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相互作用的性质以及师生相互对待的态度

(完整word版)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相互作用的性质以及师生相互对待的态度
(完整word版)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相互作用的性质以及师生相互对待的态度

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相互作用的性质以及师生相互对待的态度,是师生由于要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而结成的关系,它对教育效果有直接的影响。这种关系是被教师和学生双方在教育过程中各自处于不同地位,负有不同责任这一客观因素所决定的。教师和学生是贯穿教育过程始终的两个基本要素,师生关系是教育实践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其性质和模式影响着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课程改革要求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要做到这一点,则有必要对传统的师生关系进行反思。

一、传统师生关系的反思

传统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师道尊严,生道卑贱。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者,而且是绝对的权威,教师很难容忍学生对其权威性地位的怀疑和挑战。

一项对北京市10所中学的1200名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敢于在课后向老师提出问题的学生占21.5%,敢于当堂纠正教师错误的学生仅占5.5%。《中国教育报》对中小学师生关系的一项调查表明:在“学生有心里话给谁说”这个问题上,仅有4.8%的学生有了心里话最想找老师说;在“学生有困难首先想到找谁”

这个问题上,仅有12.3%的学生想到首先找老师;在“学生对当前的师生关系是否满意”这个问题上,满意的占27%,比较满意,但认为不足的占34%,不满意的占24%,认为一般的占2%,拒绝回答的占13%。

以上的调查结果值得我们反思。正是这种潜在的权威心理,导致我们的教师虽然口头上承认应该尊重学生,实际上却要求学生对教师的尊重远远超过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传统的师生关系的弊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处于支配地位,学生与教师之间缺乏平等的交流。

教师批评学生多于表扬学生,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引起学生对学习的反感,不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培养。

2.教师是知识的权威,为了维护自己的威信,教师可能会侵犯学生的权利,伤害学生。

由于教师的知识水平一般高于学生,学生对教师比较信任,甚至崇拜,教师对学生的惩罚以至于体罚往往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

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把育人过程理解为传授知识的过程,“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仍普遍存在,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不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教育,以至于出现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师生之间的感情,不利于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

4.在学生管理方面,多采用命令的形式。

例如,在学校的校规校纪中,鼓励性的规定很少,大量使用“不准”、“禁止”等强制性的词语。教师的威信是建立在“管”、“卡”、“压”的基础上,学生在学习期间长期接触的是限制性、否定性的规定,不利于从正面鼓励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教师把自己定位在执法者的角度,师生之间不是平等的关系。

5.在考评学生方面,教师常常以自己的好恶为标准,不能客观的进行评价,影响到评价的公正性。

许多学校的班干部是由班主任任命的,教师的好恶和价值观直接影响到对学生的评价,一些想通过竞选等方式成为班干部的同学被拒之门外。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公平、公正的形象受到怀疑,师生之间的感情遭到破坏。

二、新型师生关系的内涵及原则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更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显然,这些目标在传统的师生关系中是难以实现的。因此,我们必须重新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新型师生关系应该是一种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民主、平等、富有创新精神的师生伦理关系和师生情感关系。师生之间要互相沟通交流,教师要以平等的心态面对学生。新型的师生关系应是人与人之间一切关系中最纯洁、最自然、最美好的关系,其主要内涵是:

1.朋友关系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一门艺术,师生之间的交流更是如此。教师应有一颗真诚的心,对待学生应与对待其他人一样,尊重、信任、理解他们,不能把他们看成一群不懂事的孩子,这是建立师生之间朋友关系的前提。只有相互信任才能成

为朋友。教师应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向学生表达自己的真情。真诚的师生关系的建立,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更重要的是落实在教师的行动上。

2. “亲子关系”

教师和学生不只是朋友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还具有“亲子关系”的内涵。作为教师,应具有家长对待自己孩子的那种爱心。学生一方面想挣脱父母对自己管束的枷锁,另一方面又缺乏独立的生活能力、学习能力,对家长有依赖性,这使他们他们经常处于矛盾之中,心理承受了很大的压力。他们的这种心理不仅表现在家庭里,同样也会带到学校里,带到班级上来。因此,教师必须承担起家长的角色,多与学生进行感情的沟通与交流。

3. “同学关系”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迅猛发展的社会每时每刻在给教育提出新的课题。科技的迅猛发展,计算机的普及,网络时代的到来,知识的不断更新,使得教师的知识存在滞后性、局限性。而在接受新知识、新技能方面,学生有他们的优越性。因此,在这样的“后喻文化”时代,教师应该虚心地向学生学习,从学生那里获得更多的信息,丰富自己,即教师也是学生的学生。向学生学习的过程,

不但是教师丰富自己的过程,同时也是师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过程。教师真诚的向学生学习,不但不会降低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反而可以取信于学生。师生间的“同学关系”不仅可以帮助教师在此过程中丰富自己的知识,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在向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增强自信,引发兴趣,甚至促使学生终生从事某项事业。

新型师生关系建立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民主平等原则。

教师和学生在社会地位和人格上是平等的,每位学生受教育的权利也是同等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体,他们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形成的一种特殊关系,不存在身份的高低之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挥教学民主,应允许和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师生共同服从真理、探讨真理。

第二、尊师爱生原则。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学生尊重教师的前提,陶行知先生强调“爱满天下”,教师以师者的学识、慈母般的情怀,尊重和赞赏每一位学生的努力;学生把尊重教师的劳动和奉献精神,尊重教师的人格风范与尊重科学、追求真理等联系在一起。

教师尊重学生时,不仅仅要把学生当人看,而且要把学生当成未成年的人看。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教师要以宽容的胸怀允许他们犯错误,并帮助他们改正错误。

第三、教学相长原则。

教学活动是师生关系的核心,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与学的交往互动中,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达到师生之间能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的“双赢”效果。

三、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

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需要学校外界提供支持和帮助,更需要教师自身的主观努力。

第一、加强教育法规的立法、司法和宣传工作,让师生关系有法可依,保护教师和学生的合法权益,为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提供保障。

我国已经出台了若干部教育方面的法规,对师生关系有一定的规范作用。如《教师法》中明确规定了教师的权利和义务,禁止教师侵犯学生的权利,同时教师的考核还应充分听取教师本人、其他教师以及学生的意见。这在一定的程度上明确了教师和学生的权利和义务。但我国的教育法制尚不健全,还存在着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情况,在很多方面还有待于加强和完善。

第二、重视师范生综合从师能力的培养,培养出合格的新型教师;加强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使之智能结构及时更新,以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

