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标GBT34657交流充电桩互操作性测试方案解读

新国标GBT34657交流充电桩互操作性测试方案解读
新国标GBT34657交流充电桩互操作性测试方案解读

新国标GB/T 34657 交流充电桩互操作性测试方案解读

《 GB/T 34657.1-2017 电动汽车传导充电互操作性测试规范第 1 部分:供电设备》、《 GB/T

34657.2-2017 电动汽车传导充电互操作性测试规范第 2 部分:车辆》已经于 2018 年 5 月份正式实施,电动汽车及充电桩行业具备一个详细的测试标准,在新测试标准的监督下电动汽车与充电桩的兼容匹配性将会大大提高。本文将为解读新国标 GB/T 34657.1 交流桩互操作性测试。

一、测试项目

《 GB/T 34657.1-2017 电动汽车传导充电互操作性测试规范第 1 部分:供电设备》规定的交流充电桩互操作测试项目

二、测试系统组成

标准中提及交流充电桩互操作测试系统的组成,如图所示。主要包括车辆控制器模拟盒(测试交流充电桩的充电控制过程、异常充电状态以及连接控制时序等)、交流电源(模拟电网供电特性)、负载(模拟电池消耗充电桩的输出能量)、测试仪器(测量充电桩的电气特性及控制信号状态等)、主控机(控制车辆控制器模拟盒模拟充电过程的不同状态、采集记录测试仪器的测量数据生成测试报告)。这几部分对充电桩进行有序的联动测试可以大大提高测试效率。

图 1 、交流充电桩交流充电检测系统 群菱能源新国标的技术要求推出便携式 交流充

电桩互操作测试设备 ACTE-2240H ,设备采用 6U 标准 模块化设计,可安装于便携箱,现场测试方便快捷;满足 GB/T 34657.1-2017 《电动汽车传导充电互操作 性测试规范第 1 部分:供电设备》标准要求,包括连接确认测试、充电准备就绪测试、启动及充电阶段测试、 正常充电结束测试、 充电连接控制时序测试、 CC 断线测试等交流充电桩互操作测试内容;设备可以实现充电 电压、电流、功率、 CC 阻值、充电状态实时监控。

图 2、 ACTE-2240H 交流充电桩交流充电测试系统结构

ACTE-2240H 交流充电桩互操作测试设备带有 63A 标准交流充电枪插座,插座定义满足 GB/T

20234.3-2015 标准规定的要求;设备带有具备 S2 和不具备 S2 两种车辆状态模拟功能;设备带有 L1、N 、 PE 、 CP 、CC 各个触点回路通断开关以及 CC 接地短路开关可实现各路通断、短路故障状态仿真模拟功能; 设备带有电动汽车车

辆交流充电控制导引仿真电路,具有 R2、R3 等效电阻仿真功能。

图3 、交流充电桩互操作测试设备ACTE-2240H 外观

二、充电控制过程测试交流充电桩的充电控制过程测试分为四个阶段:连接确认测试、充电准备就绪测试、启动及充电阶段测试、正常充电结束测试

各个阶段的测试目的为:连接确认测试:检查供电设备是否能通过检测点 1 或检测点 4 的电压值来判断供电插头与供电插座的连接状态。

充电准备就绪测试:检查供电设备是否能检测到车辆准备就绪并启动充电。启动及充电阶段测试:在充电过程中,检查供电设备是否能通过 PWM 信号占空比告知其最大可供电能力。

正常充电结束测试:检查供电设备在收到车辆停止充电指令时充电结束过程是否正常。

三、充电连接控制时序测试本测试的目的是检查供电设备充电连接控制各种状态跳转和时间间隔是否满足要求。状态转换示意图如下图所示,充电时供电设备充电连接时序应满足 GB/T 18487.1-2015 中 A.4 和 A.5 规定的要求。

四、异常充电测试

在该测试要求中规定了很多充电现场可能遇到的异常场景,检测交流充电桩在遇到这些异常后可否稳定 安全的停止充电。针对交流充电桩的异常用例具体包括:

CC 断路:在充电前和充电中,当供电接口断开时,检查供电设备是否能停止充电。 CP 接地:在正常充电过程中,利用 120 Ω电阻将 CP 线接地,检查检测点 1 的电压、 PWM 信号、K1 和 K2 状态、充电状态。

PE 针断线:在充电前和充电中,模拟断开

PE 线,并持续 5s ,检查检测点 1 的电压、 PWM 信号、开关

S2 状态、充电状态。

输出过流:在充电过程中,模拟输出电流超过被测设备最大供电电流,检查供电设备能否停止充电。 断开开关 S2 :在充电过程中,当开关 S2 断开时,检查供电设备是否能中止充电且保持 PWM 输出。

五、回路电压测试

图 5、GB/T 18487.1-2015

中 A.5 规定的交流充电控制导引电路状态转换 图 4、GB/T 18487.1-2015 中 A.4 规定的交流充电连接控制时序图

该测试项目针对交流充电桩的部分为 CP 回路电压测试,在充电前,当检测点的正电压在标称值误差范 围内( 8.2V~9.8V ),供电设备应能允许充电;在充电过程中,当检测点的正电压在标称值误差范围内

( 5.2V~6.8V ),供电设备应能正常充电;当检测点的正电压超过标称值误差范围,供电设备应在

识别连接故障,并不允许充电或停止充电。

图 7 、充电桩测试案例

通过上述的检测流程,可以为车企、桩企加速车桩互联互通性能适配改造提供支撑,最终使得新能源车 主实现“放

心充电、安心充电”,推进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50ms 内

化验室国标检测方法

精心整理 化验室常用指标分析方法 COD快速消解光度法 一、化学需氧量(ChemicalOxygenDemand,COD) 在一定条件下,经重铬酸钾氧化处理,水中的溶解性物质和悬浮物所消耗的重铬酸钾相对应的 1. 2. 3. 冷却后,转移至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COD测定范围为50~1000mg/L。 (3)c(1/6K2CrO7)=0.05mol/L 称取2.45g重铬酸钾,50.0g硫酸铝钾,10.0g钼酸铵,溶解于500ml水中,加入200ml浓硫酸,冷却后,转移至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COD测定范围为0~50mg/L。 4.COD储备液 称取0.8502g邻苯二甲酸氢钾(基准试剂)用纯水溶解后,转移至1000mL容量瓶中,用纯水

