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范进中举导学案(师)

19范进中举导学案(师)
19范进中举导学案(师)

19《范进中举》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感受并积累词语

2、.学习鲜明的对比手法和高度的讽刺艺术。

3.、理解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

【学习重点】

1.感知人物象,理解范进人物形象的典型性

2.体味对比手法和讽刺艺术

【学习难点】

1.理解文章主题。

2.感知艺术形象,学习使用人物动作、语言刻画人物的手法

【资料链接】

作者简介: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号粒民,晚年又号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清代讽刺小说家。出生于官僚地主家庭,曾祖父、祖父、叔祖均凭科举显达。其父吴霖起为人正直耿介,不慕荣利,对吴敬梓颇有影响。

吴敬梓13岁丧母,后随父到任所,20岁中秀才(此后即屡举不中),23岁丧父。家族内部因为财产和权力而展开了激烈的争斗。经历了这场变故,吴敬梓既无心做官,对虚伪的人际关系又深感厌恶。安徽巡抚推荐他应博学洪词考试,他竟装病不去。他不善持家,遇贫即施,家产卖尽,直至1754年53岁去逝时,一直过着清贫的生活。

他出身于仕宦名门,随父亲到各处做官而有机会获得包括官场内幕的大量见识,对于如官僚豪绅、纨绔子弟、举业中人、清客等卑劣的灵魂,腐朽的生活有较深刻的了解;加上他个人经济地位的剧变,使他与广大下层人民有较多的接触,这些成了他创作《儒林外史》的丰富的素材,费20年心血著成《儒林外史》。

作品简介:《儒林外史》,它是一部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是中国古典文学中讽刺艺术的最高峰,给后世的谴责小说以直接影响。

它以整个封建社会为批判对象,以不同类型的封建知识分子为中心,通过对他们生活和心灵的描绘与剖析,勾画了一群“儒林”的丑恶形象。全书中心就是反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教的毒害,讽刺因热中功名富贵而造成的极端虚伪、恶劣的社会习气,成功的展示了一幅以封建儒生的生活和精神状态为中心的十八世纪中国社会的风俗画。

科举制度:

童生:要取得正式考试的资格,先要参加童试,参

加童试的人称为儒生或童生。

生员:录取入学的童生称为生员。

秀才:生员肆业后称为秀才。

举人:通过本省学政巡回举行的科考的成绩优良的秀才参加每

三年一次的在省城举行的乡试之后,考中的称举人,第

一名称解元,其他的称亚元。

贡士:举人于乡试后第二年春天参加礼部举行的会试,取中后

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

进士:贡士参加殿试,取中后称进士。进士分三甲——进士及

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第一甲录取三名——状元、

榜眼、探花。

【自主预习案】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作揖(yī)带挈(qiè)行事( háng )

见教(jiào )醉醺醺(xūn)腆(tiǎn)

癞蛤蟆( lài )啐(cuì)嗑(hē)

讳(huì)踹倒(chuài )

星宿(xiù)宿舍( sù)住一宿(xiǔ)

阎王(yán)兀(wù)绾(wǎn)

桑梓(zǐ)斋公(zhāi)轩敞(chǎng)

紧攥( zuàn)瘟(wēn)中举(zhòng )相公(xiàng )

2、下边词语现在已经不用,在后面括号里填上意思相同的现在用语:

1行事(行业) 2见教(指教)

3桑梓(家乡) 4营生(谋生)

5兀自(只管) 6些须(很少)

7浑家(妻子) 8郎中(医生)

9相公(秀才) 10在下(谦称自己)

【课内探究案】

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导入课文:有这样一幅对联“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回忆去岁饥荒,五六七月间,柴米尽枯竭,贫无一寸铁,赊不得,欠不得,虽有近亲远戚,谁肯雪中送炭?

侥幸今朝科举,一二三场内,文章皆合式,中了五经魁,名也香,姓也香,不拘张三李四,都来锦上添花!”这样天翻地覆的人生际遇究竟是为何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范进中举》去寻求答案

二、自主探究,释疑解惑。

1、速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用简洁的语言复述本文的主要故事情节。(欣赏图片,说说

图片上说的是什么事)

范进中秀才,丈人“贺喜”女婿;范进借钱赴试,丈人痛骂女婿;获知中举,范进喜极而疯;挥掌治病,丈人斗胆掴女婿;乡邻皆友好,乡绅是“相知”

2、围绕“中举”这个中心事件,按时间顺序,小说可分成哪两个部分?说说中举前、中举后各写了哪些事?用简短的语言概括。(理情节,梳结构)

中秀才,丈人“贺喜”(背景)

借盘缠,范进遭骂(开端)

断炊烟,范进卖鸡(发展)

见喜报,范进发疯;打贵人,丈人趋炎(高潮)

送礼物,张绅附势(结局)

三、合作探究——分析人物形象

(一)人物一-----范进

1、本篇小说写了哪些人物?谁是主人公?

