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选型作业及解答

设备选型作业及解答
设备选型作业及解答

1-1 用泵将敞口贮液池中20℃的水经由批φ108mm×4mm 的钢管送至塔顶,塔内表压力为6.866×103Pa 。管子总长为80m ,其中泵的吸入段管长为10m ,装有一个吸滤筐和底阀,还有一个90o 弯头。泵的排出管路中装有一个闸阀和两个90o 弯头,喷嘴阻力为9.810×103Pa 。当管路中的体积流量为50m 3/h 时,试求泵的有效功率及轴功率。设泵的效率=0.65。

解:以地面为基准面,在水池面1-1‘与喷嘴处2-2截面间列实际流体流动的机械能衡算式:

∑+++=+++f

e h g

u g P Z H g u g P Z 222

22

22111ρρ

因Z 1=-2m ,Z 2=24m ,P 1=0,P 2=6.866×103Pa ,u 1=0,

s m u /768.11.04

360050

2

2=??=π

并查得20℃水的密度ρ=998.2kg/m 3,代入上式并整理, 可将机械能衡算式简化为 He = 26.859+∑h f

现求管路中的总压头损失∑h f 。 直管总长 l = 80m

3个90°弯头 l e = 3×40d = (3×40×0.1)m =12m 1个闸阀 l e = 1×15d = (1×15×0.1)m =1.5m 吸滤筐和底阀ζ= 7

水池中水进入管路时,突然缩小ζ= 0.5 喷嘴阻力Δp c =9.810×103Pa 故

81

.92.99810810.981.92768.15.71.05.13802322

2??+

????

?

??++=?+???? ??++=∑∑∑λρζλg

P g u d l l h c

e f

求摩擦系数λ

查得20℃水的粘度μ=1.005 Pa ·s

53

210756.110

005.12

.998768.11.0?=???=

=

ρ

du R e 按使用数年后的无缝钢管计,ε=0.19,相对粗糙度0019.0100

19

.0==

d

ε

查图得λ=0.0246,代入上式得

m 861.5m 002.181.92768.15.71.05.13800246.02

=??

????+????? ??++?=∑f h

H e = (26.859+5.861)m = 32.720m

泵的有效功率Pe 和轴功率P 分别为

KW

45.4)(445036002.9985072.3281.9 ==??? ?????===W gH Q W P e

e e ρ P = P e /0.65 = 6.85kW

)

2.36(/5.3552

9.1346.00.82

222

2

O mmH m N u P i ==??==?ρζ2-1 已知含尘气体中尘粒的密度s ρ=2300kg/m 3,气体的温度为377K ,粘度为0.036cP ,流量为1000m 3/h ,密度为3/46.0m kg =ρ

。采用标准型旋风分离器分离尘粒,取D=400mm ,试计算临界颗粒直径c d 和压

强降P ?

解:(1)求c d 按以下公式计算:i

s c u N B

d ρπμ9=

已知:25

/106.3001.0036.0m s N ??=?=-μ,

m D B 1.04/4.04/===,

N=5 h=D/2

s m D V D D V hB V u s s s i /9.134.03600/10008/8)4/)(2//(/22=??====

∴ m m d

c

μ81089

.132300514.31

.0106.3965=?=??????=

--

(2)求压强降

0.8=ζ,所以:

第三章

3-1 有一板框压滤机,在表压1.5atm 下以恒压操作方式过滤某一种悬浮液,2h 后,得滤液40m 3过滤介质的阻力不计。试计算:

(1)若其他情况不变,过滤面积加倍,可得多少滤液;

(2)若表压加倍,而滤饼是可压缩的,其压缩性指数为s=0.25,2h 后可得滤液多少? (3)若其他情况不变,但将操作时间缩短1h ,所得滤液为多少? (4)若在原表压下过滤2h 后,用5m 3的水洗涤滤饼,需多长洗涤时间?

解:(1)过滤面积加倍

因恒压操作,过滤介质阻力不计,直接应用下式:

θ

22KA V =()()(22e e KA V V

θθ+=+)

所以,滤液量加倍,即80m 3 (2) 表压加倍

对可压缩滤饼,用下式计算:

θ2122A P k V s -?=

68.12)(25

.0111

22

122==??=--s P P V V 因此,2h 后的滤液3

21

25268.1m V V =?=

5015

4032

120ln

)1540()32120(ln 1

212'=-----=???-?=?t t t t t m (3) 操作时间缩短1h ,则:

2

1

2221122122122==??=--θθθθs

s P kA P kA V V 所以,31

2

3.285.0m V V ==

(4)求洗涤时间

采用横穿流法洗涤,用下式计算:

h m V V KA d dV w /5.22840

8241)(32=?===θθ 洗水为5m 3,则洗涤时间:

h d dV V w w w 25

.25

)/(===

θθ

3-2 密度为1116kg/m 3的某种悬浮液,于400mmHg 的真空度下用小型转筒过滤机做实验,测得过滤常数

s m K /1015.526-?= 。现用一直径为1.75m 、长0.98m 的转筒真空过滤机进行生产操作。操作时与

试验条件相同。转速n=1r/min ,转筒沉浸角度为125.5o 滤布阻力忽略。试计算过滤机的生产能力。

解:转筒过滤面积为:

2

38.598.075.114.3m

Dl A =??==π

转筒沉浸度为:349.0360/5.125== ?

则生产能力:

h

m Kn A n

KA n Q /35.3349.011015.538.5465 4656060362

=????===-??

第四章

4-1 在一单壳程、四管程的列管换热器中,用水冷却热油。冷水在管内流动,进口温度为15℃,出口温度为32℃;油的进口温度为120℃,出口温度为40℃。试求两流体间的平均温度。(已知当

12.31

22

1=--=

t t T T R ,33.01112=--=

t T t t P ,校正系数81.0=?t ?;R=4.71,P=0.162,

89.0=?t ?)

