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吉林省长春市吉大附中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九)(含答案解析)

2020年吉林省长春市吉大附中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九)(含答案解析)
2020年吉林省长春市吉大附中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九)(含答案解析)

2020年吉林省长春市吉大附中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九)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10.0分)

1.常温下,将100mL的空气通过足量灼热的铜网,充分反应后,恢复到常温,余下气体的体积约

为()

A. 80 mL

B. 60 mL

C. 40 mL

D. 20 mL

2.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是()

A. 汞

B. 氯化钠

C. 二氧化碳

D. 氢气

3.下列属于氧化物的是()

A. H2O2

B. O3

C. C6H12O6

D. KMnO4

4.正确的实验操作是进行科学实验的重要保障.下列操作中,合理的是()

A. 少量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时,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B. 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注入盛有浓硫酸的烧杯中

C. 测定某溶液的pH时,先用水将pH试纸润湿

D. 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将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

5.人们在工作、生活中的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 油锅中的油着火用锅盖盖灭

B. 冬天用煤取暖时封闭门窗

C. 在煤矿中采煤用火把照明

D. 厨房内煤气泄漏开启排气扇通风

6.通过学习化学,我们可以总结或发现许多具有一定规律的知识,在下列所给的有关规律中,描

述正确的是()

A. 实验室制取气体前都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 所有的酸中都含有氧元素

C. 固体都是由原子或者离子构成的

D. 酸碱盐之间都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7.下列四个实验方案设计合理的是()

A. 鉴别白醋和白酒--闻气味

B. 鉴别Na2CO3和NaC1固体?加水溶解

C. 除去CO2中的HCl?将气体通入足量NaOH溶液中

D. 除去稀硫酸中的少量硫酸铜--滴加适量的石灰水,过滤

8.下列实验设计中,合理的是()

A. 制备Cu(OH)2:将CuO粉末和NaOH溶液混合后过滤

B. 除去N2中混有的CO: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CuO粉末

C. 鉴别NH4NO3固体和NaOH固体:分别向试剂瓶中加入适量水

D. 分离KNO3和CaCO3粉末:将固体混合物加入适量水溶解后过滤、蒸发

9.用下列实验操作可完成两个实验。甲实验为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乙实验为配制溶质的质

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甲实验的步骤是①④⑤,其中去除杂质的关键步骤是蒸发

B. 甲实验各步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都是相同的

C. 乙实验的操作步骤是②③①

D. 乙实验中,若①所用的烧杯内壁沾有水,对配制的溶液浓度无影响

10.下列实验中可观察到明显现象的是()

A. 向盐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B. 向盐酸中滴加酚酞溶液

C. 向氯化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

D. 将铜丝放入到硫酸铝溶液中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

11.用正确的化学用语填空:

(1)2个镁原子______;

(2)氯酸钾中的阳离子______;

(3)过氧化氢分子______;

(4)硫酸锌中硫元素的化合价______。

12.如图是元素周期表1?3周期的原子结构简图和37号元素伽(元素符号为Rb)的原子结构简图:

(1)在第二周期中,各元素原子结构的共同点是______.

(2)第二、三周期中,各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变化规律是______.

(3)第三周期元素中,核外电子排布与Ar相同的离子符号______(写一个).

(4)写出伽的氧化物的化学式______.

13.甲同学取某种的氧化铜与炭粉的混合物样品a克,加强热充分反应后,发现生成的气体不能使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再将反应后的固体与足量的稀硝酸微热[已知3Cu+8HNO3(稀)=

3Cu(NO3)2+2NO↑+4H2O,且炭不与稀硝酸反应],充分反应后,有b克固体剩余。该混合物样品加强热时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参加反应的氧化铜和炭粉的总质量为______克(以含a,b的代数式表示)。

14.氢氧化钠固体不仅易吸收空气中的________而潮解,而且也能吸收空气中的_______而变质,因

此必须______保存。写出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变质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5.0分)

15.从宏观走进微观,探寻变化的奥秘。如图是氧化汞分解的微观模拟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C图中将相关粒子图形补充完整。

(2)A到B变化的微观实质是:______。

(3)画出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______。

16.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a3oC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

(2)a2oC时,________和________的溶解度大小相等。

(3)在20oC时,将25g甲固体加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后,仍有9.2g甲固体未溶解,则20oC时甲

的溶解度为________;若将20oC时甲的不饱和溶液变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任写一种即可)。

17.某化学小组为了探究室温下饱和石灰水和饱和氢氧化钠溶液吸收CO2的能力,将CO2压强传感器

伸入到一个盛有CO2的密闭容器内,先后向密闭容器内注入等体积的饱和石灰水和饱和氢氧化钠溶液。如图是利用CO2压强传感器、数据采集器、计算机及相关数据处理软件测定的实验结果。

(1)数字化使实验从定性升华到定量,根据图示信息,你得到什么结论?

(2)请叙述上述结论在化学实验中的一种具体体现。

18.同学们到实验室进行“探究金属的性质”实验。将锌粉和银粉的混合物加入到一定量的硫酸铜

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请回答:

(1)若将所得滤渣放入稀盐酸中,有气泡产生,则

①滤液里一定含有______(填写化学式,下同),一定没有______。

②滤渣中一定含有______。

(2)若反应后所的滤液呈蓝色,则滤渣中一定含有______(填写化学式)。

(3)反应后所得滤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原硫酸铜溶液的

溶质质量分数。

19.如图装置所示,小试管中装有石灰石,滴管内装有稀盐酸,右端用橡

皮塞封口的U形管内盛有食用菜籽油。反应前U形管两侧的液面持

平。把滴管内的稀盐酸滴入小试管中(注:植物油一般不能溶解常见

的气体,小铁丝用于固定小试管)

(1)U形管内菜籽油的液面发生了什么变化?并说明原因。

(2)若U形管内盛的不是菜籽油,而是氢氧化钠溶液,其现象是什么?

并说明原因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0分)

20.如图所示是酸碱的部分性质实验,回答有关问题:

(1)A中能观察到的明显现象是______;

(2)B中的反应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

(3)将这三个实验后的所有物质倒入同一洁净的烧杯中,静置,观察到上层溶液为无色,底部有

白色沉淀。取少量上层溶液与足量稀盐酸混合,无明显现象。综合分析可知:

上层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酚酞和______,可能含有的溶质是______。

21.请结合如图回答问题:

(1)标出仪器 a 的名称______。

(2)实验室通常利用图中______装置的组合制取二氧化碳(选填字母),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3)选用 E 装置收集氧气的原因是______。

(4)工业上煅烧石灰石可制得生石灰和二氧化碳。如果要制取5.6t氧化钙,理论上需要含碳酸

钙80%的石灰石的质量是多少?

