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容美体专业工学结合实施方案

美容美体专业工学结合实施方案
美容美体专业工学结合实施方案

美容美体专业

工学结合实施方案

树立“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导向,以学习者为中心,强化职业能力培养,加大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力度”的理念,真正地把办学的中心转移到学生自主学习上来。制定最能符合学生们个性化发展要求的教育教学体制和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改革,实现半工半读、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坚持加强基础、注重特色、培养能力、激励创新的指导思想,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实行弹性学制和完全学分制,在人才培养中引入竞争机制,不断提高美容美体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二、改革基本思路

遵循教育部提出的“以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为先导,以教学改革为核心,以教学基本建设为重点,注重提高质量,努力办出特色”的基本工作思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学分制改革与弹性学制的建立为基础,以课程体系改革与课程建设为切入点,以实训环境及制度建立为保障。

三、主要内容

推进高职教育产学结合、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的发展,实行弹性学制,增加学生课程学习的灵活性,改革人才培养方案,按照美容美体实际企业生产流程设置课程,培养学生实际生产技能。在每一个学期的实践环节要求学生参与实际工作,并可按劳取酬。把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放在突出的地位,促进学生社会岗位实践技能的培养,使所培养学生在拥有良好人文素质、职业道德的基础上具备熟练的专业技能及职业岗位技能。

(一)深化教学改革,建立弹性学制与学分制教育,推行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

修订教学计划,改革课程体系,构建模块式课程体系,优化工学结合教学模式。

课程体系改革主要体现在实践教学中优化专业模块教学,与美容院工作流程紧密结合,与职业资格认证紧密结合。将课程按照美容院类别划分成不同学习模块,每一模块中专业课程按照美容院流程顺序安排,每一模块中包含相应的校内综合技能训练课程与企业生产实习课程的安排。学生在实践环节中可参与实际生产,作为普通职业人,按劳取酬,即培养了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又可以让学生在校期间具有一定

的经济来源。

首先,课程安排上注重学生专业技能、岗位技能、职业技能三能合一的发展。把教学课程按照实际美容院流程设置,把美容主干课程与校内实训结合,进行一定的实训,注重学生技术能力培养。把理论知识传授与生产实际相结合。课程安排如下:

其次,实践教学环节与实际生产相结合。从第五学期开始到与自己喜欢或擅长专业技能与岗位工作,在实践环节参与生产,按劳计酬。使学生从入学到就业除了具有实践技能经验外还具有社会工作经验,缩短学生与企业距离,使学生在毕业前就直接具有社会职业经验,提高学生就业水平与质量。

(二)建立适应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课程评价体系及管理制度。

(1)部分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技能课在学校承认学生已有的学习和实际工作经历,在出示有效证明或通过测试后,允许免修相应课程。

(2)实践课程评价以学生实际工作成绩为标准,校企双方共同成立组织和管理机构,生产实习课程按教学与生产的要求制定管理办法,建立教师与企业管理人员双重考核。主要考核点包括学生的出勤率、学习效果、操作的熟练程度、工作的态度、与同事的合作态度、遵守企业和学校的管理制度情况、对企业的贡献、工资水平等。

(3)建立有关生产性实训的管理制度,并明确考核的办法和负责人,做到在制度上有保证,在管理上有措施,并严格进行考核;

文化课、专业理论课的单科证书要考核,专业技术等级证书要考核,专业实践(动手)能力也要考核。制定各级各类考核内容、考核标准、考核制度,严格考核。各用人单位,教育、人事部门和学校要成立不同层次的资格考试委员会,根据国家颁布的行业等级鉴定标准、行业发展趋向、企业用人标准、学校和地方的实际情况制定考核标准,层层考核,严把质量关,确保毕业生质量。

(三)课程体系改革与课程建设为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教学资源支持。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改革与美容院流程紧密结合,与职业资格认证紧密结合。参照各步骤职业资格证书的技术规范,将原来多门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以职业岗位为中心,实现专业课程的统一协调。

工学交替工学结合管理办法

工学交替工学结合实习管理办法 工学交替工学结合实习是中职学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举措,是实现职业教育“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必然要求,是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科学创新精神和熟练专业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为进一步规范我校工学交替工学结合实习工作的组织管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特制定本办法。 一、总则 第一条本办法所涉及到的工学交替工学结合实习,主要是指在非毕业学年,组织在校学生到企业生产服务第一线参加的实践教学活动,其主要形式包括专业技能实习、专业技能培训、校外教学实习、校内教学实习等。 第二条工学交替工学结合的目的首先是在于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使学生在真实的职场情境中,接受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培养诚信品质、敬业精神、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团队协作精神、交流沟通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同时,学生将所学知识及技能应用于岗位实践,熟悉自己将要从事的行业运行情况,获得本专业生产实际中常用的技术知识、管理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提高学生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为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打好基础。 二、组织领导 第三条建立健全工学交替工学结合实习管理体系。由校长任组长,主管教学的副校长任副组长,成立由实习处、教务处、学生处等组成的工学交替工学结合领导小组,负责工学交替工学结合实习工作的规划、协调、检查、评估及重大问题或紧急事件的处理;由实习处负责工学交替工学结合工作的组织、实施、管理和考核。 第四条工学交替工学结合实习项目在正式实施前,必须进行以下审批程序:

1、由实习处与相关企业进行初步商讨,并实地考察该企业的工作、生活等设施,在确认可行的情况下提出书面申请,报校领导批准生效。 2、由实习处负责与相关企业进一步商讨并签署相关协议。协议内容应符合劳动法律法规的规定,包括各方的权利、义务,实习期间的待遇及工作时间、劳动安全卫生条件等。由实习处负责与实习企业共同制订具体实施计划教学文件,并提出教学进程调整方案,以及教师安排、实习成绩的认定等意见,经主管校长同意后,方可正式启动工学交替工学结合实习。 第五条由实习处和实习企业共同负责工学交替工学结合实习学生的 安全教育及管理。要以预防为主,本着保护学生、教育先行、明确责任、教管结合、实事求是、妥善处理的原则,做好教育、管理和处理工作。 1、双方应组织学生开展实习前的动员和专题培训,帮助学生明确实习目的、任务和考核办法,加强实习纪律和安全教育,预防各类意外事故发生;并在进入正式企业前,由班主任组织实习学生签署实习协议书,确保学生在实习期间的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共同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2、学校领导必须定期到实习企业检查实习情况,加强指导和管理,及时处理实习中出现的有关问题,确保工学交替工学结合实习正常有序开展。 第六条学生在工学交替工学结合实习结束时,应将学生实习报告、协议书、教学计划的调整意见、实习大纲与进度计划及指导教师实习总结等教学资料及时汇总上交实习处存档备案。 三、指导教师职责 指导教师由两部分人员组成:一是派出的实习带队教师和专业指导教师,可由专任教师或辅导员担任;二是由企业选派的有实践经验的技术或管理人员。指导教师应认真履行以下职责: 第七条校企双方密切合作,加强联系与沟通,重视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认真指导学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检查实习进度和质量;在业务指导中注意培养学生敬业守纪的劳动态度、不怕困难的心理素质、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及时解决实习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

学院进一步加强疫情防控工作方案

学院进一步加强疫情防控工作方案 为有效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切实保障学院师生员工的健康与生命安全,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落实全省高职院校疫情防控工作机制的函》等文件要求,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成立学院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xx 副组长:xx 成员:xx 二、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工作 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省教育厅、省应急管理厅部署要求,提高政治站位,立即进入一级响应状态,切实把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紧迫的工作任务、最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紧抓实。坚持“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以最高等级、最严密措施,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主要领导干部要坚守岗位、靠前指挥,及时发声指导,及时掌握疫情,及时采取行动。 三、落细、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一)学校开学时间。 我校教职工开学时间2月20日,学生开学报到时间2月23,符合省政府规定的2月17前不开学规定。 (二)全面摸排情况。 1. 教职工寒假期间行程由分管保卫工作的校领导负责,各单位、各部门负责通知教职工填报《寒假去向登记表》,提交保卫处汇总统计。做到一个不少、一个不漏。

2. 学生寒假期间行程由分管学生工作的校领导负责,在校学生由学管主任负责向学工处报告,由学工处负责汇总统计;工学交替学生由教学主任负责分别向学工处、招生就业处报告,由招生就业处负责汇总统计。做到一个不少、一个不漏。 3. 1月10日之后到过武汉等重点疫区的教职工由保卫处负责通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排通知教职工本人推迟返校,学生由学工处各系负责通知各教学单位主要负责人安排通知学生本人推迟返校,并明确要求至少居家或集中隔离观察两周,并进行必要的体检。 4. 摸排相关材料由党政办公室负责及时报送省教育厅。 5. 与卫生健康部门、疾控机构、街道社区的沟通联系由分管后勤工作院领导负责,总务处负责与定点医院建立绿色通道,动态掌握师生员工健康状况并建立档案,发现有疑似症状者及时向当地卫生健康部门和疾控机构报告。 6. 各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开展重点人员筛查、医学隔离、宣传教育等工作。 (三) 加强对留校和社会实践师生的教育管理。 1. 学工处、教务处要加强对留校师生的教育管理,主动关注和监测留校师生的健康状况,严禁组织留校师生开展聚集性活动。 2.安全工程系要加强对新疆班学生的教育管理, (1)外出校门。内地新疆班所有在校学生从1月26日开始不得以任何理由出校门,取消外出购物安排,学院超市按时开放。 (2)家长探望。所有学生明确告知家长,不能到学校探望学生。如果已经过来看望学生的家长一律不得入校,不得以任何理由将学生带离校园。 (3)参观及大课。原安排的外出参观活动,大课教育全部取消。 (4)宿舍间串门。根据目前防疫的紧张形势,所有学生宿舍间不得随意串门,在各自宿舍做好学习等工作。 (5)卫生保洁。所有学生高度重视个人卫生和宿舍卫生保洁工作,勤洗手,勤通风,所有废弃物指定地点存放。 (6)就餐安排。自1月26日开始中餐和晚餐按照年级及人数,定时就餐,具体由木拉提和内派老师协商民族餐厅确定时间。 (7)违纪处理。在目前防疫形势非常严峻的情况下,凡不按要求出现违规违纪的学生,按照学院违纪处理办法从重从快从严处理。