新课程改革要求高等师范教育培养新型的教师,即在政治思想品德上、学术上、课堂教学以及课外教育中应该具有全新的理念。因此,师范院校应该给师范生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外部条件,加大教育见习和实习的比重,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使师范生走入工作岗位后,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取得最好的教育效果。同时应加强教师的职后培训,当今社会日新月异,教师要想不被社会所淘汰,必须具有终身学习的理念,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掌握新型师生关系理论,并将这些理论应用到教育教学中,促进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

第三、教师要提高自身素养,转变教育观念,有意识地克服潜意识中的权威心理。

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不仅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平等地对待学生,更要通过努力影响学生的发展。国内外的大量研究表明:教师的威信与教师性格、品格、工作态度、学识、教学能力等因素密切相关,教师在加强个人修养,提高自身素质的过程中,也增强了自身对学生的影响力,促进新型师生关系的形成。教师只有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具备多方面的素养,才能成为综合型的教师,改变以前单一的知识结构,实现一专多能;才能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对教师的品格修养钦佩和折服,最终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威信。盲目、过分地讨好学生、滥用职权、贬人抬己、保持距离、搞形式主义等做法往往适得其反。

第四、教师要通过开发校本课程,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差距,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成为课程开发者是本次课程改革倡导的新理念,也是对教师的新要求。学生的多元化要求课程的多样性和灵活性,课程改革的“三级课程管理”制度赋予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管理课程的权利,尤其在学校水平上,教师应该成为课程开

发的主体,努力开发校本课程。教师参与课程的决策对于反映学生个性,更好地促进学生有个性的发展也具有积极的意义。开发校本课程更能够使教师从学生的角度处理问题,从而促进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

第五、教师应积极倡导并努力促成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

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中,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整个教学过程是师生平等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这样,师生间的交往就是人人参与,平等学习,教师就不再居高临下。因此,在促进学生学习方式改变的过程中,师生之间就容易形成真正的“共同体”,从而有助于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

第六、教师应改革考评的方法,民主、公正地考评学生。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建立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的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在考评时,教师首先要建立可操作的量化指标体系,结合一定的定性认识;其次,考评的渠道、信息来源渠道应多样化,应重视

由学生来考评学生。通过让学生在民主的气氛中认识自我,有利于学生改正错误,增加对教师的信任,促进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

第七、教师应积极探索学生自我管理的路子,让学生自己处理问题。教师对学生的管理应该具有宏观的性质。教师管的过多,统的过死,不仅容易使学生不满,而且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因此,教师应该充分信任学生,给学生自主权,让学生尝试自己处理问题,教师可适当予以指导。这样既保证了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也可以使班级活动健康有序地进行,形成良好的班风,从而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的核心,是一切教育理论的起点,也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基础。在轰轰烈烈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今天,只有建立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才能适应未来教育的主流。

师生关系案例反思

师生关系案例反思 【情景再现】刚接这个班级的时候,在英语课上,同学们极其活泼,积极回答问题,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他们根本没有犯困的时候,我觉得很是开心。但是好景不长,他们便毫无顾忌地就岔开了话题,你接一句我接一句,开心得很。比如,有一天上课,一篇完形填空提到了一条小狗叫Fifi,因为班级里有个同学叫菲菲,他们马上激动万分。看着那个同学捂着嘴还指指点点,还好这个同学性格很温和,别人如此笑他他也没生气。当讲到这条狗怀孕了,他们就笑得前俯后仰了。课堂一度陷入混乱,我不得不大声制止他们的大笑,这才收了场。又一次,我提问单词,找一个同学在黑板上写单词。这个男生没有准备太充分,下面的同学又开始激动了,有的同学告诉真的答案,有的同学故意告诉他错误的答案。他们很享受,但是作为老师的我来说当然就很不满意了,结果又是火冒三丈。 就像上面类似的情景隔三差五就要上演一番,终于有一天我忍无可忍了,在他们班大发雷霆,狂风暴雨般一顿训斥,还用板擦把讲桌敲得非常响。他们一个一个全都像霜打了的茄子一样,蔫了,低下了头。课下我又找了几名平时课上爱“捣乱”的学生,叫到办公室劈头盖脸的一顿训。 但是我大发脾气之后,并没有得到预期效果――课堂依然活泼,但是不再扯远话题。自此之后,学生们上课死气沉沉,也不积极回答问题了,静得连根针掉到地上都能听到。课下看见我也不再像以前一样热情地打招呼了。 【问题分析】也许是立场不同,以至于对这种情景的感受也有很大不同。作为同学们,他们很享受这种自由、活泼的课堂气氛,但是作为老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最直观的感受是失控了。 他们的反应让我陷入沉思,就这个班级的问题而言,我应该及早叫停。在第一次出现这个苗头的时候就严厉制止,也许后来他们就不会如此地肆无忌惮。出于对

