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周期表规律总结 氧化还原反应的几种配平技巧

元素周期表规律总结 氧化还原反应的几种配平技巧
元素周期表规律总结 氧化还原反应的几种配平技巧

一. 主族元素的判断方法:符合下列情况的均是主族元素

1. 有1~3个电子层的元素(除去He、Ne、Ar);

2. 次外层有2个或8个电子的元素(除去惰性气体);

3. 最外层电子多于2个的元素(除去惰性气体);

二. 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或原子(指核外电子数与某种惰性元素的电子数相同而且电子层排布也相同的单核离子或原子)

(1)2个电子的He型结构的是:H-、He、Li+、Be2+;

(2)10个电子的Ne型结构的是:N3-、O2-、F-、Ne、Na+、Mg2+、Al3+

(3)18个电子的Ar型结构的是:S2-、Cl-、Ar、K+、Ca2+

三. 电子数相同的微粒(包括单核离子、原子、也包括多原子分子、离子)

1. 2e-的有:H-、H2、He、Li+、Be2+;

2. 10e-的有:N3-、O2-、F-;Na+、Mg2+、Al3+;Ne、HF、H2O、NH3、CH4(与Ne同周期的非金属的气态氢化物)NH4-、NH2-、H3O+、OH-;

3. 18e-的有:S2-、CL-、Ar、K+、CA2+;SiH4、PH3、H2S、HCl(与Ar同周期的非金属的气态氢化物);HS-、PH4+及、H2O2、F2、CH3-OH、CH3-CH3、CH3-F、CH3-NH2、NH2-NH2、NH2-、OH-等。

四. 离子半径的比较:

1. 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随原子序数的递增,离子半径减小。

2. 同一主族的元素,无论是阴离子还是阳离子,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即从上到下,离子半径增大。

3. 元素的阳离子半径比其原子半径小,元素的阴离子半径比其原子半径大。

五. 同一主族的相邻两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有下列规律:

1. 同为IA、IIA的元素,则两元素原子序数之差等于上边那种元素所在周期的元素种类数。

2. 若为IIIA、VIIA的元素,则两元素原子序数之差等于下边那种元素所在周期的元素种类数。

例如:Na和K原子序数相差8,而Cl和Br原子序数相差18。

六. 同一周期中左右相邻的两种主族元素原子序数差,有下列规律:

若为IA、IIA族元素或IIIA、VIIA族元素,只差1,若为IIA、IIIA族元素,则可能相差1(二、三周期)或1+10即11(四、五周期)或差1+10+14即25(六、七周期)。总之,左右相邻的两种主族元素原子序数差为“1+两元素之间的过渡元素种类数”。

1 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及其化合物的递变性规律

1.1 原子半径

(1)除第1周期外,其他周期元素(惰性气体元素除外)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

(2)同一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

1.2 元素化合价

(1)除第1周期外,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最高正价由碱金属+1递增到+7,非金属元素负价由碳族-4递增到-1(氟无正价,氧无+6价,除外);

(2)同一主族的元素的最高正价、负价均相同

1.3 单质的熔点

(1)同一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

(2)同一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1.4 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

(1)同一周期的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

(2)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

1.5 最高价氧化物和水化物的酸碱性

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

1.6 非金属气态氢化物

元素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同周期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水溶液一般酸性越强;同主族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越弱。

1.7 单质的氧化性、还原性

一般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其氧化物的氧离子氧化性越弱;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其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

2. 推断元素位置的规律

判断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应牢记的规律:

(1)元素周期数等于核外电子层数;

(2)主族元素的序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

(3)确定族数应先确定是主族还是副族,其方法是采用原子序数逐步减去各周期的元素种数,即可由最后的差数来确定。最后的差数就是族序数,差为8、9、10时为VIII族,差数大于10时,则再减去10,最后结果为族序数。

短周期内中子数等于质子数的元素

镁24原子,中子数12,质子数12

碳12原子,中子数6,质子数6

氧16原子,中子数8,质子数8

钙40原子,中子数20,质子数20

硫32原子,中子数16,质子数16

氦4原子,中子数2,质子数2

氖20原子,中子数10,质子数10

1-20周期内元素的最高氧化物水化物气态氢化物

H: H2O,/,H2

He:/,/,/

Li:Li2O,LiOH,/

Be:BeO,Be(OH)2,/

B:B2O3,H3BO3,BH3

C:CO2,H2CO3,CH4

N:N2O5.HNO3,NH3

O:/,/,/

F:/,/,HF

Ne:/,/,/

Na:Na2O,Na(OH),/

Mg:MgO,Mg(OH)2,/

Al:Al2O3,Al(OH)3,/

Si:SiO2,H2SiO3,SiH4

P:P2O5,H3PO4,PH3

S:SO3,H2SO4,H2S

Cl:Cl2O7,HClO4,HCl

Ar:/,/,/

K:K2O,K(OH),/

Ca:CaO,Ca(OH)2,/

氧化还原反应的几种配平技巧

用化合价升降法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必须遵循两个基本原则:一是反应中还原剂各元素化合价升高的总数和氧化剂各元素化合价降低的总数必须相等,即得失电子守恒;二是反应前后各种原子个数相等,即质量守恒。在掌握一般配平方法、步骤的基础上,根据反应的不同类型和特点,选择和运用一些不同的配平方法和技巧,以提高配平的速度和准确性。下面介绍一些常用的配平技巧。

1. 逆配法:部分氧化还原反应、自身氧化还原反应、歧化反应等宜选用此种方法配平,即先从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开始配平。

例1. (1)

解析:

首先确定CrCl3和Cl2的化学计量数分别是2和3,然后根据反应前后各种原子个数相等配平得:

(2)

解析:

首先确定Pt和N2的化学计量数分别是3和2,然后根据反应前后各种原子个数相等配平得:

2. 零价法:对于不易确定元素化合价的物质(如铁、砷、碳等组成的化合物)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把组成该物质的各元素化合价看作零价,然后计算出各元素化合价的升降值,并使升降值相等。

例2.

