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茶馆》中的京味特色

论《茶馆》中的京味特色
论《茶馆》中的京味特色

论《茶馆》中的京味特色

[摘要]老舍的作品《茶馆》以其颇富神韵的民族文化与京味文化特色,以及巧妙的艺术结构获得了国内外的广泛好评,他以独特的艺术才华和空灵的艺术创作,形成了一种新的创作形态,并且深深的影响了一代人,同时也为中国文学史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在作品中浓郁的北京风土人情、人情世态构成了老舍“京味”小说的重要内容,文中对老舍作品中的“京味”特点进行举例说明,并对老舍作品形成“京味”风格的原因进行分析,阐述了作者所处的时代、生活,经历、文化等等各种因素,对于老舍小说“京味”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 老舍;茶馆;京味特色

前言

“京味”是北京城中居住的人和这个城市的精神联系所产生的一种现象,是人们所感受到的北京城散发出的文化意味①,老舍文学作品中流露出浓浓的“京味”特色。较为代表性的以《茶馆》为例,可以看出老舍的作品其题材大多来自北京城里市民们的生活和文化,作品中大量描写了北京城里的风土人情、文化百科和世间百态等,也正是这些使作品呈现出浓郁的“京味”特色。

“京味”其实就是指的北京风味儿,北京地方特色。作者以其鲜明的创作个性和特殊的幽默艺术,生动的描绘了北京的民俗风情,刻画出了北京人的生存状态,揭示北京的文化底蕴。许自强等人曾提出“京味小说”的三个标准:第一,用北京话写北京人、北京事;第二,表达出丰满、生动的北京风土习俗和人情世态;第三,能够反映出民族、历史文化,并且能够体现出积淀在北京人身上的精神、气质、性格等等优良的内在特征②。

一、《茶馆》所彰显的“京味”特点

1、《茶馆》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

《茶馆》讲述了发生在北京裕龙大茶馆里的一些故事,随着时代背景的变化故事情节不断波动起伏。故事描写了清末、民初、抗战胜利以后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段下的北京城内人们生活状态,记录了大约半世纪的时间跨度的北京城发展,全剧分三幕演出。作者以熟练的叙事技巧和独特的写作手法,通过茶馆这缩影上演了一出历史。

《茶馆》中的主人翁王利发为人精明,勤奋能干、有些自私但又本性善良,年轻事业心很强,梦想继承父亲的茶馆事业发扬光大,为了生意他向客人赔笑、点头弯腰、左右逢源,一心想着改良茶馆,最终却没能改变命运,在冷嘲热讽中度过晚年。此外,也成功塑造了吸鸦片并依靠相面为生的唐铁嘴、胆小如鼠而多嘴的松二爷、为人正直的常二爷、勤恳善良的李三、恶霸流氓马五爷以及心狠手辣、说媒拉纤的刘麻子等一些典型化性格的人物,这些人物身上充分显示出旧社会的腐败和落后,也歌颂了那些在国难面前露出中国骨气的铮铮汉子,同时也讽刺了那些旧时代有着罪恶丑脸的地痞和流氓。

2、《茶馆》语言特色

老舍塑造的各类人物,通过简单的语言描写就可以表现的栩栩如生,他善于运用诙谐、讽刺的语言,使“京味”特色表达的淋漓尽致。其中一句经典台词:“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看似简单的话语,巧妙利用谐音的效果,却表现出不同的意义,听起来让人拍案叫绝。《茶馆》话剧中也大量使用老北京城里世俗人民生活中的浅显的话语,一方面显得亲切自然,另一方面也蕴含浓浓的韵味,使老北京人具有的安分守己、机智狡诈、随遇而安等个性特点跃然纸上,并且深入人心。作者选取老北京的独有特色茶馆作为写作题材,这本身就具有“京味”特色,很多古建筑如同胡同、四合院、杂院等等都凸显出了北京的时代特点,茶馆聚集了不同的人群,也是具有代表性建筑物之一所以这一题材的选取就带上了一定

的“京味”。

剧中出场人物很多,台词也各不相同,但都无一例外的体现出了“京味”并表现出各自不同的性格特点,如一直以来吸食鸦片的唐铁嘴“我已经不吃大烟了,我改抽白面了——大英帝国的白面儿”,一句话使这个人物形象活灵活现的表现出来了。语言平淡通俗,但不庸俗,拥有丰富的个性色彩是这部作品的特点,任意大方、深出浅入这也是“京味”十足的体现。

3、《茶馆》中透露出的京味文化

“茶馆”这个独特的建筑形式中人物众多,三教九流皆会集于此。因此“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③,透过茶馆这个“小社会”可以细细品味民族文化的深层意蕴。“京味”体现出了北京城的一种重“礼性”、讲“秩序”的文化。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礼仪之邦”。“礼性”和“秩序”往往被统治阶级用来维持秩序稳定,守护封建伦理道德。北京作为“首善之区”,更是一种文化的典型代表。因此,北京人非常注重和讲究繁文缛节的“礼”,讲求一种严格稳定的秩序。观察他们的言谈举止就可以发现,在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总是存在着一种庄重和谐的关系。尤其在茶馆中,人物的言谈举止、风貌行状处处都充溢着这种文化特点。在北京里人与人之间可以说抬头见“礼”。例如,平日见到长辈或者同辈,茶客们会都以“爷”相称,在交谈时也用充满谦和与恭敬的“您”来称呼对方。《茶馆》中另一个颇见北京文化的情景就是见面时的相互请安。如在第二幕中,当松二爷见到即将开张的王利发后立刻恭敬地问候说:“王掌柜,你好? 太太好? 少爷好? 生意好?”这种繁琐的充满形式化的礼仪恐怕只有在老北京人之间才有的。此外,还有一些情节如二德子给马五爷递茶以及常四爷提着“两只鸡”和“几斤老腌萝卜”给王利发送礼这些细节也能见出北京人的“礼性”文化色彩。由《茶馆》可发现,根据等级、权势和辈份的不同,人与人之间均存在着一种不成文的“秩序”,而且茶客们在潜意识的遵守这种规矩来为人处世。

二、老舍作品京味形成的原因背景

老舍的作品中对北京文化有着透彻的解读和再现,并且在阅读作品后,能使读者留下深刻京味印象,北京对于老舍来说,是一个梦想,和归属。他的作品之所以能够充满浓浓的京味特点,其原因离不开幼年的生活。长久的北京生活是他作品中“京味”的来源,因为生活是一切文学创作的源头,老舍自幼长在北京,出生于一个城市的贫民家庭,他的父亲在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牺牲了,在后来的岁月里,生活来源仅仅是母亲替人家当雇佣工人挣取生活费用,日子过得很简朴和清苦。老舍小时候一直生活在北京的大杂院里,儿童时代的他对各类市民的生活非常熟悉,也深有感触,所以深深了解到身在底层的北京城贫民的生活不易和他们生活的喜怒哀乐。也是因为这些使他从小迷恋于市井中的传统艺术形式,并深深的喜爱上这种艺术形式,可以发现他的文学作品中普遍使用北京的土语;并且在他的文学作品中,对于北京下层社会的市井小民的描写尤其生动形象,这也形成了他独特的写作风格:辛辣嘲讽、幽默诙谐、温情动人。

三、总结

老舍的作品《茶馆》受到中外人民的喜爱,作品中记载了老北京城里的沧桑变化和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的喜怒哀乐,从人物情节中也深深流露出北京独特的“京味”文化特点。在古色古香、浓郁的京味环境里每天都上映着一出出令人回味的精彩演出,这样作品的背后是作者自身对老北京生活的熟悉和感悟,离不开身后的背景原因。《茶馆》中表现的“京味”文化是老舍笔下的对生活高度的浓缩和总结,也是文学史上不朽的杰作。

参考文献

1、罗霞.《茶馆》与京味戏剧[J].青年文摘.2013 年06 期.

