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桑生产习俗的传承与发展

蚕桑生产习俗的传承与发展
蚕桑生产习俗的传承与发展

蚕桑生产习俗的传承与发展

蚕桑文化始于江南,海盐历来是蚕桑生产发达地区之一。东晋海盐籍著名文学家干宝《搜神记》即有传说记载。地方史志记载:明清时“桑拓遍野,无人不习蚕桑。”蚕农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无不与蚕桑生产紧密相关,因此在海盐农村逐渐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蚕桑民俗活动。

走进百步镇农丰村,你会看到这里风景秀丽、民风淳朴。世代村民以农耕养殖为主要生活来源,蚕桑养殖自然也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那么经历代蚕桑生产的长期积淀,也流传下一系列具有地域特色的蚕桑民俗文化事象。祈祀蚕神、轧蚕花求丰收、点蚕花灯、诸多生活、语言禁忌等。农历四月“蚕月”走进我们农丰村,这里便活跃着与蚕相关的民俗活动。栽桑、养蚕、缫丝、织布、等蚕桑等传统技艺,也是代代相传。早年我们村里养蚕分四季:春蚕、夏蚕、中秋蚕、晚秋蚕。正月初一的早上,蚕妇起床后和往常一样先要扫地,但这天的扫地与平日里完全不同,平时扫地,扫帚从里往外扫,而这天扫地时,扫帚必须从门头往里面扫,俗称“扫蚕花地”蚕农们是这样理解的,因为上一日,年三十夜里点过了“蚕花灯“,家里沾上了种种蚕花宝气,如果扫帚往外扫会把蚕花宝气扫出去。清明过后不久村民们就迎来了一年中第一季蚕宝宝——春蚕,辛勤一个多月后便能带来丰收。

自2010年10月,蚕桑生成习俗就被列入第二批嘉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可见保留蚕桑生产习俗和传统缫丝技艺还是尤为重要的。每当蚕种来临之际,村长就召集村中蚕农来到文化礼堂开会学习,老一辈蚕农传授养蚕的经验和注意事项。蚕妇们还会跟我们讲有关蚕桑生产习俗的典故和《蚕花娘娘》的故事。农丰村民族舞蹈队的姑娘们根据养蚕的整个过程编排了舞蹈《蚕花情》。在镇、村文艺演出中频繁参与,向观众朋友们表达了对蚕桑生产解不掉的情缘。

蚕桑生产既是一份产业也是一项传统技艺,我们应该要保存并发展下去。而经济发达的今天,虽然有少部分农户依然保留着缫丝、古老的织布机等传统设备。但是要想看到她们坐在织布机上随着梭子的穿行,发出咔嚓咔嚓的声音,翻出像白雪一柔软轻盈的丝被那是根本不可能了。传统技艺的流逝,对于我们现在年轻人来说是非常可惜,在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土地、劳动力矛盾日渐凸显的今天,蚕桑业的困境重重。

虽然如今对大多数农户家庭来说,养蚕只是“带带过”,曾经因为蚕桑生产地位而生的各种信仰、风俗也随之趋于濒危,但是悠久的蚕桑历史、与育蚕有关的习俗、蚕乡独特的蚕桑文化已渐渐渗透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精神领域中,且代代相传并发扬光大。

百步镇农丰村文化管理员徐珊妮

工业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工业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篇一:xx县工业发展情况汇报】 xx县工业发展情况汇报 今年以来,我县大力实施强攻工业战略,紧紧围绕“做大总量、提升 质量”目标,以招商引资为手段,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着力培植主导 产业,加快工业平台建设,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全县县工业经济保 持快速增长。现将我县今年上半年工业经济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业基本情况 全县共有工业企业330余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7户,入园企业 87户,形成新型机械制造、现代轻纺电子、矿产品精深加工、绿色 食品加工四大主导产业。今年上半年我县坚定实施“强攻工业”发展 战略,积极筹备“省级工业园”建设,加快转型升级,奋力进位赶超,今年1-7月全县工业税收4314万元,同比增长19.6%;全县工业增 值税3776万元,同比增长40.11%;2014年1-7月全县工业用电量3984.08万度,同比增长28.66%。1-7月,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完成工业增加值2.03亿元,累计增速14.12%(增速列全市第四位);完成工业总产值7.4亿元,同比增长20.04%;实现主营业务 收入7.2亿元,同比增长20.2% ;实现利税总额0.72亿元,同比增 长32.61% 。 二、工业产业发展现状 我县目前具有四大主导产业,一是新型机械制造业,主 要是以我县传统矿山机械产业为主,其1-7月份国税累计入库579 万元,较上年同期增收258万元,同比增长80.37%;二是矿产品精 深加工业,主要是非金属矿物制造业为主,其中采掘业由于市场行 情不景气矿价一直在低位徘徊,1-7月份国税累计入库80万元,同 比减少65.96%。同时因房地产不景气等原因,万年青水泥、建邦混 凝土、万年青新型建材等企业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三是现代轻 纺电子业,服装轻纺行业实现税收2143万元,较上年同期增收892 万元,同比增长71.3%,现代轻纺电子业目前是我县发展较快,纳 税贡献较大的产业,但由于受部分企业虚开增值税发票的影响,国 税部门对轻纺行业加大监督管理,使得部分企业开不出票限制其生 产规模;四是绿色食品业,我县绿色食品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发 展较好的企业有xx恒鸿食品有限公司,其生产的石诚牌“手工米粉”

蚕桑生产个人总结

蚕桑生产个人总结 《蚕桑生产个人总结》WTT为您整理。篇一:蚕桑生产工作总结 蚕桑生产情况汇报 按照督查通知的要求,结合县人民政府蚕桑生产意见,现将我乡蚕桑生产情况汇报如下: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乡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通过乡、村、组干部和广大群众的辛勤努力,新栽桑180亩,修建蚕房10间300平方米。创建示范片2个,养殖示范大户2户,示范户190户。修枝下条95%,松土除草施肥达80%以上。5户蚕农种植黑五类。 一、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强化宣传,营造氛围。 发展蚕桑产业,搞好宣传,转变群众思想观念,调动群众栽桑养蚕的积极性是我乡蚕桑产业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我们充分利用标语、专栏、广播、召开群众会等形式,广泛宣传当前蚕桑生产面临的有利机遇和相关优惠政策,并通过进村入户与群众面对面算细帐、算对比帐等等,使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观念有了深刻转变,对栽好桑、养好蚕的信心逐步恢复,为蚕桑生产的稳步推进营造了良好氛围。截止目前,目前共书写标语20条,出专栏2期,召开群众会52场次,到会群众达20XX余人次。

