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因工程学试卷及解答 (1)

人因工程学试卷及解答 (1)
人因工程学试卷及解答 (1)

人因工程学试卷

一、填空题(15分,每题1分)

1、疲劳不仅是生理反应,而且也包含着大量的()和环境因素等。

2、视觉疲劳可以通过(),反应时间与眨眼次数等方法间接测定。

3、意识第Ⅱ层次是正常意识的()。

4、不考虑特殊局部需要,为照亮整个假定工作面而设置的照明,称为()。

5、把频率与强度的对应关系所表示的图形成为()。

6、静态作业的特征是(),却很容易疲劳。

7、维持生命所必需的能量程为()。

8、用能量消耗划分劳动强度,只适用于以()为主的作业。

9、以能量消耗的相对指标评价劳动强度标准的典型代表是()。

10、在工作日快结束时,可能出现工作效率提高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

11、我国的《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是基于作业者的()提出来的。

12、彩色系列可以根据色调、饱和度和()来辨别。

13、我国《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规定,车间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最高容许浓度采用

()浓度表示法。

14、狭义的人机系统是指()。

15、视觉显示装置按显示的性质分类,可分为()和指针显示两大类。

1能量消耗水平不高;2.基础代谢量;3体力劳动;4.日本能率协会的划分标准;5.终末激发;6.心理;7.闪光融合值;8.意识松弛阶段;9.一般照明;10.频谱;11.听力保护;12.明度;

13.质量体积浓度;14.人机共同体;15.数字显示。

二、判断题(10分,每题1分)

1、各感觉器官对其感受信号变化的感觉,不仅取决于信号变化的绝对量,还取决于信号变化的相对增量()。

2、静态作业的能量消耗不会超过氧上限,作业停止后,机体的耗氧量迅速降到安静状态时的耗氧水平()。

3、色彩之间的区别主要以色调对比为主()。

4、RMR和劳动强度指数Ⅰ主要反应体力劳动强度()。

5、气流速度对人体散热的影响呈线性关系,所以,当气流速度增加时,将会显著增加人体的散热量()。

6、综合温标WBGT能评价环境微气候条件,但有效温度是最简单和最适当的方法()。

7、提高照度值可以提高识别速度和立体感觉,从而提高作业效率,因此,增加照度值与作业效率的增长相关()

8、耳塞和耳罩可以降低人耳对噪声的感觉,而有利于听清楚对方的谈话内容()。

9、一般照明方式适用于工作地较分散或作业时工作地不固定的场所()。

10、打开收音机开关,选择所需节目这一过程是人机对应连接()。

一、判断题(10分,每题1分)

1.√2.× 3. √.4. √. 5×. 6. ×7. √8. ×9. √. 10×.

三、名词解释(10分,每小题2分)

1.人因工程学就是按照人的特性设计和改进人机环境系统的科学。

2.色彩调节是指巧妙的利用颜色,合理选择色彩,使工作场所构成一个良好的颜色

环境。

3.人机系统是由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人和机器两个系统构成、且能完成特定目标的一个整个系统。

4.对某一具体人机系统而言,人为失误就是指对系统已设定的目标及系统的构造、模式运行发生影响,使之逆转运行或遭受破坏的人的因素造成的各种活动。

5.人体测量是通过测量人体各部位尺寸来确定个体之间和群体之间在人体尺寸上的差别,用以研究人的形态特征,从而为各种工业设计和工程设计提供人体测量

尺寸。

四、简答题(25分,每题5分)

●人因工程学的研究方法?

(1)调查法:包括访谈法、考察法和问卷法。

(2)观测法:研究者通过观察、测定和记录自然情境下发生的现象,来认识研究对象的方法。

(3)实验法:在人力控制条件下系统改变一定变量因素,以引起研究对象相应变化来做出因果推论和变化预测的一种方法。

(4)感觉评价法;是运用人的主观感受对系统特性进行评价的一种方法。

(5)心理测验法:以心理学中个体差异理论为基础,对被试个体在某种心理测验中的成绩与常模进行比较,用以分析被试心理素质的一种方法。

(6)图示模型法。是采用图形对系统进行描述,直观地反映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从而描述系统本质的一种方法。

● 2.如何提高反应速度,缩短反应时间?

(1)合理选择感觉通道;

(2)确定刺激信号特点;

(3)合理设计显示装置和控制装置;

(4)进行职业选择和适应性训练。

●如何控制噪声传播?

(1)对工厂各区域合理布局。

(2)调整声源的指向。

(3)充分利用天然地形。

(4)采用吸声、隔声、消声等措施。

(5)采用隔振与减振措施。

●显示器及控制器布置原则?

(1)按重要程度布置;(2)按使用频率布置;(3)按使用顺序布置;(4)按功能布置。

● 5.如何进行工作房间色彩调节?

(1)考虑工作房间的性质,高温生产环境采用冷色系,低温环境采用暖色系。

(2)要有对比,并能产生适当、协调、渐变的效果。

(3)要考虑光线反射率,

(4)合理配色;

(5)合理选择颜色特性,包括色调、明度和彩度。

五、计算题(20分)

1.基础代谢率为105KJ/m2h,相对代谢率为5,若作业者身高为1.85m,体重为75kg,连续工作3小时。试问该项作业能量消耗为多少?作业时增加的代谢量是多少?(7分)

2.某车间有两个噪声源,测得总声级为92分贝,关闭噪声源A后测得声级为84分贝,关闭噪声源A、B后,测得声级为78分贝。试问噪声源A、B的声级分别是多少?噪声源的声级是多少?(8分)

3.工作台前方设置一个按钮开关,按钮距台边距离为790mm,它适合15%的人群使用。已知人的臂长平均值为733mm,标准偏差为45mm。拟改为适合95%的人群使用,试问改变后按钮距台边的距离?(5分)

五、计算题(20分)

1.(7分)

(1)人体表面积=0.0061×身高+0.0128×体重(㎏)-0.1529

=0.0061×185+0.0128×75-0.1529

=1.9356㎡(2分)

(2)能量消耗=(RMR+1.2)BST=(5+1.2)×105×1.9356×3

=3780.23(KJ) (3分)

(3)作业时增加的代谢量=RMR×BST=5×105×1.9356×3=3048.57(KJ) (2分)

2.(8分)

(1)L PB=10㏒(100.1×84-100.1×78)=82.74dB (2分)

=10㏒(100.1×92-100.1×78)=91.82dB (3分)

(2)L P

(A+B)

(3) L PA=10㏒(100.1L P总-100.1L P背)

= 10㏒(100.1×91.82-100.1×84)=91.25 dB (3分)3.Pv=733-1.645×45=658.975=659㎜(5分)

六、应用题(15分)

1.为什么警车、救护车的车灯,均采用较亮的周期变化的灯光,并伴有周期变化的高频报警声?(7分)

