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学好结构设计

论如何学好结构设计
论如何学好结构设计

结构设计实践论——结构设计知行统一观

该帖被浏览了657次| 回复了25次

结构设计实践论

——论如何学好结构设计

结构设计作为一种基本的人类生产活动,结构设计工程师对于结构设计的认识同样主要依赖于结构设计的生产活动,在结构设计的生产活动中逐渐地了解结构设计的现象、结构设计的性质、结构设计的规律、结构设计工程师和结构设计的关系。老庄结构院认为结构设计的生产活动,是一步又一步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结构设计工程师对结构设计的认识,也是一步又一步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即由浅入深,由片面到更

多的方面。

老庄结构院认为,只有结构设计工程师的结构设计实践,才是对于结构设计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实际的情形是这样的,只有在结构设计实践过程中(结构布置、计算分析、施工图绘制、施工阶段后期服务),达到了思想中所预想的结果时,结构设计工程师的认识才被证实了。结构设计工程师要想设计出一个安全、合理、经济的结构设计作品,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结构设计的规律性,如果不合,就会在结构设计实践中失败。结构设计工程师经过失败之后,也就从失败取得教训,改正自己的结构思想使之适合于结构设计的规律性,所谓“失败者成功之母”,“吃一堑长一智”,就是这个道理。每一个年轻的结构设计工程师都是在不断实践不断失败不断改进的过程中成长为一个有丰富工程

设计经验的老工程师。

然而结构设计工程师的认识究竟怎样从结构设计实践发生,而又服务于结构设计实践呢?这只要看一看一个年轻结构设计工程师成长为一个有丰富工程设计经验的老工程师的过程就会明了的。

一个刚刚走上设计岗位的年轻工程师,开始只是看到过程中结构设计的现象方面,看到结构设计的片面,看到各个结构构件之间的外部联系。刚进入设计院,他们首先看到了陌生的设计院环境,接触了一些的同事,听到了同事之间讨论结构设计问题的一些话,看到了一些建筑结构图纸、设计规范和相关资料,这个阶段,他们会很迷茫,什么都不清楚,完全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事情。大概过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会被安排画楼梯结构施工图或者画梁板结构施工图,这个时候就会思考怎么画结构施工图?例如新手最开始碰到的问题就是SATWE计算结果中“混凝土构件配筋简图”那些数字表示什么意思?什么是梁的纵筋?什么是梁的箍筋?梁超筋红了怎么调整成不红?这些就是结构设计的现象,结构设计的各个片面以及结构设计的外部联系。这叫做认识的感性阶段,就是感觉和印象的阶段。也就是这些事物作用于年轻结构设计工程师的感官,引起了他们的感觉,在他们的脑子中生起了许多的印象,从而明白了梁板结构施工图需要表达哪些东西,什么是纵筋什么是箍筋,什么是抗剪超筋什么是抗弯超筋,这是认识的第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他们对结构设计的认识还是停留在表面上,还是感性的认识,是不全面不深刻的,还不能造成深刻的概念,作出合乎论理的结论。

通过不断的计算分析、结构施工图绘制等结构设计实践活动,使结构设计工程师在实践中引起感觉和印象的东西反复了多次,于是在结

构设计工程师的脑子里生起了一个认识过程中的突变(即飞跃),产生了结构概念。结构概念这种东西已经不是结构设计的现象,不是结构设计的各个片面,不是它们的外部联系,而是抓着了结构设计的本质,结构设计的全体,结构构件的内部联系了。概念与感觉相比,不但是数量上的差别,而且有了性质上的差别。循此继进,使用判断和推理的方法,就可产生出合乎论理的结论来。一个年轻的结构设计工程师在做完一两个项目之后,他已经基本掌握了结构施工图表达的内容,他就会思考更深层次的内容。例如为什么这根梁会出现抗弯超筋?为什么那根梁会出现抗剪超筋?为什么要设置梁端箍筋加密区?为什么柱子要控制轴压比?为什么要控制结构的周期比和位移比?有了这些思考或者说困惑,一个聪明的年轻结构设计工程师就会主动地收集各种材料,与结构同仁进行探讨和交流,并且会深刻思考。通过实践、交流、思考这样子一个过程,他们就基本能够作出一些合理判断了。这个概念、判断和推理的阶段,在结构设计工程师对于结构设计的整个认识过程中是更重要的阶段,这是认识的第二个阶段,也就是理性认识的阶段。认识的真正任务在于经过感觉而到达于思维,到达于逐步了解结构设计的内部矛盾,了解结构设计的规律性,了解这一构件和那一构件间的内部联系,即到达于论理的认识。重复地说,论理的认识所以和感性的认识不同,是因为感性的认识是属于结构设计之片面的、现象的、外部联系的东西,论理的认识则推进了一大步,到达了结构设计的全体的、本质的、内部联系

的东西。

老庄结构院认为:结构设计认识过程中两个阶段的特性,在

低级阶段,认识表现为感性的,在高级阶段,认识表现为论理的,但任何阶段,都是统一的认识过程中的阶段。感性和理性二者的性质不同,但又不是互相分离的,它们在实践的基础上统一起来了。我们的实践证明: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结构设计问题的解决,一点也不能离开结构设计实践。无论何人要学习和掌握结构设计,除了进行结构设计实践外,是没有法子解决的。容柏生、江欢成、傅学怡、汪大绥、方小丹、朱炳寅等结构设计泰斗和前辈之所以能够作出他们的成就,除了他们的天才条件之外,主要地是他们亲自设计或参与设计了各种各样的工程项目,没有这后一个条件,任何天才也是不能成功的。如果要直接地认识结构设计,便只有亲身参加于结构设计的实践中,才能触到结构设计的现象,也只有在亲身参加结构设计的实践中,才能暴露结构设计的本质而理解它们。你要有结构设计的知识,你就得参加结构设计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但一个结构设计工程师不可能亲自设计所有的结构类型,事实上多数的结构设计知识都是间接经验的东西,这就是一切我们的结构理设计论和结构设计规范。这些知识在结构设计前辈那里是直接经验的东西,如果在前辈那里直接经验时是科学地反映了结构设计的规律,那末这些知识是可靠的,否则就是不可靠的。所以,结构设计工程师的知识,不外直接经验的和间接经验的两部分。

常常听到一些年轻结构设计工程师在不能勇敢接受工程设计项目时说出来的一句话:没有把握。为什么没有把握呢?因为他对于这类

结构形式项目的规律性没有了解,或者他从来就没有接触过这类工程项目,或者接触得不多,因而无从谈到这类结构形式的规律性。如果有一个有这种结构类型设计经验的老工程师指导他进行这个工程项目设计的话,他就觉得比较地有了把握,愿意去做这个项目。如果这个年轻设计工程师在别人的指导下完成了这项项目的设计,而且他自己能认真学习,认真思考总结,那么他就有了这类结构形式项目的设计经验了。由此看来,认识的过程,第一步,是开始接触外界事情,属于感觉的阶段。第二步,是综合感觉的材料加以整理和改造,属于概念、判断和推理的阶段。只有感觉的材料十分丰富(不是零碎不全)和合于实际(不是错觉),才能根据这样的材料造出正确的概念和论理来。

