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防护标准预防相关知识

安全防护标准预防相关知识
安全防护标准预防相关知识

【安全防护】标准预防相关知识

标准预的防概念:标准预防是指认为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需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预防措施。标准预防是将普遍预防和体内物质隔离的许多特点进行综合,认定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需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根据传播途径采取接触隔离,飞沫隔离,空气隔离,是预防医院感染成功而有效的措施。1、隔离对象:将所有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视为有传染性,需要隔离。2 、防护:实施双向防护,防止疾病双向传播。3 、隔离措施:根据传播途径建立接触、空气、飞沫隔离措施。其重点是洗手和洗手的时机。标准预防的基本特点1. 强调双向预防: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护人员防止疾病从医护人员传至病人2.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3.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4.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隔离措施:接触隔离,空气隔离,飞沫隔离。标准预防操作原则1.标准预防针对所有为患者实施操作的全过程2.不论患者是否确诊或可以感染传染病均采取3.包括洗手、戴手套、穿隔离衣、戴防护眼睛和面罩等基本措施4.进行可能接触患者体液、血液的操作时须戴手套5.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应洗手,必要时手消毒6.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面部:戴具有防渗透性的口罩、防护眼镜7.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污染身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的隔离衣或者围裙8.手部皮肤破损有可能接触患者血液、体液:戴双层手套9.戴手套操作过程中,应避免已经污染的手套触摸清洁区域或物品10.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①保证充足的光线②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划伤11.使用后的锐器防刺伤:① 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锐器盒② 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12.立即清洁污染的环境13.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14.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

的针头、刀片锐器15.保证废弃物的正确处理① 运输废弃物的人必须戴厚质乳胶清洁手套② 处理体液废弃物必须戴防护眼镜标准预防措施:1.洗手: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后可能污染时,脱手套后,要洗手或使用快速手消毒剂洗手。2.手套:当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及破损的皮肤黏膜时应戴手套;手套可以防止医务人员把自身手上的菌群转移给病人的可能性;手套可以预防医务人员变成传染微生物时的媒介,即防止医务人员将从病人或环境中污染的病原在人群中传播。在两个病人之间一定要更换手套;手套不能代替洗手。3.面罩、护目镜和口罩:戴口罩及护目镜也可以减少病人的体液、血液、分泌物等液体的传染性物质飞溅到医护人员的眼睛、口腔及鼻腔粘膜。4.隔离衣:穿隔离衣为防止被传染性的血液、分泌物、渗出物、飞溅的水和大量的传染性材料污染时才使用。脱去隔离衣后应立即洗手,以避免污染其他病人和环境。5.可重复使用的设备:(1)可复用的医疗用品和医疗设备,在用于下一病人时根据需要进行消毒或灭菌处理。(2)处理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仪器设备时,要防止工作人员皮肤和黏膜暴露,工作服的污染,以致将病原微生物传播给病人和污染环境。(3)需重复使用的利器,应放在防刺的容器内,以便运输、处理和防止刺伤。(4)一次性使用的利器,如针头等放置在防刺、防渗漏的容器内进行无害化处理。6.物体表面、环境、衣物与餐饮具的消毒(1)对医院普通病房的环境、物体表面包括床栏、床边、床头桌、椅、门把手等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定期清洁,遇污染时随时消毒。(2)在处理和运输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被服、衣物时,要防止医务人员皮肤暴露、污染工作服和环境。(3)可重复使用的餐饮具应清洗、消毒后再使用,对隔离病人尽可能使用一次性餐饮具。(4)复用的衣服置于专用袋中,运输至指定地点进行清洗、消毒,并防止运输过程中的污染。7.急救场所可能出现需要复苏时,用简易呼吸囊(复苏袋)或其他通气装置以代替口对口人工呼吸方法。8.医疗废物应按照国家颁布的《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其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无害化处理。接触

隔离1 接触传播指通过接触而传播的疾病,接触传播是医院感染主要而常见的传播途径,一般包括直接传播和间接传播。对确诊或可疑感染了接触传播病原微生物如肠道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皮肤感染等的病人,在进行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采用接触传播隔离预防。1、病人的隔离:(1)病人安置在单人隔离房间,无条件时可将同种病原体感染的病人安置于一室。(2)限制病人的活动范围。(3)减少转运,如必须转运时,应尽量减少对其他病人和环境表面的污染。2、接触隔离防护隔离(1)进入隔离病室接触病人包括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2)离开隔离病室前,接触污染物品后摘除手套,洗手和/或手消毒。(3)进入病室,从事可能污染工作服的操作时,应穿隔离衣;离开病室前,脱下隔离衣,按要求悬挂,或使用一次性隔离衣,用后按医疗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处置。(4)隔离室应有隔离标志,并限制人员的出入。3、空气隔离:空气传播是指病原微生物经由悬浮在空气中的微粒(粒径小于5um)一气溶胶来传播的方式,这种微粒能在空气中悬浮较长时间,并可随气流漂浮到较远处,所以可造成多人感染,甚至导致医院感染暴发流行。因此,病人所处的环境需要屏蔽,可使用单人房间、专门的空气处理系统和通风设备防止空气传播。确诊感染的措施医务人员和进入该环境的人员应使用呼吸道保护装置。如果病人确诊或可疑感染了经空气传播的疾病,如结核、流行性脑膜炎、腮腺炎、水痘、麻疹、肺鼠疫、肺出血热等,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要采用空气传播的隔离预防,要采用以下隔离措施:1、病人的隔离:(1)病人应单间安置,加强通风,并注意风向。(2)无条件时,相同病原微生物感染病人可同住一室。(3)尽快转送有条件收治的传染病院或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院进行收治,并注意转运过程中医务人员的防护;当病人病情容许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4)限制传染病人的活动范围。(5)做好空气的消毒。2、空气隔离防护隔离:(1)医务人员进入确诊或可疑传染病人房间时,应戴帽子、医用防护口罩。(2)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时,应穿隔离衣。(3)接触病人及其血