2、曾令存.《茶馆》文本深层结构的再解读[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2年09 期.

3、李春雨.老舍影响下“京味”戏剧影视的发展与新变[J].中国文学研究.2011年07 期.

4、赵园. 北京:城与人[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14.

5、王一川. 京味文化第三代-泛媒介场中的20世纪90 年代北京文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9.

6、老舍. 三年写作自述[M]. 老舍文集:第十五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322.

①赵园.北京:城与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14.

②许自强,刘颖南.京味小说八家[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9.

③马尔蒂娜.蒂勒帕波.东方舞台的奇迹[N].莱因-内卡报,1980.

京味儿

京味儿 说起文学里的味道,有沈从文的“湘西味儿”,也有老舍的“京味儿”,更有邓友梅的“新京味儿”。沈从文为我们创造了一个独一无二的,崇美而朴实的,宁静而清新的,健康而自然的湘西世界。而老舍与邓友梅为我们呈现的则是老北京的独特的风土人情,这里有沉淀着岁月深浅的痕迹的胡同,这里有热情的小贩独特的叫卖声,还有大街上的各色人等参差不齐。 “京味儿”一词是学文的人耳熟能详的,所谓“京味儿”文学是对于北京的文化阐释。它的重要特点是幽默和大家气派,以及北京人一些根深蒂固的心理素质。著名小说家赵大年曾说,京味儿小说从未形成流派,也从未有过自觉的创作群体,只是有些作家在写了带有这种特征的客观的作品后,被评论家和读者归为“京味儿作家”。同时他又在另一方面归纳了京味儿文学的特点:作品必须运用北京语言,这是第一要素;运用北京语言描写北京的人和事;作品中环境和民俗是北京;发掘北京人特有的素质。 在这些致力于写北京的风土人情的作家中,老舍的“京味儿”与邓玉梅的“新京味儿”是备受推崇的。但是老舍的“京味儿”与邓友梅的“新京味儿”既有共同点又各有各的长处。 一、作品内容的侧重点不同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1879年2月3日生于北京西城护国寺街小羊圈胡同。24岁以前,他一直生活在北平,置身于小市民的圈子中。三教九流、五行八作的种种的行业他都亲眼目睹,甚至亲身经历过。因此他笔下的人物大多局限于小市民和“小人物”,特别是北京一带的下层市民,而这些小市民的形象又恰恰为他的作品形成了特定地域和特定人物密切相关的独特的小说风格——“京味儿”小说。 比如《骆驼祥子》中“他的身量与筋肉都发展到年岁前边去;二十来岁,他已经很大很高,虽然肢体还没被年月铸成一定的格局,可是已经象个成人了——一个脸上身上都带出天真淘气的样子的大人。看着那高等的车夫,他计划着怎样杀进他的腰去,好更显出他的铁扇面似的胸,与直硬的背;扭头看看自己的肩,多么宽,多么威严!杀好了腰,再穿上肥腿的白裤,裤脚用鸡肠子带儿系住,露出那对“出号”的大脚!是的,他无疑的可以成为最出色的车夫;傻子似的他自己笑了。”这是对祥子的外貌描写,作者描绘了一个非常健壮、朴实、充满生气的旧中国的北京人力车夫。老舍其它很多作品中的人物也都局限于北京小市民,如《茶馆》里的掌柜王利发、地痞无赖刘麻子,《二马》中的追求温都太太的老马,再像是《离婚》中“老好人”张大哥等等。他的京味儿把老北京城中市民生活和各自命运遭遇都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 至于有着“新京味儿”作家之称的邓友梅,他既然是“新京味儿”,其出生自然是迟于老舍,而且他经历了抗日战争和新中国的建立、发展时期。从他作品中人物的选择来看,他所描绘的多是晚清末期转型期时没落贵族“旗人”的生活。如《烟壶》中的火器营正白旗人“乌世保”、旗人“寿明”。它所描写的是八旗弟子乌世保在寿明、聂小轩等的引导帮助影响下,走上了以内画技艺自立谋生的道路,又在反抗强暴的过程中脱胎换骨,接受了另一份民族遗产。 八旗弟子的人物形象还体现在邓友梅的《那五》中,主人公那五也是一个旗人,是没落时代的象征,游手好闲而又多才多艺。但是他无法在先祖的余荫下生活,又无能而且根本不愿意与新时代生活相结合,只能在玩蒙拐骗中混日子。 很显然,老舍与邓友梅在创作时在作品内容的侧重点上是不同的。老舍着眼于北京的小市民,描写市井烟火里的爱恨情仇;而邓友梅则注重描写一种逝去的文化景观,如晚清末期转型期时的“旗人”的生活,而且他着眼于发掘带有中国传统文化因素的东西,如烧制烟壶、古月轩的技艺等等。

浅论《茶馆》的艺术特征

题目: 浅论《茶馆》的艺术特征 摘要 (1) 引言 (2) 一侧面透露的表现手法 (2) 二总体风貌的喜剧样式 (3) 三人像展览式的结构 (4) 四荒诞与启发相结合的情节艺术 (5) 五地道的京味语言 (7) 结束语 (9) 参考文献 (9) 总结与体会 (10) 致谢辞 (10) 摘要 《茶馆》是老舍先生于1957年写的一部三幕话剧。作者以高超的艺术手法,通过茶馆这个窗口,在三幕戏中分别截取了三个时代的横断面,深刻地展现了不同时代的社会生活本质。《茶馆》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在国内外话剧史上赢得了极其重要的地位,曾被誉为“东方来的奇迹”。[1]《茶馆》的艺术特征主要体现在:侧面透露的表现手法,总体风貌的喜剧样式,人像展览式结构,荒诞与启发相结合的情节艺术,地道的京味语言。 【关键词】老舍《茶馆》艺术特征

