税以年度结算为主,应改为月度结算或季度结算,以加快出口企业的资金周转,提高企业的资金效率。(3)充分利用WTO规则中允许出口退税的条款,完善增值税出口退税政策,实行全额彻底退税,鼓励扩大出口。(4)适当提高一些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潜力和产业关联度较高的产品出口退税率,而对于少数需要限制出口的稀有资源和紧缺物资,不退免或减少退免应征的增值税、消费税。(5)适当扩大出口退税产品和税种范围。我国目前出口退免税的税种只有增值税和消费税,而WTO规则允许退免的间接税还包括销售税、执照税、营业税、印花税、特许经营税等。为加大税收鼓励出口的力度,可考虑将营业税列入退税范围,也可把随同增值税等三税征收的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列入退税范围。(6)对到2002年末高达2477亿元的欠退税款,国务院已经决定由中央财政负担,应及早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消除企业对政府信用的疑虑。

6、调整所得税管理制度

(1)个人所得税。目前的《个人所得税法》中没有年度抵扣制度,这不利于发挥风险资金提供者的积极性,从而不利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对高新技术企业的研究人员却没有个人所得税方面的优惠。建议改革单税率征税的方法,实行多税率调节,根据所实现的收益率分别制定相应税率;允许投资者按投资比例计算的亏损冲抵其所得;提高研究开发人员所得税计税工资起征点;对科技人员再投资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的开发研究奖金、分红,征收的个人所得税应予返还;对科技人员取得的技术转让收入,免征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对科技人员以技术入股获得的股权收益,免征个人所得税。(2)加快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实行国民待遇原则。(3)实行技改投资直接抵免所得税。我国2000年5月出台的“技术改造国产设备投资抵免所得税暂行办法”,以企业有新增所得税可供抵免为前提,并有5年的有效期限制,对于投资大、效益与所得税增加关系不密切、更新改造设

备进口需求多的企业,诸如电力产业中国家鼓励发展、技术装备要求高的水电、风电、新能源发电产业而言,激励作用明显不够。国际上通行的抵免方式是直接抵免当期所得税,而不是新增所得税。建议:放宽允许投资抵免所得税的设备投资范围。采取直接抵免当期所得税的政策能够更好地发挥促进技改投资的作用。

7、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目前我国有中小企业逾800万家,约占企业总数的99%,在全国工业产值、实现利税和出口总额中分别占60%、40%和60%左右,提供了大约75%的城镇就业机会,中小企业还对经济结构调整、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发挥重要的作用。

建议:运用财税政策、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等一系列推动措施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如通过政策调整,多途径解决中小企业的债务问题;加快设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支持建立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改善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形成促进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体系,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制定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措施;建立健全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8、对资源型产业建立转产基金

煤炭、石油等资源型产业,因主业领域的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资源枯竭时若无替代产业续接,将对企业和当地带来灾难性后果,前苏联巴库的教训十分深刻,我国阜新等地区的资源型企业已经面临这一问题。

建议:对资源型产业,建立资源转产基金,按资源采掘产量一定比例强制提取。提取后,一部分做为转产前研究与规划资金,另一部分做为转产后备资金。

二00四年

(XXXX11)中国现行税制情况介绍及下一步税制改革的重点

中国现行税制情况介绍及下一步税制改革的重点 一、中国现行税制运行的基本情况 中国现行税收制度基本上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后30年内,特别是1994年税制改革后逐步建立起来的。主要税种包括对商品及劳务征收的流转税和对企业及个人所得征收的所得税两大类。另外,还有属于地方政府收入的一些财产行为类、资源类税种等。目前,中国共设有20个税种,除海关征收的关税和船舶吨税外,税务部门负责征收的税种有17个,分别是: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契税、资源税、车船税、车辆购置税、土地增值税、印花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烟叶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其中,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已暂停征收。 按照现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规定,中国的税收收入分为中央政府固定收入、地方政府固定收入和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共享收入。其中,中央政府固定收入包括:消费税(含进口环节海关代征部分)、车辆购置税、关税、海关代征的进口环节增值税;地方政府固定收入包括: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土地增值税、房产税、车船税、契税、烟叶税;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共享收入主要包括:增值税(不含进口环节由海关代征的部分),中央政府分享75%,地方政府分享25%;营业税,铁道部、各银行总行、各保险总公司集中缴纳的部分归中央政府,其余部分归地方政府;企业所得税,除铁路运输、国家

邮政、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以及海洋石油天然气企业缴纳的所得税作为中央收入外,其他企业所得税收入由中央与地方按比例分享,中央分享60%,地方分享40%;个人所得税,中央分享60%,地方分享40%;资源税,海洋石油企业缴纳的部分归中央政府,其余部分归地方政府;城市维护建设税,铁道部、各银行总行、各保险总公司集中缴纳的部分归中央政府,其余部分归地方政府;印花税,证券交易印花税收入的97%归中央政府,其余3%和其他印花税收入归地方政府。 近年来,中国税收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税收收入持续快速增长。2001年-2007年,税收收入总额(不含关税,未扣除出口退税)由15710亿元,增长至49451亿元,年均增长率达21%左右,高于同期GDP年均14.7%(按现价计算)的增长速度。中国税收收入能够呈现出这一良好的发展势头,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国经济长期以来保持了快速、健康、稳定地增长,为税收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税收收入持续较快增长的同时,中国税收结构也得到了不断优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以流转税为主所得税并重的双主体税制结构稳定。2007年,流转税和所得税占税收收入的比重分别为62%和26%,2008年,这个比例为58.2%和27.47%。二是中央和地方收入的比例关系趋于稳定。近几年,中央税收收入与地方税收收入占全部税收收入的比例基本保持在六四开这一稳定合理的区间,较好地适应了中央强化宏观调控的要求,同时也有利于满足地方财力所需。

