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污染水体处理技术

微污染水体处理技术
微污染水体处理技术

污水处理技术概述

污水处理技术概述 污水处理技术,就是采用各种方法将污水中所含有的污染物质分离出来,或将其转化为无害和稳定的物质,从而使污水得以净化。 一、污水处理方法的分类 现代的污水处理技术,按其作用原理可分为物理法、化学法、物理化学法和生物处理法四大类。 (一)物理法 通过物理作用,以分离、回收污水中不溶解的呈悬浮状的污染物质(包括油膜和油珠),在处理过程中不改变其化学性质。物理法操作简单、经济。常采用的有重力分离法、离心分离法、过滤法及蒸发、结晶法等。 1.重力分离(即沉淀)法 利用污水中呈悬浮状的污染物和水密度不同的原理,借重力沉降(或上浮)作用,使水中悬浮物分离出来。沉淀(或上浮)处理设备有沉砂池、沉淀池和隔油池。 在污水处理与利用方法中,沉淀与上浮法常常作为其他处理方法前的预处理。如用生物处理法处理污水时,一般需事先经过预沉池去除大部分悬浮物质减少生化处理构筑物的处理负荷,而经生物处理后的出水仍要经过二次沉淀池的处理,进行泥水分离保证出水水质。 2.过滤法 利用过滤介质截流污水中的悬浮物。过滤介质有钢条、筛网、砂布、塑料、微孔管等,常用的过滤设备有格栅、栅网、微滤机、砂滤机、真空滤机、压滤机等(后两种滤机多用于污泥脱水)。 3.气浮(浮选) 将空气通入污水中,并以微小气泡形式从水中析出成为载体,污水中相对密度接近于水的微小颗粒状的污染物质(如乳化油)黏附在气泡上,并随气泡上升至水面,从而使污水中的污染物质得以从污水中分离出来。根据空气打入方式不同,气浮处理方法有加压溶气气浮法、叶轮气浮法和射流气浮法等。为了提高气

浮效果,有时需向污水中投加混凝剂。 4.离心分离法 含有悬浮污染物质的污水在高速旋转时,由于悬浮颗粒(如乳化油)和污水受到的离心力大小不同而被分离的方法。常用的离心设备按离心力产生的方式可分为两种:由水流本身旋转产生离心力的为旋流分离器,由设备旋转同时也带动液体旋转产生离心力的为离心分离机。 旋流分离器分为压力式和重力式两种。因它具有体积小、单位容积处理能力高的优点,近几十年来广泛用于轧钢污水处理及高浊度河水的预处理。离心机的种类很多,按分离因素分有常速离心机和高速离心机。常速离心机用于分离低浆废水效果可达60%~70%,还可用于沉淀池的沉渣脱水等。高速离心机适用于乳状液的分离,如用于分离羊毛废水,可回收30%~40%的羊毛脂。 (二)化学法 向污水中投加某种化学物质,利用化学反应来分离、回收污水中的某些污染物质,或使其转化为无害的物质。常用的方法有化学沉淀法、混凝法、中和法、氧化还原(包括电解)法等。 1.化学沉淀法 向污水中投加某种化学物质,使它与污水中的溶解性物质发生互换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沉淀物,以降低污水中溶解物质的方法。这种处理法常用于含重金属、氰化物等工业生产污水的处理。按使用沉淀剂的不同,化学沉淀法可分为石灰法(又称氢氧化物沉淀法)、硫化物法和钡盐法。 2.混凝法 向水中投加混凝剂,可使污水中的胶体颗粒失去稳定性,凝聚成大颗粒而下沉。通过混凝法可去除污水中细分散固体颗粒、乳状油及胶体物质等。该法可用于降低污水的浊度和色度,去除多种高分子物质、有机物、某种重金属毒物(汞、镉、铅)和放射性物质等,也可以去除能够导致富营养化物质如磷等可溶性无机物,此外还能够改善污泥的脱水性能。因此混凝法在工业污水处理中使用得非常广泛,既可作为独立处理工艺,又可与其他处理法配合使用,作为预处理、中间处理或最终处理。目前常采用的混凝剂有硫酸铝、碱式氯化铝、铁盐(主要指硫酸亚铁、三氯化铁及硫酸铁)等。

现今的污水处理技术有哪些

现今的污水处理技术有哪些 现代污水处理技术,按处理程度划分,可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处理。 一级处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悬浮状态的固体污染物质,物理处理法大部分只能完成一级处理的要求。经过一级处理的污水,BOD一般可去除30%左右,达不到排放标准。一级处理属于二级处理的预处理。 二级处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胶体和溶解状态的有机污染物质(BOD,COD物质),去除率可达90%以上,使有机污染物达到排放标准。 三级处理,进一步处理难降解的有机物、氮和磷等能够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可溶性无机物等。主要方法有生物脱氮除磷法,混凝沉淀法,砂率法,活性炭吸附法,离子交换法和电渗分析法等。 整个过程为通过粗格删的原污水经过污水提升泵提升后,经过格删或者筛率器,之后进入沉砂池,经过砂水分离的污水进入初次沉淀池,以上为一级处理(即物理处理),初沉池的出水进入生物处理设备,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其中活性污泥法的反应器有曝