2、研读“范进疯了”这个精彩片断,仔细思考下列问题:

○1范进发疯的过程能够分为几个部分?

昏厥-疯跑-跌倒-疯走上集

○2文中使用了哪些描写来刻画范进的疯态?(找出关键的词语)

动作描写:看、念、拍手(3次)、笑(3次)、跌倒、爬将起来、飞跑。

语言描写:“噫!好了!我中了!”(重复)

神态描写:牙关咬紧、不省人事。

外貌描写: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

这些夸张的描写生动地表现出了范进是中举后狂喜的心情和发疯的丑态,具有极强的讽刺意味。

追问:中举后,范进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你能说说范进中举发疯时大叫“好”的内涵到底是什么?

内涵就是:只要中举了,从此经济状况和社会地位完全改变。以前贫困潦倒,万人唾骂,现在享不尽的荣华富贵,有好多人巴结。

○3范进中举后为什么会发疯?

“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他只因欢喜狠了,痰涌上来,迷了心窍。”

在封建社会,读书人一旦中举,那就平步青云。范进未中举前穷愁潦倒,受尽屈辱。中举后即能吐尽几十年的苦水闷气,从此将身价百倍,享尽富贵荣华。所以,这是范进梦寐以求的,一旦到手,竟喜极而疯。文章着重刻画范进颠狂的丑态,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4范进在中举前后有哪些变化?跳读文章,从文章中找出相对应的句子,完成下面

范进是这篇小说的中心人物。作者对他的描写主要围绕两个方面:一是他悲苦辛酸的命运,一是他卑怯屈辱的性格。

这两方面又是互相联系的、统一的,都同他热衷功名富贵却又长期落第的生活经历分不开。穷得绝粮断炊,连老婆和老母亲都不能养活,这便招致丈人胡屠户和周围人们的轻蔑和嘲笑;而这遭人白眼的处境,又形成他自轻自贱、逆来顺受、“唯唯连声”那样怯儒、卑微和屈辱的性格。他的性格反映出科举重压下落第文人的辛酸悲苦。

追问1、:你从范进的这种变化中,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社会?

封建科举制度下,读书人苦苦挣扎、得意忘形身影,畸形的心态;让我们感受到封建社会欺贫爱富、趋炎附势的人情世态。

追问2、范进中举,喜极而疯,是喜剧,是悲剧?结合课文具体描写,谈谈你的看法。

(提示:喜剧常用夸张的手法揭露和嘲笑现实中的丑恶事物或落后现象,而悲剧

常常表现有价值事物的毁灭。)

(1

(2)揭露了当时士人热中功名的丑恶灵魂和市侩的趋炎附势的嘴脸;

(3

1、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的态度有什么不同?细读课文完成下列表格。从中表现了他的什么性格特点?反映了什么现象?

出他的前倨后恭,他欺贫爱富、趋炎附势、嗜钱如命、庸俗自私的典型市侩的性格跃然纸上。

胡屠户前倨后恭的不同态度,正好反映出当时社会上那种趋炎附势的现象,时人对权贵阿谀奉承,对寒士则加以白眼。

(三)人物----张乡绅和众邻居

1、张静斋是城中望族,之前与范进素不相识,为什么会来拜会范进,而且还又送银又送房?

张静斋的目的是为了结交新贵,巩固和扩大自己的权势,从这里我们能够看出当时官僚之间结党营私之风盛行。

2、众邻居在范进中举前后有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

众邻居在范进中举前对他漠不关心,在他中举后都送了东西来。范进疯了也是众邻居来帮忙。众邻居对权势者或敬畏或谄媚,对不幸者冷酷无情。这表现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

四、总结本文的艺术特色

鲜明的人物形象

一夸张、对比手法;

二语言、动作、神态描写。

高超的讽刺

(1)夸张性的故事情节。

(2)前后对比的人物描写。

(3)富有讽刺性的人物语言、细节描写。

典型细节

如:下列加点的词含有什么意味,体现了人物的什么心理?

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我原是贺你的,怎好又拿了回去?”范进道:“眼见得我这里还有这几两银子,若用完了,再来问老爹讨来用。”屠户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

答:

五、课文小结

这篇文章使用夸张对比的手法生动地描写了范进中举前后截然不同的生活境遇,通过对人物动作、语言、外貌神态的描画,刻画了范进喜极而疯的丑态,以及胡屠户、张乡绅、众乡邻等趋炎附势的嘴脸,抨击了封建社会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及各阶层人物的思想毒害,揭露了当时社会道德风气的败坏和政治的黑暗,讽刺了世态炎凉。

六、作业

1、摘抄本课精彩语句;

2、阅读《儒林外史》,进一步领略其思想性及艺术性。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