40年来我国财政税收政策改革历程与作用

40年来我国财政税收政策改革历程与作用 Abstract:This paper sorts out the theoretical arguments and practical progress of China's fiscal reform over the past 40 years of reform and opening-up.Since 1978, China experienced the "central-local division" system, tax sharing system, public financial system, and a new round of fiscal and taxation system reform, which had a series of effects on fiscal revenue, non-tax revenue, macro-tax burden, and government debt.The fiscal and taxation reforms in the ing period will focus on handling the fiscal revenue and expenditure relations between the central and local governments, reforming individual ine tax and real estate taxes, and implementing laws and regulations of taxation. Keyword:fiscal reform; fiscal system; tax system; 40th Anniversary of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up Policy; 所有的经济问题皆可归结为财政问题。财政乃庶政之母。改革开放40年来, 财税改革1在理论上被赋予了更多的职能, 在实践中也被承载了越来越多的期望。 (一) 1978-1993年

00146中国税制复习题

2011年中国税制复习题 一、填空题 1.目前,我国耕地占用税主要采取预缴税款、联合办公征收、 同级批地同纺征收和银行扣款四种征税办法。 2.税收的基本原则包括税收公平原则、税收效率原则和税收稳定原则三项。 3.税务检查的形式内容包括:重点检查、分类计谋检查、集中性检查、临时性检查、专项检查等。 4.资源税是对在我国境内开采应税矿产品或生产盐的单位和个人,就其原料产品的资源绝对收益和级差收益征收的一种税。 5.税收的形式特征包括税收的无偿性、税收的强制性和税收的固定性,本质上税收体现的是一种凭借国家政治权力实现的特殊的分配关系。 6.契税是以所有权发生转移、变动的不动产为征税对象,向产权承受人征收的一种财产税,属于财产转移税。7.营业税税目中交通运输业、建筑业、邮电通讯业和文化体育业的税率为3%,金融保险业、服务业、转让无形资产和销售不动产的税率为5%,娱乐业的税率为5~20%。 8.印花税采取由纳税人自行贴花、汇贴、汇缴和委托代征的征收方式。 9.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基本联次为四联:第一联为存根联,由销货方留存备查; 第二联为发票联,是购货方的记帐凭证;第三联为抵扣联,是购货方的 扣税凭证;第四联为记帐联,是销货方的记帐凭证。10.房产税的计税依据分为两种,依据从价计征计算缴纳的,税率为1。2%;依据从租计征计算缴纳的,税率为12%。

单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增值税混合销售行为的是。[C] A、纳税人销售林木同时提供林木管护劳务的行为 B、饭店提供餐饮服务并销售酒水 C、电梯销售商销售电梯并负责安装电梯 D、建材城销售建材并实行有偿送货上门 2、以下各项所得中适用加成征税的有。[A] A、劳务报酬所得 B、稿酬所得 C、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D、财产租赁所得 3、纳税人将原有房产用于生产经营的,从起缴纳房产税。[C] A、生产经营次月 B、房产建成之月 C、生产经营之月 D、房产建成次月 4、位于某市的卷烟生产企业委托设在县城的烟丝加工厂加工一批烟丝,提货时,加工厂代收代缴的消费税为1600元,其城建税和教育附加应在缴纳元。[A] A、在烟丝加工厂所在地、128 B、在烟丝加工厂所在地、80 C、在卷烟厂所在地、80 D、在卷烟厂所在地、112 二、多项选择题 1、根据现行税法规定,下列消费品既征收增值税又征收消费税的有。[BD] A、从国外进口数码相机 B、葡萄酒厂销售自产的葡萄酒 C、烟酒经销商店销售外购的已税烟酒 D、从国外进口小轿车 E、木地板厂家在销售地板时赠送外购的高档手表 2、下列货物销售征收消费税的有。[BC] A、汽车销售公司代销小汽车 B、汽车修理厂销售汽车轮胎 C、金店零售金银首饰 D、化妆品生产企业出口化妆品

我国现行税制主要税种

我国现行税制主要税种 中国现行税制主要税种 增值税 1(纳税人 增值税的纳税人包括在中国境内销售、进口货物,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下简称应税劳务)的各类企业、单位、个体经营者和其他个人。 2(税目、税率增值税税目税率表 征收范围税率 出口货物(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0 一、农业、林业、牧业产品,水产品; 二、食用植物油和规定的粮食复制品; 三、自来水、暖气、冷气、热气、热水、煤气、石油液化气、天然气、沼气、 居民用煤炭制品; 四、图书、报纸、杂志(不包括邮政部门发行的报刊); 五、饲料、化肥、农药、农业机械、农用塑料薄膜; 六、金属矿采选产品、非金属矿采选产品、煤炭。13% 原油、井矿盐和除上述货物以外的其他货物,加工、修理、修配劳务。17% 3(计税方法 (1)一般纳税人计税方法 一般纳税人在计算应纳增值税税额的时候,先分别计算其当期销项税额和进项 税额,然后以销项税额抵扣进项税额后的余额为实际应纳税额。应纳税额计算公式: 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 当期销项税额=当期销售额×适用税率

(2)小规模纳税人计税方法 小规模纳税人销售货物或者应税劳务取得的销售额,按照规定的适用征收率(商业为4%,其他行业为3%)计算应纳增值税税额。应纳税额计算公式: 应纳税额=销售额×适用征收率 (3)进口货物退税 纳税人进口货物,按照组成计税价格和规定的适用税率计算应纳增值税税额。 (4)出口货物退税 纳税人出口适用零税率的货物,可以按照规定向税务机关申报办理该项出口货物的增值税退税。目前,出口退税率分5%、6%、9%、11%、13%、17%六档。 4(主要免税规定 农业生产单位和个人销售的自产初级农业产品;来料加工复出口的货物;国家鼓励发展的外商投资项目和国内投资项目的投资总额之内进口的自用设备;避孕药品和用具;向社会收购的古旧图书;直接用于科学研究、科学试验和教学的进口仪器、设备;外国政府、国际组织无偿援助的进口物资和设备;残疾人组织直接进口的供残疾人专用的物品,可以免征增值税。 消费税 1(纳税人 消费税的纳税人包括在中国境内生产和进口应税消费品的各类企业、单位、个体经营者和其他个人。纳税人出口的应税消费品免征消费税,但是国家限制出口的产品除外。 2(税目、税率(税额标准) 消费税税目税率表 税目税率(税额标准)备注 一、烟