22.为了测定某 NaOH 固体中混有的Na2CO3质量分数,某同学分别设计了三种实验方案:

I.吸收法:实验装置如图,碱石灰为生石灰和固体 NaOH 混合物。

(1)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

(2)以下会使Na2CO3质量分数偏大的原因有______。A.装置内原有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也被

碱石灰吸收B.加入稀硫酸的量不足C.反应完成后,装置中仍存有二氧化碳,没有被碱石灰吸收D.装置外的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被碱石灰吸收

II.沉淀法:称取一定质量的固体,完全溶解于水,加入足量 X 产生沉淀,根据沉淀质量计算Na2CO3

质量分数。如果 X 是一种碱,请写出 X 的化学式______。

III.滴定法:称取固体 5g,配制成 100mL 溶液,用3.65%的盐酸滴定,至 NaOH 完全被反应时消耗盐酸 80mL,盐酸的密度为1.0g/mL,利用消耗的盐酸计算出样品中的 NaOH 含量。

(1)NaOH完全被反应的判断依据是______。

(2)根据以上数据,原固体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答案与解析】

1.答案:A

解析:解:常温下,将100mL的空气通过足量灼热的铜网,充分反应后,恢复到常温,余下的气体

=80mL。

主要是氮气,氮气的体积=100mL×4

5

故选:A。

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大约占78%、氧气大约占21%、稀有气体大约占0.94%、二氧化碳大约占0.03%、水蒸气和其它气体和杂质大约占0.03%;空气的成分主要以氮气和氧气为主,氧气约占五分之一,氮气约占五分之四。常温下,将100mL的空气通过足量灼热的铜网,充分反应

=80mL。

后,恢复到常温,余下的气体主要是氮气,氮气的体积=100mL×4

5

本考点考查了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同学们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有关的计算要正确,本考点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答案:B

解析: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对物质进行分类与对号入座、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A.汞属于金属单质,是由汞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氯化钠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氢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氢分子构成的,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答案:A

解析:解:A.H2O2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属于氧化物,故正确;

B.O3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单质,故错误;

C.C6H12O6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错误;

D.KMnO4是由K、Mn、O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错误;

故选:A。

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本题主要考查了氧化物的概念,难度不大,注意物质的组成元素.

4.答案:A

解析:解:A、少量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时,可能会引起失火,应立即用湿抹布盖灭,故A正确;

B、稀释浓硫酸时,应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切不可把水倒进浓硫酸里;如果将水注入浓硫酸里,由于水的密度较小,水会浮在浓硫酸的上面,溶解时放出的热量能使水立刻沸腾,使硫酸液滴向四周飞溅,这是非常危险的,故B错误;

C、先用水将pH试纸润湿,相当于把待测液加水稀释,可能改变了溶液的酸碱度,故C错误;

D、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要竖直、悬空、不能伸入试管内,故D错误。

故选:A。

A、从少量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时,可能会引起失火,应立即用湿抹布盖灭去分析解答;

B、从稀如果将水注入浓硫酸里,由于水的密度较小,水会浮在浓硫酸的上面,溶解时放出的热量能使水立刻沸腾,使硫酸液滴向四周飞溅,这是非常危险的去分析解答;

C、从先用水将pH试纸润湿,相当于把待测液加水稀释,可能改变了溶液的酸碱度去分析解答;

D、从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要竖直、悬空、不能伸入试管内去分析解答.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好实验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

5.答案:A

解析:

【试题解析】

本题难度不大,结合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燃烧爆炸的条件和防护措施进行解答。

A、油锅中的油着火可盖上锅盖,使油隔绝氧气而熄灭,故A正确;

B、煤不充分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一氧化碳能使人中毒,因此冬天用煤取暖时不能封闭门窗,故B 错误;

C、小煤窑里常常含有一定量的甲烷,如果甲烷的浓度达到了甲烷的爆炸极限,遇明火会发生爆炸,从而导致安全事故,故C错误;

D、可燃性的气体与空气混合点燃易发生爆炸,煤气有可燃性,煤气泄漏,打开排气扇,会产生电

火花引爆可燃性气体,故D错误。

故选:A。

6.答案:A

解析:解:A、实验室制取气体前都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以防止生成的气体外逸,故A正确;

B、酸中一定含有氢元素,不一定含有氧元素,如盐酸不含氧元素,故B错误;

C、物质并不都是由原子或离子构成的,有的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例如氧气,故C错误;

D、酸碱盐之间发生复分解反应要遵循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即有水、沉淀生成或有气体放出,并不是任何酸碱盐之间都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故D错误.

故选A.

A、实验室制取气体前都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根据酸的含义进行解答;

C、根据物质的构成进行解答;

D、酸碱盐之间发生复分解反应要遵循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考查学生对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步骤、物质元素的组成、物质的构成及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的掌握,难度不大.

7.答案:A

解析:解:A、可以用闻气味的方法鉴别白醋和白酒,有酸味气味的是白醋,有酒的芳香气味的是白酒,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案设计合理。

B、Na2CO3和NaC1固体均易溶于水,用加水溶解的方法不能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

C、CO2和HCl气体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

D、硫酸铜、硫酸均能与石灰水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案设计合理。

故选:A。

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

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8.答案:D

解析:解:A、氢氧化钠溶液不能与氧化铜反应,不能用CuO粉末和NaOH溶液混合制取氢氧化铜,故选项实验设计不合理.

B、CO能与灼热的CuO粉末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二氧化碳,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设计不合理.

C、NH4NO3固体和NaOH固体溶于水,分别吸热、放热,使溶液的温度分别降低、升高,可以鉴别;但应取少量药品进行实验,不能向试剂瓶中加入适量水,故选项实验设计不合理.

D、硝酸钾易溶于水,碳酸钙难溶于水,将固体混合物加入适量水溶解后,过滤、蒸发,可以分离,故选项实验设计合理.

故选:D.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9.答案:C

解析:解:A、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的操作步骤是溶解、过滤、蒸发,即步骤是①④⑤,其中去除杂质的关键一步是过滤(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甲实验各步操作中,溶解时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能够加快粗盐的溶解速率;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蒸发时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防止液体飞溅;玻璃棒的作用不相同,该选项说法错误。

C、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乙实验按照②③①的步骤进行操作,故选项说法正确。

D、乙实验中,若①所用的烧杯内壁沾有水,会造成溶剂的质量偏大,则会导致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小,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A、粗盐提纯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的操作步骤是溶解、过滤、蒸发,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溶解、过滤、蒸发操作中的玻璃棒的作用进行分析判断。

C、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根据各操作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D、乙实验中,若①所用的烧杯内壁沾有水,会造成溶剂的质量偏大。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粗盐提纯的步骤与注意事项、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步骤与注意事项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0.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化学反应的判断和反应现象,化学反应的发生根据反应条件进行判断,化学反应的现象主要用颜色的变化、气体产生、沉淀产生及固体的增多与减少等。

A.向盐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无明显现象,故A 错误;

B.向盐酸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不变色,故B 错误;

C.向氯化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可观察到白色沉淀,故C 正确;

D.将铜丝放入硫酸铝溶液中,不反应,无现象,故D 错误。

故选C 。

11.答案:2Mg ;K +;H 2O 2;Zn S +6

O 4

解析:解:(1)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2个镁原子可表示为:2Mg 。

(2)氯酸钾中的阳离子是钾离子,其离子符号为:K +。

(3)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过氧化氢分子可表示为:H 2O 2。

(4)硫酸锌中锌元素显+2价,氧元素显?2价,硫元素显+6价;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硫酸锌中硫元素的化合价可表示为:Zn S +6O 4。

故答案为:

(1)2Mg ;

(2)K +;

(3)H 2O 2;

(4)Zn S +6O 4。

(1)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2)氯酸钾中的阳离子是钾离子。

(3)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4)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原子符号、分子符号、化合价、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离子符号与化合价表示方法的区别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2.答案:电子层数都是2;逐渐递增(或从1到8逐渐递增);Cl ?;Rb 2O

解析:解:(1)同一周期的元素其电子层数一定相同,第二周期元素电子层数都是2层;

(2)在元素周期表中,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同一周期元素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的规律.