解:此题为简单折流时流体的平均温度差,因此先按逆流计算m t ?,即:

(℃)

71.415

3240

1201221=--=--=

t t T T R

162.015

12015

321112=--=--=

t T t t P

所以,89.0=?t

?,5.445089.0'

=?=??=??m t m t t ?(℃)

4-2 某日化厂一列管式换热器有mm 225?φ的不锈钢管136根组成,平均比热为4.187kJ/kg ·℃的某溶液在管程作湍流流动,流量为15000kg/h ,并由15℃加热到100℃,温度为110℃的饱和蒸汽走壳程。已知单

程时管壁对溶液的对流传热系数?=2

1/523m W α℃,蒸汽对管壁的对流传热系数2α=11630W/m 2·℃,

钢管的导热系数λ=41 W/m 2·℃,垢层热阻忽略不计(已知2

.08

.01)

(d

u A ρα=)。试求: (1)管程为单程时的列管长度; (2)管程为4程时的列管长。

解:(1)管程为单程时的列管长

据热量衡算式可得其换热量为:

W

t t C W Q pc c 1482896)15100(4187)3600/15000()()12=-?=-=

总传热系数:

87.488)11630

1

41002.05231/(1)11

/(121=++=++=αλδαK (℃)

平均温度差:28.3710011015

110ln )

100110()15110(ln

2

121=-----=???-?=

?t t t t t m (℃)

传热面积:2

822.9023.014.3136m L L L d n A m =??==π

L t K t KA Q m m 822.9??=?=

m

28.8822.928.3787.488/1482896822.9t Q/K L m =??=??=∴

(2)求管程为4程时的列管长

2.08.01)(d u A ρα=,则2.08

.0'1)

4(d u A ρα=

所以:69.158452303.3418.0'1

=?==ααW/m 2·℃ 故

75

.1306)116301

41002.069.15841/(1)11

/(

12'

1'=++=++

=αλδαK

'''45548.2023.014.334L L A =??=

m

t K Q m 39.1245548.228.3775.1306/1482896 45548

.2/L ''=??=??=∴

因为分为4程,所以每程长度为:(m ) 1.34

39.124'

===L L 第五章

5-1在单效蒸发器中,将15%的CaCl 2水溶液连续浓缩到25%。原料液流量为20000kg/h ,温度为75℃。蒸发操作的平均压强为0.5kgf/cm 2,溶液的沸点为87.5。加热蒸汽绝压为2.0 kgf/cm 2。若蒸发器的总传热系数K 为1000W / m 2

·℃,热损失为蒸发器传热量的5%,试求蒸发器的传热面积A 和加热蒸汽消耗量D 。

解: 根据下式可求得水分蒸发量W ,即

W = F( 1-x 0/x 1) = (20000/3600)(1-0.15/0.25) = 2.22kg/s 蒸发器的热负荷可用下式求得

L p Q W t t FC D Q ++-==')(010γγ

C p0 =C pw (1-x 0) = 4.187(1-0.15) = 3.56kJ / kg·℃ 查表得0.5 kgf/cm 2下饱和蒸汽的汽化潜热γ'=2305 kJ / kg ;且知:Q L =0.05Q ,t 1= 87.5℃,t 0=75℃,则得

Q= 1.05[FC p0(t 1-t 0)+Wγ'] =1.05[(20000/3600)×3.56×103×(87.5-75)+2.22×2305×103] = 5.632×106W

又从蒸汽表中查得2 kgf/cm 2下饱和蒸汽温度为119.6℃,汽化潜热为2206kJ/kg ,则根据下式可求得该蒸发器的传热面积:

A=Q/K(T-t 1) = 5.632×106/1000(119.6-87.5) = 175.5 m 2 则加热蒸汽消耗量为

D = Q /γ = 5.632×106/2206×103=2.55kg/s = 9180kg/h

5-2 在三效并流加料蒸发操作中,将10.6%(质量)NaOH 水溶液浓缩至30%的NaOH 水溶液,加料量为24000 kg/h 。试求总蒸发量、各效的蒸发量及各效溶液的浓度。

解: 已知:F =24000 kg/h ,x 0 = 10.6%,x 3 =30% (1)求总蒸发量 根据下式可求得总蒸发量W ,即

W = F( 1-x 0/x 3) = 24000(1-0.106/0.30) = 15500 kg/h

(2)求各效的蒸发量W i ,根据经验,并流时各效的蒸发量之间的比例关系约为: W 1∶W 2∶W 3 = 1∶1.1∶1.2 且知 W = W 1+W 2+W 3 = 15500 kg/h 将(1)、(2)两式联立求解,可得:

W 1=4700 kg/h W 2=5160 kg/h W 3=5640 kg/h

(3)求各效溶液的浓度,由下式可依次求得各效溶液的浓度(质量分率)为 第一效溶液浓度 %2.134700

24000106

.024000101=-?=-=

W F Fx x

第二效溶液浓度 %185160

470024000106

.024*******=--?=--=

W W F Fx x

第九章

9-1 有一常压干燥器,将某种物料从湿含量30%(湿基)干燥到湿含量4%(湿基),湿度为0.008(kg 水/kg 绝干空气)的湿空气经预热后进入干燥器作为干燥介质。已知离开干燥器的空气湿度为0.035,干燥产品量为630kg/h ,求原空气消耗量。

解:429.03

.013.0111=-=-=

ωωX 0417.004.0104

.01222=-=-=ωωX

绝干物料量:kg/h 8.604)04.01(630)1(22=-?=-=ωG G c 蒸发水分量:kg/h 2.234)0417.0429.0(8.604)(21=-=-=X X G W c

绝干空气量:kg/h 8674008

.0035.02

.23402=-=-=

H H W L 原空气量:kg/h 8743)008.01(8674)1(0'

=+=+=H L L

9-2 用气流干燥器干燥某种物料,已知湿物料的水分含量ω1=5%,干燥后产品的水分含量ω2=0.25%,产品产量G 2=1000kg/h 。用周围大气温度t 0=20℃、相对湿度

%800=?的新鲜空气作为干燥介质,经空

气加热器加热后进入干燥器,进口温度t 1=140℃、出口温度t 2=95℃。物料入口温度t M1=50℃、出口温度t M2=80℃。干物料的比热容c M =1.256kJ/(k g ·℃)。干燥器表面散热损失约为Q L =33500kJ/h 。

(1) 若此干燥过程为绝热干燥过程,试计算水分蒸发量、空气用量和热量消耗; (2)试计算实际干燥过程的空气用量及热量消耗。

(1) 绝热干燥过程

水分蒸发量h kg h kg G W /50/510025.0510001001212

=??

?