中国古代主要赋税制度

中国古代主要的赋税制度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研究及对当今积极意义 摘要:古代中国,赋税是国家的主要财政来源,历代君王都十分重视赋税,因为它不仅关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还关乎一个国家国力的强弱。综观中国朝代兴替,大多数朝代以赋税兴,又因赋税亡。励精图治,改革赋税制度,国力强盛起来,横征暴敛,赋税加重,国家走向灭亡,秦朝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赋税制度,是当时的社会政治、文化的反应,对当时的社会政治和文化产生重要的影响。研究古代赋税制度,能让我们对古代的经济制度、政治体制,思想文化有一个全面、准确的认识。虽说古代赋税已成历史,但对于今天的我们仍具有借鉴意义,仔细研究不难发现,古达的赋税制度不断完善,已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无论是从其内部结构还是外部框架来看,对现在的我们仍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影响。我希望能在总结各朝代赋税制度的基础上,总结出一些规律,帮助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古代赋税制度。关键词: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税制改革 引言:由于中国独特的国情,赋税制度比较独特,因此,对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研究多以国内研究为主,当然也有不乏国外的历史学家,社会学家等。当然对其的研究,对于当今社会的很多方面有借鉴意义,例如税制改革方面,应充分考虑国内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背景,改革方向必须坚持公平、简化的主导思想等等。 正文:研究中国古代赋税制度,就必须了解“赋税”一词的含义,中国赋税指田赋及各种捐税的总称,依照法律或习俗征收的款项,尤指应付给政府的费用。中国赋税制度的形成于中国独特的国情密切相关,例如国土集中等独特的自然环境、“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文化认同,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等等。这也或许是中国古代能形成比世界上许多国家先进的赋税制度原因。

自考中国税制重点简答汇总

简单说明我国中央税和地方税的划分依据。 标准答案:中央税:属于税源集中,收入较大的税; 地方税:税源分散,与地方经济联系密切的税; 中央和地方共享税:兼顾各方利益,调动中央与地方两方积极性。 简述税务机关的权利。 标准答案:执法的相对独立权;征税权(税务机关最基本的权利);税法解释权;估税权;委托代征权;责令提供纳税担保权;税收保全权;强制执行权;行政处罚权;税收检查权;税款追征权。 简述“三性”特征的关系。 标准答案:(1)“三性”特征是税收本身所固有的特征,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无偿性是税收的本质的体现,是“三性”的核心,是由财政支出的无偿性决定的。 (3)强制性是无偿性的必然要求,是实现无偿性、固定性的保证。 (4)固定性是强制性的必然结果。 (5)税收的“三性”特征相互依存,缺一不可,是区别于非税的重要依据。 简述全额(率)累进税率与超额(率)累进税率的区别。 标准答案:(1)在名义税率相同的情况下,实际税率不同。全累负担重,超累负担轻。 (2)全累的最大缺点是在累进级距的临界点附近,全累负担不合理,而超累则不存在这一问题。 (3)在各个级距上,全累税负变化急剧,而超累变化缓和,也就是随着征税对象数额的增长,税款的增加,全累较快,超累较缓和。 (4)在计算上,全累计算简单,超累计算复杂。

税负转嫁的方式主要有哪几种? 标准答案:(1)前转(由卖方向买方转嫁);(2)后转(由买方向卖方转嫁,厂商让利); (3)消转(提高效益,消化掉税负)。 试比较比例税率、累进税率和定额税率的优缺点。 标准答案:——比例税率:优点:(1)计算简便。(2)不论征税对象的大小,只规定一个比例税率,不影响流转额的扩大,适合于对商品流转额的征税。 缺点:对收入调节的效果不理想。就高,低收入者难以承受。就低,对高收入者缺乏调节作用。 ——累进税率: 优点:(1)最能体现公平税负的原则,多得多交,少得少交,无得不交,最适合调节纳税人的收入水平。(2)据以征税,将缩小纳税人之间的收入差距。 缺点:计算和征收都比较复杂。 ——定额税率: 优点:(1)计算简便,适用于从量计征的税种。(2)征税对象应该是价格固定,质量和规格标准统一的产品。(3)有利于企业改进包装。(4)有利于促进企业提高产品质量。 缺点:客观上会减少税收收入。 论述现代国家税收的经济职能。 标准答案:(1)调节总供求平衡。一般而言,当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出现总需求膨胀时,,应采取增税政策;当社会总需求严重低于社会总供给,出现总供给过剩时,应采取减税政策。 (2)调节资源配置。直接税,主要是各种所得税,直接影响投资报酬率,进而影响投资倾向;间接税直接影响的是消费水平,进而影响投资规模的变化,同