汽修专业建设方案及目标

库车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建设 方案及目标 一、人才需求分析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0-2015年中国汽车维修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中指出:我国汽车维修行业已基本形成了一个以中心城市为依托,一类企业为骨干,二类企业为基础,三类企业为补充,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为质量保证,各种经济成分协调发展的汽车维修网络和市场格局,较好地适应和满足了营运车辆和社会车辆的维修需求,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近几年中国的汽车产量在快速增长。2008年中国的汽车产量达到934.51万辆,升至全球第二位。截至2009年底,中国汽车保有量已达7619.31万辆。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汽车保有量将会以更快的速度增长,与之配套的汽车维修市场更是蕴藏着无限商机。同时,由于技术的进步,生产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公路条件的改善,尤其是高速公路的出现和发展,对汽车在安全、环保、可靠、快速、舒适和经济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汽车在品种,结构及性能方面越来越多样化,为适应这些变化,汽车的维修也必须相应地有一个较大的发展,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据了解通过调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的近100家汽车维修企业,汽车维修人才状况却不容乐观,从业人员水平参差不齐,结构不合理,具体表现在: (1)文化基础太差。据统计,国内汽车维修行业从业人员,60%以上只有初中文化水平,高级工的比例仅占4%左右,技工多为农民工。在我国的汽车维修从业人员中,真正具备诊断汽车故障能力的技术工人还不足20%。(2)缺乏专业培训。我国维修人才大多是师傅带徒弟模式下的产物,没有受过系统的专业培训,对汽车专业知识知之甚少,更谈不上精通当今汽车的电子控制技术了。 (3)维修理念落后。大多数维修工的维修理念都来自上一代老师傅,也就是说,习惯于修理作业,动不动就大拆大卸。而对于现代车辆的电控发动机、自动变速器、ABS系统、自动空调器等,更多的维修工作是诊断,“七分诊断、三分修理”,不经过诊断就盲目拆卸不但很难排除故障,反而会添加新的故障。 (4)现代维修设备和资料没有得到很好的应用。因为维修理念、知识水平等问题,导致先进的诊断设备、技术资料不受重视,或在维修中不能正确、灵活地应用,维修质量不高就不难理解了。 然而近几年,汽车维修行业却已进入快速发展时代,新开的汽车“4S”店如雨后春笋,每间“4S”店都少不了汽车维修人才、管理人才。从我校汽

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现代学徒制是传统学徒培训与现代职业教育相结合,学校与企业联合招生招工,教师与师傅联合传授知识技能,工学交替、实岗育人,校企联合培养行业企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一种职业教育制度。为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7年度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厅函[2017]17号)文件要求,结合区域经济特点及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江西冶金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一、申报单位基本情况 1.学院情况 江西冶金职业技术学院位于江西省新余市仙女湖区,是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集文、理、工、商等学科为一体的综合性全日制公办高等专科院校。江西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始建于1978年,先后两次被评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是江西省教育系统“规范管理年”和“质量提升年”活动先进单位,荣获“首届中国(江西)十大职业教育培训品牌”,“江西省第一批高级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江西省最佳就业认同奖”、“全省职业教育工作先进单位”、江西省“全省绿化模范单位”、省、市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平安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 江西冶金职业技术学院以加快融入现代职业教育建设为契机,

密切关注区域经济发展动态和企业人才需求状况,着力加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学院先后投资1亿多元建立了冶金技术仿真实训室、数控加工实训中心、机电一体化实训中心、PLC技术实训中心等100余个实习实训室;同时立足江西冶金行业,依托新钢集团公司等大型企业,建立了60多个校外大生产实习基地。其中,仅新钢集团公司实训基地就有炼钢厂、炼铁厂等18家,实现了“零距离”培训。 学院十分重视与世界500强及中国200强等实力雄厚的企业精诚合作。目前,学院与中国宝武钢铁集团、北京首钢公司、江苏沙钢、上海米其林轮胎、韩国浦项不锈钢公司、宁波金田铜业、江西铜业、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广深高速、广州本田公司、深圳华美集团等200多家大型优质企业建立了就业伙伴关系。学院还投资2.1亿元建设了一个环境优美、风景迷人、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的高职新校区。学院将致力建设成为专业结构合理、师资力量雄厚、实训条件优良、教学管理规范、育人环境良好、冶金特色鲜明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2.合作单位情况 新余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新钢公司)位于江西省新余市,占地面积28508亩。新钢公司是国有大型钢铁联合企业,下属单位主要有主体单位24家,全资子公司15家,还有新华金属制品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昆明滇新锰铁有限责任公司、九江四方物流有限公司等15家控股参股企业。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047 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309人,中级专业技术人员1391人。新钢公司资产总值107.61亿元,具有年产生铁900万吨、钢1000万吨、钢材410

