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素习题专题

生长素习题专题
生长素习题专题

1.根据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判断,生长素类似物不能用于( ) A .促进月季插枝生根 B .棉花的保蕾保铃

C .人工培育无籽辣椒

D .促进香蕉成熟

2.在现代农业生产中植物生长素已被广泛使用。下列各项,与植物生长素应用无关的是( )

A.培育无籽番茄

B.棉花保蕾、保铃

C.延长种子寿命

D.促进插枝生根 3.植物扦插繁殖时,需要对插枝进行去除成熟叶片、保留芽和幼叶等处理,这样可以促进插枝成活。其原因是 ( )

①芽和幼叶生长迅速.容易成活 ②芽和幼叶储存较多的营养物质 ③芽和幼叶能产生生长素,促进生根 ④去除成熟叶片可降低蒸腾作用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

4.给已去掉雄蕊尚未受粉的甲梨树授以另一品种乙梨树的花粉,下列对甲梨树当年结的果实及种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种子的基因型与乙相同

B .种子的基因型与甲相同

C .果实的口味与乙相同

D .果实的口味与甲相同

5.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某品种番茄的花进行人工去雄后,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2,4—D 涂抹子房,得到的无籽番茄果实平均重量见下表。

据表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 .2,4—D 浓度超过25 mg

/L ,对果实的发育起抑制作用

B .2,4—D 与生长素的作用效果相同 C.2,4—D 可以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D .2,4—D 诱导无籽番茄的最适浓度范围为20—25 mg /L

6.下图表示一项关于生长素的研究实验,以下哪一项关于实验结果的叙述是正确的( )

A .M 比N 长得快

B .N 比M 长得快

C .

M 弯向一侧而N 不弯曲 D .N 弯向一侧而M

不弯曲

7. 用生长素处理二倍体番茄,所得的无籽番茄细胞中所含染色体组数为( )

A .二组

B .三组

C .四组

D .一组

8.在人工控制的不同光照条件下测定燕麦胚芽鞘中(尖端以下)生长素的相对浓度,下图测定结果可以说明( )

A .光照抑制生长素的合成

B .光照促进生长素向下运输

C .单侧光照引起生长素向背光侧运输

D .光照可破坏已合成的生长素

9.如下图所示,琼脂块1和2按图中位置被转移至刚切除尖端的胚芽鞘上,几天后的结果应是下表中的哪一项( )

10.如下图胚芽鞘Y 的弯曲情况将是( )

A .向左

B .向右

C .向下

D .不弯曲 11.如下图所示,用燕麦胚芽鞘做实验,可使其发生向右弯曲生长的处理是( )

12.把实验中的花盆如下图所示固定在直径为2m 的圆盘的边缘处,盆底与地面成45度角。然后旋转圆盘使花盆水平方向所受力与垂直方向相同。最后,保持圆盘放置的速率长期不变,观察植物根部的生长方向。如果要证明“旋转的力量对植物根部生长的影响同重力的影响相同”时,植物根部生长的方向应当是下列的( )

13.下图曲线Ⅲ表示茎伸长生长与植物生长素浓度的关系,如果将同样浓度的植物生长素施用于侧芽,则能代表它生长情况的曲线是( )

A .Ⅰ

B .Ⅱ

C .Ⅲ

D .Ⅳ

E .Ⅴ

14.移栽作物时剪去主根和部分叶片的作用分别是( )

A .减少养分和减少水分的散失

B .抑制向地性和向光性

C .解除主根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对侧根生长素的抑制作用和减少蒸腾作用

D .减少机械刺激作用和减少蒸腾作用

17.下图是某植物4枚子房的生长曲线图,其中A 、B 经过授粉,受精;C 、D 是未经授粉,试分析四枚子房生长情况不同的可能原因:

19.切下4个同样的胚芽鞘的尖端,如下图那样插入云母片,A 和B 都置于整块的琼脂上,C 和D 都置于2块分开的琼脂块上,把A 放置在暗处,B 、C 、D 沿箭头方向照光,过一段时间后,定量测定扩散到琼脂块上的生长素含量。

(1)如果把测得的a 的生长素含量相对值定为100,则其它各值分别为(从供选答案中选择序号填空):b ;c ;e 。

A .大约100

B .约50

C .大大高于50

D .大大低于50

(2)如下图所示,在胚芽鞘的各部分插入云母片,沿箭头方向照光,根据上述结果分别说明①-④胚芽鞘的生长情况:

① ② ③ ④ 。

20 下图是一个用放射性同位素来追踪一盆栽植物体内营养运输途径的实验。将豆类植物——一片叶子密封在一个充满放射性14CO 2的玻璃器皿中。

实验Ⅰ:在3h 中叶子得到充足的光照和土壤得到适当的淋水,实验结束后测试顶芽、叶中、茎部Z 处和根中放射物的含量,记录数据。

。 ____________,实验ⅢY 处环割推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教学设计(最新精品)

案例名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参考课时为1课时。本课主要内容包括: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 《植物的激素调节》这一章的内容,揭示了植物体维持稳态的调节方式之一:激素调节,与第1、2章内容组成生物有机体稳态调节知识体系。《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这一节内容在全书中所占的比例并不多,但其内容与生产生活实际联系密切,所以是极其重要的。特别是其中”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的内容,层层深入揭示了植物向光性这一生命现象是在生长素调节作用下产生的个体适应性,隐含的科学研究的方法与过程,以及设计实验时所要控制的”单因子变量”问题,在整个必修课本中处于相当重要的地位,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很好的载体。随着生长素的发现,学生认识到植物激素的存在,并初步了解生长素作用──促进生长,这也为继续探索第二、三节生长素的其他生理作用及激素应用奠定基础,本节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内容在结构体系上体现了人们对科学理论的认识过程和方法,是进行探究式教学的极佳素材,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很好的素材。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概述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②阐明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2.技能目标: ①了解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培养设计探究实验的能力。 ②根据本节相关原理,尝试设计一些独特盆景方案并思考操作步骤。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关注日常生活现象,体验科学发现之美,形成积极探索、勇于进取的求知精神和追求真理的良好意志品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教学难点: 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四、学习者特征分析 高一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有关于植物生长素的感性认识,虽然在学习了《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之后,学生对于生物的调节作用有了一定的认识,