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必须戴手套。3、飞沫隔离:飞沫传播是指经较大的飞沫气溶胶微粒(粒径大于5um)而传播的疾病。在空气中悬浮的时间不长,喷射的距离不过1m左右。医院标准预防制度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必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不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其基本特点为:1.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2.强调双向防护,即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3.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微粒隔离。一级预防:适用于发热门(急)诊的医务人员。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2.工作时应穿工作服、隔离衣、戴工作帽和防护口罩,必要时戴乳胶手套。严格执行洗手与手消毒制度。3.下班时进行个人卫生处置,并注意呼吸道与粘膜的防护。二级预防:适用于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留观室、隔离区的医务人员。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根据传染性疾病的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并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2.进入隔离区和专门病区的医护人员必须戴防护口罩,穿工作服、防护服或隔离衣、鞋套、戴手套、工作帽。严格按照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的划分,正确穿戴和脱摘防护用品,并注意呼吸道、口腔、鼻腔粘膜和眼睛的卫生与保护。三级防护:适用于为病人实施吸痰、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的医护人员。除二级放护外,还应当加戴面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

安全防护标准化图集

一、洞口防护 1、预留洞口安全防护 1.1边长小于0.5m 的洞口、未安装预制构件时的洞口以及临时形成的洞口,必须用坚实的盖板盖住洞口。盖板须保持四周搁置均衡,并应有固定其位置的措施。 图解一: 1.2边长为0.5m-1.5m 的洞口,设置以扣件扣接钢管而成的网格,并在其上满铺竹胶板或脚手板固定牢靠。对于混凝土后浇形成的洞口,利用预留的钢筋构成防护网,在其上满铺脚手板或竹胶板。结构施工中的伸缩缝处应加固定盖板防护。 图解二

1.3边长为1.5m以上的洞口,四周搭设防护栏杆,上道栏杆离地1.1-1.2m,下道栏杆离地0.5-0.6m,立杆高度1.3m,且杆件刷红白相间警示漆,底部设置挡脚板,或挂安全网,并挂“当心坠落”的警示标志。 红白相间@150 图解三 2.电梯井口安全防护 2.1电梯门洞处,应用Ф14~Ф16钢筋制作栅栏门,并予以牢靠固定。栅门高度不低于1200mm,竖向钢筋间距不大于150mm。 2.2电梯井内首层和首层以上每隔两层(不大于10m)支设一道水平安全网,网应封闭严密。网边与井壁周边间隙不得大于

20mm,网底距下方物体(或横杆)不得小于3m。 2.3施工层应搭设操作平台,并满铺跳板。 2.4施工中,电梯井不得作为垂直运输通道和垃圾通道。 膨胀螺栓 Φ16 1 (1)立面图(2)剖面图 电梯井口、内防护门 (单位:mm) 3厚扁铁

3.管道井口安全防护 3.1管道井口必须设置固定式防护门或设置两道防护栏杆,固定式防护门应用Ф14~Ф16钢筋制作栅栏门,并予以牢靠固定。栅门高度不低于1200mm,竖向钢筋间距不大于150mm。 3.2管道井内首层和首层以上每隔两层(不大于10m)支设一道水平安全网,网应封闭严密。网边与井壁周边间隙不得大于20mm,网底距下方物体(或横杆)不得小于3m。 3.3施工层应搭设操作平台,并满铺跳板。 3.4施工中,管道井不得作为垂直运输通道和垃圾通道。 4、通道口安全防护 4.1建筑物出入口必须搭设宽于出入口的防护棚,棚顶应双层,交错、满铺不小于0.05m厚的脚手板,且棚顶立杆应高出顶棚0.6m,在顶棚超高部分两侧张挂密目式安全网,通道两侧用密

职业危害因素与防护知识安全培训

沙州电厂二期“上大压小”扩建工程 承包单位:合同号: 监理单位:江苏科兴项目管理有限公司编号: 安全教育培训记录表 表BA-7

培训日期:记录人: 职业危害因素与防护知识 一、劳动者的职业健康权利 1、接受教育培训的权利; 2、接受职业健康监护权; 3、知情权; 4、请求权; 5、检举、控告权; 6、拒绝作业权; 7、民主监督管理权。 二、劳动者的职业健康义务: 1、遵守国家有关职业安全健康的法律、法规和规章。

2、劳动者在生产作业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本单位的职业安全健康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服从劳动安全卫生管理。 3、劳动者在生产作业过程中,应当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4、劳动者应当自觉地接受用人单位有关职业安全健康的教育和培训,掌握所从事工作应当具备的职业安全健康知识和技能。 5、劳动者在生产作业过程中发现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或其他不安全因素时,应当立即向现场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人员或者本单位的负责人报告。 三、用人单位对劳动者告知的内容包括: 1、劳动过程中可能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危害程度; 2、危害结果; 3、提供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体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4、工资待遇、岗位津贴和工伤社会保险待遇; 5、职业健康知识培训教育; 6、职业病防治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四、特种作业劳动防护用品标识 1、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标识采用古代盾牌形状,取“防护”之意。盾牌中间的字母“LA”表示“劳动安全”之意,编号采用三层数字和字母组合编号方法编制,分别表示获得标识使用授权的年份,获得标识使用授权的生产企业所属的省级行政地区的区划代码,产品的名称代码和获得标识使用授权的顺序。 2、标识边框、盾牌及“安全防护”为绿色,“LA”及背景为白色,标识编号为黑色。 五、安全帽、安全带的正确使用和佩戴 (一)安全帽主要是为了保护头部不受伤害。

职业病防治核心知识100条

职业病防治核心知识100条 1. 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2. 用人单位是职业病防治的责任主体,应依法保障劳动者的健康权益。 3. 职业病危害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等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 4. 职业病危害因素来源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化学等有害因素,工作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工作组织和工作制度不合理,以及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生产场所设计不符合卫生标准或要求等。在实际生产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因素往往不是单一存在,而是多种因素同时对劳动者的健康产生作用,往往危害更大。 5. 职业病一般病因明确,有特异性,在控制接触后可以控制或消除发病,病因大多可以检测,一般有接触水平(剂量-反应)关系,在不同的接触人群中,常有一定的发病率,如能早期诊断,合理处理,预后较好。 6. 大多数职业病目前尚缺乏特效治疗方法,应着眼于保护健康人群的预防措施。但仅只治疗病人,无助于保护仍在接触人群的健康。 7. 职业病防治工作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职业病防护