—1— (二)科学规划,示范带动。 发展蚕桑产业,要做到规划科学,布局合理,才能确保取得实效。我们严格按照县政府下达的指标任务,通过组织力量深入村组开展调查研究,在充分了解掌握各村产业结构、气候特点、区域位置等因素的基础上,经乡党委、政府研究,决定在郭家、新田两村各打造1个示范片,发展2户种植大户示范户。 (三)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为使蚕桑生产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乡政府成立了以乡长任组长,分管副乡长任副组长的蚕桑生产领导组,精品切实加强对蚕桑生产的领导和指导。对蚕农在粮食补足、基础设施建设等惠农政策上给予倾斜。乡政府还安排了一名生产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同志到蚕桑生产村,专门负责抓好蚕桑生产。同时,建立健全相关工作制度,明确了乡、村、组干部工作职责,加强对长征茧丝绸公司派驻技术人员的管理,并将蚕桑发展成效作为乡、村干部和种桑村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做到任务明确,责任落实,督促到位,促进了蚕桑生产规范化、制度化。 (四)搞好培训,科学栽种。 发展好蚕桑产业,必须坚持科学种植。为切实增强蚕农 —2— 的科技意识,大力推广蚕桑种植科学技术,提升种桑水平,我们邀请了相关科技人员进行现场培训,通过现场培训、讲解等

蚕桑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蚕桑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蚕桑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调研组 2011年10月14日 为全面了解我县蚕桑产业发展现状,找准存在困难和问题,制定针对性较强的政策、措施,培养壮大龙头企业,促进蚕桑产业健康发展和农民增收,不断提升全县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着力打造独具特色的“经济板块”,根据县委的安排部署,2011年10月13日至14日,县委办、县委政研室、县蚕桑办和相关单位组成课题调研组,以听取汇报、交流座谈、现场走访等方式深入部分乡镇和企业开展调查研究。现将调研结果报告如下。 一、发展现状 2008年以来,我县紧紧抓住被列为“云南省蚕茧核心基地县”的战略机遇,严格按照“围绕市场建基地、突出规模抓重点、集中连片上水平、依托龙头带农户、创新技术求突破”的发展思路,坚持以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强化科技支撑、提升种养质量,不断巩固提升老桑园,稳步拓展新桑园,着力培育龙头企业和种养大户,持续推动蚕桑产业健康发展。 (一)蚕桑产业发展情况 2011年,全县累计种植桑园面积****亩,涉及****个乡镇****个村民委员会****个村民小组****户农户;累计新建大蚕房

****座****平方米,改建大蚕房****座****平方米,新建小蚕房****3座****平方米;累计开展技术培训2*******场次****人次,发放资料121827份;率先实现生产技术“四个100%”,即100%栽植嫁接苗和地膜覆盖,100%实现黑暗袋收蚁,100%实现小蚕共育,100%使用纸板方格蔟具上蔟;预计全年可完成养蚕****张,实现产茧量****吨,实现农业产业****万元。其中分年度发展情况为: 2008年,全县计划新植面积****亩,产茧量151.5吨;实际完成种植面积11190亩、占计划任务的111.9%,累计养蚕2503张、实现产茧量95.46吨、占计划任务的63.01%,蚕茧综合均价达20.31元/公斤,实现农业产值1****万元。 2009年,全县计划新植面****亩,产茧量267吨;实际完成种植面积25036亩、占计划任务的100.14%,累计养蚕4504张、实现产茧量158吨、占计划任务的58.18%,蚕茧综合均价达20.82元/公斤、比上年增加0.51元/公斤、同比增长2.51%,实现农业产值****万元。 2010年,全县计划新植面积****亩,低改面积****亩,产茧量****吨;实际完成新植桑园****亩、占计划任务的125.27%,完成低产桑园改造****亩、占计划任务的105.3%,累计养蚕9127.66张,实现产茧316.8吨、占计划任务的52.8%,蚕茧综合均价达24.06元/公斤、比上年增加3.24元/公斤、同比增长15.56%,实现农业产值****万元。 —3—

