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文物古迹的保护与展示方法

浅谈文物古迹的保护与展示方法
浅谈文物古迹的保护与展示方法

浅谈文物古迹的保护与展示方法

李莉

【摘要】中国是最古老的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在漫漫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浩瀚如海且弥足珍贵的文物古迹,其蕴藏丰富、品种繁多、门类齐全,为世界所少有。文物古迹具有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遗存在社会上或埋藏在地下的历史文化遗物和遗迹,是一个地方历史底蕴、文化根基和民族传统积淀的体现,是社会发展的真实见证。

【期刊名称】文物世界

【年(卷),期】2012(000)004

【总页数】4

【关键词】文物古迹;展示方法;保护;历史价值;社会发展;文明古国;科学价值;艺术价值

中国是最古老的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在漫漫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浩瀚如海且弥足珍贵的文物古迹,其蕴藏丰富、品种繁多、门类齐全,为世界所少有。文物古迹具有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遗存在社会上或埋藏在地下的历史文化遗物和遗迹,是一个地方历史底蕴、文化根基和民族传统积淀的体现,是社会发展的真实见证。

一、文物古迹的保护与展示原则

文物古迹的保护、展示是有条件的,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1.完整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原则

文物的不可再生性决定了任何形式的展示都必须以文物的完整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为前提条件,应在确保对文物古迹不造成破坏的前提下,考虑古遗迹的展示

浅析基层文物保护工作现状及解决对策

浅析基层文物保护工作现状及解决对策 丰富的文化遗存无疑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财富,在我们少数民族自治地区,它还是民族团结、祖国统一的历史见证。因此,保护好文物,使其代代相传,让人们在领略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和光辉灿烂的文化的同时,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这是文物保护的根本目的所在。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文物保护工作也面临新的课题和挑战。作为一名基层文物工作者,我就如何做好基层文物保护工作做一初步探索。 标签:文物保护;现状;对策 一、基层文物工作现状与面临的问题 (一)管理体制不顺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八条规定:“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主管全国文物保护工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文物保护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承担文物保护工作的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文物保护实施监督管理”。这就已十分明确地赋予了国家文物局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市县人民政府应有的职权。我国文物行政管理体制一直采取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但各地的情况不尽相同。目前我区有90%以上的地州相继成立了县级或副县级的文物局,一些县亦成立了科级或副科级的文物局,而巴州目前州、县(市)级的文物保护管理机构仍是事业性质的文管所。 (二)队伍建设滞后 目前,文物工作突出的问题就是文物行政执法不力,而文物行政执法不力的关键,是缺乏一支有效的文物行政执法队伍。新的《文物保护法》赋予了文物行政部门更多的行政执法权。然而,我区却没有设立一支文物行政执法专业队伍。就拿巴州来说,都只是文物保护管理所的同志兼职,文物执法力度不够,保护管理工作跟不上。 (三)经费严重匮乏 《文物保护法》第十条明确规定:“国家发展保护事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文物保护事业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国家用于文物保护的财政拨款随着财政收入增长而增加”。然而,基层文物保护经费却很难落实。 楼兰片区文物遗址众多,分布于神秘的罗布泊洼地,这里是一望无际的戈壁沙漠,气候极端干燥,降水量极少,而且每年的2月至6月平均三至五天就有一场大风,整个夏季,罗布泊的白天热得像火炉,最高气温达40℃—50℃,地面温度有时高达70℃以上,自然环境十分恶劣,使本来已衰弱的文物古迹很容易

纸质文物的保护基础知识

—、纸质品基本知识 1.纸的定义 以植物为原料,经过人工、机械、化学作用制成纯度较大的分散纤维,与水配成浆液,经漏水模具滤水,使纤维在模具上交织成湿膜,再经干燥脱水后形成的有一定强度的纤维薄片,即称为纸。 2.纸质品制作工艺的发展演变 西汉,我国发明用麻类植物纤维造纸。其制作工艺如下:将切碎的原料大麻、苎麻等用水浸沤,再加碱性草木灰浸沤,然后在石臼中反复舂捣,接着用清水反复洗涤,再配以适量清水,形成悬浮的纸浆,最后用纸膜抄纸,经干燥脱水,揭下即成纸张。 纸在我国的广泛应用开始于蔡伦对造纸术的革新,其方法的关键在于对造纸原料和技术工艺的创新。原料上使用“麻头及敝布、渔网”和树皮,既扩大原料来源又降低成本。石灰水的应用既加快了麻纤维的离解速度,又使麻纤维分解的更细更散,极大的提高生产效率和纸张质量。其纸史称“蔡侯纸”,标志纸张开始取代竹帛成为主要的书写载体。 晋代,纸已取代简帛成为主要书写材料;魏晋南北朝时期纸为人们所普遍使用,造纸技术进一步提高,原料也更加多样,纸的名目繁多。 隋唐时期,麻纸仍是最主要的用纸,但开始利用野生麻类植物造纸,也出现了竹纸造纸技术,最重要的是著名的宣纸诞生。在这一时期,造纸中加矶、加胶、涂粉、洒金、染色等加工工艺也有所提高。同时也发明了动物胶做施胶处理的技术工艺。 宋辽金元时期,造纸技术突出之处在于竹纸制造技术的成熟和推广。同时出现竹子与其它原料如麻、楮皮等混合造的纸。造纸原料开始使用麦秸、稻草和废纸,同时麻纸、皮纸等的制造技术,以及经染色、加蜡、添粉、泥金等加工的高级纸工艺,也有所提高。 明清时期,造纸业再次兴旺和创新。各种笺纸再次盛行起来,在质地上推崇白纸地和淡雅的色纸地,色以鲜明静穆为主,如康熙、乾隆时期的粉蜡纸,印花图绘染色花纸等。 近现代时期工业的造纸过程如下:分为制浆和造纸两个基本过程。制浆就是用机械的方法、化学的方法或者两者相结合的方法把植物纤维原料离解变成本色纸浆或漂白纸浆;造纸则是把悬浮在水中的纸浆纤维,经过各种加工结合成合乎各种要求的纸页。

