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标流程

安标流程
安标流程

新沙公司安标流程

签发:

一、初审工作的分工

技术研发部负责新产品原理图、总装图的绘制、《受控原材料明细表》、企标、说明书的编制。

产品需要变更时需要更改的技术审查资料由技术部负责。

技术研发部受控原材料明细表中的受控件需要更改时,必须通知技术部。二、技术审查的分工

对于技术审查出现的问题,技术部负责对产品说明书、企标方面的整改。技术研发部负责对原理图、总装图方面的整改。

最终技术部负责将技术资料进行汇总上报。

三、产品检验分工

技术部负责根据原理图、总装图、《受控原材料明细表》、企标、说明书。生产部负责准备评审样机的准备。

质检部负责检验检测设备的准备,负责对产品做试验并负责填写产品检验报告。

技术部负责联系检验机构,确定检验时间并负责陪同。

技术研发部负责处理在现场产品检验时遇到的突发问题,并陪同检验。

技术部负责现场评审整改报告的整改。

现场评审各部门工作流程

2.1现场评审的依据:

2.2《安全标志现场评审规范》

2.3《安全标志现场评审规范》解读和注意事项:

2.4必须准备的资料:

■营业执照复印件

■土地使用证

★工程师证(3名以上)

★二级无损检测人员(1名以上)

★所有检验人员及中级以上职称人员劳动合同。

★安标培训人员证书及劳动合同。

★生产产品要有委托加工协议。

2.2.2设计与标准

★2.2.2.1企业自行设计的产品必须制定企业标准,且企业标准必须经过国家安标办备案,否则为否决项。

★2.2.2.2必须具备下列标准:

MT1101-2009、GB3836.1-2010、GB3836.4-2010、GB3836.2-2010、GB/T9969—2008、MT210—90、MT209—90、GB/T191—2008、GB/T10111-2008、GB/T2423.5—1995、GB/T2423.1—2008、GB/T2423.4—2008、GB/T2423.2—2008、GB/T3766—2001、AQ1043—2007、MT113—1995、MT/T408—1995、MT/T334—2008、GB/T2423.10-2008、GB3836.3-2010、MT/T883-2000、MT/T887-2000

2.2.2.3必须具备的文件:

□《设计或开发管理制度》

□《产品图纸》

□《产品说明书》

2.2.2.4必须具备的质量记录:

□《新产品(样品)试制计划》

□《设计和开发评审报告》

□《设计和开发验证报告》

2.2.3质量体系和管理职责:

★2.2.3.1应有装订成册的质量体系文件,如:质量手册,程序文件。

★2.2.3.2必须建立有质量否决制度。

★2.2.3.3必须建立有质量管理机构和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图,且与实际相符。

★2.2.3.4必须有专门的质量负责人和检验人员及其任命文件,文件中必须特别明确质量负责人、检验人员具有独立行使质量管理的权利,不受任何组织或个人的影响。

★2.2.3.5企业必须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2.2.

3.6必须具备的文件:

★《质量手册》

★《程序文件》

★《质量否决制度》

★《质量负责人及其检验人员的任命书》

★《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图》

2.2.

3.7必须具备的质量记录:

★《文件受控清单》

2.2.4技术文件及档案资料

2.2.4.1涉及安全性能的图纸更改必须重新经安标办审核、备案。否则为否决项。

2.2.4.2必须具备的文件

★《文件控制程序》

★《工艺技术文件管理制度》(必须包括产品图纸的修改内容)

★《产品图纸》

2.2.4.3必须具备的质量记录:

★《文件发放、回收、销毁登记表》

★《文件借阅记录》

★●▲《文件更改申请单》

2.2.5采购

☆2.2.5.1必须制定采购控制程序,建立采购清单。

☆2.2.5.2必须建立合格供方名单以及供方质量档案。

☆2.2.5.3必须有采购合同或采购协议,且必须明确规定采购产品的主要技术要求。

☆2.2.5.4重要原材料必须有定期型式试验报告,所有采购物资必须有检测报告或质保书。

●2.2.5.5主要原辅材料必须有工厂验证或检测报告。

☆2.2.5.6必须有采购计划及原辅材料入库或出库手续。

☆2.2.5.7必须有供方评价记录。

2.2.5.8必须具备的文件

★《采购控制程序》

★《采购控制清单》

★《原材料采购规程》

★《原材料检验规程》

☆《供方评定报告》

☆《合格供方名单》

☆《供方评价记录》

☆《采购计划》

☆《采购台帐》

●《检测报告》

☆《供方质量档案》

☆《原材料入库单》

☆《原材料领用单》

2.2.6生产过程控制

▲2.2.6.1必须制定设备管理文件,建立生产设备台帐。生产设备应该与认证产品范围、生产能力相适应。

▲2.2.6.2有设备大修计划,并按期维护保养,且有维护保养记录。

▲2.2.6.3有设备日常维修记录,记录表式应包括以下内容:维修前、后状况,采取的措施等。

▲2.2.6.4要重要设备操作规程。

▲2.2.6.5设备及器具必须保证零部件加工精度的要求。(要有验证记录)▲2.2.6.6必须制定工艺装备及工位器具管理制度及工艺装备及工位器具台帐。

★2.2.6.7产品必须具备工艺文件或作业指导书。

★2.2.6.8必须有产品工艺流程图,流程图必须标明关键工序。

★2.2.6.9应建立工艺纪律检查制度,并按规定进行工艺纪律检查。

2.2.6.10必须具备的文件:

▲《设备管理制度》(必须包括设备维护的内容)

▲《各类设备安全操作规程》

▲《工艺装备及工位器具管理制度》(包括验证制度)

★《认证产品生产工艺》

★《工艺流程图》

★《工艺检查制度》

2.2.6.8必须具备的质量记录:

▲《生产设施(备)维修申请单》

▲《生产设施(备)台帐》

▲《设备点检记录》

▲《年度设施(备)大修计划》

▲《设施(备)维护保养记录》

▲《工装台帐》

▲《工装验证记录》

▲《工位器具验证记录》

▲《工位器具台帐》

2.2.7检验和试验

★2.2.7.1应制定原材料检验规范、工序(过程)检验规范、成品检验规范等检验试验标准。

★2.2.7.2应建立采购控制、过程和出厂检验控制程序(过程和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2.2.7.3必须制定检验设备管理制度,重要检验检测设备必须制定安全操作规程。

备校准失效时,应对其检测结果的有效性进行追溯评定;建立检测检验设备管理台帐,并按期进行周期鉴定。

●2.2.7.5对授权进行计量器具检定的生产单位,有“授权证书”、“计量标准器具检定合格证”、“计量检定员证”,以及“操作规程”等文件。

●2.2.7.6应保持过程检验记录及出厂检验记录。

●2.2.7.7应有关键过程控制文件。

2.2.7.8必须具备的文件:

★《原材料检验规范》

★《工序检验规范》

★《成品检验规范》

★《过程和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检测设备管理制度》

▲《检测设备安全操作规程》

●《关键工序确认记录》

2.2.7.9必须具备的质量记录:

●《过程检验记录》

●《成品检验记录》或《出厂报告》

●《产品检验原始记录》

●《性能检测原始记录》

●《自检互检记录》

●《过程确认报告》

●《工序检验报告》

●《水压试验记录》

●《计量器具发放记录》

●《计量器具台账》

●《周期检定计划》

2.2.8仓库管理

■2.2.8.1应建立有原材料或成品仓库管理制度。

■2.2.8.2仓库物品必须摆放整齐,分类堆放,必须要标识,必须建立不合格品区域(车间也应有)。

■2.2.8.3出入库应办理出入库手续,帐物应相符。

☆2.2.8.4主要原材料供方应与申报认证时一致。

■2.2.8.5必须具备的文件:《仓库管理制度》

2.2.8.6必须具备的质量记录:

☆《原材料入库单》

■《领料单》

■《原材料台帐》

■《成品入库单》

■《成品出库单》

■《成品台帐》

2.2.9质量信息反馈与服务

○2.2.9.1应建立顾客满意度控制程序以及顾客投诉处置制度。

○2.2.9.2应有质量信息反馈和售后服务记录.

2.2.9.3必须具备的文件:

○《顾客满意度控制程序》

○《顾客投诉处置制度》

○《成品销售台帐》

○《顾客档案》

○《顾客投诉反馈单》

○《售后服务报告》

●《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理单》

○《顾客满意度调查表》

2.2.10不合格品控制及纠正预防

★2.2.10.1应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2.2.10.2应任命不合格品处置的负责人,明确不合格品标识、记录和处置的负责人员的职责、权限。(要有任命文件,可结合管理者代表任命进行,也可结合质量负责人及其检验人员的任命书进行,也可单独进行)

★2.2.10.3要有有效控制不合格品的非预期使用,让步接收有批准手续;

▲2.2.10.4不合格品应按规定进行标识并隔离管理;(车间、仓库应有专门的不合格区域)

★2.2.10.5不满足标准要求的产品,不得降级销往煤矿。(相关文件中应有规定)

★2.2.10.6应制定并实施纠正和预防措施的管理文件;