(3)氩原子核外有18电子,氯原子得1个电子形成氯离子,氯离子核外有18个电子,其离子符号为:Cl ?.

(4)根据电子层数等于周期数,铷的核外有5个电子层故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5周期;铷的最外层电子数是1,故化合价为+1价,氧的化合价为?2价,故铷的氧化物的化学式Rb 2O ;

答案:(1)电子层数都是2;(2)逐渐递增(或从1到8逐渐递增);(3)Cl ?(4)Rb 2O

(1)依据同周期元素的原子结构的共同点分析解决;

(2)根据在元素周期表中,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结构中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发生规律性的变化解答本题;

(3)氩原子核外有18个电子,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电子层数等于周期数解答,由化合价书写化学式.

本题考查学生熟练掌握应用元素周期表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 13.答案:CuO +C

??高温 Cu +CO ↑ a ?b

解析:解:该混合物样品加强热时发生的反应为氧化铜和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一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uO +C ?

?高温 Cu +CO ↑。

设参加反应的氧化铜的质量为x ,碳的质量为y

C +CuO ?

?高温 Cu +CO ↑固体质量差量

12 80 28 28

y x (a ?b)g

12 y =

80

x

=

28

(a?b)g

x=20(a?b)

7

g

y=3(a?b)

7

g

所以参加反应的氧化铜和炭粉的总质量为a?b克。

故答案为:CuO+C??高温?

?

Cu+CO↑,a?b。

根据氧化铜和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的气体不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所以该气体是一氧化碳,结合固体质量的变化进行分析。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14.答案:水分;二氧化碳;密封;CO2+2NaOH=Na2CO3+H2O。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氢氧化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及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氢氧化钠具有吸水性,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潮解,也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而变质,因此必须密封保存,故答案依次为:水分;二氧化碳;密封;CO2+2NaOH=Na2CO3+H2O。

15.答案:(1);

(2)氧化汞分子发生再分分成氧原子和汞原子;

(3)

解析:解:(1)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在图C中应补充一个氧分子,如下图:

(2)A到B变化的微观实质是:氧化汞分子发生再分分成氧原子和汞原子;

(3)图中非金属原子是氧原子,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故答案为:

(1)。

(2)氧化汞分子发生再分分成氧原子和汞原子;

(3)。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及数目不变将将图补充完整;

(2)根据微粒的变化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氧原子的结构分析回答。

本题通过微观粒子的反应模型图,考查了微观上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学会通过微观示意图把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联系起来、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物质的变化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6.答案:(1)甲>丙>乙

(2)甲;丙

(3)31.6g;增加溶质(或恒温蒸发溶剂)

解析: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1)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a3℃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甲>丙>乙,故填:甲>丙>乙;

(2)从图中能得出的信息有:a1℃时,甲、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填:甲;丙;

(3)在20℃时,将25g甲固体加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后,仍有9.2g甲固体未溶解,溶解的固体质量

为:25g?9.2g=15.8g,所以20℃时甲的溶解度为31.6g,若将20℃下甲的不饱和溶液变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增加溶质、蒸发溶剂;故填:31.6g;增加溶质(或恒温蒸发溶剂)。

17.答案:解:(1)根据图示信息,得到的结论:饱和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能力比饱和氢氧化钙溶液强。

故答案为:饱和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能力比饱和氢氧化钙溶液强。

(2)由上述结论在化学实验中的一种具体体现:吸收二氧化硫等污染环境的气体时用氢氧化钠溶液。故答案为:吸收二氧化硫等污染环境的气体时用氢氧化钠溶液。

解析: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氢氧化钠易溶于水。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8.答案:ZnSO4CuSO4Ag、Cu、Zn Ag、Cu 大于

解析:解:由于金属的活动性是:锌比铜活泼,铜比银活泼,将锌粉和银粉的混合物加入到盛有一定量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中,锌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银与硫酸铜不反应。

(1)若将所得滤渣放入稀盐酸中,有气泡产生,则说明滤渣中一定有锌,所以硫酸铜完全反应,溶液中的只有硫酸锌。

①滤液里一定含有ZnSO4,一定没有CuSO4;

②滤渣中一定含有Ag、Cu、Zn。

(2)若反应后所得滤液呈蓝色,说明了硫酸铜未完全参加反应,则滤渣中一定含有Ag、Cu;

(3)由于每65分质量锌能反应生成64份质量的铜,所以反应后所得滤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原硫酸铜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故选:(1)①ZnSO4;CuSO4;②Ag、Cu、Zn;(2)Ag、Cu;(3)大于。

锌比铜活泼,铜比银活泼,将锌粉和银粉的混合物加入到盛有一定量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中,锌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银与硫酸铜不反应。

要会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分析实验,氢前边的金属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但氢后边的金属不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前边的金属会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19.答案:解:(1)由于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使得U形管右侧压强增大,U形管内食用菜籽油的液面右侧下降,左侧上升;

(2)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水和碳酸钠;由于一开始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使得U形管右侧压强增大,U形管内食用菜籽油的液面右侧下降,左侧上升;然后是生成的二氧化碳很快与氢氧化钠反应导致右侧压强逐渐变小,则液面也逐渐上升,而左侧则下降;当二氧化碳全部反应后,左右压强相等,液面持平了。

故正确答案:(1)左侧液面上升,右侧液面下降。

(2)先是左侧液面上升,右侧下降;然后右侧慢慢上升,左侧下降,最后液面持平;一开始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然后是生成的二氧化碳很快与氢氧化钠反应导致右侧压强逐渐变小。

解析:根据题意和实验室用稀盐酸和石灰石制取二氧化碳,还有氯化钙和水生成;由于二氧化碳的生成致使U管右侧气体体积增大,压强变大,U形管内食用菜籽油的液面发生的变化;若将U形管换成其他物质,根据它与二氧化碳的作用情况进行解答

本题考查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此为将化学与物理压强有机结合在一起,考查了学生的独立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0.答案: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a(OH)2+Na2CO3=CaCO3↓+2NaOH NaCl CaCl2

解析:解:(1)A中二氧化碳气体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能观察到的明显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故填: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B中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OH)2?+

Na2CO3?=CaCO3↓+2NaOH。

故填:Ca(OH)2?+Na2CO3?=CaCO3↓+2NaOH。

(3)将这三个实验后的所有物质倒入同一洁净的烧杯中,静置,观察到上层溶液为无色,底部有白色沉淀,说明滤液中不含有盐酸,取少量上层溶液与足量稀盐酸混合,无明显现象,说明滤液中不含有碳酸钠,综合分析可知:上层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酚酞和NaCl,可能含有的溶质是CaCl2。故填:NaCl;CaCl2。

二氧化碳气体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气体;

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1.答案:长颈漏斗BC CaCO3+2HCl=CaCl2+H2O+CO2↑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

解析:解:

(1)仪器 a 为长颈漏斗,方便添加液体药品。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是用石灰石或者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是固体和液体常温下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利用图中BC组合制取二氧化碳,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3)选用 E 装置,是用排水法收集,所以对应的氧气性质为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

(4)设石灰石的质量为 x

CaCO3

?