??--=--=ωωω 2) 空气用量

由下图可知,大气状态可用t 0=20℃及%800

=?的A 点表示。在空气加热器中,由A

点加热到t 1=140℃(x 1=x 0),用B 点表示。在绝热干燥过程中,空气状态按绝热冷却过程变化,

由点B 做绝热冷却线的平行线,与t 2=95℃等温线相交于C 点(图中虚线),C 点即为绝热干燥过程空气出口状态。

由图查出A 点:x 0=0.0117,8.43'

0=h ,B 点:x 1=x 0=0.0117,5.172'1

=h ;C 点:x 2=0.03,'

1

'2h h =。其中x 的单位为kg/kg ,h ′的单位为kJ/kg 。 由上述数据可算出比干空气用量:

?

?

? ??-=-=

0117.003.01112x x l kg/kg=54.6 kg/kg

干空气用量

h kg h kg lW L /2730/)506.54(=?==

湿空气用量

h kg h kg x L L /2762/)]0117.01(2730[)1('1=+=+=

3)比热量消耗kg

kJ kg kJ h h l W Q q /6699 /)]8.495.172(5406[)('

0'1=-=-==

(2)实际干燥过程

在实际干燥过程中,干燥器表面有热损失,即q L >0,进入干燥器的物料要升温,因此空气用量及热量消耗均比绝热过程为大。

对实际干燥过程,空气加热线AB 与绝热过程相同,但干燥操作线BC ′不再和绝热冷却线BC 重合,如上图所示,需用热量衡算式计算。因热量只在加热器内加入,故

)('

0'1h h l q H -=,即

10

2'

'201'0'1M W t c q x x h h x x h h -+--=--∑ 由此得

10

2'0

'2M W t c q x x h h +-=--∑=常数=m 可见,B 、C ′的联线为一直线,其斜率为1M W

t c

q +-

∑。做直线BC ′的方法如下:

将102'0'2M W t c q x x h h +-=--∑变换为11

'1'M W t c q x x h h +-=--∑,任取一x 值代入式中,算出对应点E 的h ′。因斜率相同,又共有一点B('

11h x ,),故B 、E 点的联线必为斜率m 的实际干燥操作线,此线与等温线t 2的交点C ′,即为实际的空气出口状态。将数据代入求得

x 2=0.0239kg/kg 。

比干空气用量

?

?

? ??-=-=0117.00239.0111

2x x l kg/kg=83kg/kg 比热量消耗

kg kJ kg kJ h h l q /10184/)]8.495.172(83[)('

0'1=-=-=

干空气用量

h kg h kg lW L /4150/)5083(=?==

可见,绝热干燥过程与实际干燥过程的空气用量及热量消耗量相差很大,一般情况下干燥过程不能按绝热过程计算。

第一章 习题参考答案与提示

第一章习题参考答案与提示 第一章随机事件与概率习题参考答案与提示 1.设为三个事件,试用表示下列事件,并指出其中哪两个事件是互逆事件:CBA、、CBA、、 (1)仅有一个事件发生;(2)至少有两个事件发生; (3)三个事件都发生;(4)至多有两个事件发生; (5)三个事件都不发生;(6)恰好两个事件发生。 分析:依题意,即利用事件之间的运算关系,将所给事件通过事件表示出来。CBA、、 解:(1)仅有一个事件发生相当于事件CBACBACBA、、有一个发生,即可表示成CBACBACBA∪∪; 类似地其余事件可分别表为 (2)或ACBCAB∪∪ABCCBABCACAB∪∪∪;(3);(4)ABCABC或CBA∪∪;(5)CBA;(6)CBABCACAB∪∪或。ABCACBCAB?∪∪ 由上讨论知,(3)与(4)所表示的事件是互逆的。 2.如果表示一个沿着数轴随机运动的质点位置,试说明下列事件的包含、互不相容等关系:x {}20|≤=xxA {}3|>=xxB{}9|<=xxC {}5|?<=xxD {}9|≥=xxE 解:(1)包含关系:、ACD??BE?。 (2)互不相容关系:C与E(也互逆)、B与、DE与。 D 3.写出下列随机事件的样本空间: (1)将一枚硬币掷三次,观察出现H(正面)和T(反面)的情况; (2)连续掷三颗骰子,直到6点出现时停止, 记录掷骰子的次数; (3)连续掷三颗骰子,记录三颗骰子点数之和; (4)生产产品直到有10件正品时停止,记录生产产品的总数。 提示与答案:(1);{}TTTTTHTHTHTTTHHHTHHHTHHH,,,,,,,=Ω(2);{,2,1=Ω} (3);{}18,,4,3=Ω (4)。{},11,10=Ω 4.设对于事件有CBA、、=)(AP4/1)()(==CPBP, ,8/1)(=ACP 1 第一章习题参考答案与提示 0)()(==BCPABP,求至少出现一个的概率。CBA、、

光电子技术安毓英习题答案

第一章 1. 设在半径为R c 的圆盘中心法线上,距盘圆中心为l 0处有一个辐射强度为I e 的点源S ,如图所示。试计算该点源发射到盘圆的辐射功率。 解:因为 , 且 ()??? ? ??+- =-===Ω?22000212cos 12sin c R R l l d d r dS d c πθπ?θθ 所以??? ? ??+-=Ω=Φ220012c e e e R l l I d I π 2. 如图所示,设小面源的面积为?A s ,辐射亮度为L e ,面源法线 与l 0的夹角为θs ;被照面的面积为?A c ,到面源?A s 的距离为l 0。若θc 为辐射在被照面?A c 的入射角,试计算小面源在?A c 上产生的辐射照度。 解:亮度定义: 强度定义:Ω Φ =d d I e e 可得辐射通量:Ω?=Φd A L d s s e e θcos 在给定方向上立体角为:2 0cos l A d c c θ?= Ω 则在小面源在?A c 上辐射照度为:20 cos cos l A L dA d E c s s e e e θθ?=Φ= 3.假如有一个按朗伯余弦定律发射辐射的大扩展源(如红外装置面对的天空背景),其各处的辐亮度L e 均相同,试计算该扩展源在面积为A d 的探测器表面上产生的辐照度。 答:由θcos dA d d L e ΩΦ = 得θcos dA d L d e Ω=Φ,且() 2 2cos r l A d d +=Ωθ 则辐照度:()e e e L d r l rdr l L E πθπ =+=? ?∞ 20 0222 2 4. 霓虹灯发的光是热辐射吗? ΩΦd d e e I = r r e e A dI L θ?cos = 第1.1题图 第1.2题图

