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手工业与经济都会

第七章手工业与经济都会
第七章手工业与经济都会

第七章手工业与经济都会

第一节几种主要手工业的地理分布

手工业是近代工业出现以前的主要工业生产部门,就是近代工业出现以后也是不可缺少的,特别是一些工艺品的制作更是大工业无法代替的。在历史时期,手工业的兴起和发展连续不断,同整个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关系极为密切。人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手工业,就是普通的生产工具,也需要不同行业的手工业者去制造。手工业的兴起和发展,为近代大工业的出现准备了条件,从某种意义上说,手工业也就是近代大工业的雏形。

我国的手工业兴起很早,原始社会的制陶业就是典型的代表。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手工业的门类不断增多,产品质量也不断提高,显示出一派繁荣的景象。这里只选择同人们日常生活和生产关系极为密切的制盐业、冶铁业、制瓷业和丝织业加以讲述。

一、制盐业的发展与地理分布

盐作为五味之长(酸、甜、苦、辣),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须调味品,自古以来就受到特别重视。从西汉中叶实行盐铁专卖以后,历代政府无不视食盐为财赋,严加控制,使其成为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盐商也往往是百万富翁,利润相当丰厚。

西汉中叶实行盐铁专卖以后,在全国设置盐官多达35处,遍及二十七个郡国。以今天的省区而论,分布在山东省的有10

处,山西、河北、四川的各4处,主要有海盐、池盐和井盐。

东汉初年对盐的销售曾改为征税制度,而到了章帝建初末年,又废除了征税制度,恢复专卖制度。到和帝初年,有实行了征税制度。

唐代共有盐池18个,盐井640个。河东(山西西南)之地有大小5个盐池,“总曰两池”,每年产量很大,完全供应京师。因而河东的制盐业受到唐朝政府的特别重视。中唐以后,实行盐铁官卖,海盐和井盐都受到特别重视,设有涟水(今江苏涟水县)、湖州(今浙江湖州市)、越州(今浙江绍兴市)、杭州四场,嘉兴等十监(江苏省2处,浙江省4处,四川省2处,福建省1处),扬州等十三巡院,主要分布在江淮地区和四川地区。随着两淮地区盐业的发展、兴盛,扬州则成为了盐市的中心。唐朝政府专派盐铁转运使常驻这里,监理盐铁事务,主要辖区是东南沿海的海盐和四川的井盐。

宋代的产盐地区与唐代相仿佛,只是运销办法略有改变,实行官府专卖和商人贩运两种制度。

元代的盐务归于中书省管理,盐政更为细蜜,设立专门官员进行管理和监督。曾先后在大都、河间、山东、两淮设立盐运司,在河东设立解盐司,在福建设立运盐司,在辽阳、两浙设立运司,在四川设立茶盐运司,在广东设立盐铁茶都运司,在广海(广东台山县广海镇)设立盐课提举司等等,以今天的地区而论,主要包括河北、山西、山东、辽宁、安徽、浙江、福建、广东、四川

等省区。元代的盐官的名称,虽然五花八门,但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征税,为政府搜刮财赋,并不运盐,真正运盐的是商人。商人在产盐地买到盐以后,在运道指定的销售地区销售。不得跨界行销。后来,在福建沿海出现了晒盐法,比煮盐法降低了成本,从而进一步促进了沿海地区盐业的发展。

明清两代,盐官设置与元代大体相同,只是名称稍有变化,如运盐使、盐法道等。其主要产区有两淮、两浙、长芦(河北沧州市,清康熙后移治天津)、山东、河东、福建、广东、海北(北部湾海岸)、云南、灵州、陕甘、辽东、四川等,已基本上与今天的主要产区相一致。

二、冶铁业的发展与地理分布

铁的发现大约在西周末年。大约到了春秋初年已经能够造铁器了。战国时代才开始普遍使用铁器。冶铁才真正成为一种职业。由于铁制工具锋利,价格便宜,冶铁业发展很快。秦代时已经开始设官管理,司马迁的祖先司马昌就曾为秦朝政府担任过铁官。汉代时期,铁官所在地和产铁地共处达53处,以今天的省区而论,陕西省6处,河南省7处,山东省12处,河北省7处,山西省5处,四川省3处,江苏省7处,北京、甘肃、安徽、辽宁、湖南、内蒙古各1处,遍及全国13个省市自治区。当时,最著名的冶铁中心有邯郸、宛(河南南阳市)、鲁(山东曲阜市)、西平(河南西平县西)和临邛(四川邛徕)。东汉时期,上述冶铁中心继续发展,而且还在南阳首先使用了水力鼓风,使冶铁技术

不断提高。从西汉武帝开始,到东汉章帝时止,两汉政府一直实行盐铁专卖,使其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到东汉和帝时,才改用征税的办法,废止盐铁专卖。可是,每当国库空虚时,又有恢复专卖的趋势。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政治上不统一,各个割据政府都有自己的冶炼中心,除制造生产工具外,主要是造兵器。北方地区除山东各冶炼场外,相州(河北临漳县西南邺城)的牵口冶是北魏制造兵、农器械最精良的地方,夏阳(陕西韩城县南)诸山是北周冶铁规模最大的地方,每月役使8000人,营造军器,以甲兵精利著称。南方地区最有名的冶炼场是扬州所管的梅根冶(今安徽贵池县东)和冶唐(今湖北武汉市东南)两处,除了制造兵器外,多为民用器械。另外,像铁岘(xian)山(安徽当涂东)、山白山(江苏镇江市境)等地,也都设有较大规模的冶炼场。

唐朝时期,全国各地的矿产大都得到开采,凡银、铜、铁、锡之冶168处。南方的产铁地主要集中在宣(安徽宣城县)、润(江苏镇江市)、饶(江西鄱阳县)、衢(qu)(浙江衢县)、信(江西上饶市)诸州。黄河流域的产铁地主要集中在今陕西、山西、山东各省,其中以泰山东南莱芜县境内的冶铁规模最大,冶场达13处之多。唐朝的矿产不仅官营,而且也准许私人开采,官收矿税,促进了唐朝矿冶业的发展。

宋朝的矿冶业比唐朝更有所发展,既有官办,也有民营(政府收税)。宋初的冶铁有61处之多,主要集中在安徽、河南、河北、

山西、江西、福建、广东等地。到了北宋中叶以后,冶铁增加到77处,主要集中在南方地区。

在宋代的基础上,元代的冶铁业继续向前发展,只是以官办为主,由匠户承担。产铁地区主要分布在中书省和江浙、江西、湖广、陕西、云南等行省。

明清两代,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矿冶业也有很大发展,主要表现在官办衰落,民营兴盛。明初,主要的冶铁中心有江西进贤、新喻、分宜;湖广有兴国(今湖北阳新)、黄梅;山东有莱芜;广东有阳山;陕西有巩昌(今甘肃陇西);山西有吉州(今山西吉县)、太平、泽州(今山西晋城)、潞州(今山西长治)等,共13处。佛山虽然未被列入冶铁中心,但明代后期,铁锅生产已闻名全国。到了清代,“佛山之冶遍天下”,所产铁锅行销国内外。另外,明清两代还发展了陕南的冶铁中心,主要分布在凤县、略阳、宁强、镇安、洵阳一带,其规模也比较大。

三、制瓷业的发展与地理分布

我国的制瓷业是在制陶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陶器的起源大约距今已有一万年的历史,但发展成瓷器却经历了一个相当漫长的时期。因为瓷器要求更高的工艺水平和烧成温度,必须要用“瓷土”制坯,,否则,就只能是陶器。陶与瓷的主要区别就在于瓷器原料中含氧化铁的成分必须在3%以下,烧成温度必须在12000C以上,一般均上釉子。商周时期的上釉陶器,已介于陶与瓷之间,但还只能是原始的瓷器。根据考古资料,中国真正的

瓷器出现于东汉。

目前出土的东汉瓷器已经不少,有年代可考者大都在东汉晚期。曾先后在浙江上虞、宁波、慈溪、永嘉等地发现了窑址,这就证明了东汉是我国瓷器出现的最晚朝代。直到现在,北方地区尚未发现东汉窑址,是否制造瓷器,尚难肯定。