?高温?

?

CaO+CO2↑

100 56 80%x 5.6t

100 56=

80%x

5.6t

x=12.5t

故答案为:

(1)长颈漏斗;

(2)BC;CaCO3+2HCl=CaCl2+H2O+CO2↑;

(3)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

(4)12.5t。

(1)熟悉常见仪器的名称和使用注意事项;

(2)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和实验装置进行分析;

(3)根据选用 E 装置分析对应的性质;

(4)根据生成的氧化钙的质量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求算石灰石的质量。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22.答案:吸收水蒸气AD Ba(OH)2产生气泡36%

解析:解I.(1)浓硫酸的作用是吸收水蒸气。

故填:吸收水蒸气。

(2)A.装置内原有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被碱石灰吸收,会导致碳酸钠质量分数偏大; B.加入稀硫酸的量不足时,导致碳酸钠不能完全反应,进一步导致计算结果偏小;

C.反应完成后,装置中仍存有二氧化碳,没有被碱石灰吸收,会导致碳酸钠质量分数偏小;

D.装置外的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被碱石灰吸收时,导致计算的碳酸钠质量偏大,从而导致计算结果偏大。

故填:AD 。

II.称取一定质量的固体,完全溶解于水,加入足量 X 产生沉淀,根据沉淀质量计算Na 2CO 3质量分数如果X 是一种碱,则X 可以是氢氧化钡,氢氧化钡的化学式是Ba(OH)2。

故填:Ba(OH)2。

III.设氢氧化钠质量为x ,

反应的氯化氢质量为:80mL ×1.0gmL ×3.65%=2.92g ,

NaOH +HCl =NaCl +H 2O ,

40 36.5

x 2.92g

40x =36.52.92g , x =3.2g ,

样品中的NaOH 含量为:3.2g 5g ×100%=64%,

答:样品中的NaOH 含量为64%。

(1)NaOH 完全被反应的判断依据是产生气泡,这是因为氢氧化钠和盐酸完全反应后,碳酸钠接着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故填:产生气泡。

(2)碳酸钠质量分数为:1?64%=36%,

故填:36%。

浓硫酸能够吸收水蒸气,碱石灰能够吸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

碳酸钠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钡和氯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向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盐酸时,盐酸先和氢氧化钠反应,后和碳酸钠反应。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

得出正确的结论。

长春吉大高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长春吉大高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长春吉大高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吉大新材)是由长春天福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和吉林大学共同斥资组建的迄今国内唯一一家研究开发并规模生产聚醚砜(PES)、聚醚醚酮(Poly Ether Ether Ketone)树脂及其二次制品的高科技股份制企业。公司座落于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占地50000平方米,注册资本1.5亿元。吉大新材推行现代企业运行机制,遵行"任人唯贤,平等竞争"用人原则,广纳贤才,并为各类人才不断提高素质和充分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公司拥有员工166人,,其中博士生6人,硕士生8人,大专以上学历96人。公司生产设备一流,生产工艺先进,具备年产PES树脂300吨的生产能力,现正在扩建年产PEEK树脂500吨的生产线,技术投入采用拥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发明专利技术,此专利技术是吉林大学国家"863"计划特种工程塑料研究中心的科研成果,2001年1月,PEEK树脂项目被列为国家"十五"计划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 PES、PEEK树脂均为性能优良的特种工程塑料,有耐高温、耐腐蚀、耐辐射、耐水解、强度高、电性能好、易加工等优点,在汽车、化工、能源、电子信息等领域有广泛应用。目前,长春吉大高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的PES、PEEK 树脂及二次制品在国内已销往济南、武汉、深圳、温州、大庆、张家港、四川德阳、绵阳、广东顺德、东莞等地,在电子信息、家电、汽车、机械、纺织、石油化工等领域得到了成功的应用。现正在与日本等亚洲国家进行出口洽谈。 吉大赢创高性能聚合物(长春)有限公司长春打造国家重要的新材料研发与生产基地 2010/12/2/9:44来源:慧聪表面处理网慧聪表面处理网:发展新材料产业,长春的未来在哪里?在对长春市工信局的深入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长春的目标定位于打造国家重要的材料研发与生产基地,要凭借长春市新材料研究开发的基础,以新材料应用为重点,以新材料产业化为目标,推进产学研合作,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传统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两年产值破百亿元 具体到产值上,长春市工信局对新材料产业的发展目标定位为:2012年,总产值达到100亿元。

吉林省长春市中考化学模拟考试试卷

吉林省长春市中考化学模拟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共8题;共16分) 1. (2分) (2019九上·宁津月考) 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下列诗句中隐含化学变化的是() A . 千锤万凿出深山 B . 蜡炬成灰泪始干 C .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D .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2. (2分)下列做法符合科学常识的是() A . 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 B . 与灯泡串联的开关安装在火线上 C . 稀释浓硫酸时,把水沿杯壁倒入浓硫酸中 D . 用测电笔辨别火线与零线时,手不接触测电笔的金属体 3. (2分)(2019·沙湾模拟) 下列有关物质的俗称、化学式、类别及常见用途的说法,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 A B . B C . C D . D 4. (2分)过氧化氢(H2O2)的水溶液俗称双氧水,关于过氧化氢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过氧化氢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的 B . 过氧化氢是由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构成的 C . 过氧化氢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D . 过氧化氢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 5. (2分) (2019九上·海淀期末) 下列物质中,含有金属元素的是() A . P2O5 B . CO2 C . CuSO4

D . CH4 6. (2分) (2020九上·连山期末) 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 25℃时,b比a更易溶于水 B . 30℃时,将a、b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15℃,只有b析出晶体 C . 30℃时,a的饱和溶液可以通过降温方法变为不饱和溶液 D . 15℃时,b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1:5 7. (2分)下列有关水的描述,错误的是() A . 构成水的最小微粒是水分子 B .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C . 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D . 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8. (2分) (2017九上·岱岳期末)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错误的是() 选项物质(括号内为杂质)试剂 A O2(H2O)浓硫酸 B NaCl(NaOH)稀硫酸 C KCl(K2CO3)稀盐酸 D HCl(H2SO4)氯化钡溶液 A . A B . B C . C D .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9分) (共5题;共29分) 9. (4.0分)(2017·丰台模拟) 自行车是一种绿色出行工具。 (1)下图所示的自行车车体所用的材料网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____。