稀释标线。此储备液COD值为1000mg/L。 5.COD标准使用液 分别取上述储备液5mL,10mL,20mL,40mL,50mL,60mL,80mL于100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标线,所得COD值分别为50mg/L,100mg/L,200mg/L,400mg/L,600mg/L,800mg/L 及原液1000mg/L的标准使用液系列。 四、仪器 五、 7个点 二、方法原理 碘化汞和碘化钾的碱性溶液与氨反应生成淡红棕色胶态化合物,此颜色在较宽的波长内具有强烈吸收。测量波长在420nm。 三、试剂: 1.酒石酸钾钠

称取50g酒石酸钾钠溶于100ml水中,加热煮沸以去除氮,放冷,定容至100ml。 2.纳氏试剂 称取16g氢氧化钠,溶于50ml水中,充分冷却至室温。另取7g碘化钾和10g碘化汞(HgI2)溶于水,然后将此溶液在搅拌下徐徐注入氢氧化钠溶液中,用水稀释至100ml,贮于聚乙烯瓶中,密封保存。静置过夜,使用时取上清液。 3.铵标准贮备溶液 4. 对校 比色管中,加水至标线; 2.加1.0ml酒石酸钾钠溶液,混匀。加1.5ml纳氏试剂,混匀。放置10min; 3.在波长420nm处,用光程10mm比色皿(G),以无氨水为参比,测量吸光度; 4.由测得的吸光度,减去参比水样的吸光度后,得到校正吸光度,绘制以氨氮含量(mg)对校 正吸光度的校准曲线。 七、注意事项 1、氨氮取样后应尽快检测,否则应酸化到PH<2,并在2~5℃下进行保存,保存期不超过24h

塑料测试方法国家标准

塑料测试方法国家标准 1.GB1033-70 塑料比重试验方法 2.GB1034-70 塑料吸水性试验方法 3.GB1035-70 塑料耐热性(马丁)试验方法 4.GB1036-70 塑料线膨胀系数试验方法 5.GB1037-70 塑料透湿性试验方法 6.GB1038-70 塑料薄膜透气性试验方法 7.GB1408-78 固体电工绝缘材料工频击穿电压、击穿强度和耐电压试验方法 8.GB1409-78 固体电工绝缘材料在工频、音频、高频下相对介电系数和介质损耗角正切试验方法 9.GB1410-78 固体电工绝缘材料绝缘电阻、体积电阻系统和表面电阻系数试验方法10.GB1411-78 固体电工绝缘材料高压小电流间歇耐电弧试验方法 11.GB1039-79 塑料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总则 12.GB1040-79 塑料拉伸试验方法 13.GB1041-79 塑料压缩试验方法 14.GB1042-79 塑料弯曲试验方法 15.GB1043-79 塑料简支梁冲击试验方法 16.GB1633-79 热塑性塑料软化点(维卡)试验方法 17.GB1634-79 塑料弯曲负载热变形温度(简称热变形温度)试验方法 18.GB1635-79 塑料树脂灰分测定方法 19.GB1636-79 模塑料表观密度试验方法 20.GB1841-80聚烯烃树脂稀溶液粘度试验方法 21.GB 1842-80 聚乙烯环境应力开裂试验方法 22.GB1843-80 塑料悬臂梁冲击试验方法 23.GB1846-80 聚氯醚树脂稀溶液粘度试验方法 24.GB1847-80 聚甲醛树脂稀溶液粘试验方法 25.GB2406-80 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氧指数法 26.GB2407-80 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炽热棒法 27.GB2408-80 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水平燃烧法 28.GB2409-80 塑料黄色指数试验方法 29.GB2410-80 透明塑料透光率和雾度试验方法 30.GB2411-80 塑料邵氏硬度试验方法 31.GB2412-80 聚丙烯等规指数测试方法 32.GB1657-81 增塑剂折光率的测定 33.GB1662-81 增塑剂结晶点的测定 34.GB1664-81 增塑剂外观色泽的测定(铂-钴比色法) 35.GB1665-81 增塑剂皂化值及酯含量的测定 36.GB1666-81 增塑剂比重的测定(韦氏天平法) 37.GB1667-81 增塑剂比重的测定(比重瓶法) 38.GB1668-81 增塑剂酸值的测定(一) 39.GB1669-81 增塑剂加热减量的测定 40.GB1670-81 增塑剂热稳定性试验 41.GB1671-81 增塑剂闪点的测定(开口杯法) 42.GB1672-81 增塑剂体积电阻系数的测定

软件测试说明(国标)

软件测试说明(国标) 软件测试说明文件编号:版本号:受控状态:保密级别:编制人/编制时间:审核人/审核时间:批准人/批准时间:生效日期:■ 受控□ 非受控公司级王攀坤2014年7月新疆泰戈瑞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发布新疆泰戈瑞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变更记录变更序号1变更状态C简要说明变更内容和版本号变更范围变更人批准人生效日期2/ 15 新疆泰戈瑞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目录 1. 引言............................................................... ..................................................................... .......................... 4 标识............................................................... .....................................................................