浅谈如何正确对待和处理新型师生关系

浅谈如何正确对待和处理新型师生关系 发表时间:2011-01-19T11:40:45.09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1年第3期供稿作者:刘秀玲朱中寿[导读] 良好、恰当的教育手段既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保证,又是师生关系得以和谐融洽的一根彩带。 ◆刘秀玲朱中寿山东省昌邑市北孟第一中学261318 师生关系是学校中最基本、最主要的人际关系,也是学校教育活动过程中一对最基本的矛盾,师生间这种在教育教学的互动关系上存在的疏远、分歧、冷漠、对抗和冲突就是师生关系问题所在。那么,新时期师生关系问题的成因何在呢?经过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和思考,本人认为有如下主要几个方面: 一、传统师生关系的不良观念 传统的师生关系理念虽然有教师应尊重、爱护、理解学生的观念和要求,但它更强调教师在教育关系和社会关系中占绝对的支配地位,学生只能惟命是从,不能随意评价老师。在这种传统观念的影响下,某些教师心理上有较强的优越感,往往放不下架子,不愿以平等的身份和学生交流,不能主动与学生交心,即使某学生有偏常问题,也要求学生必须主动找老师检讨方是“常理”,因而致使师生相互欠沟通、欠理解,学生“口服心不服”,导致师生关系问题出现。 二、教师不良的教育手段 教育手段是为教育目的服务的。良好、恰当的教育手段既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保证,又是师生关系得以和谐融洽的一根彩带。然而,现实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常看到一些教师"恨铁不成钢",急于求成,意气用事,简单粗暴,教育手段出现偏差,致使事不达意、事与愿违,非但未能取得预期的教育效果,反而造成了严重的教育不良影响。例如,有时出现个别教师的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就是其中之一。随着社会的进步、素质教育的实施、师德教育的加强,许多教师已从理论上认识到体罚学生的危害性,但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却仍有些教师认为“在特定条件下适当体罚有其积极意义”或“轻度的体罚是无妨的”等,而没有深层认识到受体罚学生心灵上留下的阴影,甚至抱有抗拒或抵触的情绪,致使师生关系问题出现。 三、片面强调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把书教好,使学生掌握应有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也要育人,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健康的体魄。但现实中,却仍有一些教育行政部门、学校仍以升学成绩的优劣作为考核教师的标准,导致一些教师认为学生成绩才是可见可摸的有形的东西,而学生的思想品质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做了工作也难让人知晓的无形的东西。于是,一些教师只一味给学生搞题海战术,强化学习成绩,注重成绩的升降,把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平时忽视了对学生的年龄特征、时代特点等共性和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力、知识、品德等个性作深入分析,没有根据学生的身心变化来揭示学生的心理动向并加以指导帮助的意识和行为。同时,某些学校在管理体制中,仍未能把教书和育人真正作为衡量教师教育行为的统一标准,这样,学生身心既得不到健康和全面的发展,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又得不到客观和公正的评价。学生只能学到一些书本知识,离开书本知识,他们就会淡忘使他们得到“高分数”、“好成绩”的老师,出现学习成绩优异而对老师不那么好感甚至反感的现象,致使师生关系问题出现。 四、个别教师师德的滑坡 教师是一种神圣的职业。言传身教,身正为范,为人师表是教师的职责要求,又是教师师德内涵的体现。但在现实中,由于受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和社会不正之风的充斥,致使个别教师人生观、价值观受到震荡而歪斜,认为教师工资远未能体现其劳动价值,因而思想上不求上进、无事业心,工作上应付了事、无责任心,甚至利欲熏心,出现从学生身上“按劳取酬”的恶劣现象,导致师生关系问题出现。 五、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反差 在现实中,一些独生子女往往是家长的掌上明珠,被两代甚至三代人像众星捧月一样呵护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力尽所能满足“明珠”的要求,对其教育亦只以多找其“闪光点”为主,而少触及其“阴暗面”,致使学生大多“养尊处优”,很少受到委屈、遭受挫折,从而形成了执拗的性格。在学校,一般来说,教师对学生“阴暗面”的指正和教育比起家庭严格得多,这样,一些学生往往受不了,哭鼻子的有之,与教师对着干的有之,甚至私自出走有之等,致使师生关系问题出现。其中,新时期师生关系问题又主要表现在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减弱上。当师生关系问题出现后,如果处理不当,往往会造成学生不信任或不服从教师的教育。当师生关系问题与日俱增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在暗地里或公开地释放出来,轻则无故迟到、早退、旷课、缺交作业、背后辱骂老师、为老师取绰号,重则对老师进行恐吓、当面“干仗”或私自出走。这些都与我们的教育目的严重相悖。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无论是教育思想的转变,还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最终都要依靠师生互动与交往来达到教育目标。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是维持学校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和必要环境,而且还是取得良好教育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和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内部动力。因此,怎样对待和处理师生关系问题呢?我想,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把握和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辩证关系是重要环节。存在师生关系问题的有关教师应转变和更新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以努力营造新型良好的师生关系;同时,社会和家庭应切实优化教育环境,积极配合学校加强内部机制的改革,促进师生关系的良性循环。当然,应如何具体、系统、有效地预防师生关系问题的出现,妥善处理和解决已出现的师生关系问题,以保证师生关系良性循环,切实贯彻和实施素质教育,促进教育教学质量不断上新台阶,有待我们在今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作进一步的探索和努力。

师生关系教育功能的解读

师生关系教育功能的解读 【摘要】师生关系是人际关系中最活跃、最特殊的一部分,它能对教师和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产生一系列的影响,有着重要的教育功能。 【关键词】师生关系教育功能 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随着教育实践活动的展开而形成的比较特殊的人际关系,以往关于师生关系的研究大致分为三种取向。第一种是从哲学的本体论出发,将哲学范畴如“主体”“客体”运用到教育学领域中来形容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强调师生各自在教育活动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及权利与义务。第二种取向是从伦理关系方面来阐释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强调教师要给予学生爱、理解和宽容,主张师生之间以对话的方式进行交流,力求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动态关系。这两种取向的共同点是都分析了师生关系对于教育活动的影响和作用,强调建立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来辅助教育活动的有效展开。第三种取向是将师生交往当成教育活动本身,指出师生关系同样具有实现教育目的的功能和意蕴,并提出了建构师生关系教育功能的相关建议。本文在采纳第三种取向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师生关系的教育功能。 一、教育功能的相关概述 “功能是指事物所具有的一种能力、力量和影响、作用,它体现着‘是什么’、‘具有什么作用’。”[1]教育功能就是指教育对于个人和社会所具有的一种能力、力量和影响、作用,是由教育本身的属性和结构所决定的。从这个定义中可以分析出两个基本点:第一,教育功能的发挥是从影响人开始的,通过教育培养人、促进人的发展,进而促进社会的发展,即教育者只有先通过教育活动这个媒介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和给予力量,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后才能对社会产生影响和作用,进而发挥出教育的功能。第二,教育功能的发挥是需要教育者通过教育活动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和给予力量的,教育活动的展开又是以教师和学生互动为纽带的,因此,师生交往是教育活动中最基本的活动,而由此产生的师生关系也自然地成为了人际关系中最特殊、最重要的一部分。 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总是把师生关系看成是影响教育功能发挥的一个因素,例如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教育功能的发挥,产生好的教育效果,相反,则会出现不好的教育效果,这种理解有一定的合理之处,但不能够涵盖师生关系本身的教育意义。本文认为师生交往正是围绕着教育目标而发生的影响人的教育活动,由此产生的师生关系具有一定的教育功能,通过师生互动、培养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而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教育功能。 二、师生关系的教育功能 (一)师生关系的含义与特征

如何处理好师生关系

如何处理好师生关系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笔者注:进入高中以后,有学生乃至家长特留恋过去(校园生活),经常将孩子高中老师等情况跟过去(小学、初中)比较,时时流露出一些不满情绪,有的甚至采取抵制的态度。结果,许多孩子瞧不起老师,目空一切,以致学业成绩急剧下降,还有一些孩子的品质也因此变坏。针对这一现象,我特意收集整理了一些有关正确处理好师生关系的材料,以供同学及家长学习。 如何处理好师生关系 很多同学上课效率低,不喜欢学习,是因为处理不好与老师的关系,进而出现心理上的障碍和厌倦情绪。事实上,在课堂上,老师与学生都是主角,师生的双向互动正是高效课堂所追求的最优关系;在学习上,教与学的关系贯穿着整个学习过程,所以说,师生关系是一个学生在学习阶段时刻都会面临的问题。如何处理好这对关系,学校生活就会变得愉快和轻松,你会体验到来自老师的帮助与关怀,你的学习也会因此减少阻碍,富于效率,变得充满乐趣。 在我们着手改善师生关系之前,你必须首先明白以下几个警示:教师既不是蜡烛,也不是春蚕,他只是一个平凡的人。这个平凡的人对于你的意义非同一般,他会深刻地影响到你的学习和成长。一位好老师会使学生受益终生。你必须妥善处理和老师的关系,这是对自己的未来负责。 一、在处理师生关系的问题上,有哪些可以遵循的准则呢

