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120002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适用专业小学教育、学前教育专业

开设学期第二学期

考核方式闭卷考试

一、课程教学目的与任务

儿童发展心理学为小学教育专业和学前教育的专业必修课程,为同学们日后从事小学和幼儿园教学和管理工作提供系统的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的知识。通过本门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性基础,掌握儿童感知、记忆、语言、思维、情绪、个性、性别角色形成、同伴关系等方面产生和发展的特点。

二、~

三、本课程与各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与其它课程有着紧密的联系。首先,普通心理学是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础,学习儿童发展心理学之前要先学好普通心理学;其次,儿童发展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的分支学科,也是发展心理学的重要部分;再次,儿童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学和学前教育学的联系也非常紧密。

三、教学时数及分配

总学时54节学时分配表

四、讲授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导论

一、%

二、教学的目的与要求

本章主要学习儿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一是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性质;二是掌握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三是了解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历史。

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概述

一、发展的概念

二、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内容

第二节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

一、关于遗传和环境的争论

?

二、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

三、儿童的主动性与被动性

四、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问题

第三节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历史

一、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和演变

1、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2、儿童心理学的演变

二、从儿童发展到个体毕生发展的研究

#

1、霍尔将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年龄范围扩大到青春期

2、精神分析学派对个体一生全程的发展率先作了研究

3、发展心理学的问世及其研究

第四节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方法

一、横向研究

二、纵向研究

三、聚合交叉研究设计

四、两类双生子对比研究

#

第二章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

一、教学的目的与要求

本章主要介绍胎儿的发育过程,儿童身体、脑和神经系统的发展,以及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要求同学们了解儿童心理发展与生理发展的关系。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生命的开始与遗传基因

一、染色体、DNA和基因

二、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三、&

四、有丝分裂和细胞增殖

五、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

六、遗传疾病

第二节胎儿的发育与先天素质

一、胎儿的发育过程

1、胚种期

2、胚胎期

3、胎儿期

二、胎儿正常发育的条件

1、孕妇的营养

2、孕妇的疾病

@

3、药物

4、辐射

5、孕妇的情绪

第三节儿童身体、脑和神经系统的发展

一、身体的发展

1、身高和体重

2、身体各系统的发展

二、儿童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展

1、脑重量的增加

2、脑皮层结构复杂化

3、脑的反射活动

第四节儿童动作的发展

一、动作发展的规律

1、从上至下

2、由近及远

3、由粗到细,或者说由大到小

二、动作发展的阶段

1、头部

2、躯干部

3、手臂和手

4、腿和脚

5、动作技能@

第三章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儿童儿感知觉发展的特点。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婴幼儿感觉的发展

一、评定新生儿感觉的几种方法

?

1、反射行为

2、定向反射习惯化和去习惯化

3、身体运动和脸部表情

4、视觉偏爱

二、视觉的发展

1、视觉的集中

2、光的察觉

3、视敏度

?

4、颜色视觉

三、听觉的发展

四、嗅觉

五、味觉

六、肤觉

第二节婴幼儿知觉的发展

一、整体知觉和部分知觉的发展

二、对色、形两维的感知

%

三、空间知觉

1、形状知觉

2、大小知觉

3、深度知觉

4、方位知觉

四、时间知觉

五、观察力的发展

:

第四章儿童语言的发展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儿童语言发生发展的特点,为同学们以后从事教学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语言准备期

一、语言产生的准备

1、反射性发声阶段

2、牙牙语阶段

二、语言理解的准备

1、语音知觉

2、语词理解

第二节语言发展期

一、语音的发展

二、词义的发展

1、普通名词

~

2、形容词

3、时间词

4、空间方位词

5、指示代词

6、人称代词

7、量词

三、句子的发展

1、句子的产生

2、句子的理解

四、语用技能的发展

1、说话的语用技能的发展

2、听话的语用技能的发展

第五章儿童认知的发展:皮亚杰理论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皮亚杰关于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理论。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皮亚杰关于思维发展的基本观点

一、皮亚杰简介

二、思维的起源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思维是来自主体对客体的动作,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三、思维的结构

思维的结构就是在认知过程中发生的动作和概念的组织。

;

四、思维的机制

1、适应和组织

2、同化和顺应

第二节思维发展阶段

一、感知运动期(0-2岁)

1、第一分阶段(出生-1个月)

2、第二分阶段(1-4、月)

3、第三分阶段(-9个月)

<

4、第四分阶段(9-11、12个月)

5、第五分阶段(11、12-岁)

6、第六分阶段(-2岁)

二、前运算时期(2-7岁)

1、前概念或象征思维阶段(2-4岁)

2、直觉思维阶段(4-7岁)

三、具体运算阶段(7、8-11、12岁)

具体运算阶段有如下两个显著特点:

)

1、获得了守恒行

2、群集结构的形成

四、形式运算阶段

第六章儿童情绪的发展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同学们了解儿童的情绪发展的特点。

二、、

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儿童早期情绪的发展

一、情绪的组成成分

1、情境

2、身体状态

3、情绪表现

4、情绪体验

二、婴幼儿的情绪

1、先天的情绪表达能力

2、婴儿的情绪识别能力

3、婴儿的微笑

4、婴儿的害怕

第二节儿童的害怕和一些情绪障碍

一、害怕的发展

1、怯生

2、儿童害怕的年龄特点

二、克服害怕的几种方法

1、对抗性条件作用

2、系统脱敏法

3、模特塑造法

4、认知疗法

三、害怕的预防

>

四、儿童期的一些情绪障碍

1、沮丧

2、社会退缩

3、焦虑反映

4、青少年抑郁症

五、小学生常见的情绪障碍

1、焦虑症

2、抑郁症

3、恐怖

4、多动综合症

第四节儿童高级情感的发展

一、道德感的发展

根据儿童道德感的发展过程,我们在培养儿童的道德感时须注意如下几点:

1、为儿童树立切实可学、生动形象的榜样;

}

2、在进行道德教育时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不断激发学生的情绪共鸣。

3、随着儿童认识的发展,阐明道德理论、道德标准,使道德体验不断概括化、深化。

二、理智感的发展

三、美感的发展

第八章儿童个性的发展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儿童的个性是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同学们了解儿童个性是怎样形成的,影响儿童个性形成的因素有、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已经幼儿气质、性格、能力发展的特点。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儿童个性发展的理论

一、弗洛伊德的个性发展理论

二、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

第二节影响个性形成的因素

一、生物学因素

1、最初的个性或气质

2、体貌与体格的影响

3、成熟速率的影响

'