一元二次方程应用题总结归类及典型例题库

一元二次方程应用题总结分类及经典例题 1、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的特点 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是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继续和发展,从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来讲,列出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与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是非常相似的,由于一元一次方程未知数是一次,因此这类问题大部分都可通过算术方法来解决.如果未知数出现二次,用算术方法就很困难了,正由于未知数是二次的,所以可以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有关面积问题,经过两次增长的平均增长率问题,数学问题中涉及积的一些问题,经营决策问题等等. 2、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和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一样,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是: “审、设、列、解、答”. (1)“审”指读懂题目、审清题意,明确已知和未知,以及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这一步是解决问 题的基础; (2)“设”是指设元,设元分直接设元和间接设元,所谓直接设元就是问什么设什么,间接设元虽然所设未知数不是我们所要求的,但由于对列方程有利,因此间接设元也十分重要.恰当灵活设元直接影响着列方程与解方程的难易; (3)“列”是列方程,这是非常重要的步骤,列方程就是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再根据这个相 等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即方程.找出相等关系列方程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4)“解”就是求出所列方程的解; (5)“答”就是书写答案,应注意的是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有可能不符合题意,如线段的长度 不能为负数,降低率不能大于100%等等.因此,解出方程的根后,一定要进行检验. 3、数与数字的关系 两位数=(十位数字)×10+个位数字 三位数=(百位数字)×100+(十位数字)×10+个位数字 4、翻一番 翻一番即表示为原量的2倍,翻两番即表示为原量的4倍.

机械能守恒定律典型分类例题

一、单个物体的机械能守恒 判断一个物体的机械能是否守恒有两种方法:(1)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只有重力做功,物体的机械能守恒。 (2)物体在运动过程中不受媒质阻力和摩擦阻力,物体的机械能守恒。 所涉及到的题型有四类:(1)阻力不计的抛体类。(2)固定的光滑斜面类。(3)固定的光滑圆弧类。(4)悬点固定的摆动类。(1)阻力不计的抛体类 包括竖直上抛;竖直下抛;斜上抛;斜下抛;平抛,只要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所受的空气阻力不计。那么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就只受重力作用,也只有重力做功,通过重力做功,实现重力势能与机械能之间的等量转换,因此物体的机械能守恒。 (2)固定的光滑斜面类 在固定光滑斜面上运动的物体,同时受到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由于支持力和物体运动的方向始终垂直,对运动物体不做功,因此,只有重力做功,物体的机械能守恒。 (3)固定的光滑圆弧类 在固定的光滑圆弧上运动的物体,只受到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由于支持力始终沿圆弧的法线方向而和物体运动的速度方向垂直,对运动物体不做功,故只有重力做功,物体的机械能守恒。 (4)悬点固定的摆动类 和固定的光滑圆弧类一样,小球在绕固定的悬点摆动时,受到重力和拉力的作用。由于悬线的拉力自始至终都沿法线方向,和物体运动的速度方向垂直而对运动物体不做功。因此只有重力做功,物体的机械能守恒。 作题方法: 一般选取物体运动的最低点作为重力势能的零势参考点,把物体运动开始时的机械能和物体运动结束时的机械能分别写出来,并使之相等。 注意点:在固定的光滑圆弧类和悬点定的摆动类两种题目中,常和向心力的公式结合使用。这在计算中是要特别注意的。 习题: 1、三个质量相同的小球悬挂在三根长度不等的细线上,分别把悬线拉至水平位置后轻轻释放小球,已知线长L a L b L c,则悬线摆至竖直位置时,细线中张力大小的关系是() A T c T b T a B T a T b T c C T b T c T a D T a=T b=T c 4、一质量m = 2千克的小球从光滑斜面上高h = 3.5米高处由静止滑下斜面底端紧接着一个半径R = 1米的光滑圆环(如图)求: (1)小球滑至圆环顶点时对环的压力; (2)小球至少要从多高处静止滑下才能越过圆环最高点; (3)小球从h0 = 2米处静止滑下时将在何处脱离圆环(g =9.8米/秒2)。 二、系统的机械能守恒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所构成的系统,其机械能是否守恒,要看两个方面 (1)系统以外的力是否对系统对做功,系统以外的力对系统做正功,系统的机械能就增加,做负功,系统的机械能就减少。不做功,系统的机械能就不变。 (2)系统间的相互作用力做功,不能使其它形式的能参与和机械能的转换。 系统内物体的重力所做的功不会改变系统的机械能 系统间的相互作用力分为三类: 1)刚体产生的弹力:比如轻绳的弹力,斜面的弹力,轻杆产生的弹力等 2)弹簧产生的弹力:系统中包括有弹簧,弹簧的弹力在整个过程中做功,弹性势能参与机械能的转换。 3)其它力做功:比如炸药爆炸产生的冲击力,摩擦力对系统对功等。 在前两种情况中,轻绳的拉力,斜面的弹力,轻杆产生的弹力做功,使机械能在相互作用的两物体间进行等量的转移,系统的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市优质课教学设计)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植物激素调节一章是必修3植物个体水平的稳态与调节内容,揭示了植物体维持稳态的调节方式——激素调节,与第1、2章内容组成生物有机体稳态调节知识体系,即在个体水平上对生命系统进行研究。“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作为本章第一节揭示了植物向光性这一生命现象是在生长素调节作用下产生的个体适应性,随着生长素的发现学生认识到植物激素的存在,并初步了解生长素作用——促进生长,这也为继续探究第二、三节生长素的其他生理作用及激素应用奠定基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是本节重点,涉及一系列经典的科学实验,教学时应让学生尝试像科学家一样去思考如何设计对照实验,如何从实验现象中去推理、归纳和发现。“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是本节的难点,通过“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归纳出了科学实验设计的一般方法,在此基础上利用本节教材中的“技能训练”,学生就能较顺利地完成“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分析,从而突破教学的难点。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两章内容的学习,对生物体的调节作用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在必修一和必修二中已经学习过“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等多个包含生物科学史的内容,对科学研究的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观察思维能力较强,但逻辑思维能力及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表达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进行探究和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②概述植物生长素的产生部位、运输和分布。 ③说出具有生长素效应的物质和植物激素的概念。 2.能力目标 ①尝试分析经典实验,提高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②通过对科学家实验的分析和技能训练,提高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科学家的工作过程,领悟科学探究的历程,学习科学家献身科学的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难点:科学实验设计和推理的严谨性分析。 课时安排:一课时