对大姚蚕桑产业发展的认识与思考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 NO.3,2012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Y U N N A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S O C I A L I S M 308 对大姚蚕桑产业发展的认识与思考 樊宏丽 (云南省楚雄州大姚县委党校,云南 大姚 675400) 摘 要:蚕桑是大姚历史悠久的传统产业之一,当地紧紧抓住国家实施“东桑西移”战略机遇,发展蚕桑业,实现蚕桑业向产业化方向发展,把蚕桑业发展成为促进当地农民增收的特色高效产业。 关键词:大姚;蚕桑产业;认识;思考 中图分类号:F72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2811(2012)03-0308-2 蚕桑是大姚历史悠久的传统产业之一,近年来,大姚县紧紧抓住国家“东桑西移”的战略机遇,把发展壮大蚕桑产业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特色产业,加快推进蚕桑产业化建设,取得了突破性发展。 一、大姚蚕桑发展历史悠久 大姚蚕桑生产有着悠久的历史,据有关史料记载,明嘉靖八年,大姚人民就引入蚕桑生产,1939年有了蚕桑管理机构。新中国成立后,大姚蚕桑业焕发生机,快速发展。20世纪50年代,涌现出一批养蚕的省级劳动模范,原七街乡就曾被誉为“丝绸古道,蚕桑之乡”,该地因蚕桑生产成效显著,于1958年12月荣获周恩来总理签发的国务院奖状,授予“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称号。20世80年代,各级政府狠抓蚕桑发展,到1984年大姚县桑园面积、产茧、产值创造了历史最高纪录,以后由于政策和市场因素的原因逐年下滑。“九五”初期,又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机遇。1994年,云南省政府把大姚县列为优质蚕桑基地县,从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经过全县人民共同努力,到1996年末,桑园面积发展到7000余亩。2001年,县委、政府在不断深化县情认识,将蚕桑列为继烤烟、核桃之后的又一优势支柱产业,作出重大决定,当年新植物蚕桑面积5898亩。2005年,县委、政府抓住国家实施“东桑西移”战略机遇,再次作出重大决定,把蚕桑产业作为农业富民战略,促进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后续支柱 产业,不断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优化蚕桑产业布局,大力扩大桑园规模。2007年9月,大姚县被国家商务部列为东桑西移工程建设重点县,这就为加快蚕桑产业发展步伐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经过几年不懈努力,全县蚕桑产业得到不断发展。截止目前,全县累计桑园面积达5.04万亩,去冬今春完成新植桑园5808.8亩,完成计划任务的111%,改造低产桑园3000亩。 二、发展蚕桑的有利条件 1、良好的发展机遇。近年来,由于东部地区日益工业化、城市化,环境污染加剧,且劳动力大量向二、三产业转移,农村土地、劳动力成本增加,使蚕桑业发展空间受限,其桑树种植面积呈减少的趋势。而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广人稀、劳动力密集,环境质量较好,蚕桑业比较效益高于其它经济作物。因此,全国蚕桑养植业呈“东桑西移”的趋势。特别是在我国第十个五年规刚刚开始实施以来,国家茧丝绸协调相关部门审时度势,从推动我国由传统意义上的丝绸大国发展成为丝绸强国出发,确定实施“东桑西移”工程,提出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茧丝绸原料和原料粗加工业由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扶持中西部地区的种桑养蚕,使其成为全国优质蚕茧资源基地。在此期间,我县被国家商务部列为全国100个“东桑西移”基地县之一,为我县蚕桑茧丝绸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及其产业定位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明确的方向。同时,蚕桑产业还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而我县农村农动力资源丰富,且劳动力价格低廉,竞争优势明显。这些都给大姚蚕桑产业的发展带来了一个空前的好机遇。 2、优越的地理气候条件。适宜的地理气候条件是蚕桑产业发展的先决条件。大姚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耕地面积广,山地坡地多,土质好,土壤肥沃,气候环境变化小,无霜期较长,适宜各种农作物生长,是蚕桑产业生产发展的理想区域,绝大部分耕地、坡地,无论是热量、光照都十分有利于桑树的光合作用和营养物质的积累,即使是粗放种植的桑树,单株产叶量可达1.5公斤以上,是许多发展蚕桑的地区无法比拟的。在养蚕方面,由于气候条件适宜,一年之内可养三批蚕,甚至更多,张种产茧可高达40公斤以上,而且蚕茧的解舒率、上车率、出丝率、色泽等指标均十分优良,茧丝品质上乘,可与一些优质蚕桑基地相媲美。 3、坚实的生产基础。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县桑园面积迅速扩张。近几年,农业部门坚持“抓住机遇,发展蚕桑产业,建立农村家庭主要经济支柱”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积极制定规划,采取措施,大力发展蚕桑产业,蚕桑生产逐年稳步推进。进入二十一世纪,县委、政府对农业农村蚕桑工作更加重视,把蚕桑生产列入农业产业化进程,确立了蚕桑生产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大姚县蚕桑走上了“规模化、标准化、优质化、产业化”的发展道路,在体制、奖惩、科技投入和发展目标等方面更加明确,赋予了蚕桑产业更为重要的地位。在扶持蚕桑产业发展上,大姚县不仅有政策上的支持,在资金投入上也加大了力度。通过蚕农、企业、政府各方面的努力,蚕桑产业正在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生产基础更加坚实。 4、广阔的市场前景。统计显示,我国茧丝生产量和出口贸易量分别占世界的70%和80%,在国际上具有垄断地位。加入WTO 后,由于工艺与劳动力资源优势,特别是2005年1月1日取消了丝绸出口配额限制,使我国 茧丝绸业有了更新更大的发展空间。从国内看,具有“纤维皇后”之称的丝绸织物消费每年都以10%的速度增长。同时,长期以来,茧丝制品一直是我国重要的出口产品,意大利、日本和韩国等世界著名的丝绸服饰厂都喜欢选用质地纯正的中国原料。有数据显示,我国的生丝和坯绸分别占国际市场贸易量的六到八成,丝绸80%以上用于出口,就连一些茧丝制品产量较高的国家,也要购进部分中 作者简介:樊宏丽,(1972-),女,彝族,本科,研究方向:民族地区发展特色高效农业产业对当地经济的推动。 网络出版时间:2012-10-10 11:43 网络出版地址:https://www.360docs.net/doc/8410467726.html,/kcms/detail/53.1133.D.20121010.1143.190.html

体育产业形势调研报告文档

体育产业形势调研报告文档 Sports industry situation investigation report document 编订:JinTai College

体育产业形势调研报告文档 小泰温馨提示:调研报告是以研究为目的,根据社会或工作的需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调研计划,即将被动的适应变为有计划的、积极主动的写作实践,从明确的追求出发,经常深入到社会第一线,不断了解新情况、新问题,有意识地探索和研究,写出有价值的调研报告。本文档根据调研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期间,在国家经济社会以及体育事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体育产业乘势而上,规模不断扩大,呈现出较快的发展态势。年全国体育产业从业人员达到317万人,实现增加值1555亿元,较年增长16%,明显快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体育市场体系逐步完善,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体育市场主体日趋成熟,呈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的出台标志着体育产业由各方面自行发展,向国家主导、各部门和全社会联合推动发展转变。各级政府认真贯彻落实《指导意见》取得积极进展,部分省市通过设立体育产业发展引导资金等政策,有效推动了地方体育产业的发展。体育产业统计等基础性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完成了第一次全国体育及相关产业专项调查,摸清了体育产业基本情况。创办体育旅游博览会,以展会为平台,