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概述

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概述 文物保护规划的编制 一、文物保护规划的几个认识 1、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 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根据文物保护单位的规模和复杂程度分为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 规模特大、情况复杂的文物保护单位应首先进行可行性研究并编制总体保护规划纲要。 2、规划和方案 从汉语意思上几乎是没有区分的。实际上来讲,规划是全面的,整体的,全局的,粗略的,而方案是个体的,局部的,部分的,详细的。方案是规划的有益补充,作用与详规划类似。 3、保护规划类型 保护规划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因而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如果依照保护对象来划分,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历史文化遗产实体和非实体的保护规划;(2)生态环境和附属物的治理的相关规划;(3)两者都有 如果按规划目的,可以分为文物保护型为主和旅游开发型为主两类。 4、文物保护规划成果形式 (1)规划文本:表达规划的意图、目标和对规划的有关内

容提出的规划性要求,文字表达应当规划、准确、肯定、含义清楚。 (2)规划图纸:用图像表达现状和规划内容、要求清晰准确,图例统一,图纸表达内容与规划文本一致。规划图纸应绘制在近期测绘的现状地形图上,规划图上应显示出现状和地形、图纸上应标注图名、比例尺、图例、绘制时间、规划设计单位名称。 (3)规划说明:内容包括文物保护单位的价值与重要性、现状、管理等各项评估的详细内容,论证规划意图、解释规划文本等。 (4)基础资料汇编:内容包括有关文物保护单位的各类基础资料与规划依据等。 二、文物保护规划(方案)编制步骤 文物古迹的保护工作总体上分为六步,依次是文物调查、评估、确定各级保护单位、制定保护规划、实施保护规划、定期检查规划。《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 文物保护规划编制的一般过程是文物保护工程勘察设计过程,指为文物保护工程而进行的调查、研究、测绘、制定保护方案、工程设计及技术经济分析,编制保护规划,并提示勘察成果资料、设计文件或规划文本的活动。具有文物保护工程勘察设计资质单位才能承担相应等级和业务范围的文物保护工程。《关于发布<文物保护工程勘探设计资质管理办法(试行)>》和《文物保护工程施工资质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从敦煌莫高窟的保护现状谈文化遗产的保护

敦煌莫高窟的现状谈对莫高窟的保护 【摘要】对古迹而言,保护与开发利用是两架马车。虽然敦煌莫高窟现在越来越受到世人的重视,但是仍然存在许多问题,石窟依然受到威胁,本文将从存在问题和相应的对策展开阐述。 【关键词】敦煌莫高窟保护 一、莫高窟目前所面临的问题 1、半数壁画存在病害洞窟石壁局部分离,它是莫高窟壁画最危险、损害最大的疾患。经历 了1000多年的岁月,目前敦煌壁画中约1/3至1/2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病害。莫高窟约有106个洞窟、1246平方米的壁画有白粉层起甲病害。一半以上患有被称之壁画“癌症” 的酥碱病。而颜料层龟裂、霉变、脱落、空鼓等问题也使壁画保护面临巨大挑战。“起甲”是指壁画白粉层及其上的颜料层发生龟裂,进而成鳞片状卷翘,甚至脱落。起甲后的壁画给人的感觉是得了牛皮癣。酥碱从窟脚向上侵蚀,卜面的壁画也就无所依托而脱落。连窟体带壁画的变酥,让人根本无法对其施加外力。 2、游客过多不堪重负。敦煌莫高窟正式对外开放始于1979年。20多年来,先后有80多个 国家和地区的近400万人次游客来此参观。近年来,莫高窟旅游人数明显呈上升趋势,每年接待量已超过30万人次,预计未来5一10年内,到敦煌莫高窟旅游的人数还会迅速增加。由于游客身上携带一定的水汽和温度,过多地进入洞窟参观,极易引起洞窟内温度、相对湿度、墙体表面温湿度及窟内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这样不但会使壁画产生酥碱,也可能会引起壁画颜料变色。除此之外,参观者的文物保护意识不强,也是敦煌保护任务艰巨的一个原因。2004年“五一”期间,敦煌研究院对游客参观藏经洞过程中的行为进行了监测,发现了在18212人的总参观人数中,共有708人触摸了壁画,占参观总人数的3.9%。 3、莫高窟环境的脆弱性。石质性的文物从外表上看它们很结实,但是在环境面前,它们脆 弱,对环境的要求也非常敏感,尤其是酸雨对它们的影响。当有酸雨降临时,如果不对石刻加以保护,酸雨落到石刻上,石刻就会风化,形成粉末。而它们在人文环境面前所表现出来的脆弱性更是显而易见的。怎么样深刻认识文物环境的脆弱性,并对它加倍保护,就是文物保护的核心问题。 二、莫高窟现状问题的相关对策 1、采用数字技术挽救洞窟 樊锦诗最先提出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敦煌壁画、彩塑艺术永久保存的构想。传统的实地临摹在速度和质量上己经不能适应壁画保护和记录的需求,而简单的摄影和录像又难免发生失真等问题,新的数字技术正好弥补这些缺陷。它的真实录入、易于传播和无损复制等特点,将是永久性完整保存珍贵文物信息的最佳手段。从匕世纪90年代起,敦煌研究院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合作,开始了“数字敦煌”的探索和研究,目前他们在文物图像采集与保存、文物历史复原、洞窟虚拟模拟、壁画图案创作等方面已经取得并掌握了一套成熟的技术和经验。1998年,敦煌研究院与美国梅隆基金会合作,正式开始了敦煌莫高窟的数字化拍摄。这种采用最先进数字技术拍摄的图像,不但逼真、清晰、质量高,而且抓住了石窟艺术中的许多精妙细节,包括在自然光中看不清楚的部分以及被背屏和中心柱等阻碍视线的建筑所遮挡的壁画。在研究人l54员的努力F,目前己经完成莫高窟22个洞窟的测量、拍摄和编目工作。数字技术无疑是永久性、无损害保护敦煌遗产的最佳手段。 洞窟的计算机虚拟漫游试验。正在打造的莫高窟虚拟漫游系统中,石窟外景采用了系列照片,支持外景环视和贯穿式漫游,弥补了传统跳跃式漫游的不足;洞窟漫游模型采用混合三维和二维建模技术,图像更逼真,自由度、真实感大大提高;石窟建筑结构采用三维建模

