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之子午流注时间与穴位的关系

中医之子午流注时间与穴位的关系
中医之子午流注时间与穴位的关系

中医之子午流注时间与穴位的关系

中医之子午流注时间与穴位的关系2011-06-12

21:40:59| 分类:岐黄针推|举报|字号订阅

一、子午流注的含义:

子午:

子午是对立的两个词,古人曾用它表示水火、南北等。它是代表阴阳对立的两个名词。同时子午又是时间的两个极点,表示相对关系。据《汉书·律历志》记载:“萌于子”,“子”就是“籽”的意思,犹如种子开始萌芽。以自然界来说,子象征着地下初阳渐生,生物的育芽已经开始萌动。相反,“午”恰与“子”相对。据《运气论奥》所载,它是“长也”“大也”,意思是一岁之中,五月建午,此时禾苗丰满盛壮,开花结果。这就是子午的本意。

中医认为:“子午”有以下含义:

1、子午代表十二个地支,依次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古时,人们常把子午二字看作是代表十二地支的全数,古人计时,一日分为十二个时辰,分别以十二地支作为代表符号,十二地支代表一昼夜,子午是第一数和第七数。如一日之中,子为夜半,为23时至凌晨1时;午为午中。就一年而言,子为冬至,午为夏至,对气候而言,子时热,午时寒。

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古人用地支配合天干来记述年、月、日、时,所以子午也就成了一种记事符号。“干支”相配,如今日为甲子日,明日即为乙丑日,依次类推。紫金山天文台新编《万年历》(修订本),可以查明一百年内的年月日“干支”。

2、子午流注代表阴阳。子代表阳生、午代表阴生。它含有阳极生阴,阴极生阳,平衡圆道的运动规律。阳始于子前、末于午后;阴始于午后,末于子前。《素问·生气通天论篇》说:“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意思是白天阳气盛,机体的生理功能以兴奋为主。黑夜阴气盛,机体的生理功能以抑制为主。机体通过阴阳消长的不断平衡,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

3、子午代表人体气血流行规律。

子午与五脏六腑相配:子胆、丑肝、寅肺、卯大肠、辰胃、巳脾、午心、未小肠、申膀胧、酉肾、戌心包、亥三焦。

天干与五脏六腑相配: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庚大肠、辛肺、壬膀胱、癸肾。

一日十二个时辰,一个时辰流经一条经脉。流行次序是:寅时肺经——卯时大肠经——辰时胃经——巳时脾经——午时心经——未时小肠经——申时膀胱经——酉时肾

经——戌时心包经——亥时三焦经——子时胆经——丑时

肝经,最后再流入肺经。首尾相接,如环无端。子午流注学说认为,脏腑主时气血最旺盛,相对时气血最衰弱。

“流注”:是指人体气血运行而言。流指流动,注指输注,它的含义较广,在子午流注中是将人体的气血循行比喻为水流,在经脉中穿流不息地循环输注。并用“井、荥、输、经、合”形容其流动状态。即言水之发为井,渐成细流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然后汇合于泽海,以此表示气血沿经脉流注的过程。

子午流注,简单的说,就是以子午言时间,以流注喻气血,子午流注就是将人体气血运行比拟为水流,从子时到午时,随着时间先后不同,人体阴阳盛衰,营卫运行,经脉流注,时穴开阖,都与自然界同样具有节律变化。阴阳各经气血的盛衰也有固定的时间。气血盈时而至为盛,过时而去为衰,逢时为开;过时为阖,定时开穴,方可有效地调和阴阳、纠正机体偏盛偏衰。子午是阴阳对立的两个方面,也是阴阳转化的起点和界线。

见下表:

中医十二经络学(子午流注学)

子午流注学是中医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研究人体气血运行的时刻表。

其歌诀:子胆丑肝各定位,寅时气血注于肺,卯时大肠辰时

胃,已脾心未小肠,膀胱申注酝肾注,戊时包络亥三焦。

了解人体经络-日之中循行运转规律,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刻,从呼吸做起,以经络为据,洞悉太极之理,尊阴阳之纲纪,诸十二经脉者,皆系于生气之原,气者生之本也,时者生之用也!

转载十二时辰和人体经络时表,希望大家都能打开健康之门: 足少阳胆经子时(23点至1点)—胆经旺。子时睡得足,黑眼圈不露;中医理论认为;“肝之余气,泄于明胆,聚而成精。”人在子时前入眠,胆方能完成代谢。“胆汁有多清,脑就有多清。”子时前入睡者,晨醒后头脑清晰、气色红润,没有黑眼圈。反之,常于子时内不能入睡者,则气色青白,眼眶昏黑。同时因胆汁排毒代谢不良更容易生成结晶、结石。足厥阴肝经丑时(1点至3点)—肝经旺。丑时不睡晚,脸上不长斑;中医理论认为:“肝藏血。”“人卧则血归于肝。”如果丑时不能入睡,肝脏还在输出能量支持人的思维和行动,就无法完成新陈代谢。所以丑时前未能入睡者,面色青灰,情志怠慢而躁,易生肝病,脸色晦暗长斑。手太阴肺经寅时(3点至5点)—肺经旺。寅时睡得熟,色红精气足;“肺朝百脉。”

肝在丑时把血液推陈出新之后,将新鲜血液提供给肺,通过肺送往全身。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力充沛。寅时,有肺病者反映最为强烈,如剧咳或哮喘而醒。手阳明大肠经卯时(5点到7点)—大肠经旺。卯时大肠蠕,排毒渣滓出;

“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肠进入兴奋状态,完成吸收食物中的水分和营养、排出渣滓的过程。清晨起床后最好排大便。足阳明胃经辰时(7点到9点)—胃经旺。辰时吃早餐,营养身体安;人在此时段吃早餐最容易消化,吸收也最好。早餐可安排温和养胃的食品如稀粥、麦片、包点等。过于燥热的食品容易引起胃火盛,出现嘴唇干裂、唇疮等问题。不吃早餐更容易引起多种疾病。足太阴脾经已时(9点至11点)—脾经旺。已时脾经旺,造血身体状;“脾主运化,脾统血。”脾是消化、吸收、排泄的总调度,又是人体血液的统领。“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的功能好,消化吸收好,血液质量好,所以嘴唇是红润的。唇白标志血气不足,唇暗、唇紫标志寒入脾经

手少阴心经午时(11点至13点)—心经旺。午时一小憩,安神养精气;“心主神明,开窍于舌,其华在面。”心气推动血液运行,养神、养气、养筋。人在午时能睡片段,对于养心大有好处,可使下午至晚上精力充沛。手太阳小肠经未时(13点到15点)—小肠经旺。未时分清浊,饮水能降火;小肠分清浊,把水液归于膀胱,糟粕送入大肠,精华上输于脾。小肠经在未时对人一天的营养进行。如小肠有热,人会干咳、排屁。此时多喝水、喝茶有利小肠排素降火。足太阳膀胱经申时(15点至17点)—膀胱经旺。申时津液足,养阴身体舒;膀胱贮藏水液和津液,水液排出体外,津液循环

在体内。若膀胱有热可致膀胱咳,且咳而遗尿。申时人体温较热,阴虚的人最为突出。此时适当的活动有助于体内津液循环,喝滋阴泻火的茶水对阴虚的人最有效。足少阴肾经酉时(17点至19点)—肾经旺。酉时肾藏精,纳华元气清;“肾藏生殖之精和五脏六腑之精。肾为先天之根。”人体经过申时泻火排毒,肾在酉时进入贮藏精华的阶段。此时不适宜太强的运动量,也不适宜大量喝水手厥阴心包经戌时(19

