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知识点整理

现代教育技术知识点整理
现代教育技术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现代教育技术概述

教育技术就是人类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所运用的一切物质工具、方法技能和知识经验的综合体,它分为有形(物化形态)和无形(观念形态)技术两大类。

AECT对教育技术的定义:教育技术是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理论与实践”

现代教育技术是指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放、应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中普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教育现代化的过程。其目的在于推动教育现代化,培养创新人才。教育技术的名称演变经历四个阶段:

视觉教育视听教育视听传播教育技术(含义:术涉及与学习活动相关的每一个环节,是以系统方法为核心的、以改进和优化人们的学习为最终目的的综合性学科)

师范生学习教育技术的主要内容:1.现代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 2. 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媒体使用技术3.教学软件的开发制作技术

第二章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

人本主义思想一般包括对自由和对自治的信念,认为人类有能力克服遗传、个人历史和环境的限制而做出有意义的个人选择,强调个体重要性以及特殊的人类需要。

学习理论是研究人类怎样学习的理论,旨在阐明学习如何发生、有哪些规律、是什么样的过程、如何才能进行有效的学习,并揭示学习过程依据心理、生理机制和规律而形成的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1.桑代克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桑代克通过动物实验来研究学习,提出了联结主义的刺激——反应学习理论 2.斯金纳创立了操作性条件作用学说和强调理论继承和发展了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学习理论,提出了“刺激——反映——强化”的学习模式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1.苛勒的顿悟说“接竹竿实验” 2.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发现理论3,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学习理论 4.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是:

1.学习不应只被看成是对于教师所授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的建构活动,即学生能主动积极的构造意义。因此在这个意义上说,学生学习活动必然有创造性质,他能把从外界接收到的知识同化到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形成自己特有的认知图式。

2.学习是学习者认知结构的组织和重新组织的过程,学习是一个顺应的过程,即学习者不断地对已有的认知结构做出必要的调整和更新,使他适应新的学习对像,并实现整合。

3.学生学习活动主要是在学校环境中,在教师的直接指导下进行的。因此,学习作为一种特殊的建构活动有社会性质。学习不是一个“封闭”的过程,而是一个需要不断与外界交流的发展与改进的过程,即包含有一个交流、反思、改进、协调的过程

4.建构主义则强调应用的情境性,人面临现实问题时,不可能仅靠提取已有的知识就能解决好问题,而是需要争对具体情境中的具体问题对已有的知识进行改组、重组甚至创造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教学理论:1.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法2.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按效果分为有意义和机械学习两种按方式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3.巴班巴基的教学最优化理论就是要求将社会的具体要求与师生的具体情况和所处的教学环境、条件以及正确的教学原则几方面结合起来,从而选择和制订最佳工作方案(即教案),并在实际中坚决而灵活地施行之,最终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2.3视听教育理论

戴尔把人类获取知识的各种途径和方法概括为一个“经验之塔”来系统描述

1. 塔的底层的经验

经验之塔底层的经验是最直接、最具体的经验,越往上越抽象,底层的经验易于理解和记忆;顶层的经验易获得概念,便于应用。

2. 学习方法

教育应从具体经验入手,逐步过渡到抽象。学习间接经验要尽可能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3. 教育升华

教育不能止于直接经验,不能过于具体化,必须引导学生向抽象思维发展。因为概念是思维推理的工具,它使探求知识的智力过程大为简单化、经济化。

4. 替代经验

位于塔腰部分的是替代经验。它能冲破时空的限制,弥补学生直接经验的不足,,解决了教学过程中具体经验和抽象经验过渡脱节的矛盾。替代学习经验的思想是教学媒体运用于教学过程的主要理论依据。

5. 形成科学的抽象

应充分重视直接经验的作用。在学校中,应用各种教育媒体,以使教育更为具体,从而形成科学的抽象。把具体的直接经验看得过重,使教育过于具体化,而忽视达到普通化的充分理解是危险的。但当今的教育还远远没有达到应有的具体程度,因此加强视听教育是完全必要的。

2.4 教育传播理论

1. 人际传播

人际传播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包括面对面的直接传播和以媒体为中介的间接传播。

2. 组织传播

组织传播是组织与组织之间、组织内部成员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

3. 大众传播

大众传播是传播者用专门编制的内容,通过媒体,对广大受众进行信息交流的活动。

4. 教育传播

教育传播是由教育者按照一定的要求,选定合适的信息内容,通过有效的媒体通道,把

知识、技能、思想、观念等传递给特定的教育对象的一种活动,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

5. 网络传播

网络传播是以计算机网络为载体进行传递或交流信息的行为和过程,是一种新的传播方式。

2.4.2传播模式

1. 拉斯威尔的传播理论模式

拉斯威尔的传播理论模式如图2-4 所示,是传播理论研究中描述传播行为的一种简便方法,称为“5W”模式,它通过回答五个问题来描述传播行为:谁(Who)、说什么(Say What )、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向谁说(To Whom)、产生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 )。

图2-4 拉斯威尔的传播模式

2. 香农—韦弗的传播理论模式

1949年,传播理论的奠基人之一,数学家香农和韦弗,从电话、电报的传播模式出发,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建立了研究信息处理和信息传递的科学。其传播模式如图2-5所示。

图2-5 香农—韦弗传播模式

3. 韦斯特莱的传播理论

韦斯特莱传播理论是一种控制论的模式,强调传播行为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其理论的模式如图2-7所示。

图2-7 韦斯特莱传播模式图2-7中:

X 表示周围信息。

A 表示信息来源,即编制者。

C 表示信息传播线路上的把关人,即传者。

B 表示接受者,即受者。

f BA表示接受者向编制者反馈。

f BC表示接受者向把关人反馈。

f CA表示把关人向编制者反馈。

2.4.3教育传播过程

教育传播过程

教育传播过程是一个由教育者借助教育媒体向受教育者传递与交换教育信息的过程。通过信息的控制,这些要素之间相互作用,形成一个连续的动态过程。这一过程可分为六个阶段:确定教育传播信息;选择教育传播媒体;通道传送;接收与解释;评价与反馈;调整再传送。传播过程如图2-8所示。

图2-8 教育传播过程

2.4.4 教育传播的基本原理

1) 共同经验原理

教育传播是一种信息传递与交换的活动,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必须建立在双方共同经验范围内。一方面,对学生缺乏直接经验的事物,要利用直观的教育媒体帮助学生获得间接的经验;另一方面,教育媒体的选择与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经验。

2) 抽象层次原理

抽象层次高的符号,能简明地表达更多的具体意义。但抽象层次越高,理解便越难,引起误会的机会也越大。所以,在教育传播中,各种信息符号的抽象程度必须掌握在学生能明白的范围内,并且要在这范围内的各抽象层次上下移动。