这里有两个要点必须着重指明。第一个,在前面已经说过的,这里再重复说一说,就是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的问题。如果以为理性认识可以不从感性认识得来,他就是一个唯心论者。理性的东西所以靠得住,正是由于它来源于感性,否则理性的东西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只是主观自生的靠不住的东西了。从认识过程的秩序说来,感觉经验是第一的东西,我们强调结构设计实践在学习结构设计过程中的意义,就在于只有经过不断地建模分析、不断地绘制结构施工图才能使结构设计工程师对结构设计形成感觉经验。认识开始于经验——这就是认识论的唯物论。中国目前土木工程教育存在巨大的缺陷,就是因为土木工程教育是从理论到理论的教育,这就使得土木工程教育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老庄结构院面授班根据两年多的培训经验确定教学思路就是按照识图、仿图、绘图、最后才是设计这样四个步骤进行

的。只有先通过大量的不断地识图、仿图、绘图才能对结构设计形成感性认识,这样才能为升华到理性认识提供素材。

第二是认识有待于深化,认识的感性阶段有待于发展到理性阶段——这就是认识论的辩证法。如果以为认识可以停顿在低级的感性阶段,以为只有感性认识可靠,而理性认识是靠不住的,这便是重复了历史上的“经验论”的错误。这种理论的错误,在于不知道感觉材料固然是客观外界某些真实性的反映,但它们仅是片面的和表面的东西,这种反映是不完全的,是没有反映事物本质的。要完全地反映整个的结构设计,反映结构设计的本质,反映结构设计的内部规律性,就必须经过思考作用,将丰富的感觉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工夫,造成概念和理论的系统,就必须从感性认识跃进到理性认识。这种改造过的认识,不是更空虚了更不可靠了的认识,相反,只要是在认识过程中根据于结构设计实践经验而科学地改造过的东西,才是更深刻、更正确、更完全地反映结构设计的东西。在结构设计界有一些所谓的老工程师,他们尊重经验而看轻理论,否认结构理论的重要指导作用,一切做法完全根据过往的经验,凡是以前做过的都认为是正确的,凡是以前没有做过的都不敢做。这些所谓的老工程师由于否认结构理论的重要作用,因而不能通观结构设计过程的全体,缺乏清晰的结构概念和深厚的结构理论,没有远大的前途,沾沾自喜于自己已有的工程设计经验,认为自己的经验是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这种人如果一旦碰到一些特殊的工程或者规范里面找到明确规定的结构问题,就会不知道如何进行分析和进行设计了,或者直接跟建筑或者甲方说“这个

在结构规范上是不可行的”。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目前大学土木工程教育属于哲学上的“唯理论”,而结构设计界部分片面强调工程设计经验的老工程师则属于“经验论”,他们都不懂得认识的历史性或辩证性,虽然各有片面的真理,但在认识论的全体上则都是错误的。

然而对结构设计认识运动至此还没有完结。如果只到理性认识为止,那末还只说到问题的一半。而且对于老庄结构院来说,还只说到非十分重要的那一半。老庄结构院认为十分重要的问题,不在于懂得了结构设计的规律性,因而能够解释为什么要这样子设计,而在于拿了这种对于结构设计规律性的认识去分析和解决各种各样的结构设计难题。在老庄结构院看来,结构理论是重要的,它的重要性充分地表现在“没有结构设计的理论,就不会有结构设计的实践。”然而老庄结构院看重理论,正是,也仅仅是,因为它能够指导结构设计实践。如果有了正确的结构理论,只是把它空谈一阵,或者发表一论文然后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末,这种结构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结构设计认识从结构设计实践开始,经过结构设计实践得到了结构理论的认识,还须再回到结构设计实践去。这就是检验结构理论和发展结构理论的过程,是

整个结构设计认识过程的继续。

然而结构理论落后于结构设计实践的事是常有的,这是因为结构设计工程师对结构设计的认识受了许多条件的限制的缘故。老庄结构院反对结构设计界的顽固派,他们的思想不能随变化了的客观情况而

前进,在工作中表现为唯经验是从。这些人看不出结构设计实践已将结构理论推向前进了,而他们对结构的认识仍然停止在过时的经验上。他们的结构思想离开了结构设计的实践,他们不能站在结构设计界的前沿充任领航者的工作,他们只知跟在结构设计的潮流后面怨恨计算软件发展太快了,结构规范更新太快。

老庄结构院也反对学院派教授和专家空谈结构理论。他们的结构思想超过结构设计过程的一定发展阶段,有些把仅经过理论推导的结论看作真理,有些则把仅在将来有现实可能性的结论,勉强地放在现在来做,张口是弹塑性,闭口是非线性,离开了当前大多数工程师的结构设计实践,离开了当前的现实性,在行动上表现为唯数值分析主义。例如,复杂结构的大震弹塑性时程分析,这种计算分析从定性角度来看对于研究结构的抗震性能是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意义的,但如果过于强调甚至是从定量的角度来看分析其计算结果,则显然是肤浅和无知的。

通过结构设计实践而发现结构设计理论,又通过结构设计实践而证实结构理论和发展结构理论。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结构设计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老庄结构院的结构设计认识论,这就是老庄结构院的结构设计知行统一观。

老庄结构院邓工根

据毛主席的经典《实践论》改编而成

2011年07

月25日

我的博客经常有很多刚毕业的朋友来访,刚进入设计院工作的朋友,可能比较迷茫,所以也会问我一些学习的方法,诸如如何快速上手,如何进步和学习的问题。

我工作时间也不长,业务水平不精,所以谈不上向我学习,今天打算总结总结我自己的方法和自己的体会。搞结构设计,最重要的是实践,这是我之前就总结过的:结构设计最好的学习方法就是实践。同样,我也写过设计院的学习方法。

每个人的学习方法不尽相同,但是殊途同归,都是为了能够更快的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提升自己的知识储备,增加结构设计工程经验,从而增加收入。我觉得在单位最重要的就是要会问,反正周围那么多人,虽然同事很忙,不一定会很仔细的告诉你怎么做怎么做,但是只要能给提供一点信息也是好的。比如关于人防的问题,我从没接触过人防,怎么办,别人可能会说某某书上可能有,那就给你一个线索。回去自己找到这本书,好好读一读,也许不能直接帮你解决这个问题,但也能给你指明一个学习的途径或者资源了。还是拿人防来说,最初我刚接触人防时,我一点概念也没有,只听说过放空地下室,对于防什么核武器、生化武器完全没概念,因为我根本没想过还有能防核武器打击的结构。唯一知道的书就是人防规范了,后来慢慢发现原来还有人防图集,还有人防结构设计的技术措施,特别是人防图集和人防技术措施,我觉得使用频率比人防规范高多了,人防技措甚至有详细的各个门框墙和临空墙的计算简图和计算方法。只要找到一个突破口,很快就能让自己从一个门外汉进入到这个领域。

第二点就是总结。单位不像学校,在学校里,老师会把知识点总结好,抄成板书。在单位,每个人的上班的目的都各不相同。有的人是仅仅是为了打发时间,混混日子,有的人可能是为了生计。所以每个人对待学习的态度完全不同。领导也一样,只要你能按时完成他布置的任务,他的工作就算完成了,别的不会管你。你学不学习,如何学习,统统不管。所以得自己学会总结。我写这个博客的目的也在于,有的人可能习惯在笔记本上写日记,那样也挺好。不过那样就变成一个人的事情了。如果没有很好的执行力和自我约束能力,是很难长期坚持下去的。而我喜欢在网上写博客,一来有那么多同行和朋友来监督我,让我不敢松懈,二来,有的错误的观点也能及时得到大家的指正。