文物保护工作的现状与对策探讨

文物保护工作的现状与对策探讨 文物是历史文化的浓缩体现,诠释着人类文明演化过程中物质文明和非物质文明的发展历程。文物包含着我们对文化成因追根溯源的重要历史信息。携带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某一阶段的特质,是探讨人类文明成因、进化的重要介质。文物是我们破译历史和文化基因的密码,因此,保护文物工作是一项利在当下功在千秋的长远性工作。 标签:文物保护工作现状对策探讨 一、前言 文物保护工作是历史文化遗产与现代文化传承的有机结合,是一条连接历史与现在、未来的文化纽带,文物保护是对人类文明、人类智慧以及各种形式的文化资源传承的有效措施。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文物保护上投入了极大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取得一定的文物保护成绩,但是由于客观因素的存在,我国文物保护工作处于相对落后和被漠视的状态,需要进一步强化文物保护意识,加大文物保护工作的力度。 二、文物保护工作的现状 俗话说,以史为鉴。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变迁,历史对于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而文物作为历史文化的传承,对文物的保护势在必行。国家对文物的保护意识不断的在增强,逐年加大了文物保护方面的资金投入。[1]对文物的保护,根据其特点性质的不同,我们要采取不同的方法。可以做出一套系统的流程,整体全面的对所有文物进行整合,挑选出种类相同或者性能相似的文物,统一的进行整理出一套适合于一类文物保护的方法。 目前我国有两种保护文物的方法,其中一种是建立博物馆进行保护,第二种设立专门的部门对文物进行保护。其他领域的人们对文物的接触并不是很多,只有这两个部门的工作人员有大量的时间和条件去接触文物,要增强他们对文物的保护意识。增强他们对文物保护的责任感。才能够增强对文物保护的整体能力,延长文物的使用寿命,并且为人类的发展作出贡献。 三、文物保护工作所存在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就是对文物随着时间消逝的速度没有一个十分正确的认识,文物从出土以来,其原本的形状和性能就发生了变化,但这一切都不是一瞬间造成的,而是经过时间的推移慢慢所形成的,文物的保护者应该及时反应。他们对文物工作有热情,就会细心的对其进行观察,能够发现出细微的变化,发现问题之后及时的解决,这样才能对文物进行最大的保护。[2]有些文物工作者对工作并不是十分认真,只是把文物保护当成一种牟利的工具。他们在运输书画或者其他历史文献的时候,并不注意对它们的保护。在对它们搬运或者进行悬挂的过程中甚至

文物保护工作情况汇报

文物保护工作情况汇报 近年来,在省、市文物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我县把加强文物保护工作作为建设文化强县的重要举措,深入贯彻《文物保护法》和《山东文物保护条例》,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在优化文物工作环境、加强法制建设、加大保护力度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有力推动了全县文物事业快速健康发展。现就我县文物保护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文物资源基本情况 曹县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古文化发祥地之一,夏朝前属东夷之地,境内有许多大汶口、龙山、岳石文化遗迹,为尧舜禹活动之地,公元前1700年,商王成汤在此建都,成为商朝早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被历史学家称为“华夏第一都”。现存的古遗址有10多处约20万平方米,自然形成星罗棋布的地下历史博物馆。县域内现有文物保护单位32处,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处。曹县文管所馆藏各类文物412件,其中一级3件,二级3件,三级110件。 二、文物保护单位基本情况 曹县文物管理所前身为图书馆文物组,1989年3月份经县编制委员会批复,成立曹县文物事业管理所,为全额事业单位,编制20人。2007年经曹县编制委员会批准成立曹县商都博物馆,是一处集收藏、陈列、研究、社会教育于一体的综合类博物馆,由曹县文物管

理所代行职责。 三、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强化组织领导,认真落实文物保护“五纳入”。坚持把文物保护工作摆在党政工作的重要日程,县委、县政府成立了以分管领导任组长,文化、公安、规划、住建、国土、财政等部门为成员的文物保护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县文物保护工作的统筹协调。将文物保护工作纳入各级领导责任制,实行县、乡(镇)、村三级文物管理责任体系,层层签订《文物保护工作目标责任书》,形成了“党政领导、文化主管、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齐抓共管格局。在土地开发、城市建设中,遇到有文物的情况,都进行反复论证,制定好保护措施,坚持做到有文物的土地不开发,做到了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文物保护的关系。专门编制文物事业发展计划,提出文物保护的具体目标和工作措施,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在编制和调整城乡建设规划时,充分考虑了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范围。 (二)扎实开展“三普”,准确掌握文物现状。自2007年以来,我县按照全国和省、市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在曹县文体局领导下全面开展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取得了重大收获和突出成绩。在实地调查阶段,普查组的足迹踏遍了我县1966平方公里土地,对全县24处乡镇,3个街道办事处的1174个行政村,2929个自然村进行了普查,实地调查了316处普查点,共登记不可移动文物 213处,其中复查22处,新发现178处,消失13处。在实在调查阶段,共绘制文物图纸396份(其中文物平面图99份,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图 22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规划立项报告

附件2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立项报告》规范文本(试行)

编号: - -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规划对象名称)保护规划(新编/修编) 立项报告 编制单位:(盖章) 申报单位:(盖章) 年月日

目录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立项报告规范文本 (1) 1.文物保护单位基本信息 (4) 2.文物保护单位管理及保护规划工作开展状况 (5) 3.项目实施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6) 4.规划范围(研究区域)认定及依据 (7) 5.项目实施的可行性 (8) 6.项目概况 (9) 7.经费 (10) 8.附件 (11) 立项报告编制说明 (13) 1立项范围 (13) 2立项报告的编制和申报 (13) 3立项报告封面填写说明 (13) 编号 (13) 立项报告名称 (14) 4立项报告正文填写说明 (15) 文物保护单位基本信息 (15) 文物保护单位管理及保护规划工作开展状况 (16) 项目实施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6) 规划范围(研究区域)认定及依据 (17) 项目实施的可行性 (18) 项目概况 (19) 经费 (21) 5备注 (21)