二、家庭

1、父母的管教活动

2、家庭结构

3、家庭的物理环境

4、电视的影响

第三节自我意识的发展

一、婴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

二、幼儿自我评价的特点

1、依从性和被动性

2、表面性和局部性

3、情绪性和不确定性

|

第八章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同学们了解男女儿童存在的性别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儿童性别定型化过程

一、性别定型的几个基本概念

1、性别

2、性别角色

3、性别同一和性别角色同一

二、性别定型化的发展过程

1、性别恒常性的发展

2、对性别期待的认识

3、性别偏爱

4、性别角色行为的采择

第二节性别差异产生的因素

一、性别差异的表现

1、身体和动作方面

2、认知方面

3、社交和情绪方面

二、影响性别差异的因素

1、生物学因素的影响

2、父母和教师对儿童性别差异的影响

第九章儿童同伴交往的发展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同伴是儿童社会化必不可少的重要动因。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同学们了解儿童的依恋,以及儿童同伴关系的发展。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依恋

一、依恋的含义和发展过程

1、什么是依恋

2、依恋发展的过程

二、依恋的测量和类型

1、依恋的测量

2、依恋类型

三、早期依恋对后期行为的影响

第二节儿童同伴关系的发展

一、同伴的作用

二、同伴关系的发展

1、婴幼儿的早期交往

2、学龄儿童同伴交往的发展

3、社会交往技能的学习

完整word版,发展心理学考试重点 详细整理版

第一章绪论 1、发展心理学(背):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直到衰老、死亡的生命全过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的科学。简言之,研究毕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的科学精神分析理论的心理发展观 (1)弗洛伊德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中的性本能是人心理的基本动力,是决定人和社会发展的永恒力量。他的研究多集中在人格方面。 弗洛伊德修订了自己早期把精神活动分为意识和无意识的这种二分法而引入了自我、本我、超我的人格结构。 ①本我 本我:本我是原始本能的自然表现,在人格中最难接近而又最有力的部分,类似于“无意识”的概念,遵守“快乐原则” 年龄越小,本我作用越重要,婴儿几乎全部处于本我状态。本我可能闯入梦境。 ②自我 自我:从本我中发展出来的本我与现实世界的中介,遵守“现实原则”,属于意识结构部分, 随着儿童长大,他们发现不能凭冲动随心所欲,要考虑后果和现实经验,这种合理的思维方式就是自我。 ③超我 超我:超我包括良心和自我理想,超我遵守“道德原则”,部分属于潜意识部分属于意识 前者是超我中惩罚性、消极性和批判性的部分,告诉个体不能违背良心;后者是由积极的雄心、理想构成的,是抽象的东西,使个体为之奋斗。超我代表着道德标准和人类生活的高级方向。超我和自我都是人格的控制系统,但自我控制的是本我的盲目的激情以保持机体免受损害;而超我则有是非标准,它不仅力图使本我延迟得到满足,而且可能使本我完全不能获得满足。超我与本我有其对立的一面。 (2)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 师承于安娜·弗洛伊德的艾里克森,提出了人的八个发展阶段 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学说既考虑到生物学的影响,也考虑到文化和社会因素。他认为在人格发展中,逐渐形成自我的过程在人及其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起着主导和整合的作用。 名词解释: 积极强化作用:由于一种刺激的加入增进了一个操作反应发生的概率的作用 消极强化作用:由于一个刺激的排除而加强了某一操作反应的概率的作用 (3)班杜拉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①观察学习理论 观察学习:通过观察他人所表现的行为及结果而进行学习(名词解释) 观察学习的强化可以是三种,即:直接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 观察学习过程包括四个组成部分,即:注意、保持、复现、动机 2.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观 苏联的维果斯基创立了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心理发展的实质:一个人的心理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的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的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质变的过程) 心理发展与教学:①最近发展区思想 最近发展区:(名解) 维果茨基认为,至少要确定两种发展的水平,第一种水平是现有发展水平,这是指儿童独立活动时所要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第二种是在指导的情况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也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这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②教学应该走在发展前面

儿童发展心理学(刘金花)-笔记

第一篇总论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概述 一、儿童发展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的关系 从狭义上说,发展心理学就是个体发展心理学,是指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的科学。 从广义上说,发展心理学包括动物心理学或比较心理学——比较动物演进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代表性心理,研究动物种系心理发展的图景与规律;比较处于人类不同历史时期的各民族的心理,研究人类种系心理发展的历史轮廓和规律,以及研究人类一生心理发展规律的个体发展心理学。 现在的发展心理学已逐步分化出各个以专门年龄阶段为研究对象的分支学科。它主要包括婴儿心理学、幼儿心理学、儿童心理学、青年心理学、成年心理学、中年心理学和老年心理学。 儿童发展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儿童发展心理学所研究的儿童有一个科学的年龄范围,不同于常识所称的“儿童”,一般是指从出生到青年前期,即从出生到17、18岁左右。 二、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内容 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描述儿童心理发展的普遍模式从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 行为模式是指个体在成长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现实的心理发展水平,它既包括外显的行为特质,也包含内隐的心理特征。 2、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 对心理发展原因和机制的揭示,不仅有助于我们构建有关心理发展的理论体系,更好地遵循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也使我们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培养与干预具有了科学的依据。3、解释和测量个别差异

尽管心理发展遵循相同的模式,必须注意到发展的个体差异是巨大的:不仅发展的速度、最终达到的水平各不相同,各种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也不相同。 4、探究不同环境对发展的影响 遗传的作用在孩子出生时就已经充分体现了,环境则在儿童成长过程中不断地施加影响。儿童生活的环境各种各样,这些环境因素也被视为儿童行为的生态圈。在这些生态环境中,儿童接触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几个因素分别是家庭、学校和社区。 就家庭而言,父母的养育方式、文化水平与职业状况、父母个性、亲子关系的质量、家庭类型(完整家庭还是单亲家庭)、家庭的物质生活条件等是对儿童发展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 学校中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班级凝聚力、教师的教学与管理方式等,对不同的儿童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在社区环境方面,邻里关系、社区文化娱乐设施、社区社会支持体系等是较为重要的环境变量。 5、提出帮助和指导儿童发展的具体方法 描述儿童心理发展的模式,测量和解释发展的个别差异,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探究不同的外在环境对心理发展的影响,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帮助儿童顺利地度过每个发展阶段,帮助儿童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或暂时的障碍。 例如,通过对儿童早期依恋现象的探讨,提出有助于儿童形成安全依恋的有效方法。 通过对学龄初期儿童认知与行为特点的探讨,可以提出培养儿童注意力集中、行为自我控制的有效手段,从而减少儿童的多动行为三、儿童心理学研究课题的来源 (1)对儿童发展过程本身的探究和描述。 (2)对基本理论假设的检验。 (3)儿童的社会实际问题。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案2首页 注: 1、授课顺序:指《授课计划》中顺序次数 2、讲授课题:章/节题目,或实践教学课题等名称 【教学主要内容】 1、学前儿童发展心理研究的理论流派 2、学前儿童发展心理研究的方法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学前儿童发展心理研究的理论流派 2、熟悉:学前儿童发展心理研究的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学前儿童发展心理研究的理论流派 2、学前儿童发展心理研究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案、黑板、粉笔等 【教学后记】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 2次课讲稿 【复习旧课】 一、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心理的实质是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