2018年中考化学模拟试题

2018年中考化学模拟试题 题号-一- 二三四总分 得分 第I卷选择题(共45 分) 、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其中第1?15小题,每小题2分,第16?20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 生活中发生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B ) A. 玻璃破碎 B.酒精燃烧 C.冰块融化 D.铁丝弯曲 2. 下列各组物质中,其成分或主要成分可以用同一化学式表示的是(A ) A. 石灰石、大理石 B.纯碱、小苏打C .生石灰、消石灰 D.干冰、冰 3. F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C ) 4.化学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以下做法不合理的是(D ) A.食品包装充氮气以防腐 B.乘坐公交车出行实现“低碳”生活 C.用灼烧并闻气味的方法区别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 A. 由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才是化合反应 B.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 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实质是与空气中的氧气起反应 D. 氧化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D.用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以保鲜 6.大蒜中含有的一种有效成分“硫化丙烯”(C 3H S S)具有一定的杀菌食疗价值。下列有关硫化丙烯的说法正 确的是(B ) A.硫化丙烯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B.硫化丙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4 C. 硫化丙烯分子中 碳、氢、硫元素质量比为 3 : 6 :1 7. pH, 西 瓜 牙 膏 鸡 蛋 清 pH 2 3 4 5 6 7 8 9 10 11 A.肥皂水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B.食醋能使无色酚酞变红 C .草木灰可改良碱性土壤 D .皮肤被蚂蚁蛰入蚁酸,可用牙膏涂抹消肿 8.2016年6月5日是世界第45个“世界环境日”,我国今年的主题是“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下 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C ) R,哉俊金盐水IF ;| II

2020年吉林省长春市吉大附中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七)

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题号一二三四总分 得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10.0分) 1.下列气体中,维持人类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是() A. 氮气 B. 氧气 C. 稀有气体 D. 二氧化碳 2.生活中的下列现象,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 湿衣服晾干 B. 电灯发光 C. 蔬菜腐烂 D. 蜡烛受热熔化 3.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 洁净的空气 B. 冰水混合物 C. 生理盐水 D. 医用消毒酒精 4.下列化学符号与所表示含义一致的是() A. 2O2-:两个氧离子 B. Mg2+: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C. H2:两个氢原子 D. 2N:两个氮分子 5.下列关于葡萄糖(C6H12O6)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葡萄糖是一种氧化物 B. 葡萄糖中含有6个氢分子 C. 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80g D. 葡糖糖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6.某实验小组探究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滴有酚酞试液) 反应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规律,得到如图所示曲 线.下列有关该实验事实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该实验是将稀硫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B. B点时表示硫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溶液 呈无色 C. 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只有硫酸钠 D. 实验通过证明碱溶液的消失来证明发生了中和 反应 7.硝酸银(AgNO3)是实验室常用的化学试剂,在光照或加热的条件下化学性质不稳 定:2AgNO32Ag+2NO2↑+X↑.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AgNO3属于酸 B. AgNO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5价 C. 物质X的化学式为O2 D. AgNO3溶液应避光密封保存 8.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 A. 碱的水溶液通常呈碱性,所以碱性溶液一定是碱的溶液 B. 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C. 酸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 含碳元素物质燃烧都能产生二氧化碳,在O2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物质都含碳 元素 9.下列实验方案设计,合理的是() A. 除去氯化钙溶液中的少量盐酸:加入过量的氧化钙 B. 区别氯化钠和氯化铵:分别取样与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研磨 C. 比较稀盐酸和稀醋酸的酸碱度:将pH试纸分别伸入两种液体中观察颜色 D. 制取氢氧化钾溶液:将氢氧化钙溶液与氯化钾溶液混合后过滤

2019年吉林省长春市中考化学试题(Word版,含参考解析)

吉林省长春市2019年中考化学试卷 1.可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0-16:K-39;Mn-55;C1-35.5 2.常见金属活动顺序表 3.部分酸、碱、盐的溶解性表(室温) 一、选择题 1.空气的成分中,约占总体积21%的气体是 A.氮气 B.氧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 【分析】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大约占78%、氧气大约占21%、稀有气体大约占0.94%、二氧化碳大约占0.03%、水蒸气和其它气体和杂质大约占0.03%;空气的成分主要以氮气和氧气为主,氧气约占五分之一,氮气约占五分之四。 【解答】解:A、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故选项错误; B、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故选项正确; C、稀有气体大约占空气体积的0.94%,故选项错误; D、二氧化碳大约占空气体积的0.03%,故选项错误; 故选:B。 2.下列变化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木炭燃烧 B.食物腐烂 C.动物呼吸 D.水结成冰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判断化学变化的唯一标准是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A、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是化学变化; B、食物腐烂过程中,生成新物质,是化学变化; C、呼吸作用过程中,有机物和氧气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等物质,是化学变化; D、水结冰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 故选:D。 3.下列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是 A.金刚石 B.氯化钠 C.氢气 D.水 【分析】根据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气态的非金属单质和一般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气、水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一般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正确。 B、氯化钠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C、氢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氢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石家庄市中考全真模拟化学试卷

石家庄市中考全真模拟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2℃时,甲乙两物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B.要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成为饱和溶液,可蒸发溶剂 C.分别将t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降温至t1℃,一定都有晶体析出 D.t1℃时,50g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解了10g的甲物质 【答案】B 【解析】A、不知道溶液的状态,故t2℃时,甲乙两物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能确定是否相等,错误;B、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不明显,故要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成为饱和溶液,可蒸发溶剂,正确;C、将t2℃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液降温至t1℃,一定都有晶体析出,错误;D、t1℃时,甲的溶解度是20g,表明在该温度下50g水中溶解了10g的甲物质,错误;故选B。 点睛: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2.现有一包由5.6g铁、7.2g镁、1.0g碳混合而成的粉末,把它加入一定量的CuCl2溶液中。实验结束后,测得剩余固体中含有三种物质。则剩余固体的质量不可能是 A.26. 2g B.26.6g C.26. 0g D.25. 8g 【答案】B 【解析】 【分析】 镁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铁,铁强于铜,镁先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镁和铜,镁完全反应后,铁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碳和氯化铜不反应。 【详解】 设7.2g镁和氯化铜完全反应产生铜的质量为x

人教版2020年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密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 人教版2020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满分:50分 时间:60分钟) 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S:32 Cl:35.5 Cu:64 Zn:65 Ag:108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有关化学家的成就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 B. 侯德榜改进制碱技术制得了烧碱 C.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 D.张青莲主持测定了铟铱等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2.下列过程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酒精挥发 B.冰雪融化 C.干冰升华 D.金属氧化 3.下图是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加絮凝剂是为了消毒杀菌 B.过滤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C.活性炭主要起到吸附作用 D.配水泵出来的水是纯净物 4.氧气是生命活动的必需气体。下列关于氧气的性质和制备说法正确的是( ) A.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分子 B.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氧气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生成Fe 2O 3 D.利用下图装置可比较不同催化剂对H 2O 2分解的影响效果 5.下列归纳和推理中,你认为合理的是( ) A.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B.复分解反应一定没有单质生成