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瓷业都有发展,主要生产青瓷,现在所发现的窑址以南方居多。在今浙江、江苏、江西、福建、湖南和四川等省发现的窑址共有19处,以浙江为最多,达13处,仅越窑就有绍兴、上虞、余姚、鄞(yín)县、宁波、奉化、临海、肖山、余杭和湖州等。越窑是南方青瓷的中心,器物胎质坚硬细腻,釉色纯净,以淡青色为主。唐人称“越瓷类玉”,有“千峰翠色”之美。在北方发现的山东淄博寨里窑虽然也烧制青瓷,但技术尚不成熟,器物并不能成为上品。不过,在河南安阳发现的北朝白瓷(北齐武帝六年范粹墓中),却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证明北朝时期已开始烧制白瓷。这是制瓷史上的飞跃,为以后瓷器彩绘奠定了基础。

隋唐五代时期,制瓷业发展很快,主要表现在花色品种不断增多,地区分布不断扩大。在唐代时期已经基本上形成了“南青北白”的局面。南方青瓷体系主要有越窑(浙江余姚、宁波、诸暨、绍兴、镇海、鄞县、奉化、临海、黄岩等)、瓯窑(浙江温州、永嘉、瑞安等)、婺(wù)州窑(浙江金华、兰溪、义乌、东阳、永康、武义、衢(qú)县、江山等)、岳州窑(湖南湘阴)、

长沙窑、洪州窑(江西丰城、新淦(gàn)等)和景德镇东平窑(五代窑)等,总共有35处之多,遍及浙江、湖南、江西、福建、广东和四川等省,浙江省独占20处。北方白瓷体系主要有河北邢窑(临城)、曲阳窑;河南巩县窑、鹤壁窑、密窑、登封窑、郏(jiá)县窑、荥阳窑、安阳窑;山西浑源窑、平定窑;陕西耀县窑(铜川市)等,共12处,以河南居多。

白瓷和青瓷的主要区别就在于原料中含铁量的多少不同,随着制瓷工艺水平的发展,能逐渐控制胎釉中的含铁量,克服铁的呈色干扰,烧制白瓷,可见,工艺水平还是相当高的。青、白两色瓷器的典型代表是越窑和邢窑。越窑青瓷“类玉、类冰”;邢窑白瓷“类银、类雪”。可见,各有特色,旗鼓相当,已很难分高低了。

唐朝的制瓷业除青、白瓷外,还有许多窑烧制黄釉瓷器和黑釉瓷器。另外,花釉瓷器(在其它釉瓷器上饰以天蓝或月白色斑点)和绞胎瓷器(白、褐两色瓷土揉合,拉坯成型,类似木纹)等新工艺也不断出现,把制瓷业推向新的高峰。

宋元明清时期是我国瓷业大发展的时期,不仅窑场遍及全国广大地区,凡有瓷土的地方几乎无不烧制瓷器,而且花色品种繁多,工艺水平达到新的高峰,出现了清代前期瓷业发展的“黄金时代”。产品已成为国内市场货物的大宗,同时还远销世界许多国家,可以用“誉满全球”来称道。宋元明清四朝,制瓷名窑不计其数,但最终以景德镇为最大窑场,成为真正的“瓷都”。景

德镇之所以后来居上,成为全国制瓷中心,就是由于这里自然条件优越,既有优质瓷土,又有遍山松柴。同时,又有便利的水运条件。景德镇位于昌水之南,可以顺昌水、鄱阳湖而下,直达长江,为瓷器的运销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因为瓷器笨重,又易破碎,陆运总不如水运方便。另外,景德镇又集中了全国最优秀的制瓷艺人,技术力量来自全国各地,可以吸取八方之长,充分发挥制瓷工艺上的优势,从而夺取了全国之冠。不过,就宋元明清来说,各个朝代的名窑也各有千秋,工艺上也都有新的突破。

宋代除青、白瓷外,还发明了一种青白瓷(习惯上称为影青),为制瓷业增添了一个新品种。生产白瓷的有磁州(今河北磁县)窑系诸窑(修武、鹤壁、禹县、登封)和定州(定县,窑址在曲阳)窑系诸窑(平定、盂县、阳城、介休),主要分布在河北、河南和山西,其中以河南为最多。两大白瓷窑系诸窑,品种繁多,质量不断提高,但磁州窑系以白釉下黑彩为主要装饰方法,定州窑系则以工整雅素的印花为主要装饰方法,形成了两种不同的白瓷系统。定窑花白瓷尤为珍贵,图案层次分明,线条清晰。

青瓷诸窑更多,主要有三大窑系。其中以耀州窑系诸窑的青瓷最为精美,窑场也最多,主要分布在河南,如临安、宜阳、宝丰、新安、禹县、内乡等。耀州窑系以刻花刀峰犀利、线条流畅,为同类产品之冠。钧窑系诸窑有河南的钧窑(河南禹县)以及临汝东沟等,其特点是以釉色青中带红,近于蓝色,犹如蓝天晚霞一般。龙泉窑系诸窑有浙江龙泉窑等,其特点是土质独特,含有

石英、云母等,与景德镇属于同一类型。

景德镇的瓷窑兴起于五代,入宋以后,因烧制具有独特风格的青白瓷,一跃而成为全国名窑之一。尤其是宋景德年间,烧制了一批御器,器物特别精美,底书景德年制,各地竟相仿效,名扬四海。青白瓷除景德镇外,江西、广东、福建等地的许多瓷窑也烧制青白瓷,其中以福建为最多。青白瓷的特点是青中有白,白中显青,十分美观。

元明清时期的瓷窑多依宋代,而景德镇则成为全国的中心。这时候的景德镇,无论窑场之多,品种之繁,人数之众,工艺之高,规模之大,销路之广,都是其它窑场难以匹敌的。

元代主要瓷窑有均窑(河南)、磁州窑(河北)、霍窑(山西)、龙泉窑(今浙江)和景德镇窑。元代时期的青花瓷为景德镇所首创,其特点是在胎坯上用钴料绘画,再上透明釉,呈现蓝色花纹的釉下彩瓷。另外,景德镇的釉里红,为明清釉里红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明清两代是景德镇瓷业的繁荣时期,工艺水平也达到了新的高峰。明代中叶,景德镇已成为江南名镇之一,场主和窑场工人数量已达10余万人之多。由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制瓷工序也越来越复杂,向专业化方向发展。这时候的青花瓷器已成为全国瓷器生产的主流,釉上彩和斗彩也十分盛行,从而使历史上的名窑——磁州窑和龙泉窑等也受到冲击,竟一厥不振。斗彩是成化年间把釉下青花和釉上彩色相结合的一种新工艺,使彩瓷

色泽更为鲜艳。嘉靖、万历年间的“五彩”瓷器,“浓翠红艳”,已成为景德镇瓷器中的珍品。

清代前期的康、雍、乾三朝是景德镇瓷业发展的“黄金时代”,制瓷工艺水平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康熙年间的釉上蓝彩和黑彩,康熙、雍正年间的粉彩,乾隆年间的瓷仿制品都十分精美。景德镇瓷器不仅分工更细,而且器物胎骨坚实,白洁度高,釉色纯净莹澈,色彩绚丽夺目,镶嵌捏塑精巧,各种工艺水平都达到非常熟练、高超的程度。

在元明清时代,除景德镇外,其它各地的瓷业也都有所发展,只是产品质量赶不上景德镇罢了。

四、丝织业的发展与地理分布

丝麻是古代衣着材料的主要来源,传说最早发明养蚕缫丝的是黄帝的妃子——嫘(léi)祖,她曾被尊为“先蚕娘娘”。据考古资料证明,我国早在殷商时代已经开始种桑养蚕了。到了周代,种桑养蚕已经遍布泾渭流域、山东半岛和华北平原的许多地方。春秋战国时期,不仅种桑养蚕的地域得到扩大,而且还出现了精美的丝织品。特别是齐鲁一带,丝织品种类繁多,质高品佳,名扬天下。

到了两汉时代,我国丝织业的发展已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西汉时期,我国主要的丝织中心有临淄、襄邑(今河南睢suī县)、成都和长安。西汉的丝织业既有官营,也有私营。丝织品畅销全国各地。汉武帝打败匈奴以后,打通了通向西域的道路,