人工智能作业一答案

作业一 1.考虑一个实时的在线电话翻译系统,该系统实现英语与日语之间的实时在线翻译,讨论 该系统的性能度量,环境,执行器,感知器,并对该环境的属性进行分析。 【Answer】 性能度量:翻译的正确率 环境:电话线路 传感器:麦克风 执行器:音响 完全可观察的,单agent,确定的(无噪音条件下),片段的,静态的,离散的。2.考虑一个医疗诊断系统的agent,讨论该agent最合适的种类(简单agent,基于模型的agent, 基于目标的agent和基于效用的agent)并解释你的结论。 【Answer】 utility-based agent。 能够治愈病人的方法有很多种,系统必须衡量最优的方法来推荐给病人 3.先建立一个完整的搜索树,起点是S,终点是G,如下图,节点旁的数字表示到达目标状态 的距离,然后用以下方法表示如何进行搜索。 (a).深度优先; (b).宽度优先; (c).爬山法; (d).最佳优先; 图一 【Answer】: 建立树: 深度: 宽度: 爬山法: 优先搜索: 4.图二是一棵部分展开的搜索树,其中树的边记录了对应的单步代价,叶子节点标注了到 达目标结点的启发式函数的代价值,假定当前状态位于结点A。 (a)用下列的搜索方法来计算下一步需要展开的叶子节点。注意必须要有完整的计算过 程,同时必须对扩展该叶子节点之前的节点顺序进行记录: 1.贪婪最佳优先搜索 2.一致代价搜索 3.A*树搜索 (b)讨论以上三种算法的完备性和最优性。 【Answer】: 贪婪最佳优先:如果h(B)>5,首先访问叶子结点C,如果h(B)<=5,首先访问B,再访问C 一致代价搜索:B,D,E,F,G,H,C A*树搜索:如果h(B)>15,首先访问D 如果h(B)<=15,首先访问B,在E,G,D,H,F,C 图二 5.给定一个启发式函数满足h(G)=0,其中G是目标状态,证明如果h是一致的,那么它是

第1章作业的参考答案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 作业参考答案 第1章概述 1.2 试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 答案:分组交换采用存储转发技术,将完整的报文(Message)分割为较小的数据段,在每个数据段前面,加上一些必要的控制信息组成的首部(Header)后,就构成了分组。分组是在计算机网络中传送的数据单元。发送分组,接收端剥去首部,抽出数据部分,还原成报文后进行重组,这就是分组交换技术。 1.5 因特网的发展大致分为哪几个阶段?请指出这几个阶段最主要的特点。 答案:因特网的基础结构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演进。但这三个阶段在时间划分上并非截然分开而是有部分重叠的,这是因为网络的演进是逐渐的而不是突然的。 第一阶段是从单个网络ARPANET向互联网发展的过程。 第二阶段的特点是建成了三级结构的因特网。 第三阶段的特点是逐渐形成了多级ISP结构的因特网。 1.14 收发两端之间的传输距离为1000km,信号在媒体上的传播速率为2×108m/s。试计算以下两种情况的发送时延和传播时延。 (1)数据长度为107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00kb/s; (2)数据长度为103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Gb/s。 从以上计算结果可得出什么结论? 答案:进行计算的依据是:发送时延=数据块长度/信道带宽,传播时延=信道长度/电磁波在信道上的传播速率。 (1)发送时延为100s,传播时延为5ms。(2)发送时延为1μs,传播时延为5ms。 结论:若数据长度大而发送速率低,则在总的时延中,发送时延往往大于传播时延。但若数据长度短而发送速率高,则传播时延又可能是总时延中的主要成分。 1.17 协议与服务有何区别?有何关系? 答案:服务和协议的区别:协议是“水平”的,服务是“垂直”的;服务是由下层向上层通过层间接口提供的;本层用户只能看到服务,而无法看到下层的协议。 服务与协议的关系:实体利用协议来实现它们的服务的定义;在协议的控制下,两个对等实体间的通信使得本层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要实现本层协议,还要使用下面一层所提供的服务;只要不改变提供给用户的服务,实体可以任意地改变它们的协议。 1.19 试述具有五层协议的网络体系结构的要点,包括各层的主要功能。 答案:具有五层协议的网络体系结构,从高层到底层分别是应用层、运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各层的主要功能如下: (1)应用层:功能是确定进程之间的通信性质以满足用户的需要,即解决要做什么的问题。 (2)运输层:功能是使源端和目的端的主机上的对等实体可以进行会话,即解决对方在何处的问题。运输层只能存在于分组交换网外面的主机之中,运输层以上的各层就不

光电子学与光子学讲义-作业答案(第1、2章)13版.doc

第一章 1.10 Refractive index (a) Consider light of free-space wavelength 1300 nm traveling in pure silica medium. Calculate the phase velocity and group velocity of light in this medium. Is the group velocity ever greater than the phase velocity? (b) What is the Brewster angle(the polarization angle qp) and the critical angle(qc) for total internal reflection when the light wave traveling in this silica medium is incident on a silica/air interface. What happens at the polarization angle? (c) What is the reflection coefficient and reflectance at normal incidence when the light beam traveling in the silica medium is incident on a silica/air interface? (d) What is the reflection coefficient and reflectance at normal incidence when a light beam traveling in air is incident on an air/silica interface? How do these compare with part (c) and what is your conclusion? 1.18 Reflection at glass-glass and air-glass interface A ray of light that is traveling in a glass medium of refractive index n1=1.460 becomes incident on a less dense glassmedium of refractive index n2=1.430. Suppose that the free space wavelength of the light ray is 850 nm. (a) What should the minimum incidence angle for TIR be? (b) What is the phase change in the reflected wave when the angle of incidence qi =85 ° and when qi =90° ? (c) What is the penetration depth of the evanescent wave into medium 2 when qi =85 ° and when qi =90° ? (d) What is the reflection coefficient and reflection at normal incidence (qi =0 ° )when the light beam traveling in the glass medium (n=1.460) is incident on a glass-air interface? (e) What is the reflection coefficient and reflectance at normal incidence when a light beam traveling in air is incident on an air/-glass interface (n=1.460)? How do these compare with part (d) and what is your conclusion? 1.20 TIR and polarization at water-air interface