汽车维修专业典型案例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分层式”工学结合,校企合作 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省市集中等专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自“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学校”立项建设以来,从企业调研入手,紧扣顶层设计,细化建设任务,以“分层式”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核心,以课程体系建设为重点,以实训室建设为保障,以“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支撑,以机制与制度建设为依托,取得了良好的建设成效。 一、实施背景 我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自1998年成立以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为社会培养了14届毕业生,输送了近3000名汽车维修人才,为我们地区的经济发展贡献了一份力量。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汽车行业的迅速发展,市场对汽修人才的需求和要求越来越高,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虽然仍为我校第一大专业,每年的招生都还能维持三到四个班的水平,但在专业建设发展中,已出现了很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是学生学习能力较弱,积极性差,缺乏清晰的目标和自身规划;对专业的前景不明了,为了毕业而学习,不能学到真正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二是专业教师的专业素养不一,有的有汽车维修经验,却没有专业的理论知识基础;有的有较好的理论知识基础,却没有实践能力或者经验;部分专业教师是由其他专业通过汽车维修专业学习转过来的。三是教学模式、手段和方法滞后于现在的职业教学理念,课程体系与汽修专业培养目标脱节。四是实习基地建设落后,

设备简陋、旧、不配套。五是学校与企业的联系不够密切,没有深度的合作,学生的实习和就业出现一定的问题。当前我国中职汽修专业普遍存在着这样的问题,这些问题阻碍着我们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建设和发展。 二、主要目标 针对以上问题,我校在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突破传统思维模式,瞄准汽修专业存在的问题根源,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以校企联动机制推动示校建设和“分层式”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具体工作目标是:1.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专业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符合企业对毕业生的要求;2. 建成一支“双师”型教师结构的教学团队,形成校企合作教学团队机制;3. 构建基于企业工作任务的专业课程体系;4.充实专业实训设备,使之符合专业教学要求;5. 加强与汽车维修企业的联系,进行深度合作。 三、实施过程 (一)形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1.进行企业调研,制定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调研计划,先后安排汽车维修专业骨干教师前去润东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潍重维修站、上海大众特约维修站等企业采用座谈、走访、参观、研讨等多种调研形式,对企业一线修理工、前台接待、技术总监及企业高管等人员对汽车维修专业相关人才的社会需求情况及相关行业对本专业的

会计专业建设方案(最新)

会计手工账实训室 发展规划 忻州职业技术学院 财经系 二〇一五年十一月

会计手工账实训室发展规划 根据山西省教育厅“关于开展全省高等职业学校重点专业建设项目申报工作的预通知”的要求,重点支持建设的专业,应具有优质的教学条件、持续的人才需求和良好的社会声誉,生源充足、报到率高,毕业生就业质量好、发展空间大,专业建设方案科学、合理、前瞻,符合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我系提出重点建设会计专业申请,特制定如下建设方案。 一、会计专业建设基础 (一)区域人才需求 会计专业是山西省“十二五”期间重点发展建设现代服务业(商务服务业)的重要内容之一,它紧贴行业、产业发展需求,社会认可度高,人才需求旺盛。全国虽有1000多万会计从业人员,山西省也有30多万从业人员,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数量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这一数字也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社会呼唤高端技能型会计专业人才。学生除对口就业之外,还能胜任商贸、物流、营销、经济管理、文秘、行政事务、文化教育等职业岗位,专业拓展较广,毕业生适应能力强,一专多能,就业面广。会计专业生源充足,学生、家长、社会对该专业充满信心。 会计专业是紧贴行业、产业发展需求,校企深度融合,社会认可度高,就业面广的专业。坚持特色发展,充分发挥会计专业对专业群及学校整体发展的引领辐射作用,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方面的率先突破,带动学校专业发展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办学水平的持续提升和社会服务能力的不断增强。 (二)专业建设基础 1、符合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的以“特色引领”为重点的要求 会计专业与行业、产业发展需求紧密结合,在探索政行教介企“多主体”专业建设、校介企“三主体”人才培养、“双证书”制度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富有成效,专业建设特色突出,社会声誉好,毕业生综合素质高、发展潜力足,深受社会欢迎,对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能起到特色引领作用。 我系会计专业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工学结合的发展道路,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创新体制机制,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订单培养,促进专业与行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全面提升会计专业建设水平和产业服务能力,大力培养高端技能型会计专门人

重点专业建设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示范校建设成效典型案例

乐山市第一职业高级中学 国家改革示范校建设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建设典型案例报告——“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共育旅游服务高素质人才 旅游专业部 2013年7月25日

目录 一、依托校企集团,共建合作平台 二、校企共建教师队伍,提升教师整体素质 三、校企合作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构建课程项目体系 四、校企共同开发特色教材 五、企业参与教学实训环境改造建设 六、校企合作创新学生评价机制 七、校企合作建设学生教学实习与就业一体化体系,形成“校企合一”办学模式 八、旅游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特色总结 九、校企互利共赢 十、结语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共育旅游服务高素质人才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典型案例报告) 作为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重点示范专业之一,乐山市第一职业高级中学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以下简称旅游专业)从2011年7月起,在两年多的时间内,根据教职成[2010]9号及教职成[2010]34号等文件精神,围绕示范校建设七大重点任务,大力开展建设工作,取得了诸多成效。其中,依托校企集团资源,建立长期、有效、稳定的合作机制,开展深度校企合作,全面建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纪律和职业习惯水平,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更多生产、服务和管理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在这一方面,旅游专业形成了一整套完整方案,取得了丰富经验。 教职成[2010]9号文件提出,改革培养模式,要“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重点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职业技能训练和学习能力培养”,要“密切与企业等用人单位的联系”,“立足校企资源共享、互利共盈,促进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紧密结合”,“促进知识学习、技能实训、工作实践和职业鉴定等功能的整合,推动教、学、做的统一”。旅游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系充分依据文件精神,在本校以往“学好一个专业、培养一种特长、掌握三门以上现代技能”的“113模式”和“职业教育高质量应用课程体系”的“ZGY模式”基础上,根据旅游专业定位、旅游从业资格证书制度、岗位人员需求,主要针对餐饮服务、客房服务与前厅服务三大课程及导游等其它拓展课程制定完成。 该模式以校企深度合作为前提,企业参与整个人才培养过程的每个环