气池,氧化沟等,生物膜法包括生物滤池、生物转盘、生物接触氧化法和生物流化床),生物处理设备的出水进入二次沉淀池,二沉池的出水经过消毒排放或者进入三级处理,一级处理结束到此为二级处理,三级处理包括生物脱氮除磷法,混凝沉淀法,砂滤法,活性炭吸附法,离子交换法和电渗析法。二沉池的污泥一部分回流至初次沉淀池或者生物处理设备,一部分进入污泥浓缩池,之后进入污泥消化池,经过脱水和干燥设备后,污泥被最后利用。 以上是污水处理厂处理工艺的基本流程,流程图见下页图一。 二.各个处理构筑物的能耗分析 1.污水提升泵房 进入污水处理厂的污水经过粗格删进入污水提升泵房,之后被污水泵提升至沉砂池的前池。水泵运行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占污水厂运行总能耗相当大的比例,这与污水流量和要提升的扬程有关。 2.沉砂池 沉砂池的功能是去除比重较大的无机颗粒。沉砂池一般设于泵站前、倒虹管前,以便减轻无机颗粒对水泵、管道的磨损;也可设于初沉池前,以减轻沉淀池负荷及改善污泥处理构筑物的处理条件。常用的沉砂池有

微污染水源水的处理综述

《水的特种处理》 学习报告 姓名: 学号: 班级: 时间: 2013-5-27

微污染水源水的处理综述 摘要 我国大部分城镇饮用水源目前已受到不同程度污染,给人们的饮用水安全问题带来了巨大威胁,也给常规给水处理工艺提出了新的挑战。根据我国微污染水源水的特点,结合最近几年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工艺的研究和发展以及在微污染水源水处理中的研究和实践,研究、分析与讨论我国微污染水源水处理对策和措施。 同时我们展开介绍强化常规处理工艺、氧化预处理工艺、深度处理工艺及新型微污染水源水处理工艺等工艺的特点,分析评述微污染水源水处理工艺技术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微污染水源水强化常规处理预处理深度处理

前言:近年来,随着工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及农用化学品种类和 数量的增加,我国大部分城镇饮用水源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据相关报道,我国七大水系中 I 到 III 类水体占 45.1%,IV 类和 V 类水体占22.9%,劣 V 类水体占 32.0% ,水源污染加大了水源选择和处理的困难。饮用水水源中含有的有机污染物导致了“三致物”(致癌、致畸、致突变)的潜在威胁加大,水源水的污染问题日益严重,饮用水的安全问题得到了广泛关注和重视。 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 检测分析手段的进步, 人们对饮用水水质的要求将更加严格, 相应供水水质标准也要不断提高。因此, 对于微污染原水的净化处理已成为一项非常重要和迫切的新课题。 一、微污染水源水概述 目前,微污染水主要是指受有机物污染的水源水,有机污染物一部分来源于生活性有机污染,其主要污染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另一部分来源于工业性有机污染,其主要污染指标为人工合成有机物( SOC) ,SOC 种类繁多,对饮用水水质和人体健康危害较大。不同的水源所含污染源种类和数量各不相同,即使同一水源其杂质成分与含量也会随时间和空间变化而发生变化。基于目前微污染水源现状,我们主要讨论以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污染为主的微污染水,分析该种微污染水源水质特点,寻求适宜的饮用水处理工艺。 二、处理对策 根据水源水水质和出水水质要求,针对微污染水源水的现状,主要可行的处理对策有: (1)强化传统水处理工艺的处理效果,如强化混凝、强化沉淀、强化过 等 (2)在原有常规处理工艺前增加预处理工艺; (3)在原有常规处理工艺后增加深度处理工艺; (4)寻求新型微污染水源水处理工艺等。 目前,依据原水水质特征,将各种预处理技术、深度处理技术与现有传统处理工艺集成联用,是当前受污染微污染水源水净化的基本技术对策;同时随着水处理技术的发展,寻求新型高效的微污染水源水的处理工艺也是研究和实践的热点。 下面我们对上述四点讨论工艺的选择。 2.1 强化传统水处理工艺 2.1.1 强化混凝工艺(EC) 强化混凝技术主要是通过改善混凝剂性能和优化混凝工艺条件,提高混凝沉淀工艺对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强化混凝主要方式有: (1)提高混凝剂投加量使水中胶体脱稳、凝聚沉降; (2)增加投设絮凝剂或助凝剂,增强吸附和架桥作用,使有机物絮凝下沉;

污水处理方法和工艺流程

一、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污水处理按照处理程度划分,可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处理。 一级处理,属于物理处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悬浮状态的固体污染物质,物理处理法大部分只能完成一级处理的要求。经过一级处理的污水,BOD一般可去除30%左右,达不到排放标准。一级处理属于二级处理的预处理。 二级处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胶体和溶解状态的有机污染物质(BOD,COD物质),去除率可达90%以上,使有机污染物达到排放标准。 三级处理,进一步处理难降解的有机物、氮和磷等能够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可溶性无机物等。主要方法有生物脱氮除磷法,混凝沉淀法,砂滤法,活性炭吸附法,离子交换法和电渗分析法等。 整个过程为通过粗格栅的原污水通过污水提升泵提升后,流经格栅或者砂滤器,之后进入沉砂池,经过砂水分离的污水进入初次沉淀池,以上为一级处理,初沉池的出水进入生物处理设备,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其中活性污泥法的反应器有曝气池,氧化沟等,生物膜法包括生物滤池、生物转盘、生物接触氧化法和生物流化床),生物处理设备的出水进入二次沉淀池,二沉池的出水经过消毒排放或者进入三级处理,一级处理结束到此为二级处理,三级处理包括生物脱氮除磷法,混凝沉淀法,砂滤法,活性炭吸附法,离子交换法和电渗析法。二沉池的污泥一部分回流至初次沉淀池或者生物处理设备,一部分进入污泥浓缩池,之后进入污泥消化池,经过脱水和干燥设备后,污泥被最后利用。 二、典型的五种工艺 (1)间歇活性污泥法(SBR) 间歇活性污泥法也称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equencingBateactor-SBR),它由个或多个SBR池组成,运行时,废水分批进入池中,依次经历5个独立阶段,即进水、反应、沉淀、排水和闲置。进水及排水用水位控制,反应及沉淀用时间控制,一个运行周期的时间依负荷及出水要求而异,一般为4~12h,其中反应占40%,有效池容积为周期内进水量与所需污泥体积之和。比连续流法反应速度快,处理效率高,耐负荷冲击的能力强;由于底物浓度高,浓度梯度也大,交替出现缺氧、好氧状态,能抑制专性好氧菌的过量繁殖,有利于生物脱氮除磷,又由于泥龄较短,丝状菌不可能成为优势,因此,污泥不易膨胀;与连续流方法相比,SBR法流程短、装置结构简单,当水量较小时,只需一个间歇反应器,不需要设专门沉淀池和调节池,不需要污泥回流,运行费用低。 (2)吸附再生(接触稳定)法 这种方式充分利用活性污泥的初期去除能力,在较短的时间里(10~40min),通过吸附去除废水中悬浮的和胶态的有机物,再通过液固分离,废水即获得净化,BOD5可去除85%~90%左右。吸附饱和的活性污泥中,一部分需要回流的,引入再生池进一步氧化分解,恢复其活性;另一部分剩余污泥不经氧化分解即排入污泥处理系统。分别在两池(吸附池和再生池)或在同一池的两段进行。它适应负荷冲击的能力强,还可省去初次沉淀池。主要优点是