Abstract The Teahouse is a three-act modern drama written by Laoshe in 1957. With skillful artistic tactics and with the teahouse as a window, Laoshe deeply shows the nature of social life in three different periods from which the three-act play were extracted from respectively. Due to its unique artistic style, the Teahouse, honored as “the oriental miracle”, enjoyed an extremely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history of modern drama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It has the following artistic features: the side-revealing technique, comedy pattern of the overall features, image- exhibiting structure, the art of plot combining fantasy with inspiration, genuine Beijing dialect. Keywords: Laoshe;The Teahouse;artistic feature 引言 在星汉灿烂的戏剧文学中,老舍先生的《茶馆》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它的光耀使老舍的文学业绩大放异彩。然而,《茶馆》的命运却是多灾多难的:在它诞生的上世纪50年代,即受到众多非议;十年浩劫中,更是“大批判”的对象,以致于连它的作者——一位可敬可爱可贵的文学巨人,也葬身碧波。法国戏剧大师布莱希特说过:“当戏剧,当所有艺术能够反映真实世界的时候,也会给人类带来多大的益处,一种能够完成这个任务的艺术,将能干预社会的发展。”[2]一个戏剧家要突破根深蒂固的戏剧陈规,创立符合新时代需要的戏剧,是极其艰难的事业。布莱希特和老舍都曾几遭冷遇,但是只要他的创造深入地干预了社会生活,随着时间的推移,必将越来越显示出它的无可估量的价值,得到社会的承认。《茶馆》以其独特的文学价值和艺术魅力,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和观众的检验。今天,这个剧本在我国乃至全世界话剧运动史上的突出地位已经没有人怀疑了,它像一株巨松挺立于世界文学之林。今天我想谈的是,老舍《茶馆》的艺术魅力,主要表现在下列五个方面。 一侧面透露的表现手法 《茶馆》要把旧中国的社会变迁演给观众看,但是作者不太熟悉政治,于是就避生就熟,

艺术欣赏论文

论中国山水画的特点 0742237005 数学教育林庆亚 内容摘要:中国山水画艺术源远流长,尤其自唐以后,历经宋、元、明、清。无论是空间的处理,构图,用墨等绘画的技法,还是审美观念等各方面,都在不同时代得到了提高与丰富,逐渐走向了成熟,形成了中国独有的独特的绘画审美体系。这种体系对后世中国山水画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中国山水画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和风格。关键词:山水画中国山水画特点 山水画,是一种表现山川之妙并能为人类寻求某种精神寄托的画种。中国的山水画起源甚早,据史书记载,秦汉时期已有了山水画,但实物未见流传。而今天我们所能见到的最早的山水画,当是东晋名画家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中的背景山水。 但是,作为人物背景组成部分的山、兽、林、鸟却结合得很完整,表现得也很真实。山石开始依靠线的变化来表现不同的面,依靠层次来表现不同的山峦变化,利用俯视的角度来表现纵横的山川。这些都是后来山水画的基本表现技法,尽管这种表现还停留在比较幼稚的阶段,但却为以后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山水画发展之初较为幼稚,对山水比例、人和山水的关系、对山水的描写方法较为粗糙。工笔山水画到了唐代李思训变成青绿山水画,用金碧辉煌的大青大绿,甚至金银粉,以显示富丽堂皇。这些画主要用于装扮王公贵族,大型屏风等。 水墨写意山水画:从唐末五代,南北画家投身名山大川。主要特

点是,面对真实的自然,反映自然特有的山水性格和形象。如董源的《潇湘图》(横卷)。展示南方山水开阔、平远、秀丽、朦胧的特色。山水画到了南宋,主要在构图布景上发生了变化。马远、夏圭的取山水景色一角的构图方式与五代、北宋画家常用的全景山水构图形成对照,故有“马一角,夏半边”之称 元代画家更多借助山水表达个人的情思。代表人物---倪瓒 清代的山水画章法各异,笔法已成熟。画派分承继和创新两路。开创新意的如石涛。 中国山水画的特殊传统是创造形神交融、天我合一的意境,即不但表现丰富多彩的自然景物,且往往由有限的取景来表现对整个宇宙自然的由表及里的认识,或于山水之中寄托对于国土家园的感情,因而集中体现了中国人的自然观和社会审美意识,也可以说从侧面间接地反映了社会生活。在形象描绘上,山水画的特点为重宏观、重整体的把握,而非拘泥于细枝末节。对于物象的组织构造,则创造了独特的程式化表现方法,但并非机械照搬,而是灵活地用高度提炼的结构程式来表现物象。在空间的处理方法上,提出高远、平远、深远、阔远等概念,并巧妙加以融合运用。构图上,则较人物画、花鸟画更重"势"与"开合起伏"的表达。"势"为具体形象间的联系,而"开合起伏"为这种联系中的节奏变化。这表现了山水画中在静态的画面和形象组合中对于大自然的内在联系的一种运动的、全面的观察与表现观念。山水画的笔墨技法,较人物、花鸟画丰富多变,在用笔和用墨方面,是中国山水画造型的重要部分。用笔讲求粗细、疾徐、顿挫、转折、

浅析《茶馆》的语言特色

浅析《茶馆》的语言特色 【摘要】在《茶馆》里,我们处处可以看到老舍其作为一个语言大师的风范。《茶馆》中,十几个人物依次登台,却个个形象立体,性格鲜明,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其写作语言的性格化,时代化,应人切景;老舍以笑写悲,寓庄于谐,以幽默风趣的语言辛辣地讽刺了那些于三个时代中光怪陆离的丑类;北京化的口语也是本剧一大特色,给穿梭于茶馆中的人物注入生命。《茶馆》的语言特色丰富多样,本文集中这三个方面加以说明。 【关键词】《茶馆》语言特色应人切景幽默风趣京味儿 《茶馆》是以北京一座茶馆为舞台,事实上,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展开了清末戊戌维新失败以后、民国初年北洋军阀混战时期和国民政府在大陆的统治崩溃前夕三个不同时代的生活场景和历史动向。《茶馆》是老舍最优秀的戏剧创作,正像曹禺先生所说,它是“中国戏剧史上空前的范例”。《茶馆》演出已有500场之多.创造了中国话剧史上最受观众喜爱的许多记录,还曾代表中国的话剧艺术到国外演出,为不同人种、不同经历、不同价值观的观众所赞赏,被称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老舍因为其众多优秀作品而被誉为“语言艺术大师”、“人民艺术家”,而《茶馆》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功,原因当然也少不了老舍那炉火纯青的语言功力。下面,我们就从谈谈茶馆的语言艺术。 一、应人切景,形象鲜明 对于文学作品的语言,应人切情合境便是遣词艺术的基本原则。老舍说过:“文字的感动力是来自在某个场合中必然的说某种话”;(《我的“话”》)“作者必须苦思熟虑:如此人物,如此地点,如此时机,应该说什么,应该怎么说。”(《话剧的语言》)在他的作品中,到处可见应人切情合境的遣词,语言有很着明显的性格化和时代化。老舍特别注重人物形象的塑造,通常是寥寥数语就活画出一个人的性格和思想特点。正是老舍先生的匠心独具,才使得人物很多却都活灵活现,具有鲜明的个性。如常四爷正直爱国,豪爽耿直,带有闯荡江湖的侠气和饱经沧桑的沉重感。刘麻子、唐铁嘴则满嘴流气,典型的地痞无赖。老舍先生让每个人物的语言都是他们自己的,表达着自己的思想,显示着自己的性格。例如: 1)“要抖威风,跟洋人干去,洋人厉害!英法联军烧了圆明园,尊家吃着官饷,可没见您去冲锋打仗!” 2)“多说好话,多请安,讨人人的喜欢。” 3)“您甭吓唬着我玩,我知道您多么照应我,心疼我,决不会叫我挑着大茶壶,到街上卖热茶去!” 4)“可是,我这儿己经住满了人,什么时候有了空房,我准给你留着!” 5)“我已经不吃大烟了!”