进一步带动了体育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先后建立了深圳、成都温江、福建晋江、北京龙潭湖、浙江富阳和山东乐陵等6个国家体育产业基地,有效地调动了地方发展体育产业的积极性,也进一步发挥了体育产业服务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以北京奥运会为代表的重大体育赛事极大地带动了文化、娱乐、旅游、建筑、通信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充分体现了体育产业的辐射效应。以高危险性体育项目为重点的体育市场监管体系初步建立,保证了体育市场的规范发展。体育彩票销量持续增长,“”期间共实现销售额2428亿元,提取公益 金728亿元。 虽然我国体育产业在“”期间取得了较好的发展,但从 总体上看,体育产业规模还比较小,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还比较低,尚未充分发挥出新兴产业的潜力和优势;体育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体育服务业在体育产业中的比重较低,区域发展不够平衡;体育产业发展面临的体制机制性矛盾仍然较为突出,市场机制在体育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体育市场尚不成熟,产品有效供给不足,消费观念有待引导,市场监管有待加强;体育产业各项基础工作还比较薄弱,体育产业政策体系亟待完善,高素质的体育产业人才匮乏。

蚕桑文化与“最美桐乡”精神之关系

蚕桑文化与“最美桐乡”精神之关系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传统文化是整个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垫,它刺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它也存在于人的思想里,是人精神的动力。 蚕桑文化始于江南,浙江省嘉兴桐乡一带自古就有养蚕制丝的传统,农民历代养蚕,乡村中世代流传有“蚕熟半年粮”的谚语,蚕农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无不与蚕桑生产紧密相关,因此在桐乡农村逐渐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蚕桑民俗活动。其形式多样,有祈祀蚕神、轧蚕花求丰收、演“蚕花戏”娱神及诸多生活、语言禁忌等。农历四月为蚕月,走进桐乡的乡村,处处活跃着与蚕相关的民俗活动,蚕农家的大门边插着桃树叶,门上贴着蚕花娘娘剪纸,蚕室里摆放着陶制的小“蚕猫”。问起这些民俗的缘由,蚕农会告诉大家:“这些都是以前传下来的,可以保佑蚕宝宝!”现在虽提倡科学养蚕,许多古老的禁忌都已消逝,但逢年过节、婚丧嫁娶之时,相关蚕俗依然盛行,如女儿出嫁,娘家需陪嫁小桑苗、红竹篓等与栽桑养蚕有关的实物,名谓“送蚕花”;成亲的女儿亲家则要“望蚕讯”、“ 裹蚕讯粽”,以祈求蚕花娘娘保佑双方养蚕好。 栽桑、养蚕、缫丝、织布、拉棉兜、翻丝绵被等蚕桑相关的传统技艺,在桐乡乡村也世代相传。每年三月,这里的农民便开始了一年的繁忙生活,此时你去田间转一转,便随处可见那种两人一组面对面的劳作——嫁接桑苗,这是一种极富“技术含量”的活儿:插“广秧、“铡片头”、“捂桑苗”,起早贪黑忙碌,一直要到清明前后,嫁接工作才完成。清明过后不久农民们就迎来了一年中第一季蚕宝宝——春蚕,养蚕是及其辛苦的事,要不断地采摘桑叶才能满足蚕宝宝贪吃的胃口,但是勤劳的农民想起一个多月后的丰收,再辛苦也绝无怨言,江南的春天多雨,农民们不管风吹雨打,始终快乐地辛勤地劳作着。秋天后,等到五季蚕宝宝都收获后,接近年关,当年嫁接的小桑苗也能收获卖钱,遇到好的年成,每家的小桑苗都能卖一笔可观的收入。农民们这样年复一年,辛劳却满足。 经济发达的今天,只有少部分农户依然保留着缫丝、织布等传统设备。在一些农户家里,还保留着古老的织布机,随着梭子的穿行,发出咔嚓咔嚓的声音,刚刚翻好的丝绵被子雪白柔软轻盈,最为引人注目的要属缫丝技艺,竹编

蚕桑生产工作总结范文(1)

蚕桑生产工作总结范文(1) XX年蚕桑生产,面对国际金融风暴对茧丝绸行情的严重影响,全市上下顶住了桑田面积锐减,发种饲蚕直线下降的压力,克服了早春桑树冻害、夏季连续阴雨、秋季病虫害高发等多种不利因素影响,实现了提质、增产、增效,夺取了全年生产的丰产丰收。全市年末保有桑园面积万亩,全年发种752344张,总计生产蚕茧34733吨,蚕茧总值亿元。全市平均亩桑茧款收入元,万养蚕农户,户均养蚕收益元。 一、XX年蚕桑生产的特点 1、桑田发种大幅减少单产水平有提升 据统计,09年全市年末桑田面积万亩,较上年同期减少万亩。其中春季投产面积27万亩,是上年的69%。全年共发种万张,较上年减饲万张,减幅达32%。蚕桑生产的总量严重下降。而全年各期单产水平均较去年有明显增加。全年平均张种产茧公斤,较去年的公斤增加了公斤,增幅为19%。其中:春茧和秋茧的张种单产分别增加了公斤和7公斤,为近年的最好水平。 2、行情转稳茧价回升效益增长很明显 随着茧丝绸行情的企稳回暖,蚕茧价格也逐步回归正常水平,蚕农养蚕的效益也得到了较好的体现。全年平均茧价为每公斤元,比去年的全年均价增加了元/公斤,上涨27个百分点。在全年减发蚕种近三分之一的形势下,蚕茧产值仍

不减去年,甚至比去年增加了%。其中,春茧收购均价即比上年秋茧有较大幅度回升,全市平均元/公斤,比去年秋茧均价上涨63%,虽不及08年春茧水平,但对效益稳定起到了关键作用。秋茧价格则是一路飙升,几近08年秋茧价格的2倍。全年蚕茧产值总计亿元。比上年增亿元。平均亩桑茧款收入元,比去年的元/亩,增加了23%。一些重点镇村的养蚕收入超过了4000元/亩,典型的村组和专业户、示范户的养蚕收入高达5000~6000元/亩。 3、气候环境异常变化蚕桑安全受影响 4月1日、2日凌晨,我市北三县主蚕区遭受霜冻灾害,桑园占比较大的农桑系列和育71-1等为主的早中生桑品种冻害严重。受冻面积近16万亩,其中,冻害严重损失较大的有6万多亩,约占春季投产桑园的22%。蚕业技术指导部门在灾情发生后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第一时间将应对措施贯彻到乡镇村组,采取了增施叶面肥、加强桑病虫防治、桑树摘芯降干、推广小蚕共育、加强大蚕期防高温等应急措施,同时适当推迟发种时间,缓解叶蚕平衡,通过一系列技术措施的贯彻落实,将霜害损失降到最低。尽管如此,因受冻害影响,全市仍至少减发蚕种5~6万张。 7月下旬至8月中旬连续二十多天阴雨,导致桑树普遍出现生长发育迟缓,枝条细短、叶片小而薄、叶色泛黄,秋叶产量和质量稍差,在此种气候条件的影响下,桑园病虫基