3) 重复作用原理

重复作用是将一个概念在不同的场合或用不同的方式去重复呈现。它有两层含义:一是将一个概念在不同的场合重复呈现。如在几个不同的场合下接触某个外语生词,以达到长时记忆。二是将一个概念用不同的方式去重复呈现。如同时或先后用文字、声音、图像去呈现某一概念,以加深理解。

4) 信息来源原理

有权威、有信誉的人说的话,容易为对方所接受。资料来源直接影响传播的效果。因此,在教育传播中,作为教育信息主要来源之一的教师,应树立为学生认可的形象与权威。所用的教材与教学软件,其内容来源应该正确、真实、可靠。

2.5.1一般系统论

基本原理:1.整体性原理

2.反馈原理

3.有序原理

第三章.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一般模式

3.2.1 学习需要分析

在教学设计中,学习需要是一个特定的概念,是指学习者学习方面的当前状况与被期望达到

的状况之间的距离,也就是学生目前水平与期望学生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距。

学习者特征分析就是要了解学习者的一般特征、学习风格,分析学习者学习教学内容之前所具有的初始能力,并确定教学的起点。

学习者的一般特征分析学习者一般特征是指对学习者从事学习产生影响的心理、生理和社会的特点,包括学生的年龄、性别、年级水平、认知成熟度、智能学习机、个人对学习的期望、生活经验、经济、文化、社会背景等因素。

学习风格学习风格是指对学生感知的不同刺激,并对不同刺激作出反应这两个方面的所有心理特征。

学习的条件在学习条件方面,比较典型地表现为感情的需要、社会性需求、环境和情绪的需求

3.2.3教学内容分析见课本

3.2.4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对学习者通过教学后应该表现出来的可见行为的具体明确的表述

1.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1)认知学习领域目标分类 1.知道2.领会3.运用4.分析 5.综合6. 评价

(2)动物技能学习领域目标分类 1.知觉 2.准备 3.有指导的反应 4.机械动作 5.复杂的外显反应 6.适应7.创新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分类:我国在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给出了每一门课程的总体目标与学段目标

教学目标的编写方法:ABCD法: 1.对象2.行为3.条件 4.行为的标准

第八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8.1.1 含义:北师大何克杭教授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从而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形式(3点)

1.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技术作为学习的对象 2.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3.研究型课程,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工具

信息技术整合的基本途径与方法(1)要运用先进的教育理论(特别是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2)要紧紧围绕“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来进行整合(3)要注意运用“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方法进行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4)要重视各学科的教学资源建设和信息化学习工具的搜集与开发,这是实现课程整合的必要前提(但教学资源建设不等于要求教师都去做课件)(5)要注意结合各门学科的特点,建构易于实现学科课程整合的新型教学模式。

8.3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

课内整合教学模式:

1.传递——接受教学模式

2.探究型教学模式

3. “主体——主导”教学模式

课外整合教学模式:

1.网络探究(WebQuest)模式

2.适时教学(Just-in-Time Teaching)模式

第九章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获取和利用

教学资源教学资源是指教学系统中支持整个教学过程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实现一定教学功能的各种资源。

网络课程网络课程是指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第一是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第二是网络教学支撑环境, 其中网络教学支撑环境特指支持网络教学的软件工具、教学资源以及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实施的教学活动。

数字图书馆类型:一是电子文献数据库二是电子图书数据库

网络检索工具所谓网络检索工具,是指在Internet上提供信息检索服务的一类网站或服务器,其检索的对象是存在于Internet信息空间的各种类型的网络信息

1.目录检索工具

目录型检索工具(Subject Directory Catalogue)是由信息管理专业人员在广泛搜集网络资源,并进行加工整理的基础上,按照某种主题分类体系编制的一种可供检索的等级结构式目录。在每个目录类下提供相应的网络资源站点地址,使用户能通过该目录体系的引导,查找到有关的信息。

2. 搜索引擎

搜索引擎(Search Engine)使用自动索引软件来发现、收集并标引网页、建立数据库。以网页形式提供给用户一个检索界面,供用户输入检索关键词、词组或短语等检索项。代替用户在数据库中查找出与其提问匹配的记录并返回结果,且按其相关度排序输出。

论坛及其教学功能

论坛又名网络论坛BBS,是Internet上的一种电子信息服务系统。(注:网络以外的论坛指有一种高规格,长期组织,多次召开的研讨会议。

其他常用社会性软件QQ,UC,MSN等等

第十章数字化校园教学的应用

多媒体教室也称多媒体演示室,是根据现代教育教学的需要,将多媒体计算机、投影、录音、录像等现代教学媒体结合在一起而建立起来的综合教学系统。

多媒体教室的基本组成:1.中央控制系统2. 多媒体计算机3.视频展示台4.投影仪

5.音响系统

6.投影屏幕

7.教室环境:

语言实验室又称语音教室

多媒体网络教室的基本构成:计算机网络和网络教学系统

10.5微格教学系统

微格教学:它以现代教育理论为基础,利用先进的媒体信息技术,依据反馈原理和教学评价理论,通过对教学行为进行记录和研究,分阶段系统培训教师教学技能。

微格教学的实施过程:步骤八条

(1)学习相关知识

在实施模拟教学之前应学习微格教学、教学目标、教学技能、教学设计等相关的内容。通过理论学习形成一定的认知结构,利于以后观察学习内容的同化与顺应,提高学习信息的可感受性及传输效率,以促进学习的迁移。

(2)确定训练目标

在进行微格教学之前,指导教师首先应该向受训者讲清楚本次教学技能的训练的具体目标、要求,以及该教学技能的类型、作用、功能、及典型事例运用的一般原则、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3)观摩示范

为了增强受训者对所培训的技能的形象感知,需提供生动、形象和规范的微格教学示范片(带)或教师现场示范。在观摩微格教学片(带)过程中,指导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必要的提示与指导。示范可以是优秀的典型,也可利用反面教材,但应正面示范为主。如若可能,应配合声像资料提供相应的文字资料,以利于对教学技能有一个理性的把握。要注意培养受训者勤于观察、善于观察的能力,吸收、消化他人的教学经验的能力。

(4)分析与讨论

在观摩示范片(带)或教师的现场示范后,组织受训者进行课堂讨论,分析示范教学的成功之处及存在的问题,并就“假使我来教,该如何应用此教学技能”展开讨论。通过大家相互交流、沟通,集思广益,酝酿在这一课题教学中应用该教学技能的最佳方案,为下一步编写教案作准备。

(5)编写教案

当被训练的教学技能和教学目标确定之后,受训者就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条件进行教学设计,选择合适的教学媒体,编写详细的教案。教案中首先说明该教学技能应用的构想,还要注明教师的教学行为、时间分配及可能出现的学生学习行为及对策。

(6)角色扮演与微格实践

角色扮演是微格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受训者训练教学技能的具体教学实践过程。即受训者自己走上讲台讲演,扮演教师,因此被称作“角色扮演”。为营造出课堂气氛,由小组的其他成员充当学生。受训者在执教之前,要对本次课作一简短说明,以明确教学技能目标,阐明自己的教学设计意图。讲课时间视教学技能的要求而定,一般5-10分钟。整个教学过程将由摄录系统全部记录下来。