论冰心散文艺术风格

真心、真情、真爱,营造美的精神乐园 -----论冰心散文的艺术风格 王永军 (张家口教育学院,河北张家口 075000) 摘要:文坛巨匠冰心用真心、真情、真爱,书写散文,创造了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清丽典雅、隽永雅致、富于哲理和抒情韵味,为我们营造一方美的精神乐园。它们带来的不仅有美感上的享受,更有思想上的启迪和心灵上的净化。 关键词:冰心散文、艺术风格,真心、真情、真爱,美感 在文学史上,有这样一位用爱的真情、美的笔触讴歌大自然、母爱与童心以及人世间一切美好事物的女性,她就是可亲、可爱、可敬的冰心老人。冰心在小说、散文、诗歌和翻译工作上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特别是其散文,取材广泛,其中以回忆往事、描写自然和爱的哲学最具特色。她以柔美细腻的笔调,委婉含蓄的手法和清丽的语言,营造出属于她独有的美的精神乐园。 下面我们就从冰心散文的题材上来进一步探讨她作品的艺术风格。 一、心的灵动 郁达夫曾评论说:“意在言外,文必己出,哀而不伤,动中法度,是女士的生平,亦即女士文章的极致。”从冰心的散文作品中,可见这位世纪同龄人与时俱进,蜿蜒起伏的心路历程。早年的《往事》、《寄小读者》和《山中杂记》等,在“五四”新思潮尤其是人道主义的影响下,以“爱的哲学”领悟人生,讴歌亲情、友爱、童真和自然美,寻味人生的乐趣和慰藉,探求生命的奥秘和意义,营造了一方和霭温柔的精神乐园。步入中年后,她涉世渐深,在《平绥沿线旅行记》、《默庐试笔》和《关于女人》等作品里,拓宽了取材面,增强了现实感,也巩固和深化了她原有的精神信念。从海外回到新中国后,她年过半百而青春焕发,以《归来以后》、《樱花赞》和《拾穗小记》诸多篇章,反映祖国的新生气象和世界人民的友好交往,表达了一位跨时代老作家的热情和忠诚。度过十年浩劫的冰心老人依然拥有一颗年轻的心,而且磨练得相当坚韧、清澈、睿智和老练,爆发出旺盛的创作活力,所作《晚晴集》、《我的故乡》、《关于男人》、

京味儿,三品原文及阅读答案

“京味儿”三品 听台湾人说过,也听香港人和广州人说过,他们喜欢"京味儿"."特别是你们北京的女孩子,说话可真好听呀:'您好,您从哪儿来……"他们会给我学起北京话来,那样子真诚极了,只是凡需要"儿"化的地方都化得不对,譬如说"吃饭",他们竟全说成"吃饭儿".这不仅只是把那个"儿"随便乱放,轻重音不对,一律硬邦邦地把那个"儿"念了出来. 在他们的印象里,北京话里的那个"儿"字,一定是最要紧的,是北京话的全部美丽所在.他们不知道,光学会了"儿",离北京话的精髓还差很远,特别是您再把那"儿"说得跟"儿子"的"儿"一样理直气壮,您就更是南辕北辙. 北京话里,比"儿"更有趣的地方可有的是.譬如夸饰.说这老头儿硬朗,他得说:"这老头儿,硬硬朗朗儿的!"一个双声叠韵,那夸饰的味道就出来了.也有的夸饰用加衬字的办法:"瞧这天儿,灰不拉叽的!""灰",当然是不言自明的,"不拉叽"是什么意思,匪夷所思,不过,不加上,就不是北京人,不加上,他怎么说怎么觉得意犹未尽. 咂摸出了这个味儿,您对"京味儿"的了解才算是入了品. 您要是再往深了咂摸咂摸呢,比这更棒的夸饰,更形象的夸饰当然比比皆是,不过,北京人就得把动词搬上来了.说花香:"嗬,这花,香喷喷儿的!"这还是双声叠的.说:"嗬,这花,

打鼻子香!"香气已非"扑鼻"可比,简直成了金猴奋起的"千钧棒"了.说粪臭"臭气烘烘的"同样最是常见,可北京人好像"语不惊人死不休"似的,说:"臭得挂鼻子,到这会儿还臭呢!"臭气要是不让他用语言给安上钩子,挂到了鼻子底下,不足以言其臭. 能"挂"的,当然也不仅只是臭气."病了脸上可挂灰了啊!"——您瞧,颜色也能"挂"."好嘛,唱得跟马老板似的,真挂味儿!"——这更绝啦,唱腔的"味儿"是什么,你能摸得着吗可人家觉得,唱戏的佳境,就是能把那"味儿",给"挂"住,这比说"绕梁三日,余音不绝"如何? 我不是北京人,可我爱琢磨北京人,当然也爱学北京话.我想,品到了这个份儿上,虽然已愤然而起不错,可好像也只能说是渐入佳境而已,还不能说京味儿的最高境界.京味儿的最高境界,是北京人的思维方式. 譬如,不知你注意到没有,北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什么 "……是得涨点儿价,老让政府贴钱给咱们,咱不落忍不是?可话又说回来,太邪行了也不行,受不了啊.唉,话又说回来了,怎么着也得挨这一刀,改革吗,不动真的,行吗?……" 北京人爱把事情颠来倒去地想,替人家找辙,替自己宽主."话又说回来了"就是找辙的证明. "……动真的,同事,有受不了的没有?都能受,我怕什么啊!等别人都嗷嗷了,