解析:

首先确定Fe3C和NO2的化学计量数分别是1和13,然后根据反应前后各种原子个数相等配平得:

3. 变一法:假设化合物中只有一种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发生变化,其他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没有变化,依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确定该元素的起始价态。计算出元素化合价的升降值,并使升降值相等。

例3.

解析:设Cu3P中Cu仍为+2价,则P为-6价

首先确定Cu3P和H3PO4的化学计量数分别是5和6,然后根据反应前后各种原子个数相等配平得:

4. 待定系数法:一般设组成元素较多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为1,其他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分别设为a、b、c……,根据原子个数守恒列等式求解,若化学计量数为分数,应化为整数。此法适用于一切氧化还原反应,主要用于变价元素在三种或三种以上的复杂氧化还原反应。

例4.

解析:设CuSO4的化学计量数为1、FeS2的化学计量数为a、H2O的化学计量数为b,根据Cu、

Fe、H的原子个数守恒,则Cu2S、FeSO4、H2SO4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a、b,再根据S、O 的原子个数守恒得:

解得

配平得:

5. 定组成法:对一个确定的化合物而言,各组成元素的原子个数之比一定,由此决定了反应物或生成物中可能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比例关系一定,据此可实现配平。

例5.

解析:反应物中H:O=1:1,则,设Na2FeO4的化学计量数为1,则H2O的化学计量数为4,根据反应前后各种原子个数相等配平得:

6. 整体标价法:当化合物中某一元素有多个(或为不定数)时,可将它作为整体,计算其整体的化合价。

例6.

解析:

首先确定CaS x和CaS2O3的化学计量数分别是2和1,然后根据反应前后各种原子个数相等配平得:

7. 缺项配平法:此类反应可先配平含变价元素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再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确定缺项物质的化学式和化学计量数。缺项物质一般为酸、碱、水,常见的有H2SO4、HCl、KOH、NaOH、H2O等。

8. 氧化还原型离子方程式的配平法:离子方程式的配平依据是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和质量守恒,即首先根据得失电子守恒配平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的化学计量数,在此基础上根据电荷守恒,配平两边离子所带电荷数,最后根据质量守恒配平其余物质的化学计量数。

例7.

解析:第一步,根据得失电子守恒配平

则:

第二步,根据电荷守恒,两边离子电荷相等需要6个来配平,则

第三步,根据质量守恒配平得: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是一个基本功,虽有法,但无定法。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强化训练,多加总结,找出更多更好的配平方法,以便我们更快更准确地完成方程式的配平。

氧化还原反应的几种配平技巧

氧化还原反应的几种配平技巧 用化合价升降法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必须遵循两个基本原则:一是反应中还原剂各元素化合价升高的总数和氧化剂各元素化合价降低的总数必须相等,即得失电子守恒;二是反应前后各种原子个数相等,即质量守恒。在掌握一般配平方法、步骤的基础上,根据反应的不同类型和特点,选择和运用一些不同的配平方法和技巧,以提高配平的速度和准确性。下面介绍一些常用的配平技巧。 1. 逆配法:部分氧化还原反应、自身氧化还原反应、歧化反应等宜选用此种方法配平,即先从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开始配平。 例1. (1) 解析: 首先确定CrCl3和Cl2的化学计量数分别是2和3,然后根据反应前后各种原子个数相等配平得: (2) 解析: 首先确定Pt和N2的化学计量数分别是3和2,然后根据反应前后各种原子个数相等配平得: 2. 零价法:对于不易确定元素化合价的物质(如铁、砷、碳等组成的化合物)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把组成该物质的各元素化合价看作零价,然后计算出各元素化合价的升降值,并使升降值相等。 例2.? 解析:

首先确定Fe3C和NO2的化学计量数分别是1和13,然后根据反应前后各种原子个数相等配平得: 3. 变一法:假设化合物中只有一种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发生变化,其他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没有变化,依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确定该元素的起始价态。计算出元素化合价的升降值,并使升降值相等。 例3.? 解析:设Cu3P中Cu仍为+2价,则P为-6价 首先确定Cu3P和H3PO4的化学计量数分别是5和6,然后根据反应前后各种原子个数相等配平得: 4. 待定系数法:一般设组成元素较多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为1,其他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分别设为a、b、c……,根据原子个数守恒列等式求解,若化学计量数为分数,应化为整数。此法适用于一切氧化还原反应,主要用于变价元素在三种或三种以上的复杂氧化还原反应。 例4.? 解析:设CuSO4的化学计量数为1、FeS2的化学计量数为a、H2O的化学计量数为b,根 据Cu、Fe、H的原子个数守恒,则Cu2S、FeSO4、H2SO4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a、b,再根据S、O的原子个数守恒得: 解得 配平得: 5. 定组成法:对一个确定的化合物而言,各组成元素的原子个数之比一定,由此决定了反应物或生成物中可能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比例关系一定,据此可实现配平。 例5.?

第七讲 元素周期表的九大规律

第七讲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一、分析热点把握命题趋向 热点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元素周期律的迁移应用,该类题目的特点是:给出一种不常见的主族元素,分析推测该元素及其化合物可能或不可能具有的性质。解该类题目的方法思路是:先确定该元素所在主族位置,然后根据该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进行推测判断。二是确定“指定的几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形式,该类题目的特点是:给出几种元素的原子结构或性质特征,判断它们形成的化合物的形式。解此类题的方法思路是:定元素,推价态,想可能,得化学式。三是由“位构性”关系推断元素,该类题目综合性强,难度较大,一般出现在第Ⅱ卷笔答题中,所占分值较高。 二.学法指导:1、抓牢两条知识链 (1)金属元素链: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最外层电子数及原子半径→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元素的金属性→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单质置换水(或酸)中氢的能力→单质的还原性→离子的氧化性。 (2)非金属元素链: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最外层电子数及原子半径→原子获得电子的能力→元素的非金属性→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气态氢化物形成难易及稳定性→单质的氧化性→离子的还原性。 2、理解判断元素金属性或非金属性强弱的实验依据

