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展好批评与自我批评——党课讲稿(37页)

如何开展好批评与自我批评

(党课讲稿)

前言

大家好,今天讲述的内容是《党员领导干部如何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我们都知道,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之一,中国共产党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理论源于马克思、恩格斯的关于批评和自我批评的理论,是对马克思、恩格斯批评与自我批评理论的一个继承,同时结合中国的具体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发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思想。

今天的讲述主要分成四个部分:第一,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思想渊源;第二,中国共产党批评与自我批评思想的形成与主要内容;第三,新形势下特别强调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重要性;第四,党员领导干部如何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一、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思想渊源

(一)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含义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含义。“批评”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有以下四种:一是评判、分析、比较事物的是非;二是对书籍、文章的评注;三是指出缺点和错误;四是对缺点和错误的看法。在这里,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其中的第一个

含义,这里“批”就是分析,“评”就是评判。对一种观点、方法、做法等进行分析,再做出评判,判定其是否正确、可行,这个过程就是批评,而当自己作为批评的对象时,那就是自我批评,所以批评包含了两个紧密相关的思想环节。可以说,无论是批还是评,都是一个思想的活动,批评是为了帮助同志认识到错误,之后去改正它,而自我批评是帮助自身去认识错误并改正它。如果只有批评而没有自我批评,或者是只有自我批评而没有批评,都是对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一个片面理解和运用。

(二)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思想渊源

批评与自我批评包含了几种重要的理论思想。

1.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对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观的继承和运用

可以说,唯物论就是要信仰真理、实事求是,而辩证法就是要在批判和革命中得出的,所以批评与自我批评就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具体应用。这里包括着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几点重要原理:

第一,是认识和实践的一个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我们说只有在批评中不断地推进认识,之后在实践中去检验它,才能更好的得到一个再认识,进而再去指导实践,这样一个循环往复、活水长流的动态过程。

第二,它包含着一个由肯定转向否定,进而升华为否定之否定的原理。肯定与否定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辨证关系,所以决定

了两者在一定意义上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我们说个人或者是组织,正是通过对别人错误的批判,和对自身错误的不断地警醒、思考和质疑,进而使认识由肯定向否定进行转变,随之再到一个否定之否定的具体升华的过程。正是在这种不断被否定,又不断被肯定的过程当中,最后才能够更加接近真理。

第三,是相对和绝对的基本原理的运用。毛泽东同志曾经有过一段生动的比喻,他说:“我们曾经说过,房子是应该经常打扫的,不打扫就会积满了灰尘,脸是应该经常洗的,不洗就会灰尘满面。我们同志的思想、我们党的工作,也会沾染灰尘的,也应该打扫和洗涤。”我们都知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是这里既有确定性,也有不确定性,为什么?我们要承认,经过实践检验的、符合世界客观规律发展的理论,它是不能被根本推翻的,但是另外一方面我们也要知道,不应该把实践进行过细的依次化、具体化或者绝对化的认识,而是要通过批评和不断地自我批评,克服对实践中认识绝对化的倾向,进而进一步接近真理的发展。

2.批评与自我批评源于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

区分唯心主义政党和唯物主义政党的一个根本的标志,就是历史是由谁推动的,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首创性。中国共产党一直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所以我们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思想。而党的政策正是要通过人民群众在社会活动中的检验,才能够进一步被不

断完善。在实践的检验过程当中,党首先是要认真、耐心地对待群众提出的批评,并从中汲取科学理论的内容,为党再制定理论,进一步与群众贴近,打下一个坚实的群众基础。而正是在这种人民群众的指正过程当中,党还要进行不断地自我反省和自我检讨,这样才能促进我们党的各项事业往前发展。

3.批评与自我批评思想也源于马克思主义关于与时俱进的理论

与时俱进的思想也是马克思主义最宝贵的理论品质之一,尤其在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极端复杂的情况下,党在制定政策的时候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失误,所以为了最大可能的避免失误的产生,就离不开什么呢?集体的一个智慧和力量。中国共产党有一个鲜明的特点,那就是团结而富有朝气。邓小平曾经说过:“批评也是在所难免的,不搞批评与自我批评一定不行,批评的武器不能丢。”善意的批评能够帮助党和个人快速成长,那我们行动上的与时俱进,就需要思想上的与时俱进与之做支撑,所以就要求我们党不能固步自封,而要广开言路、积极纳谏,这样才能促进我们党的理论不断完善,进一步发展。