点至21点)—心包经旺。戌时护心脏,减压心舒畅;“心包为心之外膜,附有脉络,气血通行之道。邪不能容,容之心伤。”心包是心的保护组织,又是气血通道。心包经戌时最兴旺,可清除心脏周围外邪,使心脏处于完好状态。此时一定要保持心情舒畅:看书听音乐、或做spa、跳舞、耍太极……放松心情,释放压力。

----------------------------------------------------------------

手少阳三焦经亥时(21点到23点)--三焦经旺。亥时百脉通,养身养娇容。三焦是六腑中最大的腑,具有主持诸气,疏通水道的作用。亥时三焦能通百脉。人如果在亥时睡眠,百脉可得到最好的休养生息,对身体对美容十分有益。百岁老人有个共同特点,即在亥时睡觉。现代人如不想此时睡觉,可听音乐、看书、看电视、练瑜伽,

无论何种养生法持之以恒才有效果!您可能也喜欢:岐黄天涯真情为你十二时辰和人体经络图文十二时辰和人体

经络图文中医同道必备的工具:漂亮的时空钟(全解)之中医典钟中医同道必备的工具:漂亮的时空钟(全解)之中医典钟神奇的子午流注神奇的子午流注子午流注图子午流注图中医同道必备的时空钟(全解)中医同道必备的时空钟(全解)人体经络图人体经络图地理——命理——医理地理——命理——医理子午流注(十二时辰养生学)子午流注(十二时辰养生学)经络记忆法取穴视频(上下)经络记忆法取穴视频(上下)中医典钟中医典钟子午流注开穴图子午流注开穴图子午流注针法的推算与灵龟八法2010.09.23子午流注针法的推算与灵龟八法一个睡五分钟等于六个钟头的方法------------------一个睡五分钟等于六个钟头的方法

------------------2009年3月最新题目(第十回) ( 五输穴专集)2010.10.202009年3月最新题目(第十回) ( 五输穴专集)阅读(4)| 评论(1) 喜欢推荐临床经验小药方——特有效少商穴应用

浅谈对中医的认识

浅谈对中医的认识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浅谈对中医的认识 1 释义作为一个刚刚步入医学院临床医学系的新生,我与中医的接触少之又少,对其的了解自然是知之甚微。若有人问我什么是中医学,我只能理解这样一段释义:中医学是以自然科学为主体,多学科知识相交融的传统医学科学,是我国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和医疗实践中逐步形成并发展,具有科学、系统、独特的理论体系。 2 重要性中医学有着悠久的历史,经历了数千年沧桑巨变,现在依然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乃至世界人民的卫生保健事业做出巨大贡献,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 问题用心体会中医学的“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基本特点。中医的理论是超出实证科学范畴的。所谓实证科学,从字面上讲是注重事实证据的科学,也就是在我们现有的这个空间,用现有的方法去验证分析问题。现代人不相信古代有更高的科学,一个很大的原因也是因为人们从现在“实证”的角度去衡量。实证的观念无形中限制了研究的方法,反过来,它同时又限制了研究的对象和内容。我想,这就是为什么大家不能理解中医、信任中医的最主要问题吧。 4 中西医不同之处可以说西医是借助外力从而驱赶病痛,那么中医就是加强自身从而自我愈合。这句话道破了中西医在治疗疾病上的差异。中西医对待疾病的治疗思路是完全不同的。后者讲求查出病源,对症下药。而对于前者来说,大多数情况都是在并不了解发病缘由的基础上,从整体出发,调节阴阳五行之平衡,辨证施治,从而解决病痛。 5 中西医有机结合同时我认为,中医相对于西医并不是独立存在的,二者可以在某些方面有机结合,共同施治。我身边就有这样一个实例。一个叔叔得了肾结石,多年来坚持激光碎石,虽说没有什么病痛或是对生命的威胁,但是半年一次的激光碎石不仅耗费大量金钱,而且耽误很多重要工作。后来因为某些关系认识了一位老中医,拿到了一副排石的中药方,服用两个疗程后见效。正是因为这位老中医的帮助,他彻底摆脱了肾结石。从上述实

经络穴位歌

肺: 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中府乳上三肋间,上行寸六云门安,云在璇玑旁六寸,天府腋三动脉求,侠白肘上五寸主,尺泽肘中约纹是,孔最腕侧七寸处,列缺腕上一寸半,经渠寸口陷中取,太渊掌后横纹头,鱼际节后散脉里,少商大指内侧端。 大肠: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 商阳食指内侧边,二间寻来本节前,三间节后陷中取,合谷虎口歧骨间,阳溪腕上筋间是,偏历交叉中指端,温溜腕后去五寸,池前四寸下廉寻,池前三寸上廉中,池前二寸三里逢,曲池曲肘纹头尽,肘髎大骨外廉近,若问五里何处寻,肘上三寸向里行,臂臑肘上七寸量,肩髃肩端举臂取,巨骨肩尖端上行,天鼎扶上一寸真,扶突人迎后寸五,禾髎水沟旁五分,迎香禾髎上一寸,大肠经穴是分明。 胃: 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之交頞中,旁纳太阳之脉,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 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 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入气街中。 其支者:起于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以下髀关,抵伏免,下膝髌中,下循胫外廉,下足跗,入次指外间。 其支者,下三寸而别,下入中指外间。 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间,出其端。 胃之经兮足阳明, 承泣目下七分寻, 四白目下一寸取, 巨髎鼻孔旁八分, 地仓挟吻四分近,大迎颔前寸三分,颊车耳下曲颊陷,下关耳前颧弓下,头维神庭旁四五,入迎喉旁寸五真,水突筋前迎下在,气舍突下穴相乘,缺盆舍外横骨内,相去中行四寸明,气户璇玑旁四寸,至乳六寸又四分,库房屋翳膺窗近,乳中正在乳头心,次有乳根出乳下,各一寸六不相侵, 却去中行须四寸,以前穴道为君陈,不容巨阙旁二寸,却近幽门寸五新,其下承满与梁门,关门太乙滑肉门,上下一寸无多少,共去中行二寸寻,天枢脐旁二寸间,枢下一寸即外陵,枢下二寸在巨穴,枢下三寸水道在,水下一寸归来好,距离中行二寸边,气冲鼠蹊上一寸,又距曲骨二寸间,髀关膝上有尺二,伏兔膝上六寸是,阴市膝上三寸记,梁丘膝上二寸记, 膝髌陷中犊鼻存,膝下三寸三里穴,膝下六寸上巨虚,膝下八寸条口位,膝下九寸下巨虚,髁上八寸丰隆量,解溪附上系鞋处,就在髁横纹中央,冲阳跗上五寸唤,陷谷庭后二寸间,内庭次趾外间陷,厉兑大次趾外端。