中国税制改革30年回顾与展望

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一次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伟大转折。全会决定从1979年起,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从此,在中国这个古老的文明国度里,一场令世界瞩目的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在这30年改革中,税收制度先后经历了几次大的调整,初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调控要求的复合税制体系。 30年中国税制改革历程回顾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税制改革进程可以划分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时期的税制改革(1978-1993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期的税制改革(1994-2000年)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期的税制改革2001年至今)三个阶段。 (一)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时期的税制改革(1978-1993年) 这一时期的税制改革可分为涉外税制的建立、两步“利改税”方案的实施和1984年工商税制改革。 1.1978-1982年的涉外税制改革。1978-1982年,成为我国税制建设的恢复时期和税制改革的起步时期,从思想上、理论上为税制改革的推进做了大量突破性工作,打下理论基础。从1980年9月到1981年12月,为适应我国对外开放初期引进外资、开展对外经济合作的需要,第五届全国人大先后通过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所得税法》、《个人所得税法》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对中外合资企业、外国企业继续征收工商统一税、城市房地产税和车船使用牌照税,初步形成了一套大体适用的涉外税收制度。 2.1983年第一步“利改税”方案。作为国营企业改革和城市经济改革的一项重大措施,1983年,国务院决定在全国试行国营企业“利改税”,即第一步“利改税”,将新中国成立后实行了30多年的国营企业向国家上缴利润的制度改为缴纳企业所得税。这一改革从理论上和实践上突破了国营企业只能向国家缴纳利润、国家不能向国营企业征收所得税的禁区,成为国家与企业分配关系的一个历史性转折。 3.1984年第二步“利改税”方案和工商税制改革。为了加快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经第六届全国人大批准,国务院决定从1984年10月起在全国实施第二步“利改税”和工商税制改革,发布了关于国营企业所得税、国营企业调节税、产品税、增值税、营业税、盐税、资源税的一系列行政法规,成为我国改革开放之后第一次大规模的税制改革。此后,国务院又陆续发布了关于征收集体企业所得税、私营企业所得税、城乡个体工商业户所得税、个人收入调节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奖金税(包括国营企业奖金税、集体企业奖金税和事业单位奖金税)、国营企业工资调节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特别消费税、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印花税、筵席税等税收的法规。1991年,第七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所得税法与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合并为《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至此,我国工商税制共有37个税种,按照经济性质和作用,大致分为流转税、所得税、财产和行为税、资源税、特定目的税、涉外税、农业税等七大类。 总之,这一时期全面改革了工商税制,建立了涉外税制,彻底摒弃了“非税论”和“税收无用论”的观点,恢复和开征了一些新税种,从而使我国税制逐步转化为多税种、多环节、多层次的复合税制,税收调节经济的杠杆作用日益加强。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期的税制改革:1994年工商税制改革 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后,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内涵要求,1994年我国启动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内容最深刻、力度最强的工商税制改革。 1.全面改革流转税。以实行规范化的增值税为核心,相应设置消费税、营业税,建立新的流转税课税体系,对外资企业停止征收原工商统一税,实行新的流转税制。 2.对内资企业实行统一的企业所得税。取消原来分别设置的国营企业所得税、国营企业

中国税制改革

一、WTO给中国税制带来什么压力? 1、中国目前的税制结构与WTO要求中国的税制结构之间的差距有多大? 虽然中国加入了WTO,但是经济发展有一个过程。税制改革有很多内容是今年完不成的,因为立法需要很长时间,比如所得税“两法合并”现在还没有提交到全国人大。改革还应是早点好,至少不应该拖得太迟,否则对于经济的负面影响就更大了。 WTO规则对于一国税制的要求就是“国民待遇”原则,要求不能对外商歧视。在20多年的市场经济过程中,唯独税收与其他方面的情况很不同——税收方面是一直优惠外资的。现在税收中最大的问题不是对外资歧视,而是对内资歧视。 中国关于WTO的谈判主要集中在取消和降低重要领域的市场准入限制,简单地说也就是要求你拆掉篱笆。加入WTO后,外资市场准入的自由权肯定比现在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继续优惠外商,外商企业可能享有市场开放和税收优惠的双重优惠,但对于内资企业而言则变成了税收和市场的双重负担。 我们的税制基本上是符合WTO要求的,并不是说中国加入WTO就逼着你立刻进行税制改革。外方对我们给出的税收优惠从不拒绝,问题是我们自己要不要继续实行这套政策。中国加入WTO的目的毕竟不是让外资打垮本国企业。所以我们要考虑如何使自己的企业轻装前进。 2、除了企业所得税,决定或影响内资企业竞争力的税收因素还有那些? 决定企业内在竞争力的很多因素中,出口退税是非常重要的政策因素之一。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即使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7%,和发达国家惯例相比仍然是退税不足。原因在于我们是生产型窄范围的增值税,产品中还含营业税。即使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7%,其实仍然征了很多税。从税制上无法实现真正的出口产品零税率原则。所以要真正解决出口产品含税问题,除了提高退税率、扩大退税空间,还需要增值税转型。最好不要通过提高退税率,超过法定征税率,如征17%退18%的办法,那会为人家诟病。改善税制才是正路。不改税制,通过退税硬性实行外贸补贴,结果是两边都扭曲。 3、近来启动的税制改革,是一次与1994年类似的全局性税改,还是局部税种的调整?此次税改的战略目标是什么?目前是不是改革的良机? 当前并不存在一个类似1994年那样大规模税制改革的条件。不过,近几年中国的经济发展出现了包括经济结构改变、企业转制、投资需求不足等新情况,尤其是加入WTO。理论界对税制改革建议的重点包括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和地方税等,几乎涉及了税制的所有方面。 4、为什么目前的税改不是一个全局性的改革,却又涉及几乎所有方面? 随着经济的发展,1994年税制已经不再适应现在的经济环境了。从宏观经济运行方向上说,中国已经从当时通货膨胀转变为现在的通货紧缩。1994年税改的核心方针是抑制通货膨胀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沿革及规律

古代中国王朝建立和维护统治有两个重要支柱:一是钱,二是兵。赋税是国家财政(“钱”)的重要来源,也是管理经济的重要手段,是为维护国家机器运转而强制征收的。 中国封建社会的赋税制度主要包括:以人丁为依据的人头税,即丁税;以户为依据的财产税,即调;以田亩为依据的土地税,即田租;以成年男子为依据的徭役和兵役;其他杂税。 一、赋税制度的沿革 1.夏商周贡赋制度: 贡赋是土贡与军赋的合称。中国历代王朝规定臣民和藩属向君主进献的珍贵土特产品称作贡;赋原为军赋,即臣民向君主缴纳的军车、军马等军用物品,君主再给与回赏。夏商周三代分封制度下,受封者要向国君缴纳贡赋,这是赋税制度的雏形。 2.春秋初税亩 内容:春秋末期,铁犁牛耕技术使用,贵族驱使奴隶在井田(“公田”)之外开垦“私田”,收获私有,致“井田”日渐荒芜,诸侯国财政锐减。为解决财政困难,齐国管仲实行“相地而衰征”、鲁国实行“初税亩”,规定不论公田(井田)和私田,一律按实际亩数纳税,这是我国征收土地税的开始。