(7)评价反馈

评价反馈是微格教学中最重要的一步。在教学结束后,必须及时组织受训人员重放教学实况录像或进行视频点播,由指导教师和受训者共同观看。先由试讲人进行自我分析,检查实践过程是否达到了自己所设定的目标,是否掌握了所培训的教学技能,指出有待改进的地方,也就是“自我反馈”。然后指导教师和小组成员对其教学过程进行集体评议,找出不足之处,教师还可以对其需改进的问题进行示范,或再次观摩示范录像带(片),以利于受训者进一步改进、提高。

(8)修改教案

评价反馈结束后,受训者需修改、完善教案,再次实践。在单项教学技能训练告一阶段后,要有计划地开展综合教学技能训练,以实现各种教学技能的融会贯通。

校园网的基本组成

校园网络:校园网络通常是指利用网络设备、通讯介质和适宜的网络技术与协议(例如TCP/IP 协议等)以及各类系统管理软件和应用软件,将校园内计算机和各种终端设备有机地集成在一起,同时通过防火墙(Firewall)与外部的Internet网络连接,以用于教学、科研、学校管理、信息资源共享和远程教育等方面工作的局域网。

校园网络的组成:校园网系统主要包括------网络传输媒质、交换设备(交换机、路由器、集线器等)、服务器、工作站、管理服务软件系统等部分组成。

校园网的基本应用:第一,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服务第二,为教师教学服务第三,为学校管理服务第四,为与校外交流服务

校园网基本应用系统框架:

1.信息资源服务

2.校园网的教学应用

3.校园网的管理应用

4.信息交流服务

多媒体技术图片音视频知识点

多媒体技术图片音视频知识点 多媒体=多种媒体(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等) 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综合处理文字、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等多媒体信息,使多种信息建立逻辑连接,集成为一个系统并且具有交互性的一门综合性技术。 多媒体技术主要包括:媒体处理技术、人机交互技术、数据压缩技术、软硬件平台技术、通信与网络技术。 多媒体技术基本特征:数字性、多样性、交互性、集成性和实时性。其中交互性是关键特征。 多媒体计算机特征部件:光驱、音箱、显卡 声卡、视频采集卡、刻录机、摄像头、触摸屏、扫描仪、数码相机、数字投影仪……多媒体技术主要应用:教育培训、电子出版、影音娱乐、网络。 多媒体【例题】 1、多媒体技术不包含以下哪种技术(C) A、数据压缩技术 B、人机交互技术 C、机械技术 D、通信与网络技术 2、以下哪一项不是常用的多媒体设备(B) A、摄像头 B、U盘 C、数据照相机 D、数字投影仪 3、以下哪一项不是多媒体技术的应用(D) A、教育培训 B、电子出版 C、网络 D、数字投影仪 4、计算机可以处理图像、声音和视频等信息,这种技术属于(D) A、智能化技术 B、自动控制技术 C、网络技术 D、多媒体技术 5、在多媒体计算机中,用来播放、录制声音的硬件设备是(B) A、网卡 B、声卡 C、视频卡 D、显卡 6. 下列关于多媒体技术主要特征描述正确的是:(D) ①多媒体技术要求各种信息媒体必须要数字化 ②多媒体技术要求对文本,声音,图像,视频等媒体进行集成 ③多媒体技术涉及到信息的多样化和信息载体的多样化 ④交互性是多媒体技术的关键特征 A. ①② B. ①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7. 下面关于多媒体技术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C) A. 多媒体技术只能处理声音和文字 B. 多媒体技术不能处理动画 C. 多媒体技术就是计算机综合处理声音,文本,图像等信息的技术 D. 多媒体技术就是制作视频 8、以下属于多媒体技术应用的是:(B) (1)远程教育(2)美容院在计算机上模拟美容后的效果 (3)电脑设计的建筑外观效果图(4)房地产开发商制作的小区微缩景观模型 A、(1)(2) B、(1)(2)(3) C、(2)(3)(4) D、全部 9、在多媒体课件中,课件能够根据用户答题情况给予正确和错误的回复,突出显示了多媒体技术的(D)。 A、多样性B、非线性 C、集成性D、交互性

现代教育技术思考题整理2 (1)(1)

现代教育技术思考题整理 名词解释 教育技术AECT′1994定义 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的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教育技术AECT′2005定义 教育技术是通过创始、使用、管理合适的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和改善绩效的研究与符合道德规范的实践。 教育传播媒体 是传递以教育教学为目的,载有教育教学信息的物体,是连接教育者与学习者双方的中介物,是人们用来传递和取得教学信息的工具 教学设计 是以获得优化的教学过程为目的。以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修改方案的过程。 学习理论 学习理论是探究人类学习本质及其形成机制的心理学理论,它重点研究学习的性质、过程、动机以及方法和策略等问题。学习理论提供学习领域的知识,以分析和探讨学习研究的途径与方法,解释与学习相关的一系列问题,以试图解释“为什么”要这样学习,它有哪些规律、如何才能进行有效的学习等问题。 传播 传播是指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通过有意义的符号进行信息传递、信息接收或信息反馈活动的总称。信息是传播的内容,传播的根本目的是传递信息,传播的构成要素主要有信源、信宿、信息、媒介、信道和反馈。 Webquest Webquest模式是一种在网络环境下,由教师引导、以一定“任务”驱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的教学模式,是一种面向探究的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们所用到的所有或大部分信息都来自网络。Webquest分短期webquest和长期webquset 两类。 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技术是指用计算机综合处理多种媒体信息的技术。包括利用计算机技术获取、处理、储存、表示多种媒体信息的技术,使多种信息建立逻辑连接,集成为

现代教育技术读书笔记

《现代教育技术6-8章读书笔记》 第六章网络型课件的制作 网络的定义:网络是由节点和连线构成,表示诸多对象及其相互联系。 网络在中国的发展 第一阶段1987-1993年,研究试验阶段 第二阶段1994-1996,起步阶段 第三阶段1997年至今,是Internet在我国发展最为快速的阶段。 网络传播 网络传播有三个基本的特点:全球性、交互性、超文本链接方式。 定义:以全球海量信息为背景、以海量参与者为对象,参与者同时又是信息接受与发布者并随时可以对信息做出反馈,它的文本形成与阅读是在各种文本之间随意链接、并以文化程度不同而形成各种意义的超文本中完成的。 课件 课件是用于学校课堂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软件和电教教材。 课件包括:向学习者提示的各种教学信息。 用于对学习过程进行诊断、评价、处方和学习引导的各种信息和信息处理。 为了提高学习积极性,制造学习动机,用于强化学习刺激的学习评价信息。 用于更新学习数据、实现学习过程控制的教学策略和学习过程的控制方法。 课件的特点:整体性、固定性、封闭性、特定性。 网络课件的设计