微污染水

随着我国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城市化规模的不断扩大,人们在生活和生产过程中排放出来的污染物对源水水质的污染已经愈演愈剧,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不断增多,源水受污染的程度越来越严重。上世纪60年代以来,不少地区饮用水水源水质日益恶化,出现水质性缺水的严重局面。同时,随着水质分析技术的逐渐进步,水源和饮用水中能够测得的微量污染物质的种类也不断增加。微污染饮用水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极其严重的危害。针对源水中出现的微污染问题,70年代以后,人们就开始着手对微污染水质的净化新技术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且已经有很多技术在实际生产中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发达国家的微污染水处理的中心问题是去除可固化有机碳和氨氮为主的微污染物以获得饮用水的生物稳定性。我国的微污染水源,其污染物浓度比发达国家微污染物的浓度高得多,就我国近几年有关污染水处理研究的水质来看,COD mn平均为10mgL/左右,氮氧平均为3.3mg/L左右。 1微污染水的特点 “微污染”是我国近十年来才出现的给水处理术语,微污染水源是指水的物理、化学和微生物指标已不能达到《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中作为生活饮用水源水的水质要求,水体污染物单向指标,如浑浊度、色度、臭味、硫化物、臭氧化物、有毒有害物质、病原微生物等有超标现象,但多数情况下是受有机物微量污染的水源。 饮用水中常规污染物主要包括感官性污染物(如色度、浊度、臭和味及泡状物等)、一般性化学污染物(如总硬度、各种阴离子)。 新兴污染物指的是目前确已存在但尚无环保法律法规予以规定或规定不完善的,危害生活和生态环境的所有生产建设或者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物。新兴污染物主要包括消毒副产物、环境激素、药品与个人护理用品、藻毒素以及新型致病微生物等[1]。 2微污染水处理技术 20世纪60年代以来,不少地区饮用水水源水质日益恶化,人们在引用水的水质净化中碰到了新问题。针对源水中出现的新问题,人们就开始着手对水质净化的新技术进行了研究。针对不同的污染类型,人们在饮用水常规处理工艺的基础上研究开发了很多新的工艺和技术,但归结起来主要有3个方向:①强化常规

常见的几种污水处理工艺

常见的几种污水处理工艺 一、A/O工艺 1.基本原理 A/O是Anoxic/Oxic的缩写,它的优越性是除了使有机污染物得到降解之外,还具有一定的脱氮除磷功能,是将厌氧水解技术用为活性污泥的前处理,所以A/O法是改进的活性污泥法。 A/O工艺将前段缺氧段和后段好氧段串联在一起,A段溶解氧(DO)不大于0.2mg/L,O段DO=2~4mg/L。在缺氧段异养菌将污水中的淀粉、纤维、碳水化合物等悬浮污染物和可溶性有机物水解为有机酸,使大分子有机物分解为小分子有机物,不溶性的有机物转化成可溶性有机物,当这些经缺氧水解的产物进入好氧池进行好氧处理时,可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及氧的效率;在缺氧段,异养菌将蛋白质、脂肪等污染物进行氨化(有机链上的N或氨基酸中的氨基)游离出氨(NH3、NH4+),在充足供氧条件下,自养菌的硝化作用将NH3-N (NH4+)氧化为NO3-,通过回流控制返回至A池,在缺氧条件下,异氧菌的反硝化作用将NO3-还原为分子态氮(N2)完成C、N、O 在生态中的循环,实现污水无害化处理。 2.A/O内循环生物脱氮工艺特点 根据以上对生物脱氮基本流程的叙述,结合多年的焦化废水脱氮的经验,我们总结出(A/O)生物脱氮流程具有以下优点: (1)效率高。该工艺对废水中的有机物,氨氮等均有较高的去除效果。当总停留时间大于54h,经生物脱氮后的出水再经过混凝沉淀,