(1)金属性强弱的实验标志 ①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氢越容易,元素的金属性越强。②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元素的金属性越强。③相互间的置换反应,金属性强的置换弱的。④原电池中用作负极材料的金属性比用作正极材料的金属性强。⑤电离能 (2)非金属性强弱的实验标志 ①与氢气化合越容易(条件简单、现象明显),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②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③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④相互间置换反应,非金属性强的置换弱的。⑤电负性 三.规律总结: 1、同周期元素“四增四减”规律 同周期元素从左至右: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减小;②非金属性逐渐增强,金属性逐渐减弱;③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增强,碱性逐渐减弱;④非金属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增强,还原性逐渐减弱。 2、同主族元素“四增四减四相同”规律 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①电子层数逐渐增多,核对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弱;②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③非金属气态氢化物的还原性逐渐增强,稳定性减弱;④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

元素周期表规律总结(同一主族_对角线规则)1

知识网络 中子N (不带电荷) 同位素 原子核 → 质量数(A=N+Z ) 近似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Z (带正电荷) → 核电荷数 元素 → 元素符号 原子结构 : 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主族元素的 电子数(Z 个): 化学性质及最高正价和族序数 核外电子 排布规律 → 电子层数 周期序数及原子半径 表示方法 → 原子(离子)的电子式、原子结构示意图 随着原子序数(核电荷数)的递增:元素的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 ①、原子最外层电子的周期性变化(元素周期律的本质) 元素周期律 ②、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 ③、元素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 ④、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 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元素周期律和 排列原则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 元素周期表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个别除外)排成一个纵行。 ①、短周期(一、二、三周期) 周期(7个横行) ②、长周期(四、五、六周期) 周期表结构 ③、不完全周期(第七周期) ①、主族(ⅠA ~ⅦA 共7个) 元素周期表 族(18个纵行) ②、副族(ⅠB ~ⅦB 共7个) ③、Ⅷ族(8、9、10纵行) ④、零族(稀有气体) 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①、核外电子排布 ②、原子半径 性质递变 ③、主要化合价 ④、金属性与非金属性 ⑤、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⑥、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碱性 电子层数 相同条件下,电子层越多,半径越大。 判断的依据 核电荷数 相同条件下,核电荷数越多,半径越小。 决定原子呈电中性 编排依据 X)(A Z 七 主七副零 和八 三长三短一不全 决定元素种类

最外层电子数 相同条件下,最外层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 微粒半径的比较 1、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减小(稀有气体除外) 如:Na>Mg>Al>Si>P>S >Cl. 2、同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增大。如: Li Na +>Mg 2+>Al 3+ 5、同一元素不同价态的微粒半径,价态越高离子半径越小。如 Fe>Fe 2+>Fe 3+ ①与水反应置换氢的难易 ②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强弱 金属性强弱 ③单质的还原性 ④互相置换反应 ①与H 2化合的难易及氢化物的稳定性 非金属性强弱 ②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强弱 ③单质的氧化性 元素周期表有7个周期,有16个族和4个区。 关键词:同一主族 对角线规则 一、同一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同一主族元素结构和性质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和递变性: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④互相置换反应 元素的金属性或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氧化还原反应的几种配平技巧图文稿

氧化还原反应的几种配 平技巧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氧化还原反应的几种配平技巧 用化合价升降法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必须遵循两个基本原则:一是反应中还原剂各元素化合价升高的总数和氧化剂各元素化合价降低的总数必须相等,即得失电子守恒;二是反应前后各种原子个数相等,即质量守恒。在掌握一般配平方法、步骤的基础上,根据反应的不同类型和特点,选择和运用一些不同的配平方法和技巧,以提高配平的速度和准确性。下面介绍一些常用的配平技巧。 1. 逆配法:部分氧化还原反应、自身氧化还原反应、歧化反应等宜选用此种方法配平,即先从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开始配平。 例1. (1) 解析: 首先确定CrCl 3和Cl 2 的化学计量数分别是2和3,然后根据反应前后 各种原子个数相等配平得: (2) 解析:

首先确定Pt和N 2 的化学计量数分别是3和2,然后根据反应前后各种原子个数相等配平得: 2. 零价法:对于不易确定元素化合价的物质(如铁、砷、碳等组成的化合物)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把组成该物质的各元素化合价看作零价,然后计算出各元素化合价的升降值,并使升降值相等。 例2. 解析: 首先确定Fe 3C和NO 2 的化学计量数分别是1和13,然后根据反应前 后各种原子个数相等配平得: 3. 变一法:假设化合物中只有一种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发生变化,其他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没有变化,依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确定该元素的起始价态。计算出元素化合价的升降值,并使升降值相等。 例3.