西汉的丝织品便成为我国与中亚、西亚各国进行贸易的主要物品。我国的丝绸大量畅销中亚、西亚各国,并由这些国家的商人转运到欧洲,被希腊、罗马的贵族视为珍品。东汉时期,清河(今河北清河县东北)、房子(今河北高邑西南)、朝歌(今河南淇县)等地也发展成为新的丝织中心,有“锦绣襄邑,罗绮(qǐ)朝歌,锦纩(kuàng)房子,缣(jiān)总清河”之称。(锦绣:有彩色花纹,精美鲜艳的丝织品;罗绮:有花纹或图案的丝织品;纩:丝棉;缣帛:质地细溥的丝织品)随着黄河流域及四川盆地的丝织业的蓬勃发展,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桑蚕事业也得到了很快发展。三国时期,长江流域的丝织业发展更快,蜀汉政权的“决敌之资,唯仰锦耳”,而吴丝与蜀锦的地位已相仿佛,几欲取代临淄、襄邑。

唐宋时期,丝织业的发展更为迅速,分布地区不断扩大,特别是南宋时期,长江流域的桑蚕事业已超过了黄河流域。唐朝前期,全国丝织业最发达的地区为河南道(今河南、山东等地)、河北道(河北和河南北部等)和江南东道(今江苏、浙江等地)。尤其是江南东道的越州(今浙江绍兴)、润州(今江苏镇江)等地所产的越罗,苏州、润州、湖州(浙江湖州市)、杭州、越州、明州(今浙江宁波市)、睦州(今浙江建德县)等地所产的吴绫,都以轻溥而闻名全国。除了上述地区以外,今天的安徽、四川、湖南、湖北、陕西、福建、辽宁等地的丝织业也很发达,只是花样品质赶不上发达地区而已。中唐以后,黄河流域经济地区遭到

了严重破坏,蚕桑事业也一蹶不振,而江南地区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中原释耒,辇越而衣,漕吴而食”,浙东“机杼耕稼,……衣食半天下”。可见,长江下游地区经济的发展程度非昔日而语了。

北宋时期,黄河流域的丝织业仍占据主要地位,但南北的发展水平已接近平衡。北宋在全国设立了丝织场所和产销市场,以适应丝织业的发展。当时除开封设绫锦院外,又在西京(今河南洛阳)、真定(今河北正定)、青(今山东益都县)、益(今四川成都市)、梓(zǐ,四川三台县)等府、州设置场院,织造锦绮、鹿胎、透背、绫绮等;在江宁(今江苏南京市)、润州(今江苏镇江市)等地织造罗务;在大名府(今河北大名)织造绉(zhòu)、(hú,有绉纹的纱);在亳州(今安徽亳县)销售绉纱;在青(今山东益都县)、齐州(今山东济南市)、郓(今山东东平县西北)、濮州(今山东鄄juàn城县北旧城集)、淄州(山东省淄博市)、潍州(今山东省潍坊市)、沂州(今山东临沂)、密州(今山东诸城)、登州(今山东蓬莱)、莱州(今山东莱阳)、衡州(今湖南衡阳市)、永州(今湖南零陵)、全州(今广西全州县西)等地销售平絁(shī,一种粗绸子)。

宋室南渡以后,南方地区的丝织业发展更快,国都临安以及婺州(今江西金华市)、平江(今苏州市)、镇江、常州、湖州(浙江湖州市)等地已经成为当时全国最主要的丝织中心。

元明清时代的丝织业,主要集中在东南地区。自从金人在北

方地区大肆砍伐“桑枣为薪”以后,黄河流域的丝织业开始一蹶不振。尽管元代科差中有按户征丝的规定以及明初在北方大力提倡种桑,北方的丝织业终究未能恢复起来。元代官办的织锦院,主要在成都、苏州和杭州。此时,福建也成为一个新的丝织中心。到了明代,苏州、杭州、湖州、常州、松江、南京等重要城市,也都成为丝织业的中心。就连苏州以南的震泽和盛泽镇,本来都是小镇,由于明代丝织业的发展而成为太湖附近的著名大镇。到了清代,其织造衙门也设在江宁(今江苏南京市)、苏州和杭州。其丝织中心大都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地区。

第二节经济都会的地理变迁

主要因素:政治中心;交通枢纽;经济重心区。

一、战国秦汉时代的经济都会

战国时代的城市,除各国的国都之外,就是重要的政治、军事或经济中心。当时最重要的都会有陶(今河南定陶西北)、临淄(今山东淄博市)、濮阳、郑(河南新郑)、荥阳(今河南荥阳东北)、睢suī阳(今河南商丘市)、彭城(今安徽徐州市)、陈(今河南淮阳)、寿春(今安徽寿县)、邯郸、蓟、温(今河南温县西南)、軹(今河南济源市)、洛阳、大梁、阳翟(今河南禹县)、宛(今河南南阳市)、穰(ráng,河南邓县)、郢(湖北江陵西北纪南城)、雍(今陕西凤翔县南)、栎阳(今陕西临潼东北)、咸

阳、姑苏(今江苏苏州市)、会稽(今浙江绍兴市)、巴(重庆市)、蜀(四川成都市)等,共计26个。在这些都会中,有的城市是因为政治原因发展起来的,如咸阳、临淄、郢、蓟等;有的城市是因为处于富庶经济地区的中心而发展起来的,如洛阳、大梁、温、軹等;有的城市是因为水陆交通便利而发展起来的,如荥阳、彭城、睢suī阳、陈、陶等。总之,这些城市都有发展成为著名经济都会的有利条件和必要的物质基础,具备了我国早期城市那种人来人往、熙熙攘攘的繁荣景象。从这些经济都会的分布可以看出,除少数几个城市分布在长江流域以外,绝大多数都处在黄河流域最富庶的经济地区之中。

两汉时期的经济都会,最主要的有国都长安和洛阳,以及宛、成都、江陵、吴(今江苏苏州市)和番禹(广州)等。不过,东汉时期也有一些变化,由于国都东迁以及羌人的入侵,长安逐渐衰落;黄河泛滥,大梁和陶相继萧条。而宛却繁荣起来,宛除了为冶铁中心外,主要是因为帝乡的缘故。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经济都会

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和北方由于政治上、经济上的原因,也相继形成了一些著名的经济都会。南方地区的经济都会主要有建康、江陵、成都、京口(今江苏镇江市)、广陵(今江苏扬州市)、寿春、广州、山阴(今浙江绍兴市)等城市。建康是六朝的都城,“市廛列肆,埒(liè,相等)于二京(指长安、洛阳)”。成都、江陵、京口、广陵等都在长江及其支流的沿崖,处在长江

流域经济地区之中,交通便利,自然会成为重要的经济都会。山阴是两浙绢米交易的中心,街市繁荣,商旅会萃也是自然的。寿春是淮水与颍、肥水交汇的地方,既是兵家必争之地,又是南北互市的场所。广州是对外贸易的中心,海外珍奇异宝,无不由些而定。

北方地区的经济都会主要是几个朝代的国都,如平城(今山西大同市)、洛阳、长安和邺城(河北临漳西南)等。平城地高气寒,出产很少,仅靠政治力量维持一时的繁荣,当都城迁往洛阳以后,自然衰落。洛阳虽然经过十六国的战乱,已残破不堪,但经过北魏的重建,仍不失重要的经济都会。长安再次作为国都,自然也会逐渐繁荣起来。邺城处于富庶经济地区之中,又经过曹魏以及后来的东魏、北齐的建设,加之交通便利,商贾自然云集。

三、唐宋时期的经济都会

唐宋时期是我国封建经济大发展时期,经济都会遍及全国。唐代著名的经济都会有长安、洛阳、成都、扬州,另外还有太原、岐(今陕西凤翔)、凉(今甘肃武威市)、汴(biàn,今河南开封市)、宋(今河南商丘县)、魏(今河北大名)、贝(今河北清河)、润(今江苏镇江)、广、登(今山东蓬莱)、泉(今福建泉州市)、楚(江苏淮安)、洪(今江西南昌市)、荆(今湖北江陵)、明(今浙江宁波市)等州。长安作为唐朝的国都,与世界上3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着联系和交往,是当时世界上最大和最整齐的城市,其繁荣昌盛的程度就可想而知了。洛阳是陪都,当然具备繁荣的