1.文物保护单位基本信息 文物保护单位基本情况介绍 以国家文物局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简介为基础,简要描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基本情况。重点包括: 历史沿革 文物构成 文物保护单位价值概述 使用情况 文物保护单位周边自然和社会环境状况 可以选取代表规划对象主要特征的图片,配合说明。

2.文物保护单位管理及保护规划工作开展状况

3.项目实施的必要性 4.紧迫性

纸质文物的保护

纸质文物的保护 内容摘要 本文全面总结了纸质文物在清洗、脱酸和加固等方面的几种常用保护技术,指出了纸质文物保护的难点,提出了研制集清洗,脱酸和加固为一体的多功能保护液的设想。 关键词:纸质文物脱酸加固 ABSTRACT This artical summarizes several commonly ,useful ,protectional technology in paper relics acid removal, cleaning and reinforcement and so on. Meanwhile, it points out the difficulties in the protection of paper relics. In addiction, this article puts forward the developmental idea of the multifunctional protection liquid in cleaning, acid removal and reinforcement . Keyword: paper relics deacidification reinforcement 纸质文物的保护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造纸国家,因此留下的纸质文物浩如烟海。据不完全调查,全国3200多个单位共收藏纸质文物为350万余件,数量非常庞大。以江苏为例,江苏收藏纸质文物的文化机构很多,主要有南京博物院、南京图书馆、南京市博物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南京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南京大学图书馆等。因此,纸质文物藏量十分丰富,在全国占有重要份额。此外,南京博物院、南京图书馆和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单位馆藏民国时期纸质文献(大多是机械纸印刷品)百万件以上,文献涵盖面广,涉及到各个方面,具有较高的文献研究和文物鉴赏价值。仅南京博物院,院藏纸质文物就多达8万余件(套),从北魏的敦煌经书、明清书画、皇家殿本书(原中央博物院西迁文物)到各种类型的纸质文物,不仅数量众多,种类也十分丰富,碑帖、拓片、纸币、奏折、诰命、案卷、单据、契约、剪纸、信札、执照、宣言、传单、票据、邮票、证书、烟标等不一而足,就连被誉为目前世界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的云南纳西族的东巴文都有收藏。

XX市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现状、问题及对策.doc

XX市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现状、问题及对 策 XX市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XX市文化局局长XXX 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资源,是一个民族和地区最可珍惜的宝贵财富。保护文化遗产,就是保持我们的文化基础,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近年来,XX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各部门积极配合,广大文化文物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仍存在不少问题,需要在下一步工作中予以解决。 一、XX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现状 XX地处金沙江、岷江汇合处,是长江正源的起点,有“万里长江第一城”的美誉。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筠连县巡司镇拱猪洞发现了距今4万年的古人类臼齿化石,翠屏区、XX县等地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石器,部分带有云贵高原史前文明特征,证明这里曾是古代文明交汇和融合的地方。西汉高后六年(公元前182年),XX筑僰道城,迄今已有2180余年的历史。同时,XX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有古语言文字、口述文学、传统民间艺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6大类,90多个项目,其中屏山县的“金江号子”、江安县的“竹簧工艺”、翠屏区的“面塑”和XX县的“小彩龙”等均有较高的知名度。由于XX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198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06年5月,市境内共保存有各类不可移动文物1000余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僰人悬棺、真武山古建筑群、夕佳山民居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3处(旧州塔、大观楼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4处(云南会馆、武庙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95处(北岩寺、叙府会馆等)。另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1处(翠屏区李庄镇),省级历史文化名城1处(江安县),省级历史文化名镇1处(屏山县龙华镇),历史文化古街区1处(冠英街)。文博单位共收藏有石器、铜器、陶器、字画等各类

纸质文物的修复与保护

明清古籍善本的修复与保护方案 一、前言 2015年4月1号在整理校博物馆文物藏品时,发现了这本明清时期的古籍善本。然而由于博物馆条件设施太差,未妥善保管,现在善本的保存情况很差,腐蚀严重,需要立即进行修复与保护工作。 二、保存现状的调查与评估 经仔细检查,发现纸质文物整体发黄,局部出现了霉斑,边缘褶皱有残缺,脆化和粘连情况严重,保存状况极差,整体评估已达到重度至濒危级病害。因此对该善本做了以下分析检测:pH值测定 采用美国的Thermo pH值测定仪对纸张进行pH值测定,精度高。 白度测定 常规的纸张白度是用光电白度计测量一定面积(至少8平方厘米)纸的相对反射光率,测定是无损的。如文物不够白度仪所需面积,或纸面有墨迹,或不便接受光源照射时,建议使用“对比法”测定白度,即用一系列已知白度的纸样与文物进行对比,从而得出文物用纸的近似白度。纸的白度间接反映纸张纤维的提纯程度和老化程度。同一种类的纸,其白度越高,则纤维素含量越高,老化程度越低。 2.红外光谱分析 红外光谱法是鉴定化合物和测定分子结构的有效方法之一。根据仪器技术和应用不同,习惯上又将红外光谱分为三个区:近红外光区(0.75 ~ 2.5μm),中红外光区(2.5 ~25μm),远红外光区(25 ~1000μm)。红外光谱技术在文化遗产分析和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在纸张鉴定和分析领域均已得到初步的研究与应用。 3.拉曼光谱分析 拉曼光谱是一种散射光谱分析法。在拉曼散射这一过程中,入射的光子与物质相互作用后,不仅方向改变,而且有能量交换。每种物质都有其特定的组成和结构,若与光存在相互作用,在拉曼光谱上就可以观察到特定的光谱曲线。拉曼光谱的峰带通常较狭窄,具有准确的特征标志,因而对物质的鉴别有重要的作用。常用的拉曼光谱技术主要有显微共焦拉曼光谱技术、傅里叶变换拉曼光谱技术、共振增强拉曼光谱技术和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目前,相关报道主要集中在利用显微拉曼光谱技术分析文物样品。显微共焦拉曼光谱技术是将拉曼光谱分析技术与显微分析技术结合起来的一种应用技术,较传统拉曼光谱信号更强、灵敏度更高,样品需求量很小,可分析文物的颜料、染料、纸张、纤维等。 4.核磁共振 纸质文物的载体为多孔材料,纸张的内部结构、透水性以及与水的相互作用等对评价文物保存状态、制定合适的保护修复方案以及保护处理的效果和耐久性非常重要。通过核磁共振研究纸张木素和碳水化合物结构,可以判断纸张的质量。 5.环境检测 对纸质文物的保管环境做温湿度和光照度分析,以及有害气体的分析检测。 保护修复工作目标 本次要修复保护的是明清古籍善本,数量为一本。要求修复后的纸质文物pH值呈中性或弱碱性,白度有所提高的同时不违背“修旧如旧”原则,纸张强度和柔软度增加,整体平整无皱缩等,利于文物的长久保存和研究工作的开展。整个修复过程具有可逆性,不妨碍以后的修复保护工作。 四、保护修复的技术路线及操作步骤