密 封 线 内 C.原子核中一定含有质子和中子 D.测定溶液的pH 时,如果先将pH 试纸用水润湿,测定结果一定偏大 6.下列物质中,既含有分子又含有离子的是( ) A.硫酸铜溶液 B.二氧化碳气体 C.铜锌合金 D.液态氮 7.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 A.磷元素的化合价:25 P O P ?????→3 、、PH 由高到低 B.铜元素的质量分数:2Cu O ??????→CuS 、、CuO 由大到小 C.使用合金的年代:??????→生铁、青铜、钛合金 由先到后 D.金属单质的导电性:????→铜、银、铁 由强到弱 8.下列各实验中所用到的水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探究燃烧的条件 B.铁丝燃烧实验 C.稀释浓硫酸 D.验证CO 2的性质 9.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和丙两物质中的元素种类与丁元素种类不同 B.乙一定是反应的催化剂 C.参加反应的甲、丙的质量比一定是8:1 D.反应中甲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 10.( ) A.无机物:甲烷、氯化钠、二氧化碳 B.碱:生石灰、熟石灰、纯碱 C.氧化物:二氧化锰、干冰、氧化铁 D.混合物:空气、冰水共存物、黄铜 11.

长春市吉大附中2020年人教版初一上Unit 6 SectionB2基础卷

初一英语七年级(上)Unit 6 Do you like banana? I.

II.请根据句意,用所给的首字母补全单词 1.We need lots of healthy f__________ every day. 2.John eats w__________ and he is healthy. 3.Guan Xiaotong is a TV s__________. 4.Can I ask you some q__________? 5.We ask her about her e__________ habits. 6.My sister eats fruit for meals. She doesn’t want to be f__________. 7.Bananas are my favorite f__________. 8.She r__________ likes apples and pears. 9.Tim’s study h__________ is not good. He doesn’t listen to the teacher carefully in class. 10.L et’s think a__________ the food for the party. III.用括号中所给词的正确形式填空 1.Yao Ming is a __________(sport)star. 2.I love vegetables. I think they are __________(health). 3.She is __________(real)interested in math. 4.I don’t want __________(go)there. 5.Tim’s __________(eat)habit is not good. He doesn’t eat vegetables. 6.Jim is not __________(well). He is ill. 7.He __________(want)to go home after school. 8.I really hope all of us will be in good __________(health). 9.Do you want __________(be)a sports star? 10.C an you play __________(good)? IV.单项选择 ()1. —Let’s have oranges. —________. A. That’s sound good B. That sound good C. That’s sounds good D. That sounds good ()2. —Do you like apples? —________. A. Yes, I am B. Yes, I do C. No, I’m not D. No, I not ()3. —Does your son like carrots? —________. A. Yes, she does B. Yes, he is C. No, he doesn’t D. No, she doesn’t ()4. He has ________ egg and ________ hamburger. A. an;an B. a;a C. an;a D. a;an ()5. There is a ________ shop. It sells bananas, apples, pears and oranges. A. vegetable B. food C. fruit D. drink ()6. Let’s ________ now. A. to go to home B. to go home C. go to home D. go home ()7. What ________ she have ________ dinner? A. do;in B. does;for C. is;at D. can to ()8. Aunt Li likes ________ bananas. A. eat B. eating C. eats D. eatting ()9. There ________ lots of apples on the tree. A. be B. am C. is D. are

吉林省长春市吉大尚德学校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

吉林省长春市吉大尚德学校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 二次月考地理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关于地球运动说法错误的是() A.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不停地公转 B.从北极上空观察地球自转是顺时针旋转 C.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 D.地球公转产生季节变化 2.关于地形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B.坡缓的地方,等高线密集 C.平原海拔多在200米以下 D.盆地四周高中间低 3.下列城市与所属气候类型匹配正确的是() A.伦敦——地中海气候B.东京——温带海洋性气候 C.雅典——高原山地气候D.北京——温带季风气候 4.关于下列国家说法错误的是() A.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岛国 B.印度——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水旱灾害频发 C.俄罗斯——自然资源丰富,轻工业发达 D.澳大利亚——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5.下列对我国基本概况描述错误的是() 1

A.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 B.约96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C.人口超过13亿,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D.56个民族,行政区划中有四个民族自治区 6.对黄河的描述正确的是() A.发源于巴颜喀拉山脉,注入东海B.上游为“地上河” C.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D.下游被称为“黄金水道” 7.下列对我国土地资源的描述正确的是() A.我国土地类型单一B.我国耕地比重大 C.土地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D.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8.北京历史悠久,留下了无数名胜古迹。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是() A.明清故宫B.鸟巢体育场 C.中央商务区D.国家大剧院 9.下列区域特征匹配错误的是() A.祖国东南海上的明珠——台湾省B.高原湿地——东北三省 C.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D.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 10.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西北地区灌溉农业区种植瓜果B.东北平原利用黑土种植樟树 C.长江三角洲地区种植青稞D.青藏高原大规模机械化种植小麦11.长春的张先生要去埃及出差,他想量算一下埃及与中国的距离,应选择什么地图() A.中国地图B.世界的国家与地区图 C.吉林省地图D.亚洲地图 12.降水的主要形式是() A.降雨B.降雪C.降雹D.露 13.以下地理环境中,最适合人类居住和发展的是() A.高山峡谷B.临近海洋的平原 C.热带雨林地区D.干旱的盆地 14.以下事实能说明美国高新技术产业发达的是() A.麦当劳快餐厅受到全球欢迎B.NBA篮球赛拥有众多球迷 C.“苹果”手机和IPAD畅销全球D.好莱坞明星大道成为著名旅游景点15.以下中国的陆上邻国中,面积最大的是() A.朝鲜B.俄罗斯

2017年长春市中考化学试卷及答案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 Cu Hg Ag Pt Au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 2017化学部分 1.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C —12,O —16,S —32,Cl —35.5,K —39 2.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如下: 3.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室温) H + NH 4+ K + Na + Ba 2+ Ca 2+ Mg 2+ Cu 2+ Fe 2+ Ag + OH - 溶、挥 溶 溶 溶 微 不 不 不 — NO 3- 溶、挥 溶 溶 溶 溶 溶 溶 溶 溶 溶 Cl - 溶、挥 溶 溶 溶 溶 溶 溶 溶 溶 不 SO 42- 溶 溶 溶 溶 不 微 溶 溶 溶 微 CO 32— 溶、挥 溶 溶 溶 不 不 不 — — 不 说明:表中“溶”表示那种物质可溶于水,“不”表示不溶于水,“微”表示微溶于水,“挥”表示 挥发性,“—”表示那种物质不存在或遇水就分解了。 选择题(共10分) 考生注意: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请用2B 铅笔将答题卡上的相应序号涂黑。 1.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 .汽油挥发 B .蜡烛燃烧 C .食物变质 D .铁打生锈 2.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 . O 2 B .SO 2 C .KMnO 4 D .H 2SO 4 3.下列物质中,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A . 氮气 B .金刚石 C .水 D .氯化钠 4.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5.下列关于葡萄糖(C 6H 12O 6)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属于有机物 B .由三种元素组成 C .每个分子中含有6个碳原子 D .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 6.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补铁能够预防骨质疏松 B .亚硝酸钠可代替食盐做调味品