简论戏剧《茶馆》的艺术特色

简论戏剧《茶馆》的艺术特色 【摘要】老舍的戏剧《茶馆》戏剧打破陈规,没有统一的事件,形散神不散,靠人物取胜而不靠“剧情”取胜。结构形势别具一格,时代气氛足,生活气息浓,民族色彩浓,语言精炼。以极其普通的日常口语将他们的身份、性格展现出来;具有浓厚的北京口语的地方特征;剧中人物的对话常常十分简短,却在浓缩的语言中包含丰富的内容,三言二语便能写出一个人物的性格特征,勾画出一幅幅生动的人物形象,充分反映了清朝末年至国民党统治时期近五十年的历史变迁,深刻表现了“埋葬三个时代”的主题。 【关键词】《茶馆》结构语言人物形象 一、老舍及及其作品《茶馆》简介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1917年北京师范学校毕业后曾任小学校长、中学语文教员等职。“五四”运动后开始文学创作。1924年赴英国,在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任中文讲师。1930年回国任齐鲁大学、山东大学教授。1946年赴美讲学,1949年底回国。解放后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等职。1951年获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人民艺术家”称号。他的创作成就是多方面的,作品数量也很多。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二马》、《骆驼样子》、《离婚》、《四世同堂》等;短篇小说《月牙儿》等。戏剧有《龙须沟》、《方珍珠》、《茶馆》等。他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著名作家。1957年发表并演出的《茶馆》,代表了老舍戏剧创作的最高成就。 《茶馆》老舍戏剧的代表作,老舍调动了丰富的生活资源,展现出了一副北京社会的浮世绘,通过“茶馆”这样一个小小的角落,描绘“戊戌变法”后、北洋军阀的时期,抗战后三个不同时期北京风俗的变迁,通过人物个性化语言塑造出一个个形形色色、令人啼笑皆非的人物形象;运用侧面透露的表现方法,以北京裕泰茶馆为典型环境,以茶馆的变迁和一些小人物悲剧命运来表现时代的主题。戏剧采用了人物展览式的结构,塑造了具有时代特征的人物群像,反映了清朝末年至国民党统治时期近五十年的历史变迁,深刻表现了“埋葬三个时代”的主题。 二、《茶馆》的戏剧冲突结构特点——形势别具一格。 《茶馆》没有一个贯穿始终的戏剧冲突。《茶馆》中出场的人物很多,但他们之间并没有正面冲突,人物与茶馆的兴衰也没有直接关系。他们只是按照自己的人生轨迹生活着,而正直、善良的人们无法摆脱厄运,社会渣滓却横行霸道。作者把矛头直接指向那个旧时代,人物与人物之间的每一个大的或小的冲突都暗示了人物与时代之间的冲突。课文中,李三的抱怨,巡警的勒索,难民的央告,等等,都表现了帝国主义操纵的军阀混战给社会造成的混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这就是剧本所要展示的人民与旧时代之间的特殊的矛盾冲突。这种看似“无

金钱板论文:金钱板 历史 艺术特征 文化特性

金钱板论文:论四川金钱板的艺术特征与文化特性 【中文摘要】四川金钱板作为流行在四川地区的一种半说半唱、似说似唱、吟诵性极强的板诵类民间说唱艺术形式,其自身有着独特的艺术特征和文化特性,它的唱词通俗易懂,唱腔旋律简单,表演形象生动,加之所唱内容与大众的生活非常贴切,所以金钱板是人民群众 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本文将用音乐学、民俗学、社会学等方法对四川金钱板的艺术特征和文化特性作出研究。全文将分为五大部分,绪论阐述了论题缘起、研究意义,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方法;第一章阐述了金钱板的由来与发展;第二章从金钱板的艺术特征,即唱词特征(包括唱本结构、唱词格式、韵辙及平仄、修辞手法),音乐特征(包括板式特征、唱腔类型)以及表演特征三大方面进行了论述;第三章金钱板的文化特性主要从地域性(包括乡风乡韵、乡音土语)、大众性(包括内容通俗、语言丰富)、民俗性、灵活性、教化性五个方面进行了阐述;结论部分总结了写作本文的,希望通过笔者笔者的论述,有更多的人 能够了解这门说唱艺术,并提出了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金钱板所面临的困难以及解决对策。 【英文摘要】Jinqian Clapper Talk is a kind of traditional folk rap which is popular in Sichuan. Its style is speaking and singing mixed together. It is unique in artistic and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The lyrics are easy to understand, the melody is simple, the performance is vivid, and the content is close

论《茶馆》的语言特色

论《茶馆》的语言特色 【摘要】在《茶馆》里,我们可以看到老舍作为一个语言大师的风范,《茶馆》的人物语言十分“个性化”,通过人物的言行的变化来体现时代的变化,“以笑写悲”,以幽默的语言,讽刺揭示了一个时代,带给我们深深的思考。 【关键字】老舍茶馆语言特色个性化时代化幽默风趣 老舍是当代语言艺术的大师,他的小说和话剧,都有自己的独特的语言风格。《茶馆》是老舍后期创作的代表性作品,其语言艺术,更达到了炉火纯青、无与伦比的美妙境界。 《茶馆》出场人物众多,人物对话极具性格化,“话到人到”1,“开口就响,闻其声知其人”2,剧中出场的几十个人物,哪怕有的只讲了三五句话,也写得性格鲜明,栩栩如生。 《茶馆》的语言特色之一在于“性格化”。《茶馆》中的对话都是“人物自己应该说的语言”,这就使人物之间的性格区别非常鲜明。王利发的语言谦恭、周到,与各种人物应酬反应机敏,对答如流,很能显示他茶馆掌柜的身份。常四爷的语言则豪爽耿直,带有闯荡多年的侠气和饱经沧桑的沉重感。宋恩子、吴祥子的语言则狡猾奸诈、傲慢无理,具有老牌特务的特点。话剧开始时,松二爷、常四爷和二德子的一段对话: 松二爷好像又有事? 常四爷反正打不起来!要真打的话,早到城外头去啦;到茶馆来干嘛? 二德子(凑过去)你这是对谁甩闲话呢? 常四爷(不肯示弱)你问我哪?花钱喝茶,难道还叫谁管着吗? 松二爷(打量了二德子一番)我说这位爷,你是营里当差的吧?来,坐下喝一碗,我们也都是外场人。 二德子你管我当不当差呢! 常四爷要抖威风,跟洋人干去,洋人厉害!英法联军烧了圆明园,尊家吃着官饷,可没见您去冲锋打仗! 1老舍:《对话浅论》 2老舍:《出口成章》

冰心诗歌的思想与艺术特色

冰心诗歌的思想与艺术特色 冰心和陈衡哲一样,重视女性自身特质和母职价值存在。郁达夫说:“读了冰心女士的作品,就能够了解中国一切历史上的才女的心情;意在言外,文必己出,哀而不伤,动中法度,是女士的生平,亦即是女士的文章之极致。”(《中国新文学大系·现代散文导论》)冰心确实一贯追逐“人”的本真,艺术的本真,她不压抑遏止天赋的性别特征,又向往有个性的文学,因而,作品思想和艺术均具女性表征。当然,冰心作品的女性意识因其裹挟着“时代风云”而不同于封建时代的闺阁文学,呈现的是新旧文化嬗变时期,中国知识女性向往现代文明的“真我”形象;冰心作品的审美方式因其以心为文、交织“古今”、融汇“中外”,而不同于古代女作家翠楼吟稿般的封闭纤弱,其文体、风度集人类和民族审美的甘露,成为中华文化的瑰宝。 {关键词}女性意识;感伤主义;个性化文章;冰心体 一、诗歌散文的思想——现代的女性意识 冰心的女性意识,首先表现在她东方式的性别自认方面。她视母性为授予、牺牲、仁爱和温柔,认为“女儿情性”应娴静温和,女人是真善美的象征,女人的力量在于用爱“温柔了世界”。