博物馆文物保护现状及对策探索

博物馆文物保护现状及对策探索 发表时间:2016-08-13T08:51:03.287Z 来源:《文化研究》2016年3月作者:杨帅 [导读] 我国作为历史悠久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可以说中华文化有着五千年上下的历史,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杨帅 辽宁省营口市博物馆辽宁营口 115000 摘要:文物是我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更是我国历史文化的结晶,是我们祖先留给我们的重要精神文化财富。文物可以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水平。有着重要的凝聚力,能够让我们树立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所以对文物加以保护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对于博物馆文物的安全保护工作又是一个十分薄弱的环境,现阶段对博物馆文物的保护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所以,我们需要加强对文物的保护工作,能够制定可靠的措施,进一步推动博物馆文物的保护工作能够顺利的进行。本文首先从加强博物馆文物安全保护着手,讨论了我国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现在,以及提出了对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的相应对策,从而能够有效的保护好文物,保护好宝贵的文化遗产。 关键词:博物馆;文物保护;现状;对策 引言: 一.加强博物馆文物安全保护的重要作用 我国作为历史悠久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可以说中华文化有着五千年上下的历史,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先辈们的勤劳智慧创造了十分丰富的物质、文化精神遗产,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历史文物有着强大的号召力与凝聚力能够让中华儿女齐心协力共同致力于新中国的发展。文物在提高我们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与精神水平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无形当中树立了民族的自豪感。《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颁布与提出,让文物保护工作更是迈出了一大步,但是在现阶段的许多博物馆对文物的保护工作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在对博物馆文物保护、考古以及发掘研究等工作都是文物保护工作人员的工作任务。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作用下,文物保护工作与经济的建设存在着更大的矛盾冲突,文物保护工作现状不容乐观。所以,需要对基层文物的安全保护工作加以改善。 二.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现状 (一).政府部门对文物保护观念意识薄弱 政府部门对文物保护工作缺乏相应的约束力,许多地方政府在对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所投入的经费有限,还存在着许多政府部门更加关注的都是经济建设工作等等,从而使得文物保护工作都没有受到重视。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相关的法律的颁布,违反文物保护的行为都受到了一定的制约,但是还存在着许多的地方政府对文物保护的观念与责任意识相对薄弱,仍然存在着一些违法违纪的现象。甚至有一些文物保护工作的工作人员追求短时间内的经济效益,忽视了文物的安全保护工作,让保护工作更多的都成为了“形式化”。甚至更存在着有些文物保护人员将文物保护经费私自挪用或者没有将文物保护经费纳入到政府的日常开支与财务预算中去,导致了文物保护经费严重缺乏,文物保护工作无法顺利开展,从而导致了许多文物都被破坏,这都是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与需要解决的难题,都是因为政府部门对文物保护工作重要性的观念意识薄弱所造成的原因。 (二).文物管理工作缺乏,保护工作人员素质不高 在许多的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人员中都普遍存在着一些文化程度高低不齐、知识结构复杂对于文物保护处理工作能力有限的现象,这些因素都限制了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的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文物保护工作也需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需要与时俱进。然而我国的文物保护工作队伍的建设却严重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工作,导致了文物保护的工作人员的专业文化素养的缺乏,无法跟随时代发展的进程。要想改变这种缺乏科学性的保护管理工作,需要加强对文物保护工作者的专业技能培养,增强他们的知识储备量能够提高他们对文物保护工作的专业技能。 (三) .文物管理机构体制不健全 由于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领导对文物保护工作的认识程度也存在着差异,导致了许多地区之间的文物保护工作任务分配不均,许多部门的任务量繁重。例如:文物管理所、研究室、博物馆以及考古学者都会讲文物保护工作的责任推脱到文物管理部门上去,文物保护部门肩负着十分繁重的行政责任与管理责任。在地区内的文物资料的收集与整理以及文物调查与地下文物的勘探工作等等一系列的相关工作都是文物保护工作人员的责任。大量的工作都需要一定的经费开支,在实际的工作中都会受到政府的层层剥削经费,最终就会导致用在文物保护的经费十分有限,主要原因就是文物管理体制不健全所造成的。 (四) .城市化建设破坏了文物保护氛围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不断加快。在“拆旧建新”的思想指导下,大量的城市都以经济开发中心作为经济建设的重点,无止境的进行建筑拆除与扩建。这样的时代背景架下,加之上文物保护经费十分有限,导致了许多的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更加困难,从而疏于对文物安全的保护工作。同时,许多文物保护工作人员缺乏对文物的保护意识,许多文物都被破坏,更存在着违法行为。这些都是开发过程中保护工作缺失所造成的,文物保护工作难以落实,管理工作没有起到作用所引起的。 三.文物安全保护的对策 针对目前我国对文物保护工作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来看,许多博物馆文物管理工作者都应该加以反思、沉着应对。在对文物保护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能够贯彻落实“保护为主、合理利用、强化管理”的原则与方针,从而能够不断完善自身的专业素养,加强对文物的保护与管理。 (一).加强管理工作,提高文物安全保护责任意识 第一,需要提高地方政府领导人对文物保护工作的责任意识,只有提高领导的管理责任意识才能够强化对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的建设;第二,需要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的责任意识,要做到“文物保护,人人有责”。增加对文物保护工作的宣传力度,只有群众作为文物保护工作的强有力基础,才是做好文物保护工作的关键;第三,需要增强文物管理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提高他们的敬业精神,增强责任感与使命感,这是对文物保护的最基本的保证。文物保护人员需要加大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学习,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解放思想,将文物保护与经济发展能够有效地结合起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二).加强文物保护的管理职能 博物馆文物的保护管理工作主要体现在对文物的监督与管理工作以及行政管理工作。首先要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作为管