(1)分析阶段 (2)总体设计 (3)网页编制与合成 (4)测试 (5)发布 (6)维护与更新 第七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基本概念 信息技术教育应用发展概况 ①CAI(计算机辅助教学)阶段 ②CAL(计算机辅助学习)阶段 ③IITC(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阶段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的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意义,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较充分的发挥出来,是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从而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包含三个基本属性:营造新型教学环境、实现新的教与学方式、变革传统教学结构。 美国教育技术CEO论坛提出了进行有效整合的步骤方法如下: ①确定教育目标,并将数字化内容与该目标联系起来。 ②确定课程整合应当达到的、可以被测量与评价的结果和标准 ③依据步骤1所确定的标准进行测量与评价,然后按评价结果对整合的方式做出相应的调

(完整版)多媒体技术应用知识点

多媒体技术应用 第一章多媒体技术应用概述 1、媒体在计算机领域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存储信息的实体,如磁带、磁盘、光盘等;二是承载信息的载体,如数字、文字、声音、图形和图像等。多媒体技术中的媒体是指后者。 2、通常媒体分为五种类:感觉媒体、表示媒体、显示媒体、存储媒体、传输媒体 3、多媒体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媒体的组合。 4、多媒体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获取、处理、编辑、存储和显示多种媒体信息,实现通过图形、图像、声音、视频、文本的组合交互进行沟通、交流、传递信息的一整套技术。 5、多媒体技术的主要特征:可集成性、交互型、超媒体的信息组织形式、通信线路的可传播性 6、多媒体技术的关键技术:数据压缩与解压缩技术、大容量存储技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技术与专用芯片、多媒体同步技术、多媒体系统平台技术 7、多媒体技术的相关技术:超文本域超媒体技术、多媒体网络与通信技术、智能输入输出技术、多媒体软件技术 8、多媒体技术的应用领域:电子出版、视频会议、教育培训、影视动画、视频点播、家庭娱乐、广告宣传等等。 9、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趋势:高分辨率(提高显示质量)、高速化(缩短处理时间)、智能化(提高信息识别能力)、标准化(以便于信息交换与资源共享) 10、多媒体计算机(MPC)是指具有多媒体信息处理功能的个人计算机。 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由多媒体硬件设备和多媒体软件组成。 ①常见的多媒体硬件设备有:光盘驱动器、声卡、视频卡、扫描仪、数码相机和数码摄像机等。 ②多媒体软件根据它的应用层面可分为三大部分:多媒体操作系统、多媒体数据采集和编辑软件、多媒体创作和集成软件。 11、多媒体相关软件 (1)几种专用文字软件:Windows记事本、Word、神笔、COOL 3D等 (2)几种典型的图像软件:CorelDraw、Photoshop、Fireworks等 (3)几种典型的动画软件:Gif Animator、Flash、Director、3D MAX等 (4)几种典型的声音软件:Windows录音机、CoolEdit等 (5)几种典型的视频软件:Windows Media Player、超级解霸、Premiere等 (6)几种典型的集成软件:PowerPoint、Authorware、Flash、Director等 第二章图形、图像

现代教育技术在线平台题目答案整理

现代教育技术第一章客观题 Question 1 电化教育是我国特有的名词,该词正式使用始于1936年。 答案: 对 Question 2 1993年我国正式确定将()更名为“教育技术”。 A. 电化教育 B. 信息技术教育 C. 教学技术 D. 计算机辅助教育 Question 3 在发达国家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中,20世纪初到30年代对应。 A视听传播阶段B教育技术阶段 C视听教育阶段D视觉教育阶段 Question 4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1. 学习过程是教育技术研究和实践的对象 2. 教育技术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 3. 学习资源是优化学习过程的必要条件 4. 教育技术关注的重点是物化形态的媒体 Question 5 国外教育技术的发展阶段 a.第三阶段视听传播 b.第一阶段视觉教育 c.第二阶段视听教育 d.第四阶段教育技术 Question 6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利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 答案:错 Question 7 我国颁布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面向的对象包括()。 A. 技术人员 B. 管理人员 C. 教学人员 D. 科研人员 Question 8 根据AECT'1994定义,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是()。 a. 教学方法 b. 学习过程 c. 学习资源 d. 教学设备 Question 9 根据AECT'1994定义,教育技术的研究内容分别是()、开发、()、管理和()。 a. 评价 b. 设计 c. 制作 d. 运用 Question 10 在国外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中,被作为视听教育的主要理论依据是()。 a. 经验之塔理论 b. 传播学理论 c. 系统理论 d. 直观教学论 Question 11 我国教育技术起步于20世纪。 a. 20年代 b. 40年代 c. 70年代 d. 30年代

(完整版)现代教育技术重点考点整理

现代教育技术重点 第一章现代教育技术概论 第二节 1、教育技术:从广义上来说教育技术就是“教育中的技术”,是人类在教育活动中所采取的 一切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总和。它分为有形的(物化形态)和无形的(智能形态) 两大类。单选或多选,小几率名词解释 2、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对教育技术的定义明确指出了教育技术的两个研究对象(学习 过程、学习资源)和五个研究领域(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妥妥的多选 (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3、教育技术的主要意义在于:利用系统科学对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 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进行实施并给予评价和修改,以实现教育教学的最优化,促进学习者的更好发展。 4、现代教育技术:是指以现代教育理论、学习理论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主要技术手 段的教育技术。这里的现代信息技术主要是指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电子通讯技术、互联网技术、卫星广播电视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虚拟现实仿真技术。妥妥多选 5、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多选问几个阶段,单选问谁提出的,提了什么主张,重点) 视觉教育阶段(夸美纽斯和裴斯泰洛齐。倡导者强调的是利用视觉教材作为辅助,以使学习活动更为具体化,主张在学校课程中组合运用各种视觉教材, 将抽象的概念作具体化的呈现。) 视听教育阶段(戴尔提出以“经验之塔”为核心的“教学中的视听方法”。视听教学即为视觉材料、听觉材料或是其综合) 视听传播阶段 教育技术阶段(美国试听教育协会改名为教育传播和技术协会,简称AECT,1972年该协会将其实践和研究的领域正式名为教育技术,从此成为一门独 立的学科) 第三节 1、现代教育技术的意义多选 现代教育技术有效支撑教育改革 现代教育技术增强教学效果 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教育部于2004年12月(单选)正式颁布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该 标准具体规定了相关人员的教育技术能力结构要求和达到各等级的培训所需的基本内容。下面是教学人员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的体系结构与基本内容。 意识与态度 知识与技能 应用与创新 社会责任多选 第五节 一、学习理论(包含哪些理论)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华生、巴甫洛夫、桑代克、斯金纳)选择题