江苏省扬州市九年级化学中考全真模拟试卷

2010年扬州市中考全真模拟试题化学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1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2.请将第1卷和第II卷的答案全部填写在答题纸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3.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Ar(C)=12,Ar(H)=1,Ar(O)=16,Ar(Ca)=40,Ar(Na)=23,Ar(K)=39 第1卷(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 前的序号按对应的题号填写在上面的表格中) 1.小明同学所做的下列家庭小实验中,主要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用蜡烛制取炭黑 B.用简易净水器净水 C.自制汽水 D.鸡蛋壳加入食醋中 2.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无尘空气 B.加铁酱油 C.水银 D.不锈钢 3.蛋白质是人体必须的重要营养成分之一。下列菜肴中,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的是() A.麻辣豆腐 B.凉拌黄瓜 C.炒青菜 D.红烧粉丝 4.下列物质属于复合材料的是() A.镀锌钢管 B.石英玻璃 C.冰箱保鲜膜 D.玻璃纤维增强塑料5.在化学发展史上,为制碱工业作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是() A.侯德榜 B.张青莲 C.道尔顿 D.拉瓦锡 6.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铁在氧气中燃烧 B.读取液体体积 C.过滤 D.加热液体 7.据报道,今年年初,我国许多地方实施大面积人工降雨,其中使用了液氮作增雨剂。根据你现有的知识推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液氮是一种溶液 B.使用液氮会污染环境,应严格控制使用 C.降落的雨滴中将含有大量的液氮 D.液氮作增雨剂降雨是物理变化 8.“关爱生命,拥抱健康”是永恒的主题。下列做法不利于人体健康的是() A.多食水果和蔬菜,给人体补充维生素 B.用甲醛浸泡水产品,以防其变质 C.胃酸过多的病人应少吃桔子 D.向易变质的食品包装袋中充入氮气9.森林初发火灾时,可以使用爆炸灭火的方法,将灭火弹抛到火场爆炸将火扑灭。关于爆炸灭火原因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A.爆炸使燃烧处暂时缺氧 B.爆炸气浪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 C.爆炸气浪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D.炸起的沙土覆盖可燃物,隔绝空气10.硝化甘油(C3H5N3O9)可用于治疗心绞痛,因为它在人体内被缓慢氧化生成A气体:4C3H5N3O9+5O2=12A+12CO2+10H2O,则A的化学式为() A.NO B.NO2 C.N2 D.N2O 11.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将深颜色的衣服和浅颜色的衣服浸泡在一起洗,可能会使浅色衣服染上深颜色,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深色染料中的() A.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 B.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 C.分子间的间隔增大 D.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 12.2009年2月20日某市许多市民在饮用自来水时闻到刺鼻的农药味。经检测,该市自来水厂的水源受到某化工厂排放的酚类化合物的污染,如苯酚就属于酚类化合物,苯酚是一种有毒的物质,对皮肤、黏膜有强烈的腐蚀作用,其化学式为C6H6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苯酚属于有机物 B.苯酚分子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6:6:1 C.苯酚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76.6% D.苯酚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49 13.在NH4NO3中,前后氮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 A.2 B.4 C.5 D.8

【20套试卷合集】吉林省长春市吉大附中力旺实验校2019-2020学年英语九上期中模拟试卷含答案

2019-2020学年九上英语期中模拟试卷含答案 Ⅰ听力试题(共20分) 第一节听下面10段对话,从题中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5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听两遍。(本大题共有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听第1至10段材料,回答第1至10题。 ( ) 5.Who likes the wallet very much? A. The girl loves the wallet very much. B. The girl’s mother loves the wallet very much. C. Neither of them likes the wallet. ( ) 6. What do we know about the two speakers? A.The woman hopes that the man will eat at home tonight. B.The man never has dinner at home. C.The woman wants the man to cook tonight. ( ) 7.What time does the woman get up now? A. At six o’clock. B. At a quarter past six. C. At a quarter to six. ( ) 8.How is the weather this afternoon?

A. Windy. B. Rainy. C. Snowy. ( ) 9. When will the man return the book to the woman? A. Next week. B. Next month. C. Tomorrow. ( ) 10. Why is it difficult to understand the man’s friend? A. She’s from India. B. She didn’t get much education. C. She hasn’t learned English long enough. 第二节听下面一段长对话和两篇短文,从题中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听每段对话和短文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每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和短文读两遍。(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听第11段材料,回答第11、12题。 ( ) 11. What does the man want to know about the trip? A. Where to go. B. When to leave. C. How much to pay. ( ) 12.What will the man probably do? A. He will visit the countryside. B. He will go to China for the whole holiday. C. He will stay at home for two weeks.[ 听第12段材料,回答第13至15题。请根据短文内容,选择正确答案,完成信息记录表。 s usuall y ( ) 13. A. performances B. concerts (音乐会) C. dances ( ) 14. A. clean B. fresh C. cool ( ) 15. A. noisy B. quiet C. crowded(拥挤的)

吉林省长春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一)

吉林省长春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一)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我会选择(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共20题;共40分) 1. (2分) (2015九上·湘西期中) 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水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B . 用活性炭净水发生了化学变化 C . 过滤可以除去水中所有杂质 D . 用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 2. (2分) (2020九上·张家港期末) 以下类推结果正确的是() A . 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则铝制品比铁制品更容易锈蚀 B . 水和过氧化氢的组成元素相同,则两者的化学性质相同 C . 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含有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不是化合物 D .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3. (2分) (2019九上·松江月考) 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的是() A . 木炭 B . 铁丝 C . 硫粉 D . 红磷 4. (2分)(2016·贵港模拟) 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第3周期的一部分.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中错误的是() A . 钠的原子序数为11 B . 各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 C . 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 D . 各元素都属于金属元素 5. (2分)下列含氮化合物中,氮元素化合价由高到低排列的一组是 A . NH3 NO HNO3 B . N2O5 N2O4 NO2 C . HNO3 NO2 NH3 D . NO NO2 N2O3

6. (2分)“塑化剂”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但被不法商人添加到商品中,造成了“塑化剂风波”。已知“塑化剂”的化学式为C12H34O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塑化剂”由46个原子构成 B . “塑化剂”是化合物 C . “塑化剂”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D . 商品添加剂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标准进行使用 7. (2分) (2019九上·江津月考) 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 A . 2Ca:“2”表示两个钙元素 B . SO2:“2”表示一个二氧化硫分子含有两个氧原子 C . :“+2”表示镁离子带有两个单位正电荷 D . O2–,“2﹣”表示氧元素的化合价为负二价 8. (2分) (2016九上·吉林期中) 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其中错误的是() A . “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停运动 B . 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升降而改变 C . 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D . 湿衣服在夏天比冬天容易晾干,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 9. (2分)(2019·松北模拟) 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检验氧气的性质B存放二氧化碳气体C蒸发操作D过滤操作 A . A B . B C . C D . D 10. (2分)(2019·天水) 把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物质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g) 6.4 3.2 4.0 2.8 反应后的质量(g) 5.2x7.2 2.8

