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心理学知识点背诵版

变态心理学知识点背诵版
变态心理学知识点背诵版

变态心理学

变态心理学是以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变态心理学(abnormal psychology),有时也称异常心理学或病理心理学(psychopathology),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二、对象:

对变态心理学的这个定义,明确地指出,它是以研究各类形式的变态心理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同时也是精神病学的研究对象。

三、区别:

变态心理学:属于心理学的分支学科,侧重于研究和说明异常心理的基本性质与特点,研究个体心理差异以及生存环境对异常心理发生、发展的影响,等等。(机制)精神病学:为临床医学的分支学科,着重异常心理的诊断、治疗、转归和预后,以及精神病的预防与康复,等等。(治疗)

一、对心理异常现象的早期关注

二、对心理异常现象的现代说明

(一)、精神分析的理论解释

(二)、行为主义的解释

(三)、存在-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解释

(一)精神分析的理论解释

1、精神分析理论解释异常心理现象时的两个基本命题

(1)心理过程主要是“潜意识”

(2)性的冲动,都是神经症和精神病的重要起因

2、推演出的判断

(1)人类的生物本能是心理活动的动力,“力必多”

(2)力必多在幼年期驱动人的性心理发展:口欲期、肛欲期、生殖器期

(3)人的心理结构: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人格:本我、自我和超我(4)“本我”——快乐原则;

“自我”——现实原则;

“超我”——道德原则。(自我与心理健康最为密切)

(5)人具有防止焦虑的能力,叫做“防御机制”

3、精神分析理论对心理异常现象的说明

依据假定,人的异常心理的缘由:

(1)固着(2)焦虑(3)压抑

(二)行为主义的解释(巴甫洛夫)

1、研究技术路线

动物实验:认识到高级神经系统功能的病例生理机制

观察临床病人

用类比的方法来结合人的异常心理现象。

2、引起机能性神经障碍的两个条件:

第一: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的艰难相遇,即这两个过程的冲突

第二:强有力的、异乎寻常的刺激

3、神经衰弱的特征:兴奋过程的优势和抑制过程的薄弱

癔症的特征:抑制过程的优势和兴奋过程的薄弱

(三)人本主义的解释

(1)心理异常是由于“潜能”趋于完善的特征受到了阻碍,是“自我”无法实现的结果。

(2)马斯洛认为:最基本的表现是“存在焦虑”,就是“存在”和“责任”的冲突。

(3)给求助者创造环境,让求助者挖掘他的潜能,自己来解决问题

一、正常心理活动的功能:

保障人顺利地适应环境,健康地生存发展;

保障人正常地进行人际交往,在家庭、社会团体、机构中正常地肩负责任、使组织正常运行;

保障人正常地反映、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及其规律性。

变态心理学把丧失了正常功能的心理活动称为异常。

一、正常心理活动,即心理的正面,具有三大功能:(添加内容)

能保障人作为生物体,顺利地适应环境,健康地生存发展;

能保障人作为社会实体,正常地进行人际交往,使人类赖以生存的社会组织正常运行;

它能使人类正常地、正确地反映、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及其规律性,以便创造性地改造世界,创造出更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条件。

变态心理学把丧失了正常功能的心理活动称为异常。

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区分

一、标准化区分—李心天(1991)

(一)医学标准

这种标准将心理障碍当作躯体疾病一样看待。

可找到病理解剖或病理生理的变化,或者分子水平上的变化。

(二)统计学标准

在普通人群中,人们的心理特征,在统计学上显示常态分布。

这种判定方法多以心理测验法为工具。

(三)内省经验标准

一是病人的内省经验

二是观察者的内省经验

(四)社会适应标准

正常人的行为符合社会的准则,是一种社会适应性行为;有心理障碍人的行为不能按照社会认可的方式行事。

二、心理学的区分原则-郭念锋(1986、1995)

(一)、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

正常心理活动或行为在形式和内容上与客观现实保持一致;

异常心理活动在形式和内容上与客观现实不一致,即没有“现实检验能力”或“无自知力”,如幻觉、妄想等。

(二)、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

正常心理活动:认知、情绪情感、意志行为协调一致

异常心理活动:认知、情绪情感、意志行为不一致

(三)、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人格心理特征,这种人格特征一旦形成,便有相对的稳定性。如果在没有明显外部原因的情况下,一个人的个性发生了改变,要怀疑此人的心理活动出现了异常。

认知障碍

一、感知障碍

(一)感觉障碍

1、感觉过敏

由于病理性或功能性感觉阈限降低而对外界低强度刺激的过强反应。多见于神经症或感染后虚弱状态患者。

2、感觉减退

由于病理性或功能性感觉阈限增高而对外界刺激的感受迟钝。多见于抑郁状态、木僵状态和意识障碍患者,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时常常有感觉减退

3、内感性不适

躯体内部性质不明确、部位不具体的不舒适感,或难以忍受的异常感觉。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抑郁状态、神经症和脑外伤后综合征。

(二)知觉障碍

1、错觉

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

正常人偶有错觉发生,但经现实验证后,可加以纠正。

精神疾病患者的错觉不能接受现实检验,在意识障碍的谵妄状态时,错觉带有恐怖性质。

(二)知觉障碍

2、幻觉

无对象性的知觉;

感知到的形象不是由客观事物引起。

幻觉是一种很重要的精神病性症状。

(1)根据感受器官不同,幻觉可以分为幻听、幻视/mpg、幻味、幻嗅、幻触和内脏性幻觉。临床上以幻听最为常见,幻视次之,其他种类的幻觉出现次数较少。

(1)非言语性幻听

(2)言语性幻听

命令性幻听评论性幻听

2、幻视6、内脏性幻觉

(2)根据幻觉体验的来源,幻觉又可分为真性幻觉(来自外部)与假性幻觉(来自内部)两种。

(3)按幻觉产生的特殊条件,又有功能性幻觉、思维鸣想、心因性幻觉等。

功能性幻觉:指某个感觉器官处于功能活动状态的同时出现的幻觉。

思维鸣响:又叫思维回响。能听到自己所思考的内容。

心因性幻觉:由强烈的精神刺激引发的幻觉,内容与精神刺激的因素有密切的联系。仅见于应激相关精神障碍。

(三)感知综合障碍

患者感知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如大小、长短、远近时产生变形。

(1)视物变形症/mpg :视物显大症、视物显小症

(2)非真实感

又称现实解体。患者认为周围周围环境中的物体像舞台上的布景一样,像“水中月”,像“镜中花”,认为和过去所见到的不一样,对它们没有真实的感觉。

见于抑郁症、神经症和精神分裂症。

(3)窥镜症: 认为自己面孔或体形改变了形状,或模样发生了变化,因而在一日之内多次窥镜

二、思维障碍

(一)思维形式障碍

联想障碍

1、思维奔逸/mpg

一种兴奋性的思维联想障碍,主要指思维活动量的增加和思维联想速度加快而言。患者自诉脑子反应灵敏(“脑子转得快”)。多见于躁狂发作。

2、思维迟缓

一种抑制性的思维联想障碍,与上述思维奔逸相反,以思维活动显著缓慢,联想困难,思考问题吃力,反应迟钝为主要临床表现。多见于抑郁发作。

3、思维贫乏

患者思想内容空虚,概念和词汇贫乏,对一般询问往往无明确应答性反应或回答得很简单。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4、思维松弛或思维散漫/mpg

患者的思维活动表现为联想松弛,内容散漫,给人感觉患者的回答是“答非所问”,严重时可发展为破裂性思维。可见于精神分裂症早期。

5、破裂性思维/mpg

患者在意识清楚的情况下,思维联想过程破裂,谈话内容缺乏内在意义上的连贯性和应有的逻辑性。这是精神分裂症特征性的思维联想障碍之一,对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6、思维不连贯

表面上与破裂性思维十分相似,但产生的背景不同,它是在严重的意识障碍情况下产生的,病人的言语较上者更为杂乱,语句片段,毫无主题可言。多见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和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

7、思维中断/mpg

患者在意识清醒、无任何外界因素干扰的情况下,思维过程突然中断,片刻之后转到新的话题。患者可伴有明显的不自主感。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8、思维插入和思维被夺

患者在思考的过程中突然出现一些与主题无关的意外联想,患者对这部分意外联想有明显的不自主感,认为这种思想不是属于自己的,是别人强加给他的,不受其意志的支配。

若患者在思考的过程中突然认为自己的一些思想(灵感或思想火花)被外界的力量掠夺走了,称思维被夺。

9、思维云集

又称强制性思维,是指一种不受患者意愿支配的思潮,强制性地大量涌现在脑内,内容往往杂乱多变,毫无意义,毫无系统,与周围环境也无任何联系。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也可见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思维云集可与思维中断相交替出现。

10、病理性赘述/mpg

患者在与人交谈过程中不能简单明了、直截了当地回答问题,在谈话过程中夹杂了很多不必要的细节。多见于器质性精神障碍。

(一)思维形式障碍

思维逻辑障碍

1、病理性象征性思维

指患者主动地以一些普通的概念、语句或动作来表示某些特殊的、不经患者解释别人无法理解的含意。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例如,时值夏天,某患者只要睁眼醒来就紧紧抱住冰冷的暖气片不松手,甚至在一日三餐时也不松手,问他为什么,他说:因为暖气片是工人阶级制造的,我决心和剥削阶级家庭划清界限,永远和工人阶级在一起。是形像概念与抽象概念之间的联想障碍。

2、语词新作/mpg

患者自己创造一些文字、图形成符号,并赋予特殊的含意。多见于精神分裂症。例如:字的上半部分是“手”,下半部分是“心”,患者说“这个字读作手心,是书桌的意思”。

3、逻辑倒错性思维/mpg

患者的推理过程十分荒谬,既无前题,又缺乏逻辑根据,更突出的是推理离奇古怪,不可理解,甚至因果颠倒。见于精神分裂症,亦见于偏执狂及某些病态人格。

(二)思维内容障碍

1、妄想

妄想是一种脱离现实的病理性思维。

(1)妄想的特点

以毫无根据的设想为前提进行推理,违背思维逻辑,得出不符合实际的结论;

对荒唐的结论坚信不移,不能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进行知识教育以及自己的亲身经历来纠正这种荒唐的结论。

具有自我卷入性,以自己为参照系

1)关系妄想/mpg

患者把周围环境中实际与他无关的事情,认为与他本人有关系。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2)被害妄想/mpg

患者坚信周围某人或某些团伙对他进行跟踪监视、打击、陷害,甚至在食物和饮水中放毒等谋财害命活动。多见于精神分裂症和偏执性精神病。

3)特殊意义妄想

患者认为周围人的言行,日常的举动,不仅与他有关,而且有一种特殊的含义。

4)物理影响妄想/mpg

患者认为自己的思维、情感、意志行为活动受到外界某种力量的支配、控制和操纵,患者不能自主。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5)夸大妄想/mpg

患者夸大自己的财富、地位、能力、权力等。可见于躁狂发作、精神分裂症和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6)自罪妄想/mpg