条件。扬州作为当时全国最大的商业城市,其繁荣的程度已经超过了成都,当时就有“扬一益二”之说。此外,汴、宋、魏、贝、楚、润(镇江)等城市位于运河岸上,凉、岐等城市位于丝绸之路上,太原是通往北方军事重镇蓟城的要冲。这些城市,交通便利,地理位置重要,自然有利于这些城市的发展,成为当时重要的经济都会。广、泉、登等城市,都是重要港口,对外贸易的发展必然助长了这些城市的繁荣。

宋代的城市,规模更大,商业更为兴盛。开封和杭州先后成为国都,人口众多,达到了空前繁荣的程度。除此之外,宋代时全国著名的经济都会总数不下四、五十处,仅征收商税在10万贯以上的就有42个城市。这些城市主要分布在运河沿线,以及入川和通往河北的大道上。这显然同宋与西夏、辽、金的对峙和互市有密切的关系。运河沿线的城市如大名、应天(今河南商丘县)、楚州(今江苏淮安)、扬州、苏州等;入川大道上的城市如京兆(今陕西西安市)、兴元(今陕西汉中市)、利州(今四川广元县)、梓州(zǐ,今四川三台县)、成都等;通往河北大道上的城市如太原、真定(今河北正定县)等。盱眙(xūyí,今江苏盱眙县)和襄阳(今湖北襄樊市),由于宋金贸易也成为重要的经济都会。广州、泉州和福州等城市,作为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也成为全国著名的经济都会。

四、元明清时期的经济都会

元明清时期的经济都会已经主要集中在东南地区,这同我国

东南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有密切关系。北京为元明清的首都,其经济实力虽然不能与东南地区的城市相抗衡,但商业兴盛也达到了空前未有的程度。

元代的杭州、泉州、松江(今上海市域)等城市是东南地区最重要的城市。南北大运河的开凿,使镇江、扬州、淮安(今江苏淮安)、济宁、临清(今山东临清)、河西务(今天津市武清县西北河西务。自元以来,为漕运要地。元置漕运司于此。)、通州(今江苏南通市)等城市都是舟舫辐辏,商业兴盛,从而成为著名的经济都会。

明朝的经济都会遍及全国,仅征收市肆门摊税和船钞的城市就有南京、苏州、松江、镇江、淮安、常州、扬州、仪真(今江苏仪征县)、杭州、嘉兴、湖州(今浙江)、福州、建宁(今福建)、武昌、荆州、南昌、吉安、临江(今江西)、广州、开封、济南、济宁、德州、临清(今山东)、桂林、太原、平阳、蒲州(今山西)、成都、重庆、沪州等,共计30余座城市。其中,苏州、松江、杭州、嘉兴、湖州等是江南地区最为繁荣的城市。

清朝时期,明朝时期的经济都会,不仅得到继续向前发展,而且各省的省会城市和一些著名的府、州、县治,也都发展成为重要的经济都会。尤其是沿海城市的发展更快,天津、上海后来居上,成为全国最重要的工商业大城市。

复习思考题:

1、制盐业、冶铁业、制瓷业和丝织业的发展及地理分布。

2、景德镇为什么会成为我国的制瓷中心?

3、我国经济都会的地理变迁。

4、经济都会形成的主要因素。

国际经济学作业复习资料第七章

Chapter 7 International Factor Movements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s 1. Which of the following differs in its essential analytical framework? (a) International trade in goods (b) International conflict resolution (c) International trade in services (d) International trade in factors of production (e) International borrowing and lending Answer: B 2. The slope of the production function measures (a) the physical increase in output as country grows. (b) the dollar-value increase in output as a country grows. (c) the increase in number of workers as immigration proceeds. (d) the marginal product of labor. (e) the marginal product of capital. Answer: D 3. International free labor mobility will under all circumstances (a) increase total world output. (b) improve the economic welfare of everyone. (c) improve the economic welfare of workers everywhere. (d) improve the economic welfare of landlords (or capital owners) everywhere. (e) None of the above. Answer: E 4. If the world attained a perfect Heckscher-Ohlin model equilibrium with trade, then (a) workers in the labor abundant country would migrate to the capital abundant country. (b) workers in the labor abundant country would wish to migrate to the capital abundant country. (c) workers in the labor abundant country would have no desire to migrate to the capital abundant country. (d) workers in the capital abundant country would wish to migrate to the labor abundant country. (e) workers in the capital abundant country would migrate to the labor abundant country. Answer: C

产业经济学重点知识整理·苏东水

第一篇总论 第一章产业经济学导论 第一节产业 1.产业的含义:(1)社会分工和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产物; (2)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企业经济活动的集合; ①需求角度,具有同类或相互密切竞争关系或替代关系的产品或服务 ②供求角度,具有类似生产技术、工艺、过程等特征的物质生产活动 或类似经济性质的服务活动 (3)介于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之间的中观经济。 2.产业的一般分类方法→目的:制定产业政策,调节产业结构 (1)关联方式分类法 ①技术关联分类法:制造业、建筑业、运输业等; ②原料关联分类法 ③用途关联分类法 ④方向关联分类法:单向、双向、环向关联;(纵向关联的前向、后向关联) ⑤战略关联分类法:主导、先导、支柱、重点、先行产业。 (2)三次产业分类法 第一阶段(初级生产阶段):农业、畜牧业; 第二阶段(18C60.英国工业革命(第一次产业革命)):机器大工业为标志,纺织、钢铁; 第三阶段(20c)大量资本和劳动力流入非物质生产部门,商业、旅游、娱乐、文化等。(3)生产要素分类法 ①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其生产过程中资本、知识的有机构成水平较低,活劳动特别是 体力劳动所占的比重较大的产业。如纺织、服装、食品、零售、餐饮等。 ②资本密集型产业:在其生产过程中活劳动、知识的有机构成水平较低,资本的有机 构成水平较高,产品物化劳动所占比重较大的产业。如交通、钢铁、机械、石油化学等基础工业和重工业。 ③知识密集型产业:在其生产过程中对知识的依赖程度大,即知识含量高、脑力劳动 所占得比重较大的产业。如航天、生物、高分子、信息、计算机等。 3.产业的其他分类方法 (1)四次产业分类 (2)产业发展阶段分类:分幼小、新型、朝阳、衰退、夕阳、淘汰产业等。 (3)霍夫曼分类法 消费资料工业(食品、服装、家具)、资本资料工业(金、机、运、化)、其他工业第二节产业经济学 学科领域: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关联、产业布局、产业发展理论、产业政策研究

产业经济学(王俊豪)第七章复习题答案

第七章博弈论与企业策略性行为 1.策略性行为的含义,其研究的市场基础与方法分别是什么? 策略性行为是指一个企业旨在通过影响竞争对手对该企业行动的预期,使竞争对手在预期的基础上做出对该企业有利的决策行为。策略性行为的市场基础是寡占或垄断市场。策略性行为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的运用。 2.什么是限制性定价? 答: 限制性定价是通过原有企业的当前价格策略来影响潜在企业对进入市场后利润水平的预期,从而影响潜在企业的进入决策。 3.什么是掠夺性定价? 掠夺性定价是指原有企业将价格削减至对手平均成本之下,即使自己遭受短期损失,也要将对手驱逐出市场或者遏制进入。一旦对手离开市场,原有企业就会提高价格以补偿掠夺期损失。 4.合作策略性行为有哪两大类?简述明确合作策略性行为的商业实践。 合作策略性行为是指企业旨在协调本行业各家企业行动和限制竞争而采取的一些行为。合作策略性行为分为默契合作策略性行为和明确合作策略性行为加以分析。 在没有涉及到信息的模型中,每个企业都知道与其他企业接触时会确定的协议,并且能够及时发现欺骗行为并加以惩罚。在这种情况下,这些企业就无需明确地合谋。但是现实中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是广泛存在的。比如我们不排除在一些行业中,企业的价格易于被竞争对手察觉,但是在另外一些行业中,价格可能在某种程度上被掩盖起来。比如企业只把产品卖给少数大买主(交易次数少,但每份订单大的情形)的时候。在这种情况下,单靠默契合作是不够的,而明确合作策略性行为的多种商业实