4.批评与自我批评思想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修身之道

我们都听过,君子有“严以修身”的品德,“修身”指的就是道德修养。“修身、治国、齐家、平天下”是中国古代文人志士所追求的人生发展目标,孔子在强调修身的时候谈到,要从自身做起,他提出过:“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躬自厚而薄

责于人”,之后孟子又把孔子的思想进一步发展,提出修身的学说,首先是“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李世民也曾经对修身和治国提出过自己的观点,认为君王必须首先正身修德。

可以说,毛泽东同志正是对中国古典文化中关于修身思想批判的继承,进而结合马克思主义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理论,又进一步形成了符合中国特色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思想。他曾经说过:“只要我们党的作风完全正派了,全国人民就会跟我们学。”可以说,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作为抵抗各种政治灰尘和政治微生物的唯一有效的方法。

其次,它也源于中国古代关于纳谏与自省的传统思想。纳谏与自省是中国传统批判文化的一个精髓,自古就有之,这里“纳谏”的“谏”是指中国古代的一种提出意见的方式,意为规劝君主、长辈或朋友,使其改正自身错误。“纳谏”是指受谏者应该接受这种善意的规劝。而“自省”是一种自我批判、自我反省、自我教育、自我调控的过程,即通过我们省察自己的言行而进行自我提高、自我塑造的过程。在中国古代,历代统治者都把察纳忠言、接受警醒和批评作为治国安邦的重要方略。古语曾经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随后毛泽东同志把这些思想进一步提炼、深化,就如他在《为人民服务》中所写到的那样:“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如果我们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

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我们再来看一下“自省”,这是古代贤人君子通过时常纠正自己的言行,立身做人的一种主要方法,古人也曾经有过一个很生动的描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中国革命者就是把其与马克思主义辩证批判的批评观相结合,而凝练概括为批评与自我批评。“吾日三省吾身”,这反映出党只有经常照镜子,时刻牢记党的宗旨,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以上所有的这些思想都是批评与自我批评思想重要的思想来源。

二、中国共产党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形成与主要内容

在这里主要谈两点:一是中国共产党批评与自我批评思想的提出与实践;二是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主要内容。

(一)中国共产党批评与自我批评思想的提出与实践

在这里,主要根据历史发展的脉络谈四点。一是延安整风与批评与自我批评;二是中共七大关于三大作风之一的描述;三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中关于“团结—批评—团结”的公式;四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恢复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发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纠正一些“左”与右的错误,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而提出的一个宝贵理论。中国共产党解决党内冲突、坚持真理、改正错误的基本方法,就

是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1.延安整风时期的批评与自我批评

其实在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初期,我们还没有完全的认识到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重要性,所以致使当时在党内出现左或者是右的错误倾向时,没有运用好这一个武器,给党的建设和斗争都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到了1927年,在党的五大会议上,代表们对陈独秀的左倾错误进行了批评,开创了党内批评之先河。当然,在随后的八七会议上继续对陈独秀进行了批评,但是有批评过头的一个行为,表示当时党内还没有掌握好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所以当时导致陈独秀不能接受这种批评,后来陈独秀也拒绝到共产国际去进行检讨。到了1929年古田会议的时候,毛泽东通过总结大革命失败以来的经验教训,在《关于纠正党内错误思想》一文中提出,党内批评是坚强党的组织、增加党的战斗力的武器。这是第一次在党内提出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必要性,并且提出了应该正确运用批评的一些具体的方法。

在1935年的遵义会议上,当时中国共产党拿起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成功地解决了当时党内存在的分歧,确定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内的指导地位。

1942年的延安整风是我们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整风运动,同时使“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中国共产党内初步形成。这一次整风运动就是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形式开展,达到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宗旨。这一次整风运动为什么

能发挥这么大的效力?我们在这次的整风运动当中充分地、合理有效地运用了批评,是正确的而不是歪曲的,同时是认真的而不是敷衍的,这都是需要我们总结的宝贵经验。在整风时期,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整顿“三风”中强调,批评是批评别人,自我批评是批评自己,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一个整体,缺一不可,但作为领导者,对自己的批评是主要的。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报告》当中也提出了党员需要有多方面的修养,但是其中重要的一点,就应该包括要有坚持党内团结,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遵守纪律的修养。

整风运动为今后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开展起到了非常好的示范和引领的作用,整风运动时期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领导干部要带头做严肃的自我批评。整风运动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毛泽东同志带头对自己进行了认真的自我批评。毛泽东就曾坦言:“实行自我批评,是一个很难办到的事情,鲁迅也说解剖自己是困难的。”但是在整风运动当中,比如说针对当时审干运动中的种种错误,毛泽东同志主动进行了自我批评,并承担了主要责任来征得同志们的谅解,他说过一段话:“整个延安犯了许多错误,谁负责?我负责,因为发号施令的是我。别的地方搞错了谁负责?也是我,因为发号施令也是我。”正是这种诚恳的态度使延安整风运动非常好地往前推进。