患者毫无根据地认为自己犯了严重错误和罪行,甚至是自己罪大恶极,死有余辜,应受惩罚,以至拒食或要求劳动改造以赎其罪。主要见于抑郁发作、也可见于精神分裂症等其他精神疾病。

7)疑病妄想/mpg

患者毫无根据地坚信自己患了某种严重躯体疾病,是不治之症。常见于精神分裂症、老年期抑郁症和脑器质性精神病。

8)嫉妒妄想/mpg

患者坚信配偶对其不忠,另有外遇。因此,患者跟踪监视配偶的日常活动,想方设法寻找所谓的证据。多见于精神分裂症、反应性精神病及偏执性精神病。

9)钟情妄想/mpg

患者坚信某异性对自己产生了爱情,即使遭到对方严厉拒绝,反认为对方是在考验自己对爱情的忠诚。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10)内心被揭露感mpg/被洞悉感

患者认为其内心的想法或者患者本人及其家属之间的隐私,未经患者语言文字表达,别人就知道了。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11)其他类型的妄想

被盗妄想变兽妄想非血统妄想

2、强迫观念/mpg

又称强迫性思维,是指某一种观念或概念在患者脑子里反复出现。患者知道这种想法是不必要的,甚至是荒谬的,并力图加以摆脱,但欲罢不能。多见于强迫症,也可见于精神分裂症。

3、超价观念

是一种在意识中占主导地位的错误观念。它的发生虽然常常有一定的事实基础,但是患者的这种观念是片面的,与实际情况有出入的。多见于人格障碍和心因性精神障碍患者。

(一)注意障碍

1、注意减弱

患者主动和被动注意的兴奋性减弱,以至注意容易疲劳,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从而记忆力也受到不好的影响。多见于神经衰弱症状群、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及意识障碍时。

2、注意狭窄

患者的注意范围显著缩小,主动注意减弱,当注意集中于某一事物时,不能再注意与之有关的其他事物。多见于意识障碍时,也可见于激情状态、专注状态和智能障碍患者。

(二)记忆障碍

1、记忆增强

是一种病理的记忆增强,表现为病前不能够并且不重要的事情都回忆起来

多见于躁狂发作或抑郁发作,也可见于偏执状态。

2、记忆减退/mpg

主要见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最早出现的是近记忆力的减退,病情严重后远记忆力也减退。

3、遗忘

即回忆的丧失。病人对某一事件或某一时期内经历的遗忘。

顺行性遗忘/逆行性遗忘/心因性遗忘(选择性遗忘)

4、错构

是记忆的错误,对过去曾经历过的事件,在发生地点、情节,尤其是时间上出现错误回忆,并坚信不疑。

5、虚构

病人以一段虚构的故事来填补他所遗忘的某一片断的经历。

当患者同时出现记忆减退、错构、虚构以及定向力障碍时则称之为柯萨可夫综合征,又称遗忘综合征。多见于慢性酒精中毒精神障碍以及其他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三)智能障碍

1、精神发育迟滞/mpg

是指先天或围产期或在生长发育成熟以前,由于多种致病因素的影响,使大脑发育不良或发育受阻,以致智能发育停留在某一阶段,不能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长,其智能明显低于正常的同龄人。

2、痴呆/mpg

是一种综合征(症候群),是意识清楚情况下后天获得的记忆、智能的明显受损。

临床上分为脑器质性痴呆和假性痴呆两种类型,绝大多数痴呆是脑器质性的。

四、自知力障碍

自知力又称内省力、领悟力,指患者对自己精神疾病的认识和批判能力。

神经症患者通常能认识到自己的不适,主动叙述自己的病情,要求治疗,医学上称之为自知力完整。

精神病患者随着病情进展,往往丧失了对精神病态的认识和批判能力,否认自己有病,甚至拒绝治疗,医学上称之为自知力完全丧失或无自知力。

当精神病患者的病情好转时,自知力也逐渐恢复。

临床上将有无自知力,以及自知力恢复的程度作为判断病情轻重和病情改善的重要指标情绪障碍

一、以程度变化为主的情绪障碍

二、以性质改变为主的情绪障碍

三、脑器质性损害的情绪障碍

一、以程度变化为主的情绪障碍

情绪高涨、情绪低落(三)焦虑/mpg

缺乏充分的事实根据和客观因素,对自身健康或其他问题感到忧虑不安、紧张害怕、顾虑重重、犹如大祸临头,惶惶不可终日;

即使多方解劝也不能消除。

急性焦虑发作——惊恐发作,时长:几分钟~半小时(10分钟左右)

焦虑和惊恐——焦虑神经症、惊恐障

恐怖

特定的境遇或某一特定事物;与处境不符的紧张、害怕的心情;

明知没必要,但却无法摆脱脱离特定的环境或事物时,情绪体验会消失。

多见于恐惧神经症

意志行为障碍

一、意志增强

这是指一般意志活动的增多而言。这类症状可见于躁狂状态或精神分裂症。

二、意志缺乏

患者对任何活动都缺乏明显的动机,也没有明确的打算和要求。多见于精神分裂症,与思维贫乏、情感淡漠共存,构成阴性症状群。

三、意志减退

患者的意志活动明显减少,由于伴有情绪低落,对周围一切兴趣索然,意志消沉,不愿参加外界活动。这类症状常见于抑郁症,并构成该病“三主症”(即思维迟缓、情绪低落、意志减退)的表现之一。

四、精神运动性兴奋

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多见于躁狂发作。

不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多见于精神分裂症青春型或紧张型。

五、精神运动性抑制

(一)木僵/mpg(二)违拗/mpg(三)蜡样屈曲/mpg(四)缄默/mpg

(五)被动性服从

患者被动地服从医生或其他人的命令和要求,即使是完成别人所要求的动作对他不利,会使他难受,患者也绝对服从。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紧张型

(六)刻板动作/mpg

患者持久地重复某一单调动作,常与刻板言语同时出现。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紧张型

(七)模仿动作/mpg

患者无目的地模仿他人动作,常与模仿言语同时出现。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紧张型

(八)意向倒错

患者的活动与一般常情相违背,导致其行为无法让他人所理解

(九)作态与特殊姿势

患者做出古怪的、愚蠢的、幼稚做作的动作、姿势、步态与表情。见于精神分裂症青春型。

(十)强迫动作/mpg

这是一种违反本人意愿,反复纠缠出现的动作,病人清楚地知道,做这些动作完全没有必要,努力设法摆脱,但徒劳无益。这类症状常见于强迫症,也可见于精神分裂症早期。

常见的精神障碍

精神分裂症

(一)概念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病因未明的常见精神疾病,具有感知、思维、情感、意志和行为等多方面的症状,以精神活动的不协调或脱落现实为特征。

(二)特征

通常意识清晰,智能多完好,可出现某些认知功能损害;

多起病于青壮年,常缓慢起病,病程迁延,部分患者可发展为精神活动的衰退;

患病期自知力基本丧失。

(三)临床分型(添加内容)

1、青春型:青春期发病,起病多较急。以联想障碍,精神活动全面紊乱,思维松散破裂,行为愚蠢、恶作剧以及性轻浮为多见。

2、偏执型:以相对稳定的妄想为主,往往表现出多疑,内容荒谬离奇,多伴有幻觉(特别是幻听)。

3、紧张型:以明显的精神运动紊乱为主,外观呆板,可交替出现紧张性木僵与紧张性兴奋,或被动性顺从与违拗。

4、单纯型:起病缓慢,持续发展意向逐渐减退。退缩、懒散是其突出表现

(四)症状标准(添加内容)

1、症状标准: 至少有下列2项。

反复出现的言语性幻听;

明显的思维松散、思维破裂、言语不连贯、或思维内容贫乏;

思维被插入、被撤走、被播散、思维中断,或强制性思维;

被动、被控制、或被洞悉体验;

原发性妄想或其他荒谬的妄想体验;

思维逻辑倒错、病理性象征性思维,或语词新作;

情感倒错、或明显的情感淡漠;

紧张综合征、怪异行为,或愚蠢行为;

明显的意志减退或缺乏。

2、严重标准

自知力障碍,并有社会功能严重受损或无法进行有效交谈。

3、病程标准

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持续1个月,单纯型至少2年。

(五)鉴别诊断(添加内容)

1、脑器质性及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

不少脑器质性病变和某些躯体疾病都可引起类似精神分裂症的表现,如生动的幻觉和被害妄想,诊断时应注意鉴别。

2、心境障碍

精神病性症状是在情感高涨或抑制的背景下产生的,与患者的心境相协调。

3、神经症

一些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早期可表现出神经症的某些症状,如神经衰弱症状、强迫症状。

二、妄想性障碍(delusional disorder)

(一)概念

又称偏执性精神障碍(paranoid mental disorder) ,是一种以妄想为主要特征的精神病性障碍。

(二)特征

1、病前人格多具固执、主观、敏感、猜疑、好强等特征;

2、出现单一的或一整套相关的妄想,并且这种妄想通常是持久的,甚至终身存在。

3、妄想具有系统化倾向,内容有一定的现实性,并不荒谬,个别可出现幻觉但历时短暂而不突出;

4、一般不会出现人格衰退和智能缺损,并有一定的工作和社会适应能力。

(三)诊断

以系统妄想为主要症状,内容比较固定,具有一定的现实性,主要表现为被害、嫉妒、诉讼、钟情、夸大、疑病等。

社会功能受损,病程持续3个月以上。

(四)鉴别诊断

妄想性障碍主要应与精神分裂症相鉴别。除了临床表现不具备精神分裂症的典型症状外,情感一般保持完好,在不涉及妄想内容时,行为态度和言语均正常。也很少出现衰退。

三、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

急性短暂性精神病包括了诊断名称不同的一组障碍。共同的特点是:

在2周内急性起病;

以精神病性症状为主;

起病前有相应心因;

在2~3个月内痊愈。

有的患者临床表现以精神分裂症性症状为主,如果病程不超过1个月,临床可诊断为分裂样精神障碍。

抗精神病药物见效快、疗效好。

心境障碍(mood disorder)又称情感性精神障碍(effective disorder),是以显著而持久的情感或心境改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精神障碍。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情感异常高涨或低落,伴有相应的认知和行为改变,严重者可有精神病性症状,如幻觉、妄想。

发病常常与应激性事件或处境有关

心理咨询和治疗是辅助性的

一、躁狂发作

(一)、典型症状

躁狂发作的典型症状包括情绪高涨、思维活动加快(思维奔逸)和意志行为增强(精神运动性兴奋),故称“三高症状”,其中以情绪高涨最为重要。一些急性发作的患者可能主要表现为冲动、易激惹。

(二)、其他症状:行为鲁莽、草率、不计后果

言语活动显著增多

睡眠需要量少

食欲及性欲亢进

没有自知力

(三)、发作的形式

1、轻型躁狂症/轻躁狂

2、无精神病性症状躁狂症

3、有精神病性症状躁狂症

4、复发性躁狂症

(四)诊断1、症状标准:以情绪高涨或易激惹为主,并至少有下列3项

注意力不集中或随境转移;

思维奔逸、联想加快或意念飘忽的体验;

自我评价过高或夸大;

精力充沛、不感疲乏、活动增多、难以平静;