静电场典型例题集锦(打印版)

静电场典型题分类精选 一、电荷守恒定律 库仑定律典型例题 例1 两个半径相同的金属小球,带电量之比为1∶7,相距为r ,两者相互接触后再放回原来的位置上,则 相互作用力可能为原来的多少倍? 练习.(江苏物理)1.两个分别带有电荷量Q -和+3Q 的相同金属小球(均可视为点电荷),固定在相距为r 的两处,它们间库仑力的大小为F 。两小球相互接触后将其固定距离变为2 r ,则两球间库仑力的大小为 A . 112F B .34F C .4 3 F D .12F 二、三自由点电荷共线平衡.. 问题 例1.(改编)已知真空中的两个自由点电荷A 和B, 94 A Q Q =,B Q Q =-,相距L 如图1所示。若在直线AB 上放一自由电荷C,让A 、B 、C 都处于平衡状态,则对C 的放置位置、电性、电量有什么要求? 练习 1.(原创)下列各组共线的三个自由电荷,可以平衡的是( ) A 、4Q 4Q 4Q B 、4Q -5Q 3Q C 、9Q -4Q 36Q D 、-4Q 2Q -3Q 2.如图1所示,三个点电荷q 1、q 2、q 3固定在一直线上,q 2与q 3的距离为q 1与q 2距离的2倍,每个电荷所受静电力的合力均为零,由此可以判定,三个电荷的电量之比q 1∶q 2∶q 3为( ) A .-9∶4∶-36 B .9∶4∶36 C .-3∶2∶-6 D .3∶2∶6 三、三自由点电荷共线不平衡... (具有共同的加速度)问题 例1.质量均为m 的三个小球A 、B 、C 放置在光滑的绝缘水平面的同一直线上,彼此相隔L 。A 球带电量10A Q q =,B Q q =, 若在小球C 上外加一个水平向右的恒力F ,如图4所示,要使三球间距始终保持L 运动,则外力F 应为多大?C 球的带电量C Q 有多大? 图1 图4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

3.1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教材分析】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内容,在《必修3》模块中是相对独立的一个板块。教材编入了“达尔文、詹森、拜耳、温特等科学家的实验,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实验设计与评价”等内容。“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材以科学探索过程为脉络来安排教学内容,具有探究性的特点;文本呈现图文并茂,具有直观性的特点,这些特点为教师实施探究式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撑。 【学情分析】 植物向光性现象,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过接触,具有一定的感性认识。随着年龄的增长,高二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逐渐增强,面对新奇而富于思考的问题,学生有探究的欲望。必修2中学习孟德尔分离定律时,接触过“假说──演绎法”,学生对求解向光性成因问题,应该有一定的思想方法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解释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说出植物激素的概念 3、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技能目标 1、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 2、学会欣赏别人,借鉴别人的方法来完善自己的实验思路 情感目标 1、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态度,树立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 2、探讨对实验的改进,对实验进行反思,达到对思维品质的升华【教学重点】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教学难点】 生长素发现的实验设计 【教法选择】 学生主动参与和自主探究的基本学习方式、分解式课题探究的教学模式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1、课程导入:黑板绘图向光性生长的植物。由图片想到叶绍翁的诗: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支红杏出墙来。那么红杏为什么要伸出墙外生长,这盆植物为什么要“弯腰”生长呢? 这与植物体内的生长素有关,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探讨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 2、新课 一、生长素的发现 1、达尔文的实验 手绘达尔文的实验示意图 【师】早在1880年的时候,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就对这一现象引起重视并以胚芽鞘为实验材料精心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①实验② 条件:黑暗中单侧光照下 【生】现象:①直立生长②弯向光源生长 【生】结论:胚芽鞘的弯曲生长与光照有关。 【师】实验③条件:均匀光照下 【生】现象:直立生长 【师】综合实验①②③,可以得出结论: 【生】胚芽鞘的弯曲生长与单侧光有关。