我们知道,每个人的人格尊严是平等的,即使是老师和学生之间也是这样。新型的师生关系,应当是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在这一基础上,我们必须遵循以下三大准则: 第一,平等。师生关系首先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老师年龄比你大,学科专业知识比你丰富,社会阅历比你深,又是你的引路人,管理你在学校里的学习生活;但这并不意味着老师和你的关系就是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关系。所以,和老师交往的时候,重要的是心态上要平等。平等意味着两个层面,一方面你完全没有必要去畏惧自己的老师,另一方面你也不能轻视老师付出的劳动。平等的原则适用于任何人际关系的交往,在步入社会以后,面对领导、同事,和他们交往的时候,也必须先有一个前提:我们在人格上是平等的。 第二,尊敬。古时候讲,“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之所以我们必须尊敬老师,一方面是由于他所从事的这种职业的高尚性;另一方面,尊敬他人、尊敬长辈是我们的传统美德,也是一个人在心智上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是一种道德行为。都说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确是这样,当我们还懵懵懂懂的时候,老师是那个给予我们知识、品德,牵着我们的手帮助我们走向成人的引路者。很多人在年过花甲之后回忆起往事时,常常会满怀深情地谈起以前的老师,老师所给予我们的东西是我们一生都在享用的财富,也往往是等到我们成年之后才能体悟到。 第三,理解。老师也会犯错误,在课堂上讲错了题,批评过于严厉,对学生有偏心等等。这些都是一个普通的教师很容易出现的错误。当老师犯错误时,你最好换个角度看问题,站在老师的立场上去想一想。想

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1.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答:1 尊师爱生2 民主平等3 教学相长 2.如何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答:1 加强生活目的性教育,树立科学世界观。2 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取得意志锻炼的直接经验。3 根据学生品质上的差异,采取不同的锻炼措施。4 加强自我锻炼,从点滴小事做起。 3.国外中等学校课程改革理念的趋势?答:1 在指导思想上,各种课程理论相互渗透和融合。 2 课程内容上重视建材的理论化和现代化。 3 学科类型上趋于综合化和一体化。 4 课程结构上普通课程和职业课程相结合。 5 加大课程难度,实行“尖子生”的筛选和培养 4.教学过程中有哪些基本规律?答:1 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2 教师指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3 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4 传授知识以思品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5.泰勒的课程设计模式?答:泰勒,美课程理论家。1944 年出版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1 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2 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3 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4 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6.新课改的具体目标?答:1 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2 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 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4 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5 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7.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答:1 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性教学。2 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 充分利用反馈信息,有效进行奖惩。4 合理设置课程结构,妥善组织学习竞争。5 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6 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8.发展性教学评价的特征。答:1 以被评价者的素质全面发展为目标。2 对被评价者的发展特征的描述和发展水平的认定甚至进行必要的选拔,其目的都是为了便于被评价者的后继发展。 3 注重课程评价。 4 关注个体差异。 5 强调评价主体多元化。 9.教师如何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迁移?答:1 指导学生理解基本原理,促进原理或法则的迁移。2 鼓励学生总结学习经验,运用学习方法。3 培养学生创设与应用相似的学习情境。4 督促学生牢固掌握基本知识,促进新旧知识相结合。 10.何培养一个良好的学生集体?答:1 善于向学生提出教育要求。2 树立明确的共同目标。 3 建立一支好的学生干部队伍。 4 培养健康的集体舆论。 11.班主任工作的内容。答:1 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2 教育学生努力学习,完成学习任务.3 指导可与生活,关心学生健康.4 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劳动.5 指导班委会,共青团和少先队工作.6 做好家长工作.7 评价学生操行. 12.课程评价发展的基本特点。答:1 重视发展,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2 注意个体差异,实现课程评价方法的多样化.3 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多元化。4 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多元化.5 注意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 13.试述教师主导作用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答:在教学中,教师的教要依赖学生的学,学生的学要靠教师的教,教与学是辨证统一的.1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2 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3 贯彻二者相统一的教学规律,必须注意两个问题:教学中既不能只重视教师的作用, 即认为学生只要服从教师就能学到知识,养成良好的品德,又不能只强调学生的作用,盲目探索状态,学不到系统的知识. 14.新课标有哪些主要特点? 答:1 努力将素质教育理念切实体现在新课标的各个部分.2 突破 学科中心.3 改善学习方式.4 体现评价功能,评价建议有更强的操作性.5 为课程的实施提供了 广阔的空间.

师生关系

一、摘要: 师生关系作为学校环境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贯穿整个教育教学过程,这一关系处理得好坏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的效果,关系到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有利于校园人文教育的发展。和谐的师生关系会对学生产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充分挖掘并发展每个孩子独特的禀赋与潜能,唤起他们内在的求知欲望和创造激情,产生出强烈的自信和自尊。 课题组成立以来,根据我校教育教学实际,结合基础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对学生从调查入手,采取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跟踪调查、各种活动等多种方式,调查分析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心理负担、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并进行了细致的跟踪教育,探讨了基础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下和谐师生关系对教育教学的实际影响,以及如何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途径和方法。通过研究和对学生的教育反馈,我们认为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要从五个方面入手:一是热爱自己的学生。“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和谐的师生关系来自于教师热爱学生的真诚,以“爱”感人,以“爱”化人;二是尊重、信任学生。尊重学生是爱的前提。在尊重学生师生平等的基础上去爱学生,才能正确对待学生的过失,才会宽容学生所犯的错误,也才可以赢得学生的爱戴,尊重比热爱更为重要;三是赏识学生。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应该是为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所熟知的,它说明了教育的奥秘就在于给孩子以信心,而老师的期待和赏识正是开启学生潜能之门的金钥匙;四是主动了解学生。教师与学生打交道的第一件事就是要了解每一个学生,从了解学生个体出发,以“熟悉”形象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五是不断改变自己。师生关系是对立统一的,教师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在运动变化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关键在于教师。同时,课题组还对影响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因素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和有益的尝试。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许多教师、班主任不仅有效提高对学生指导、教育能力,同时处理和学生关系的能力,也得到了较大的提升,有效的降低了职业风险,提高了教育教学效益,促进了学生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构建和谐师生关系;途径和方法;教育策略;研究报告 二、课题提出的背景: 身处青春期的初中生,学习发展水平有差异,家庭环境天差地别,同时身体成长快于心理成长,正是逆反心理严重的时期。有的学生常常因为不理解教师的善意批评、听不懂教师的授课内容、对教师授课的方式方法不喜欢,或其它一些小事心存芥蒂,对老师有抵触情绪,甚至和教师发生冲突,影响到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影响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好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要求我们学校和教师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学习,提高认识,提高教育教学艺术,改进教学方法,与学生建立起新型、民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才能适应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促进教育环境的进一步优化和学生的健康发展,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因此,很有必要开展“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实验研究”。 - 三、课题研究保障措施和过程设计 (一)保障措施: 采用层级式管理模式,学校成立教育科研领导小组。成立以校长任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教务处、教科室领导和各学科教研组长为成员的学校“小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小课题”研究的领导,指导、实施、评审等工作。管理过程中实行法制——制度管理,也实行人治——人本管理。每学期初,校委会要专门计划、反思、讨论教育科研情况。 (1)课题负责人:

如何处理好师生关系

如何处理好师生关系? 教师作为一种职业,是我们每天都要扮演的一个角色,师生关系也成为我们不可逃避的一种关系,我们必须面对一群知识与与道德修养都还不曾完善,个性上有着不同差异,或者在个性上有看不同程度缺陷的人,耐心地教之,而有些人偏偏屡教不改,屡启不发,因而会令我们有刹那的灰心、启之,愤怒与忿闷,可以说师生关系的融洽与否,直接影响着我们的日常情绪,继而影响着我们的教学效果与教学威信。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但令我们身心愉快,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在情感、意志、道德诸方面的综合素质,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可以说师生关系的融洽是教学成功的前提,那么如何才能处理好师生关系呢?下面试谈谈本人几点肤浅的认识:首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就意味着要真正把学生当人看,踏入高中阶段的学生刚刚摆脱了初中阶段的严格管制生活,他们仿佛一夜之间成长了,开始用一种新的眼光观照世界与自己,他们正在逐渐形成自己独立的思想、思维方式和个性,已经具备了独立的人格,这个时候,他们的心理特别迷茫、脆弱,他们对老师的眼光,老师的评价尤其敏感,如果老师无视这一切,依然高高在上,视他们为初中生,甚至小学生,辄呼斥喝,那么学生肯定不会再象初中那时屈服于你虚弱的威严,他们在偿试抗争,势必先顶了你再说,赢了,他便暗自得意,输了呢?也从此埋下抗拒的种子,于日后侍机再爆发,所以,我们要掌握学生的这种心理,学生犯错,尽量私下处理,下了课找个机会象好朋友一样找他谈心教导,让他有发言的机会,讲出他犯错的原因,冷静下来审视自己,这样才直达他的内心,真正起到教育的作用,许多学生都会感激老师给他的这点面子,这点尊重,也是知道自己做错了的,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改进,我从初中调到这里教高中,最大的感觉就是学生真的变了,即使是我从前教过的,刚好分别个把月的学生,他们都仿佛一夜之间变了似的,他们的心理个性,独立多了,反抗性强多了,也许他们真的跨过了生命中的一个台阶了吧。学期开始我曾碰过几次钉,两个中专班都有一两个男同学表现极之懒散,上课更是公然在座位上搞小动作,无视我的讲课,便忍不住当堂严辞提醒他们,而他们竞当堂我的嘴,还无赖地说:"我考试就是不用合格的,我回来也是阿妈逼的",我当时简直气昏了,后果在级长的协助下,是处理了这个学生了,但事后我却反省,那些学生怎么就敢这样放肆顶我?是不是我也有做得不够好的地方?若长此以往,今天不是为甲生气,明天就是为乙生气,自己不被气病才怪呢,后来我终于悟到了高中生的心理,他们正脆弱、正敏感时期,老师的不留情面的批评只会令他们自暴自弃,进而不顾一切。为学生的这些错误而生气是不值的,不知谁说过一句话:"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这是愚蠢的",老师必须比学生站得高、看得远,不要与学生一般见识,心里想着他们是受教育者,是一群有待提高,有待改造的青年,这样你就心平气和他们对待学生的错误,就会有耐心地一次又一次去启导他们的了,动辄与学生撞火是没有好结果的,若是学生们得到应有的尊重,班里最坏的那几个人都自觉地去学,在这种和谐的气氛下,彼此都相处愉快,教学效果又何怕不好呢?其次,是巩固自己的实力,老师自身的综合素质的优劣亦是影响你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的,重要因素,这就是大家常说的个人魅力问题,教师的知识广博与否,本专业基本功扎实与否,谈吐、风度优秀与否等等都形成你独特的风格,学生的眼睛是雪亮的,高中生正是需要偶像崇拜,需要良师益友的时候,如果你行,他们会服你、敬你,进而听你的,这也是影响师生关系的一个元素。最后,我还想谈谈与学生的距离问题。虽说历来人们都提议教师要与学生打成一片,但是我认为与学生相处时保持适当的心理距离是有必要的。因为只有距离才能产生,适当的距离使学生对你保持敬畏感,以后才便于开展工作。因为师生之间毕竟是不同层次的两种人,如果老师与学生太亲近、太随便,学生就会太放肆,不便于进行教育,老师还是要保持自己的身份,坚守自己的原则为好。纵而观之,老师只是一个清贫而艰辛的撑渡人,学生只是我们喧闹的过客,我们守在这清寂的校园,把学生一届又一届地送走,把他们从生命的一个渡口送到另一个渡口,但愿我们能在每一程途中都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寻找到职业的乐趣,