我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

我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思想、理念和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应用中的重要意义不断的冲击着广大教育工作者。现代教育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和理念,以其先进独特的直观性、灵活性、实时性、立体化的优势,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和学生的青睐并对教育教学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现代教育技术已引起了教育领域的深刻变革,给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深刻认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及其相应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充分认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因此,了解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研究和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洞察其发展趋势,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以便在未来立于不败之地。 现代教育技术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与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最优化的理论和实践,即是指应用于教育领域的现代科学技术。它包括教育、教学中应用的现代技术手段,即现代教育媒体;运用现代教育媒体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方法,即传媒教学法;优化教育、教学过程的系统方法,即教学设计这三方面。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为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思想,是以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之间的“融合”,达到优化教育、教学过程的目的,它的本质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把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构建学习的认知工具、情感激励工具及丰富的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全面地应用到各学科的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相互融合,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 现代教育技术的逐步普及与发展,为学科教学开拓了广阔的天地,在教学中有着积极的影响,具体表现如下: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形、色、声、像兼备的现代教学手段,常常如吸石般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这有利于启迪学生智慧,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二、扩充知识信息量,促进教学内容的快速更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给学生的多重感官刺激和直观教学,加快了学生理解进程,相当于增强了学生的认知能力,从而缩短了学生对同样内容的接受时间,可以高效率、高质量地将大量信息传递给学生,特别是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相融合,真正意义上实现了知识共享,最新知识的快速传播,有利于知识视野的拓宽。三、改变教育教学方法,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充分调动学生认识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不再是一个信息的主要提供者与学习的主导者,他将成为学生个别化学习探索活动的辅导者与支持者。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用于教学就能解决传统教学方法中速度慢、范围窄的缺点,它具有速度快,知识信息量多而不乱、广而不泛的特点,能在有限的教学时限内最大限度的传授知识培养出基础厚,知识面宽的全方位人才。四、对教学资源的传播和再利用起到了积极作用。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数字化教学材料,具有可以长久保存,可以通过网络技术或其它通讯手段广泛传播的特点,便于学生自学和教师交流。五、有力促进教学相长。现代媒体参与之后的课堂教学系统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信息的流向成为双向的,多维的,且学生的主体地位更为突出。由此,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新颖活泼的教学方式很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和教师的交流。另外计算机网络与多媒体教学的结合,实现了学生与教师的立体三维互动,起到了教学相长的作用。 我国信息技术教育发展至今,虽然有长足的发展,但主要集中在城市和比较发达地区。特别是农村信息技术教育起步晚,发展缓慢,要达到普及和赶上发达国家的水平还有很大距离。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带来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其中许多突出特点在实践中已显示了强大优势。但是任何事物的发展总是一个辨证的过程,在现代教育媒体开发与应用中

多媒体技术知识点总结

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总结(选修部分) 第一章走进多媒体 1、媒体:能够传递信息的表现形式,如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称作媒体 2、多媒体:把同时由两种或两种以上表现方式组成的媒体称做多媒体 3、多媒体技术:对多媒体信息进行采集、存储、加工和集成的计算机技术,称作多媒体技术 4、媒体元素:文本、图形和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 5、身边的多媒体、网上的多媒体P3-5 6、多媒体技术的主要特征:集成性、数字化、交互性、多样性、实事性、超媒体结构P11-12 7、多媒体的应用:教育与培训、桌面出版物与办公自动化、多媒体电子出版物、多媒体通信、多媒体光艺术品的创作 8、多媒体技术未来研究的几个方面:数据压缩、多媒体信息特征与建模、多媒体信息的组织与管理、多媒体信息的表现与交互、多媒体通信与分布处理、多媒体的软硬件平台、虚拟现实技术、多媒体应用开发 第二章计算机中的图世界 1、利用扫描仪扫描照片的操作过程:1)连接计算机和扫描仪,放好照片,并打开扫描仪电源开关;2)开机后启动Photoshop,选择菜单命令“文件/输入/从扫描仪输入”,出现扫描参数设置和预览窗口界面;3)以150dpi的分辨率和百万色彩的图像类型扫描照片;4)选择菜单命令“文件/另存为”,出现“存储为”对话框,以适当的格式和文件名将图像保存到硬盘上。 2、抓取屏幕画面的方法:1)使要抓取的图像显示在屏幕上,按Print Screen(或Alt+Print Screen)键,将全屏(或活动窗口)的画面复制到剪贴板上;2)打开图像处理软件(如画图、Photoshop等),将剪贴板上的图像粘贴到编辑窗口中;3)以JPG格式保存图像 3、采集图片的途径:利用扫描仪扫描照片、用数码相机拍摄照片、抓取屏幕画面、

现代教育技术整理

单元一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师专业发展 1.教育技术的定义及国内外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 AECT1994定义: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 PS:AECT1994定义将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表述为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一系列理论与实践问题,改变了以往“教学过程”的提法,体现了现代教学观念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从传授知识转向发展学生学习能力的重大转变。 AECT2005定义: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管理适当的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促进学习和改善绩效的研究与符合道德规范的实践。 PS:教育技术有两大领域:“研究”和“符合道德规范的实践” 教育技术有双重目的:“促进学习”和“改善绩效” 教育技术有三大范畴:创造、使用、管理 教育技术有两大对象:“过程”和“资源” 教育技术的主要特征:技术性,表现为教育技术研究的重点是“适当的技术性过程和资源”,表现为技术实践的“符合道德规范”性、技术工具与方法运用的先进性、技术使用效果的高绩效性。 美国教育技术的形成与发展:一是试听教学动作推动了各类学习资源在教学中的运用;二是个别化教学促进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个性化教学的形成;三是教学系统方法的发展促进了教育技术理论核心——教学设计学科的诞生。从“视觉教学—视听教学—试听传播—教育技术”这一发展轨迹,可以看出教育技术是通过不断吸收外来研究成果完善自己的理论体系的。PS:视觉教育: 最早使用视觉教育术语的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一家出版公司。1906年,它出版了《视觉教育》。1923年,美国教育协会建立了视觉教育分会。 视听教育: 1947年,美国教育协会的视觉教育分会改名为视听教学分会。堪称代表的是戴尔于1946年所著的《教学中的视听方法》。该书提出的“经验之塔”理论成为当时及后来试听教育的主要理论根据。 视听传播: 1960年,美国的视听教育协会组成特别委员会,研讨什么是视听教育。1963年2月,该委

心得体会现代教育技术考试培训学习笔记反思

现代教育技术考试培训学习笔记反思 现代教育技术考试培训学习笔记反思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现代教育应用技术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9月10日是我国第31个教师节,那天我有幸参加了县教育局组织的现代教育应用技术培训学习,在自己的节日对自己进行业务充电,让我感觉这个教师节过的充实、有意义。通过这次培训学习,我平时积累的关于一些电子白板的知识碎片得到了系统化升华,现将几点粗浅的体会,与同仁共勉: 电子白板是一种综合利用文字、图形、视频、声音等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的教学辅助工具,它在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能让教师的教学游刃有余,让学生的学习兴趣盎然。 电子白板辅助教学最大的特点是有助于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只要轻轻点击一下鼠标,它就可以创设丰富的活动情景,呈现出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的美景,这不仅为学生提供感知材料,而且可以在学习中的疑难之处,再现情境,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还能通过颜色、字体的变换,图像的闪烁,声音的变化,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为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做出提示。电子白板辅助教学的特点之二,能够将抽象的知识变成具体的东西表现出来。科学课上,没有实验条件的的情况下,一般都是老师凭空讲解,学生凭空想象来进行教与学,最好的时候也不过是有几张图片做参考。采用电子白板课件辅助教学,老师就可以在白板上模拟抽象