可将COD值降至100mg/L以下,其他指标也达到排放标准,总氮去除率在70%以上。 (2)流程简单,投资省,操作费用低。该工艺是以废水中的有机物作为反硝化的碳源,故不需要再另加甲醇等昂贵的碳源。尤其,在蒸氨塔设置有脱固定氨的装置后,碳氮比有所提高,在反硝化过程中产生的碱度相应地降低了硝化过程需要的碱耗。 (3)缺氧反硝化过程对污染物具有较高的降解效率。如COD、BOD5和SCN-在缺氧段中去除率在67%、38%、59%,酚和有机物的去除率分别为62%和36%,故反硝化反应是最为经济的节能型降解过程。 (4)容积负荷高。由于硝化阶段采用了强化生化,反硝化阶段又采用了高浓度污泥的膜技术,有效地提高了硝化及反硝化的污泥浓度,与国外同类工艺相比,具有较高的容积负荷。 (5)缺氧/好氧工艺的耐负荷冲击能力强。当进水水质波动较大或污染物浓度较高时,本工艺均能维持正常运行,故操作管理也很简单。通过以上流程的比较,不难看出,生物脱氮工艺本身就是脱氮的同时,也降解酚、氰、COD等有机物。 3.A/O工艺的缺点 1、由于没有独立的污泥回流系统,从而不能培养出具有独特功能的污泥,难降解物质的降解率较低; 2、若要提高脱氮效率,必须加大内循环比,因而加大了运行费用。另外,内循环液来自曝气池,含有一定的DO,使A段难以保持

深度处理工艺对微污染水中天然有机物(NOM)的

深度处理工艺对微污染水中天然有机物(NOM)的去除机理及协同作用 程学营安毅王启山吴立波 (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300071) E-mail:xueyingc@https://www.360docs.net/doc/844607448.html, 摘要:从天然有机物分子量水平、分子极性角度介绍了几种饮用水深度处理工艺对NOM 的 去除原理及效果。探讨了不同工艺的去除效果与NOM 种类的关系及组合工艺去除NOM 的协 同作用。 关键词:天然有机物深度处理给水 1. 原水中天然有机物特征 1.1 原水中天然有机物种类及危害 原水中大量存在的 NOM 是引起水体色度的主要物质,也是最基本的消毒副产物(DBPs) 先质,而DBPs 是导致饮用水致突变性增加的主要原因;在水处理过程中NOM 还可能降低混凝工艺的处理效果、增加投药量;残留的NOM 进入管网后可能引起细菌滋长,从而腐蚀管壁,降低饮用水的生物稳定性。因此,在微污染水净化过程中,NOM 的去除对于提高饮用水水质、保障用水安全有重要意义。 NOM 主要包括腐殖质、亲水酸类、蛋白质、类脂、碳水化合物、羧酸、氨基酸等物质, 其分子量一般为2×102~1×105,分子直径在0.5~400nm 之间,多数NOM 分子直径≤5nm [1]。腐殖质(腐殖酸、富里酸)是主要部分,约占天然水体中溶解性有机碳(DOC)总量的40~60﹪,分子量一般在5×102~2×103 之间。NOM 中非腐殖质部分,以前被认为对出水水质没有影响,但是近年的研究表明,消毒副产物的前体物有将近一半(DOC 计)来自NOM 中的非腐殖质部分,并且这部分有机物是NOM 中主要的可生物降解部分,具有较强的亲水性和较低的芳香度。 1.2 评价指标 目前完全区分不同种类 NOM 还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因此在水处理中一般以水中总有机 碳(TOC)或COD Mn 作为总有机物的替代参数,以溶解态有机碳(DOC)代表水中溶解性有机物的含量,DOC 中可被细菌利用的部分为可生物降解性有机碳(BDOC),而BDOC 中能被细菌直接合成细胞的部分称为可同化有机碳(AOC)。BDOC 和AOC 主要由易溶于水的小分子、极性有机物构成,用来表示水中可生物降解有机物,还可表示出水的生物稳定性。UV254 表 ?国家863 项目:北方地区安全饮用水保障技术(2002AA601140) https://www.360docs.net/doc/844607448.html, 2 示水中溶解的非饱和构造的有机污染物(如带双键或芳香族的有机物)的总量,这些物质恰恰是天然有机物的主要部分,卤代活性较高,所以有学者用UV254/DOC 值来评价消毒副产物形成潜力(DBPFP)的大小。 2. 深度处理工艺对天然有机物的去除机制和效果 通过对水处理单元的研究[2、3、4]表明,分子量为0~500 的有机物由于难于吸附和凝聚, 主要在生物处理单元降解,去除率约为60%,活性炭吸附也有一定的去除能力,但效果不 如生物处理;分子量为500~3,000 的有机物可通过活性炭吸附有效去除,去除率可达70~90%,生物处理也有一定效果但不明显,一般只有20%左右;分子量在3,000~100,000 的有

污水处理技术方案

山东XXXX有限公司300m3/d污水处理技术方案

目录 1.概况 2.设计依据、原则及范围 2.1设计依据 2.2设计原则 2.3设计范围 3.废水处理站设计条件 3.1设计规模 3.2进水水质 3.3处理后的水质标准 4.废水处理站处理工艺方案4.1废水的水质特性 4.2工艺流程的选择 4.3主体工艺的确定 5、废水处理工程设计 5.1主要构筑物和设备 5.2平面布置与高程设计5.3电气及自控设计 5.4节能设计 5.5运行管理及劳动定员 6.工程投资概算 7、运行费用分析

1.概况 山东XXXX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比较多,排放的污水种类比较多,污水成份比较复杂,对环境污染比较严重。公司领导对环境保护比较重视,决定对公司排放的污水全部进行治理。我们根据贵公司的实际情况制订了如下污水处理方案。 2.设计依据、原则及范围 2.1设计依据 2.1.1业主提供的废水水质、水量等基础资料; 2.1.2《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2.1.3《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1997年版); 2.1.4《工业企业噪音控制设计规范》(GBJ.87-85); 2.1.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10-89); 2.1.6《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J3-88); 2.1.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 2.1.8《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BJ50191-92); 2.1.9《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程》(GBJ108-87); 2.1.10《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 2.1.11其它有关的设计规范和标准。 2.2设计原则 2.2.1本设计方案严格执行有关环境保护的各项规定,废水处理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96中的一级排放标准; 2.2.2本着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运行可靠的原则,采用国内外成熟