蚕桑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蚕桑产业发展调研 报告 1 2020年4月19日

蚕桑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调研组 10月14日 为全面了解我县蚕桑产业发展现状,找准存在困难和问题,制定针对性较强的政策、措施,培养壮大龙头企业,促进蚕桑产业健康发展和农民增收,不断提升全县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着力打造独具特色的“经济板块”,根据县委的安排部署,10月13日至14日,县委办、县委政研室、县蚕桑办和相关单位组成课题调研组,以听取汇报、交流座谈、现场走访等方式深入部分乡镇和企业开展调查研究。现将调研结果报告如下。 一、发展现状 以来,我县紧紧抓住被列为“云南省蚕茧核心基地县”的战略机遇,严格按照“围绕市场建基地、突出规模抓重点、集中连片上水平、依托龙头带农户、创新技术求突破”的发展思路,坚持以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强化科技支撑、提升种养质量,不断巩固提升老桑园,稳步拓展新桑园,着力培育龙头企业和种养大户,持续推动蚕桑产业健康发展。 (一)蚕桑产业发展情况 ,全县累计种植桑园面积****亩,涉及****个乡镇****个村民委员会****个村民小组****户农户;累计新建大蚕房****座****平方米,改建大蚕房****座****平方米,新建小蚕房****3座****平方米;累计开

展技术培训2*******场次****人次,发放资料121827份;率先实现生产技术“四个100%”,即100%栽植嫁接苗和地膜覆盖,100%实现黑暗袋收蚁,100%实现小蚕共育,100%使用纸板方格蔟具上蔟;预计全年可完成养蚕****张,实现产茧量****吨,实现农业产业****万元。其中分年度发展情况为: ,全县计划新植面积****亩,产茧量151.5吨;实际完成种植面积11190亩、占计划任务的111.9%,累计养蚕2503张、实现产茧量95.46吨、占计划任务的63.01%,蚕茧综合均价达20.31元/公斤,实现农业产值1****万元。 ,全县计划新植面****亩,产茧量267吨;实际完成种植面积25036亩、占计划任务的100.14%,累计养蚕4504张、实现产茧量158吨、占计划任务的58.18%,蚕茧综合均价达20.82元/公斤、比上年增加0.51元/公斤、同比增长2.51%,实现农业产值****万元。 ,全县计划新植面积****亩,低改面积****亩,产茧量****吨;实际完成新植桑园****亩、占计划任务的125.27%,完成低产桑园改造****亩、占计划任务的105.3%,累计养蚕9127.66张,实现产茧316.8吨、占计划任务的52.8%,蚕茧综合均价达24.06元/公斤、比上年增加3.24元/公斤、同比增长15.56%,实现农业产值****万元。 ,全县计划新植面积****亩,低改面积****亩,产茧****吨;实际完成新植桑园面积****亩、占计划任务的99.26%,完成低产桑园改造4038亩、占计划任务的100.95%,预计可100%完成年度计划产茧任务。截止当前,已完成养蚕12170.66张,收购蚕茧403.13吨,实现农 3 2020年4月19日

市体育旅游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市体育旅游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体育旅游产业是一个覆盖面非常广、产业关联度非常高的产业。它对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保持国民经济高速发展有着明显的推动作用。随着我市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体育文化需求逐年增加,体育消费市场正在扩大,体育旅游产业逐渐发展。最近,我局对全市体育旅游产业发展进行了专题调研,形成了调查报告如下。 一、**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基本状况 我市总人中106万,其中市区人口30万。全市的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状况总体而言是产业规模初具形态,对经济发展起到一定促进作用,但发展程度还不够高,市场体系还不健全。全市体育旅游产业经营单位100家,从业人数1000余人,计算体育彩票业,全市体育产值1亿元左右。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常规体育产业 1、体育用品市场。体育用品专卖店30家,每年销售额300万元左右,连同城区大超市、商场的体育用品销售以及其他渠道形成的体育用品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 2、体育彩票市场。发行体育彩票是筹集体育事业发展基金的一个重要手段,体育彩票从诞生到现在给体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也打

破了过去体育经费完全依靠国家拨款的格局,为新时期体育事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经济基础。体育彩票“取之于社会,用之于体育,造福于人民”。体育彩票销售收入自进入我市以来,每年的彩票销售都呈上升趋势,截止2016年底,我市共销售体育彩票近亿元。为全市提供就业岗位500个,为我市体育事业筹集基金逾千万元。体育彩票业的发展对引导体育消费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体育健身娱乐市场。体育健身娱乐市场是体育主体市场之一。我市有22家体育培训场所。其中:棋院2家;游泳池4家;羽毛球场4家、网球场3家;乒乓球训练基地2家;足球训练俱乐部1家;综合体育健身房2家;跑马场1家;跆拳道馆1家;高尔夫球场2家。目前,我市兴建的各类健身房、保龄球馆、游泳馆、棋牌室等健身娱乐场数量呈上升趋势。伊莲健身俱乐部每天接待锻炼人数100人左右,年营业额50万元。有些经营场所不仅开设多个体育活动项目,而且还附有舞厅、咖啡厅、餐饮、沐浴等配套设施,已形成了集健身、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经营性场所。“花钱买健康”,“请人吃饭不如出请人出汗”的消费观普遍被市民所认同。各种形式的健身娱乐活动成功开展,亦促使了该市场逐渐走向成熟。 4、体育培训市场。近年来,我市体育培训市场发