第三点就是执行力。我看过太多的成功的例子,最终都归结为执行力。每个人不管他是清华北大毕业,还是不知名的专科毕业,如果都是学土木工程的,把学校的水平差异放一边,实际上在生活中大家的智商水平都不会差特别大。同样的工作,聪明的人可能上手快,学得快,但是再笨的人,他多学几遍,自己多总结,多思考,持续不断的努力学习,他也能掌握。我希望我能一直这样坚持把这个博客写下去,直到某一天,我不再是一个小小的画图匠,而能够成为一个技术水平较高的工程师。我想到时候,我就可以很肯定的告诉大家,成功最关键的地方不是大脑有多聪明,而是自己的执行能力有多强。

读书笔记之建筑结构设计快速入门

P24 1.1.3如何初估各种结构构件的截面尺寸 主动记忆一些常识性的工程数据,比如梁板的跨高比,剪力墙墙厚,平时注意积累分析,多问多算,大工程做细,小工程做精。 1.1.3熟记民用建筑设计荷载 (1)多高层住宅楼(商品房),二次装修改造的荷载,落棉荷载一般取值2.0kN/m2。 (2)3个2.0kN/m2 楼面做法自重(2.0kN/m2)轻质隔墙自重(2.0kN/m2)活荷载取值(2.0kN/m2) 2.0 2.0 2.0 左右,与实际不会有太大出入;对于屋面活荷载,不上人时0.5 kN/m2,上人时为2.0 kN/m2。 1.2.3 “次要让位于主要”的原则—明确哪些钢筋的位置对结构设计来说更重要 1.3.1 钢筋的三种连接方式—焊接、搭接、机械连接“孰优孰劣” 对于结构重要的部位,《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规定钢筋的连接宜采用机械连接,而之前规范规定为焊接,改的原因是焊接会使被焊钢筋变脆,在抗震的重要部位,反而变成了“最坏”的做法。 机械连接分为邓强连接和不等强连接,I级为等强连接,II、III级则为不等强连接,主要是针对“钢筋接头处的强度是否大于钢筋母材强度”而言的。 设计可依据《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 107-2003)中相关的规定,选择与受力情况相匹配的接头。 I级接头:套筒挤压、镦粗接头、剥肋滚螺纹。 剪力墙之水平与竖向分布筋,因钢筋较细,不是抗震的关键部位,适合采用搭接的方式,

不宜采用机械接头。 搭接接头应满足: (1)选择正确的搭接部位; (2)有足够的搭接长度; (3)搭接部位的箍筋间距加密至满足要求。 (4)有足够的混凝土强度与足够的保护层厚度。 如能满足这4款要求,搭接是一种比较好接头方式,而且往往是最省工的方法。但其缺点: (1)在抗震构件的内力较大部位,当构件承受反复荷载时,有滑动的可能; (2)在构件钢筋较密集时,采用搭接方法将使浇捣混凝土较为困难。 当受拉钢筋直径大于28mm,受压钢筋直径大于32mm时,不宜采用搭接。

手把手教你结构设计(入门到熟练)

手把手教你结构设计(入门到熟练) 1.结构设计的过程(了解) 本文是送给刚接触结构设计及希望从事结构设计的新手的,其目的是使新手们对结构设计的过程以及结构设计所包括的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请前辈们不要见笑了,新人们有什么问题也可以在贴中提出来,大家共同讨论,共同进步。 1,看懂建筑图 结构设计,就是对建筑物的结构构造进行设计,首先当然要有建筑施工图,还要能真正看懂建筑施工图,了解建筑师的设计意图以及建筑各部分的功能及做法,建筑物是一个复杂物体,所涉及的面也很广,所以在看建筑图的同时,作为一个结构师,需要和建筑,水电,暖通空调,勘察等各专业进行咨询了解各专业的各项指标。在看懂建筑图后,作为一个结构师,这个时候心里应该对整个结构的选型及基本框架有了一个大致的思路了. 2,建模(以框架结构为例)(关键) 当结构师对整个建筑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可以考虑建模了,建模就是利用软件,把心中对建筑物的构思在电脑上再现出来,然后再利用软件的计算功能进行适当的调整,使之符合现行规范以及满足各方面的需要.现在进行结构设计的软件很多,常用的有PKPM,广厦,TBSA等,大致都差不多。这里不对软件的具体操作做过多的描述,有兴趣的可以看看,每个软件的操作说明书(好厚好厚的,买起来会破产)。每个软件都差不多,首先要建轴网,这个简单,反正建筑已经把轴网定好了,输进去就行了,然后就是定柱截面及布置柱子。柱截面的大小的确定需要一定的经验,作为新手,刚开始无法确定也没什么,随便定一个,慢慢再调整也行。柱子布置也需要结构师对整个建筑的受力合理性有一定的结构理念,柱子布置的合理性对整个建筑的安全与否以及造价的高低起决定性作用...不过建筑师在建筑图中基本已经布好了柱网,作为结构师只需要对布好的柱网进行研究其是否合理.适当的时候需要建议建筑更改柱网.当布好了柱网以后就是梁截面以及主次梁的布置.梁截面相对容易确定一点,主梁按1/8~1/12跨度考虑,次梁可以相对取大一点主次梁的高度要有一定的差别,这个规范上都有要求。而主次梁的布置就是一门学问,这也是一个涉及安全及造价的一个大的方面.总的原则的要求传力明确,次梁传到主梁,主梁传到柱.力求使各部分受力均匀。还有,根据建筑物各部分功能的不同,考虑梁布置及梁高的确定(比如住宅,在房中间做一道梁,本来层就只有3米,一道梁去掉几十公分,那业主不骂人才怪...)。梁布完后,基本上板也就被划分出来了,当然悬挑板什么的现在还没有,需要以后再加上...,梁板柱布置完后就要输入基本的参数啦,比如混凝土强度啊,每一标准层的层高啊,板厚啊,保护层啊,这个每个软件设置的都不同,但输入原则是严格按规范执行.当整个三维线框构架完成,就需要加入荷载及设置各种参数了,比如板厚啊,板的受力方式啊,悬挑板的位置及荷载啊什么的,这时候模形也可以讲基本完成了,生成三维线框看看效果吧,可以很形象的表现出原来在结构师脑中那个虚构的框架. 2.计算 计算过程就是软件对结构师所建模型进行导荷及配筋的过程,在计算的时候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软件的各种参数,以符合实际情况及安全保证,如果先前所建模型不满足要求,就可以通过计算出的各种图形看出,结构师可以通过对计算出的受力图,内力图,弯矩图等等对电算结果进行分析,找出模型中的不足并加以调整,反复至电算结果满足要求为止,这时模型也就完全的确定了.然后再根据电算结果生成施工图,导出到CAD中修改就行了,通常电算的只是上部结构,也就是梁板柱的施工图,基础通常需要手算,手工画图,现在通常采用平面法出图了,也大大简化了图纸有利于施工. 3.绘图 当然,软件导出的图纸是不能够指导施工的,需要结构师根据现行制图标准进行修改,这就看每个人的绘图功底了,施工图是工程师的语言,要想让别人了解自己的设计,就需要更为详细的说明,出图前结构师要确定,别人根据施工图能够完整的将整个建筑物再现于实际中,这是个复杂的过程,需要仔细再仔细,认真再认真。结构师在绘图时还需要针对电算的配筋及截面大小进一步的确定,适当加强薄弱环节,使施工图更符合实际情况,毕竟模型不能完完全全与实际相符.最后还需要根据现行各种规范对施工图的每一个细节进行核对,宗旨就是完全符合规范,结构设计本就是一个规范化的事情.我们的设计依据就是那几十本规范,如果施工图中有不符合规范要求的地方,那发生事故,设计者要负完全责任的......总的来讲,结构施工图包括设计总说明,基础平面布置及基础大样图,如果是桩基础就还有桩位图,柱网布置及柱平面法大样图,每层的梁平法配筋图,每层板配筋图,层面梁板的配筋图,楼梯大样图等,其中根据建筑复杂程度,有几个到几十个结点大样图. 4.校对审核出图 当然,一个人做如此复杂的事情往往还是会出错,也对安全不利,所以结构师在完成施工图后,需要一个校对人对整个施工图进行仔细的校对工作,校对通常比较仔细资格也比较老,水平也比较高,设计中的问题多是校对发现的,校对出了问题后返回设计者修改。修改完毕交总工审