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的调研报告

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的调研报告 文物资源是先人留下的无价之宝,是 ___见证,是 ___再现。有效地保护和利用文物资源,显示一个区域、一个城市深厚博大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品位,也是每一个部门、每一位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近几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关心重视下,在各级各部门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文物管理部门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在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的良好环境中积极开展文物保护工作,使我县的文物保护管理工作步入了有序的发展轨道。 一、我县文物保护工作现状 经过三次历史文化遗产普查,我县至今有省级文保单位3处,县级文保单位31处,已公布的重要文物保护点70处,及200多处登记在册的地面文物。这些被各级人民政府公布或未公布的不可移动文物中,有新石器时代遗址、唐宋窑址、明清古民宅、古桥梁、古墓葬、摩崖石刻、名人故居和革命纪念地等等,类型齐全,历史延续性强,是我县六千年文明史的纪实写真。尤其是构筑在海岸线上的40余处明代抗倭遗址,更是我县人民抗击外敌侵扰的历史见证。近年来,我县库藏文物的收藏量也显着增加,器物类从原有的数十件增加到目前的XX多件,字画从百余件增至千余件,另有古籍6000余册,宗谱80余种,还有大量的碑刻、墓志铭、工艺品与革命文物等等,为我

县建立博物馆、展示地方史和民俗文化,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打下了良好基础。 对地下文物的保护,文物管理部门一贯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方针。在目前经费紧缺又无博物馆和专用库房的情况下,对已知的古墓葬、古遗址、古窑址等地下文物,尽力做好原地保护工作,待时机成熟再报批发掘,进行科学研究。对在基建中暴露的各类地下遗址,只要一得到信息就积极组织人员进行抢救性调查发掘,从不遗漏。近几年,先后抢救性调查发掘了万家山墓葬群、黄土岭墓葬、何婆岭墓葬、象山三中古墓葬区、大溪蒋村宋代古墓、黄狗山宋代瓷窑残址、花岙岛古代遗存等,尽职尽力做好了塔山路东首延伸段的塔山遗址的保护工作,使一批面临厄运的地下文物得到抢救性保护。 多年来,我县通过财政拨款、上级文物部门补助和群众自发集资捐赠等多种途径,筹集了数百万元资金,视各文保单位不同情况,已全面或部分整修了石浦城隍庙、大徐殷夫故居、丹城石屋、丹城姜毛庙、东门岛灯塔、东门岛天后宫、王家谟烈士墓、陈汉章先生墓、爵溪街心戏亭等十余处省、县级文保单位和重要文物点。在维护和整修各级文保单位的同时,注重使用单位和专(兼)职管理人员的落实工作,加强定期检查,即时提出保护意见及整改措施,使这些不可移动文物得到较为妥然的保护。对可移动文物的保护,不仅落实专人值班和法人代表负责制,做到24小时不断人,还加强“双铁”安全保护

文物保护的调查报告

文物保护的调查报告 对地下文物的保护,文物管理部门一贯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方针。在目前经费紧缺又无博物馆和专用库房的情况下,对已知的古墓葬、古遗址、古窑址等地下文物,尽力做好原地保护工作,待时机成熟再报批发掘,进行科学研究。对在基建中暴露的各类地下遗址,只要一得到信息就积极组织人员进行抢救性调查发掘,从不遗漏。近几年,先后抢救性调查发掘了万家山墓葬群、黄土岭墓葬、何婆岭墓葬、象山三中古墓葬区、大溪蒋村宋代古墓、黄狗山宋代瓷窑残址、花岙岛古代遗存等,尽职尽力做好了塔山路东首延伸段的塔山遗址的保护工作,使一批面临厄运的地下文物得到抢救性保护。 多年来,我县通过财政拨款、上级文物部门补助和群众自发集资捐赠等多种途径,筹集了数百万元资金,视各文保单位不同情况,已全面或部分整修了石浦城隍庙、大徐殷夫故居、丹城石屋、丹城姜毛庙、东门岛灯塔、东门岛天后宫、王家谟烈士墓、陈汉章先生墓、爵溪街心戏亭等十余处省、县级文保单位和重要文物点。在维护和整修各级文保单位的同时,注重使用单位和专(兼)职管理人员的落实工作,加强定期检查,即时提出保护意见及整改措施,使这些不可移动文物得到较为妥然的保护。对可移动文物的保护,不仅落实专人值班和法人代表负责制,做到24小时不断人,还加强

双铁安全保护措施,实现110报警联网,单位职工双休日、节假日轮流值班。文物部门在现有条件下,最大限度地监管好库藏文物的安全,xx年被评为XX市文博系统安全先进单位。 (一)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县各级文保单位及文物保护点受损情况普遍存在。如丹东街道林海赤坎游仙寨,寨城护体石墙大部分被拆,寨城内建有非法庙宇和水泥面道路,寨城东边新建的公墓区严重破坏了环境风貌;丹城塔山遗址保护区外沿修筑道路时不经勘察调查就动工,破坏了地下遗存;基建工程中民工挖沙掘土暴露出土文物擅自捣毁或私藏现象时有发生;爵溪街心戏亭周边电力、通讯、有线电视等杆线密布,不仅破坏环境和景观,还存在严重隐患;王家谟烈士墓旁屡建养鸡场,鸡粪遍地,臭气熏天,严重破坏环境;陈汉章先生墓区缀学亭围栏及墓道石凳被毁,纪念壁上先生瓷像遭砸;石屋景区乱建违章建筑等等。更有一些文物急需进行抢救性的保护,如爵溪街心戏亭后厢房年久失修而破旧;陈汉章先生故居缀学堂房屋倒塌急待整修;许多古建筑电线老化隐患严重;王家谟烈士墓区通道严重毁损;第五批文保古建筑单位励氏宗祠、东陈鉴公祠等的维修,因缺专项资金无法启动。 (二)原因分析 1、对文物价值认识不足。一直以来,有些领导和有关

