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湖北省宜昌市五峰县中考历史一模试卷[解析版]

2020年湖北省宜昌市五峰县中考历史一模试卷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计50分)

1.毛泽东在其词作《沁园春雪》中有一句“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这里“唐宗”的统治时期,史称()

A.“文景之治”B.“开皇之治”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2.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一过程最后完成于()A.西汉B.唐朝C.南宋D.明朝

3.人们总把“秦皇汉武”并称,他们都是杰出的帝王,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但他们二人在以下哪个问题上采取了相反的措施()

A.中央集权B.经济发展C.外族入侵D.儒家学说

4.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出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治世。诗颂“诏令劝农薄赋徭,躬行节俭尚廉潮。生民养息人丁旺,强国富民兴汉朝。”其歌颂的是()

A.文景之治B.贞观之治C.开元盛世D.康乾盛世

5.丝绸之路的正确路线是()

A.长安→河西走廊→中亚、西亚→今新疆境内→大秦

B.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中亚、西亚→大秦

C.洛阳→河西走廊→中亚、西亚→今新疆境内→大秦

D.洛阳→中亚、西亚→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大秦

6.解除了来自北方的威胁,使江南出现了“荆扬宴安,户口殷实”景象的战役是()A.赤壁之战B.巨鹿之战C.官渡之战D.淝水之战7.“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这是对我国古代哪一历史现象的高度评价()

A.赵州桥的修建B.大运河的开凿

C.指南针用于航海D.市舶司的设立

8.针对唐末以来频繁改换朝代和地方割据混战的积弊,北宋宰相赵普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方镇太盛,君弱臣强”。这一问题的形成主要是在哪一事件之后()

A.牧野之战B.赤壁之战C.安史之乱D.郾城大捷9.“秦以后中国的文化曾遭受到三次厄运:一次是秦始皇的焚书,一次是汉武帝的罢黜百家,又一次是明初的科举制度。”明初的科举制度成为中国文化“厄运”的原因是()

A.注重考查诗赋B.打破门第限制

C.采用八股取士D.考生任意发挥自己的见解

10.瘟疫在中国历史上早有记载,河南安阳中国文字博物馆提到了“虫、蛊、疟疾”等字。

此馆展出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应该是()

A.大篆B.甲骨文C.小篆D.隶书

11.“稻花香里说丰年”。据考古发现,下列原始居民中最早栽培水稻的是()A.北京人B.河姆渡人C.半坡人D.山顶洞人

12.长城是中华民族聪明智慧、艰苦勤奋、坚韧刚毅和充满向心力、凝聚力的精神象征。明长城的起止点为()

A.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B.东起辽东,西至临洮

C.东起鸭绿江,西至临洮D.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

13.梁启超针对明清时期的社会状况说过:“郑和之后,再无郑和”,中国逐渐脱离世界发展潮流。他指的是明清时期()

A.重农抑商B.闭关锁国

C.君主专制的加强D.八股取士

14.童谣见证历史.明朝时,儿歌“倭倭来,不要慌,我有戚爷来抵挡”所赞颂的是()A.岳飞抗金B.文天祥抗元

C.戚继光抗倭D.郑成功收复台湾

15.2017年上映的电影《建军大业》讲述了一群19世纪末到20世纪之交的“90后”和“00后”的青年人在民族面临危机之时的奋起反抗。下列事件在影片中你能看到的是()A.二次革命B.五四运动C.南昌起义D.三大战役16.《义勇军进行曲》伴随着抗日救亡运动的浪潮,很快传遍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新中国成立后,它被确定为代国歌,后来被确定为国歌.这首歌曲的曲作者是()

A.田汉B.聂耳C.冼星海D.徐悲鸿17.2014年3月20日,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开始了为期一周的访华之旅。35周年前中美关系取得的重要成果是()

A.促进了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B.达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中美在上海签署《联合公报》D.中美建交