各类型结构设计的顺序和注意事项

这里说的如何设计主要是想让各位大侠系统的表述一下做各类型设计的顺序和注意事项,例如砖混和底框的房子,从结构方案到电算中的注意事项以及绘图内容等,不知道这么总结一下对于新手们有没有作用 普通砖混结构设计技术措施实习生刚参加工作时,感觉到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差较大,觉得无从下手,而且目前没有相应的书籍可供参考。 本文是作者从实际工作中总结出的砖混结构的设计内容、难点和注意事项,尝试找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一个切入点。本文可使实习生较快上手。也可供设计人员在交审前自审,和审核人参考,减少差错。 具体内容如下: 1. 结构设计说明 主要是设计依据,抗震等级,人防等级,地基情况及承载力,防潮做法,活荷载值,材料等级,施工中的注意事项,选用详图,通用详图或节点,以及在施工图中未画出而通过说明来表达的信息。如:正负零以下应采用水泥砂浆,以上采用混合砂浆。等等。 2. 各层的结构布置图 包括: (1).预制板的布置(板的选用、板缝尺寸及配筋)。标注预制板的块数和类型时, 不要采用对角线的形式。因为 此种方法易造成线的交叉, 宜采用水平线或垂直线的方法, 相同类型的房间直接标房间类型号。应全楼统一编号,可减少设计工作量,也方便施工人员看图。板缝尽量为40, 此种板缝可不配筋或加一根筋。布板时从房间里面往外布板, 尽量采用宽板, 现浇板带留在靠窗处, 现浇板带宽最好≥200(考虑水暖的立管穿板)。如果构造上要求有整浇层时, 板缝应大于60。整浇层厚50, 配双向φ6@250, 混凝土C20。应采用横墙或横纵墙(横墙为主)混合承重方案,抗坍 塌性能好。构造柱处不得布预制板。建议使用PMCAD的人工布板功能布预制板,自动布板可能不能满足用户的施 工图要求,仅能满足定义荷载传递路线的要求。对楼层净高很敏感、跨度超过6.9米或不符合模数时可采用SP板,SP板120厚可做到7.2米跨 (2).现浇板的配筋(板上、下钢筋,板厚尺寸)。尽量用二级钢包括直径φ10的二级钢。钢筋宜大直径大间距,但间 距不大于 200, 间距尽量用200。(一般跨度小于6.6米的板的裂缝均可满足要求)。跨度小于2米的板上部钢筋不必断开,钢筋也可不画,仅说明钢筋为双向双排φ8@200。板上下钢筋间距宜相等,直径可不同,但钢筋直径类型也不宜过多。 顶层及考虑抗裂时板上筋可不断,或50%连通,较大处附加钢筋。一般砖混结构的过街楼处板应现浇,并且钢筋双向双排布置。板配筋相同时,仅标出板号即可。一般可将板的下部筋相同和部分上部筋相同的板编为一个板号,将不相同的上部筋画在图上。当板的形状不同但配筋相同时也可编为一个板号。宜全楼统一编号。当考虑穿电线管时,板厚≥120,不采用薄板加垫层的做法。 电的管井电线引出处的板因电线管过多有可能要加大板厚。宜尽量用大跨度板,不在房间内(尤其是住宅)加次梁。 说明分布筋为φ6@250,温度影响较大处可为φ8@200。板顶标高不同时,板的上筋应断开或倾斜通过。现浇挑板阳角加辐射状附加筋(包括内墙上的阳角)。现浇挑板阴角的板下应加斜筋。顶层应建议甲方采用现浇楼板,以利防水,并加强结构的整体性及方便装饰性挑沿的稳定。外露的挑沿、雨罩、挑廊应每隔10~15米设一10mm的缝, 钢筋不断。尽量采用现浇板,不采用予制板加整浇层方案。 卫生间做法可为70厚+10高差(取消垫层)。8米以下的板均可以采用非预应力板。L、T或十字形建筑平面的阴角处附近的板应现浇并加厚,并双向双排配筋,附加45度的4根16的抗拉筋。现浇板的配筋建议采用PMCAD软件自 动生成,一可加快速度,二来尽量减小笔误。自动生成楼板配筋时建议不对钢筋编号,因工程较大时可能编出上百个钢筋号,查找困难,如果要编号,编号不应出房间。配筋计算时,可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将板上筋乘以 0.8~0.9的折减系数,将板下筋乘以1.1~1.2的放大系数。值得注意的是,按弹性计算的双向板钢筋是板某几处的 最大值,按此配筋是偏于保守的,不必再人为放大。支承在外墙上的板的负筋不宜过大,否则将对砖墙产生过大的附加弯距。一般:板厚>150时采用φ10@200;否则用φ8@200。 PMCAD生成的板配筋图应注意以下几点: 1.单向板是按塑性计算的,而双向板按弹性计算,宜改成一种计算方法。

如何做好结构设计

做建筑结构设计工作怎么入门? 1.多看几遍以下书籍: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弹性力学,弹朔性力学。尤其的重中之重是结构力学。 2.然后看专业书籍:混凝土理论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3.看规范,主要有:混凝土规范基础规范高层设计规程抗震规范 4.学习PKPM结构设计软件,网上可以下到盗版的,买一本PKPM的参数说明书。 5.找到一个小点的工程,按照别人的图纸,把结构布置到PKPM中,练习操作和软件计算。 6.买一些专业的辅导书籍,多上一些专业的结构设计论坛,与人交流。 结构设计的大体步骤如下: 1.初定结构方案,一般是结构总工与建筑设计人员商定 2.做初步设计,结构设计人员根据建筑初步设计图纸,布置梁,板,柱等主要构件结构尺寸,并在PKPM中试算,基本能达到规范要求的各项指标后,出初步设计图纸。 3.做施工图设计,根据建筑提供的建筑图,在PKPM 中建模型,布置梁板柱,计算通过后开始画施工图。

4.个别地方需要手算,比如说悬挑檐口,悬挑雨篷,女儿墙,挡土墙或者个别的 下面所说都是实话。 1.市面上有《建筑结构设计入门》这本书。 2.对于刚做结构入门的新手,就是花一个月时间把《建筑结构设计入门》此书倒背如流,对结构设计水平也不如有个人教你做结构一个月,不如看十套优秀成功的结构图纸,甚至还不如你一个月时间就坐电脑前看那些结构师们画图。 3.学结构要有条件,有参与结构设计的条件,有师傅带你的条件,不然靠自己入门很难!真的很难!容易偏离正确方向。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古话没错,尽量跟一个好的老师。 4.多用心来钻研结构(1)要用心去钻,遇到问题首先要运用自己的知识去思考,再去查资料,最后在把自己