工学交替实施方案

济南第十三职业中专 工学交替实施方案 一、开展工学交替实践活动的意义、目的 国家教育部周济部长在全国职教工作会议中指出: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进工学结合,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问题,是新形势下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是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出路。开展工学交替的实践活动,是教学计划安排的重要实践环节,是实施中职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不断探索中职人才培养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的重大举措。 开展工学交替实践活动的目的,是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采取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实际工作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二、工学交替实践活动的内容 1、感悟企业环境(文化环境、管理环境、技术环境、生产环境)。 2、感悟企业对岗位职业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的要求。 3、学习企业先进文化及管理理念,初步掌握生产技术。 4、应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开展实践活动;针对不同岗位的特点,学习岗位需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实践活动中学习部分专业课程。 5、通过学习和感悟,结合专业,进一步明确本人未来的发展目

标(在职业能力、综合素质、创新能力、零距离就业等方面怎样发展)。 三、参加工学交替实践活动的专业、时间、地点及指导教师 参与学生:09级六个班 时间:09级春季班2010年10月至12月,09级秋季班2011年1月1号-2月1号。 地点:09级春季班在济南佳宝乳业集团 09级秋季班到济南大润发堤口路店 指导教师:黄仕辉、李燕婷、贾青娟。 四、活动要求 1、学生在工学交替实践期间具有学生和企业员工双重身份,因此学生必须严格遵守学院相关管理规定和所在企业的管理制度。 2、本次工学交替实践活动是重要的教学实践环节,时间为三个月左右,所安排各专业所有学生必须参加,无特殊情况不准自行离开单位,擅离岗位未经指导教师及单位同意者,按实践环节成绩不合格处理。 3、要有高度的安全防患意识,严格执行企业安全操作规程,切实做好安全工作。 4、在活动期间,要强化职业道德意识,爱岗敬业,遵纪守法,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学生和文明礼貌的员工。 5、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刻苦锻炼和提高自己的技能,发扬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和谦虚好学的精神,全身心投入

《关于校企合作实施方案》

《关于校企合作实施方案》 篇一:关于校企合作实施方案范文 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xx]16号)等相关文件精神和我院示范性专业建设内涵要求,开展校企合作,是专业快速发展,提高办学综合实力的重要举措;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为进一步推动该项工作,使校企合作向深层次发展,提高我院办学水平和技术应用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制定以下校企合作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高等职业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教育方针;坚持本专业以服务贵州公路、建筑行业建设为宗旨,培养掌握工程机械检测与维修、工程机械操作技术的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面向工程机械维修和施工企业,具有精维修、能操作、会营销、懂管理和良好职业道德与创新精神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专业定位要求,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加快推进我院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性改变,扩展和密切行业、企业的联系,加强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产实践相结合;找准专业与企业的利益共同点,建立与企业之间长期稳定的组织联系制度,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目标,努力为当地经济服务。 二、合作原则

1.服务企业原则 为企业服务是学校的指导思想,也是打开校企合作大门的前提和基础,决定着合作成败和成功率的高低。学院主动深入企业调研,了解企业人才需要状况、用人标准、技术需求,积极为企业开展培训,急企业之所急。 2.校企互利原则 校企合作双方互利是校企合作的基础。企业有权优先选拔留用学生,有权根据学生能力对学生就业进行部分淘汰。 3.统一管理原则 校企合作是双项活动,校企双方的利益与责任必须高度统一,必须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实施、统一检查考评。 4.校企互动原则 学院定期组织专业理论教师到企业现场培训,请企业高级技师或能工巧匠来学院讲座。通过校企互动,学校教师在企业学到了实践知识和能力,企业技术人员增长理论知识,实现理论与实践互补,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三、领导组织机构 组长:刘焰 成员:安军、田兴强、周勇、杨涛、袁跃兰、王茵、李世红、冯雨、李宾、何志静、薛峰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1.研究、确立校企合作的指导思想、方式及步骤; 2.领导、组织校企合作的实施工作;