第1章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半导体器件基础 1.试求图所示电路的输出电压Uo,忽略二极管的正向压降和正向电阻。 解: (a)图分析: 1)若D1导通,忽略D1的正向压降和正向电阻,得等效电路如图所示,则U O=1V,U D2=1-4=-3V。即D1导通,D2截止。 2)若D2导通,忽略D2的正向压降和正向电阻,得等效电路如图所示,则U O=4V,在这种情况下,D1两端电压为U D1=4-1=3V,远超过二极管的导通电压,D1将因电流过大而烧毁,所以正常情况下,不因出现这种情况。 综上分析,正确的答案是U O= 1V。 (b)图分析: 1.由于输出端开路,所以D1、D2均受反向电压而截止,等效电路如图所示,所以U O=U I=10V。

2.图所示电路中, E

解: (a)图 当u I<E时,D截止,u O=E=5V; 当u I≥E时,D导通,u O=u I u O波形如图所示。 u I ωt 5V 10V uo ωt 5V 10V (b)图 当u I<-E=-5V时,D1导通D2截止,uo=E=5V; 当-E<u I<E时,D1导通D2截止,uo=E=5V; 当u I≥E=5V时,uo=u I 所以输出电压u o的波形与(a)图波形相同。 5.在图所示电路中,试求下列几种情况下输出端F的电位UF及各元件(R、DA、DB)中通过的电流:( 1 )UA=UB=0V;( 2 )UA= +3V,UB = 0 V。( 3 ) UA= UB = +3V。二极管的正向压降可忽略不计。 解:(1)U A=U B=0V时,D A、D B都导通,在忽略二极管正向管压降的情况下,有:U F=0V mA k R U I F R 08 .3 9.3 12 12 = = - =

光电子技术安毓英习题答案(完整版)

第一章 2. 如图所示,设小面源的面积为?A s ,辐射亮度为L e ,面源法线与l 0 的夹角为θs ;被照面的面积为?A c ,到面源?A s 的距离为l 0。若θc 为辐射在被照面?A c 的入射角,试计算小面源在?A c 上产生的辐射照度。 解:亮度定义: r r e e A dI L θ?cos = 强度定义:Ω Φ =d d I e e 可得辐射通量:Ω?=Φd A L d s s e e θcos 在给定方向上立体角为: 2 cos l A d c c θ?= Ω 则在小面源在?A c 上辐射照度为:2 cos cos l A L dA d E c s s e e e θθ?=Φ= 3.假如有一个按朗伯余弦定律发射辐射的大扩展源(如红外装置面对 的天空背景),其各处的辐亮度L e 均相同,试计算该扩展源在面积为A d 的探测器表面上产生的辐照度。 答:由θcos dA d d L e ΩΦ = 得θcos dA d L d e Ω=Φ,且() 2 2cos r l A d d +=Ωθ 则辐照度:()e e e L d r l rdr l L E πθπ =+=? ?∞ 20 0222 2 7.黑体辐射曲线下的面积等于等于在相应温度下黑体的辐射出射度M 。试有普朗克的辐射公式导出M 与温度T 的四次方成正比,即 M=常数4T ?。这一关系式称斯特藩-波耳兹曼定律,其中常数为 5.6710-8W/m 2K 4 解答:教材P9,对公式2 1 5 1 ()1 e C T C M T e λλλ=-进行积分即可证明。 第二章 3.对于3m 晶体LiNbO3,试求外场分别加在x,y 和z 轴方向的感应主折射率及相应的相位延迟(这里只求外场加在x 方向上) 解:铌酸锂晶体是负单轴晶体,即n x =n y =n 0、n z =n e 。它所属的三方晶系3m 点群电光系数有四个,即γ22、γ13、γ33、γ51。电光系数矩阵为: L e ?A s ?A c l 0 θs θc 第1.2题图

数字逻辑第一章作业参考答案

第一章数字逻辑基础作业及参考答案 () P43 1-11 已知逻辑函数A C C B B A F+ + =,试用真值表、卡诺图和逻辑图表示该函数。解:(1)真值表表示如下: 输入输出 A B C F 0000 0011 0101 0111 1001 1011 1101 1110 (2)卡诺图表示如下: 00011110 0101 1111 由卡诺图可得C B C B A F+ + ==C B C B A? ? (3)逻辑图表示如下: 1-12 用与非门和或非门实现下列函数,并画出逻辑图。 解:(1)BC AB C B A F+ = ) , , (BC AB? = (2)) + (?) + ( = ) , , , (D C B A D C B A F D C B A+ + + = 题1-12 (1) 题1-12 (2) A BC

1-14 利用公式法化简下列函数为最简与或式。 解:(2)C AB C B BC A AC F +++=C AB C B BC A AC +??= C AB C B C B A C A ++?++?+=)()()( C AB C B C C B C A C A B A ++?++++=)()( C AB C C B C B C A C AB C A C B A C B A ++++++++= C AB C C B C B C A C AB C A C B A C B A ++++++++= C = 解(3)DE E B ACE BD C A AB D A AD F +++++++= DE E B BD C A A ++++= E B BD C A +++= 解(5)))()((D C B A D C B A D C B A F +++++++++= D C AB BCD A ABCD F ++=' D C AB BCD +=ABD BCD += D B AC D B A D C B F ++=)++)(++(=∴ P44 1-15利用卡诺图化简下列函数为最简与或式。 解:(3))+++)(+++)(+++)(+++(=D C B A D C B A D C B A D C B A F 方法1:)+++)(+++)(+++(=D C B A D C B A D C B A F ))((D C B A D CD D A D C C A D B C B B B A AD AC B A ++++++++++++++= ))((D C B A D C A B AC ++++++= D C BD AD D C A C A C B A D B C B B A D AC ABC AC +++++++++++= D C BD AD C A D B C B B A AC +++++++= 方法2:D C AB CD B A D BC A F ++= F 的卡诺图