第二个特点,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理论、学习文件,这样才

能不断提高全党的思想认识水平。当时曾经有过这样一段话,“把中央的文件更多读几遍,更多想几遍吧!只有能虚心学习的人,只有敢于认识自己,清算自己的人,只有有决心用正确的思想方法,正确的人生观武装自己,敢于认识自己的人,才能在战场上有效地缴敌人的械,并向死不缴械的敌人投出准确致命的一击。”可见学习理论、学习文件对提高党员整体思想水平的重要性。

第三个特点,批评同志一定要出于公心。坚强的党性修养是我们开展好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基本条件。刘少奇同志曾明确提出批评“必须首先是完全站在正确的党的立场上,站在为党的利益、工作的进步,为帮助其他同志改正错误和弄清问题的大公无私的立场上来进行。”所以我们说,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同志进步,为了巩固党的领导,而不是为了把人整死。所以我们说,它的宗旨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第四个特点,批评重视调查研究,要以事实为准绳。毛泽东同志曾说过:“党内批评要防止主观武断和把批评庸俗化(两种错误倾向),说话要有有理有据,批评要注意政治。”“批评不能乱造名词,乱扣帽子,是要有证据的。”同时我们批评同志应该把握“抓大放小”的思想,就是“对于党的路线,政策有违背,对于群众有坏影响”的缺点和错误,我们是要进行批判,而对个人生活中一些无关原则的“小节”,则不要“吹毛求疵”,“否则就有把批评降到庸俗化非政治化的危险。”这一条在我们今天

也是非常适用的。

第五个特点,批评同志的态度要端正,同时方法也要得当。在批评同志的时候,批评者不应该用盛气凌人的态度和教训人的口吻,而应该产生有一种恳切坦诚的帮助同志的精神,只有这样大家才能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陈云也在这个问题上提出过精辟的见解,他说,批评只有采取“和颜悦色地说服人家,善意指出犯错误的原因和纠正错误的办法”这种态度,“才能使被批评者心服口服,问题才能够真正解决。”

2.中共七大关于“三大优良作风”之一的论述

经过了延安整风运动,1945年党的“七大”标志着批评与自我批评作风的全面形成。在《论联合政府》中将批评与自我批评确认为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正是在中共七大上,发扬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的内容,第一次被写进了中共七大通过的新党章之中。

新党章之中是这样描述的:“中国共产党应该不掩盖自己工作中的错误与缺点。中国共产党应该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经常检讨自己工作中的错误与缺点,来教育自己的党员和干部,并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中国共产党反对那种自高自大、害怕承认自己错误、害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情绪。”

3.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中“团结——批评——团结”的公式

1957年,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发表。这是一篇非常重要的战斗檄文,毛泽东全面分析了建国之初的各种类型的矛盾,并且指出,大部分的矛盾是人民内部矛盾,而要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就要采取民主的方式,就要采用“团结——批评——团结”的公式。他最后的落脚点还是在团结上,这才是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最根本的原则。

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恢复和发展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恢复了批评与自我批评。从1966年到1976年十年文化大革命时期,由于当时党内出现了严重的混乱和极“左”的思想,唯心主义盛行,当时党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建设一度受到十分严峻的挑战,“文革结束”之后,“两个凡是”的方针又没有彻底清算党在思想领域中存在的错误认识,所以使党内的思想作风建设继续在徘徊和缓慢的发展之中。改革开放以来,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得到了进一步的恢复和发展。1978年5月,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的大讨论之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正式在党内确定。

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指出,我们党的团结是建立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基础上的团结,党内要分清理论是非、路线是非,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相互帮助、相互监督,克服各种错误思想。在谈到中国共产党作风建设问题时,邓小平不止一次的强调,“不做思想工作,不搞批评与自我批评一定不行。批评的武器一定不能丢。”在世纪之交,中国共产党继续发扬了批

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当时江泽民同志根据一些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贪污腐败现象屡禁不止提出了一段中肯的建议:“加强新时期党的作风建设,要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的要求,坚定不移地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把我们党实事求是的作风,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的作风更好的发扬起来。”在2009年的时候,胡锦涛同志又进一步强调,大兴批评与自我批评之风是非常必要的。