汽车维修专业课程改革方案及阶段性成果

汽车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及阶段性成果 一、教学模式改革方案 1、调整专业设置,修订完善专业教学计划 按照市场和企业对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人才的需要,依据我校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我们对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进行了广泛的调研和论证。我们通过多年的办学实践和不断探索,对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基本思路的认识更加清晰。 按照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对汽车修理专业教学计划作为全面修订。新的教学计划体现了主干课程设计与职业岗位工作内容一致,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认证相融合,人才培养过程与实际工作过程相吻合的设计思想,即以教学基本建设为重点,以教学改革为核心,努力提高教育和教学质量。 2、构建课程体系,推进精品课程建设 根据课程特点与本校的具体条件,本专业将3门课程: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列入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进行开发。并确定为为优质核心课。通过这两门课程的建设,带动本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与发展。本着基于工作岗位模块化的指导思想,根据课程特点重新构建课程内容。根据岗位工作过程的需要,本着“适度、够用”的原则选择相应的理论知识,以强化职业综合能力,即以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为主线襄括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原则,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开展教学活动。在课程内容的课时安排上,紧紧遵循“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原则,加大实践课时比例,以及理实一体教学的比例,符合条件的课程单元推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 3、加大实践教学力度,提升专业技能水平

我校汽车修理应用专业主要培养适应企业生产一线需要,具有较强的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应用能力和操作技能的人才,必须掌握必备的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基本知识及理论,能从事汽车维修、保养和维护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技能型人才。这种人才的培养模式应具有明显的特征,即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来设计教学体系和培养方案;以适应技术为主旨的特征来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度,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操作能力。因此,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将改革调整原有的教学课程体系,推进以实践教学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目的的教学改革。 在设计课程教学的组织与安排过程中,贯彻“产学互动”的大课程模式。教学过程按“基础知识→基础能力训练→专业知识→专项操作实训→高级工考证→顶岗实习”的思路设计并实施一体化教学,如下图所示。 为了贴近职业岗位要求,将课程教学依照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制定,以加强教学针对性;将专业技能操作实训和职业资格要求融合到教学大纲计划与课程内容中,优化教学过程,提高专业技能的培训效果。

对高职院校财会专业工学结合模式的探索

对高职院校财会专业“工学结合”模式的探索 关凤霞,王淑平,隋旺梅 (黑龙江商业职业学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0) [摘要]目前,大多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存在注重理论教育、忽视岗位实践,职业技能培养和实践教学比较 薄弱等问题,导致毕业生不能适应社会需要。高职院校应加快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会计专业教学体系,改革工学结合模式内容,调整工学结合模式方式,加强会计岗位电算化操作实训,健全实践项目的质量控制体系,从而破解用人单位的需求与会计人才供应之间的矛盾,以培养出更多、懂经营会管理、并能尽快进入工作实践岗位的复合型人才,以满足社会需求,提高就业机率。 [关键词]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模式;改革探索[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2-03-09 [作者简介]关凤霞(1963-), 黑龙江宁安人,黑龙江商业职业学院高级会计师。研究方向:院校财务研究;王淑平(1966-),黑龙江鸡西人,黑龙江商业职业学院财经系教授。研究方向:财务管理、审计等专业教学。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高职高专院校科学研究项目课题: 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高职院校财会专业“工学结合”模式的探索与实践(12515212)。 第2012年第4期(总第395期) 商业经济 SHANGYE JINGJI No.4,2012Total No.395 [文章编号]1009-6043 (2012)04-0111-02一、序言 工学结合模式教学是近年提出并广泛应用于会计实践教学的一种成功的方式,是培养会计专业实践技能的重要方式,它极大地促进了会计专业实践技能的提高,是高职院校会计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但在近年人才招聘会上却出现了用人单位不愿意聘用应届毕业生,而乐于聘用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人才;显然,社会的发展对人才职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需求形势的变化,会计专业必须将已经形成的传统岗位实践教学模式和套路进行调整和创新。因为从目前的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来看,学生到企业单位进行真正实习几乎是办不到的,工学结合模式教学是主要的实践教学手段,是实现课堂教学与实际工作零距离、毕业与就业零距离、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的重要教学方式。如何改进工学结合模式教学,是会计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现行会计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知识经济时代下,社会对会计人才的要求无论是从其知识结构体系上,还是从其实际操作能力上都有了更高标准,以往的会计岗位实训教学已暴露出越来越多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认识模糊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通过设置岗位实训课程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但对这一实际操作能力,许多学校缺 乏系统的认识,往往将其误认为是单纯会计业务的处理能力,因而只强调学生练习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实际上,当前会计人才市场最突出的矛盾是用人单位的需求与会计人才供应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并不是数量上的矛盾而是结构上的矛盾。社会对财务人员的需求已从单纯的核算型转向了管理型,即具有开拓性、复合型的高素质人才。目前,符合这一要求的会计人才并不多。因而,会计人才市场上出现了应届毕业生不受欢迎,人才需求向有实践经验的供方倾斜,社会急需会经营、懂管理并可以迅速适应会计工作的人才。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些高职院校会计毕业生综合能力不强,知识面过窄,动手能力差这一事实。 (二)实训教学滞后 由于对会计实训教学的目的缺乏系统的认识,许多高职院校的会计岗位实训仅局限于对会计核算技能的练习,往往是移植一段企业经济业务,要求学生练习记账、算账和编制会计报表,这导致了学生在实践后只会记账、算账和报账,成了简单记账的机器。这样的会计实训培养出来的学生知识面过窄,对财会工作缺乏一个系统整体的感性认识,缺乏向高层次财会人才发展的基础。由于经费紧张,一些学校教学硬件滞后,又得不到有效的更新,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学校得不到真正的锻炼与提高,从而影响到整个会计实践教学的质量与教学效果。 (三)方式不当 111--