元素周期表的规律总结

元素周期表的规律 一、原子半径 同一周期(稀有气体除外),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半径递减;同一族中,从上到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半径递增。 二、主要化合价(最高正化合价和最低负化合价) 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递增(从+1价到 +7价),第一周期除外,第二周期的0、F元素除外最低负化合价递增(从-4价到-1价)第 一周期除外,由于金属元素一般无负化合价,故从W A族开始。元素最高价的绝对值与最低价的绝对值的和为8 三、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 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 同一族中,从上到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 四、单质及简单离子的氧化性与还原性 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单质的氧化性增强,还原性减弱;所 对应的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减弱,简单阳离子的氧化性增强。同一族中,从上到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单质的氧化性减弱,还原性增强;所对应的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增强, 简单阳离子的氧化性减弱。元素单质的还原性越强,金属性就越强;单质氧化性越强,非金属性就越强。 五、最高价氧化物所对应的水化物的酸碱性 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元素最高价氧化物所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增强(碱性减弱); 同一族中,从上到下,元素最高价氧化物所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增强(酸性减弱)。 元素的最高价氢氧化物的碱性越强,元素金属性就越强;最高价氢氧化物的酸性越强, 元素非金属性就越强。 六、单质与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 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单质与氢气化合越容易; 同一族中,从上到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单质与氢气化合越难。 七、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增强; 同一族中,从上到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减弱。 此外还有一些对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判断依据,可以作为元素周期律的补充: 随同一族元素中,由于周期越高,价电子的能量就越高,就越容易失去,因此排在下面 的元素一般比上面的元素更具有金属性。元素的气态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越强。 同一族的元素性质相近。 以上规律不适用于稀有气体。 八、位置规律判断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应牢记的规律: (1)元素周期数等于核外电子层数; (2 )主族元素的族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 九、阴阳离子的半径大小辨别规律 三看: 一看电子层数,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 二看原子序数,当电子层数相同时,原子序数越大半径反而越小三看最外层电子数,当电子层数和原子序数相同时最外层电子书越多半径越小 + 2+ 3+ 2- - r(Na)>r(Mg)>r(AI)>r(S)>r(CI)、r(Na ) >r(Mg )>r(AI 卜 r(0 ) >r(F) r(S2—)>r(CI—)>r(Ar) >r(K+)>r(Ca2+)、r(02—)> r(F—)> r ( Na+) > r ( Mg2+) > r (Al3+)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完整版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 书写与配平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方法 (1)配平的基本方法(化合价升降法) 化合价升降法的基本步骤为:“一标、二等、三定、四平、五查”。 “一标”指的是标出反应中发生氧化和还原反应的元素的化合价,注明每种物质中升高或降低的总价数。 “二等”指的是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即为两个互质(非互质的应约分)的数交叉相乘。 “三定”指的是用跟踪法确定氧化产物、还原产物化学式前的系数。 “四平”指的是通过观察法配平其它各物质化学式前的系数。 “五查”指的是在有氧元素参加的反应中可通过查对反应式左右两边氧原子总数是否相等进行复核(离子反应还应检查电荷数是否相等),如相等则方程式已配平,最后将方程式中“——”改为“=”。 3Cu+8HNO3=3Cu(NO3)2+2NO↑+4H2O (2)配平的基本技巧(特殊方法) ①奇数配偶法:此法适用于简单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其步骤为“一看、 二找、三配、四平、五查”(内容略)。如: 2P+3Cl2=2PCl3 ②逆向配平法:对于歧化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可用化合价升降法在反应式右边进行配 平。如: ③合一配平法:当三种物质参与氧化还原反应或分解反应的氧化和还原产物有三种 时,应将其中两种合并作为一种来看,这样配平就显得简单了。如: KNO3+S+C——K2S+N2+CO2 因为右边的K2S中,K与S分别来自左边的KNO3和S,故左边KNO3与S的系数比必须满足2∶1,所以先在KNO3前添上系数2,然后将2KNO3和S看作一个整体来配平: ④平均化合价法:此法适用于有机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步骤为:先根据氢+1 价,氧-2价来确定碳原子平均化合价,再用化合价升降法配平。如: ⑤离子方程式配平法:此法适用于较复杂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如: FeS2+CuSO4+H2O——FeSO4+Cu2S+H2SO4 中元素化合价变化错综复杂,给配平带来了麻烦,若将其改写为离子方程式,化合价变化情况就清楚了,即: 然后,将离子方程式改写为化学方程式。即: 5FeS2+14CuSO4+12H2O=5FeSO4+7Cu2S+12H2SO4 ⑥零价配平法:对于象Fe3C的复杂化合物,可假定Fe、C均为零价,然后用化合 价升降法配平。如: 除此之外,还有待定系数法等等,这里不一一枚举了。 关于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基础知识导引】 1.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反应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2.如何理解氧化性酸及酸的氧化性? 【重点难点解析】 重点讲解 1.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1)还原剂:失电子,价态升高,具有还原性,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 (2)氧化剂:得电子,价态降低,具有氧化性,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 (3)氧化产物:被氧化后的产物,价态升高后的产物. (4)还原产物:被还原后的产物,价态降低后的产物. 2.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关系: 3.氧化还原反应的表示方法: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教案

第四节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第1课时) (人教版大纲高二化学课型:新授课)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会使用化合价升降法配平氧化还原反应,了解复杂氧化还原反应的特殊配平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复习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基本规律、阅读教材、讨论与练习,总结出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的基本依据和基本方法;并用于指导其他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复杂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的特殊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初步理解矛盾的对立统一的辩证原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难点: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技巧及运用 三、教学步骤 1、引入课题、复习氧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约5分钟) 【讲解】本节课,我们学习第四节,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板书】第四节、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提问】大家还记得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么?

【意图】让所有学生大声回答,以增强学生印象。再根据学生回答的薄弱环节进行强化复习。 【幻灯片】打出以下化学反应方程式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KClO3 + 6HCl = KCl + 3Cl2↑+ 3H2O NaOH + Al(OH)3 = NaAlO2 + 2H2O 2Al + 2NaOH + 2H2O = 2NaAlO2 + 3H2↑ 【提问】幻灯片上的这几个方程式,那些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意图】让学生共同回答,准备引入新课程。 2、通过练习引导学生复习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约5分钟) 【提问】现在,请同学们用双线桥或单线桥法标出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幻灯片】隐去不是氧化还原反应的两个方程式,仅显示以下两个方程式:KClO3 + 6HCl = KCl + 3Cl2↑ + 3H2O 2Al + 2NaOH + 2H2O = 2NaAlO2 + 3H2↑ 【意图】复习使用双线桥法标识电子转移,并通过练习引导学生总结和巩固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 3、总结氧化还原反应基本规律(约3分钟) 【讲解】任何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对氧化还原反应来说,质量守恒定律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幻灯片显示并讲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 原子守恒:氧化还原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和各元素的原子总数不变; 电子守恒: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原子之间有电子转移,特点是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在电子转移的过程中,电子没有凭空消失,也没有额外产生,