★2.2.10.7应收集、整理所有不合格品信息,尤其是用户反馈的质量信息,查明产生不合格品的原因并记录,为防止不合格品的再度发生,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并对其实施跟踪验证;

★2.2.10.8完成由于纠正和预防措施而引起的有关文件的更改。

2.2.10.9必须具备的文件:

●《不合格控制程序》

★《不合格品处置负责人任命文件》

★《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2.2.10.10必须具备的质量记录:

●《不合格品反馈单》

●《返工返修单》

●《不合格品统计台帐》

●《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纠正和预防措施实施情况台帐》

2.2.11培训与质量审核

★2.2.11.1应建立人力资源和培训管理制度。

★2.2.11.2应有年度培训计划,明确培训要求。

★2.2.11.3应有人员培训状况记录,并能反映出与产品质量有关的全部人员的培训情况(包括检验人员)。

★2.2.11.4对从事特殊工种的人员应进行资格培训,持证上岗。

★2.2.11.5应有与产品相关的煤矿法规、标准(包括企业标准)的培训、考核记录。

★2.2.11.6应建立质量审核制度,产品质量审核内容包括:标准规定的试验项目、关键工序、用户质量反馈意见等;每年必须对矿用电缆进行产品质量评审。评审的依据参照体系内审的相关要求进行。

★2.2.11.7对审核发现的问题,应及时制定纠正措施,并对实施效果进行跟踪验证。

★2.2.11.8应定期对质量管理制度的有效性进行评审,确保不断改进提高。(采用盖章形式)。

★《人力资源和培训管理制度》

★《质量审核制度》

2.2.11.10必须具备的质量记录:

★《培训计划》

★《员工培训档案》

★《培训记录表》

★《会议签到表》

2.2.12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

■2.2.12.1应建立并实施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制度;

■☆○▲2.2.12.2消防器材应按有关规定进行配置,处于良好状态;(仓库、车间等部位应配备消防器材)

2.2.12.3必须具备的文件: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要包括劳动保护内容及劳保发放制度以及安全生产组织机构图)

2.2.12.4必须具备的质量记录:

■《劳护用品发放记录》

2.2.13其他必须准备的记录:

★《生产任务通知单》

三、各部门需完成的工作:

3.1质检部

各条款前加●标记的条款。

3.2技术部

各条款前加★标记的条款。

3.3生产部

各条款前加▲标记的条款。

3.4财务部

各条款前加■标记的条款。

3.5供销部

各条款前加☆标记的条款。

3.6售后服务部

各条款前加○标记的条款。

3.7技术研发部

各条款前加□标记的条款。

详见流程图:

具体分工流程图

对授权进行计量器具检定的生产单位,有“授权证书“计量标准器具检定合格证”、“计量检定员证”,以及“操作规程”等文件。

《性能检测原始记录》

《自检互检记录》

、《工序检验报告》

、《水压试验记录》

、《计量器具发放记录》

、《计量器具台账》

、《周期检定计划》

、《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理单》

、《不合格控制程序》

、《不合格品反馈单》

、《返工返修单》

、《不合格品统计台帐》

、《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纠正和预防措施实施情况台帐》

、要有有效控制不合格品的非预期使用,让步接收有批

、应制定并实施纠正和预防措施的管理文件;

、应收集、整理所有不合格品信息,尤其是用户反馈的质量信息,查明产生不合格品的原因并记录,为防止不合格品的再度发生,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并对其实施跟踪验

、完成由于纠正和预防措施而引起的有关文件的更改。、必须具备的文件:《不合格品处置负责人任命文件》《纠

具体分工流程图

1、准备中级工程师证书(

3名以上)

2、生产产品技术协议

3、企业自行设计的产品必须制定企业标准,且企业标准必须过

国家安标办备案。

4、必须具备下列标准:MT1101-2009、GB3836.1-2010、

GB3836.4-2010、GB3836.2-2010、GB/T9969—2008、MT210—90、

MT209—90、GB/T191—2008、GB/T10111-2008、GB/T2423.5—

1995、GB/T2423.1—2008、GB/T2423.4—2008、GB/T2423.2—

2008、GB/T3766—2001、AQ1043—2007、MT113—1995、MT/T408

—1995、MT/T334—2008、GB/T2423.10-2008、GB3836.3-2010、

MT/T883-2000、MT/T887-2000

5、应有装订成册的质量体系文件,如:质量手册,程序文件。

6、必须建立有质量否决制度。

7、必须建立有质量管理机构和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图,且与实际

相符。

8、必须有专门的质量负责人和检验人员及其任命文件,文件中

必须特别明确质量负责人、检验人员具有独立行使质量管理的

权利,不受任何组织或个人的影响。

9、企业必须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10、必须具备的文件:《质量手册》、《程序文件》、《质量否决制