机械能守恒定律典型分类例题

机械能守恒定律典型题分类 一、单个物体的机械能守恒 判断一个物体的机械能是否守恒有两种方法:(1)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只有重力做功,物体的机械能守恒。(2)物体在运动过程中不受媒质阻力和摩擦阻力,物体的机械能守恒。 所涉及到的题型有四类:(1)阻力不计的抛体类。(2)固定的光滑斜面类。(3)固定的光滑圆弧类。(4)悬点固定的摆动类。 (1)阻力不计的抛体类 包括竖直上抛;竖直下抛;斜上抛;斜下抛;平抛,只要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所受的空气阻力不计。那么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就只受重力作用,也只有重力做功,通过重力做功,实现重力势能与机械能之间的等量转换,因此物体的机械能守恒。 (2)固定的光滑斜面类 在固定光滑斜面上运动的物体,同时受到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由于支持力和物体运动的方向始终垂直,对运动物体不做功,因此,只有重力做功,物体的机械能守恒。 (3)固定的光滑圆弧类 在固定的光滑圆弧上运动的物体,只受到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由于支持力始终沿圆弧的法线方向而和物体运动的速度方向垂直,对运动物体不做功,故只有重力做功,物体的机械能守恒。 (4)悬点固定的摆动类 和固定的光滑圆弧类一样,小球在绕固定的悬点摆动时,受到重力和拉力的作用。由于悬线的拉力自始至终都沿法线方向,和物体运动的速度方向垂直而对运动物体不做功。因此只有重力做功,物体的机械能守恒。 作题方法: 一般选取物体运动的最低点作为重力势能的零势参考点,把物体运动开始时的机械能和物体运动结束时的机械能分别写出来,并使之相等。 注意点:在固定的光滑圆弧类和悬点定的摆动类两种题目中,常和向心力的公式结合使用。这在计算中是要特别注意的。 习题: 1、三个质量相同的小球悬挂在三根长度不等的细线上,分别把悬线拉至水平位置后轻轻释放小球,已知线长L a>L b>L c,则悬线摆至竖直位置时,细线中张力大小的关系是() A T c>T b>T a B T a>T b>T c C T b>T c>T a D T a=T b=T c 4、一质量m = 2千克的小球从光滑斜面上高h = 3.5米高处由静止滑下斜面底端紧接着一个半径R = 1m的 光滑圆环(如图)求: (1)小球滑至圆环顶点时对环的压力; (2)小球至少要从多高处静止滑下才能越过圆环最高点; (3)小球从h0 = 2米处静止滑下时将在何处脱离圆环(g =9.8米/秒2)。 二、系统的机械能守恒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所构成的系统,其机械能是否守恒,要看两个方面 (1)系统以外的力是否对系统对做功,系统以外的力对系统做正功,系统的机械能就增加,做负功,系统的机械能就减少。不做功,系统的机械能就不变。 (2)系统间的相互作用力做功,不能使其它形式的能参与和机械能的转换。 系统内物体的重力所做的功不会改变系统的机械能 系统间的相互作用力分为三类: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必修3 第三章第2节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科学史可以展现科学是永无止境的探究活动的本质特征,使人感受科学发展是一个线性累积、不断壮大的过程,领会“变化”才是科学本身具有的惟一不变特性。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正是这样一个很好地展现科学在本质上是相对的、可变的、处在不断修正和发展过程中的素材。因此,本文基于以下的教学理念开展教学:问题为主线、探究为主轴、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采用问题引导探究、教师引导学生的设计思路。 二、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与处理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编入了“达尔文、詹森、拜耳、温特等科学家的实验、评价实验设计和结论”等内容。教材以科学探索过程为脉络来安排教学内容,具有探究性的特点;文本呈现图文并茂,具有直观性的特点,为教师实施探究式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撑。 基于以上设计理念,对教材知识作了适当调整(含顺序调整),本节课只学习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和分析、评价实验设计的技能训练。 2、学情分析 曾学习过“假说──演绎法”、“类比推理”等,有一定的思考方法基础,且学生的观察、思维、逻辑推理等能力都较强,对植物向光性现象又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实验设计的各种能力(语言表达、实验分析、深入思考等)都有待提高,所以教学过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3、学习任务分析 教学重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教学难点:科学实验设计的过程及严谨性分析。通过学习,学生不仅要掌握生长素发现的过程,更要掌握对简单实验的设计、分析和评价的能力,感悟科学发现是一个继承与创新的辨证过程,需要实事求是和坚持不懈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目标 对于以上的教学分析,需达到的教学三维目标(见表1)。

平抛运动的典型例题分类汇编

平抛运动典型例题 一:平抛运动“撞球”问题——判断两球运动的时间是否相同(h 是否相同);类比追击问题,利用撞上时水平位移、竖直位移相等的关系进行解决 1、在同一水平直线上的两位置分别沿同方向抛出小两小球和,其运动轨迹如图所示,不计空气阻力.要使两球在 空中相遇,则必须 ( ) A .甲先抛出球 B .先抛出球 C .同时抛出两球 D .使两球质量相等 2、如图所示,甲乙两球位于同一竖直线上的不同位置,甲比乙高h ,将甲乙两球分别以v 1.v 2的速度沿同一水平方向抛出,不计空气阻力,下列条件中有可能使乙球击中甲球的是( ) A .同时抛出,且v 1< v 2 B .甲后抛出,且v 1> v 2 C .甲先抛出,且v 1> v 2 D .甲先抛出,且v 1< v 2 二:平抛运动的基本计算题类型——关键在于对公式、结论的熟练掌握程度;建立等量关系 ①基本公式、结论的掌握 3、一个物体从某一确定的高度以v0 的初速度水平抛出,已知它落地时的速度为v1,那么它的运动时间是( ) A . B . C . D . 4、作平抛运动的物体,在水平方向通过的最大距离取决于( ) A.物体所受的重力和抛出点的高度 B.物体所受的重力和初速度 C.物体的初速度和抛出点的高度 D.物体所受的重力、高度和初速度 5、如图所示,一物体自倾角为的固定斜面顶端沿水平方向抛出后落在斜面上。物体与斜面接触时速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满足 ( )