鲁莽行为;

睡眠需要减少;

性欲亢进

2、严重标准

严重损害社会功能,或给别人造成危害或不良后果。

3、病程标准

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程度标准至少已持续1周

二、抑郁发作

(一)典型症状

抑郁发作的典型症状包括情绪低落、思维活动缓慢和意向行为降低(语言动作减少和迟缓),故称“三低”症状,其中情绪低落最为重要。典型症状还可见早晚有所变动,具有晨重夜轻的变化。

(二)其他症状:√兴趣改变与愉快感缺乏√无助感

√疲劳感、活力减退或丧失√食欲改变、体重减轻

√焦虑或激越症状√性欲改变

√自杀观念、自杀企图与自杀行为

(三)发作形式

轻型抑郁症

无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

有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

复发性抑郁症

(四)诊断1、症状标准:以情绪低落为主,并至少具有下列4项:

兴趣丧失、无兴趣感;

精力减退或疲乏感;

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

自我评价过低、自责,或有内疚感;

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下降(思维缓慢);

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自伤的行为;

睡眠障碍,如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

食欲降低或体重明显减轻;

性欲减退。

2、严重标准

社会功能受损,给本人造成痛苦或不良后果。

3、病程标准

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程度标准至少已持续2周。

三、双相障碍

(一)主要表现为情绪高涨与情绪低落交错发作

四、持续性心境障碍

(一)持续性并常有起伏

(二)发作极少严重到足以描述为轻躁狂,甚至不足以达到轻度抑郁。

(三)持续多年,占据生命的大部分时间

(四)造成相当大的痛苦和功能缺陷

(一)以发作形式主要有:

1、环性心境障碍(反复出现心境高涨或低落)

2、恶劣心境(持续出现心境低落)

恶劣心境障碍指一种以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为主的轻度抑郁,从不出现躁狂。(1)其主要表现为:

常伴有焦虑、躯体不适感和睡眠障碍,无精神病性症状,工作、学习、生活不受严重影响,患者有求治要求。

在大多数时间里,感到心情沉重、沮丧,看事物犹如戴一副墨镜一样,周围一片暗淡;

对工作无兴趣,无热情,缺乏信心,对未来悲观失望,常感到精神不振、疲乏、能力降低等。

患者抑郁常持续2年以上,其间无长时间的完全缓解,即使有缓解,一般也不超过2个月。

(2)诊断

A 症状标准:

持续存在心境低落,但不符合任何一型抑郁症的症状标准,同时无躁狂症状

B 严重标准

社会功能轻度受损,自知力完整或较完整。

C 病程标准

符合症状和严重程度标准至少已2年,在这2年中,很少有持续2个月的心境正常的间歇期。

五、抑郁症与恶劣心境的鉴别诊断(添加内容)

(一)抑郁症以内因为主,恶劣心境以心因为主;

(二)抑郁症有明显的生物学特征性症状;

1、早醒

2、食欲减退,体重减轻

3、症状呈昼重夜轻的变化

4、有自杀企图或行为

(三)抑郁症可伴有精神病性症状;

(四)抑郁症多为自限性病程,为间断病程;恶劣心境病程较长,至少持续2年

神经症

(一)心理冲突的常形与变形

1、常形:

(1)与现实处境直接相联系,涉及大家公认的重要生活事件

(2)有明显的道德性质,不论你持什么道德观点,总可以将冲突的一方视为道德的,一方是不道德的。

2、变形:

(1)与现实处理没有什么关系,或者它涉及的是生活中鸡毛蒜皮的小事。

(2)不带明显的道德色彩。

心理冲突的变形是神经症性的主要区分。

(二)正常不健康心理与神经症的评分标准

1、总分为3,不能诊断为神经症。

2、>3而<6,即4~5分,为可疑病例。

3、大于或等于6,可以诊断为神经症。

时长:至少要考虑近三个月的情况。

神经症是一种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持久的心理冲突,病人觉察到或体验到这种冲突并因之而深感痛苦且妨碍心理功能或神经功能,但没有任何可证实的品质性病理基础。(许又新,1992)

三、特点

(一)意识的心理冲突。自认为应该加以控制,对症状的事实方面有自知力。(接受,正常做事)

(二)精神痛苦。(喜欢诉苦)

(三)持久性。(指心理冲突)

(四)妨碍着病人的心理功能或社会功能。

(五)没有任何品质性病变作为基础

应激相关障碍

概念

指一组主要由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引起异常心理反应,导致的精神障碍,也称反应性精神障碍或心因性精神障碍。

共同特点

精神刺激是发病的直接原因

症状表现与精神刺激的内容有关

病程、预后与精神因素的消除有关

一、急性应激障碍

(一)急性应激障碍(Acute Stress Disorders):以急剧、严重的精神打击作为直接原因。在受刺激后立刻(通常在1小时之内)发病。病程为数小时至数天。

表现有意识障碍;精神运动性兴奋,行为有一定盲目性;

或者为精神运动性抑制,甚至木僵。

如果应激源被消除,症状往往历时短暂,预后良好,缓解完全。

(二)诊断(添加内容)

1、症状标准:以异乎寻常的和严重的精神刺激为原因,并至少有下列1项:

有强烈恐惧体验的精神运动性兴奋,行为有一定盲目性;

有情感迟钝的精神运动性抑制(如反应性木僵),可有轻度意识模糊。

2、严重标准:社会功能严重受损。

3、病程标准:在受刺激后若干分钟至若干小时发病,病程短暂,一般持续数小时至1周,通常在1个月内缓解。

(三)鉴别诊断(添加内容)

1、急性脑器质性综合征:此时意识障碍往往具有昼轻夜重的波动性特点,而且具有丰富生动的幻觉,以幻视为多见。

2、心境障碍:以情感障碍为主,很少出现意识障碍,精神运动性兴奋或抑制是协调的,病程长,常有反复发作。

3、癔症:从癔症的性格特点,症状丰富多变,并具有明显的表演性、夸张性、做作性、暗示性、躯体转化症状多见及反复发作等方面可予以鉴别。

二、创伤后应激障碍

(一)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s, PTSD):也称延迟性心因性反应,指由异乎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性心理创伤,导致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病程呈波动性,多数可恢复,少数可转为慢性,超过数年,最后转变为持久的人格改变。

数日至半年内发病,大多数在一年内恢复

社会功能受损

(二)主要特点

1、反复发生闯入性的创伤性体验重现(闯入性重现即闪回)、梦境,或因面临与刺激相似或有关的境遇,而感到痛苦和不由自主地反复回想;

2、对创伤性经历的选择性遗忘。

3、在麻木感和情绪迟钝的持续背景下,发生与他人疏远、对周围环境漠无反应、快感缺失、回避易联想起创作经历的活动和情境。(回避)

4、常有植物神经过度兴奋,伴有过度警觉、失眠

5、焦虑的和抑郁与上述表现相伴随,可有自杀观念

闪回、持续性警觉性提高、持续性的回避——标准,一定会出现

选择性遗忘、焦虑和抑郁伴随可有自杀观念——有可能出现

(三)诊断(添加内容)

1、症状标准:

遭受对个人来说都是异乎寻常的创伤性事件或处境(如天灾人祸);

反复出现创伤性体验(病理性重现);

持续的警觉性增高;

对与刺激相似或有关的情境的回避。

2、严重标准:社会功能受损

3、病程标准:精神障碍延迟发生(一般在创伤后数日至数月后,罕见半年以上),符合症状标准至少3个月。

(四)鉴别诊断(添加内容)

1、抑郁症:抑郁心境涉及较广,包括平日兴趣,日常爱好,个人前途等各方面,而无固定的应激事件,且消极、自卑或自杀企图也常见,整个临床相晨重夜轻的变化。有别于PTSD病人的回避行为。

2、焦虑症:往往对自身健康过于忧虑,躯体主述较多,甚至有疑病倾向,而无明显精神创伤发病因素。有别于PTSD病人的持续警觉水平升高

三、适应障碍

(一)概念:

1、适应障碍(Adjustment Disorders):是指在可以辨认的日常生活中的应激性事件的影响下,由于易感个性,适应能力不良,个体对该刺激源出现超出常态的反应性情绪障碍或适应不良行为,并使社会功能受损。

2、通常在应激性事件或生活改变发生后1个月内起病。随着事过境迁,刺激的消除或者经过调整形成了新的适应,精神障碍随之缓解。

3、病程往往较长,但一般不超过6个月。

(二)临床表现:

1、以抑郁心境为主的适应障碍

程度比抑郁症轻,有应激生活事件发生,无抑郁症昼重夜轻的特点。

2、以焦虑症状为主的适应障碍

3、混合性焦虑抑郁反应

4、品行障碍为主的适应障碍

逃学、斗欧、偷盗、说谎、物质滥用、离家出走、过早性行为。

5、心境和品行混合性障碍为主的适应障碍

(三)诊断:

1、症状标准:

有明显的生活事件为诱因,尤其是生活环境或社会地位的改变(如移民、出国、入伍、退休等);

有理由推断生活事件和人格基础对导致精神障碍均起着重要的作用;

以抑郁、焦虑、害怕等情感症状为主,并至少有适应不良的行为障碍或生理功能障碍任何1项。

2、严重标准:社会功能受损。

3、病程标准:

精神障碍开始于心理社会刺激(但不是灾难性刺激)发生后1个月内,符合症状标准至少1个月。应激因素消除后,症状持续一般不超过6个月。

(四)诊断鉴别:

1、抑郁症:

抑郁症的情绪变化较重,并常出现消极念头,甚至有自杀企图和行为。整个临床相有早晚变化。从病程来看可循环发作,不少有躁狂相发病。

2、焦虑症:

本病存在有持续而广泛的焦虑,同时伴有明显的植物神经系统失调的症状,睡眠障碍也很突出,且病程较长。往往无强烈的应激源可寻。

3、人格障碍:

人格障碍可被应激源加剧,而人格障碍早在幼年时期即以明显,应激源不是人格障碍形成的主导原因。

人格障碍

一、定义

(一)在个体发育成长过程中,因遗传、先天以及后天不良环境因素造成的个体心理与行为的持久性的固定行为模式。

(二)这种行为模式偏离社会文化背景,并给个体自身带来痛苦或贻害周围。

(三)心理咨询和治疗作用有限,可以进行一些辅助性的工作

二、类型

(一)偏执性人格障碍

以猜疑和偏执为特点。

(二)分裂样人格障碍

以观念、行为、外貌装饰奇特,情感淡漠、人际关系明显缺陷为特点。

(三)反社会性人格障碍

以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具有经常违法乱纪,对人冷酷无情为特点。

(四)冲动性人格障碍

以阵发性情感爆发,伴明显冲动性行为为特征,又称攻击性人格障碍。

(五)表演性人格障碍

又称为癔症性人格障碍,以过分感情用事或夸张言行以吸引他人注意力为特点。

(六)强迫性人格障碍

以过分严格要求与完美无缺为特征。

(七)焦虑性人格障碍

是一贯感到紧张、提心吊胆、不安全和自卑,因习惯性地夸大日常处境中的潜在危险,常有回避倾向。

(八)依赖性人格障碍

特征是依赖、不能独立解决问题,怕被人遗弃,常感到自己无助、无能和缺乏精力。

心理生理障碍

一、进食障碍

(一)神经性厌食

是一种以病态的对肥胖的恐惧、体像障碍、过分追求苗条为特点的进食障碍。

(二)神经性贪食

是指发作性的、不可抗拒的摄食欲望和行为,食后以呕吐、导泻、利尿、禁食或过度运动等方法来抵消体重增加的进食障碍。

可与神经性厌食交替出现。

(三)神经性呕吐

指一组自发或故意诱发反复呕吐的精神障碍,呕吐物为刚吃进的食物,不伴有其他明显症状。

临床表现与神经性厌食有部分重叠,但神经性呕吐患者体重无明显减轻,体重保持在正常体重的80%以上,且无控制体重的动机和行为。

二、睡眠障碍

(一)失眠症

失眠症是一种持续相当长时间的睡眠质和/或量令人不满意的状态。

临床常表现为难以入睡、维持睡眠困难或早醒。

(二)嗜睡症

是指白天睡眠过多,这种睡眠过多并非由于睡眠不足或者药物、酒精、躯体疾病所致,也不是某种精神障碍的一部分

(三)其他

睡行症

夜惊

梦魇

癔症描述性定义

旧称歇斯底里,是一种没有器质性病变,以解离(精神)症状和转换(躯体)症状为主的精神障碍。

本症多以人格倾向为基础,在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影响下产生;

自知力基本完整,病程多反复迁延。

一、分离性障碍

又称癔症精神障碍,是癔症的常见表现形式。包括:

(一)癔症性意识障碍

(二)情感爆发

(三)癔症性假性痴呆

(四)癔症性遗忘

(五)癔症性身份障碍

(六)癔症性漫游

(七)癔症性精神病等

二、转换性障碍

又叫癔症性躯体障碍

(一)癔症性运动障碍

1、痉挛发作

2、局部肌肉抽动或阵挛

3、肢体瘫痪

4、行走不能

(二)癔症性感觉障碍

1、感觉过敏

2、感觉缺失

3、感觉异常

4、癔症性失明与管视

5、癔症性失聪

三、癔症的特殊表现形式

(一)癔症的集体发作

又称流行性癔症。起初有一人出现癔症发作,周围目睹者精神受到影响,相继发生类似症状。

(二)赔偿神经症

在工伤、交通事故、医疗纠纷中,受害人往往提出经济赔偿要求。在诉讼、调解过程中,显示、保留和夸大症状,有利于受害人索取赔偿。

心理健康

(一)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1946年)曾为心理健康下过一个定义

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在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

(二)该次大会也曾认定心理健康的标志是

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

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

有幸福感;

在职业工作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

(三)定义:心理健康是指心理形式协调、内容与现实一致和人格处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一、评估心理健康的三标准/许又新(1988)

(一)体验标准:是指以个人的主观体验和内心世界的状况,主要包括是否有良好的心情和恰当的自我评价等等。

(二)操作标准:是指通过观察、实验和测验等方法考察心理活动的过程和效应,其核心是效率,主要包括个人心理活动的效率和个人的社会效率或社会功能。

(三)发展标准:即着重对人的个体心理发展状况进行纵向考察与分析。

二、评估心理健康的十标准

郭念锋于1986年在《临床心理学概论》一书中提出评估心理健康水平的十个标准。(略,自学)

一、概念的区分(临床心理学领域)

二、健康心理和不健康心理的具体内涵

健康的心理活动是一种处于动态平衡的心理过程。

不健康的心理活动是一种处于动态失衡的心理过程

心理不健康状态的分类

心理咨询的对象

心理健康咨询所涉及的主要工作内容,仍然属于心理不健康状态,是心理健康咨询的“主阵地”。

在目前的咨询心理学的实践中,即便是神经症患者,他们处于对精神病的偏见,也倾向去找精神病院以外的咨询心理学工作者,而不愿走进精神科。

面对这种情况,咨询心理学工作者不得不采取现实的态度,在实际工作中,既要专注自己的专业领域,又不得不顾及已经划入精神病学领域的某些问题。

一、用途

对心理不健康状态分类可以在以下方面发挥作用

(一)咨询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区分

(二)进行合理的临床诊断

(三)限定心理健康的咨询范围

非精神科患者/非思想政治工作

(四)咨询方案的制定

(五)疗效评估

(六)心理健康问题的深入研究

(七)职业培训

(八)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九)自我心理保健的需要

二、效度

(一)对症状学效度

1、临床经验证实“心理不健康特征”的真实性;

2、情绪心理学的研究,可以说明“心理不健康特征组合”是真实的

(二))预测效度

1、对自然发展的预期

2、外界干预下的预期/非专业的社会支持、专业的心理咨询、转诊

(三)结构效度

1、人口学因素

2、个性心理特征

3、身体健康水平

4、社会变迁

一、一般心理问题

由现实因素激发,持续时间较短,情绪反应能在理智控制之下,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情绪反应尚未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

二、严重心理问题

由相对强烈的现实因素激发,初始情绪反应剧烈,持续时间长久,内容充分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

三、可疑神经症

未达到神经症诊断标准,包括病程、严重程度。

一、一般心理问题

(一)由于现实的各种生活事件而产生的内心冲突,并因此体验到不良情绪;(一般冲突)

(二)不良情绪持续满一个月或间断出现两个月而不能自行化解;(1~2个月)

(三)不良情绪反应在理智控制下,始终保持行为不失常态,基本维持正常的生活、学习、社会交往,但效率有所下降;

(四)不良情绪的激发因素始终局限于最初事件;即便是与最初事件有联系的其他事件,也不引起此类不良情绪;(未泛化)

二、严重心理问题

(一)引起“严重心理问题”的原因,是较为强烈的、对个体威胁较大的现实刺激;(冲突是常形的)

(二)从产生痛苦情绪开始,间断或不间断地持续时间在两个月以上,半年以下;(限在半年之下)

(三)多数情况下,会短暂地失去理性控制;在后来的持续时间里,痛苦可逐渐减弱,但单纯地依靠“自然发展”或“非专业性的干预”,难以解脱。对生活、工作和社会交往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四)痛苦情绪不但能被最初的刺激引起,而且与最初刺激相类似、相关联的刺激,也可以引起此类痛苦(泛化)。

刺激:不强烈较为强烈

时间:持续一个月,间断持续二个月两个月以上,半年以下

程度:理智控制,不失常态,基本维持会短暂失去理智控制,对生活、

正常生活、学习、社会交往工作和社会交往有一定程度影响泛化:不泛化泛化

(一)正常心理/常形心理冲突

与现实处境直接相联系,涉及大家公认的重要生活事件

带有明显的道德性质

(二)神经症/变形心理冲突

与现实处境没有什么关系,或者它涉及的是生活中的鸡毛蒜皮小事;

不带有明显的道德色彩。

心理正常与异常的区分

(一)、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

(二)、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

(三)、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心理健康学概述

一、定义

保健、诊病、防病和治病的心理学。

二、工作领域

躯体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过程中的心理学问题;

防御压力和治疗反应性心理障碍中的心理学问题;

培养和建立健康生活方式中的心理学问题。

一、躯体疾病患者的一般心理特点

(一)对客观世界和自身价值的态度发生改变

(二)患者把注意力从外界转移到自身的体验和感觉上

(三)情绪低落

(四)时间感觉发生变化

(五)精神偏离日常状态

二、心理学对躯体疾病治疗的意义

(一)与病人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二)过去医生是治“病”,现在医生是治“人”

(三)治疗:躯体疾病、心理辅导。

(四)充分理解、同情病人的痛苦,运用心理学知识给予患者心理辅导,主要支持疗法压力与健康

一、压力的定义

压力是压力源和压力反应共同构成的一种认知和行为体验过程。

二、压力源的种类

(一)生物性压力源:

这是一组直接阻碍和破坏个体生存与种族延续的事件。

(二)精神性压力源:

这是一组直接阻碍和破坏个体社会需求的事件。

(三)社会环境性压力源

这是一组直接影响主体社会需求的事件。

纯社会性的/由自身状况造成的人际适应问题

三、压力的测评

(一)社会再适应量表(SRRS)

该量表是为测量重大生活事件而设计的。设计者是霍尔姆斯(Holmes),于1967年正式用于临床。

(二)日常生活中小困扰的测量

日常生活积累的困难比主要生活事件更能影响健康;

振奋事件与健康无关。

(三)知觉压力的测评

知觉压力量表(PSS)的优点是,它预测早期健康问题更为有效;另外实施PSS测量,还可以评估个人不良习惯造成的慢性压力。

四、压力的内省体验

(一)我们经历和体验到的压力,实际上是一种心理历程,那就是人的内心冲突。

(二)1931年,心理学家勒温(Lewin)和后来的心理学家米勒(Miller,1944)按冲突的形式将冲突分为四大类:

双趋冲突——鱼和熊掌都想要

趋避冲突——有得有失,想吃又怕烫

双避冲突——腹背受敌,屋漏偏逢连雨天

双重趋避冲突——例如:工资高没发展和工资低有发展

一、压力的种类

(一)一般单一性生活压力

并非完全是负面的,会提高和改善自身适应能力。

(二)叠加性压力

1、同时性叠加压力/四面楚歌

2、继时性叠加压力/祸不单行

(三)破坏性压力

破坏性压力又称极端压力,包括战争、大地震、空难、遭受攻击、被绑架、被强暴,等等。

易出现创伤后压力失调/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灾难征候群DS

灾难征候群DS (Disaster Syndrome)

强大的自然灾害后的心理反应,有时近似于PTSD。

会出现三个阶段:

1、惊吓期:对创作和灾难丧失知觉(失魂落魄)

2、恢复期:出现焦虑、紧张、失眠、注意力下降等(后怕、诉说)

3、康复期:心理重新达到平衡

二、压力的适应

(一)警觉阶段:

发现了事件并引起警觉,同时准备战斗;

(二)搏斗阶段:

全力投入对事件的应对,或消除压力,或适应压力,抑或退却;

(三)衰竭阶段:

消耗大量生理和心理资源,最后“精疲力竭”。

外在压力源基本消失,仍能康复;如果压力源仍然存在,疾病和死亡的发生都是可能的。

一、压力的临床后果

(一)压力如何造成临床症状

体质、压力论

器官敏感论

(二)从压力源到临床相的逻辑过程

1、对压力的响应阶段:

被个体觉察、与个体生活相关并引起响应的事件,才对个体构成压力。

2、中介系统的增益或消解过程

3、临床相阶段:及时型症状和滞后型症状

二、从压力源到临床相的逻辑过程

三、压力的中介系统

(一)认知系统

认知、评估作用/是否是压力、严重性、自己实力的评估。

调节控制作用/是否可控

人格的影响作用/内控型与外控型人格

(二)社会支持系统

物质支持与精神支持

(三)生物调节系统

包括神经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其中主要的是免疫系统。

变态心理学试题及其规范标准答案

变态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每小题1分,共10分) 1.把心理异常解释为体内四种体液的不平衡的学者是( B ) A 盖伦 B 希波克拉底 C 克雷佩林 D 高尔登 2.世界上自杀率最高的国家是( D ) A 美国 B 墨西哥 C 日本 D 匈牙利 3.在金赛等人提出的同性恋-异性恋比例表中,单一的异性恋和单一的同性恋在人群中所占的比例分别是( ) A 35%,1% B 35%,4% C 80%,4% D 80%,10% 4.智力迟滞的边缘状态所指的智商(IQ)分数为( C ) A 70----84 B 75----84 C 70---79 D 65---79 5.人本主义理论认为,造成情感障碍的原因是( D ) A 自我惩罚 B 习得的无助感 C 高度的成就感 D 难以处理的独立状态 6.具有神经症行为风格的人在人际关系中通常带有明显的( A ) A 依赖倾向 B 暴力倾向 C 合作倾向 D 隐瞒倾向 7.心理防御机制中,不包括( C ) A 否认 B 合理化 C 学习 D 升华作用 8.被看作是心理治疗的“第三势力”的心理疗法是( B ) A 行为疗法 B 人本主义心理治疗 C 精神分析 D 认知治疗 9.若某患者经过长期训练可学会基本卫生习惯,但即使经过训练也很难达到自理,需要他人照顾,基本丧失学习能力,情感幼稚,情绪反应容易过头,那么该患者属于( B ) A 极度智力迟滞 B 重度智力迟滞 C 中度智力迟滞 D 智力迟滞的边缘状态 10.先天愚型的智力迟滞又叫 ( B ) A 猫叫综合症 B 唐氏综合症 C 特纳综合症 D 弗伶综合症 二.多选(每小题1分,共5分)

2018年自考《变态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2018年自考《变态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 ×)1.变态心理学就是精神病学。 ( ×)2.思维奔逸现象常见于精神分裂症患者。 ( √)3.思维破裂严重情况下,会出现词语杂拌。 ( √)4.神经症患者无器质性病变、自知力完整。 ( ×)5.神经症起病与患者的人格特征没什么关系。 ( √)6.精神疾病导致自杀死亡的患者中以心境障碍最多见。 ( √)7.冻火鸡法脱毒是指强制中断吸毒者的毒品供给, 使其戒断症状自然消退而达到脱毒目的的一种戒毒方法。 名题解释: 1、变态心理学:是研究和揭示心理异常现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 2、不识症:患者不能把客观物体作为整体来感知,不能识别物体的性质和含义,不能说出物体的名称,这种感知异常现象称为"不识症". 3、错觉:错觉是一种对客观事物歪曲的感知,即把客观外界存在着的某种事物感知性质完全不同的另一种事物. 4、幻觉:幻觉是一种没有现实刺激物作用于相应的感受器官而出现的一种虚幻的感知体验,即外界环境并不存在某种事物而主题却简直认为感知到该事物的存在. 5、遗忘症:对既往经验过的重大事件或某一段时间内的经历.出现完全性的遗忘,称为遗忘症. 6、虚构症:病人在回忆中把过去从未发生过而可能是纯属幻想

的事件,当作亲身的经历,并坚信确有其事. 7、似曾相识症:病人在接触到新的环境,事物或人的时候,好象过去曾经见到过或经历过,因而在自己的记忆中有一种早就体验过的熟悉的感觉. 8、病理性激情:是一种在精神因素影响下突然发作的,爆发性的情感异常. 9、情感倒错:是一种认识过程之间丧失其协调一致的联系而出现脱节的现象. 10、情感淡漠:情感淡漠的病人对慰藉的任何刺激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如在生离死别或久别重逢的情况下病人表现得无动于衷. 11、违拗症:病人对别人加于他的动作和提示不仅没有相应的反应,而且加以抗拒。 12、刻板动作:病人在没有任何目的和意义的情况下,持久地,机械地重复做着一种单调的动作,称为刻板动作. 13、作态:病人做出一写古怪的,愚蠢的和做作的幼雅动作,姿势,步态或表情,使人感到好象故意装出来似的. 14易性症:易性症患者认定自己应有的性别与现有的性别特征和性别身份相违背.强烈希望借助医学手段改变自己的性器官外形和体态,向异性转化。 15易装症;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恋物症,表现为对异性衣着的特别喜爱反复出现穿戴异性服饰的强烈欲望并付诸行动. 16双相心境障碍;即有抑郁与狂躁期的心理障碍.

变态心理学试题

三、智力障碍 名词解释 1. 智力 2. 智力障碍 3. 智力迟滞 4. 痴呆 5. 唐氏综合症 单选题 1. 现在一般认为治理就是人们在认识过程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各种能力。其中( )是智力 的核心。 A 观察力 B 想象力 C 记忆力 D 思维能力 2. ( )是当今一个世界性的、最严重的社会、医学、教育和心理问题。 A 认知障碍 B 智力迟滞 C 性行为障碍 D人格障碍 3. 由于大脑受到物理、化学或病毒、病菌等因素的损伤使原来正常的智力受到损害,造成缺陷,则称为( )。 A 痴呆 B 智力迟滞 C 白痴 D 智力障碍 4. ( )衡量智力的重要标志。记忆力 抽象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能力 观察力 5. 智商在35—49之间者,大致相当于“能训练者”,是属于( )智力迟滞。 A 轻度 B 中度 C 重度 D 极重度 6.智商在20—34之间者,人数约占智力迟滞者的7%,是属于() A 轻度 B 中度 C 重度 D 极重度 7. 现在已知的遗传性疾病就有三千多种,其中凡是与( )有关的遗传性疾病都会严重损害儿童的智力发展。 A 运动系统 B 中枢神经系统 C 内分泌系统 D 周围神经系统 8. 染色体畸变引起的智力迟滞最具代表性的是( ) A 唐氏综合症 B 呆小症 C 先天性畸形 D 苯丙酮酸尿症 9. ( )又称精神发育迟滞或精神发育不全,是以智力低下和适应能力欠缺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疾病。 A 智力障碍 B白痴 C 痴呆 D 智力迟滞 10.智商分数在50—69之间者,是智力迟滞众人苏最多的一类,约占智力迟滞总数的80%,大致相当于“能教育者”,是属于()智力迟滞。

自考变态心理学(05626)

目录 第一章绪论 (2) 第二章心理病症现象 (3) 第三章神经症 (5) 第四章癔症及应激相关障碍 (7) 第五章人格障碍 (10) 第六章心境障碍 (12) 第七章精神分裂症 (14) 第八章进食与睡眠障碍 (16) 第九章性功能与性心理障碍 (19) 第十章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21) 第十一章儿童和青少年期精神障碍 (23) 第十二章老年期精神障碍 (26)

第一章绪论 领会: 1.变态心理学评估的几种方法 (1)临床访谈 (2)行为评估 (3)身体检查 (4)心理测试 (5)生理心理评估 (6)脑成像技术 2.心理障碍的多维综合模型与经典的4大心理学对变态心理学的基本观点 多维综合模型: 3.变态心理评估工具的基本元素 评估工具的基本要素:信度、效度、标准化。 识记: 1.变态心理的概念和标准p3 变态心理是一个很难精确定义的概念。一般认为,变态心理或在心理障碍是一种伴随痛苦和功能性损伤出现的个体内部的心理功能紊乱,是一种不典型的或文化上不被期待的行为反应。 三个基本标准:心理功能紊乱;痛苦或损伤;非典型性反应。 2.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的10种分类 (0)器质性精神障碍 (1)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精神障碍或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2)精神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性障碍。 (3)心境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 (4)癔症、应激相关障碍、神经质。 (5)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 (6)人格障碍、习惯和冲动控制障碍、性心理障碍。 (7)精神发育迟滞与童年和少年期心理发育障碍。 (8)童年和青少期的多动障碍、品行障碍和情绪障碍。 (9)其他精神障碍和心理卫生情况。

2018-2019年心理咨询级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检测试题【2】含答案考点及

2018-2019年心理咨询级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检测试题【2】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2018-2019年心理咨询级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检测试题【2】(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1 [单选题]精神分析理论关于变态心理的解释,下列基本命题中不正确的是()。 A.意识与潜意识同样的重要 B.性的冲动是神经病和精神病的重要起因 C.潜意识在心理异常中具有重要意义 D.心理过程主要是潜意识的 【答案】A 【解析】此题暂无解析 2 [单选题]巴甫洛夫通过(),来解释人类的异常心理现象。 A.现象描述结果 B.精神病学结果 C.实验研究结果 D.心理研究结果 【答案】C 【解析】此题暂无解析 3 [单选题]关于行为主义心理学研究的一般技术路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人格特征一旦形成,便有相对的稳定性 D.“自我状态”与“自我理想”的协调关系 【答案】C 【解析】此题暂无解析 6 [单选题]以下不属于“感知障碍”的是()。 A.感知综合障碍 B.感觉障碍 C.躯体障碍 D.知觉障碍 【答案】C 【解析】此题暂无解析 7 [单选题]病理性错觉的特点是()。 A.能够进行自我校正 B.感知综合障碍 C.不能接受现实检验 D.感觉功能障碍 【答案】C 【解析】此题暂无解析

8 [单选题]区分真性幻觉和假性幻觉的依据是()。 A.幻觉体验的形式 B.幻觉体验的来源 C.产生幻觉的器官 D.产生幻觉的原因 【答案】B 【解析】此题暂无解析 9 [单选题]兴奋性思维联想障碍的一种常见形式是()。 A.思维奔逸 B.思维散漫 C.被洞悉感 D.妄想心境 【答案】A 【解析】此题暂无解析 10 [单选题]将过去事实上没有发生过的事情说成是确有其事,这种症状属于()。 A.错觉 B.幻觉

变态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考试学资学习网押题 变态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每小题1分,共10 分) 1.把心理异常解释为体内四种体液的不平衡的学者是( B ) A 盖伦 B 希波克拉底 C 克雷佩林 D 高尔登 2.世界上自杀率最高的国家是( D ) A 美国 B 墨西哥 C 日本 D 匈牙利 3.在金赛等人提出的同性恋-异性恋比例表中,单一的异性恋和单一的同性恋在人群中所占的比例分别是( ) A 35%,1% B 35%,4% C 80%,4% D 80%,10% 4?智力迟滞的边缘状态所指的智商(IQ)分数为(C ) A 70 - 84 B 75 ------ 84 C 70---79 D 65---79 5.人本主义理论认为,造成情感障碍的原因是( D ) A 自我惩罚 B 习得的无助感 C 高度的成就感 D 难以处理的独立状态 6.具有神经症行为风格的人在人际关系中通常带有明显的( A ) A 依赖倾向 B 暴力倾向 C 合作倾向 D 隐瞒倾向 7.心理防御机制中,不包括( C ) A 否认 B 合理化 C 学习 D 升华作用 8.被看作是心理治疗的“第三势力”的心理疗法是( B ) A 行为疗法 B 人本主义心理治疗 C 精神分析 D 认知治疗

9.若某患者经过长期训练可学会基本卫生习惯,但即使经过训练也很难达到自理,需要他人照顾,基本丧失学习能力,情感幼稚,情绪反应容易过头,那么该患者属于( B ) 1 / 37 A 极度智力迟滞 B 重度智力迟滞 C 中度智力迟滞 D 智力迟滞的边缘状 态 10.先天愚型的智力迟滞又叫( B ) A 猫叫综合症 B 唐氏综合症 C 特纳综合症 D 弗伶综合症二.多选(每小 题1分,共5分) 1.吸毒中毒致死的主要原因是( ) A 超剂量中毒 B 戒断反应 C 自杀 D 多种物质混杂滥用中毒 2.变态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 ) A 相关研究方法 B 实验方法 C 病史与临床方法 D 跨文化研究法 3.致依赖性物质包括( ) A 中枢神经抑制剂 B 中枢神经兴奋剂 C 致幻剂 D 挥发性溶剂 4.在自杀的治疗和预防中,现在普遍采用的方式有( ) A 社区调查 B 心理治疗 C 学校教育 D 热线电话 5.可以用来治疗单项抑郁症的药物包括( ) A 阿密替林 B 氟哌啶醇 C 氯丙嗪 D 丙咪嗪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从心身医学的观点出发,心身疾病的发病过程为:紧张刺激--情绪反应--( )--细胞疾病--( ).