中医子午流注图

子午流注图 中医子午流注、走向和主要穴位 地支 时间 经络 流注走向相关主要穴位 子 23-1 足少阳胆经(腑) 由头走足瞳子髎天冲脑空风池肩井环跳 风市 阳陵泉丘墟丑 1-3 足厥阴肝经(脏) 由足走腹太冲中封章门期门 寅 3-5 手太阴肺经(脏) 由胸走手中府尺泽列缺太渊少商 卯 5-7 手阳明大肠经(腑) 由手走头商阳合谷阳溪曲池臂臑迎香 辰 7-9 足阳明胃经(腑) 由头走足下关颊车四白地仓人迎缺盆 足三里 内庭 巳 9-11 足太阴脾经(脏) 由足走腹隐白三阴交阴陵泉血海 午 11-13 手少阴心经(脏) 由胸走手少海神门少冲 未 13-15 手太阳小肠经(腑) 由手走头后溪阳谷小海天宗听宫 申 15-17 足太阳膀胱经(腑) 由头走足睛明攒竹十八经连排点承扶殷门 委中 承山昆仑酉 17-19 足少阴肾经(脏) 由足走腹涌泉太溪水泉阴谷 戌 19-21 手厥阴心包经(脏) 由胸走手天池天泉郄门间使内关大陵 劳宫 亥 21-23 手少阳三焦经(腑) 由手走头阳池外关翳风和髎丝竹空 督脉 长强命门哑门风府百会人中 任脉 曲骨关元气海膻中 子午流注是中医圣贤发现的一种规律,即每日的12个时辰是对应人体12条经脉。由于时辰在变,因而不同的经脉在不同的时辰也有兴有衰。掌握子午流注的规律,对养生和用药都有很大的益处。 中医医理讲“因天之序”,就是要因循身体这个“天”本身的运动顺序,就是东南西北,就是春夏秋冬,就是生发、生长、收敛、收藏。违背了这个顺序,就要生病,顺应这个顺序,就健康长寿。因此中医时间医

学将十二地支作为日节律的指称。日节律就是指人体一昼夜中阴阳消长、盛衰的情况。 子时 (23点至l点),胆经最旺。中医理论认为:“肝之余气,泄于胆,聚而成精。胆为中正之官,五脏六腑取决于胆。气以壮胆,邪不能侵。胆气虚则怯,气短,谋虑而不能决断。”由此可见胆的重要性。有些人随便切掉胆是轻率的表现。胆汁需要新陈代谢。人在子时前入眠,胆方能完成代谢。“胆有多清,脑有多清。” 凡在子时前l至2小时入睡者,晨醒后头脑清晰、气色红润。反之,经常子时前不入睡者,则气色青白,特别是胆汁无法正常新陈代谢而变浓结晶,犹如海水中水分蒸发后盐分浓而晒成盐一般,形成结石一类病症,其中一部分人还会因此而“胆怯”。 丑时(1点至3点),肝经最旺。肝藏血。人的思维和行动要靠肝血的支持,废旧的血液需要淘汰,新鲜血液需要产生,这种代谢通常在肝经最旺的丑时完成。中医理论认为:“人卧则血归于肝。”如果丑时前未入睡者,面色青灰,情志倦怠而躁,易生肝病。 寅时(3点至5点),肺经最旺。“肺朝百脉。”肝在丑时把血液推陈出新之后,将新鲜血液提供给肺,通过肺送往全身。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力充沛。 卯时(5点至7点),大肠经最旺。“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肠经进入兴奋状态,完成吸收食物中水分与营养、排出渣滓的过程。 辰时(7点至9点),胃经最旺。人在7点吃早饭最容易消化,如果胃火过盛,会出现嘴唇干裂或生疮。 巳时(9点至11点),脾经最旺。“脾主运化,脾统血。”脾是消化、吸收、排泄的总调度,又是人体血液的统领。“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的功能好,消化吸收好,血的质量好,嘴唇才是红润的。唇白标志血气不足,唇暗、唇紫标志寒人脾经。 午时(1 1点至13点),心经最旺。“心主神明,开窍于舌,其华在面。“心气推动血液运行,养神、养气、养筋。人在午时能睡片刻,对于养心大有好处,可使下午乃至晚上精力充沛。 未时(13点至15点),小肠经最旺。小肠分清浊,把水液归于膀胱,糟粕送人大肠,精华上输送于脾。小肠经在未时对人一天的营养进行调整。 申时(15点至17点),膀胱经最旺。膀胱贮藏水液和津液,水液排出体外,津液循环在体内。若膀胱有热可致膀胱咳,且咳而遗尿。 酉时(17点至19点),肾经最旺。“肾藏生殖之精和五脏六腑之精。肾为先天之根。”人体经过申时泻火排毒,肾在酉时进入贮藏精华的阶段。 戌时(19点至2l点),心包经最旺。“心包为心之外膜,附有脉络,气血通行之道。邪不能容,容之心伤。”心包是心的保护组织,又是气血通道。心包经戌时兴旺,可清除心脏周围外邪,使心脏处于完好状态。 亥时(2l点至23点),三焦经是六腑中最大的腑,具有主持诸气、疏通水道的作用。亥时三焦通百脉。人如果在亥时睡眠,百脉可休养生息,对身体十分有益。 1. 我们日常做事都知道要顺势而为,不可逆天而行,一天24小时每个时段该做什么都有“天”律可循。 2. 《人体使用手册》一招三式要求“早睡”。因为错过这个时间,补也没法补了。晚觉晚,认为睡够8小时就好了,岂知此8小时非彼8小时,有着事半功倍和事倍功半之巨大差距啊。人们一般夜里九、十点

子午流注法

子午流注法 子午流注法(acupuncture based on Midnight-Noon Cycle of Qi),按照日时干支推算人体气血流注盛衰的时间,选取相应的五输穴和原穴进行针灸治疗的方法。为中医时辰治疗学的内容。其思想来源于《内经》,具体方法则形成于金元时期。子午流注的名称,始见于金代阎明广《子午流注针经》(1153~1163),书中收载了金代何若愚《流注指微针赋》,并加以注解,全面具体阐述子午流注法。临床常用的有纳甲法和纳子法两种。此外,还有养子时刻法,则以24分钟为取穴的时间单位,每天轮遍六十六穴,又称为“一日取六十六穴法”。 理论依据 十二经脉气血运行状态,根据不同的时间变化而有相应的盛衰变化。子午是十二地支中的两个时辰,子是半夜,午是中午,是每天阴阳变化的分界点,用它来表示每天的时间变化。流注,即十二经脉气血运行的过程,以及在十二经脉的井、荥、输(原)、经、合等特定腧穴上所呈现的气血盛衰变化状态。人体中十二经脉的气血流注及其五输穴、原穴的气血盛衰情况,由于年、月、日、时等时间的变化而相应地有所不同。根据这个原理,按时选取有关腧穴进行治疗,即为子午流注法。 天干是古代以太阳运转变化记日的文字,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共10个,称十天干;地支是古代以月亮运转变化记时的文字,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共12个,称十二地支。天干地支配合运用,以记述年、月、日、时的变化,形成了中国最早的历法。天干起于甲,地支起于子,二者相合,顺序推移,即成甲子、乙丑、丙寅、丁卯……从一个甲子到下一个甲子,需要60个天干地支相合而成的时间单位,称六十环周法,是计算年、月、日、时变化的基础。运用天干地支符号来表示年、月、日、时,对掌握一年四季气候和昼夜变化规律有一定指导意义。因此,农历(又称夏历、旧历)至今仍沿用干支纪年。天干地支配合阴阳,是根据其排列数序的奇数、偶数属性来决定的,奇数(1、3、5、7、9、11)为阳(阳干、阳支),偶数(2、4、6、8、10、12)为阴(阴干、阴支)。干支相配,阴干合阴支,阳干合阳支。运用子午流注法时,则在阳日、阳时开阳经之穴,阴日、阴时开阴经之穴。再者,干支计时需配合五行、四季,即甲、乙、寅、卯属木为春,丙、丁、巳、午属火为夏,戊、己、辰、戌、丑、未属土为长夏,庚、辛、申、酉属金为秋,壬、癸、子、亥属水为冬。 运用子午流注法,首先要将患者接受针灸治疗的时间(年、月、日、时)所代表的干支找出,然后逐日按时取穴。在年干支、月干支、日干支、时干支中,以日、时的干支更为重要。其推算方法,有公式、转盘、指掌、查表推算等方法,根据各人不同的习惯来应用。对于较少接触子午流注法者,以转盘或查表二法为宜。此外,在应用此法取穴处方时,必须掌握时间与时辰的转换。一天有24小时,可用十二地支来代表。一个地支代表一个时辰,24小时则分为12时辰,即子时、丑时、寅时、卯时、辰时、巳时、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戌时、亥时(表1,表中时间以北京时间为根据)。在推算时间与时辰的对应关系时,必须考虑所处地区经度的差异。