18.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19.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以来,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为疫情防控作出重大贡献。如利用GitHub等网站开发出“Wuhan2020”等信息平台,使民间协作行为更加智能化。其所需的关键性技术是()

A.计算机网络技术B.生物工程技术

C.航空航天技术D.原子能技术

20.14﹣16世纪的西欧,开始冲破神学的黑暗桎梏,肯定人性;挑战大海的惊涛骇浪,寻找出路。“肯定人性”与“寻找出路”分别指()

A.“光荣革命”和大化改新B.文艺复兴和大化改新

C.“光荣革命”和新航路开辟D.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

21.作家魏巍曾写道:“它是地球上的一条红飘带,一头连着黄土高原,一头连在瑞金城外。

这条诗意而壮美的红飘带背后,是皑皑白雪、茫茫草地、涛涛江河,是饥饿、寒冷、疾病、硝烟,是理想、信念、意志……”材料描述的事件是()

A.南昌起义B.秋收起义C.红军长征D.井冈山会师22.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之间冷战开始的事件是()

A.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B.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D.杜鲁门主义出台

23.一战后,战胜国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对战后世界作出了安排,形成了新的国际关系体系,这个新的国际关系体系称为()

A.维也纳体系B.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C.雅尔塔体系D.国际反法西斯联盟

24.与“林肯”、“《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葛底斯堡战役”、“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等关键词相关联的历史事件是()

A.美国独立战争B.美国南北战争

C.第一次世界大战D.第二次世界大战

25.在资本主义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使中国开始沦为和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约分别是()

A.《北京条约》《马关条约》B.《南京条约》《辛丑条约》

C.《马关条约》《辛丑条约》D.《南京条约》《望厦条约》

二、材料题(共2小题,满分50分)

26.(25分)材料分析题:

“万夫一力,天下无敌”﹣﹣这就是中国!

材料一:《长征组歌》中的几个片段:

片段一红旗飘,军号响。子弟兵,别故乡。王明路线滔天罪,五次“围剿”敌猖狂。红军急切(主力)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

片段二万众呼唤毛主席,马列路线指航程。雄师刀坝告大捷,工农踊跃当红军。英明领袖来掌舵,革命磅礴和前进。

片段三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水似银。……敌重兵,压黔境。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兵。……调虎离山袭金沙,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片段四水湍急,……健儿巧渡金沙江,兄弟民族夹道迎。安顺场边孤舟勇,踩波踏浪歼敌兵。昼夜兼程二百四,猛打穷追夺泸定。铁索桥上显威风,勇士万代留英名。

片段五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

材料二:中国的改革在危机和忧患中起步,中国的开放在质疑和挑战中突围、创造。40年前,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国人民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历史上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新时期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均摘自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请回答:

(1)上述五个片段分别描述了长征途中几个重要历史事件,请你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将它们列举出来。

(2)从材料一中找出二个战役例子,说说毛泽东在军事上采用了怎样的策略。

(3)长征是一个伟大的壮举,它以红军的胜利、敌人的失败而告终。从上述材料中,请归纳出长征胜利的原因。

(4)写出我国开启“改革开放的新时代”的会议名称。材料二中的“伟大觉醒”所孕育的新时期的理论成果是什么?

(5)材料二中中国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结合所学写出体现中国智慧的方案两项。

27.(25分)阅读下列材料,启迪智慧。

材料一:

材料二:1897年,英国某杂志为庆祝维多利亚女王(1837﹣1901年在位)即位60周年发表专号,对60年间的变化进行总结:“在这个60年间,蒸汽和电克服了时间和空间,进步的速度超过了以往六百年。”

(1)第一次工业革命最先发生在哪个国家?哪幅图不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请写出材料一中各机器的发明或改造者。

(2)材料二中所说这“60年”涵盖的两次工业革命分别引领了人们步入了哪两个新时代?