变态心理学考试(05626)复习应考小资料(知识点)

西师大自考 变态心理学(5626)应考资料 一、名词解释: 环境决定论:洛克认为人类的身心特征、民族特性、社会组织、文化发展等人文现象受自然环境,特别是气候条件支配的观点,是人地关系论的一种理论。简称环境决定论。 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组通过改变思维或信念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短程心理治疗方法。具有代表性的有埃利斯的合理情绪行为疗法(REBT),贝克和雷米的认知疗法(CT)和梅肯鲍姆的认知行为矫正技术等 幻觉是指没有相应的客观刺激时所出现的知觉体验。换言之,幻觉是一种虚幻的主观直觉体验,主体的感受与知觉相似。这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知觉障碍。 妄想是一种错误、委屈的病理性信念或判断,不理性与现实不符且不可能实现但坚信的错误信念。包括错误的判断与逻辑推理。 意向倒错:指患者的意志活动与正常人的意志相违背,难以理解。例如伤害自己等。 自知力是指病人对其自身精神状态的认识能力,即能否判断自己有病和精神状态是否正常,能否正确分析和识辨,并指出自己既往和现在的表现与体验中,哪些属于病态。自知力:指病人对自己精神疾病的认识,判断能力,它是临床上判定病情轻重和病情改善程度的重要指标。 刻板动作是指随意、重复、刻板、没有功能的(常是节律性的)运动,亦称刻扳性运动障碍。本身不能构成任何已知的精神或神经科诊断。属非自伤性质的有:摇动身体、摇头、拔毛、拧头发、作态、弹指和拍手等。属自伤性质的有:反复撞头、打自己耳光、刺自己眼睛,及咬手、嘴唇或身体其他部位。刻板动作最常见于精神发育迟滞,亦常是儿童癫痫与自闭症的早期症状。 情感淡漠是对外界刺激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即使对自己有密切利害关系的事情也是如此。患者对周围发生时事漠不关心、无动于衷,面部表情呆板,内心体验贫乏。多见于单纯型或慢性精神分裂症。 强迫观念或强迫性思维,指在患者脑中反复出现的某一概念或相同内容的思维,明知没有必要,但又无法摆脱。思维内容障碍之一。思维内容障碍,主要表现为思维内容的荒诞,包括妄想、超价值观念和强迫观念。另外,国内临床医学专家将强迫症的表现分为强迫观念和强迫意向和行为两大部分,所以强迫观念也属于医学上的强迫症。 感知综合障碍指病人在感知某一现实事物时,作为一个客观存在的整体来说是正确的,但对该事物的个别属性,如大小形状颜色空间距离产生与该事物不相符合的感知。 木僵指患者不言不语、不吃不喝、不动,言语活动和动作行为处于完全的抑制状态,大小便潴留。由于吞咽反射的抑制,大量唾液积存在口腔内,侧头时顺着口角外流。 思维奔逸又称观念飘忽,一种兴奋性的思维联想障碍,指联想速度加快、数量增多、内容丰富生动。患者表现健谈,说话滔滔不绝、口如悬河、出口成章,诉述脑子反应快,特别灵活,好像机器加了“润滑油”,思维敏捷,概念一个接一个不断涌现出来,说话增多,语速加快,说话的主题极易随环境改变(随境转移),也可有音韵联想(音联)字意联想(意联)。多见躁狂症 惊恐障碍简称惊恐症是以反复出现显著的心悸、出汗、震颤等自主神经症状,伴以强烈的濒死感或失控 感,害怕产生不幸后果的惊恐发作为特征的一种急性 焦虑障碍。 恐惧症是以恐怖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症。所害 怕的特定事物或处境是外在的,尽管当时并无危险。 恐怖发作时往往伴有显著的植物神经症状。当事人极 力回避所害怕的处境,恐惧反应与引起恐惧的对象极 不相称,他本人也知道害怕是过分的、不应该的或不 合理的,但并不能防止恐怖发作。 广泛性焦虑障碍简称广泛焦虑症,是以持续的显著紧 张不安,伴有自主神经功能兴奋和过分警觉为特征的 一种慢性焦虑障碍。 强迫观念或强迫性思维,指在患者脑中反复出现的某 一概念或相同内容的思维,明知没有必要,但又无法 摆脱。思维内容障碍之一。思维内容障碍,主要表现 为思维内容的荒诞,包括妄想超价值观念和强迫观念 强迫行为是强迫症患者典型的症状”,是指按某种规 则或刻板程序做出重复的动作或活动,主要包括强迫 洗涤、强迫检查、强迫定式动作等。 癔症性躯体障碍系由于明显的心理因素,如生活事 件,内心冲突或强烈的情绪体验,暗示或自我暗示等 引起的一组病症。临床表现为感觉障碍,运动障碍等 而缺乏相应的机体器质性改变的基础。可由暗示诱 发,也可由暗示而消失,有反复发作的倾向。多认为 文化落后地区患病率较高,发病年龄在16-35岁之间 女性多于男性,少数病人超过40岁,心理暗示治疗 效果好。 癔症性精神障碍系由于明显的心理因素,如生活事 件,内心冲突或强烈的情绪体验,暗示等引起。临床 主要表现为意识状态改变、情绪暴发、遗忘、身体障 碍等。其症状表现可具有做作、夸大和富有情感色彩 等特点,可因暗示诱发或消失;有反复发作倾向。多 认为文化落后地区患病率较高,发病年龄多在16-35 岁之间,少数病人超过40岁女性多于男性。心理暗 示治疗效果好。 癔症,又称歇斯底里,是hysteria的译音。是一种常 见的精神障碍,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故有人称其为 “疾病模仿家”。由明显的精神因素,如生活事件、 内心冲突或情绪激动、暗示或自我暗示等而引起的一 组疾病,表现为急起的短暂的精神障碍、身体障碍(包 括感觉、运动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这些障碍没有 器质性基础。病因主要是心理因素及遗传,但性格牲 如情感丰富、暗示性强、自我中心、富于幻想等具有 癔病性格特点的人是癔病的易患因素。 PTSD是创伤后压力心理障碍症:指人在遭遇或对抗 重大压力后,其心理状态产生失调之后遗症。这些经 验包括生命遭到威胁、严重物理性伤害、身体或心灵 上的胁迫。有时候被称之为创伤后压力反应以强调这 个现象乃经验创伤后所产生之合理结果,而非病患心 理状态原本就有问题。又译为创伤后压力症、创伤 后压力综合症、创伤后精神紧张性障碍、重大打击后 遗症。 癔症性漫游症是分离性癔症的一种特殊形式,常在急 剧的精神刺激作用下发病,病人几乎总是从不顺心的 住所出走,到外地旅行,旅行地点可能是以往熟悉和 有情感意义的地方,此时病人意识范围缩小,但日常 的基本生活(如饮食起居)能力和简单的社交接触(如 购票、乘车、问路等)依然保持,他人看不出其言行 外表有明显异常,历时几十分钟到几天,清醒后对病 中经过不能回忆或仅能片断回忆。 急性应激障碍是由剧烈的、异乎寻常的精神刺激、生 活事件或持续困境的作用下引发的精神障碍。多数病 人发病在时间上与精神刺激有关,症状与精神刺激的 内容有关,其病程与预后也与及早消除精神因素有 关。本症不包括癔症、神经症、心理因素所致生理障 碍和精神病性障碍。可发生在各年龄期,多见于青壮 年,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 适应性障碍是人群中常见的一种心理障碍,一般是因 环境改变、职务变迁或生活中某些不愉快的事件,加 上患者的不良个性,而出现的一些情绪反应、及生理 功能障碍,并导致学习、工作、生活及交际能力的减 退。此种心理障碍常见于入伍新兵、大学新生、移民 或灾民之中。 暴露疗法是指让病人暴露在各种不同的刺激性情境 之中,使之逐渐耐受并能适应的一类治疗方法。主要 分为两类:一类是快速暴露法,又称满灌疗法;另一 类是缓慢暴露法,即系统脱敏法。它是治疗恐怖症和 强迫症等神经症最常用的行为疗法。其治疗方式是使 用与应激有关的诱发刺激(如商场、公共车辆、会场 等),通过有步骤地反复暴露取得适应来消除病人的 应激反应。 分裂型人格障碍是一种以观念、外貌和行为奇特以及 人际关系有明显缺陷,且情感冷淡为主要特点的人格 障碍。这类人一般较孤独、沉默、隐匿,不爱人际交 往,不合群。既无什么朋友,也很少参加社会活动, 显得与世隔绝。他们虽然因此而痛苦,但并不能意识 到自身的问题。 分裂样人格障碍是以社会隔绝和情感疏远为特征的 一类人格障碍。最主要的特征是缺乏人际交往,有一 个普遍式的模式就是脱离了各类社会关系,很少与人 接触,常独处。 人格障碍,又称病态人格、变态人格、精神病态、人 格异常等。所谓人格障碍,是指儿童期或青少年期发 展起来的严重人格缺陷或病理人格改变,或者人格在 总体上不适应的一类心理疾病。 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统合模 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 而统一的心理品质。人格包括两部分,一个是性 格,而另外一个是气质。性格是人稳定个性的心理特 征,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式上。气 质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上的特点,比如 说,同样是劳动,可是气质不同的人表现就不同:有 的人动作快,但质量不高,这可能是胆汁质的人; 有的人很细致,但动作缓慢,可能是黏液质的人。气 质和性格这样构成了人格。 双相情感障碍是精神科的一种分类,指的是患者既有 抑郁症也有躁狂症。抑郁症与躁狂症是两个不同的病 症,两者的外在表现相反,当抑郁症者出现了躁狂后, 就认为是双相情感障碍。出现这种状况一般是患者 先有抑郁症,抑郁症严重导致长时间失眠,接着就会 出现躁狂。 三元认知学说:贝克基于对大量抑郁症病人的治疗提 出的一种理论。他认为抑郁症是由于个体对自身、现 在的经历以及将来的消极观念所产生的 森田博士的人际关系疗法:是有意通过与他人进行语 言与非语言的积极交流,形成良好的情绪状态,以提 高心理激活水平的心理治疗方法。 心境障碍是一种以心境紊乱作为原发性决定因素或 者成为其核心表现的病理心理状态,原称“情感性精 神障碍”,现称“心境障碍”。本病实际上是多源的, 常见于精神科和内外科各科。心境障碍是指悲伤或情 绪高涨显得十分强烈,并且持久,超过了对生活事件 应激反应的程度。 环性心境障碍:是指情感高涨与低落反复交替出现,