映,具有主观能动性。 二、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内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年龄特征,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发生和发展规律,不同儿童的个别差异。 三、学习这门学科的意义:1、为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提供科学依据2、为一切从事儿童心理发展研究的工作者提供理论支撑 【引入新课及讲授新课】 一、学前儿童心理研究的理论流派: (一)成熟学说 格塞尔(Gesell, A. , 1880-1961)是成熟理论的代表人物。他研究的兴趣集中于生理成熟、成长和心理发展的同步关系。 格塞尔本人很少费神去注意其他人的观点,而是醉心于自己的研究。他的著作大部分是介绍自己的研究材料。其中最著名的研究是对同卵双胞胎的对照性研究。他曾将一对同卵双胞胎的孩子作为被试,在不同的成熟期训练他们走路、攀登、滑旱冰等动作。研究结果表明,在儿童没有达到明显的成熟准备之前,经验的训练是收效甚微的。即使在最初的训练中取得了一点成绩,也同样没有多大价值。到了一定的成熟准备期,从未接受过这种行动训练的孩子,只要略加训练就可以迎头赶上。格塞尔还认为,儿童的兴趣和活动是在逐渐扩大的,起初只是身体的自我活动,以后涉及社会环境。 双生子实验(P10) 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A·Gesell)的双生子爬梯实验在这个实验中,其中一个双生子从48 周起每天作10 分钟爬梯训练,连续6 周。到第52 周,他能熟练地爬上5 级楼梯。在此期间,另一个双生子不做爬梯训练,而是从53 周才开始进行爬梯训练。两周以后,第二个双生子不用旁人帮助,就可以爬到楼梯顶端。 这个实验说明了生理成熟在儿童心理发展中有什么作用? 分析要点:若在某种生理结构和机能达到一定成熟时,适时地给予适当的刺激,就会使相应的心理活动有效的出现或发展。如果机体尚未成熟,那么即使给予某种刺激,也难以取得预期的结果。 【观点辨析】你认为以下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1.俗话说:“有其父,必有其子。”说明遗传在儿童的心理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2.有的家长说:“我的孩子都上中班了,老师应该教他多识字,多做数学题。” 实验说明的问题揭示了儿童发展的原则:发展方向、相互交织、机能不对称、个体成熟的原则、自我调节的原则。 实验说明的育儿观念:遵循儿童的成长规律。 (二)精神分析学说: 精神分析学派简述 1、精神三种层次理论 包括意识,下意识和潜意识三个层次。 人的心理活动有些是能够被自己觉察到的,只要我们集中注意力,就会发觉内心不断有一个个观念、意象或情感流过,这种能够被自己意识到的心理活动叫做意识。而一些本能冲

儿童心理发展理论概述

第一章发展理论概述 在讲发展理论之前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什么才可称为发展,发展理论研究些什么东西;学发展理论又有什么用。抓住了这些,学习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本章将详细为您介绍这些内容。 发展的含义:获得新结构或引起心理结构发生改变的过程。 发展包括三个要素: 1、发展是一个在个体内部进行的变化; 幼儿从外面进入教室。幼儿发展了吗? 2、这种变化是连续的、稳定的; 当你从明处走入暗处,视网膜上的光化学物质会发生变化,使视觉感受性 大大提高,这就是众所周知的暗适应。反之,从暗处走入明处,又会发生 过程相反的明适应。这种内部变化是为了重建机体的正常平衡,其最终结 果是回复到原先的状态。这不能称为发展。 思考:具有可逆性的周期变化可称为发展吗?(否) 所有内部变化都是发展吗?(否) 3、发展最终导致结构性改变(如获得一个新结构或由一个旧结构演变为一个新结构) 发展理论的作用 人类的科学史已经证明,科学不是事实的单纯积累。只有当事实被整理成一个概念体系时,才能变成有用的知识。这个概念体系就是理论。那你想过我们为什么要学习理论吗?发展理论对教育实践有什么作用吗?

1.组织信息 我们从事学前教育的教师,每天工作在第一线,与幼儿生活在一起,对学前儿童的行为特征、兴趣、游戏内容、生活规律都有丰富的经验。如果我们不去总结、概括这些经验,那么,它们永远是个人的感受,既不一定正确、也不一定具有普遍意义。只有把这些感性经验纳入一定的理论框架,用一定的理论指导去整理、分析、归纳,才能形成理性认识,才能从纷繁、零散的事实中揭示出规律性的东西,从而正确地认识事物、解释现象、预测趋势。概而言之,达到科学的"解释"功能。所谓解释,就是把一些现象归纳到一个理论体系之中的过程。这就是发展理论的第一个作用:组织信息。 通俗地讲,你所掌握的大量事实,就好比拥有大量的砖头瓦片。砖头瓦片并不具备房屋的功能。只有当你根据蓝图将砖瓦搭成一定的结构才能充当房屋的主人。建筑蓝图就是理论,没有它,无论你占有多少材料,也只是一个"无房户"。 2.指导研究 理论的第二的功能是指导研究。理论能启发思考、指导观察和产生新信息。 幼教工作者具有从事学前儿童心理和教育研究的独特条件。但事实上并不是每一个幼教工作者都能开展真正的科学研究。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并不是她们没有科研的兴趣,也不是缺乏科研的条件或方法,在大多数情况下,她们缺乏一个用以指导科研的明确理论。没有理论指导,就提不出问题、提不出假设、甚至也看不见事实,更谈不上分析综合了。 爱因斯坦说:"你能不能观察到眼前的现象取决于你运用什么样的理论,理论决定着你到底能观察到什么。" 这就是说,凡是要从事科学研究的人,都必须选定一个理论,并在这个理论的指导下从事具体的资料收集(如观察、实验等),然后,又在这个理论的指导下分析、整理和解释资料,证实或修正假设。因此,理论具有指导研究的功能。 理论的分类 提示: 理论的分类是介绍有关理论的几种形态。无论哪一种理论形态,都是理论与资料(数据)之间的关系的反映。对于这一内容,只需稍作了解,无须深究。 1、模型 (例如:记忆流程图:瞬间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期末复习介绍(文本