............... 4 系统概述............................................................... ..................................................................... ....... 4 文档概述............................................................... ..................................................................... ....... 4 2. 引用文件............................................................... ..................................................................... .................. 5 3. 测试准备............................................................... ..................................................................... .................. 6 (测试的项目唯一标识符) .............................................................. ..................................................... 6 测试硬件准备............................................................... .. (6) 软件准备............................................................... ...................................................................... 7 其他测试前准

有机肥料国家标准及各个指标的检测方法

有机肥料的国家标准及各个指标的检测方法 简介:本文介绍了生物有机肥肥料的国家标准,以及各个指标的检测方法。具体包括:有效活菌数,有机质,水分,PH,粪类大肠菌群数,蛔虫卵死亡率,N,P5O2,K2O,重金属等指标的测定方法和流程。可供同行人士参考,可大大缩减您查阅资料的时间,本文采用word文字编辑,下载后可以直接复制粘贴。一.各个指标的标准 1.各个技术指标 项目指标要求 有效活菌数≧0.2亿/g 有机质(以干计)≧45% 水分≦30% PH 5.5-8.5 粪大肠菌群数≦100个/g 蛔虫卵死亡率≧95% ≧5% 总养分质量分数(N+P5O2+K2O,以烘干 计) 2.重金属指标 项目指标要求 总AS ≦15mg/kg 总Cd ≦3mg/kg 总Pb ≦50mg/kg 总Cr ≦150mg/kg 总Hg ≦2mg/kg 二.各个指标检测方法 1.有效活菌数的测定 (1)稀释 称取固体样品10g,加入带玻璃珠的100ml的无菌水中,静置20分钟,在旋转式摇床上200r/min充分震荡30分钟,即成母液菌悬液。 用5ml无菌转液管分别吸取5ml上述母液菌悬液加入45ml无菌水中,按1

比10进行系列稀释,分别得到10-1,10-2,10-3、、、稀释倍数的菌悬液。 (2)加样及培养 每个样品取3个连续适宜稀释度,用0.5ml无菌移液管分别吸取不同稀释度菌悬液0.1ml,加至预先制备好的固体培养基平板上,分别用无菌玻璃刮刀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悬液均匀地涂布于琼脂表面。 每一稀释度重复3次,同时以无菌水作空白对照,于适宜的条件下培养。 (3)菌落识别 根据所检测菌种的技术资料,每个稀释度取不同类型代表菌落通过涂片、染色、镜检等技术手段确认有效菌。当空白对照培养皿出现菌落数时,检测结果无效,应该重做。 (4)菌落计数 以出现20-30个菌落数的稀释度的平板为计数标准,(丝状真菌为10-150个菌落数),分别统计有效活菌数目和杂菌数目。当只有一个稀释度,其有效菌平均菌落数在20-300个之间时,则以该菌落数计算。若有两个稀释度,其有效菌落数在20-300个之间时,应该两者菌落总数之比值决定,若其比值小于等于2应该计算两者的平均数;若大于2,则以稀释度小的菌落数平均数计算。有效活菌数按下列公式计算,同事计算杂菌数。 N1=(x*k*v1/m0*v2)*108 N2=(x`*k*v1/v0*v2)*108 式中: N1——————质量有效活菌数,单位为亿每克; N2——————体积有效活菌数,单位为亿每毫升; x·——————有效菌落平均数; K———————稀释倍数; V1———————基础液体积,单位为毫升; V2———————菌悬液加入量,单位为毫升; V0———————样品量,单位为毫升; M0———————样品量,单位为克。 2.有机质的测定 (1)方法原理 用定量的重铬酸钾-硫酸溶液,在加热条件下,使有机肥料中的有机碳氧化,

新国标GBT 34657交流充电桩互操作性测试方案解读

新国标GB/T 34657交流充电桩互操作性测试方案解读 《GB/T 34657.1-2017 电动汽车传导充电互操作性测试规范第1部分:供电设备》、《GB/T 34657.2-2017 电动汽车传导充电互操作性测试规范第2部分:车辆》已经于2018年5月份正式实施,电动汽车及充电桩行业具备一个详细的测试标准,在新测试标准的监督下电动汽车与充电桩的兼容匹配性将会大大提高。本文将为解读新国标GB/T 34657.1交流桩互操作性测试。 一、测试项目 《GB/T 34657.1-2017 电动汽车传导充电互操作性测试规范第1部分:供电设备》规定的交流充电桩互操作测试项目 二、测试系统组成 标准中提及交流充电桩互操作测试系统的组成,如图所示。主要包括车辆控制器模拟盒(测试交流充电桩的充电控制过程、异常充电状态以及连接控制时序等)、交流电源(模拟电网供电特性)、负载(模拟电池消耗充电桩的输出能量)、测试仪器(测量充电桩的电气特性及控制信号状态等)、主控机(控制车辆控制器模拟盒模拟充电过程的不同状态、采集记录测试仪器的测量数据生成测试报告)。这几部分对充电桩进行有序的联动测试可以大大提高测试效率。

图1、交流充电桩交流充电检测系统 群菱能源新国标的技术要求推出便携式交流充电桩互操作测试设备ACTE-2240H ,设备采用6U标准模块化设计,可安装于便携箱,现场测试方便快捷;满足GB/T 34657.1-2017 《电动汽车传导充电互操作性测试规范第1部分:供电设备》标准要求,包括连接确认测试、充电准备就绪测试、启动及充电阶段测试、正常充电结束测试、充电连接控制时序测试、CC断线测试等交流充电桩互操作测试内容;设备可以实现充电电压、电流、功率、CC阻值、充电状态实时监控。 图2、ACTE-2240H 交流充电桩交流充电测试系统结构 ACTE-2240H 交流充电桩互操作测试设备带有63A标准交流充电枪插座,插座定义满足GB/T 20234.3-2015标准规定的要求;设备带有具备S2和不具备S2两种车辆状态模拟功能;设备带有L1、N、PE、CP、CC各个触点回路通断开关以及CC接地短路开关可实现各路通断、短路故障状态仿真模拟功能;设备带有电动汽车车辆交流充电控制导引仿真电路,具有R2、R3等效电阻仿真功能。