设施要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简称“三同时”) 8. 预防职业病三级预防原则分别为:一级预防,即从根本上杜绝或最大可能减少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接触。二级预防,即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当职业性有害因素开始损及作业者健康时,应尽早发现,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及时治疗,及早脱离职业有害因素,防止病损的进一步发展。三级预防,即对已发展成职业病的患者综合治疗,延长生命。 9. 根据《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国卫疾控发〔2013〕48号)职业病共包括10类132种,包括职业性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眼病、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职业性化学中毒、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职业性放射性、职业性传染病、职业性肿瘤及其他职业病。 10. 当劳动者怀疑自已得了职业病,可携带职业史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等材料到单位所在地、本人户籍所在地或者经常居住地的职业病诊断机构申请职业病诊断。 11. 诊断职业病需提供劳动者职业史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档案及体检结果、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还需要个人剂量监测档案等资料及与诊断有关的其他资料。 12. 职业史是指劳动者工作经历,记录劳动者既往工作过的用人单位的起始时间和用人单位名称和从事工种、岗位。职业病危害接触史包

标准预防与手卫生知识

标准预防与手卫生知识 一、标准预防概念 标准预防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必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粘膜、皮肤,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其基本特点为:1、即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2、强调双向防护,即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3、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微粒隔离。 二、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 1、手卫生:洗手、卫生手消毒、外科手消毒。 2、戴手套、适时戴口罩、穿隔离衣、防护服、鞋套。 3、医务人员的工作服、脸部及眼睛有可能被血液、体液、分泌物 等物质喷溅时,应当戴一次性外科口罩或者医用防护口罩、防 护眼镜或者面罩,穿隔离衣或围裙。 4、处理所有的锐器时应当特别注意,防止被刺伤。 5、对病人用后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采取正确的消毒措施。 三、手卫生(是控制医院感染最简单、最方便、最经济方法) 严格实施正确的洗手规则,可减少医院感染30%,手卫生执行 不到位严重威胁着医务人员的病人身体健康,医务人员认真执 行《手卫生规范》刻不容缓。2009年4月卫生部正式出台了《手 卫生规范》,2009年12月1日开始实施。

1、手卫生:洗手、卫生手消毒、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2、洗手: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去除手部皮肤污垢和暂居菌的过程。 3、卫生手消毒:医务人员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 4、外科手消毒: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使用外科手消毒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 四、洗手与卫生消毒应遵循以下原则: 1、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用肥皂(皂 液)和流动水洗手。 2、当手部没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代替洗手。 五、在下列情况下,医务人员应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 1、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 清洁部位时; 2、接触患者粘膜、破损皮肤伤口前后,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 分泌物、伤口敷料等之后; 3、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4、进行无菌操作,接触清洁、无菌物品之前; 5、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 6、处理药物或配餐前。 六、在下列情况下,医务人员应先洗手,然后进行卫生手消毒:

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培训考核题含答案

) B 密闭式防针刺伤型留置针 普 通注射器 D 24 小时内采取预防措施 ) 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培训考核题 科室: 姓名: 分数 一、判断题 (每题 10 分) 1、锐器伤是由锐器造成的皮肤损伤。 ( ) 2、锐器伤防护应遵循优先等级原则。 ( ) 3、禁止弯曲被污染的针具。 ( ) 4、禁止双手回套针帽,如需盖帽则只能单手盖帽或借用专用套帽装置如止血钳 () 5、传递锐器时,锐器尖端朝向传递者,柄端朝向接锐器者。或使用传递容器。 () 、选择题 (每题 10 分) 1、下面带有锐器伤防护装置的安全器械有: ( A 自毁式注射器 C 针尖回缩式一次性输液器 D 2、职业暴露后处理正确的是( ) A 使劲挤压伤口,尽量多挤出血液 B 依靠重力作用尽可能使损伤处的血液流出,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C 有肥皂水和流动水进行冲洗后,用消毒液如 75%的乙醇、 0.5%的碘伏进行消毒 D 粘膜暴露可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污染的粘膜,直至冲洗干净。 3、职业暴露后报告处理程序( ) A 报告科室负责人 B 填写职业暴露个案登记表 C 主管部门尽快评估职业暴露情况 4、患者 HBsAg ( +)的处理( A 暴露者抗 -HBs 阳性,不必处理 B 暴露者抗-HBs 阴性,立即注射HBIG20— 400U,并同时不同部位注射乙肝疫苗(20卩 g ), 1个月、6 个月分别复查第二针、第三针 C 暴露者抗-HBs 阴性,暴露后3个月、6个月检查HBsAg 抗-HBs 、肝功 D 暴露者抗-HBs 不详,按照抗-HBs 阴性处理 5、患者抗 -HIV (+)的处理( ) A 立即向分管院长报告 B 立即向当地疾控中心报告 C 有疾控中心进行评估和制定预防性用药方案 D 暴露后 1 个月、 2 个月、 3 个月、 6 个月检查抗 HIV 、 ABC 、 BCD 、 ABCD 、 ABCD 、 ABCD

标准预防知识与职业防护

学习主题:标准预防与职业防护主讲人: 学习时间:2017. 标准预防的概念 认定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均具有传染性,医务人员在接触上述物质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同时,还应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采取空气、飞沫、接触隔离措施。 标准预防基本特点 1、强调双向防护,即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护人员,又要防止疾病从医护人员传至病 人; 2、即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3、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飞 沫隔离。 标准预防职业防护 (一)洗手/手消毒 1、洗手是预防感染传播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 2、可能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器械后应立 3、洗手/手消毒,在两个病人之间,或同一个病人,接触身体的不同部位时应洗手/ 手消毒。 (二)使用手套 1、当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及破损的皮肤黏膜时应戴手套; 2、手套可以防止医务人员把自身手上的菌群转移给病人的可能性; 3、手套可以预防医务人员变成传染微生物时的媒介,即防止医务人员将从病人或环境 中污染的病原在人群中传播。 4、在两个病人之间一定更换手套;手套不能代替洗手。 (三)使用口罩 防止或减少医务人员通过呼吸道被感染的机会。 (四)使用眼罩或面罩 可以防护或减少病人的体液、血液、分泌物等传染性物质飞溅至医护人员口、眼及鼻等粘膜。(美国洗内镜时不带口罩,带面罩) (五) 使用防护鞋 (六)使用工作帽 (七)使用隔离衣或防护围裙 种类多,应正确适当使用 (八)可重复使用的设备 用过的可重复使用的器具、物品等,应确保在下一个病人使用之前清洁干净和适当地消毒灭菌,其中一次性使用的部件应弃去。 (九)环境控制 保证适当的日常清洁标准和卫生处理程序,在彻底清洁的基础上,适当的消毒床单位、设备和环境的表面,并保证该程序的落实。 (十)被服