A.tanφ=sinθ B. tanφ=cosθ

C. tan φ=tan θ D. tan φ=2tan θ 6、将物体在h =20m 高处以初速度v 0=10m/s 水平抛出,不计空气阻力(g 取10m/s 2),求: (1)物体的水平射程 (2)物体落地时速度大小 ②建立等量关系解题 7、如图所示,一条小河两岸的高度差是h ,河宽是高度差的4倍,一辆摩托车(可看作质点)以v 0=20m/s 的水平速度向河对岸飞出,恰好越过小河。若g=10m/s 2,求: (1)摩托车在空中的飞行时间 (2)小河的宽度 8、如图所示,一小球从距水平地面h 高处,以初速度v 0水平抛出。 (1)求小球落地点距抛出点的水平位移 (2)若其他条件不变,只用增大抛出点高度的方法使小球落地点到抛出点的水平位移增大到原来的2培,求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不计空气阻力) 9、子弹从枪口射出,在子弹的飞行途中,有两块相互平行的竖直挡板A 、B (如图所示),A 板距枪口的水平距离为s 1,两板相距s 2,子弹穿过两板先后留下弹孔C 和D ,C 、D 两点之间的高度差为h ,不计挡板和空气阻力,求子弹的初速度v 0. 10、从高为h 的平台上,分两次沿同一方向水平抛出一个小球。如右图第一次小球落地在a 点。第二次小球落地在b 点,ab 相距为d 。已知第一次抛球的初速度为 ,求第二次抛球的初速度是多少? 三:平抛运动位移相等问题——建立位移等量关系,进而导出运动时间(t )

平抛运动典型分类例题

1.定义 水平抛出的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 2.特征 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g的匀变速曲线运动,轨迹是抛物线. 平抛运动的速率随时间变化不是均匀的,但速度随时间的变化是均匀的,要注意区分. 4.规律 (1)平抛运动如图所示; (2)其合运动及在水平方向上、竖直方向上的运动如下表所示:

①从抛出点开始,任意时刻速度偏向角的正切值等于位移偏向角正切值的两倍. ②抛物线上某点的速度反向延长线与初速度延长线的交点到抛点的距离等于该段平抛水平位移的一半. ③在任意两个相等的t ?内,速度矢量的变化量v ?是相等的,即v ?的大小与t ?成正比,方向竖直向下. ④平抛运动的时间为t = ,取决于下落的高度,而与初速度大小无关.水平位移 0x v t v == 4.求解方法 (1)常规方法:将平抛运动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利用运动的合成及分解来做. (2)特殊方法:巧取参考系来求解,例如:选取具有相同初速度的水平匀速直线运动物体为参考系,平抛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选取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为参考系,平抛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题型一:对平抛性质的理解 【例1】 关于平抛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是匀变速运动 B .是变加速运动 C .任意两段时间内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 D .任意相等时间内的速度变化量相等 【例2】 物体在平抛运动过程中,在相等的时间内,下列哪些量是相等的 ( ) A .速度的增量 B .加速度 C .位移 D .平均速率 题型二:对平抛基本公式、规律运用 【例3】 以速度0v 水平抛出一个小球,如果从抛出到某时刻小球的竖直分位移与水平分位移大小相等,以下 判断正确的是( ) A .此时小球的竖直分速度大小等于水平分速度大小 B 0 C .小球运动的时间为 2v g D .此时小球的速度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 【例4】 一架飞机水平匀速飞行.从飞机上海隔l s 释放一个铁球,先后释放4个,若不计空气阻力,从地面

生长素的发现的教学设计

“生长素的发现”教案 一、教学设计思想 这一节课内容从植物向光性入手,重点介绍生长素发现过程中的几个经典实验,围绕生长素的发现史,一步步揭示向光性的原理及生长素的本质。所以这节课适合将探究性学习方式引入课堂。这样做既能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又让学生体验科学家探索知识的过程,了解科学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和得出结论的科学研究过程,培养学生对生物实验的学习兴趣。同时能在学习过程中领悟到科学家严谨的态度,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 本节内容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采用问题引导探究、教师引导学生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每位学生的学习热情,由教师主体向学生主体转变, 让学生初步了解一个完整的实验设计过程,并且能自己设计—些简单的实验。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解释生长素发现的过程中的相关实验。 ②说出生长素的本质、产生和运输。 ③能用生长素的知识解释向光性的原因 2.能力目标 通过对生长素发现过程实验的分析,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实验设计的过程。使学生初步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 3.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明确科学的进步是科学家艰苦努力,创新思维,不断探索的结果。认识到科学研究是一个需要严谨执着的探索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生长素发现的实验过程。 2.难点:①生长素发现的实验设计思想和方法。涉及到的科学家和实验都较多,对实验设计过程中的科学性、严密性、可行性都难以把握,对涉及到的一些实验材料(如明胶、琼脂、云母等)缺乏感性认识。②用生长素作用的原理解释植物向光性的原因。 四、教学过程

:植物普遍存在向光性现象,为什么会具有向光性呢?在 同学们一样,发现了相同的问题,接下来我们来学习科学家是如何解决问题、得出结论的。 ①取若干的幼苗随机的分成两 组。②甲组尖端完整,乙组切

重点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三章第一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

重点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三章第一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

————————————————————————————————作者:————————————————————————————————日期: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直到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领会生长素发现过程中相关的实验现象和结论。 2.能力目标 (1)通过探究实验的参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实验技能。 (2)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初步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的问题:通过对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特点的理解,灵活地应用于生活实际,解决生产实践中的问题。 (3)培养学生学会透过生命现象把握生命本质,运用生长素作用原理分析解决农业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4)通过学生查阅有关资料,培养学生收集、处理资料和信息的能力以及知识的迁移和重组能力。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 通过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执著的探索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的科研作风、团结协作的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生长素发现、向光性的原因。 难点: 1.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2.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分析。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好!首先,先告诉大家一个不幸的消息,前些天我们社区发生了一起跳楼事件。 生:是什么?