蚕桑文化的历史地位

蚕桑文化的历史地位 雷州客路中学:梁平 中国是蚕桑文化的起源地,栽桑养蚕制丝织绸是我国古代对世界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一项重大贡献.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中国蚕桑文化已深深地渗透到历代社会的诸多方面,对政治经济、社会组织、哲学宗教、文化艺术、生产生活等产生过重大影响,从而形成独具风格的蚕桑文化,成为中华浩瀚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 一、蚕桑文化的历史地位 蚕桑文化是汉文化的主体文化,与稻田文化一起标志着东亚农耕文明的成熟。而汉文化的主体文化丝绸文化、瓷器文化则标志着中原文明进入鼎盛阶段。蚕丝是丝绸的基本原料,丝绸文化实际上就是蚕桑文化的高度发展成熟阶段。中国古代诗歌经典中有非常多对养蚕种桑的描画,从中可以看出蚕桑文化对中原文化以及东亚文化的影响。 二、蚕桑文化是我国农耕文明的重要基础 蚕桑文化的发展,使中原文明的纺织业领先于世界数千年,形成了中国人峨冠博带、宽袍大袖的服饰习俗。同时对软笔(毛笔)、刺绣、纸张的发明等都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嫘祖养蚕缫丝,始有绫罗衣锦及世。从此人类就结束了“茹毛饮血,衣其羽毛”的原始衣着,进入了锦衣绣服的文明社会。……一根真丝来之不易,注定了丝绸的华贵和神秘。在唐朝,丝绸之路上的驼铃将以“丝”为主的中国服饰文化传送到了遥远的西方。世界也由一根莹亮的蚕丝,一匹柔美的丝稠知道了古老而神秘的中国。 蚕桑文化是中华农耕文明的半壁江山,夏鼐先生认为:“中国是全世界第一个最早饲养家蚕和缫丝制绢的国家,长期以来曾是从事这种手工业的唯一国家。也有人认为丝绸或许是中国对于世界物质文化最大的一项贡献。”

蚕桑文化是中国农耕文化的重要标志,对于中国的农业发展以及农耕观念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蚕桑文化形成的地理环境是东亚大陆得天独厚的地理生态条件;蚕桑文化植根的经济环境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模式;蚕桑文化根植的社会结构形态是以家庭为基本细胞的宗法制社会。在这样的环境中,先民遵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百姓“衣食为先”,农桑、田蚕、耕织并重,“耕读传家”,世世代代繁衍在东亚这块大地。历代统治者治国无不农桑并重倡导“农者,食之本;桑者,衣之源”、“奖劝农桑,教民田蚕”、“帝亲耕,后亲蚕”、“一夫耕,一妇蚕”、“农事伤,饥之本”、“女红害,寒之源”等观点深入人心,达成官民之共识。同时蚕桑文化对于中国的礼教文化也有十分深远的影响。《尚书·益稷》载舜、禹古代圣贤论“十二章”丝绸服饰图案,形成“垂衣裳而天下治”的礼教文化源头,蚕丝服饰成为等级文化的重要外在标志,并形成了一个祖先、一种权力、一个核心的特殊礼治政体;《吕氏春秋·上农》中“帝亲耕、后亲蚕”的“先蚕礼”,及《礼记·月令》中“季春之月,后妃亲躬东乡蚕桑,以劝蚕事,分茧称丝以共郊庙之服”等“劝课农桑”的农政思想,体现了统治者对于蚕桑的重视程度;《蚕织图》描绘饲蚕、缫丝、织绸的生产过程,配以精美的图文和朗朗上口的诗歌,成为融艺术、技术于一体的教育百官及百姓栽桑养蚕的重要图谱,是统治者“为政以德”思想的实施。 三、蚕桑文化是我国文化走向世界的载体 蚕桑文化在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有过十分重要的地位。近年来在中亚地区,考古学家发现了许多春秋战国时代中国丝绸的遗物,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中国丝绸传人西方,对西方的政治、经济也起过一定的影响,起初安息(今伊朗高原北部)以其地理位置的优越,控制了中西丝绸贸易,安息用汉代的缯彩与大秦(罗马帝国)贸易,便阻止大秦与中国直接通商。东汉桓帝延熹

区工业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区工业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近年来,我区工业经济以“盘活存量,优化现量,扩大增量”为抓手,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贯穿于我区工业经济发展全过程,工业经济呈现“稳中有升,稳中向好”的态势。自2012年至2018年,我区工业经济总量及增速连年均居全市前列。 一、产业布局 我区工业产业整体布局为:南翼为**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针织服装、新型材料;西翼为**生态食品产业园区,主导产业食品加工;侧翼:各乡镇、办事处中小微企业孵化园。 二、基本概况 截至2018年,全区共有中小微工业企业1277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产值2000万元以上)156家,主要分布在产业集聚区(70家)、食品工业园(13家)、乡镇办事处(73家),产业类别主要分为四大类,针织服装(73家)、食品加工(29家)、电力(2家)及其他(52家),其中针织服装及食品加工为我区主导产业,工业总产值分别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46%、16%,电力占比为18%,三大板块共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80%,产值达340亿元。 三、产业发展

(一)我区传统产业主要有针织服装和食品加工两大产业。 1.针织服装产业。始于上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末,原**县针织内衣厂为行业内闻名全国的骨干龙头企业,生产的“银鹭”牌针织内衣出口20多个国家和地区。1995年实施“母体裂变”改制后,一厂裂变为13家法人实体企业,至2005年,由13个实体企业发展为237家个体企业, 2015年我区针织服装及相关配套生产企业达681家。在古城内外“家家都有内衣厂、户户成为加工厂”成为我区经济的一大特色,年产针织服装6亿件套,带动从业人员3万余人,为长江以北四大针织童装内衣生产基地之一、苏鲁豫皖针织童装内衣集散地,2014年9月被授予“中国针织服装名城”。随着**古城开发利用、保护与展示工作的强力推进,针织童装企业“出古城,进园区”,截至目前,已入驻园区166家,尚有78家即将入驻。 2.食品产业。1968年建厂的**酒厂历经改制、破产、重组后,原酒生产从未间断,现已储存6770吨。1982年建厂的啤酒厂由**集团公司接续后生产规模已达26万千升,拥有400多年历史的“**”酱园为“中华老字号”,不断创新发展的**公司饮品系列产品畅销全国17个省、市,“**”香油入驻全国1172家超市,**食品公司将进军新三版上市,“'**'做良心面、'**'猪肉香”已成为广大消费者口头禅、省内知名品牌。 (二)我区新兴产业主要为新型材料。****新材料有限公