化验室国标检测方法

化验室常用指标分析方法 COD快速消解光度法 一、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Demand, COD) 在一定条件下,经重铬酸钾氧化处理,水中得溶解性物质与悬浮物所消耗得重 Cr2O7) 相当于1mol氧(1/铬酸钾相对应得氧得物质浓度,1mol重铬酸钾(1/6K 2 2O)。 二、方法原理 本方法在经典重铬酸钾-硫酸消解体系中加入助催化剂硫酸铝钾与钼酸铵,同时密封消解过程就是在加压下进行得,因此大大缩短了消解时间。消解后采用光度法测定化学需氧量。 三、试剂: 1.掩蔽剂:硫酸汞溶液 将10、0g硫酸汞溶解于100ml 10%硫酸溶液中。 2.催化剂:硫酸银-硫酸溶液 将8、8g硫酸银加入到1000mL浓硫酸中,静置12h,搅拌,使其溶解。3.消解液 (1)c(1/6K2CrO7)=0、4mol/L 称取19、6g重铬酸钾,50、0g硫酸铝钾,10、0g钼酸铵,溶解于500ml 水中,加入200ml浓硫酸,冷却后,转移至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COD测定范围为1000~2500mg/L。 (2)c(1/6K2CrO7)=0、2mol/L 称取9、8g重铬酸钾,50、0g硫酸铝钾,10、0g钼酸铵,溶解于500ml水中,加入200ml浓硫酸,冷却后,转移至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COD 测定范围为50~1000mg/L。 (3)c(1/6K2CrO7)=0、05mol/L 称取2、45g重铬酸钾,50、0g硫酸铝钾,10、0g钼酸铵,溶解于500ml水中,加入200ml浓硫酸,冷却后,转移至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C

COD测定方法国标检测方法

化学需氧量 化学需氧量(COD),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用强氧化剂处理水样时所消耗氧化剂的量,以氧的毫克/升来表示。化学需氧量反映了水中受还原性物质污染的程度。水中还原性物质包括有机物、亚硝酸盐、亚铁盐、硫化物等。水被有机物污染是很普遍的,因此化学需氧量也作为有机物相对含量指标之一。 水样的化学需氧量,可受加入氧化剂的种类及浓度,反应溶液的酸度,反应温度和时间,以及催化剂的有无而获得不同的结果。因此,化学需氧量亦是一个条件性指标,必须严格按操作步骤进行。对于工业废水,我国规定用重铬酸钾法,其测得的值称为化学需氧量。 (一)重铬酸钾法(CODCr) GB11914--89概述 1.原理 在强酸性溶液中,一定量的重铬酸钾氧化水样中还原性物质,过量的重铬酸钾以试亚铁灵作指示剂、用硫酸亚铁铵溶液回滴。根据用量算出水样中还原性物质消耗的量。 2.干扰及其消除 酸性重铬酸钾氧化性很强,可氧化大部分有机物,加入硫酸银作催化剂时,直链脂肪族化合物可完全被氧化,而芳香族有机物却不易被氧化,吡啶不被氧化,挥发性直链脂肪族化合物、苯等有机物存在于蒸气相,不能与氧化剂液体接触,氧化不明显。氯离子能被重铬酸盐氧化,并且能与硫酸银作用产生沉淀,影响测定结果,故在回流前向水样中加入硫酸汞,使成为络合物以消除干扰。氯离子含量高于2000mg/L的样品应先作定量稀释、使含量降低至2000mg/L以下,再进行测定。 3.方法适用范围 用0.25mol/L浓度的重铬酸钾溶液可测定大于50 mg/L的COD值。用0.025 mol/L浓度的重铬酸钾可测定5—50 mg/L的COD值,但准确度较差。 仪器 (1)回流装置:带250ml锥形瓶的全玻璃回流装置。 (2)加热装置:电热板或变阻电炉。 (3)50 ml酸式滴定管。 试剂 (1)重铬酸钾标准溶液(1/6K2Cr2O7=0.2500 mol/L);称取预先在120℃烘干2小时的基准或优级纯重铬酸钾12.258g溶于水中,移入1000 ml容量瓶,稀释至标线,摇匀。(2)试亚铁灵指示液:称取1.485 g邻菲啰啉,0.695 g硫酸亚铁溶于水中,稀释至100 ml,贮于棕色瓶中。

化验室国标检测方法

化验室常用指标分析方法

COD快速消解光度法 一、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 COD) 在一定条件下,经重铬酸钾氧化处理,水中的溶解性物质和悬浮物所消耗的重铬酸钾相对应的氧的物质浓度,1mol重铬酸钾(1/6K2Cr2O7)相当于1mol 氧(1/2O)。 二、方法原理 本方法在经典重铬酸钾-硫酸消解体系中加入助催化剂硫酸铝钾与钼酸铵,同时密封消解过程是在加压下进行的,因此大大缩短了消解时间。消解后采用光度法测定化学需氧量。 三、试剂: 1.掩蔽剂:硫酸汞溶液 将10.0g硫酸汞溶解于100ml 10%硫酸溶液中。 2.催化剂:硫酸银-硫酸溶液 将8.8g硫酸银加入到1000mL浓硫酸中,静置12h,搅拌,使其溶解。 3.消解液 (1)c(1/6K2CrO7)=0.4mol/L 称取19.6g重铬酸钾,50.0g硫酸铝钾,10.0g钼酸铵,溶解于500ml水中,加入200ml浓硫酸,冷却后,转移至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COD 测定范围为1000~2500mg/L。 (2)c(1/6K2CrO7)=0.2mol/L 称取9.8g重铬酸钾,50.0g硫酸铝钾,10.0g钼酸铵,溶解于500ml水中,加入200ml浓硫酸,冷却后,转移至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COD 测定范围为50~1000mg/L。 (3)c(1/6K2CrO7)=0.05mol/L 称取2.45g重铬酸钾,50.0g硫酸铝钾,10.0g钼酸铵,溶解于500ml水中,加入200ml浓硫酸,冷却后,转移至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COD