安全防护标准


安全防护标准
一、施工现场安全标志
。1


。2


二、 洞口安全防护 (一) “三宝”防护规定 1.安全帽 (1)施工现场所有人员必须戴安全帽; (2)安全帽必须是由正规厂家生产,经技术监督部门鉴定,有生 产许可证、出厂合格证、安全鉴定证和安全标志; (3)应按规定正确佩带安全帽。 2.安全网 (1)工程外侧必须用密目式安全网封闭施工,不得有缝隙; (2)安全网规格及材质必须符合安全技术要求。 3.安全带 (1)在大于2m高处施工时必须系安全带; (2)安全带应高挂低用,不准钩挂在安全网绳上; (3)安全带质量必须达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技术标准,并 办理准用证。 (二) “四口”防护规定 1.楼梯踏步及平台必须设置两道牢固防护栏杆及安全网。 2.所有通道口均需封闭。预留洞口、坑井口防护通道口防护:凡 人员进出的通道口,均应搭安全防护棚。 3.平面尺寸小于500mm 的预留洞口安全防护标准:主要材料:竹 胶板或钢板。安装要求:盖板边缘距洞口边缘最小距离≥200mm,有 防滑动措施。
。3


4.平面尺寸大于500mm 的预留洞口安全防护标准:主要材料:脚 手钢管和扣件。颜色要求:钢管表面涂刷黄黑相间油漆。
5.安装要求: (1)洞口四周搭设防护栏杆(采取三道栏杆形式,下杆离地 50mm, 中杆离地 500mm,上杆离地 1200mm,立杆高度 1200mm),在栏杆外侧 悬挂“当心坠落”安全警示标志牌。 (2)栏杆底部设置高度 180mm 的挡脚板,并刷黄黑相间警示色斜 条纹。 (3)防护栏杆距离洞口边缘≥200mm,防护栏四周要有固定措施。 (4)若洞口下方存在人员作业,要在防护栏四周悬挂密目式安全 网。
三、 临边安全防护 (一)“五临边”防护规定 深度≥2m的基坑、沟槽必须加设防护栏杆、安全网或防护板, 高度不低于 1.2m。临近施工区域的防护:临近施工区域,对人或物 构成威胁的地方,必须搭设防护棚或安全防护通道,确保人、物的安 全。 主要材料:脚手钢管和网片。 颜色要求:钢管表面涂刷红白相间警示色油漆,网片涂刷白色 油漆。 安装要求:
(1)防护栏杆应由上、下两道横杆及栏杆柱组成,上杆离地高度
。4

职业病防治基本知识宣传材料

职业病防治基本知识介绍 1.什么是尘肺病?我国法定的尘肺病有哪些? 尘肺病是在职业活动中由于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并在肺内潴留而引起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我国《职业病目录》规定的职业病名单中列出的法定尘肺病有13种:矽肺、煤工尘肺、石墨尘肺、碳黑尘肺、石棉尘肺、滑石尘肺、水泥尘肺、云母尘肺、陶工尘肺、铝尘肺、电焊工尘肺、铸工尘肺、根据“尘肺病诊断标准”和“尘肺病理诊断标准”可以诊断的其他尘肺。矽肺和煤工尘肺是我国目前发病人数最多的尘肺病。 2.我国发病人数最多的尘肺病是哪几种? 我国以往的职业病专项调查数据和十几年来卫生部公布的职业病报告数据都表明,矽肺和煤工尘肺一直是我国最主要的尘肺病,两者占报告尘肺病例总数的90%左右。 3.接触粉尘的职业及工种主要有哪些? 粉尘是我国目前最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尘肺病也是我国最主要的职业病。可以说工业生产过程中粉尘是随时随处都存在的,主要的职业及工种是: (1)金属矿山及非金属矿山开采:是最严重的粉尘危害行业。在金属或非金属矿山接触粉尘最多的工种是凿岩工、放炮工、支柱工、运输工等,在煤矿主要是掘进工、采煤工、搬运工等。

(2)机械制造:机械制造业首先是制造金属铸件主要接触粉尘的工种包括配砂、混砂、成型以及铸件的打箱、清砂等。 (3)冶炼:金属冶炼中矿石的粉碎、烧结、选矿等,可产生大量的粉尘,冶炼工人广泛分布在钢铁冶炼和其它金属冶炼业中。 (4)建筑材料:耐火材料、玻璃、水泥制造业,石料的开采、加工、粉碎、过筛以及陶瓷中原料的混配、成型、烧炉、出炉和搪瓷工业。主要接触二氧化硅粉尘和硅酸盐粉尘。 (5)筑路业:包括铁道、公路修建中的隧道开凿及铺路。 (6)水电业:水利电力行业中的隧道开凿、地下电站建设。 (7)其他:如石碑、石磨加工、制作等。 4.棉纱口罩是否能起到防尘作用? 国家经贸委2000年印发的《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试行)》中明确要求,“纱布口罩不得作防尘口罩使用”。因为,一般的棉纱口罩只能挡住部分粉尘,其阻尘原理是机械式过滤,也就是当粉尘冲撞到纱布时,经过—层层的阻隔,将一些大颗粒粉尘阻隔在沙布中。但是,对一些微细粉尘,尤其是小于5微米的粉尘,就会从纱布的网眼中穿过去,进入呼吸系统,而5微米以下粉尘能直接入肺泡,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影响最大,多戴几层也不会增强防护效果。因此,棉纱口罩无法起到防尘作用。 5.尘肺病人有哪些临床表现? 尘肺病人的临床表现主要有咳嗽、咯痰、胸痛、呼吸困难四大症状,此外一些病人可有喘息、咯血以及某些全身症状。