1.因为警车、救护车在道路行使过程中要求快速,为使人们能快速躲闪,保证速度和安全。

在信号设计时采用光信号和声信号,光信号采用快速闪烁的信号并有一定的亮度保证,以保证人们对信号的识别,声信号采用高频、周期性变化会使人有紧迫感,急于躲避车辆。

两个信号同时使用可提高正确反应率。(7分)

2.试分析坐姿作业空间设计内容,需考虑哪些人体尺寸?(8分)

(1)工作面设计。要考虑人的水平作业范围,垂直作业范围,立体作业范围。工作面高度设计。该设计与人的上臂长、坐姿肘关节高度有关。

(2)座椅及活动余隙设计。座椅设计主要包括椅子高度、深度、椅面宽度及扶手等。

其中,椅子高度是主要尺寸。主要依据人的坐姿臀高、宽度。

(3)容膝空间设计。坐姿大腿厚;小腿高与桌面下表面高度之间要有空间。

(4)脚作业空间。小腿长;腿弯曲角度。

人因工程学总复习题

考试题型: 一、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二、计算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三、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人因工程学(HUMAN FACTORS) 总复习题 一、人因工程学概述 (1)人因工程学的定义和研究目的 人因工程学就是按照人的特性设计和改进人机环境系统的科学。研究各种工作环境中人的因素,研究人和机器及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人的工作、生活中怎 样统一考虑工作效率、人的健康、安全和舒适等问题的科学。美国的人因工程学 命名多采用人因工程学。 人因工程学研究目的是:研究人—机—环境三者之间关系的学科。特别突出系统设计中以人为主体的设计原则。人因工程学在实现工业工程的效率、质量、 成本、安全和健康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2)人因工程学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人因工程的发展过程基本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1) 萌芽阶段:19世纪,主要是泰勒等人创立的科学管理时期,主要以提高 生产效率、人员选拔培训作为主要研究容,人机关系中,主要是强调人适应机器。 2) 初始阶段(一战与二战期间):这一期间主要围绕如何提高效率。研究的容 包括人的疲劳研究,人员培训,选拔研究,心理学的研究等。对组织影响生产力 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 3) 成长阶段(二战-60年代):研究人机界面如何有效匹配,对人机系统的研 究由人适应机器到机器设备如何适应人。 4) 发展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人因工程研究三大趋向:①研究领域 不断扩大,向人机环境系统优化方向发展;②应用围越来越广;③在高技术领域 的特殊作用。 (3)人因工程学的研究容 研究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 研究人一机一环境系统整体设计; 研究人机界面设计; 研究工作场所设计和改善; 研究工作环境及其改善; 研究作业方法及其改善; 研究系统的安全和可靠性; 研究组织与管理的效率。 (4)人因工程学有哪些研究方法 调查法:包括访谈法、考察法和问卷法。 观测法:研究者通过观察、测定和记录自然情境下发生的现象,来认识研究对象的方法。 实验法:在人力控制条件下系统改变一定变量因素,以引起研究对象相应变

人因工程学期末考试简答题复习题目及答案

人因工程学期末考试简答题复习题目及答案 1. 造成人为失误的原因可分成哪大类?而降低人为失误的方法有那三大项? 2. 如何从管理控制上减少工作时骨骼肌肉之伤害? 3. 什么是反应时间?如何控制刺激信号以缩短反应时间? 4. 生活中常见的水表显示装置的形式如下图所示。试分析其是否符合显示装置 设计的人机工程学原则。 5. 某小型零件装配在线坐姿工作的工作台为一类似于办公桌的矩形工作台,工 作台的一侧为输送待装件的输送带。工作台上有多种零件及工具沿工作台长度方 向一字摆开。试分析此工作场地布置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措施。 6. 人在操作计算机时易产生眼睛干涩、身体疲劳等现象,导致工作效率降低。为 了舒适而高效的工作,请从人机工程学的角度分析其原因并提出你的一些建议。 7. 人因工程学主要研究的是人、机、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简述这三者的含义。 8. 人因工程学研究的目标有哪些? 9. 一般情况下,人耳对多少Hz频率范围内的声音较敏感? 10. 如何进行工作房间的色彩调节? 11. 眩光的危害及控制措施?12. 作业位置与视距的关系? 13. 建立人机系统评价的目的与原则? 14. 开环人机系统的特征是什么?15. 什么叫系统评价?16. 人机系统设计的步骤? 17. 简述工作场所通风的重要性及换气的方法? 18. 描述你所熟悉的一个车间或办公场所的色彩环境,说明其特点和不足之处。 19. 请提出如何才能克服体力劳动中单调感的方法,并举出具体的应用例子。 20. 试比较感觉与知觉。 21. 简述感觉与知觉的区别与联系。 22. 确定作业姿势的因素有哪些? 23. 哪些情况下适合采用立位操作? 24. 立位工作有哪些缺点? 25. 哪些情况下适合采用坐姿操作? 26. 坐姿操作有哪些缺点? 27. 简述噪声的控制方法。 28. 照明条件与作业效率有何关系?是否照度值越高﹐作业效率越高? 29. 照度与事故有何关系? 30. 简述系统的功能。 31. 功能分配的一般原则是什么? 32. 信号显示有何特点? 33. 信号装置有什么作用? 34. 使用荧光屏显示信息有何优点? 35. 简述目标的视见度与呈现时间之间的关系。 36. 控制器为何要进行编码?常见的控制器编码方式有哪些? 37. 何谓控制–显示相合性? 38. 简述事故的特性。 39. 事故控制的主要方法和基本对策是什么? 40. 何谓系统安全分析? 41. 简述系统安全分析的基本内容。 42.对人体有影响的振动因素有哪些? 43.请简述噪声控制方法 44.简述控制与显示系统的设计原则。 45.简述提高机器设备可靠性的方法。 46简述适应域与百分位的关系