常见污水处理工艺介绍

常见污水处理工艺介绍 一.物理法: 1.沉淀法:首要去除废水中无机颗粒及SS 2.过滤法:首要去除废水中SS和油类物质等 3.隔油:去除可浮油和涣散油 4.气浮法:油水别离、有用物质的收回及相对密度接近于1(水的密度近似1)的悬浮固体 5.离心别离:细小SS的去除 6.磁力别离:去除沉淀法难以去除的SS和胶体等 二.化学法: 1.混凝沉淀法:去除胶体及纤细SS 2.中和法:酸碱废水的处理 3.氧化还原法:有毒物质、难生物降解物质的去除 4.化学沉淀法:重金属离子、硫离子、硫酸根离子、磷酸根、铵根等的去除 三.生物法 1.活性污泥法:废水生物处理中微生物(micro-organism)悬浮在水中的各种办法的总称。 (1)SBR法 序列间歇式活性污泥法(Sequencing Batch Reactor Activated Sludge Process)的简称,是一种按间歇曝气办法来运转的活性污泥

污水处理技能,又称序批式活性污泥法。 工艺流程图: SBR技能的核心,该池集均化、初沉、生物降解、二沉等功能于一池,无污泥回流体系。 长处: 1)工艺简略,节约费用 2)抱负的推流进程使生化反响推力大、效率高 3)运转办法灵敏,脱氮除磷效果好 4)防治污泥胀大的最好工艺 5)耐冲击负荷、处理才能强 (2)CASS法

CASS法法的改进型,特色是占地小、运转费用低、技能成熟、工艺安稳。 CASS法是在CASS反响池前部设置生物挑选区,后部设置可升降的主动滗水设备。 工艺流程图: (3)AO法 AO工艺法也叫厌氧好氧工艺法,A(Anacrobic)是厌氧段,用与脱氮除磷;O(Oxic)是好氧段,用于除水中的有机物。 工艺流程图:

微污染水源处理技术

微污染水源处理技术 摘要:由于工业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建设的加快,饮用水遭到有机物的污染的现象日益严重。传统的水处理工艺已经难以满足人们对饮用水质量的要求。综述了目前我国给水生物预处理和深度处理工艺技术特点以及对污染物的去除机理等。 关键词:微污染水源;预处理;深度处理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的发展和农用化学品的增加,饮用水源受到严重污染,并呈发展趋势。水源水的污染不仅给人类的健康带来了较大的危害,而且对传统净水工艺和水质造成很大影响。因此,对于微污染原水的净化处理已成为一项非常重要和迫切的新课题。 1 微污染水源水生物预处理法 生物预处理是指在常规净水工艺之前增设生物处理工艺,借助于微生物群体的新陈代谢活动,去除水中的污染物。目前饮用水中采用的生物反应器大多数是生物膜类型的,其形式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生物接触氧化、淹没式生物滤池,生物塔滤,生物流化床和生物转盘等。 1.1 生物接触氧化法 生物接触氧化法又叫做浸没式生物膜法,即是在池内设置人工合成填料,经过充氧的水以一定的速度流经填料,使填料上长满生物膜,水体与生物膜接触过程中,通过生物净化的作用使水中污染物质得到降解与去除。 生物接触氧化法的主要优点是处理能力大,对冲击负荷有较强的适应性,污泥生成量少;缺点是填料间水流缓慢,水力冲刷小,生物膜更新速度慢,某些填料价格贵,且易引起堵塞,布水布气不易达到均匀。 1.2 淹没式生物滤池 生物滤池是目前生产上常用的生物处理方法,有淹没式生物滤池、煤/砂生物过滤及慢滤池等。常用的生物填料有卵石、砂、无烟煤、活性炭、陶粒等。滤池中装有比表面积较大的颗粒填料,填料表面形成固定生物膜,水流经生物膜的不断接触过程中使水中有机物、氨氮等营养物质被生物膜吸收利用而去除,同时颗粒填料滤层还发挥着物理筛滤截留作用。该工艺的特点是运行费用低,处理效果稳定,污染物去除效果好,污泥产量少,且受外界环境变化的影响较小,能全面净化、改善水质,降低后续传统处理的混凝剂与消毒剂氯的投加量。但运行一定时间的生物滤池易出现填料堵塞、曝气不均匀的现象,需要进行周期性的反

水污染处理技术(概述)讲解学习

水污染处理技术(概述)

一、绪论 1、水循环:①自然循环②社会循环 2、天然水杂质:悬浮物胶体溶解物 3、水体污染:排入水体的污染物在数量上超过了该物质在水体中的本底含量和水体环境容量,导致水体的物理、化学及微生物特性发生变化,破坏了水中固有的生态系统,破坏了水体功能及在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中的作用。 4、水污染可分为:自然污染人为污染 5、氧垂曲线定义:在河流受到大量有机物污染时,由于有机物这种氧化分解作用,水体溶解氧发生变化,随着污染源到河流下游一定距离内,溶解氧由高到低,再到原来溶解氧水平,可绘制成一条溶解氧下降曲线。 6、氧垂曲线的作用:①废水排入河流后溶解氧的变化情况②最缺氧点距离受污点的位置及其溶解氧含量 7、水体污染源分为:工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其他污染源 8、污染类型:病原体污染耗氧物质污染植物营养物质污染石油污染热污染放射性污染有毒化学物质污染酸碱盐污染 9、废水的水质指标: ①物理指标温度、色度、臭味、固体物 ②化学指标 COD、BOD5、P H值、汞 ③生物指标细菌总数、大肠菌群数 10、水污染控制基本方法: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物理化学处理法生物处理法 11、凯氏氮:有机氮和氨氮的总称