结构设计学习心得体会

结构设计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1、拜模仿为师,从模仿中学习,不断提高 通常的设计,80-90%都是对已有的技术进行模仿、综合后搞出来的。充分利用他人的经验和过去的经验,使之为自己服务,不断进步。 2、对设计要迷恋不舍 设计人员要有美学观,安稳观,能区分产品美与不美,安定与不安定。其次设计人员要为用户设身处地着想,站在用户立场上体验。信心来自对设计的迷恋,像迷恋情人那样迷恋设计,使出全部精力和才华,这就是信心的基础,也是征服用户,为用户喜欢的奥妙所在。 3、形状和结构产生于力 机器产品都在负载下工作,以最弱部分的强度为依据进行设计,查清受载情况,以受力分析为靠山。(在电子设备产品设计中:塑料件以刚度校核为主、金属件以强度校核为主)。 4、图纸比理论重要,事实又比图纸重要 设计者必需用设计好的图纸来表达思想,图纸合理地处理了理论和工程问题,这就是图纸重于理论的意思;实际是设计人员的源泉,当听到不能按照图纸制造或用户意见时,应该认真对待,切忌草率。 5、使用后才能更深理解 厂内试验合格,实际使用中还会发生问题,因为用户现场的条件和制造厂的条件不同;工人不一定已经掌握了操作要领,维护保养不方便。所以设计不要只满足于当初的目标和要求,在使用现场搜集情况,发现各种问题,改进设计,保证产品质量,使生产保持正常,降低成本,降低消耗。 6、不要一味追求高精度 装配中因误差大而不能正常装配,往往是加工车间和设计部门之间扯皮、埋怨的根源,于是设计人员缩小公差范围。产品的成本是按精度的几何级数上升的,设计者笔头上稍微疏忽,成本可能直线上升。几个符合精度的零件不一定能装起来,这是尺寸链问题。在尺寸链的某一环节留出调整位置,装配后临时加工,就能达到装配目的,不一定把精度定得很严。搞设计要做到产品使用可靠,操作方便,制造容易,维护简单。要做到这些,需要刻苦锻炼,努力学习,决非一日之功。 7、多用标准零件、通用零件 机械制造业已经越来越专业化,要想什么都靠自己工厂制造,这是既不经济又是过时的思想。搞一个新产品的设计,应尽可能的采用通用零件和标准零件,这样做既能缩短生产周期,也便于互换和降低成本。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专业化也必然会大力发展,设计人员应该了解专业化的发展,熟悉市场能提供的通用零件、标准零件和其它

结构设计新手的七种学习方法(免费分享)

结构设计新手的七种学习方法 第一种武器:熟悉结构设计的任务和内容 如果你的职业规划是结构设计,了解民用建筑结构设计的深度很重要,起码要知道结构设计不同阶段的不同设计内容,这样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心中有数。如果连起码的设计内容都不是这里缺一点就是那里漏一点,想不被审图办打回来都难! 结构新手必看--民用建筑结构设计深度及图样 https://www.360docs.net/doc/842684530.html,/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5189&fromuid=991887 05G104民用建筑结构初步设计深度及图样 04G103民用建筑结构施工图设计深度及图样 第二种武器:扎实的结构理论基础知识要用结构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切忌盲目上阵: 大学本科的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混凝土设计原理、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等等这些和结构设计紧密相关的主干课程务必要重视。真正的高手一定是具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素质,但如果这些理论不过关的话何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呢?很多学生在学校的时候总是觉得学校的课程枯燥无味,不知道学这些知识和实际的设计有什么样的联系。其实当你真正地涉足设计的时候却往往发现:原来我们90%的设计总是可以从我们的大学课程中找到它的原型。我们很多学员都是在开始设计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大学的主干课程学得不扎实然后恶补,与其亡羊补牢,不如未雨绸缪。如果你的职业规划是结构设计,这些和结构设计紧密相关的主干课程务是一个必须跨过去的坎,任何抱着侥幸心理而又想做好结构设计的思想都是不切实际的,在这个原则问题上是无法妥协也是没有捷径而言的。比如结构新人在画楼梯大样配筋时经常容易犯图一的错误,之所以犯这样的错误就是因为对钢筋和混凝土的材料特性不了解。

结构设计人员年终总结

工作总结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转眼间我来公司已经快四年了,在这段时间里我过得是很充实的,因为专业知识一直在不断的积累,专业能力一直在不断的大幅度提高;在这里我还是要深深的感谢公司对我的信任与培养,给了我那么多的学习和成长的机会,还有要感谢每一位与我合作过的同事伙伴,是你们的配合与帮助,才能使我成长的这么快。经过了几年的相处,给我感触最深的是公司更像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因为无论在工作、生活和学习上公司都给予了极大的关怀和包容。公司需要发展,而公司的发展和我们每一个成员是密不可分的,作为公司的一名设计人员,我们更应该为它在前进的道路上贡献一份力量,而这份力量则来自我们做好本职工作,做一名合格的设计人员。要想有所提高,有所突破就必须学会自我总结,下面就对我这几年的工作和学习作如下总结。 来到公司的第一年,是收获最多的一年。因为5.12特大地震的原因,公司格外繁忙,业务也很多,因此手上的事情也多。从砌体结构到框架结构,再后来到底框结构,这些结构形式在工程中是比较多的,因此也渐渐地掌握了基本建模、绘施工图的要求。因为刚开始接触实际工程,所以经常会出现许许多多的问题。首先反应在结构模型上,经常有漏项的事情发生,还有很多时候是模型与实际受力情况不符或有较大出入;其次是反应在施工图上,依然有很多漏项的情况,然后就是不同专业之间有很多矛盾之处,还有很多施工图上本身的错

漏之处;最后就是在工地现场时,观察能力及现场经验不足,很少发现问题或者发现的问题都是比较小的问题,有很多需要控制的质量问题都是师傅或者其他监督部分所发现的,当发现问题后,如何补救或处理更是摸不着头脑。从建立模型到模型完成,从校核模型到修改模型完成,从模型到出校核图,从修改后的校核图到再次校核,从施工图到审查回复,从设计到现场,再从现场到设计这些程序的前前后后,不知道出了多少问题,一次次的审核师傅都兢兢业业、不厌其烦地一一执行,自己所出问题,公司都一次次的解决。正是因为这么多的问题和失误,才让我不断的掌握专业知识,第一次有了理论结合实践的亲身体会。 到了第二年,因为处在灾后重建当中,所以任务依然很多,这一年里在专业知识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依然问题层出不穷,归根揭底是因为对各种规范不熟悉,常出现与规范不符的现象。当时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基础埋深超深,在这个问题上公司可以说是费尽心力,因为自己的一时疏忽,给公司带来太多麻烦,而最后公司用一颗包容的心来承担这一切,在这里再次感谢公司及公司的领导们。经过超深事件后,大家都深刻地意识到:设计必须严谨,必须认真对待,必须尽最大努力来完成任何一项设计,任何一个小小的疏漏都可能把我们推向深渊。在工地现场方面,经过第一年的积累,对于比较常见的问题基本上能够解决,但实际工程则是复杂的,基本上不同的工地都会出现不同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更是变化莫测的。遇到这种情况后,就将不能现场立即解答的问题带回公司,向经验丰富的工程师们请教,最