关于文物保护工作的调研报告

关于文物保护工作的调研报告导读:本文是关于关于文物保护工作的调研报告,希望能帮助到您! 文物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遗物、遗迹。它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为您搜集整理的关于文物保护工作的调研报告,欢迎阅读借鉴! 一、县文物保护工作现状 经过三次历史文化遗产普查,大部分县城至今有省级文保单位3处,县级文保单位31处,已公布的重要文物保护点70处,及200多处登记在册的地面文物。这些被各级人民政府公布或未公布的不可移动文物中,有新石器时代遗址、唐宋窑址、明清古民宅、古桥梁、古墓葬、摩崖石刻、名人故居和革命纪念地等等,类型齐全,历史延续性强,是我县六千年文明史的纪实写真。尤其是构筑在海岸线上的40余处明代抗倭遗址,更是我县人民抗击外敌侵扰的历史见证。近年来,我县库藏文物的收藏量也显着增加,器物类从原有的数十件增加到目前的xx多件,字画从百余件增至千余件,另有古籍6000余册,宗谱80余种,还有大量的碑刻、墓志铭、工艺品与革命文物等等,为我县建立博物馆、展示地方史和民俗文化,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打下了良好基础。 对地下文物的保护,文物管理部门一贯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方针。在目前经费紧缺又无博物馆和专用库房的情况下,

对已知的古墓葬、古遗址、古窑址等地下文物,尽力做好原地保护工作,待时机成熟再报批发掘,进行科学研究。对在基建中暴露的各类地下遗址,只要一得到信息就积极组织人员进行抢救性调查发掘,从不遗漏。近几年,先后抢救性调查发掘了万家山墓葬群、黄土岭墓葬、何婆岭墓葬、象山三中古墓葬区、大溪蒋村宋代古墓、黄狗山宋代瓷窑残址、花岙岛古代遗存等,尽职尽力做好了塔山路东首延伸段的塔山遗址的保护工作,使一批面临厄运的地下文物得到抢救性保护。 多年来,我县通过财政拨款、上级文物部门补助和群众自发集资捐赠等多种途径,筹集了数百万元资金,视各文保单位不同情况,已全面或部分整修了石浦城隍庙、大徐殷夫故居、丹城石屋、丹城姜毛庙、东门岛灯塔、东门岛天后宫、王家谟烈士墓、陈汉章先生墓、爵溪街心戏亭等十余处省、县级文保单位和重要文物点。在维护和整修各级文保单位的同时,注重使用单位和专(兼)职管理人员的落实工作,加强定期检查,即时提出保护意见及整改措施,使这些不可移动文物得到较为妥然的保护。对可移动文物的保护,不仅落实专人值班和法人代表负责制,做到24小时不断人,还加强双铁安全保护措施,实现110报警联网,单位职工双休日、节假日轮流值班。文物部门在现有条件下,最大限度地监管好库藏文物的安全,xx年被评为宁波市文博系统安全先进单位。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县各级文保单位及文物保护点受损情况普遍存在。

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办法

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工程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中华人 民共和国建筑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文物保护工程,是指对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和其它具有文物价值的古文 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和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壁画等不可移动文物进 行的保护工程。 第三条文物保护工程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全面地保存、延续文物的真实历史信 息和价值;按照国际、国内公认的准则,保护文物本体及与之相关的历史、人文和自然环境。 第四条文物保护单位应当制定专项的总体保护规划,文物保护工程应当依据批准的规划进 行。 第五条文物保护工程分为:保养维护工程、抢险加固工程、修缮工程、保护性设施建设工程、迁移工程等。 (一)保养维护工程,系指针对文物的轻微损害所作的日常性、季节性的养护。 (二)抢险加固工程,系指文物突发严重危险时,由于时间、技术、经费等条件的限制,不能 进行彻底修缮而对文物采取具有可逆性的临时抢险加固措施的工程。 (三)修缮工程,系指为保护文物本体所必需的结构加固处理和维修,包括结合结构加固而进 行的局部复原工程。 (四)保护性设施建设工程,系指为保护文物而附加安全防护设施的工程。 (五)迁移工程,系指因保护工作特别需要,并无其它更为有效的手段时所采取的将文物整体 或局部搬迁、异地保护的工程。 第六条国家文物局负责全国文物保护工程的管理,并组织制定文物保护工程的相关规范、标 准和定额。 第七条具有法人资格的文物管理或使用单位,包括经国家批准,使用文物保护单位的机关、 团体、部队、学校、宗教组织和其它企事业单位,为文物保护工程的业主单位。 第八条承担文物保护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必须具有国家文物局认定的文物保 护工程资质。资质认定办法和分级标准由国家文物局另行制定。 第九条文物保护工程管理主要指立项、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及验收管理。 第二章立项与勘察设计 第十条文物保护工程按照文物保护单位级别实行分级管理,并按以下规定履行报批程序: (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工程,以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行政部门为申报机关,国 家文物局为审批机关。 (二)省、自治区、直辖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工程以文物所在地的市、县级文物行政部门为 申报机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行政部门为审批机关。 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及未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工程的申报机关、审批机 关由省级文物行政部门确定。 第十一条保养维护工程由文物使用单位列入每年的工作计划和经费预算,并报省、自治区、