(2010.06.11)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期末复习介绍(文本) 建华:各位老师,今晚对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各章节知识点进行一下梳理,并就各章容进行必要的举例,便于大家组织课程期末复习。 伍康:请问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期末复习方向是什么?谢谢! 建华:伍老师:你好! 为了使学生能有一个较明确的课程复习容,我将对课程各章节知识点进行梳理,前四章的已挂在第一次教学活动(文本)中,今晚将对后面的章节进行梳理。 建华:不知学生对已前这种复习方法感觉如何?以前是以综合练习的方法揭示各个知识点的。 伍康:老师,对不起,刚才没看到你的回复。收到。 邓红红:老师,晚上好! 我觉得以章节为单元进行复习还是比较有条理的,学生能够根据日常的学习顺序进行梳理,容易理解和接受! 伍康:同意邓老师的看法。另外,想请教老师在备课中有没好的或查找资料的方法推荐呢?建华:中国学前教育,各相关学前教育,家庭教育网以及中知网都是很好的,建议大家可以去看看,CNKI学术期刊网是收费的,不知你们当地可否免费进?以关键词搜索相关文章可以出来很多最新的研究材料。 建华:2010春试题类型介绍 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三、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四、论述题(每小题16分,共16分) 五、案例分析题(每小题20分,共20分) 邓红红:老师,能否简要说一下答题思路!谢谢! 建华:简答题简要回答述性知识点即可,论述题除阐明观点外,还需要对此做必要的解释,分析题之类的需要根据材料容按要求回答,阐明观点,分析原因,提出措施等。详细说明也可参见前几期的说明。 建华:中国学前教育,各相关学前教育,家庭教育网以及中知网都是很好的,建议大家可以去看看,CNKI学术期刊网是收费的,不知你们当地可否免费进?以关键词搜索相关文章可以出来很多最新的研究材料。 建华:各章节知识点梳理 第一章 1.考核的知识点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个体心理发展的基本观点;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2.考核要求 识记:学前儿童心理学;发展的生物性和社会性;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发展的普遍性和差异性;实证研究法;横向研究;纵向研究;各种具体的研究方法。 理解:关键期的概念;横向研究与纵向研究各自的优缺点。 各种题型举要:

《儿童发展心理学》期末重点·打印版

<目录> 【简答题】 1.关于遗传与环境之争(阶段+代表人物)p8 2.相互作用论的基本观点p10 3.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含义+优缺点)p30 4.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p55 5.评定新生儿感觉的几种方法p62 6.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p86 7.儿童使用形容词的发展过程有何特点p132---新的内容(7.儿童话语发展特点p133) 8.简述“单词句”(含义+特点)p135 9.句子的理解策略有什么P138 10.语言获得相互作用论的主要观点(Piaget)p146 11.良好的情绪或健康的情绪的特征p173--新的内容 12.情绪发展的总趋势p182 13.影响怯生的因素(定义+影响因素)p183 14.玛西娅的同一性发展理论p221 15.性别恒常性(性别一致性)发展要经历的三阶段p225 16.什么是依恋(定义+类型)p243 17.早期依恋对儿童发展的影响p252 18.缪勒和白莱纳把婴儿同伴相互作用划分为三阶段(同伴的作用)p256 19.皮亚杰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三阶段p274 20.儿童观察力发展的大致趋势p75(老师补充的) 21.思维(认识)的起源发展p78 22.儿童话语发展的特点p123(老师补充的) 【论述】 1.关于遗传与环境之争(阶段+代表人物+主要观点+对教育的启发)p8 2.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含义+优缺点)p30 3.“视崖”实验(目的+结果+结论)p76 4.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评价p93)p86 5.论述皮亚杰对人类思维的起源、结构和机制的看法,以及你对该理论的评价。(老师补充的) 6.语言获得理论(有什么+代表人物+观点)p144 7.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与弗洛伊德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区别p196 8.论述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的阶段”p197 9.简评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p200 10.影响个性形成的主要因素p202 11.论述皮亚杰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三个阶段p274 12.柯尔伯格(Kohlberg)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三水平六阶段名称+特点)p277 【简答题】 1.关于遗传与环境之争(阶段+代表人物)p8 这场争论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1)绝对决定论:争论的双方把遗传与环境完全对立起来。或者是强调遗传决定发展,完全否定环境的作用;或者是环境决定发展,完全否定遗传的作用。 遗传决定论——以优生学创始者高尔顿为代表。 环境决定论——以行为主义创始人华生为代表。 2)共同决定论:既承认环境影响,又承认遗传的影响。 斯腾——遗传与环境的“辐合论”; 鲁克森伯格——遗传与环境的作用论; 格塞尔——成熟优势论。认为支配发展的因素有两个:成熟与学习。学习与生理上的“准备状态”有关,在未达到准备状态时,学习不会发生,一旦准备好了,学习就会生效。这就是成熟-学习原则。该理论主要来自于双生子研究。 3)相互作用论:在共同决定论的基础上,一些心理学家进一步分析了遗传与环境两个因素的关系,提出了相互作用论。代表人物有:皮亚杰、阿纳斯塔西、沃纳、瓦龙和苏联的维列鲁学派的心理学家。 2.相互作用论的基本观点p10 (1)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是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 (2)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是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 (3)遗传与环境、成熟与学习对发展的作用是动态的。3.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含义+优缺点)p30 1)横向研究又称横断研究,是在同一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组被试进行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 --优点:时间短、取样大;取样大,材料更具代表性;时间短,不易受时代变迁而带来的影响。 --缺点:由于被试的取样是来自不同年龄点的不同个体,带有人为拼凑的性质,故不能确切地反映心理发展的连续过程和特点。 2)纵向研究又称追踪研究,是对同一个或同一群个体,在较长时间内进行定期的观察、实验或测量,以探究某个心理特质随年龄变化的发展规律或特点。 --优点:可以获得心理发展连续性和阶段性的资料,尤其可以弄清发展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探明早期发展与以后阶段心理发展的关系。 --缺点:被试的代表性问题。由于纵向研究历经的时间长、耗资多,选择的被试不可能像横向研究那样数量大;被试的流失影响取样的代表性;可能使被试产生厌烦情绪和学习效应;长期的纵向研究还可能受时代变迁和家庭环境变化的影响。 3)聚合交叉设计:结合横向和纵向的设计方法对不同组群进行多次观察或测量。 --优点:能够区分年龄效应,组群效应和测量时间效应,确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案20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案20首页 【教学主要内容】 复习和背读章节重要内容 【教学目的与要求】 理解并运用本章节内容。 【教学重点与难点】 知识点的总结和归纳 【教学准备】 教案、黑板、粉笔等 【教学后记】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20 次课讲稿