人教版2020届中考化学全真模拟测试题(六)PDF版(含答案)

人教版2020届中考化学全真模拟测试题(六)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两页,四个大题,考试时间100分钟。请用蓝、黑色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2、答题前请把密封线内的项目写清楚。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C1 35.5 Ca 40 Fe 56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火箭点火B.用食醋除去暖水瓶中的水垢 C.融雪剂NaCl使冰雪融化D.风筝会开幕式燃放烟花 2.目前,国家食品监督检验部门检出某“返青粽叶”包装的粽子中含有硫酸铜,若食用这样的粽子会有害健康。硫酸铜属于() A.有机物B.混合物C.金属单质D.盐 3.化学与生活、社会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不吃水果蔬菜,多吃含蛋白质的肉类,更能增强体质 B.购物时减少使用或不用塑料袋,是为了减少“白色污染” C.为防止电池中的重金属等污染土壤和水体,应积极开发废电池的综合利用技术 D.利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代替化石燃料,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4.右图是某菜农使用化肥包装袋上的部分说明,该化肥属于() A.氮肥B.磷肥C.钾肥D.复合肥料 5.榴莲被誉为“果中之王”。切开榴莲时可闻到特殊香味,这说明() A.分子在不断运动B.分子质量很小 C.分子体积很小D.分子间有间隔 6.一种新型高效净水剂PAFC(化学式为[A1Fe(OH)nC16—n]m),广泛应用于工业污水的处理。该净水剂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A.0 B.+2 C.+3 D.+6 7.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窍门包含着一些化学原理。下列做法正确的是①油锅着火时迅速加入大量青菜灭火②用钢丝球擦洗铝锅上的污垢③用热的纯碱水洗涤铁锅上的油污④煤气泄漏及时打开换气扇排气()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8.“达菲”是治疗甲型H1N1流感的一种特效药。该药物的主要成分是一种化学式为C16H31N2PO8的物质。关于该物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C、H、N、P、O五种元素组成B.碳、氧元素的质量之比是2:1 C.相对分子质量为410 D.一个分子中含有58个原子9.下列各组物质的稀溶液能发生反应,但无明显现象的是( ) A.Na2C03和H2S04B.CuS04和NaOH C.HCI和NaOH D.KCI和NaNO3 10.化学实验操作直接影响实验的结果和人身安全。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11.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溶解度为60g B.t℃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升高温度可使不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D.t℃乙物质的饱和溶液降到20℃时,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12.为验证Mg、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右图所示的四个实验。其中不必进行的实验是() 13.在甲溶液中滴加几滴石蕊试液,溶液呈蓝色;然后再滴加乙溶液,当滴至甲、乙两物质正好完全反应时,溶液呈紫色;再继续滴加乙溶液时,溶液呈红色。在上述过程中,表示溶液的pH(纵坐标)与滴加乙溶液的体积V(横坐标)之间的关系的正确图像是() 14.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某同学用下表所示的形式对所学物质进行分类(甲与乙、丙、丁是包含关系)。下列分类中不正确的是() 选项甲乙、丙、丁 A 碳单质金刚石、石墨、C60 B 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C 有机合成材料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 D 常见碱火碱、纯碱、熟石灰

初中中考化学模拟试卷试题及标准答案.doc

2020 年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化学符号多而杂,较难理解,而有关符号含义的题目在中考中占有重要的比例。现将它们分类归纳如下,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例 1:写出下列符号的意义: A.H_____________ (2)O________________ [ 归类 ] 元素符号的意义:①表示一种元素 ; ②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答案: (1)H :①表示氢元素②表示一个氢原子; (2)O :①表示氧元素②表示一个原子。 例 2:写出下列符号的意义: (1)O2_____________ (2)CO2________________ (3)Fe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归类 ] 化学式的意义:①表示一种物质 ; ②表示这种物质由哪些元素组成 ; ③表示这种物质由什么原子直接构成或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由什么原子构成 ; ④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 答案: (1)O2 :表示①氧气②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③一个氧 分子④一个氧分子是由两个氧原子构成的 ; (2)CO2:表示①二氧化碳②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③一个二氧化碳分子④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 ; (3)Fe :表示①铁②铁元素③一个铁原子。

例 3:写出下列符号的意义: (1)Mg2+_____________ (2)SO42-________________ [ 归类 ] 离子符号的意义:表示某离子带几个单位的正( 负) 电荷。 答案: (1)Mg2+:表示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2)SO42- :表示硫酸根离子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 例 4:写出下列符号中数字的含义: (1)O2_____________ (2)H2O________________ [ 归类 ] 写在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该元素 的原子个数。 答案: (1)O2 中“ 2”表示一个氧分子中含有两个氧原子; (2)H2O 中“ 2”表示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 例 5:写出下列符号中加点 2 的含义: (1)2Cu_____________ (2)2SO2________________ (3)2Na+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归类 ] 写在元素符号、化学式、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该分 子、原子或离子的个数。 答案: (1)2Cu 中“ 2”表示两个铜原子 ; (2)2SO2 中“ 2”表示两个二氧化硫分子; (3)2Na+ 中“ 2”表示两个钠离子。 例 6:写出下列符号中数字的含义:

吉林长春吉大附中实验学校普通高中生物必修一试卷及答案

吉林长春吉大附中实验学校普通高中生物必修一试卷及答案 一、多选题 1.{某些生物学家认为病毒不是生物,他们的理由包括() A.缺酶系B.离开寄主无生命现象C.没有细胞构造 D.缺蛋白质 E.缺核酸 2.{下列有关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红瓤西瓜含有较多的糖,是鉴定可溶性还原糖的良好材料 B.脂肪鉴定实验中使用酒精的目的是洗去浮色 C.葡萄糖和麦芽糖均是还原糖 D.蛋白质鉴定时,双缩脲试剂A液和B液要同时加入样液中 3.{若“淀粉→麦芽糖→葡萄糖→糖原”表示某生物体内糖类的某些转化过程,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此生物一定是植物,因为它含有淀粉和麦芽糖 B.上述关于糖的转化不可能发生在同一生物体内,因为淀粉和麦芽糖是植物特有的糖,而糖原是动物特有的糖 C.此生物是动物,因为其能将淀粉转化为糖原 D.淀粉和糖原都是储存能量的多糖,麦芽糖是二糖 4.{生活中生物常识无处不在,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A.脂类物质都会使人发胖,最好不要摄入 B.人体每天需求量最多的是糖类,所以主食应该是富含糖类的粮食制品 C.无糖八宝粥不添加蔗糖,添加木糖醇,所以不含糖类 D.精瘦肉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质,应该及时补充 5.{下列动植物糖类、脂肪的分类比较,错误的是() A..B. C.D. 6.{下列有关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的叙述,错误的是() A.单细胞生物的生命系统中只有细胞这一层次 B.一棵白杨树的生命系统层次有细胞、组织、器官、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C.H7N9型禽流感病毒属于生命系统中的结构层次 D.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含有非生物成分 7.{细胞的生命活动需要能量来维持,很多种物质都可以为细胞的生活提供能量,其中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