纸质文物的保护基础知识

一、纸质品基本知识 1. 纸的定义 以植物为原料,经过人工、机械、化学作用制成纯度较大的分散纤维,与水配成浆液,经漏水模具滤水,使纤维在模具上交织成湿膜,再经干燥脱水后形成的有一定强度的纤维薄片,即称为纸。 2. 纸质品制作工艺的发展演变 西汉,我国发明用麻类植物纤维造纸。其制作工艺如下:将切碎的原料大麻、苎麻等用水浸沤,再加碱性草木灰浸沤,然后在石臼中反复舂捣,接着用清水反复洗涤,再配以适量清水,形成悬浮的纸浆,最后用纸膜抄纸,经干燥脱水,揭下即成纸张。 纸在我国的广泛应用开始于蔡伦对造纸术的革新,其方法的关键在于对造纸原料和技术工艺的创新。原料上使用“麻头及敝布、渔网”和树皮,既扩大原料来源又降低成本。石灰水的应用既加快了麻纤维的离解速度,又使麻纤维分解的更细更散,极大的提高生产效率和纸张质量。其纸史称“蔡侯纸”,标志纸张开始取代竹帛成为主要的书写载体。 晋代,纸已取代简帛成为主要书写材料;魏晋南北朝时期纸为人们所普遍使用,造纸技术进一步提高,原料也更加多样,纸的名目繁多。 隋唐时期,麻纸仍是最主要的用纸,但开始利用野生麻类植物造纸,也出现了竹纸造纸技术,最重要的是著名的宣纸诞生。在这一时期,造纸中加矾、加胶、涂粉、洒金、染色等加工工艺也有所提高。同时也发明了动物胶做施胶处理的技术工艺。 宋辽金元时期,造纸技术突出之处在于竹纸制造技术的成熟和推广。同时出现竹子与其它原料如麻、楮皮等混合造的纸。造纸原料开始使用麦秸、稻草和废纸,同时麻纸、皮纸等的制造技术,以及经染色、加蜡、添粉、泥金等加工的高级纸工艺,也有所提高。 明清时期,造纸业再次兴旺和创新。各种笺纸再次盛行起来,在质地上推崇白纸地和淡雅的色纸地,色以鲜明静穆为主,如康熙、乾隆时期的粉蜡纸,印花图绘染色花纸等。 近现代时期工业的造纸过程如下:分为制浆和造纸两个基本过程。制浆就是用机械的方法、化学的方法或者两者相结合的方法把植物纤维原料离解变成本色纸浆或漂白纸浆;造纸则是把悬浮在水中的纸浆纤维,经过各种加工结合成合乎各种要求的纸页。

公路建设与文物保护现状及展望

第34卷增刊2019年11月 Vol.34Sup.1 Nov.2019灾害学 JOURNAL OF CATASTROPHOLOGY 杨刚军,张剑,黄贤廷.公路建设与文物保护现状及展望[J]■灾害学,2019,34( S1):209-212.[YANG Gangjun, ZHANG Jian and HUANG Xianting.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spect of highway construction and cultural relics protection[J].Journal oO Catastrophology,2019,34(S1):209-212.dot:10.3969/j.tsn.1000-811X.2019.Z1.045.] 公路建设与文物保护现状及展望” 杨刚军1,张剑2~,黄贤廷1 (1.贵州省水城公路管理局,贵州六盘水5530002.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陕西西安7100753.西安中交公路岩土工程有限责任公司,陕西西安710075) 摘要:公路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公路的修建有时难免会造成对沿线文物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发生在施工期以及运营期。而另一方面随着,近些年我国公路建设的投入加大,高等级公路所占比例日益增加,低等级公路状况得到明显改善,极大地提高了交通运输能力,从而促进我国文物开发产业、旅游文化产业的飞速发展。对于在公路建设中不可避免涉地及到的文物保护问题,应该正确、有效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在科学保护的前提下实现公路建设和文物保护利用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公路;文物保护;协调发展 中图分类号:X43;X915.5;S7;N8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000-811X.2019.Z1.045 文章编号:1000-811X(2019)S1-0209-04 公路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是连接城市群、区域发展的经济纽带,在国家综合交通运输网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位置[1](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 建设项目日益增多,如何处理好工程建设与文物保护之间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2](公路运输是陆上运输方式之一,其灵活机动、迅速方便以及提供“门到门”物流服务的特点,使其不仅成为一个独立的运输体系,也成为铁路车站、港口和机场集散物资的重要手段,对于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基础作用。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公路交通系统的发展大致经历了4个阶段。建国初期,由于对公路运输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和先导性认识不足,公路“长期滞后”于国民经济的发展。1980年代以后,我国经济的全面发展,公路基础设施成为国民经济建设中的最薄弱环节,出现了“全面紧张”的局面。1990年代以后,中央将交通运输事业尤其是公路的发展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和紧迫性任务,公路建设得以迅速发展。21世纪以来,我国继续加大基础建设投资力度,公路建设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使“全面紧张”的交通状况在近几年内得到根本改变,取得了一系列不平凡的成就。 而在于我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人们更多地关注经济发展、改善生活条件和崇尚现代建筑,许多的文物遗迹、历史建筑或地段、世界文化遗产等在经济建设过程中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我国原有古代村留下来的古城池约5000座,这些经历了千年沧桑的古城、古镇、古村落曾拥有的古城墙、古城门、古城楼等古建筑数量之多、形式之丰富令世界为之震撼,但在我国的经济建设中有文物迹了一度的(在快速发展的城市建设中这种破坏更加明显,一方面城市发展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使得文物保护更加复杂,另一方面由于经济建设的需求与文物保护的直接冲突也比较尖锐[3]( 保护与发展之间的矛盾一直存在于我国的社现代化展中,这一个国家现代化 中必然经历的阶段。这种矛盾不仅存在于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之间,同样也存在于经济发展与文物保护之间。而随着国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丰富的文化生活也成为了迫切的需求。同时随着国民文化水平的提高,对文化遗产的保护观念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而《文物保护法》的实行,也使得文物保护作为工程前期专项论证的重要内容。 鉴于我国公路交通建设施工过程中对文物本体可能造成的影响,本文选择公路及其他交通建设工与文物保护现间的,以及如何 调发展为对象,对公路及其他交通过程中的文物保护现状进行了梳理研究,并对如何做到协调发展进行了展望。 1公路建设中涉及的文物法规 为了加强对文物的保护,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促进学研究工,进国 收稿日期:2019-07-17 第一作者简介:杨刚军(1967-),男,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公路建设及养护工作.E-mail:3178822141@https://www.360docs.net/doc/8413326022.htm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