元素周期表规律总结

元素周期表规律总结 一。主族元素的判断方法:符合下列情况的均是主族元素 1. 有1~3个电子层的元素(除去He、Ne、Ar); 2。次外层有2个或8个电子的元素(除去惰性气体); 3. 最外层电子多于2个的元素(除去惰性气体); 二。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或原子(指核外电子数与某种惰性元素的电子数相同而且电子层排布也相同的单核离子或原子) (1)2个电子的He型结构的是:H-、He、Li+、Be2+; (2)10个电子的Ne型结构的是:N3—、O2-、F—、Ne、Na+、Mg2+、Al3+ (3)18个电子的Ar型结构的是:S2—、Cl-、Ar、K+、Ca2+ 三。电子数相同的微粒(包括单核离子、原子、也包括多原子分子、离子) 1。2e—的有:H-、H2、He、Li+、Be2+; 2. 10e-的有:N3-、O2-、F—;Na+、Mg2+、Al3+;Ne、HF、H2O、NH3、CH4(与Ne同周期的非金属的气态氢化物)NH4-、NH2-、H3O+、OH—; 3. 18e-的有:S2—、CL-、Ar、K+、CA2+;SiH4、PH3、H2S、HCl(与Ar同周期的非金属的气态氢化物);HS—、PH4+及、H2O2、F2、CH3-OH、CH3—CH3、CH3-F、CH3-NH2、NH2—NH2、NH2-、OH—等. 四. 离子半径的比较: 1. 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随原子序数的递增,离子半径减小. 2。同一主族的元素,无论是阴离子还是阳离子,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即从上到下,离子半径增大. 3。元素的阳离子半径比其原子半径小,元素的阴离子半径比其原子半径大。 五。同一主族的相邻两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有下列规律: 1。同为IA、IIA的元素,则两元素原子序数之差等于上边那种元素所在周期的元素种类数。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方法归纳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方法归纳 一、左配法对于被氧化、被还原的元素在不同物质中的氧化还原反应,一般从左边反应物着手配平。例1:配平 Ag3AsO4+Zn+H2SO4-Ag+AsH3+ZnSO4+H2O解析:根据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先配平化学方程式左边化合价有变化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2Ag3AsO4+11Zn+H2SO4-Ag+AsH3+ZnSO4+H2O再根据质量守恒,用观察法即可配平其他物质的化学计量数。配平后的化学方程式为:2Ag3AsO4+11Zn+11H2SO4=6Ag+2AsH3↑+11ZnS O4+8H2O 二、右配法如果化合价有升降的元素是同一物质中的同一元素,或者氧化剂、还原剂是同一物质时,一般先从化学方程式右边着手配平。例2:配平P+CuSO4+H2O---Cu3P+H3PO4+H2SO4解析:因为反应物P的化合价同时有升降,若先配平化学方程式左边的化学计量数,较为繁琐,采用右配法。根据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先配平化学方程式右边化合价有变化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P+CuSO4+H2O5-Cu3P+6H3PO4+H2SO4再根据质量守恒,用观察法即可配平其他物质的化学计量数。配平后的化学方程式为: 11P+15CuSO4+24H2O=5Cu3P+6H3PO4+15H2SO4 三、奇数配偶法如果一个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一边某元素的原子数位偶数,而另一边为奇数时,可将该元素的原子先配成偶数,使该元素原子数在等式两边相等,然后再配平其他元素。例3:配平S+C+KNO3-CO2+N2+K2S解析:反应物KNO3中三种元素

的原子均为奇数,而生成物中三种元素的原子数均为偶数,故可先将KNO3的系数配成2得:S+C+2KNO3-CO2+N2+K2S,再用观察法配平其他物质的化学计量数。配平后的化学方程式为: S+3C+2KNO3=3CO2↑+N2↑+K2S 四、零价配平法若遇到用常规方法无法确定化合价的物质,可假设物质中各元素的化合价均为0,再计算出各元素的化合价的升、降值,并使元素的化合价的升、降总数相等,配平化合价有变化的元素,最后用观察法配平其他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例4:Fe3C+HNO3-Fe(NO33+NO2+CO2+H2O解析:复杂的Fe3C按常规方法无法确定其中Fe和C的具体化合价,此时可以假设组成该物质的各元素的化合价均为0,再根据化合价升、降法配平。先配平 Fe3C和NO2的化学计量数:1Fe3C+HNO3- Fe(NO33+13NO2+CO2+H2O,再根据质量守恒,用观察法即可配平其他物质的化学计量数。配平后的化学方程式为: Fe3C+22HNO3=3Fe(NO33+13NO2↑+CO2↑+11H2O 五、整体标价法当某一元素的原子在某化合物中有多个时,为方便配平操作,可以将它们作为一个整体对待,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予以整体标价。例5:配平S +Ca(OH2-CaSx+CaS2O3+H2O解析:根据化学方程式的特点,上述反应采用右配法。分析化合价升降时,把Sx、S2作为一个整体对待。S +Ca(OH2-2CaSx+1CaS2O3+H2O再根据质量守恒,用观察法即可配平其他物质的化学计量数。配平后的化学方程式为:2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知识总结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知识总结 考试大纲要求 1.理解原子的组成及同位素的概念。掌握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质量数与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2.以第1、2、3周期的元素为例,掌握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3.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及元素周期表(长式)的结构(周期、族)。 4.以第3周期为例,掌握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如:原子半径、化合价、单质及化合物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以ⅠA族和ⅦA族为例,掌握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知识规律总结 一、原子结构 1.几个量的关系() 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质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离子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同位素 (1)要点:同——质子数相同,异——中子数不同,微粒——原子。 (2)特点:同位素的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自然界中稳定同位素的原子个数百分数不变。 注意:同种元素的同位素可组成不同的单质或化合物,如H2O和D2O是两种不同的物质。 3.相对原子质量 (1)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以一个12C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数值。它是相对质量,单位为1,可忽略不写。 (2)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按该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的原子百分比与其相对原子质量的乘积所得的平均值。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原子质量就是指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4.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1)核外电子是由里向外,分层排布的。 (2)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个;最外层电子数不得超过8个,次外层电子数不得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得超过32个。 (3)以上几点互相联系。 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是书写结构示意图的主要依据。 5.原子和离子结构示意图 注意:①要熟练地书写1~20号元素的原子和离子结构示意图。 ②要正确区分原子结构示意图和离子结构示意图(通过比较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 6.微粒半径大小比较规律 (1)同周期元素(稀有气体除外)的原子半径随原子核电荷数的递增逐渐减小。 (2)同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和离子半径随着原子核电荷数的递增逐渐增大。 (3)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则离子半径越小。 (4)同种元素的微粒半径:阳离子<原子<阴离子。 (5)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半径大于同周期元素原子半径。 (6)电子层数多的阴离子半径一定大于电子层数少的阳离子半径,但电子层数多的阳离子半径不一定大于电子层数少的阴离子半径。 二、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 1.位、构、性三者关系