从几个教育案例分析新型的师生关系

平等、尊重、交流 ——从几个教育案例分析新型的师生关系 新型的良好师生情感关系是建立在师生个性全面交往基础上的情感关系。它是一种真正的人与人的心灵沟通,是师生互相关爱的结果。它是师生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的催化剂,是促进教师与学生的性情和灵魂提升的沃土。它是一种和谐、真诚和温馨的心理氛围,是真善美的统一体。有感于传统的教育关系对学生的约束,我在教育实际工作中开展了一些尝试与转变。下面以自己的教学实例谈谈师生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 一、尊重学生,了解学生,做学生的朋友。教育工作的对象是人,更具体地说,是人的心灵。如果老师不去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那他对学生的教育就会使他和学生之间筑起一堵墙。李镇西老师在他的论著《爱心与教育》中提出:建立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能让学生具备舒展、愉悦的心灵;教师对学生具有了真诚的信任和尊重,学生会感到人格的尊严,又会对老师产生朋友般的信赖。创造这种新型的师生情感关系,需要教师对学生的真心付出。。 案例一: “林妹妹” 我教的一(1)班上有一个小女孩,眉清目秀,表演能力比较强,是个很惹人喜爱的孩子,若皱起那眉头呀,颇有几分《红楼梦》里头那令人怜惜的林黛玉。听说有这么一个人,办公室里像炸开了锅,天天有人缠着班主任找她来看看,让她表演一下。可是每次来到办公室里她都不作声,低下头,抿着嘴,像一只受到惊吓的小鹿似的,很无助。她的心灵受到伤害。 几次我无意中找她帮我到办公室去拿东西,她一动不动地坐在座位上,只是看着我,我在叫了她几次后失去了耐心,对她严厉的批评了几句,看到她眼里滴溜溜转的眼泪,我发现自己失态了。课后我把她叫去办公室想了解原因,可是她不愿意进办公室,于是我硬把她拖了进去。来到办公室后我发现她的眼睛在到处瞟,知道没老师在意她,才舒了一口气。我问她:“今天老师态度很凶,对不起。刚才你怎么不愿意帮老师的忙呢?”她没说话,紧紧咬着下唇,我知道,无论我怎么说她今天肯定不会给我一个说法。于是我转话题,“瞧瞧我们的一年级小学生头发长长的但是又没扎好辫子,全乱作一团了。今天我教你扎辫子,明天开始我可要检查你扎的辫子呢。”末了我还吓唬她“要是学不会扎辫子,我可要你妈妈把你的头发剪短了。”她笑了,但又摇了摇头。第二天,我看到她扎着两条小辫子回学校了,我及时地表扬了她。接着连续几天她都整整齐齐地回来上学,不再头发乱糟糟的。偶而有一次两次午睡醒后没弄好头发,我都帮她扎好。 有一次我问她:“老师缺少一个数学科代表,你能帮我把作业拿到办公室来吗?”她摇了摇头,我回想起她每次进办公室的情景就知道是什么原因了。我问她“你很怕进办公室吗?”,她点了点头,眼睛又向其她老师扫视了一下,发现没人看着她,又说了一句“我不会收作业。”她明明是数学小组长,怎么不会收作业呢?我没再勉强她。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我经常找机会表扬她,坐得好表扬一下;回答问题了又表扬一下;需要临时拿点什么东西,就找其他同学跟她一起去拿。 一段时间过去了,这天我正好上统计知识,为了让学生体验生活中的数学,我给他们举了一个例子,例如选班长,最好是用民主选举然后统计结果。在候选名单中我特意写上她的名字,随着她名字下的人数的增多,她的眼睛越来越亮。虽然最后的结果不是最多票数,但她仍然很高兴。很容易理解,最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别人的认同。下课后,我笑她,“很多同学都想你来当班长呀,下一学期你还愿意当数学科代表吗?”“好呀!”想不到她会那么爽快地答应了我。 从上面的案例中可以看得出来,学生对教师是充满着戒备之心,要取得这个学生对你的信任和尊重,首先你要“目中有人”和“心中有人”。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充分尊重学生作为一个社会人所应有的权利、尊严,师生之间相互沟通理解,从而达到彼此尊重、信任。 二、教育是美的,美在机智。 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教师对学生要严加管束,而学生必须对教师绝对服从,这种学生只能被动地服从教师的权威的关系,就是一种不平等的师生关系。正是因为受“师道尊严”的影响,现在的部分教师把维护自己的威信,体现教师的权威看成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从而把自己摆在至高无上,不容侵犯的地位。在教育过程中采取压制的手段,迫使学生承认错误,致使学生口服心不服。这样的教育已经越来越不适应

如何处理好师生关系

1.如何处理好师生关系,提高教学质量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即教师和学生在交往中,相互认识、交流、影响而形成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践: 1) 运用教师的语言艺术,搭建沟通的桥梁,消除和学生的隔膜。教师语言精炼、准确,恰到好处,创造出“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氛围,配合以肢体语言与学生进行交流,设法引导学生坦诚相待,消除师生之间产生的冲突、误会、隔阂。学生会在教师有艺术的语言中体会到教师的爱心,教师的语言艺术成了师生间融洽的催化剂。充满情感的语言确实能打开学生紧紧关闭的心扉,使师生紧张关系“解冻”,慢慢变得融洽;同时,教师的语言艺术决定教师的教育效果。 2) 放下教师的架子,走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平等地相处。 3. 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民主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如:教师和学生一起研究教材,制定学习计划,一起分析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一起商定教学方法,共同商量每天的作业及作业量, 4). 尊重学生的人格,关爱每一位学生,热心地帮助学生解决生 5).利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树立良好的形象,博得学生的崇拜和喜爱。教师要时刻注意提高自己的人格修养,做事公正,言而有信,获得学生的信任;丰富自己的课外知识,培养广泛的兴趣,收集与教材有关的课外知识,应用于课堂教学,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丰富学生知识,也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利用自己的特长引得学生的欣赏,如能写一手好字,能画一幅好画,能打一趟拳,能唱一首歌等。 2如何理解亲其师信其道 “亲其师,信其道”,此乃中国教坛上的一句古训。亲者,亲近、喜爱之意也。只有亲近、喜爱老师,才能接受他所讲授的知识和道理,潜心钻研。"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只有先施爱于学生,学生才能亲师,尊师。在平日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感染学生,一个亲切的微笑,幽默风趣的动作,热情爱抚的目光,都给学生以鼓励,勇气。“信其道”是教师孜孜以求的教育效果之一,“信其道”的前提是“亲其师”,实现“亲其师”的理念前提是教师尊重平等的学生观 3教师如何处理好教书与育人的关系 教育,單从字面上理解,就是指教书育人。教书,即授业,就是按教材安排传授知识;育人,即传道,就是按先进文化道德标准传承为人之道。那么,教书和育人,孰重孰轻?清华大学刘海洋用硫酸烧伤熊的事件说明我们教育教育出来了“好学生”,没有教育出“好公民”。可以说,教书是基础,育人是目标。在当今时代,知识是重要的,人的生存离不开知识,社会的进步也离不开知识,然而,当知识不能为社会和人类服务,而成为个人升官发财的工具,拥有丰富的知识之人又有何用呢?所以,我认为,教书必先育人,只有使人有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后,知识才会真正的发挥他的作用。教育育人为本,学校育人为首,教师育人为重,学生承道为先,这才是当今教育之重任。 4谈谈如何理解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答: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一句古话,它折射的是一种教育的哲理。我认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简短数字,精辟概括出教师风范。“学高为师”说的是教师必须业务精炼,知识面广,有高超的教育教学能力。因此,教师必须具有渊博的知识,高尚的情操,海一样的胸襟……“身正为范”,指得是“教师的职业是太阳低下最光荣的事业”,担负着培养祖国未来的特殊的历史使命,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智慧的代表,是高尚人格的化身,教师的言行就是道德标准。因此,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即身正方能为范。身正就要诚实正直,