践本质就是解决寡头合作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5.博弈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一个完整的博弈应至少包含如下三项要素: (1)博弈的参加者,也称为局中人或博弈方。 (2)策略空间。 (3)局中人的盈利函数。 策略空间、盈利函数以及局中人的与博弈有关的特征等知识构成博弈的信息,从信息完备与否的角度,博弈可以分为完全信息与不完全信息两类。完全信息是指每一个局中人对于自己以及其他局中人的策略空间、盈利函数等知识有完全的了解,反之,则为不完全信息。 按照局中人行动的先后次序,如果局中人同时选择行动,称为静态博弈。如果局中人的行动有先后顺序,后行动者可以观察到先行动者的行动,并在此基础上采取自己最有利的策略,称为动态博弈。 6.简述新产业组织理论 在20 世纪70 年代以后由于新的研究方法引入而出现的新产业组织理论(NIO),它的研究焦点是策略性行为。新产业组织理论的兴起和发展对传统产业组织理论的分析方法和分析范式提出了重要挑战。一方面,新产业组织理论超越了传统哈佛学派的SCP分析范式。另一方面,新产业组织理论也对芝加哥学派的静态的价格—产出框架提出了质疑。以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为方法论基础的新产业组织理论则明确了策略性行为在产业组织理论中的核心地位。正如泰 勒尔(Tirole)所言,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提供的理论基础,使得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摒弃了芝加哥学派建立在完全信息上的简单世界观”。 7.简述米尔xx 和罗伯茨模型。

国际经济学作业答案第七章.docx

Ch a p t e r 7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F a c t o r Mo v e me n t s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s 1.Which of the following differs in its essential analytical framework? (a)International trade in goods (b)International conflict resolution (c)International trade in services (d)International trade in factors of production (e)International borrowing and lending Answer: B 2.The slope of the production function measures (a)the physical increase in output as country grows. (b)the dollar-value increase in output as a country grows. (c)the increase in number of workers as immigration proceeds. (d)the marginal product of labor. (e)the marginal product of capital. Answer: D 3.International free labor mobility will under all circumstances (a)increase total world output. (b)improve the economic welfare of everyone. (c)improve the economic welfare of workers everywhere. (d)improve the economic welfare of landlords (or capital owners) everywhere. (e)None of the above. Answer: E 4.If the world attained a perfect Heckscher-Ohlin model equilibrium with trade, then (a)workers in the labor abundant country would migrate to the capital abundant country. (b)workers in the labor abundant country would wish to migrate to the capital abundant country. (c)workers in the labor abundant country would have no desire to migrate to the capital abundant country. (d)workers in the capital abundant country would wish to migrate to the labor abundant country. (e)workers in the capital abundant country would migrate to the labor abundant country. Answer: C

产业经济学复习要点

产业经济学复习要点 一、名词解释 1.产业:是指国民经济中,以社会分工为基础,在产品和劳务的生产与经营上具有相同特 征(同质性)的企业或单位及其活动的集合。产业既不是微观经济的概念,也不是宏观经济的范畴,而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中观经济概念。 2.瓶颈产业:是指在产业结构体系中未得到应有发展而已严重制约其他产业和国民经济发 展的产业。(P31) 3.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又称高级化,是指产业总体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或者说是产 业结构由低水平状态向高水平状态发展的过程。(P68) 4.产业关联:又称为产业联系,是指产业之间在经济技术上的数量比例关系,主要包括产 业之间投入产出、供给需求的数量关系。 5.直接消耗系数:又叫投入系数,是用各部门的总产量除以该部门所消耗的其他部门的产 品数量,也就是用各物质生产部门的总产品价值除以各投入要素的分量,即: a ij=X ij/X j (i,j=1,2,…,n) 其中,a ij为直接消耗系数,X ij表示第j产业部门生产中所消耗第i部门产品数量的价值;X j表示j产业部门的总投入。(P97) 6.产业布局:经济学意义上的产业布局,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各部门、各要素、各环 节在地域(空间)上的动态组合与分布。(PPT) 7.产业集聚:又称为产业聚集、产业群集,是产业在空间上的集中分布的行为和过程。产 业集聚的结果会形成产业集群。(P149) 8.市场行为:企业在充分考虑市场的供求条件和其他企业的关系的基础上,所采取的各种 决策行为。(PPT) 9.市场绩效:在一定的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条件下市场运行的最终经济效果。(PPT) 10.市场结构:对市场内竞争程度及价格形成等产生战略性影响的市场组织的特征。(PPT) 11.市场集中度(Market Concentration Rate):是测量产业竞争性和垄断性的最简单易行与 最常用的指标,一般以产业内规模最大的若干家厂商的有关指标值X(产量、销售额、资产额、增加值、职工人数)占整个市场或行业的分量来衡量。该产业m家前n位企业的集中度CR n的计算公式是:CR n=/(P178)

2017延边大学经济学-产业经济学重点

一.名词解释 1.产业分化:是指随着经济的发展,原有产业的规模不断壮大,在分工持续深化的前提下,原产业开始裂变,形成更为专门化的子产业的过程。 2.市场集中度:是用于刻画在特定产业或市场中,买者或卖者具有怎样的相对规模结构的指标。市场集中度直接影响着在位企业之间的竞争关系和竞争程度。通常所说的集中度,主要是指卖方市场的集中度。 3.限制性定价:指一个在位厂商制定一个价格和产量使得进入者不能获得足够的需求以实现盈利,从而使得进入者不能进入该市场。 4.双重加成定价:在存在零售商的情况下,对于零售商来说,生产商的批发价格是它的成本,它会在生产商制定的批发价格的基础上再进行一次加成。它的定价依据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5.产业融合:是指在技术或市场的推动下,一些原本由不同产业分别进行的全部或部分经济活动被统一到专门的企业中进行,以适应技术或市场的需求。 6.产品差异化:是指企业在所提供的产品上形成足以引起买者偏好的特殊性,使买者将它与其他企业提供的同类产品相区别。其实质是指消费者认为产品之间的替代不完全的状况。 7.纵向约束:是指生产商与销售商之间在产品销售方面达成的约束性协议,包括生产商对零售商的约束和零售商对生产商的约束,其目的是为了克服生产商与零售商的纵向关系中阻碍双方利益增进的因素。 8.价格歧视:是指同一企业就同一种商品,对不同的买者或是依据买者购买的不同商品数量,制定不同的单价。相对于统一的线性定价而言,价格歧视的定价体系更为复杂,采用价格歧视会比单一的统一定价获得更多的利润。 9.产业关联:在经济活动中,各产业之间存在的广泛的、复杂的和密切的技术经济联系,这种技术经济联系在产业经济学中被称为产业关联,其实质是各产业相互之间的供给与需求关系。 10.市场结构:是指规定市场的卖者(企业)之间、买者(企业或消费者)之间、买者集团与卖者集团之间,以及市场上已有的买者和卖者与准备进入市场的潜在的买者和卖者之间等诸关系的因素及其特征。 二.简述 1.生产结构的分类有哪几种?每一种分类又具体如何分类? 答:(1)两大部类分类法,即可在实物形态上将社会总产品分为两大部类,即第一部类的生产资料的生产和第二部类消费资料的生产。 (2)农轻重产业分类法,将社会经济活动中的物质生产部门分为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三个部门。 (3)霍夫曼分类法,将工业分为三大类:消费资料工业、资本资料工业和其他工业。 2.产业关联的方式有哪几种,并简单解释每一种关联方式的含义。 答:(1)前向关联关系:是指一产业通过提供供给与其他产业部门发生的关联。 (2)后向关联关系:是指一产业通过需求吸收与其他产业部门发生的关联。 (3)环向关联关系:经济活动中各产业依据前、后关联关系组成了产业链,此产业链通过复杂的技术经济联系往往会形成一个“环”,对于这种环状的产业关联,称为环向关联关系。