12、总固体量:TS 悬浮物:SS 溶解性固体:DS 挥发性固体:VSS 非挥发性固体:NVSS 二、物理处理法 1、定义:借助物理作用分离和除去污水中不溶性悬浮物体或固体的方法 2、特点:简单易行、效果良好、费用较低 —、均和调节 1、调节池作用:调节水量调节水质 二、①筛滤作用:去除污水中较大的漂浮物和悬浮物减轻后续处理构筑物的处理负荷 防止堵塞水泵或管路回收有用物质 ②格栅:-、按清理方式来分类:人工清理格栅机械格栅 =、按格栅规格分类:粗格栅:50—100毫米中格栅:10—40 毫米细格栅3—10毫米 三、栅渣、筛余物处理:填埋焚烧 四、①沉淀定义:溶液中难溶解的固体物质从溶液中析出或从溶液中析出的难 溶解的固体物质 ②沉淀作用:作为化学处理与生物处理的预处理用于化学处理或生物处 理后,分离化学沉淀物、分离活性污泥污泥的浓缩脱 水灌溉农田前作灌前处理 ③沉淀类型:自由沉淀絮凝沉淀拥挤沉淀压缩沉淀 ④过滤率(表面负荷率):沉淀池进水量与沉淀池平面面积的比值

微污染水源强化混凝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新版)

( 安全论文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微污染水源强化混凝水处理技 术研究进展(新版) Safety is inseparable from production and efficiency. Only when safety is good can we ensure better production. Pay attention to safety at all times.

微污染水源强化混凝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新版) 摘要:对微污染水源的强化混凝水处理技术进行系统的介绍。详细阐述强化混凝的主要影响因素,如混凝剂种类及投加量、pH值、温度、碱度和原水水质等,同时介绍了几种常用的强化混凝方法,并对该技术在微污染水源水处理中的应用予以展望和提出建议。 关键词:微污染;强化混凝;粉末活性炭(PAC);高锰酸钾复合药剂(PPC) 水源地饮用水污染对给水工程造成了各种损失,给传统净水工艺提出了挑战。微污染水源指的是水体的物理、化学或微生物指标已不能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作为生活饮用水源水的水质要求,但通过特殊工艺处理后尚可使用的原水。水源水质的恶化,一方面势必额外地投加大量的混凝剂,使制水成本大大增加;另一

方面水中藻类过避繁殖,使给水产生一定的色度和臭味,水源水的污染加剧了水资源的危机。此外,由于水源中污染物质的存在,对人类的健康有很大的影响,而靠国内目前普遍使用的常规净化工艺又很难去除掉,尤其是有机物,结果致使城市居民不得不长期饮用这种不安全的水,因而选择一种适合的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方案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1强化混凝内涵 强化混凝是给水常规处理中非常关键的环节,通过强化混凝,可去除原水中绝大部分的浊度、色度,提高常规混凝法处理中天然有机物(NOM)去除效果,最大限度地去除消毒副产物前驱物(DBPFP)等有机物。它是为提高常规混凝效果,通过增加混凝剂的投加量、改变混凝剂的匹配或调整pH值,保证浊度去除率的同时提高水中有机物去除率所采取的措施。广义上说,可通过改善混凝条件提高出水水质。一般认为,混凝过程是混凝剂水解产物对水中胶体进行压缩双电层和吸附电中和使其脱稳,从而形成细小的颗粒,继而絮凝为大而密实的矾花,并通过吸附架桥或网捕作用使脱稳的胶体生成

微污染水处理工艺探析

微污染水处理工艺探析 微污染水是指受到有机物污染, 部分水质指标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 Ⅲ类水体标准的水体。微污染水一般是由于工业、农业和生活等方面产生的污水未经适当处理,直接排入供水水源导致的, 其成分主要包括有机物(天然有机物(NOM)和人工合成有机物(SOC))、氨(水体中常以有机氮、氨、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形式存在)、嗅味、三致物质、铁锰等。微污染水主要包括石油烃、挥发酚、氯氮、农药、COD、重金属、砷、氰化物等,这些污染物种类较多,性质较复杂,但浓度比较低微,尤其是那些难于降解、易于生物积累和具有三致作用的优先控制有毒有机污染物,对人体健康毒害很大。这些有害污染物,常规水处理工艺(混凝→沉淀→过滤→消毒)不能有效去除微污染水源水中的有机物、氨氮等污染物,同时液氯很容易与原水中的腐殖质结合产生消毒副产物(DBPs),直接威胁饮用者的身体健康,无法满足人们对饮用水安全性的需要。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 微污染水源水污染日益严重,有害物质逐年增多, 尤其是近年来水源水体的富营养化现象不断加重, 水体中有机物种类和数量激增以及藻类大量繁殖, 现有常规处理工艺已不能有效保证水厂出水中有机物的去除效果, 无法满足人们对饮用水安全性的需要;同时, 随着水质分析技术的不断提高, 我国《生活饮用水水质指标》标准逐步提高。但是在当前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形势下,微污染水源水仍将是重要水源,根据微污染水的水质特点及供水水质的要求, 选择适合我国国情的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方案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许多学者提出了各种微污染水源水的给水处理工艺,主要包括强化常规处理、预处理和深度处理技术。 一、强化常规处理 根据目前的原水水质状况,改进和强化传统净水工艺是改善出厂水水质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对传统净化工艺进行改造、强化.可以降低出水浊度,提高有机物的去除率,全面提高水质。强化常规处理不仅可以降低出水浊度,同时也降低了出厂水中的细菌、大肠菌、病毒、贾第鞭毛虫、隐孢子虫、铁、锰等的浓度,使形成氯消毒副产物的母体——挥发性有机物、致突变活性有机物也有所降低。 强化处理是针对当前不断提高的水质标准,在现有的工艺基础上经过改进、优化和新增以去除浊度、病毒微生物、有机污染物以及有机污染物引起的色度、嗅味、藻类、藻毒素、卤仿前质、致突变物质等为主要目标的,使之达到不断提高的水质标准的水处理工艺均为水的强化处理工艺。