师:据家属说是有一盆盆栽自己掉下了楼,没有任何人触碰。大家想,植物好好的为什么会直接掉下楼去呢?这个问题相信大家都还比较难回答,现在老师给大家一点点提示——植物生长素。至于什么是生长素,怎么发现的生长素,便是我们这一节课将要研究的问题。 板书: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及其作用 推进新课 师:观察下列现象,说明问题。 课件展示: ①放在窗台上的花盆中的植物,朝向光照的地方生长; ②向日葵幼嫩的花盘会随着太阳转; ③玉米胚芽鞘会弯向单侧光方向生长; ④向日葵、玉米胚芽鞘受到均匀光照时的生长状况。 师:看了这些资料,大家对“跳楼事件”肯定会有一定的看法了,先把这件事情放在一边,老师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就是从这几个资料中,大家可以找到什么共同点? 生:植物体会弯向光源方向生长。 师:那么,为什么植物会向光生长呢?谁给的刺激呢? 生:光照。 师:方向怎样? 生:单侧光照下,才表现向光弯曲生长现象。 师:对,非常好,在生物学中我们把这种植物向光源方向生长的现象叫做植物的向光性。那么,同学们还知不知道其他类似的现象呢?大家先看这么一个资料。 课件展示: 展示植物根的向地性。 生:植物体受到单一方向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定向运动叫向性运动。 师:体验下列现象是否是向性运动?找学生代表从不同方向刺激含羞草叶片,叶片闭合。请同学们思考回答:含羞草叶片受到刺激,产生闭合现象,是否是向性运动?为什么? 生:不是,因为不管从什么方向刺激,都引起闭合。不是单一方向刺激引起的定向运动。 师:答得好。 师:请同学们讨论植物还有哪些向性运动的例子?学生讨论,老师简单总结:向性运动:单一,定向。 师:同学们了解清楚了向性运动,下面我们来探讨植物为什么会产生向性运动?

分类讨论问题经典题型

分类讨论问题 初中数学中的分类讨论问题是近年来中考命题的热点内容之一,要用分类讨论法解答的数学题目,往往具有较强的逻辑性、综合性和探索性,既能全面考查学生的数学能力又能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分类讨论问题充满了数学辨证思想,它是逻辑划分思想在解决数学问题时的具体运用。 第一部分例题解析 1、代数部分 例1:化简:|x-1|+|x-2| 例2、代数式 a a b b ab ab |||||| ++的所有可能的值有( ) A. 2个 B. 3个 C. 4个 D. 无数个 2、函数部分 例题1:一次函数y kx b x =+-≤≤,当31时,对应的y 值为19≤≤x ,则kb 的值是( )。 A. 14 B. -6 C. -4或21 D. -6或14 例题2:已知一次函数2+-=x y 与x 轴、y 轴的交点分别为A 、B ,试在x 轴上找一点P ,使△PAB 为等腰三角形。 3、几何部分 1.若等腰三角形中有一个角等于50°,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度数为( ) A .50° B .80° C .65°或50° D .50°或80° 2.某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为3cm 和6cm ,则它的周长为( ) A .9cm B .12cm C .15cm D .12cm 或15cm 4、综合类: 例1: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10cm ,一动点P 从点A 出发,以2cm/秒的速度沿正方形的边逆时针匀速运动。如图,回到A 点停止,求点P 运动t 秒时,P ,D 两点间的距离。

试题精练 1、已知直线AB 上一点C ,且有CA=3AB ,则线段CA 与线段CB 之比为 2、在同一平面上,∠AOB=70°,∠BOC=30°,射线OM 平分∠AOB ,ON 平分∠BOC ,求∠MON 的大小。 3、在△ABC 中,∠B =25°,AD 是BC 上的高,并且 AD BD DC 2=·,则∠BCA 的度数为_____________。 4、若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中线分周长为9cm 和12cm 两部分,求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和腰的长。 5、如图所示,在ABC △中,64AB AC P ==,,是AC 的中点,过P 点的直线交AB 于点Q ,若以A P Q 、、为顶点的三角形和以A B C 、、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则AQ 的长为( ) (A)3 (B)3或 43 (C)3或 34 (D)43 6、已知等腰△ABC 的周长为18㎝,BC=8㎝.若△ABC ≌△A ′B ′C ′,则△A ′B ′C ′中一定有一定有条边等于( ) A .7㎝ B .2㎝或7㎝ C .5㎝ D .2㎝或7㎝ 7、A 、B 两地相距450千米,甲、乙两车分别从A 、B 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已知甲车速度为120千米/时,乙车速度为80千米/时,以过t 小时两车相距50千米,则t 的值是( ) A .2或2.5 B .2或10 C .10或12.5 D .2或12.5 8、如图2-4-2,正方形ABCD 的边长是2,BE=CE ,MN=1,线段MN 的两端在CD 、AD 上滑动.当DM= 时,△ABE 与以D 、M 、N 为项点的三角形相似. C B 图2-4-2 E N M D C B A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说明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 河北省文安县第一中学田宽梅 一、教材分析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一节是新课程标准教材人教版生物必修3第三章第1节的内容,是在前面学习了有关动物和人生命活动的调节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对激素调节的机理有所理解。通过本节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和生长素的发现、运输及分布。 本节编入了“达尔文、詹森、拜尔、温特等科学家的实验,以科学探索的过程为脉络安排教材内容,以科学发现中折射出的科学研究的严谨与科学的魅力为主线。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曲折及发展历程,培养科学的思想方法及发展的科学观。 二、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两章内容的学习,对生物体的调节作用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在必修一和必修二中已经学习过“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等多个包含生物科学史的内容,对科学研究的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观察思维能力较强,但逻辑思维能力及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表达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进行探究和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②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 2、能力目标:

①使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②评价实验设计和结论,训练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的分析评价与设计,体验感知科学探究的曲折,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教学难点 ①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②科学实验设计的过程及严谨性分析。 五、教学方法 本节内容在探究胚芽鞘向光生长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层层设疑、合作探究设计实验来解决。使学生学会分析实验设计,得出相应结论,训练逻辑思维的严密性。本节是进行探究式教学的极佳素材,在教学中,通过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优化课堂结构,妙用科学史实例,把知识的传授过程优化成一个科学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从而渗透科学方法教育。 六、教具:多媒体课件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二次根式》典型分类练习题

《二次根式》分类练习题 知识点一:二次根式的概念 【知识要点】 二次根式的定义: 形如 的式子叫二次根式,其中叫被开方数,只有当是一个非负数时, 才有意义. 【典型例题】 【例1】下列各式1) 22211 ,2)5,3)2,4)4,5)(),6)1,7)2153 x a a a --+---+, 其中是二次根式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举一反三: 1、下列各式中,一定是二次根式的是( ) A 、a B 、10- C 、1a + D 、 2 1a + 2、在a 、2a b 、1x +、2 1x +、3中是二次根式的个数有______个 【例2】若式子 1 3 x -有意义,则x 的取值范围是 . 举一反三: 1、使代数式4 3 --x x 有意义的x 的取值范围是( ) A 、x>3 B 、x ≥3 C 、 x>4 D 、x ≥3且x ≠4 2、使代数式2 21x x - +-有意义的x 的取值范围是 3、如果代数式mn m 1+ -有意义,那么,直角坐标系中点P (m ,n )的位置在(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例3】若y=5-x +x -5+2009,则x+y= 解题思路:式子a (a ≥0),50 ,50 x x -≥?? -≥? 5x =,y=2009,则x+y=2014 举一反三: 1、若11x x ---2 ()x y =+,则x -y 的值为( ) A .-1 B .1 C .2 D .3 2、若x 、y 都是实数,且y=4x 233x 2+-+-,求xy 的值 3、当a 取什么值时,代数式211a ++取值最小,并求出这个最小值。 已知a 是5整数部分,b 是 5的小数部分,求1 2 a b + +的值。 若3的整数部分是a ,小数部分是b ,则=-b a 3 。 若17的整数部分为x ,小数部分为y ,求 y x 1 2+ 的值. 知识点二:二次根式的性质 【知识要点】 1. 非负性:a a ()≥0是一个非负数. 注意:此性质可作公式记住,后面根式运算中经常用到. 2. ()()a aa 20=≥. 注意:此性质既可正用,也可反用,反用的意义在于,可以把任意一个非负数或非负代数式写成完全平方的形式:a a a =≥()()20 3. a a a a a a 200==≥-

分式经典题型分类例题及练习题

分式的运算 (一)、分式定义及有关题型 题型一:考查分式的定义 【例1】下列代数式中:y x y x y x y x b a b a y x x -++-+--1 , ,,21,2 2 π,是分式的 有: ?. 题型二:考查分式有意义的条件 【例2】当x 有何值时,下列分式有意义 (1) 4 4+-x x (2) 2 32+x x (3) 1 22-x (4) 3 ||6--x x (5) x x 11- 题型三:考查分式的值为0的条件 【例3】当x 取何值时,下列分式的值为0. (1) 3 1 +-x x ? (2) 4 2||2 --x x ?(3) 6 5322 2----x x x x 题型四:考查分式的值为正、负的条件 【例4】(1)当x 为何值时,分式 x -84 为正; (2)当x 为何值时,分式 2 )1(35-+-x x 为负; (3)当x 为何值时,分式3 2 +-x x 为非负数. 练习: 1.当x 取何值时,下列分式有意义: (1) 3 ||61 -x ?(2) 1 )1(32++-x x (3) x 111+ 2.当x 为何值时,下列分式的值为零: (1)4 | 1|5+--x x ?(2) 5 62522+--x x x 3.解下列不等式 (1)01 2 ||≤+-x x (2) 03 252 >+++x x x

(二)分式的基本性质及有关题型 1.分式的基本性质: M B M A M B M A B A ÷÷=??= 2.分式的变号法则:b a b a b a b a =--=+--=-- 题型一:化分数系数、小数系数为整数系数 【例1】不改变分式的值,把分子、分母的系数化为整数. (1)y x y x 4 1313221+-? (2)b a b a +-04.003.02.0 题型二:分数的系数变号 【例2】不改变分式的值,把下列分式的分子、分母的首项的符号变为正号. (1) y x y x --+-? (2)b a a ---??(3)b a --- 题型三:化简求值题 【例3】已知:511=+y x ,求 y xy x y xy x +++-2232的值. 【例4】已知:21=-x x ,求221 x x +的值. 【例5】若0)32(|1|2=-++-x y x ,求y x 241 -的值. 练习: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生长素发现过程 (2)掌握植物向光生长的知识 (3)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提高创新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过程与方法: (1)掌握科学研究的流程 (2)引导学生亲身经历观察现象、发现问题、提出假说、设计实验、观察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情感与价值观: (1)理解科学家的认识过程和实验方法,培养科学精神 (2)提高学生科学素质,树立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设计实验,对实验结果分析,得出结论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设计、分析实验 教学方法教师的“过程式”教学和学生的探究性学习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课: 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新陈代谢,生物体随时都在进行着复杂的生命活动,这些活动能够顺利进行,又能对外界刺激变化做出非常精确的反应:向日葵的幼茎随着太阳转动,植物的幼苗破土而出,秋天的树叶随风飘落。这些都依靠生物体自身的调节作用。那么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奥秘是什么? (关于植物激素的发现和研究,最早的是生长素) 二、简介:(多媒体)在植物生长素发现过程中作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 1880 达尔文(英国) 1910 詹森(丹麦) 1914 拜尔