人因工程学课后习题及解答.doc

《人因工程学》课后复习思考题答案 郭伏、钱省三主编 第一章 一、简述人因工程学的定义。 答:人因工程学就是按照人的特性设计和改进人一机一环境系统的科学。 人一机-?环境系统是指由共处于同一时间和空间的人与其所操纵的机器以及他们所处的周围环境所构成的系统,也可以简称为人一机系统。 为了实现人、机、环境之间的最佳匹配,人因工程学把人的工作优化问题作为追求的重要目标。其标志是使处于不同条件下的人能高效、安全、健康、舒适地工作和生活。 二、人因工程学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r萌芽时期(2。世纪初期) J 人因工程学的兴起时期(1910—1940年) ] 人因工程学的成长时期(1940—1960年) I 人因工程学的发展时期(I960年以后) 1.人因工程学的萌芽时期 20世纪初,美国人泰勒(科学管理的创始人)进行了著名的铁铲实验和时间研究实验,他还对工人的操作进行了时间研究,改进操作方法,制定标准时间,在不增加劳动强度的条件下提高了工作效率。 与泰勒同一时期的吉尔布雷斯夫妇开展了动作研究,创立了通过动素分析改进操作动作的方法。 在这一时期,德国心理学家闵斯托伯格倡导将心理学应用于生产实践,其代表作是《心理学与工业效率》,提出了心理学对人在工作中的适应与提高效率的重要性。 20世纪初,虽然己孕育着人因工程学的思想萌芽,但人机关系总的特点是以机器为中心,通过选拔和培训使人去适应机器。由于机器进步很快,使人难以适应,因此大玷存在着伤害人身心的问题。 2.人因工程学的兴起时期 这一?阶段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工作效率研究提供了重要背景°该阶段主要研究如何减轻疲劳及人对机器的适应问题。 自1924年开始,在美国芝加哥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了长达8年的“霍桑实验”, 这是对人的工作效率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实验得到的结论是工作效率不仅受物理的、生理的因素影响,还发现组织因素、工作气氛和人际关系等都是不容忽视的因素。 3.人因工程学的成长时期 这一阶段包括笫二次世界大战至20世纪60年代。二战以前,人与机器装备的匹配,主要是通过选拔和培训,使人去适应机器装备。

人因工程学试卷

人因工程学试卷 一、填空题(10分) 1、美国的人因工程学命名多采用()。 2、静态作业的特征是(),却很容易疲劳。 3、一般认为,短时间大强度体力劳动所引起的局部肌肉疲劳是()所致。 4、疲劳不仅是生理反应,而且也包含着大量的()和环境因素等。 5、视觉疲劳可以通过()、反应时间与眨眼次数等方法间接测定。 6、我国的《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是基于作业者的()提出来的。 7、彩色系列可以根据色调、饱和度和()来辨别。 8、我国《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规定,车间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最高容许浓度采用()浓度表示法。 9、在工作日快结束时,可能出现工作效率提高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 10、视觉的明暗适应特征,要求工作场所的照度(),避免频繁的适应。 二、判断题(10分) 1、工效学研究应注意测试方法的有效性,有效性是指测试结果能一致的反映所评价的内容。() 2、个体或小组测试法是一种借助器械进行实际测量的方法。()

3、劳动强度不同,单位时间内人体所消耗的能量也不同。因此作业均可用能量消耗划分劳动强度。() 4、气流速度对人体散热的影响呈线性关系,所以,当气流速度增加时,将会显著增加人体的散热量。() 5、视力不仅受注视物体亮度的影响,还与周围亮度有关,当周围亮度与中心亮度相同时,由于缺少良好的对比度,视力最差。() 6、某一瞬间亮度的主观感觉不如正常值的主观亮度感觉强,所以指示灯光常用短暂的强光刺激达到醒目的目的()。 7、不用视觉的情况下,对垂直布置的控制器的操作准确性优于水平布置的。() 8、意识层次模型将大脑意识水平分为5个层次,第0层次表明无意识或神智丧失,注意力为零;第1层次为意识水平低下,注意迟钝。因此,层次越高,意识水平越高,注意范围越广泛()。 9、大强度作业时,氧需超过氧上限,这种作业不能持久。但作业停止后,机体的耗氧量仍可迅速降到安静状态的耗氧水平。() 10、一般照明方式适用于工作地较分散或作业时工作地不固定的场所。() 三、名词解释(10分) 1.作业能力 2.微气候 3.人机界面 4.作业空间

人因工程学课后郭伏习题及解答

人因工程学 课后习题集解答 第一章 一、简述人因工程学的定义。 答:人因工程学就是按照人的特性设计和改进人一机一环境系统的科学。 人一机一环境系统是指由共处于同一时间和空间的人与其所操纵的机器以及他们所处的周围环境所构成的系统,也可以简称为人一机系统。 为了实现人、机、环境之间的最佳匹配,人因工程学把人的工作优化问题作为追求的重要目标。其标志是使处于不同条件下的人能高效、安全、健康、舒适地工作和生活。 二、人因工程学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答: 1.人因工程学的萌芽时期 20世纪初,美国人泰勒(科学管理的创始人)进行了著名的铁铲实验和时间研究实验 ,他还对工人的操作进行了时间研究,改进操作方法,制定标准时间,在不增加劳动强度的条件下提高了工作效率。 与泰勒同一时期的吉尔布雷斯夫妇开展了动作研究,创立了通过动素分析改进操作动作的方法。 在这一时期,德国心理学家闵斯托伯格倡导将心理学应用于生产实践,其代表作是《心理学与工业效率》,提出了心理学对人在工作中的适应与提高效率的重要性。 20世纪初,虽然已孕育着人因工程学的思想萌芽,但人机关系总的特点是以机器为中心,通过选拔和培训使人去适应机器。由于机器进步很快,使人难以适应,因此大量存在着伤害人身心的问题。 2.人因工程学的兴起时期 这一阶段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工作效率研究提供了重要背景。该阶段主要研究如何减轻疲劳及人对机器的适应问题。 自1924年开始,在美国芝加哥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了长达8年的“霍桑实验”,这是对人的工作效率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实验得到的结论是工作效率不仅受物理的、生理的因素影响,还发现组织因素、工作气氛和人际关系等都是不容忽视的因素。 3.人因工程学的成长时期 这一阶段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战至20世纪60年代。二战以前,人与机器装备的匹配,主

人因工程学总复习题

一、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二、计算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三、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人因工程学 (HUMAN FACTORS) 总复习题 一、人因工程学概述 (1)人因工程学的定义和研究目的 人因工程学就是按照人的特性设计和改进人机环境系统的科学。研究各种工作环境中人的因素,研究人和机器及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人的工作、生活中怎 样统一考虑工作效率、人的健康、安全和舒适等问题的科学。美国的人因工程学 命名多采用人因工程学。 人因工程学研究目的是:研究人—机—环境三者之间关系的学科。特别突出系统设计中以人为主体的设计原则。人因工程学在实现工业工程的效率、质量、 成本、安全和健康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2)人因工程学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人因工程的发展过程基本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1) 萌芽阶段:19世纪,主要是泰勒等人创立的科学管理时期,主要以提高 生产效率、人员选拔培训作为主要研究内容,人机关系中,主要是强调人适应机 器。 2) 初始阶段(一战与二战期间):这一期间主要围绕如何提高效率。研究的内 容包括人的疲劳研究,人员培训,选拔研究,心理学的研究等。对组织影响生产 力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 3) 成长阶段(二战-60年代):研究人机界面如何有效匹配,对人机系统的 研究由人适应机器到机器设备如何适应人。 4) 发展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人因工程研究三大趋向:①研究领域 不断扩大,向人机环境系统优化方向发展;②应用范围越来越广;③在高技术领