的东西,使教师讲课言之有物、具体实在,学生听课也不会云里雾里听不懂,课堂效果极佳。电子白板辅助教学的特点之三,能够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理解力。语文课上,一些重点词句的理解都可以运用白板中的勾画、拖放、照相等功能,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在老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自读自悟中,学生的阅读理解力得到提高。电子白板辅助教学的特点之四,能够全面记录教学过程,便于学生复习和总结。电子白板教学,无论是老师的操作,还是学生答题的操作,都可以通过软件中的录播功能自动存储成视频文件,便于学生查找问题,进行总结和复习。 当今速度多变的时代,学生接触媒体比较多,接受知识的方法和学习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一定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电子白板是当前比较流行的教学辅助工具,作为教师我们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来对待,应该认真学习和应用,并且还要用好。我们的教学只有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与学生接受知识的方法紧密结合起来,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相衙镇中心小学王红燕)第二篇、中小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 训心得体会现代教育技术考试培训学习笔记反思中小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心得体会这次参加了云南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其中的课程:培训准备、编写教学设计方案、选择教学用的媒体、理解和熟悉信息化教学资源、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收集与处理、信息化教学资源的集成与开发、形成完整的教学设计成果、教学设计的实施与评价反思、体验单元教学设计、培训的总结与提高。在现代教育理念与实

自考27108多媒体专业技术重点知识(更新第三版)

自考27108多媒体技术重点知识(更新第三版) 第一章导论 1.1多媒体与多媒体技术 1.媒体:指人们日常所接触信息的表示或传播的载体。 2.多媒体技术/多媒体计算技术:指使用计算机或者其他由微处理器控制的终端设备综合处理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等各种类型媒体信息的技术,其实质是通过进行数字化采集、获取、压缩/解压缩、编辑、存储等处理,再以单独或合成形式加以表现的一体化处理技术。 3.多媒体技术的主要特性:多样性、集成性、交互性。 4.集成性:一方面是指把单一的、零散的媒体有效的集成在一起,即信息载体的集成,它使计算机信息空间相对的得到完善,并能充分得以利用;另一方面,集成性还充分表现在多媒体系统硬件和软件实体的集成上。 5多样性:信息媒体的多样化,输入与输出的信息多样化和输入与输出信息的转换、处理。 6.交互性:为用户提供更加有效、灵活的控制和使用信息的手段,也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7.如何理解多媒体应用“1+1>2”的系统特性:多媒体系统集成性是系统级的飞跃。它把单一的、零散的媒体有效地集成在一起,即信息载体的集成,它使计算机信息空间相对地得到完善,并能充分得以利用。通过多媒体的集成性构造出支持广泛信息应用的信息系统,使得1+1>2的特性在多媒体信息系统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8.多媒体应用技术的主要内容:①多媒体素材的制作与处理;②多媒体应用数据的集成技术与创作工具;③多媒体应用系统的设计开发方法;④多媒体应用系统的管理与维护技术。 9.多媒体计算技术中的关键技术:①音频、图像、视频等媒体数据压缩/解压缩技术;②多媒体专用芯片技术;③多媒体存储和检索技术;④多媒体输入输出技术;⑤多媒体系统软件技术;⑥多媒体网络及传输技术; 数据压缩的技术指标:压缩比、恢复效果、标准化。 压缩比:指压缩过程中输入数据量与输出数据量之比。 10.虚拟现实技术的主要特征:多感知性,临场感,交互性,自主性。 11.虚拟现实技术:利用计算机所生成的一种模拟环境,通过多种传感设备使用户投入此环境,实现用户与这一环境直接进行自然交互的技术。投入是虚拟现实的本质。 12.虚拟现实应用系统目前可分为3种:投入式、非投入式、混合式。 投入式:看到计算机图像,看不到真实世界。 非投入式:看到真实世界和虚拟世界。 混合式:虚拟世界图像叠加在真实世界的景象上,增强现实功能。 13.虚拟现实目前发展的方向是X3D景物、增强现实、混合现实和3D交互。 1.2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组成 1.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多媒体硬件系统和多媒体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硬件系统主要由计算机主机板、光盘驱动器、输入输出接口、输入输出设备、多媒体通信设备等组成;软件系统主要由硬件设备驱动程序、多媒体操作系统和数据库、多媒体创作工具和多媒体应用软件组成。 2.MPC主机构成:主机板、硬盘驱动器、CD-ROM驱动器、输入输出接口。 https://www.360docs.net/doc/8410265791.html,B接口特点:①独立串行总线式接口;②运行速度快;③直接为设备提供+5V电源;④适合于移动办公设备。 4.音频卡:也称为声卡,是MPC录制、处理和输出声音的专用功能卡。 5.音频卡的功能:a.录制声音; b.音频信号的编辑与合成处理; c.语音合成与语音识别; d.控制电子乐器; e.播放音频文件与CD光盘; 6.音频卡的性能指标:a.数据转换位数:8-16-32,建议采用16位以上声卡。

现代教育技术重点考点整理资料

现代教育技术重点考 点整理

现代教育技术重点 第一章现代教育技术概论 第二节 1、教育技术:从广义上来说教育技术就是“教育中的技术”,是人类在教育活动 中所采取的一切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总和。它分为有形的(物化形 态)和无形的(智能形态)两大类。单选或多选,小几率名词解 释 2、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对教育技术的定义明确指出了教育技术的两 个研究对象(学习过程、学习资源)和五个研究领域(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妥妥的多选 (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3、教育技术的主要意义在于:利用系统科学对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 析,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进行实施并给予评价和修改,以实现教育教学的最优化,促进学习者的更好发展。 4、现代教育技术:是指以现代教育理论、学习理论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 主要技术手段的教育技术。这里的现代信息技术主要是指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电子通讯技术、互联网技术、卫星广播电视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虚拟现实仿真技术。妥妥多选 5、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多选问几个阶段,单选问谁提出的,提了什么主张,重点)