除真善美,冰心作品中所表现的女性意识,其中心当然是“爱的哲学”。从“五四”到20年代末,冰心全身心地投入对母亲、儿童和大自然的眷爱和礼赞中,而其中三分之二涉及母亲。如沈从文所述:“冰心女士所写的爱,乃离去情欲的爱,一种母性的怜悯,一种儿童的纯洁,在作者作品中,是一个道德的基本,一个和平的欲求。”(《论中国现代创作小说》)对冰心“爱的哲学”虽历来有些争议,但其本质是积极健康的,内涵也很丰富,并总在发展。 假如说,母性是人类的创造之源、人格之源、和平之源的话,那么,冰心“爱的哲学”是她对人类最真诚的奉献;她在现代文学史上开 创的母爱文学,呈现了女作家独特的精神创造力。 冰心“爱的哲学”和母爱文学,从文化意义上说,其显现的是女性意识,但究其根本,是人类性的表现。特点有三。其一,爱的内容相当普泛,并始终同祖国、人民、家庭、兄弟姊妹、朋友邻居、贫弱劳苦、生命和大自然联系在一起,充满人道、民主和博爱精神。其二,爱的期待既理性又幻想,一方面看到人世间存在着战争、杀戮、欺凌、贫困、愚昧诸种非人道现象,一方面则期待用“母亲的爱光”来消弥世上的罪恶和解决社会的矛盾,使“贫富贵贱”和“人造的制度阶级”得以融化或消解。这样的期待富于人性,但在文化背景尚未成熟情况下,颇具浪漫、空想色彩。其三,爱的价值偏胜于人道主义,因而,它文

艺术论文:论艺术

艺术论文:论艺术 艺术是人类认识和享受世界最重要的方式,通过充满情感的创造性的形象思维来实现。 艺术又是一种表达,通过这种表达,艺术家的想象和情感转化为艺术表现形式。 艺术还能给人以审美享受的具体视觉或听觉形象,但这形象必定具有突出、鲜明、生动的特点。 艺术探索有两种形式,即形象性和象征性,即直接感受与精神表达。 艺术离不开和谐,和谐离不开对立物的相似,相似物的类比。 艺术既是主观的、激情的、精神的,同时又是客观的、理性的、物质的,应给观者的视觉或听觉带来审美享受或理性思考。 艺术需要灵感,灵感源于真诚,真诚离不开兴趣,也就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艺术之魅力,在于使人过目不忘,百看不厌,耐人寻味,并使精神得到净化和愉悦。 艺术要巧不掩拙,厚不掩薄,实不掩虚,表不掩里。彼此相互衬托,相映生辉。 艺术靠典型体现,但艺术典型是不可重复的,它是高度

真实和高度概括的视觉、听觉形象,是用个别表现普遍,特殊体现一般。 艺术充满着动态性和变化性。艺术美的因素只承认相对和变化,绝对和僵化是非艺术的。 艺术贵在表现性,也只有表现性的艺术才具备震撼人心、高度概括、内涵深刻的特点。 艺术应表现作者对世界的理解、思想和精神,反映我们的良知和激情,应是我们幻想的开始和客观现实的终结。 艺术需要宽容。宽容是心境,是涵养,是境界,是立身之本,也是成功的美德。 艺术是大路朝天,各走一边。注重切身感受,强调有感而发,标新立异,独持偏见,撞到南墙不回头,才是成大就的秉性。 艺术不能面面俱到,追求多才多艺,其结果必然少才无艺。只有让出一片天空,才能赢得整个世界。 艺术不应仅限于审美,也要审悲、审苦、审丑,但绝不能审恶心。 尽善尽美的境界来自于对艺术的真诚,思维的单纯,手法的简洁。 美术是美的艺术,必须具有审美要素,离开了审美要素,抑或成反“美”的东西,只能定性或定名为“丑术”。

分析茶馆的语言特色

分析茶馆的语言特色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目录 论文摘要……………………………………………………………………………………………关键词……………………………………………………………………………………………… 一、幽默寓庄于谐 (1) 二、人物语言个性化 (2) 三、浓郁的北京方言 (3) 参考文献……………………………………………………………………………………………

[论文摘要]幽默是本剧语言的一大特色。作者把对黑暗社会的讽刺、批判与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对祖国的热爱联系起来,在微笑中蕴含着严肃和悲哀,形成自己独特的幽默的风格,带着不易让人察觉的讽刺,这种幽默寓庄于谐,能给读者以回味和思考的余地。人物语言个性化是本剧的又一特色。老舍的《茶馆》善于从人物的身份、思想、性格出发,让他们说出符合自己个性的语言。每个人物的语言都是自己的,表达着自己的思想,显示着自己的性格。浓郁的北京地方色彩在这个剧本中特别突出。简短的台词,儿化词语的运用,地道的北京方言等,使作品更具特色,也更真实。 [关键词]老舍《茶馆》语言特色 分析《茶馆》的语言特色 老舍在谈到他写作《茶馆》的构思时说,在文艺创作要百花齐放的号召下,“我写了《茶馆》……从内容上看,《茶馆》写的是旧社会”,“从形式上看,我大胆地把戏曲与曲艺的某些技巧运用到话剧中来,略新耳目。”老舍还说他写《茶馆》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参与埋葬旧时代的战斗”(《〈老舍剧作选〉自序》)。《茶馆》一共三幕,三幕刻画了三个可诅咒的时代。第一幕的时间是1898年,即戊戌变法失败后的晚清末年;第二幕写的是军阀混战的民国初年;第三幕写的是抗战胜利后解放战争爆发前夕的国民党反动统治时期。三幕戏犹如三帧风俗画卷,描绘了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三个黑暗、病态、荒诞的社会发展片断,从历史的纵向和横向概括了50年社会历史发展过程和种种人物命运的变迁。它深刻地揭示出,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一切所谓的改良主义、个人奋斗、“实业救国”的道路都是行不通的。 一.幽默寓庄于谐 幽默是本剧语言的一大特色,作者把对黑暗社会的讽刺、批评与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对祖国的热爱联系起来,在微风中蕴含着严肃和悲哀,形成自已独特的幽默风格。《茶馆》在艺术风格上,把悲剧和喜剧有机地揉合融会起来,以喜剧的形式表现了最为悲切的内容,形成了悲喜结合的特色。反映旧社会人吃人的黑暗现实,埋葬三个旧时代,构成了《茶馆》的悲剧基调,但是老舍却为这出人间的悲剧编织了一套喜剧的外衣。这喜剧外衣正是旧社会的畸形和病态:吃人者张狂无耻、可憎可笑的嘴脸;弱小者被人吃掉的那一瞬间的奇异的情景,以及一些小人物的“人生零碎”。在阶级社会里,人吃人的现象是普遍存在、平平常常的,并没有什么可笑之处。但这些平凡普通的社会现象,一经老舍的概括提炼、生发改造,就达到了化腐朽为神奇的境界,就能使人发出