光电子技术作业解答

赖老师的课到期中考试为止一共有9次作业,依次分别由冯成坤、饶文涛、黄善津、刘明凯、郑致远、黄瑜、陈奕峰、周维鸥和陆锦洪同学整理,谨此致谢! 作业一: 1、桌上有一本书,书与灯至桌面垂直线的垂足相距半米。若灯泡可上下移动,灯在桌上面多高时,书上照度最大(假设 灯的发光强度各向通性,为I0) 解:设书的面积为dA ,则根据照度的定义公式: dA d I dA d E 0Ω==φ (1) 其中Ωd 为上图所示的立体角。 因而有: 2/32222) h (L h dA h L cos dA d +?=+?= Ωθ (2) 将(2)式代入(1)式得到: 2 /3220)h (L h I E += (3) 为求最大照度,对(3)式求导并令其等于零, 计算得: 因而,当高度为m 221 时书上的照度最大。 2、设He-Ne 激光器中放电管直径为1mm ,发出波长为6328埃的激光束,全发散角为=10-3rad ,辐射通量为3mW ,视见函数取 V(6328)=,求: (1)光通量,发光强度,沿轴线方向的亮度 (2)离激光器10米远处观察屏上照明区中心的照度 (3)若人眼只宜看一熙提的亮度,保护眼镜的透射系数应为多少 解:(1)光通量:lm 49.010324.0638V K 3m v =???=Φ??=Φ-θ 发光强度:cd 1024.64 d d I 52v v ?≈Φ=ΩΦ=θπ 亮度:2112 35m /cd 1059.7)10(4 1024.6dAcos dI L ?≈??==-πθ轴 (2)由题意知,10米远处的照明区域直径为: 从而照度为:lx 9.6238)10(4149.0D 4E 2 22 v =??=Φ=-ππ (3)透射率:8114 1026.110 95.710L 1T -?≈?==轴(熙提)

光子学与光电子学 原荣邱琪 习题题解

《光子学与光电子学》 习题及题解 原荣 邱琪 编著 第1章 概述和理论基础 1-10 计算每个脉冲包含的光载波数 考虑工作在1 550 nm 波长的10 Gb/s RZ 数字系统,计算每个脉冲有多少个光载波振荡? 解:已知λ = 1.550 μm ,所以光频是Hz 101.93514×==λc f ,光波的周期是 1T f ==5.168×10?15 s 。 已知数字速率是10 Gb/s RZ 码,所以脉冲宽度是T = 1/(10×109) = 10?10 s ,所以在该脉冲宽度内的光周期数是 19349015.168/101510ele =×==??T T N 1-11 计算LD 光的相干长度和相干时间 单纵模LD 的发射波长是1550 nm ,频谱宽度是0.02 nm ,计算它发射光的相干时间和相干长度。 解:由题可知,λ = 1550×10?9 m ,Δλ = 0.02 × 10?9 m ,从式(3.1.18)可知 ()()Hz 102.5100155/1031020.0/929 892×=××××=Δ=Δ??λλc v 于是,相干时间是 019104)102.5/(1/1?×=×=Δ≈Δv t s 或者 0.4 ns 相干长度是 12.010*******c =×××=Δ=?t c l m 或者 12 cm 与LED 相比(见例1.3.4),LD 的相干长度是LED 的6.3×103倍。

第2章 光波在光纤波导中的传输 2-14 平面电介质波导中的模数 平面电介质波导宽为100 μm ,,490.11=n 084.12=n ,使用式(2.2.6)估算波长为1.55 μm 的自由空间光入射进该波导时,它能够支持的模数。并把你的估算与下面的取整公式进行比较 1π2Int +?? ????=V M 解:全反射的相位变化不能够大于π,所以φ /π 小于1。对于多模波导,φ>>V ,式(2.2.6) ()π2π2V V m ≈?≤φ。利用已知的参数和式(2.2.7),可以计算V 值如下: ()()21.3648.149.1105.11050π2π212 266212221=?×××=?=??n n a V λ 此时()06.23π/21.362π2=×=≤V m ,把0=m 模算上,就有24个模。利用取整公式可以算出该波导能够支持的模数()()23136.212Int 1π2Int =+×=+=V M 。 该题和例2.2.1比较,因为074.12=n 变为084.12=n ,波长由1.0 μm 变为1.5 μm ,所以波导能够支持的模数也减少了。 2-15 计算保证只有一个TE 模工作的AlGaAs 对称平板波导的最大中心厚度 已知自由空间波长λ = 0.85 μm , 计算保证只有一个TE 模工作的AlGaAs 对称平板波导的最大中心厚度。波导参数为n 1 = 3.6,n 2 = 3.55。 解:由式(2.2.9)可得到最大平板厚度为 μm 711.055.36.3258.02222221c =?=?=n n d λ 2-16 数值孔径计算 接收机PIN 光电二极管的光敏面是2 mm ,使用1cm 的透镜聚焦,透镜和PIN 管之间为空气,计算接收机的数值孔径。 解:因为n 0 = 1,光敏面d = 1 mm ,透镜焦距f = 10 mm ,d /2f <<1, 所以sin α≈ tan αmax max ,由式(2.3.5)可得到 NA = sin αmax ≈ tan αmax = d /2f = 0.05 对应的最大接收角αmax 为2.87o (见图2.2.6),总接收角为2αmax = 5.74o 。 2-17 平板波导的数值孔径和接收角计算 有一个对称的AlGaAs 平板波导,已知中心介质n 1 = 3.6,与其相邻的介质n 2 = n 3 =3.55,

第一章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 1.(Q1) 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 host and an end system List the types of end systems. Is a Web server an end system Answer: There is no difference. Throughout this text, the words “host” and “end system” are used interchangeably. End systems include PCs, workstations, Web servers, mail servers, Internet-connected PDAs, WebTVs, etc. 2.(Q2) The word protocol is often used to describe diplomatic relations. Give an example of a diplomatic protocol. Answer: Suppose Alice, an ambassador of country A wants to invite Bob, an ambassador of country B, over for dinner. Alice doesn’t simply just call Bob on the phone and say, come to our dinner table now”. Instead, she calls Bob and suggests a date and time. Bob may respond by saying he’s not available that p articular date, but he is available another date. Alice and Bob continue to send “messages” back and forth until they agree on a date and time. Bob then shows up at the embassy on the agreed date, hopefully not more than 15 minutes before or after the agreed time. Diplomatic protocols also allow for either Alice or Bob to politely cancel the engagement if they have reasonable excuses. 3.(Q3) What is a client program What is a server program Does a server program request and receive services from a client program Answer: A networking program usually has two programs, each running on a different host, communicating with each other. The program that initiates the communication is the client. Typically, the client program requests and receives services from the server program. 4.(Q4) List six access technologies. Classify each one as residential access, company access, or mobile access. Answer:1. Dial-up modem over telephone line: residential; 2. DSL over telephone line: residential or small office; 3. Cable to HFC: residential; 4. 100 Mbps switched Etherent: company; 5. Wireless LAN: mobile; 6. Cellular mobile access (for example, 3G/4G): mobile 5.(Q5) List the available residential access technologies in your city. For each type of access, provide the advertised downstream rate, upstream rate, and monthly price. Answer: Current possibilities include: dial-up (up to 56kbps); DSL (up to 1 Mbps upstream, up to 8 Mbps downstream); cable modem (up to 30Mbps downstream, 2 Mbps upstream. 6.(Q7) What are some of the physical media that Ethernet can run over Answer: Ethernet most commonly runs over twisted-pair copper wire and “thin” coaxial cable. It also can run over fibers optic links and thick coaxial cable.