浅谈中医学的认识

浅谈中医学的认识 祖国传统医学有数千年的历史,是人类在生产活动实践中不断摸索,逐渐的经验的积累而发展出来的一门经验科学,它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是中国人民长期与疾病做斗争的几位丰富的经验总结,同时也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经过一段学习,我的中医学有了一定的了解。 中医学的自然观—天人相应 东方文明主张“道法自然”,强调人与自然的相应关系,所以说中国传统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天人关系问题。中医学的天人相应学说正是根植于天人合一的哲学基础和文化母体之上,从而构成了中医学有别于西方医学的一大特质。中医学把天人相应的观念渗透到中医学的方方面面。如“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素问·宝命人全形论》)强调欲想健康长寿,必须“顺四时而适寒暑”(《灵枢·本神篇》)。“夫百病之始生也,皆生于风雨、寒暑、阴阳、喜怒、饮食、居处、大惊、大恐”(《灵枢·口问篇》)。凡此种种,无不体现了人的自然属性、生物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 西方文明却将改造自然、征服自然演化成人们普遍的理念和追求,西方医学必然也是将人与自然看作是各自独立的实体对立存在,故生物医学模式的形成则是将征服自然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科学成就应用于医学领域的结果。 中医学的整体观—形神统一 《道德经》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认为把握“道”,就能够明察万物,从而奠定了中医学的整体观。这种以察同为特点的思维模式不会重视差异的实体,而是强调通过体验、灵感、顿悟、直观等非理性的方法,去把握事物整体间共同拥有的规律性关系,彰显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即天人合一;又把人自身也看作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即形神统一、身心一元。在对疾病的认识、预防、治疗、转归、预后等方面,非常重视“神明”、“情志”的状态,注重形神统一、身心和谐的整体。 西方文化的特点是察异,在对事物的认识上着力寻求事物间的本质区别,故原子论、还原论是西方科学研究的立论基础,分析法、归纳法成为西方科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将人视作一个普通的机械性的身心二元的实体,器官、组织、细胞、分子无疑是西医学的核心。所以察同察异各有侧重。 中医学的治疗观—辨证论治 中国文化历来重感觉、重表象、重动态。所以,中医学是从整体、宏观、动态、功能及相互作用角度,了解病情、把握病机、灵活处治。如八纲、六经、脏腑、经络、三焦、气血津液、卫气营血等多种独具特色的辨证方法,显然是中医理论精华之所在。中医学讲究一因多果、一果多因、多因多果、多果多因,并且具体体现为辨证求因、审因论治,标本兼治、内外兼治,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因势利导、因异制宜等丰富的辨证论治思想。 西方文化重理性、重概念、重静态。故西医学强调概念,注重逻辑与分析,分门别类、穷根究底是其精髓所在。探究器官、器质、结构的状况,研究细胞、分子、基因的变化,追究细菌、病毒的来龙去脉,疾病分类、辨病论治遂是西医学优势。 中医学的预防观—治未病 中国文化主张适应、顺应自然。《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圣人不治己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是中医学预防思想的集中体现;而“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素问·遗篇刺法论)及“虚邪贼风,

子午流注开穴法

子午流注按时开穴法详解 按照针灸治疗时间选取相应的五腧穴和原穴进行针灸治疗的方法。常用的有纳甲法和纳子法两种,此外,还有养子时刻法,则以24分钟为取穴的时间单位,每天轮流六十六穴,又称一日取六十六穴法。十二经脉气血运行状态,根据不同的时间变化而有相应盛衰变化。子午,即时间变化。流注,即十二经脉气血运行的过程,以及在十二经脉的井、荥、输(原)、经、合等特定腧穴上所呈现的气血盛衰情况,由于年、月、日、时等时间的变化而相应地有所不同,根据这个原理,按时选穴进行治疗,即为子午流注针法。 子午流注纳子法是按时辰的地支属性来选取十二经脉五腧穴和原穴,每天轮遍十二经脉,是一种按时取穴法。又称子午流注纳支法。其具体方法是:①在该经脉经气流注时辰,取该经适当的穴位进行针灸治疗。②子母补泻取穴法,实证时,在气血流注至病经的时辰,取病经的子穴进行针灸(泻法);虚证时,在气血流过病经的时辰,取病经母穴进行针灸(补法);虚实不著的病证或补泻时辰已过,取病经的本穴或原穴进行针灸。 子午流注纳甲法是根据针灸治疗的目时辰与经脉对应关系图枣寅肺、卯大肠的,时天干属性,来选取十二经脉五腧穴和原穴,且以一个时辰为取穴时间单位,10天轮遍六十六穴的按时取穴法,又称子午流注纳干法。具体方法是:①取穴原则。阳日(日天干属阳),阳时(日天干属阳)取阳经穴;阴日(日天干属阴),阴时(日天干属阴)取

阴经穴。②合日互用。甲与己、乙与庚、丙与辛、丁与壬、戊与癸互为合日,在合日间可以互相应用相应时辰的开穴。为提高自己的针灸水平,我曾数次赴北京学习子午,流注针法。子午流注针法是一种古典高级针刺手法,行针时,结合人体,十二经脉气血流注规律,融入运气学说和纳甲纳子法,可提高临床疗效。但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也感到子午流注针法有其局限性,如针法只能按时开穴,选择气血旺盛的经脉或穴位来针刺,而不能调动整个人体的气血去推动疏通病变部位的经脉。通过阅读调气、导引、丹道诸书,我认为针法与道家丹功有许多相通之处,只要找到两者的结合点,通过实际的修炼和手法操作,可使针法与练功相得益彰,练功可以提高针刺水平,针法可以打通周天。祖国医学认为任督二脉一为阳脉之海,一为阴脉之海。滑伯仁曰:“任督二脉,一原二歧。一行于身之前,一行于身之后。一身有任督犹如天地之子午,可以分,可以合。分之以见阴阳之不离,合之以见浑沦无间。一而二,二而一”。可见人身经脉十二,要以任督二脉为总纲。督脉属阳,行人身腰背;任脉属阴,行人身胸腹,各统其两旁阴阳经络营卫而循行也。因此十二经脉依附于任督二脉,《难经》认为十二正经犹如沟渠,奇经犹如河泽,正经之脉隆盛,则溢于奇经。反之亦然,所以只要运用针法打通任督二脉,其它十二经脉也就自然疏通,并有补十二经气血不足之功效。修炼小周天的主要内容为采、封、炼、止。采即采先天一,使其升华的过程。封即采药后将下行之精气摄归于下丹田内封固。炼即运火候使其升降运转。止即河车运转到一定程度即止,所以只要按照采、封、炼、止4个过程,配以时间、针灸手法,

浅谈中医与周易的关系(20200521123312)