(3)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2020年湖北省宜昌市五峰县中考历史一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计50分)1.【分析】本题以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为切入点,考查贞观之治。

【解答】毛泽东《沁园春雪》:“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中秦皇指的是秦始皇,汉武指的是汉武帝,唐宗指的唐太宊,宋祖指的是宋太祖。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国力强盛,被誉为“贞观之治”。

故选:C。

【点评】本题以贞观之治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2.【分析】本题以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为依托,考查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时间.

【解答】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经历了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北方依然是我国的经济重心;隋唐时期,江南地区进一步得到开发,并逐渐赶上北方;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明清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始终在南方。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江南经济发展和经济重心南移的相关知识.

3.【分析】本题以“秦皇汉武”都是杰出的帝王为切入点,考查的是统治者所实施的思想措施。

【解答】秦始皇为了加强思想统治,巩固统一,加强中央集权实施“焚书坑儒”措施;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大力推行儒学教育,使儒家思想成为法定的封建统治思想,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两者对儒家学说有着截然相反的态度。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生对不同统治者所实行的思想措施的理解,注意区别,一个提倡儒家思想,一个厌恶儒家思想。

4.【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景之治的内容的相关史实。文景之治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盛世局面。

【解答】据题干信息“劝农薄赋徭,躬行节俭尚廉潮。生民养息人于旺,强国富民兴汉朝”可知,诗句歌颂的是文景之治。由于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西汉初年,经济凋敝,统治者采取宽松政策,休养生息。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废除断残肢体的肉刑,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西汉文帝、景帝在位时期,政治清明、经济恢复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有很大增强,出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盛世局面﹣﹣﹣文景之治。选项A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文景之治的内容的相关史实。

5.【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丝绸之路相关知识的掌握,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解答】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沟通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联系,打通了中原通往西域之路。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贯穿东西方的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国与中亚和欧洲之间的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丝绸之路路线: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中亚、西亚(安息)→欧洲(大秦)。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丝绸之路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内容与影响。6.【分析】本题考查了淝水之战。前秦在南下统一全国的过程中在淝水之战中被东晋打败。

【解答】解除了来自北方的威胁,使江南出现了“荆扬宴安,户口殷实”景象的战役是淝水之战。淝水之战后,前秦统治瓦解,北方重陷混战状态,东晋在南方取得暂时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条件。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淝水之战的影响。7.【分析】本题考查隋朝大运河,结合所学即可解答。

【解答】结合所学可知,隋朝大运河始建于公元605年,用百余万民工挖通济渠,连接黄河、淮河,后又用十万民工疏通古邗沟,连接淮河、长江,构成下半段。三年后,挖永济渠,到北京南,构成上半段。又过两年,疏通江南运河,直抵余杭(杭州)。至此,共用五百余万民工,费时六年,大运河全线贯通,全长两千七百余千米,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大运河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成为贯通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对南北方的经济和文化交流起到重大作用。分析题干材料,可知选

项AC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隋朝大运河,需要准确掌握大运河的四段、连接的五大水系及大运河开凿的意义等。

8.【分析】本题以“方镇太盛,君弱臣强”为切入点,考查安史这乱的相关知识。

【解答】据所学知,“方镇太盛,君弱臣强”这一问题的形成主要是在安史之乱后,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安史叛军从河北大举南下,先后攻占东都洛阳,又攻下潼关,逼近长安,唐玄宗仓皇逃往四川,太子李亨北上灵武,被拥立为帝,即唐肃宗。唐朝将镇守西北地区的精兵悉数内调,并在北方少数民族的援助下,反击叛军。安史叛军接连内乱,最终于763年被平定。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唐朝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安史之乱的影响。9.【分析】本题以“秦以后中国的文化曾遭受到三次厄运:一次是秦始皇的焚书,一次是汉武帝的罢黜百家,又一次是明初的科举制度。”为切入点,考查的是明朝的科举制度。

【解答】依据课本知识,明朝时期实行的八股取士的制度,科举考试只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应考的人不能有个人见解,文体要写成八股文。许多读书人为了中试,只顾埋头攻读经书,专研八股,不讲求实际学问,扼杀了人们的创造力,是导致明初的科举制度成为中国文化“厄运”的原因,C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明朝科举制度的相关知识点。

10.【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甲骨文的历史地位的相关史实。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的。

【解答】据课本所学可知,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

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选项B符合

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甲骨文的历史地位的相关史实。

11.【分析】本题考查河姆渡原始居民。

【解答】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粟,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水稻,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故选:B。

【点评】掌握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相关知识。

12.【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明长城.