作用:春秋“税制改革”承认私田合法,从而承认了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和地主土地私有制的形成,有利小农经济的发展,是社会转型的重要因素。 3.秦汉赋税:编户制度 内容:政府把农民编入户籍(称为编户),按编户征收租赋和征发徭役、兵役,称“编户齐民”。编户齐民是国家赋税的主要承担者,农民的负担主要有四项:田租(土地税)、算赋和口赋(即人头税,算赋是对成年人征收的人头税,口赋是未成年人征收的人头税))、徭役、兵役。“人丁”是征税的依据,虽然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轻徭薄赋”,但汉朝田租轻而重人头税,因此,即使在“文景之治”这样的盛世时期,农民的负担依然沉重。 影响:汉代统治者轻徭薄赋,迅速恢复发展了社会生产;但加剧了土地兼并,引发了严重的社会矛盾;少地或无地的农民为逃避沉重的赋役负担,或托庇豪门,加强了豪强地主的势力,或沦为流民,成为社会动荡的重要因素。大量的编户齐民从政府的户籍中消失,加剧了国家的财政危机。 4.北魏租调制: 内容:北魏孝文帝改革实行均田制。在均田制下,受田农民每年必须向国家缴纳定量的租(田租,缴纳谷物)、调(户税,纳布或帛),服劳役和兵役。

00146自考中国税制考前复习重点

001461110中国税制 1.税收“三性”中的核心特征是什么? 税收的“三性”是个完整的整体,其中其 核心特征是无偿性。 2.简述税收的含义? 税收作为一种财政收入,在社会再生产的 总过程中,是一个分配过程. 3.征税权利主体是什么? 征税权利主体是指征税方。 4.简述我国税法的分类? 我国税法分为税收法律、税收法规和规章。5.税收法律关系的保护对权利主体双方而 言是否对等? 税收法律关系的保护对权利主体双方而言 是对等的。 6.什么是偷税? 纳税人采取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 账簿、记账凭证,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 不列、少列收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 报的手段,不缴或少缴税款的,是偷税。 7.什么是抗税? 以暴力、威胁方法拒不缴纳税款的,是抗税。 8.国家征税行使的是一种什么权利? 国家征税行使的是一种政治权力。 9.委托代征权是否属于纳税人的权利? 委托代征权不属于纳税人的权利. 10.税收征缴采取方式的是什么? 税收征缴采取方式的是强制征收。 11.税收财政职能的特点有哪些? 税收财政职能的特点有:适应范围广泛性 ;取得收入的及时性;征收数额的稳定性12.税收对经济发展落后地区实行什么措施 ,体现的是经济职能? 税收对经济发展落后地区实行低税或补助 ,体现的是一种经济职能. 13简述税收的三个形式特征? ⒈税收的强制性,是指税收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是依据国家的政治权力,具体表现 在税收是以国家法律的形式规定的,税法 作为国家法律的组成部分,任何单位和个 人都必须遵守。⒉税收的无偿性,是指在具体征税过程中,国家征税后 税款即为国家所有,不再直接归还给纳税人。税收的无偿性是相对的,从财政活动 的整体来看,税收最终通过政府提供公共 产品等方式用之于纳税人,体现了税收取 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本质。就某一具体的 纳税人来说,其所缴纳的税款与其消费的 公共产品中的价格并不一定是相等的。⒊税收的固定性,是指税收是国家按照法律 规定的标准向纳税人征收的,具有事前规 定的特征,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能随意改 变。 14简述税收“三性”的关系? ⑴三性”特征是税收本身所固有的特征 ,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⑵偿性是税收的本质和体现,是“三性” 的核心,是由财政支出的无偿性决定的。 ⑶制性是无偿性的必然要求,是实现无 偿性、固定性的保证。 ⑷定性是强制性的必然结果。 ⑸收的“三性”特征相互依存,缺一不 可,是区别于非税的重要依据。 15税收法律关系的保护对权利主体双方而 言是对等的,但其权利义务是否对等? 税收法律关系的保护对权利主体双方而言是 对等的,但其权利义务是不对等的。 16税收职能中,最首要的、基本的职能是 什么? 税收职能中,财政职能是最首要的、基本 的职能。 17简述税制要素与税收分类? 税制要素是指构成一国税制的基本要素, 尤其是构成税种的基本元素,也是进行税收 理论分析和税收设计的基本工具。它包括 纳税人、课税对象、税目、税率、纳税环 节、纳税期限、减税免税、违章处理等, 其中纳税人、课税对象和税率为税收制度 的基本因素。任何税种如果缺少这三个要 素中的某一个,均不能成立。税收分类是 按一定标准对各种税收进行的分类,一个 国家的税收体系通常是由许多不同的税种 构成的。每个税种都具有自身的特点和功 能。 18什么是计税依据? 计税依据是指征税对象的计量单位和征收 标准。 19从价计征的税收,计税依据也称为什么 ? 计税金额 20在税法构成要素中,衡量税负轻重与否 的重要标志是什么? 税率 21最能体现公平税负原则的税率是什么? 超额累进税率 22简述税收要素的构成? 税收要素的构成:包括征税对象、纳税人、 税率、纳税环节、纳税期限、减税免税等。 23什么是超额累进税率? 累进税率是随征税对象数额的增大而提 高的税率。超额累进税率是把征税对象 划分为若干等级,对每个等级部分分别 规定相应税率,分别计算税额,各级税 额之和为应纳税额。 按超额累进税率计算的应纳税额等于按 全额累进税率计算的税额-速算扣除数 24简述税负转嫁的概念及其形式? 税负转嫁是指商品交换过程中,纳税人通 过提高销售价格或压低购进价格的方法, 将税负转嫁给购买者或供应者的一种经济 现象。一般包括前转和后转两种基本形式 25什么是间接税? 是指纳税义务人不是税收的实际负担人, 纳税义务人能够用提高价格或提高收费标 准等方法把税收负担转嫁给别人的税种。 26对收益额课税,税负不能转嫁,属于哪 类税? 直接税 27用于区别不同税种的主要标志是什么? 征税对象 28根据税负是否可以转嫁,我国现行税收 可分为什么? 直接税和间接税 29简述起征点和免征额的区别和联系? 起征点不等于免税,起征点是对征税对象应 当征税的数量界限。征税对象达不到起征点 的不征税,达到并超过起征点,按全部数额 征税。免税是对纳税人按税法规定应纳的税 额不予征收。两者的区别是:起征点是不需 要纳税,即没纳税义务;免税是应该纳税而 国家减免,有纳税义务而不需要实际交纳, 其法律性质是不同的。两者的法律地位也不 同,由于起征点是决定是否具有纳税义务, 所以一般只有国务院才能设立起征点,而免 税则根据国务院的授权税务总局也可以免税。 起征点是不到不征,达到或者超过全额征收; 免征额是不到不征,达到的就其超过部分征收。 30什么是税收实体法? 税收实体法是规定税收法律关系主体的实体 权利、义务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其主要内容 包括纳税主体、征税客体、计税依据、税目 、税率、减免税等,是国家向纳税人行使征 税权和纳税人负担纳税义务的要件,只有具 备这些要件时,纳税人才负有纳税义务,国 家才能向纳税人征税。 31简述税制原则? 税制原则即税制建立原则,是一个国家在设 计税收制度时应遵循的基本准则,它是判断税