标准预防考核知识点

标准预防知识学习材料 标准预防概念:是指认为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需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预防措施。 防护基本特点 1、强调双向预防: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护人员。防止疾病从医护人员传至病人。 2、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3、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4、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隔离措施:接触隔离,空气隔离,飞沫隔离。 一级防护:适用于发热门(急)诊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2、工作时应穿工作服、隔离衣、戴工作帽和防护口罩,必要时戴乳胶手套。严格执行洗手与手消毒制度。 3、下班时进行个人卫生处置,并注意呼吸道与粘膜的防护。 二级防护:适用于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留观室、隔离区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根据传染性疾病的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并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2、进入隔离区和专门病区的医护人员必须戴防护口罩,穿工作服、防护服或隔离衣、鞋套、戴手套、工作帽。严格按照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的划分,正确穿戴和脱摘防护用品,并注意呼吸道、口腔、鼻腔粘膜和眼睛的卫生与保护。 三级防护:适用于为病人实施吸痰、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的医护人员。除二级放护外,还应当加戴面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 防护要求 1、基本防护:适用于病人的一般诊疗护理工作。 防护对象:在医疗机构中从事诊疗活动的所有医,护,技人员。 着装要求:工作服,工作帽,医用口罩,工作鞋。 流程:洗手—手消毒—戴帽子—戴口罩—穿工作服。 2、加强防护:适用于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时;接触感染性或传染性病人。 防护对象:进行体液或可疑污染物操作的医护人员,传染病流行期的发热门诊的工作人员;SARS病区的工作人员;转运疑似或临床诊断传染病的医护人员和司机。 措施:在基本防护的基础上,可按危险程度使用以下防护用品。 隔离衣:进入传染病区时。 防护镜:有体液或其他污染物喷溅的操作时。 外科口罩:进入传染病区时。 手套:操作人员皮肤破损或接触体液或破损皮肤黏膜的操作时。 面罩:有可能被病人的体液喷溅时。 鞋套:进入传染病区时。

安全防护标准

施工现场安全防护设施标准 一、确定防护标准的目的 1、本标准是规范分公司施工现场安全防护设施的设置、使用及相关作业活动,实施建筑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并确定安全防护专项费用的基本依据。 2、安全防护设施是指为预防工程施工中发生人员伤亡事故而设置的各类设施、设备等。 3、现场安全防护设施的设立和使用,除执行本标准的要求外,还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现行强制性标准、规范的规定。 4、现场安全防护设施的验收由项目经理部组织。 二、相关术语 1、高处作业 坠落高度基准面2m以上(含2m)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 2、临边作业 施工现场中,工作面边沿无围护设施或围护设施高度低于80cm时的高处作业。 3、洞口作业 孔与洞口边的高处作业,包括施工现场及通道旁深度在2m以上(含2m)的桩孔、人孔、沟槽与管道、孔洞等边沿上的作业。 4、卸料平台 采用型钢制作定型化、工具式的,安装于结构楼层,为塔吊等垂直运输设备转运周转料具、建筑材料的提供平台。 三、临边防护 3.1 基本规定 3.1.1 临边作业时,必须设置防护措施。施工现场内的作业平台、人行通道、施工通道、运输接料平台等,如临边落差达到或超过2m,必须沿周边设置防护栏杆。 各种垂直运输接料平台,除两侧设防护栏杆外,平台口还应设置安全门或活动防护栏杆。

3.1.2 防护栏杆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 1、防护栏杆应由上下两道横杆及栏杆柱组成,上杆离地高度为1.0~1.2m,下杆离地高度0.5~0.6m。坡度大于1:2.2的屋面,防护栏杆应高1.5m。横杆长度大于2m时,必须加设栏杆柱。 2、栏杆柱固定及其与横杆连接,其整体构造应使防护栏杆在上杆任何处,能经受任何方向的1000N的外力。 3、防护栏杆必须设置自上而下的密目安全网封闭,或在栏杆下边设置严密固定的高度不低于180mm的挡脚板。 4、当临边外侧临街道时,除设置防护栏杆外,敞口立面必须采取满挂密目安全网作全封闭处理。 5、防护栏杆及防护用挡脚板应涂刷醒目的黄黑相间或红白相间油漆。 6、密目安全网必须是不小于2000目/100cm2的阻燃或难燃的安全网,进场前必须提供相应的生产厂家资料,进场后应随机抽检合格并提供销量单;若地方有规定品牌或厂家的应按照地方要求执行。脚手架上所用安全网同此要求。 3.1.3 防护栏杆用材和连接方式的选择: 1、防护栏杆采用钢筋时,各杆件直径要求见下表,应电焊固定和连接。 2、防护栏杆采用钢管时,应统一采用Ф48×3.5mm钢管,以扣件连接,或采用套丝丝扣连接、螺栓连接和焊接等可靠连接方式。 3、以其它钢材作防护栏杆时,应选用不小于L63×8的角钢或强度相当的其他规格,以电焊固定和连接。 3.1.4 栏杆柱固定的基本方式: 1、在基坑四周固定,可采用钢管打入地面以下500~700mm深,钢管离基坑坑口边沿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 2、当在混凝土楼面、屋面或墙面固定时,可用预埋件与钢管或钢筋焊接固定,钢管离边沿距离应为200~300mm。

安全防护标准化图集

编制说明 为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实现施工现场安全设施规范化、标准化,推动施工现场趋向于“本质安全”,全面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结合北京市各项管理制度及现场实际情况,编制了《北京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标准化图集标准化安全防护(一)》。 本图集主要内容:1.临边防护;2.电梯井防护;3.配电箱防护;4. 施工升降机(接料平台)防护门;5.钢筋加工棚;6.小型机械加工棚;7.集中充电柜; 8.脚手架。 一、《图集》编写原则及要求: 1、在满足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行业及地方规范、标准要求时,力求做到简单实用、便于维护、可周转、工具化。 2、充分考虑到项目成本,在符合国家规范要求的前提下确定了 1-3种实施方案,供项目选择。 3、图文并茂,突出细部节点,便于操作实施。 二、《图集》使用要求: 1、本图集作为本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最低强制标准使用,各单位结合实际情况遵照执行。施工现场确实不具备使用条件的,市、区住房城乡建设委应酌情考虑。 2、图集所选用防护实施的材料必须满足刚度、厚度及侧向冲击力等规范要求。 3、本标准自2014年5月1日起执行。 三、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 《建筑施工工具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202-2010 《建筑施工扣件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施工现场临时建筑物技术规范》JGJ/T188-2009 《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JGJ/146-2004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GB50720-2011等 本《图集》由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负责修订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反馈给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施工安全管理处。主 编单位: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参编单位: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北京) 中国建筑第一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 编写人员:魏吉祥、吴建、杨宏选、杨振县、陈燕鹏、王静宇、董海亮、赵忠华、高文进、于剑、李超等。