浅谈中医与周易的关系 王成明 中医学以阴阳五行学说为纲,《内经》是中医理论的基础,而<<内经>>乃至其它中医经典中的众多理论又源自<<周易>>。特别是<<内经>>一书,全面汲取了<<周易>>的精华,并驾御加以创造性地发挥,不仅成为医学奠基制作 之作,而且是古代文人学士必修的经典之一。 周易的周而复始,循环往复,与它的生息变化无穷有关,是日出日落,日月交替,就是阴阳的变化消长,阴阳统治周易,阴阳也统治中医,所以医易同 源。 历代医学名家,无不在周易上下大功夫,于是易医之理交相辉映的医学名 着不断涌现。古代医圣药王,孙思邈在<<千金方>>中写道:“凡欲为大医,必须谙素问,甲乙,黄帝针经,明堂流注十二经脉,三部九候、五脏六腑,表里 孔穴、本草药对、张仲景、王叔和、阮南、范东阳、张苗等诸部经方。又须妙 解阴阳禄命、诸家相法,周易、六壬,并须精熟。如此方为大医。”人们深刻体会到,“不知易,便不足以言知医,不知易,不足以为大医。” 具体到中医来说,中医吸收了易理的一些方法用来分析病机、指导用药。 下面我们来谈一谈中医与周易的关系: 一、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它们是这样循环相生的。木 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它们是这样循环相克的。 五行和五脏的关系,五行即金、木、水、火、土五种。〈〈内经〉〉说:东方属木青色,入通肝,其数为八。南方属火赤色,入通与心,其数为七。中

央属土黄色,入通于脾其数为五。西方属金为白色,入通于肺,其数为九。北方属水黑色,入通于肾,其数为六。这些理论很显然是从周易的五行与方位中导出来的。 二、阴阳与人的关系, 1、从人体的外表来分:上半身为阳,下半身为阴;体表面属阳,体内部属阴;背部一面的为阳,腹部一面的为阴。 2、从人体的身体部位上说:头为木,为阳,肩为木,为阴。额为火,为阳,舌为火,为阴。鼻为土,为阳,面为土,阴。筋为金,为阳,胸为金,为阴。胫为水,为阳,足为水,为阴。 3、按脏腑功能特点分,心肺脾肝肾五脏为阴,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腑为阳。心为火,属阴火;小肠也为火,属阳火;胃为土,属阳土;脾为土,属阴土;大肠为金,属阳金;肺为金,属阴金;膀胱为水,属阳水;肾为水,属阴水,胆为木,属阳木,肝为木,属阴木。 4、在经络之中:也分为阴阳。经属阴,络属阳,而经之中有阴经与阳经,络之中又有阴络与阳络。就十二经脉而言,又分三阴三阳,三阴:太阴,厥阴,少阴;三阳:阳明,少阳,太阳。就有手三阳经与手三阴经之分、足三阳经与足三阴经之别。 5、在血与气之间:血为阴,气为阳。在气之中,营气在内为阴,卫气在外为阳等等。 6、在诊断基础也分阴阳,八纲:阴阳,表里,寒热,虚实。阴阳为总纲,阴:里、寒、虚。阳:表、热、实。 7、中药也分阴阳,四气;寒、热、温、凉。温热属阳;寒凉属阴。五味:酸、苦、甘、辛、咸。甘辛属阳;酸苦咸属阴。

子午流注口诀

肺寅大卯胃辰宫, 脾巳心午小未中, 申膀酉肾心包戌, 亥焦子胆丑肝通。 ——《子午流注口诀》 1、肺寅,即寅时(凌晨3点-5点)对应的是肺经,此时肺经当令,是人体阳气的初始,也是人体气血由静变动的开始。此时不要急于起床,这样有助于阳气的生长,为白天的劳作打好基础。 2、大卯,即卯时(凌晨5点-7点)对应的是大肠经,此时大肠经当令,曙光初放,是起床的最好时机。先伸展肢体,接着慢慢坐起,坐在床上一会儿,并做一些养生保健的小动作,如叩齿、搓面、转肩、指弹后脑等等。然后起床洗漱,洗漱后马上喝一杯温开水,以助排便。

3、胃辰,即辰时(上午7点-9点)对应的是胃经,此时胃经当令,胃液分泌旺盛,是享受早餐的最佳时机。早餐应注重营养搭配,提倡清淡、稍饱。 4、脾巳,即巳时(上午9点-11点)对应的是脾经,此时脾经当令,阳气最盛,可以做适量的体能锻炼,做到锻炼有道,锻炼有度。 5、心午,即午时(上午11点-午后1点)对应的是心经,此时心经当令。午餐时间,讲究荤素搭配,营养丰富。可先喝点汤,然后再吃饭菜,七八分饱即可。饭后漱漱口,可以午睡一小时左右。 6、小未,即未时(午后1-3点)对应的是小肠经,此时小肠经当令,可看书、学习、下棋、打牌、做家务。喝一杯茶,以帮助肠道吸收。 7、申膀,即申时(午后3-5点)对应的是膀胱经,此时膀胱经当令,应注意多喝水,让小便通畅,切忌憋尿。此时是学习和做兴趣事的最佳时间。

8、酉肾,即酉时(午后5-7点)对应的是肾经,此时肾经当令,气血走足少阴肾经,为肾虚者补肾的最好时机。晚饭宜粥、少量、清谈。晚饭后少休息片刻,然后洗漱一下。 9、心包戌,即戌时(晚上7-9点)对应的是心包经,此时心包经当令,可上上网、看看电视。睡前用热水泡脚,不少于20分钟。 10、亥焦,即亥时(晚上9-11点)对应的是三焦经,此时三焦经当令,气血灌注三焦经。提倡排除杂念,静心安神,以养元气。屈膝而卧,渐渐入梦。 11、子胆,即子时(晚上11点-凌晨1点)对应的是胆经,此时胆经当令,必须熟睡,不可熬夜。人的阳气是在优质睡眠中得以蓄积。 12、丑肝,即丑时(凌晨1点-3点)对应的是肝经,此时肝经当令,肝脏在解毒造血。良好的睡眠状态是最好的养肝、保肝之法。

十二时辰和人体经络时表 子午流注与防病治病 12个月的养生计划 从十二时辰探讨天地人交合运动变化的规律

十二时辰和人体经络时表+子午流注与防病治病+12个月的养生计划+从十二时辰探讨天地人交合运动变化的规律 引用十二时辰和人体经络时表- 水番连的日志- 网 易博客 中医将一天分成十二个时辰,并用十二地支代表(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并形成子午流注学说。子午流注学说是中医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研究人体气血运行的时刻表。中医认为,自然界与人是统一的整体,自然界的年、季、日、时周期变化,影响着人们的生理、病理相应的周期变化,如人的脉象、春弦、夏洪、秋毛、冬石;人的病情变化多半是早晨轻、中午重、夜晚更重,这些情况和人体气血运行有关,也就是在不同的时辰,气血运行到不同的经络,对人体的生理,病理起到了直接的影响,恰如现代科学提出的生物钟效应相似。子午流注学说认为,人体气血的运行是按照一定的时间循环无端,连成一个大的循环通道,即十二经络的连接顺序为: 胆—肝—肺—大肠—胃—脾—心—小肠—膀胱—肾—心包—三焦