域的特殊作用。 (3)人因工程学的研究内容 研究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 研究人一机一环境系统整体设计; 研究人机界面设计; 研究工作场所设计和改善; 研究工作环境及其改善; 研究作业方法及其改善; 研究系统的安全和可靠性; 研究组织与管理的效率。 (4)人因工程学有哪些研究方法 调查法:包括访谈法、考察法和问卷法。 观测法:研究者通过观察、测定和记录自然情境下发生的现象,来认识研究对象的方法。 实验法:在人力控制条件下系统改变一定变量因素,以引起研究对象相应变化来做出因果推论和变化预测的一种方法。 感觉评价法;是运用人的主观感受对系统特性进行评价的一种方法。 心理测验法:以心理学中个体差异理论为基础,对被试个体在某种心理测验中的成绩与常模进行比较,用以分析被试心理素质的一种方法。 图示模型法。是采用图形对系统进行描述,直观地反映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从而描述系统本质的一种方法。 (5)绘图说明人机系统简化模型。 人机系统是由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人和机器两个系统构成、且能完成特定目标的一个整个系统。 二、人体测量

人因工程学单元检测2

《人因工程学》单元检测二 一.选择题 1、物体具有一定的亮度,才能在视网膜上成像,引起视觉感觉。这种视觉感觉的清楚程度称为()。 A.照度 B.光强 C.视度 D.亮度 2、( )是指不考虑特殊的局部需要,为照亮整个被照面积而设置的照明。 A.一般照明 B.局部照明 C.综合照明 D.特殊照明 3、下面不是控制和防止眩光的措施是()。 A.限制光源亮度 B.合理分布光源 C.光线转为射线 D.适当提高亮度,增大亮度对比 4、下列哪个条件要求照度标准值分级提高一级()。 A.进行很短时间的作业时 B.视觉能力低于正常能力时 C.作业精度或速度无关紧要时 D.建筑等级和功能要求较低时 、照度均匀的标志是:场最大,最小照度分别与均匀照度之差小于等于平均照度的()。 A.1/2 B.1/3 C.1/4 D.1/ 1、不属于环境中的有害气体的是() A硫氧化物 B氢气 C氮氧化物 D卤化物和有机物质气体 7、悬浮颗粒物又称飘尘,是漂浮在空气中粒径在()以下 A1 B 11 C17 D18 8、以下不属于车空气污染主要来源的是() A新车装饰材料 B 汽车发动机产生的 C 外界污染 D人体自身的污染 9、当儿童体铅含量超过()时,儿童脑发育就会受不良影响,称为铅中毒 A0ug/L B80ug/L C100ug/L D120ug/L 10、以下不属于从建筑物中的天然材料里释放出来的放射性物质是() A镭 B苯 C钍 D钾 11、()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嗅觉异常、刺激、过敏和肝功能异常及免疫功能异常等 A甲醛 B苯 C丙酮 D氟化氢 12、体能量的产生、转移和消耗称为() A 能量代 B基础代 C 安静代 D 机能代 13()是人在绝对安静下维持生命所必须消耗的能量 A 基础代量 B 安静代量 C能量代量 D 代量 14、基础代量的符号() A R BBCSDM 1、安静代量与基础代量的关系() AR=1.2BBR=BCR=0.8BDR与B无关 11常用()指标衡量劳动强度 A安静代量B能量代量C基础代量D相对代量 17单位时间所需的氧量叫做() A 养需 B养债 C 养耗量 D养耗 18动强度是指作业者在生产过程中()及紧程度。 A、体力消耗 B、脑力消耗 C、体力活动 D、脑力活动 19、依作业时的相对代率(RMR)指标评价劳动强度标准。RMR的值为()时可以持续作用。 A、小于4 B、4 C、4到7 D、大于7

人因工程学课后习题及解答

课 后 习 题 集 解 答 第一章 一、简述人因工程学的定义。 答:人因工程学就是按照人的特性设计和改进人一机一环境系统的科学。人一机一环境系统是指由共处于同一时间和空间的人与其所操纵的机器 以及他们所处的周围环境所构成的系统,也可以简称为人一机系统。 为了实现人、机、环境之间的最佳匹配,人因工程学把人的工作优化问题作为追求的重要目标。其标志是使处于不同条件下的人能高效、安全、健康、舒适地工作和生活。 二、人因工程学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答:

发 世纪初期)萌芽时期(20 1940—人因工程学的兴起时期(1910 展 1.人因工程学的萌芽时期 20世纪初,美国人泰勒(科学管理的创始人)进行了着名的铁铲实验和时间研究实验,他还对工人的操作进行了时间研究,改进操作方法,制定标准时间,在不增加劳动强度的条件下提高了工作效率。 与泰勒同一时期的吉尔布雷斯夫妇开展了动作研究,创立了通过动素分析改进操作动作的方法。 在这一时期,德国心理学家闵斯托伯格倡导将心理学应用于生产实践,其代表作是《心理学与工业效率》,提出了心理学对人在工作中的适应与提高效率的重要性。 20世纪初,虽然已孕育着人因工程学的思想萌芽,但人机关系总的特点是以机器为中心,通过选拔和培训使人去适应机器。由于机器进步很快,使人难以适应,因此大量存在着伤害人身心的问题。 2.人因工程学的兴起时期 这一阶段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工作效率研究提供了重要背景。该阶段主要研究如何减轻疲劳及人对机器

的适应问题。 自1924年开始,在美国芝加哥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了长达8年的“霍桑实验”,这是对人的工作效率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实验得到的结论是工作效率不仅受物理的、生理的因素影响,还发现组织因素、工作气氛和人际关系等都是不容忽视的因素。 3.人因工程学的成长时期 这一阶段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战至20世纪60年代。二战以前,人与机器装备的匹配,主要是通过选拔和培训,使人去适应机器装备。 二战期间,由于战争的需要,首先在军事领域开始了与设计相关学科的综合研. 究与应用,使人适应机器转入到使机器适应人的新阶段。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本学科的研究与应用逐渐从军事领域向工业等领域发展。并逐步应用军事领域的研究成果来解决工业与工程设计中的问题。 此外,美国、日本和欧洲的许多国家先后成立了学会。为了加强国际间交流,1960年正式成立了国际人类工效学会(IEA),标志着该学科已经发展成熟,该组织为推动各国的人因工程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4.人因工程学的发展时期 20世纪60年以后,人因工程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这个时期人因工程学的发展有三大基本趋向。 (1)研究领域不断扩大。研究领域扩大到:人与工程设施、人与生产制造、人与技术工艺、人与方法标准、人与生活服务、人与组织管理等要素