【复习旧课】 记忆的保持和遗忘规律在学前儿童活动中的应用 一、记忆的保持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 1.保持指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在头脑中储存和巩固的过程,是识记和恢复(再认和再现)的中间环节。 2.保持是一个动态过程。 在保持阶段.知识经验会发生“量”和“质”两方面变化.就“量”而言.随时间推移逐渐下降,显著表现就是遗忘;就“质”而言.因知识经验、加工组织经验的方式不同,回忆的内容会变化。有的内容变得简略了、概括了.不重要的细节消失了;有的内容变得更加完整合理;而有的却变得更加具体、夸张、突出学前儿童年龄小.大脑神经发育不够成熟。知识经验缺乏.更容易变化,忘事。因而对学前儿童记忆保持的要求不能太高,而应实事求是,符合记忆的心理年龄特点,教孩子学习知识,要注意巩固率或识记后的保持率。 二、根据遗忘规律科学地组织复习 (一)遗忘 即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或再现,或者再认或再现时发生错误。有几种情况:不完全遗忘,能再认不能再现;完全遗忘,既不能再现也不能再认;临时性遗忘,一时不能再认或再现;永久性遗忘,永远不能再认或再现。(二)遗忘的规律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是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发现的揭示了遗忘规律: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且遗忘的过程最初进展得快,以后逐渐缓慢,简单说,就是“先快后慢”。 (三)科学地组织复习 1.及时复习; 2.合理分配复习时间。分散复习和集中复习相结合,复习方式多样化,多种感官综合运用; 3.利用记忆恢复的规律。幼儿有一种特殊的记忆恢复(回涨)现象。 这就要求我们指导孩子进行科学的分散复习,分散复习不是简单重复,而要使复习方式多样化,做到眼耳手脑并用。正确看待“回涨“现象,利用这一规律组织孩子学习、游戏。 三、排除影响“保持”的因素,科学地安排识记材料

儿童发展心理学期末重点

一、绪论 1、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 儿童发展心理学所研究的儿童一般是指从出生到青年前期,即从出生到17、18岁左右。 (1、描述儿童心理发展的普遍模式 儿童动作、语言、思维、记忆、情感等心理发展的规律。 (2、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 (3、解释和测量个别差异 (4、探究不同环境对发展的影响 (5、提出帮助和指导儿童发展的具体方法 2、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相互作用论的代表人物、主要观点 1、遗传决定论:心理发展由遗传基因所决定,其过程是遗传素质的自我发展与暴露的过程。代表人物:高尔顿、主张复演说的霍尔评价:片面强调遗传,忽视后天环境的作用。 环境决定论(观点:儿童心理的发展完全是由环境决定的。代表人物:华生:心理发展就是形成刺激反应链斯金纳:外在的强化来塑造和改变评价:片面强调环境的作用 共同伦决定:心理发展由遗传和环境两个因素共同决定。斯腾:心理发展是内在素质和外在环境合并发展的结果。格塞儿认为支配发展的因素有两个:成熟和学习。 评价:只是把遗传和环境简单地结合起来,是一种折中调和。 相互作用论皮亚杰。主要观点:1、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是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2、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是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这就是说,有时遗传可以影响或改变环境,而环境也可以影响或改变遗传。3、遗传与环境、成熟与学习对发展的作用是动态的。 3、关键期的概念、“印刻”现象,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性与连续性,格塞尔的实验及启示 无须强化的,在一定时间窗口内形成的反应叫“印刻现象”,即社会性依恋行为的“关键期”。 目前较为综合的看法是:心理发展既体现出量的积累,又表现出质的飞跃。当某些代表新质要素的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质的飞跃,也即表现为发展的阶段性。 发展既是连续的,又是分阶段的。 研究的是双生子在不同的时间学习爬楼梯的过程和结果48,52周何一项训练或教育内容针对某个特定的受训对象,都存在一个最佳教育期。用最短的时间达成最佳的训练效果。 4、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创始人,诞生标志,西方与我国儿童心理学的发展 德国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普莱尔1882年《儿童心理》 5、横向研究、纵向研究、跨文化研究概念及优缺点 横向研究是指在同一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组被试进行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优点是可以在短时间内收集到较多的资料,有助于描述心理发展的规律与趋势;此外,样本也易选取与控制。成本低,省时省力,见效快,其不足之处在于,由于被试的取样是几个年龄点,带有人为拼凑的性质,故不足以确切地反映出个体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转折点。依据所描绘出的心理发展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说课稿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说课稿 各位领导、专家: 下午好!我是学前教育与音乐学院教师:范黑龙。今天我说课的课程是《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我的说课内容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课程标准 1.课程定位 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旨在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素质水平较高的从事学前教育的专职教师。他们应具有现代教育观念、掌握学前教育专业的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他们既能胜任幼儿园的保教工作,又能结合幼儿园实际从事教学研究工作或其他管理工作。 课程性质 为了实现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我们开设了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技能课、专业选修课程,《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 课程的作用 1.学生通过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的基本知识,为能胜任幼儿园教育教学,选择适宜的教育教学方法提供心理学理论依据。 2.激发学生对幼儿的兴趣和感情,以此树立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发展观,为具有良好的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职业道德打下基础。 3.本课程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提供心理学依据,奠定理论基础。 2.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目标、内容、方法。 能力目标:能根据所学理论分析儿童心理。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能够积极参与科学活动,敢于表现、表达自己的观点。 3.课程的相互关系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有《学前儿童卫生保健》,先修课程为儿童心理学的学习奠定一定理论基础。后续课程有《学前教育学》、《学前儿童游戏》、《幼儿园各领域教育》、《学前儿童文学》等,同时也为学生学习本专业后继课程的提供了心理依据和知识储备。 在专业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中,本课程是学前教育基础理论课程群的核心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从事学前教育工作必须掌握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 (3)1、(2)乳儿期,1)新生儿期,参照国内外现行的年龄阶段划分方式,我们将儿童心理发展分为((7)青年早期。(5)童年中期,(6)童年晚期或少年期,婴儿期,(4)童年早期或幼儿期, 信息加工理论认为信息加工经历这几个阶段:感觉登录、注意、知觉、短时记忆、长时记忆。2、