心理咨询基础知识复习题集第4787篇

---------------------考试---------------------------学资学习网---------------------押题------------------------------ 2019年国家心理咨询《基础知识》职业资格考前练习 一、单选题 1.感受性与感觉阈限之间的关系是( )。 A、常数关系 B、对数关系 C、正比关系 D、反比关系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2.关于古代“变态心理学”的发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显现出心理是脑的功能”这一推论的雏形B、是东方科学发展的产物“体液学说”无关C、与古希腊医生希波克里特提出的D年、始于公元前800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布洛卡中枢受到损伤将会发生 3.( A、表达性失语症、接受性失语症B 、失读症C 、失写症D>>>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 。 ) 4.艾里克森认为童年期的主要发展任务是A、获得自主感,克服自卑感B、获得勤奋感,避免自卑感、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C D、获得繁衍感,避免停滞感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中首先使用了智力年龄的概念。 5.( )西蒙量表—、比内A. B、斯坦福—比内量表 C、韦克斯勒量表 D、瑞文量表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6.婚姻的主要动机不包括( )_ A、经济 B、繁衍 C、爱情 D、学习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7.下列描述中不属于“感知综合障碍”的含义的是( )。 A、感知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如大小、长短、远近时产生变形 B、感觉周围的人在监视自己 C、感觉周围的事物像“水中月”“镜中花” D、感觉自己的面孔改变了形状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8.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儿童心理障碍的主要内容与形式包括多动和缄默 B、儿童心理障碍的主要内容与形式包括丰富的情绪反应 C、儿童心理障碍的主要内容与形式包括多余动作 D、儿童心理障碍的主要内容与形式包括攻击或退缩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9.由于任务的变化,注意由一种对象转移到另一种对象上去的现象叫( 。)、注意的分散A B、

变态心理学试卷

2009年变态心理学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判定一个人心理是否变态的标准是心理功能紊乱、痛苦或损伤和( A )P3 A.非典型性反应 B.躯体化反应C.兴奋反应D.自由联想2.幻觉的定义是( C ) P17 A.对客观事物的错误感受 B.对客观事物的胡思乱想C.缺乏相应客观刺激时的感知体验 D.客观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的感知体验3.解释强迫症的可能原因主要理论有心理动力学理论、神经科学理论和( A )P36 A.认知行为理论B.人本主义理论 C.体液理论 D.刺激一反应理论 4.在疑病症病人中,有相当一部分人的父亲或母亲具有人格障碍或( D )P39 A.恐惧症 B.癔症 C.强迫症 D.神经症 5.CCMD-3将人格障碍的类别分为( C )P61 A.6种B.7种C.8种D.9种 6.反社会性人格障碍的患病率大约是( A ) P64 A.2-3% B.3-4% C.4-5% D.5-6% 7.一位女大学生坐在教室里,听到上帝对她说,她是一个卑鄙可憎的人,这个人可能患上了(B )P88 A.癔症B.精神分裂症C.疑病症D.恐惧症8.精神分裂症的常见症状是(D )P90 A.情绪低落 B.情绪不稳 C.情绪高涨 D.情感淡漠 9.关于精神分裂症青春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A.思维联想散漫 B.妄想具有一定的现实性C.行为幼稚愚蠢 D.常急性或亚急性起病10.关于神经性厌食的叙述正确的是( A )P103 A.多数患者即使十分消瘦仍认为自己胖 B.神经性厌食者

因食欲减退而不愿进食C.神经性厌食者多知道自己体重过低、进食过少是病态,常主动就医D.神经性厌食患者多同时并发抑郁症 11.有关失眠症诊断标准,正确的是( B )P111 A.每周失眠2次,持续1月以上B.每周失眠3次,持续1月以上 C.每周失眠2次,持续2月以上 D.每周失眠3次,持续2月以上12.关于精神发育迟滞不正确的描述是( D ) P159 A.智力发育低下B.社会适应困难C.起病与生物、心理及社会因素有关D.起病于大脑发育成熟以后13.当前对孤独症最有效、最主要的治疗方法是( A )P165 A.教育和训练 B.认知心理治疗 C.药物治疗 D.心理治疗加药物治疗14.谵妄的关键性精神病理改变是( D )P178 A.感知觉障碍 B.思维不连贯 C.记忆力下降 D.意识清晰程度的下降15.老年痴呆包括阿尔茨海默病和( C )P179 A.谵妄B.器质性遗忘 C.血管性痴呆 D.晚发性精神分裂症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6.存在主义和人本主义理论家强调自由、选择(责任)和意志力对个体成长的重要意义。 P7 17.临床访谈形式包括无结构访谈、结构化访谈和(精神状况检查)。P10 18.神经衰弱常见的心理生理障碍包括:睡眠障碍、(头部不适感)、内脏功能障碍等。P37 19.有研究者认为,疑病症不是一种病,而是一种人格特征,是(衰弱型)或不安全型人格的一种变异。P39 20.癔症性精神障碍在CCMD一3中被称为(解离症状),是

心理学知识点概括

心理学知识点概括 一、名词解释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与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2.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活动赖以产生的物质基础。心理的实质:心是脑的机能、是 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3.需要是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它是有机体自身和外部生活条 件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 4.动机是推动个体从事某种活动的内在原因,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动机对个体活动 具有三种基本功能:激活功能、引导功能、维持和调整功能。 5.诱因是指所有能引起个体动机的刺激或情境。 6.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注 意的特征: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广度、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 7.感觉是一种最简单的心理现象,它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 应。 8.知觉可以被看作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知觉特性:只 觉的整体性、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恒常性。 9.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记忆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识记、保持、再认或回 忆是记忆的三个基本环节。 10.元认知对人的记忆过程的自我体察和自我监控,元认知包括三个主要成分,即元认知知 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 11.遗忘是指经历过的事物不能重现和再认或者是错误地重现和再认的现象。 12.思维是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共同的、本质的特征和 内在联系。 13.情绪是人类对于各种认知对象的一种内心感受或态度。第六类是最为持久的情绪状态, 即心境。 14.情商又称情绪或情感商数,用EQ表示,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关键不取决于天资如何而取 决于性格和情感因素。 15.智力是包含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能力。智力与健康水平 在人群中呈正态分布。 16.创造力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最根本的标志之一,也是智力开发的最高目标。创造力的内 涵:(一)什么是创造力:创造力看成是根据一定目的,运用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价值的产品的能力。(二)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 17.人格是个人在各种交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内在动力组织和相应行为模式的统一体。 18.气质是指那些主要是与生俱来的心理和行为特征,也就是那些由遗传和生理决定的心理 和行为特征。四种类型的人:多血质、胆汁质、黏液质、抑郁质。 19.学习是指学习者因经验而引起的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的比较持久的变化。广义的学习 包括人类与动物的学习,狭义的学习则专指学生的学习。 20.学习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21.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用以调节个人学习行为和认知活动的 一种抽象的、一般的方法。 22.人际关系就是指人与人之间在交往中形成的直接心理关系,主要表现为心理上的好恶喜 厌、远近亲疏,即心理距离。 23.社会助长也称社会助长作用,是指他人在场或与他人一起活动可以提高个体的行为效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变态心理学试卷及答案

2001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变态心理学试卷及答案 一单选(每小题1分,共10分) 1.把心理异常解释为体内四种体液的不平衡的学者是( B ) A、盖伦 B、希波克拉底 C、克雷佩林 D、高尔登 2.世界上自杀率最高的国家是( D ) A、美国??? B、墨西哥??? C、日本???? D、匈牙利 3.在金赛等人提出的同性恋-异性恋比例表中,单一的异性恋和单一的同性恋在人群中所占的比例分别是( B ) A、35%, 1%??? B、35%, 4%???? C、80%, 4%???? D、80%, 10% 4.智力迟滞的边缘状态所指的智商(IQ)分数为( C ) A、70----84??? B、75----84??? C、70---79???? D、65---79 5.人本主义理论认为,造成情感障碍的原因是( D ) A、自我惩罚 B、习得的无助感 C、高度的成就需要 D、难以处理的独立状态 6.具有神经症行为风格的人在人际关系中通常带有明显的( A?? ) A、依赖倾向 B、暴力倾向 C、合作倾向??? D、隐瞒倾向 7.心理防御机制中,不包括(?? C?? ) A、否认??? B、合理化??? C、学习???? D、升华作用 8.被看作是心理治疗的“第三势力”的心理疗法是( B?? ) A、行为疗法 B、人本主义心理治疗 C、精神分析??? D、认知治疗 9.若某患者经过长期训练可学会基本卫生习惯,但即使经过训练也很难达到自理,需要他人照顾,基本丧失学习能力,情感幼稚,情绪反应容易过头,那么该患者属于(?? B?? ) A、极度智力迟滞 B、重度智力迟滞 C、中度智力迟滞 D、智力迟滞的边缘状态 10.先天愚型的智力迟滞又叫( B) A、猫叫综合症??? B、唐氏综合症??? C、特纳综合症??? D、弗伶综合症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6.从心身医学的观点出发,心身疾病的发病过程为:紧张刺激--情绪反应--( 功能障碍?? )--细胞疾病--( 组织结构改变?? ). 17.在比内-西蒙智力量表中,智商=( 智力年龄MA/实际年龄CA×100?? ). 18.有代表性的认知疗法包括:艾利斯创造的( 理性情绪疗法),贝克发展起来的( 认知转变法?? ). 19.引起应激的内外环境因素称为( 应激源),无论是愉快的还是厌恶的,产生的应激反应都是一样的,所以叫做(非特异性反应). 20.新生儿核黄疸绝大多数是由于(?? 母子血型不合?? )引起新生儿溶血造成的. 21.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观点中,( 自我?? )是组织心理活动的中心,着眼点在于价值和个人成长. 22.系统脱敏法也叫(?? 交互抑制法?? );理性情绪治疗简称(?? RET??? ). 23.在变态心理学领域,目前影响最大的四种理论模型是( 医学模型)( 心理动力学模型?? )(?? 行为模型) ( 社会文化模型). 24.躁狂症的典型症状是(情感高涨)(思维活动加速? )(?? 言语动作增多?? ). 25.婴儿孤独症是发生在儿童早期的以(?? 同外界接触障碍?? )为主要特征的精神病,又称( “坎纳氏病”). 26.老年神经症主要可分为(?疑病?)、焦虑、(?强迫症)、老年癔病等四种类型。 27。大麻的急性期精神症状可分为四期,即(?? 陶醉兴奋期?? )、发展期、(?? 深度幻觉