结构设计初学者必备

技术统一措施 一.荷载: 1.隔墙容重12KN/M3。内隔墙双面抹灰:12*h+0.8KN/M2 内隔墙单面贴砖:12*h+1.0KN/M2 内隔墙双面贴砖:12*h+1.2KN/M2 外墙保温按岩棉计算外墙双面抹灰:12*h+1.4KN/M2 外墙单面贴砖:12*h+1.6KN/M2 外墙双面贴砖:12*h+1.8KN/M2 外墙挂石材:12*h+2.3KN/M2 外墙保温按苯板计算外墙双面抹灰:12*h+1.2KN/M2 外墙单面贴砖:12*h+1.4KN/M2 外墙双面贴砖:12*h+1.6KN/M2 外墙挂石材:12*h+2.1KN/M2 注:1.计算墙线荷载时应扣除梁高,(特别注意砖墙上无梁时墙高度只扣除板厚);h为墙厚 2.当墙外包梁或层高处梁有建筑造型时,输入荷载时要考虑这部分重量。 3.当外墙上开较小的窗洞或开门洞时,线荷载按满墙考虑,不折减;当 外墙上开较大的窗洞时(开洞面积占墙面积的0.3以上),线荷载考虑 0.8的折减系数;当两个剪力墙之间距离等于窗洞口时,线荷载=窗下 填充墙线荷载+窗线荷载(窗荷载取 1.0KN/M2);落地幕面荷载 1.5 KN/M2。 4.与土接触的±0.000以下的墙体容重按20 KN/M3计算。 2.板荷载: (地热)一般楼板附加恒荷:2.0KN/M2活荷载按荷载规范取值 (散热器)一般楼板附加恒荷:1.5KN/M2 (地热)卫生间楼板附加恒荷:3.0KN/M2活荷:4.0KN/M2(设浴缸,坐便) (散热器)卫生间楼板附加恒荷:2.5KN/M2 活荷:8.0KN/M2(有分隔的蹲便公共卫生间)一般楼梯间恒荷:8.0 KN/M2活荷:3.5KN/M2 跨度(4m)较大楼梯恒荷:9.0 KN/M2活荷:3.5KN/M2(地热)公共走廊楼板附加恒荷:2.0KN/M2活荷载按荷载规范取值 (散热器)公共走廊楼板附加恒荷:1.5KN/M2 (地热)阳台楼板附加恒荷:2.0KN/M2活荷:2.5KN/M2 (散热器)阳台楼板附加恒荷:1.5KN/M2 (地热)电梯间楼板附加恒荷:2.0KN/M2电梯机房活荷:7.0KN/M2 (散热器)电梯间楼板附加恒荷:1.5KN/M2 不上人屋面附加恒荷:4.0KN/M2活荷:0.5KN/M2 上人屋面附加恒荷:4.5KN/M2活荷:2.0KN/M2 坡屋面附加恒荷:5.1KN/M2活荷:0.5KN/M2(按30o角,120mm 板厚折算)电梯吊钩恒荷集中力:50KN

手把手教你学FPGA 设计思想篇

泽屹电子 手把手教你学FPGA 设计思想篇 阿东团队编著

手把手教你学FPGA 设计思想篇

目录 写在前面...................................................................................................................................... - 4 - 1 什么是设计思想.................................................................................................................... - 6 - 2 概述........................................................................................................................................ - 6 - 3 代码简单化............................................................................................................................ - 6 - 4 注释层次化............................................................................................................................ - 7 - 5 交互界面清晰化.................................................................................................................... - 7 - 6 模块划分最优化.................................................................................................................... - 7 - 7 代码工具化............................................................................................................................ - 8 - 8 方案精细化............................................................................................................................ - 8 - 9 资源合理化............................................................................................................................ - 9 - 10 时序流水化.......................................................................................................................... - 9 - 11 资源优化方法.................................................................................................................... - 10 - 12 代码自检............................................................................................................................ - 10 - 13 通用电路BB化.................................................................................................................. - 10 -

结构设计新手总结系列

结构设计新手总结系列 万科集团针对现有设计中一些常见问题作一总结,杜绝设计常见错、漏、碰、缺等问题出现,提高设计施工质量,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提高万科全部产品线的品质。 墙体工程几大问题总结: 存在问题1:有些地下室的隔墙也设计为轻质隔墙板,但由于地下室的层高(特别是地下一层)都较高,均大于3.3米,而轻质隔墙板的高度不能超过3.3米,否则会造成裂缝甚至断裂的危险。 解决措施:建议地下室隔墙考虑改为砌块。 存在问题2:有的剪力墙门垛设计过小,造成门套无法安装。 解决措施:以后的门垛应不少于10公分(但应保证结构需要的尺寸)。 存在问题3:剪力墙与窗侧边的距离太小,但是图纸仍然设计砌体结构,增加施工难度,又容易产生裂缝。 解决措施:参见结构篇1.1.4条 存在问题4:grc轻质隔墙板裂缝。 解决措施:除板缝铺设玻纤网格布加强外,还需满铺玻纤网格布。 存在问题5:电气预埋图纸尺寸应尽量留余量,如配电箱等,由于有时招标时间较土建进度滞后,如不综合考虑各厂家设备尺寸提供相应预留尺寸,将造成浪费。 存在问题6:各楼栋大堂玻璃门采用对角装饰夹,配廉价地弹簧,不适合北京地区风大的使用环境,被损率达到60%,应采用类似麦当劳大门设计方案,既带框玻璃门配优质的闭门器。 解决措施:同意,采用其做法。 存在问题7:配电室现安置在地下室,地面应高于楼道的地面或在室内门口制作防水台阶。 解决措施:同意,采用其做法。

存在问题8:空调孔板设计不详。 解决措施: 1)客厅出阳台空调孔与阳台水落管冲突,必须孔边距墙边200。 2)空调出阳台出墙或空调出厨房后阳台,各距墙边100,转弯半径不够。3)客厅空调板宽1000,应为≥1100。 存在问题9:燃气热水器设计不详。 解决措施: 1)挂热水器部位800宽墙均应实墙砌筑。 2)阳台安装燃气热水器时一下要挂热水器的实墙600宽。 存在问题10:家具布置 1)每一个房间均需布置(工人房、杂物房经常漏画)。 2)厨房灶台及洗菜盆,排烟井布置随意。 解决措施:设计充分考虑。 存在问题11:预留孔洞不全。 解决措施: 1)建筑图标明楼梯间正压送风口。 2)强、弱电箱预留孔必须标出。 3)各种排水管,雨水管必须标出。 4)燃气热水器直排孔必须标出。 存在问题12:复式有退台时,则复式下层室内层高不定。 解决措施:复式有退台时,则复式下层室内层高应为3.2米。 存在问题13:飘窗台100厚侧墙应为砼墙,图示应深黑。 解决措施:同意。 存在问题14:转换层

【结构设计】结构工程师十年设计经验总结

结构工程师十年设计经验总结 1关于箱、筏基础底板挑板的阳角问题: (1)阳角面积在整个基础底面积中所占比例极小,干脆砍了.可砍成直角或斜角. (2)如果底板钢筋双向双排,且在悬挑部分不变,阳角不必加辐射筋,谁见过独立基础加辐射筋的?当然加了也无坏处. (3)如果甲方及老板不是太可恶的话,可将悬挑板的单向板的分布钢筋改为直径12的,别小看这一改,一个工程省个3、2万不成问题. 2关于箱、筏基础底板的挑板问题: 1)从结构角度来讲,如果能出挑板,能调匀边跨底板钢筋,特别是当底板钢筋通长布置时,不会因边跨钢筋而加大整个底板的通长筋,较节约. (2)出挑板后,能降低基底附加应力,当基础形式处在天然地基和其他人工地基的坎上时,加挑板就可能采用天然地基.必要时可加较大跨 度的周圈窗井. (3)能降低整体沉降,当荷载偏心时,在特定部位设挑板,还可调整沉降差和整体倾斜. (4)窗井部位可以认为是挑板上砌墙,不宜再出长挑板.虽然在计算时此处板并不应按挑板计算.当然此问题并不绝对,当有数层地下室,窗井横隔墙较密,且横隔墙能与内部墙体连通时,可灵活考虑.