安全生产标准化图集

一、安全防护用品的要求 1.1、安全帽 1. 施工现场应使用合格的安全帽。 2. 所有进入施工现场人员必须正确佩戴安全帽,系好下颏带。详见图 2-1。 3. 安全帽进场必须有产品合格证和产品说明书。 4. 安全帽佩戴时必须按头围的大小调整帽箍。帽箍对应前额的区域应有吸汗性织物或增加吸汗带。安全帽的构造见图 2-3。 5. 安全帽佩戴时,帽箍底部至头顶最高点的轴向距离应为 80~90mm。头顶最高点与帽壳内表面之间的垂直间距应≤50mm。帽箍与帽壳内侧之间的间距应为 5mm~ 20mm。帽壳内侧与帽衬之间存在的突出物高度不得超过 6mm,突出物应有软垫覆盖。如果安全帽上设置通气孔,通气孔总面积为 150mm2~450mm2。 6. 不得使用帽壳破裂、缺少帽衬、缺少下颚带的破损安全帽。 7. 禁止对安全帽配件进行的改造和更换,否则会对使用者带来危险。 8. 安全帽在经受严重冲击后,即使没有明显损坏,也必须更换。 9. 在施工现场大门入口处,挂设“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好安全帽”的有头像的安全警示标志牌,规格宽×高=600×800。详见图 2-2。

1.2、安全带 1. 图2-5所示安全带适用于高处作业、攀登及悬吊作业中使用。

2. 本图集适用于体重及负重之和不大于100kg的使用者,不适用于消防用途的安全带。 3. 安全带进场必须有产品合格证和产品说明书。安全带零部件不应产生带撕裂、环类零件开口、绳断股、连接器打开、带扣松脱、缝线迸裂、运动机构卡死等足以使零件失效的情况。 4. 安全绳(包括未展开的缓冲器)有效长度不应大于2m,有两根安全绳(包括未展开的缓冲器)的安全带,其单根有效长度不应大于1.2m。 5. 安全带应高挂低用,注意防止摆动碰撞,详见图2-4。 6. 不准将绳打结使用。不准将钩直接挂在安全绳上使用,应挂在连接环上用。 7. 安全带上的各种部件不得任意拆掉。更换新绳时要注意加绳套。 8. 安全绳不得擅自接长使用。 9. 使用8m以上长绳应加缓冲器,自锁钩用吊绳除外。 10. 缓冲器、速差式装置和自锁钩可以串联使用。 11. 用于焊接、炉前、高粉尘浓度、强烈摩擦、割伤危害、静电危害、化学品伤害等场所的安全绳应加相应护套。

施工现场安全防护标准化图集(终版)-20170303

3

编制说明 一、为提高公司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整体管理水平,在借鉴学习整理了公司内外部施工现场安全防护、临建设 施标准化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将施工现场涉及到的安全防护标准、知识进行整合,并统一化、规范化、标准化,编制了《施工现场安全防护标准化图集》,可以增强公司内部凝聚力和对外传播力,使公司的整体形象得到统一与提升。 二、本图集作为内部资料,全体员工都应维护属于自己公司的知识产权,认真执行,严格管理,不得向无关 人员提供。在任何时间、场合使用,必须严格按照本手册规定的各项规范执行。 三、本图集分十部分:第一部分:现场图牌;第二部分:“三宝”、“四口”、“五临边”防护;第三部分:工 具式装配防护设施;第四部分:机械设备防护设施;第五部分:脚手架、操作平台;第六部分:消防设施;第七部分:现场临电防护;第八部分:大型模板施工;第九部分:其它作业防护。 四、该图集自发布之日起,公司各成员单位应严格执行本图集所规定的各项规范,不得随意更改,以保证公 司形象的规范和统一,避免产生误导。 五、本手册由公司安全环保健康部编制并负责解释,自颁布之日起实施。

目录 编制依据 (1) 法律 (1) 法规 (1) 国家主管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 (1) 国家、行业标准 (2) 第一部分现场图牌 (3) 禁止标志 (4) 警告标志 (5) 指令标志 (6) 提示标志 (7) 现场常用标识样式 (8) 警告标识 (9) 禁止、提示标识 (10) 风险提示牌 (11) 安全警示镜 (12) 安全信息宣传栏 (13) 安全通道标识 (14) 危险源公示牌 (15) 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责任公示牌 (16) 1

医院感染防控知识70927

医院感染管理防控知识 1.什么是医院感染? 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2.根据病原体来源不同,医院感染可分几类? (1)外源性感染:又称交叉感染。病原体来自患者体外,即由医院内其他人或环境传播给患者而引起的感染。 (2)内源性感染:又称自身感染。病原体来自患者自身菌群,即寄居在患者体内的正常菌群或条件致病菌,当人的免疫功能受损,健康状况不佳或抵抗力下降时才会发生的感染。 3.哪些情况属于医院感染? (1)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2)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 (3)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它部位新的感染(除外脓毒血症迁徙灶),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合感染)的感染。 (4)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 (5)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 (6)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 4、哪些情况不属于医院感染? (1)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表现。 (2)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表现。