新时期师生关系的内涵及特征(1)

新时期师生关系的内涵及特征 姓名:黎佳琪 学号:140402050 班级:14级英语本科2班

摘要: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过程中人与人关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是影响教育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而具有民主、平等特点的新型师生关系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和教育教学效果的提高。完善新型师生关系的方法有逐渐摒弃传统的“师道尊严”观念,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必要手段,而且是师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价值、生命意义的具体体现。作为新时期师生关系走向的新型师生关系,具有平等性、开放性和生成性等主要特征。可以通过转型传统师生观,树立新型师生观;提高教师自身修养来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新型的师生关系要求师生之间建立平等、沟通、互动、交流的关系,新型的师生关系从本质上讲,它是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产物。 师生关系已被普遍认为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是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而且影响着师生的身心发展。纵观师生关系的发展史,无论是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教师为中心”的师生观,还是以杜威为代表的进步主义教育家的“儿童为中心”的师生观,都是各执一端的极端化师生观,它们的局限性已在实践中充分凸显。至于我国教学理论界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提出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师生观,表面看来似乎解决了两种极端的师生观所遗留的问题,既考虑了教师,又照顾了学生。但该学说仍没有跳出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这种说法以分离“教”和“学”来解释“双主体”,在教的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被主导;学的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非主体,依然呈现出单一的“主—客”两极模式。总之,以上几种师生观,它们都没有超越“主体—客体”的认识范畴,都受到二元对立思维方式的制约,时代呼唤新型师生观的到来。 新型师生关系的特征: 1、民主平等。民主平等已成为现代师生关系的核心要求。 2、尊重爱生。学生对教师尊敬信赖,教师对学生热爱,是新型师生关系的重要 特征。爱生是尊师的基础,尊师是爱生的结果。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在建立尊师爱生的新型师生关系中起着主导作用。 3、和谐相融。师生的心理相融是指教师和学生集体之间、学生和个人之间,在 心理上能彼此协调一致,并相互接纳,教师的行为能够引起学生积极的响应,

班主任怎样处理好师生关系

班主任怎样处理好师生关系 有人说:美的环境是一部多彩的、立体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它对生活其中的学生具有“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学习的革命》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中,他就学会了自爱。”健康的师生关系是发展教育的基础。教师能否胜任教育教学工作,学生能否全面、主动地发展,最终完成学习任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生关系是否良好。现代教育思想告诉我们:师生关系和谐健康,学生才会乐于接受教育,才有可能被培养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人才。怎样正确理解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呢? 一、熟悉和掌握学生的特点,到学生中去和学生交朋友。心灵彩桥的建立,要求教师不仅应是知识的传授者,智慧的启迪者,更应如慈爱的父母、知心的朋友……要成为这种多元角色,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就不应局限于课堂上与学生隔着课桌的学习 问题“问答”式的交流,而要走进学生的生活,熟悉、掌握他们的年龄特点、思想状况、兴趣爱好及社会对他们的影响,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教育活动。在工作中,我用看、聊、访的方法去了解学生。看就是看学生在学习、课外活动、日常生活中活动;聊就是通过与学生聊天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和内心世界;访就是访问家长,了解学生的思想、兴趣、爱好和语言。小学生年幼

求知欲望高,对什么都感到新奇,都要问个为什么,特别有吸引力的活动,他们很感兴趣。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我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增长知识、激励兴趣、提高能力,并且到学生中去。如:折纸活动,孩子们看到老师也参与,他们个个积极参与。有的折出“花篮”,有的折出“燕子”,有的折出“五角星”,有的折出“飞机”,并把飞机送上空中,飞机飞得又高又稳,还有的开动脑筋想象要折出与众不同的作品。我一边参与活动一边像朋友一样和学生一起探讨折出新作品,并借此对其进行教育,做什么事都要细心、有耐心。语言是用来表达思想的,我们要学会儿童语言,要了解他们的思想活动和心理特点。于是,我把自己“下放”到学生中去,和他们一起学习,一起做游戏。有时我站在一旁看他们玩,听他们议论,注意观察分析,始终保持一颗纯真的童心,与学生沟通心灵,处处体察他们的情绪脉搏。现在孩子们把我当作他们的大朋友,有了高兴的事就忍不住要告诉我,有了小烦恼也会第一个向我倾诉。我感受着他们那一颗颗纯净的童心,并积极地回应着,与他们分享快乐,帮助他们解除烦恼。渐渐地,刚开学时,我与学生之间存在的心理阻隔消失了,有的是情感的交流,心灵的沟通。 二、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其实,任何一个学生都有他自己的优点、长处,当然差生也绝不例外。差生最怕老师对他另眼看待,最怕和同学们一道参加活动,就怕被老

如何正确处理师生关系

浅谈当代社会如何正确处理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就是指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 此所处的地位、作用与相互对待的态度等。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就是顺利完成好教与学任务的必要手段,而且就是师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价值、生命意义的具体体现。 韩愈曾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就是引燃我们智慧火花的导航者,就是应当被长久尊敬的人。人们常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来表现老师的无私奉献,默默无闻,而大多数老师都能做到这点, 但就是现在的学生就不尽然了。叛逆的学生公然违抗老师命令,与老师背道而驰,不尊重老师,更有甚者,竟然殴打辱骂老师,真就是荒谬至极。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便就是尊敬师长,老师不乞望桃李满天下,但也不至于遭人唾骂吧!下面就是我对如何正确处理师生关系有几点见解: 一、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了解与研究学生 学生都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学生的不成熟性具有成长价值,学生具有主体性,就是知情意行的统一体。教师应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兴趣、需要、知识水平、学习态度与学生个性特点、身体状况等有一定的了解,根据信息来调整教育计划以及措施,促进自我的提高。 二、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 师生交往的过程就就是了解学生,对各种事物感受的过程,也就是相互满足需要的过程,师生之间的良性交往,能逐步形成亲密无间的感情关系。师生初次接触难免有生疏之感,学生难免有敬畏心理,要经过多次良好的接触,学 生因教师平易近人而产生愿意同老师亲近的感情。师生一般要经历“接触、