国标测试方法

一.性能标准测量条件 1 测量环境 温度相对湿度大气压 180C~280C 45%~75% 86Kpa~106Kpa 开启电源后,产品应在以上环境条件下至少稳定30min 后进行测量。 2 AM/FM 数字调谐器性能测试端子 AM/FM 数字调谐器性能测试应在功放输出端进行,功放输出端应接4Ω测试专用负载。 3 AM/FM 性能测试时的标准测试状态 AM/FM 性能测试应在以下标准状态下进行(各通道): 1)标准输出状态: —功放输出功率:0.5 W —功放输出电压:+ 1.4 V —负载:4.0 Ω 2)准测试频率点: —FM 测试频率点:90.1MHz、98.1MHz、106.1 MHz。 —AM 测试频率点:603kHz 999kHz 1404kHz。 4 测试电路 AM/FM 与音频功放性能测试电路连接见图6。 二.AM/FM 数字调谐器的性能测量 Ⅰ.AM 性能测量 AM/FM 数字调谐器性能测试端的要求按一(2)条的有关规定。 1.频率范围 1)测试电路如图6所示,将被测机调至AM状态,把选台钮调至最低端,AM信号发生器频率设置在产品的企业标准规定的频率低端(如:531kHz),调制度30%,调制频率1kHz,信号发生器输出电平暂设34dBμV; 2)将被测机音量开至最大,均衡器调到中间位置,调节AM 信号发生器频率微调使被测机输出达到最大,此时AM 信号发生器的频率即为被测机低端频率; 3)把选台钮再调至最高端,AM 信号发生器频率设置在产品的企业标准规定的频率高端(如:

1602kHz),调制度、调制频率、输入电平不变,调整AM 信号发生器频率微调设置使被测机输出达到最大,此时AM 信号发生器的频率即为被测机的高端频率。 2.中频 1)测试电路如图6所示,把AM 信号发生器频率设置在450KHz,调制度30%,调制频率1kHz,被测机输入电平设置为74dBμV; 2)将被测机调至最低端频率,然后旋转AM 信号发生器频率微调至输出电压最高,此时信号发生器上的频率即为被测机的中频频率。 3.噪限灵敏度(20dB S/N) 1)测试电路如图6所示,AM 信号发生器频率设置在603kHz,调制频率1kHz,被测机输入电平暂设40dBμV; 2)将被测机频率调至603kHz 处,调节音量控制器至标准输出电压; 3)除去信号发生器的调制信号,测试此时的信噪比S/N,若S/N﹥20dB 时,则降低输入信号电平;若S/N﹤20dB 时,则增加输入信号电平; 4)重复上述3)的步骤,直至信噪比S/N = 20dB,则此时的输入信号电平即为该点所测的噪限灵敏度; 5)同理,在999kHz、1404kHz 频率点的测试,重复上述各步骤的测试方法即可。 4.锁台灵敏度 1)测试电路如图6所示,将AM 信号发生器频率设置于999KHz,调制度30%,调制频率1kHz,被 测机输入信号电平暂设为30dBμV; 2)将被测机进行信号搜台,观察被测机是否可以停在999KHz 频率点上; 3)调节AM 信号发生器输出电平,重新进行步骤2),找出被测机能停在999KHz 频率点时的信号发生器的最低输出电平; 4)此时AM 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电平即为被测机在999KHz 频率点的锁台灵敏度; 5)同理,重复上述步骤,在603KHz,1404KHz 频率点的测试方法相同。 5.信噪比 1)测试电路如图6所示,将AM 信号发生器频率设置于603kHz,调制度30%,调制频率1kHz,被测机输入信号电平设为74dBμV; 2)然后将被测机频率调至603kHz,调节其音量控制器使达到标准电压输出电压; 3)除去AM 信号发生器的调制信号,调节毫伏表的dB 档,使其指示不超过1.4V 的标准输出,则此时毫伏表的dB 读数,即为603KHz 频率点的信噪比; 4)同理,重复上述步骤,在999KHz、1404KHz 频率点的信噪比测试方法相同。 6.中频抑制 1)测试电路如图6所示,先测试在603KHz 频率点的噪限灵敏度; 2)将AM 信号发生器频率调至450KHz,调制度与调制频率不变,增加其输出电平使被测机的输出电平为标准输出电平; 3)此时输入电平dB 数减去噪限灵敏度时的输入电平dB 数,即为被测机的中频抑制。 7.镜像抑制 1)测试电路如图6所示,先测试在1404KHz频率点的噪限灵敏度; 2)调整AM 信号发生器的输入频率加两个中频(即:1404KHz +2×中频),再增加输入信号电平使 被测机的输出电平为标准输出电压; 3)此时的输入电平dB数减去噪限灵敏度时的输入电平dB 数,即为被测机的镜像抑制。 8.选择性

压电陶瓷测试方法国标

1. GB/T 15750-1995 压电陶瓷材料老化性能试验规程 GB/T 15750-1995 压电陶瓷材料老化性能试验规程 Test program for the ageing properties of piezoelectric ceramics 本标准由国营七二一厂负责起草,715所、726所、999厂、799厂、山东淄博无线电瓷件厂等单位参加... 2. GB 11311-1989 压电陶瓷材料性能测试方法泊松比σ**E的测试 GB 11311-1989 压电陶瓷材料性能测试方法泊松比σ**E的测试 Test methods for the properties of piezoelectric ceramics test for poisson's Ratio σ**E 电子工业 部标准化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研究所... 3. GB 11387-1989 压电陶瓷材料静态弯曲强度试验方法 GB 11387-1989 压电陶瓷材料静态弯曲强度试验方法 Testing methods for static flexural strength of piezoelectric ceramics 721厂... 4. GB/T 2414.2-1998 压电陶瓷材料性能试验方法长条横向长度伸缩振动模式 GB/T 2414.2-1998 压电陶瓷材料性能试验方法长条横向长度伸缩振动模式 Test methods for the properties of piezoelectric ceramics. Transverse length extension vibration mode for bar 全国铁电压电陶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七二一厂... 5. GB 11309-1989 压电陶瓷材料性能测试方法纵向压电应变常数d33的准静态测试 GB 11309-1989 压电陶瓷材料性能测试方法纵向压电应变常数d33的准静态测试 Test methods for the properties of piezoelectric ceramics--Quasi-static test for piezoelectric strain constant d33 机械电子工业部电子标准化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声学研 究所... 6. GB 3389.4-1982 压电陶瓷材料性能测试方法柱体纵向长度伸缩振动模式 GB 3389.4-1982 压电陶瓷材料性能测试方法柱体纵向长度伸缩振动模式 Test methods for the properties of piezoelectric ceramics--Longitudinal length extension vibration mode for rod 六机部第七研究院706所... 7. GB 11320-1989 压电陶瓷材料性能测试方法低机械品质因数压电陶瓷材料性能的测试 GB 11320-1989 压电陶瓷材料性能测试方法低机械品质因数压电陶瓷材料性能的测试 Test methods for the properties of piezoelectric ceramics material with the low mechanical quality factor 全国铁电压电陶瓷测试专业标准化工作组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8. GB/T 3389.3-2001 压电陶瓷材料性能试验方法居里温度TC的测试 GB/T 3389.3-2001 压电陶瓷材料性能试验方法居里温度TC的测试 Test methods for the properties of piezoelectric ceramics test for Curie temperature TC 国营第七二一厂... 9. GB 3389.3-1982 压电陶瓷材料性能测试方法居里温度Tc的测试