2020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第18讲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作业】

第18讲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一、选择题 1.(2018·“千校联盟”预测,25)西汉王朝建立不久,朝廷将田赋从秦时“太半之赋”减至十五税一,之后又减至三十税一,甚至一度“除田之租税”。汉初实行轻徭薄赋政策的主要原因是() A.农民生活极贫困 B.汉初财政较宽裕 C.统治者开明政策 D.鉴于秦灭亡教训 答案 D 解析汉初农民生活贫困可能是其推行轻徭薄赋的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汉初社会经济极端贫困,皇帝出驾配不齐四匹纯色马,将相只能乘牛车上朝,故B项错误;轻徭薄赋是汉初统治者开明政策的表现之一,非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题干中“西汉王朝建立不久”,统治者一再减轻农民田租意在维护统治,故D项正确。 2.(2018·天津和平区一模,2)《耒耜经》记载:“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江东之田器尽于是。”这一农具() A.由西域传入 B.属水力灌溉工具 C.在东汉时普遍使用 D.在当时的江南地区广泛使用 答案 D 解析据材料“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入土也浅……江东之田器”可知说的是曲辕犁,该犁能够调整耕地深浅,又名江东犁,依所学,唐朝时出现曲辕犁,在江东地区出现而非西域传入,故A项错误;曲辕犁是耕作工具而不是灌溉工具,故B项错误;唐朝出现曲辕犁,故C项错误;据材料“江东之田器尽于是”,可知曲辕犁在江南地区广泛使用,故D项正确。 3.(2019·潍坊模拟)南宋刘一止《苕溪集》载:“老龙下饮骨节瘦,引水上诉声呷呀。初疑蹙踏动地轴,风轮共转相钩加。……残年我亦冀一饱,谓此鼓吹胜闻蛙。”这可以佐证() A.冶金工具革新 B.农业技术进步 C.风能普遍利用 D.小农生活富足 答案 B

产业经济学重点

产业经济学重点 第一章 2.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P17) 3.如何理解产业经济学的学科体系(P20) 第二章 一、名词解释 马歇尔冲突(P33) 完全可竞争市场(P40) 二、思考题 5.简述哈佛学派的SCP分析框架(P35) 6.试述产业组织理论的芝加哥学派的主要观点。(P37-39)8.产业组织理论的新奥地利学派的主要观点有哪些?(P42) 第三章 一、名词解释 范围经济(P77) 二、思考题 3.按照科斯的观点,简要论述什么是企业。(P78-79) 4.描述交易性质的三个维度分别是什么?(P81) 5.古典企业具有哪些特征?(P83)

6.与西方企业比较,东方企业具有哪些特点?(P86-87) 第四章 一、名词解释 掠夺性定价(P111) 限制性定价(P111) 卡特尔(P117) 规模经济(P123) 二、思考题 3.产品差异化的主要方式有哪些?(P103-104) 4.简述进入壁垒和退出壁垒的构成因素。(P107-109) 6.简述广告行为对市场结构的影响。(P113) 7.试述企业兼并的主要动机及其对市场结构的影响。(P115-116) 第五章 一、名词解释 静态竞争(P134) 先动优势或先发制人(P142) 战略联盟(P151) 思考题: 2.静态竞争策略性行为包含哪些?(P135-141)

3.动态竞争策略性行为包含哪些?(P142-146) 第六章 一、名词解释 配第—克拉克定律(P164) 二、思考题 3.产业结构演进有哪些规律性?(P162-164) 4.简述罗斯托的主导产业扩散效应理论经济成长阶段论。、钱纳里工业化阶段理论、霍夫曼工业化经验法则、赤松要雁行形态理论。(P165-166) 第七章 一、名词解释 产业关联的含义(P172) 二、思考题 产业间联系方式的类型(P174) 第八章 一、名词解释 产业结构优化(P205) 产业结构高度化(P209) 产业结构合理化(P214) 地区产业结构(P219)

产业经济学课本练习答案

第一章导论 (一)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顾名思义就是产业,即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具有相互作用的经济活动组成的集合或系统。具体来说,产业经济学研究的是产业内部各企业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规律、产业本身的发展规律、产业与产业之间互动联系的规律以及产业在空间区域中的分布规律等。 (二)如何理解产业经济学的学科体系? 产业经济学从产生到现在已经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其学科体系已经比较完善。从国内外学者对产业经济的研究来看,与产业经济学研究的各个具体对象相对应,产业经济学的学科领域一般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1)产业组织理论(2)产业结构理论 (3)产业关联理论(4)产业布局理论 (5)产业发展理论(6)产业政策研究 (三)学习产业经济学的意义是什么? 1.理论意义 ①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有利于统一的经济学体系的建立; ②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有利于经济学和管理学的沟通; ③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有利于应用经济学的学科建设。 2.实践意义 ①研究产业经济学,有利于建立有效的产业组织结构; ②研究产业经济学,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 ③研究产业经济学,有利于产业的合理布局。 3.现实意义 ①研究产业经济学,正确把握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成因及趋势,为产业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对我国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促使我国经济建设的两个转变具有特别的现实意义。 ②过去产业布局失误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对产业布局的客观规律认识不足,所以要杜绝这些弊病的重演,就必须加深对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和理解。由此可见,研究产业经济学也是当今中国经济建设的现实需要。 (四)产业经济学有哪些研究方法? 1.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2.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3.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4.统计分析与比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5.博弈论的分析方法; 6.结构主义的分析方法; 7.案例研究方法; 8.系统动力学方法。 (五)什么是产业,如何理解产业的含义? 1.产业是一种社会分工现象,它随着社会分工的产生而产生,并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而发展。 2.产业的含义:产业即是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具有相互作用的经济活动组成的集合或系统。 3.产业是社会分工和生产力不断发展的产物(产业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其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教案

作者:丁晓平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教学要求 1、列举中国古代手工业在纺织、冶金和制瓷等部门的发展成就。 2、了解古代手工业多种经营模式,认识古代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3、欣赏精美的手工业品,体会古代工匠的创造智慧,感受古代中国文明成就的辉煌,培养爱护文明的意识。 (二)知识与能力 1、通过学习教材中提供的历史文献,了解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并在此基础上对其种类、部门、管理等方面进行列举。 2、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并能对“工官”制度作进一步的认识。同时,能对涉及的手工业专有名词进行探究。 3、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中国发展的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了解其生产的意义和局限性。 4、结合地图及历史图片,提高学生的历史比较能力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感和观察能力。 (三)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所提到的历史文献和图片以及自己的观察所得,进行大胆的想象,合理的推理和主动的探究,应用观察法、阅读法、访问法和调查探究法等方法进行历史问题和思考。 2、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按合理、有效的原则对历史事件进行归类,同时设计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 (四)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知道我国古代有高度发达的手工业技能和完备的手工业部门,中国的手工业生产历史悠久、成就辉煌。从而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加深对我们伟大祖国与中华民族的热爱之情。 2、通过书中历史图片、历史文献和地图,对中国古代手工业进行深入的了解,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热爱科学的精神。 二、教材内容分析 第一目,从总体上详细地介绍了中国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背景下手工业生产的基本情况,并说明中国传统社会是建立在以小农为经营主体的高度分散的自然经济基础之上的事实。 第二目,介绍了西汉手工业的“工官”制度和后来“匠户”的产生。 第三目,介绍了中国古代纺织业的发展历程和成就以及在世界上所产生的影响。 第四目,介绍了中国古代冶铸业的发展。 第五目,介绍了中国古代陶瓷业的发展。 三、本课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 难点:理解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当时的社会经济形态上去理解手工业的发展,可以适当地借助历史文献法和讲解法,加深学生对这一问题的理解。