冰心的散文有什么特点

冰心的散文有什么特点 内容简介 (1900~1999),现当代女作家,儿童作家。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女士,男士等。原籍福建长乐,生于福州,幼年时代就广泛接触了中国古典和译作。1918年入协和女子大学预科,积极参加五四运动。1919年开始发表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此后,相继发表了《斯人独憔悴》、《去国》等探索人生问题的“问题小说”。同时,受到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写作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这些晶莹清丽、轻柔隽逸的小诗,后结集为《星》和《春水》出版,被人称为“春水体”。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同年起发表《笑》和《往事》。1923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文科。赴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学习英国文学。在旅途和留美期间,写有散文集《寄小读者》,显示出婉约典雅、轻灵隽丽、凝炼流畅的特点,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比小说和取得更高的成就。这种独特的风格曾被时人称为“冰心体”,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作者简介 1926年,冰心获文学士学位后回国,执教于燕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等校。此后著有散文《南归》、小说《分》、《冬儿姑娘》等,表现了更为深厚的社会内涵。抗日战争期间在昆明、重庆等地从事创作和文化救亡活动。1946年赴日本,曾任东京大学教授。1951年回国,先后任《人民文学》编委、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文联副主席等职。作品有散文集《归来以后》、《再寄小读者》、《我们把春天吵醒了》、《樱花赞》、《穗小札》、《晚晴集》、《三寄小读者》等,展示出多彩的生活。艺术上仍保持着她的独特风格。她的短篇小说《空巢》获1980年度优秀短篇小说奖。儿童选集《小桔灯》于同年在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中获荣誉奖。冰心的作品除上面提到的外,还出版有小说集《超人》、《去国》、《冬儿姑娘》,小说散文集《往事》、《南归》,散文集《关于女人》,以及《冰心全集》、《冰心文集》、《冰心著译选集》等。她的作品被译成多种外文出版。 散文特点 在冰心笔下,大自然具有人的灵性。景因情之融入而更美,而蕴含有丰富的情感内涵。这种融情入景,情景相生的`艺术特点,使作品具有抒的韵味和风景画的情致;而笔调的轻倩灵巧,语言的清隽流丽,既有白话通俗流畅的特点,又有古典文言精练雅致的长处,形成了冰心散文与众不同的特点。 (她是宜散文而不宜诗)她的作品有的倒是对祖国、故乡、家人的怀念。也是集母爱,童真,自然为一体。清新,隽丽,富含哲理性。其中母爱、童真之类内容仍在作品中占重要地位,但色调有了一些改变:增多了幻想破灭后的失望,探索人生意义得不到解答的苦恼,以及追忆童年生活时带有的怅惘和哀愁,间或还流露出对劳苦人民的同情和赞叹。这种情况预示了作者在较多地接触社会人生实际、破除空想、经历长期曲折道路之后可能会有的某种转变(后来写下的《姑姑》集里的《分》,《关于女人》集里的《张嫂》等小说,就多少

京味儿文学谁主沉浮_

团结报/2010年/12月/18日/第005版 文化周刊 京味儿文学谁主沉浮? 白脸 何谓“京味儿文学”?概念上如何界定?这个问题文学界多年来一直纠缠不清,据说当年“京味儿文学丛书”编委会给“京味儿文学”归纳了四个特点:(1)作品中必须运用北京语言;(2)运用北京语言描写北京的人和事;(3)作品中环境和民俗是北京的;(4)发掘北京人特有的素质。所以说,京味儿文学是地域性文学。 北京,是京味儿文学的发生地,因此京味儿文学其实是对北京文化的一种阐释。京味儿重要特点是幽默大气,以及北京人一些根深蒂固的心理质素。京味儿就是北京特有的传统文化对北京人心理意识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和塑造。 “开山鼻祖”曹雪芹的《红楼梦》,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空前的杰作,而且是中国小说史上第一部以北京话为基础方言写成的长篇小说。因此,京味文学“开山鼻祖”之称曹雪芹当之无愧! 曹雪芹是满族正白旗人,五岁时跟家人从南京回到故乡北京城。据多位语言专家研究,《红楼梦》里北京话的运用有以下几个明显例证: (1)第一人称代词运用中,“咱们”包括说话人和听话人在内,“我们”则包括说话人和其他人,但不包括听话人,这种现象为北京话特有。 (2)介词“给”的出现,例如“我转给你瞧”,就是当时北京话独有的特点。 (3)助词“来着”也是清代北京话的特点。例如第三十三回中“当日你父亲怎么教训你来着?” (4)助词“呢”也是清代北京话里才有的,例如第二十四回中“老太太可等着你呢!”而在当时其它方言里往往说成“哩”。 (5)表示劝阻或禁止的否定副词“别”也是北京话特有的,例如第四十四回中“你可别多心”。 语言学家认为,具备以上条件的作品就可以确定为北京话写作。 所以,著名的红学家俞平伯曾经评价道:“北京话是全中国最优美的语言。《红楼梦》里的对话几乎全部是北京话,而且是经作者加工洗练过的北京话,真是生动极了。” 《红楼梦》在语言艺术方面的成就当然不是几句话就能说清楚的,这里想说明的是:《红楼梦》是京味儿小说的开山之作,它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更是北京文化的记录者。 第一代掌门人:老舍 老舍,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也是无可争议的京味儿文学大师。 在老舍先生六十八年的生命历程中,有大约四十二年是在北京度过的。(英国还有六年、美国四年。)作为一个出身于满族平民家庭的老北京人,他熟悉北京;热爱北京,他笔下的北京城和北京人是那样的生动鲜活;他笔下的北京方言是那样的准确地道,堪称京味儿文学第一代“掌门人”。 老舍生在北京,又是旗人,因此他的创作深受老北京地域文化的影响。所以他说“那里的人、事儿、风景、味道和卖酸梅汤、杏仁茶的吆喝声我全熟悉。” 老舍先生十分重视对北京方言的运用,所以老舍之子舒乙认为:“风格即语言。老舍先生正是以他纯正的北京口语给文学界带来了一种清新的风格。他能用最简单的字、词和文法,去描写最复杂的事物,证明口语体的万能。”(引自《老舍的艺术世界》序) 因此,用京味儿白话写小说、写剧本,是老舍先生一生的艺术追求。他的作品语言准确、平

分析《茶馆》的语言特色

目录 论文摘要……………………………………………………………………………………………关键词……………………………………………………………………………………………… 一、幽默寓庄于谐 (1) 二、人物语言个性化 (2) 三、浓郁的北京方言 (3) 参考文献……………………………………………………………………………………………