人因工程学课后习题及解答

第一章 一、简述人因工程学的定义。 答:人因工程学就是按照人的特性设计和改进人一机一环境系统的科学。 人一机一环境系统是指由共处于同一时间和空间的人与其所操纵的机器以及他们所处的周围环境所构成的系统,也可以简称为人一机系统。 为了实现人、机、环境之间的最佳匹配,人因工程学把人的工作优化问题作为追求的重要目标。其标志是使处于不同条件下的人能高效、安全、健康、舒适地工作和生活。 二、人因工程学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答 萌芽时期(20世纪初期) 人因工程学的兴起时期(1910 —1940年)人因工程学的成长时期(1940 — 1960年)人因工程学的发展时期(1960年以后) 1.人因工程学的萌芽时期 20世纪初,美国人泰勒(科学管理的创始人)进行了著名的铁铲实验和时间研究实验,他还对工人的操作进行了时间研究,改进操作方法,制定标准时间,在不增加劳动强度的条 件下提高了工作效率。 与泰勒同一时期的吉尔布雷斯夫妇开展了动作研究,创立了通过动素分析改进操作动作 的方法。 在这一时期,德国心理学家闵斯托伯格倡导将心理学应用于生产实践,其代表作是《心 理学与工业效率》,提出了心理学对人在工作中的适应与提高效率的重要性。 20世纪初,虽然已孕育着人因工程学的思想萌芽,但人机关系总的特点是以机器为中 心,通过选拔和培训使人去适应机器。由于机器进步很快,使人难以适应,因此大量存在着 伤害人身心的问题。 2.人因工程学的兴起时期 这一阶段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工作效率研究 提供了重要背景。该阶段主要研究如何减轻疲劳及人对机器的适应问题。 自1924年开始,在美国芝加哥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了长达8年的“霍桑实验”,这是对人的工作效率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实验得到的结论是工作效率不仅受物 理的、生理的因素影响,还发现组织因素、工作气氛和人际关系等都是不容忽视的因素。 3.人因工程学的成长时期 这一阶段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战至20世纪60年代。二战以前,人与机器装备的匹配,主 要是通过选拔和培训,使人去适应机器装备。 二战期间,由于战争的需要,首先在军事领域开始了与设计相关学科的综合研究与应用,使人适应机器转入到使机器适应人的新阶段。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本学科的研究与应用逐渐从军事领域向工业等领域发展。并逐步应用军事领域的研究成果来解决工业与工程设计中的问题。 此外,美国、日本和欧洲的许多国家先后成立了学会。为了加强国际间交流,1960年正式成立了国际人类工效学会(IEA),标志着该学科已经发展成熟,该组织为推动各国的人因工程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4.人因工程学的发展时期

人因工程学总结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掩蔽效应:不同的声音传到人耳时,只能听到最强的声音,而较弱的声音就听不到了,即弱声被掩盖了。这种一个声音被其它声音的干扰而听觉发生困难,只有提高该声音的强度才能产生听觉,这种现象称为声音的掩蔽。被掩蔽声音的听阈提高的现象,称为掩蔽效应 2. 人机界面:人与机之间存在一个互相作用的“面”,所有人机交流的信息都发生在这个作用面上,通常称为人机界面。 3. 大小编码:以相同形状而不同大小来区别控制器的功能和用途,这种形式的编码应用范围较小,通常在同一系统中只能设计大、中、小三种规格。 4. 局部照明:是指增加某一指定地点的照度而设置的照明。 5. 强度效应:是指光的刺激强度只有达到一定数量才能引起视感觉的特性。因此,可见光不仅可以用波长来表示,也可以用强度来表示。光的强度可用照射在某平面上的光通量,即照度来表示,其单位是勒克司 1.作业空间:人体在作业时或进行其他活动时(如进出工作岗位、在工作岗位进行短暂的放松与休息等),人体自由活动所需要的范围。 2. 视野:指人眼能观察到的范围,一般以角度表示。视野按眼球的工作状态可分为:静视野、注视野和动视野三类。 3. 局部照明:为满足某些部位(通常限定在很小范围,如工作台面)的特殊需要而设置的照明。 4. 反应时指从刺激呈现,到人开始作出外部反应的时间间隔,也称为反应潜伏期。 5. 感觉阈值外界刺激都要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被人感受到,这一强度下的刺激量值称为该种感觉的感觉阈值。 1安全人机工程学:是从安全的角度和着眼点,运用人机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去解决人机结合面的安全问题的一门新兴学科。 2、人机结合面:就是人和机在信息交换和功能上接触或互相影响的领域(或称“界面”)。 3、人机功能分配:对人和机的特性进行权衡分析,将系统的不同功能恰当地分配给人或机,称为人机的功能分配。(或“对人和机的特性进行权衡分析,将系统的不同功能恰当地分配给人或机,称为人机的功能分配。”) 4、反应时间:人从接收外界刺激到作出反应的时间,叫做反应时间。它由知觉时间(ta)和动作时间(tg)两部分构成,即 T=ta+tg 。(或反应时间是指人从机械或外界获得信息,经过大脑加工分析发出指令到运动器官开始执行动作所需的时间。)

《人因工程》试题及答案

工程学院《人因工程》课程期中考试试卷2013—2014 学年第2学期 考试时间:100分钟任课教师: 学院、专业、班级学号姓名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面不属于人因工程学主要研究方法的是( D )。P17 A 调查法 B 实验法 C 测量法 D 工作分析 2、人眼对水平方向尺寸和比例的估计比对垂直方向尺寸和比例的估计要( A )。P46 A.准确 B不准确 C 一样 3、误读率最小的仪表表面和刻度的配色哪对最佳( C )。 A 黑和白 B 白和黑 C 墨绿和白 D 深蓝和白 4、选择下列哪种形式的仪表误读率最低( D )。P204 A 圆形 B 水平直线形 C 竖直弧形 D 开窗式 5、人体长期处于低温条件下,会产生以下生理反应( D )。 A 神经兴奋性提高 B 人体机能增强 C 代谢率提高 D 神经传导能力减弱 6、以下哪种表盘的设计最合理( B ) A B C D 7、模拟显示大都是靠指针指示。指针设计的人机学问题,主要从下列几方面考虑,但其中( A )不属于重点考虑范围。