(3)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小时内发病)的感染,如单纯疱疹、弓形体病、水痘等。 (4)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 5.什么是医院感染暴发? 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医院感染爆发流行时该如何处置? 6.医院感染爆发流行报告流程? (1)出现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所在科室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医院感染管理科立即上报分管院长和医务、护理管理等部门。 (2)经调查证实出现医院感染流行时,医院于12小时内报告当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3)经核实为II级暴发后应于12小时向市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4)经核实为Ⅲ级暴发后,应于2小时内向市卫生局和市CDC报告。 (5)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按《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进行报告。 7.消毒灭菌的原则是什么? 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达到灭菌要求。各种注射、穿刺、采血器具应当一人一用一灭菌。凡接触皮肤、粘膜的器械和用品必须达到消毒要求。 医疗卫生机构使用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用后应当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 8.隔离标志有哪些? 黄色为空气传播的隔离,粉色为飞沫传播的隔离,蓝色为接触传播的隔离。

安全防护标准及示意图

一、安全防护 1、基坑防护: 栏杆采用φ48×3.5钢管搭设1.2m高,面刷双色相间安全警示漆,油漆宽20cm,栏杆外用密目安全网进行全封闭,立杆间距不超过2m,立杆埋入混凝土挡水墙中或直接打入土层中,并悬挂警示牌。 2、楼板、屋面、阳台等临边防护: 栏杆采用φ48×3.5钢管搭设1.2m高,面刷双色相间安全警示漆,油漆宽20cm,栏杆外用密目安全网进行全封闭,底部设置200mm高带警示色带的挡脚板。 3、通道口防护: 安全通道美观整洁,安全牢固。 4、预留洞口防护: 用厚木板全封闭并刷警示标识;短边超过1.5m长的洞口,采用双色相间钢管支设临边防护栏,高度1200mm,立杆间距1200mm,水平杆设两道,下部设200mm高带警示色带的挡脚板,防护栏杆挂密目网,根据施工阶段不同洞口处用厚木板全封闭或挂水平安全网。 5、电梯井口防护: 电梯入口用φ16钢筋焊接铁栅栏固定,并刷双色相间漆,悬挂好安全警示标志;电梯间每两层作一道水平安全网防护。 6、楼梯边防护: 设1.2m高的钢筋防护栏杆,涂刷双色相间油漆,底部设200mm高带警示色带的挡脚板。 7、垂直方向交叉作业防护: 设置防护隔离棚或其他设施。 8、高空作业防护: 有悬挂安全带的悬索或其他设施;有操作平台;有上下的梯子或其他形式的通道。 9、塔吊和室外电梯除满足各项安全要求外,外观良好完整,使用年限不得超过3年。 10、高压防护: 工程西侧紧邻高压走廊,施工过程中高压走廊需积极联系政府相关部门,将高压线挪移,并用毛竹等搭设高压防护走廊,施工过程中制定高压防护预案。 防护安全标识:现场基坑周边,各种临边洞口,脚手架,排水沟边设置防止坠落、禁止跨越的警示标志。并在主要的交通通道和基坑四周设置红色夜间二、施工安全防护措施 根据国家以及阜阳市的有关安全法规以及有关规定,结合本工程的特点,特制定如下安全措施: (1)临边安全施工措施 在基坑四周、楼层四周、屋面四周等部位,凡是没有防护的作业面均必须按规定安装两道围栏和挡脚板确保临边作业的安全。 1)基坑四周防护栏杆做法:土方开挖时基坑防护沿混凝土挡水墙周边布置安全栏杆,栏杆采用φ48×3.5钢管搭设1.2m高,面刷红白相间安全警示漆,油漆宽20cm,栏杆外用密目安全网进行全封闭,立杆埋入混凝土挡水墙中或直接打入土层中500mm,且牢固可靠,基坑及围护栏杆上挂警示牌、责任牌。具

标准预防 (2)

标准预防 一、定义 标准预防:将所有患者视为具有潜在感染性患者,即认为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液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必须采取防护措施,特点是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强调双向防护,既要预防疾病由患者传至医务人员,又要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给患者。 手卫生是医疗机构内预防控制疾病传播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标准预防的主要组成部分。标准预防还包括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择合适的个人防护用品、呼吸卫生(咳嗽)礼仪、患者安置、仪器(设备)和环境清洁消毒、织物清洁消毒、安全注射、职业防护多项预防感染措施。 二、手卫生 医务人员手是医院感染相关病原体的重要传播媒介,医务人员应遵循以下手卫生基本原则。 (一)手卫生基本原则: 1、基本要求手部指甲长度不应超过指尖;手部不应戴戒指等装饰物;手部不应戴人工指甲、涂抹指甲油等指甲装饰物。 2、洗手、卫生手消毒应遵循的原则(1)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用皂液和流动水洗手。(2)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宜使用速干手消液消毒双手代替洗手。医务人员在下列情况时应先洗手,然后进行卫生手消毒:(1)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2)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患者污物之后。 3、外科手消毒应遵循的原则先洗手,后消毒;不同患者之间、手套破损或

手被污染时,应重新进行外科手消毒。 (二)五个重要手卫生指针 “二前、三后”:接触患者前、进行清洁(无菌)操作前、体液暴露风险后、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 注意:戴手套不能取代手卫生。若符合上述手卫生指征且需戴手套时,则戴手套前或脱手套后,仍须执行手卫生。 三、个人防护装备 个人防护装备包括手套、口罩、呼吸防护器、护目镜、面罩、防水围裙、隔离衣等。 1、使用原则 (1)预期可能接触到血液或体液时,需穿戴个人防护装备。 (2)离开患者的房间或区域前脱卸并丢弃个人防护装备。 (3)脱卸或丢弃个人防护装备过程中应避免污染自身与周围物品表面。 2、个人防护的使用应遵循《手套使用标准操作规程》、《隔离衣使用标准操作规程》、《面部防护用品使用标准操作规程》、《个人防护装备(PPE)穿脱标准操作规程》。 四、呼吸卫生(咳嗽)礼仪 呼吸卫生(咳嗽)礼仪是通过源头控制预防呼吸道病原体传播的一项综合措施,适用于所有具有呼吸道症状和体征的人员,包括医务人员、患者和探视者。 所有具有呼吸道症状和体征的人员,包括医务人员、患者和探视者,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咳嗽或打喷嚏时使用纸巾或手帕遮掩口鼻,否则应用臂弯遮掩口鼻;2、若病情许可,应戴口罩,否则尽可能与其他人员保持至少1m的间距;3、使用后的纸巾应丢进垃圾桶;4、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应做手卫生。