改革开放40年,企业所得税巨变

改革开放40年,企业所得税巨变 中国改革开放40年,企业所得税发生巨大变化。改革开放前,在国营企业一度没有征收企业所得税,只上缴利润;从集体企业征收上来的税额也很少。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壮大,企业所得税法的完善,2017年征收企业所得税为32111万元,占同期税收收入总额比例为22.24%。征收的依据从法规上升到内外资企业统一适用的企业所得税法。防止税基侵蚀和利润转移(BEPS)的措施更加完备。 一、改革开放前的企业所得税(1949年—1978年)1949年首届全国税务会议通过统一全国税收政策的基本方案,其中包括对企业所得征税的办法。1950年政务院发布《全国税政实施要则》,规定全国设置14种税收,涉及对所得征税的有工商业税(所得税部分)、存款利息所得税和薪给报酬所得税。工商业税(所得税部分)自1950年开征,征税对象是私营企业、集体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应税所得。国营企业因政府有关部门直接参与经营和管理,其财务核算制度与一般企业差异较大,实行利润上缴制度,不缴纳所得税。这种制度设计适应了当时中国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需要。1958年和1973年两次重大的税制改革,核心是简化税制,其中的工商业税(所得税部分)主要还是对集体企业征收,国营企业只征一道工商税,不征所得税。在这个阶段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约占50%左右,国营企业上缴的利润仍是国家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之一。在税收收入中,国内销售环节征收的货物税和劳务税是主体收入,占税收总额的70%以上,工商企业上缴的所得税占税收总额的比重较小。 二、改革开放初期的企业所得税(1978年—1990年)从1978年开始,随着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政策的实行,出现了多种经济成分、多种经营方式。原有的单一税收制度因税种过少,难以适应新形势,也不利于对外开放政策的执行。集体商业和个体工商业户的税负偏重,不利于多种经济成分公平竞争。1980年9月,五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所得税法》并公布施行。企业所得税税率确定为30%,另按应纳所得税额附征10%的地方所得税。1981年12月,五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实行20%~40%的五级超额累进税率,另按应纳税的所得额附征10%的地方所得税。上述改革标志着与中国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所得税制度改革开始起步。同时,通过两步“利改税”所确立的国营企业所得税突破了对国营企业不征收所得税的禁区。1983年实行第一步“利改税”,即将建国以后实行了三十多年的国营企业向国家上缴利润改为缴纳企业所得税的制度。次年实施第二步“利改税”,1984年9月,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营企业所得税条例(草案)》和《国营企业调节税征收办法》,国营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为实行独立核算的国营企业,国营大中型企业实行55%的税率,国营小型企业按10%~55%的八级超额累进税率。并对国营大中型企业征收国营企业调节税,税率由财税部门商企业主管部门核定。税后利润原则上归企业支配。两步“利改税”基本理顺了国家与企业的利润分配关系,用法律的形式将国家与企业的分配关系固定下来,扩大了企业自主权,增强了企业活力,也使国家财政有了稳定增长。1985年4月,为统一不同行业集体企业所得税负担,适应国民经济新的发展形势,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体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集体企业所得税成为一个独立的税种,实行10%~55%的8级超额累进税率。随着以雇佣劳动为主、从事商品生产经营的私营企业的发展,1988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肯定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为了引导私营经济的健康发展,1988年6月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私营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对私营企业所得税实行35%的比例税率。 三、内外资有别的企业所得税(1991年—2007年)为适应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