度》、《质量负责人及其检验人员的任命书》、《质量管理组织机

构图》

11、必须具备的质量记录:《文件受控清单》

12、《文件控制程序》《工艺技术文件管理制度》(必须包括产品

图纸的修改内容)、《产品图纸》

13、必须具备的质量记录:《记录控制清单》、《文件发放、回收、

销毁登记表》、《文件借阅、复制记录》

14、《采购控制程序》、《采购控制清单》、《原材料采购规程》、

《原材料检验规程》

15、产品必须具备工艺文件或作业指导书。

16、必须有产品工艺流程图,流程图必须标明关键工序。

17、应建立工艺纪律检查制度,并按规定进行工艺纪律检查。

18、《认证产品生产工艺》、《工艺流程图》《工艺检查制度》

19、《认证产品生产工艺》、《工艺流程图》、《工艺检查制度》

20、《工艺纪律检查表》

验规范等检验试验标准。

22、应建立采购控制、过程和出厂检验控制程序(过程和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23、应建立测量和试验设备控制程序,应规定当检验和测试器具、设备校准失效时,应对其检测结果的有效性进行追溯评定;建立检测检验设备管理台帐,并按期进行周期鉴定。

具体分工流程图

24

、《原材料检验规范》

25、《工序检验规范》

26、《成品检验规范》

27、《过程和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28、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29、应任命不合格品处置的负责人,明确不合格品标识、记录和

处置的负责人员的职责、权限。(要有任命文件,可结合管理者

代表任命进行,也可结合质量负责人及其检验人员的任命书进

行,也可单独进行)

30、不满足标准要求的产品,不得降级销往煤矿。(相关文件中

应有规定)

31、年度培训计划,明确培训要求。

32、应有人员培训状况记录,并能反映出与产品质量有关的全部

人员的培训情况(包括检验人员)。

33、对从事特殊工种的人员应进行资格培训,持证上岗。

34、应有与产品相关的煤矿法规、标准(包括企业标准)的培训、

考核记录。

35、应建立质量审核制度,产品质量审核内容包括:标准规定的

试验项目、关键工序、用户质量反馈意见等;每年必须对矿用电

缆进行产品质量评审。评审的依据参照体系内审的相关要求进

行。

36、对审核发现的问题,应及时制定纠正措施,并对实施效果进

行跟踪验证。

37、应定期对质量管理制度的有效性进行评审,确保不断改进提

高。(采用盖章形式)。

38、必须具备的文件:《人力资源和培训管理制度》、《培训计划》、

《培训记录表》、《会议签到表》、《培训有效性评价表》、《产品质

量审核报告》

39、必须具备的文件:《设计或开发管理制度》、《产品图纸》、《产

品说明书》、《产品工艺流程图》

40、必须具备的质量记录:《新产品(样品)试制计划》、《设计

和开发评审报告》

41、《设计和开发验证报告》

具体分工流程图

1

、必须制定设备管理文件,建立生产设备台帐。生产设备应该与

认证产品范围、生产能力相适应。

2、有设备大修计划,并按期维护保养,且有维护保养记录。

3

、有设备日常维修记录,记录表式应包括以下内容:维修前、后

状况,采取的措施等。

4、设备及器具必须保证零部件加工精度的要求。(要有验证记录)

5、必须制定工艺装备及工位器具管理制度及工艺装备及工位器具台帐。

6、《设备管理制度》(必须包括设备维护的内容)

7、《各类设备安全操作规程》

8、《工艺装备及工位器具管理制度》(包括验证制度)

9、《生产设施(备)维修申请单》、《生产设施(备)台帐》、《设备点检记录》、《年度设施(备)大修计划》、《设施(备)维护保养记录》、《工装台帐》、《工装验证记录》、《工位器具验证记录》、、《工位器具台帐》

12《检测设备管理制度》、《检测设备安全操作规程》

13、不合格品应按规定进行标识并隔离管理;(车间、仓库应有专门的不合格区域)

1、营业执照复印件、土地使用证

2、应建立有原材料或成品仓库管理制度。

3、仓库物品必须摆放整齐,分类堆放,必须要标识,必须建

立不合格品区域(车间也应有)。

4、出入库应办理出入库手续,帐物应相符。

5、《仓库管理制度》、《领料单》、《原材料台帐》、《成品入库

单》、《成品出库单》、《成品台帐》

6、应建立并实施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制度;

7、《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