【解答】为了防御蒙古骑兵南下,明朝先后花了近二百年的时间修筑长城。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全长六千多千米,气势宏伟的长城,是世界上的一个奇迹。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需要准确识记明长城的起止点.

13.【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明清时期的对外交流。清朝时,对外采取了闭关锁国政策。闭关锁国政策的危害是阻碍了中外文化的交流,影响了中国吸收世界先进文化和科技,是中国近代社会落伍的重要原因之一。

【解答】材料“郑和之后,再无郑和”意思是说郑和之后,我国对外开放的大门开始关闭,到清朝时,对外采取了闭关锁国政策。闭关锁国政策的危害是阻碍了中外文化的交流,影响了中国吸收世界先进文化和科技,是中国近代社会落伍的重要原因之一。

故选:B。

【点评】掌握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的内容和危害。

14.【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戚继光抗倭,注意理解抗倭的史实.

【解答】明朝东南沿海倭寇泛滥,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取得连连胜利,戚继光赢得人们的好评和爱戴。故选C。

【点评】识记历史人物的历史功绩和影响.

15.【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南昌起义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发动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成为中共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8月1日后来被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2017年上映的电影《建军大业》中我

们能看到的是选项C。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南昌起义的相关史实。

16.【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近代文学艺术家及其相关成就的掌握情况.【解答】根据所学可知,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华民族处在危亡关头,聂耳投身于抗日洪流中,以其卓越的音乐才能,创作了大量振奋民族精神的救亡歌曲,其《义勇军进行曲》,极大地激发了中华民族的抗战意志。

故选:B。

【点评】本题以时代歌曲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聂耳相关成就的掌握情况,属识记层次的考查.对于聂耳和冼星海的成就,要注意区分.

17.【分析】本题考查中美建交。解答本题需掌握中美建交时间。

【解答】2014﹣35=1979年。结合所学,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可知,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以中美建交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18.【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意义。

【解答】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B.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彻底废除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确立了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

D.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从此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20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需掌握三大改造在我国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19.【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三次科技革命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明与应用。题干关键信息是“网站”“信息平台”。

【解答】伴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国际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人类进入高度信息化时代,网络时代的到来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丰富了人

们的日常生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观念。据题干关键信息“网站”“信息平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其所需的关键性技术是计算机网络技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第三次科技革命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影响的相关知识。

20.【分析】本题以14﹣﹣16世纪的西欧,开始冲破神学的黑暗桎梏,肯定人性;挑战大海的惊涛骇浪,寻找出路为依托,考查文艺复兴和新航路的开辟。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14﹣﹣16世纪的西欧,开始冲破神学的黑暗桎梏,肯定人性;挑战大海的惊涛骇浪,寻找出路。“肯定人性”与“寻找出路”分别指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根据所学可知,“肯定人性”指的是文艺复兴,文艺复兴开始于14世纪的意大利,它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新兴的资产阶级要求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这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这一运动在意识形态上打破了教会的神学世界观,把人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寻找出路”指的是新航路开辟,新航路开辟以后,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文艺复兴和新航路的开辟的历史影响。

21.【分析】本题以作家魏巍的文章为切入点,考查长征。

【解答】由材料“它是地球上的一条红飘带,一头连着黄土高原,一头连在瑞金城外”

可以看出,材料描述了红军长征途中的艰难困苦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故选:C。

【点评】本题以长征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22.【分析】本题考查冷战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美苏之间冷战开始的事件”。