A.材质 B.宽度 C.长度 D.形状 8、作业人员观测仪表盘是,当眼睛偏离视中心时,在偏移距离相等的情况下,人眼观察效果优劣依次为( A ) A 左上限右上限左下限右下限 B 右上限左上限右下限左下限 C 左下限右下限左上限右上限 D 左上限左下限右上限右下限 9、人体测量的主要统计指标( C )。 A.平均值、标准差、百分比 B.平均值、标准差、百分比变换系数 C.平均值、标准差、百分位数 D.样本值、公差、百分位数 10、必须适应或允许身体某些部分通过的空间尺寸(像通道、出入口、防触及危险部位的安全距离等),应以第( D )百分位的值作为适用的人体尺寸。 A.5 B.50 C.80 D.99 11、常用的控制器分布在较远区域、需要手足有较大运动幅度的作业,宜采用( A )作业。 A 立姿 B 坐-立姿 C 坐姿 D 卧姿 12、站姿作业工作台高度应以( B )尺寸为依据设计。 A 站姿眼高 B 站姿肘高 C 站姿肩高 D 站姿腰高 13、在作业环境中的光源,( C )是最理想的。 A.白炽灯 B.荧光灯 C.自然光 D.霓虹灯 14、如果呈现的刺激只有一个,被试只在刺激出现时做出特定的反应,这时获得的反应时间称为( C )。 A.复杂反应时 B.选择反应时 C.简单反应时 D.刺激反应时 15、长排放置的多人座椅,中间不加分隔,即使落座者旁边有空位人们通常也不愿意坐上去,如果加上扶手,就可以提高座椅利用率。这体现了作业空间设计中的( A )理论。 A.个人心理空间 B.捷径反应 C.躲避行为 D.立姿作业 16、计算机操作人员比从事其他职业的人遭受更多的( C )损伤。 A.背部 B.手部 C.颈部和腕部 D.肩部 17、刻度盘指针式显示属于( C )。 A.屏幕式显示 B.直接显示 C.模拟显示 D.数字显示 18、操纵控制器的类型很多,按操纵控制器的身体部位不同划分,可分为( D ) P212 A. 手动控制器和声动控制器 B.调整控制器和转换控制器 C.开关控制器和转换控制器 D.手动控制器和脚动控制器 19、下列( B )不符合人机功能合理分配的原则。 A.笨重的、快速的、持久的由机器来做 B.快速的、持久的、可靠性高的由人来做

人因工程复习题及答案

、单项选择题 1.人机工程学的研究对象是 ( B ) 。 A. 人和机器设备 C.人、机器和环境 2.不属于能量消耗测定方法的是 ( C ) A. 直接法 B.间接 法 B. 人、机器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 D.人与广义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 C. 观察法 D.相关 估算法 ( A ) 。 A.生理需要 B.自我实现的需要 4.人机工程学的研究范围之一为 ( C ) 。 A.探讨人机系统的标准 B C.探讨人和机器的合理分工及其适应 D C.安全需要 D.归属的需要 .探讨人机系统的负荷 .探讨人和环境的特点 5.英国是世界上开展人机工程学研究最早的国家,但本学科的奠基性工作实际上是在 ( B) 完成的。 A.中国 B .美国 6.西欧国家的人机工程学命名多采用 (A ) 。 A.人类工程学 B.人机学 C.法国 D.德国 C.人体工程学 D.工效学 7. 美国的人机工程学命名多采用 ( A ) A.人的因素工程学 C.人因工程学 8. 人机工程学的主要研究任务是 ( A ) B .工效学 D.人类工效学 使人获得良好作业环境 从而达到提高工效 B.改善作业环境 9. 20 世纪初, ( B ) C .改善人与机器的关系 进行了动作研究和工作疲劳研究。 D .改善人机功能分配关系 A.泰勒 B.吉尔布雷斯 C.马斯洛 D.赫兹伯格 10.人机工程学的研究目的是 ( D ) 。 A. 使作业者获得良好的作业条件 B. 使人和机器及环境达到合理的结合 C. 使设计的机器和环境系统适合人的生理、心理等特点 D. 使作业者如何达到安全、健康、舒适和工作效率的最优化 11. 下面不属于人机工程学主要研究方法的是 ( B ) 。 A.观测法 B.运动分析 C.心理测量法 12. 下面方法中,不属于人机工程学主要研究方法的是 (D ) 。 D.图示模型法 D.工作分析 13. 人体活动的直接能源直接来源于细胞中 A.三磷酸腺苷(ATP) C.乳酸能系统 14. 人的感觉印象最多的来自 ( B ) A .耳朵 B.眼睛 15. 味觉有 ( D ) 四种类型,称为四原味。 A.甜、酸、苦、辣 B .甜、咸、酸、麻 16. 属于一个人个性中最重要、最显著的心理特征是 A .能力 B.性格 17. 外部世界 ( D) 以上的信息是通过人的视觉获得。 ( A ) 。 B.磷酸原(ATP-CP )系统 D.有氧氧化系统 C.嗅觉 D.其他感官 C.甜、辣、苦、咸 D.甜、苦、咸、酸 (B) 。 C.情绪 D.意志 A . 10% B . 50% C . 70% 18.人体活动的主要能源是由 (D)供应。 A.三磷酸腺苷(ATP) B .磷酸原系统 C.乳酸能系统 19.人的典型 (C ) 状态可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三种。 A.能力 B.性格 C.情绪 D . 80% D.有氧氧化系统 D.意志 20.下列有关感觉系统的说法, ( D ) 不正确的。 A. 感觉系统可分为视、听、触、动、味、嗅等系统。 B. 皮肤感觉系统的外周感受器存在于皮肤表层。