帮助儿童克服害怕的心理治疗方法有:对抗性条件作用、系统脱敏法、模特塑造法、认知疗法。3、在有关人格发展阶段的理论阐释中,弗洛伊德强调本能的作用,自我是伊底和超我的奴仆;埃里克森4、更强调自我的作用,相信超我能引导心理性欲向着社会所规定的方向发展。(4)(3)创造性游戏,(2)教学游戏,5、按照进行的目的性分类,幼儿的游戏分为:(1)建筑性游戏,活动性游戏等几类。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是通过外部强化、替代性强化和观察与模仿范性获得6、 的。儿童获得道德认识上的发展必须摆脱自我中心和实在论,理解到别人有着与自己不同的看法,从而发7、 展自己与别人不同的自我概念。 二、选择: 1、我国最早讲授儿童心理学的是儿童心理学家(2)。 (1)肖孝嵘(2)陈鹤琴(3)黄翼 2、(3)是具有特定遗传功能最小单位,是储存特定遗传信息的功能单位。 (1)染色体(2)DNA (3)基因 3、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中,3—7岁儿童处于(3)阶段。

(1)口唇期(2)肛门期(3)性器期(4)潜伏期(5)生殖器 4、(1)是儿童个性实现社会化的重要场所。 (1)家庭(2)幼儿园(3)儿童游乐场所 5、(3)可以帮助儿童克服冲动与攻击性行为,还有助利他行为的实践。 (1)观点或角色的采择(2)交往技能的训练(3)角色扮演 三、判断: (√)1、儿童的先天素质不是单纯由遗传基因决定的,儿童的先天素质是遗传基因和胎儿发育的环境因素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的结果。 (×)2、儿童大脑各区的成熟程序是由前往后分别进行的,其程序是枕叶、颞叶、顶叶、额叶。 (×)3、后天环境的优劣将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速度、水平和特点。 (√)4、情绪作为一种适应能力是通过后天的学习获得的。 (√)5、儿童的个性,从一开始就带着自身已有的特点在于周围的人、周围的环境发生相互作用中发展起来。 (×)6、男女两性认知差异的年龄倾向反映了男女儿童在认知差异上的不平衡性。 (√)7、儿童与同伴交往的能力和水平是衡量个性和社会性成熟的重要标志。 (√)8、游戏是一种现实与想象相结合的,为了满足认识和身体需要的轻松自由的学习活动。 (×)9、儿童社会化的内容就是使儿童了解社会,成为一个适应社会的人。 (√)10、道德情感的发展是一个从外部控制向内部控制转移的、不断内化的过程,有了良心和羞愧感,就有可能使儿童自觉地克制不良行为。 四、概念解释: 1、元认知:儿童对自己认知功能的认识和控制力。 2、智力:是适应环境的能力,是学习的能力;是抽象思维能力,是问题解决和决策能力。 3、性别角色:是被社会认可的男性和女性在社会上的一种地位,也是社会对男性和女性在行为方式和态度上期望的总称。 4、移情:指儿童在觉察他人情绪反映时所体验到的与他人共有的情绪反映,是理解和共享其他人的感情的能力。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重点

名词解释 1.关键期, 2.依恋 3.最近发展区 4.道德感 5.观察法 6.思维: 7.意志 8.性格、心理特征 9.能力 10.社会行为 11.攻击性 12.情绪 13.深度知觉 14.想象 15.同化 答案 1.关键期:是指人或动物的某些行为或能力的发展有一定的时间,如在此时给予适当的良性刺激,会促使其行为与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反之,则会阻碍发展甚至导致行为与能力的缺失。 2.依恋: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亲密的身体联系的一种倾向。 3.最近发展区:是一种介于儿童看得见的现实能力与并不明显的潜在能力之间的智能范围,即一种儿童无法依靠自己完成,但可以在成人或更有技能的儿童帮助下完成的任务范围。 4.道德感:是由自己或别人的举止行为是否符合社会道德标准而引起的情感。 5.观察法: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儿童在日常生活、游戏、学习和劳动中表现,包括其言语、表情和行为,并根据观察结果分析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征的研究方法。 6.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概括的和间接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

7.意志:是有意识的支配+、调节行为,通过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8.性格:是个性中最重要的心理特征。它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惯常的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 9.能力:是人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 10.社会性行为:是指人们在交往活动中对他人或某一事件表现出的态度、语言和行为反应。 11.攻击性行为是一种以伤害他人或他物为目的的行为,是一种不受欢迎但却经常发生的行为。攻击性行为泛指违背、破坏、触犯、损坏等行为的性质,但攻击性行为未必是反社会行为的。 12. 情绪:心理生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对客观事物与个人需要之间的关系的反映。 13.深度知觉:立体知觉,是对立体物体或两个物体前后相对距离的知觉。 14.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15. 同化.是把环境因素纳入有机体已有的图式或认知结构以适应客观环境的变化。 解答题 1.学前儿童记忆发展有哪些特点? 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逐渐发展;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记忆逐渐发展;机械记忆占优势,意义记忆逐渐发展。 2.简述说明婴幼儿依恋的四个阶段。 答:依恋是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亲密的身体联系的一种倾向。依恋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出生~3个月)、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3~6个月)、特殊的情感联结阶段(6个月~2岁)、目标调整的伙伴关系阶段(2岁以后)。 3.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具体内容包括那几方面?