化验室国标检测方法.doc

化验室常用指标分析方法 COD快速消解光度法 一、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 COD) 在一定条件下,经重铬酸钾氧化处理,水中的溶解性物质和悬浮物所消耗的重铬酸钾相对应的氧的物质浓度,1mol重铬酸钾(1/6K2Cr2O7)相当于1mol氧(1/2O)。 二、方法原理 本方法在经典重铬酸钾-硫酸消解体系中加入助催化剂硫酸铝钾与钼酸铵,同时密封消解过程是在加压下进行的,因此大大缩短了消解时间。消解后采用光度法测定化学需氧量。 三、试剂: 1.掩蔽剂:硫酸汞溶液 将10.0g硫酸汞溶解于100ml 10%硫酸溶液中。 2.催化剂:硫酸银-硫酸溶液 将8.8g硫酸银加入到1000mL浓硫酸中,静置12h,搅拌,使其溶解。 3.消解液 (1)c(1/6K2CrO7)=0.4mol/L 称取19.6g重铬酸钾,50.0g硫酸铝钾,10.0g钼酸铵,溶解于500ml水中,加入200ml浓硫酸,冷却后,转移至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COD 测定范围为1000~2500mg/L。

(2)c(1/6K2CrO7)=0.2mol/L 称取9.8g重铬酸钾,50.0g硫酸铝钾,10.0g钼酸铵,溶解于500ml水中,加入200ml浓硫酸,冷却后,转移至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COD 测定范围为50~1000mg/L。 (3)c(1/6K2CrO7)=0.05mol/L 称取2.45g重铬酸钾,50.0g硫酸铝钾,10.0g钼酸铵,溶解于500ml水中,加入200ml浓硫酸,冷却后,转移至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COD 测定范围为0~50mg/L。 4.COD储备液 称取0.8502g邻苯二甲酸氢钾(基准试剂)用纯水溶解后,转移至1000mL 容量瓶中,用纯水稀释标线。此储备液COD值为1000mg/L。 5.COD标准使用液 分别取上述储备液5mL,10 mL,20 mL,40 mL,50 mL,60 mL,80 mL于100 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标线,所得COD值分别为50mg/L,100mg/L,200mg/L,400mg/L,600mg/L,800mg/L及原液1000mg/L的标准使用液系列。 四、仪器 1.消解管(带密封盖) 2.恒温165℃加热消解装置 3.分光光度计(1cm比色皿) 五、COD测定步骤(标准曲线): 1.打开加热器,预热到设定的温度:165℃; 2.取3mL水样于消解管中,然后加入1ml掩蔽剂,混匀; 3.再分别移取3mL消解液和5ml催化剂于消解管中,旋紧密封塞,混匀; 4.将消解管放入加热孔中,恒温165℃时,计时加热15min; 5.消解结束后,待消解管冷却后打开密封盖,加入3ml纯水,盖上密封盖, 摇匀,冷却; 6.在600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 注意:绘制标准曲线时,分别取3mLCOD标准使用液代替水样,即

新国标GBT34657交流充电桩互操作性测试方案解读

新国标GB/T 34657 交流充电桩互操作性测试方案解读 《 GB/T 34657.1-2017 电动汽车传导充电互操作性测试规范第 1 部分:供电设备》、《 GB/T 34657.2-2017 电动汽车传导充电互操作性测试规范第 2 部分:车辆》已经于 2018 年 5 月份正式实施,电动汽车及充电桩行业具备一个详细的测试标准,在新测试标准的监督下电动汽车与充电桩的兼容匹配性将会大大提高。本文将为解读新国标 GB/T 34657.1 交流桩互操作性测试。 一、测试项目 《 GB/T 34657.1-2017 电动汽车传导充电互操作性测试规范第 1 部分:供电设备》规定的交流充电桩互操作测试项目 二、测试系统组成 标准中提及交流充电桩互操作测试系统的组成,如图所示。主要包括车辆控制器模拟盒(测试交流充电桩的充电控制过程、异常充电状态以及连接控制时序等)、交流电源(模拟电网供电特性)、负载(模拟电池消耗充电桩的输出能量)、测试仪器(测量充电桩的电气特性及控制信号状态等)、主控机(控制车辆控制器模拟盒模拟充电过程的不同状态、采集记录测试仪器的测量数据生成测试报告)。这几部分对充电桩进行有序的联动测试可以大大提高测试效率。