蚕桑生产检查汇报材料

蚕桑生产汇报材料 尊敬各位领导: 首先感谢各位领导对我乡蚕桑产业的支持和关心,在2011年里,我乡根据《巧家县人民政府关于抓好2011年蚕桑生产的通知》(巧政发[2011]5号)文件要求,紧紧围攻县人民政府打造省级蚕桑核心基地县建设,坚持“增投入、抓管理、扩规模、提效益、促发展”的工作思路,以发展壮大本地特色产业和农民增收为目标,转变发展方式,促进蚕桑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现在就我乡2011年的蚕桑生产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蚕桑产业基本情况 包谷垴乡地处牛栏江畔,位于巧家东大门,距县城146公里,距昭通78公里,全乡国土面积129.54平方公里,辖8个村181个村小组5806户23193人,境内最高海拔2804m,最低海拔950m,相对高差1854m,以老牛尖山良子为中轴,形成了一匹粱子两面山的地形地貌,年平均气温23℃,最高气温40.7℃,年降水量800毫米,有着气候立体,丰富的光热资源优势和土地、劳动力优势,全乡分高二半山、低二半山和江边河谷地带三种类型;主产苞谷、洋芋、少量稻谷,经济作物有烤烟、核桃、花生、蚕桑,特别是近年来栽种的蚕桑,经过几年的培育,已经在增加农民收入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二、蚕桑产业发展目标

2011年,县下达我乡新栽桑面积1050亩(其中:县列中心样板1000亩,乡级领导中心样板50亩)。通过年初实地规划,2011年7月和9月到县蚕桑育苗基地共调苗1085440株,已完成新坪村新栽桑好田好地连片样板桑600亩,周家坪村补植补造450亩,大小蚕房集中建设10间,改造中低产桑园300亩。2011年我乡的养蚕产茧已达600张,产茧23430公斤,售茧收入772715.62元。 三、产业发展扶持政策 在发展农户的过程中,采取了多种扶持政策,以提高蚕农的积极性,一是桑树育苗扶持,将桑苗运到农户手中,省去了蚕农往返购买桑苗的大量时间。二是采用以将代补补助费,桑树专用肥,桑树病虫害防治补助等,给桑农还来了很大的实惠。三是蚕房、小蚕共育室建设补助,新建蚕房给予一定补助。四是免费向桑农进行科技培训,提高桑农种、养殖的技术。五是每年年终向养蚕大户,示范户给以一定奖励,进一步提高蚕农养蚕积极性。 四、做好后勤,指导农民养好蚕 (一)做好技术指导,让农民养好蚕 为了提高蚕茧产量和质量,引进了方格簇,使蚕茧质量得到了很大提高,卖的价格也好了,老百姓一看,养蚕这事情真能赚钱,能搞。几年来,通过政府和群众的共同努力,涌现出了一大批养蚕大户和养蚕能人,特别是今年,养一张蚕好的能卖到1500到1600元,差一点的也是1300到1400元。经过几年的摸索,群众都尝到了甜头,“养蚕”现在也成为我村的一项支柱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金钥匙,农民养蚕积极性热情高涨,发展前景乐观。

蚕桑产业发展工作汇报

精选范文:蚕桑产业发展工作汇报(共2篇)尊敬的刘副市长,各位领导: xx镇党委、政府及全镇各族人民对各位领导莅临我镇检查指导蚕桑产业发展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地感谢。现将xx镇蚕桑产业的发展情况作简要汇报,敬请各位领导予以批评指正。一、基本情况 2008年,上级规划我镇新植蚕桑11500亩,在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相关部门的帮助下,全镇干部群众真抓实干,艰苦奋斗,组织、购进桑苗1155.87万株,截止5月10日已全部移栽结束。二、主要做法 2008年是我镇蚕桑产业发展任务最为艰巨的一年,主要是因为之前绝大部份山地已种植了蚕桑,今年85%以上的蚕桑都要种植在水田上,而我镇农户“有粮心不慌,无米睡不安”的思想极其突出。鉴于此,我镇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二是高位推动,强势推进。根据《土地承包法》和《云南省农村工作守则》等法律法规、规章的要求,不能强行要求农户种植蚕桑,但是,2008年我镇的发展任务重,同时,蚕桑产业的发展也有其特殊性,最主要是防止药害,必须连片种植。镇党委、政府经过反复调研认为,只有产业发展了,绝大多数群众增收致富了,才是最好的落实科学发展观,体现以人为本,社会也才能和谐,而不能片面地理解以人为本,片面地理解和谐。于是,我镇统一以村“两委”提出规划,通过“一事一议”的形式,确定塘图,连片推进,使想种的群众放心种,犹豫的群众跟着种,困难的群众大家在后推着种。为使工作得到落实,我镇领导班子成员都一一挂村,副主任科员以上在职干部也挂村,每个村都派出工作队员,每个队员都挂到塘图;同时,加大奖惩力度,书记、镇长责任制押金每人4000元,副职(含副主任科员)每人2000元,工作队员每人1000元,完成任务退还押金,同时等额奖励,完不成任务则不退还押金。三是加大扶持提质增效。一方面是小额信贷资金扶持,解决群众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一方面是技术扶持,从种植规范、中耕管理到蚕房建盖等都有辅导员全程指导,如结合多年的种植经验,我镇推行了宽行窄株的种植模式,每亩种植1300—1400株,蚕房标准上,要求新建蚕房都要建地火龙等,以促蚕桑产业迅速提质增效。三、存在困难的问题 1、群众的产业投入能力低,抵御风险的能力低,阻碍产业的迅速发展; 2、种养技术水平低,影响产业效益的提升; 3、物价、工价上涨幅度较大,种桑养蚕的比较优势不如前些年明显; 4、各级干部敢于为当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负责的信念亟待树立和加强。四、今后打算 1、积极争取项目扶持,加大对蚕桑产业的投入提升产业效益; 2、创新工作,以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为契机,找到激发党员的自豪感,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着力点;建立充分发挥党领导下的青年、妇女、老协等组织作用的工作机制,形成聚精会神谋发展的氛围;探索新时期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行之有效的路子,为蚕桑产业规模化打下基础; 3、进一步健全细化责任制,在广大基层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中强化勇于、敢于为xx经济社会发展负责的信念; 4、发展节水农业,支持工业园区建设; 5、在未来5年,将xx打造成全县依靠农业产业增加群众收入第一镇。 [蚕桑产业发展工作汇报(共2篇)]篇一:蚕桑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蚕桑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调研组 2011年10月14日 为全面了解我县蚕桑产业发展现状,找准存在困难和问题,制定针对性较强的政策、措施,培养壮大龙头企业,促进蚕桑产业健康发展和农民增收,不断提升全县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着力打造独具特色的“经济板块”,根据县委的安排部署,2011年10月13日至14日,县委办、县委政研室、县蚕桑办和相关单位组成课题调研组,以听取汇报、交流座谈、现场走访等方式深入部分乡镇和企业开展调查研究。现将调研结果报告如下。 一、发展现状