儿童心理学知识点

儿童心理学知识点

————————————————————————————————作者:————————————————————————————————日期:

儿童心理学考点知识 一、名词解释 1.超出预期策:是从情感维度处理教材、呈现教学内容的策略。它的内涵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处理教学材料,使呈现的教学内容超出学生的预期,引发学生的兴趣情绪,以有效调节学生的学习心向,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 2.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原学习任务本身有更高的抽象、概括和包容水平,并且能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关联。 3.记忆策略:是指主体对自己记忆活动的有意识控制和由主体所使用的那些能增强记忆效果的方法或认知活动。 4.元记忆:是人们对自己记忆过程的理解和认识,主要包括元记忆知识和元记忆监控。 5.强化:是语言学习的必要条件,特别强调“强化依随”(即紧跟在言语行为之后的强化的刺激)在儿童言语行为形成过程中的决定作用。 6.纵向研究:也叫追踪研究,是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进行有系统的定期的研究。 优点:系统地、详尽地了解心理发展的连续过程和量、质变的规律。 缺点:样本的减少反复测量时间较长 7.元认知:是关于认知的认知,是个体对自己的认知加工过程的自我察觉、自我反省、自我评价与自我调节,它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三个部分。 8.最近发展区:是指实际的发展水平与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前者由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定,后者则是指在成人的指导下或是与能力较强的同伴合作时,儿童能够解决问题的能力。 9.文化比较法:不同文化间比较,可以了解人类发展是否存在普遍性规律,防止将在一个文化背景下得出的结论过度类化;了解文化因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10.儿童(小学生)心理学:小学生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小学生心理活动的特点和规律的科学。 二、填空 1.小学生心理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①遗传与环境的问题②发展的普遍性和个别差异问题 ③发展的连续性和可变性④发展的质变和量变 2.注意的品质包括哪些方面? ⑴注意的广度 —也称注意的范围,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所注意到对象的数量。 ?小学生注意的广度随年龄的增长、知识经验的丰富而逐渐发展。 ?女生注意广度高于男生。 ⑵注意的稳定性 —指把注意集中保持在某一对象(事物或操作活动)上时间的长短。 ?年龄—小学低年级学生可以连续集中注意20分钟左右,中年级学生可达25分钟左右,高年级可保持30分钟左右; ?与学生的知识经验、个性特点及刺激的性质,呈现方式有关; ?性别—女性注意的稳定性高于男生。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6章电子教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6章电子教案四川城市职业学院课程教案 教案完成时间: 年月日 课题第六章,第一节 理论、实践课授课日期授课类型学时数 2 教学目的了解学前儿童注意的意义、发生发展及分心的克服。及要求 教学重点学前儿童注意的特点。 教学难点学前儿童注意的发生发展及分心的克服。 授课,图片,讨论, 互动游戏教学方法 课程作业预习第六章第二节,三节内容,完成心理现象解释课后作业或思考题 审阅意见 主讲教师或教学组长签名: 系主任签名: 教学后记 教学步骤及主要内容(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过程、方法等) 备注 第六章第一节概述 Step 1 导入新课 学前儿童注意发展概述 一(注意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西方学前儿童心理研究的发展 二(学前儿童注意发展的趋势 Step 2 结合图片,视屏讲解重难点 第一节注意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一、注意及其功能

注意是一种心理状态,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严格的说,注意不是一种心理过程,而是伴随其他心理过程的一种积极状态,但这种状态却构成了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注意的动力特征来自于它的基本功能。一般认为注意有两大功 能: (1)选择功能。 (2)监督和调节功能。 二、注意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一)注意使婴幼儿从周围获得更加清晰、更加丰富的信息 (二)注意是婴儿活动成功的必要条件。 第二节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 一、学前儿童注意的发生 儿童出生后就出现注意现象。随着儿童成长,注意不断发展。 (一)原始的注意行为 新生儿有一种无条件反射:大的声音会使他暂停吸吮及手脚的动作;明亮的物体会引起视线的片刻停留。这种无条件定向反射可以说是最原始的初级的注意,即定向性注意。其主要是外界事物的特点引起的。 这种本能的定向性注意在儿童以至成人的活动中不会消失,比如,突然出现的巨大声响,总是会引起本能的“是什么”反射。但是,这种定向性注意随着年龄的增长所占据的地位日益缩小。 (二)选择性注意的发生、发展 1(新生儿的选择性注意 研究表明,新生儿对外界事物已有选择性注意。且其选择性带有规律性倾向,这些倾向主要表现在视觉方面,也称为视觉偏好。 Step 3 互动环节

儿童发展心理学八大理论及其教育价值评价

儿童发展心理学八大理论及教育价值评析 一、成熟势力说 (一)代表人物:美国心理学家格赛尔 (二)主要观点:1.发展是遗传因素的主要产物; 2.在儿童成长过程中,较好的年头与较差的年头(也即发展质量较高与较低)有序地交替; 3.在儿童的身体类型和个性之间有明显的相关。 (三)教育价值:机体成熟和后天学习都对婴幼儿的发展产生影响,机体成熟是推动心理发展的主要动力。学习需要一定的成熟做基础,某机能的生理机构未成熟之前,学习训练是不能进行的,只有达到足以使某一行为模式出现的发育状态时,训练才能凑效,即成熟因素在儿童发展的整个过程中具有决定性因素。故在实际教育活动中要尊重儿童的实际水平,避免提前教育和过度教育。 (四)评价(优缺点):格赛尔通过长期的、大量的观察和归纳,以更为科学的方式展示了成熟机制的作用。表明人类行为并不是完全决定于遗传因素,身体成长也为心理发展和个性形成提供了天然的物质基础,但是成熟轮过于注重基因规定的顺序,对外在环境与教育的作用关注不足。 二、行为主义观 行为主义大致可分为三代,早期的行为主义是第一代,代表人物为华生;新的行为主义是第二代的行为主义,代表人物为斯金纳;第三代的行为主义是新的新行为主义,代表人物是班杜拉。 (一)早期行为主义 1.代表人物:华生 2.主要观点:(1)心理学是一门科学,研究对象是行为,只有行为是可以直接观察并进行科学研究的对象。内心的欲望、趋力以及主观体验、意识、心理冲突,无法直接进行观察和了解,不能进行科学研究。 (2)以刺激和反应的术语解释行为,强调联结学习。 (3)环境与教育是行为发展的唯一条件,强调外周论以及环境决定论。 3.教育价值:行为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刺激的各种躯体反应的组合,有的表现在外表,有的隐藏在内部,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加以控制。环境决定了一个人的

(完整版)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 一、儿童期及发展阶段划分 根据教育工作的经验和心理学的研究材料,我们把儿童心理发展划分为如下的几个主要阶段:乳儿期(从出生到满一岁),婴儿期(从一岁到三岁),学龄前期(从三岁到六七岁),学龄初期(从六七岁到十一二岁),少年期或学龄中期(从十一二岁到十四五岁),青年初期或学龄晚期(从十四五岁到十七八岁)。 其他理论说法: 1、婴儿期(或称乳儿期) 0~1岁 其中可分为: 新生儿期 0~1月 婴儿早期:1~6月 婴儿晚期:6~12月 2、先学前期(或称幼儿早期) 1~3岁 3、学前期(或称幼儿期) 3~6岁 其中有可分为: 幼儿初期 3~4岁 幼儿中期 4~5岁 幼儿晚期 5~6、7岁 4、学龄期 6、7岁~18岁 其中又可分为: 学龄初期 6、7~11、12岁 学龄中期 11、12~14、15岁 学龄晚期或青年期 14、15~17、18岁 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一)定义 指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儿童在每个不同的年龄阶段中表现出来的一般的、本质的、典型的特征。