我国税收制度的演变

我国税收制度的演变 税制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根据自己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具体情况,以法律、法规形式规定的各种税收法规的总称。我国的税收制度是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与经济体制的发展变化密切相关,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条件的变化,税收制度也不断进行着调整和改革。建国以来,我国的税制体系基本上建立了双主体税复合税制的模式,即以流转税和所得税为主体税,辅之以其他税种的税制体系。特别是以1994年税制改革为分水岭,我国税制进入了全面改革和深化的阶段,建立了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税制。但在此之前,新中国税收制度还经历了长期的演变发展过程。根据其演变的性质和内容,大致可分为两个大的阶段:即我国税收制度的建立和曲折发展阶段和我国税制的初步改革阶段。 我国税制的建立和曲折发展阶段 我国税制的建立和曲折发展阶段,主要是指从1950年税制建立到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整个税制的过程,它是和我国的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在这一阶段,我国税制主要经历了1950年建立税制、1953年修正税制、1958年改革税制、1973年简并税制几个时期,下面具体来介绍一下。 (一)195O年建立税制 建国初期,百废待兴,国家经济面临着巨大的困难,为了迅速恢复国民经济,建立全国统一的政治、社会和经济制度,巩固刚建立起的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提供保证国家机器正常运转所必需的财力,就必须加强税收工作,废除原国民党政府的旧税制,统一税法,统一税收政策,建立起新的税收制度和税务组织机构。为此,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规定的“国家的税收政策,应以保障革命战争的供给,照顾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及国家建设的需要为原则,简化税制,实行合理负担”的原则,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50年1月发布了《全国税政实施要则》、《关于统一全国税收政策的决定》和《全国各级税务机关暂行组织规程》,明确规定了新中国的税收政策、税收制度和税务组织机构等一系列税收建设的重大原则,建立了统一的税收制度。 按照《全国税政实施要则》的规定,除农业税外,全国征收14种中央税和地方税,即货物税、工商业税、盐税、关税、薪给报酬所得税、存款利息所得税、印花税;遗产税、交易税、屠宰税、地产税、房产税、特种消费行为税。车船使用牌照税。以后政务院陆续公布了各有关税收的暂行条例,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执行。 在农业税制方面,对全国各地实行的税政、税种、税目和税率也进行了调整。1950年4月,国家公布实施了《契税暂行条例》1950年9月,实施了《新解放区农业税暂行条例》。特区省份也陆续制定了牧业税征收办法。 1950年7月,国家对税收作了进一步调整,调整的内容主要包括:减并税种,把房产税和地产税合并为城市房地产税;决定薪给报酬所得税和遗产税暂不开征;减并货物税和印花税目,将货物税原定1136个征税品目简并为358个品目,印花税由原定30个税目简并为25个。同时调低税率,增加所得税级距,把盐税、所得税、货物税和房地产税的某些税率调低;改进工商税收的征收办法和纳税手续。1951年4月,为了配合棉纱统购统销政策和保证财政收入,对棉花纱布公司统销的棉纱一揽,开征了棉纱统销税。 以上各税在全国统一施行以后,初步形成了以按产品或流转额征税的货物税和工商业税中的营业税、按所得额征税的所得税作为主体税种,其他税种相辅,在生产、销售、所得、财产等环节进行课征的统一的、多税种多次征的复合税制,标志着社会主义税收制度的建立。(二)1953年修正税制

中国税制改革的内容和意义

税法随堂论文信工吴鹏20102450126 论当前税制改革内容与意义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以后,为了建立一套适应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税制体系,充分发挥税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5年来中国的税制改革迈出了重要的步伐,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税制改革促进了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中国经济的发展又为税收收入的连年增收开辟了广阔的税源。从2006年到2011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从135822.8亿元增至249529.9亿元,增长了83.7%,年平均增长率为16.4%;中国的税种从24种减少到20种(实际开征19种),减少了4种;中国的税收收入从20017.3亿元增至45622.0亿元,增长了127.9%,年平均增长率为22.9%;中国的税收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4.7%上升到18.3%,提高了3.6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国家采取了大量的、多种形式的税收优惠措施,支持农业、能源、交通、外贸、金融、房地产、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社会保障、环境保护、资源综合利用等各项建设事业的发展、改革和特定区域的发展(如西部开发、东北振兴等),几乎涉及所有税种。下面挑三个简单说一下 农村税费改革的内容及意义 (一)确立国家对农民“多予少取”的原则,坚持以减轻农民负担为改革目标,农村税费改革“费改税”的方案虽有不足,但它为解决“三农”

问题找到了一个突破口。通过这种形式的改革,从制度上制止了各种名目的收费,确立了税收作为处理国家与农民之间分配关系的主导方式,摒弃了其他非规范的方式;也为加强农业税收征管的法制化、规范化建设奠定了基础。所以,作为整体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第一步,这一改革措施必须全面推行。从目前试点情况看,需要充分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逐步导引出从中央政府到省级政府、到市县级政府加大对农村税费改革的财政投入机制。 然而,也需要明确,要真正建立起确保农民负担不反弹的制度和体制,必须调整农村税费改革的思路,着眼于农村公共财政体制的建立,着眼于农业税收制度的现代化。 (二)建立规范的农村公共财政体制 在推进农村税费改革的过程中,进一步加大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力度。要打破农村基层机构与农民之间的“零和不对称博弈”局面,防止农民负担反弹,必须加大外部资金注入力度,中央财政在这方面应当率先垂范。按照财权与事权相统一的原则,完善中央、省、市、县、乡镇之间财政分配体制。首先,按照建立公共财政框架的要求,明确划分各级政府的事权,尤其要明确省以下特别是县、乡级政府的支出责任。 (三)按照市场经济要求,建立现代化的农业税收制度 通过上述税制改革,国家与农民之间的分配关系将进一步规范、合理,对我国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民收入提高将产生一系列的积极效应。 第一,取消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改为对农产品商品征收增值税,