人因工程学_期末复习

人因工程学期末复习 1. 造成人为失误的原因可分成哪大类?而降低人为失误的方法有那三大项?答:造成人为失误的原因可分成﹕任务复杂度、环境因素、个人因素三大类。 降低人为失误的方法有﹕选用适当人选、教育训练、设计。 2. 如何从管理控制上减少工作时骨骼肌肉之伤害? 答:工作轮调、工作扩大、人员筛选、教育训练、工程/休息安排 3. 什么是反应时间?如何控制刺激信号以缩短反应时间? 答:反应时间又称为反应潜伏期,它是指刺激和反应的时间间距,由反应知觉时 间和动作时间两部分组成。随着刺激性质和反应内容的复杂化,反应时间也将随之增加。其反应时间有显著的差异,选择反应时间长于简单反应时间。人对各种不同性质刺激的反应时间是不同的,对于同一种性质的刺激,其刺激强度和刺激方式的不同,中等强度刺激信号的反应时间小于阈限强度的刺激信号。刺激信号与背景的对比程度也是影响反应时间的一种因素,信号愈清晰愈易辨认,则反应时间愈短;反之,反应时间延长。当刺激信号持续时间不同时,反应时间随刺激信号的增加而减少。刺激信号的数目对反应时间的影响最为明显,即反应时间随刺激信号数的增加而明显延长。 4. 生活中常见的水表显示装置的形式如下图所示。试分析其是否符合显示装置设计的人机工程学原则。 答﹕这两个表盘的设计没有充分考虑人的因素,因此,很难在短时间内获得正确的读数。此设计主要违反了两个很重要的显示装置设计的人机工程学原则:(1)如果仪表是由几个表盘组成的,则每个刻度盘内数字的增加方向应该完全一致;(2)刻度盘的读数应顺时针 5. 某小型零件装配在线坐姿工作的工作台为一类似于办公桌的矩形工作台,工作台的一侧为输送待装件的输送带。工作台上有多种零件及工具沿工作台长度方向一字摆开。试分析此工作场地布置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措施。 答﹕此工作场地不足之处是:(1) 工作台上零件及工具较多,一字摆开在工作台上,看起来整齐、清爽,实际上不方便作业,有些零件、工具可能摆在舒适作业范围之外;(2) 待装件输送带位于作业者侧面,需经常转身,增加能量消耗而容易疲劳,且不易准确观察,影响作业速度。改进建议:(1) 将零件与工具沿弧线设置在最舒适作业范围之内。(2) 工作台面向输送带,减少转身,便于观察和拿取零件。(3) 为了使作业者能方便的拿取前方的零件,工作台设计成凹进去一块,两肘部伸出可以取放零件,而且还可以使肘部得到支撑。 6. 人在操作计算机时易产生眼睛干涩、身体疲劳等现象,导致工作效率降低。为了舒适而高效的工作,请从人机工程学的角度分析其原因并提出你的一些建议。 答﹕长时间地观看显示器屏幕可能会导致眼睛疲劳,长时间地操作计算机可能导致身体疲劳,不正确的坐姿、较差的照明环境、使用尺寸不合理的计算机桌及坐椅、长时间久坐而不活动、计算机设备位置摆放不合适、狭窄的作业空间等因素都是造成身体疲劳甚至损伤的重要原因。为了舒适而又高效地工作,在安装和使用计算机时,可遵循以下人机工程学原则:(1) 将显示器和键盘放置在正前方。专用的工作台有助于将键盘摆放在正确的位置。(2) 将显示器放置在可以舒适观看的距离处。(3) 坐在显示器的正前方时,确保显示器屏幕与您的视线等高或略低。(4) 调整显示器的倾斜度、对比度和亮度设置以及照明环境(例如吊灯、台灯以及附近窗户的窗帘或百叶窗),以尽可能减少显示器屏幕的反光和闪烁。(5) 坐在可以对下背部提供良好支撑的椅子上。(6) 在使用键盘或鼠标时,使前臂保持水平,手腕处于自然舒适的位置。(7) 使用键盘或鼠标时,留出枕放手的空间。(8) 使上臂自然垂放于身体两侧。(9) 坐直,双脚放在地板上,大腿保持水平。(10) 坐在椅子上时,确保腿的重量落在双脚上,而不是座位的前缘。如果有必要,调整椅子的高度或使用脚垫,以保持正确的坐姿。(11) 经常改变工作方式。合理安排您的工作,尽量避免长时间打字。停止打字时,多做一些需要双手并用的活动。

人因工程练习题

人因工程练习题 一、填空题 1、静态作业的特征是(),却很容易疲劳。能量消耗水平不高 2、维持生命所必需的能量称为()。基础代谢量 3、用能量消耗划分劳动强度,只适用于以()为主的作业。体力劳动 4、在工作日快结束时,可能出现工作效率提高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 ()。 终末激发 5、疲劳不仅是生理反应,而且也包含着大量的()和环境因素等。心理 6视觉疲劳可以通过(),反应时间与眨眼次数等方法间接测定。闪 光融合值 7、不考虑特殊局部需要,为照亮整个假定工作面而设置的照明,称为()0一般照明 8、我国的《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是基于作业者的()提出来的。听力保护 9、彩色系列可以根据色调、饱和度和()来辨别。明度10、我国《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规定,车间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最高容许浓度 采用()浓度表示法。质量体积浓度 11、视觉显示装置按显示的性质分类,可分为()和指针显示两大类。 数字显示 12、人体形态测量数据主要有两类,即结构尺寸和()的测量数据。功能尺寸 13、疲劳不仅是生理反应,而且也包含着大量的()和环境因素等。心理 14、感觉器官经过连续刺激一段时间后,敏感性会降低,产生()。所 谓“久居兰室而不闻其香”就是这个原因。适应现象 15、当人的视野中有极强的亮度对比时,由光源直射出或由光滑表面的反射出的

刺激或耀眼的强烈光线,称为()o 眩光 16、若男性身高的第5百分位数为158.3CM则有95 %男性身高()158.3CM 大于 17、一般认为,短时间大强度体力劳动所引起的局部肌肉疲劳是()所致。 体内乳酸积累 18、在物质代谢过程的同时发生着能量释放、转移、贮存和利用的过程,称为 ()。能量代谢 19、(。是表示人耳对声音的强弱的主观感觉量,用N表示,单位为“宋”(son e)。响度 20、(。是人对事物的各个属性、各个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的综合的整体的反映。知觉 二、判断题 1、各感觉器官对其感受信号变化的感觉,不仅取决于信号变化的绝对量,还取决于信号变化的相对增量(V)。 2、静态作业的能量消耗不会超过氧上限,作业停止后,机体的耗氧量迅速降到 安静状态时的耗氧水平(X )。 3、色彩之间的区别主要以色调对比为主(V )0 4、R MR和劳动强度指数I主要反应体力劳动强度(V )。 5、气流速度对人体散热的影响呈线性关系,所以,当气流速度增加时,将会显著增加人体的散热量(X )。 6综合温标WBG能评价环境微气候条件,但有效温度是最简单和最适当的方法 (X )。 7、提高照度值可以提高识别速度和立体感觉,从而提高作业效率,因此,增加照度值与作业效率的增长相关(V ) 8、耳塞和耳罩可以降低人耳对噪声的感觉,而有利于听清楚对方的谈话内容 (X )。 9、一般照明方式适用于工作地较分散或作业时工作地不固定的场所 (V )。 10、打开收音机开关,选择所需节目这一过程是人机对应连接(X )。 三、简答题 1. 如何提高反应速度,缩短反应时间? (1)合理选择感觉通道;

人因工程学试卷及解答

人因工程学试卷 一、填空题(15分,每题1分) 1、静态作业的特征是(),却很容易疲劳。 2、维持生命所必需的能量程为()。 3、用能量消耗划分劳动强度,只适用于以()为主的作业。 4、以能量消耗的相对指标评价劳动强度标准的典型代表是()。 5、在工作日快结束时,可能出现工作效率提高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 6、疲劳不仅是生理反应,而且也包含着大量的()和环境因素等。 7、视觉疲劳可以通过(),反应时间与眨眼次数等方法间接测定。 8、意识第Ⅱ层次是正常意识的()。 9、不考虑特殊局部需要,为照亮整个假定工作面而设置的照明,称为()。 10、把频率与强度的对应关系所表示的图形成为()。 11、我国的《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是基于作业者的()提出来的。 12、彩色系列可以根据色调、饱和度和()来辨别。 13、我国《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规定,车间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最高容许浓度采用 ()浓度表示法。 14、狭义的人机系统是指()。 15、视觉显示装置按显示的性质分类,可分为()和指针显示两大类。 二、判断题(10分,每题1分) 1、各感觉器官对其感受信号变化的感觉,不仅取决于信号变化的绝对量,还取决于信号变化的相对增量()。 2、静态作业的能量消耗不会超过氧上限,作业停止后,机体的耗氧量迅速降到安静状态时的耗氧水平()。 3、色彩之间的区别主要以色调对比为主()。 4、RMR和劳动强度指数Ⅰ主要反应体力劳动强度()。 5、气流速度对人体散热的影响呈线性关系,所以,当气流速度增加时,将会显著增加人体的散热量()。 6、综合温标WBGT能评价环境微气候条件,但有效温度是最简单和最适当的方法 ()。 7、提高照度值可以提高识别速度和立体感觉,从而提高作业效率,因此,增加照度值与作业效率的增长相关() 8、耳塞和耳罩可以降低人耳对噪声的感觉,而有利于听清楚对方的谈话内容()。 9、一般照明方式适用于工作地较分散或作业时工作地不固定的场所()。 10、打开收音机开关,选择所需节目这一过程是人机对应连接()。 三、名词解释(10分,每小题2分) 1.人因工程学 2.色彩调节 3.人机系统