注意定义包含了以下几个含义: 1.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2.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与儿童的生理发展有一定的关系。不同的儿童心理上虽然有差异,但同一年龄段的儿童也表现出大体相同的特征。 3.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从许多个别儿童心理发展的事实中总结概括出来的 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所代表的是各年龄儿童的本质的心理特点,而不代表每个具体儿童的个别差异。 4.强调的是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本章所谈及的年龄特征指的是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区别于生理发育的年龄特征。儿童的心理年龄和他的生活的实际年龄,常常会有所出入。 (二)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1.稳定性 为什么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具有稳定性呢?主要在于它受下列因素所制约,而这些因素,从本质上没有改变。 ①儿童脑的结构和机能的发展是有一个大致稳定的顺序和阶段。 ②人类知识经验本身是有一定顺序性的,儿童掌握人类知识经验也必须遵循这一顺序,都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外表到本质的过程,都需要经历相应的时间。 ③儿童从掌握知识经验到心理机能发生变化,也要经过一个大体相同的不断量变质变的过程。 2.可变性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第3章 电子教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3章电子教案四川城市职业学院课程教案 教案完成时间: 年月日 课题第三章,第一节 2 理论、实践课授课日期授课类型学时数 掌握学前儿童的身体发展 新生儿的身体发展; 教学目的 及要求乳儿的身体发展; 幼儿的身体发展 教学重点学前儿童的身体发展的内容 理解幼儿的身体发展 教学难点 授课,图片,讨论, 互动游戏教学方法 课程作业预习第一章第二节,三节内容,完成心理现象解释课后作业或思考题 审阅意见 主讲教师或教学组长签名: 系主任签名: 教学后记 教学步骤及主要内容(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过程、方法等) 备注 第三章第一节概述 Step 1 导入新课 学前儿童的身体发展 一(新生儿的身体发展 二(乳儿的身体发展

三(幼儿的身体发展 Step 2 结合图片,视屏讲解重难点 出生后的两年里,婴儿经历了人生中第一个身体快速生长期,明 显的变化来自于身体大小、身体比例和骨骼。 一、身体的生长 (一)身体大小和肌肉组成的变化 1(身体大小的变化 在婴儿期,孩子身体发育最明显的迹象就是身体大小发生了变化。 2(肌肉组成的变化 肌肉组织的发展遵循头尾原则和远近原则。 头部和颈部肌肉的发展早于躯干和四肢的肌肉。主要学派的理论观点 (二)身体比例和骨骼生长的变化 1(身体比例的变化 2(骨骼生长的变化 新生儿的骨骼很小,很柔软,不易站立,也不易保持平衡,但是此时的骨骼很有韧性,因此不易骨折。 二、影响早期身体发育的因素 身体的发展是遗传和环境两方面因素复杂的、持续不断的相互作用的结果。 遗传、营养、情绪等因素在儿童早期身体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我们的身体发育受到人类共同遗传基因的影响。 除了人类共有基因的影响外,我们身体的发展还受家族遗传基因的影响,如身高(Tanner,1990) 。 营养在发育的任何阶段都很重要,尤其在出生到两岁间,因为这时候是大脑和身体发育的一个高峰期。

(完整版)【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案2-精心整理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案 2 首页 注: 1、授课顺序:指《授课计划》中顺序次数 2、讲授课题:章/ 节题目,或实践教学课题等名称 【教学主要内容】 1、学前儿童发展心理研究的理论流派 2、学前儿童发展心理研究的方法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学前儿童发展心理研究的理论流派 2、熟悉:学前儿童发展心理研究的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学前儿童发展心理研究的理论流派 2、学前儿童发展心理研究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案、黑板、粉笔等 教学后记】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 2 次课讲稿 【复习旧课】 一、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心理的实质是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具有主观能动性。 二、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内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年龄特征,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发生和发展规律,不同儿童的个别差异。 三、学习这门学科的意义:1、为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提供科学依据2、为一切从事儿童心理发展研究的工作者提供理论支撑 【引入新课及讲授新课】 一、学前儿童心理研究的理论流派: (一)成熟学说 格塞尔(Gesell, A. , 1880-1961 )是成熟理论的代表人物。他研究的兴趣集中于生理成熟、成长和心理发展的同步关系。 格塞尔本人很少费神去注意其他人的观点,而是醉心于自己的研究。他的著作大部分是介绍自己的研究材料。其中最著名的研究是对同卵双胞胎的对照性研究。他曾将一对同卵双胞胎的孩子作为被试,在不同的成熟期训练他们走路、攀登、滑旱冰等动作。研究结果表明,在儿童没有达到明显的成熟准备之前,经验的训练是收效甚微的。即使在最初的训练中取得了一点成绩,也同样没有多大价值。到了一定的成熟准备期,从未接受过这种行动训练的孩子,只要略加训练就可以迎头赶上。格塞尔还认为,儿童的兴趣和活动是在逐渐扩大的,起初只是身体的自我活动,以后涉及社会环境。 双生子实验(P10) 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A·Gesell )的双生子爬梯实验在这个实验中,其中一个双生子从48 周起每天作10 分钟爬梯训练,连续6 周。到第52 周,他能熟练地爬上5 级楼梯。在此期间,另一个双生子不做爬梯训练,而是从53 周才开始进行爬梯训练。两周以后,第二个双生子不用旁人帮助,就可以爬到楼梯顶端。 这个实验说明了生理成熟在儿童心理发展中有什么作用?分析要点:若在某种生理结构和机能达到一定成熟时,适时地给予适当的刺激,就会使相应的心理活动有效的出现或发展。如果机体尚未成熟,那么即使给予某种刺激,也难以取得预期的结果。 【观点辨析】你认为以下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1.俗话说:“有其父,必有其子。”说明遗传在儿童的心理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2.有的家长说:“我的孩子都上中班了,老师应该教他多识字,多做数学题。” 实验说明的问题揭示了儿童发展的原则:发展方向、相互交织、机能不对称、个体成熟的原则、自我调节的原则。 实验说明的育儿观念:遵循儿童的成长规律。 (二)精神分析学说: 精神分析学派简述 1、精神三种层次理论 包括意识,下意识和潜意识三个层次。 人的心理活动有些是能够被自己觉察到的,只要我们集中注意力,就会发觉内心不断有一个个观念、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