产业经济学复习重点

产业经济学复习重点 第一单元 1、产业的概念 产业是指国民经济中以社会分工为基础,在产品和劳务的生产和经营上具有某些相同特征的企业或单位及其活动的集合。 2、产业的特征 规模化;职业化;社会功能性 3、产业经济学的内容体系 基本: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关联、产业布局 扩展:产业发展、产业安全、产业生态、产业竞争力、产业政策 第二单元 1、产业的分类 (1)两大部类分类法 将社会总产品区分为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大类 (2)农轻重分类法 (3)三次产业分类法 三次产业分类法是以产业发展的层次顺序及其自然界的关系作为分类标准的分类方法 (3)标准产业分类法 (5)生产要素集约分类法 (6)霍夫曼产业分类法 (7)钱纳里-泰勒分类法 (8)产业发展阶段分类法 (9)战略关联分类法 2、产业链(价值链)的概念 价值链:大部分企业都可以看作是一个由设计、交货等一系列创造价值的活动所组成的集合体 全球价值链:为实现商品或服务价值而连接生产、销售、回收处理等过程的全球性跨企业网络组织,涉及从原料采购和运输、半成品和成品的生产和分销,直至最终消费和回收处理的整个过程 3、产业生命周期 (1)概念 就单个具体产业而言,从产生到成长再到衰落的发展过程 (2)特点 A不是所有的产业都有生命周期 B产业生命周期存在缩短的趋势 C许多产业可能衰而不亡 D衰退产业可能“起死回生” 4、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pest) 需求因素;供给因素;对外贸易因素;经济制度因素;环境因素 (联系制药业的发展,分析影响因素) 第三单元 1、产业组织发展的五个阶段 (1)早期渊源:亚当斯密等人的思想

(2)马歇尔的贡献 (3)哈佛学派 (4)芝加哥学派 (5)新产业组织理论 2、马歇尔冲突:规模经济与垄断的弊病之间的矛盾;“马歇尔冲突”的解决:有效竞争理论的提出;所谓 有效竞争,既有利于维护竞争又有利于发挥规模经济性作用的竞争格局。 3、哈佛学派的SCP分析框架 (1)大体提出过程: 1933张伯伦《垄断竞争理论》 1938梅森联谊会成立 1959贝恩《产业组织理论》 谢乐的进一步完善 (2)特点:在分析框架上突出市场结构,在研究方法上偏重经验研究 (3)市场结构:那些规定决定市场上卖者之间、买者之间、在位卖者与潜在卖者之间关系的特征。(4)市场绩效:在一定的市场结构中,由一定的市场行为所形成的价格、产量、成本、利润、产品质量和品种以及技术进步等方面的最终经济成果。它反映了在特定的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条件下市场运行的效果 4、芝加哥学派等对哈佛学派的批判 (1)背景:经济自由主义、放松规制浪潮; (2)代表人物:斯蒂格勒、德姆塞茨、布罗曾、波斯纳等; (3)对哈佛学派的SCP范式进行批判; (4)他们认为:现实中产业的进入壁垒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高,企业自身的效率才是决定市场结构和市场绩效的基本因素。 5、新产业组织理论 (1)渊源:古诺模型、伯川德模型; (2)上世纪中期以来,博弈论的兴起; (3)20世纪70年代后,“新产业组织理论(NIO)”的发展,以泰勒《产业组织理论(1988)和施马兰西等合编的《产业组织手册》(1989)为代表 (4)新产业组织理论:超越传统范式,否认市场结构外生性的观点,而是试图以策略行为去改变市场环境、影响竞争对手的预期,从而排挤竞争对手或遏制新厂商进入市场。 (5)根据托马斯·谢林,“策略性行为”——一个厂商在通过影响竞争对手对该厂商行动的预期,使竞争对手在预期的基础上作出对该厂商有利的决策行为。 6、波特五力模型 (1)五力模型是由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于上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用于竞争环境分析的模型,可以有效地分析客户的竞争环境。 (2)五种力量模型将大量不同的因素汇集在一个简便的模型中,以此分析一个行业的基本竞争态势。五种力量模型确定了竞争的五种主要来源,即供应商和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潜在进入者的威胁,替代品的威胁,以及来自目前在同一行业的公司间的竞争。一种可行战略的提出首先应该包括确认并评价这五种力量,不同力量的特性和重要性因行业和公司的不同而变化。 (3)波特五力模型能够简单明了地将一个企业的战略与市场特征联系起来。这能够帮助战略制定者避免将注意力过度内向地集中于企业的内部各个职能部门。 (4)波特五力模型的内容

国际经济学作业答案第七章

C h a p t e r7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F a c t o r M o v e m e n t s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s 1. Which of the following differs in its essential analytical framework? (a) International trade in goods (b) International conflict resolution (c) International trade in services (d) International trade in factors of production (e) International borrowing and lending Answer: B 2. The slope of the production function measures (a) the physical increase in output as country grows. (b) the dollar-value increase in output as a country grows. (c) the increase in number of workers as immigration proceeds. (d) the marginal product of labor. (e) the marginal product of capital. Answer: D 3. International free labor mobility will under all circumstances (a) increase total world output. (b) improve the economic welfare of everyone. (c) improve the economic welfare of workers everywhere. (d) improve the economic welfare of landlords (or capital owners) everywhere. (e) None of the above. Answer: E 4. If the world attained a perfect Heckscher-Ohlin model equilibrium with trade, then (a) workers in the labor abundant country would migrate to the capital abundant country. (b) workers in the labor abundant country would wish to migrate to the capital abundant country. (c) workers in the labor abundant country would have no desire to migrate to the capital abundant country. (d) workers in the capital abundant country would wish to migrate to the labor abundant country. (e) workers in the capital abundant country would migrate to the labor abundant country. Answer: C

产业经济学论文

产业经济学论文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2017年秋季学期研究生课程考核 (浙江省产业结构分析) 考核科目:产业经济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 学生所在院 (系) 学生所在学科:应用经济学 学生姓名:陈擎 学号:17S010131 学生类别:学术型 考核结果阅卷人 摘要 进入21世纪,在新技术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国际分工格局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产品和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加速转移流动,为适应新形势,世界各国掀起了新一轮的经济结构调整浪潮。同时我国经济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越来越突出,已成为制约国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障碍。因此,党的十九大把结构调整作为关系经济长远发展的全局性的重大战略问题来抓,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和重点就是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目前浙江经济已经走过了以数量扩张为主要特征的工业化初期阶段,进入了以结构调整、增长转型为主要特征的工业化中期阶段,面临着促进经济发展从量的扩张到质的提高的转变,产业结构处在高变动和大调整之中。如何因势利导把握产业结构演变趋势,

主动地推进产业结构的转换与优化升级是浙江下一步发展的关键。本文以产业结构理论为出发点,既着眼于当前的需要,更着眼于未来,立足浙江省情,分析了浙江省产业结构演变历史与动因,从三次产业结构、社会总产值结构、一二三产业内部结构以及地区比较等方面对浙江省产业结构状况进行多视角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浙江产业结构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针对这些问题与不足,文章提出了未来浙江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与重点,并提出了产业结构调整若干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浙江省,产业结构,分析与建议 目录 第一章绪论 国内外研究背景 (1) 有关产业结构理论的国内外研究回顾 (4) 第二章近现代浙江产业发展 近现代浙江产业发展....................................................6第三章浙江经济发展中的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浙江经济发展状况................................. .. (11) 浙江产业结构发展现状分析 (14) 第四章当前浙江产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18) 第五章结语 (23) 主要参考文献 (24) 第一章绪论 国内外研究背景

吉林大学《产业经济学》第七章期末考试学习资料

第七章企业行为理论 一、影响组织成本大小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所涉及的厂商数目。 2、产品的同质性 3、行业协会。 二、广告的作用有哪些? 1、积极作用: (1)提供产品的价格信息、降低市场价格。真实的广告可以告诉消费者到哪里可以买到价格更低的商品,这有利于降低产品的市场价格。 (2)有助于解决次品问题。如果消费者无法区别产品质量的高低,厂商就无法销售高质量的产品而获得更高利润。所以,厂商有积极性通过广告来宣传他的产品,使消费者增加购买欲望。 2、消极作用 (1)广告量过多,导致了福利的减少。许多人批评,厂商发现有利可图,就会增加广告投入,就会增加广告,所以往往存在广告过多的情况。 (2)可能对竞争产生不利影响。广告使消费者容易把质量相同的商品而品牌不同的商品看成是不同质量的商品,增加了产品间的差异程度,使竞争更大程度的偏离了完全竞争的均衡。广告也是一种进入壁垒。 三、什么是纵向一体化?纵向一体化的原因有哪些? 1、纵向一体化:在产品或服务的生产或分销过程中,一个厂商如果参与了其中两个以上的相继阶段,就可以称之为纵向一体化。 2、纵向一体化的原因 (1)降低交易费用 厂商完全通过市场交易来保证同期上下游生产过程的联系时,通常会面临较高的交易费用,如谈判、签约、保证金等。实行一体化后,厂商之间的买卖关系成了企业内部之间的协作关系,管理可以直接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保证生产过程的联结和相互配合。 一般来说,利用市场过程的交易成本越高,纵向一体化的意愿就越高。 特别是,当存在专用性资产、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完全时,交易成本也就更高!所以,纵向一体化的可能性就越大。 (2)纵向一体化可以避免政府干预