中共十八大以来,批评与自我批评与党内法治建设相结合,我们现在对它的要求是逐步系统化和规范化。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省调研的时候强调,要大胆使用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有力武器。同时指出,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一剂真正的良药,是对同志、对自己的真真正爱护,要使批评与自我批评常态化。2014年10月,在群众路线实践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又进一步强调,批评与自我批评是解决党内矛盾的有力武器,也是保持党的肌体健康的有力武器。同时他做了一个很生动的比喻,说领导干部共产党员不能过分“爱羽”,“爱羽”就是爱惜自己的羽毛,爱自己的所谓面子和声誉,一旦党员干部陷入了这种所谓的“面子”的怪圈,就会变得害怕别人批评自己,说到底这是虚荣心在作祟,不敢批评别人,正是也不敢让别人批评自己,殊不知这种“好心”败坏了党的政治风气。

(二)批评与自我批评思想的主要内容

这里我主要想分五个方面,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目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功能,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根本原则、基本方法和应有态度等几个方面展开。

1.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目的

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目的谈三点。

首先,是为了解决党内矛盾,促进党的团结。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加强党内团结的一个重要的基础。按照现代结构理论认为,团结是什么?从松散的同质结构,到粘合在一起的异质结构,同质结构是松散的,所以说异口同声并不必然反映组织是团结的,而异质结构才能够把党员紧密的粘合在一起。因为不同意见之间的碰撞,恰恰是组织有活力的一种表现。这是用的是现代结构理论,其实实则就是反应了唯物辩证法的具体反应。

不要认为没有不同意见,万马齐喑就说明了党组织团结,其实没有声音恰恰说明,第一个可能是很多人不敢说话、不愿意说话,还有一种可能是我们对达成的共识并不想表示自己的态度。所以说,这反而是组织凝聚力减弱、衰弱的一种表现。黑格尔曾经说过一句话,“对立的东西产生和谐,而不是相同的东西产生和谐。”和谐的本质就是对立统一,就是我们常说的和而不同,就像中国传统八卦一样,阴阳结合,这才是最大的一种和谐。

其次,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党内民主,促进党员权利的实现。党员干部可以不同意批评者的观点,但是必须要捍卫批评者表达意见的权利,同时可以对某种观点进行批评,但

必须要允许别人充分地进行辩护。捍卫别人批评的权利,同时也是捍卫自己反批评的权利。

在批评中,批评者和反批评者都应该是自主、公开、平等地展开对各种关系、事实逻辑的具体的分析,要有唯证据是从,唯真理为王的态度,不加任何的隐瞒和约束,没有任何的特权。所以我们说,不能强迫人家承认错误,也不能伤害同志的自尊心,更不能使人家没有发言权,这才是充分展示党内的民主。就像前面谈到的十年文革时期,它形成了这种动荡的影响,最重要的一点原因就是党内民主被破坏了,家长制盛行,派系林立。我们说这些分歧不能通过正常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式途径来解决,而是动辄通过路线斗争、阶级斗争,上纲上线,最后给党和国家,给人民带来巨大的损失。就像陈云同志所说的那样,无产阶级政党应该是一个最有纪律的党,也是一个最讲民主、最讲自由的党。这我们说,批评与自我批评要充分展示党内的民主。

最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党员修养,保持我们党的先进性。自我批评是批评的高级境界,自我批评是以自我为批评对象,但是我们不能把自我批评简单的理解为,就是简单的一个对象的转化。其实,自我批评是比批评别人更复杂的思想和心理的活动。因为自我批评往往是对别人批评的一种自我的反思、自我的反馈,是一种自我认识的觉醒、自我认识的提升。自我批评更需要彻底的唯物主义批评的思想。历史唯物主义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员不仅应该不怕批评,而且还要迫切地需要批评,只

有这样才能实现党的宗旨,每个党员才能真正的有责任、有义务地把自己的意见表达出来。

2.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功能

功能之一,是为了帮助和挽救犯错误的同志。多位领导人反复强调,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不是为了单纯地指出某位同志的错误,而是为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就是我们常说的,不是要把犯错误的同志整死,而是为了避免在今后继续犯错误。这样他就可以在党和人民的关怀下,不断的成长,更好地为党和国家、人民服务。

另外一方面,党内确实也存在一些思想不纯的人、意志薄弱的人、党性不强的人,这些人他们很容易被各种歪风邪气所侵染。所以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就要通过及时的调查研究,发现问题并及时的对这些同志进行批评、教育和规劝,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就能起到防微杜渐、弥补过失的功效。