1928 温特(荷兰) 1934 郭葛(荷兰) 讲述科学家的生平简介和研究成果。 从1880年至1954年,前后经过五十四年的研究,最终发现了生长素。一项科学发明、科学发现需要几年、几十年乃至几代人的艰辛努力,这就需要我们不仅理解科学家的科学方法、实验过程,理解科学家的逻辑思维特点。更要有科学家的探索精神,有持之以恒、坚忍不拔的毅力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探索! 三、实验教学流程: 科学家做了大量实验,从其中经典的实验设计,可以看出科学思维的巧妙性。 (多媒体)生长素的发现 实验关键步骤 向光性现象——向光性研究——感光部位研究——研究性实验设计实验一观察在黑暗、单侧光下胚芽鞘的生长情况 1、(多媒体)呈现Flash动画: a、大小和形态相同的两个暗室 b、暗室内有大小和形态相同的完整胚芽鞘 c、暗室壁上有大小、形态和位置相同的两个孔 2、教师对实验关键点讲解并设问: 将两孔一个打开,另一个关闭,给以单侧光照射,请大家预测可能发 生的现象。 学生小组讨论发表见解 3、观察现象:小孔打开的暗室中,胚芽鞘发生了弯向光源生长的现象。 小孔关闭的暗室中,胚芽鞘直立生长。 验证推测,引起植物朝向光源生长的外界刺激是单侧光 4、结果分析:胚芽鞘具有向光生长的特性 (讲解)上述实验中用了研究问题的常用方法——对照实验,对照实验通常只能有一个变量,如果实验结果不同,就说明是由这一变量引起(学生分析)实验装置中的单一变量:单侧光

(完整)小学六年级解决问题典型题型归类

小学阶段常见“解决问题”题型归类 1、工程问题 (1)甲乙两辆车分别从A、B两个城市同时相对而行,甲车每小时行11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100千米,经过3小时两车相遇。这两个城市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2)甲、乙两地相距480千米,客、货两车分别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经过4小时相遇,已知火车每小时比客车多行10千米,求客货两车的速度。 (3)南京到武汉的航道长840米,甲乙两艘轮船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甲船每小时行22千米,乙船每小时行20千米,经过几小时两艘轮船相遇? (4)甲乙两车从AB两地同时相向而行,甲车每小时行60千米,乙车每小时比甲车多行1/5, 3小时两车相遇,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5)甲乙两船同时从相距500千米的两地相对开出,4小时相遇。已知甲船每小时行65千米,乙船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6)体育场的环形跑道长400米。王明和李华在跑道的同一起跑线上,同时向相反方向起跑,王明每分钟跑164米,李华每分钟跑136米。几分钟后他们第3次相遇? 2、工程问题 (1)修一条水渠,甲队单独做8天可以完成,乙队单独做10天可以完成,照这样做,甲乙合作多少天完成? (2)修一条路,甲队单独修要12天,乙队单独修要18天,现在先由甲队单独修2天,余下的两队合修,完成任务时,乙队修了几天? (3)一项工程,甲单独做需20天完成,乙单独做需12天完成,如果乙先做8天,再由甲去做,甲做几天可以完成该工程? (4)一项工程,甲队单独做10天完成,两队合作3天后,乙队撤出,剩下的甲队做,需几天完成?(5)一本书稿,由甲单独打印2小时,能完成全部稿件的1/5;由乙单独打印8小时即可完成,如果甲乙两人合作,几小时能全部完成? (6)甲乙合修一条公路,甲独做10天完成,乙独做8天完成,两人合作几天能完成这条路的9/20? 3、分数百分数问题 (1)学校进行现代教学设备改造,已经投资56万元,还有30%没有投资,一共要投资多少万元? (2)阳光小学2010年植树250棵,比2009年少植50%,2009年植树多少棵? (3)学校四月份用水160吨,比三月份节约用水400吨,比三月份节约百分之几? (4)果园里有桃树240棵,杏树252棵,杏树比桃树的棵树多百分之几? (5)小刚有一本科技书共60页,第一天看了全书的1/5,第二天看了全书的60%,两天共看了多少页?(6)实际投资120元,节约了30万元,节约了百分之几? (7)工程队修一段公路,五月份修了全长的40%,正好是9.6千米,六月份和七月份共修了全长的60%,六月份和七月份共修了多少千米? (8)师傅加工了360个零件,比徒弟加工的零件个数多20%,师傅比徒弟多加工了多少个零件? (9)一堆煤,第一次用去它的2/5,第二次用去它的30%,还剩12吨,这堆煤有多少吨? (10)小宁身高135厘米,小强比小宁高1/5,小强身高多少厘米? (11)一条公路已经修了它的2/5,再修300米,就能修好这条公路的一半。这条公路全长多少米?(12)明明看一本书,第一天看了1/6,第二天看了42页,这时已看了这本书的2/5,这本书一共有多少页?(13)两箱一样重的水果,从第一箱中取出80%,从第二箱中取出25千克,两箱中剩下的水果之和正好等于一箱水果的重量,原来每箱水果重多少千克? (14)有两筐苹果,第二筐比第一筐少1/4,从第二筐拿走4.2千克后,第一筐与第二筐的比是8:5。第一筐苹果比原来第二筐苹果多多少千克? (15)甲乙两辆汽车分别从AB两地相对开出,相遇后继续行驶。当两车又相距96千米时,甲车行驶了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