职业暴露相关知识点doc资料

职业暴露相关知识点

职业暴露相关知识点 1、什么是职业暴露? 指劳动者在从事职业活动中,通过眼、口、鼻及其他粘膜、破损皮肤或非胃肠道接触含血源性病原体的血液或其他潜在传染性物质的状态。破损皮肤包括皮炎、倒刺、割伤、擦伤、磨伤和痤疮。 2、何谓“标准预防”? (1)将所有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视为有传染性,需进行隔离预防。 (2)强调防止疾病从患者传染至医务人员,也强调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染至患者和从患者传至医务人员再传至患者的双向防护。 (3)降低医务人员与患者、患者与患者之间交叉感染的危险性。 3、何谓“普遍预防”? 是控制血源性病原体传播的策略之一,其理念就是将所有来源于人体血液或体液的物质都视作已感染了HBV、HCV、HIV或其他血源性病原体而加以防护。 4、“标准预防”与“普遍预防”的区别是什么? (1)普遍预防隔离的物质只包括患者的血液及部分体液(不包括患者的尿、大便、痰、鼻分泌物、泪液及呕吐物,除非有明显的血液污染),所以在采取预防措施时容易引起混乱,因此不能防止非血源性疾病传播;而标准预防隔离的物质不仅包括患者的血液、全部体液,还包括患者的分泌物与排泄物等。(2)普遍预防主要采取接触隔离,因此不能防止空气与飞沫传播的疾病,而标准预防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飞沫隔离。 (3)普遍预防的措施主要是防止医务人员受到感染,对患者间的防护较差;而标准预防强调不仅要防止医务人员发生医院感染,同时也强调防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 5、什么是额外(基于传播途径)预防? 在确保标准预防的同时,应采取额外预防的措施,额外预防措施包括:经空气传播疾病的预防、经飞沫传播疾病的预防、经接触传播疾病的预防。 6、标准预防具体措施有哪些? 1)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2)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3)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4)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标准预防知识与职业防护

护职业防:标准预防与主学习题主讲人: 学习时间:2017.11.23 标准预防的概念 认定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均具有传染性,医务人员在接触上述物质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同时,还应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采取空气、飞沫、接触隔离措施。 标准预防基本特点 1、强调双向防护,即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护人员,又要防止疾病从医护人员传至病人; 2、即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3、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飞沫隔离。 标准预防职业防护 (一)洗手/手消毒 1、洗手是预防感染传播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 2、可能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器械后应立 3、洗手/手消毒,在两个病人之间,或同一个病人,接触身体的不同部位时应洗手/手消毒。 (二)使用手套 1、当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及破损的皮肤黏膜时应戴手套; 2、手套可以防止医务人员把自身手上的菌群转移给病人的可能性; 3、手套可以预防医务人员变成传染微生物时的媒介,即防止医务人员将从病人或环境中污染的病原在人群中传播。 4、在两个病人之间一定更换手套;手套不能代替洗手。 (三)使用口罩 防止或减少医务人员通过呼吸道被感染的机会。 (四)使用眼罩或面罩 可以防护或减少病人的体液、血液、分泌物等传染性物质飞溅至医护人员口、眼及鼻等粘膜。(美国洗内镜时不带口罩,带面罩) (五) 使用防护鞋 (六)使用工作帽 (七)使用隔离衣或防护围裙 种类多,应正确适当使用 (八)可重复使用的设备 用过的可重复使用的器具、物品等,应确保在下一个病人使用之前清洁干净和适当地消毒灭菌,其中一次性使用的部件应弃去。 (九)环境控制 保证适当的日常清洁标准和卫生处理程序,在彻底清洁的基础上,适当的消毒床单位、设备和环境的表面,并保证该程序的落实。 (十)被服

职业病防治基本知识

职业病防治基本知识 1.什么是尘肺病?我国法定的尘肺病有哪些? 尘肺病是在职业活动中由于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并在肺内潴留而引起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我国《职业病目录》规定的职业病名单中列出的法定尘肺病有13种:矽肺、煤工尘肺、石墨尘肺、碳黑尘肺、石棉尘肺、滑石尘肺、水泥尘肺、云母尘肺、陶工尘肺、铝尘肺、电焊工尘肺、铸工尘肺、根据“尘肺病诊断标准”和“尘肺病理诊断标准”可以诊断的其他尘肺。矽肺和煤工尘肺是我国目前发病人数最多的尘肺病。 2.我国发病人数最多的尘肺病是哪几种? 我国以往的职业病专项调查数据和十几年来卫生部公布的职业病报告数据都表明,矽肺和煤工尘肺一直是我国最主要的尘肺病,两者占报告尘肺病例总数的90%左右。 3.接触粉尘的职业及工种主要有哪些? 粉尘是我国目前最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尘肺病也是我国最主要的职业病。可以说工业生产过程中粉尘是随时随处都存在的,主要的职业及工种是: (1)金属矿山及非金属矿山开采:是最严重的粉尘危害行业。在金属或非金属矿山接触粉尘最多的工种是凿岩

工、放炮工、支柱工、运输工等,在煤矿主要是掘进工、采煤工、搬运工等。 (2)机械制造:机械制造业首先是制造金属铸件主要接触粉尘的工种包括配砂、混砂、成型以及铸件的打箱、清砂等。 (3)冶炼:金属冶炼中矿石的粉碎、烧结、选矿等,可产生大量的粉尘,冶炼工人广泛分布在钢铁冶炼和其它金属冶炼业中。 (4)建筑材料:耐火材料、玻璃、水泥制造业,石料的开采、加工、粉碎、过筛以及陶瓷中原料的混配、成型、烧炉、出炉和搪瓷工业。主要接触二氧化硅粉尘和硅酸盐粉尘。 (5)筑路业:包括铁道、公路修建中的隧道开凿及铺路。 (6)水电业:水利电力行业中的隧道开凿、地下电站建设。 (7)其他:如石碑、石磨加工、制作等。 4.棉纱口罩是否能起到防尘作用? 国家经贸委2000年印发的《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试行)》中明确要求,“纱布口罩不得作防尘口罩使用”。因为,一般的棉纱口罩只能挡住部分粉尘,其阻尘原理是机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