功能之二,提高全党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共产党人也是普通的人不是神,他们当然都会犯错误,所以党员不但会在实际的客观行动上犯错误,也会在思想上,自觉不自觉地犯这样那样,“左”或者是“右”的错误。只有通过不断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主客观的去改造世界的活动,才能够使我们党员干部等等各级党组织,不断地健康地发展。这也是执政党进行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和组织建设的一般规律。

3.批评与自我批评应该的根本原则

批评与自我批评应该坚持几点根本原则。第一点就是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在党内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我们固然要提倡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但是这种“知”和“言”必须建立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之上,要“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就是有理有据,不能道听途说、人云亦云,更不能根据个人的好恶去编造、捏造一些问题,进而去诬陷同志。批评要有大局观,就是要把问题整体看得全面。批评一个人的时候,也同样要有大局观,要根据他的全面来提出问题。这里首先我们要知道,没有缺点、没有错误的人是不存在的,我们在批评他人的时候,一定要分清主流和支流,要把个人的责任还是历史的原因做一个很好的界定。其次,对于批评的同志,就像刚才强调的,一定要以事实为准绳。接受批评的同志一定要胸襟开阔、豁达大度,要本着“闻过则喜”“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精神态度来接受批评;被批评者应该更多注重批评人提出的具体的批评内容,而不要过分挑剔批评者所掌握的一些可能不是太合时宜的方法,要抓住主流。

第二点,公开性的原则。党内的批评和自我批评一定要摆在大家面前,要坦诚相待,就是我们说,要经得住历史、党员和群众的考验才行。所以我们在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时候,一定要克服一种老好人倾向。可能有一些同志当面的时候从来不说别人的缺点,但是却愿意在背后私下形成小集团,议论纷纷、传谣言,这种行为是要坚决杜绝的。就是这种表面上一团和气,而背后使绊子的一些党员,对党、对国家事业、对自己都是极不负责的态

度。同时我们在开展公开性的批评中,还要注意一点,不能光批评自己而不敢去批评他人,这些都是我们在批评与自我批评当中要注意的原则。

第三点,党性原则。就是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必须是以党性的基本原则为基础,那就是要立党为公、不拘私情、不搞报复,要坚决抵制有损党、国家和人民的一切行为。正是本着立党为公的大局出发,不是为了一党私利,所以我们要坚决杜绝两面派,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等行为。其实我们关于党性原则也可以看一个小例子,在党的历史上,王明和博古都曾经犯过错误,所以在党的七大上两人都做了自我批评,但大家的得出的一致结论是,博古的自我批评是真诚的、认真的、自我剖析的,而王明的自我批评是敷衍了事的,没有认识到问题的实质,所以这种极不认真就是他态度上存在问题,就是党性上的缺失。

第四点,民主集中制原则。在组织范围内,积极开展正确思想对错误思想的这种批判和说服,一定要避免“家长制”和“一言堂”。要充分发扬党内的民主,把正确的思想和意识上升为一个集体决定的意见,这也是党内民主赋予每一个党员的提意见应有的权利。中国共产党成立90余年来,在不断地艰辛奋斗中,也曾经犯过一些错误,但是每一次我们都能及时的纠正错误,因为犯错误不可怕,及时纠正了就好,这些能及时纠正都是离不开广大党员的一个集思广益出谋划策,就是民主集中制的一个重要原则的现实应用。

4.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基本方法

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基本方法主要谈三点。首先,要准确把握批评的尺度和重点,就是要抓主流。第二,要坚持我们党提出的“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总的宗旨。第三,实行广泛的党内民主、人民民主,与党外监督都要结合在一起。

5.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应有态度

首先,要定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一定要使之常态化、制度化。衡量一个领导班子是否坚强有力、是否是一个凝聚的战斗集体,首要标准就是看他能不能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武器,经常的开展踊跃健康的思想斗争。惟有“时时勤打扫”,才能“莫使染尘埃”。当然我们都知道,校正错误的过程可能是痛苦的过程,但正所谓没有痛苦,没有经过痛苦的磨砺、反思,实现从量到质的飞跃,是不能真正排毒、出汗,从而真正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创新,达到自我提高的过程。

第二,批评他人要掌握语言的艺术,要循循善诱。常言说得好,“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所以,对于批评,我们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原则的事要郑重地说;有分歧的事可以商量着说;着急的事反而要沉稳地说;情绪的事要开导着说;微小的事可以幽默地说。在进行批评时,切记不要记仇,而且就事论事,不要翻旧账、历史重提,不将个人恩怨带到组织的批评活动中。尤其是与自己同级别的同事之间,更是不能搞恶性竞争,不能借着批评之名打压报复,进行竞争关系的处理,这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