其歌诀:寅时气血注于肺,卯时大肠辰时胃,巳脾午心未小肠,膀胱申注酉肾注,戌时包络亥三焦,子胆丑肝各定位。了解人体经络-日之中循行运转规律,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刻,从呼吸做起,以经络为据,洞悉太极之理,尊阴阳之纲纪,诸十二经脉者,皆系于生气之原,气者生之本也,时者生之用也! 献上十二时辰和人体经络时表,希望大家都能打开健康之门: 凌晨3点-5点(寅时)是肺经开穴运行的时间。寅时肺经旺,寅时睡得熟,色红精气足。 “肺朝百脉。”肝在丑时把血液推陈出新之后,将新鲜血液提供给肺,通过肺送往全身。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力充沛。寅时,有肺病者反映最为强烈,如剧咳或哮喘而醒。 虚症:皮肤免疫力下降,天寒手足冰冷、麻痹、咽喉干、咳嗽等。 实证:呼吸不畅、咽喉异常、胸闷、气喘、扁桃炎、咳嗽、肩背酸痛易患痔疮等 ------------------------------------------------------------------------- 凌晨5点-7点(卯时)这段时间是手阳明大肠经开穴运行的时间。卯时大肠经旺,卯时大肠蠕,排毒渣滓出; “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

子午流注(针法)详细讲解

第一节子午流注的涵义与源流 一、子午流注的涵义 [子午] 原是对立的名词,用以代表天地、山泽、风雷、水火、春秋、寒暑、日月、夜半与日中两时辰等的表示相对关系的符号。如“子午面”,“子午线”,“子午道”,“子时午时”。[子午的意义] 1.子午代表阴阳:是阴阳的总称。子阴午阳,子午是阴阳的起点与分界线。子为阳之始,午为阴之始。 2. 子午代表时间:一天之中,子为夜半(23~1点),午为日中(11~13点)。 [如图] ?/P> 一年之中,子为农历11月(冬至为十一月),午为农历5月(夏至为五月)。 3. 子午代表气候寒热:子时寒,午时热。 4. 子午代表十二地支:如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均以子午为推算的开始。 5. 子午代表人体气血流行的阴阳盛衰。[如图] [流注] 流指水流,注指注输、灌注。这里具体是指将人体的气血循环比作水流,以出井、流荥、注输、行经、入合作喻,说明人体气血就象水流一样,始出为井,渐成细流为荥,水流如由浅入深灌注为输,渐而水流在通畅的河流中通行即称为经,最后如百川汇合入海即所入为合,以示脉气的流行经过。 [子午流注] 为子午流注针法的理论依据,它是从时间角度认识人体生命现象,即十二经脉的气血流注盛衰规律的一种学说。人体气血循行,周流出入,如流水般,或从子到午,或从午到子,随着时间先后的不同,阴阳各经气血的盛衰,也有固定的时间,气血迎时而至为盛,气血过时而去为衰。泻则乘其盛,补则随其去,逢时为开(气血流注开穴的时间,谓之逢时),过时为阖(某穴开时已过,谓之过时,则穴闭),定时开穴,补虚泻实,把握时机,调和阴阳而治病。[如图]

[子午流注针法] 是以时间为主要条件的一种特殊配穴治疗方法。属于时间医学的范畴。是以十二经脉肘膝以下的六十六个经穴为基础,根据出井、流荥、注输、行经、入合的气血流注,盛衰开阖的原理,配合阴阳、五行、脏腑理论,运用天干、地支推算逐日按时开穴的一种古典针刺取穴方法。中心内容:择时——依据气血流注的盛衰时间为主体。选穴——优选十二经疗效最佳的五输穴。 二、子午流注的起源和发展 子午流注针法历史悠久 1. 萌芽于秦、汉子午流注的起源,是以《内经》“天人相应”理论,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的。如:“天气始于甲,地气始于子,子甲相合,命曰岁立,谨候其时,气可与期。”说明人应自然。“言天者求之本,言地者求之位,言人者求之气交。”说明人与自然一样,有其“气交”规律。“岁有十二月,日有十二辰,子午为经,卯酉为纬。”即是自然自身的规律。“凡刺之法,必候日月星辰,四时八正之气,气定乃刺之。”是指针刺遵守自然界环境、人体环境变化。 2. 产生于宋代干支学说盛行,子午流注由理论趋向临床实践。 3. 发展于金、元、明在前代成熟和基础上,进而对针法运用和机制作了赋予新意的论述。 第二节子午流注针法的组成

中医学院十二经脉重点穴位取穴及循行图

1.中府在胸部,横平第1肋间隙,锁骨下窝外侧,前正中线旁开6寸 2.尺泽在肘区,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中 3.孔最在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上7寸,尺泽与太渊连线上 4.列缺在前臂,腕掌侧远端横纹上1.5寸, 拇短伸肌腱与拇长展肌腱之间,拇长展肌腱的凹陷中 5.太渊在腕前区,桡骨茎突与舟状骨之间,拇长展股腱尺侧凹陷中(原穴) 6.少商在手指,拇指末节桡侧,指甲根角侧上方0.1寸(井穴) 2. 手阳明大肠经 1.商阳在手指,食指末节桡侧,指甲根角侧上方0.1寸 2.合谷在手背,第1、2掌骨间,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原穴) 3.阳溪在腕区,腕背侧远端横纹桡侧,桡骨茎突远端,手拇指向上跷起时, 当拇短伸股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经穴) 4.手三里在前臂,肘zhǒu横纹下2寸,阳溪与曲池连线上 5.曲池在肘区,曲肘成直角,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处.(合穴) 6.臂臑在臂部,曲池上7寸,三角肌前缘处。(大肠经,小肠经,膀胱经,阳维脉之交穴) 7.肩髃在三角肌区,肩峰外侧缘前端与肱骨大结节两骨间凹陷中, 屈臂外展,肩峰外侧缘呈现前后两个凹陷,前下方的凹陷即是本穴 8.迎香在面部,鼻翼外缘中点旁,鼻唇沟中(大肠经,胃经之交会穴) 3. 足阳明胃经 1.承泣在面部,目正视,瞳孔直下眼球与眶下缘之间 2.四白在面部,目正视,瞳孔直下,眶下孔处 3.地仓在面部,目正视,瞳孔直下,口角旁开0.4寸 4.颊车在面部,下颌角前上方一横指(中指),咀嚼jǔjué时,咬肌隆起处 5.下关在面部,颧弓下缘中央与下颌切迹之间凹陷中 6.头维在头部,额角发际直上0.5寸,头正中线旁4.5寸 7.天枢在腹部,横平脐中,前正中线旁开2寸(大肠之募穴) 8.归来在下腹部,脐中下4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9.伏免在股前区,髌底上6寸,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 10.梁丘在股前区,髌底上2寸,股外侧肌与股直肌肌腱之间 11.犊鼻在膝前区,髌韧带外侧凹陷中 12.足三里在小腿外侧,犊dú鼻下3寸,胫骨前嵴jí外1横指处,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13.上巨虚在小腿外侧,犊鼻下6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14.下巨虚在小腿外侧,犊鼻下9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15.丰隆在小腿外侧,外踝尖上8寸,胫骨前肌外缘,条口旁开1寸 16.解溪在踝区,踝关节前面中央凹陷中,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 17.内庭在足背,第2,3趾间,趾蹼pǔ缘后方赤白肉际处(荥xíng穴) 18.厉兑在足趾,第2趾末节外侧,趾甲根角侧后方0.1寸(井穴) 4. 足太阴脾经 1.隐白在足趾,大趾末节内侧,趾甲根角侧后方0.1寸(井穴) 2.太白在跖区,第1跖趾关节近端赤白肉际凹陷中(原穴) 3.公孙在跖区,第1跖骨底的前下缘赤白肉际处(络穴,八脉交会穴) 4.三阴交在小腿内侧,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际(脾经、肾经、肝经之交会穴) 5.地机在小腿内侧,阴陵泉下3寸,胫骨内侧缘后际 6.阴陵泉在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kē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间的凹陷中(合穴) 7.血海在股前区,髌bìn底内侧端上2寸,股内侧肌隆起处 8.大横在腹部,脐中旁开4寸(脾经,阴维脉之交会穴)