氧化还原反应化学方程式配平的常用方法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方法 一、配平原则 ⒈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原子个数相等,即质量守恒。 ⒉氧化剂得电子总数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相等,即电子守恒。 ⒊氧化剂化合价降低的总数值与还原剂化合价升高的总数值相等。 二、配平步骤 ⒈标变价: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标出变价元素的化合价。 ⒉列变化:列出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的升、降变化值。 ⒊求总数:使化价升高和降低的总数相等。 ⒋配系数:用观察的方法配平其他物质的化学计量数,配平后,把单线改成等号。 ⒌查守恒:检查方程式两边是否“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 三、配平方法 1. 逆配法:部分氧化还原反应、自身氧化还原反应、歧化反应等宜选用此种方法配平,即先从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开始配平。 例1. (1) 解析: 首先确定CrCl 3和Cl 2 的化学计量数分别是2和3,然后根据反应前后各种原 子个数相等配平得: 2. 零价法:对于不易确定元素化合价的物质(如铁、砷、碳等组成的化合物)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把组成该物质的各元素化合价看作零价,然后计算出各元素化合价的升降值,并使升降值相等。 例2. 解析:

首先确定Fe 3C和NO 2 的化学计量数分别是1和13,然后根据反应前后各种原 子个数相等配平得: 3. 待定系数法:一般设组成元素较多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为1,其他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分别设为a、b、c……,根据原子个数守恒列等式求解,若化学计量数为分数,应化为整数。此法适用于一切氧化还原反应,主要用于变价元素在三种或三种以上的复杂氧化还原反应。 例3. 解析:设CuSO 4的化学计量数为1、FeS 2 的化学计量数为a、H 2 O的化学计量 数为b,根据Cu、Fe、H的原子个数守恒,则Cu 2S、FeSO 4 、H 2 SO 4 的化学计量数 分别为、a、b,再根据S、O的原子个数守恒得: 解得 配平得: 4.平均标价法:当同一反应物中的同种元素的原子出现两次且价态不同时,可将它们同等对待,即假定它们的化合价相同,根据化合物中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予以平均标价,若方程式出现双原子分子时,有关原子个数要扩大2倍。 例4. NH4NO3-HNO3 +N2+ H2O 分析:NH4NO3中N的平均化合价为+1价,元素化合价升降关系为:NH4NO3→HNO3:+1→+5 升4×1价

元素周期表中规律总结.pdf

“知识梳理”栏 元素周期表中规律的总结 一、编排规律 1、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原子核外电子数 2、周期序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 3、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价电子数 4、1到7周期可容纳元素种数分别为2、8、8、18、18、32、32(目前7周期只有26种)。 5、主族(除ⅠA族)中,非金属元素种数=族序数-2。 二、“定性”规律 1、若主族元素族数为m,周期数为n,则: ①m-n<0时为金属,且值越小,金属性越强; ②m-n>0时是非金属,越大非金属性越强; ③m-n=0时多为两性元素。 如钫位于第7周期第ⅠA族,m-n=-6<0,钫的金属性最强;F位于第二周期VIIA族,m-n=5>0,F的非金属性最强;铝位于第3周期IIIA族,m-n=0,铝为两性元素。 2、对角线规律:左上右下的两主族元素性质相似。如铍与铝的化学性质相似,均能与 强酸和强碱反应。 3、金属与非金属的分界线附近,金属大都有两性,非金属及其某些化合物大都为原子 晶体(如晶体硼、晶体硅、二氧化硅晶体、碳化硅晶体等)。 4、若将表中第ⅤA与ⅥA之间分开,则左边元素氢化物的化学式,是将H写在后边(如SiH4、PH3、CaH2等);而右边元素氢化物的化学式,是将H写在前边(如H2O、HBr等)。 5、符合下列情况的均是主族元素: ①有1~3个电子层的元素(He、Ne、Ar除外)。 ②次外层有两个或8个电子的元素(稀有气体除外)。 ③最外层电子数多于2个的元素(稀有气体除外)。 三、“序差”规律 1、同一周期IIA、III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相差可能是1、11或25。 2、同一主族相邻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可能是2、8、18、32。 3、“左上右下”规律:上下相邻两元素,若位于ⅢB之左(如ⅠA、IIA族),则原子序数之差等于上一元素所在周期的元素种数;若位于ⅢB之右(如IIIA~0族),则原子序数之差等于下一元素所在周期的元素种数。 四、“定位”规律 1、比大小定周期。比较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与0族元素的序数大小,找出与之相邻的0族元素,那么该元素就和序数大的0族元素处于同一周期。 2、求差定族数。若该元素的原子序数比相应的0族元素多1或2时,则分别位于0族元素下周期的第IA或IIA族;若少1、2、3或4时,则分别位于同周期的第VIIA、VIA、VA、IVA族。 五、性质递变性规律 1、原子(离子)的半径 ①同一周期元素(惰性气体元素除外)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②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或离子)半径逐渐增大。 ③同种元素,阳离子半径<原子半径,阴离子半径>原子半径。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方法和技巧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方 法和技巧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方法和技巧 河南省汝南高中 冯爱红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一直是中学化学的难点之一,特别是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更使许多学生感到困惑。在中学阶段,教材及其它辅导资料都着重介绍了用化合价升降法配平氧化还原方程式,但学生在运用此方法进行配平时容易出错;原因在于氧化还原反应繁杂多样,各有其特点,本文着重介绍如何从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出发运用化合价升降法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一些价态处理技巧。 配平原则 ⒈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原子个数相等,即质量守恒。 ⒉氧化剂得电子总数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相等,即电子守恒。 ⒊氧化剂化合价降低的总数值与还原剂化合价升高的总数值相等。配平步骤 ⒈标变价: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标出变价元素的化合 价。 ⒉列变化:列出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的升、降变化值。 ⒊求总数:使化价升高和降低的总数相等。 ⒋配系数:用观察的方法配平其他物质的化学计量数,配平后,把 单线改成等号。 ⒌查守恒:检查方程式两边是否“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 配平方法 1.零价法 用法:先令无法用常规方法确定化合价的物质中各元素均为零价,然后计算出各元素化合价的升降值,并使元素化合价升降值相等,最后 用观察法配平其他物质的化学计量数。 例1: 试配平 Fe3C + HNO3- Fe(NO3)3 + NO2 + CO2 + H2O。 分析:复杂物质Fe3C按常规化合价分析无法确定其中Fe和C的具体化合价,此时可令组成该物质的各元素化合价均为零价,再根据化合 价升降法配平。 Fe3C → Fe(NO3)3和 CO2整体升高13价,HNO3→ NO2下降13价(除了Fe、C以外,只有N变价)。