产业经济学(重点详细版,请附带第七章看)

产业:是指生产同类或有密切替代关系产品或服务的企业的集合。它具有以下内涵: 1、产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 2、产业是介于宏观层次和微观层次之间的中观层次 3、产业存在边界 (1)产品边界 (2)地理边界 (3)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产业的分类: (1)马克思两大部类分类法 1.生产资料生产部门 2.消费资料生产部门 (2)农、轻、重产业分类法 1.农业 2.轻工业 3.重工业 (3)三次产业分类法(A.Fisher和Collin.Clark) 1.第一产业(农业产业) 2.第二产业(工业产业) 3.第三产业(服务产业) (4)霍夫曼分类法 1.消费资料产业 2.资本资料产业 3.其它产业 (8)国家标准分类(GB/T4754 2002) 比如C1331:食用植物油加工业 哈佛学派的产业组织理论 1959年J.Bain的《产业组织》一书的出版标志着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此后以哈佛大学为中心形成了正统的产业组织理论体系,被称为“哈佛学派”。由于哈佛学派强调市场结构的作用,又被称为“结构学派” 主要内容:1、建立了SCP分析框架。市场结构决定市场行为,市场行为决定市场绩效 2、提出了“集中度——利润率”假说 3、主张采用结构性反垄断政策通过企业分割、禁止兼并的方法改善结构从而改善市场绩效. 主要缺陷:1.使用经验研究,缺乏明确的理论依据; 2.对大企业的成长与产业集中趋势的解释缺乏说服力; 3.单向的逻辑决定关系与统计结果之间不能完全对应; 重要特征:在分析框架中突出市场结构 在研究方法上偏重实证研究

芝加哥学派的产业组织理论 芝加哥学派产生的背景 (1)20世纪70年代后美国一些优势产业开始出现“产业空心化”; (2)对大企业的反垄断调查和诉讼结果导致公众的置疑, (3)“哈佛学派”存在的理论缺陷 基本观点:(1)在理论上继承了传统的自由主义经济思想,主张国家尽量减少干预; (2)对“集中度——利润率”假说提出了质疑 (3)认为市场绩效和企业行为能决定市场结构; (4)对贝恩设立的进入壁垒理论进行了修正,认为真正的进入壁垒只有政府管制; (5)反垄断政策不应单纯地保护竞争者,关键在于竞争是否能促进社会效率的提高; 哈佛学派与芝加哥学派的比较 (1)在SCP三者的逻辑关系的认识上存在分歧; (2)在方法论上存在差异; (3)在相应的政策主张上存在分歧; 可竞争市场理论(theory of contestable markets,W.J.Baumol) 可竞争市场:指市场内的企业在其退出时完全不用负担任何沉没成本,从而企业进入和退出完全自由的市场。它能作用于所有的市场结构形态。 假设条件:(1)无成本进入 (2)进入是完全的 (3)没有沉没成本 沉没成本决定企业退出的难易程度,只要沉没成本为零,企业就可以无摩擦地自由地进入和退出,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教案 人民版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教案 【内容标准】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知识与能力】(1)通过学习教材中提供的历史文献,了解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并在此基础上能对其种类、部门、管理等方面进行列举。 (2)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并能对“工官”制度作进一步认识;同时,能对所涉及的手工业专有名词进行探究。 (3)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能够使学生养成阅读历史文献的习惯与能力,并在此基础上能借助历史文献进行独立学习和探究的能力。 (4)深入理解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特征,了解其生产的意义和局限性,进行合理的辨证的思维和创新性探索。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5)结合课本中所提供的历史图片和内容,以及手工业发展的数据鼓励学生进行推理和论证,提高学生的历史比较能力和分析能力。 (6)结合地图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手工业中心的地理分布,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感和观察能力。 【过程与方法】(1)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中所提供的历史文献和图片及自己的观察所得,进行大胆的想象、合理的历史推理和主动的探究。并尝试运用观察法、阅读法(包括历史文献、地图等)访问法、调查法等方法进行历史问题的探究和思考。 (2)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按合理、有效的原则对历史事件进行归类;同时,设计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指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对讨论过程和结果进行以及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恰当的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知道我国古代有高度发达的手工业技能和完备的手工业部门,中国的手工业生产历史悠久、成就辉煌。从而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加深对我们伟大祖国与中华民族的热爱之情。 (2)在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在有条件的地区,指导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访谈,增加对古代手工业成就的切身感受。 (3)通过书中文献、历史图片和地图对中国古代的手工业文明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崇尚科学的精神。

中国古代手工业经济练习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手工业经济》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中国古代手工业三种主要经营形态中突出体现封建经济形态特征的是( ) A.工场手工业 B.家庭手工业 C.官营手工业D.民营手工业 2.官营手工业直到明朝前期一直占据着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它的主要特点是( ) ①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②资金雄厚,规模经营,为细密分工和协作创造了条件③ 占据技术人才和原料优势,生产不计成本④主要是为市场生产精美商品,为对外贸易提供精品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D.①②④ 3.长期以来,我国古代冶炼技术一直领先于世界。南北朝时期,我国冶炼技术取得的最重要成就是( ) A.高炉炼铁B.淬火工艺C.发明水利鼓风冶铁工具D.灌钢法 4.在新疆吐鲁番等地发现的丝织品中,出现了一些中亚、西亚流行的对禽、对兽纹饰图案;明代烧制了带有阿拉伯和梵文装饰图案的瓷器。这主要是( ) A.适应对外贸易的需要B.适应中原贵族生活多样化的要求 C.反映了汉唐时期各族之间联系的加强D.体现了唐朝兼收并蓄的对外政策 5.“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纴……”(摘自《墨子》)在以下选项中,与这一现象相符的是①早在旧石器时代,纺织技术已经萌芽②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③不断改革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④具有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 A.①②③ 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6.《沈氏农书》中记载:“家有织户,织与不织,总要吃饭,不算工本,自然有赢。”这段话反映了中国古代家庭手工业( ) A.与农业相结合,竞争力强B.生产方式落后,效率较低 C.以营利为目的,面向市场D.生产成本较低,自给自足 7.清朝前期“苏城机户类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其中的“机户”和“机匠”之间的关系是( ) A.封建的人身依附关系 B.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 C.地主与农民的关系 D.奴隶制生产关系8.明清时期,“苏(州)城花素缎机生业,向分京苏两帮,各有成规,不相搀越。……(技艺)均系世代相传,是以各归主顾,不得紊乱搀夺。”材料表明当时的苏州 A.纺织业由政府专营 B.手工业者缺乏人身自由 C.技术垄断成为行规 D.私营手工业分工明确 9. 2010年12月24日至26 日,在广东省阳江市体育馆举行“’南海一号”文物图片展”。,“南海一号” 是一艘沉没于800多年前南宋时期的木质古沉船,出水瓷器数千件,品种极多,其中有许多“洋味’’十足的瓷器。专家们认为“南海一号”具有非同寻常的学术价值,其可供研究的“学术价值”体现在 ①海上丝绸之路的盛况②宋代造船技术的发展③手工工场的生产状况④制瓷技术的进步⑤“洋味’’ 十足的瓷器是指珐琅瓷 A.①②③⑤B.①②④C.②③④⑤D.①③④ 10.以下为商代出土的青铜器 上图所包含的信息有①商代青铜铸造业发达②青铜器具涉及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③人类进入铁器时代④金属制品已应用于农业生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