浅谈中医与阴阳五行

浅谈中医与阴阳五行 成都中医药大学张鹏 阴阳五行是我国最古老的哲学思想之一,其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如医学,军事,政治,预测等等。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其作为中医的核心思想形成了一套神秘古老的东方医学。 中国古代哲学认为阴阳为万物根本,万物所生皆是由阴阳交感而来。阴阳是两种相对立的事物和关系,阴阳之间存在对立性即相对性。普遍性,阴阳交感而生万物,所以万物皆有阴阳。关联性,阴阳不能独立而存在,即所谓孤阴不生,独阳不长。阴阳是处于动态平衡的,阴盛则阳衰,阳亢则阴虚,在一定条件下阴阳可以相互转化,正是阴阳有这些特性而为其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天之阴阳生六气而为,风寒,暑,湿,燥,热。地之阴阳为五运,木,火,土,金,行,即五行。风为木厥阴之,暑为相火阳之,湿为土太阴之,燥为金阳明之,寒为水太阳之,热为火阴主之,即为天地阴阳五运六气,万物受之所生,受之所长,太过则病,不及则亡。 阴阳应于人体,表为阳,里为阴,腑为阳,脏为阴,气为阳,血为阴,上为阳,下为阴,前为阳,后为阴等等。五行,应为五脏,肝,心,脾,肺,肾,分为木,火,土,金,水。而人体有十二正经,分为三阴三阳,而应天之三阴三阳。天之穴气太过,人受之为病,即风邪犯厥阴肝经,归肝所主。寒邪犯太阳,膀胱

经主之,余皆如此,则给予了我们辨证和治疗的思路。 因五行为地之阴阳,所以有阴阳的特性,即相互制约,五行相克,相互转化,五行相生,而又有相互消长,相互根用。五行相生,为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此为常态。若是太过则出现相克相侮,木胜则克土,若木不足而土有余,则木被土反侮,余皆如此。 五行分为:木,火,土,金,水。地之万物与之对应,五脏:肝,心,脾,肺,肾。五味为:酸,苦甘,辛,咸。五色为:青,赤,黄,白,黑。方位为:东,南,中,西,北。五气为:风,暑,湿,燥,寒。五行其实不是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而是阴阳转化过程中气机变化的五种形式与状态,木曰曲直,火曰炎上,土曰稼穑,金曰从革,水曰润下。木性为生发,火性为生长,土性滋养,金性肃杀,水性收藏。 根据五行的特点,在临床上对于疾病的预防、治疗起着巨大作用。例如:《金匮要略》首篇便论述了疾病防治方法,举的是肝之病,肝实证之时,会克脾土,所以治时应先保护脾胃。而肝虚不再用此法治之。虽然没告诉我们肝虚如何治疗,但是我们知道,木不足则需要更多的水来转化,水肾主之。所以治肝虚,先补肾,即为虚则补其母,同时有防止了肝肾两虚的情况出现。 五行对应五色为,木火土金水应青赤黄白黑。青为风,肝主之,赤为热,心主之,黄为湿,脾主之,白为气血,肺主之,黑为劳,肾主之。《金匮要略》云:“色赤为风”。因风易生热,所以赤为

看子午流注图掌握子午流注养生规律

看子午流注图掌握子午流注养生规律 很多人都喜欢图说养生,对养生保健有研究的人必 然会了解当中的方方面面。子午流注是人体自然养生的一种规律,把*子午流注图看熟透了便对子午流注有一定的了解,这样自然 就会利于我们身体的健康与养生了。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子午流注的相关知识。 子午流注是中医圣贤发现的一种规律,即每日的12个时辰是对应人体12条经脉的。由于时辰在变,因而不同的经 脉在不同的时辰也有兴有衰。掌握子午流注的规律,对养生和用药都有很大的益处。下面我们就用表格的形式来看看子午流注的次序。 (胆)(肝)(肺)(大肠)(胃)(脾)(心)(小肠)(膀胱)(肾)(心包)(三焦)子时丑时寅时卯时辰时巳时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戌时亥时 23---1----3------5--------7--------9------ 11-----13------15-------17------ 19---- 21-----23M

肝与胆:肝胆相照。肝主怒,在五色中主青,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常有气的眼眶子发青,气的直流眼泪,气的直抽筋儿的现象。所以肝不好的人易发怒。如何养肝?《黄帝内经》中讲人卧则血归肝通常熬夜的人群由于子时前不能入眠,极易伤肝胆。由于血不养肝,肝不好会损害胆,胆汁代谢不利会引起三高(血压、血脂、血粘稠)及脂肪肝、酒精肝等肝胆疾病。俗话说胆有多清,脑有多清。肝开窍与目,因此一切眼疾均与肝有关(如近视、弱视及老年眼疾等)。肝如人体的血库,有藏血功能。如肝阳亢:眼凸胀红痛,性情急躁;肝阴虚:眼内凹干涩黑眼圈,眼疲倦,性情焦躁。一般来说肝气、胆气不足的人,易胆小、目倦神疲,腰膝酸软,多梦少睡。

周春才:何谓中医的阴阳五行

何谓中医的“阴阳五行”学说? 就其所蕴含的宇宙观与方法论而言,中医无疑是整个中国辩证科学之中最具典型意义的一个原型了。中医的世界观为“天人合一”,其方法论是“阴阳五行”学说,事实上,“阴阳五行”不独为中医的基础,也是整个中国文化的基础。所以完全可以这样说,离开了“阴阳五行”学说,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就无从谈起,因而在进入中医及其养生学的体系之前,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必要的介绍。 为了回答终极诉求问题,人类需要一个解释系统;为了处理具体问题,人类需要一个推理模型。在中国文化中,阴阳五行学说就起着这样的作用。 所谓的“解释系统与推理模型”,实际上也即一般意义上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其中世界观也称“宇宙观”,它是指人们对于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包括人对自然、社会、对自身命运与价值的认识; 而方法论则是关于认识世界和处理问题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它与世界观,也即对世界的解释系统是一致的。一般说来,对世界的根本看法怎样,观察、研究和处理的根本方法就将怎样。 所以要在当代多维的文化视野中还原中医的特征和本来面目,只

有从其世界观和方法论入手,才不致隔靴搔痒,以讹传讹。 “阴阳五行”学说直接来源于在中国文化中具有形而上意义的易学理论,易学理论的框架是河图与洛书,其中河图完成了对宇宙间一切事物的对立关系描述,给出了中国文化解释系统,洛书则通过对这种对立关系的统一法则之演绎,为中国科学、哲学和文化提供了一个推理模型,而《易经》六十四卦则是以上这个解释系统与推理系统的逻辑方阵。另需强调的是,阴阳五行学说用以把握、厘定和通约万事万物的支点则是古人在“立竿见影,以正农时”中发现的“勾股定义”。勾股定义以其作为公理与公设的意义,为整个中国文化打下了坚实的理性基础(作者在《易经图典》及《天圆地方——中国文化的百年之痒》中另有介绍)。 就是说,阴阳五行学说是一个逻辑完备的“科学”体系,只不过区别于实证科学,它属于辩证科学。这里所谓“辩证的”,也即整体的。 就世界观来说,《易经》认为宇宙兴衰的功能,完全出于自然,人类作为其中的一分子,只能自觉地效法这一功能,而无出其外。 即:人类的属性决定其行为一定要建立在与自然的普遍联系之中,人类应该尊重自然、师法自然,而不是越俎代庖,替代上帝。因而中