工学交替实施方案

工学交替实施方案 1总则 1.1目的 为规范公司工学交替实习生的接收、管理程序,加强校企合作,满足公司用人需求,特制定本办法。 1.2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九州通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各业务单元工学交替实习生的接收与管理工作。 1.3工学交替 根据学校、企业、学生三方需要,将教学实践环节移至企业进行,学生到公司进行阶段性(3-6个月)实习。参加实习的学生,毕业后优先考虑录用。 2职责 2.1人力资源总部 2.1.1统筹规划集团公司与各业务单元实习生招聘与实习管理工作。 2.1.2审核集团公司实习生需求并报集团总经理审批。 2.1.3招聘、管理在汉公司实习生。 2.2物流管理总部 2.2.1配合人力资源总部开展用工形式多元化工作。 2.2.2探索人才培训培养模式,建立仓储人才快速成长通道,缩短仓

储人员培养周期。 2.2.3协调、督促区域公司仓储部推进工学交替。 2.3各业务单元人力资源部门 2.3.1审核所在公司实习生需求,并报所在公司总经理审批、集团人力资源总部备案。 2.3.2招聘实习生并组织签订实习协议。 2.3.3定期跟踪实习生的实习情况。 2.4各公司仓储部 2.4.1根据部门实际工作情况,提出实习生需求。 2.4.2指定实习老师,并为实习生提供必要的工作指导。 2.4.3根据实习生的工作情况,考核实习生的工作业绩。 2.4.4实习结束后,给予实习评价。 3实施步骤 3.1选择公司 3.1.1人力资源总部和物流管理总部根据多种用工形式的需要,选择有必要实施工学交替的公司。 3.1.2各公司也可根据自身用工需要,主动开展工学交替。 3.2筛选学校 3.2.1学校要求 (1)合作意向强烈,符合工学交替实习要求。

学校项目建设实施方案

学校项目建设实施方案 篇一:中等职业教育示范学校建设项目建设实施方案 中等职业教育示范学校建设项目建设实施方案 中等职业教育示范学校建设项目建设实施方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修改编辑!) 目录 一、序言 (3) 主要目的...........................................................................3 工作目标...........................................................................3 政策依据 (4) 二、第一部分建设背景与基础 (6) 建设背景...........................................................................6 建设基础 (9) 三、第二部分建设思路与目标 (14) 学校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14 指导思想和办学方针............................................................14 基本思路 (15) 建设目标...........................................................................17 总体目标...........................................................................17 具体目标...........................................................................17 预期效益 (20) 四、第三部分重点建设内容 (23) 1.专业一:中餐烹饪重点专业建设计划....................................23 需求论证...........................................................................23 建设目标...........................................................................24 建设思路...........................................................................26 建设内容...........................................................................26 进度安排...........................................................................34 资金预算...........................................................................37 保障措施 (38) 2.专业二:服装制作与生产管理重点专业建设计........................40 需求论证...........................................................................40 建设目标...........................................................................41 建设思路...........................................................................42 建设内容...........................................................................43 进度安排...........................................................................50 资金预算...........................................................................53 保障措施 (54) 3.专业三:物流服务与管理重点专业建设计划………………………56 需求论

学分制实施计划方案

秦安县中等职业专业学校 学分制管理指导方案

为进一步加大我校教育教学改革力度,推动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使我校职业教育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更多地培养一大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中等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增强学生、学校、市场之间相互的选择性,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满足社会对技能人才高质量、多种类、多规格的要求。根据国家教育部《关于在职业学校进行学分制试点工作的原则意见》等文件精神,特制定秦安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实施学分制管理指导方案(试行),现公布如下,请贯彻执行。 一、指导思想 1.全面推行学分制是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学分制是以学分作为单位计算学生学习量和学习成效,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余地的教学制度。学分是计算学生完成课业的必要时间和成就的单位,是学生获得学业证书的主要依据,也是学校制订教学计划和组织教学的依据。 2.实行学分制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学分制可以满足多层性和多样化的要求,可以促进学校、学生与企业的产学结合、产教结合、工学交替及专业教学与职业岗位的结合,实现职业教育与市场经济的“零距离接触”、“无缝隙链接”,使职业学校所培养的人才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3.实行学分制是推进学生发展为本的必由之路。学分制可以满足个性化和柔性化的要求,有利于学生根据自身的优势扬长避短,有针对性地选择专业方向和课程,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和技能结构,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要求,从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4.实行学分制是形成全新教育质量观的客观要求。学分制有利于职业学校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正确对待具有不同差异的学生,发现并强化他们的优势,把面向全体学生与注意个体差异结合起来,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实现学习上的指导性,教学计划上的灵活性,教学质量评价上的动态性,专业设置上的市场引导性,人才标准上的职业岗位适应性,教学管理上的人本性等优势选择,为每一个学生都能人尽其才发挥主导作用。 二、课程结构 (一)推行学分制的核心在于课程改革。课程改革要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素质提升为目的,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和个性发展的具有职教特色的课程体系。坚持学分制课程结构的基础性、开放性和模块化特点: 1.构建两大基础平台。一是构建文化基础课平台,调整文化基础课的教学目标,实施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的实际文化程度和就业的实际需要,按照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原则,确定语文、数学、外语等主要文化基础课程的分层教学目标,制定相应的学习内容和学分(总学分的30%);允许学习者根据