微污染水源强化混凝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微污染水源强化混凝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微污染水源强化混凝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摘要:对微污染水源的强化混凝水处理技术进行系统的介绍。详细阐述 强化混凝的主要影响因素,如混凝剂种类及投加量、pH值、温度、碱度 和原水水质等,同时介绍了几种常用的强化混凝方法,并对该技术在微 污染水源水处理中的应用予以展望和提出建议。 关键词:微污染;强化混凝;粉末活性炭(PAC);高锰酸钾复合药剂(PPC) 水源地饮用水污染对给水工程造成了各种损失,给传统净水工艺提出了 挑战。微污染水源指的是水体的物理、化学或微生物指标已不能达到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作为生活饮用水源水的水质要求,但通过特 殊工艺处理后尚可使用的原水。水源水质的恶化,一方面势必额外地投 加大量的混凝剂,使制水成本大大增加;另一方面水中藻类过避繁殖, 使给水产生一定的色度和臭味,水源水的污染加剧了水资源的危机。此外,由于水源中污染物质的存在,对人类的健康有很大的影响,而靠国 内目前普遍使用的常规净化工艺又很难去除掉,尤其是有机物,结果致 使城市居民不得不长期饮用这种不安全的水,因而选择一种适合的微污 染水源水处理技术方案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1强化混凝内涵

强化混凝是给水常规处理中非常关键的环节,通过强化混凝,可去除原 水中绝大部分的浊度、色度,提高常规混凝法处理中天然有机物(NOM)去除效果,最大限度地去除消毒副产物前驱物(DBPFP)等有机物。它是为提高常规混凝效果,通过增加混凝剂的投加量、改变混凝剂的匹配或调整pH值,保证浊度去除率的同时提高水中有机物去除率所采取的措施。广 义上说,可通过改善混凝条件提高出水水质。一般认为,混凝过程是混 凝剂水解产物对水中胶体进行压缩双电层和吸附电中和使其脱稳,从而 形成细小的颗粒,继而絮凝为大而密实的矾花,并通过吸附架桥或网捕 作用使脱稳的胶体生成粒度较大的絮凝体,再通过沉淀和过滤进行分离 去除。而水中分子质量较小、溶解度较大的有机物在一般混凝条件下去 除率很低,主要原因是由于其具有良好的亲水性而不易被混凝剂的水解 产物--金属氢氧化物所吸附,有机物不fEl增加r胶体表面电荷,而且 造成空间位阻效应。但是,如果通过改善混凝处理条件,即在低pH值、高混凝剂用量的强化混凝条件下形成大量金属氢氧化物,改善混凝剂水 解产物的形态且使其正电荷密度上升,同时低pH值条件会影响有机物离解度和改变水中有机物存在形态,有机物质子化程度提高,电荷密度降低,进而降低起溶解度及亲水性,成为较易被吸附的形态。 Randtke认为强化混凝去除有机物的机理主要包括胶体状天然有机物(NOM)的电中和作用,腐殖酸和富里酸聚合体的沉淀作用,以及吸附于金属氢 氧化物表面上的共沉淀作用。水中溶解性的有机物而言,依靠后一种作 用即吸附于混凝剂的金属沉淀物上而去除。美国环保局认为,强化混凝

几种比较典型的工业废水的处理技术详解.doc

几种比较典型的工业废水的处理技术详解 从废水的排放量和对环境污染的危害程度来看,电镀、线路板、表面处理等以无机类污染物为主的废水和食品、印染、印刷及生活污水等以有机类污染物为主的废水是处理的重点。本文主要介绍几种比较典型的工业废水的处理技术。1表面处理废水(1)磨光、抛光废水 在对零件进行磨光与抛光过程中,由于磨料及抛光剂等存在,废水中主要污染物为COD、BOD、SS。一般可参考以下处理工艺流程进行处理:废水→调节池→混凝反应池→沉淀池→水解酸化池→好氧池→二沉池→过滤→排放(2)除油脱脂废水 常见的脱脂工艺有:有机溶剂脱脂、化学脱脂、电化学脱脂、超声波脱脂。除有机溶剂脱脂外,其它脱脂工艺中由于含碱性物质、表面活性剂、缓蚀剂等组成的脱脂剂,废水中主要的污染物为pH、SS、COD、BOD、石油类、色度等。一般可以参考以下处理工艺进行处理:废水→隔油池→调节池→气浮设备→厌氧或水解酸化→好氧生化→沉淀→过滤或吸附→排放该类废水一般含有乳化油,在进行气浮前应投加CaCl2破乳剂,将乳化油破除,有利于用气浮设备去除。当废水中COD浓度高时,可先采用厌氧生化处理,如不高,则可只采用好氧生化处理。(3)酸洗磷化废