必修一氧化还原反应及方程式配平练习题(含标准答案)

1.配平下列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1)( )Na 2S 2 O 3 +( )HCl→( )NaCl+( )S+( )H 2 O+( )SO 2 ↑ (2)( )Cr3++( )H 2O 2 ( )OH→( )CrO-2 4 +( )H 2 O (3)( )Zn+( )H++( )NO- 3→( )Zn2++( )NH+ 4 +( )H 2 O (4)( )HClO 3+( )P+( )H 2 O→( )HCl+( )H 3 PO 4 (5)( )P 4+( )HNO 3 +( )H 2 O→( )H 3 PO 4 +( )NO↑ (6)( )Crl 3+( )Cl 2 +( )KOH→ ( )K 2CrO 4 +( )KIO 4 +( )KCl+( )H 2 O 答案:(1)1.2—2.1.1.1 (2)2.3.10—2.8 (3)4,10.1—4.1.3 (4)5.6.9—5.6 (5)3.20.8—12.20 (6)2.27.64—2.6.54.32 1.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Na2CO3+CaCl2===CaCO3↓+2NaCl B.Fe+CuSO4===Cu+FeSO4 C.2NaHCO3Na2CO3+CO2↑+H2O D.CaO+H2O===Ca(OH)2 2.氧化还原反应发生在同种元素之间的是 () A.Zn+2HCl=ZnCl2+H2↑ B.2H2S+SO2=3S+2H2O C.H2+CuO Cu +H2O D.2H2O 2H2↑+O2↑ 3.下列有关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化合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B.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C.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D.复分解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4.下列化学变化中,需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A.C→CO2B.CO2→CO C.CuO→Cu D.H2SO4→BaSO4 5.下列反应中,电子转移发生在同种元素之间的是(双选) () A.2H2S+SO2=3S+2H2O B.2KMnO4K2MnO4+MnO2+O2↑C.2KClO32KCl+3O2↑D.Cu2O+H2SO4=CuSO4+Cu+H2O 6.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是(双选) () A.CaCO3+2H+=Ca2++CO2↑+H2OB.2Fe2++Cl2 = 2Fe3++2Cl C.HCO3+H+=CO2+H2O D.2Na+2H2O =2Na++2OH+ H2↑ 7.下列反应中氯元素被氧化的是(双选) () A.5Cl2+I2+6H2O=10HCl+2HIO3

化学元素周期表规律

化学元素周期表规律 (一)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1.元素周期律及其应用 (1)发生周期性变化的性质 原子半径、化合价、金属性和非金属性、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或碱性。 (2)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元素性质随着原子序数递增呈现出周期性变化,是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也就是说,原子结构上的周期性变化必然引起元素性质上的周期性变化,充分体现了结构决定性质的规律。 2.比较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 (1)金属性强弱的依据 1/单质跟水或酸置换出氢的难易程度(或反应的剧烈程度)。反应越易,说明其金属性就越强。 2/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碱性越强,说明其金属性也就越强,反之则弱。 3/金属间的置换反应。依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金属甲能从金属乙的盐溶液中置换出乙,说明甲的金属性比乙强。 4/金属阳离子氧化性的强弱。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强,对应金属的金属性就越弱。 (2)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 1/单质跟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条件及生成氢化物的稳定性。越易与反应,生成的氢化物也就越稳定,氢化物的还原性也就越弱,说明其非金属性也就越强。

2/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的强弱。酸性越强,说明其非金属性越强。 3/非金属单质问的置换反应。非金属甲把非金属乙对应的阴离子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说明甲的非金属性比乙强。 如Br2 + 2KI == 2KBr + I2 4/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还原性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就越弱。 3.常见元素化合价的一些规律 (1)金属元素无负价。金属单质只有还原性。 (2)氟、氧一般无正价。 (3)若元素有最高正价和最低负价,元素的最高正价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元素的最低负价与最高正价的关系为:最高正价+|最低负价|=8。 (4)除某些元素外(如N元素),原子序数为奇数的元素,其化合价也常呈奇数价,原子序数为偶数的元素,其化合价也常呈偶数价,即价奇序奇,价偶序偶。 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奇数,则元素的正常化合价为一系列连续的奇数,若有偶数则为非正常化合价,其氧化物是不成盐氧化物,如NO;若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偶数,则 正常化合价为一系列连续的偶数。 4.原子结构、元素性质及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1/原子半径越大,最外层电子数越少,失电子越易,还原性越强,金属性越强。 2/原子半径越小,最外层电子数越多,得电子越易,氧化性越强,非金属性越强。 3/在周期表中,左下方元素的金属性大于右上方元素;左下方元素的非金属性小于右上方元素。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方法和技巧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方法和技巧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方法和技巧 河南省汝南高中 冯爱红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一直是中学化学的难点之一,特别是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更使许多学生感到困惑。在中学阶段,教材及其它辅导资料都着重介绍了用化合价升降法配平氧化还原方程式,但学生在运用此方法进行配平时容易出错;原因在于氧化还原反应繁杂多样,各有其特点,本文着重介绍如何从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出发运用化合价升降法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一些价态处理技巧。 配平原则 ⒈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原子个数相等,即。 ⒉氧化剂得电子总数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相等,即电子守恒。 ⒊氧化剂化合价降低的总数值与还原剂化合价升高的总数值相 等。 配平步骤 ⒈标变价: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标出变价元素的化 合价。 ⒉列变化:列出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的升、降变化值。 ⒊求总数:使化价升高和降低的总数相等。