【解答】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提出要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这些政策和纲领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

此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美苏“冷战”从此开始。

故选:D。

【点评】注意掌握冷战开始的标志及其具体表现。

23.【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知识点,应把握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解答】依据题干信息“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形成的新的国际关系体系”,结合所学知识:通过巴黎和会,列强确立了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形成凡尔赛体系。通过华盛顿会议,列强确立了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统治的新秩序,形成华盛顿体系。

通过这两次会议,列强就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要熟记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的有关知识。

24.【分析】本题考查美国南北战争的内容,应注对南北战争概况的把握和理解。

【解答】A.独立战争,既是一场民族解放战争,也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

B.美国南北战争,它既是一场内乱,也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其中作出巨大贡献的是总统林肯,颁布文献有《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著名战役是葛底斯堡战役。

C.第一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初帝国主义之间的一场掠夺战争。

D.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

故选:B。

【点评】美国南北战争是美国成长为世界大国的第二次机遇,本题重点考查南北战争中的一些关键性的历史事件,注意有效信息的归纳和总结。

25.【分析】本题以使中国开始沦为和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约为切入点,考查《南京条约》和《辛丑条约》。

【解答】1840年到1842年的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定《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00年到1901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定《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故选:B。

【点评】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经历了屈辱的阶段,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材料题(共2小题,满分50分)

26.【分析】本题考查了红军长征、十一届三中全会、对外开放、一带一路战略、一国两制,依据课本知识分析材料要求组织答案。

【解答】(1)这五个片段写到了红军长征途中的大体经过地区,先后分别经过的重大历史事件分别是从瑞金出发开始长征,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还能看出这一过程非常艰难。

(2)红军在长征中经历过几次较大的战役:血战湘江、突破乌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包座战役、激战腊子口、直罗镇之战、东征战役、西征战役。都体现了毛泽东的军事指挥才能,这五个片段中包括四渡赤水,声东击西;巧渡金沙江,调虎离山等。

(3)由材料中的“万众呼唤毛主席,马列路线指航程”、“勇士万代留英名”、“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健儿巧渡金沙江,兄弟民族夹道迎”、“男女老少来要送,热泪沾衣叙情长”等信息可以归纳出长征胜利的原因是一是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二是红军战士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三是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4)根据所学知识,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我国开始走上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根据材料“改革开放”结合所学知识,实行改革开放,建设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是邓小平理论。

(5)根据所学知识,为了解决国家统一问题,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之一,另外还包括“经济特区”、“一带一路”等等。

故答案为:

(1)从瑞金出发开始长征,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

(2)如四渡赤水,声东击西;巧渡金沙江,调虎离山等。

(3)一是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二是红军战士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三是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4)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理论。

(5)中国方案示例:“一国两制”、“经济特区”、“一带一路”等等。

【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红军长征、十一届三中全会、对外开放、一带一路战略、一国两制的相关知识点。27.【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影响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异同点。

【解答】(1)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最先发生英国。图一是第一次工业革命

中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纺纱机;图二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斯蒂芬森发明的蒸汽机车;图三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瓦特制成的改良蒸汽机;图四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卡尔?本茨发明的汽车。故图四不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所说这“60年”涵盖的两次工业革命分别引领了人们步入了蒸汽时代和电器时代。18世纪60年代,英国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1785年以后,瓦特制成的改良蒸汽机得到广泛运用,标志着人类开始进入“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19世纪70年代,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由于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广泛使用,电力的应用日益广泛。电力逐步取代蒸汽,成为工厂机器的主要动力,人类历史进入了“电气时代”。

(3)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使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促使西方国家学习英国的先进技术和生产经验。

故答案为:

(1)英国;图四;哈格里夫斯、斯蒂芬森、瓦特、卡尔?本茨。

(2)蒸汽时代、电器时代。

(3)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人类进入“蒸汽时代”;使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促使西方国家学习英国的先进技术和生产经验。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史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