变态心理学测试题一百道答案版.docx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测试题 1、对心理健康评价时,不合理的判断是(A )。P284—286 A、注意力集中者,心理健康水平低 B、心理健康水平与智力水平是两个不相关的概念 C、易受暗示者,心理健康水平低 D、能动地适应环境者,心理健康水平高 2、从统计学角度,对心理异常的错误理解(A )。P258 A、智商在130以上偏离常模,属于异常心理现象。 B、心理异常为某种心理现象偏离了统计常模 C、智商在70以下是智力缺陷,属于异常范围。 D、智商在70~130,属于正态分布。 3、在区分正常与异常精神活动的心理学原则中不包括(D )。P260 A、心理活动是否有内在一致性 B、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是否统一 C、人格是否保持相对稳定 D、待人是否诚实、守信 4、(A )是指心理活动的内在一致。P260 A、知、情、意之间保持协调 B、合理运用以往经验处理当前的事务 C、个体经验系统层次清晰、运用得当 D、能正确认识现在和适应环境 5、(B )是人本主义对心理健康破坏的解释。P255 A、个体平衡能力的丧失 B、潜能发展受到阻碍 C、个体早期发展受挫 D、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 6、区分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方法不包括(D )区分法。P257 A、常识性 B、非标准化 C、标准化 D、半标准化 7、幻觉是指(D )。P262 A、由过去经验引发的联想 B、反复出现并非病理现象 C、外界存在某一种事物,但个体感知到的是另一事物 D、个体感知到外界并不存在的某种事物 8、对强制性思维,错误的是(B )。P265 A、大量思维内容 B、并非是外力强加给自己的 C、患者不主动控制 D、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9、对妄想,不正确的是(D )。P266 A、是病态推断和判断结果 B、无事实根据 C、意识清晰下发生 D、有事实根据 10、超价观念是指(D )。P268 A、一般无事实根据 B、逻辑上荒谬 C、内容往往与切身利益无关 D、意识中占主导地位的错误观念 11、(C )不属于常见的注意障碍。P268 A、注意狭窄 B、注意增强 C、注意缺失 D、注意减弱

变态心理学

第四章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 3.常见心理异常的症状:精神科医生运用心理异常的症状知识,是为了诊断精神障碍和进行治疗;心理咨询师是为了鉴别精神障碍和非 精神障碍,以便在必要时将精神障碍患者转诊给精神科医生;对精神障碍患者进行心理治疗的条件:1.必须是在经过系统临床治疗,

病理性症状缓解或基本消失以后才能进行;2.心理咨询和治疗的主要目标,应是社会功能的康复和预防复发;3.必须密切配合精神科

象性的知觉;病理性错觉的特点是:不能接受现实检验; 6.内感性不适和内脏性幻觉:内感性不适是感觉障碍,而内脏性幻觉是知觉障碍。内感性不适的性质不明确,部位不具体,而内脏性幻 觉性质明确,部位具体。内脏性幻觉更严重,因为内脏的痛觉本身就具有性质不明确和放射性的特点,所以内感性不适更接近于内脏的生理感受,也更接近于正常。

8.关系妄想和其他妄想:其他类型的妄想也都含有关系妄想的成分,比如被害妄想的实质也是关系妄想,特殊意义妄想的实质也是关系 妄想,但是如果符合典型的被害妄想的表现就不再诊断为关系妄想,而是诊断为被害妄想; 9.注意障碍、记忆障碍和智能障碍的分类:注意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感知觉、思维、记忆、智能活动等之所以能够正常进行,均 需要注意的参与,因此注意是一切心理活动共有的属性,注意对判断是否有记忆障碍、意识障碍(特指对周围环境的意识障碍)有重 10.智能:包括注意力、记忆力、分析综合能力、理解力、判断力、一般知识的保持和计算力等等,总之智能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的精神 活动; 11.精神发育迟滞与痴呆:精神发育迟滞的人,智力从未达到过正常成人的水平,而痴呆患者则是曾经有过正常的智力水平后又衰退的结 果,比如老年性痴呆 12.自知力障碍:自知力:指患者对其自身精神病态的认识和批判能力;神经症患者通常能认识到自己的不适,主动叙述自己的病情,主 动要求治疗,称之为自知力完整;精神障碍患者往往丧失了对精神病态的认识和批判能力,称之为自制力完全丧失或无自知力;自知力是精神科用来判断患者是否有精神障碍、精神障碍的严重程度以及疗效的重要指标之一

《变态心理学》复习试题

《变态心理学》复习试题

变态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每小题1分,共10分) 1.把心理异常解释为体内四种体液的不平衡的学者是( B ) A 盖伦 B 希波克拉底 C 克雷佩林 D 高尔登 2.世界上自杀率最高的国家是( D ) A 美国 B 墨西哥 C 日本 D 匈牙利 3.在金赛等人提出的同性恋-异性恋比例表中,单一的异性恋和单一的同性恋在人群中所占的比例分别是( ) A 35%,1% B 35%,4% C 80%,4% D 80%,10% 4.智力迟滞的边缘状态所指的智商(IQ)分数为( C ) A 70----84 B 75----84 C 70---79 D 65---79 5.人本主义理论认为,造成情感障碍的原因是( D ) A 自我惩罚 B 习得的无助感 C 高度的成就感 D 难以处理的独立状态 6.具有神经症行为风格的人在人际关系中通常带有明显的( A ) A 依赖倾向 B 暴力倾向 C 合作倾向 D 隐瞒倾向 7.心理防御机制中,不包括( C ) A 否认 B 合理化 C 学习 D 升华作用 8.被看作是心理治疗的“第三势力”的心理疗法是( B ) A 行为疗法 B 人本主义心理治疗 C 精神分析 D 认知治疗 9.若某患者经过长期训练可学会基本卫生习惯,但即使经过训练也很难达到自理,需要他人照顾,基本丧失学习能力,情感幼稚,情绪反应容易过头,那么该患者属于( B ) A 极度智力迟滞 B 重度智力迟滞 C 中度智力迟滞 D 智力迟滞的边缘状态 10.先天愚型的智力迟滞又叫 ( B ) A 猫叫综合症 B 唐氏综合症 C 特纳综合症 D 弗伶综合症 二.多选(每小题1分,共5分)

变态心理学测试题一百道(答案版)

变态心理学测试题一百道(答案 版)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测试题 1、对心理健康评价时,不合理的判断是(A ) P284— 286 A、注意力集中者,心理健康水平低 B、心理健康水平与智力水平是两个不相关的概念C易受暗示者,心理健康水平低 D能动地适应环境者,心理健康水平高 2、从统计学角度,对心理异常的错误理解(A)P258 A、智商在130以上偏离常模,属于异常心理现象。 B、心理异常为某种心理现象偏离了统计常模 C、智商在70以下是智力缺陷,属于异常范围。

D智商在70~130,属于正态分布。 3、在区分正常与异常精神活动的心理学原则中不包括(D )。P260 A、心理活动是否有内在一致性 B、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是否统一 C人格是否保持相对稳定 D待人是否诚实、守信 4、(A )是指心理活动的内在一致。P260 A、知、情、意之间保持协调 B、合理运用以往经验处理当前的事务 C、个体经验系统层次清晰、运用得当 D能正确认识现在和适应环境 5、(B )是人本主义对心理健康破坏的解释。P255 A 、个体平衡能力的丧失B、潜能发展受到阻碍 C 、个体早期发展受挫D个体与环境交互 作用的结果 6、区分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方法不包括(D)区分法。P257 A、常识性 B 、非标准化 C 、标准

化D 、半标准化 7、幻觉是指(D )。P262 由过去经验引发的联 B、反复出现并非病理现象 C外界存在某一种事物,但个体感知到的是另一事物 D个体感知到外界并不存在的某种事物 &对强制性思维,错误的是(B )。P265 A、大量思维内容 B、并非是外力强加给自己的 C患者不主动控制 D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9、对妄想,不正确的是(D )。P266 A、是病态推断和;判断结 果B、无事实根据 C 、意识清晰下发生 D 、有事实根据 10、超价观念是指(D)。P268

变态心理学自考试卷01-0901-03带选择填空答案

2001年下半年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变态心理学试卷及答案 一单选(每小题1分,共10分) 1.把心理异常解释为体内四种体液的不平衡的学者是( B ) A、盖伦 B、希波克拉底 C、克雷佩林 D、高尔登 2.世界上自杀率最高的国家是( D ) A、美国 B、墨西哥 C、日本 D、匈牙利 3.在金赛等人提出的同性恋-异性恋比例表中,单一的异性恋和单一的同性恋在人群中所占的比例分别是( B ) A、35%, 1% B、35%, 4% C、80%, 4% D、80%, 10% 4.智力迟滞的边缘状态所指的智商(IQ)分数为( C ) A、70----84 B、75----84 C、70---79 D、65---79 5.人本主义理论认为,造成情感障碍的原因是( D ) A、自我惩罚 B、习得的无助感 C、高度的成就需要 D、难以处理的独立状态 6.具有神经症行为风格的人在人际关系中通常带有明显的( A ) A、依赖倾向 B、暴力倾向 C、合作倾向 D、隐瞒倾向 7.心理防御机制中,不包括( C ) A、否认 B、合理化 C、学习 D、升华作用 8.被看作是心理治疗的“第三势力”的心理疗法是( B ) A、行为疗法 B、人本主义心理治疗 C、精神分析 D、认知治疗 9.若某患者经过长期训练可学会基本卫生习惯,但即使经过训练也很难达到自理,需要他人照顾,基本丧失学习能力,情感幼稚,情绪反应容易过头,那么该患者属于( B ) A、极度智力迟滞 B、重度智力迟滞 C、中度智力迟滞 D、智力迟滞的边缘状态 10.先天愚型的智力迟滞又叫( B) A、猫叫综合症 B、唐氏综合症 C、特纳综合症 D、弗伶综合症 二.多选(每小题1分,共5分) 11.吸毒中毒致死的主要原因是( AD ) A、超剂量中毒 B、戒断反应 C、自杀 D、多种物质混杂滥用中毒 12.变态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ABC) A、相关研究方法 B、实验方法 C、病史与临床方法 D、跨文化研究法 13.致依赖性物质包括( ABCD ) A、中枢神经抑制剂 B、中枢神经兴奋剂 C、致幻剂 D、挥发性溶剂 14.在自杀的治疗和预防中,现在普遍采用的方式有( BD ) A、社区调查 B、心理治疗 C、学校教育 D、热线电话 15.可以用来治疗单项抑郁症的药物包括( AD ) A、阿密替林 B、氟哌啶醇 C、氯丙嗪 D、丙咪嗪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6.从心身医学的观点出发,心身疾病的发病过程为:紧张刺激--情绪反应--( 功能障碍)--细胞疾病--( 组织结构改变). 17.在比内-西蒙智力量表中,智商=( 智力年龄MA/实际年龄CA×100 ). 18.有代表性的认知疗法包括:艾利斯创造的( 理性情绪疗法),贝克发展起来的( 认知转变法). 19.引起应激的内外环境因素称为( 应激源),无论是愉快的还是厌恶的,产生的应激反应都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