[论文摘要]幽默是本剧语言的一大特色。作者把对黑暗社会的讽刺、批判与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对祖国的热爱联系起来,在微笑中蕴含着严肃和悲哀,形成自己独特的幽默的风格,带着不易让人察觉的讽刺,这种幽默寓庄于谐,能给读者以回味和思考的余地。人物语言个性化是本剧的又一特色。老舍的《茶馆》善于从人物的身份、思想、性格出发,让他们说出符合自己个性的语言。每个人物的语言都是自己的,表达着自己的思想,显示着自己的性格。浓郁的北京地方色彩在这个剧本中特别突出。简短的台词,儿化词语的运用,地道的北京方言等,使作品更具特色,也更真实。 [关键词]老舍《茶馆》语言特色 分析《茶馆》的语言特色 老舍在谈到他写作《茶馆》的构思时说,在文艺创作要百花齐放的号召下,“我写了《茶馆》……从内容上看,《茶馆》写的是旧社会”,“从形式上看,我大胆地把戏曲与曲艺的某些技巧运用到话剧中来,略新耳目。”老舍还说他写《茶馆》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参与埋葬旧时代的战斗”(《〈老舍剧作选〉自序》)。《茶馆》一共三幕,三幕刻画了三个可诅咒的时代。第一幕的时间是1898年,即戊戌变法失败后的晚清末年;第二幕写的是军阀混战的民国初年;第三幕写的是抗战胜利后解放战争爆发前夕的国民党反动统治时期。三幕戏犹如三帧风俗画卷,描绘了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三个黑暗、病态、荒诞的社会发展片断,从历史的纵向和横向概括了50年社会历史发展过程和种种人物命运的变迁。它深刻地揭示出,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一切所谓的改良主义、个人奋斗、“实业救国”的道路都是行不通的。 一.幽默寓庄于谐 幽默是本剧语言的一大特色,作者把对黑暗社会的讽刺、批评与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对祖国的热爱联系起来,在微风中蕴含着严肃和悲哀,形成自已独特的幽默风格。《茶馆》在艺术风格上,把悲剧和喜剧有机地揉合融会起来,以喜剧的形式表现了最为悲切的内容,形成了悲喜结合的特色。反映旧社会人吃人的黑暗现实,埋葬三个旧时代,构成了《茶馆》的悲剧基调,但是老舍却为这出人间的悲剧编织了一套喜剧的外衣。这喜剧外衣正是旧社会的

冰心散文的艺术特点解读

冰心散文的艺术特点解读 一提到冰心,我眼前总会浮现出那位用爱的真情,美的笔触讴歌大自然、母爱与童心,以及人世间一切美好事物的女性。她以柔美细腻的笔调,“满蓄着温柔、微带着忧愁”的色彩,委婉含蓄的手法和清丽的语言,营造出属于她独有的艺术之厦。 冰心的散文,哀婉凄清、温情脉脉,富于哲理和抒情韵味,清丽典雅、隽永精致。 一、景、心互动,情字见长 冰心散文主情,以抒情见长。在她的文字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对片段的情思,以及那些晶莹美丽的回忆的抒写。因为她曾说她喜欢做“埋存与发掘”的事。她的那些最精彩,最富灵气,最自然的散文,几乎都是她用饱蘸真挚的情感之笔,对昔日“埋存”的令人难以忘怀的生活进行艺术的“发掘”所得。在她感情的天地里,没有大海的壮阔,也没有长江的奔涌。那是山间流出的溪水,平平稳稳:那是地心流出的清泉,汩汩淙淙。她抒发感情的文笔,永远也激不起大波大澜,却能给读者带来一种细泉似的脉脉温情。在抒情的章法上,冰心有自己的风格。她善于在绵绵密密的抒情里,轻巧地插入场景的描绘,人物的刻画或哲理的思索,使文章一波三折,摇曳多姿。例如在她的早期散文《笑》[1]中,作者勾勒了三个场景、三个笑容,在不施藻饰,不加雕琢的含而不露的叙述中,表达了自己对“爱的调和”的理想生活的向往之情。 她还善于把感情寄托在具体形象的描绘中,使其具有更强的感人力。在《往事》之七[1]这篇佳作中,作者以饱蘸深情的笔触,描绘夜雨后两缸莲花的情状: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飘在水面。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欹斜。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的倾侧了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雨点不住的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我心中深深的受了感动—— 母亲呵!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白莲在繁杂的雨点摧残下凋零了,洁白的花瓣飘散在水面上,那小小的莲蓬和淡黄色的花须孤零零地留在梗上,随风摇曳,显得那样凄清、冷落,这里明显地沉浸着作者怜惜的情感,以此作为与红莲的对比。那朵初开的、亭亭玉立的红莲,是高雅、清芬、瑰丽的形象,可以说是审美主体的象征。在大雷雨中,在毫无遮蔽的天空之下,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欹斜。这自然界的雷声雨点,无疑也是黑暗动荡时代的风雨,它摧残着娇嫩的花朵,侵袭着美好、纯洁的心灵。在风雨飘摇之中,一个大荷叶,倾侧下来,覆盖着开满的红莲。尽管雨势并不减退,而左右欹斜的红莲又稳静地玉立着,狂暴的雨点,只能在荷叶上面,聚了些无力的水珠。这里的倾侧、覆盖,透露出一种崇高、感人的美。荷叶勇敢地抗击自然界的风雨,无私地遮护红莲同母亲的慈怜,无条件的自我牺牲精神,柔和地交织在一起,寄托着作者对黑暗社会的不满,对坚强的力量、英雄无畏的精神、扶持新生、美物的行动的赞颂。文章的主题自然得到了升华。

分析老舍茶馆戏剧结构

分析老舍茶馆戏剧结构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茶馆》的戏剧结构 1、在老舍的话剧中,《茶馆》的戏剧结构是独特的,称为“图卷戏”。用老舍先生自己的话说就是“我的写法多少有点新的尝试,没完全叫老套子捆住”。的确如此,《话剧》整部作品没有一个完整的情节线索,没有贯穿始终的矛盾冲突,而是以写人物来带动情节的发展,这与中外传统的戏剧写法完全不同。每一个在茶馆中出现的人物都有自己的一个故事,这些故事共同构成了茶馆这样一个大时代的缩影。 在《茶馆》中,大大小小人物有70多人,时间跨度长达五十年,老舍先生巧妙地采用了让主要人物自壮到老贯穿全剧,次要人物父子相承,每个人物都说自己的话,人物在剧中商场、出场不用作者交待,召之即来挥之即去,在茶馆这个舞台上演绎着自己的命运,但是都与时代发生关系。在长达五十年的时间跨度中,演绎着社会的变迁、人物的命运,从而揭示主题。 《茶馆》从“侧面透露”的角度进行总体构思,对传统的戏剧结构有所突破。全剧以人民群众同时代的矛盾作为戏剧冲突,用以王利发的命运故事为中心的、联合其他主要人物的命运故事的几条经线和大大小小戏剧冲突形成的几条纬线,织成了“球网状”的结构。这种“球网状”的结构,凸现了戏剧构图的多层次、多色调、立体化的特色。这就是说,在表现戏剧冲突时,不是以同一组对立面人物的矛盾冲突作为推进情节的主轴,而是令接踵而来的社会矛盾穿插切人。所谓是“你方唱罢我登场”。这样,就在同一场面里“集合”了几个生活片断,形成戏剧冲突的此起彼伏,使场面异彩纷呈。应该说,这样的艺术效果是和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