光电子技术作业解答

光电子技术作业解答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赖老师的课到期中考试为止一共有9次作业,依次分别由冯成坤、饶文涛、黄善津、刘明凯、郑致远、黄瑜、陈奕峰、周维鸥和陆锦洪同学整理,谨此致谢! 作业一: 1、桌上有一本书,书与灯至桌面垂直线的垂足相距半米。若灯泡可上下移动,灯在桌上面多高时,书上照度最大(假设 灯的发光强度各向通性,为I0) 解:设书的面积为dA ,则根据照度的定义公式: dA d I dA d E 0Ω==φ (1) 其中Ωd 为上图所示的立体角。 因而有: 2/32222) h (L h dA h L cos dA d +?=+?=Ωθ (2) 将(2)式代入(1)式得到: 2/3220) h (L h I E += (3) 为求最大照度,对(3)式求导并令其等于零, 计算得: 因而,当高度为m 221 时书上的照度最大。 2、设He-Ne 激光器中放电管直径为1mm ,发出波长为6328埃的激光束,全发散角为=10-3rad ,辐射通量为3mW ,视见函数取 V(6328)=,求: (1)光通量,发光强度,沿轴线方向的亮度 (2)离激光器10米远处观察屏上照明区中心的照度 (3)若人眼只宜看一熙提的亮度,保护眼镜的透射系数应为多少 解:(1)光通量:lm 49.010324.0638V K 3m v =???=Φ??=Φ-θ

发光强度:cd 1024.64 d d I 52v v ?≈Φ=ΩΦ=θπ 亮度:2112 35m /cd 1059.7)10(4 1024.6dAcos dI L ?≈??==-πθ轴 (2)由题意知,10米远处的照明区域直径为: 从而照度为:lx 9.6238)10(4149.0D 4E 2 22 v =??=Φ=-ππ (3)透射率:8114 1026.110 95.710L 1T -?≈?==轴(熙提) 作业二 1、说明蓝色火焰与黄色火焰的色温谁高,为什么 答:色温是用黑体的温度来标度普通热辐射源的温度。 如果热辐射体的光色与温度为T 的黑体的光色完全一样,则称该热辐射体的色温为T 。 由维恩位移定律T m /αλ=(其中K m ?=μα2898),可知,峰值波长m λ与温度成反比,峰值波长随温度升高而蓝移。因为蓝色火焰发出的光波长比黄色火焰的小,所以蓝色火焰的色温高。 2、何谓标准照明体与标准光源 初级和次级标准光源 答:标准照明体指特定的光谱功率分布。CIE 针对不同的用途定义了不同的标准照明体,其中常用的三种标准照明体为: :温度为2856K 的黑体所发出的光谱 标准照明体B :相关色温约为4874K 的直射阳光的光谱 标准照明体C :相关色温为6774K 的平均日光的光谱

光电(第二版)习题答案1-9章

第一章绪论 1. 光电子器件按功能分为哪几类?每类大致包括哪些器件? 光电子器件按功能分为光源器件、光传输器件、光控制器件、光探测器件、光存储器件。 光源器件分为相干光源和非相干光源。相干光源主要包括激光和非线性光学器件等。非相干光源包括照明光源、显示光源和信息处理用光源等。 光传输器件分为光学元件(如棱镜、透镜、光栅、分束器等等)、光波导和光纤等。 光控制器件包括调制器、偏转器、光开关、光双稳器件、光路由器等。 光探测器件分为光电导型探测器、光伏型探测器、热伏型探测器、各种传感器等。 光存储器件分为光盘(包括CD、VCD、DVD、LD等)、光驱、光盘塔等。 2.谈谈你对光电子技术的理解。 光电子技术主要研究物质中的电子相互作用及能量相互转换的相关技术,以光源激光化,传输波导(光纤)化,手段电子化,现代电子学中的理论模式和电子学处理方法光学化为特征,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交叉学科。 3.谈谈光电子技术各个发展时期的情况。 20世纪60年代,光电子技术领域最典型的成就是各种激光器的相继问世。 20世纪70年代,光电子技术领域的标志性成果是低损耗光纤的实现,半导体激光器的成熟特别是量子阱激光器的问世以及CCD的问世。 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大功率量子阱阵列激光器;半导体光学双稳态功能器件的得到了迅速发展;也出现了保偏光纤、光纤传感器,光纤放大器和光纤激光器。 20世纪90年代,掺铒光纤放大器(EDFA)问世,光电子技术在通信领域取得了极大成功,

形成了光纤通信产业;。另外,光电子技术在光存储方面也取得了很大进展,光盘已成为计算机存储数据的重要手段。 21世纪,我们正步入信息化社会,信息与信息交换量的爆炸性增长对信息的采集、传输、处理、存储与显示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国家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国防实力的增强等都更加依赖于信息的广度、深度和速度。 ⒋举出几个你所知道的光电子技术应用实例。 如:光纤通信,光盘存储,光电显示器、光纤传感器、光计算机等等。 ⒌据你了解,继阴极射线管显示(CRT)之后,哪几类光电显示器件代表的技术有可能发展成为未来显示技术的主体? 等离子体显示(PDP),液晶显示(LCD),场致发射显示(EL)。

人工智能作业三(答案)