视觉教育阶段(夸美纽斯和裴斯泰洛齐。倡导者强调的是利用视觉教材作为 辅助,以使学习活动更为具体化,主张在学校课程中组合 运用各种视觉教材,将抽象的概念作具体化的呈现。)视听教育阶段(戴尔提出以“经验之塔”为核心的“教学中的视听方法”。视听 教学即为视觉材料、听觉材料或是其综合)视听传播阶段 教育技术阶段(美国试听教育协会改名为教育传播和技术协会,简称 AECT,1972年该协会将其实践和研究的领域正式名为教 育技术,从此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第三节 1、现代教育技术的意义多选 现代教育技术有效支撑教育改革 现代教育技术增强教学效果 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教育部于2004年12月(单选)正式颁布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 (试行)》该标准具体规定了相关人员的教育技术能力结构要求和达到各等级的培训所需的基本内容。下面是教学人员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的体系结构与基本内容。 意识与态度 知识与技能 应用与创新 社会责任多选

心得体会 现代信息技术培训笔记

现代信息技术培训笔记 现代信息技术培训笔记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心得体会_培训心得体会 在这次培训当中,让我对教育现代化的发现有了新的认识,当今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正飞速的发展,改变我们的学习方式。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的能力将作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同时对我们各方面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对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现在已不只停留在课件的制作上。 一、理念上的更新 此次培训虽然是网上学习,但是培训都使我在观念上有一个更新。在平时我都停流在基本应用上,然而通过此培训,才真正的认识到自我在信息技术的运用上还有许多的不足,在今后的业务提升方面还有大量的知识要学习,只有这样随时为自我更新,补充新识,更新观念,从根本上提升专业素养。另外随着信息化快速发展,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需要。同样作为一名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等)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加工、组织、运用;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信息素养成了终生学习的必备素质之一。 二、专业知识方面 通过聆听专家教授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标准解读”、“信息化

教学环境”专题与案例分析的学习,使我充认识到做为老师,首先要具备基本的信息素养,掌握信息操作的基本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除此之外还应具备信息收集处理以及表达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深刻的认识到教育信息的重要性,明白什么是教育信息化发的发展情况,真正理解了信息化教学环境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掌握了几种常用的教学模式和软件的基本应用。通过聆听专家们对“资源检索与获取”、“多媒体素材的处理”、“办公软件综合应用”、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微课设计与制作,等等的解析,才真正的意识到自己在专业知识方面太落后与不足。 三、细节上的渗透 本次培训中,专家教授们都注重细节上的教学渗透,他们通过专题讲与案例分析和演示操作的方式,不仅教给我们知识和技巧,更在无形中用自己的言行来引导大家,在一些细节的讲解上十分细致,恰当地渗透一些学科常识,使不同程度的老师都能得到提高,正真的学有所获。 通过这次培训我受益匪浅,这将在我今后的工作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一定扎实工作,努力学习,把用所学到的教育技术知识更好地应用到现代化的教育教学中,做一名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对社会负责的优秀教师。我会一如既往的学习各种关于信息技术的专业知识、持之以恒,不懈的努力优化自我的专业技能,更好的适应现代化社会的发展需求,培养新时代所需要的具有高信息技能的新兴人才。这将是我努力奋斗的目标!第二篇、现代教育技术笔记(完整版)

多媒体技术知识点整理

多媒体技术知识整理 1.1.1 多媒体的含义和分类 1、媒体的定义:人们用来与外界沟通和交流各种信息的载体,或者说是信息传递和信息存储的最基本的手段。 2、强调媒体的两层含义:一是存储信息的实体,二是指传递信息的载体,多媒体技术主要指后者。 3、国际通用定义媒体的分类:感觉、表示、显示、存储和传输五种媒体,信息源流最丰富的媒体(感觉媒体),最主要的媒体(表示媒体)。 4、表示媒体通常包含的几种媒体(多媒体数据的分类) 文本:最基本 声音(音频):三种表现形式(解说词、音效、背景音乐),具有很强的前后相关性,数据量大,实时性强 图片、图像:图像主要以位图形式存放,是一种最基本的形式,图片一般以向量图形式存在。视频影像:(静态和动态,真实的画面) 动画:移动的主观设计的绘画(二维平面、三维立体),根据制作方法分为造型和帧动画两类。05年高考题:分别指出WINDOWS系统中下列工具软件所处理的媒体,记事本(文本)、画图(图像)、录音机(声音)、CD唱机(声音)、媒体播放器(音频、视频)。 填空:___________、声音、图形、图像和动画等信息载体中的两个或多个的组合成为多媒体。单:下列不属于多媒体技术中的媒体的范围是(A 存储信息的实体B 信息的载体 C 文本D 图像)A

超文本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构(A顺序的树形B非线性的网状C线性的层次D随机的链式)B 1.1.2 多媒体技术的概念 1、多媒体技术的含义: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综合处理图像、文本、声音、动画等多种媒体信息、具有交互式的综合与实时处理多种媒体信息的计算机系统,具有集成性、交互性和实时性的特点。 2、多媒体技术的基本特征:集成性(综合性)、交互性、实时性。 集成性注意把握处理媒体的设备的集成和多种类型数据的集成化处理两个方面,了解创作的含义,基类媒体的概念。 05年高考题:多媒体作品与影视作品的主要区别是(A、共享性B集成性C交互性D传播性) C交互性是多媒体技术最基本的特征。 简:请回答 单:多媒体技术的主要特性有(A、多样性B集成性C交互性D可扩充性)ABC 填空:多媒体技术具有__________、实时性、交互性、高质量等特性。 1.1.3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1、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简史:1986年,世界上第一台多媒体计算机AMGIA;1985年,只读光盘的问世;多媒体PC机标准MPC-1,MPC-2,MPC-3。 2、多媒体计算机的应用:了解性内容,注意几个符号简称的意义 1.2 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组成 1.2.1 硬件组成

现代教育技术复习资料整理

现代教育技术复习资料整理 第一章教育技术概论 教育技术定义 答:()定义: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的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定义:教有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和管理合适的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的研究与符合伦理道徳的实践。 ()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是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 ()教育技术的目的是追求教育过程的最优化。 .教育技术有哪些研究领域 答:设计领域、开发领域、利用领域、管理领域、评价领域 .佶息化教育 1)教材多媒体化 2)资源全球化 3)教案个性化 4)学习自主化 5)任务合作化 6)环境虚拟化 7)A S>管理自动化 .信息素养的概念 答:佶息素养就是从各种资源中获取、评价、利用及表达信息的能力。 .教师的信息素养由哪些内容构成如何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 答:()构成从三个方面上理解: .从认识层面上理解: 、正确的理解、强烈的意识及较强的敏感度 、关心教育信息化进程、积极投入工作 ?从技术层面上理解: 、具备传统信息基础知识和计算机基本技能 、具备多媒体处理能力,即能掌握现代教育软、硬件的使用 、具备信息处理能力 .从应用层面上理解: 、能从不同角度读解信息和批判评价信息,并思考 、能对相关信息进行整合,形成新信息 、具有良好的课程整合能力 ()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 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 构建必要的信息环境和培训条件 教师不断提高自我反思能力和元认知水平 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中提高教师信息素养 .我国的现代教育技术具有哪些发展趋势