子午流注与养生保健

子午流注与养生保健 子午流注理论把一天24小时分为十二时辰,对应十二地支,并与人体腑脏的气血运行等相结合。十二时辰中,人体气血循行流注,盛衰开阖有时。遵循子午流注规律,有益于保持阴阳平衡,气血畅通。 子时 子时(晚上23点~凌晨1点)胆经最旺盛。此时是一天中最黑暗的时辰,阳气开始生发。《黄帝内经》曰:“凡十一脏皆取于胆。”胆气生发起来,全身气血才能随之而起。子时睡眠了,胆经才能完成代谢。“胆有多清,脑有多清。”凡在子时前入睡者,晨醒后头脑清新,气色红润;反之,子时不入睡者,日久面色青白,易生肝胆疾病。因此,人在此时入睡,对一天至关重要,也就是在养阳气,养好阳气对人的寿命至关重要。 丑时 丑时(1~3点)肝经最旺盛。《素问〃五脏生成篇》曰:“故人卧血归于肝。”肝内血液充足,可维护肝的疏泄功能,使之冲和条达,充分发挥解毒滤过的作用。此时一定要睡好,就能养好肝血。否则易出现急躁易怒、焦虑、神经衰弱,老年人易患痴呆等精神性疾病。 寅时 寅时(3~5点)肺经最旺盛。将肝贮藏解毒的新鲜血液输送到全身。《素问〃经脉别论》说:“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血的运行要依赖气的推动,肺主呼吸,调节全身的气机。此时肺经旺盛,有助于肺气调节和输布血液,运行百脉。这个阶段是从静变为动的开始,它是通过深度睡眠来完成的。肺脏有病、心功能不太好的老年人不要急于起床,也不提倡早起晨练。等太阳出来之后,空气新鲜时,可以活动一下,而早晨是阳气生发的时候,要顺其生发,迎接新一天的到来。 卯时 卯时(5~7点)大肠经旺盛。中医有“肺与大肠相表里”之说,卯时肺经气血入大肠经,此时天已亮了,早晨起床喝适量水,促进排便,要养

子午流注图及解释

子午流注图及解释 子午流注是我国古代中医圣贤精透人体而揭示出来的一种规律:因太阳与地球位置的变化,其引力使人体的十二条经脉在十二个不同的时辰有兴有衰。子午流注自古以来多用于针灸。但对调养身体,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人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人的生活习惯应该符合自然规律。把人的脏腑在12个时辰中的兴衰联系起来看,则是环环相扣,十分有序: 子时(23点至1点)胆经最旺,胆汁推陈出新。 丑时(1点至3点)肝经最旺,肝血推陈出新。 寅时(3点至5点)肺经最旺,将肝贮藏的新鲜血液输送于百脉,迎接新一天的到来。 卯时(5点—7点)大肠经最旺,此时起床利于排泄。 辰时(7点至9点)胃经最旺,此时吃早饭,有利消化。 巳时(9点至11点)脾经最旺,有利于吸收早饭的营养,生血。 午时(11点至13点)心经最旺,有利于周身血液循环,心火生胃土,有利于消化午饭。 未时(13点至15点)小肠经最旺,有利于吸收午饭营养。 申时(15点至17点)膀胱经最旺,有利于泻掉小肠下注的水液及周身的“火气”。

酉时(17点至19点)肾经最旺,有利于贮藏一日的脏腑精华。 戌时(19点至21点)心包经最旺,清理心脏周围的病邪,以利人进入睡眠。 亥时(21点至23点)三焦经最旺,三焦通百脉,人应进入睡眠,修养百脉生息。 从亥时初(21点)开始到寅时末(5点)结束,是人体细胞休养生息、推陈出新的时间,也是人随地球旋转到背向太阳的一面,阴主静,是人睡眠的良辰,此时休息才能有良好的身体和精神状态。这与睡觉多的婴儿长得胖、长得快,而爱闹觉的婴儿发育不良是一个道理。 人在宇宙中只是一粒微尘,要顺应天时、顺应自然,若逆天,人就容易过早衰老,容易生病!由此可见子午流注对人的重要性。 每日的十二时辰(每两小时为一时辰)与人体的十二条经脉息息相关,而经脉又与人体的五脏六腑相配。Array 1、我们日常做事都知 道要顺势而为,不可逆天而 行,一天24小时每个时段该 做什么都有“天”律可循。 2、《人体使用手册》一 招三式要求“早睡”。因为错 晚觉晚,认为睡够8小时就好 了,岂知此8小时非彼8 有着事半功倍和事倍功半之 巨大差距啊。人们一般夜里 但熬到11点时又精神了,这 就是胆经生发的缘故,但子时 在十二生肖中,“子”为“鼠” 这时阳气虽小如老鼠,但异常

传统中医学对我的启发以及阴阳五行对大学生的指导作用

岭南本草 一:传统中医学对我的启发; 人一方面是大自然的产物,是在风、寒、暑、湿、燥、火等气候的这种变化中,完成他生长壮老已的过程的;另一方面,人是社会的人,他具有完备的喜、怒、忧、思、悲、恐、惊。 在学习岭南本草这门课程前,像我一样,很多人会说,中医一点也不科学,西医说思维都是用脑的。我们中国文字中,思想的“思”字是个什么字呢?上面是“田”字,下面是“心”,你所有的情绪变化一定是脑和心的有机结合。当你特别难受的时候,首先感觉是心不好受。如果是心不好受,那就是动心了。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是长在地上的,就不可能离开地的生、长、壮、老、已的规律。地上的一切生物都具备这种规律。“地法天”,地球上所有的气候变化都取决于天。天是太阳、月亮、二十八星宿。二十八星宿包括太阳和月亮,二十八星宿每60年有一次准周期的变化,天上这些星宿的不同位置决定了地球上物候的不同变化,所以我们祖先把它总结成五运六气。2003年癸未年发生了SARS,我查了一下,1943年也是癸未年,北京霍乱流行。霍乱也属于湿的一种,它和SARS既有共性,又与SARS 不完全一样。这说明,我们的祖先在总结这些规律的时候不是胡编出来的。 现在一代一代的中国孩子们根本不知道中医学的基本理念,把中医学和偏方挂钩起来,认为是一种可有可无的治疗方式。其实大错特错,传统的中医学理论具有严谨的科学性。我们中国人像大家闺秀,韩国、日本像小家碧玉。大家闺秀的宝贝太多了,东家扔一点,西家扔一点,到现在都没了,被那小家碧玉全都拿回去了,中国的插花、和服、茶道全都变成他们的了。我们作为炎黄子孙,一定要对自己的文化有重新的认识。 二:阴阳五行理论对大学生的指导作用; 阴阳五行是古代的一种哲学体系。阴阳表述空间状态,五行表述时间结构;这是一种世界观。正如在纷繁复杂的物理现象中,归纳出物理定律,并可根据一定条件从定律中推导出相应的结论一样,阴阳五行也是从宇宙万物中归纳出来的时空定律,亦即古人对世界或者说宇宙的理解及抽象性概括。这个阴阳五行就是个时空定理,可将相应的现象纳入这个时空定理之中分析,从而得出所需的结论。 首先,阴阳是事件相对性的概念。明对暗,美对丑,善对恶等等。所以在分析每一件事的时候,都要看清它的正反两面,避免负面影响的发生,尽量向正向发展。其次五行代表事物的演变经过,以萌发,兴盛,成熟,衰退,终结作为一个周期。我们每个人都在这样的轮回中,即使先前有多么巨大的辉煌,终将会进入衰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