我国现行税收制度

浅析关于我国税收制度的缺陷 我国现行税收制度并不完全符合我国国情、适应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现状,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我国税收制度正在不断完善,论文从税制结构、立宪、环保3方面分析了我国现行税收制度存在的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我国税收制度经历了数次改革,但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现行税收制度仍存在着一些缺陷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一、税制结构的缺陷 (-)税种结构不科学 经过多次税制改革,我国已经形成了以流转税、所得税为主体,以资源税、财产税、行为税为辅助税种的多层次、多环节的复合税制体系,且现行税制已经实现了与世界接轨。 但是,从主体税种的收入上看,所得税收入近儿年仅维持在20%的低水平;流转税(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占税收总收入的比重近儿年一直维持在近70% 的高水平。以流转税为主体的税制在充分发挥收入功能、保障税收大幅增长的同时,也弱化了所得课税调节收入分配的功能。此外,个人所得税的税收收入主要来源于工薪阶层,而来源高收入者的比例还很低。2002-2004年,来自工资、薪金所得项LI的个人所得税收入占当年个人所得税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46. 35%、52.32%、54.13%, 3年平均为50.93%。据统计,2001年中国7万亿元的存款总量中,人数不足20%的富人们占有80%的比例,其所交个人所得税却不及总量的10%。如今,这一情况并未得到改变。 (二)主要税种存在的问题 以个人所得税和增值税为例:个人所得税是我国税制结构优化中应该格外注意的一个税种。对于我国个人所得税采用分人、分所得项目分别征收方法,不同项目之间的税率不同,税负轻重不一,存在问题很多。在整个税制结构中,个人所得税是纳税人偷逃税范围最大、各方面干扰最重、征收难度最大的一个税种。而增值税的主要问题突出表现在增值税的设计与征管环境不配套,致使偷税、避税、逃税现象大量存

00146-中国税制自考

税制概论 第一章 1.税收的“三性”是个完整的整体,其中其核心特征是无偿性。 2.税收作为一种财政收入,在社会再生产的总过程中,是一个分配过程 3.征税权利主体是指征税方。 4.我国税法分为税收法律、税收法规和规章。 5.税收法律关系的保护对权利主体双方而言是对等的。 6.纳税人采取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经税务机关 7. 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的手段,不缴或少缴税款的,是偷税。 8.以暴力、威胁方法拒不缴纳税款的,是抗税。 9.国家征税行使的是一种政治权力。 10.委托代征权不属于纳税人的权利 11.税收征缴采取方式的是强制征收。 12.税收财政职能的特点有:适应范围广泛性;取得收入的及时性;征收数额的稳定性 13.税收对经济发展落后地区实行低税或补助,体现的是一种经济职能。 14.税收的三个形式特征 15.税收“三性”的关系 16.税收法律关系的保护对权利主体双方而言是对等的,但其权利义务是不对等的。 17.税收职能中,财政职能是最首要的、基本的职能。 .税制要素与税收分类 18.计税依据是指征税对象的计量单位和征收标准。 19.从价计征的税收,计税依据是计税金额。 20.在税法构成要素中,衡量税负轻重与否的重要标志是税率。 21.最能体现公平税负原则的税率是超额累进税率。 22.税收要素的构成:包括征税对象、纳税人、税率、纳税环节、纳税期限、减税免税等。 23.征税对象:是指对什么东西征税,即征税的目的物。体现征税的最基本界限的是征税对象。 24.累进税率是随征税对象数额的增大而提高的税率 25.超额累进税率是把征税对象划分为若干等级,对每个等级部分分别规定相应税率,分别计算税额,各级税额之和为应纳税额。 26.按超额累进税率计算的应纳税额等于按全额累进税率计 算的税额-速算扣除数 27.在税法构成要素中,衡量税负轻重与否的重要标志是税率。 税负转嫁的概念及其形式。 消费税、营业税、关税、增值税是间接税。 对收益额课税,税负不能转嫁,属于直接税。用于区别不同税种的主要标志是征税对象。 根据税负是否可以转嫁,我国现行税收可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 起征点和免征额的区别和联系。 税收实体法 第一章税制原则 1.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税制原则。 现代西方税收的公平原则,包含的内容有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 税制原则即税制建立原则,是一个国家在设计税收制度时应遵循的基本准则,它是判断税收制度是否合理的标准,制定科学的税收原则,始终是设计税收制度的核心问题。 亚当。斯密提出了“平等、确实、便利、节约”税收原则。威廉·配第提出的税收标准是公平、简便和节约 提出四项九端税收原则的是瓦格纳。瓦格纳的税务行政原则具体包含确实原则、便利原则、征税费用节约原则 2.现代西方税收原则 现代西方税收的原则:(1)效率原则:尽量缩小纳税人的超额负担;尽量降低征收费用;((2)公平原则:横向公平;纵向公平;(3)稳定原则包括效率、公平、稳定。 第二章中华人民共和国税制的建立和发展 1979年我国全面税制改革的核心是利改税。 1.“利改税”第一步改革的实施时间是1983年。 2.试行商品流通税的时间是1953年。 3.我国停征农业税的意义:(1)2006年,我国全面取消农业税(除烟叶外的农林特产税),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2)停征农业税,对确保社会稳定意义重大;农民将更加安居乐业;各民族将更加安定团结;城乡将得到统筹发展;(3)停征农业税,对基层政府职能转换意义重大;基层政府的行政行为将会逐步得到规范,有利于改善干群关系;(4)停征农业税,对解决农民负担问题意义重大;有利于农民保护自身利益;(5)停征农业税,对农民增收意义重大。农民生活会得到一定改善。第三章流转税制 属于对流转额课税的的是: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烟叶税、关税 外购的低值易耗品可以作为进项税额从销项税额中抵扣。 可以鼓励企业改进包装的计税依据是从量定额征税。 消费税有调节消费的作用,具体指抑制超前消费、调节消费结构、诱导消费行为。 甲方将货物委托乙方代销,甲方销售实现的日期确定为收到代销清单的当天。 搬家公司收取的搬家费应征收营业税。 支付运费进项税额的抵扣比例是7%。 某商店为厂家代销布料属于视同销售货物,应征收增值税。应征收消费税的委托加工消费品的组成计税价格不包括增 值税 海关审定进口关税完税价格的基础是到岸价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