答:教育信息化的高度实现 大量计算机技术进一步渗透教育教案领域(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虚拟现实技术) 全面的教育技术观将被接受 多种模式的教育教案应用(教育教案模式的变化、多种教案应用系统及教育模式的发展) 绩效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第二章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 .学习理论分为哪些流派它们的代表人是谁答:(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由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创立,代表人物有桑代克、巴甫洛夫、斯金纳等。他们认为只有直接观察到的东西才能成为科学研究的对象,只有客观的实证的方法才是科学的方法,因而主张用客观的方法去研究人的行为, 极力反对人的心理和意识的内省研究。 ()华生的“刺激一一反应”论 ()桑代克的试误论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论 ()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论(现代的鼻祖) ()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 (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的实质并非刺激与反应的联结,而是要在头脑中形成认知结构,认知结构在学习过程中起同化新知识的作用。人的认识不是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的,而是外界刺激和认知主体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学习者是主动地进行信息价格的主体学习上,认知学习论注重认知结构的作用和知识的结构性、整体性。 ()格式塔学习论(代表人物:韦特海墨、苛勒、考夫卡,即顿悟论) ()托尔曼的认知学习论()布鲁纳的认知学习论 ()奥苏伯尔的学习理论()加涅的学习论 (三)构建主义学习理论代表人:皮亚杰同化与顺应 ()新旧知识的互动构建()个体与环境的互动构建 ()个体自身的互动构建()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构建 ▲.多元智能共分为哪几种智能 答:语言智能;逻辑一数学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一节奏智能;身体一运动智能;人际一交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存在智能 .三论的内涵是什么 答:三论是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的总称。 系统论方法就是从全局出发、对系统内外的各种联系和相互作用进行考察和分析,从而达到最佳的处理问题的科学方法,有五个基本原则。 整体性原则联系性原则有序性原则动态原则最优化原则 控制论:年,维纳出版了《控制论》一书,正式宣告了控制论的诞生,控制论方法就是从整体相互关系、运动变迁的角度来研究问題的方法。反馈控制法是控制论的基本方法。 信息论(申农):信息时指系统(事物)运动的状态,它反映了系统的组织程度、有序程度、复杂程度等重要属性。 新三论:突变论耗散结构论协同论笫三章听觉媒体 .人耳有哪些听觉特性 答:响度、音调、音色、可听声范围()最佳: 传声器、扬声器、扩音机的作用長什么使用时应注意什么问題

现代教育技术1

现代教育技术 1、信息技术的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一)教育信息化十年规划--总体目标 1、总体目标是“三基本两显著”,即:基本建成人人可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的信息化支撑服务体系,基本实现所有地区和各级各类学校宽带网络的全面覆盖;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的水平显著提升。 2、教育信息化整体上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支撑与引领作用充分显现。 (二)教育信息化十年规划—总体要求 1、教育信息化要为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基础支撑环境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突破时空限制,推动教育体制、思想、观念、内容、方法、模式等方面的深刻变革,探索并推广以教材多媒体化、资源全球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活动协作化、管理自动化、环境虚拟化为特征的新型信息化教育模式,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的有机整合,为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提供条件和基础支撑环境。 2、教育信息化要为推动科技进步、提高创新能力提供条件保障 ——加快科研环境的信息化建设,实现数据、资料、仪器设备等各种资源的整合共享和应用系统的互通操作,营造深层次共享的基础条件平台,提高师生和科研人员获取科技信息的速度和质量,提高网上科研协作水平,提高科研质量和水平,从而为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提供条件保障。 ——科研和学术交流的新工具,科技论文的写作面临变革,开放存取、出版模式变革。 (三)技术发展对教育的影响 1、教的工具逐渐改变(黑板,无尘,变白板。英国2007) 2、学的工具逐渐改变(课本,笔记本,电子pad。美国2010) 3、评的工具逐渐改变(纸笔,数码笔,学习过程,思维评估) 4、课的结构逐渐改变(知识传授在教室内,知识内化在教室外) 5、课的形态逐渐改变(45分,90分钟,讲,视频,5,10,20分钟)(四)大学要发挥人类文明的引领作用 1、大学作为文明社会中的重要组织机构,保持了较高的社会地位,而且经久不衰。大学不仅传承了知识文明,也曾经改变了它所处的时代。由于大学的荣誉地位和使命崇高,大学的任何重大变革都会引来保守势力的强烈反对。 2、MOOC的兴起,叩问传统大学:如果学生能用极低的费用在网上完

多媒体技术应用的知识点

多媒体技术应用的知识点 模块二多媒体技术应用 模块要求: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应该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认识多媒体技术对人类生活、社会发展的影响;学会对不同来源的媒体素材进行甄别和选择;初步了解多媒体信息采集、加工原理,掌握应用多媒体技术促进交流并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与方法;初步具备根据主题表达的要求,规划、设计与制作多媒体作品的能力。 相关知识与具体要求: 一、多媒体的概念 1、媒体一词源于英文Mediu,它是指人们用于传播和表示各种信息的手段。 通常媒体分为五种类: (1)感觉媒体:是指能直接作用于人们的感觉器官,从而能使人产生直接感觉的媒体。如语言、声音、图像、动画、文本等 (2)表示媒体:是指为了传送感觉媒体而人为研究出来的媒体。如文本编码、条形码等(3)显示媒体:是指为信息输入输出的媒体,用于电信号和感觉媒体之间产生转换。如键盘、鼠标、显示器、打印机等。 (4)存储媒体:是指用于存储表示媒体的物理介质,如硬盘、光盘、胶卷等 (5)传输媒体:是指传输表示媒体的物理介质,如电缆、光缆等 我们学习和使用的多媒体技术主要是感觉媒体。 2、多媒体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综合处理(获取、编辑、存储和显示等)多种媒体信息(文本、图形、图象、音频和视频等)的技术。 3、多媒体技术的特点:信息媒体的多样性、多种技术的集成性和处理过程的交互性 二、多媒体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1、多媒体技术发展进程中几个有代表性的阶段:1984年美国Apple公司推出Macintosh 系列机,用GUI(图形用户接口)取代CUI(计算机用户接口),用鼠标和菜单操作计算机,体现了全新的窗口和图标程序设计理念,并建立了新型的图形化人机接口标准。1985年美国Commodore个人计算机公司率先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多媒体计算机Amiga,后不断完善,形成一个完整的多媒体计算机系列。1986年,Philips和Sony公司宣布发明了交互式光盘系统CD-I,同时公布了CD—ROM文件格式。1987年,美国RCA公司展示了交互式数字影像系统DVI并制定了DVI技术标准。1995年,随着Windows95的问世,使多媒体计算机的用户界面更易操作,功能更全。 2、应用领域有:电子出版、视频会议、教育培训、影视动画、视频点播、家庭娱乐、广告宣传等等。 3、发展趋势:高分辨率(提高显示质量)、高速化(缩短处理时间)、智能化(提高信息识别能力)、标准化(以便于信息交换与资源共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