图 1 、交流充电桩交流充电检测系统 群菱能源新国标的技术要求推出便携式 交流充 电桩互操作测试设备 ACTE-2240H ,设备采用 6U 标准 模块化设计,可安装于便携箱,现场测试方便快捷;满足 GB/T 34657.1-2017 《电动汽车传导充电互操作 性测试规范第 1 部分:供电设备》标准要求,包括连接确认测试、充电准备就绪测试、启动及充电阶段测试、 正常充电结束测试、 充电连接控制时序测试、 CC 断线测试等交流充电桩互操作测试内容;设备可以实现充电 电压、电流、功率、 CC 阻值、充电状态实时监控。 图 2、 ACTE-2240H 交流充电桩交流充电测试系统结构 ACTE-2240H 交流充电桩互操作测试设备带有 63A 标准交流充电枪插座,插座定义满足 GB/T 20234.3-2015 标准规定的要求;设备带有具备 S2 和不具备 S2 两种车辆状态模拟功能;设备带有 L1、N 、 PE 、 CP 、CC 各个触点回路通断开关以及 CC 接地短路开关可实现各路通断、短路故障状态仿真模拟功能; 设备带有电动汽车车 辆交流充电控制导引仿真电路,具有 R2、R3 等效电阻仿真功能。

粗纤维的国标检测方法

【GB/T 5009.10—1985】 食品中粗纤维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植物类食品中粗纤维含量的测定。 1 原理 在硫酸作用下,样品中的糖、淀粉、果胶质和半纤维素经水解除去后,再用碱处理,除去蛋白质及脂肪酸,遗留的残渣为粗纤维。如其中含有不溶于酸碱的杂质,可灰化后除去。 2 试剂 2.1 1.25%硫酸。 2.2 1.25%氢氧化钾溶液。 2.3 石棉:加5%氢氧化钠溶液浸泡石棉,在水浴上回流8h以上,再用热水充分洗涤。然后用20%盐酸在沸水浴上回流8h以上,再用热水充分洗涤,干燥。在600~700℃中灼烧后,加水使成混悬物,贮存于玻塞瓶中。 3 操作方法 3.1 称取20~30g捣碎的样品(或5.0g干样品),移入500ml锥形瓶中,加入200ml煮沸的1.25%硫酸,加热使微沸,保持体积恒定,维持30min,每隔5min 摇动锥形瓶一次,以充分混合瓶内的物质。 3.2 取下锥形瓶,立即用亚麻布过滤后,用沸水洗涤至洗液不呈酸性。 3.3 再用200ml煮沸的1.25%氢氧化钾溶液,将亚麻布上的存留物洗入原锥形瓶内加热微沸30min后,取下锥形瓶,立即以亚麻布过滤,以沸水洗涤2~3次后,移入已干燥称量的G2垂融坩埚或同型号的垂融漏斗中,抽滤,用热水充分洗涤后,抽干。再依次用乙醇和乙醚洗涤一次。将坩埚和内容物在105℃烘箱中烘干后称量,重复操作,直至恒量。 如样品中含有较多的不溶性杂质,则可将样品移入石棉坩埚,烘干称量后,再移入550℃高温炉中灰化,使含碳的物质全部灰化,置于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称量,所损失的量即为粗纤维量。 3.4 计算 式中:X——样品中含粗纤维的含量,%; G——残余物的质量(或经高温炉损失的质量),g; m——样品的质量,g。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全国卫生标准技术委员会食品卫生标准分委员会提出,由卫生部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归口。 本标准由卫生部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负责起草。

水分国标测试方法

纸和纸板水分的测定法 Paper and board-Determination of moisture content GB/T 462-1989 ISO 287《纸和纸板--水分的测定(烘干法)》。 GB/T 450 纸和纸板试样的采取g。GB/T 450取样。g,称量装有试样的容器,并计算试样的质量。mm,长度不小于150mm的样品条。其总质量至少为50g,立即装入容器中,称量装有试样的容器,并计算试样的质量。mm试样条,并切取距离原样品页边150mm以内的纸或纸板,切好后去掉顶层和底层试样条,将中间的两组合并成一种试样,从边上切取的两组试样组成另外两种试样,每种要有两份试样,每份试样质量至少为50g,立即将各份试样放入容器中,分别称量装有试样条的各容器,计算出每个试样的质量。 本标准等效采用国际标准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取样时测定纸和纸板中水分的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各种纸和纸板水分的测定。 本标准不适用于测定在规定的试验温度下含有除水以外能挥发的任何物质的纸及纸板的水分。 2 引用标准 3 定义 水分是指纸或纸板在规定的烘干温度下,烘至恒重时,所减少的质量与试样原质量之比,以百分数表示。 4 仪器 4.1 天平:感量0.001 4.2 试样容器:装试样及称重用,要求密封性好。 4.3 干燥器。 4.4 烘箱:温度可以控制在105+2 。 5 容器的准备 取样前,将足数洁净、干燥的容器编上号,并在大气中平衡,然后将每个容器称重,并盖好备用。 6 取样 应按照

7 试样的选取、制备和称重 7.1 当单位是令或包时 7.1.1 测定一批的水分平均含量 纸或纸板的定量小于或等于225 。 从每令或每包的中央至少连续取4张试样,将试样快速折叠或切开,装入容器中,容器内装的试样质量至少为50 纸或纸板的定量大于225 。 从每包或每令的中部取一张或多张试样。取宽度50-75 7.1.2 平板样品中部与边之间水分变化 从每令或每包的中部,连续取若干张样品,将这些样品按下图切成50-75 7.2 当单位是卷筒时mm的样品层,然后将样品层铺平,按纵向切取宽50-75mm 的试样组条,从靠近卷筒两边上各切取一组试样条,在两边之间的中部处切取另一组试样条,或从卷筒上整幅切取。试样切样时注意不要使一叠样品中的纸页或一组样品中的纸条分开。g的试样装入容器中。若50g试样体积过大,可用较少量试样,但应在试验报告中说明。mm的试样,较大尺寸沿纸的纵向,对每个位置所取的试样进行试验,并分别报告其结果。min称重,重复上述操作,直至两次称量相差不大于原试样重的0.1%时,即可认为达到恒重。X(%)按下式计算:--烘干前试样质量,--烘干后试样质量,a.平均值b. 最大最小值对所选取的全部试样c.标准偏差d. 试验次数a.平均值b.最大值和最小值对按照7.1.2或7.2.2规定的方法选取的每种试样c.标准偏差d.试验次数e.取样位置 7.2.1 测定一批样品水分的含量 将卷筒外部的损坏层全部取下弃去,如果定量小于,至少再去三层未损坏层。如果定量大于,至少再去一层未损坏层。 将卷筒按横向切取至少厚5 弃去每组试样条的上层和底层纸页,将余下的试样条合并在一起组成试样,并将不少于50 7.2.2 测定横向水分的变化 按照7.1.2规定的方法,在卷筒横幅上至少在三个位置上选择试样,按横向切取宽50-75 8 试验步骤 将试样放入已烘干至恒重的容器中,打开容器的盖子,连盖一起放入105+2 的烘箱中烘干,试样也可以从容器内取出来摊开烘,容器和盖也在同一烘箱中烘干。当烘干结束后,应在烘箱内将容器盖好。如摊开烘,应将纸条放回容器中盖好。移入干