(5)当地下水位很高,出基础挑板,有利于解决抗浮问题. (6)从建筑角度讲,取消挑板,可方便柔性防水做法.当为多层建筑时,结构也可谦让一下建筑. 3关于箍筋在梁配筋中的比例问题(约10~20%): 例如一8米跨梁,截面为400X600,配筋:上6根25,截断1/3,下5根25,箍筋范围内加密.纵筋总量:385*9*8=281kg,箍筋: 0395*35*50=69,箍筋/纵筋=1/4,如果双肢箍仅为1/8,箍筋相对纵筋来讲所占比例较小,故不必在箍筋上抠门.且不说要强剪弱弯.已经是构造配箍除外. 4关于梁、板的计算跨度: 一般的手册或教科书上所讲的计算跨度,如净跨的11倍等,这些规定和概念仅适用于常规的结构设计,在应用日广的宽扁梁中是不合适的.梁板结构,简单点讲,可认为是在梁的中心线上有一刚性支座,取消梁的概念,将梁板统一认为是一变截面板.在扁梁结构中,梁高比板厚大不了多少时,应将计算长度取至梁中心,选梁中心处的弯距和梁厚,及梁边弯距和板厚配筋,取二者大值配筋.(借用台阶式独立基础变截面处的概念)柱子也可认为是超大截面梁,所以梁配筋时应取柱边弯距.削峰是正常的,不削峰才有问题. 5纵筋搭接长度为若干倍钢筋直径d,一般情况下,d取钢筋直径的较小值,这是有个前提,即大直径钢筋强度并未充分利用.否则应取钢筋直径的较大值.如框架结构顶层的柱子纵筋有时比下层大,d应取较大的钢筋直径,甚至纵筋应向下延伸一层.其实,两根钢筋放一起,用铁丝捆

Autodesk Robot 结构设计分析软件标准入门手册

Autodesk Robot 结构设计分析软件 标准入门手册

目录 Autodesk Robot 结构设计分析软件 快速浏览 (1) 软件概述 (3) Robot模块 (3) Robot的页面布局 (5) 软件的基本配置 (6) 首选项 (6) 工程首选项 (7) 导航功能 (8) Robot工作界面的使用方法 (10) 系统菜单 (10) 文件菜单 (11) 编辑菜单 (11) 浏览菜单 (12) 图形菜单 (12) 荷载菜单 (12) 分析菜单 (13)

结果菜单 (13) 设计菜单 (13) 工具菜单 (14) 窗口菜单 (14) 帮助菜单 (14) 布置系统 (15) 输入结构分析数据 (18) 分析结构 (22) 结果预览 (24) 梁的示意图 (24) 面的示意图 (26) 彩图结果 (28) 结构元素的设计 (29) 钢构件和木构件的设计 (29) 钢连接设计 (32) RC设计 (34) 所需钢筋面积(理论值)的计算 (34) 假设钢筋面积的计算 (35) 报告及输出计算书 (37) 快捷键列表 (39) 三维框架结构 (41) 软件配置 (43)

模块定义 (44) 杆的定义(二维框架)……………………………………… 44 约束的定义 (45) 2D椼架的定义 (46) 荷载定义 (47) 特殊荷载工况下荷载的定义 (48) 复制已有框架 (52) 横向梁的定义 (53) 交叉约束的定义 (54) 复制已定义的杆(梁横截面或支撑) (56) 结构分析 (57) 结果预览 (58) 以图形的形式预览梁的结构 (58) 以表格的形式预览杆的结构 (60) 压力分析 (61) 打印前的准备 (64) “捕捉”视图和计算记录的数据 (64) 准备输出的计算书 (65) 打印输出计算报告 (67) RC和钢混合结构 (71) 程序的配置 (73)

简单结构设计

课题---- 简单结构的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在明晰结构设计应考虑的主要因素的前提下,通过简易相片架结构的多方案设计的案例,让学生学习如何进行结构设计,并能运用所学的有关结构的基本知识进行多方案的结构设计。 结构设计和技术设计一样,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方案的多元性和创新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重视满足使用者的需要、多方案的形成和強调设计的创新。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熟悉设计一个简单结构应考虑的主要因素; 技能目标:通过简易相片架的设计案例, 能对简单对象进行结构设计, 并绘制设计图纸, 做出模型或原型。 情感目标:体验结构设计的乐趣,发现结构的创意所在,形成合作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点解决对策。确定一个简单对像进行结构设计,并绘制设计图样,做出模型或原型;通过分析案例,充分让学生参与讨论,并要求学生进行一次简单结构的设计。 教学策略 虽然结构无处不在,学生也认识到结构的多样性。但结构设计往往涉及较复杂的数学、科学的知识和原理,而且学生初次接触结构设计,有一定的难度;同时由于结构设计应考虑的主要因素具有多元性,而且这些因素都不可缺少。在一个具体的结构设计过程中,如何在全面考虑的基础上确定侧重哪些主要因素,就成为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选择结构简单而且学生比较熟悉的案例,另一方面通过案例讨论和动手实践等活动,要加强设计目的的明确性,要仔细分析结构的功能,同时需要通过对具体案例的比较,分析和权衡,才能正确地把握侧重因素。教师在教学时,应引导学生用人文的眼光看待设计, 设计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要的, 设计是与实际生活情景相联系的。采取以小组为单位的形式进行分工合作, 引导学生集思广益, 形成多种设计方案, 在多方案中进行评比。方案设计完善后,制作出可以使用的原型。制作中, 要因地制宜地选择方便易得、容易加工的材料。学生制作好的作品, 可以先由小组之间的学生互相评价并做出结论, 再由教师给予点评。每件作品都应附有一张意见表, 表中要记录每位学生自己所完成的工作、同学和教师对作品的书面评价等。 教学过程 请学生欣赏各种款式的手机,并选择自己喜欢的手机,且说出喜欢的理由。设问:同学们从中发现了什么与技术设计有关的内容? 回答导入:设计考虑的因素。回到结构设计上来。 提问:手机设计离得开结构设计吗? 学生欣赏各种款式的手机后会激发他们讨论设计的兴趣。