旅游专业建设与方案

旌德县职业教育中心旅游管理特色专业建设方案 一、专业的社会需求分析与定位 (一)背景分析 随着对外开放程度和国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近年来我国的出入境和国内旅行人数呈直线上升趋势,中国已经成为备受世界瞩目的旅行大国。随着市场影响力的扩大,旅游业产业规模将会急剧增大,得到更为长足的发展。 我县地处皖南山区,与著名旅游圣地黄山一脉相连,是安徽省“两山一湖”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境内祥云、碧云、马家溪,马岭、鹊岭、仙人谷重峦叠翠,山水相间;江村、朱旺、肇修堂;文庙、文昌、锁翠桥文化古迹,源远流长。吕辉、大梁、谭梓生,仕川、洋川、红色地英烈辈出,缅怀激励;大饼、青蔗、真香茶,灵芝、葛根、小花生土特生态,美味悠闲。。。多元多彩,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历来受到各级政府各界人士的关注重视,当前在政府的领导下,更是大力开发创新旅游资源,旅游产业蓬勃发展:以江村古建筑群、吕碧城故居、肇修堂、朱旺古村落、旌德文庙等历史文化古迹的文化之旅;以旌歙古道、祥云、马家溪、仙人谷、兴隆梅园等优美的自然生态的生态之旅;以仕川农民暴动旧址、梅大梁故居、谭梓生故居、吕辉烈士牺牲地等红色旅游资源的红色之旅;以江村、玉屏村、朱旺村、路西村、建强村等秀美村庄的美好乡村之旅;以灵芝生产加工基地、灵芝产业园、自驾车营地、中药材生产基地等康体养生资源的养生之旅。五条特色旅游线路以及现代生态农业观光、农家乐、渔家乐景点初步形成。

以高铁新区为主的旅游板块正迅速推进。“中国灵芝之乡”“中国宣砚之乡”“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全国绿色小康县”“全国体育先进县”、“全省创建文明县城工作先进县”等金质名片已闪亮呈现,一个实质性的“养生天堂”正清晰眼前。 随着颜值最高的京福高铁的全线开通,旌德已成为距旅游胜地黄山最近的站点,同时扬绩高速鸿门互通立交项目建设以及芜黄高速公路谋划建设,旌德正进入高速时代,旅游产业将迎来历史性机遇。本着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的原则,我校开办旅游管理特色专业,既是本质所在又是时代召唤。 (二)专业定位: 旅游管理专业立足本地,为旅行社、旅游景区及相关旅游企业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扎实的业务能力,掌握旅行社前台销售、导游技能、计调技能、外联技能以及旅游景区和旅游餐饮客房等相关业务岗位技能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二、专业建设指导思想及原则 (一)专业建设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安徽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指导,认真执行我校专业发展规划,结合旅游服务业发展现状,坚持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特色办学理念,搞好旅游管理专业建设。 (二)专业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校企合作与工学交替管理制度

校企合作“工学交替” 运行机制 学生管理制度 ×××××学校

校企合作“工学交替”运行机制学生管理制度 校企合作工学交替是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形式,是职业教育“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必然要求,是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科学创新精神和熟练专业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做好工学交替工作也是建设高水平示范性职业学校的重要内容。为进一步规范我校的工学交替学生实践工作,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总则 第一条本办法所称工学交替,主要是指按照我校四大骨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和教学计划的安排,组织在校学生到企业生产服务第一线参加的实践教学活动。 第二条学生参加工学交替,须经过各个专业教研组审定同意后办理完审批手续,由学校招生就业培训处统一安排方可离校参加工学交替实践教学活动。 第三条工学交替单位要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工作学习条件和安全健康的劳动环境。 二、细则 第一条组织领导工学交替工作,由学校分管校长总负责,并组成由教务处、各个专业教研组、招生就业处等部门组成的工学交替管理领导小组。工学交替的日常管理工作由学生所在专业和企业共同承担。 第二条工学交替安排 1

1、工学交替根据人才培养方案进程,安排一年级在第一学期进行一周的参观学习,二年级在第三学期进行两周的实践操作,三年级在第五学期进行八周的实习锻炼。 2、工学交替的内容要求:专业对口、分项目实训,具备专业性、综合性和可操作性。 第三条工学交替学生的管理 1、安排参加工学交替的学生由各个专业和实习单位共同管理。学校和实习单位在学生参加工学交替期间,要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确保学生在实习期间的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 2、要建立健全工学交替管理体系。学校成立工学交替领导小组,明确专人负责工学交替工作,要加强专业实习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建立学生工学交替实习管理档案,定期巡回检查工学交替实习情况,加强工学交替实习指导和管理,处理实习中出现的有关问题,确保工学交替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 3、建立学校、工学交替合作单位和学生之间的信息联系制度,定期进行沟通联系。学生到达实习单位前,学校、实习单位和学生本人应当明确各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第四条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职责 (一)学校职责 1、学校应当加强工学交替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工学交替管理制度,加强工学交替工作的监督检查,要明确对学生工学交替期间的考核内容和考核方式,认真进行考核。协调有关部门和实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