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足山简介

鸡足山简介
鸡足山简介

一、鸡足山简介

鸡足山是中国五大佛教名山之一,是享誉南亚、东南亚的佛教圣地,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大理景区的主要景点,是以展示佛教文化和生态景观为主的集佛事朝拜、佛学研究、观光旅游、科普科考为一体的多功能景区。

鸡足山雄峙于云贵高原滇西北大理白族自治州宾川县境内,总面积 2822 公顷,主峰海拔 3248 米,因山势“前列三峰,后拖一岭,俨然鸡足”而得名。全山有奇山 40 ,险峰 13 ,岩壁 34 ,幽洞 45 ,溪泉 100 余;有高等植物 80 多科 500 余种;有莽莽原始森林、名木古树、奇花异草;有珍禽异兽数十种。古人用一鸟、二茶、三龙、四观、五杉、六珍、七兽、八景来概括鸡足山的自然美景。

鸡足山是佛教禅宗的发源地,两千多年前,释迦牟尼大弟子饮光迦叶守衣入定鸡足山华首门,奠定了它在佛教界的崇高地位。元、明两代,形成了以迦叶殿为主的 8 大寺 71 丛林。鼎盛时期发展到 36 寺 72 庵,常驻僧尼达数千人的宏大规模。鸡足山历代高僧辈出,唐代的明智、护月,宋代的慈济,元代的源空、普通、本源,明代的周理、彻庸、释禅、担当、大错、中峰,清末民初的虚云等都是声闻九州的大德高僧。鸡足山千百年的历史积淀了无穷的文化内涵,明神宗颁藏经到山,赐紫衣圆顶;光绪、慈禧敕封“护国祝圣禅寺”,赐銮驾、紫衣、玉印等珍贵文物;吴道子的《瘦马》;李霞的《十八罗汉过江图》;徐霞客的《鸡足山志》;屈尔泰的《墨龙》;徐悲鸿的《鸡· 竹· 山》、《奔马》;杨升庵、李元阳、李贽、董其昌、孙中山、梁启超、袁嘉谷、赵藩、赵朴初等留下的大量诗文画卷,都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

鸡足山素以雄、险、奇、秀、幽著称,以“天开佛国”、“灵山佛都”闻名,徐霞客盛赞“奇观尽收今古胜”,“实首海内矣!”,徐悲鸿赋诗“灵鹫一片荒凉土,岂比苍苍鸡足山”。作为旅游胜地、佛教圣地“灵岳重辉”的鸡足山正“饮光俨然”,企盼并欢迎您“灵山一会”!

二、鸡足山气候

鸡足山属季风高原气候类型,具有干湿季明显的特点。干季(11月至4月),气候特征为水气小,湿度小、云天少、晴天多,光照充足,气温昼夜低,日温差差大,气候干暧。湿季(5月至10月),气候特征为水气充沛,降雨量多,多云光照较短,昼夜温差不大,气候温暖湿润。冬季有时受北方寒潮侵袭,天气骤然转冷出现降雪,别有景色。

鸡足山垂直高差较大,具有立体气候特点。以沙址河为起点至金顶寺,可分为三个垂直

气候带:(一)干热河谷气候带(海拔1780米—1900米),属南亚热带气候;(二)温暖湿润山地气候带(海拔1900米—2800米),四季如春,干温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30C,属中亚热带和来热带气候;(三)温凉潮湿的亚高山气候带(海拔2800米—3248米),全年无夏,冬季寒冷,终年云雾缭绕,潮湿。

(三)鸡足山植被

鸡足山的气候特征,为植物区系的演化和发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因素。自然植被的完整、丰富的土壤,造就了植物共繁共荣的景观。据初步统计,高等植物80多科,500余种,特有种和药用植物100余种。低等植物中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食用菌类有冷菌、香菌、木耳等。优越的自然条件又为众多的禽兽创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据调查,禽兽种类达数百种。由于是佛教圣地,宗教色彩浓烈,加之保护管理较好,使山中保留着原始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森林,虽历经破坏,至今仍莽莽苍苍、郁郁葱葱、浓荫深处,不见天日,覆盖率达85%。鸡足山像一座绿色的岛屿,丰茂的植被增添了它无限的自然美景。

山中植被呈垂直分布,海拔1800米—2300米,为亚热带山地常绿针叶林,以生态特殊的扭曲云南松为主,形成鸡足山八景之一的“万壑松涛”,山风起处,翻腾怒吼。海拔2300米以上为亚热带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有栲、栎、楠、楸、杨等一类。大多拔地而起,直冲云霄,翠盖如云,雄浑苍劲。海海拔2400米以上为亚热带丘陵、山地竹林,多在寺院周围,是著名特产“香笋竹”产区。海拔2700米以上为元江栲林,是滇中高原的特有植被类型,也是山中常绿阔叶林的主要组成部分。花子街还有小片原始森林,最大树龄达600年,平均树龄在300年以上。再上为亚热带、亚高山带常绿阔叶林苍山冷杉,徐霞客称为“平顶

松”“弹子松”。海拔3248米的金顶寺,山以矮高山栎灌丛为主,有红棕杜鹃、露珠杜鹃、山桂花等,春风送暖,杜鹃花开,为鸡足山一景,人称“杜鹃长廊”。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