亲近、共鸣、信赖”四个步骤,才能建立起较为亲密无间的关系。在此期间教师要懂得倾听,倾听就是实施有效教育的基础与前提,在倾听时,不插话,不打叉,她有什么就说什么,而且始终瞧着她们眼睛,关注她们事情。 三、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健全人格 教师的素质就是影响师生关系的核心因素。教师的道德修养、知识能力、教育态度、个性心理品质无不对学生发生深刻的影响。师生关系的与谐,要求教师必须通过自己崇高的理想、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渊博的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活波开朗的性格与多方面的爱好与兴趣等来吸引学生。所以,教师要加强学习与研究,努力提高自我。 四、要懂得欣赏与赞美学生。欣赏就是有效实施教育的态度,就是有效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学会倾听的基础上,欣赏学生。赞美就是欣赏的结果,就是对倾听与欣赏的巩固。它与表扬不同,它不就是当着学生的面的表扬,而就是在学生背后的赞美。她就是融洽人际关系的法宝。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就是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保证,也就是社会精神文明的重要方面。我认为老师与学生的关系应当亲密无间,甚至可以亲如父子母女,亲如兄弟姐妹,亲如亲朋好友,师生之间只有秉承克己 复礼,才能教学相长,才能知其心,最终实现长善救而其失。 已经历的我们不能更改,唯有努力做好当下。尽己所能善待今天、善待与自己相遇的学生、老师。让老师与学生之间的生命相遇变得更加值得回味。老师也要学会感激那些生命中相遇的孩子。就是她们,催发了老师们对教育的思考,促进了老师对不同人性的把握。今天如果您成了一名优秀的教师该感谢

师生关系的法律解读

师生关系的法律解读 作者: 来源:《课堂内外(高中版)》2006年第09 期 老师在传统价值观中是被供奉在神位上的,老师在师生关系中拥有绝对权威。然而,现在这种权威却开始受到挑战。社会经济、文化的剧烈转变使我们过去所尊崇的师生关系被改变.而新的师生关系还没有成型。转型期的价值混乱使师生双方都陷入了惘然、焦虑、尴尬的境地。 法律是调整人与人关系的基本规范,将师生关系置于“法律关系”中去考察与规范,或许对于寻找到新的师生关系模式会有所裨益。而将来真正被接受的师生关系,一定是建立在法律关系上的,毕竟,师生关系根本上还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解读师生之间的法律关系。 首先是师生间的宪法法律关系。老师要摆脱“教师中心论”的观念,要把学生当作是和自己一样的公民,遵守《宪法》的基本原则。比如《宪法》规定公民有受教育权,老师就不能以停课的方式来惩罚学生。 其次是师生间的民法法律关系。在民法的层面上,教师和学生都是平等的民事主体,双方都拥有民法所规定的财产权、人身权(姓名权、名誉权、生命权、健康权、荣誉权、肖像权、隐私权等)、知识产权等民事权利。这意味着,如果老师侵犯了学生的民事权利(如私拆信件、体罚学生等),老师将为此承担侵权责任。同样,如果学生侵犯了老师的民事权利(如殴打老师等),学生或学生的监护人也将承担侵权责任。 最后是师生间的教育法律关系,《教育法》和各种教育规章制度对师生间在教育活动中的权利义务做了规定,而学生和老师的权利义务都是相对应的。比如教师一方面有“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的权力,另一方面,教师又必须履行对学生学业成绩和品行进行公正评价的义务。教师不履行公正评价的义务,即是对学生合法权益的侵犯,则学生有“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的权利。 在现代文明社会,人人平等是最基本的信念,这也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第一步。学生作为老师的服务对象,自然应当受到尊重,同样,当老师走下神坛后。他们的权

浅谈小学生师生关系的特点

浅谈小学生师生关系的特点 师生关系是小学儿童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成分。由于小学教师在师生关系的建立中起主导作用,因而师生关系对儿童的影响更加重大而深远. 一、教育性 首先在师生关系中教育性是根本的特性,教学过程中所形成的师生关系,其目的主要是为了更好地育人。离开这一目的,师生关系也就失去了其认识价值和实践意义。 师生关系的教育性,首先表现在教育教学活动本身就是在师生交往与关系中展开和进行的。教育教学任务的完成,目的的实现,都必须通过师生人际之间所发生的交往和形成的关系。如果离开师生关系,教育教学活动无从体现,目标也会落空。其次,师生关系本身是教育教学过程非常重要的教育因素。 一方面,师生关系发生在教育情境中,既包含了接受教育的希望,又包含了进行教育的意图和指向;另一方面,师生关系中的双方,不仅以知识的传递与共享而产生相互的影响,而且有教师和学生的人格、精神、情感的相互交流,这种交流所产生的教育作用、甚至比知识的作用更大、更重要。再次,师生关系也可以看作是师生作为“人”的一种生活关系,即是说,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作为人而存在和发展的独特方式。在师生关系中,教师通过自己创造性劳动,展示自己的才华,提高自己的才能,并与学生在交往过程中体现自己的存在,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学生也借助师生关系,使自己的生命获得文化价值,感悟来自教师的尊重、关怀、理解和帮助的愉快体验,同时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和才能,也使自己的人生充盈高尚,成为社会的有用之人。这种教育功能,是一般社会人际关系所不具有的。 二、社会性 师生关系虽然体现在学校教育环境中,产生于师生教育

和教学交往中,但由于学校是具有教育职能的社会机构,教育又是社会活动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教师和学生又是社会的人,而且来自不同社区、家庭和民族,因而师生关系必然会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反映社会的要求,具有社会特性。 首先体现在师生关系要受特定社会文化的制约。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归根到底是一种社会关系结构类型的投射,这种对应性影响就能够说明社会文化对师生关系的制约。这种影响从其机制来看,是由于社会的政治、经济、法律、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等必定要求在学校的教学目的、教学制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得到反映,师生关系也必定要浸润在社会文化的背景之中。其次体现在,作为来自社会的教师和学生,他们的思想、行为、人格和价值观念等,都渗透着他那个时代、那个社会的文化和精神,会在相互的交往和关系形成过程中体现出来,而不是一进学校、进入教学就可以脱离一切在校外积聚的各种价值倾向、习俗和爱好。再次体现在,师生关系不仅受现实社会的影响,还应指向未来社会。这是因为“社会通过学校机构,把自己所成就的一切交给它的未来成员去安排,社会所实现的关于它本身的一切美好的想法,就这样通过各种新的可能途径开辟给自己的未来。” 三、双向性 “教师”和“学生”本身就是两个关系词,没有“教师”就无所谓“学生”,没有“学生”亦无所谓“教师”。因而,师生关系不论从哪个层面去考察,都表现着非常明显的双向特性。从教学关系层面来看,教师对学生的积极要求和主导作用,必然要以学生的主动性为前提和表现,而不是学生被动服从;教学信息的传递,又必然要以学生对教师的反馈作为判断效果的依据;学生在知识、能力以及智慧、精神、人格的成长与发展,的确离不开教师的“教”,但学生同样能够以自己的“学”和他独特的表现作用于教师,进而促进教师的成长和发展,这亦即“教学相长。 四、平等性 师生交往从其社会意义上看是一种代际交往,其关系也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