水酸洗废水主要在对钢铁零件的酸洗除锈过程中产生,废水pH一般为2-3,还有高浓度的Fe2+,SS浓度也高。可参考以下处理工艺进行处理:废水→调节池→中和池→曝气氧化池→混凝反应池→沉淀池→过滤池→pH回调池→排放磷化废水又叫皮膜废水,指铁件在含锰、铁、锌等磷酸盐溶液中经过化学处理,表面生成一层难溶于水的磷酸盐保护膜,作为喷涂底层,防止铁件生锈。该类废水中的主要污染物为:pH、SS、PO43-、COD、Zn2+等。可参考以下处理工艺进行处理:废水→调节池→一级混凝反应池→沉淀池→二级混凝反应池→二沉池→过滤池→排放(4)铝的阳极氧化废水所含污染物主要为pH、COD、PO43-、SS等,因此可采用磷化废水处理工艺对阳极氧化废水进行处理。2.电镀废水 电镀生产工艺有很多种,由于电镀工艺不同,所产生的废水也各不相同,一般电镀企业所排出的废水包括有酸、碱等前处理废水,氰化镀铜的含氰废水、含铜废水、含镍废水、含铬废水等重金属废水。此外还有多种电镀废液产生。对于含不同类型污染物的电镀废水有不同的处理方法,分别介绍如下:(1)含氰废水目前处理含氰废水比较成熟的技术是采用碱性氯化法处理,必须注意含氰废水要与其它废水严格分流,避免混入镍、铁等金属离子,否则处理困难。该法的原理是废水在碱性条件下,采用氯系氧

SPR污水处理技术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SPR污水处理技术 学习中心: 年级专业: 学生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职称: 导师单位:

SPR污水处理技术 摘要:SPR污水处理技术是美国新发明的一种工艺,采用特殊的化学-物理工艺方法和水力学原理,组成高效率、快速度的处理氨氮、有机污染物浓度高、悬浮杂质含量多的工业污水和城市污水的处理系统,经处理的出水回用于城市绿化、浇灌草地树木或作为工业用水。全套系统占地面积极少,运行费用低,耗电少,综合经济技术指标达国际先进水平。 关键词:污水处理回用特点

目录 摘要 (i) 目录 (ii) 前言 (1) 第1章 SPR污水处理原理 (3) 第2章 SPR污水处理技术特点 (6) 第3章 SPR的应用 (13) 第4章结论 (18) 致谢 (19) 参考文献 (20)

前言 水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人口的增加,水环境污染成了一大难题。城市污水是目前江河湖泊水域污染的重要原因,是制约许多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环境保护”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与对策制定的2000年治理目标,要求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20%。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污水处理事业的大发展时期,尤其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中国中西部环境与生态保护已被提上首要议事日程。 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自200年前工业革命以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城市污水处理率已成为一个地区文明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近200年来,城市污水处理已从原始的自然处理、简单的一级处理发展到利用各种先进技术、深度处理污水,并回用。处理工艺也从传统活性污泥法、氧化沟工艺发展到A/O、A2/O、AB、SBR(包括CCAS工艺)等多种工艺,以达到不同的出水要求。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相对于国外发达国家、起步较晚,目前城市污水处理率只有6.7%。在我们大力引起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和经验的同时,必须结合我国发展,尤其是当地实际情况,探索适合我国实际的城市污水处理系统。 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参考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应符合以下几个发展方向: (1)总投资省。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所需资金非常庞大,因此严格控制总投资对国民经济大有益处。 (2)运行费用低。运行费用是污水处理厂能否正常运行的重要因素,是评判一套工艺优劣的主要指标之一。 (3)占地省。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土地资源极其紧缺。土地资源是我国许多城市发展和规划的一个重要因素。 (4)脱氮除磷效果。随着我国大面积水体环境的富营养化,污水的

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摘要:水环境污染造成的饮用水源水水质下降及传统给水处理工艺的缺陷导致饮用水中含有THMs,MX等致癌物及其它有机物,严重威胁人体健康。水处理工作者对传统工艺进行了诸多改进,并开发了种类繁多的新型物理、化学技术及生物预处理技术。本文对三者进行了系统的总结,认为:生物预处理技术在成本上能够为我国大部分地区所接受,毒理学安全,见效快,它与改进后的传统工艺的联用应成为国内水厂改善出水水质的首选方法。 关键词:饮用水微污染水生物预处理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Micro-polluted Water Treatment Xiao Hua Zhou Rongfeng National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for Urban Pollution Control,Tongji University,Shanghai,200092 Abstract:The deterioration of raw water quality caused by water pollution and the deficiency of conventional water treatment technique results in the drinking water containing THMs,MX and other organic pollutants which seriously threaten human health.Scientists and engineers have improved the conventional technique in several aspects,developed many physical,chemical techniques and biological pretreatment processes.This article systematically analyses these three techniques.It is concluded that biological pretreatment can be accepted by most areas of China in cost,and this process is also eco-toxicologically safe,the combination of it and improved conventional technique should be the top priority for China‘s water treatment plants to better the drinking water quality. Key Words:Drinking water,micro-polluted water,biological pretreatment. 水是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社会的文明与进步的基本保障。饮用水更是与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由于近几十年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城市化规模的不断扩大,人们在生活和生产过程中排放出来的污染物对源水水质的污染已经愈演愈剧,源水受污染的程度越来越严重,水中有机物质逐渐增多。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不少地区饮用水水源水质日益恶化;同时,随着水质分析技术逐渐改进,水源和饮用水中能够测得的微量污染物质的种类也不断增加,人们在饮用水的水质净化中又碰到了新问题。针对源水中出现的新污染问题,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人们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