结构设计总结

十年结构设计经验的总结 1.关于箱、筏基础底板挑板的阳角问题: (1).阳角面积在整个基础底面积中所占比例极小,干脆砍了。可砍成直角或斜角。 (2).如果底板钢筋双向双排,且在悬挑部分不变,阳角不必加辐射筋,谁见过独立基础加辐射筋的?当然加了也无坏处。 (3).如果甲方及老板不是太可恶的话,可将悬挑板的单向板的分布钢筋改为直径12的,别小看这一改,一个工程省个3、2万不成问题。 2.关于箱、筏基础底板的挑板问题: 1).从结构角度来讲,如果能出挑板,能调匀边跨底板钢筋,特别是当底板钢筋通长布置时,不会因边跨钢筋而加大整个底板的通长筋,较节约。 (2).出挑板后,能降低基底附加应力,当基础形式处在天然地基和其他人工地基的坎上时,加挑板就可能采用天然地基。必要时可加较大跨度的周圈窗井。 (3).能降低整体沉降,当荷载偏心时,在特定部位设挑板,还可调整沉降差和整体倾斜。 (4).窗井部位可以认为是挑板上砌墙,不宜再出长挑板。虽然在计算时此处板并不应按挑板计算。当然此问题并不绝对,当有数层地下室,窗井横隔墙较密,且横隔墙能与内部墙体连通时,可灵活考虑。 (5).当地下水位很高,出基础挑板,有利于解决抗浮问题。 (6).从建筑角度讲,取消挑板,可方便柔性防水做法。当为多层建筑时,结构也可谦让一下建筑。 3.关于箍筋在梁配筋中的比例问题(约10~20%): 例如一8米跨梁,截面为400X600,配筋:上6根25,截断1/3,下5根25,箍筋:8@100/200(4),1000范围内加密。纵筋总量:3.85*9*8=281kg,箍筋:0.395*3.5*50=69,箍筋/纵筋=1/4, 如果双肢箍仅为1/8,箍筋相对纵筋来讲所占比例较小,故不必在箍筋上抠门。且不说要强剪弱弯。已经是构造配箍除外 4.关于梁、板的计算跨度: 一般的手册或教科书上所讲的计算跨度,如净跨的1.1倍等,这些规定和概念仅适用于常规的结构设计,在应用日广的宽扁梁中是不合适的。梁板结构,简单点讲,可认为是在梁的中心线上有一刚性支座,取消梁的概念,将梁板统一认为是一变截面板。在扁梁结构中,梁高比板厚大不了多少时,应将计算长度取至梁中心,选梁中心处的弯距和梁厚,及梁边弯距和板厚配筋,取二者大值配筋。(借用台阶式独立基础变截面处的概念)柱子也可认为是超大截面梁,所以梁配筋时应取柱边弯距。削峰是正常的,不削峰才有问题。 5.纵筋搭接长度为若干倍钢筋直径d,一般情况下,d取钢筋直径的较小值, 这是有个前提,即大直径钢筋强度并未充分利用。否则应取钢筋直径的较大值。如框架结构顶层的柱子纵筋有时比下层大,d应取较大的钢筋直径,甚至纵筋应向下延伸一层。其实,两根钢筋放一起,用铁丝捆一下,能起多大用,还消弱了钢筋与混凝土的握裹力。所以,钢筋如有可能尽量采用机械连接或焊接。

知识:手把手教你计算光电参数,设计高光效产品

知识:手把手教你计算光电参数,设计高光效产品 作为一个光学设计师,在工作中经常遇到关于光电参数计算的问题,以前100lm/W灯管就是好产品,但随着LED的发展,要求也水涨船高,现在很多工程案例为了节能,光效从120涨到150、甚至180lm/W,让人非常头疼。 下面结合实例,谈一谈怎么设计一款光电满足要求的灯具。 标称值一般指产品稳定后的测试数据。 你首先必须知道灯具测试的标准,大部分灯具可以直接通过积分球完成光电测试,依据IESLM79提供的方法,需要待灯具稳定后来测试,至于一些参数虚标的产品可以无视。

图1.IES LM79中对灯具稳定的要求 为什么一定是稳定后的数据,大部分LED产品从瞬态到稳态都有一个衰减,而这些衰减很大,不能够忽视。 通过测试这些衰减大小,可以等到一个相对的热衰减系数,可以参看红字部分。 表2市场上8-9W球泡灯的测试参数 LED灯珠选型与测试 设计的时候,首先是LED选型,LED规格书好多页,让你眼花缭乱。主要有额定功率、光通量、电压、色温、显色指数、色容差等等。如果继续深究下去,支架有ppa、pct、emc 几种,芯片尺寸有好多种,荧光粉、硅胶、金线、支架金属都有很大的猫腻,这些对光源寿命都有着很大影响。 对LED而言,最重要的就是额定电流下光通量,比如现在最常用2835颗粒,额定60mA 的光通量24-26lm。那是不是我将100pcs该LED焊在灯条上,60mA测试时光通量就是240-260lm?

答案是否定的,以下是一些误差的来源,最后测试报告一定是以自己仪器测试为准,所以就需要弄清楚这些系数。 表3 一些误差汇总 然而这些系数有时候推算比较麻烦,也少不了很多一对一测试。所以我的思路是,直接将厂商的标准LED灯珠焊在灯板上,用大积分球测试,直流供电,测试多个电流下的数据。 如果你设计一款常规的产品,对光效没有要求,额定电流下测试就可以了。但如果你需要更高光效的产品,那些方法就不适用了,要么选择更亮的灯珠,要么就是降低电流使用,更多的时候两者需要结合来使用。 表4 一款颗粒的测试数据 LED灯珠数量计算 做好以上一些工作后了,你还缺少两个重要的参数,一个是灯具电源转换效率,另外一个就是灯具的光学效率,可以通过如下公式计算,有时候面对全新的灯具无从入手,可以根据经验进行一些估算。

结构设计-相片架制作(教案)

简单的结构设计案例 ——相片架制作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苏教版《简单结构的设计》的活动设计。本节内容在明晰结构设计应考虑的主要因素的前提下,通过简易相片架结构的多方案设计,让学生体验结构设计,并能运用所学的有关结构的基本知识进行多方案的结构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熟悉设计一个简单结构应考虑的主要因素;体验设计的流程。 过程与方法:能对简单对象进行结构设计,并绘制设计图样, 制做出模型或原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验结构设计的乐趣,发现结构的创意所在,形成合作学习的习惯。【教学重难点】 进行相框的结构设计,并绘制设计图样,做出模型或原型。 【教学准备】 典型案例及图片的搜集,课件制作 【课时】 2课时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过相关的理论知识。 设计的一般过程:发现和明确问题;制定设计方案;制作模型和原型;测试、评估及优化;产品的使用和维护。 结构设计考虑的因素:稳定性、安全性、强度、成本、功能、个性化需要、寿命、安全、美观…… 学习了这些知识,我们就可以进行一次结构设计的全过程体验了,这节课我们就对这些理论知识进行一个实践,自己动手设计并制作一个相片架。 展开新课: 知道了结构设计应考虑的主要因素,那么我们进行相片架设计,要突破哪些因素呢?下边我们先来看几幅图片(PPT图片展示和学生作品展示)。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选择相片架,不仅考虑造型、材料和稳定性等因素,还考虑相片架的颜色、造型与房间的整体是否协调一致。根据相片架的摆放方式与房间空间的大小关系决定选用悬挂式还是支架式相片架,根据相片的大小设计合适的相片架。 考虑到制作相片架要突破的因素,也参考了很多同类作品,下边我们按照设计的一般过程进行一次我们自己的相片架设计和制作。 一、发现和明确问题 A设计项目:设计一个相片架。 B设计要求: 1、能方便地取放相片; 2、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强度。相框不易变形,支架不易松动;相框与支架连接牢固; 3、具有定的装饰性; 4、能装一张五寸照片(13cm*9cm),相框形状不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