⒋配系数:用观察的方法配平其他物质的化学计量数,配平 后,把单线改成等号。 ⒌查守恒:检查方程式两边是否“质量守恒”和“电荷守 恒”。 配平方法 1.零价法 用法:无法用常规方法确定化合价的物质中各元素均为零价,然后计算出各元素化合价的升降值,并使元素化合价升降值相等,最后用配平其他物质的化学计量数。 例1: 试配平 Fe3C + HNO3 - Fe(NO3)3 + NO2 + + H2O。 分析:复杂物质Fe3C按常规化合价分析无法确定其中Fe和C 的具体化合价,此时可令组成该物质的各元素化合价均为零价,再根据化合价升降法配平。 Fe3C → Fe(NO3)3 和 CO2 整体升高13价,HNO3 → NO2 下降13价(除了Fe、C以外,只有N变价)。 易得 Fe3C + 22HNO3 = 3Fe(NO3)3 + 13NO2+ CO2 + 11H2O。 2.平均标价法 用法:当同一反应物中的同种元素的原子出现两次且价态不同时,可将它们同等对待,即假定它们的化合价相同,根据化合物中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予以平均标价,若方程式出现双原子分子时,有关原子个数要扩大2倍。

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专题讲解及答案详解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及简单计算 一、考点、热点回顾 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及简单计算 (1)奇数配偶法: 此法适用于简单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其步骤为“一看、二找、三定、四平、五查”(内容略)。例如:Cl2 +2NaOH =NaCl+NaClO+H2O。 (2)逆向配平法: 对于歧化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可用化合价升降法在反应式右边进行配平。 例如: 3Cl2+6KOH=5KCl+KClO 3 +3H2O (3)合一配平法: 当三种物质参与氧化还原反应或分解反应的氧化和还原产物有三种时,应将其中两种合并作为一种来看,这样配平就显得简单了。例如:KNO 3+S+C — K2 S+N2+CO2。 因为右边的 K 2 KNO 3 和S,故左边KNO3 与S的系数比必须满足2∶ 1,所以先在 S 中,K 与 S 分别来自左边的 KNO 3前添上系数2,然后将2KNO 3和 S 看作一个整体来配平: 2KNO 3+ S +3C = K2S+3CO2+N2。 (4)平均化合价法: 此法适用于有机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步骤为:先根据氢+1 价,氧-2 价来确定碳原子平均化合价,再用化合价升降法配平。例如: 5C2H4 O+2KMnO 4+3H2 SO4= 5C2 H4O2+K2 SO4 +2MnSO 4+3H2 O (5)离子方程式配平法: 此法适用于较复杂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例如FeS242422 SO 4 中元素化合 +CuSO+H O—— FeSO +Cu S+H 价变化错综复杂,给配平带来了麻烦,若将其改写为离子方程式,化合价变化情况就清楚了,即: 5FeS2+14Cu2++12H 2O= 5Fe2+ +3SO4 2-+7Cu2 S+24H+ 然后,将离子方程式改写为化学方程式,即: 5FeS2+14CuSO 4+12H 2O = 5FeSO4+7Cu 2S+12H2SO4。 (6)零价配平法: 对于如 Fe3C 的复杂化合物,可假定Fe、 C 均为零价,然后用化合价升降法配平。例如: 亲爱的学子:.

元素周期表规律总结

知识网络 中子N 原子核 质子Z 原子结构 : 电子数(Z 个)核外电子 排布规律 → 电子层数 周期序数及原子半径 表示方法 → 原子(离子)的电子式、原子结构示意图 随着原子序数(核电荷数)的递增:元素的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 ①、原子最外层电子的周期性变化(元素周期律的本质) 元素周期律 ②、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 ③、元素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 ④、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 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元素周期律和 排列原则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 元素周期表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个别除外)排成一个纵行。 ①、短周期(一、二、三周期) 周期(7个横行) ②、长周期(四、五、六周期) 周期表结构 ③、不完全周期(第七周期) ①、主族(ⅠA~ⅦA 共7个) 元素周期表 族(18个纵行) ②、副族(ⅠB~ⅦB 共7个) ③、Ⅷ族(8、9、10纵行) ④、零族(稀有气体) 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①、核外电子排布 ②、原子半径 性质递变 ③、主要化合价 ④、金属性与非金属性 ⑤、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⑥、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碱性 电子层数 相同条件下,电子层越多,半径越大。 判断的依据 核电荷数 相同条件下,核电荷数越多,半径越小。 决定原子呈电中性 编 排依据 X)(A Z 七 主七副零 和八 三长三短一不全

最外层电子数 相同条件下,最外层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 微粒半径的比较 1 、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减小(稀有气体除外) 如:Na>Mg>Al>Si>P>S>Cl. 2、同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增大。如:Li Na +>Mg 2+>Al 3+ 5、同一元素不同价态的微粒半径,价态越高离子半径越小。如 Fe>Fe 2+>Fe 3+ ①与水反应置换氢的难易 ②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强弱 金属性强弱 ③单质的还原性 ④互相置换反应 元素周期表有7个周期,有16个族和4个区。 关键词:同一主族 对角线规则 一、同一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同一主族元素结构和性质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和递变性: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元素的金属性或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