人因工程学复习资料题目和答案

选择题 1、必须适应或允许身体某些部分通过的空间尺寸(象通道、出入口、防触及危险部位的安全距离等),应以第( 3 )百分位的值作为适用的人体尺寸; A、50 B、80 C、90 D、55 2、下列(3 )不属于显示器的设计原则。 A、可见度高对观察距离、观察角度、显示符号的大小,给以最佳的处理。 B、明显度高使之醒目、消除背景干扰、提高区别能力。 C、忽略少部分视力缺陷者(如视弱、色弱者)。 D、阐明力强在所处环境中显示的意义明确,推断准确可靠,掌握容易。 3、下列( 3 )不属于控制器的编码形式。 A、形状编码和大小编码 B、位置编码和色彩编码 C、形状编码和状态编码 D、符号编码和大小编码 4、在设计语言传示装置时,以下(4 )一般不予考虑。 A、语言的清晰度 B、语言的强度 C、噪声对语言传示的影响 D、地域性口音 5、工厂里一些危险品、重要开关、报警信号灯等,一般都采用(4 )色作标志。 A、蓝 B、绿 C、黄 D、红 6、只有频率在(1 )围的声音人耳才能感觉到,即才能引起听觉。 A、20~20000Hz B、10~20000Hz C、40~200000Hz D、30~200000Hz 7、温度计、速度计均属于(2 ) A、屏幕式显示 B、定量显示 C、定性显示 D、警告性显示 8、以下(b )不属于知觉的基本特性。 A、整体性 B、保持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9、人们从较暗的环境进人较亮环境时,人眼的适应过程称为(c )。 A、明知觉 B、明感觉 C、明适应 D、暗适应 选择题 1、(1)是世界上开展人机工程学研究最早的国家,但本学科的奠基性工作实际上是在英国完成的。

人因工程学期末复习题

1人机工程的发展趋势2 2人眼可见光波长38 3人耳可听声音的频率范围43 4人的听阈和痛阈44 5人体测量学中百分位尺寸的含义20 6人为失误的原因173 7感觉的特征58 8噪音对人体的影响159 9视觉系统工作原理及视错觉现象38 10仪表类型及特点8611作业空间设计、坐姿立姿工作特点128 12控制器编码方式106 13感觉器官的反应时特点 14韦伯定律的含义59 15振动对人的影响164 16产品尺寸设计类型32 17作业场所布置原则141 18作业空间的分类135 19作业空间设计要点135 1人因工程的发展过程基本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1).萌芽阶段:19世纪,主要是泰勒等人创立的科学管理时期,主要以提高生产效率、人员选拔培训作为主要研究内容,人机关系中,主要是强调人适应机器。 2).初始阶段(一战与二战期间):这一期间主要围绕如何提高效率。研究的内容包括人的疲劳研究,人员培训,选拔研究,心理学的研究等。对组织影响生产力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 3.)成长阶段(二战-60年代):研究人机界面如何有效匹配,对人机系统的研究由人适应机器到机器设备如何适应人。 4).发展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人因工程研究三大趋向:①研究领域不断扩大,向人机环境系统优化方向发展;②应用范围越来越广;③在高技术领域的特殊作用 2某小型零件装配线上坐姿工作的工作台为类似于办公桌的矩形工作台,工作台的一侧为输送待装件的输送带。工作台上有多种零件及工具沿工作台长度方向一字排开。试分析此工作地布置的不足并提出建议。 答:布置存在的问题:零件盒的摆放成一字型排列,不符合手在水平作业范围的运动轨迹, 应根据零件盒的数量,弧形摆放,并将零件盒放到正常作业范围之内。矩形桌面可考虑中间挖去一定空间,把椅子向里推,以减少手的移动距离。输送带的位置要看在哪侧,若在右侧与桌面垂直方向,则不必调整,否则应调整至此位置。 3.为什么警车、救护车的车灯,均采用较亮的周期变化的灯光,并伴有周期变化的高频报警。。 1)采用灯光(信号灯)及听觉显示装置两类,可提高人们对这两类运行的反应,及时躲开,以利通行;2)灯光周期变化,可提高人的视觉反应速度,吸引人的注意;3)声音采用周期变化且高频,主要是由于变化的信号优于不变的信号,可减少听觉适应性。另外,高频声音是根据人对高频声音的感觉习惯相吻合,如人们感觉“紧急”、“高速”。 4、试分析坐姿作业空间设计内容,需考虑哪些人体尺寸 (1)工作面设计。要考虑人的水平作业范围,垂直作业范围,立体作业范围。工作面高度设计。该设计与人的上臂长、坐姿肘关节高度有关。 (2)座椅及活动余隙设计。座椅设计主要包括椅子高度、深度、椅面宽度及扶手等。其中,椅子高度是主要尺寸。主要依据人的坐姿臀高、宽度。 (3)容膝空间设计。坐姿大腿厚;小腿高与桌面下表面高度之间要有空间。 (4)脚作业空间。小腿长;腿弯曲角度。 5 如果请你进行车间设计,请列出与人因工程有关的设计内容及设计原则?(10分) (1)总体作业空间设计。按照企业生产类型,如流水生产,则按产品加工过程排列设备。如工艺专业化,则将同种设备、同种工人布置在一起。 (2)作业环境设计。车间作业环境设计,包括噪声、微气候环境、色彩环境、空气环境设计等,在环境设计过程中考虑环境对人的生理及心理影响,按照国家标准或国际标准对各种环境设计。 (3)近身作业空间设计。根据作业特点、人体尺寸、作业姿势等进行设计。 (4) 座位设计设计原则:要根据人体尺寸、尽量使人体保持自然、符合生物力学原理、牢固、稳定; (5)显示器和操纵控制器布置应按照重要性原则、使用频率原则、功能原则、使用顺序原则进行布置,方便人的操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