软件设计文档国家标准 测试计划(GB8567——88)

测试计划(GB8567——88) 1引言 1.1编写目的 本测试计划的具体编写目的,指出预期的读者范围。 1.2背景 说明: a.测试计划所从属的软件系统的名称; b.该开发项目的历史,列出用户和执行此项目测试的计算中心,说明在开始执行本测试计划之前必须完成的各项工作。 1.3定义 列出本文件中用到的专门术语的定义和外文首字母组词的原词组。 1.4参考资料 列出要用到的参考资料,如: a.本项目的经核准的计划任务书或合同、上级机关的批文; b.属于本项目的其他已发表的文件; c.本文件中各处引用的文件、资料,包括所要用到的软件开发标准。列出这些文件的标题、文件编号、发表日期和出版单位,说明能够得到这些文件资料的来源。 2计划 2.1软件说明 提供一份图表,并逐项说明被测软件的功能、输入和输出等质量指标,作为叙述测试计划的提纲。

2.2测试内容 列出组装测试和确认测试中的每一项测试内容的名称标识符、这些测试的进度安排以及这些测试的内容和目的,例如模块功能测试、接口正确性测试、数据文卷存取的测试、运行时间的测试、设计约束和极限的测试等。 2.3测试1(标识符) 给出这项测试内容的参与单位及被测试的部位。 2.3.1进度安排 给出对这项测试的进度安排,包括进行测试的日期和工作内容(如熟悉环境。培训、准备输入数据等)。 2.3.2条件 陈述本项测试工作对资源的要求,包括: a.设备所用到的设备类型、数量和预定使用时间; b.软件列出将被用来支持本项测试过程而本身又并不是被测软件的组成部分的软件,如测试驱动程序、测试监控程序、仿真程序、桩模块等等; c.人员列出在测试工作期间预期可由用户和开发任务组提供的工作人员的人数。技术水平及有关的预备知识,包括一些特殊要求,如倒班操作和数据键入人员。 2.3.3测试资料 列出本项测试所需的资料,如: a.有关本项任务的文件; b.被测试程序及其所在的媒体; c.测试的输入和输出举例; d.有关控制此项测试的方法、过程的图表。 2.3.4测试培训 说明或引用资料说明为被测软件的使用提供培训的计划。规定培训的内容、受训的人员及从事培训的工作人员。

土壤检测方法国家标准大全

土壤检测方法国家标准大全(共84种) 土壤国家标准(仅供参考) 1 GB 11728-1989 土壤中铜的卫生标准 2 GB 12297-1990 石灰性土壤有效磷测定方法 3 GB 12298-1990 土壤有效硼测定方法 4 GB 15618-199 5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5 GB 19062-2003 销毁日本遗弃在华化学武器土壤污染控制标准(试行) 6 GB 19615-2004 销毁日本遗弃在华化学武器环境土壤中污染物含量标准(试行) 7 GB 6260-1986 土壤中氧化稀土总量的测定对马尿酸偶氮氯膦分光光度法 8 GB 7172-1987 土壤水分测定法 9 GB 7173-1987 土壤全氮测定法(半微量开氏法) 10 GB 7833-1987 森林土壤含水量的测定 11 GB 7836-1987 森林土壤最大吸湿水的测定 12 GB 7838-1987 森林土壤渗透性的测定 13 GB 7839-1987 森林土壤温度的测定 14 GB 7843-1987 森林土壤坚实度的测定 15 GB 7844-1987 森林土壤比重的测定 16 GB 7845-1987 森林土壤颗粒组成(机械组成)的测定 17 GB 7846-1987 森林土壤微团聚体组成的测定 18 GB 7852-1987 森林土壤全磷的测定 19 GB 7853-1987 森林土壤有效磷的测定 20 GB 7854-1987 森林土壤全钾的测定 21 GB 7855-1987 森林土壤缓效钾的测定 22 GB 7856-1987 森林土壤速效钾的测定 23 GB 7857-1987 森林土壤有机质的测定及碳氮比的计算 24 GB 7858-1987 森林土壤腐殖质组成的测定 25 GB 7859-1987 森林土壤pH值的测定 26 GB 7860-1987 森林土壤交换性酸的测定 27 GB 7862-1987 森林土壤石灰施用量的测定 28 GB 7863-1987 森林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测定 29 GB 7864-1987 森林土壤交换性盐基总量的测定 30 GB 7865-1987 森林土壤交换性钙和镁的测定 31 GB 7866-1987 森林土壤交换性钾和钠的测定 32 GB 7868-1987 碱化土壤交换性钠的测定 33 GB 7870-1987 森林土壤碳酸钙的测定 34 GB 7871-1987 森林土壤水溶性盐分分析 35 GB 7872-1987 森林土壤粘粒的提取 36 GB 7873-1987 森林土壤矿质全量(二氧化硅、铁、铝、钛、锰、钙、镁、磷)分析方法 37 GB 7874-1987 森林土壤全钾、全钠的测定 38 GB 7875-1987 森林土壤全硫的测定 39 GB 7876-1987 森林土壤烧失量的测定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