加强体育品牌赛事与体育产业深度融合,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对“加强体育品牌赛事与体育产业深度融合,促进全 域旅游发展”的调研报告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体育旅游已成为国民健康活跃生活方式的重要体现,是现代社会游憩与休闲的重要内容。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向好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在实践中的交集和融合现象不断显现,体育旅游活动日益活跃。近年来,在旗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旗以“苍天般的阿拉善”为品牌,组织开展各类体育文化旅游节会,体育文化旅游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每年举办的“亚太地区商学院沙漠挑战赛”、“越野e族阿拉善英雄会”等大型品牌赛事活动为阿拉善带来的旅游导流人次以百万计,大力的推动了阿拉善的旅游产业发展。 同时,阿拉善文化旅游节、阿拉善万峰骆驼文化节等重大活动把马拉松赛、赛驼、赛马、搏克摔跤等项目融合其中,让体育与旅游融合,丰富了产业发展业态,同时也助推了阿拉善经济的发展。 对于发展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和建议,总结如下: 一、体育品牌赛事项目多样化 “亚沙赛”是以徒步为主的赛事;“越野e族阿拉善英雄会”主要是以汽车为主的赛事,虽然两个项目现在也衍生出了很多副赛系列活动,但是整体上阿拉善的体育品牌赛事项目过

于单一,是否可以围绕穿沙公路做高级别赛事,围绕腾格里沙漠的湖泊做水上项目,如:沙漠龙舟赛。多样化的发展可以弥补阿拉善冬季项目及“五一”至“十一”期间的品牌赛事短缺问题。 二、本土赛事品牌化发展 目前搏克、赛驼等阿拉善本土传统体育项目没有得到很好的重视和发展,建议大力发展传统体育项目,从观赏性、表演性等形式上进行创新,合理发展商业赛事,为传统体育项目向品牌化发展。 三、加强各单位协作、简化审批流程 大型的品赛赛事活动需要在诸多部门进行报备审批,过程短则一个月、长则三个月,大量的筹备时间都花在了报备审批的工作上,基于大型的品牌赛事活动希望可以由政府牵头、各相关单位联动,以协调会、现场会的方式及时解决报备审批问题,让主办方把更多的时间用在品牌赛事活动的筹备当中去。 四、提升整体旅游服务水平助力品赛赛事活动落地生根 在以往的品牌赛事活动期间,大量的游客涌入阿拉善,造成阿拉善的旅游服务业几近瘫痪,相关的服务水平也因为人流量的增加出现下滑,建议实施旅游服务业人才战略,加强对服务业从业人员的培训机制、服务标准化机制,为相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大班幼儿蚕桑文化主题课程的探索与研究

大班幼儿蚕桑文化主题课程的探索与研究 目录 摘要 (2) 一、课题的提出 (2) 1、课题研究的背景 (2) 2、课题的界定 (2) 3、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3) 4、国内研究现状 (3)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3) 1、课程目标 (3) 2、课程内容 (3) 3、课程实施 (4) 三、课题的研究成果 (5) 1、实践成果 (5) 2、教学收获 (5) 四、总结 (5)

摘要 《纲要》指出:城乡各类幼儿园教育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本土社会资源,形成有地方特色的课程体系,培养幼儿的本土意识和乡土意识,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可见,幼儿教育要生活化。对于大班幼儿蚕桑文化主题课程的探索与研究是充分利用当地的蚕桑文化,深入领会《纲要》精神的体现,通过本课题的探索与研究,引导幼儿实际感受家乡物产丰富与优秀,最终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而且还注重形成特色化园本课程。 关键词:大班幼儿蚕桑文化情感培养特色课程 一、课题的提出 1、课题研究的背景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桑养蚕的国家,种桑养蚕带来的不仅是巨大经济效益,而且也蕴含了深厚的人文底蕴。湖州以“丝绸之府”美誉闻名遐迩,其“丝绸之府”的格局形成于明代中叶。湖州作为浙北蚕乡有着悠久的养蚕历史,在历史的长河中形成了一系列民俗文化活动,涉及到节日庆典、文明礼仪、科学探索、传统艺术等方面,孕育了特殊的蚕事习俗,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蚕桑文化。新《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它强调了幼儿园科学教育生活化的教育要求。要求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2012年我园被评为湖州市科普教育试点,更与湖州市农科所——蚕桑研究中心结成科普教育实践基地结对活动单位,这为课题研究的开展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的基础。而在大班年段开展蚕桑文化主题课程的探索与研究,也是充分利用地区及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家乡物产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与发展,最终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2、课题的界定 蚕桑文化主题课程是指:在幼儿园所创设的一定的蚕桑文化主题氛围中,让幼儿从中去探索、认知、感受、表达与表现的整个活动过程。这里的蚕桑文化主要包括:对蚕桑生长、丝绸的认知、蚕桑习俗、蚕桑游戏、蚕桑节日、蚕桑工艺制作等文化中适合幼儿园开展的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