作业三 1. 下列两个一阶逻辑的语句有什么问题?如果错误,请给出正确的表示: (a) ) ( ) (x Tall x xBoy∧ ? (要表达的意思: 所有的男孩都是高的) (b) ) ( ) (x Tall x xBoy? ? (要表达的意思:一些男孩是高的) [Answer]: ) ( ) (x Tall x xBoy? ? ) ( ) (x Tall x xBoy∧ ? 2.已知如下的两个命题“任何一个选了人工智能(AI)课程的人都是聪明的”,“任 何一门课只要教授人工智能相关知识它就是人工智能(AI)课程”,其相应的一阶 逻辑表达式如下: ? x (? y AI course(y) ∧ Takes(x,y)) ? Smart(x) ? x (? y AI topic(y) ∧ Teaches(x,y)) ? AI course(x) 现在已知事实:John选了课程CS3243,CS3243课教授的推理知识属于人工智 能相关知识,请将该事实表达成一阶逻辑句子,并且将该语句转换成CNF的形式, 然后用归结算来证明“john是聪明的”。 [Answer]: CNF形式: ) 3243 , ( ) , 3243 ( ) ( _CS John Takes Inference CS Teaches Inference topic AI∧ ∧

3.考虑从一副标准的52张纸牌(不含大小王)中分发每手5张牌的扑克牌域。假设发牌人是公平的。 (a)在联合概率分布中共有多少个原子事件(即,共有多少种5张手牌的组合)?每个原子事件的概率是多少? (b)拿到大同花顺(即同花的A、K、Q、J、10)的概率是多少?四同张(4张相同的牌,分别为4种花色)的概率是多少? [Answer]: (a) C552,1/C552 (b) 4/C552, C113C148/C552 4.文本分类是基于文本内容将给定的一个文档分类成固定的几个类中的一类。朴素贝叶斯模型经常用于这个问题。在朴素贝叶斯模型中,查询(query)变量是这个文档的类别,而结果(effect)变量时语言中每个单词的存在与否;假设文档中单词的出现是独立的,单词的出现由文档类别决定。 1)给定一组已经被分类的文档,准确解释如何构造这样的模型。 2)准确解释如何分类新文档。 3)题目中的条件独立性假设合理吗?请讨论。 [Answer]: 1) P(category|document)= P(document|category)P(category)/P(document) 2)P(document|category),P(category)根据已有条件可以统计计算出,因此,给定一个新的测试文档,只需将P(document|category)P(category)最大的category赋给该文档即可。 3)不合理,单词之间不具有独立性。 5.“三一”重工想某工程投标,计划采取两种策略:一种是投高标,中标概率为0.2,不中标概率为0.8;另一种是投低标,中标与不中标的概率均为0.5。投标

第一章练习、作业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练习、作业及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 )。 A.社会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 B.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C.社会生产方式 D.物质资料的生产 2.生产过程中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共同构成( )。 A.劳动产品 B.生产资料 C.生产方式 D.劳动过程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 A.社会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 B.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C.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D.企业行为和居民行为 4.在各种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社会关系是( )。 A.政治关系 B.家庭关系 C.生产关系 D.外交关系 5.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是生产总过程的各个环节,其中起决定作用的环节是 ( )。 A.生产 B.分配 C.交换 D.消费 6.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生产关系,其实质是( )。 A.政治关系 B.物质利益关系 C.人际关系 D.经济关系7.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最主要标志是( )。 A.劳动对象 B.生产工具 C.科学技术 D.劳动力 8.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B.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矛盾 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D.生产力自身的内存矛盾 9.经济规律的客观性意味着( )。 A.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B.它作用的后果是永远不可改变的 C.它的存在和作用是不受时间、地点和条件限制的 D.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10.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方法是( )。 A.主观主义 B.唯心主义 C.唯物辩证法 D.科学抽象法(二)多选题 1.如果撇开生产过程的社会形式,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只是生产产品的劳动过程。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包括( )。 A.劳动技术 B,劳动者的劳动 C.劳动对象 D.劳动方式 E.劳动资料 2.劳动对象是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把自己的劳动加于其上的一切物质资料。以下选项中属于劳动对象的是( )。 A.原始森林中正在被砍伐的树木 B.开采中的地下矿藏 C.炼钢厂的生铁 D.织布厂的棉纱 E.织布厂的纺织机 3.劳动资料主要可以分为( )。 A.生产工具 B.基础设施

第1章 习题参考解答

第1章习题参考解答 1.填空和选择 (1)运算器和控制器合在一起称为中央处理器,中央处理器和存储器、I/O接口、总线及电源合在一起被称为主机。 (2)计算机的软件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叫系统软件软件,一类叫应用软件软件。数据库管理系统属于系统软件软件,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属于应用软件软件。 (3)用来管理计算机系统的资源并调度用户的作业程序的软件称为操作系统;负责将高级语言的源程序翻译成目的程序的软件称为编译程序。 (4)计算机系统中的存储器分为外存储器和内存储器。在CPU执行指令时,必须将指令存放在内存储器中。 (5)计算机存储数据的最小单位是字节。1 KB容量的存储器能够存储1024个这样的基本单位。 (6)在计算机系统中,多个系统部件之间信息传送的公共通道称为总线。就其传送的信息的性质而言,在公共通道上传送的信息包括控制和数据信息。 (7)采用2的补码形式表示的8位二进制整数,其可表示的数的范围为(A)。 A.-128~+127 B.-2-127~+2-127 C.-2-128~2+127D.-127~+128 (8)在定点数运算中产生溢出的原因是(C)。 A.运算过程中最高位产生了进位或借位 B.参加运算的操作数超出了机器的表示范围 C.运算的结果超出了结果单元的表示范围 D.寄存器的位数太少,不得不舍弃最低有效位 (9)下列逻辑部件中,不属于运算器的是(A)。 A.指令寄存器B.ALU C.累加器D.状态条件寄存器 2.说明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硬件构成和各部分功能。 微型计算机硬件一般由微处理器、内存储器、外存储器、系统总线、接口电路、输入/输出设备等部件组成。 主要组成部件的功能和特点分析如下: (1)微处理器:是微型计算机的核心部件,由运算单元ALU、控制单元、寄存器组以及总线接口部件等组成,其功能是负责统一协调、管理和控制系统中的各个部件有机地工作。 (2)内存储器:用来存放计算机工作过程中需要的操作数据和程序。可分为随机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RAM存放当前参与运行的各种程序和数据,特点是信息可读可写,存取方便,但信息断电后会丢失;ROM用于存放各种固定的程序和数据,特点是信息固定不变,关机后原存储的信息不会丢失。 (3)系统总线:是CPU与其它部件之间传送数据、地址和控制信息的公共通道。可分成数据总线DB、地址总线AB、控制总线CB。 (4)输入/输出接口电路:完成微型计算机与外部设备之间的信息交换。由寄存器组、专用存储器和控制电路等组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